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4072B - 一种含有硝苯菌酯和氟硅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硝苯菌酯和氟硅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94072B
CN105394072B CN201510742834.4A CN201510742834A CN105394072B CN 105394072 B CN105394072 B CN 105394072B CN 201510742834 A CN201510742834 A CN 201510742834A CN 105394072 B CN105394072 B CN 1053940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silazole
bacterium ester
nitre benzene
benzene bacterium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428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94072A (zh
Inventor
杨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eiyuan Tiansheng Cro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ELL-DONE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ELL-DONE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ELL-DONE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428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940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94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40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940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40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硝苯菌酯和氟硅唑杀菌组合物,其活性成分为硝苯菌酯和氟硅唑,它具有优异的增效作用。该组合物中硝苯菌酯和氟硅唑基于活性组分的重量比优选为10:1至1:10,更优选为5:1至1:5。本发明还涉及该杀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和葡萄白粉病的用途。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硝苯菌酯和氟硅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作物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更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硝苯菌酯与氟硅唑的杀菌组合物以及将该组合物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和葡萄白粉病的用途。
背景技术
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病”,是黄瓜栽培中常见病害之一。以叶片受害最重,其次是叶柄和茎,一般不危害果实。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布满叶面,好像撒了层白粉。抹去白粉,可见叶面褪绿,枯黄变脆。发病严重时,叶面布满白粉,变成灰白色,直至整个叶片枯死。白粉病侵染叶柄和嫩茎后,症状与叶片上的相似,惟病斑较小,粉状物也少。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由于近年来,白粉病产生一定抗药性,而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给防治带来一定难度。一般年份减产在10%左右,流行年份减产在20%-40%左右。
葡萄白粉病是葡萄主要病害之一,是由葡萄钩丝壳菌引发的病菌病害,主要危害葡萄叶片和果实等部位,葡萄得了白粉病,会降低葡萄的品质和产量,影响葡萄的美观以及口感。该病主要危害叶片、枝梢及果实等部位,以幼嫩组织 最敏感。葡萄展叶期叶片正面产生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黄色或褪绿色小斑块,病斑正反面均可见有一层白色粉状物,粉斑下叶表面呈褐色花斑,严重时全叶枯焦;新梢和果梗及穗轴初期表面产生不规则灰白色粉斑,后期粉斑下面形成雪花状或不规则的褐斑,可使穗轴、果梗变脆,枝梢生长受阻;幼果先出现褐绿斑块,果面出现星芒状花纹,其上覆盖一层白粉状物,病果停止生长,有时变成畸形,果肉味酸,开始着色后果实在多雨时感病,病处裂开,后腐烂。
长期以来,黄瓜白粉病和葡萄白粉病防治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甲基硫菌灵、己唑醇、福美双、腈菌唑、乙嘧酚、百菌清等常规杀菌剂。由于使用年限较长,致使病原菌抗性越来越强,即使加大用药量,也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迫切需要在尽量减少由病害导致的产量损失的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和残留,保持农产品的天然品质,因此,研制开发新的防治药剂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
硝苯菌酯,化学名称:2,4-二硝基-6-(1-甲基庚基)苯巴豆酸酯,英文通用名称:meptyldinocap,分子式:C18H24N2O6,分子量:364,CA号:131-72-6,原药外观:黄褐色液体,蒸汽压:0.00792(mPa)25oC,熔点:-22.5℃,溶解度:水(mg/L,20℃):0.248、有机溶剂(g/L,20℃):丙酮252、二甲苯256、乙酸乙酯256、正庚烷251。硝苯菌酯有一定的接触性杀菌作用,用于防治黄瓜、葡萄、草莓等作物的白粉病,同时还具有杀螨卵的作用。
氟硅唑,化学名称:双(4-氟苯基)甲基(1H-1,2,4-三唑-1-基亚甲撑)硅烷,英文通用名称:flusilazole,分子式:C16H15F2N3Si,分子量:315.4,CA号:85509-19-9,外观:无色晶体,熔点:53℃,蒸气压:3.9×10-5Pa(25℃),溶解度:水45(pH7.8)、54(pH7.2)、900(pH1.1)(mg/L,20℃),溶于大多有机 溶剂(>2kg/L),稳定性:一般贮存条件下可保存2年以上,310℃以上分解,对光稳定。氟硅唑为三唑类杀菌剂,该药主要是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对子中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的病菌所致病害均有效。
目前市场上有硝苯菌酯和氟硅唑农药产品,应用比较广,但至今尚未见两者的复配制剂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含硝苯菌酯和氟硅唑的杀菌组合物,它具有优异的增效作用。
本发明的增效农药组合物含有增效有效量的上述活性成分组合,且活性成分之间的比例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其中,硝苯菌酯和氟硅唑的重量比优选为10:1至1:10,更优选为5:1至1:5。一般而言,组合物中硝苯菌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80%,氟硅唑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80%。
本发明组合物含有按重量计0.01%至90%的活性成分,且通常根据制剂类型的不同,优选含有按重量计10%至80%的活性成分。
本发明的组合物的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硝苯菌酯12%、氟硅唑3%、环保型聚醚乳化剂7.8%、磷酸脂类乳化剂7%、乙二醇4%、150号溶剂油20%、水余量补足,制成水乳剂。
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硝苯菌酯6%、氟硅唑2%、嵌段聚醚10.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5%、环己酮20%、乙二醇5%、水余量补足,制成微乳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于防治黄瓜白 粉病和葡萄白粉病的用途。
根据防治对象的不同,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时,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硝苯菌酯12%、氟硅唑3%、环保型聚醚乳化剂7.8%、磷酸脂类乳化剂7%、乙二醇4%、150号溶剂油20%、水余量补足,制成水乳剂。
用于防治葡萄白粉病时,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硝苯菌酯6%、氟硅唑2%、嵌段聚醚10.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5%、环己酮20%、乙二醇5%、水余量补足,制成微乳剂。
本发明组合物的施用剂量,根据不同作物、施用时间、气候条件等因素的不同,一般为5~500毫升(克)/亩,优选10~300毫升(克)/亩,一般采用叶面喷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将硝苯菌酯和氟硅唑两种完全不同的杀菌剂创造性的进行复配。硝苯菌酯为接触性杀菌剂,氟硅唑具有内吸性,本发明将二者进行合理复配,发明其不但可以扩大杀菌谱,优势互补,也可以减缓由于长期单一用药所产生的抗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试验证明,硝苯菌酯和氟硅唑的复配具有意想不到的协同增效作用。
具体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是该杀菌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极好的增效作用,混合后的组合物较其单剂明显提高了杀菌效果,从而降低了施用剂量,在降低用药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压力。
进一步的,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时,本发明选用硝苯菌酯12%、氟硅唑3%、环保型聚醚乳化剂7.8%、磷酸脂类乳化剂7%、乙二醇4%、150号溶剂油20%、 水余量补足,制成水乳剂。实验表明,采用本配方治疗黄瓜白粉病时,相对防治率可达到98.5%。
用于防治葡萄白粉病时,本发明选用硝苯菌酯6%、氟硅唑2%、嵌段聚醚10.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5%、环己酮20%、乙二醇5%、水余量补足,制成微乳剂。实验表明,采用本配方治疗葡萄白粉病时,相对防治率科达到98.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其仅仅是示例,而绝非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限制。在各实例中,除非另有说明,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或百分比均是指重量百分含量或重量配比。
实施例1 40%硝苯菌酯·氟硅唑乳油
各原料质量分数比如下:硝苯菌酯30%、氟硅唑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4%、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6%、醋酸仲丁酯20%、溶剂油150号余量补足。操作时首先把部分溶剂油加入到反应釜中,再依次加入原药,乳化剂和剩余的溶剂油,以2000转/分钟搅拌30分钟,充分溶解后,即得40%硝苯菌酯·氟硅唑乳油
实施例2 60%硝苯菌酯·氟硅唑乳油
各原料质量分数比如下:硝苯菌酯45%、氟硅唑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醋酸仲丁酯20%、溶剂油150号余量补足。操作时首先把部分溶剂油加入到反应釜中,再依次加入原药,乳化剂和剩余的溶剂油,以2000转/分钟搅拌30分钟,充分溶解后,即得60%硝苯菌酯·氟硅唑乳油
实施例3 25%硝苯菌酯·氟硅唑乳油
各原料质量分数比如下:硝苯菌酯15%、氟硅唑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6%、醋酸仲丁酯20%、溶剂油150号余量补足。生产时首 先把部分溶剂油加入到反应釜中,再依次加入原药,乳化剂和剩余的溶剂油,以2000转/分钟搅拌30分钟,充分溶解后,即得25%硝苯菌酯·氟硅唑乳油。
实施例4 10%硝苯菌酯·氟硅唑微乳剂
各原料质量分数比如下:硝苯菌酯7%、氟硅唑3%、嵌段聚醚10.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5%、环己酮20%、乙二醇5%、水余量补足。生产时首先把助溶剂加入到反应釜中,再加入原药,溶解完全后加入乳化剂再混合均匀,搅拌下加入水中以2000转/分钟搅拌30分钟,充分溶解后,即得10%硝苯菌酯·氟硅唑微乳剂
实施例5 12%硝苯菌酯·氟硅唑微乳剂
各原料质量分数比如下:硝苯菌酯7%、氟硅唑5%、嵌段聚醚1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5%、环己酮20%、乙二醇5%、水余量补足。生产时首先把助溶剂加入到反应釜中,再加入原药,溶解完全后加入乳化剂再混合均匀,搅拌下加入水中以2000转/分钟搅拌30分钟,充分溶解后,即得12%硝苯菌酯·氟硅唑微乳剂
实施例6 8%硝苯菌酯·氟硅唑微乳剂
各原料质量分数比如下:硝苯菌酯6%、氟硅唑2%、嵌段聚醚10.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5%、环己酮20%、乙二醇5%、水余量补足。生产时首先把助溶剂加入到反应釜中,再加入原药,溶解完全后加入乳化剂再混合均匀,搅拌下加入水中以2000转/分钟搅拌30分钟,充分溶解后,即得8%硝苯菌酯·氟硅唑微乳剂
实施例7 20%硝苯菌酯·氟硅唑水乳剂
各原料质量分数比如下:硝苯菌酯12%、氟硅唑8%、环保型聚醚乳化剂7.8%、磷酸脂类乳化剂7.2%、乙二醇4%、150号溶剂油20%、水余量补足。生产时先 将溶剂油加入剪切釜,然后在剪切釜中加入原药和乳化剂,搅拌20min待合格后,将该油相按一定速度剪切加入防冻剂、水的均相混合物中,加完后用剪切混合乳化机剪切20min即得20%硝苯菌酯·氟硅唑水乳剂。
实施例8 15%硝苯菌酯·氟硅唑水乳剂
各原料质量分数比如下:硝苯菌酯12%、氟硅唑3%、环保型聚醚乳化剂7.8%、磷酸脂类乳化剂7%、乙二醇4%、150号溶剂油20%、水余量补足。生产时先将溶剂油加入剪切釜,然后在剪切釜中加入原药和乳化剂,搅拌20min待合格后,将该油相按一定速度剪切加入防冻剂、水的均相混合物中,加完后用剪切混合乳化机剪切20min即得15%硝苯菌酯·氟硅唑水乳剂。
实施例9 8%硝苯菌酯·氟硅唑水乳剂
各原料量分数比如下:硝苯菌酯4%、氟硅唑4%、环保型聚醚乳化剂7%、磷酸脂类乳化剂7%、乙二醇4%、150号溶剂油20%、水余量补足。生产时先将溶剂油加入剪切釜,然后在剪切釜中加入原药和乳化剂,搅拌20min待合格后,将该油相按一定速度剪切加入防冻剂、水的均相混合物中,加完后用剪切混合乳化机剪切20min即得8%硝苯菌酯·氟硅唑水乳剂。
生物实施例1硝苯菌酯与氟硅唑复配对黄瓜白粉病活性及共毒系数测定
分别将硝苯菌酯、氟硅唑原药用DMF、吐温80配制成5%制剂,然后量取一定量的制剂,加蒸馏水配制成高浓度的母液。再分别按比例移取两单剂的母液后配制成设定的不同配比组合母液。最后将2个单剂和5组混配配比母液加蒸馏水稀释配制成10、5、2.5、1.25、0.625五个系列浓度,备用。根据单剂预备试验毒力测定结果,硝苯菌酯/氟硅唑质量比分别为5/1、3/1、3/2、1/2、1/4五个代表性的配比。每个浓度设4个重复。选择长势一致的盆栽黄瓜苗,使用作物喷雾机(压力0.1MPa)对茎叶进行均匀喷雾,待药液自然晾干后备用。另设对照为清水。
黄瓜白粉菌孢子悬浮液制备、喷雾接种与培养:取新鲜黄瓜白粉病病叶,用毛笔蘸取10℃左右蒸馏水洗下病叶背面孢子,配成孢子悬浮液(2-3)×105个/mL。用接种喷雾器(压力0.1MPa)在供试黄瓜苗上均匀喷雾黄瓜白粉菌孢子悬浮液进行接种。接种后的试材移至人工气候室(保持温度24℃、相对湿度70%左右,12h光照/天)培养。10天后,视对照(空白)发病情况,进行分级调查,以此计算病情指数,并进一步计算防治效果。
叶片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1%-40%;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40%以上。病情指数=∑(各级发病叶数×该级代表值)÷(调查总叶数×9)×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专业版的生物测定数量型数据机值分析模型,计算出各种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EC50、相关系数和95%置信区间。
理论混用毒力指数(ATI)=A的毒力指数×A在混用中的含量(%)+B的毒力指数×B在混用中的含量(%)
共毒系数若大于120,表明有增效作用;若小于80,表明为拮抗作用;若大于80小于120,表明为相加作用。
表1 硝苯菌酯与氟硅唑不同配比对黄瓜白粉病毒力指数和共毒系数分析结 果
经硝苯菌酯与氟硅唑不同配比对黄瓜白粉病室内联合作用测定,结果显示,在五个供试配比中,硝苯菌酯/氟硅唑质量比5/1、3/1、2/1、1/2、1/4时均表现增效作用,其中质量比为3/1时的共毒系数为五个测试配比中最大。
生物实施例2硝苯菌酯与氟硅唑复配对葡萄白粉病活性及共毒系数测定
分别将硝苯菌酯、氟硅唑原药用DMF、吐温80配制成5%制剂,然后量取一定量的制剂,加蒸馏水配制成高浓度的母液。再分别按比例移取两单剂的母液后配制成设定的不同配比组合母液。最后将2个单剂和5组混配配比母液加蒸馏水稀释配制成10、5、2.5、1.25、0.625五个系列浓度,备用。根据单剂预备试验毒力测定结果,选择硝苯菌酯/氟硅唑质量比分别为10/3、7/3、3/1、1/3、1/5五个代表性的配比。每个浓度设4个重复。选择长势一致的盆栽葡萄苗,使用作物喷雾机(压力0.1MPa)对茎叶进行均匀喷雾,待药液自然晾干后备用。另设对照为清水。
葡萄白粉菌孢子悬浮液制备、喷雾接种与培养:取新鲜葡萄白粉病病叶,用毛笔蘸取10℃左右蒸馏水洗下病叶背面孢子,配成孢子悬浮液(2-3)×105个/mL。用接种喷雾器(压力0.1MPa)在供试葡萄苗上均匀喷雾葡萄白粉菌孢子悬浮液进行接种。接种后的试材移至人工气候室(保持温度24℃、相对湿度70%左 右,12h光照/天)培养。10天后,视对照(空白)发病情况,进行分级调查,以此计算病情指数,并进一步计算防治效果。
叶片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1%-40%;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40%以上。病情指数=∑(各级发病叶数×该级代表值)÷(调查总叶数×9)×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专业版的生物测定数量型数据机值分析模型,计算出各种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EC50、相关系数和95%置信区间。
理论混用毒力指数(ATI)=A的毒力指数×A在混用中的含量(%)+B的毒力指数×B在混用中的含量(%)
共毒系数若大于120,表明有增效作用;若小于80,表明为拮抗作用;若大于80小于120,表明为相加作用。
表2 硝苯菌酯与氟硅唑不同配比对葡萄白粉病毒力指数和共毒系数分析结果
经硝苯菌酯与氟硅唑不同配比对葡萄白粉病室内联合作用测定,结果显示,在五个供试配比中硝苯菌酯/氟硅唑时的共毒系数为五个测试配比中最大质量比10/3、7/3、3/1、1/3、1/5时均表现增效作用,其中质量比为7/3时的共毒系数为五个测试配比中最大。
生物实施例3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
样品A 15%硝苯菌酯·氟硅唑水乳剂(制剂实施例8),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对照1:30%硝苯菌酯乳油,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对照2:400克/升氟硅唑乳油,美国杜邦公司;对照3: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巴斯夫欧洲公司。
地点:浙江杭州;施药时期:初见病斑时开始喷药,连喷2次,每次用药间隔10天,调查:距最后一次施药10天;时间:2015年6月5日。
试验设置7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四周设有保护行,每小区面积20m2,各小区栽培条件一致。试验期间共喷2次药,第1次喷药时间5月15日,隔10天喷第2次,采用3WDB-16背负式喷雾器对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每666.67m2用水量60kg。
分别于药前、末次药后10天调查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与空白对照相比计算防治效果。每株调查全部叶片,并按9级标准进行分级记录。病叶分级标准(以株为单位):0级:无病斑;1级:个别病叶上有个别病斑;3级:三分之一以下叶片有病斑;5级: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叶片有病斑;7级:几乎所有叶片都有病斑;9级:主部叶片霉烂,几乎无绿色部分。
药效计算方法:病情指数=∑(各级发病叶数×该级代表值)÷(调查总 叶数×9)×100。
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15%硝苯菌酯·氟硅唑水乳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的实验结果
结论:样品A三个供试浓度对黄瓜白粉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0天的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
生物实施例4防治葡萄白粉病试验
样品A:8%硝苯菌酯·氟硅唑微乳剂(制剂实施例6),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对照1:30%硝苯菌酯乳油,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对照2:400克/升氟硅唑乳油,美国杜邦公司;对照3: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巴斯夫欧洲公司。
地点:浙江杭州余杭;施药时期:初见病斑时开始喷药,连喷2次,每次用药间隔10天,调查:距最后一次施药10天;时间:2015年7月5日。
试验设置7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四周设有保护行,每小区面积20m2,各小区栽培条件一致。试验期间共喷2次药,第1次喷药时间6月20日,隔10天喷第2次,采用3WDB-16背负式喷雾器对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每666.67m2用水量30kg。
分别于药前、末次药后10天调查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与空白对照相比计算防治效果。每株调查全部叶片,并按9级标准进行分级记录。病叶分级标准(以株为单位):0级:无病斑;1级:个别病叶上有个别病斑;3级:三分之一以下叶片有病斑;5级: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叶片有病斑;7级:几乎所有叶片都有病斑;9级:主部叶片霉烂,几乎无绿色部分。
药效计算方法:病情指数=∑(各级发病叶数×该级代表值)÷(调查总 叶数×9)×100。
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4 8%硝苯菌酯·氟硅唑微乳剂防治葡萄白粉病的实验结果
结论:样品A三个供试浓度对葡萄白粉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0天的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

Claims (4)

1.一种含有硝苯菌酯和氟硅唑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的活性成分为硝苯菌酯和氟硅唑,所述硝苯菌酯与氟硅唑的质量比为3:1。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硝苯菌酯和氟硅唑的重量之和为组合物总重量的0.01~90%。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硝苯菌酯和氟硅唑的重量之和为组合物总重量的10~80%。
4.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硝苯菌酯和氟硅唑杀菌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和葡萄白粉病。
CN201510742834.4A 2015-11-04 2015-11-04 一种含有硝苯菌酯和氟硅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ctive CN1053940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42834.4A CN105394072B (zh) 2015-11-04 2015-11-04 一种含有硝苯菌酯和氟硅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42834.4A CN105394072B (zh) 2015-11-04 2015-11-04 一种含有硝苯菌酯和氟硅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4072A CN105394072A (zh) 2016-03-16
CN105394072B true CN105394072B (zh) 2017-07-28

Family

ID=55460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42834.4A Active CN105394072B (zh) 2015-11-04 2015-11-04 一种含有硝苯菌酯和氟硅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940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8838A (zh) * 2017-05-27 2017-11-07 广西南宁黑泥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植物白粉病的农药组合物
CN114342947A (zh) * 2022-01-05 2022-04-15 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有硝苯菌酯和印楝素的药肥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76341A1 (en) * 2008-03-07 2011-01-26 Dow AgroSciences LLC Stabilized oil-in-water emulsions including meptyl dinocap
CN103947651A (zh) * 2014-04-30 2014-07-30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硝苯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3975928A (zh) * 2014-04-30 2014-08-13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硝苯菌酯与戊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3931623A (zh) * 2014-04-30 2014-07-23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硝苯菌酯与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4054711A (zh) * 2014-06-30 2014-09-24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硝苯菌酯与氟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4072A (zh) 2016-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66353B (zh) 一种含有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855385A (zh) 一种含壳寡糖与氟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5394072B (zh) 一种含有硝苯菌酯和氟硅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212470A (zh) 一种含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856027B (zh) 一种防治小菜蛾等蔬菜害虫的农药制剂
CN105284917B (zh) 一种含印楝素和丁香油的植物源农药组合物
CN106489956A (zh) 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538586A (zh) 一种含有双丙环虫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
CN104823983B (zh) 一种用于防治草莓灰霉病和油菜菌核病的微胶囊杀菌剂
CN104719306B (zh) 一种含稻瘟灵与丙环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190417A (zh) 一种含唑嘧菌胺和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508945A (zh) 一种含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与应用
CN107125243B (zh) 一种抑制昆虫繁殖的不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67271A (zh) 一种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
CN105941438B (zh) 一种含氟醚菌酰胺和灭菌丹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926951A (zh) 一种含萜烯醇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EP3145311B1 (en) Biologically active synergistic composition
CN107593738A (zh) 一种含有克菌丹和苯菌酮的农药组合物
CN109105379A (zh) 一种防治蓝莓果腐病的化学杀菌剂农药的制备与应用
CN108477192A (zh) 一种含灭菌丹与己唑醇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CN102669142B (zh) 杀菌组合物和农药及其应用
CN108719349A (zh) 一种荞麦轮纹病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72511A (zh) 包含萜烯醇和氨基寡糖素的农药组合物
CN106962367A (zh) 一种含有噻唑锌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212489A (zh) Pyrifluquinazon与双三氟虫脲复配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05

Address after: 311106 Hedong Road, Xinshi Town, Deqing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No. 1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WEIYUAN TIANSHENG CROP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106 Zhejiang Hangzhou Yuhang District super Hill white line 1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WELL-DONE CHEMICAL Co.,Ltd.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nitrobacter ester and flusilazole and its application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2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8

Pledgee: Zhejiang Deqing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Xinshi sub branch

Pledgor: ZHEJIANG WEIYUAN TIANSHENG CROP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33000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