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3427A - 电路基板及具备该电路基板的便携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路基板及具备该电路基板的便携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93427A
CN105393427A CN201480041090.7A CN201480041090A CN105393427A CN 105393427 A CN105393427 A CN 105393427A CN 201480041090 A CN201480041090 A CN 201480041090A CN 105393427 A CN105393427 A CN 1053934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treatment circuit
magnetic field
resonance coil
circui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10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畑中武蔵
津田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93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34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16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扩大电路结构的设计的自由度并且能够实现电路的集成化。电路基板(1)具有:第一处理电路(11);以及第二处理电路(12),其配置于因伴随信号处理产生的噪声而使第一处理电路(11)错误动作的位置,且在第一处理电路(11)工作时成为停止状态。第二处理电路(12)具有:处理部(121),其执行信号处理;探测部(123),其探测第一处理电路(11)是否处于工作状态;以及切换控制部(122),其仅在探测部123探测到第一处理电路(11)处于工作状态时将处理部(121)从工作状态切换为停止状态。

Description

电路基板及具备该电路基板的便携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一方的处理电路工作时产生的噪声不会对另一方的处理电路的工作状态造成影响的电路基板及具备该电路基板的便携式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已知如下情况:在电子电路工作时产生噪声,该噪声成为检测信号的误差成分或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为了有效地抑制噪声从电子电路漏出至装置外,而将模拟电路块与数字电路块分离地配置于相独立的基板,并且将这些电路块收容于具有导电性的壳体,将壳体与模拟电路块的接地端子电连接,由此,使壳体作为导电屏蔽构件稳定地发挥功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875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关于避免在电子电路工作时产生的噪声泄漏至装置外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等中进行了各种研究,但关于邻接配置的电路块受到噪声的影响而产生错误动作等问题,仅研究出如下对策:使电路块之间相隔不会受到噪声的影响的距离,或者如专利文献1那样,将电路块分别配置于相独立的基板。因此,电路配置的设计的自由度受到噪声的制约,并且难以使电路块集成化到会受到噪声影响的范围内。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扩大电路结构的设计的自由度并且能够实现电路的集成化的电路基板及具备该电路基板的便携式设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电路基板,具有:第一处理电路;以及第二处理电路,其配置于因伴随信号处理产生的噪声而使所述第一处理电路错误动作的位置,且在所述第一处理电路工作时成为停止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第二处理电路在第一处理电路工作时成为停止状态,因此,即使在将第二处理电路与第一处理电路接近配置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由于第二处理电路的信号处理而产生的噪声使第一处理电路错误动作的情况。由此,能够将第一处理电路与第二处理电路接近配置,并且能够扩大电路配置的设计的自由度。
本发明的电路基板中的所述第二处理电路也可以具有:处理部,其执行所述信号处理;探测部,其探测所述第一处理电路是否处于工作状态;以及切换控制部,其仅在所述探测部探测到所述第一处理电路处于工作状态时将所述处理部从工作状态切换为停止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电路结构来形成具有第二处理电路所需的功能的电路。
也可以是,本发明的电路基板中的所述第一处理电路具有:整流部,其通过对从外部供给的交流电力进行整流来输出直流电力;以及充电部,其将从所述整流部输出的所述直流电力以充电电压供给至二次电池,在所述第二处理电路中,所述处理部是执行将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电力转换为驱动设备的驱动电力并输出该电力的信号处理的变压电路,所述探测部是通过从所述整流部输出的所述直流电力来输出表示所述第一处理电路处于工作状态的探测信号的探测电路,所述切换控制部是如下的切换控制电路:当被输入所述探测信号时使所述处理部为停止状态,另一方面,当未被输入所述探测信号时使所述处理部为工作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电路结构来高密度地形成不会因噪声而错误动作的充放电电路。
本发明的电路基板中的所述第一处理电路和所述第二处理电路也可以分别包括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和模拟信号处理电路中的至少一方的处理电路。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高密度且容易地形成第一处理电路和第二处理电路混合存在的电路结构。
本发明的电路基板中的第一处理电路和所述第二处理电路也可以是由将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和模拟信号处理电路集成化而成的模拟数字混载集成电路来形成的。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将电路基板集成化时的设计的自由度。
本发明是一种具备具有上述结构的电路基板的便携式设备。由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小型化和轻量化的便携式设备。
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也可以还具有利用谐振现象被从外部供给电力的受电模块,所述电路基板配置于利用所述谐振现象形成的、磁场强度比其它部位的磁场强度小的磁场空间。
根据上述结构,便携式设备具备利用谐振现象被供给电力的受电模块,由此在受电模块的附近位置出现磁场小的空间部分,将该空间部分有效地用作电路基板的配置场所。由此,即使在难以确保电路基板的配置场所的便携式设备中,也能够容易地确保电路基板的配置场所,进而能够实现便携式设备的小型化。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扩大电路结构的设计的自由度并且能够实现电路的集成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电路基板的概要框图。
图2是电路基板的详细框图。
图3是电路基板的电路框图。
图4是充电系统的框图。
图5是表示耳背式助听器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
图6A是模块部件的俯视图。
图6B是模块部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电路基板:概要)
本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为以下结构:一方的处理电路工作时产生的噪声不会对另一方的处理电路的工作状态造成影响。即,如图1所示,电路基板1具有:第一处理电路11;以及第二处理电路12,其配置于因伴随信号处理产生的噪声而使第一处理电路11错误动作的位置,且在第一处理电路11工作时成为停止状态。在此,“信号处理”是对光学信号、声音信号、电磁信号、电信号等信号进行处理,包括模拟信号处理和数字信号处理中的至少一方的处理。
由此,在电路基板1中,第二处理电路12在第一处理电路11工作时成为停止状态,因此,即使在将第二处理电路12与第一处理电路11接近配置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由于第二处理电路12的信号处理而产生的噪声使第一处理电路11错误动作的情况。由此,能够将第一处理电路11与第二处理电路12接近配置到会受到噪声的影响的范围内,并且能够将第一处理电路11与第二处理电路12之间的噪声的影响从设计参数中排除,因此,能够扩大电路配置的设计的自由度。
电路基板1中的第二处理电路12具有:处理部121,其执行信号处理;探测部123,其探测第一处理电路11是否处于工作状态;以及切换控制部122,其仅在探测部123探测到第一处理电路11处于工作状态时将处理部121从工作状态切换为停止状态。由此,电路基板1能够以简单的电路结构使第二处理电路12具有所需的功能。
在此,第一处理电路11和第二处理电路12只要分别包括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和模拟信号处理电路中的至少一方的处理电路即可。即,第一处理电路11既可以由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和模拟信号处理电路中的任一方的电路形成,也可以由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和模拟信号处理电路这两方的电路形成。另外,关于第二处理电路12,也与第一处理电路11同样地,既可以由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和模拟信号处理电路中的任一方的电路形成,也可以由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和模拟信号处理电路这两方的电路形成。由此,电路基板1能够高密度且容易地形成第一处理电路11和第二处理电路12混合存在的电路结构。
另外,优选的是,第一处理电路11和第二处理电路12是由将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和模拟信号处理电路集成化而成的模拟数字混载集成电路来形成的。在该情况下,能够提高将电路基板1集成化时的设计的自由度,并且能够通过使电路基板1单芯片化来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电路基板1既可以是对高频信号、低频信号进行处理的电路,也可以是将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相互转换的处理电路、对频率进行转换的处理电路、进行能量水平的转换的处理电路。另外,电路基板1也可以是对交流电力进行整流来对二次电池充电的充电电路、将二次电池的电力以规定电压供给至外部设备的供电电路、进行这些充电处理和供电处理的充放电电路。
(电路基板:充放电电路)
对将上述电路基板1应用于充放电电路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电路基板1的第一处理电路11与输出交流电力的受电部4和能够将电力充入和放出的二次电池3连接。受电部4可以采用有线供电方式和无线供电方式中的任一种方式。作为无线供电方式,能够例示出电磁感应方式、电磁共振方式等。另外,二次电池3能够应用能够充放电的电池的全部种类。例如,能够例示出铅蓄电池、控制阀式铅蓄电池、锂-空气电池、锂离子电池、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磷酸铁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钛酸-锂电池、镍-镉蓄电池、镍-氢充电电池、镍-铁电池、镍-锂电池、镍-锌电池、充电式碱性电池、钠-硫电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硅电池等来作为二次电池3。
第一处理电路11具有:整流部111,其通过对从外部经由受电部4供给的交流电力进行整流来输出直流电力;以及充电部112,其将从整流部111输出的直流电力以充电电压供给至二次电池3。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整流部111能够使用整流/稳定化IC。整流/稳定化IC是将全桥式同步整流、电压调整和无线电力控制、针对电压/电流/温度异常的保护功能等各功能集成于单芯片而成的IC。另外,充电部112是恒流/恒压线性充电用的IC,具有通知充电电流已减少至设定值的规定值的功能、利用计时器的充电结束功能、利用热反馈的充电电流稳定化功能、高电力动作时或高周围温度条件下的芯片温度限制功能等。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电路基板1的第二处理电路12具有:处理部124,其执行信号处理;探测部123,其探测第一处理电路11是否处于工作状态;以及切换控制部122,其仅在探测部123探测到第一处理电路11处于工作状态时将处理部124从工作状态切换为停止状态。
上述处理部124是变压电路,作为执行将二次电池3的充电电力转换为驱动设备5的驱动电力并输出该电力的信号处理的变压部而发挥功能。驱动设备5包括如马达、扬声器、发光器、显示器等那样的通过电力而工作的全部种类的设备。如图3所示,作为变压部,在降压用途时,能够应用线性调节器,在升压和降压的用途时,能够应用开关调节器。此外,这些各调节器是通过半导体元件来高速地接通/断开电流的方式,在接通/断开时产生高频的噪声,该噪声成为引起周边电路的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
如图2所示,探测部123是通过从整流部111输出的直流电力来输出表示第一处理电路11处于工作状态的探测信号的探测电路。探测电路也可以由晶体管等模拟电路形成。具体地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探测部123中,将NPN晶体管的基极端子123a连接于整流部111与充电部112间的输出电力线1111,将发射极端子123b连接于地。另外,通过将集电极端子123c经由电阻器连接于二次电池3的正侧来设为高阻抗状态,并且将集电极端子123c连接于切换控制部122的输入端子122a。
由此,在未从整流部111输出直流电力的情况下,探测部123的基极端子123a成为低电平而发射极端子123b与集电极端子123c之间为非导通状态,因此,高电平的探测信号输入到切换控制部122的输入端子122a。另一方面,当从整流部111经由输出电力线1111向充电部112给送直流电力时,基极端子123a为高电平,其结果,集电极端子123c和发射极端子123b为导通状态,集电极端子123c变化为接地电位的低电平的探测信号。其结果,对切换控制部122的输入端子122a输入低电平的探测信号。此外,探测部123也可以由数字电路形成。
切换控制部122是如下的切换控制电路:在被输入低电平的探测信号时使处理部124为停止状态,另一方面,在被输入高电平的探测信号时(未输入低电平的探测信号时)使处理部124为工作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低电平的探测信号作为处理部124的停止条件,将高电平的探测信号作为处理部124的工作条件,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低电平的探测信号作为处理部124的开始条件,将高电平的探测信号作为处理部124的停止条件。
由此,充放电电路的电路基板1能够通过使开关调节器等处理部124能够产生噪声的时刻与第一处理电路11停止的时刻同步来以简单的电路结构高密度地形成第一处理电路11不会因第二处理电路12的噪声而错误动作的充放电电路。此外,充放电电路的电路基板1既可以应用于汽车、摩托车、飞机等运输设备,也可以应用于后述的便携式设备。
(电路基板1:充放电电路的应用例:充电系统)
接着,对将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充放电电路的电路基板1应用于便携式设备6的情况具体地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便携式设备6具有利用谐振现象被从外部供给电力的受电模块61、二次电池3以及上述的充放电电路的电路基板1。在此,“谐振现象”是指2个以上的线圈在谐振频率下调谐。而且,这样构成的便携式设备6通过充电系统8被充电。即,充电系统8具备:便携式设备6,其具备受电模块61;以及充电装置7,其具备利用谐振现象对便携式设备6的受电模块61供给电力的供电模块71。
(便携式设备6)
上述便携式设备6具有:供给工作电力的二次电池3;扬声器、发光部件、显示器等输出部65;麦克风、开关等输入部66;以及控制基板63。控制基板63与输出部65和输入部66连接,具有以下功能:对输出部65输出控制信号;接收来自输入部66的输入信号;以及对与便携式设备6的使用目的相应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处理。
包括电路基板1和控制部125的控制基板63配置于利用谐振现象形成的磁场强度比其它部位的磁场强度小的磁场空间。即,便携式设备6具有以下结构:在利用谐振现象供电时,在受电模块61的内侧位置、附近位置出现磁场小的空间部分,将该空间部分作为控制基板63的配置场所。控制基板63具备充放电电路的电路基板1和控制部125。由此,便携式设备6通过抑制由配置于空间部分的控制基板63中的磁场引起的涡流的产生,来防止错误动作、规定温度以上的发热,其结果能够实现小型化。此外,在后面记述关于“磁场小的空间部分”的详细内容。此外,除了控制基板63以外,也可以将二次电池3、输出部65、输入部66配置于空间部分(磁场空间)。
便携式设备6的受电模块61具有受电谐振线圈611和电力取出线圈612。作为用作受电谐振线圈611和电力取出线圈612的线圈的种类,能够例示出螺旋型、螺线管型、环型。
“便携式设备6”也包括手持式设备和可穿戴式设备(人体配戴设备)中的任一种设备。具体地说,便携式设备能够例示出便携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PC等)、摄像机、音响设备、AV设备(便携式音乐播放器、IC记录器、便携式DVD播放器等)、计算器(口袋型计算机、电子计算器)、游戏机、计算机周边设备(便携式打印机、便携式扫描仪、便携式调制解调器等)、专用信息设备(电子辞典、电子记事本、电子书、便携式数据终端等)、便携式通信终端、声音通信终端(便携式电话、PHS、卫星电话、第三方无线、业余无线、特定小电力无线、个人无线、民间无线电等)、数据通信终端(便携式电话、PHS(功能型手机、智能型手机)、袖珍无线电传呼机等)、广播收发机(电视、无线电)、便携式无线电、便携式电视、One-Seg(数字电视)、其它设备(手表、怀表)、助听器、手持式GPS、防犯罪蜂鸣器、手电筒、笔型电筒、电池组、人工内耳系统的体外装置(声音处理器、音频处理器)等。另外,“助听器”能够例示出耳背式助听器、耳内式助听器、眼镜式助听器。
(充电装置)
对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便携式设备6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7具有能够载置便携式设备6的未图示的充电台。另外,充电装置7具备利用谐振现象对载置于充电台的便携式设备6供给电力的供电模块71。供电模块71具备供电谐振线圈711和电力供给线圈712。作为用作供电谐振线圈711和电力供给线圈712的线圈的种类,能够例示出螺旋型、螺线管型、环型。另外,充电装置7具有将交流电力供给到供电模块71的电源部72以及控制电源部72的控制部73。
由此,只需将便携式设备6载置于充电装置7的充电台,就能够开始对二次电池3进行充电,并且能够使从便携式设备6的二次电池3向驱动设备5的电源断开。另外,只需将便携式设备6从充电装置7的充电台拿起,就能够停止对二次电池3进行充电,并且能够使从便携式设备6的二次电池3向驱动设备5的电源接通。
此外,充电装置7也可以与便携式设备6同样地具有如下结构:在利用谐振现象供电时,在供电模块71的内侧位置、附近位置出现磁场小的空间部分,将该空间部分作为电源部72、控制部73的配置场所。在该情况下,除便携式设备6以外还能够实现充电装置7的小型化。
(磁场小的空间部分)
接着,主要对便携式设备6中作为控制基板63的配置场所的“磁场小的空间部分”详细地进行说明。
便携式设备6构成为在期望位置形成“磁场小的空间部分”。能够通过设定与充电装置7的位置关系、供电状态、内部结构等供电条件来实现在期望位置形成空间部分。
例如,便携式设备6也可以构成为:在利用谐振现象从充电装置7的供电模块71中的供电谐振线圈711对受电模块61中的受电谐振线圈611供给电力时,在供电模块71中的供电谐振线圈711与受电模块61中的受电谐振线圈611之间的期望位置形成具有比该期望位置以外的位置的磁场强度小的磁场强度的磁场空间作为“空间部分”。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空间部分”出现在受电模块61的充电装置7侧的附近位置,因此通过将受电模块61的配置位置设定于比外壁构件的充电装置7侧的前端部略靠后侧的位置处,能够确保外壁构件的前端部侧作为控制基板63的配置场所。
如果对“空间部分”的形成方法详细地进行说明,则能够例示如下方法:在利用谐振现象从充电装置7的供电模块71中的供电谐振线圈711对便携式设备6的受电模块61中的受电谐振线圈611供给电力时,以使流过供电模块71中的供电谐振线圈711的电流的方向与流过受电模块61中的受电谐振线圈611的电流的方向成为相反方向的方式设定供给到供电模块71中的供电谐振线圈711的电力的频率。
根据上述形成方法,在利用谐振现象进行电力传输时,通过将供电模块71中的供电谐振线圈711与受电模块61中的受电谐振线圈611接近地配置,表示供电谐振线圈711与受电谐振线圈611的耦合的强度的耦合系数变高。当在这样的耦合系数高的状态下测量传输特性“S21”(成为从供电谐振线圈711向受电谐振线圈611输送电力时的输电效率的指标的值)时,其测定波形的波峰分离在低频侧和高频侧。而且,通过将供给到供电谐振线圈711的电力的频率设定为该高频侧的波峰附近的频率,流过供电谐振线圈711的电流的方向与流过受电谐振线圈611的电流的方向成为相反方向,在供电谐振线圈711的内周侧产生的磁场与在受电谐振线圈611的内周侧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由此,在供电谐振线圈711和受电谐振线圈611的内周侧,磁场所产生的影响减小,从而能够形成具有比供电谐振线圈711和受电谐振线圈611的内周侧以外的位置的磁场强度小的磁场强度的磁场空间作为“空间部分”。
另外,作为“空间部分”的其它形成方法,例示如下方法:在利用谐振现象从供电谐振线圈711对受电谐振线圈611供给电力时,以使流过供电谐振线圈711的电流的方向与流过受电谐振线圈611的电流的方向成为相同方向的方式设定供给到供电谐振线圈711的电力的频率。
根据上述形成方法,在利用谐振现象进行电力传输时,通过将供电谐振线圈711与受电谐振线圈611接近地配置,表示供电谐振线圈711与受电谐振线圈611的耦合的强度的耦合系数变高。当在这样的耦合系数高的状态下测量传输特性时,其测定波形的波峰分离在低频侧和高频侧。而且,通过将供给到供电谐振线圈711的电力的频率设定为该低频侧的波峰附近的频率,流过供电谐振线圈711的电流的方向与流过受电谐振线圈611的电流的方向成为相同方向,在供电谐振线圈711的外周侧产生的磁场与在受电谐振线圈611的外周侧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由此在供电谐振线圈711和受电谐振线圈611的外周侧,磁场所产生的影响减小,从而能够形成具有比供电谐振线圈711和受电谐振线圈611的外周侧以外的位置的磁场强度小的磁场强度的磁场空间作为“空间部分”。
另外,也可以改变与供电谐振线圈711和受电谐振线圈611相关的调整参数,根据在供电谐振线圈711与受电谐振线圈611之间产生的磁场耦合的强度来设定“空间部分”的大小。例如通过相对减弱在供电谐振线圈711与受电谐振线圈611之间产生的磁场耦合,能够扩大磁场空间的大小。另一方面,通过相对增强在供电谐振线圈711与受电谐振线圈611之间产生的磁场耦合,能够缩小磁场空间的大小。由此,能够形成最适合于便携式设备6的尺寸的“空间部分”。
此外,也可以将供电谐振线圈711的配置关系以及受电谐振线圈611的配置关系设为调整参数,改变该调整参数来变更在供电谐振线圈711与受电谐振线圈611之间产生的磁场耦合的强度,由此变更磁场空间的大小。
另外,也可以将供电谐振线圈711和受电谐振线圈611的形状设为调整参数,使这些线圈的形状改变为期望的形状来变更在供电谐振线圈711与受电谐振线圈611之间以及周边产生的磁场耦合的强度,由此将“空间部分”的形状设定为期望的形状。在该情况下,通过使供电谐振线圈711和受电谐振线圈611为期望的形状,能够以按照线圈的形状的期望的形状形成磁场强度相对较弱的磁场空间。
另外,也可以将供电谐振线圈711与电力供给线圈712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电力取出线圈612与受电谐振线圈611之间的第二距离中的至少一个距离设为调整参数,根据该调整参数而设定“空间部分”的大小。例如,通过相对缩短供电谐振线圈711与电力供给线圈712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电力取出线圈612与受电谐振线圈611之间的第二距离,能够使磁场耦合相对变弱而扩大磁场空间的大小。另一方面,通过相对延长供电谐振线圈711与电力供给线圈712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电力取出线圈612与受电谐振线圈611之间的第二距离,能够使磁场耦合相对变强而缩小磁场空间的大小。
并且,关于“空间部分”,也可以是,以覆盖受电谐振线圈611和供电谐振线圈711的除相向面以外的面中的至少一部分面的方式配置磁性构件,在供电谐振线圈711与受电谐振线圈611之间改变磁场来进行电力传输,由此在期望位置形成具有比该期望位置以外的位置的磁场强度小的磁场强度的磁场空间作为“空间部分”。例如,磁性构件也可以以覆盖受电谐振线圈611的内周面的方式进行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在受电谐振线圈611的内周侧产生的磁场切断,从而在受电谐振线圈611的内周侧形成具有比较小的磁场强度的磁场空间作为“空间部分”。
另外,磁性构件也可以以覆盖供电谐振线圈711和受电谐振线圈611的与相向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的方式进行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在受电谐振线圈611的与相向面相反的一侧的面附近产生的磁场切断,从而在受电谐振线圈611的与相向面相反的一侧的面附近形成具有比较小的磁场强度的磁场空间作为“空间部分”。
这样,在便携式设备6中,能够基于上述空间部分的形成方法的一个以上的组合而有意图地在受电模块61的内侧、附近的期望位置形成磁场强度小的磁场空间作为“空间部分”,并且能够设定“空间部分”的大小、形状。即,在便携式设备6中能够通过受电模块61的设置方式来形成期望的空间部分。
(助听器)
详细说明将如上述那样构成的便携式设备6应用于作为人体佩戴设备的耳背式助听器的情况。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耳背式助听器用作助听器的一例来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作为助听器,能够例示出袋式(盒式)助听器、耳背式助听器(BTE(Behind-The-Ear))、耳内式助听器(ITE:In-The-Ear)、耳道式助听器(ITC(InTheCanal))、CIC式(CompleteInTheCanal:深耳道式)助听器(CIC)、开放耳式助听器、RIC式助听器(RIC(ReceiverInCanal:耳道内置受话器))、骨传导式助听器、嵌入式助听器。
(助听器:耳背式助听器)
如图5所示,耳背式助听器9具备:助听器主体91,其被佩戴于耳廓;耳模92,其抵接于耳孔开口或耳孔开口的附近;连结部93,其将助听器主体91与耳模92连结;控制基板63,其具备充放电电路的电路基板1和控制部125;以及输出部65及输入部66,该输出部65及输入部66连接于控制基板63。输出部65是输出声音的扬声器651等。输入部66是用于控制音量水平和电源接通/断开的操作按钮661、将外部声音变换为电性的声音信号的集音麦克风等。
助听器主体91具有从顶部至底部以沿着耳廓的根部的方式弯曲的六面体的壳体(外壁构件)。即,助听器主体91的壳体具有:上表面部911d,其位于顶部;底面部911c,其位于底部;头抵接面部911a,其抵接于头;耳廓抵接面部911e,其与头抵接面部911a相向配置,并抵接于耳廓;内侧抵接面部911b,其沿着耳廓的根部呈面状抵接;以及外侧面部911f,其与内侧抵接面部911b相向配置。另外,助听器主体91能够分割为头抵接面部911a和耳廓抵接面部911e这两个部分。由此,头抵接面部911a作为盖体而发挥功能,耳廓抵接面部911e作为收容体而发挥功能。
在助听器主体91的上表面部911d连接有连结部93的一端部。连结部93形成为中空的管状。连结部93的另一端部连接于耳模92。由此,耳背式助听器9能够将在助听器主体91中收集以及放大后的声音从扬声器651经由连结部93输出至耳模92,而使耳背式助听器9的佩戴者听取清楚的声音。
(助听器:耳背式助听器:模块部件10)
在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耳背式助听器9中,在规定位置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具有模块部件10。模块部件10具有:受电功能,利用谐振现象进行受电;二次电池功能,能够充放电;充放电功能,对二次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功能,使耳背式助听器9的各部工作。
如图6A及图6B所示,模块部件10具有平板状的控制基板63以及设置于控制基板63上表面的电路基板1及二次电池3。电路基板1也可以形成为控制基板63的一部分。电路基板1具备上述的整流部111等,并且具备控制部125。另外,在控制基板63的周围设置有壁构件101。壁构件101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在壁构件101的外周面设置有受电谐振线圈611和电力取出线圈612。受电谐振线圈611和电力取出线圈612使用带绝缘覆膜的铜线材。
由此,通过以覆盖受电谐振线圈611和电力取出线圈612的内周面的方式配置作为磁性构件而发挥功能的壁构件101,使配置于受电谐振线圈611和电力取出线圈612的内周侧的电路基板1存在于磁场强度比较小的磁场空间。其结果,设置于控制基板63上的电路基板1难以受到受电模块61受电时的磁场的影响。
另外,壁构件101的内周侧以覆盖电路基板1和便携式设备64的方式填充并固化有树脂。由此,模块部件10的电路基板1和二次电池3不容易因冲击、漏水而受到损伤。
在控制基板63的端面处突出有端子部631。端子部631与控制部125连接,形成有各种控制信号端子、GND端子、电源端子等。而且,端子部631作为阳连接器而发挥功能,并能够装卸阴连接器662。阴连接器662与扬声器等输出部651和输入部661连接。
根据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模块部件10,在制造、修理耳背式助听器9时,能够通过以模块部件10为单位进行装卸来完成各作业,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简单地进行制造、修理。并且,通过对尺寸、形状、端子部631进行标准化,模块部件10能够共用于很多种类的助听器等便携式设备。
此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设为利用作为磁性构件而发挥功能的壁构件101覆盖控制基板63周围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利用磁性构件覆盖模块部件10的下表面(控制基板63的下表面),还可以利用磁性构件覆盖模块部件10的上表面。在该情况下,能够使控制基板63上的各部件存在于磁场强度更小的磁场空间。
在以上的详细说明中,为了能够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而以特征部分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的详细说明所记载的实施方式,也能够应用于其它的实施方式,应尽可能广地解释其应用范围。另外,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用语以及语法是为了准确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使用的,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解释。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发明的概念而容易地推想出包含于本发明的概念的其它结构、系统、方法等。因而,权利要求应视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包含等同的结构。另外,为了充分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本发明的效果,期望充分参考业已公开的文献等。
附图标记说明
1:电路基板;3:二次电池;4:受电部;5:驱动设备;6:便携式设备;7:充电装置;8:充电系统;9:耳背式助听器;10:模块部件;11:第一处理电路;12:第二处理电路;13:电路基板;61:受电模块;71:供电模块。

Claims (7)

1.一种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处理电路;以及
第二处理电路,其配置于因伴随信号处理产生的噪声而使所述第一处理电路错误动作的位置,且在所述第一处理电路工作时成为停止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处理电路具有:
处理部,其执行所述信号处理;
探测部,其探测所述第一处理电路是否处于工作状态;以及
切换控制部,其仅在所述探测部探测到所述第一处理电路处于工作状态时将所述处理部从工作状态切换为停止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处理电路具有:
整流部,其通过对从外部供给的交流电力进行整流来输出直流电力;以及
充电部,其将从所述整流部输出的所述直流电力以充电电压供给至二次电池,
在所述第二处理电路中,
所述处理部是执行将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电力转换为驱动设备的驱动电力并输出该电力的信号处理的变压电路,
所述探测部是通过从所述整流部输出的所述直流电力来输出表示所述第一处理电路处于工作状态的探测信号的探测电路,
所述切换控制部是如下的切换控制电路:当被输入所述探测信号时使所述处理部为停止状态,另一方面,当未被输入所述探测信号时使所述处理部为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处理电路和所述第二处理电路分别包括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和模拟信号处理电路中的至少一方的处理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处理电路和所述第二处理电路是由将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和模拟信号处理电路集成化而成的模拟数字混载集成电路来形成的。
6.一种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基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受电模块,该受电模块利用谐振现象被从外部供给电力,
所述电路基板配置于利用所述谐振现象形成的、磁场强度比其它部位的磁场强度小的磁场空间。
CN201480041090.7A 2013-07-19 2014-05-28 电路基板及具备该电路基板的便携式设备 Pending CN1053934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50194 2013-07-19
JP2013150194A JP6159610B2 (ja) 2013-07-19 2013-07-19 回路基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機器
PCT/JP2014/064093 WO2015008543A1 (ja) 2013-07-19 2014-05-28 回路基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3427A true CN105393427A (zh) 2016-03-09

Family

ID=52346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1090.7A Pending CN105393427A (zh) 2013-07-19 2014-05-28 电路基板及具备该电路基板的便携式设备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72882A1 (zh)
EP (1) EP3024112A4 (zh)
JP (1) JP6159610B2 (zh)
KR (1) KR20160020523A (zh)
CN (1) CN105393427A (zh)
SG (1) SG11201600384PA (zh)
TW (1) TW201519755A (zh)
WO (1) WO201500854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1095A (zh) * 2019-03-27 2021-11-0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数据获取装置和生物传感器
US11387679B2 (en) * 2020-08-31 2022-07-12 Stmicroelectronics Design And Application S.R.O. Enclosure wireless charging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1947B2 (ja) * 2013-09-04 2018-08-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充電システム、及び、電源回路基板等
JP2016213915A (ja) * 2015-04-30 2016-12-1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給電システム
US20170195466A1 (en) * 2016-01-02 2017-07-06 Erato (Cayman) Holdings Co., Ltd. Radiofrequency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2439078B1 (ko) * 2017-06-23 2022-09-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충전 제어 방법
KR20210037309A (ko) 2019-09-27 2021-04-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컨트롤 ic의 리셋을 제어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EP4093051A1 (en) * 2021-05-21 2022-11-23 GN Hearing A/S Hearing aid with dual coil components for noise cancellatio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06297A (ja) * 2007-02-20 2008-09-04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携帯端末
CN101983466A (zh) * 2008-03-31 2011-03-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充电器和电子设备充电系统
CN102037526A (zh) * 2008-05-22 2011-04-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电子电路基板的连接方法
WO2013059919A1 (en) * 2011-10-26 2013-05-02 Schukra of North America Co. Signal discrimination for wireless key fobs and interacting systems
CN103117813A (zh) * 2012-10-18 2013-05-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以及控制nfc单元与无线充电单元切换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419362T2 (de) * 1993-05-05 1999-11-04 St Microelectronics Pte Ltd Batterieladegerät
JPH0787678A (ja) * 1993-09-13 1995-03-31 Casio Comput Co Ltd 通信装置
CA2213767A1 (en) * 1996-08-20 1998-02-20 Norand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reduced noise mode operation capability
US6215432B1 (en) * 1999-03-04 2001-04-10 Atmel Corporation Reducing digital switching noise in mixed signal IC's
JP2006087523A (ja) 2004-09-21 2006-04-06 Olympus Corp 電子装置および被検体内導入システム
JP2007258836A (ja) * 2006-03-20 2007-10-04 Onkyo Corp 充電池および充電回路を備える増幅装置
JP5313635B2 (ja) * 2008-11-10 2013-10-09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用充電システム、電動工具用バッテリパック、及び電動工具用充電器
US8644542B2 (en) * 2009-09-08 2014-02-04 Siemens Medical Instruments Pte. Ltd. Hearing aid with wireless battery charging capability
WO2013080666A1 (ja) * 2011-11-30 2013-06-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パワー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06297A (ja) * 2007-02-20 2008-09-04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携帯端末
CN101983466A (zh) * 2008-03-31 2011-03-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充电器和电子设备充电系统
CN102037526A (zh) * 2008-05-22 2011-04-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电子电路基板的连接方法
WO2013059919A1 (en) * 2011-10-26 2013-05-02 Schukra of North America Co. Signal discrimination for wireless key fobs and interacting systems
CN103117813A (zh) * 2012-10-18 2013-05-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以及控制nfc单元与无线充电单元切换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1095A (zh) * 2019-03-27 2021-11-0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数据获取装置和生物传感器
US11387679B2 (en) * 2020-08-31 2022-07-12 Stmicroelectronics Design And Application S.R.O. Enclosure wireless charging
US11831171B2 (en) 2020-08-31 2023-11-28 Stmicroelectronics Design And Application S.R.O. Wireless charging for earbud and enclosure of earbu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59610B2 (ja) 2017-07-05
KR20160020523A (ko) 2016-02-23
WO2015008543A1 (ja) 2015-01-22
JP2015023683A (ja) 2015-02-02
TW201519755A (zh) 2015-05-16
EP3024112A1 (en) 2016-05-25
EP3024112A4 (en) 2017-04-19
US20160172882A1 (en) 2016-06-16
SG11201600384PA (en) 2016-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62768B (zh) 便携式设备、充电系统以及电源电路基板等
CN105393427A (zh) 电路基板及具备该电路基板的便携式设备
CN105144541A (zh) 电路装置、便携式设备以及充电系统等
CN206402220U (zh) 射频通信设备
US10666067B2 (en) Portable charging unit with accelerated charging for hearing assistance devices
US10123106B2 (en) Multifunctional headphone cable
CN105009407A (zh) 便携式设备及其充电设备、便携式设备充电系统
US7548040B2 (en) Wireless battery charging of electronic devices such as wireless headsets/headphones
CN105594230B (zh) 助听器以及助听器充电系统
CN104584382B (zh) 供电受电装置以及便携式设备
CN105637899B (zh) 助听器
CA2445727C (en) Hearing aid and a method of compensating magnetic distortion
CN105103407A (zh) 受电装置
EP3858431A1 (en) Charging and updating of an implantable hearing aid
EP3179741B1 (en) Hearing aid with power management
CN113659736A (zh) 无线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