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3514A - 一种比特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比特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93514A
CN105393514A CN201480033302.7A CN201480033302A CN105393514A CN 105393514 A CN105393514 A CN 105393514A CN 201480033302 A CN201480033302 A CN 201480033302A CN 105393514 A CN105393514 A CN 105393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carrier
bit
coded bits
snr
bit lo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33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93514B (zh
Inventor
潘稻
何孝月
刘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93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35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935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35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比特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通信领域,能够实现更精细的比特加载,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该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个子载波的信噪比SNR;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至少一个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的SNR对应的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以及加载比特数,预设的映射关系包括预设的对应于子载波的SNR的子载波加载比特数,以及子载波编码比特数;发送指示信息给对端设备,指示信息至少包括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和加载比特数,以使得对端设备根据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和加载比特数对待编码数据流进行编码调制。

Description

一种比特处理方法、 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比特处理方法、 装置及系 统。
背景技术
正 交频分复用 ( OFDM ,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 是一种移动通信技术环境下的多载波传输技术, 具 有很好的抗多径和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等特性, 在数字视频 /音频广播 ( DVB-T/DAB ), 无线局域网 ( IEEE802. il Serial, Hiper-LAN/2 ), 数字用户线 ( DS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 技术等领域中都获 得了广泛的应用。
在宽带 0FDM系统中,信号在整个系统带宽上经历频率选择性衰 落, 不同子载波上的衰落各不相同, 因此需要为不同的子载波选择 合适的调制方式以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以及系统传输的可靠性。
实际系统中, 为了更好的保证系统传输的可靠性和系统的传输 速率, 引入了信道编码以及编码调制技术。 在采用信道编码技术后, 各个子载波可以加载更多的信息比特, 充分利用各载波的信道容量, 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
目前, 各种数字用户线( xDSL )系统一般采用里德-索洛蒙( RS, Reed-Solomon ) 编 码 + 网 格 编 码 调 制 ( TCM , Trellis-Coded-Modulation ) 的信道编码和信道编码调制技术提高 频谱利用率。 具体的, xDSL 系统采用 RS+TCM 的信道编码调制技术 进行比特编码调制时, 先获取各个子载波的信噪比, 然后根据信噪 比和加载比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公式, 计算确定各个子载波的加载 比特数, 最后对各个子载波根据同一个编码比特数和各个子载波的 加载比特数进行比特编码调制。 这样, 当子载波的加载比特数为 3 比特及 3 比特以上时, 系统需要的信噪比 ( SNR, Signal to Noise Ratio ) 颗粒度即信噪比间隔接近为 3dB。
由于目前系统中各个子载波固定采用同一个编码比特数进行编 码调制时, 系统需要的信噪比的颗粒度一直是较大, 无法降低; 因 此, 当子载波的信噪比处于系统加载相邻整数比特分别需要的信噪 比之间时, 系统对该子载波只能按照该相邻整数中较小的整数进行 比特加载, 这样, 该子载波会有部分信噪比不能对其加载比特起作 用, 使得系统无法直接实现更精细的比特加载, 信道容量利用率低, 导致系统的频谱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比特处理方法、 装置及系统, 解决了 在信道的频率选择性比较强的应用场景 ( 比如 xDSL 系统, Cable 系 统, 以及部分无线通信系统) 中, 比特加载需要的 SNR 颗粒度高而 导致无法实现更精细的比特加载, 使得系统的频谱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能够降低比特加载所需要的 SNR 颗粒度, 实现更精细的比特 加载, 进而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比特处理方法, 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子载波的信噪比 SNR;
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 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子载波中每个子载 波的 SNR 对应的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 以及加载比特数, 所述 预设的映射关系包括预设的对应于子载波的 SNR 的子载波加载比特 数, 以及子载波编码比特数;
发送指示信息给对端设备, 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括所述每个子 载波的编码比特数和加载比特数, 以使得所述对端设备根据所述每 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和加载比特数对待编码数据流进行编码调 制。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所述映射关系由映射关 系表来体现; 在所述映射关系表中, 子载波加载比特数与编码比特 数之间一对多映射, 且子载波的 SNR与编码比特数之间一对一映射。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所述指示消息为局端- 物理媒质从属 0-PMD消息或用户端-物理媒质从属 R-PMD消息。
第二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比特处理装置, 包括: 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至少一个子载波的信噪比 SNR ;
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 确定与所述获取单元获 取到的所述至少一个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的 SNR 对应的每个子载波 的编码比特数, 以及加载比特数, 所述预设的映射关系包括预设的 对应于子载波的 SNR的子载波加载比特数, 以及子载波编码比特数; 发送单元, 用于发送指示信息给对端设备, 所述指示信息至少 包括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和加载比特 数, 以使得所述对端设备根据所述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和加载 比特数对待编码数据流进行编码调制。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所述映射关系由映射关 系表来体现; 在所述映射关系表中, 子载波加载比特数与编码比特 数之间一对多映射, 且子载波的 SNR与编码比特数之间一对一映射。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指 示消息为局端-物理媒质从属 0-PMD 消息或用户端-物理媒质从属 R-PMD消息。
结合前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至第二种 可能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 现方式中, 所述比特处理装置可以为局端收发器, 也可以为用户端 收发器。
第三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比特处理装置, 包括: 接收器, 用于获取至少一个子载波的信噪比 SNR ;
处理器, 用于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 确定与所述接收器获取到 的所述至少一个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的 S NR 对应的每个子载波的编 码比特数, 以及加载比特数, 所述预设的映射关系包括预设的对应 于子载波的 S NR的子载波加载比特数, 以及子载波编码比特数; 发送器, 用于发送指示信息至对端设备, 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 括所述处理器确定的所述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和加载比特数, 以使得所述对端设备根据所述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和加载比特 数对待编码数据流进行编码调制。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所述映射关系由映射关 系表来体现; 在所述映射关系表中, 子载波加载比特数与编码比特 数之间一对多映射, 且子载波的 SNR与编码比特数之间一对一映射。
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器发送的指示 消息为局端-物理媒质从属 0-PMD 消息或用户端-物理媒质从属 R-PMD消息。
结合前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至第二种 可能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 现方式中, 所述比特处理装置可以为局端收发器, 也可以为用户端 收发器。
第四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比特处理系统, 包括局端收 发器和用户端收发器, 所述局端收发器通过双绞线连接到所述用户 端收发器, 其中, 所述局端收发器和 /或所述用户端收发器均包括前 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比特处理装置, 或者, 所述局端收发器和 /或所述 用户端收发器均包括具有前述第三方面所述的比特处理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比特处理方法、 装置及系统, 比特处理 装置首先获取至少一个子载波的信噪比 SNR , 然后根据预设的映射 关系, 确定与至少一个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的 SNR 对应的每个子载 波的编码比特数, 以及加载比特数, 其中, 预设的映射关系包括预 设的对应于子载波的 SNR 的子载波加载比特数, 以及子载波编码比 特数, 最后, 该比特处理装置发送至少包括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 数和加载比特数的指示信息给对端设备, 以使得对端设备根据每个 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和加载比特数对待编码数据流进行编码调制。
通过该方案, 由于比特处理装置是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每 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 以及加载比特数的, 而所述映射关系是可 以预先根据需求配置的, 因此, 比特处理装置确定的每个子载波的 编码比特数可以灵活需求实际需求的, 进一步地, 预设的映射关系 中子载波加载比特数与编码比特数之间一对多映射,且子载波的 SNR 与编码比特数之间一对一映射, 预设的对应于每个子载波的 SNR 的 子载波编码比特数就可以不同的。 这样, 该比特处理装置通过调整 系统中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 使得对端设备对系统中每个子载 波采用不完全相同的编码比特数进行编码调制, 而该比特处理装置 调整系统中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会改变各个子载波的频谱利用 率, 这样能够降低比特加载需要的 SNR 颗粒度, 实现了更精细的比 特加载, 从而提升了系统的频谱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 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比特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比特处理方法中的星座图一;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比特处理方法中的星座图二;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比特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比特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比特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 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 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正 交频分复用 ( OFDM ,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 是一种移动通信技术环境下的多载波传输技术, 具 有很好的抗多径和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等特性。 OFDM把整个传输信道 划分成多个带宽足够窄的子载波, 通过这些子载波来并行传输信息, 即每个 OFDM符号中包含有多个子载波, 通过这些子载波来并行传输 信息。 在宽带 OFDM系统中, 信号在整个系统带宽上经历频率选择性 衰落, 不同子载波上的衰落各不相同, 因此需要为不同的子载波选 择合适的调制方式以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以及系统传输的可靠性。
根据 OFDM技术,采用每一个子载波上各种不同的正交幅度调制 ( QAM,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 方案, 在多个子载波 上对信息进行调制。 例如, 一些子载波可以采用 QAM16 (即 4 比特 信息), 一些采用 QAM32 (即 5 比特信息), 一些采用 QAM1024 (即 10 比特信息), 一些采用 QAM4096 ( 即 12 比特信息) 等方式进行调 制, 具体选择哪一种 QAM 的调制方式需要根据子载波的传输特征, 比如信噪比 ( SNR ), 比特误码率 ( BER ) 并按照香农公式进行比特加 载确定。
具体的, 一个子载波以一定误码率传输的信息比特数 按照下 面的香农公式确定:
其中, 为用户在第 个子载波上分配的比特数, Α·ε{0,1,2,...,Μ}, Μ为一个 0FDM符号内单个子载波最多能加载的比特数, Γ为信噪比 差额, 这个值和误码率以及调制方式有关, 对于未编码 QAM 系统, 当误码率 β^ = 1(Γ7时, Γ等于常数 9.8dB。
实际系统中, 为了保证信息的可靠传输, 通常会引入信道编码, 对信息增加一定的冗余度, 通常用 ( N,K ) 来表示一个码字, 其中 N 为编码后的码字长度, K 为信息长度, 则 N-K 即为增加的冗余度, 则码率 R=K/N。 一个性能优良的信道编码, 一方面提高系统抗差错 的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信息传输速率, 即在达到一 定误码率的条件下, 采用信道编码技术, 可以在有噪信道中以更小 的信噪比实现可靠的通信, 因而对于相同的信噪比, 在采用信道编 码技术之后, 可以加载更多的信息比特。
采用信道编码技术之后, 对香农公式引入系统性能余量因子 Λ 在给定的信噪比, 信噪比差额, 数据速率和一定的误比特率的 AWGN 信道情况下, 如果信噪比减少一定的量, 系统仍然可以在给定的误 比特率下实现可靠通信。
因此, 在一定的误比特率要求下, 系统实际传输的比特率可以 进一步表示成:
那么一个 OFDM 符号能够传送的比特数是各个子载波传送的比 特数之和:
5 = ¾. =∑log2(l + ¾ 对上一公式进行变换得到, 加载比特数与需要的信噪比之间的 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SNRi = 10 * log 10[(2¾ - 1) * Γ * ]
xDSL 系统中, 一般采用 RS+TCM 的信道编码和信道编码调制技 术, 系统性能余量因子 为 0. 1585 (对应 8dB的编码性能), Γ等于 9. 5499 (对应 9. 8dB 的信噪比差额), 则加载 1-15 比特, 按照加载 比特数与需要的信噪比之间的关系公式计算得到需要的信噪比如表 1 所示 (这里假设没有信噪比余量, 实际系统的比特加载还会预留 一定的信噪比余量来对抗噪声, 另外由于 只能是整数, 因此实际系 统中, 各个子载波上还需要对发送功率进行微调, 即对每个子载波 乘以一个功率增益因子&, 使得微调后的 能够正好承载 个比 特): 表 1
由表 1 可知, 对于采用 TCM+RS编码的传统的 xDSL 系统而言, 在这种编码调制方式下, (除 1 比特到 2 比特外), 其他 3比特到 15 比特的比特加载的 SNR 颗粒度为 3dB。 示例性的, ^^如某一个子载 波的信噪比为 33. 5dB,按照表 1 中比特加载数所需要的信噪比来看, 33. 5dB在 10 比特和 11 比特所需要的信噪比之间, 因此只能加载 10 比特, 还剩下约 1. 6dB的信噪比对加载比特是不起作用的。
因此, 采用现有的比特处理方法进行比特加载时, 对处于系统 加载相邻整数比特分别需要的信噪比之间的信噪比而言, 系统无法 实现其更精细的比特加载, 导致系统的频谱利用率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比特处理方法、 装置及系统, 通过调整 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来调整各个子载波的频谱利用率, 降低比 特加载所需要的 SNR 颗粒度, 实现了更精细的比特加载, 进而提高 系统的频谱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 本文描述的各种技术不仅适用于多载波调制系 统, 还适用于单载波、 幅度或相位调制系统。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比特处理方法, 如图 1 所示, 该方法包 括:
S101、 比特处理装置获取至少一个子载波的信噪比 SNR。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实施例中, 比特处理装置可以是用户端 收发器, 也可以是局端收发器, 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 随着本发明实施例中比特处理装置的不同, 本 发明实施例中的待编码数据流可以为上行方向的待编码数据流, 也 可以为下行方向待编码的数据流。 不论待编码数据流为上行方向还 是下行方向, 比特处理装置确定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和加载比特数 的原理和方法均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详细具体说明。
具体的, 比特处理装置在系统上电, 进入初始化阶段时, 先获 取至少一个子载波的 SNR , 以使得比特处理装置根据获取到的至少 一个 SNR确定系统中至少一个子载波的加载比特数和编码比特数。
其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子载波为对端设备与比特处 理装置之间进行通信使用的载波, 对端设备为与比特处理装置相对 设置的装置。
示例性的, 若比特处理装置为局端收发器, 则对端设备可以为 用户端收发器; 若比特处理装置为用户端收发器, 则对端设备可以 为局端收发器。
S 1 02、 比特处理装置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 确定与至少一个子 载波中每个子载波的 SNR 对应的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 以及加 载比特数。
其中, 预设的映射关系包括预设的对应于子载波的 SNR 的子载 波加载比特数, 以及子载波编码比特数。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比特处理方法是在该预设 的映射关系存在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所述预设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维护人员根据经验值和 /或网络需求直接设置, 或者是接收并其他设 备发送过来的映射关系, 并保存在本地的。
优选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映射关系通过映射关系表来体现, 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体现, 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具体的, 映射关系表至少包含子载波的信噪比 SNR , 与子载波 的信噪比 SNR 对应的子载波加载比特数以及子载波编码比特数, 该 映射关系表存储于比特处理装置中, 且该表为事先经过精确测试得 到的。
进一步地, 映射关系表中的子载波加载比特数与子载波编码比 特数之间的映射关系为一对多映射, 且子载波的信噪比 SNR 与子载 波编码比特数之间的映射关系为一对一映射。
示例性的, 若 OFDM系统采用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编码调制 ( LCM, LDPC Coded Modulat ion ) 分层编码, 则系统中子载波的加载比特数 至少为 6 比特, 以子载波的加载比特数从 8 比特开始为例, 则该系 统中预设的映射关系表如表 2所示:
表 2
其中, \ 代表子载波的信噪比, ^代表与 5\ 对应的子载波的 加载比特数, 代表与 对应的编码比特数。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 在该映射关系表中, 当子载波的加载比特 数 的值固定时, 表中存在两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 bc^之对应, 即映射关系表中子载波的加载比特数与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为一对 多映射; 当子载波的信噪比 \^固定时, 存在唯一的 be,.与其对应, 即子载波的信噪比与子载波编码比特数为一对一映射。 示例性的, 若子载波的加载比特数 为 9,与其对应的子载波编码比特数 be,.可以 为 6, 也可以为 4; 若子载波的信噪比 5^,.为 37. 8, 与该信噪比对应 的编码比特数 只有 4。
具体的, 比特处理装置在获取到至少一个子载波的信噪比 SNR 之后, 该比特处理装置根据至少一个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的 SNR 在 预设的比特表中所在的区间 SNRi, SNRi+l],确定每个子载波的加载 比特数为与 对应的加载比特数 编码比特数为与 5^,.对应的编 码比特数
示例性的,若采用 LCM分层编码的 OFDM系统中比特处理装置获 取到子载波 1 的 SNR 为 30.8dB, 则比特处理装置在表 2 中查找出 30. 8dB 在 [30. 3dB, 31.8dB]区间, 并确定子载波 1 的加载比特数为 10 比特, 相应的 LDPC编码比特数为 6 比特。
由表 2可知,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比特处理方法, 对系统中子 载波按照整数个比特进行比特加载时, 比特加载的 SNR 的颗粒度为 1.5dB, 这一数值比现有的基于整数个比特对子载波进行比特加载时 的 SNR的颗粒度小。 这样, 实现了更加精细的比特加载。
可以理解的是, 比特处理装置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 通过调整 系统中各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 可以减少比特加载的 SNR颗粒度, 实现更精细的比特加载, 进而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
S103、 比特处理装置发送指示信息给对端设备。
其中, 指示信息至少包括每个子载波的加载比特数和编码比特 数。
比特处理装置在确定系统中每个子载波的加载比特数和每个子 载波的编码比特数后, 该比特处理装置在初始化阶段将包含有确定 好的每个子载波的加载比特数和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的指示信 息发送给对端设备, 以使得对端设备在激活阶段根据该指示信息对 待编码数据流进行编码调制。
优选 的 , 指 示 信 息 为 局 端 -物 理媒质 从属 ( 0-PMD , 0NU/C0-Phys ical Medium Dependent ) 消息, 或者为用户端-物理媒 质从属 ( R-PMD, Remote-Physical Medium Dependent ) 消息。
具体的, 0-PMD 消息包含了在激活期间, 上行方向应该使用的 PMD 参数的初始设置。 该消息可以是在现有 VDSL2 标准 G.993.2 中 0-PMD 消息的现有域中增加一个字段, 该消息中包括的参数如表 3 所示: 表 3
其中, "消息类型"是一个 byte的消息码, "每个子载波的加载 比特数, 编码比特数以及功率增益因子" 参数包含了子载波集 MEDLEYus 中的每一个子载波的加载比特数 编码比特数 be,.以及功 率增益因子 的值。 为用户端发送单元( xTU_R, Transceiver Unit at 0NU/C0 ) 给上行子载波 分配的比特数, 为对应于上行子载波 的^的编码比特数, g ,为用户端给每个子载波 分配的相对于发送远 端周期信号 ( R-P-MEDLEY ) 时的功率增益因子。
进一步地, 本发明实施例的 0-PMD 消息中也可以不包含每个子 载波的功率增益因子 g , 也就是说该消息的第二域的字段中, 只包 含有每个子载波的加载比特数以及编码比特数。
相对应的, R-PMD包含了在激活期间, 下行方向应该使用的 PMD 参数的初始设置, 该消息至少包括的参数如表 3所示。 其中, "消息 类型" 是一个 byte 的消息码, "每个子载波的加载比特数, 编码比 特数以及功率增益因子"参数包含了子载波集 MEDLEYus 中的每一个 子载波的加载比特数 编码比特数 以及功率增益因子 gi的值。 ^ 为局端发送单元 ( xTU-0, Transmiter Unit at the 0NU/C0 ) 给下 行子载波 i 分配的比特数, 为对应于下行子载波的 的编码比特 数, 为局端给每个子载波 分配的相对于发送局端周期信号 ( 0-P-MEDLEY ) 时的功率增益因子。
进一步地, 本发明实施例的 P-PMD 消息中也可以不包含每个子 载波的功率增益因子 g , 即该消息的第二域的字段中, 只包含有每 个子载波的加载比特数以及编码比特数。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比特处理装置可以为是用户端收发器, 也 可以是局端收发器, 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待编码数据流可以为上行 方向的待编码数据流, 也可以为下行方向待编码的数据流。 因此, 当待编码数据流为上行方向的待编码数据流时,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 对端设备可以为用户端收发器; 当待编码数据流为下行方向的待编 码数据流时,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对端设备可以为局端收发器。 也就 是说, 本发明实施例对对端设备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的, 比特处理装置将指示信息发送给对端设备后, 对端设 备根据指示消息中每一个子载波的加载比特数和编码比特数对待编 码数据流进行编码调制。
优选的, 对端设备采用 LCM分层编码调制技术对待编码数据流 进行编码调制。 对端设备根据每一个子载波的加载比特数和编码比 特数, 确定待编码数据流中采用 L DPC编码方式编码的数据流, 并对 该数据流进行 LDPC编码, 然后, 对端设备将采用 LDPC编码方式编 码后的数据流和待编码数据流中未编码的数据流进行正交幅度调制 从而生成符号, 最后, 该对端设备将生成的符号输出。
具体的, 在进行正交幅度调制时, 对端设备分别从采用 LDPC 编码方式编码后的数据流和未编码的数据流中抽取数据进行映射。 对端设备将采用 LDPC 编码方式编码后的数据流映射到每个子载波 的低位比特, 未编码的数据流映射到每个子载波的高位比特, 每个 子载波的高位未编码比特通过陪集技术最大化欧式距离。 这样, 可 以提高系统的编码增益, 保持良好的系统性能。
示例性的, 以 LCM分层编码调制, 6 4 QAM为例, 其中低 4 比特 ( b 3 b 2 b l b Q ) 为 LDP C编码比特, 高 2 比特(a 1 a 0)为未编码比特, 采 用 LCM分层编码调制技术得到的星座图如图 1 所示。 图 2 中黑色圓 圈部分的 4个点为未编码比特的陪集, 即低位的 L DPC编码比特均相 同, 高位未编码比特构成一个陪集, 这个集中的点与点之间的欧式 距离被最大化。这样比特处理装置在解映射的时候,先根据低位 LDPC 的译码比特, 确定高位未编码比特处于哪一个集, 然后在确定的集 中, 根据最小欧式距离准侧, 确定集中的哪一个点, 解映射出高位 比特。
进一步地, 符号被对端设备发送至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比特处理 装置, 比特处理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符号先译码出子载波的低位编码 比特, 然后该比特处理装置在预设的星座图中, 根据获取到的子载 波的低位比特确定子载波的高位比特所在的集合, 进而根据最小欧 式距离准则, 在集合中确定子载波的高位比特。 这里利用到了对端 设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确定的每个子载波的加载比特数和编码比特 数对系统中的子载波进行编码调制后形成的陪集技术。
示例性的, 如图 3所示, 比特处理装置获取图中 A点的低位比 特 ( 1 0 ) , 然后根据这个低位比特确定 A点的高位比特处于图中 B、 C、 D和 0这四个点构成的陪集中, 根据最小欧式距离准备, 比特处 理装置确定 A 的高位比特与 B点的高位比特相同 ( 因为在这一陪集 中 B点离 A点距离最近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比特处理方法, 比特处理装置首先获取 至少一个子载波的信噪比 S NR , 然后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 确定与 至少一个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的 SNR 对应的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 数, 以及加载比特数, 其中, 预设的映射关系包括预设的对应于子 载波的 S NR 的子载波加载比特数, 以及子载波编码比特数, 最后, 该比特处理装置发送至少包括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和加载比特 数的指示信息给对端设备, 以使得对端设备根据每个子载波的编码 比特数和加载比特数对待编码数据流进行编码调制。
通过该方案, 由于比特处理装置是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每 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 以及加载比特数的, 而预设的映射关系中 子载波加载比特数与编码比特数之间一对多映射, 且子载波的 S NR 与编码比特数之间一对一映射, 也就是说预设的对应于每个子载波 的 S NR 的子载波编码比特数不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 比特处理装置 确定的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不是完全相同的, 这样, 该比特处 理装置通过调整系统中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 使得对端设备对 系统中每个子载波采用不完全相同的编码比特数进行编码调制, 而 该比特处理装置调整系统中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会改变各个子 载波的频谱利用率, 这样能够降低比特加载需要的 SNR 颗粒度, 实 现了更精细的比特加载, 从而提升了系统的频谱利用率。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比特处理装置 1 , 如图 4 所示, 该比特 处理装置 1 包括:
获取单元 10, 用于获取至少一个子载波的信噪比 SNR。
确定单元 11 , 用于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 确定与所述获取单元 10获取到的所述至少一个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的 SNR对应的每个子 载波的编码比特数, 以及加载比特数, 所述预设的映射关系包括预 设的对应于子载波的 SNR 的子载波加载比特数, 以及子载波编码比 特数。
发送单元 12, 用于发送指示信息给对端设备, 所述指示信息至 少包括所述确定单元 11 确定的所述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和加 载比特数, 以使得所述对端设备根据所述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 和加载比特数对待编码数据流进行编码调制。
进一步地, 所述映射关系由映射关系表来体现; 在所述映射关 系表中, 子载波加载比特数与编码比特数之间一对多映射, 且子载 波的 SNR与编码比特数之间一对一映射。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指示消息为局端-物理媒质从属 0-PMD消息或用户端-物理媒质从属 R-PMD消息。
进一步地, 所述比特处理装置可以为局端收发器, 也可以为用 户端收发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比特处理装置, 该比特处理装置首先获 取至少一个子载波的信噪比 SNR, 然后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 确定 与至少一个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的 SNR 对应的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 特数, 以及加载比特数, 其中, 预设的映射关系包括预设的对应于 子载波的 SNR的子载波加载比特数, 以及子载波编码比特数, 最后, 该比特处理装置发送至少包括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和加载比特 数的指示信息给对端设备, 以使得对端设备根据每个子载波的编码 比特数和加载比特数对待编码数据流进行编码调制。
通过该方案, 由于比特处理装置是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每 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 以及加载比特数的, 而预设的映射关系中 子载波加载比特数与编码比特数之间一对多映射, 且子载波的 SNR 与编码比特数之间一对一映射, 也就是说预设的对应于每个子载波 的 SNR 的子载波编码比特数不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 比特处理装置 确定的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不是完全相同的, 这样, 该比特处 理装置通过调整系统中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 使得对端设备对 系统中每个子载波采用不完全相同的编码比特数进行编码调制, 而 该比特处理装置调整系统中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会改变各个子 载波的频谱利用率, 这样能够降低比特加载需要的 SNR 颗粒度, 实 现了更精细的比特加载, 从而提升了系统的频谱利用率。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比特处理装置, 如图 5 所示, 该比特处 理装置可以包括接收器 20、 处理器 21、 发送器 22、 存储器 23和系 统总线 24, 其中,
接收器 20、 处理器 21、 发送器 22和存储器 23之间通过系统总 线 24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处理器 11可能为单核或多核中央处理单元,或者为特定集成电 路, 或者为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 23 可以为高速 RAM ( Random Access Memory, 随机存储 器) 存储器, 也可以为非易失性存储器 ( non-volatile memory ), 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存储器 23用于存储预设的映射关系表以 及该比特处理装置根据子载波的信噪比确定的加载比特数和编码比 特数。
可选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比特处理装置可以为用户端收发 器, 也可以为局端收发器, 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具体的, 接收器 20, 用于获取至少一个子载波的信噪比 SNR。 具体的, 处理器 2 1 , 用于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 确定与所述接 收器 2 0获取到的所述至少一个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的 SNR对应的每 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 以及加载比特数, 所述预设的映射关系包 括预设的对应于子载波的 SNR 的子载波加载比特数, 以及子载波编 码比特数。
具体的, 发送器 22 , 用于发送指示信息至对端设备, 所述指示 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处理器 2 1 确定的所述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 和加载比特数, 以使得所述对端设备根据所述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 特数和加载比特数对待编码数据流进行编码调制。
进一步地, 所述映射关系由映射关系表来体现; 在所述映射关 系表中, 子载波加载比特数与编码比特数之间一对多映射, 且子载 波的 SNR与编码比特数之间一对一映射。
进一步地, 所述发送器发送的指示消息为局端-物理媒质从属 0-PMD消息或用户端-物理媒质从属 R-PMD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比特处理装置, 该比特处理装置首先获 取至少一个子载波的信噪比 SNR , 然后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 确定 与至少一个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的 SNR 对应的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 特数, 以及加载比特数, 其中, 预设的映射关系包括预设的对应于 子载波的 SNR的子载波加载比特数, 以及子载波编码比特数, 最后, 该比特处理装置发送至少包括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和加载比特 数的指示信息给对端设备, 以使得对端设备根据每个子载波的编码 比特数和加载比特数对待编码数据流进行编码调制。
通过该方案, 由于比特处理装置是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每 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 以及加载比特数的, 而预设的映射关系中 子载波加载比特数与编码比特数之间一对多映射, 且子载波的 S NR 与编码比特数之间一对一映射, 也就是说预设的对应于每个子载波 的 S NR 的子载波编码比特数不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 比特处理装置 确定的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不是完全相同的, 这样, 该比特处 理装置通过调整系统中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 使得对端设备对 系统中每个子载波采用不完全相同的编码比特数进行编码调制, 而 该比特处理装置调整系统中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会改变各个子 载波的频谱利用率, 这样能够降低比特加载需要的 S NR 颗粒度, 实 现了更精细的比特加载, 从而提升了系统的频谱利用率。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比特处理系统, 如图 6 所示, 包括局端 收发器 1和用户端收发器 1 , 所述局端收发器 1通过双绞线 1 0连接 到所述用户端收发器 1 , 其中, 所述局端收发器 1和 /或所述用户端 收发器 1 均包括具有如实施例二中任一特征的比特处理装置, 或者, 所述局端收发器 1和 /或所述用户端收发器 1均包括具有如实施例三 中任一特征的比特处理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比特处理系统, 比特处理装置首先获取 至少一个子载波的信噪比 S NR , 然后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 确定与 至少一个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的 S N R 对应的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 数, 以及加载比特数, 其中, 预设的映射关系包括预设的对应于子 载波的 S NR 的子载波加载比特数, 以及子载波编码比特数, 最后, 该比特处理装置发送至少包括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和加载比特 数的指示信息给对端设备, 以使得对端设备根据每个子载波的编码 比特数和加载比特数对待编码数据流进行编码调制。
通过该方案, 由于比特处理装置是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每 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 以及加载比特数的, 而预设的映射关系中 子载波加载比特数与编码比特数之间一对多映射, 且子载波的 S NR 与编码比特数之间一对一映射, 也就是说预设的对应于每个子载波 的 S NR 的子载波编码比特数不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 比特处理装置 确定的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不是完全相同的, 这样, 该比特处 理装置通过调整系统中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 使得对端设备对 系统中每个子载波采用不完全相同的编码比特数进行编码调制, 而 该比特处理装置调整系统中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会改变各个子 载波的频谱利用率, 这样能够降低比特加载需要的 S NR 颗粒度, 实 现了更精细的比特加载, 从而提升了系统的频谱利用率。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 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 实际应用中, 可以根据 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 即将装置的内部结 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 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上述描述的系统, 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 可以参考前述方法 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 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 应该理解到, 所揭露的系统, 装置和方法, 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 例如,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 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例如, 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 仅仅为一 种逻辑功能划分, 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例如多个单 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 或一些特征可以忽 略, 或不执行。 另一点, 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 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 , 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 连接, 可以是电性, 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 开的, 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 即可 以位于一个地方, 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 可以根据实 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 目 的。
另外, 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 理单元中, 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 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 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 实现, 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 产品销售或使用时, 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基 于这样的理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 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 出来, 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 包括若干指令用 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 (可以是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 或者网络设 备等) 或处理器 ( processor ) 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 部或部分步骤。 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 U 盘、 移动硬盘、 只读存 储器( ROM, Read-Only Memory )、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 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比特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子载波的信噪比 SNR ;
    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 的 SNR对应的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 以及加载比特数, 所述预设 的映射关系包括预设的对应于子载波的 SNR的子载波加载比特数, 以 及子载波编码比特数;
    发送指示信息给对端设备,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括所述每个子载 波的编码比特数和加载比特数, 以使得所述对端设备根据所述每个子 载波的编码比特数和加载比特数对待编码数据流进行编码调制。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比特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映射关系由映射关系表来体现; 在所述映射关系表中, 子载 波加载比特数与编码比特数之间一对多映射, 且子载波的 SNR与编码 比特数之间一对一映射。
  3.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比特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消息为局端-物理媒质从属 0-PMD 消息或用户端 -物理 媒质从属 R-PMD消息。
  4. 4、 一种比特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至少一个子载波的信噪比 SNR ;
    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 确定与所述获取单元获取 到的所述至少一个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的 SNR 对应的每个子载波的 编码比特数, 以及加载比特数, 所述预设的映射关系包括预设的对应 于子载波的 SNR的子载波加载比特数, 以及子载波编码比特数;
    发送单元, 用于发送指示信息给对端设备, 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 括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和加载比特数, 以使得所述对端设备根据所述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和加载比特 数对待编码数据流进行编码调制。
  5.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映射关系由映射关系表来体现; 在所述映射关系表中, 子载 波加载比特数与编码比特数之间一对多映射, 且子载波的 SNR与编码 比特数之间一对一映射。
  6. 6、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指示消息为局端-物理媒质从属 0-PMD消息 或用户端-物理媒质从属 R-PMD消息。
  7. 7、 根据权利要求 4 - 6 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特处理装置可以为局端收发器, 也可以为用户端收发器。
  8. 8、 一种比特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器, 用于获取至少一个子载波的信噪比 SNR ;
    处理器, 用于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 确定与所述接收器获取到的 所述至少一个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的 SNR 对应的每个子载波的编码 比特数, 以及加载比特数, 所述预设的映射关系包括预设的对应于子 载波的 SNR的子载波加载比特数, 以及子载波编码比特数;
    发送器, 用于发送指示信息至对端设备, 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括 所述处理器确定的所述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和加载比特数, 以使 得所述对端设备根据所述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和加载比特数对 待编码数据流进行编码调制。
  9.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映射关系由映射关系表来体现; 在所述映射关系表中, 子载 波加载比特数与编码比特数之间一对多映射, 且子载波的 SNR与编码 比特数之间一对一映射。
  10. 1 0、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器发送的指示消息为局端-物理媒质从属 0-PMD消息或 用户端-物理媒质从属 R-PMD消息。
  11. 1 1、 根据权利要求 8 - 1 0 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特处理装置可以为局端收发器, 也可以为用户端收发器。
  12. 1 2、 一种比特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局端收发器和用户端 收发器,所述局端收发器通过双绞线连接到所述用户端收发器,其中, 所述局端收发器和 /或所述用户端收发器均包括具有如权利要求 4 - 7 中任一项所述的比特处理装置。
CN201480033302.7A 2014-06-30 2014-06-30 一种比特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53935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81144 WO2016000122A1 (zh) 2014-06-30 2014-06-30 一种比特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3514A true CN105393514A (zh) 2016-03-09
CN105393514B CN105393514B (zh) 2019-02-05

Family

ID=55018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3302.7A Active CN105393514B (zh) 2014-06-30 2014-06-30 一种比特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93514B (zh)
WO (1) WO201600012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1948A (zh) * 2019-04-16 2019-07-26 江苏科技大学 基于多态帧的自适应比特加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63199A1 (en) * 2005-03-29 2007-12-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relay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relay method
CN101141167A (zh) * 2007-05-28 2008-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ft-cdma系统中单载波频域均衡方法和系统
CN101534138A (zh) * 2008-03-14 2009-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比特加载的方法、用于比特加载的装置及数据传输系统
CN102299885A (zh) * 2009-04-30 2011-12-2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适应比特功率加载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63199A1 (en) * 2005-03-29 2007-12-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relay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relay method
CN101141167A (zh) * 2007-05-28 2008-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ft-cdma系统中单载波频域均衡方法和系统
CN101534138A (zh) * 2008-03-14 2009-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比特加载的方法、用于比特加载的装置及数据传输系统
CN102299885A (zh) * 2009-04-30 2011-12-2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适应比特功率加载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1948A (zh) * 2019-04-16 2019-07-26 江苏科技大学 基于多态帧的自适应比特加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00122A1 (zh) 2016-01-07
CN105393514B (zh) 2019-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91383B2 (en) Dynamic tone grouping and encoding for multi-carrier quadrature amplitude in OFDM
CN108880750B (zh) 解码和解调装置及方法、接收装置及方法与通信系统
EP1296494B1 (en) Channel power allocation in a multi-frequency data transmission
CN103004165B (zh) 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的链路调适方法及设备
CN102007747B (zh) 改进的双载波调制预编码
CN10496952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调制技术收发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730198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t power and data rate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8068547B2 (en) Data communication
EP1313260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lticast data
CN104254992B (zh) 用于每频调恒定星座大小的可调码率
CN101107801A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US7468961B2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using a plurality of carriers
KR102570656B1 (ko) 신호를 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07059114A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bit-loading for discrete multi-tone modulated multiple latency applications
US815522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a signa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0504682A (ja) チャンネルデコーディングの性能を改善するために可変的な量子化ステップサイズを決定する方法、可変的な量子化ステップサイズに基づいてチャンネルデコーディングを行う方法及び装置
CN105245308B (zh) 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
US878101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wer contro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212019B1 (en) Sub-carrier adaptation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50229073A1 (en)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transmitting method
CN105393514A (zh) 一种比特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667987B (zh) 自适应通信方法和装置
EP3154296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nd adjusting modulation format and carrier power
US20230412441A1 (en) Method for telecommunication with symbol binary repetition coding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s
KR20050042717A (ko) 전력제어와 오류정정 부호의 결합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