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09149A - 用户装置、基站、逐次干扰消除处理方法以及逐次干扰消除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装置、基站、逐次干扰消除处理方法以及逐次干扰消除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09149A
CN105409149A CN201480042073.5A CN201480042073A CN105409149A CN 105409149 A CN105409149 A CN 105409149A CN 201480042073 A CN201480042073 A CN 201480042073A CN 105409149 A CN105409149 A CN 105409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signal
interference signal
user
successive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20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09149B (zh
Inventor
佐野洋介
大渡裕介
武田和晃
永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409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9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09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91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03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 H04B1/7107Subtr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H04B1/71072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 H04J11/004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using regenerative subtr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H04J11/004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using regenerative subtr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y grouping or ordering the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用户装置中,包括: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通过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的接收信号中逐次地消除对期望信号成为干扰的干扰信号,从而取得该期望信号;以及排序决定单元,决定要由所述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逐次地消除的干扰信号的顺序,所述排序决定单元基于每个所述干扰信号的接收质量而决定所述顺序。

Description

用户装置、基站、逐次干扰消除处理方法以及逐次干扰消除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用户装置中,从接收信号消除(去除)干扰信号而取得期望信号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中的LTE(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Advanced中,提出了使用了MU-MIMO(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user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的O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Access))。在MU-MIMO的下行链路发送中,1个基站不仅能够与多个用户装置进行通信,还能够对1个用户装置同时发送不同的数据流(层)。
此外,在LTE-Advanced中,正在研究关于下行链路通信,用于在用户装置中降低(例:抑制、去除)来自干扰基站的干扰电波束对于来自连接基站的期望电波束的干扰以及连接基站中的面向其他用户的信号所引起的干扰的各种技术。
在这样的降低干扰的技术中,例如,如图1所示,在用户装置10位于连接小区(连接基站1的小区、服务小区(servingcell))的边界附近,从期望基站1的邻接的其他的基站2(干扰基站)强烈地受到干扰电波束的情况下,用户装置10通过进行干扰降低处理,能够提高在期望电波束中所载的期望信号的接收质量。在图1中,在干扰基站2中生成的波束、即向其他的用户装置(例如,用户装置5)的用于下行信道的波束的一部分对于用户装置10而言成为干扰信号。另外,图1是特别表示来自干扰小区的干扰的图。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AxnasJ.et.al.,"SuccessiveInterferenceCancellationTechniquesforLTEDownlink,"PIMRC201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作为上述的用于干扰降低的技术之一,有逐次干扰消除(SIC:SuccessiveInterferenceCancellation)。
逐次干扰消除是根据接收信号而生成基于干扰信号的硬判定或者软判定的副本信号,通过从接收信号逐次地减去(去除)副本信号,从而提取期望信号的技术。图2示出在用户装置中进行逐次干扰消除的情况下的SIC接收器(用户装置中的SIC接收处理单元)的功能结构例。图2是通过IRC(干扰抑制合成(InterferenceRejectionCombining))接收处理进行码元解调的软判定SIC的结构例,通过对多个干扰信号的每个进行干扰信号的信道估计,并基于该信道估计进行干扰信号的解调(IRC解调),生成干扰信号的副本(干扰副本),并逐次从接收信号减去,从而取得期望信号。
图2所示的逐次干扰消除器的结构本身是现有技术,除了图2所示的方式以外还存在各种方式。本发明只要是包括生成干扰副本并逐次从接收信号减去的功能的逐次干扰消除器,则不管其方式都能够应用。另外,作为与SIC有关的现有技术文献,例如有非专利文献1。
在SIC接收器中,进行干扰副本的减法的顺序(以后,称为排序(Ordering))对特性产生大的影响。即,通过以SIC接收器能够准确地解调或者解码的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从高到低的降序)排序,能够更加高精度地生成后级中的干扰副本。在考虑了消除来自其他用户/小区的干扰信号的SIC的情况下,由于混合各种秩(Rank)、MCS的干扰信号,所以需要考虑了这些的适当的排序。另一方面,若将全部干扰信号排序并通过SIC消除,则SIC接收器的处理负荷变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通过SIC进行干扰消除的用户装置中,适当地进行干扰信号的排序,从而能够执行干扰信号的消除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装置包括:
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通过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的接收信号中逐次地消除对期望信号成为干扰的干扰信号,从而取得该期望信号;以及
排序决定单元,决定要由所述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逐次地消除的干扰信号的顺序,
所述排序决定单元基于每个所述干扰信号的接收质量,决定所述顺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且与用户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装置包括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该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通过从该用户装置接收的接收信号中逐次地消除对期望信号成为干扰的干扰信号,从而取得该期望信号,
所述基站包括:
干扰控制信息接收单元,从对于所述用户装置的干扰基站接收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
排序决定单元,基于所述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决定要由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逐次地消除的干扰信号的顺序;以及
发送单元,将由所述排序决定单元所决定的干扰信号的顺序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由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用户装置执行的逐次干扰消除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逐次干扰消除处理方法包括:
排序决定步骤,决定在通过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的接收信号中逐次地消除对期望信号成为干扰的干扰信号从而取得该期望信号的逐次干扰消除处理中所述逐次地消除的干扰信号的顺序;以及
逐次干扰消除处理步骤,按照在所述排序决定步骤中决定的干扰信号的顺序,进行逐次干扰消除处理,
在所述排序决定步骤中,所述用户装置基于每个所述干扰信号的接收质量而决定所述顺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由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且与用户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执行的逐次干扰消除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装置包括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该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通过从该用户装置接收的接收信号中逐次地消除对期望信号成为干扰的干扰信号,从而取得该期望信号,
所述逐次干扰消除控制方法包括:
干扰控制信息接收步骤,从对于所述用户装置的干扰基站接收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
排序决定步骤,基于所述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决定要由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逐次地消除的干扰信号的顺序;以及
发送步骤,将通过所述排序决定步骤决定的干扰信号的顺序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通过SIC进行干扰消除的用户装置中,能够适当地进行干扰信号的排序,从而执行干扰信号的消除。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来自干扰小区的干扰的降低的图。
图2是表示进行SIC的用户装置(SIC接收处理单元)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4是用于说明从连接基站200被通知的辅助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基于输出SINR而求得BER的例的图。
图6是表示在对SIC的每个步骤反复进行排序的情况下的SIC接收处理单元的结构例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从连接基站200通知应进行SIC处理的信号的情况下的通知内容例的图。
图8是表示进行基于RSRP的排序的用户装置100的结构例的图。
图9是进行基于RSRP的排序的情况下的处理时序例。
图10是表示基于输出SINR/BER进行排序的用户装置100的结构例的图。
图11是基于输出SINR/BER进行排序的情况下的处理时序例。
图12是表示利用来自连接基站200的辅助信息,基于RSRP进行排序的情况下的系统结构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利用来自连接基站200的辅助信息,基于RSRP进行排序的情况下的处理时序例的图。
图14是表示从连接基站200通知进行SIC中的减法的干扰信号,基于RSRP进行排序的情况下的系统结构例的图。
图15是表示从连接基站200通知进行SIC中的减法的干扰信号,基于RSRP进行排序的情况下的处理时序例的图。
图16是表示从连接基站200对用户装置100指定排序的情况下的系统结构例的图。
图17是表示从连接基站200对用户装置100指定排序的情况下的处理时序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是一例,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概要)
图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要结构图。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是LTE-Advanced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基站200(eNodeB)(连接基站)形成连接小区,小区内的用户装置100(UE)与连接基站20进行基于期望信号的通信。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至少包括在LTEAdvanced中规定的功能。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LTEAdvanced的方式,还能够应用于比LTEAdvanced更早一代的无线通信系统或LTE以外的方式。
通常,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具备众多基站,但在图3中,仅示出了连接基站200和与其相邻的基站300。该相邻的基站300也形成小区,与将该基站300作为连接基站的用户装置110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从相邻的基站300对将该基站300作为连接基站的用户装置110发送的信号对于用户装置100而言成为干扰信号。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相邻的基站300称为干扰基站。此外,将干扰基站300中的小区称为干扰小区。对于连接基站的干扰基站一般为多个,但在图3中仅示出一个干扰基站。
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干扰信号的接收质量、秩、MCS等而进行排序。干扰信号的接收质量例如为接收强度、基于解调器(IRC解调等)的信号合成/分离后的SINR(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Signal-to-InterferenceandNoiseRatio),以后称为输出SINR)、BER(误比特率)、BLER(误块率)等。
进一步,为了降低用户装置100中的处理负荷,限定要进行基于SIC的消除处理的干扰信号。以下,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排序的各种方法,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限定要进行基于SIC的消除处理的干扰信号的各种方法。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用于排序的各种方法。以下的例中,在用户装置100中使用干扰信号的秩、调制方式、MCS等的情况下,这些信息例如设为从连接基站200通知给用户装置100或者在用户装置100中进行估计。
<例1-1:基于用户装置100中的接收质量>
例1-1为,用户装置100对每个干扰信号测定干扰信号的接收质量,按照其接收质量从好到差的顺序进行排序。在本例中,使用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ReceivedPower))作为接收质量的一例。
RSRP是测定频带内参考信号(RS)的每个资源元素(RE)的平均接收功率。例1-1由于基于处理负荷低的接收功率测定而进行排序,所以能够以低的处理负荷而实现排序。
<例1-2:基于用户装置100中的输出SINR>
在例1-2中,用户装置100对每个干扰信号进行解调处理(例:IRC解调处理),对通过解调处理而获得的每个流求得输出SINR,按照该输出SINR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例如,在以干扰信号1的流1(称为信号A)、干扰信号2的流1(称为信号B)、干扰信号2的流2(称为信号C)的降序的大小来获得了输出SINR的情况下,按照信号A、信号B、信号C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按照该顺序进行副本减法。
在例1-2中,每个干扰信号的秩(流的数目的信息)从连接基站200通知给用户装置100,用户装置100根据该秩的信息而识别每个干扰信号的流数,求得每个流的输出SINR。另外,也可以设为秩在用户装置100中进行估计。
在例1-2中,由于考虑了秩(流),所以能够期待获得比例1-1更高的排序的精度。
<例1-3:分组(grouping)>
例1-3为,在用户装置100中,使用秩以及/或者MCS(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调制方式以及编码方式)对干扰信号进行分组,对分组后的干扰信号进行例1-1的基于RSRP的分组或者例1-2的基于输出SINR的分组。另外,以下,在与MCS相对应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方式的信息中,尤其着眼于调制方式。
例如,用户装置100在通过秩对干扰信号进行了分组之后,在各组中进行基于RSRP的排序。在该例中,如秩1的组、秩2的组、秩3的组这样按照秩数(流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对组附加顺序,并对每个组进行基于RSRP的排序。例如,在以秩1和秩2进行了分组的情况下,在秩1的组中测定了RSRP的结果,按照RSRP从高到低的顺序成为干扰信号1、干扰信号2、干扰信号3,在秩2的组中测定了RSRP的结果,按照RSRP从高到低的顺序成为干扰信号4、干扰信号5、干扰信号6的情况下,用户装置100按照干扰信号1、2、3、4、5、6的顺序进行副本减法。
此外,例如,用户装置100在通过调制方式和秩进行了分组之后,在各组中进行基于RSRP的排序。在该情况下,例如,如调制方式为QPSK且秩1的组、接着调制方式为16QAM且秩1的组这样,用户装置100基于预先确定的调制方式和秩的组合进行干扰信号的分组,并对每个组进行基于RSRP的排序,与上述的情况同样地进行整体的排序。
此外,例如,用户装置100还能够在通过调制方式进行了分组之后,在各组中基于输出SINR进行排序。在该情况下,例如,用户装置100如QPSK组、接着16QAM组这样按照阶数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分组,对各组内的每个干扰信号(每个流)求得输出SINR,进行排序。
在例1-3中,由于能够考虑干扰信号的MCS或秩,所以能够期待能够以比例1-1、例1-2更高的精度进行排序。
<例1-4:利用从基站被通知的辅助信息>
在例1-4中,连接基站200将干扰信号的调制方式(或者秩)的概率信息(表示比例的信息)作为辅助信息动态或者半静态地通知给用户装置100,用户装置100进行考虑了该概率信息的基于RSRP(也可以是基于输出SINR、基于BER)的排序。在上述的动态的通知中使用例如PDCCH,在半静态的通知中使用例如RRC信令。
参照图4说明从连接基站200被通知的辅助信息的一例。图4示出对于由连接基站200发送的期望信号的分配资源(对用户装置100分配的资源)成为干扰的干扰信号#1、#2。并且,如图4所示,在干扰信号#1中,7个分配资源中的4个的调制方式为QPSK,3个的调制方式为16QAM。因此,作为干扰信号#1中的辅助信息(概率信息),获得QPSK:4/7、16QAM:3/7。此外,在干扰信号#2中,7个分配资源中的1个的调制方式为QPSK,6个的调制方式为16QAM。因此,作为干扰信号#2中的辅助信息,获得QPSK:1/7、16QAM:6/7。这些辅助信息被通知给用户装置100。
用户装置100基于从连接基站200接收到的辅助信息,对所测定的RSRP赋予偏移(offset),基于校正后的RSRP进行排序。例如,用户装置100通过下述的校正式来计算校正RSRP。在以下的式中,A、B为常数且A>B。
α=(QPSK的概率)×A+(16QAM的概率)×B
(校正RSRP)=(测定RSRP)+α
上述的式是将阶数少的调制方式的权重设得大的式。通过该校正,在图4的例中,例如干扰信号#2的测定RSRP更高,但阶数低的干扰信号#1的校正RSRP有可能更高。
在上述的例中,用户装置100从连接基站200接收辅助信息,基于辅助信息而计算出偏移值α,但连接基站200也可以基于如图4所示的概率信息而计算偏移值α,并将偏移值α通知给用户装置100。
作为一例,在图4的状况的例中,连接基站200与上述同样地计算α=(QPSK的概率)×A+(16QAM的概率)×B。例如,若设干扰信号#1的偏移值被计算为5dBm、干扰信号#2的偏移值被计算为1dBm,则这些信息作为辅助信息而通知给用户装置100,用户装置100通过(校正RSRP)=(测定RSRP)+α而计算校正RSRP,并基于校正RSRP进行排序。
<例1-5:基于根据用户装置100中的输出SINR而计算出的BER(误比特率(Biterrorrate))>
在例1-5中,首先,与例1-2同样地,用户装置100求得干扰信号的解调处理后(例:IRC解调处理后)的每个流的输出SINR。用户装置100在存储装置中保持AWGN环境中的每个MCS的SNR-BER对应信息作为已知信息,将上述输出SINR映射到SNR-BER曲线图,求得与输出SINR对应的BER,并基于该BER进行排序。
例如,如图5所示,在对干扰信号#1(1个流,称为信号A)获得BER1、对干扰信号#2的流1(称为信号B)获得BER2、对干扰信号#2的流2(称为信号C)获得BER3的情况下,成为BER1<BER3<BER2。由于BER的值越小则信号的质量越高,所以在该情况下,按照信号A、信号C、信号B的顺序进行排序。
另外,在本例中,也可以使用SNR-BLER(误块率(Blockerrorrate))曲线图来代替SNR-BER曲线图。使用SNR-BLER曲线图时也与使用SNR-BER曲线图时同样地,将输出SINR映射到SNR-BLER曲线图,求得与输出SINR对应的BLER,并基于该BLER进行排序。
<例1-6:对SIC的每个步骤反复进行排序>
例1-6为,最初进行接收信号中的排序,从接收信号减去最上位的信号的副本,在减去后的接收信号中再次进行排序,减去最上位的信号的副本,反复这样的处理。图6示出进行这样的处理时的与图2对应的SIC接收处理单元的功能结构例。如图6所示,在各步骤中对从接收信号减去最上位干扰信号后的信号再次进行排序。
由于在排除了最上位干扰信号后的信号中,被排除该最上位干扰信号的影响,所以在再次进行了排序的情况下,存在与排除最上位干扰信号之前的排序的结果成为不同的结果的可能性,能够期待进行更加适当的排序。即,能够考虑SIC的副本减法效果而逐次进行排序。
<例1-7:选择特性变得最好的排序>
在例1-7中,用户装置100通过例1-1至例1-6中的各方法执行排序,其中,采用可获得特性最好的期望信号的排序。在例1-7中,虽然能够可靠地执行最佳的排序,但用户装置100的负荷变高。
<例1-8:从连接基站200动态或者半静态地通知排序>
例1-1至例1-7基本上是用户装置100决定排序的例,但例1-8是连接基站200决定排序,并将所决定的排序的信息通知给用户装置100的例。
例如,连接基站200考虑期望信号以及干扰信号的资源分配状况、MCS、秩等而决定排序,并使用PDCCH(动态的情况下)、RRC信令(半静态的情况下)等通知给用户装置100。另外,连接基站200从干扰基站取得干扰信号的资源分配状况、MCS、秩等。
作为一例,对如图4所示的干扰信号,连接基站200使用下述的式,关于各干扰信号求得α和β,计算α+β,并按照降序排序。即,α+β越高则成为越上位的顺序。
α=(QPSK的概率)×A+(16QAM的概率)×B
β=(秩1的概率)×C+(秩2的概率)×D
另外,在上述的式中,A、B、C、D为常数,满足A>B、C>D。此外,秩1的概率为,例如在干扰信号中的对期望信号成为干扰的分配资源中、通过秩1而被发送的资源的比例。关于秩2的概率,也是同样的。
如上所述,既可以仅由连接基站200的判断而决定排序,也可以是用户装置100将各干扰信号的CQI(接收质量信息)反馈给连接基站200,连接基站200基于CQI,考虑资源分配状况、MCS、秩等而决定排序,并通知给用户装置100。
在该情况下,连接基站200与上述同样地计算每个干扰信号的α和β,关于各干扰信号,计算α+β+CQI,并按降序进行排序。
(第二实施方式)
用户装置100也可以进行基于通过到目前为止说明的方法而获得的排序的结果的、关于全部干扰信号的消除处理,但认为尤其是在干扰信号的数目多的情况下,处理负荷增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通过SIC而进行副本减法的干扰信号的限定。以下,说明各方法。
另外,在以下的例中,在用户装置100中使用干扰信号的TM(传输模式(Transmissionmode))、发送方法、使用参考信号的信息等的情况下,这些信息例如设为连接基站200从干扰基站取得并通知给用户装置100或者在用户装置100中进行估计。此外,在进行副本减法的干扰信号的数目成为0的情况下,设为用户装置100进行SIC以外的接收处理、例如MMSE接收处理或IRC接收处理。
<例2-1:限定为排序结果的上位信号>
在例2-1中,用户装置100进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排序处理,只将在获得的排序的结果(附加了顺序的多个信号)内、排序的上位的信号作为基于SIC的减法的对象。例如,用户装置100只针对排序的上位2个信号进行减法,在2个信号的减法结束的时刻进行期望信号的解调、解码。
<例2-2:限定为RSRP/输出SINR/BER为阈值以上的信号>
在例2-2中,用户装置100进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排序处理,将在获得的排序的结果(附加了顺序的多个信号)内、进行排序处理的过程中计算出的RSRP、输出SINR、BER等为某阈值以上的干扰信号作为减法的对象。另外,能够将RSRP、输出SINR、BER总称为接收质量。此外,BER为阈值以上是BER的质量的好坏为阈值以上的含义,在实际的数值中,设BER为阈值以下。
<例2-3:限定为低调制方式的信号>
在例2-3中,用户装置100只将低MCS(预先确定是哪个MCS)的干扰信号作为减法的对象。低MCS是例如与阶数低的调制方式(例:QPSK)对应的MCS。此外,也可以只将低MCS(预先确定是哪个MCS)的干扰信号作为测定(RSRP、输出SINR、BER)的对象。
<例2-4:限定为低秩的信号>
在例2-4中,用户装置100只将预先确定的低秩(例如,秩1)的干扰信号作为减法的对象。此外,也可以只将低秩(例如,秩1)的干扰信号作为测定(RSRP、输出SINR、BER)的对象。
<例2-5:限定为TM/发送方法同样的信号>
在例2-5中,只将TM/发送方法与期望信号相同或者类似的干扰信号作为副本减法的对象。这是因为在TM/发送方法等相同或者类似的情况下,能够期待提高干扰消除的精度。另外,以下说明的通过参考信号而判断的例为,限定为发送方法同样的信号的情况下的例。
例如,只将通过与期望信号的TM相同的TM而被发送的干扰信号作为进行减法的干扰信号。例如,用户装置100若掌握要作为SIC的对象的期望信号的TM为TM3,则将通过TM3而被发送的干扰信号作为接收质量(RSRP等)的测定对象,将TM3以外的干扰信号不作为接收质量的测定对象。通过不作为接收质量的测定对象,该干扰信号不成为排序的对象。或者,也可以在进行排序的阶段,进行只将通过TM3而被发送的干扰信号作为排序的对象的处理。
此外,也可以进行只将通过与期望信号的发送方法相同的发送方法而被发送的干扰信号作为进行减法的干扰信号的控制。例如,用户装置100若掌握要作为SIC的对象的期望信号的发送方法为“开环型发送分集(SFBC)”,则将通过“开环型发送分集(SFBC)”而被发送的干扰信号作为接收质量(RSRP等)的测定对象,将通过“开环型发送分集(SFBC)”以外的发送方法而被发送的干扰信号不作为接收质量的测定对象。或者,也可以在进行排序的阶段,进行只将通过“开环型发送分集(SFBC)”而被发送的干扰信号作为排序的对象的处理。
作为识别发送方法的方法,也可以将“开环型发送分集(SFBC)”等直接从通知信息等识别或者估计,也可以从TM、秩数、天线数等识别。例如,由于TM2使用SFBC,TM3且Rank-1时也使用SFBC,所以在期望信号的TM为TM2的情况下,TM2或者TM3且Rank-1的干扰信号能够判断为发送方法与期望信号相同。
此外,也可以进行只将用于数据的解调的参考信号与期望信号相同的干扰信号作为进行减法的干扰信号的控制。例如,用户装置100若掌握在作为SIC的对象的期望信号中使用的参考信号为“DM-RS”,则将把“DM-RS”使用于数据解调的干扰信号作为接收质量(RSRP等)的测定对象,将使用“DM-RS”以外的参考信号的干扰信号不作为接收质量的测定对象。或者,也可以在进行排序的阶段,进行只将使用“DM-RS”的干扰信号作为排序的对象的处理。
作为识别参考信号的方法,也可以将“DM-RS”等直接从通知信息等识别或者估计,也可以从TM等识别。例如,在TM1~TM6中,由于使用CRS进行解调,所以在期望信号为TM1~TM6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能够将通过TM1~TM6中的任一个而被发送的干扰信号判断为参考信号相同。
此外,例如,在TM8~TM10中,由于使用DM-RS进行解调,所以在期望信号为TM8~TM10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能够将通过TM8~TM10中的任一个而被发送的干扰信号判断为参考信号相同。
在使用上述的TM的例中,在期望信号和干扰信号中TM相同时,将干扰信号作为SIC处理的对象,在不同时不作为对象的理由如以下所述。
为了降低信令开销,期望某种程度能够在用户装置100侧盲(Blind)估计使用于SIC处理的信息(干扰控制信息)。但是,在干扰信号和期望信号中TM不同的情况下,存在盲估计的精度差的可能性。
即,干扰控制信息的盲估计精度对干扰信号的信道估计精度产生较大影响,但一般,在干扰信号的接收功率比期望信号小的情况下,干扰信号的信道估计精度差。但是,例如,由于期望信号和干扰信号都为TM9时进行信道估计的DM-RS的资源一致,所以通过从接收信号减去期望信号的DM-RS副本之后进行对于干扰信号的信道估计(DM-RS消除器),能够提高估计精度。
另一方面,例如,在期望信号为TM4(基于CRS)、干扰信号为TM9(基于DMRS)的情况下,由于进行信道估计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不一致,所以难以通过上述的消除器而提高信道估计精度,无法提高盲估计精度。
万一误进行了盲估计的情况下(例如,误判定了干扰信号的PMI),存在SIC处理的干扰副本的估计精度劣化,干扰降低处理的特性比现有的接收器劣化的可能性。因此,在不同的TM的情况下,通过不进行SIC处理,能够降低开销或抑制系统性能的劣化。
<例2-6:限定为与期望信号同步的信号>
在例2-6中,只将与期望信号同步的干扰信号作为减法的对象。这是因为在同步的情况下能够期待提高干扰消除的精度。
在例2-6中,关于哪个干扰信号与期望信号同步,可以由用户装置100进行估计,也可以通过从连接基站200接收表示每个干扰信号(干扰小区)的同步/非同步的辅助信息而判断。
在用户装置100进行估计的情况下,例如,用户装置100在从连接基站200接收的同步信号(例:PSS/SSS)与从发送干扰信号的干扰基站(干扰小区)接收的同步信号之间的接收定时差(Receivedtimingdifference)为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期望信号和干扰信号同步,将该干扰信号作为接收质量(RSRP等)的测定对象。此外,在接收定时差大于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期望信号和干扰信号不同步,将干扰信号不作为接收质量的测定对象。通过不作为接收质量的测定对象,该干扰信号不成为排序的对象。另外,也可以在排序的阶段进行干扰信号的限定。
作为用于判断同步/非同步的阈值,例如,能够使用用于判断载波聚合的CC间的同步的“30.16μsec”。此外,也可以使用用于判断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的小区间同步的“30.26+Xμsec”(X值为预定的值)。
<例2-7:组合>
上述的例2-1~例2-6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多个进行组合而使用。例如,在将例2-2和例2-4进行了组合的情况下,将RSRP、输出SINR等为某阈值以上且低秩的干扰信号作为减法的对象。
<例2-8:从连接基站通知应进行SIC处理的信号等>
在例2-8中,有(a)~(d)的4个具体例。以下,说明每一个。
(a)通过比特图(bitmap)通知
在例2-8(a)中,连接基站200决定在用户装置100中应通过SIC进行减法的干扰信号,并将表示所决定的干扰信号的信息动态地通过PDCCH通知给用户装置100。通知也可以半静态地进行。例如,连接基站200通过比特图对用户装置100通知应进行SIC处理的干扰信号。
例如,连接基站200通过下述的式对每个干扰信号计算α和β,将满足α+β>(阈值E)的干扰信号决定为应进行减法的干扰信号,对该干扰信号指定比特1,除此以外决定为不进行减法处理的干扰信号,指定比特0。α+β的值大表示基于SIC的干扰消除效果高。
α=(QPSK的概率)×A+(16QAM的概率)×B
β=(秩1的概率)×C+(秩2的概率)×D
另外,在上述的各式中,A、B、C、D、E为常数,且满足A>B、C>D。
图7表示一例。在本例中,关于干扰信号#1和干扰信号#2,由于α+β超过阈值,所以被设定1。此外,关于干扰信号#3和干扰信号#4,被设定0。
在该例的情况下,连接基站200对用户装置100通知1100作为比特图。这里,在用户装置100中,从连接基站200等被预先通知干扰信号(周边小区)的信息,能够掌握比特图信息中的比特位置与哪个干扰信号对应。这样的周边小区的信息既可以为了本实施方式的SIC处理而连接基站200从周边基站取得而通知,也可以如在QCL(准同位(QuasiCo-location))中使用的DCI、RRC信令那样使用用于通知周边小区的信息的现有的信令的信息。
用户装置100通过接收上述比特图1100,只将干扰信号#1以及#2进行减法处理。此外,也可以只进行在比特图中指定了1的干扰信号的测定(RSRP、输出SINR等)。
(b)通知干扰信号数
在例2-8(b)中,连接基站200决定在用户装置100中应通过SIC进行减法的干扰信号的数目,并将所决定的干扰信号的数目动态或者半静态地通知给用户装置100。连接基站200决定干扰信号的数目的方法并不限定于特定的方法,例如,能够通知满足了在例2-8(a)中说明的计算的条件的干扰信号的数目。此外,也可以通知与期望信号同步的干扰信号的数目或者TM与期望信号相同的干扰信号的数目。
接收到上述的数目的用户装置100根据在例1-1~例1-5等中说明的判断基准,只将被通知的数目的上位的干扰信号作为排序的对象。例如,在被通知的数目为2且例1-1时,用户装置100将RSRP最高的干扰信号和次高的干扰信号作为排序的对象。此外,也可以不判断上位等,而例如进行被通知的数目的任意的干扰信号的测定,从而作为排序的对象。此外,在连接基站200通知了“0”作为上述的数目的情况下,由于作为对象的干扰信号为0,所以用户装置100不进行SIC。
(c)只将应进行SIC处理的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进行信令通知
在例2-8(c)中,连接基站200决定在用户装置100中应通过SIC进行减法的干扰信号,并只将所决定的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动态或者半静态地通知给用户装置100。
连接基站200决定应进行SIC处理的干扰信号的方法并不限定于特定的方法,例如,能够通知满足了在例2-8(a)中说明的计算的条件的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此外,也可以通知与期望信号同步的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或者TM与期望信号相同的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
在通知与期望信号同步的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的例中,例如,连接基站200保持与对于用户装置100的期望信号(连接小区)同步的干扰信号(干扰小区)的列表,只将与期望信号同步的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RS信息、调制方式信息等)动态或者半静态地进行信令通知。
在通知TM与期望信号相同的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的例中,例如,连接基站200从干扰基站取得并保持各干扰信号的TM,决定TM与期望信号相同的干扰信号,只将该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动态或者半静态地进行信令通知。
(d)SIC的关闭(OFF)通知
在例2-8(d)中,例如,在用户装置100中判断为对哪个干扰信号也都不应进行SIC的情况下,连接基站200显式地将应关闭SIC的通知动态或者半静态地对该用户装置进行。另外,被通知关闭的用户装置100进行SIC以外的接收处理、例如MMSE接收处理或IRC接收处理。此外,例如,也可以在重新被通知了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使用它们而应用SIC。
应进行还是不应进行SIC的判断方法并不限定于特定的方法,例如,也可以应用前述的TM或同步/非同步的判断,在全部干扰信号的TM与期望信号的TM不同的情况下,或者全部干扰信号与期望信号非同步的情况下,进行关闭通知。
另外,也可以将到目前为止说明的例2-1~例2-7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与例2-8进行组合。例如,用户装置100也可以在从连接基站200被通知的比特1的多个干扰信号中进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排序,进行关于其中的上位预定数个的减法处理。
(关于装置结构、处理流程)
以下,说明执行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处理的装置结构以及处理时序例。在以下的各结构图中,对应于前述的各例,记载是否需要输出信息。例如,在记载为“只在对干扰信号进行分组的情况下”的情况下,表示该信息(以及对应的功能单元)只在对干扰信号进行分组的情况下需要。
此外,各结构例特别只表示与各例的处理内容对应的功能部,还包括用于进行实际的SIC处理等所需的未图示的功能。
<进行基于RSRP的排序的装置结构例、动作例>
图8表示进行基于RSRP的排序的用户装置100的结构例。如图8所示,本例的用户装置100包括无线I/F101、RSRP测定单元102、干扰信号信息蓄积单元103、信号组决定单元104、RSRP测定信号限定单元105、SIC处理信号限定单元106、排序决定单元107、SIC接收处理单元108。
无线I/F101是与基站等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的无线接口。另外,由于无线I/F在各结构例中是同样的,所以在其他的结构例中省略说明。RSRP测定单元102从接收信号估计(计算)RSRP。干扰信号信息蓄积单元103是存储与从连接基站200通知或者自身所估计的干扰信号有关的信息的存储器。与干扰信号有关的信息为在进行SIC处理(包括排序)时需要的秩、MCS、用于限制减法对象的信息(例:TM、同步/非同步等)、其他的与干扰信号有关的信息。在其他的结构例中,也是同样的。
如在例1-3中所说明,信号组决定单元104根据MCS、秩等,对干扰信号进行分组。RSRP测定信号限定单元105根据干扰信号的MCS或秩、TM/发送方法、同步/非同步等,限制要进行RSRP测定的信号数。SIC处理信号限定单元106根据输出SINR或BER的测定结果,通过排名(Ranking)或者阈值而限制要进行SIC处理的信号数。排序决定单元107例如作为RSRP从高到到低的顺序,按降序决定排序。SIC接收处理单元108基于排序结果,进行SIC接收处理。另外,关于作为减法对象的干扰信号的限定,可以限定RSRP等的测定的对象,也可以在排序的阶段限定作为排序的对象的干扰信号。在其他的结构例中,也是同样的。
此外,用户装置100通过接收与例2-8(b)~(d)对应的信号,还能够执行仅被通知的数目的干扰信号的排序、仅与被通知的控制信息对应的干扰信号的排序、不进行SIC处理等的处理。关于其他的结构例,也是同样的。
图9表示进行基于RSRP的排序的情况下的处理时序例。在图9中,作为例,示出2个干扰基站。关于其他的处理时序例,也是同样的。
如图9所示,各基站决定发送数据(步骤101),决定发送控制信息(例:分配资源、MCS、秩等),生成并发送发送信号(步骤103)。用户装置100接收从各基站发送的信号。
在本例中,用户装置100由信号组决定单元104进行干扰信号的分组(步骤104),且由RSRP测定信号限定单元105限定要测定RSRP的信号(步骤105)。接着,RSRP测定单元102对测定对象的信号测定RSRP(步骤106),SIC处理信号限定单元106限制要排序(即,用于减法)的干扰信号数(步骤107),排序决定单元107决定排序(步骤108),SIC接收处理单元108基于该决定的排序,进行SIC接收处理(步骤109)。
<基于输出SINR/BER进行排序的装置结构例、动作例>
图10表示基于输出SINR/BER进行排序的用户装置100的结构例。
如图10所示,本例的用户装置100包括无线I/F201、输出SINR测定单元202、干扰信号信息蓄积单元203、信号组决定单元204、输出SINR测定信号限定单元205、BER计算单元206、BER信息蓄积单元207、SIC处理信号限定单元208、排序决定单元209、SIC接收处理单元210。
输出SINR测定单元202从接收信号估计IRC接收处理后的SINR。干扰信号信息蓄积单元203是存储与从连接基站200通知或者自身所估计的干扰信号有关的信息的存储器。信号组决定单元204根据MCS、秩等,对干扰信号进行分组。输出SINR测定信号限定单元205根据干扰信号的MCS或秩、TM/发送方法、同步/非同步等,限制要进行输出SINR测定的信号。
BER计算单元206根据所测定的输出SINR,计算BER。BER信息蓄积单元207是存储对于各MCS的BER的存储器。SIC处理信号限定单元208根据输出SINR或BER的测定结果,通过排名或者阈值而限制要进行SIC处理的信号。排序决定单元209决定排序,SIC接收处理单元210基于排序结果进行SIC接收处理。
图11表示基于输出SINR/BER进行排序的情况下的处理时序例。
首先,与图9所示的情况同样地生成发送信号,信号被发送给用户装置100。在本例中,用户装置100由信号组决定单元204进行干扰信号的分组(步骤204),且由输出SINR测定信号限定单元205限定要测定输出SINR/BER的信号(步骤205)。接着,输出SINR测定单元202对测定对象的信号测定输出SINR(步骤206),此外,BER计算单元206计算BER(步骤207)。
并且,SIC处理信号限定单元208限制要排序(即,用于减法)的干扰信号数(步骤208),排序决定单元209决定排序(步骤209),SIC接收处理单元210基于该决定的排序进行SIC接收处理(步骤210)。
<利用来自连接基站200的辅助信息,基于RSRP进行排序的装置结构例、动作例>
图12表示利用来自连接基站200的辅助信息,基于RSRP进行排序的情况下的系统结构例。
如图12所示,本例中的连接基站200具有发送数据蓄积单元301、发送控制信息决定单元302、控制信息发送单元303、干扰控制信息接收单元304、辅助信息计算单元305、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6、有线I/F307、无线I/F308。虽然其他的基站也具有同样的结构,但在图12中,示出1个干扰基站300,示出其一部分结构。关于其他的结构例,也是同样的。
发送数据蓄积单元301是存储要发送的数据的存储器。发送控制信息决定单元302决定连接基站200(本基站)的发送信号的控制信息(MCS、调度等)。控制信息发送单元303将连接基站200(本基站)的控制信息通知给其他基站。
此外,干扰控制信息接收单元304接收来自其他的基站(干扰基站300)的控制信息。辅助信息计算单元305根据自身的分配资源中的干扰信号的分配、MCS、秩等,计算辅助信息。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6生成要发送的信号(包括辅助信息)。有线I/F307(其也可以是无线)是用于与其他的基站进行通信的接口,无线I/F308是用于与用户装置100进行通信的接口。另外,关于这些接口,在其他的结构例中也是同样的,所以在其他的结构例中省略说明。
本例的用户装置100包括无线I/F401、RSRP测定单元402、辅助信息接收单元403、RSRP偏移计算单元404、SIC处理信号限定单元405、排序决定单元406、SIC接收处理单元407。
RSRP测定单元402从接收信号估计RSRP。辅助信息接收单元403从连接基站200接收辅助信息。例如在例1-4中所说明,RSRP偏移计算单元404基于辅助信息而计算偏移值。
SIC处理信号限定单元405根据RSRP的测定结果,通过排名或者阈值而决定要进行SIC处理的信号。排序决定单元406决定排序,SIC接收处理单元407基于排序结果,进行SIC接收处理。
图13表示利用来自连接基站200的辅助信息,基于RSRP进行排序的情况下的处理时序例。
连接基站200的辅助信息计算单元305计算辅助信息(例:调制方式的概率信息)(步骤301)。在半静态通知的情况下,在此,用户装置100接收辅助信息(步骤302),计算RSRP偏移值(步骤303)。
各基站决定发送数据(步骤304),决定发送控制信息(步骤305)。连接基站200的辅助信息计算单元305计算动态通知中的辅助信息(步骤306),生成并发送发送信号(步骤307)。用户装置100接收从各基站发送的信号。
在用户装置100中,RSRP测定单元402测定各信号的RSRP(步骤308),辅助信息接收单元403接收辅助信息(步骤309)。RSRP偏移计算单元404基于辅助信息而计算偏移(步骤310)。
并且,SIC处理信号限定单元405限制要排序(即,用于减法)的干扰信号数(步骤311),排序决定单元406根据作为对象的每个干扰信号的RSRP和偏移,决定排序(步骤312),SIC接收处理单元407基于该决定的排序,进行SIC接收处理(步骤313)。
<从连接基站200通知要进行SIC中的减法的干扰信号,基于RSRP进行排序的装置结构例、动作例>
图14是表示从连接基站200通知要进行SIC中的减法的干扰信号,基于RSRP进行排序的情况下的系统结构例的图。
如图14所示,本例的连接基站200包括发送数据蓄积单元501、发送控制信息决定单元502、控制信息发送单元503、干扰控制信息接收单元504、SIC限制决定单元505、发送信号生成单元506、有线I/F507、无线I/F508。其他的基站也具有同样的结构。
发送数据蓄积单元501是存储要发送的数据的存储器。发送控制信息决定单元502决定连接基站200的发送信号的控制信息(MCS、调度等)。控制信息发送单元503将连接基站200的控制信息通知给其他基站。
干扰控制信息接收单元504接收来自干扰基站300的控制信息。SIC限制决定单元505生成表示应进行SIC处理的干扰信号的比特图。发送信号生成单元506生成要发送的信号。在要发送的信号中,包括表示进行SIC处理的信号的比特图、干扰小区控制信息(RRC)。另外,在进行例2-8(b)的动作的情况下,SIC限制决定单元505计算应进行SIC处理的干扰信号的数目,发送信号生成单元506生成包括该数目的要发送的信号。此外,在进行例2-8(c)的动作的情况下,SIC限制决定单元505决定应进行SIC处理的干扰信号,并指示发送信号生成单元506生成只包括该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作为用于干扰消除的控制信息的信号。此外,在进行例2-8(d)的动作的情况下,SIC限制决定单元505若判断为没有应进行SIC处理的干扰信号,则指示发送信号生成单元506生成包括SIC的关闭通知的信号。
本例的用户装置100特别设想例2-8(a)的动作,包括无线I/F601、连接小区信道估计单元602、期望PDCCH解调单元603、干扰控制信息蓄积单元604、SIC限制信息接收单元605、RSRP测定单元606、排序决定单元607、SIC接收处理单元608。
连接小区信道估计单元602从接收信号估计用于解调期望信号的PDCCH所需的信道。期望PDCCH解调单元603从接收信号解调期望信号的PDCCH。干扰控制信息蓄积单元604是存储干扰小区(干扰基站)的控制信息的存储器。SIC限制信息接收单元605接收表示应进行SIC处理的干扰信号的比特图。
RSRP测定单元606只对从接收信号中通过比特图而被指定的干扰信号测定RSRP。排序决定单元607决定排序,SIC接收处理单元基于排序结果而进行SIC接收处理。
图15是表示从连接基站200通知要进行SIC的干扰信号,基于RSRP进行排序的情况下的处理时序例的图。
连接基站200从干扰基站取得干扰控制信息,并通知给用户装置100。在用户装置100中,该干扰控制信息存储在干扰控制信息蓄积单元604中(步骤401)。该干扰控制信息例如由用户装置100用于识别比特图的各比特对应于哪个干扰信号。
各基站决定发送数据(步骤402),并决定发送控制信息(步骤403)。连接基站200的SIC限制决定单元505基于从干扰基站接收的干扰控制信息(分配资源、MCS、秩等),决定要进行SIC的干扰信号,生成比特图(步骤404)。此外,SIC限制决定单元505也可以进行干扰信号的数目的计算、应发送的控制信息的决定、关闭通知的生成。各基站生成并发送发送信号(步骤405)。用户装置100接收从各基站发送的信号。
在用户装置100中,连接小区信道估计单元602进行期望小区信道估计(步骤406),期望PDCCH解调单元603进行PDCCH的解调(步骤407)。此外,SIC限制信息接收单元605接收比特图(步骤408)。RSRP测定单元606测定被指定比特1的各信号的RSRP(步骤409),排序决定单元607决定排序(步骤410),SIC接收处理单元608基于该决定的排序而进行SIC接收处理(步骤411)。
<从连接基站200对用户装置100指定排序的装置结构例、动作例>
图16是表示从连接基站200对用户装置100指定排序的情况下的系统结构例的图。
本例的连接基站200包括发送数据蓄积单元701、发送控制信息决定单元702、控制信息发送单元703、干扰控制信息接收单元704、接收质量信息接收单元705、排序决定单元706、发送信号生成单元707、有线I/F708、无线I/F709。其他的基站也具有同样的结构。
发送数据蓄积单元701是存储要发送的数据的存储器。发送控制信息决定单元702决定连接基站200的发送信号的控制信息(MCS、调度等)。控制信息发送单元703将连接基站200的控制信息通知给其他基站。干扰控制信息接收单元704接收来自干扰基站的控制信息。
此外,接收质量信息接收单元705接收从用户装置100反馈的对于各干扰信号的接收质量(CQI)。排序决定单元706根据干扰小区的控制信息(+对于各干扰信号的CQI)而决定排序。发送信号生成单元707生成要发送的信号(包括排序信息)。
用户装置100包括无线I/F801、排序信息接收单元802、接收质量测定单元803、SIC接收处理单元804。
排序信息接收单元802接收在连接基站200中决定的排序信息。接收质量测定单元803测定对于各干扰信号的接收质量信息(CQI)。SIC接收处理单元804基于在连接基站200中决定的排序结果,进行SIC接收处理。
图17表示从连接基站200对用户装置100指定排序的情况下的处理时序例。
连接基站200的排序决定单元706决定排序(步骤501)。在半静态通知的情况下,在此,用户装置100接收排序信息(步骤502)。
此外,在进行CQI反馈的例中,用户装置100的SIC接收处理单元804进行接收处理(步骤503),接收质量测定单元803测定每个干扰信号的接收质量(步骤504),并将接收质量信息发送给连接基站200。
各基站决定发送数据(步骤505),并决定发送控制信息(步骤506)。连接基站200的排序决定单元706决定动态通知中的排序信息(步骤507),生成并发送发送信号(步骤508)。用户装置100接收从各基站发送的信号。
在用户装置100中,排序信息接收单元802接收排序信息(步骤509),基于排序,SIC接收处理单元804进行SIC接收处理(步骤510),接收质量测定单元803进行接收质量测定(步骤511),并将接收质量信息发送给连接基站200。
以上说明的各装置的结构是一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用户装置以及基站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到目前为止说明的结构,只要是能够实现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动作的装置结构则可以是任意的结构。
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用户装置,包括: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通过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的接收信号中逐次地消除对期望信号成为干扰的干扰信号,从而取得该期望信号;以及排序决定单元,决定要由所述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逐次地消除的干扰信号的顺序,所述排序决定单元基于每个所述干扰信号的接收质量,决定所述顺序。
所述排序决定单元能够基于RSRP、输出SINR、误比特率、或者误块率作为所述接收质量,决定所述顺序。该顺序例如设为接收质量从高到低的降序。由此,能够从能够准确地解调的干扰信号起先进行消除,能够高精度地生成后级中的干扰副本,作为结果,能够提高SIC的特性。
所述排序决定单元例如基于从对于所述用户装置的干扰基站发送的干扰信号的调制方式或者秩,将干扰信号分为附带顺序的组,对该每个组决定干扰信号的顺序,并按照对每个组决定的顺序,决定所述逐次地消除的干扰信号的顺序。分组中,例如将能够准确地解调的秩1或QPSK作为上位的顺序的组。
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能够从能够准确地解调的干扰信号起先进行消除,能够高精度地生成后级中的干扰副本,作为结果,能够提高SIC的特性。
此外,所述用户装置也可以包括辅助信息接收单元,该辅助信息接收单元从所述用户装置的连接基站接收与干扰信号的调制方式或者秩有关的辅助信息,所述排序决定单元使用在所述用户装置中测定的所述接收质量和所述辅助信息而校正该接收质量,并基于所校正的接收质量而决定所述逐次地消除的干扰信号的顺序。根据辅助信息,例如能够提高能够准确地解调的干扰信号的接收质量(校正后接收质量)。
此外,所述用户装置也可以包括信号限定单元,该信号限定单元通过预先确定的基准,限定成为所述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中的逐次消除的对象的干扰信号的数目。由此,能够降低用户装置中的处理负荷。
此外,与所述用户装置进行通信的连接基站也可以基于从干扰基站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决定在所述用户装置中应逐次地消除的干扰信号,所述用户装置包括限制信息接收单元,该限制信息接收单元从所述连接基站接收表示所述应逐次地消除的干扰信号的信息,所述信号限定单元基于表示所述干扰信号的信息,决定逐次地消除的干扰信号。
通过基于从连接基站接收的信息而限定信号,能够进行更加确切的信号限定。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且与用户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所述用户装置包括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该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通过从该用户装置接收的接收信号中逐次地消除对期望信号成为干扰的干扰信号,从而取得该期望信号,所述基站包括:干扰控制信息接收单元,从对于所述用户装置的干扰基站接收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排序决定单元,基于所述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决定要由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逐次地消除的干扰信号的顺序;以及发送单元,将由所述排序决定单元所决定的干扰信号的顺序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装置。
所述基站也可以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每个干扰信号的接收质量信息,所述排序决定单元基于所述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和所述接收质量,决定要由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逐次地消除的干扰信号的顺序。通过使用每个干扰信号的接收质量信息,能够更加确切地决定干扰信号的顺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但公开的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各种变形例、修正例、替代例、置换例等。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而使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不特别说明则这样的数值终究是一例,也可以使用适当的任意的值。上述的说明中的项目(例)的区分对本发明不是本质性的,也可以根据需要而组合使用2个以上的项目中记载的事项,在某项目中记载的事项也可以应用于在其他项目中记载的事项(只要不矛盾)。功能框图中的功能单元或者处理单元的边界不一定对应于物理性的元件的边界。多个功能单元的动作也可以在物理上由1个元件进行,或者1个功能单元的动作也可以在物理上由多个元件进行。为了便于说明,用户装置(UE)以及基站(eNnodeB)使用功能性的框图进行了说明,但这样的装置也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而实现。根据本发明而动作的软件(在用户装置具有的处理器中执行的软件、在基站eNB具有的处理器中执行的软件)也可以保存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OM)、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HDD)、可移动磁盘、CD-ROM、数据库、服务器以及其他适当的任意的存储介质中。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中包括各种变形例、修正例、替代例、置换例等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本国际专利申请基于在2013年8月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3-165478号以及在2014年3月2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059256号主张其优先权,将日本专利申请第2013-165478号以及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059256号的全部内容援用于本申请中。
标号说明
100用户装置
200连接基站
300干扰基站
101、201、401、601、801无线I/F
102、402、606RSRP测定单元
103、203干扰信号信息蓄积单元
104、204信号组决定单元
105RSRP测定信号限定单元
106、405SIC处理信号限定单元
107、208、406、607排序决定单元
108、209、407、608、804SIC接收处理单元
202输出SINR测定单元
205输出SINR测定信号限定单元
206BER计算单元
207BER信息蓄积单元
208SIC处理信号限定单元
403辅助信息接收单元
404RSRP偏移计算单元
602连接小区信道估计单元
603期望PDCCH解调单元
604干扰控制信息蓄积单元
605SIC限制信息接收单元
802排序信息接收单元
803接收质量测定单元
301、501、701发送数据蓄积单元
302、502、702发送控制信息决定单元
303、503、703控制信息发送单元
304、504、704干扰控制信息接收单元
305辅助信息计算单元
306、506、707发送信号生成单元
307、507、708有线I/F
308、508、709无线I/F
505SIC限制决定单元
705接收质量信息接收单元
706排序决定单元

Claims (10)

1.一种用户装置,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装置包括:
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通过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的接收信号中逐次地消除对期望信号成为干扰的干扰信号,从而取得该期望信号;以及
排序决定单元,决定要由所述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逐次地消除的干扰信号的顺序,
所述排序决定单元基于每个所述干扰信号的接收质量,决定所述顺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序决定单元基于RSRP、输出SINR、误比特率、或者误块率作为所述接收质量,决定所述顺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序决定单元基于从对于所述用户装置的干扰基站发送的干扰信号的调制方式或者秩,将干扰信号分为附带顺序的组,对该每个组决定干扰信号的顺序,并按照对每个组决定的顺序,决定所述逐次地消除的干扰信号的顺序。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辅助信息接收单元,从所述用户装置的连接基站接收与干扰信号的调制方式或者秩有关的辅助信息,
所述排序决定单元使用在所述用户装置中测定的所述接收质量和所述辅助信息而校正该接收质量,并基于所校正的接收质量而决定所述逐次地消除的干扰信号的顺序。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限定单元,通过预先确定的基准,限定成为所述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中的逐次消除的对象的干扰信号的数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用户装置进行通信的连接基站基于从干扰基站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决定在所述用户装置中应逐次地消除的干扰信号,
所述用户装置包括限制信息接收单元,该限制信息接收单元从所述连接基站接收表示所述应逐次地消除的干扰信号的信息,
所述信号限定单元基于表示所述干扰信号的信息,决定逐次地消除的干扰信号。
7.一种基站,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且与用户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装置包括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该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通过从该用户装置接收的接收信号中逐次地消除对期望信号成为干扰的干扰信号,从而取得该期望信号,
所述基站包括:
干扰控制信息接收单元,从对于所述用户装置的干扰基站接收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
排序决定单元,基于所述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决定要由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逐次地消除的干扰信号的顺序;以及
发送单元,将由所述排序决定单元所决定的干扰信号的顺序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每个干扰信号的接收质量信息,所述排序决定单元基于所述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和所述接收质量,决定要由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逐次地消除的干扰信号的顺序。
9.一种逐次干扰消除处理方法,由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用户装置执行,其特征在于,所述逐次干扰消除处理方法包括:
排序决定步骤,决定在通过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的接收信号中逐次地消除对期望信号成为干扰的干扰信号从而取得该期望信号的逐次干扰消除处理中所述逐次地消除的干扰信号的顺序;以及
逐次干扰消除处理步骤,按照在所述排序决定步骤中决定的干扰信号的顺序,进行逐次干扰消除处理,
在所述排序决定步骤中,所述用户装置基于每个所述干扰信号的接收质量而决定所述顺序。
10.一种逐次干扰消除控制方法,由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且与用户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执行,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装置包括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该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通过从该用户装置接收的接收信号中逐次地消除对期望信号成为干扰的干扰信号,从而取得该期望信号,
所述逐次干扰消除控制方法包括:
干扰控制信息接收步骤,从对于所述用户装置的干扰基站接收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
排序决定步骤,基于所述干扰信号的控制信息,决定要由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逐次干扰消除接收单元逐次地消除的干扰信号的顺序;以及
发送步骤,将通过所述排序决定步骤决定的干扰信号的顺序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装置。
CN201480042073.5A 2013-08-08 2014-06-27 用户装置、基站、逐次干扰消除处理方法以及逐次干扰消除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091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5478 2013-08-08
JP2013-165478 2013-08-08
JP2014059256A JP2015053668A (ja) 2013-08-08 2014-03-20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逐次干渉キャンセル処理方法、及び逐次干渉キャンセル制御方法
JP2014-059256 2014-03-20
PCT/JP2014/067136 WO2015019743A1 (ja) 2013-08-08 2014-06-27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逐次干渉キャンセル処理方法、及び逐次干渉キャンセル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9149A true CN105409149A (zh) 2016-03-16
CN105409149B CN105409149B (zh) 2018-04-17

Family

ID=52461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207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09149B (zh) 2013-08-08 2014-06-27 用户装置、基站、逐次干扰消除处理方法以及逐次干扰消除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67309B2 (zh)
JP (1) JP2015053668A (zh)
CN (1) CN105409149B (zh)
WO (1) WO20150197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7016163A2 (zh) * 2015-01-29 2018-04-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carrier aggreg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6163807A1 (ko) 2015-04-09 2016-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193592B2 (en) * 2016-01-22 2019-0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detecting and cancell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9644028A (zh) * 2016-08-23 2019-04-1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针对mu-mimo通信系统的ue选择和发送秩估计
KR102551206B1 (ko) * 2016-09-07 2023-07-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완화 장치 및 방법
JP6933106B2 (ja) * 2017-11-21 2021-09-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歪みキャンセル装置および歪みキャンセル方法
US10327123B1 (en) * 2018-04-06 2019-06-18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in an internet-of-things network
US20230247659A1 (en) * 2022-02-02 2023-08-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coordination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WO2024069594A1 (en) * 2022-09-30 2024-04-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sequence srs receiver for multi-trp or d-mimo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4321A (zh) * 2003-03-03 2006-03-29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使用等化及连续干扰消除的多使用者检测
CN101379748A (zh) * 2006-02-10 2009-03-04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在多输入多输出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中用于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1627672A (zh) * 2007-01-05 2010-01-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站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52802B2 (en) * 2005-10-31 2010-12-14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Joint scheduling and grouping for SDMA systems
US8320828B2 (en) * 2007-01-29 2012-11-27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e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US9049670B2 (en) * 2007-06-01 2015-06-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nterference-improved uplink data rates for a group of mobile stations transmitting to a base station
WO2009038178A1 (ja) * 2007-09-21 2009-03-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送信方法
US7929593B2 (en) 2008-04-15 2011-04-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subtraction with covariance root processing
JP2010278722A (ja) * 2009-05-28 2010-12-09 Sharp Corp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US8630379B1 (en) * 2010-06-23 2014-01-14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IC)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4321A (zh) * 2003-03-03 2006-03-29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使用等化及连续干扰消除的多使用者检测
CN101379748A (zh) * 2006-02-10 2009-03-04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在多输入多输出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中用于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1627672A (zh) * 2007-01-05 2010-01-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站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91115A1 (en) 2016-06-30
CN105409149B (zh) 2018-04-17
WO2015019743A1 (ja) 2015-02-12
US9667309B2 (en) 2017-05-30
JP2015053668A (ja) 2015-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09149A (zh) 用户装置、基站、逐次干扰消除处理方法以及逐次干扰消除控制方法
EP3140937B1 (en)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18544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downlink data through interference signal cancellation and suppre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327301B (zh) 用于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EP277564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068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96949B2 (en)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processing interference signals
EP2915270B1 (en) Interference-aware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701423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interference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N105099967B (zh) 用于蜂窝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及其方法
CN104509194B (zh) 基站、终端、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EP3120464B1 (en) Signalling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KR20160147887A (ko) 간섭 제거 및 억제 수신기를 이용한 csi 강화를 위한 사용자 장치 및 방법
CN106209300B (zh) 一种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及发射机、接收机
CN105577318B (zh) 一种fd-mimo传输中的csi反馈方法和装置
KR101768527B1 (ko) 협력형 멀티-포인트 송신 및 수신(CoMP)을 위한 시그널링
CN106161322B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及其装置
EP3937537B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60121165A (ko) 간섭 제거 방법 및 그 장치
EP4145892A1 (en) Termi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EP3442144A1 (en) User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EP3051726B1 (en) User device and interference reduc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05764076B (zh) 相邻小区调制方式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KR102445529B1 (ko) 간섭 측정 파라미터의 구성을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7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