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22415B - 气泵 - Google Patents

气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22415B
CN105422415B CN201410464483.0A CN201410464483A CN105422415B CN 105422415 B CN105422415 B CN 105422415B CN 201410464483 A CN201410464483 A CN 201410464483A CN 105422415 B CN105422415 B CN 1054224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valve seat
air pump
outlet
inle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644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22415A (zh
Inventor
董振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KEJI PRECIS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KEJI PRECI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KEJI PRECIS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KEJI PRECI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6448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2241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79326 priority patent/WO2016037493A1/zh
Priority to JP2017513501A priority patent/JP6402247B2/ja
Publication of CN105422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22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22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22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泵,所述气泵包括:上盖、阀座、阀片以及消音件,上盖上形成有出气口,阀座设在上盖的底部,阀座上形成有进气口,阀片可移动地设在进气口处以打开和关闭进气口,消音件设在上盖与阀座之间,消音件上形成有与进气口连通的连通孔,消音件与上盖之间限定出进气通道、消音腔和出气通道,进气通道与连通孔连通,出气通道与出气口连通,且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通过消音腔连通。根据本发明的气泵,由于气体从进入阀座到排出上盖的过程中需要顺次流经进气通道、消音腔和出气通道,从而可以延长气体的流动路径,进而降低了气体的流动噪音和气泵的整体噪音。

Description

气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泵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泵。
背景技术
微型气泵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汽车座椅等领域,例如血压计、按摩椅等,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气泵在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噪音,降低了产品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气泵,所述气泵的工作噪音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气泵,包括:上盖,所述上盖上形成有出气口;阀座,所述阀座设在所述上盖的底部,所述阀座上形成有进气口;阀片,所述阀片可移动地设在所述进气口处以打开和关闭所述进气口;以及消音件,所述消音件设在所述上盖与所述阀座之间,所述消音件上形成有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连通孔,所述消音件与所述上盖之间限定出进气通道、消音腔和出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出气口连通,且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通过所述消音腔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气泵,由于气体从进入阀座到排出上盖的过程中需要顺次流经进气通道、消音腔和出气通道,从而可以延长气体的流动路径,进而降低了气体的流动噪音和气泵的整体噪音。
具体地,所述消音件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所述凹槽和所述上盖之间限定出所述消音腔,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形成在所述凸台的上表面且间隔开分布。
可选地,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均沿直线和/或曲线延伸。
具体地,所述进气通道依次包括位于所述凸台内侧的进气口、依次相连的多个环形通道和位于所述凸台外侧的出气口,其中,位于所述进气通道的上游侧的环形通道的出口端与位于所述进气通道的下游侧的环形通道的进口端相连接。
具体地,所述出气通道依次包括位于所述凸台外侧的进气口、环形通道、直线通道和位于所述凸台内侧的出气口,其中,位于所述出气通道的上游侧的环形通道的出口端与位于所述出气通道的下游侧的直线通道的进口端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多个进气通道段为同心设置的圆弧段或椭圆弧段。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设在所述消音件的中心处且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彼此间隔开。
具体地,所述阀座与所述消音件之间限定出进气腔和出气腔,所述进气腔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出气腔与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进气腔和所述出气腔通过连通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气泵进一步包括:阀座消音腔,所述阀座消音腔形成在所述阀座上,所述阀座消音腔与所述进气腔连通以使流出所述进气腔的气体中的至少部分流入所述阀座消音腔内。
可选地,所述进气腔为多个且所述多个进气腔沿周向间隔开分布。
可选地,所述消音件的横截面积与所述上盖的横截面积相等。
或者可选地,所述上盖与所述阀座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消音件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气泵的爆炸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气泵装配后的剖面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上盖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上盖的仰视图;
图5是沿图4中A-A线的剖面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消音件的立体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消音件的俯视图;
图8是图1中所示的阀座的立体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阀座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0:气泵;
1:上盖;11:出气口;12:第一凸台;13:第一凹槽;
2:消音件;21:连通孔;22:凸台;23:凹槽;
3:阀座;31:进气口;32:定位孔;
33:进气槽;34:出气槽;35:连通通道槽;36:阀座消音槽;
4:阀片;41:阀片部;42:定位部;43:定位球;
S1:进气通道;S11:第一进气通道段;S12:第一过渡段;
S13:第二进气通道段;S14:第二过渡段;S15:第三进气通道段;
S2:出气通道;S21:第一出气通道段;S22:第二出气通道段;S23:出气过渡段;
S3:消音腔;S4:进气腔;S5:出气腔;S6:连通通道;
S7:阀座消音腔;S7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气泵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气泵100,包括:上盖1、阀座3、阀片4以及消音件2。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阀座3设在上盖1的底部,消音件2设在上盖1与阀座3之间,上盖1上形成有出气口11,阀座3上形成有进气口31,消音件2上形成有与进气口31连通的连通孔21,阀片4可移动地设在进气口31处以打开和关闭进气口31,消音件2与上盖1之间限定出进气通道S1、消音腔S3和出气通道S2,进气通道S1与连通孔21连通,出气通道S2与出气口11连通,且进气通道S1和出气通道S2通过消音腔S3连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进气口31”仅针对阀座3的进气而言,而非暗示气泵100整体的进气口,“出气口11”仅针对上盖1的出气而言,而非暗示气泵100整体的出气口。
如图1和图2所示,上盖1、消音件2以及阀座3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连接,其中,上盖1与消音件2共同限定出上气体容纳腔,上气体容纳腔包括顺次连通的进气通道S1、消音腔S3和出气通道S2,消音件2与阀座3共同限定出下气体容纳腔(例如可以包括下文所述的进气腔S4、出气腔S5、连通通道S6以及阀座消音腔S7),进气口31与下气体容纳腔连通以向下气体容纳腔内供入气体,出气口11与上气体容纳腔连通,以将上气体容纳腔内的气体排出,上气体容纳腔与下气体容纳腔通过消音件2上的连通孔21连通,以使下气体容纳腔内的气体排入上气体容纳腔内。
这样,气体例如空气可以从进气口31处流入阀座3与消音件2之间的下气体容纳腔内,然后通过连通孔21流入上气体容纳腔,在上气体容纳腔内顺次流经进气通道S1、消音腔S3和出气通道S2,最终从出气口11排出上盖1。由此,可以延长和复杂化气体的流动路径,增加噪音损失,进而有效地降低了气体的流动噪音和气泵100的整体噪音。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气泵100,由于气体从进入阀座3到排出上盖1的过程中需要顺次流经进气通道S1、消音腔S3和出气通道S2,从而可以延长气体的流动路径,进而降低了气体的流动噪音和气泵100的整体噪音。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气泵100的其他构成例如气囊(图未示出)等以及气泵100的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消音件2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向下凹入的凹槽23,凹槽23的底壁上设有凸台22,凸台22、凹槽23和上盖1之间限定出消音腔S3。如图3和图6所示,凹槽23从消音件2的上表面向下凹入而成,凸台22从凹槽23的底壁向上凸出而成,其中凸台22可以设在消音件2的中心处,且凸台22可以与凹槽23的侧壁彼此间隔开,相应地,上盖1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向上凹入的第一凹槽13,第一凹槽13的底壁上设有第一凸台12,第一凸台12从第一凹槽13的底壁向下凸出而成,其中第一凸台12可以设在上盖1的中心处,且第一凸台12可以与第一凹槽13的侧壁彼此间隔开。
参照图3、图6和图7,凹槽23与第一凹槽13的横截面形状、尺寸分别相同,且凹槽23与第一凹槽13上下正对,凸台22与第一凸台12的横截面形状、尺寸分别相同,且凸台22与第一凸台12上下正对,当上盖1与消音件2装配到位后,凹槽23与第一凹槽13共同限定出消音腔S3,此时凸台22与第一凸台12的外周壁可以理解为消音腔S3的内周壁,凹槽23与第一凹槽13的侧壁可以理解为消音腔S3的外周壁。
其中,消音件2和上盖1装配后可以具有同轴的中心轴线,“内”可以理解为朝向中心轴线的一侧,其相反的一侧被定义为“外”,即远离中心轴线的一侧。
进一步地,参照图6和图7,进气通道S1和出气通道S2形成在凸台22的上表面且间隔开分布,例如,进气通道S1和出气通道S2可以分别自凸台22的上表面向下凹入而成,当上盖1与消音件2配合到位后,第一凸台12可以将进气通道S1和出气通道S2的顶部密封,其中,进气通道S1的进气口端与连通孔21相连通,进气通道S1的出气口端与消音腔S3相连通,出气通道S2的进气口端与消音腔S3相连通,出气通道S2的出气口端与出气口11相连通。其中,上盖1与消音件2的接触面可以通过超音波熔接技术连接在一起。
可选地,进气通道S1可以沿直线延伸,也可以沿曲线延伸,还可以部分沿直线延伸、部分沿曲线延伸,出气通道S2可以沿直线延伸,也可以沿曲线延伸,还可以部分沿直线延伸、部分沿曲线延伸。例如在图7的示例中,进气通道S1可以自圆台形凸台22的中心处向凸台22的外缘蜿蜒延伸,出气通道S2可以自圆形凸台22的外缘向凸台22的中心处蜿蜒延伸。由此,可以有效地延长出气通道S2和进气通道S1的长度,有效地降低排气噪音。
参照图7,进气通道S1依次包括位于凸台22内侧(即靠近中心的一侧)的进气口、依次相连的多个环形通道和位于凸台22外侧的出气口,其中,位于进气通道S1的上游侧的环形通道的出口端与位于进气通道S1的下游侧的环形通道的进口端相连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进气通道S1的上游”指的是流经进气通道S1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进气通道S1的下游”指的是流经进气通道S1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具体地,进气通道S1包括从内到外间隔开分布的多个进气通道段,相邻的两个进气通道段连接,且多个进气通道段的连接处在从内到外的方向上交错布置。例如在图7的示例中,进气通道S1可以包括三个进气通道段,分别为第一进气通道段S11、第二进气通道段S13和第三进气通道段S15,其中第一进气通道段S11、第二进气通道段S13和第三进气通道段S15分别沿同轴的圆弧线延伸,且构造为同心设置的圆弧段,第一进气通道段S11、第二进气通道段S13和第三进气通道段S15的延伸线自内向外间隔开。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每个进气通道S1段还可以构造为椭圆弧段或者直线段等。
如图7所示,第一进气通道段S11与第二进气通道段S13通过第一过渡段S12连接,第二进气通道段S13与第三进气通道段S15通过第二过渡段S14连接,由于第一过渡段S12和第二过渡段S14分别位于第二进气通道段S13的两端,从而第一过渡段S12与第二过渡段S14交错布置,且由于与第一过渡段S12相连的第一进气通道S1位于与第二过渡段S14相连的第三进气通道S1的内侧,从而第一过渡段S12与第二过渡段S14内外间隔开。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进气通道S1的数量和形状还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具体地,参照图7,第一进气通道段S11的内端与连通孔21相通,第三进气通道段S15的外端与消音腔S3相连通,从而从连通孔21进入进气通道S1内的气体可以顺次流经第一进气通道段S11、第二进气通道段S13和第三进气通道段S15,最终排入消音腔S3内。
参照图7,出气通道S2依次包括位于凸台22外侧(即远离中心的一侧)的进气口、环形通道、直线通道和位于凸台22内侧的出气口,其中,位于出气通道S2的上游侧的环形通道的出口端与位于出气通道S2的下游侧的直线通道的进口端相连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出气通道S2的上游”指的是流经进气通道S2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出气通道S2的下游”指的是流经进气通道S2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具体地,参照图7,出气通道S2可以包括两个出气通道段,分别为第一出气通道段S21和第二出气通道段S22,其中第一出气通道段S21构造为直线段,第二出气通道段S22构造为圆弧段,第一出气通道段S21位于第二出气通道段S22的内侧,且第一出气通道段S21与第二出气通道段S22通过出气过渡段S23连接。
如图4和图7所示,出气口11沿上下方向贯穿上盖1的中心轴线处,且出气口11的下端与第一出气通道段S21的内端相连通,第二出气通道段S22的外端与消音腔S3相连通,从而从消音腔S3进入第二出气通道S2内的气体可以顺次流经第二出气通道段S22和第一出气通道段S21,最终从出气口11排入上盖1。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出气通道S2的数量和形状还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阀座3与消音件2之间限定出进气腔S4和出气腔S5,进气腔S4与进气口31连通,出气腔S5与连通孔21连通,进气腔S4和出气腔S5通过连通通道S6连通。如图8和图9所示,阀座3的顶部形成有向下凹入的进气槽33,进气槽33与消音件2的底壁共同限定出进气腔S4,阀座3的顶部形成有向下凹入的出气槽34,出气槽34与消音件2的底壁共同限定出出气腔S5,阀座3的顶部形成有向下凹入的连通通道槽35,连通通道槽35与消音件2的底壁共同限定出连通通道S6,连通通道S6的两端分别于进气腔S4和出气腔S5相连通,其中出气腔S5与连通孔21上下正对,从而出气腔S5内的气体可以沿着连通孔21向上流动。
其中,进气腔S4可以为多个,且多个进气腔S4沿周向间隔开分布。例如在图8和图9的示例中,消音件2与阀座3共同限定出三个进气腔S4,且三个进气腔S4均匀地分布在中心轴线的周向上,且每个进气腔S4的结构均相同,例如均可以构造为圆柱形腔体。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进气腔S4的结构和数量还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如图8和图9所示,进气槽33的底壁向上形成一凸台,凸台的顶面形成有至少一个进气口31,进气槽33的底壁上形成有与进气口31间隔开的定位孔32。可选地,进气口31为多个且多个进气口31沿定位孔32的周向间隔分布。例如在图8的示例中,进气槽33的底壁的中心处形成有一个定位孔32,定位孔32可以构造为圆孔,且沿上下方向贯穿进气槽33的底壁,定位孔32的周向上均匀地分布有三个进气口31,三个进气口31也分别沿上下方向贯穿进气槽33的底壁。
相应地,参照图1和图2,阀片4包括阀片部41和定位部42,阀片部41连接在定位部42的上端且位于进气腔S4内,定位部42的下端与定位孔32配合,阀片部41覆盖在进气口31上。具体地,阀片部41可以大体构造为具有圆弧面的片体,且阀片部41的中心朝向消音件2的方向凸出,且阀片部41的横截面形状、尺寸分别与第一进气槽33的横截面形状、尺寸相同,从而阀片部41可以将三个进气口31完全覆盖住。
进一步地,参照图2,定位部42从阀片部41的下端面竖直向下延伸,且定位部42的下部具有大体圆球形的定位球43。
如图2所示,气泵100在工作的过程中,气体例如空气,可以自下向上进入进气口31,以将阀片部41向上顶开,使得气体可以进入进气腔S4内。其中,进气口31的数量和形状还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进一步地,参照图8和图9,气泵100进一步包括:阀座消音腔S7,阀座消音腔S7形成在阀座3上,阀座消音腔S7与进气腔S4连通以使流出进气腔S4的气体中的至少部分流入阀座消音腔S7内。具体地,阀座3的顶部形成有向下凹入的阀座消音槽36,阀座消音槽36与消音件2的底壁共同限定出阀座消音腔S7,阀座消音腔S7的侧壁上形成有与连通通道S6相连通的开口S71,从而连通通道S6内的部分气体可以从开口S71进入阀座消音腔S7内,且阀座消音腔S7内的气体还可以通过连通通道S6流入出气腔S5内,从而阀座消音腔S7可以起到缓冲气体的效果。
可选地,进气腔S4、阀座消音腔S7以及连通通道S6的数量相等。参照图8和图9,进气腔S4、阀座消音腔S7以及连通通道S6均为三个,且每个进气腔S4分别通过一个连通通道S6与一个阀座消音腔S7以及出气腔S5相连通。
可选地,消音件2的横截面积与上盖1的横截面积相等。如图2所示,消音件2的外缘直径、上盖1的外缘直径以及阀座3的外缘直径均相等,此时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将消音件2、上盖1以及阀座3固定在一起,从而便于安装,且气泵100的结构简单。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消音件2的横截面积还可以小于上盖1的横截面积,此时,上盖1与阀座3之间可以限定出容纳空间,消音件2设在容纳空间内(图未示出),从而可以节省材料。
下面参照图1-图9简要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气泵100的排气工作过程,其中图3、图4、图6以及图7中所示的箭头用于指示气体的流动方向。
气泵100排气时,覆盖在进气口31上的阀片4被向上顶开,气体首先进入进气腔S4内,然后通过连通通道S6分别流入阀座消音腔S7和出气腔S5内,然后出气腔S5内的气体沿着连通孔21排出到进气通道S1内,接着进气通道S1内的气体顺次流经第一进气通道段S11、第二进气通道段S13和第三进气通道段S15后流入消音腔S3内,然后消音腔S3内的气体再流入出气通道S2内,最终从上盖1的出气口11排出。
其中,由于气体从进入阀座3到流出上盖1的流动路径即长又复杂,例如进气通道S1和出气通道S2的路径较长,且从进气腔S4到出气腔S5的流通路径较复杂,从而可以实现有效地降噪效果。另外,由于消音腔S3的容积大于进气通道S1的容积和出气通道S2的容积,从而气体可以在大、小腔内交替流动,以有效地改变气体的流速和压力,进一步降低噪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盖,所述上盖上形成有出气口;
阀座,所述阀座设在所述上盖的底部,所述阀座上形成有进气口;
阀片,所述阀片可移动地设在所述进气口处以打开和关闭所述进气口;以及
消音件,所述消音件设在所述上盖与所述阀座之间,所述消音件上形成有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连通孔,所述消音件与所述上盖之间限定出进气通道、消音腔和出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出气口连通,且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通过所述消音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件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所述凹槽和所述上盖之间限定出所述消音腔,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形成在所述凸台的上表面且间隔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均沿直线和/或曲线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依次包括位于所述凸台内侧的进气口、依次相连的多个环形通道和位于所述凸台外侧的出气口,其中,位于所述进气通道的上游侧的环形通道的出口端与位于所述进气通道的下游侧的环形通道的进口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通道依次包括位于所述凸台外侧的进气口、环形通道、直线通道和位于所述凸台内侧的出气口,其中,位于所述出气通道的上游侧的环形通道的出口端与位于所述出气通道的下游侧的直线通道的进口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包括多个进气通道段,所述多个进气通道段为同心设置的圆弧段或椭圆弧段。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设在所述消音件的中心处且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彼此间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与所述消音件之间限定出进气腔和出气腔,所述进气腔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出气腔与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进气腔和所述出气腔通过连通通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泵,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阀座消音腔,所述阀座消音腔形成在所述阀座上,所述阀座消音腔与所述进气腔连通以使流出所述进气腔的气体中的至少部分流入所述阀座消音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进气腔沿周向间隔开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件的横截面积与所述上盖的横截面积相等。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阀座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消音件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CN201410464483.0A 2014-09-12 2014-09-12 气泵 Active CN105422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64483.0A CN105422415B (zh) 2014-09-12 2014-09-12 气泵
PCT/CN2015/079326 WO2016037493A1 (zh) 2014-09-12 2015-05-19 气泵
JP2017513501A JP6402247B2 (ja) 2014-09-12 2015-05-19 エアポン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64483.0A CN105422415B (zh) 2014-09-12 2014-09-12 气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22415A CN105422415A (zh) 2016-03-23
CN105422415B true CN105422415B (zh) 2017-11-10

Family

ID=55500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64483.0A Active CN105422415B (zh) 2014-09-12 2014-09-12 气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224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3924A (zh) * 2017-08-15 2017-12-22 深圳市合精密泵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电气泵
CN110925163A (zh) * 2019-12-11 2020-03-27 安徽冠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扁式微型气泵
CN113915106A (zh) * 2020-12-24 2022-01-11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泵阀总成及汽车座椅用气动调节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90164A (ja) * 2004-09-22 2006-04-06 Hitachi Ltd サイレンサ付流体機械
CN201739125U (zh) * 2010-06-02 2011-02-09 常州市昊升电机有限公司 微型气泵
CN101915229B (zh) * 2010-06-02 2012-08-22 常州市昊升电机有限公司 微型气泵用迷宫式消音出气组件
CN204024968U (zh) * 2014-06-20 2014-12-17 福安市亿隆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消声进气结构的气泵
CN204186557U (zh) * 2014-09-12 2015-03-04 厦门科际精密器材有限公司 气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22415A (zh) 2016-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22415B (zh) 气泵
US9151407B2 (en) Valve cage having zero dead band between noise abatement and high capacity flow sections
RU2711718C2 (ru) Шумопонижающий затвор диффузора
RU2489629C2 (ru) Трехходовой клапан с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для отклонения потока
JP2013543465A (ja) 多流路弁のためのディフューザー
CN204186557U (zh) 气泵
JP2019512387A (ja) ノズル装置
CN103867347A (zh) 排气回流阀
JP6674783B2 (ja) 気固分離器
JP6402247B2 (ja) エアポンプ
WO2016037492A1 (zh) 气泵
CN203809698U (zh) 高容量流体控制阀
CN104048082B (zh) 用于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及燃气灶
CN204186559U (zh) 气泵
CN204186556U (zh) 气泵
CN204186558U (zh) 气泵
CN209229966U (zh) 一种导流圈、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CN108036367B (zh) 带保护功能的节能灶
JP6609731B2 (ja) 制御弁のための多段トリム
CN105464934B (zh) 气泵
WO2016037491A1 (zh) 气泵
RU2020112678A (ru) Стабилизатор потока для регулирующего клапана
CN105464935B (zh) 气泵
MX338635B (es) Caudalimetro.
CN114215960A (zh) 节流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