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9645A - 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89645A
CN105389645A CN201510675264.1A CN201510675264A CN105389645A CN 105389645 A CN105389645 A CN 105389645A CN 201510675264 A CN201510675264 A CN 201510675264A CN 105389645 A CN105389645 A CN 1053896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th
balance
power
peak regul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752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89645B (zh
Inventor
陈政
张翔
蒙文川
冷媛
欧鹏
宋艺航
杨惠萍
邢胜男
赵雪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SHI WANF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SHI WANF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SHI WANF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SHI WANF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752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896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89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9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89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96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2Adjustment or analysis of established resource schedule, e.g. resource or task levelling, or dynamic reschedu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步获取各月份的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果、电力供应分析预测结果、电力电量交换数据和网损;根据预设电力平衡计算模型确定电力平衡盈余;根据预设电量平衡计算模型确定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根据预设调峰平衡计算模型确定调峰盈亏;根据电力平衡盈余、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以及调峰盈亏判断电力供需是否平衡。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可以全面透彻地对电力市场的供需平衡进行分析,提高电力市场供需平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有助于合理地制定电力市场的短期和中期规划,有助于合理地增减燃煤机组的装机容量,避免资源的浪费。

Description

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市场的供需关系是电力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电力市场中,供需关系决定了价格调节各种电力资源顺畅流动和优化配置的方向和强度,并推动电力公司资本的有效增长和用电客户的生活质量、用电满意程度的日益提高,从而使电力市场更加繁荣。在冬季和夏季用电高峰时,往往会出现电能的供不应求,导致需要对一些地区采取拉闸限电的极端措施加以控制;在夜间又会出现用电低谷,高压线路末端电压严重偏高,导致电力和电能的供需不平衡。而电网运行不稳定的根本原因就是供需失衡,因此,保证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至关重要。
以往的电力市场供需平衡分析基本上是研究电力平衡,主要是全社会用电的需求与供给预测值是否平衡,或者是发电量与购电量(加网损)是否平衡,都是单一地对电力平衡进行分析,不能全面地反映电网的供需平衡情况,从而会容易导致所得到的供需平衡分析结果的片面化和不准确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及系统,其可以多角度、全面地对电力供需平衡进行分析,提高电力市场供需平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有助于合理地制定电力市场的短期和中期规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包括步骤:
获取各月份的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果、电力供应分析预测结果、电力电量交换数据和网损,所述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果包括售电量、统调最高负荷、以及统调最低负荷,所述电力供应分析预测结果包括各类型机组供电量、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及各类型机组期末装机容量;
根据预设电力平衡计算模型、所述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所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以及所述统调最高负荷确定电力平衡盈余;
根据预设电量平衡计算模型、所述售电量、所述各类型机组供电量、所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以及所述网损确定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
根据预设调峰平衡计算模型、所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所述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所述各类型机组期末装机容量、所述统调最高负荷以及所述统调最低负荷确定调峰盈亏;
根据所述电力平衡盈余、所述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以及所述调峰盈亏判断电力供需是否平衡。
一种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系统,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月份的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果、电力供应分析预测结果、电力电量交换数据和网损,所述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果包括售电量、统调最高负荷、以及统调最低负荷,所述电力供应分析预测结果包括各类型机组供电量、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及各类型机组期末装机容量;
电力平衡分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电力平衡计算模型、所述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所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以及所述统调最高负荷确定电力平衡盈余;
电量平衡分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电量平衡计算模型、所述售电量、所述各类型机组供电量、所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以及所述网损确定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
调峰平衡分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调峰平衡计算模型、所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所述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所述各类型机组期末装机容量、所述统调最高负荷以及所述统调最低负荷确定调峰盈亏;
电力供需平衡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力平衡盈余、所述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以及所述调峰盈亏判断电力供需是否平衡。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其基于各月份的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果、电力供应分析预测结果、电力电量交换数据和网损,从电力平衡、电量平衡和调峰平衡这三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电力平衡盈余来判断是否电力平衡,通过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判断是否电量平衡,通过调峰盈亏来判断是否调峰平衡,从而可以全面透彻地对电力市场的供需平衡进行分析,提高电力市场供需平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有助于合理地制定电力市场的短期和中期规划,以及有助于合理地增减燃煤机组的装机容量,避免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一个具体示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简单流程示例;
图3是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1中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S101:获取各月份的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果、电力供应分析预测结果、电力电量交换数据和网损,所述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果包括售电量、统调最高负荷、以及统调最低负荷,所述电力供应分析预测结果包括各类型机组供电量、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及各类型机组期末装机容量;
步骤S102:根据预设电力平衡计算模型、所述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所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以及所述统调最高负荷确定电力平衡盈余;
步骤S103:根据预设电量平衡计算模型、所述售电量、所述各类型机组供电量、所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以及所述网损确定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
步骤S104:根据预设调峰平衡计算模型、所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所述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所述各类型机组期末装机容量、所述统调最高负荷以及所述统调最低负荷确定调峰盈亏;
步骤S105:根据所述电力平衡盈余、所述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以及所述调峰盈亏判断电力供需是否平衡。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其基于各月份的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果、电力供应分析预测结果、电力电量交换数据和网损,从电力平衡、电量平衡和调峰平衡这三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电力平衡盈余来判断是否电力平衡,通过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判断是否电量平衡,通过调峰盈亏来判断是否调峰平衡,从而可以全面透彻地对电力市场的供需平衡进行分析,提高电力市场供需平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有助于合理地制定电力市场的短期和中期规划,以及有助于合理地增减燃煤机组的装机容量,避免资源的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流程示意图中,是以电力平衡盈余、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调峰盈亏的确定有先后顺序为例进行说明,实际上,电力平衡盈余、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调峰盈亏的确定可以不分先后顺序,例如同时进行,如图2所示的简单流程示例所示,只要在进行最后的判断电力供需是否平衡时有电力平衡盈余、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调峰盈亏的数据即可。
如前所述,上述步骤S101中获取的是各月份的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果、电力供应分析预测结果、电力电量交换数据和网损,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果包含的售电量、统调最高负荷、以及统调最低负荷,实际上指的是各月份的售电量、各月份的统调最高负荷、以及各月份的统调最低负荷,相应地,上述电力供应分析预测结果包含的各类型机组供电量、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及各类型机组期末装机容量,指代的也是各月份的各类型机组供电量、各月份的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及各月份的各类型机组期末装机容量。类似的,上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指代的也是各月份的电力电量交换数据,该电力电量交换数据包括输入电力和输出电力。
其中,上述各类型机组,基于区域内所配备的能量来源的不同,可能包含的是不同类型的机组,例如核电机组、风电机组、水电机组、燃煤机组、以及其他类型机组的任意组合等,出于简单说明的目的,在下述示例的说明中是以其中几种类型的机组的组合示例进行举例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组合方式来确定上述各类型机组。
此外,上述售电量等数据,指代的是待进行电力供需平衡的区域的区域内数据,即上述售电量指的是区域内售电量,其他的参数也应当做类似的理解。
在其中一个具体示例中,上述得到的电力平衡盈余可以包括分月电力平衡盈余和年度电力平衡盈余,此时,上述预设电力平衡计算模型包括分月电力平衡计算模型和年度电力平衡计算模型。
其中,上述分月电力平衡计算模型具体可以为:
分月电力平衡盈余=当月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之和+当月输入电力-当月输出电力-当月备用容量-当月统调负荷需求;
上述当月备用容量、当月统调负荷需求根据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确定;
上述年度电力平衡计算模型为:
年度电力平衡盈余=min(当年各月的分月电力平衡盈余)。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采用上述分月电力平衡计算模型计算各个月份的电力平衡盈余,以某年的1月、2月为例,这两个月份的电力平衡盈余分别为:
1月电力平衡盈余=1月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之和+1月输入电力-1月输出电力-1月备用容量-1月统调负荷需求;
2月电力平衡盈余=2月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之和+2月输入电力-2月输出电力-2月备用容量-2月统调负荷需求。
针对其他月份,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可以得到3~12月份电力平衡盈余,然后将这12个月份的电力平衡盈余的最小值确定为年度电力平衡盈余。
上述当月备用容量可以包括旋转备用容量、检修备用容量和事故备用容量,旋转备用容量、检修备用容量和事故备用容量均可以基于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的百分比确定,在一个具体应用实例中,上述旋转备用容量可以为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的2%,上述检修备用容量可以为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的8%,上述事故备用容量可以为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的10%。而上述当月统调负荷需求也可以采用统调最高负荷的百分比来确定。
以机组的类型包括燃煤机组、核电机组、水电机组、蓄电机组、以及其他类型机组为例,上述分月电力平衡计算模型可以表示为如下所示:
分月电力平衡盈余=当月燃煤可调出力+当月核电可调出力+当月水电可调出力+当月蓄电可调出力+当月其他可调出力+当月输入电力-当月输出电力-当月备用容量-当月统调负荷需求。
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上述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可以包括月度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和年度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相应地,上述预设电量平衡计算模型可以包括月度电量平衡计算模型和年度电量平衡计算模型。
其中,上述月度电量平衡计算模型具体可以为:
月度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当月燃煤机组供电量/(当月燃煤机组期末装机容量*(1-燃煤机组厂用电率));
其中,当月燃煤机组供电量=当月售电量-当月除燃煤机组外的各类型机组供电量之和-(当月输入电力-当月输出电力)+当月网损,该燃煤机组厂用电率可以基于历史统计数据来确定;
采用类似的思想,上述年度电量平衡计算模型具体可以为:
年度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当年各月的燃煤机组供电量之和/(当年末月份的燃煤机组期末装机容量*(1-燃煤机组厂用电率));
其中,年度燃煤机组供电量=当年各月的售电量之和-当年各月的除燃煤机组外的各类型机组供电量之和-(当年各月的输入电力之和-当年各月的输出电力之和)+当年各月的网损之和。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采用上述月度电量平衡计算模型计算各个月份的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以某年的1月、2月为例,这两个月份的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分别为:
1月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1月燃煤机组供电量/(燃煤机组1月末装机容量*(1-燃煤机组厂用电率));
2月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2月燃煤机组供电量/(燃煤机组2月末装机容量*(1-燃煤机组厂用电率))。
针对其他月份,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可以得到3~12月份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然后将这12个月份的电力平衡盈余的最小值确定为年度电力平衡盈余。
基于如上所述的月度电量平衡计算模型和年度电量平衡计算模型,除了燃煤机组之外的其他类型机组的供电量,可以直接从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果获得,而燃煤机组的供电量则为供电量分析预测结果(即售电量)与除燃煤机组之外的其他类型机组供电量和值的差值,从而可以据此根据燃煤机组的供电量确定燃煤机组在满足供电量情形下的利用小时数,并最终根据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来判断电量供需是否平衡。
以机组的类型包括燃煤机组、核电机组、风电机组、水电机组、以及其他类型机组为例,当月除了燃煤机组之外的其他类型机组的供电量之和可以为:当月核电机组供电量+当月风电机组供电量+当月水电机组供电量+当月其他机组供电量。
相应地,当月燃煤机组供供电量可以采用下式计算:
当月燃煤机组供电量=当月售电量-当月水电机组供电量-当月核电机组供电量-当月风电机组供电量-当月其他机组供电量-当月净受电量+当月网损;
其中,当月净受电量=当月输入电力-当月输出电力。
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上述调峰盈亏可以包括月度调峰盈亏和年度调峰盈亏,相应地上述调峰平衡计算模型包括月度调峰平衡计算模型和年度调峰平衡计算模型。
其中,上述月度调峰平衡计算模型具体可以为:
月度调峰盈亏=当月输入电力-当月输出电力+当月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之和+A%*当月火电机组期末装机容量+2.1*当月抽蓄机组期末装机容量-B%当月新能源机组期末装机容量-(当月最大峰谷差+当月旋转备用);
其中,A的取值范围可以为30~50,B的取值范围可以为70~80,上述当月最大峰谷差根据当月统调最高负荷和当月统调最低负荷确定,上述当月旋转备用根据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确定;
而上述年度调峰平衡计算模型具体可以为:
年度调峰盈亏=min(当年各月的月度调峰盈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采用上述月度调峰平衡计算模型计算各个月份的电力调峰盈亏,以某年的1月、2月为例,这两个月份的调峰盈亏分别为:
1月调峰盈亏=1月输入电力-1月输出电力+1月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之和+A%*1月火电机组期末装机容量+2.1*1月抽蓄机组期末装机容量-B%*1月新能源机组期末装机容量-(1月最大峰谷差+1月旋转备用);
2月调峰盈亏=2月输入电力-2月输出电力+2月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之和+A%*2月火电机组期末装机容量+2.1*2月抽蓄机组期末装机容量-B%*2月新能源机组期末装机容量-(2月最大峰谷差+2月旋转备用)。
针对其他月份,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可以得到3~12月份调峰盈亏,然后将这12个月份的调峰盈亏的最小值确定为年度调峰盈亏。
其中,上述当月最大峰谷差为当月统调最高负荷与当月统调最低负荷的差值,上述当月旋转备用为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的2%。
以一个具体的包含相关类型机组的场景为例,上述月度调峰平衡计算模型可以表示为如下所示:
当月调峰盈亏=当月输入电力-当月输出电力+当月水电机组可调出力+当月其它机组可调出力+A%*当月火电机组装机+2.1*当月抽蓄机组装机-B%*当月新能源机组装机-(当月最大峰谷差+当月旋转备用)。
基于如上得到的电力平衡盈余、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以及调峰盈亏判断电力供需是否平衡,例如根据电力平衡盈余来判断是否电力平衡,通过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是否合理来判断是否电量平衡,通过调峰盈亏来判断是否调峰平衡,并基于电力平衡的判断结果、电量平衡的判断结果、调峰平衡的判断结果综合确定电力供需是否平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确定电力平衡盈余、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以及调峰盈亏时,均是可以分月度和年度进行,因此,在基于电力平衡盈余、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以及调峰盈亏综合判断电力供需是否平衡时,也可以是分月度和年度进行。
基于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思想,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系统。图3中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系统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各月份的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果、电力供应分析预测结果、电力电量交换数据和网损,所述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果包括售电量、统调最高负荷、以及统调最低负荷,所述电力供应分析预测结果包括各类型机组供电量、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及各类型机组期末装机容量;
电力平衡分析模块302,用于根据预设电力平衡计算模型、所述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所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以及所述统调最高负荷确定电力平衡盈余;
电量平衡分析模块303,用于根据预设电量平衡计算模型、所述售电量、所述各类型机组供电量、所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以及所述网损确定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
调峰平衡分析模块304,用于根据预设调峰平衡计算模型、所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所述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所述各类型机组期末装机容量、所述统调最高负荷以及所述统调最低负荷确定调峰盈亏;
电力供需平衡分析模块305,用于根据所述电力平衡盈余、所述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以及所述调峰盈亏判断电力供需是否平衡。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其基于各月份的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果、电力供应分析预测结果、电力电量交换数据和网损,从电力平衡、电量平衡和调峰平衡这三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电力平衡盈余来判断是否电力平衡,通过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判断是否电量平衡,通过调峰盈亏来判断是否调峰平衡,从而可以全面透彻地对电力市场的供需平衡进行分析,提高电力市场供需平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有助于合理地制定电力市场的短期和中期规划,以及有助于合理地增减燃煤机组的装机容量,避免资源的浪费。
如前所述,上述步骤S101中获取的是各月份的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果、电力供应分析预测结果、电力电量交换数据和网损,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果包含的售电量、统调最高负荷、以及统调最低负荷,实际上指的是各月份的售电量、各月份的统调最高负荷、以及各月份的统调最低负荷,相应地,上述电力供应分析预测结果包含的各类型机组供电量、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及各类型机组期末装机容量,指代的也是各月份的各类型机组供电量、各月份的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及各月份的各类型机组期末装机容量。类似的,上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指代的也是各月份的电力电量交换数据,该电力电量交换数据包括输入电力和输出电力。
在其中一个具体示例中,上述得到的电力平衡盈余可以包括分月电力平衡盈余和年度电力平衡盈余,此时,上述预设电力平衡计算模型包括分月电力平衡计算模型和年度电力平衡计算模型。
其中,上述分月电力平衡计算模型具体可以为:
分月电力平衡盈余=当月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之和+当月输入电力-当月输出电力-当月备用容量-当月统调负荷需求;
上述当月备用容量、当月统调负荷需求根据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确定;
上述年度电力平衡计算模型为:
年度电力平衡盈余=min(当年各月的分月电力平衡盈余)。
上述当月备用容量可以包括旋转备用容量、检修备用容量和事故备用容量,旋转备用容量、检修备用容量和事故备用容量均可以基于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的百分比确定,在一个具体应用实例中,上述旋转备用容量可以为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的2%,上述检修备用容量可以为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的8%,上述事故备用容量可以为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的10%。而上述当月统调负荷需求也可以采用统调最高负荷的百分比来确定。
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上述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可以包括月度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和年度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相应地,上述预设电量平衡计算模型可以包括月度电量平衡计算模型和年度电量平衡计算模型。
其中,上述月度电量平衡计算模型具体可以为:
月度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当月燃煤机组供电量/(当月燃煤机组期末装机容量*(1-燃煤机组厂用电率));
其中,当月燃煤机组供电量=当月售电量-当月除燃煤机组外的各类型机组供电量之和-(当月输入电力-当月输出电力)+当月网损;
采用类似的思想,上述年度电量平衡计算模型具体可以为:
年度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当年各月的燃煤机组供电量之和/(当年末月份的燃煤机组期末装机容量*(1-燃煤机组厂用电率));
其中,年度燃煤机组供电量=当年各月的售电量之和-当年各月的除燃煤机组外的各类型机组供电量之和-(当年各月的输入电力之和-当年各月的输出电力之和)+当年各月的网损之和。
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上述调峰盈亏可以包括月度调峰盈亏和年度调峰盈亏,相应地上述调峰平衡计算模型包括月度调峰平衡计算模型和年度调峰平衡计算模型。
其中,上述月度调峰平衡计算模型具体可以为:
月度调峰盈亏=当月输入电力-当月输出电力+当月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之和+A%*当月火电机组期末装机容量+2.1*当月抽蓄机组期末装机容量-B%当月新能源机组期末装机容量-(当月最大峰谷差+当月旋转备用);
其中,A的取值范围可以为30~50,B的取值范围可以为70~80,上述当月最大峰谷差根据当月统调最高负荷和当月统调最低负荷确定,上述当月旋转备用根据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确定;
而上述年度调峰平衡计算模型具体可以为:
年度调峰盈亏=min(当年各月的月度调峰盈亏)。
其中,上述当月最大峰谷差为当月统调最高负荷与当月统调最低负荷的差值,上述当月旋转备用为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的2%。
基于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和系统,以下以广东省月度及年度电力市场供需平衡分析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获取广东省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果和电力供应分析预测结果,以及区域电力电量交换和网损情况数据,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2014年各月度广东省相关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果和电力供应分析预测结果,以及区域电力电量交换和网损情况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然后,基于上述获得的数据,分别采用分月电力平衡盈余模型、年度电力平衡盈余模型分别确定分月电力平衡盈余和年度电力平衡盈余,采用月度电量平衡计算模型、年度电量平衡计算模型分别确定月度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和年度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利用月度调峰平衡计算模型、年度调峰平衡计算模型分别获得月度调峰盈亏和年度调峰盈亏。
通过上述方式,最后得到的数据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从而,可以根据上述结果对电力供需是否平衡进行分析判断。其中,通过电力平衡盈余来判断是否电力平衡;通过判断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是否合理来判断是否电量平衡(每个地区的判断标准以及经验值均不相同,因此没有具体的统一标准);通过调峰平衡盈亏来判断是否调峰平衡,如果调峰盈亏大于0,则满足调峰平衡,如果调峰盈亏小于0,则调峰能力不足,基于该结果便可以根据其制定的标准或者经验值来判断电力市场是否供需平衡。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2%、8%、10%等取值系数可以根据不同区域实际情况的变动进行调节。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获取各月份的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果、电力供应分析预测结果、电力电量交换数据和网损,所述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果包括售电量、统调最高负荷、以及统调最低负荷,所述电力供应分析预测结果包括各类型机组供电量、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及各类型机组期末装机容量;
根据预设电力平衡计算模型、所述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所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以及所述统调最高负荷确定电力平衡盈余;
根据预设电量平衡计算模型、所述售电量、所述各类型机组供电量、所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以及所述网损确定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
根据预设调峰平衡计算模型、所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所述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所述各类型机组期末装机容量、所述统调最高负荷以及所述统调最低负荷确定调峰盈亏;
根据所述电力平衡盈余、所述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以及所述调峰盈亏判断电力供需是否平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电力平衡计算模型包括分月电力平衡计算模型和年度电力平衡计算模型,所述电力平衡盈余包括分月电力平衡盈余和年度电力平衡盈余,所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包括输入电力和输出电力;
所述分月电力平衡计算模型为:
分月电力平衡盈余=当月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之和+当月输入电力-当月输出电力-当月备用容量-当月统调负荷需求;
所述当月备用容量、所述当月统调负荷需求根据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确定;
所述年度电力平衡计算模型为:
年度电力平衡盈余=min(当年各月的分月电力平衡盈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月备用容量包括旋转备用容量、检修备用容量和事故备用容量,所述旋转备用容量为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的2%,所述检修备用容量为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的8%,所述事故备用容量为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的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电量平衡计算模型包括月度电量平衡计算模型和年度电量平衡计算模型,所述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包括月度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和年度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所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包括输入电力和输出电力;
所述月度电量平衡计算模型为:
月度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当月燃煤机组供电量/(当月燃煤机组期末装机容量*(1-燃煤机组厂用电率));
其中,当月燃煤机组供电量=当月售电量-当月除燃煤机组外的各类型机组供电量之和-(当月输入电力-当月输出电力)+当月网损;
所述年度电量平衡计算模型为:
年度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当年各月的燃煤机组供电量之和/(当年末月份的燃煤机组期末装机容量*(1-燃煤机组厂用电率));
其中,年度燃煤机组供电量=当年各月的售电量之和-当年各月的除燃煤机组外的各类型机组供电量之和-(当年各月的输入电力之和-当年各月的输出电力之和)+当年各月的网损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峰平衡计算模型包括月度调峰平衡计算模型和年度调峰平衡计算模型,所述调峰盈亏包括月度调峰盈亏和年度调峰盈亏;
所述月度调峰平衡计算模型为:
月度调峰盈亏=当月输入电力-当月输出电力+当月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之和+A%*当月火电机组期末装机容量+2.1*当月抽蓄机组期末装机容量-B%当月新能源机组期末装机容量-(当月最大峰谷差+当月旋转备用);
所述A的取值范围为30~50,所述B的取值范围为70~80,所述当月最大峰谷差根据当月统调最高负荷和当月统调最低负荷确定,所述当月旋转备用根据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确定;
所述年度调峰平衡计算模型为:
年度调峰盈亏=min(当年各月的月度调峰盈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月最大峰谷差为当月统调最高负荷与当月统调最低负荷的差值,所述当月旋转备用为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的2%。
7.一种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月份的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果、电力供应分析预测结果、电力电量交换数据和网损,所述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果包括售电量、统调最高负荷、以及统调最低负荷,所述电力供应分析预测结果包括各类型机组供电量、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及各类型机组期末装机容量;
电力平衡分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电力平衡计算模型、所述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所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以及所述统调最高负荷确定电力平衡盈余;
电量平衡分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电量平衡计算模型、所述售电量、所述各类型机组供电量、所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以及所述网损确定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
调峰平衡分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调峰平衡计算模型、所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所述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所述各类型机组期末装机容量、所述统调最高负荷以及所述统调最低负荷确定调峰盈亏;
电力供需平衡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力平衡盈余、所述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以及所述调峰盈亏判断电力供需是否平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电力平衡计算模型包括分月电力平衡计算模型和年度电力平衡计算模型,所述电力平衡盈余包括分月电力平衡盈余和年度电力平衡盈余,所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包括输入电力和输出电力;
所述分月电力平衡计算模型为:
分月电力平衡盈余=当月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之和+当月输入电力-当月输出电力-当月备用容量-当月统调负荷需求;
所述年度电力平衡计算模型为:
年度电力平衡盈余=min(当年各月的分月电力平衡盈余);
所述当月备用容量包括旋转备用容量、检修备用容量和事故备用容量,所述旋转备用容量为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的2%,所述检修备用容量为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的8%,所述事故备用容量为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的1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电量平衡计算模型包括月度电量平衡计算模型和年度电量平衡计算模型,所述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包括月度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和年度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所述电力电量交换数据包括输入电力和输出电力;
所述月度电量平衡计算模型为:
月度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当月燃煤机组供电量/(当月燃煤机组期末装机容量*(1-燃煤机组厂用电率));
其中,当月燃煤机组供电量=当月售电量-当月除燃煤机组外的各类型机组供电量之和-(当月输入电力-当月输出电力)+当月网损;
所述年度电量平衡计算模型为:
年度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当年各月的燃煤机组供电量之和/(当年末月份的燃煤机组期末装机容量*(1-燃煤机组厂用电率));
其中,年度燃煤机组供电量=当年各月的售电量之和-当年各月的除燃煤机组外的各类型机组供电量之和-(当年各月的输入电力之和-当年各月的输出电力之和)+当年各月的网损之和。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峰平衡计算模型包括月度调峰平衡计算模型和年度调峰平衡计算模型,所述调峰盈亏包括月度调峰盈亏和年度调峰盈亏;
所述月度调峰平衡计算模型为:
月度调峰盈亏=当月输入电力-当月输出电力+当月各类型机组可调出力之和+A%*当月火电机组期末装机容量+2.1*当月抽蓄机组期末装机容量-B%当月新能源机组期末装机容量-(当月最大峰谷差+当月旋转备用);
所述年度调峰平衡计算模型为:
年度调峰盈亏=min(当年各月的月度调峰盈亏);
所述A的取值范围为30~50,所述B的取值范围为70~80,所述当月最大峰谷差为当月统调最高负荷与当月统调最低负荷的差值,所述当月旋转备用为当月统调最高负荷的2%。
CN201510675264.1A 2015-10-16 2015-10-16 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53896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5264.1A CN105389645B (zh) 2015-10-16 2015-10-16 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5264.1A CN105389645B (zh) 2015-10-16 2015-10-16 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9645A true CN105389645A (zh) 2016-03-09
CN105389645B CN105389645B (zh) 2017-02-08

Family

ID=55421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75264.1A Active CN105389645B (zh) 2015-10-16 2015-10-16 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89645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2806A (zh) * 2016-03-28 2016-07-13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大规模区外来电下电网内外电源协调运行方法
CN106355323A (zh) * 2016-08-30 2017-01-25 新奥泛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目标区域内能源设备的方法及设备
CN106991528A (zh) * 2017-03-25 2017-07-28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多类型电源发电特征的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辅助分析计算系统
CN107171317A (zh) * 2017-06-07 2017-09-15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含有新能源发电的外送电网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预测方法
CN107623322A (zh) * 2017-09-29 2018-01-23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用户用电管理系统
CN110350598A (zh) * 2019-07-15 2019-10-18 袁思达 一种火力电厂辅助调峰系统
CN111582598A (zh) * 2020-05-14 2020-08-25 昆明能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网架及电网指标分析的电网规划方案自动生成方法
CN111861080A (zh) * 2019-10-30 2020-10-30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34077A (zh) * 2020-12-18 2021-04-09 四川大汇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中长期电力供需形势分析方法
CN113436028A (zh) * 2020-03-23 2021-09-24 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资源分析方法和装置
CN113541200A (zh) * 2021-07-14 2021-10-2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网系统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887809A (zh) * 2021-10-11 2022-01-04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巴州供电公司 双碳目标下配电网供需平衡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设备
CN113972696A (zh) * 2020-07-22 2022-01-25 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 调峰平衡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994779A (zh) * 2023-03-17 2023-04-21 联一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erp管理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35718A1 (de) * 2012-03-15 2013-09-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nergiespeicherkraftwerk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solchen kraftwerks
CN104484772A (zh) * 2014-12-30 2015-04-0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电量计划的可行性校验方法和系统
CN104820874A (zh) * 2015-05-18 2015-08-05 国家电网公司 电力调度中心的监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35718A1 (de) * 2012-03-15 2013-09-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nergiespeicherkraftwerk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solchen kraftwerks
CN104484772A (zh) * 2014-12-30 2015-04-0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电量计划的可行性校验方法和系统
CN104820874A (zh) * 2015-05-18 2015-08-05 国家电网公司 电力调度中心的监控方法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2806A (zh) * 2016-03-28 2016-07-13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大规模区外来电下电网内外电源协调运行方法
CN105762806B (zh) * 2016-03-28 2018-02-09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大规模区外来电下电网内外电源协调运行方法
CN106355323A (zh) * 2016-08-30 2017-01-25 新奥泛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目标区域内能源设备的方法及设备
CN106991528A (zh) * 2017-03-25 2017-07-28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多类型电源发电特征的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辅助分析计算系统
CN107171317A (zh) * 2017-06-07 2017-09-15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含有新能源发电的外送电网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预测方法
CN107623322A (zh) * 2017-09-29 2018-01-23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用户用电管理系统
CN110350598A (zh) * 2019-07-15 2019-10-18 袁思达 一种火力电厂辅助调峰系统
CN111861080A (zh) * 2019-10-30 2020-10-30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36028A (zh) * 2020-03-23 2021-09-24 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资源分析方法和装置
CN113436028B (zh) * 2020-03-23 2023-04-28 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资源分析方法和装置
CN111582598A (zh) * 2020-05-14 2020-08-25 昆明能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网架及电网指标分析的电网规划方案自动生成方法
CN113972696A (zh) * 2020-07-22 2022-01-25 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 调峰平衡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72696B (zh) * 2020-07-22 2023-05-12 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 调峰平衡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34077A (zh) * 2020-12-18 2021-04-09 四川大汇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中长期电力供需形势分析方法
CN113541200A (zh) * 2021-07-14 2021-10-2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网系统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887809A (zh) * 2021-10-11 2022-01-04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巴州供电公司 双碳目标下配电网供需平衡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设备
CN115994779A (zh) * 2023-03-17 2023-04-21 联一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erp管理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9645B (zh) 201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89645A (zh) 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及系统
Denholm et al. Energy storage requirements for achieving 50% solar photovoltaic energy penetration in California
Denholm et al. On the path to sunshot-emerging issues and challenges in integrating high levels of solar into the electrical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Lai et al. Levelized cost of energy for PV and grid scale energy storage systems
CN103208085B (zh) 企业用电提高负荷率与降低最大需量的分析智能系统
McHenry Small-scale (≤ 6 kWe) stand-alone and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wind, hydroelectric, biodiesel, and wood gasification system’s simulated technical, economic, and mitigation analyses for rural regions in Western Australia
Eisen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virtual power plants, and the smart grid
CN104156893A (zh) 一种基于虚拟储能技术的峰谷时段计算方法
Yang et al. Parallel autonomous optimization of demand response with renewable distributed generators
CN105809252A (zh) 一种大规模风电平衡评估方法
CN113746105A (zh) 电力需求响应的优化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Liu et al. Power and energy constrained battery operating regimes: Effect of temporal resolution on peak shaving by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
Wu et al. Techno-economic analysis of contingency reserve allocation scheme for combined UHV DC and AC receiving-end power system
Alavijeh et al. Impact of internal energy exchange cost on integrated community energy systems
CN109462224B (zh) 一种调整台区变压器容量的方法
Tian et al. Coordinated RES and ESS Planning Framework Considering Financial Incentives Within Centralized Electricity Market
CN115021406B (zh) 一种整合经济性模型预测控制的微电网控制器
Mermoud et al. Economic Optimization of PV Systems with Storage
Cronenberg et al. How do the benefits from active demand vary? A comparison of four EU countries
Zhou et al. Multi-scenarios PV-based microgrids investment decision considering feed-in-tariff regulation
Saaravia-Guerrero et al. Optimal Sizing of BESS for Industrial Peak Shaving Applications Considering Different Electricity Billing Rates
Bellifemine et al. The Italian ancillary service market: Preliminary cost-benefit analysis for BTS demand response
Chughtai et al. Planning for mitigation of variability in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using temporal complementarity
CN115619102B (zh) 一种基于新能源弃电率的电气计算校核方法
Parianen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use of standby generator sets to mitigate peak demand charges in industrial facili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08

Address after: 510700 3rd, 4th and 5th floors of building J1 and 3rd floor of building J3, No.11 Kexiang Road, Science City, Luogang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JINGSHI WANF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3-21 / F, West Tower, Yuedian building, No.6 and 8 shuijungang, Dongfeng East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Patentee before: CSG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Patentee before: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JINGSHI WANF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