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03585B - 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03585B
CN105403585B CN201510711719.0A CN201510711719A CN105403585B CN 105403585 B CN105403585 B CN 105403585B CN 201510711719 A CN201510711719 A CN 201510711719A CN 105403585 B CN105403585 B CN 1054035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surveys
survey
sch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117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03585A (zh
Inventor
李永新
王兆云
王红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1171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035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03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35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035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35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4Earth materials
    • G01N33/241Earth materials for hydrocarbon conten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其包括在待测区域采集系列基础烃源岩样品,对这些样品进行测定,得游离烃量S1测、热解烃量S2测、产烃潜量S1测+S2测;对S1测进行校正得S1校;按沉积相进行归类,分别建立S1校与S1测+S2测关系式;根据以产烃潜量S1+S2为参数建立的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利用S1校与S1测及S1测+S2测关系式,得以游离烃量S1为参数建立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的下限。本发明的方法所得结果能准确地判别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是否可作为有效烃源岩或作为何种等级的有效气源,为评价提供标准,对认识深层古老含油气系统勘探潜力有重要理论意义,对扩大勘探发现也有重要现实性。

Description

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属于石油勘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烃源岩生成的液态烃在自然界有两种赋存状态,一是从烃源岩排出,在储集体的适宜部位富集形成聚集型油藏,或以分散状分布于运移通道及非圈闭地质体内;另一种是呈分散状态继续保留在烃源岩体内。近年来开展的研究工作认为,在高-过成熟阶段,除聚集型古油藏外,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也可以规模生气并为天然气藏形成做出重要贡献。中国海相地层沉积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在天然气勘探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以来,海相地层天然气的勘探一直没有大的突破,直到近几年,方在四川、塔里木盆地深层先后发现了元坝、安岳等若干大气田,而分散液态烃裂解气是其主要气源。这些发现一方面增强了在深层发现大气田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启示人们,除这些地区之外,我国其他地区广泛发育的海相地层到底有没有勘探潜力?资源前景如何?要回答这些问题,一个关键便是必须落实烃源岩中滞留液态烃的数量,及形成经济规模的天然气资源所需的液态烃量门限值。
烃源岩内滞留液态烃的生气潜力研究在国内外油气领域都属于前沿问题,目前对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尚未有确定的标准。一般地,烃源岩内滞留烃多采用抽提方法获得,即选取烃源岩样品,洗净晾干后磨碎至一定粒度,而后放入抽提筒中加入有机溶剂,在恒温水浴中进行48h~72h抽提,抽提完毕后经浓缩、定量获得氯仿沥青“A”。而对于某些类型烃源岩,如海相碳酸盐岩,难以获得某个成熟阶段的自然样品,此时则利用烃源岩热压模拟实验获取,即对低成熟度烃源岩进行高温条件下的生烃模拟,并对模拟后固体烃源岩样品采用上述抽提方法获取氯仿沥青“A”以作为残留烃研究其数量、地球化学特征等。但模拟实验一般耗时较长,实验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仪器精密程度、人员操作水平,同时受实验设备(如样品室材料、大小等)及温度、压力、介质等实验条件限制,模拟实验往往与实际地质条件有所差别,这些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的应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上述两种方法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不利于对大量样品进行推广应用。
相比热压模拟实验,Rock-Eval热解(岩石快速热解)具有快速、经济的特点,即使在样品量较少(一般0.1g)的条件下也可进行分析测试,这对于大量样品的推广应用极为便利。
生气下限是指岩石中的有机质丰度达到某一值时,其生烃总量所形成的资源前景能形成有效的油气聚集并形成工业气藏,这个值就是生气下限值。烃源岩有机质评价的有机质丰度下限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目前的普遍认识是泥质岩和碳酸盐岩在作为有效烃源岩的丰度下限没有显著的区别,评价海相地层或碳酸盐岩地层中的烃源岩,沿用泥岩有机质丰度的下限值(TOC(总有机碳)为0.4%~0.5%)比较合适,表1为我国不同类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表。因此,本发明试图通过建立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评价参数S1与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已有评价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适用于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下限的评价标准。
表1我国不同类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判定烃源岩中分散液态烃是否可作为或作为何种等级的有效气源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由本发明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判定。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待测区域采集系列基础烃源岩样品,将每个样品分别分成两份,对其中的一份样品进行测定,得到游离烃量S1测、热解烃量S2测、产烃潜量S1测+S2测
步骤二、对步骤一中的另一份样品进行抽提,对抽提后的样品分别进行测定,得到游离烃量S1测'、热解烃量S2测',利用步骤一中相同样品测得的S1测、S2测得到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量S1校=S1测+(S2测-S2测'),建立S1校与S1测的关系式;
步骤三、根据步骤一、步骤二得到的数据,按照沉积相进行归类,并分别建立S1校与S1测+S2测关系式;
步骤四、根据以产烃潜量S1+S2为参数建立的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利用步骤二建立的S1校与S1测的关系式,以及步骤三建立的S1校与S1测+S2测关系式,得到按沉积相分类的以游离烃量S1为参数建立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的下限。
本发明中热解参数数据S1测为加热到约300℃时释放出的烃类气体,为烃源岩岩石样品中游离烃的含量,热解参数S1测可近似代表样品中分散液态烃的数量,但热解过程中尚有部分高沸点(大于300℃)的重质组分因与S2测发生重叠并未包含在S1测,而这部分重质组分在高至过成熟阶段也是重要的生气物质,因此有必要对S1测数据进行校正。
本发明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所得结果能够准确地判别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是否可以作为有效烃源岩或作为何种等级的有效气源,可为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数量评价提供标准。这对进一步认识深层古老含油气系统勘探潜力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对扩大勘探发现也有重要现实性。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在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评价方法中,所述步骤一包括:
对系列基础烃源岩样品分别进行热脱附分析,得到游离烃量S1测
对热脱附分析后的基础烃源岩样品进行热裂解分析,得到热解烃量S2测、并得到产烃潜量S1测+S2测;优选地,对系列基础烃源岩样品分别进行岩石快速热解(Rock-Eval热解)分析,得到游离烃量S1测、热解烃量S2测与产烃潜量S1测+S2测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在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评价方法中,所述步骤二包括:
对步骤一中的另一份样品进行氯仿抽提,对抽提后的样品(固体残渣)进行岩石快速热解(Rock-Eval热解)分析,得到游离烃量S1测'、热解烃量S2测'。
在本发明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中,优选地,采用岩石快速热解分析方法(Rock-Eval热解)对系列基础烃源岩样品进行热脱附分析及热裂解分析,以测定游离烃量S1测、热解烃量S2测、S1测'及S2测'。岩石快速热解分析方法是一种多温阶的体积流热解技术,应用于缺氧条件下,对岩样作快速加热,进行连续的热脱附-热裂解分析的方法。同步定量检测其各种气态和液态产物的数量,但对产物的化合物成分不做具体分析。岩石快速热解分析法具有样品用量少、简便、快速、分析成本低、室内与现场均可适用的特点。分析结果得出一系列热解参数,可对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丰度、成熟度与热演化程度等进行评价等。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本发明所述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中,所述S1校与S1测的关系式是通过统计S1校与S1测交汇图中散点分布规律确定趋势线得出的;优选地,用于统计S1校与S1测交汇图中的基础烃源岩样品的个数为30~50个。通过S1校与S1测的关系式可确定校正参数,能够使本发明的方法所确定的结果更加准确,本发明可采用所述另一份样品中的部分样品进行校正。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本发明所述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中,所述S1校与S1测+S2测关系式是通过统计S1校与S1测+S2测交汇图中散点分布规律确定趋势线得出的;优选地,用于统计S1校与S1测+S2测交汇图中系列基础烃源岩样品的个数为1700~1800个。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本发明所述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中,所述的按照沉积相进行归类是将系列基础烃源岩样品分为海相碳酸盐岩、湖相泥岩。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本发明所述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中,S1校与S1测+S2测关系式是以lg(S1测+S2测)为横坐标,优选其刻度范围在0.1mg/g~100mg/g之间;以步骤一中的分散液态烃量S1校为纵坐标,当为海相碳酸盐岩时,优选其范围在0~5mg/g之间,当为湖相泥岩,优选其范围在0~40mg/g之间;绘制S1校与S1测+S2测交汇图,统计散点分布规律确定趋势线,以确定S1校与S1测+S2测关系式。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本发明所述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中,将以产烃潜量S1+S2参数建立的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中的S1+S2作为S1测+S2测代入S1校与(S1测+S2测)关系式得S1校、之后将所得S1校代入S1校与S1测关系式,得到游离烃量S1测,并以该S1测作为S1得到以游离烃量S1为参数建立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的下限。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所述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其中,以游离烃量S1为参数建立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的下限为:对于海相碳酸盐岩,当游离烃量S1小于0.09mg/g时,其为非烃源岩,当游离烃量S1大于等于0.09mg/g小于0.13mg/g时,其为差的烃源岩,当游离烃量S1大于等于0.13mg/g小于0.20mg/g时,其为中等烃源岩,当游离烃量S1大于等于0.2mg/g时,其为好烃源岩;
对于湖相泥岩,当游离烃量S1小于0.16mg/g时,其为非烃源岩,当游离烃量S1大于等于0.16mg/g小于0.18mg/g时,其为差的烃源岩,当游离烃量S1大于等于0.18mg/g小于0.25mg/g时,其为中等烃源岩,当游离烃量S1大于等于0.25mg/g时,其为好烃源岩。即如表2所示:
表2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判定烃源岩中分散液态烃是否可作为或作为何种等级的有效气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集烃源岩样品并测得游离烃量S1采,将所测得游离烃量S1采值与上述以游离烃量S1为参数建立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中的数值或上表2中的数值进行比较,以判定所采集的烃源岩中分散液态烃是否可作为或作为何种等级的有效气源。优选地,采用岩石快速热解分析方法测得游离烃量S1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利用S1测与S1测+S2测交汇图确定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即通过对烃源岩样品游离烃量S1测、热解烃量S2测进行测定,并得到产烃潜量S1测+S2测,再对其中的参数S1测进行校正,通过建立游离烃量S1测与S1校、S1校与产烃潜量S1测+S2测相关图,利用已有的以产烃潜量S1+S2为参数建立的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得到以游离烃量S1为参数建立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的下限,从而判别烃源岩中分散液态烃作为气源的有效性,实践证明,根据本发明所确定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可准确判断烃源岩中分散液态烃是否可作为或作为何种等级的有效气源。这对进一步认识深层古老含油气系统勘探潜力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对扩大勘探发现也有重要现实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1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中S1校与S1测交汇图;
图3是实施例1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中海相碳酸盐岩的S1校与S1测+S2测交汇图;
图4是实施例1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中湖相泥岩的S1校与S1测+S2测交汇图;
图5是川中地区高石1井寒武系筇竹寺组烃源岩热解参数S1频率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附图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评价方法,用于烃源岩中分散液态烃作为气源有效性的判定,如图1所示,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待测区域采集系列基础烃源岩样品,将每个样品分别分成两份,对其中的一份样品进行测定,得到游离烃量S1测、热解烃量S2测、产烃潜量S1测+S2测
步骤二、对步骤一中的另一份样品进行抽提,对抽提后的样品分别进行测定,得到游离烃量S1测'、热解烃量S2测',利用步骤一中相同样品测得的S1测、S2测得到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量S1校=S1测+(S2测-S2测'),建立S1校与S1测的关系式;
步骤三、根据步骤一、步骤二得到的数据,按照沉积相进行归类,并分别建立S1校与S1测+S2测关系式;
步骤四、根据以产烃潜量S1+S2为参数建立的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利用步骤二建立的S1校与S1测的关系式,以及步骤三建立的S1校与S1测+S2测关系式,得到按沉积相分类的以游离烃量S1为参数建立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的下限。
具体地,步骤一至步骤四按如下过程进行:
步骤一:
在待测区域采集1781个基础烃源岩样品,将每个样品分别分成两份,对其中的一份样品进行测定,将适量的该份中每个基础烃源岩样品直接置于仪器热解炉中,采用岩石快速热解技术对采集的每个基础烃源岩样品进行热脱附分析,加热到300℃(第一温阶),恒温3分钟,测得游离的可溶烃峰P1,由峰面积计算得到可溶烃含量S1测
对热脱附分析后的基础烃源岩样品进行热裂解分析,以50℃/分钟的速度继续加热到600℃,测得热解烃峰P2,由峰面积计算得到热解烃含量S2测;并计算得到产烃潜量S1测+S2测
步骤二:
对步骤一中的另一份中的39个进行氯仿抽提,对抽提后的固体残渣按照步骤一进行岩石热解分析,获得S1测'和S2测',通过S1校=S1测+(S2测-S2测')获得烃源岩中分散液态烃的数量,并通过S1校与S1测交汇图版获得S1测校正参数。其中,S1校与S1测关系式是以S1测为横坐标,其刻度范围在0~0.08mg/g之间;以S1校为横坐标,其刻度范围在0~0.20mg/g之间。其结果如图2所示,计算得到线性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
S1校=2.004S1测,R2=0.773 (式I)
步骤三:
根据研究区已有认识,对样品进行分类,分为海相碳酸盐和湖相泥岩两个部分,分别建立S1校与S1测+S2测交汇图,确定趋势线;其中,S1校与S1测+S2测关系式是以lg(S1测+S2测)为横坐标,其刻度范围在0.1mg/g~100mg/g之间;以步骤一中的分散液态烃量S1校为纵坐标,采用线性刻度,当为海相碳酸盐岩时,其范围在0~5mg/g之间,当为湖相泥岩时,其范围在0~40mg/g之间;绘制S1校与S1测+S2测交汇图,统计散点分布规律确定趋势线,以确定S1校与S1测+S2测关系式。其结果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计算得到线性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
对于海相碳酸盐岩:S1校=-2.2×10-3×(S1测+S2测)2+0.1412×(S1测+S2测)+0.1167,
R2=0.9356; (式II);
对于湖相泥岩:S1校=9.00×10-5×(S1测+S2测)3-1.00×10-3×(S1测+S2测)2+3.62×10-2×
(S1测+S2测)+0.3004,R2=0.8365 (式Ⅲ);
步骤四:
根据以产烃潜量S1+S2为参数建立的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即海相烃源岩S1+S2=0.5,湖相烃源岩S1+S2=0.5分别代入步骤二中的式I、式II、式Ⅲ,得到的S1值,即得到烃源岩中分散液态烃可作为有效气源的烃源岩中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值;并将表1中差、中等、好项目下的S1+S2的数值范围的上下端点也代入式I、式II、式Ⅲ,得到表3所示的不同类型烃源岩分散液态烃丰度评价标准,
表3不同类型烃源岩分散液态烃丰度评价标准
实施例2
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高石梯-磨溪大气田,分散液态烃是气田的重要贡献者(赵文智等,2015,论叠合含油气盆地多勘探“黄金带”及其意义),选取高石1井寒武系筇竹寺组烃源岩样品进行的Rock-Eval分析结果显示,按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测得S1变化范围为0.04mg/g~1.2mg/g,平均值为0.29mg/g(88个样品),其中,S1值小于0.09mg/g的样品数为34,占38.6%;介于0.09mg/g<S1<0.13mg/g样品数为5,占5.7%;介于0.13mg/g<S1<0.20mg/g样品数为9,占10.2%;S1>0.68mg/g样品数为40,占45.5%,分别情况如图5所示,即按照建立的评价标准,61.4%的样品可作为有效气源,55.7%的样品可作为中等气源,45.5%的样品可作为优质气源,证明川中地区具备分散液态烃裂解气成藏的物质基础,分散液态烃可作为高石梯-磨溪气田的气源。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判断方法能够确定烃源岩中分散液态烃作为气源的丰度下限,特别适用于有机质类型以Ⅰ型、Ⅱ型为主的海相及湖相烃源岩中分散液态烃作为气源有效性的判定。

Claims (13)

1.一种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待测区域采集系列基础烃源岩样品,将每个样品分别分成两份,对其中的一份样品进行测定,得到游离烃量S1测、热解烃量S2测、产烃潜量S1测+S2测
步骤二、对步骤一中的另一份样品进行抽提,对抽提后的样品分别进行测定,得到游离烃量S1测'、热解烃量S2测',利用步骤一中相同样品测得的S1测、S2测得到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量S1校=S1测+(S2测-S2测'),建立S1校与S1测的关系式;
步骤三、根据步骤一、步骤二得到的数据,按照沉积相进行归类,并建立S1校与S1测+S2测关系式;
步骤四、根据以产烃潜量S1+S2为参数建立的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利用步骤二建立的S1校与S1测的关系式,以及步骤三建立的S1校与S1测+S2测关系式,得到按沉积相分类的以游离烃量S1为参数建立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的下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包括:
对系列基础烃源岩样品分别进行热脱附分析,得到游离烃量S1测
对热脱附分析后的基础烃源岩样品进行热裂解分析,得到热解烃量S2测、并得到产烃潜量S1测+S2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其中,对系列基础烃源岩样品分别进行岩石快速热解分析,得到游离烃量S1测、热解烃量S2测与产烃潜量S1测+S2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二包括:
对步骤一中的另一份样品进行氯仿抽提,对抽提后的样品进行岩石快速热解分析,得到游离烃量S1测'、热解烃量S2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其中,所述S1校与S1测的关系式是通过统计S1校与S1测交汇图中散点分布规律确定趋势线得出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其中,用于统计S1校与S1测交汇图中的基础烃源岩样品的个数为30~50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其中,所述S1校与S1测+S2测关系式是通过统计S1校与S1测+S2测交汇图中散点分布规律确定趋势线得出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其中,用于统计S1校与S1测+S2测交汇图中系列基础烃源岩样品的个数为1700~1800个。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其中,所述的按照沉积相进行归类是将系列基础烃源岩样品分为海相碳酸盐岩、湖相泥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其中,S1校与S1测+S2测关系式是以lg(S1测+S2测)为横坐标,其刻度范围在0.1mg/g~100mg/g之间;以步骤二中的游离烃量S1校为纵坐标,当为海相碳酸盐岩时,其范围在0~5mg/g之间,当为湖相泥岩,其范围在0~40mg/g之间;绘制S1校与S1测+S2测交汇图,统计散点分布规律确定趋势线,以确定S1校与S1测+S2测关系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其中,将以产烃潜量S1+S2参数建立的评价标准中的S1+S2作为S1测+S2测代入S1校与(S1测+S2测)关系式得S1校、之后将所得S1校代入S1校与S1测关系式,得到游离烃量S1测,并以该S1测作为S1得到以游离烃量S1为参数建立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的下限。
12.一种判定烃源岩中分散液态烃是否可作为或作为何种等级的有效气源的方法,该方法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确定丰度下限,其中,以游离烃量S1为参数建立的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的下限为:
对于海相碳酸盐岩,当游离烃量S1小于0.09mg/g时,其为非烃源岩;当游离烃量S1大于等于0.09mg/g小于0.13mg/g时,其为差的烃源岩;当游离烃量S1大于等于0.13mg/g小于0.20mg/g时,其为中等烃源岩;当游离烃量S1大于等于0.2mg/g时,其为好烃源岩;
对于湖相泥岩,当游离烃量S1小于0.16mg/g时,其为非烃源岩;当游离烃量S1大于等于0.16mg/g小于0.18mg/g时,其为差的烃源岩;当游离烃量S1大于等于0.18mg/g小于0.25mg/g时,其为中等烃源岩;当游离烃量S1大于等于0.25mg/g时,其为好烃源岩。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游离烃量S1采是采用岩石快速热解方法测得的。
CN201510711719.0A 2015-10-28 2015-10-28 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 Active CN1054035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11719.0A CN105403585B (zh) 2015-10-28 2015-10-28 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11719.0A CN105403585B (zh) 2015-10-28 2015-10-28 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3585A CN105403585A (zh) 2016-03-16
CN105403585B true CN105403585B (zh) 2018-03-13

Family

ID=55469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11719.0A Active CN105403585B (zh) 2015-10-28 2015-10-28 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035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6923B (zh) * 2016-10-08 2020-12-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油藏烃类地球化学参数确定运移动力条件的方法
CN108072726B (zh) * 2016-11-18 2020-04-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全油色谱研究油藏动用程度及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方法
CN109710887B (zh) * 2018-11-07 2023-03-14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回归分析的地化录井烃类损失校正方法
CN111122381B (zh) * 2019-12-31 2022-07-15 中法渤海地质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回归分析的地化录井原油密度预测方法
CN111487176B (zh) * 2020-05-13 2022-06-10 南京宏创地质勘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油系统中液态烃所占孔隙度的计算方法
CN112903737A (zh) * 2021-01-21 2021-06-04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利用抽提前后热解法评价页岩含油性的方法
CN113736943A (zh) * 2021-08-20 2021-12-03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富烃类气体转化生产海绵铁的直接还原方法
CN114755256B (zh) * 2022-04-20 2024-07-1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页岩不同岩相评价页岩含油性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22460B1 (en) * 2007-02-16 2016-02-10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Method for determining volume of organic matter in reservoir rock
US8738295B2 (en) * 2010-05-05 2014-05-27 Conocophillips Company Shale analysis methods
AU2013308908B2 (en) * 2012-08-28 2016-11-24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from compositional modeling analysis
AR097834A1 (es) * 2013-10-01 2016-04-20 Shell Int Research Métodos para estimar la densidad del recurso utilizando espectroscopia raman de inclusiones en los plays de recursos de esquisto
CN103983746B (zh) * 2014-05-30 2015-07-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西部新区研究院 一种富火山物质烃源岩有机碳恢复方法
CN104749322B (zh) * 2015-03-05 2016-04-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过成熟天然气气源判识的方法
CN104749341B (zh) * 2015-03-05 2016-05-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类烃源岩有效性的判断方法
CN104932033B (zh) * 2015-06-01 2017-07-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源储配置约束下的石油空间分布定量评价图版的生成方法
CN104950080B (zh) * 2015-06-12 2016-11-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散液态烃裂解成气的定量评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3585A (zh) 2016-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03585B (zh) 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
Jijun et al. Impact of hydrocarbon expulsion efficiency of continental shale upon shale oil accumulations in eastern China
CN105223340B (zh) 一种优质烃源岩生烃潜力关键参数评价方法
Fujie et 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source rocks in the Bohai Sea area, eastern China
CN106053514B (zh) 一种烃源岩有机质生烃转化率的评价方法
CN104932033B (zh) 源储配置约束下的石油空间分布定量评价图版的生成方法
CN105158434B (zh) 一种动态判识海相深层天然气成因类型的方法
CN104750884B (zh) 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回归的页岩油气富集指数定量评价方法
CN104297448B (zh) 一种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方法
Zheng et al.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rce rocks in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and its effect on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 potential in the Sichuan Basin
CN104656162A (zh) 一种富铀烃源岩铀含量及有机碳含量确定方法
CN102913233A (zh) 一种基于无因次对比图版的优势流动通道识别方法
CN105257284B (zh) 一种利用元素俘获能谱测井确定凝灰质含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10947A (zh) 滩坝砂岩微相识别模式的建立及其在微相识别中的应用
Huang et al. Quantitative modelling of hydrocarbon expulsion and quality grading of tight oil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Case study of Qingshankou 1 member, central depression, Southern Songliao Basin, China
Sylwan Source rock properties of Vaca Muerta formation, Neuquina basin, Argentina
CN112858369B (zh) 一种基于岩石热解参数快速识别页岩油有利层段的方法
Viville et al. Isotope hydrological study of mean transit time in the granitic Strengbach catchment (Vosges massif, France): application of the FlowPC model with modified input function
CN105138749A (zh) 一种地质约束下高成熟烃源岩原始有机碳恢复方法
CN105257285A (zh) 油气由烃源岩层向岩溶储层充注能力的评价方法
CN103760307B (zh) 一种评价干酪根类型的方法
CN108169179A (zh) 一种确定正构烷烃评价烃源岩生源构成的有效条件的方法
Liu et al. An innovative method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oil content in lacustrine shale-oil systems: A case study from the Middle Permian Lucaogou Formation in the Jimusaer Sag, Junggar Basin
Feng et al. A capacity prediction model for the low porosity fractured reservoirs in the Kuqa foreland basin, NW China
CN104849365A (zh) 一种地下生物降解稠油物性的预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