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03983A - 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和包括其的拍摄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和包括其的拍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03983A
CN105403983A CN201510561419.9A CN201510561419A CN105403983A CN 105403983 A CN105403983 A CN 105403983A CN 201510561419 A CN201510561419 A CN 201510561419A CN 105403983 A CN105403983 A CN 1054039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ombination
negative
lens combination
telephot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614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米山修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03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39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2Telephoto objectives, i.e. systems of the type + - in which the distance from the front vertex to the image plane is less than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9/00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1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sensors; Charge-transfer regi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CD sensors

Abstract

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和包括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的拍摄设备包括比较大直径的透镜和轻量聚焦透镜组。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包括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三透镜组。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从物侧向像侧相继地布置。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通过沿光轴移动第二透镜组来执行对焦。

Description

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和包括其的拍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和包括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的拍摄设备(photographingapparatuses)。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包括轻量聚焦透镜组的远摄镜头系统和包括远摄镜头系统的拍摄设备。
背景技术
包括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半导体(CMOS)的固态成像装置的数码相机或摄像机广泛使用。特别地,对可互换透镜相机的需求正在增加。
随着对具有可互换透镜的相机的需求的增加,对诸如远摄透镜或广角透镜的单个聚焦透镜相机的需求也在增加,单个聚焦透镜的直径在增加。
在照相机或摄像机中,广泛使用自动聚焦透镜,自动聚焦透镜通过驱动聚焦透镜组的电机自动地聚焦。对比度自动对焦基于相邻的传感器像素的强度差随着正确的图像聚焦而增加的原理,这允许进行调节直到检测到最大对比度为止,对比度自动对焦是一种在智能手机、紧凑的相机和无反射镜相机系统中流行的自动聚焦装置,其经由透镜测量传感器视场内的对比度。
例如,包括CCD或CMOS的数码相机使用对比度自动对焦,对比度自动对焦基于由成像装置传送的对比度信号自动地控制到聚焦位置的对比度最大位置。这种对比度自动对焦还通过在对焦于对比度最大位置之间对焦经过对比度最大位置以检查对比度最大位置。在对比度自动对焦中,聚焦透镜组前后快速移动一精确的距离,透镜组的重量也这样,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减少聚焦透镜组的重量,而不是使用投射出光并用反射光测量距离的主动方法或计算光(穿过与透镜的入瞳不同的部分)的相位差的相位差检测方法。然而,难以实现包括大直径透镜和轻量聚焦透镜组的远摄镜头系统。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包括大直径透镜和轻量聚焦透镜组的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
还提供了包括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的拍摄设备,该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包括大直径透镜和轻量聚焦透镜组。
额外方面会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部分地阐述,并且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说明书部分地明白,或者通过所呈现实施例的实践而学习到。
根据实施例的方面,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包括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三透镜组,其中,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从物侧向像侧相继地布置。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的对焦包括沿光轴移动第二透镜组。从物侧相继地,第一透镜组G1可包括第一正透镜、第二正透镜、第三负透镜、第四负透镜和第五正透镜,第四负透镜是凸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第二透镜组G2可包括胶合透镜,该胶合透镜包括从物侧相继地布置的第六正透镜和第七负透镜。第三透镜组G3包括位于物侧的光阑。此外,手抖校正组(handshakingcorrectiongroup)可包括一些透镜,这些透镜位于光阑的像侧,并在相对于光轴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移动。术语“胶合”透镜应当限定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用于连接透镜的任何种类的粘接材料。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手抖校正组可具有负折射率,并从物侧相继地包括第八正透镜、第九负透镜和第十负透镜,其中,第八正透镜和第九负透镜是胶合透镜。
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可满足下式:
1.2<β2<3.5
其中,β2表示当镜头(lens)聚焦于无限距离时,第二透镜组的放大值。
此外,远摄镜头系统满足下式:
0.035<d1-2/f<0.100
其中,d1-2表示当镜头聚焦于无限距离时,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空间间隔。
另外,远摄镜头系统可满足下式:
1.60<f/f1<2.70
其中,f表示当镜头聚焦于无限距离时,远摄镜头系统的焦距,f1表示当镜头聚焦于无限距离时,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远摄镜头系统可满足下式:
n2n>1.85
其中,n2n表示第七负透镜的d线的折射率。
第二正透镜可具有等于或大于90的阿贝数。
根据另一实施例,拍摄设备可包括远摄镜头系统和接收由远摄镜头系统形成的光的成像装置。远摄镜头系统可包括: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三透镜组,其中,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从物侧向像侧相继地布置,其中,远摄镜头系统的对焦包括沿光轴移动第二透镜组。从物侧相继地,第一透镜组可包括第一正透镜、第二正透镜、第三负透镜、第四负透镜和第五正透镜,第四负透镜是凸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第二透镜组可包括胶合(粘附)透镜,该胶合透镜包括从物侧相继地布置的第六正透镜和第七负透镜。第三透镜组可包括位于物侧的光阑,手抖校正组可包括一些透镜,这些透镜位于光阑的像侧,并在相对于光轴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移动。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从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中,这些和/或其它方面会变得明显,并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远摄镜头系统;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远摄镜头系统的无限距离中的纵向像差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远摄镜头系统的最小距离中的纵向像差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远摄镜头系统;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远摄镜头系统的无限距离中的纵向像差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远摄镜头系统的最小距离中的纵向像差图;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远摄镜头系统;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远摄镜头系统的无限距离中的纵向像差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远摄镜头系统的最小距离中的纵向像差图;以及
图10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拍摄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详细参考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说明,其中,全文中,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类似的元件。在这方面,本实施例可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限制于本文阐述的内容。相应地,所述实施例仅是下面通过参考附图进行描述,以解释各方面。此外,技工应明白,特定实施例是用于说明的目的,在书面说明中,所附权利要求的元件可以从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中结合起来。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远摄镜头系统100。
远摄镜头系统100可包括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G2和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三透镜组G3。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从物侧O向像侧I布置。
第二透镜组G2可沿轴线移动以执行对焦操作。如此,图1所示远摄镜头系统100是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其通过移动远摄镜头系统100内的透镜来执行对焦。
继续参考图1,从物侧O相继地,第一透镜组G1可包括第一正透镜1、第二正透镜2、第三负透镜3、第四负透镜4和第五正透镜5。例如,第一正透镜1可以是凸向物侧O的双凸透镜或弯月形透镜。例如,第二正透镜2可以是凸向物侧O的双凸透镜或弯月形透镜。例如,第三负透镜3可以是双凸透镜。例如,第四负透镜4可以是凸向物侧O的弯月形透镜。例如,第五正透镜5可以是凸向物侧O的弯月形透镜。例如,第四负透镜4和第五正透镜5可以是彼此粘接,但并不限于此。尽管未示出,第四负透镜4和第五正透镜5可以彼此分开。
在全长短于焦距的远摄镜头系统100中,由于焦距或像差因包括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的后组的总体负折射率而增加,所以第一透镜组G1需要校正色差或球差。
例如,具有约F2.8的f数的比较亮和比较大的直径远摄透镜充分地需要校正球差或色差。为此,两个正透镜可布置在最靠近第一透镜组G1的物侧O,从而减少球差的发生,并使用负透镜校正球差和色差。第一透镜组G1的第二正透镜2可通过采用阿贝数等于或大于90的反常色散材料而呈现色差。通过第一正透镜1、第二正透镜2和第三负透镜3会聚的光通量接收在凸向物侧O的弯月形状的第四负透镜4的凸表面上,这可减少进入角,从而减少像差的发生。第四负透镜4和第五正透镜5彼此协作,以校正像差。第五正透镜5也可使用阿贝数等于或大于90的反常色散材料。
比较大直径的远摄镜头系统可使用第一透镜组G1的构造充分地校正像差。从物侧O相继地,第二透镜组G2可包括第六正透镜6和第七负透镜7。第六正透镜6和第七负透镜7可以是胶合透镜。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通过使用电机驱动透镜并自动地对焦透镜的自动对焦。第二透镜组G2可执行自动对焦。例如,对比度自动对焦可利用轻量透镜组,以快速倒转和操作自动聚焦。在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组G2通过包括正负胶合透镜而是轻量的。在远摄镜头系统100内移动的聚焦透镜组需要校正色差,使得整个色差不会改变。
第三透镜组G3可包括手抖校正组G3-1和位于物侧O的光阑“ST”,手抖校正组通过在相对于光轴几乎正交的方向上从光阑ST的像侧I移动一些透镜而防止手抖。手抖校正组G3-1可包括布置在物侧O的一些透镜,这些透镜比第三透镜组G3的其它透镜更靠近物体。例如,在图1中,在手抖校正组G3-1中有三个透镜。
手抖校正组G3-1可具有负折射率。例如,从物侧O相继地,手抖校正组G3-1可包括第八正透镜8、第九负透镜9和第十负透镜10。第八正透镜8和第九负透镜9可以是胶合透镜。
参考图1,光阑ST可具有比较小的直径,以减少光阑机构的整体尺寸。光阑ST可以布置在像侧I的具有比较小的直径的透镜组中,而不是具有比较大的直径的第一透镜组G1中。关于透镜线G2和G3,例如,如果光阑ST布置在第二透镜组G2中,由于光阑ST需要在对焦期间与第二透镜组G2一起移动,所以光阑ST的移动部分可以较重,这对于降低第二透镜组G2的重量是矛盾的。因此,如图1所示,光阑ST可以布置在第三透镜组G3中,这在对焦期间保持固定。
当通过移动光阑ST的像侧I处的一些透镜来防止手抖时,手抖校正组G3-1可以是轻量的。例如,第三透镜组G3的最靠近光阑ST的透镜可具有比较小的直径,因此,手抖校正组G3-1可以挨着光阑ST布置,因此,手抖校正组G3-1的直径可以减小,结果,手抖校正组G3-1可以更加轻量。
在图1所示远摄镜头系统100中,布置在第一透镜组G1(G1具有正折射率)之后的第二和第三透镜组G2和G3的构造可以总体上具有负折射率。因此,为了防止手抖,优选地针对需要具有预定程度的折射率作为负折射率的手抖校正组G3-1来校正像差。例如,如果手抖校正组G3-1具有正折射率,则有必要进一步增加另一透镜组的负折射率以获得第三透镜线G3(当作为整体考虑时)的总体负折射率,因此,正透镜组的像差和负透镜组的像差彼此不利地影响,从而易于增加远摄镜头系统的灵敏性,并增加透镜数量。
手抖校正组G3-1可通过在其构造中包括第八正透镜8和第九负透镜9(为胶合透镜)以及还包括第十负透镜10来恰当地校正色差和各种其它像差。
同时,多个透镜可以进一步设置在第十负透镜10的像侧I。例如,可以提供第十一正透镜11和第十二负透镜12。如图1所示,第十一正透镜11和第十二负透镜12是胶合透镜。至少一个透镜可以进一步设置在第十二负透镜12的像侧I。例如,在图1和4所示实施例中,第十三透镜13和第十四透镜14可以设置在第十二负透镜12的像侧I。例如,第十三透镜13可以是正透镜,第十四透镜14可以是负透镜。图7示出第十三透镜13设置在第十二负透镜12的像侧I的示例。
远摄镜头系统100可满足下式1,
1.2<β2<3.5<式1>;
其中,β2表示当镜头聚焦于无限距离时,第二透镜组G2的放大率。该放大率是成像放大率。
参考式1,当放大率β2小于式1的最下限时,对焦灵敏性可减小。结果,当对焦时,第二透镜组G2的移动量可增加,这会导致镜头系统的全长增加,或者最小距离的像差变化增加。当放大率β2超过式1的最上限时,对焦灵敏性可以增加。结果,当对焦时,第二透镜组G2的移动量可减小,同时第二透镜组G2的折射率增加。因此,仅使用第二透镜组G2的胶合透镜难以校正像差。
远摄镜头系统100可满足以下式2,
1.60<f/f1<2.70<式2>
其中,f表示当镜头聚焦于无限距离时,远摄镜头系统100的焦距,f表示当镜头聚焦于无限距离时,第一透镜组G1的焦距。
式2限制第一透镜组G1的折射率。当f/f1超过式2的最上限,如果第一透镜组G1的折射率增加,则难以恰当地校正第一透镜组G1的色差或球差。参考式1,第二透镜组G2可在会聚于第一透镜组的光通量内移动,光相对于第二透镜组G2的进入高度可以随着第二透镜组G2朝向最小距离侧移动而减小,从而,由最小距离的变化导致的像差可以减小,这会抑制最小距离的变化。当f/f1小于式2的最下限时,第一透镜组G1的折射率可以减小,像差可以更好地校正,而镜头系统的全长会增加。由于会聚还会减弱,所以光的进入高度相对于第二透镜组G2的改变量可减小。因此,可以防止或减少对最小距离的变化的抑制,由此,不能维持最小距离中的像差。
远摄镜头系统100可满足以下式3,
0.035<d1-2/f<0.100<式3>
其中,d1-2表示当镜头聚焦于无限距离时,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空间间隔。
当(d1-2/f)小于式3的最下限时,如果d1-2减小,由于第二透镜组G2更靠近具有大直径的第一透镜组G1,所以第二透镜组G2的直径也增加,这难以使第二透镜组G2轻量。当(d1-2/f)超过式3的最上限时,由于第二透镜组G2的直径可减小,易于使第二透镜组G2轻量,而在对焦第二透镜组G2期间,不能保证移动空间。
远摄镜头系统100可满足以下式4,
n2n>1.85<式4>
其中,n2n表示第二透镜组G2的第七负透镜7的d线的折射率。
如果(n2n)低于式4的最下限,由于第二透镜组G2(聚焦透镜组)的最小距离的变化受限抑制,所以有必要减少第二透镜组G2的像差。透镜数量为2,以使第二透镜组G2轻量,因此,像差的校正具有小自由度。如式4所示,高折射率材料可以选择用于第七负透镜7,从而同时校正色差和球差。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的远摄镜头系统100可使聚焦透镜组轻量以执行自动对焦,并可实现为比较大直径的远摄镜头系统。
远摄镜头系统可通过下面实施例中的各种设计来实现。在下文中,EFL表示当镜头聚焦于无限距离时的总焦距,使用单位mm,FNO表示F数,BFL表示后焦距,使用单位mm,w表示半视场,使用单位度。R表示曲率半径。TH表示透镜厚度或透镜之间的空间。ND表示d线处的折射率。Vd表示阿贝数。在示出实施例的附图中,至少一个滤光器可设置在最靠近像侧I的点处。例如,滤光器可包括第一滤光器P1和第二滤光器P2。滤光器可包括例如低通滤光器、红外截止滤光器和盖片之一。然而,镜头系统可构造为不具有滤光器。在附图图,IMG表示上表面。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远摄镜头系统100。下列内容表示第一实施例的设计数据。然而,要求的本发明不会以任何方式局限于提供以帮助技工的这些数值。透镜表面数从物侧O向像侧I相继地布置。每个透镜的透镜表面在图1中局部地示出,这应用于其它实施例的附图。
EFL=291.97,BFL=0.98,FNO:2.88,w=4.18
[表1]
[Table1]
透镜表面 R TH Nd Vd
S1 207.797 10.730 1.48749 70.4
S2 -1331.507 0.300
S3 98.708 21.000 1.43875 94.9
S4 -262.808 0.100
S5 -288.092 3.500 1.78590 43.9
S6 5388.297 28.710
S7 84.103 3.000 1.74330 49.2
S8 46.358 0.207
S9 46.360 15.890 1.43875 94.9
S10 366.953 15.250
S11 490.634 6.000 1.80518 25.5
S12 -106.559 2.000 1.88300 40.8
S13 81.365 41.750
S14(ST) 无限 4.500
S15 -277.940 4.100 1.84666 23.8
S16 -56.241 1.800 1.60311 60.7
S17 148.641 3.700
S18 -158.269 1.800 1.80610 33.3
S19 123.928 3.400
20 209.019 6.730 1.80420 46.5
S21 -39.192 1.800 1.84666 23.8
S22 -116.747 12.750
S23 253.967 5.260 1.88100 40.1
S24 -89.594 1.110
S25 -84.359 1.500 1.51742 52.2
S26 1457.940 20.000
S27 无限 1.500 1.51680 64.2
S28 无限 60.300
S29 无限 2.000 1.51680 64.2
S30 无限
下列值表示最小距离中的放大率MAG和后焦距BFL。
MAG=0.174
BFL=0.98
下列值表示在最小距离中对焦时,第一透镜组G1的第五负透镜5和第二透镜组G2的第六正透镜6之间的空间间隙TH10以及第二透镜组G2的第七正透镜7和第三透镜组G3的光阑ST之间的空气间隔TH13。
TH(10)=30.296
TH(13)=26.704
下列内容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式1、2、3和4的值
[表2]
式1 β2=2.66
式2 f/f1=291.97/142.39=2.05
式3 d1-2/f=15.25/291.97=0.052
式4 n2n=1.88300
图2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远摄镜头系统100的无限距离中的纵向球差、像散场曲和畸变。像散场曲包括切向场曲T和弧矢场曲S。
图3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远摄镜头系统100的最小距离中的纵向球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第二实施例>
图4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远摄镜头系统100。下列内容表示第二实施例的设计数据,所附权利要求不限于第二实施例的说明性示例。
EFL=294.134,BFL=1.000,FNO=2.88,w=4.14
[表3]
透镜表面 R TH Nd Vd
S1 179.361 10.580 1.48749 70.4
S2 3714.762 2.690
S3 113.340 18.000 1.43875 94.9
S4 -395.115 3.200
S5 -393.652 3.500 1.78590 43.9
S6 1683.290 23.710
S7 95.418 3.500 1.74330 49.2
S8 52.215 0.110
S9 51.922 17.000 1.43875 94.9
S10 853.240 13.560
S11 330.306 5.000 1.80518 25.5
S12 -282.338 2.000 1.88300 40.8
S13 123.675 44.440
S14(ST) 无限 4.450
S15 -357.453 3.890 1.84666 23.8
S16 -69.384 1.800 1.60311 60.7
S17 259.561 3.700
S18 -210.705 1.800 1.80610 33.3
S19 119.159 7.260
S20 -291.779 5.000 1.80420 46.5
S21 -44.129 2.370 1.84666 23.8
S22 -114.716 31.330
S23 151.777 5.500 1.88100 40.1
S24 -121.039 8.040
S25 -83.975 1.800 1.51742 52.2
S26 1457.940 4.987
S27 无限 1.500 1.51680 64.2
S28 无限 47.952
S29 无限 2.000 1.51680 64.2
S30 无限 1.000
下列内容表示最小距离中的放大率MAG和后焦距BFL。
MAG=0.172
BFL=1.000
下列内容表示在最小距离中对焦期间,第一透镜组G1的第五负透镜5和第二透镜组G2的第六正透镜6之间的空气间隔TH10以及第二透镜组G2的第七正透镜7和第三透镜组G3的光阑ST之间的空气间隔TH13。
TH(10)=39.123
TH(13)=18.877
下列内容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式1、2、3和4的值。
[表4]
式1 β2=1.63
式2 f/f1=294.13/154.13=1.91
式3 d1-2/f=13.560/294.13=0.046
式4 n2n=1.88300
图5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远摄镜头系统100的无限距离中的纵向球差、像散场曲和畸变。像散场曲包括切向场曲T和弧矢场曲S。
图5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远摄镜头系统100的最小距离中的纵向球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第三实施例>
图7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远摄镜头系统100。下列内容表示第三实施例的设计数据,所附权利要求不限于图7的说明性示例和表5。
EFL=291.58,BFL=1.00,FNO=2.88,w=4.20
[表5]
透镜表面 R TH Nd Vd
S1 106.578 21.459 1.49700 81.6
S2 -418.488 0.202
S3 118.698 9.438 1.49700 81.6
S4 306.465 5.849
S5 -450.638 3.500 1.66680 33.1
S6 494.274 20.096
S7 92.928 3.000 1.71300 53.9
S8 42.550 16.935 1.49700 81.6
S9 336.926 15.274
S10 389.787 6.000 1.80518 25.5
S11 -106.904 2.000 1.88300 40.8
S12 74.366 41.727
S13(ST) 无限 4.828
S14 -172.014 4.029 1.84666 23.8
S15 -52.105 1.800 1.60311 60.7
S16 189.020 3.374
S17 -201.769 1.800 1.80610 33.3
S18 121.439 3.293
S19 172.089 6.844 1.88300 40.8
S20 -41.016 1.800 1.84666 23.8
S21 -176.612 13.990
S22 170.800 5.500 1.88300 40.8
S23 -650.062 2.357
S24 无限 2.000 1.51680 64.2
S25 无限 80.205
S26 无限 2.000 1.51680 64.2
S27 无限 1.000
下列内容表示最小距离中的放大率MAG和后焦距BFL。
MAG=0.175
BFL=1.00
下列内容表示在最小距离中对焦期间,第一透镜组G1的第五负透镜5和第二透镜组G2的第六正透镜6之间的空气间隔TH9以及第二透镜组G2的第七正透镜7和第三透镜组G3的光阑ST之间的空气间隔TH12。
TH(9)=30.179
TH(12)=26.821
下列内容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式1、2、3和4的值。
[表6]
式1 β2=2.88
式2 f/f1=291.58/143.16=2.04
式3 d1-2/f=0.052
式4 n2n=1.88300
图8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远摄镜头系统100的无限距离中的球差、像散场曲和畸变。像散场曲包括切向场曲T和弧矢场曲S。图9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远摄镜头系统100的最小距离中的球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的远摄镜头系统100可以合适地应用于照相机、摄像机等中,并可使用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100具有约F2.8的大直径。
图10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包括远摄镜头系统100的拍摄设备。远摄镜头系统100可包括上述远摄镜头系统以及包括构造用于操作的电路的微处理器/控制器。以一些非限制性示例来说,透镜移动可以通过链接到微处理器/控制器的自动聚焦(AF)电机实现,这种AF电机可包括可具有微结构的各种类型的电机,比如线性步进电机、超声波型电机、通过线聚焦(focusbywire)等。拍摄设备包括成像装置112,其接收由远摄镜头系统100形成的光。拍摄设备可包括写入单元113和取录器114,写入单元包括电路,对应于主题图像的信息(通过成像装置112光电转换)记录在电路上,取录器用于观察主题图像。另外,可以提供显示主题图像的显示单元115。在此,尽管取录器114和显示单元115独立地设置,但是可以设置显示单元115,而没有取录器114。图10所示拍摄设备仅是示例,并不限于此,并可应用于除相机以外的各种光学装置。如上所述,能够执行快速自动对焦的拍摄设备可通过将根据实施例的远摄镜头系统100应用于诸如数码相机的拍摄设备来实现。
包括诸如CCD或CMOS的成像装置的拍摄设备可使用对比度自动对焦,其基于由成像装置传送的对比度信号聚焦在对比度最大位置。这种对比度自动对焦通过在聚焦于对比度最大位置之前聚焦经过对比度最大位置而检查对比度最大位置,因此,聚焦透镜的移动可需要是快速和精确的。因此,使用对比度自动对焦的拍摄设备可包括轻量聚焦透镜组,以能够快速且精确地聚焦在物体上。此外,根据实施例的拍摄设备可使用用于自动对焦的主动方法或相位差检测方法。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远摄镜头系统的尺寸可以较小、易于运输,并可使用仅移动一些内透镜的对焦。
应理解,本文所述实施例应仅认为是描述性的,不应用于限制的目的。各实施内的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应通常被认为可用于其它实施例中的其它类似特征或方面。
尽管参考附图描述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由下面权利要求限制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变化。
本公开的设备和方法可以硬件中实施,并可部分地作为固件实施或者经由执行软件或与硬件结合的、存储在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介质(比如CDROM、RAM、软盘、硬盘或磁光盘)上的计算机代码或在网络上下载的计算机代码(原始存储在远程记录介质或非暂时性机器可讯介质上,并存储在本地非暂时性记录介质以用于通过诸如处理器的硬件来执行)来实施,使得本文所述方法装载在诸如通用计算机或专用处理器或可编程或专用硬件(比如ASIC或FPGA)的硬件上。如本领域所理解的,计算机、处理器、微处理器控制器或可编程硬件包括存储或接收软件或计算机代码的存储部件,例如RAM、ROM、闪存等,当通过计算机、处理器或硬件接收和执行时,计算机代码执行本文所述处理方法。此外,应认识到,当通用计算机接收用于实施本文所示处理的代码时,对代码的执行将通用计算机转换为专用计算机,以执行本文所示处理。此外,技工理解和明白“处理器”、“微处理器”、“控制器”或“控制单元”构成所要求公开中的硬件,该硬件包含构造用于操作的电路。在最广泛的合理解释之下,所附权利要求构成符合35U.S.C.§101的法定主题,元件任一本身不是软件。
本文中提供的术语“单元”或“模块”的定义应理解为根据在35U.S.C.§101下的法定主题构成构造用于特定期望功能的硬件电路,诸如CCD、CMOS、SoC、AISC、FPGA、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控制器),或者包含诸如发射器、接收器或收发器的硬件的通信模块,或者包括机器可执行代码(装载并通过用于操作的硬件来执行)的非暂时性介质,并且本身不构成软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9月5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4-0119365的优先权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作为引用并入本文。

Claims (15)

1.一种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包括:
第一透镜组,具有正折射率;
第二透镜组,具有负折射率;以及
第三透镜,具有正折射率,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从物侧向像侧相继地布置,
其中,所述镜头系统构造成通过沿光轴移动所述第二透镜组来执行对焦,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正透镜、第二正透镜、第三负透镜、第四负透镜和第五正透镜,所述第四负透镜包括具有朝向物侧的凸结构的弯月形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从物侧相继地布置,
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胶合透镜,所述胶合透镜包括第六正透镜和第七负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组从物侧相继地布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组之后,
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手抖校正组和位于物侧的光阑,所述手抖校正组具有至少一些透镜,所述至少一些透镜相继地布置在所述光阑的像侧,并在相对于所述光轴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其中,所述手抖校正组具有负折射率,并包括从所述物侧相继地布置的第八正透镜、第九负透镜和第十负透镜,其中,所述第八正透镜和所述第九负透镜包括胶合透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其中,所述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具有满足下式的结构:1.2<β2<3.5,其中,β2是当镜头聚焦于无限距离时,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放大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其中,所述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具有满足下式的结构:0.035<d1-2/f<0.100,其中,d1-2是当镜头聚焦于无限距离时,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空气间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其中,所述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具有满足下式的结构:1.60<f/f1<2.70,其中,f是当镜头聚焦于无限距离时,所述远摄镜头系统的焦距,f1表示当镜头聚焦于无限距离时,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其中,所述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具有满足下式的结构:0.035<d1-2/f<0.100,其中,d1-2是当镜头聚焦于无限距离时,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之间的空气间隔。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其中,所述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具有满足下式的结构:n2n>1.85,其中,n2n是第七负透镜的d线中的折射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其中,所述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具有满足下式的结构:n2n>1.85,其中,n2n是第七负透镜的d线中的折射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正透镜具有等于或大于90的阿贝数。
10.一种拍摄设备,包括:
远摄镜头系统;以及
成像传感器,接收由所述远摄镜头系统形成的光,
其中,所述远摄镜头系统包括:
第一透镜组,具有正折射率;
第二透镜组,具有负折射率;以及
第三透镜组,具有正折射率,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从物侧向像侧相继地布置,
其中,所述镜头系统构造成通过沿光轴移动所述第二透镜组来执行对焦,并且,
其中,从所述物侧相继地,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正透镜、第二正透镜、第三负透镜、第四负透镜和第五正透镜,所述第四负透镜包括具有朝向物侧的凸结构的弯月形透镜,
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胶合透镜,所述胶合透镜包括从所述物侧相继地布置的第六正透镜和第七负透镜,
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手抖校正组和位于物侧的光阑,所述手抖校正组具有至少一些透镜,所述至少一些透镜位于所述光阑的像侧,并在相对于所述光轴几乎正交的方向上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手抖校正组具有负折射率,并包括从所述物侧相继地布置的第八正透镜、第九负透镜和第十负透镜,其中,所述第八正透镜和所述第九负透镜包括胶合透镜。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拍摄设备具有满足下式的结构:1.2<β2<3.5,其中,β2是当镜头聚焦于无限距离时,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放大值。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拍摄设备具有满足下式的结构:0.035<d1-2/f<0.100,其中,d1-2是当镜头聚焦于无限远的物体时,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空气间隔。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拍摄设备具有满足下式的结构:1.60<f/f1<2.70,其中,f是当镜头聚焦于无限距离时,所述远摄镜头系统的焦距,f1表示当镜头聚焦于无限远的物体时,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拍摄设备具有满足下式的结构:0.035<d1-2/f<0.100,其中,d1-2是当镜头聚焦于无限远的物体时,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之间的空气间隔。
CN201510561419.9A 2014-09-05 2015-09-06 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和包括其的拍摄设备 Pending CN1054039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19365A KR20160029591A (ko) 2014-09-05 2014-09-05 이너 포커스식 망원 렌즈계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KR10-2014-0119365 2014-09-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3983A true CN105403983A (zh) 2016-03-16

Family

ID=54064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61419.9A Pending CN105403983A (zh) 2014-09-05 2015-09-06 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和包括其的拍摄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70116A1 (zh)
EP (1) EP2993507A1 (zh)
KR (1) KR20160029591A (zh)
CN (1) CN105403983A (zh)
WO (1) WO2016036210A1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0683A (zh) * 2017-04-28 2017-07-14 深圳市东正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长焦镜头
CN107272142A (zh) * 2016-04-06 2017-10-2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CN109983383A (zh) * 2016-12-28 2019-07-0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物镜光学系统
CN110018554A (zh) * 2019-03-15 2019-07-16 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广角机器视觉镜头
CN110074753A (zh) * 2019-04-26 2019-08-02 北京至真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眼底相机
CN110426816A (zh) * 2019-08-02 2019-11-08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小型化全景日夜共焦光学系统
CN110579862A (zh) * 2019-09-16 2019-12-17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八千万像素超高分辨率广角光学镜头
CN112230375A (zh) * 2020-10-30 2021-01-15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230372A (zh) * 2020-10-30 2021-01-15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335227A (zh) * 2019-08-21 2021-02-0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装置、摄像系统、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CN113625432A (zh) * 2021-09-10 2021-11-09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光圈定焦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CN114114616A (zh) * 2021-11-01 2022-03-01 湖南长步道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辨率超低畸变光学系统及镜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2486B2 (ja) * 2015-05-21 2019-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6759086B2 (ja) * 2016-12-15 2020-09-2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結像レンズ系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KR101981775B1 (ko) * 2017-05-10 2019-05-27 주식회사 삼양옵틱스 렌즈 광학계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JP6961441B2 (ja) * 2017-09-28 2021-1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7086709B2 (ja) * 2018-05-14 202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09254388B (zh) * 2018-11-21 2023-09-19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远心光学检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KR102213072B1 (ko) * 2019-05-09 2021-02-08 주식회사 삼양옵틱스 망원 렌즈계 및 이를 포함한 전자 장치
CN111929831B (zh) * 2020-09-09 2020-12-11 瑞泰光学(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099203B (zh) * 2020-11-02 2021-01-29 瑞泰光学(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9703A (en) * 1994-03-15 1998-02-17 Nikon Corporation Optical system capable of correcting image position
US5745306A (en) * 1995-05-26 1998-04-28 Nikon Corporation Internal focusing telephoto lens
CN101833162A (zh) * 2009-03-13 2010-09-15 三星数码影像株式会社 远摄透镜系统和包括远摄透镜系统的摄影装置
US20110141573A1 (en) * 2009-12-11 2011-06-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ar attachment lens and image-forming optical system using the same
WO2013179659A1 (ja) * 2012-05-30 2013-12-05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影レンズ、光学機器、および撮影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01988A (ja) * 1992-12-28 1994-07-22 Nikon Corp 大口径比内焦望遠レンズ
US5461228A (en) * 1994-04-07 1995-10-24 Owens-Brockway Glass Container Inc. Optical inspection of container dimensional parameters using a telecentric lens
US6115188A (en) * 1997-10-16 2000-09-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system and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5558281B2 (ja) * 2010-09-14 2014-07-23 株式会社シグマ 防振機能を有するインナーフォーカス式マクロレンズ
JP5585425B2 (ja) * 2010-12-07 2014-09-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2242690A (ja) * 2011-05-20 2012-12-10 Sony Corp インナーフォーカス式レン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9703A (en) * 1994-03-15 1998-02-17 Nikon Corporation Optical system capable of correcting image position
US5745306A (en) * 1995-05-26 1998-04-28 Nikon Corporation Internal focusing telephoto lens
CN101833162A (zh) * 2009-03-13 2010-09-15 三星数码影像株式会社 远摄透镜系统和包括远摄透镜系统的摄影装置
US20110141573A1 (en) * 2009-12-11 2011-06-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ar attachment lens and image-forming optical system using the same
WO2013179659A1 (ja) * 2012-05-30 2013-12-05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影レンズ、光学機器、および撮影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2142A (zh) * 2016-04-06 2017-10-2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US10473899B2 (en) 2016-04-06 2019-11-12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Optical imaging system
CN109983383A (zh) * 2016-12-28 2019-07-0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物镜光学系统
CN109983383B (zh) * 2016-12-28 2021-12-2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物镜光学系统
CN106950683A (zh) * 2017-04-28 2017-07-14 深圳市东正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长焦镜头
CN110018554A (zh) * 2019-03-15 2019-07-16 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广角机器视觉镜头
CN110018554B (zh) * 2019-03-15 2024-03-26 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广角机器视觉镜头
CN110074753B (zh) * 2019-04-26 2021-10-26 北京至真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眼底相机
CN110074753A (zh) * 2019-04-26 2019-08-02 北京至真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眼底相机
CN110426816A (zh) * 2019-08-02 2019-11-08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小型化全景日夜共焦光学系统
CN110426816B (zh) * 2019-08-02 2024-04-30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小型化全景日夜共焦光学系统
CN112335227A (zh) * 2019-08-21 2021-02-0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装置、摄像系统、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CN110579862A (zh) * 2019-09-16 2019-12-17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八千万像素超高分辨率广角光学镜头
CN112230372B (zh) * 2020-10-30 2021-10-01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230375B (zh) * 2020-10-30 2021-10-01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230372A (zh) * 2020-10-30 2021-01-15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230375A (zh) * 2020-10-30 2021-01-15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3625432A (zh) * 2021-09-10 2021-11-09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光圈定焦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CN113625432B (zh) * 2021-09-10 2022-12-20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光圈定焦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CN114114616A (zh) * 2021-11-01 2022-03-01 湖南长步道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辨率超低畸变光学系统及镜头
CN114114616B (zh) * 2021-11-01 2024-03-01 湖南长步道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辨率超低畸变光学系统及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93507A1 (en) 2016-03-09
WO2016036210A1 (en) 2016-03-10
US20160070116A1 (en) 2016-03-10
KR20160029591A (ko) 2016-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03983A (zh) 内对焦远摄镜头系统和包括其的拍摄设备
CN100578281C (zh) 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03389571B (zh) 远摄变焦镜头系统和具有该远摄变焦镜头系统的拍摄设备
CN103576302B (zh) 变焦透镜和具有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设备
CN104049345B (zh) 变焦透镜及具有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设备
US9651760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03376537B (zh) 变焦透镜及使用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
US9042038B2 (en) Telephoto le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6292898B2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01256270B (zh) 变焦透镜和具有变焦透镜的光学设备
CN103309025B (zh) 变焦镜头和包括该变焦镜头的拍摄设备
US9952405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6045443B2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3116214A (zh) 变焦透镜和包括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
US9195032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zoom lens with bent optical path
CN102645721A (zh) 成像镜头和成像设备
CN103091819B (zh) 变焦镜头和包括该变焦镜头的拍摄设备
CN102736227A (zh) 变焦透镜和具有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设备
CN104280865A (zh) 变焦镜头以及包括其的电子装置
CN104101992A (zh) 变焦透镜和包括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
CN103852875A (zh) 变焦镜头和包括该变焦镜头的电子设备
US9411138B2 (en) Telephoto zoom le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WO2007010862A1 (ja) ズームレンズ系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光学機器
CN103323936A (zh) 变焦镜头和图像拾取单元
CN104094152A (zh) 摄像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