CN105423656B -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23656B
CN105423656B CN201510993016.1A CN201510993016A CN105423656B CN 105423656 B CN105423656 B CN 105423656B CN 201510993016 A CN201510993016 A CN 201510993016A CN 105423656 B CN105423656 B CN 1054236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ompressor
medium pump
refrigerated medium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930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23656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930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236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23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23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23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236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制冷剂泵、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排气口之间并联有选择性旁通压缩机的压缩机旁通管路,冷凝器的两端分别与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制冷剂泵的第一泵口相连,制冷剂泵的第一泵口和第二泵口之间并联有选择性旁通制冷剂泵的制冷剂泵旁通管路;节流装置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并联有选择性旁通节流装置的节流装置旁通管路,且第一端口与第二泵口相连;蒸发器的两端分别与节流装置的第二端口及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根据本发明的制冷系统,可以使制冷系统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选择不同的制冷剂流路进行工作,以最大化利用自然的冷源,大幅度地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

Description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用于机房、基站等空调的制冷系统需一年四季连续运行,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效率低、且能耗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能耗低。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上述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和排气口之间连接有用于选择性旁通所述压缩机的压缩机旁通管路,所述压缩机旁通管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和排气口相连;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具有供制冷剂进出的第一冷凝开口和第二冷凝开口,所述第一冷凝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制冷剂泵,所述制冷剂泵具有供制冷剂进出的第一泵口和第二泵口,所述第一泵口和所述第二泵口之间连接有用于选择性旁通所述制冷剂泵的制冷剂泵旁通管路,所述制冷剂泵旁通管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制冷剂泵的第一泵口和第二泵口相连,所述第一泵口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冷凝开口相连;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具有供制冷剂进出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之间设有用于选择性旁通所述节流装置的节流装置旁通管路,所述节流装置旁通管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相连,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制冷剂泵的第二泵口相连;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具有供制冷剂进出的第一蒸发开口和第二蒸发开口,所述第一蒸发开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二端口相连,所述第二蒸发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系统,通过在压缩机的回气口和排气口之间连接有用于选择性旁通压缩机的压缩机旁通管路,同时在节流装置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设有用于选择性旁通节流装置的节流装置旁通管路,并且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之间设有制冷剂泵,同时在制冷剂泵的第一泵口和第二泵口之间连接有用于选择性旁通制冷剂泵的制冷剂泵旁通管路,由此可以使制冷系统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选择不同的制冷剂流路进行工作,以最大化利用自然的冷源,从而可以实现制冷系统的高效运行,大幅度地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旁通控制阀组,所述压缩机旁通控制阀组包括: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的三个阀口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所述蒸发器的第二蒸发开口和所述压缩机旁通管路的第一端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旁通控制阀组,所述压缩机旁通控制阀组包括:第一通断阀,所述第一通断阀与所述压缩机串联后与所述压缩机旁通管路并联;第二通断阀,所述第二通断阀设在所述压缩机旁通管路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压缩机串联且与所述压缩机旁通管路并联,所述第一单向阀被构造成由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向所述排气口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制冷剂泵旁通控制阀组,所述制冷剂泵旁通控制阀组包括: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的三个阀口分别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冷凝开口、所述制冷剂泵的第一泵口和所述制冷剂泵旁通管路的第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节流装置旁通控制阀组,所述节流装置旁通控制阀组包括:第三三通阀,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一个阀口与所述节流装置旁通管路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个阀口与所述制冷剂泵的第二泵口相连,第三三通阀的第三个阀口连接在所述第二三通阀与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一端口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制冷剂泵旁通控制阀组,所述制冷剂泵旁通控制阀组包括:第一旁通阀,所述第一旁通阀设在所述制冷剂泵旁通管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剂泵旁通控制阀组还包括:第三通断阀和第四通断阀,所述第三通断阀和所述第四通断阀均与所述制冷剂泵串联且与所述制冷剂泵旁通管路并联,所述第三通断阀与所述制冷剂泵的第一泵口相连,所述第四通断阀与所述制冷剂泵的第二泵口相连;其中,所述节流装置旁通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制冷剂泵与所述第四通断阀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制冷剂泵串联且与所述制冷剂泵旁通管路并联,所述第二单向阀被构造成由所述制冷剂泵的第一泵口向所述第二泵口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上述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当环境温度T>T1时,控制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蒸发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制冷剂泵旁通管路、所述节流装置且构成循环;当环境温度T满足T2≤T≤T1时,控制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蒸发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制冷剂泵、所述节流装置且构成循环;当环境温度T<T2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停机,且控制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蒸发器、所述压缩机旁通管路、所述冷凝器、所述制冷剂泵、所述节流装置旁通管路且构成循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易于控制和实行,便于制冷系统根据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启动不同的工作模式,从而可以使制冷系统实现高效运行。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示意图,其中制冷系统处在制冷模式;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示意图,其中制冷系统处在补偿模式;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示意图,其中制冷系统处在热管模式;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示意图,其中制冷系统处在制冷模式;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示意图,其中制冷系统处在补偿模式;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示意图,其中制冷系统处在热管模式;
图9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示意图,其中制冷系统处在制冷模式;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示意图,其中制冷系统处在补偿模式;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示意图,其中制冷系统处在热管模式;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示意图,其中制冷系统处在制冷模式;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示意图,其中制冷系统处在补偿模式;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示意图,其中制冷系统处在热管模式。
附图标记:
制冷系统100,
压缩10,回气口101,排气口102,压缩机旁通管路11,第一端111,第二端112,第一三通阀12,第一阀口121,第二阀口122,第三阀口123,第一通断阀13,第二通断阀14,第一单向阀15,
冷凝器20,第一冷凝开口201,第二冷凝开口202,第一风机21,
制冷剂泵30,第一泵口301,第二泵口302,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第一端311,第二端312,第二三通阀32,第四阀口321,第五阀口322,第六阀口323,第一旁通阀33,第三通断阀34,第四通断阀35,第二单向阀36,
节流装置40,第一端口401,第二端口402,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第一端411,第二端412,第三三通阀42,第七阀口421,第八阀口422,第九阀口423,第二旁通阀43,
蒸发器50,第一蒸发开口501,第二蒸发开口502,第二风机51,
储液器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
如图1-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0、冷凝器20、制冷剂泵30、节流装置40和蒸发器50。
具体而言,压缩机10的回气口101和排气口102之间连接有用于选择性旁通压缩机10的压缩机旁通管路11,压缩机旁通管路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分别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01和排气口102相连。也就是说,在制冷系统100工作的过程中,压缩机10和压缩机旁通管路11中的一个旁通。由此,在压缩机10旁通时,制冷剂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01进入压缩机10,制冷剂经压缩机10压缩后可以通过压缩机10的排气口102排出;在压缩机旁通管路11旁通时,制冷剂直接从压缩机旁通管路11的第一端111流入压缩机旁通管路11,制冷剂流经压缩机旁通管路11后通过压缩机旁通管路11的第二端112流出。
冷凝器20具有供制冷剂进出的第一冷凝开口201和第二冷凝开口202,第一冷凝开口201与压缩机10的排气口102相连。由此,从压缩机10排出的制冷剂或从压缩机旁通管路11流出的制冷剂通过冷凝器20的第一冷凝开口201流入冷凝器20,制冷剂在冷凝器20中冷凝放热,而后制冷剂从冷凝器20的第二冷凝开口202流出。
制冷剂泵30具有供制冷剂进出的第一泵口301和第二泵口302,制冷剂泵30可以用于提供或补偿制冷剂在系统中的循环动力。第一泵口301和第二泵口302之间连接有用于选择性旁通制冷剂泵30的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的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分别与制冷剂泵30的第一泵口301和第二泵口302相连,第一泵口301与冷凝器20的第二冷凝开口202相连。由此,在制冷系统100工作的过程中,压缩机10和压缩机旁通管路11中的一个旁通。在制冷剂泵30旁通时,制冷剂从冷凝器20的第二冷凝开口202流出,并通过制冷剂泵30的第一泵口301进入制冷剂泵30,制冷剂经制冷剂泵30增压后可以通过制冷剂泵30的第二泵口302流出;在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旁通时,制冷剂从冷凝器20的第二冷凝开口202流出后,直接经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的第一端311流入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制冷剂流经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后从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的第二端312流出。
节流装置40具有供制冷剂进出的第一端口401和第二端口402,第一端口401和第二端口402之间设有用于选择性旁通节流装置40的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的第一端411和第二端412分别与节流装置40的第一端口401和第二端口402相连,节流装置40的第一端口401与制冷剂泵30的第二泵口302相连。由此,在制冷系统100工作的过程中,节流装置40和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中的一个旁通。在节流装置40旁通时,从制冷剂泵30或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流出的制冷剂可以通过节流装置40的第一端口401流入节流装置40进行节流膨胀,并从节流装置40的第二端口402流出;在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旁通时,从制冷剂泵30流出的制冷剂可以直接经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的第一端411流入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制冷剂流经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后从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的第二端412流出。
蒸发器50具有供制冷剂进出的第一蒸发开口501和第二蒸发开口502,第一蒸发开口501与节流装置40的第二端口402相连,第二蒸发开口502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01相连。由此,从节流装置40或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流出的制冷剂从蒸发器50的第一蒸发开口501流入蒸发器50,制冷剂在蒸发器50内蒸发吸热,而后制冷剂从蒸发器50的第二蒸发开口502流出。
由此,制冷系统100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使制冷剂流经不同的流路,从而可以使制冷系统100处在不同的工作模式。
例如,当压缩机10、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节流装置40均旁通时,制冷剂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01进入压缩机10,制冷剂经压缩机10压缩后可以通过压缩机10的排气口102排出。从压缩机10排出的制冷剂通过冷凝器20的第一冷凝开口201流入冷凝器20,制冷剂在冷凝器20中冷凝放热,而后制冷剂从冷凝器20的第二冷凝开口202流出。制冷剂从冷凝器20的第二冷凝开口202流出后,直接经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的第一端311流入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制冷剂流经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后从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的第二端312流出。从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流出的制冷剂可以通过节流装置40的第一端口401流入节流装置40进行节流膨胀,并从节流装置40的第二端口402流出。从节流装置40流出的制冷剂从蒸发器50的第一蒸发开口501流入蒸发器50,制冷剂在蒸发器50内蒸发吸热,而后制冷剂从蒸发器50的第二蒸发开口502流出。从蒸发器50流出的制冷剂通过压缩机10的回气口101流回压缩机10内进行压缩,由此可以实现制冷剂的循环利用,实现了制冷系统100的制冷循环工作。此时,制冷系统100通过常规的制冷模式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降温,制冷系统100处在制冷模式。
又例如,当压缩机10、制冷剂泵30、节流装置40均旁通时,制冷剂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01进入压缩机10,制冷剂经压缩机10压缩后可以通过压缩机10的排气口102排出。从压缩机10排出的制冷剂通过冷凝器20的第一冷凝开口201流入冷凝器20,制冷剂在冷凝器20中冷凝放热,而后制冷剂从冷凝器20的第二冷凝开口202流出。制冷剂从冷凝器20的第二冷凝开口202流出后,通过制冷剂泵30的第一泵口301进入制冷剂泵30,制冷剂经制冷剂泵30增压后可以通过制冷剂泵30的第二泵口302流出。从制冷剂泵30流出的制冷剂可以通过节流装置40的第一端口401流入节流装置40进行节流膨胀,并从节流装置40的第二端口402流出。从节流装置40流出的制冷剂从蒸发器50的第一蒸发开口501流入蒸发器50,制冷剂在蒸发器50内蒸发吸热,而后制冷剂从蒸发器50的第二蒸发开口502流出。从蒸发器50流出的制冷剂通过压缩机10的回气口101流回压缩机10内进行压缩,由此可以实现制冷剂的循环利用,实现了制冷系统100的制冷循环工作。此时,制冷剂泵30可以补偿制冷系统100中的制冷剂的循环动力,降低制冷剂在循环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可以使压缩机10在最佳工况下运行,降低系统的能耗,提高制冷系统100的制冷效率,制冷系统100处在补偿模式。
再例如,当压缩机旁通管路11、制冷剂泵30、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均旁通时,制冷剂直接从压缩机旁通管路11的第一端111流入压缩机旁通管路11,制冷剂流经压缩机旁通管路11后通过压缩机旁通管路11的第二端112流出。从压缩机旁通管路11流出的制冷剂通过冷凝器20的第一冷凝开口201流入冷凝器20,制冷剂在冷凝器20中冷凝放热,而后制冷剂从冷凝器20的第二冷凝开口202流出。制冷剂从冷凝器20的第二冷凝开口202流出后,通过制冷剂泵30的第一泵口301进入制冷剂泵30,制冷剂经制冷剂泵30增压后可以通过制冷剂泵30的第二泵口302流出。从制冷剂泵30流出的制冷剂可以直接经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的第一端411流入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制冷剂流经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后从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的第二端412流出。从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流出的制冷剂从蒸发器50的第一蒸发开口501流入蒸发器50,制冷剂在蒸发器50内蒸发吸热,而后制冷剂从蒸发器50的第二蒸发开口502流出。从蒸发器50流出的制冷剂通过压缩机旁通管路11的第一端111流回压缩机旁通管路11,由此可以实现制冷剂的循环利用,实现了制冷系统100的制冷循环工作。此时,制冷系统100主要利用热管的工作原理对室内进行降温,压缩机10停止工作,并且可以通过制冷剂泵30提供制冷系统100中的制冷剂的循环动力,由此可以充分利用室外的冷源对室内进行降温,大幅度地降低了制冷系统100的能耗,制冷系统100处在热管模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通过在压缩机10的回气口101和排气口102之间连接有用于选择性旁通压缩机10的压缩机旁通管路11,同时在节流装置40的第一端口401和第二端口402之间设有用于选择性旁通节流装置40的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并且在冷凝器20和节流装置40之间设有制冷剂泵30,同时在制冷剂泵30的第一泵口301和第二泵口302之间连接有用于选择性旁通制冷剂泵30的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由此可以使制冷系统100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选择不同的制冷剂流路进行工作,以最大化利用自然的冷源,从而可以实现制冷系统100的高效运行,大幅度地降低制冷系统100的能耗。
下面以图1-图16为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多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及其控制方法。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描述,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制冷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0、压缩机旁通管路11、冷凝器20、制冷剂泵30、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节流装置40、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以及蒸发器50,对于制冷系统100中的上述各个部件的连接关系,上述已进行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制冷系统100还包括压缩机旁通控制阀组、制冷剂泵旁通控制阀组和节流装置旁通控制阀组。压缩机旁通控制阀组包括第一三通阀12,第一三通阀12的三个阀口分别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01、蒸发器50的第二蒸发开口502和压缩机旁通管路11的第一端111相连。第一三通阀12的三个阀口分别为第一阀口121、第二阀口122和第三阀口123,第一阀口121与压蒸发器50的第二蒸发开口502相连,第二阀口122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01相连,第三阀口123与压缩机旁通管路11的第一端111相连。当第一阀口121与第二阀口122连通时,压缩机10旁通;当第一阀口121与第三阀口123连通时,压缩机旁通管路11旁通。
制冷剂泵旁通控制阀组包括第二三通阀32,第二三通阀32的三个阀口分别与冷凝器20的第二冷凝开口202、制冷剂泵30的第一泵口301和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的第一端311相连。第二三通阀32的三个阀口分别为第四阀口321、第五阀口322和第六阀口323,第四阀口321与冷凝器20的第二冷凝开口202相连,第五阀口322与制冷剂泵30的第一泵口301相连,第六阀口323与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的第一端311相连。当第四阀口321与第五阀口322连通时,制冷剂泵30旁通;当第四阀口321与第六阀口323连通时,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旁通。
节流装置旁通控制阀组包括第二旁通阀43,第二旁通阀43设在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上。当第二旁通阀43关闭时,节流装置40旁通;当第二旁通阀43打开时,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旁通。
进一步地,制冷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单向阀15和第二单向阀36。第一单向阀15与压缩机10串联且与压缩机旁通管路11并联,第一单向阀15被构造成由压缩机10的回气口101向排气口102的方向上单向导通。由此,在压缩机10停止工作时,可以防止制冷剂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102回流至压缩机10内。第二单向阀36与制冷剂泵30串联且与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并联,第二单向阀36被构造成由制冷剂泵30的第一泵口301向第二泵口302的方向上单向导通。由此,在制冷剂泵30停止工作时,可以防止制冷剂从制冷剂泵30的第二泵口302回流至制冷剂泵30内。
另外,制冷系统100中还可以包括储液器60、第一风机21和第二风机51。储液器60串接在冷凝器20和制冷剂泵30之间,储液器60的一端与冷凝器20的第二冷凝开口202相连,且储液器60的另一端与制冷剂泵30的第一泵口301和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的第一端311相连,储液器60用于储存制冷剂以供循环回路使用。从冷凝器20流出的制冷剂流经储液器60后再流至第二三通阀32。第一风机21邻近冷凝器20设置,用于对冷凝器20进行散热。第二风机51邻近蒸发器50设置,用于将冷风输送至室内。
当环境温度T>T1时,参照图1和图2,控制第一三通阀12的第一阀口121与第二阀口122连通且第一单向阀15打开、第二三通阀32的第四阀口321与第六阀口323连通且第二单向阀36关闭、第二旁通阀43关闭,此时制冷系统100处在制冷模式。制冷剂依次流过蒸发器50、压缩机10、冷凝器20、储液器60、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节流装置40且构成循环。由此,实现了制冷系统100的制冷循环工作。此时,制冷系统100可以通过常规的制冷模式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降温。
当环境温度T满足T2≤T≤T1时,参照图1和图3,控制第一三通阀12的第一阀口121与第二阀口122连通且第一单向阀15打开、第二三通阀32的第四阀口321与第五阀口322连通且第二单向阀36打开、第二旁通阀43关闭,此时制冷系统100处在补偿模式。制冷剂依次流过蒸发器50、压缩机10、冷凝器20、储液器60、制冷剂泵30、节流装置40且构成循环。由此,实现了制冷系统100的制冷循环工作。此时,制冷剂泵30可以补偿制冷系统100中的制冷剂的循环动力,降低制冷剂在循环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并通过控制第一风机21的转速以调整压缩机10的压缩比,可以使压缩机10在最佳工况下运行,降低系统的能耗,提高制冷系统100的制冷效率,制冷系统100处在补偿模式。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控制第一风机21的转速可以加速第一风机21对冷凝器20的散热,从而可以降低压缩机10的负荷和功耗,进而可以降低系统的能耗。
当环境温度T<T2时,参照图1和图4,控制第一三通阀12的第一阀口121与第三阀口123连通且第一单向阀15关闭、第二三通阀32的第四阀口321与第五阀口322连通且第二单向阀36打开、第二旁通阀43打开。此时,压缩机10停止工作,制冷系统100处在热管模式。制冷剂依次流过蒸发器50、压缩机旁通管路11、冷凝器20、制冷剂泵30、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且构成循环。由此,可以通过制冷剂泵30提供制冷系统100中的制冷剂的循环动力,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室外的冷源对室内进行降温,大幅度地降低了制冷系统100的能耗。
实施例二,
如图5-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制冷系统100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压缩机旁通控制阀组和制冷剂泵旁通控制阀组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旁通控制阀组包括第一通断阀13和第二通断阀14,第一通断阀13与压缩机10串联后与压缩机旁通管路11并联,第二通断阀14设在压缩机旁通管路11上。当第一通断阀13打开且第二通断阀14关闭时,压缩机10旁通;当第一通断阀13关闭且第二通断阀14打开时,压缩机旁通管路11旁通。
制冷剂泵旁通控制阀组包括第一旁通阀33,第一旁通阀33设在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上。当第一旁通阀33打开时,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旁通;当第一旁通阀33关闭时,制冷剂泵30旁通。
当环境温度T>T1时,参照图5和图6,控制第一通断阀13打开且第二通断阀14关闭且第一单向阀15打开、第一旁通阀33打开且第二单向阀36关闭、第二旁通阀43关闭,此时制冷系统100处在制冷模式。对于制冷模式的制冷系统100的循环工作,可以参照上述的实施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当环境温度T满足T2≤T≤T1时,参照图5和图7,控制第一通断阀13打开且第二通断阀14关闭且第一单向阀15打开、第一旁通阀33关闭且第二单向阀36打开、第二旁通阀43关闭,此时制冷系统100处在补偿模式。对于补偿模式的制冷系统100的循环工作,可以参照上述的实施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当环境温度T<T2时,参照图5和图8,控制第一通断阀13关闭且第二通断阀14打开且第一单向阀15关闭、第一旁通阀33关闭且第二单向阀36打开、第二旁通阀43打开。此时,压缩机10停止工作,制冷系统100处在热管模式。对于热管模式的制冷系统100的循环工作,可以参照上述的实施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9-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制冷系统100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制冷系统100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节流装置旁通控制阀组的结构。
节流装置旁通控制阀组包括第三三通阀42,第三三通阀42的第一个阀口与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的第一端411相连,第三三通阀42的第二个阀口与制冷剂泵30的第二泵口302相连,第三三通阀42的第三个阀口连接在第二三通阀32与节流装置40的第一端口401之间。第三三通阀42的第二个阀口为第七阀口421、第三三通阀42的第一个阀口为第八阀口422、第三三通阀42的第三个阀口为第九阀口423。由此,当第七阀口421与第八阀口422连通时,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旁通;当第七阀口421与第九阀口423连通时,节流装置40旁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设置了上述的第三三通阀42,可以在制冷剂泵30停止工作时防止制冷剂回流至制冷剂泵30内,因此可以取消与制冷剂泵30串联的第二单向阀36。这是与实施例一中的另一不同之处。
当环境温度T>T1时,参照图9和图10,控制第一三通阀12的第一阀口121与第二阀口122连通且第一单向阀15打开、第二三通阀32的第四阀口321与第六阀口323连通、第三三通阀42的第七阀口421与第九阀口423连通,此时制冷系统100处在制冷模式。对于制冷模式的制冷系统100的循环工作,可以参照上述的实施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当环境温度T满足T2≤T≤T1时,参照图9和图11,控制第一三通阀12的第一阀口121与第二阀口122连通且第一单向阀15打开、第二三通阀32的第四阀口321与第五阀口322连通、第三三通阀42的第七阀口421与第九阀口423连通,此时制冷系统100处在补偿模式。对于补偿模式的制冷系统100的循环工作,可以参照上述的实施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当环境温度T<T2时,参照图9和图12,控制第一三通阀12的第一阀口121与第三阀口123连通且第一单向阀15关闭、第二三通阀32的第四阀口321与第五阀口322连通、第三三通阀42的第七阀口421与第八阀口422连通。此时,压缩机10停止工作,制冷系统100处在热管模式。对于热管模式的制冷系统100的循环工作,可以参照上述的实施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如图13-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制冷系统100与上述实施例二中的制冷系统100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压缩机旁通控制阀组和制冷剂泵旁通控制阀组的结构。
压缩机旁通控制阀组包括第一三通阀12,第一三通阀12的三个阀口分别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01、蒸发器50的第二蒸发开口502和压缩机旁通管路11的第一端111相连。对于第一三通阀12的工作过程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制冷剂泵旁通控制阀组包括上述实施例二中的第一旁通阀33,还包括第三通断阀34和第四通断阀35。第三通断阀34和第四通断阀35均与制冷剂泵30串联且与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并联,第三通断阀34与制冷剂泵30的第一泵口301相连,第四通断阀35与制冷剂泵30的第二泵口302相连。其中,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的第一端411连接在制冷剂泵30与第四通断阀35之间。
当第一旁通阀33打开且第三通断阀34、第四通断阀35、第二单向阀36均关闭时,制冷剂泵旁通管路31和节流装置40均旁通;当第一旁通阀33关闭、第三通断阀34和第四通断阀35均打开、第二单向阀36关闭时,制冷剂泵30和节流装置40均旁通;当第一旁通阀33关闭、第三通断阀34和第二单向阀36均打开、第四通断阀35关闭时,制冷剂泵30和节流装置40旁路管道均旁通。
需要在这里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制冷剂泵旁通控制阀组可以控制节流装置40与节流装置旁通管路41中的一个旁通,因此节流装置40无需另外设置节流装置旁通控制阀组(例如实施例二中的第二旁通阀43),这是与实施例二中的另一不同之处。
当环境温度T>T1时,参照图13和图14,控制第一三通阀12的第一阀口121与第二阀口122连通且第一单向阀15打开、第一旁通阀33打开、第三通断阀34和第四通断阀35以及第二单向阀36均关闭,此时制冷系统100处在制冷模式。对于制冷模式的制冷系统100的循环工作,可以参照上述的实施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当环境温度T满足T2≤T≤T1时,参照图13和图15,控制第一三通阀12的第一阀口121与第二阀口122连通且第一单向阀15打开、第一旁通阀33关闭、第三通断阀34和第四通断阀35均打开、第二单向阀36关闭,此时制冷系统100处在补偿模式。对于补偿模式的制冷系统100的循环工作,可以参照上述的实施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当环境温度T<T2时,参照图13和图16,控制第一三通阀12的第一阀口121与第三阀口123连通且第一单向阀15关闭、第一旁通阀33关闭、第三通断阀34和第二单向阀36均打开、第四通断阀35关闭。此时,压缩机10停止工作,制冷系统100处在热管模式。对于热管模式的制冷系统100的循环工作,可以参照上述的实施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可以根据外部的环境温度运行不同的工作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的冷源,大幅度地降低制冷系统100的能耗,很好地实现了节能减排,另外上述制冷系统100的控制方法易于控制和实行,可以使制冷系统100实现高效运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和排气口之间连接有用于选择性旁通所述压缩机的压缩机旁通管路,所述压缩机旁通管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和排气口相连;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具有供制冷剂进出的第一冷凝开口和第二冷凝开口,所述第一冷凝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
制冷剂泵,所述制冷剂泵具有供制冷剂进出的第一泵口和第二泵口,所述第一泵口和所述第二泵口之间连接有用于选择性旁通所述制冷剂泵的制冷剂泵旁通管路,所述制冷剂泵旁通管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制冷剂泵的第一泵口和第二泵口相连,所述第一泵口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冷凝开口相连;
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具有供制冷剂进出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之间设有用于选择性旁通所述节流装置的节流装置旁通管路,所述节流装置旁通管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相连,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制冷剂泵的第二泵口相连;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具有供制冷剂进出的第一蒸发开口和第二蒸发开口,所述第一蒸发开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二端口相连,所述第二蒸发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
压缩机旁通控制阀组,所述压缩机旁通控制阀组包括:
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的三个阀口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所述蒸发器的第二蒸发开口和所述压缩机旁通管路的第一端相连;
制冷剂泵旁通控制阀组,所述制冷剂泵旁通控制阀组包括: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的三个阀口分别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冷凝开口、所述制冷剂泵的第一泵口和所述制冷剂泵旁通管路的第一端相连;
节流装置旁通控制阀组,所述节流装置旁通控制阀组包括:第三三通阀,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一个阀口与所述节流装置旁通管路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个阀口与所述制冷剂泵的第二泵口相连,第三三通阀的第三个阀口连接在所述第二三通阀与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一端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缩机旁通控制阀组,所述压缩机旁通控制阀组包括:
第一通断阀,所述第一通断阀与所述压缩机串联后与所述压缩机旁通管路并联;
第二通断阀,所述第二通断阀设在所述压缩机旁通管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压缩机串联且与所述压缩机旁通管路并联,所述第一单向阀被构造成由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向所述排气口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冷剂泵旁通控制阀组,所述制冷剂泵旁通控制阀组包括:
第一旁通阀,所述第一旁通阀设在所述制冷剂泵旁通管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泵旁通控制阀组还包括:
第三通断阀和第四通断阀,所述第三通断阀和所述第四通断阀均与所述制冷剂泵串联且与所述制冷剂泵旁通管路并联,所述第三通断阀与所述制冷剂泵的第一泵口相连,所述第四通断阀与所述制冷剂泵的第二泵口相连;
其中,所述节流装置旁通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制冷剂泵与所述第四通断阀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制冷剂泵串联且与所述制冷剂泵旁通管路并联,所述第二单向阀被构造成由所述制冷剂泵的第一泵口向所述第二泵口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环境温度T>T1时,控制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蒸发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制冷剂泵旁通管路、所述节流装置且构成循环;
当环境温度T满足T2≤T≤T1时,控制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蒸发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制冷剂泵、所述节流装置且构成循环;
当环境温度T<T2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停机,且控制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蒸发器、所述压缩机旁通管路、所述冷凝器、所述制冷剂泵、所述节流装置旁通管路且构成循环。
CN201510993016.1A 2015-12-23 2015-12-23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4236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93016.1A CN105423656B (zh) 2015-12-23 2015-12-23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93016.1A CN105423656B (zh) 2015-12-23 2015-12-23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23656A CN105423656A (zh) 2016-03-23
CN105423656B true CN105423656B (zh) 2018-02-06

Family

ID=55502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93016.1A Active CN105423656B (zh) 2015-12-23 2015-12-23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236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4556A (zh) * 2016-10-24 2017-03-2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642773A (zh) * 2016-12-12 2017-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37844B (zh) * 2017-05-08 2021-02-19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制冷控制方法和装置
DE102018101514B4 (de) * 2018-01-24 2021-07-29 Hanon Systems Kraftfahrzeugkälteanlage mit mehreren Verdampfern verschiedener Kälteleistung
CN110186233A (zh) * 2019-06-03 2019-08-30 浙江盾安冷链系统有限公司 Co2制冷系统
CN110160185A (zh) * 2019-06-10 2019-08-23 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带自然冷却型空调系统及其控制系统
CN110595097B (zh) * 2019-10-08 2021-01-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系统
CN110715394A (zh) * 2019-10-18 2020-01-21 深圳市艾特网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房空调节能改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8723A (zh) * 2010-11-19 2011-03-23 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自然冷却节能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2767880B (zh) * 2012-07-30 2016-01-27 北京德能恒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热泵复合系统
CN203010777U (zh) * 2012-11-30 2013-06-19 合肥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制冷循环节能空调机组
CN203286826U (zh) * 2013-05-13 2013-11-13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机房的制冷控制系统
CN203385257U (zh) * 2013-06-28 2014-01-08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泵的启动控制系统及一种制冷系统
CN104251581B (zh) * 2013-06-28 2017-02-22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泵的启动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一种制冷系统
CN203478687U (zh) * 2013-07-30 2014-03-12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
CN103363717A (zh) * 2013-07-30 2013-10-23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03395990U (zh) * 2013-08-12 2014-01-15 北京雅驿欣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喷雾冷却节能功能的多制冷循环空调机组
CN104329758A (zh) * 2014-11-05 2015-02-04 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驱动热管复合型机房空调机组
CN205448382U (zh) * 2015-12-23 2016-08-1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23656A (zh) 2016-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23656B (zh)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024752B (zh) 室外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US9612042B2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refrigeration system in a null cycle
CN104813122B (zh) 用于对与空气调节单元相连的蒸发器除冰的方法和设备
JP5592508B2 (ja) カスケード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US9347697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1449117B (zh) 冷冻装置
CN102099639A (zh) 制冷装置
CN102016446A (zh) 制冷装置
CN101002060A (zh) 冷冻装置
CN110023692A (zh) 制冷装置
CN102466361A (zh) 空气调节器
CN110762872A (zh) 一种交替除霜的冷风机系统
CN101878401B (zh) 冷冻装置
CN105899884A (zh) 热源侧单元以及空调装置
CN102472534A (zh) 空气调节器
CN205448382U (zh) 制冷系统
CN105588365B (zh) 一种强热型室外机、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1161381B1 (ko)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JP5237157B2 (ja) 空気熱源ターボヒートポンプ
CN113251681A (zh) 带有多个吸热换热器的制冷系统
CN101014818A (zh) 冷冻装置
JP2010112582A (ja) 冷凍装置
CN205619633U (zh) 蓄冷式高效制冷系统、制冷或热泵装置和压缩冷凝机组
CN105556221A (zh) 制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