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纤维高日晒牢度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染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分散染料组合物,尤其是一种超细纤维高日晒牢度染料。
背景技术
分散染料是一类水溶性较低的非离子型染料。最早用于醋酯纤维的染色,称为醋纤染料。随着合成纤维的发展,锦纶、涤纶相继出现,尤其是涤纶,由于具有整列度高,纤维空隙少,疏水性强等特性,要在有载体或高温、热溶下使纤维膨化,染料才能进入纤维并上染。随着近年聚酯新纤维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纺织品需求的提高,相应地,对染料本身具有的染色性能、环保性能也提出了史高的要求,要求染料有高的提升力和各项染色坚牢度。而目前较多的染料在此性能方面并不能达到要求,尤其是在超细纤维织物品种类,目前并没有出现专门物品种类的染料,而为了达到效果,现有技术只能通过若干道工序来实习染色,而且优品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产品优率高,同时具有较强耐碱性能的分散染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超细纤维高日晒牢度染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比例其组成为:组分A:30%—34%,组分B:10%—15%,组分C:14%—18%,组分D:38%—42%,余量为分散剂;
所述的组分A,其结构式(I)如下:
(I);
所述的组分B,其结构式(II)如下:
(II);
所述的组分C,其结构式(III)如下:
(III);
所述的组分D,其结构式(IV)如下:
(IV)。
在上述的超细纤维高日晒牢度染料中,所述的组分A:31%—34%,组分B:12%—15%,组分C:14%—16%,组分D:38%—40%,余量为分散剂。
在上述的超细纤维高日晒牢度染料中,所述的分散剂为木质素或者MF。MF为甲基萘磺酸的甲醛缩合物。
所述的染料组合物为黑颜色。
组分A为分散橙29#,组分B为分散红167#,组分C为分散蓝60#,组分D为分散兰56#。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制备超细纤维高日晒牢度染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组分配比称取各个组分材料,粉碎粒子化处理,喷雾干燥或放入烘箱干燥,并加入分散剂于拼混设备中搅拌1-2小时,直至扩散级达到3-4级,在低于30℃的条件下进行干混拼,混合均匀后成品。
粉碎粒子化处理通过玻璃球为研磨介质进行研磨,研磨过滤玻璃球;玻璃球的直径为1-2μm。
喷雾干燥的进口温度110-120℃,出口温度60-7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染料组合物,以上述特定的混合比例配制,由于各个组分自身已经具备较强的高散牢度,组合后其性能并未发生变化,综合性能有提升,且升华牢度和水洗牢度等数据均有相应的提高,另外按行业内惯用方式进行染色,可得到色相饱满染织物,且所花的时间更短,提高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超细纤维高日晒牢度染料,分别将以下成分混合,组分A:30%,组分A为分散橙29#,组分B:10%,组分B为分散红167#,组分C:14%,组分C为分散蓝60#,组分D:38%,组分D为分散兰56#。分散剂木质素含量8%,组成黑颜色染料组合物。所述的组分A,其结构式(I)如下:
(I);
所述的组分B,其结构式(II)如下:
(II);
所述的组分C,其结构式(III)如下:
(III);
所述的组分D,其结构式(IV)如下:
(IV)。
根据上述组分配比称取各个组分进行配比,粉碎粒子化处理,该步骤通过玻璃球为研磨介质进行研磨,研磨过滤玻璃球;玻璃球的直径为1μm。喷雾干燥或放入烘箱干燥,喷雾干燥的进口温度110℃,出口温度60℃。再加入分散剂于拼混设备中搅拌1小时,直至扩散级达到3级,在低于30℃的条件下进行干混拼,混合均匀后成品。使用时,取该成品1克,分散于200克水中,经充分搅拌后取10mL后与90mL水混合均匀,用稀醋酸溶液调节PH4.5-5.5,放入5克涤纶纤维进行染色,以1℃/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30℃,保温30min后冷却至70℃,清洗取样,获得黑颜色的染织物。本实施例中的产品与C.I.分散红167的数据对比见表1。
实施例二
超细纤维高日晒牢度染料,分别将以下成分混合,组分A:34%,组分A为分散橙29#,组分B:10%,组分B为分散红167#,组分C:14%,组分C为分散蓝60#,组分D:38%,组分D为分散兰56#。分散剂木质素含量4%,组成黑颜色染料组合物,分子式如实施例一所示。根据上述组分配比称取各个组分进行配比,粉碎粒子化处理,该步骤通过玻璃球为研磨介质进行研磨,研磨过滤玻璃球;玻璃球的直径为1-2μm。喷雾干燥或放入烘箱干燥,喷雾干燥的进口温度110℃,出口温度60℃。再加入分散剂于拼混设备中搅拌1小时,直至扩散级达到4级,在低于30℃的条件下进行干混拼,混合均匀后成品。使用时,取该成品1克,分散于200克水中,经充分搅拌后取10mL后与90mL水混合均匀,用稀醋酸溶液调节PH4.5-5.5,放入5克涤纶纤维进行染色,以1℃/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30℃,保温40min后冷却至70℃,清洗取样,获得黑颜色的染织物。本实施例中的产品与C.I.分散红167的数据对比见表1。
实施例三
超细纤维高日晒牢度染料,分别将以下成分混合,组分A:30%,组分A为分散橙29#,组分B:15%,组分B为分散红167#,组分C:14%,组分C为分散蓝60#,组分D:38%,组分D为分散兰56#。分散剂MF含量5%,组成黑颜色染料组合物,分子式如实施例一所示。根据上述组分配比称取各个组分进行配比,粉碎粒子化处理,该步骤通过玻璃球为研磨介质进行研磨,研磨过滤玻璃球;玻璃球的直径为2μm。喷雾干燥或放入烘箱干燥,喷雾干燥的进口温度120℃,出口温度60-70℃。再加入分散剂于拼混设备中搅拌1-2小时,直至扩散级达到3-4级,在低于30℃的条件下进行干混拼,混合均匀后成品。使用时,取该成品1克,分散于200克水中,经充分搅拌后取10mL后与90mL水混合均匀,用稀醋酸溶液调节PH4.5-5.5,放入5克涤纶纤维进行染色,以1℃/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30℃,保温30-40min后冷却至70℃,清洗取样,获得黑颜色的染织物。本实施例中的产品与C.I.分散红167的数据对比见表1。
实施例四
超细纤维高日晒牢度染料,分别将以下成分混合,组分A:32%,组分A为分散橙29#,组分B:12%,组分B为分散红167#,组分C:14%—18%,组分C为分散蓝60#,组分D:38%,组分D为分散兰56#。分散剂木质素含量4%,组成黑颜色染料组合物,分子式如实施例一所示。根据上述组分配比称取各个组分进行配比,粉碎粒子化处理,该步骤通过玻璃球为研磨介质进行研磨,研磨过滤玻璃球;玻璃球的直径为1-2μm。喷雾干燥或放入烘箱干燥,喷雾干燥的进口温度120℃,出口温度70℃。再加入分散剂于拼混设备中搅拌1-2小时,直至扩散级达到3-4级,在低于30℃的条件下进行干混拼,混合均匀后成品。使用时,取该成品1克,分散于200克水中,经充分搅拌后取10mL后与90mL水混合均匀,用稀醋酸溶液调节PH4.5-5.5,放入5克涤纶纤维进行染色,以1℃/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30℃,保温30min后冷却至70℃,清洗取样,获得黑颜色的染织物。本实施例中的产品与C.I.分散红167的数据对比见表1。
实施例五
超细纤维高日晒牢度染料,分别将以下成分混合,组分A:30%,组分A为分散橙29#,组分B:10%,组分B为分散红167#,组分C:14%,组分C为分散蓝60#,组分D:42%,组分D为分散兰56#。分散剂木质素含量4%,组成黑颜色染料组合物,分子式如实施例一所示。根据上述组分配比称取各个组分进行配比,粉碎粒子化处理,该步骤通过玻璃球为研磨介质进行研磨,研磨过滤玻璃球;玻璃球的直径为1-2μm。喷雾干燥或放入烘箱干燥,喷雾干燥的进口温度110℃,出口温度60℃。再加入分散剂于拼混设备中搅拌2小时,直至扩散级达到3-4级,在低于30℃的条件下进行干混拼,混合均匀后成品。使用时,取该成品1克,分散于200克水中,经充分搅拌后取10mL后与90mL水混合均匀,用稀醋酸溶液调节PH4.5-5.5,放入5克涤纶纤维进行染色,以1℃/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30℃,保温30min后冷却至70℃,清洗取样,获得黑颜色的染织物。本实施例中的产品与C.I.分散红167的数据对比见表1。
实施例六
超细纤维高日晒牢度染料,分别将以下成分混合,组分A:30%,组分A为分散橙29#,组分B:10%,组分B为分散红167#,组分C:18%,组分C为分散蓝60#,组分D:38%,组分D为分散兰56#。分散剂MF含量4%,组成黑颜色染料组合物,分子式如实施例一所示。根据上述组分配比称取各个组分进行配比,粉碎粒子化处理,该步骤通过玻璃球为研磨介质进行研磨,研磨过滤玻璃球;玻璃球的直径为1-2μm。喷雾干燥或放入烘箱干燥,喷雾干燥的进口温度110-120℃,出口温度60-70℃。再加入分散剂于拼混设备中搅拌1-2小时,直至扩散级达到3-4级,在低于30℃的条件下进行干混拼,混合均匀后成品。使用时,取该成品1克,分散于200克水中,经充分搅拌后取10mL后与90mL水混合均匀,用稀醋酸溶液调节PH4.5-5.5,放入5克涤纶纤维进行染色,以1℃/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30℃,保温30-40min后冷却至70℃,清洗取样,获得黑颜色的染织物。本实施例中的产品与C.I.分散红167的数据对比见表1。
该实施例1-6和C.I.分散红167性能比较
表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