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15389B - 一种机械爪以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械爪以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15389B
CN105415389B CN201610009654.XA CN201610009654A CN105415389B CN 105415389 B CN105415389 B CN 105415389B CN 201610009654 A CN201610009654 A CN 201610009654A CN 105415389 B CN105415389 B CN 1054153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row
acceleration
msub
section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096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15389A (zh
Inventor
杨亮亮
刘权庆
欧阳博
时军
应思齐
徐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itai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to CN20161000965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153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15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153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153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153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5/00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 B25J15/02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servo-actuated
    • B25J15/0206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servo-actuated comprising articulated grippers
    • B25J15/0213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servo-actuated comprising articulated grippers actuated by ge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5/00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 B25J15/08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having finger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16Programme controls
    • B25J9/1656Programme controls characterised by programming, planning systems for manipulators
    • B25J9/1664Programme controls characterised by programming, planning systems for manip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motion, path, trajectory plan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Numerical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爪以及控制方法,属于机械工具技术领域。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机械爪以及控制方法包括机械臂本体、电控模块、驱动机构、传动机构、爪子机构,机械臂本体连接有电控模块,电动模块控制驱动机构中的电机旋转,电机与传动机构相连接,传动机构与爪子机构相连接并带动爪子机构运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伞形齿轮、被动伞形齿轮,所述爪子机构的传送轴与被动伞形齿轮配合连接,实现爪子机构的运动。传动机构采用伞形齿轮能够改变电机的扭矩的传动方向,使得零部件的布置更为合理,减少机构所占的空间。本发明采用非对称型加减速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机械爪的运动效率和精度,减少爪子机构停止阶段的震动。

Description

一种机械爪以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爪以及控制方法,属于机械工具技术领域的领域。
背景技术
机械爪是自动化系统中常用的装置,用来搬运移动物体,或给所需加工的工件进行夹持固定,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适应性好等优点,按驱动方式可分为电机驱动,气缸驱动,一般的机械爪零件较多,结构较为复杂,控制精度较差,对于一些易损坏的物体的抓取,不能有效抓取。
一般机械爪末端的位姿是各关节协调运动的结果,由于串联结构的误差,实际的末端位姿与通过各关节计算的理论值会有偏差。机械爪末端如何快速从起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在移动的过程中末端位姿如何控制,都是机械爪相关理论的研究重点。只有规划出合理末端的位姿,根据末端位姿信息,才能反解出机械爪各关节的变化量,才能保证机械爪高效的运作。常规的机械爪运动控制都是匀速控制,但是如果速度取得过大,在启动和停止时就运动机构就会有明显的振动,如果速度取得过小,就无法保证加工的效率。对于机械爪的工作前期准备的运动过程,启动阶段的振动可以不考虑振动问题,但是停止阶段必须考虑振动的影响,简单的采用较小的速度策略,来抑制振动,必然会带来运动效率低的结果,
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进行研究,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爪以及控制方法,采用伞形齿轮实现机械爪的运动控制,利用非对称的型加减速控制方法,开始阶段的加加速度值较大,结束阶段的加加速度值较小,能够有效提高机械爪的运动效率和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机械爪,包括机械臂本体、电控模块、驱动机构、传动机构、爪子机构,机械臂本体连接有电控模块,电动模块控制驱动机构中的电机旋转,电机与传动机构相连接,传动机构与爪子机构相连接并带动爪子机构运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伞形齿轮、被动伞形齿轮,所述爪子机构的传送轴与被动伞形齿轮配合连接,主动伞形齿轮带动被动伞形齿轮旋转,实现爪子机构的运动。传动机构采用伞形齿轮能够改变电机扭矩的传动方向,使得零部件的布置更为合理,减少机构所占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支撑座、端盖,所述端盖固定连接在机械臂本体上,支撑座中间位置设置有短轴用与被动伞形齿轮连接,使得被动伞形齿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固定在支撑座上,无法轴向移动,支撑座四周设置有螺栓孔,用以与端盖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被动伞形齿轮设置有梯度通孔,一端通孔较大用于同支撑座的短轴相配合连接,限制被动伞形齿轮的径向移动,一端通孔较小并设置有螺纹用于同传送轴的螺纹相配合,同时支撑座中间位置开有通孔,使得传送轴能够依次穿过端盖、支撑座与被动伞形齿轮内螺纹相配合旋进旋出。
进一步地,所述爪子机构包括传送轴、爪子、测距器、压敏元件、摄像头,爪子前端内侧安装有压敏元件用以控制爪子的夹紧力,靠近压敏元件的位置,同时安装有测距器,用以调节爪子张开的角度和范围,爪子上端的内侧同时安装有摄像头用以观察抓取时的周边环境以及抓取物体。
优选地,测距器为激光测距仪或者是超声波测距仪。
本发明提供了又一以下技术方案:
用于机械爪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把机械爪的位置信息输入到电控模块中;S20,电控模块的控制芯片根据始末位置信息对机械爪进行轨迹规划;S30,电控模块把规划信息转化为电机(1)控制信号;S40,通过控制电机(1)的旋转,实现控制机械爪运动。
机械爪的运动控制涉及到两位置点之间的运动,初始位置和终点位置的加速度与速度均为零。采用非对称型加减速控制方法,运行过程被分为七段,分别是加加速度段、匀加速度段、减加速度段、匀速度段、加减速度段、匀减速度段、减减速度段。其中加加速度段、减加速度段、加减速度段与减减速度段这四个时间段时间值相同,匀加速度段和匀减速度段时间值相同。考虑加加速度对机构运动的影响,非对称的型加减速控制方法,开始阶段即加加速度段、减加速度段二个时间段采用较大加加速度,结束阶段即加减速度段、减减速度段采用较小的加加速度,消除因为加加速度过大导致末端停止时出现的较大振动,无法兼顾精度与效率的问题。
S20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S201,电控模块的控制芯片根据始末位置信息,计算机械爪需要运动距离;
S202,控制芯片根据运动距离以及加工要求确定前后阶段的加加速度比率K;
S203,根据加加速度段时间值tj1求出加减速度段时间值为tj2,不考虑到轨迹规划的约束条件,始末速度为零,加速度对时间积分得到速度值,进行分析计算:
可以解得tj1、tj2的关系,
其中:jerk为最大加加速度度值,k为加加速度比率
S204,根据匀加速度段时间ta1确定匀减速度段时间ta2,当tv1=0时根据始末速度约束条件即始末速度为零,已知tj1、tj2的变化关系,利用面积割补法可以得到ta1、ta2变化关系,计算公式如下:
S205,计算匀加加速度阶段时间tj1,根据时间最优原则,先不考虑限制条件,轨迹规划时只有匀加加速度阶段包括四个时间段:加加速度段、减加速度段、加减速度段和减减速度段,不存在其他速度变化段;因此先令ta1=0,ta2=0,tv1=0,求tj1值;根据非对称型加减速控制算法可得到关于速度和位移的二元三次方程组,进而可得tj1,计算公式如下:
S206,对匀加加速度阶段时间tj1进行修正,考虑速度,加速度限制要求,由于最大速度出现减加速度段结束时,加速度最大值出现在加加速度段结束时,还必须对tj1进行修正计算公式如下:
S207,确定匀加速度段时间值ta1,匀速度段时间值tv1,类似tj1、tj2求解过程,可求得ta1值,进而求出tv1值;
S208,控制芯片根据规划的时间量,求出每个伺服周期内的位移量,优选地,控制芯片采用DSP处理器,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运算。
进一步地,S202,加加速度比率K为加加速度段加加速度值与加减速度段加加速度值二者的比值,开始阶段即加加速度段和减加速度段采用较大加加速度,结束阶段即加减速度段和减减速度段采用较小的加加速度,消除因为加加速度过大导致末端停止时出现的较大振动,无法兼顾精度与效率的问题。
进一步地,S208,对规划的时间量要根据采样周期进行离散化处理,转为机器系统能够处理的时间周期。
进一步地,对tj1,ta1进行修正计算后,tj2,ta2需要分别根据S203、S204的计算方法,进行重新计算确定tj2,ta2的值。
进一步地,限制条件包括最大加速度限制、最大速度限制、最大位移限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伞形齿轮带动爪子机构运动,能够快速准确的控制爪子机构的运动,并能节省机构所占的空间,使得整个机构设计更为合理、紧凑。
2.本发明的爪子机构设置有压敏元件能够准确感应夹持力,并通过控制芯片能够有效控制夹持力的大小,利用测距器能够准确控制爪子的张开的角度和范围,设置有摄像头使得爪子抓取时,使用者能够准确了解爪子周边环境。
3.本发明采用非对称的型加减速控制方法,开始阶段的加加速度值较大,结束阶段的加加速度值较小,能够有效提高机械爪的运动效率和精度,减少爪子机构的停止阶段的震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控制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一段完整的加速度变化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采样时间变化示意图。
其中:1-电机,2-减速装置,3-电机轴,4-电机座,5-主动伞形齿轮,6-第一轴承,7-垫圈,8-旋转轴,9-被动伞形齿轮,10-第二轴承,11-支撑座,12-端盖,13-轴套,14-传送轴,15-显示屏,141-第一螺纹,142-第二螺纹,100-爪子机构,16-固定座,17-摄像头,18-测距器,19-压敏元件,20-爪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相反,本发明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发明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机械爪包括机械臂本体、电控模块、驱动机构、传动机构、爪子机构100,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有减速装置2的电机1、电机座4,电机座4设置有电机1孔,电机1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电机座4上,电机座4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械臂本体上。传动机构包括主动伞形齿轮5、被动伞形齿轮9、支撑座11、端盖12,端盖12固定连接在机械臂本体上,支撑座11中间位置设置有短轴用与被动伞形齿轮9连接,使得被动伞形齿轮9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固定在支撑座11上,无法轴向移动,支撑座11四周设置有螺栓孔,用以与端盖12固定连接。
爪子机构100包括传送轴14、爪子20、测距器18、压敏元件19、摄像头17,传送轴14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141,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螺纹142,传送轴1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爪子20,传送轴14通过第一螺纹141与机械臂本体固定连接,端盖12中间设置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有轴套13,传送轴14穿过轴套13,使得传送轴14能够在端盖12中旋转并且能够轴向移动。传送轴14的第二螺纹142与被动伞形齿轮9相配合,被动伞形齿轮9设置有梯度通孔,一端通孔较大用于同支撑座11的短轴相配合连接,限制被动伞形齿轮9的径向移动,一端通孔较小并设置有螺纹用于同传送轴14的第二螺纹142相配合,使得传送轴14能够从端盖12中旋进旋出。
爪子20前端内侧安装有压敏元件19用以控制爪子20的夹紧力,靠近压敏元件19的位置,同时安装有测距器18,用以调节爪子20张开的角度和范围。爪子20上端的内侧同时安装有摄像头17用以观察抓取时的环境,爪子20通过固定座16与传送轴14固定连接。电控模块包括显示屏15、控制芯片,显示屏15一方面用以显示摄像头17采集的图像信息另一方面可显示爪子20的运动轨迹以及规划信息。
如图3所示,具体实施例中的一种机械爪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把机械爪的位置信息输入到电控模块中;S20,电控模块的控制芯片根据始末位置信息对机械爪进行轨迹规划;S30,电控模块把规划信息转化为电机(1)控制信号;S40,通过控制电机(1)的旋转,实现控制机械爪运动。
把机械爪的位置信息以及加工精度、效率要求输入到电控模块中;电控模块的控制芯片根据始末位置信息对机械爪的运动采用非对称型加减速控制方法进行轨迹规划,电控模块把规划信息转化为电机1控制信号,即根据规划的时间量,求出每个伺服周期内的位移量,控制芯片控制电路转换为相应脉冲信号控制电机1旋转,进而实现控制机械爪运动距离。
对于一段完整对称型型加减速控制方法,加速度变化如图4所示,根据时间最优算法,对它的轨迹规划实际上就是求解三个时间量:匀加加速度阶段时间值tj,匀加速度阶段时间值ta,匀速度阶段时间值tv,采用非对称型型加减速控制方法,轨迹规划会比对称型型加减速控制方法复杂的多,加加速度段、减加速度段与加减速度段与减减速度段的时间不再相同,同时匀加速度段和匀减速度段时间也不同,时间未知量变为5个,分别为加加速度段时间值为tj1,加减速度段时间值为tj2,匀加速度段时间值为ta1,匀减速度段时间值ta2,匀速度段时间值为tv1
具体实施例中S20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S201,电控模块的控制芯片根据始末位置信息,计算机械爪需要运动距离;
S202,控制芯片根据运动距离以及加工要求确定前后阶段的加加速度比率K;
S203,根据加加速度段时间值tj1,求出加减速度段时间值为tj2,不考虑到轨迹规划的约束条件,始末速度为零,加速度对时间积分得到速度值,进行分析计算:
可以解得tj1、tj2的关系,
其中:jerk为最大加加速度度值,k为加加速度比率
S204,根据匀加速度段时间ta1确定匀减速度段时间ta2,当tv1=0时根据始末速度约束条件即始末速度为零,已知tj1、tj2的变化关系,利用面积割补法可以得到ta1、ta2变化关系,计算公式如下:
S205,计算匀加加速度阶段时间tj1,根据时间最优原则,先不考虑限制条件,轨迹规划时只有匀加加速度阶段包括四个时间段:加加速度段、减加速度段、加减速度段和减减速度段,不存在其他速度变化段;因此先令ta1=0,ta2=0,tv1=0,求tj1值;根据非对称型加减速控制算法可得到关于速度和位移的二元三次方程组,进而可得tj1,计算公式如下:
S206,对匀加加速度阶段时间tj1进行修正,考虑速度,加速度限制要求,由于最大速度出现减加速度段结束时,加速度最大值出现在加加速度段结束时,还必须对tj1进行修正计算公式如下:
S207,确定匀加速度段时间值ta1,匀速度段时间值tv1,类似tj1、tj2求解过程,可求得ta1值,进而求出tv1值;
S208,控制芯片根据规划的时间量,求出每个伺服周期内的位移量,控制芯片采用DSP处理器,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运算。
具体实施例中为保证变量的单一性,先不考虑速度和加速度的限制,在要求停止阶段加加速度等于相等值时,设置不同的加加速度比率,开始的加加速度会不同,对整个运动阶段的规划出来的采样时间进行对比。编程进行仿真实验,点到点的位移量为10m,停止阶段的加加速度等于25m/s3时,随着比率的增加,采样时间变化如图5所示,停止阶段的加加速度值相同的情况下,采样时间值会明显的减少,表明采用非对称型加减速控制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机械爪的运动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机械爪控制方法,包括机械臂本体、电控模块、驱动机构、传动机构、爪子机构(100),机械臂本体连接有电控模块,电动模块控制驱动机构中的电机(1)旋转,电机(1)与传动机构相连接,传动机构与爪子机构(100)相连接并带动爪子机构(100)运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伞形齿轮(5)、被动伞形齿轮(9),所述爪子机构(100)的传送轴(14)与被动伞形齿轮(9)配合连接,主动伞形齿轮(5)带动被动伞形齿轮(9)旋转;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支撑座(11)、端盖(12),所述端盖(12)固定连接在机械臂本体上,支撑座(11)中间位置设置有使得被动伞形齿轮(9)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固定在支撑座(11)上的短轴,支撑座(11)四周设置有用以与端盖(12)固定连接的螺栓孔;所述被动伞形齿轮(9)设置有梯度通孔,梯度通孔用于同支撑座(11)的短轴相配合连接的一端孔径较大,用于同传送轴(14)的螺纹相配合的一端孔径较小并设置有螺纹,同时支撑座(11)中间位置开有通孔;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0,把机械爪的位置信息输入到电控模块中;S20,电控模块的控制芯片根据始末位置信息对机械爪进行轨迹规划;S30,电控模块把规划信息转化为电机(1)控制信号;S40,通过控制电机(1)的旋转,实现控制机械爪的运动;
S20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S201,电控模块的控制芯片根据始末位置信息,计算机械爪需要运动的距离;
S202,控制芯片根据运动距离以及加工要求确定前后阶段的加加速度比率K;加加速度比率K为加加速度段加加速度值与加减速度段加加速度值二者的比值,开始阶段即加加速度段和减加速度段采用较大加加速度,结束阶段即加减速度段和减减速度段采用较小的加加速度;
S203,根据加加速度段时间值tj1,求出加减速度段时间值为tj2,不考虑轨迹规划的约束条件,始末速度为零,加速度对时间积分得到速度值,进行分析计算:
<mrow> <msub> <mi>t</mi> <mrow> <mi>j</mi> <mn>1</mn> </mrow> </msub> <mo>&amp;times;</mo> <mi>j</mi> <mi>e</mi> <mi>r</mi> <mi>k</mi> <mo>&amp;times;</mo> <msub> <mi>t</mi> <mrow> <mi>j</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t</mi> <mrow> <mi>j</mi> <mn>2</mn> </mrow> </msub> <mo>&amp;times;</mo> <mfrac> <mrow> <mi>j</mi> <mi>e</mi> <mi>r</mi> <mi>k</mi> </mrow> <mi>k</mi> </mfrac> <mo>&amp;times;</mo> <msub> <mi>t</mi> <mrow> <mi>j</mi> <mn>2</mn> </mrow> </msub> <mo>=</mo> <mn>0</mn> </mrow>
可以得到tj1、tj2的关系公式,
<mrow> <msub> <mi>t</mi> <mrow> <mi>j</mi> <mn>2</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t</mi> <mrow> <mi>j</mi> <mn>1</mn> </mrow> </msub> <msqrt> <mi>k</mi> </msqrt> </mrow>
其中:jerk为最大加加速度度值,k为加加速度比率;
S204,根据匀加速度段时间ta1,确定匀减速度段时间ta2,当tv1=0时根据始末速度约束条件即始末速度为零,已知tj1、tj2的变化关系,利用面积割补法可以得到ta1、ta2变化关系,计算公式如下:
<mrow> <msub> <mi>t</mi> <mrow> <mi>a</mi> <mn>2</mn> </mrow> </msub> <mo>=</mo> <msqrt> <mi>k</mi> </msqrt> <msub> <mi>t</mi> <mrow> <mi>a</mi> <mn>1</mn> </mrow> </msub> </mrow>
S205,计算匀加加速度阶段时间tj1,根据时间最优原则,先不考虑限制条件,轨迹规划时只有匀加加速度阶段包括四个时间段:加加速度段、减加速度段、加减速度段和减减速度段,不存在其他速度变化段;因此先令ta1=0,ta2=0,tv1=0,求tj1值;根据非对称型加减速控制算法可得到关于速度和位移的二元三次方程组,进而可得tj1,计算公式如下:
<mrow> <msub> <mi>t</mi> <mrow> <mi>j</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root> <mfrac> <mrow> <mi>s</mi> <mo>&amp;times;</mo> <mi>j</mi> <mi>e</mi> <mi>r</mi> <mi>k</mi> </mrow> <mrow> <mn>1</mn> <mo>+</mo> <msqrt> <mi>k</mi> </msqrt> </mrow> </mfrac> <mn>3</mn> </mroot> </mrow>
S-位移量;
S206,对匀加加速度阶段时间tj1进行修正,考虑速度,加速度限制要求,由于最大速度出现减加速度段结束时,加速度最大值出现在加加速度段结束时,还必须对tj1进行修正计算公式如下:
<mrow> <msub> <mi>t</mi> <mrow> <mi>j</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i>min</mi> <mrow> <mo>(</mo> <msub> <mi>t</mi> <mrow> <mi>j</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sqrt> <mfrac> <msub> <mi>v</mi> <mi>m</mi> </msub> <mi>j</mi> </mfrac> </msqrt> <mo>,</mo> <mfrac> <msub> <mi>a</mi> <mi>m</mi> </msub> <mi>j</mi> </mfrac> <mo>)</mo> </mrow> </mrow>
-允许的最长加速度时间,-允许的最长加速度时间,vm-最大限制速度,am-最大限制加速度,j-加加速度(当tj1不需要圆整为伺服周期的整数倍时,就是原来jerk的值,当tj1圆整为伺服周期的整数倍时,把圆整后的tj1代回其计算公式中算出j的值);
S207,确定匀加速度段时间值ta1,匀速度段时间值tv1,类似tj1、tj2求解过程,可求得ta1值,进而求出tv1值;
S208,控制芯片根据规划的时间量,求出每个伺服周期内的位移量;对规划的时间量要根据采样周期进行离散化处理(即对其圆整为伺服周期的整数倍),转为机器系统能够处理的时间周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208,对规划的时间量要根据采样周期进行离散化处理,转为机器系统能够处理的时间周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tj1、ta1进行修正计算后,tj2、ta2需要分别根据S203、S204的计算方法,进行重新计算确定tj2,ta2的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限制条件包括最大加速度限制、最大速度限制、最大位移限制。
CN201610009654.XA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机械爪以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4153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9654.XA CN105415389B (zh)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机械爪以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9654.XA CN105415389B (zh)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机械爪以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15389A CN105415389A (zh) 2016-03-23
CN105415389B true CN105415389B (zh) 2017-12-29

Family

ID=55494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09654.XA Active CN105415389B (zh)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机械爪以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153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2402B (zh) * 2016-06-17 2018-06-15 浙江理工大学 机械臂点到点运动控制方法
CN105922265B (zh) * 2016-06-20 2018-08-2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臂的运动轨迹规划方法、装置及机器人
WO2018119594A1 (zh) * 2016-12-26 2018-07-05 深圳配天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调节方法、系统、装置及工业机器人
CN107745380A (zh) * 2017-10-23 2018-03-02 深圳智英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机顶盒生产过程自动化测试机械手
CN114536327A (zh) * 2022-01-24 2022-05-27 四川广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os系统的智能工业机械臂驱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00789B2 (ja) * 2000-04-14 2007-04-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速度・加速度決定方法、加減速生成方法、加減速制御方法、加減速制御装置及びモータ制御装置
CN203339870U (zh) * 2013-05-06 2013-12-11 宁波市奉化润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推杆
CN203266633U (zh) * 2013-05-21 2013-11-06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空间坐标定位抓取机械手
CN103565529B (zh) * 2013-11-11 2015-06-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机器人辅助微创外科手术多功能器械臂
CN203765631U (zh) * 2013-12-31 2014-08-13 安徽大巨工业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 齿轮复合运动机械手
CN104149103A (zh) * 2014-08-21 2014-11-19 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电控系统
CN204585236U (zh) * 2014-11-25 2015-08-26 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平面四连杆式的机械手
CN104827481B (zh) * 2015-04-29 2016-08-24 东莞市智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运动控制器的scara机械手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15389A (zh) 2016-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15389B (zh) 一种机械爪以及控制方法
CN106313044B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前馈力矩补偿方法
WO2020133270A1 (zh) 机器人的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机器人和存储装置
CN105159227B (zh) 一种双轴运动平台的定位与动态轨迹跟踪控制装置及方法
JP5908182B1 (ja) 振動切削加工診断装置
CN102615641B (zh) 一种五自由度并联动力头
CN103640015A (zh) 一种平面关节型机器人手腕传动部件
Kung et al. FPGA-implementation of inverse kinematics and servo controller for robot manipulator
CN208451630U (zh) 一种全自动工业机械手
CN203636817U (zh) 一种平面关节型机器人手腕传动部件
CN103495970B (zh) 一种三自由度并联机构
CN108387351A (zh) 一种肢体末端刚度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04020721A (zh) 数控机床主轴旋转加速功率能耗的获取和节能控制方法
CN104625836B (zh) 数控龙门机床
CN107305211A (zh) 液体分析装置
CN105136168B (zh) 捷联惯性设备的低成本速率闭环转位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205888682U (zh) 带换刀机构的卧式加工中心主轴头
Lei et al. A low speed servo system of CMG gimbal based on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and iterative learning compensation
Breaz et al. Computer simulation for the study of CNC feed drives dynamic behavior and accuracy
CN207997133U (zh) 一种小型精密第五轴
CN206795837U (zh) 机械手臂回转机构
Chao et al. Precision repositioning of the balancing ball in an auto-balancer system via a fuzzy speed regulator equipped with a sliding-mode observer
CN205325724U (zh) 一种机械臂
Chen et al. Kinematic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an A/C axes bi-rotary milling head with zero transmission
CN111076611A (zh) 一种高速旋转弹制导系统的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6

Address after: 226300 313314, A2 / F, jianghaizhihuiyuan, 266 New Century Avenue, high tech Zone,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xitaixi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No. 2, Xiasha Higher Education Zone, Hangzhou, Zhejiang, Jiangg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