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9042B - 移动终端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89042B
CN105389042B CN201510552490.0A CN201510552490A CN105389042B CN 105389042 B CN105389042 B CN 105389042B CN 201510552490 A CN201510552490 A CN 201510552490A CN 105389042 B CN105389042 B CN 1053890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intensity
electrode
sub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524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89042A (zh
Inventor
金垠廷
金起德
赵盛庸
金起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89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90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890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90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H04M1/6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 H04M1/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by electronic means
    • H04M1/673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by electronic means the user being required to key in a co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7Position sensing using the local deformation of sensor ce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5Pressure sensors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force exerted on the touch surface without providing the touch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基于触摸强度来解除锁定模式以防止由无意触摸引起解锁操作的移动终端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其中,该驱动方法可包括:当在锁定模式下发生多次触摸时检测每次触摸的触摸强度,以及基于所检测到的多个触摸强度来解除锁定模式,或者执行与所检测到的多个触摸强度对应的功能。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9月2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4-0116347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目的并入本文就像在本文中完整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涉及移动终端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能够防止由无意触摸引起解锁操作的移动终端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移动终端装置的功能扩展,由此各种用户界面(UI)以及使用其的各种功能被提供给移动终端装置。
通常,具有触摸屏的移动终端装置可以包括锁定功能和解锁功能,其用于限制待机状态下的不必要输入错误或者防止其他人使用。
在移动终端装置具有解锁功能的情况下,如果用户在预定时间段内未进行任何输入,则执行解锁功能。因此,用户通过预设的解锁方法来解除锁定模式,然后使用移动终端装置的期望功能。例如,相关技术的解锁方法可以是预设区域中的触摸和拖动方法。
然而,在相关技术的解锁方法的情况下,可能由用户的无意触摸而引起解除锁定模式,这可能引起移动终端装置的故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目的在于一种基本上避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引起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的移动终端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一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触摸强度来解除锁定模式以防止由无意触摸引起解锁操作的移动终端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在说明书中的之后的部分中陈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附加优点和特征,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阅览以下内容时这些附加优点和特征会变得明显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实施中获知。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的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特定地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正如本文中实施的并且广泛地描述的那样,为了实现这些优点和其他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目的,提供了一种具有触摸屏的移动终端装置的驱动方法,该驱动方法可以包括:当在锁定模式下发生多次触摸时检测每次触摸的触摸强度;以及基于所检测到的多个触摸强度来解除锁定模式,或者执行与所检测到的多个触摸强度对应的功能。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触摸屏的移动终端装置的驱动方法,该驱动方法可以包括:当在锁定模式下发生多次触摸时检测每次触摸的触摸位置和触摸强度,根据所检测到的触摸位置和触摸强度来检测每个触摸位置的触摸强度,以及基于每个触摸位置的触摸强度来解除锁定模式。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装置,该移动终端装置可以包括:触摸屏;触摸驱动器,用于通过感测触摸屏上的触摸来生成感测数据;以及控制器,用于在锁定模式下基于从触摸驱动器提供的多次触摸中的每一次的感测数据,来检测多次触摸中的每一次的触摸强度,以及解除锁定模式或者执行与所检测到的多个触摸强度对应的功能。
要理解的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前述概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意在提供对要求保护的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本申请包括附图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结合在本申请中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本发明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案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阐述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移动终端装置;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触摸强度方面的弱触摸和强触摸;
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用于在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装置中设定弱触摸和强触摸中的每一个的触摸强度的屏幕;
图4示例性地示出了用于在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装置中设定解锁强度组合的屏幕;
图5示例性地示出了用于在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装置中设定触摸方案的屏幕;
图6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触摸屏;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触摸屏的电极结构的透视图;
图8是沿图7的I-I′的横截面图;
图9A至图9C是示出了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触摸强度感测模式、触摸位置感测模式以及触觉驱动模式的、触摸感测电极与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中的每一个之间的连接的横截面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的触摸屏的电极结构的透视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移动终端装置的驱动方法中的解锁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移动终端装置的驱动方法中的快捷执行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如果可能,贯穿附图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将通过参照附图描述的以下实施方案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及其实现方法清楚。然而,本发明可以以不同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制于本文中陈述的实施方案。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案使得本公开内容全面且完整,并且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此外,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
附图中公开的用于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形状、尺寸、比例、角度和数量仅作为示例,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所示出的细节。在全文中类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类似的元件。在以下描述中,当相关已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被确定为不必要地使本发明的重要观点模糊时,将省略详细的描述。在使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包括”、“具有”以及“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仅~”,否则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另有指代,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在解释要素时,将要素解释为包括误差区,尽管不存在明确描述。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描述中,当将结构(例如电极、线、布线、层或接触)描述为形成在另一结构的上部/下部或者形成在其他结构上方/下方时,应当将该描述解释为包括这些结构彼此接触的情况以及还包括第三结构设置在这些结构之间的情况。
在描述时间关系时,例如,当将时间顺序描述为“在~后”、“在~之后”、“接下来~”以及“在~之前”时,可以包括不连续的情况,除非使用了“刚好”或“直接”。
将理解,尽管本文中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例如,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元件称为第二元件,以及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元件称为第一元件。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案的特征可以彼此部分地或整体地结合或组合,并且可以以各种方式彼此交互操作和技术地驱动,只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充分理解即可。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可以彼此独立地执行或者可以以相互依赖关系一起执行。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移动终端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移动终端装置。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移动终端装置可以包括显示部110、触摸屏120、触摸驱动器130、控制器140以及存储部150。
显示部11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和面板驱动器。显示面板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响应于从控制器140提供的视频数据和面板控制信号,通过面板驱动器在显示面板上显示预定图像。
触摸屏120可以包括多个触摸驱动电极、多个触摸感测电极以及多个触摸传感器,其中多个触摸感测电极与多个触摸驱动电极交叉,多个触摸传感器设置在触摸驱动电极与触摸感测电极的每个交叉处。
根据用户在触摸屏120上的触摸,触摸区域中的触摸传感器的电阻值、电容或特性会变化。特别地,可以根据用户的触摸通过多个触摸传感器来感测与对触摸屏120的触摸区域施加的压力对应的触摸强度。例如,触摸屏120可以通过使用电阻型、压电型、电容型或电活性聚合物型来感测与用户的触摸对应的触摸位置和触摸强度。
触摸驱动器130通过感测触摸传感器根据用户的触摸的变化值来生成针对触摸位置的触摸位置感测信号,将触摸位置感测信号转换成触摸位置感测数据,以及将触摸位置感测数据提供给控制器140。此外,响应于控制器140的控制,触摸驱动器130通过感测触摸位置处的触摸传感器的变化值来生成针对触摸强度的触摸强度感测信号,将触摸强度感测信号转换成触摸强度感测数据,以及将触摸强度感测数据提供给控制器140。例如,触摸驱动器130向多个触摸驱动电极供给触摸驱动脉冲,并且还通过多个触摸感测电极来感测触摸传感器的变化值,由此来将触摸位置感测数据和触摸强度感测数据提供给控制器140。
控制器140控制移动终端装置的总体操作。在下文中,将如下来详细描述控制器140的各种功能中的仅与本发明相关的功能。
控制器140根据用户经由用户界面的输入来执行对应的应用,生成与所执行的应用对应的面板控制信号和视频数据,以及将所生成的面板控制信号和视频数据提供给显示部110,由此在显示面板上显示图像。
此外,在控制器140的控制下触摸驱动器130以触摸位置感测模式和触摸强度感测模式来驱动。控制器140基于从触摸驱动器130根据触摸位置感测模式和触摸强度感测模式中的每种模式而提供的感测数据来检测触摸位置,并且在移动终端装置中执行与所检测到的触摸位置对应的功能。
如果在预设时间段内不存在来自用户的触摸输入和按键输入,则通过控制器140将移动终端装置的模式改变为锁定模式(或待机模式)。
如果存在用于解除锁定模式的多次触摸,则根据第一实例的控制器140根据从触摸驱动器130提供的多次触摸的触摸强度感测数据来检测多个触摸强度,然后根据所检测到的多个触摸强度来解除锁定模式或保持执行锁定模式。通常,用户的用于执行移动终端装置的功能的触摸强度大于无意触摸强度。从而,基于触摸强度,仅在存在用户的有意触摸时解除锁定模式,以使得可以防止由用户的无意触摸而导致解除锁定模式。
更详细地,存储部150中存储有第一参考值和第二参考值,其中第二参考值大于第一参考值。然后通过将锁定模式下检测到的多个触摸强度相对于第一参考值和第二参考值划分为弱触摸和强触摸来检测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此后,控制器140根据解锁强度组合是否与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匹配来解除锁定模式或保持执行锁定模式,其中所述解锁强度组合以根据用户的设定的弱触摸和强触摸的组合形式被预设并且存储在存储部150中。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中所示,弱触摸(WT)的触摸强度会在第一参考值(Ref1)与第二参考值(Ref2)之间,以及强触摸(ST)的触摸强度会高于第二参考值(Ref2)。同时,触摸强度低于第一参考值(Ref1)的触摸不被视为用于解锁模式的触摸。本文中,用户可以在低于第二参考值(Ref2)的范围内对第一参考值(Ref1)进行重设,以及用户可以在高于第一参考值(Ref1)的范围内对第二参考值(Ref2)进行重设。
解锁强度组合和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与用于解锁模式的触摸输入的数量对应的总数量情况中的任一情况,并且可以是弱触摸和强触摸的组合。例如,如果用于解锁模式的触摸输入的数量为“N”,则解锁强度组合和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中的每一个可以是根据与情况的数量对应的N2中任意之一的弱触摸和强触摸的组合。
如果解锁强度组合以第一触摸至第三触摸的强度按弱触摸、弱触摸和强触摸的顺序被组合的方式存储在存储部150中,则根据第一实例的控制器140基于在锁定模式下发生的第一触摸至第三触摸中的每一个的触摸强度来解除锁定模式。就是说,当根据用于解锁模式的第一触摸至第三触摸的触摸强度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按弱触摸、弱触摸和强触摸的顺序形成并且与预设解锁强度组合匹配时,控制器140解除锁定模式。同时,当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与预设解锁强度组合不匹配时,控制器140保持锁定模式。因此,基于触摸强度来解除锁定模式以使得可以防止由无意触摸而导致解除锁定模式。
同时,根据第一实例的控制器140可以基于针对锁定模式被解除的驱动模式发生的多次触摸中的每一次的触摸强度来执行锁定模式。就是说,根据第一实例的控制器140在存在以与解锁强度组合匹配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进行的多次触摸时执行锁定模式,以及根据第一实例的控制器140在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与解锁强度组合不匹配时保持驱动模式。
此外,根据第一实例的控制器140基于在锁定模式下发生的多次触摸来检测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根据所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来解除锁定模式,以及同时执行与所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对应的功能(或应用)。就是说,根据第一实例的控制器140根据锁定模式下发生的多次触摸中的每一次的强度来解除锁定模式,并且同时执行用于执行功能的快捷功能。
详细地,根据第一实例的控制器140通过将锁定模式下检测到的多个触摸强度划分为弱触摸和强触摸来检测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然后,如果在由用户预设并且存储在存储部150中的多个触摸方案中存在与所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匹配的触摸方案,则根据第一实例的控制器140解除锁定模式,并且同时执行在与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匹配的触摸方案中设定的功能。同时,如果在由用户预设并且存储在存储部150中的多个触摸方案中不存在与所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匹配的触摸方案,则根据第一实例的控制器140保持执行锁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多个触摸方案中的每一个由用户所选择的弱触摸和强触摸的组合构成,并且设定有用户所选择的移动终端装置的每种功能。例如,可以如下表1中所示来设定多种方案中的每一个。
[表1]
触摸方案 第一触摸的强度 第二触摸的强度 功能
1 弱触摸 弱触摸 访问主界面面板
2 弱触摸 强触摸 访问联系人列表
3 强触摸 弱触摸 执行因特网功能
4 强触摸 强触摸 执行相机功能
参照以上表1,如果锁定模式下检测到的第一触摸和第二触摸对应于由弱触摸和弱触摸的组合构成的触摸方案1,则根据第一实例的控制器140解除锁定模式,并且同时在移动终端装置的屏幕上显示主界面面板。如果锁定模式下检测到的第一触摸和第二触摸对应于由强触摸和强触摸的组合构成的触摸方案4,则根据第一实例的控制器140解除锁定模式,并且同时执行相机功能。因此,用户根据多次触摸中的每一次的触摸强度来设定期望功能的触摸方案,并且执行其触摸强度与预设触摸方案对应的多次触摸,以使得可以在锁定模式下执行期望功能,而无需在用于解锁模式的触摸之后的用于执行期望功能的附加触摸。
当在锁定模式下发生用于解除锁定模式的多次触摸时,根据第二实例的控制器140根据从触摸驱动器130提供的多次触摸中的每一次的触摸位置感测数据来检测多个触摸位置,根据多次触摸中的每一次的触摸强度感测数据来检测每个触摸位置的触摸强度,以及根据每个触摸位置的触摸强度来解除锁定模式或保持执行锁定模式。
详细地,根据第二实例的控制器140通过将锁定模式下检测到的每个触摸位置的触摸强度基于存储在存储部150中的第一参考值和第二参考值划分为弱触摸和强触摸来提取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其中,第二参考值大于第一参考值。然后,根据第二实例的控制器140根据解锁强度组合是否与所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匹配来解除或保持锁定模式,其中所述解锁强度组合存储在存储部150中并且根据用户的设定通过对每个触摸位置的弱触摸和强触摸进行组合而设定。就是说,根据第二实例的控制器140基于锁定模式下发生的多次触摸中的每一次的每个触摸位置的触摸强度来解除锁定模式,从而通过触摸位置和触摸强度的双重安全功能增强锁定模式的安全性。
此外,根据第二实例的控制器140以与根据第一实例的控制器140相同的方式基于锁定模式下发生的多次触摸的每个触摸位置的强度来检测强触摸的组合。然后,如果存储在存储部150中的多个触摸方案中存在与所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匹配的触摸方案,则根据第二实例的控制器140解除锁定模式,并且同时执行与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匹配的触摸方案中设定的功能。同时,如果存储在存储部150中的多个触摸方案中不存在与所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匹配的触摸方案,则根据第二实例的控制器140保持执行锁定模式。
此外,根据第一实例的控制器140和根据第二实例的控制器140中的每一个可以根据用户的触摸基于触摸位置来检测触觉区域,根据触摸强度来生成触摸驱动脉冲,以及向包括在触觉区域中的触摸驱动电极施加触摸驱动脉冲,由此在触觉区域中提供触觉效应例如振动。通过触觉效应,可以将用户触摸的触摸强度反馈给用户,以使得用户可以感知触摸强度并且还生成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从而用户可以记住该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的触摸强度。
图3示出了用于在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装置中设定弱触摸和强触摸中的每一个的强度的屏幕。
参照图3结合图1,如果用户通过用户界面从移动终端装置的设定菜单中选择弱触摸的强度设定菜单,则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控制器140在显示部110上显示弱触摸的强度设定屏幕(S1)。在这种情况下,弱触摸的强度设定屏幕(S1)可以包括用户触摸框(B1)和触摸强度显示框(B2)。
根据控制器140对弱触摸的要求,用户以弱触摸的强度来触摸用户触摸框(B1)。从而,当用户触摸框(B1)发生触摸时,控制器140检测与用户的触摸对应的触摸强度,并且将所检测到的触摸强度显示在触摸强度显示框(B2)上,从而,用户感知到弱触摸的触摸强度。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40可以生成与所检测到的触摸强度对应的触觉驱动信号,从而在用户的触摸位置中提供触觉效应。
然后,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和拖动方法来调节显示在触摸强度显示框(B2)上的与第一参考值和第二参考值(Ref1、Ref2)对应的第一参考线和域第二参考线,从而设定期望的弱触摸的参考值。
如果用户触摸弱触摸的强度设定屏幕(S1)上的存储框(B3),则控制器140将与调整后的第一参考线和域第二参考线的位置对应的触摸强度重设为用于限定弱触摸的第一参考值和第二参考值(Ref1、Ref2),并且将重设后的值存储在存储部150中。此时,控制器140重复地执行被输入用于设定弱触摸的触摸强度的用户的触摸至少三次,最终设定好用于限定弱触摸的第一参考值和第二参考值(Ref1、Ref2),以及将最终设定的第一参考值和第二参考值(Ref1、Ref2)存储在存储部150中。
在完成通过弱触摸的强度设定屏幕(S1)进行的弱触摸的强度设定之后,控制器140在显示部110上显示强触摸的强度设定屏幕(S2)。在这种情况下,强触摸的强度设定屏幕(S2)可以包括用户触摸框(B1)以及触摸强度显示框(B2)。
根据控制器140对强触摸的要求,用户以强触摸的强度来触摸用户触摸框(B1),其中,强触摸的强度相对强于弱触摸的强度。从而,当用户触摸框(B1)发生触摸时,控制器140检测与用户的触摸对应的触摸强度,并且将所检测到的触摸强度显示在触摸强度显示框(B2)上,从而,用户感知到强触摸的触摸强度。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40可以生成与所检测到的触摸强度对应的触觉驱动信号,从而在用户的触摸位置中提供触觉效应。
然后,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和拖动方法来调节显示在触摸强度显示框(B2)上的与第二参考值(Ref2)对应的第二参考线的位置,从而设定期望的强触摸的参考值。
如果用户触摸强触摸的强度设定屏幕(S2)上的存储框(B3),则控制器140将与调整后的第二参考线的位置对应的触摸强度重设为用于限定强触摸的第二参考值(Ref2),并且将重设后的值存储在存储部150中。此时,控制器140重复地执行被输入用于设定强触摸的触摸强度的用户的触摸至少三次,最终设定好用于限定强触摸的第二参考值(Ref2),以及将最终设定的第二参考值(Ref2)存储在存储部150中。
图4示出了用于在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装置中设定解锁强度组合的屏幕。
参照图4结合图1,当用户通过用户界面从移动终端装置的设定菜单中选择解锁强度组合的强度设定菜单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控制器140在显示部110上显示解锁强度组合的强度设定屏幕(S3)。在这种情况下,解锁强度组合的强度设定屏幕(S3)可以包括用户触摸框(B1)、触摸强度显示框(B2)、触摸顺序设定框(B3)以及存储框(B4)。
根据控制器140对触摸的要求,用户以弱触摸或强触摸中期望的触摸的强度来触摸用户触摸框(B1)。从而,当用户触摸框(B1)发生触摸时,控制器140检测与用户的触摸对应的触摸强度,并且将所检测到的触摸强度显示在触摸强度显示框(B2)上,从而,用户感知到弱触摸(或强触摸)的触摸强度。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40可以生成与所检测到的触摸强度对应的触觉驱动信号,从而在用户的触摸位置中提供触觉效应。
根据控制器140对触摸顺序选择的要求,用户触摸解锁强度组合的强度设定屏幕(S3)上的触摸顺序设定框(B3),由此来选择触摸顺序。从而,如果通过用户的触摸选择了触摸顺序,则控制器140改变要被施加所检测到的触摸强度的触摸顺序,以及如果用户未选择触摸顺序,则控制器140保持预设触摸顺序。然后,如果用户触摸存储框(B4),则控制器140针对与所检测到的触摸强度对应的弱触摸或强触摸中的选择的触摸顺序来设定触摸强度,并且将所设定的触摸强度存储在存储部150中。
根据上文提及的方法,控制器140针对解锁强度组合的每个触摸顺序设定触摸强度,并且将所设定的触摸强度存储在存储部150中,由此完成对解锁强度组合的强度设定。
图5示出了用于在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装置中设定触摸方案的屏幕。
参照图5结合图1,当用户通过用户界面从移动终端装置的设定菜单中选择触摸方案的强度设定菜单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控制器140在显示部110上显示用于设定包括在触摸方案中的第一触摸的触摸强度的触摸方案的设定屏幕(S4)。在这种情况下,触摸方案的设定屏幕(S4)可以包括用户触摸框(B1)、触摸强度显示框(B2)、功能选择框(B3)以及存储框(B4)。
根据控制器140对第一触摸的要求,用户以弱触摸或强触摸中期望的触摸的强度来触摸用户触摸框(B1)。从而,当用户触摸框(B1)发生触摸时,控制器140检测与用户的触摸对应的触摸强度,并且将所检测到的触摸强度显示在触摸强度显示框(B2)上,从而,用户感知到弱触摸(或强触摸)的触摸强度。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40可以生成与所检测到的触摸强度对应的触觉驱动信号,从而在用户的触摸位置中提供触觉效应。
根据控制器140对功能选择的要求,用户触摸触摸方案的设定屏幕(S4)上的功能选择框(B3),由此选择移动终端装置的期望功能。
如果用户触摸存储框(B4),则控制器140将用户选择的功能设定为触摸方案中设定的功能,将与所检测到的触摸强度对应的弱触摸或强触摸设定为第一触摸的触摸强度,并且将所设定的功能和触摸强度暂时地存储在存储部150中。
在完成对包括在触摸方案中的第一触摸的触摸强度设定之后,在显示部110上再次显示用于设定包括在触摸方案中的第二触摸的触摸强度的触摸方案的设定屏幕(S4)。根据控制器140对第二触摸的要求,用户以弱触摸或强触摸中期望的触摸的强度来触摸用户触摸框(B1)。从而,当用户触摸框(B1)中发生触摸时,控制器140检测与用户的触摸对应的触摸强度,并且将所检测到的触摸强度显示在触摸强度显示框(B2)上。
此后,控制器140再次要求用户选择功能。然后,控制器140检查选择的功能是否是通过第一触摸选择的触摸方案的功能。如果用户改变功能,则将改变后的功能设定为触摸方案的对应功能。
如果用户触摸存储框(B4),则控制器140将与所检测到的触摸强度对应的弱触摸或强触摸设定为第二触摸的触摸强度,并且将所设定的第二触摸的触摸强度暂时地存储在存储部150中。通过暂时地存储在存储部150中的第一触摸和第二触摸的触摸强度的组合来设定触摸方案的触摸强度,并且将触摸方案的触摸强度存储在存储部150中。
根据上文提及的方法,控制器140设定每个触摸方案中的第一触摸和第二触摸的触摸强度,并且将所设定的触摸强度存储在存储部150中,从而完成触摸方案的强度设定。
图6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触摸屏。
参照图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触摸屏120可以包括第一触摸驱动电极至第n触摸驱动电极(Tx1至Txn)、设置在第一触摸驱动电极至第n触摸驱动电极(Tx1至Txn)上的弹性电介质构件(未示出)、以及设置在弹性电介质构件上并且与相应的第一触摸驱动电极至第n触摸驱动电极(Tx1至Txn)分别重叠和交叉的第一触摸感测电极组至第m触摸感测电极组(Rx_G1至Rx_Gm)。
第一触摸驱动电极至第n触摸驱动电极(Tx1至Txn)沿触摸屏120的触摸感测区域120a的第二方向(Y)以固定间隔设置,其中,第一触摸驱动电极至第n触摸驱动电极(Tx1至Txn)中的每一个形成为在触摸屏120的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条形。第一触摸驱动电极至第n触摸驱动电极(Tx1至Txn)中的每一个通过形成在触摸屏120的第一边缘中的对应的驱动导线(routing line)(RL1)和焊盘部(PP)与触摸驱动器130连接。
弹性电介质构件可以由具有弹性和介电常数的材料构成,并且可以设置在第一触摸驱动电极至第n触摸驱动电极(Tx1至Txn)上。
第一触摸感测电极组至第m触摸感测电极组(Rx_G1至Rx_Gm)沿触摸屏120的触摸感测区域120a的第一方向(X)以固定间隔形成,其中,第一触摸感测电极组至第m触摸感测电极组(Rx_G1至Rx_Gm)分别与第一触摸驱动电极至第n触摸驱动电极(Tx1至Txn)交叉。第一触摸感测电极组至第m触摸感测电极组(Rx_G1至Rx_Gm)中的每一个形成为在触摸屏120的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条形。
第一触摸感测电极组至第m触摸感测电极组(Rx_G1至Rx_Gm)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触摸感测电极(Rx)、第一子电极(Sxa)以及第二子电极(Sxb)。
触摸感测电极(Rx)用作用于感测触摸位置或触摸强度的触摸位置/强度感测电极。触摸感测电极(Rx)通过形成在触摸屏120的第二边缘中的感测导线(RL2)和焊盘部(PP)与触摸驱动器130连接。触摸感测电极(Rx)用作用于上文提及的触觉效应的上触觉电极。
第一子电极(Sxa)仅用作用于感测触摸强度的触摸强度感测电极或者用于上文提及的触觉效应的上触觉电极。第一子电极(Sxa)通过形成在触摸屏120的第二边缘中的第一虚拟导线(RL3)和焊盘部(PP)与触摸驱动器130连接。
第二子电极(Sxb)仅用作用于感测触摸强度的触摸强度感测电极或者用于上文提及的触觉效应的上触觉电极。第二子电极(Sxb)通过形成在触摸屏120的第二边缘中的第二虚拟导线(RL4)和焊盘部(PP)与触摸驱动器130连接。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触摸屏的电极结构的透视图,与对应于图6的“A”的结构有关。图8是沿图7的I-I′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7和图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触摸屏120可以包括具有触摸驱动电极(Tx)的第一基板122、具有触摸感测电极(Rx)以及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Sxa、Sxb)的第二基板124、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122与第二基板124之间的弹性电介质构件126。本文中,可以通过使用弹性电介质构件126来感测触摸位置和触摸强度。
第一基板122可以由透明塑性材料形成。可以通过使用透明粘合剂(未示出)将第一基板122附接至显示部110的上表面。第二基板124可以由与第一基板122相同的透明塑性材料形成。第一基板122和第二基板124彼此面对,弹性电介质构件126介于第一基板122与第二基板124之间。
触摸驱动电极(Tx)沿第一方向(X)设置在第一基板122上,其中,触摸驱动电极(Tx)形成为其预定区域在触摸屏120的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条形。触摸驱动电极(Tx)通过驱动导线(RL1)与触摸驱动器(未示出)连接,并且从触摸驱动器供给触摸驱动脉冲。触摸驱动电极(Tx)用作用于感测触摸位置或触摸强度的供给有触摸驱动脉冲的感测驱动电极。
触摸感测电极(Rx)沿第二方向(Y)设置在第二基板124上,触摸感测电极(Rx)与触摸驱动电极(Tx)重叠,以及触摸感测电极(Rx)形成为其预定区域在触摸屏120的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条形。在这种情况下,关于纵向方向,触摸感测电极(Rx)的宽度小于触摸驱动电极(Tx)的宽度。触摸感测电极(Rx)通过感测导线(RL2)与触摸驱动器连接,从而触摸感测电极(Rx)用作用于感测触摸位置或触摸强度的触摸位置/强度感测电极。
第一子电极(Sxa)形成为其预定区域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条形,并且与触摸感测电极(Rx)的一侧平行地设置在第二基板124上,其中,触摸感测电极(Rx)与触摸驱动电极(Tx)重叠。在这种情况下,关于纵向方向,第一子电极(Sxa)可以设置在距触摸感测电极(Rx)的一侧预定间隔处,并且第一子电极(Sxa)的宽度可以小于触摸驱动电极(Tx)的宽度,或者可以与触摸感测电极(Rx)的宽度相同。因为第一子电极(Sxa)通过第一虚拟导线(RL3)与触摸驱动器连接,所以第一子电极(Sxa)可以通过触摸驱动器而浮置,或者第一子电极(Sxa)可以与触摸感测电极(Rx)或感测导线(RL2)电连接。例如,在触摸位置感测模式下第一子电极(Sxa)可以电浮置,由此来提高触摸位置感测效率。此外,在触摸强度感测模式下第一子电极(Sxa)可以与触摸感测电极(Rx)电连接,由此来增大触摸强度感测电极的面积以及进一步提高触摸强度感测效率。
第二子电极(Sxb)形成为其预定区域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条形,并且与触摸感测电极(Rx)的另一侧平行地设置在第二基板124上,其中,触摸感测电极(Rx)与触摸驱动电极(Tx)重叠。在这种情况下,关于纵向方向,第二子电极(Sxb)可以设置在距触摸感测电极(Rx)的另一侧预定间隔处,并且第二子电极(Sxb)的宽度可以小于触摸驱动电极(Tx)的宽度,或者可以与触摸感测电极(Rx)或第一子电极(Sxa)的宽度相同。因为第二子电极(Sxb)通过第二虚拟导线(RL4)与触摸驱动器连接,所以第二子电极(Sxb)可以通过触摸驱动器而浮置,或者可以与触摸感测电极(Rx)电连接。例如,在触摸位置感测模式下第二子电极(Sxb)可以电浮置,由此来提高触摸位置感测效率。此外,在触摸强度感测模式下第二子电极(Sxb)可以与触摸感测电极(Rx)电连接,由此来增大触摸强度感测电极的面积以及进一步提高触摸强度感测效率。
在图6和图7中,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Sxa、Sxb)中的每一个形成为一种条形,但是并不限于这种形状。为了提高从显示部110发射的光的透射率,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Sxa、Sxb)中的每一个可以形成为具有多条线的结构、包括彼此电连接的多个子电极的网格结构或梯形结构,或者可以包括位于固定间隔处的多条狭缝或者设置为栅格图案的多个开口。
此外,触摸感测电极(Rx)以及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Sxa、Sxb)可以形成在第二基板124的后表面上从而面向弹性电介质构件126。
弹性电介质构件126介于第一基板122与第二基板124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透明粘合剂将弹性电介质构件126附接至第一基板122的上表面或第二基板124的下表面。弹性电介质构件126可以由具有弹性和高介电常数的材料形成。例如,弹性电介质构件126可以由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丙烯酸或聚氨酯材料形成,但是并不限于这些材料。弹性电介质构件126可以由具有弹性和高介电常数的任何材料形成。
弹性电介质构件126形成触摸感测电极(Rx)、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Sxa、Sxb)中的每一个与触摸驱动电极(Tx)之间的电容(Cm1、Cm2、Cm3)。特别地,弹性电介质构件126的弹性随着用户的触摸强度而改变,从而其厚度改变,由此来改变电容(Cm1、Cm2、Cm3)。在这种情况下,电容(Cm1、Cm2、Cm3)可以根据触摸感测电极(Rx)、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Sxa、Sxb)中的每一个与触摸驱动电极(Tx)之间的每个距离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电容(Cm1、Cm2、Cm3)与各电极之间的每个距离成反比,所以可以通过用于根据触摸强度对电容(Cm1、Cm2、Cm3)的增大的变化建模的力水平算法(force level algorithm)来感测触摸力。
因为具有弹性和高介电常数的弹性电介质构件126介于第一基板122与第二基板124之间,所以在触摸驱动电极(Tx)与触摸感测电极(Rx)的交叉处形成用于感测触摸位置或触摸强度的第一触摸传感器(Cm1)。第一触摸传感器(Cm1)由以下构成:弹性电介质构件126的介电常数、基于触摸驱动电极(Tx)与触摸感测电极(Rx)之间的重叠区域的电容、以及触摸驱动电极(Tx)与触摸感测电极(Rx)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触摸传感器(Cm1)中充有与供给给触摸驱动电极(Tx)的触摸驱动脉冲对应的电荷,并且第一触摸传感器(Cm1)的电荷被放电至触摸感测电极(Rx)。第一触摸传感器(Cm1)中的电荷量根据是否存在用户的触摸而变化。
如图9A中所示,当第一子电极(Sxa)根据触摸强度感测模式与触摸感测电极(Rx)或感测导线(RL2)电连接时,第一子电极(Sxa)作用为与触摸感测电极(Rx)相同的触摸强度感测电极,从而在触摸驱动电极(Tx)与第一子电极(Sxa)的交叉处形成用于感测触摸强度的第二触摸传感器(Cm2)。第二触摸传感器(Cm2)由以下构成:弹性电介质构件126的介电常数、基于触摸驱动电极(Tx)与第一子电极(Sxa)之间的重叠区域的电容、以及触摸驱动电极(Tx)与第一子电极(Sxa)之间的距离。此时,第二触摸传感器(Cm2)的电容根据触摸驱动电极(Tx)与第一子电极(Sxa)之间的距离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触摸传感器(Cm2)中充有与供给给触摸驱动电极(Tx)的触摸驱动脉冲(Tx_PWM)对应的电荷,并且第二触摸传感器(Cm2)的电荷被放电至第一子电极(Sxa)。第二触摸传感器(Cm2)中的电荷量根据取决于用户的触摸强度的触摸驱动电极(Tx)与第一子电极(Sxa)之间的距离而变化。
同时,如图9B中所示,当第一子电极(Sxa)根据触摸位置感测模式电浮置而未与触摸感测电极(Rx)连接时,在触摸驱动电极(Tx)与第一子电极(Sxa)之间未形成电容(Cm2)。因此,形成在触摸驱动电极(Tx)与触摸感测电极(Rx)之间的第一触摸传感器(Cm1)的电容根据通过使用导电物体(例如手指)或不导电物体(例如触摸笔)进行的触摸而改变,从而可以感测触摸位置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触摸位置感测效率。
如图9A中所示,当第二子电极(Sxb)根据触摸强度感测模式与触摸感测电极(Rx)或感测导线(RL2)电连接时,第二子电极(Sxb)作用为与触摸感测电极(Rx)相同的触摸强度感测电极,从而在触摸驱动电极(Tx)与第二子电极(Sxb)之间的交叉处形成用于感测触摸强度的第三触摸传感器(Cm3)。第三触摸传感器(Cm3)由以下构成:弹性电介质构件126的介电常数、基于触摸驱动电极(Tx)与第二子电极(Sxb)之间的重叠区域的电容、以及触摸驱动电极(Tx)与第二子电极(Sxb)之间的距离。此时,第三触摸传感器(Cm3)的电容根据触摸驱动电极(Tx)与第二子电极(Sxb)之间的距离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三触摸传感器(Cm3)中充有与供给给触摸驱动电极(Tx)的触摸驱动脉冲(Tx_PWM)对应的电荷,并且第三触摸传感器(Cm3)的电荷被放电至第二子电极(Sxb)。第三触摸传感器(Cm3)中的电荷量根据取决于用户的触摸强度的触摸驱动电极(Tx)与第二子电极(Sxb)之间的距离而变化。
同时,如图9B中所示,当第二子电极(Sxb)根据触摸位置感测模式电浮置而未与触摸感测电极(Rx)连接时,在触摸驱动电极(Tx)与第二子电极(Sxb)之间未形成电容(Cm3)。因此,形成在触摸驱动电极(Tx)与触摸感测电极(Rx)之间的第一触摸传感器(Cm1)的电容根据通过使用导电物体进行的触摸而改变,从而可以感测触摸位置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触摸位置感测效率。
弹性电介质构件126作用为触觉输出装置。就是说,当对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Sxa、Sxb)中的每一个以及触摸感测电极(Rx)施加接地电压(GND)并且对触摸驱动电极(Tx)施加AC电压(AC)时,弹性电介质构件126通过借助于压电效应引起的重复的扩张和收缩来根据AC电压(AC)的频率振动,并且振动的强度根据AC电压(AC)的幅值而改变。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控制器140根据触摸强度生成用于将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Sxa、Sxb)与触摸感测电极(Rx)电连接的电极连接信号、对应于触摸位置的触觉区域、以及触觉驱动信号,并且然后将所生成的电极连接信号、触觉区域以及触觉驱动信号提供给触摸驱动器130。然后,如图9C中所示,触摸驱动器130将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Sxa、Sxb)与触摸感测电极(Rx)电连接、根据触觉驱动信号生成AC电压(AC)、向包括在触觉区域中的触摸驱动电极(Tx)供给所生成的AC电压(AC)、以及向触摸感测电极(Rx)供给接地电压。因此,通过向弹性电介质构件126施加接地电压(GND)和AC电压(AC)从而在触觉区域中形成触觉效应例如振动。因此,弹性电介质构件126用作触觉输出装置即执行器,从而可以在不提供附加触觉输出装置的情况下提供触觉效应。
此外,第一子电极(Sxa)的一侧通过桥电极(未示出)与第二子电极(Sxb)的一侧电连接。就是说,桥电极与触摸感测电极(Rx)的一侧平行地设置在距触摸感测电极(Rx)的一侧预定间隔处,从而桥电极与第一子电极(Sxa)的一侧以及第二子电极(Sxb)的一侧电连接。因此,桥电极与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Sxa、Sxb)被设置成形状。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的触摸屏的电极结构的透视图,其与对应于图6的“A”的结构有关。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的触摸屏120中,触摸驱动电极(Tx)形成在弹性电介质构件126的下表面上,触摸感测电极(Rx)以及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Sxa、Sxb)形成在弹性电介质构件126的上表面上。就是说,触摸驱动电极(Tx)、触摸感测电极(Rx)以及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Sxa、Sxb)形成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的触摸屏120的弹性电介质构件126中,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的触摸屏120中去除了第一基板122和第二基板124。除省略了第一基板122和第二基板124以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的触摸屏120与图6中所示的触摸屏120在电极结构上相同,从而可以感测触摸位置和触摸强度二者并且可以进一步实现由于简化的结构而厚度较小。
上文提及的触摸屏120包括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Sxa、Sxb),但并非必要。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Sxa、Sxb)中任一个无需考虑感测模式而电浮置,另一子电极根据感测模式而电浮置或与触摸感测电极连接。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修改的实施方案的触摸屏120可以包括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Sxa、Sxb)中任意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触摸强度感测模式,会引起用作用于感测触摸强度的触摸感测电极的电极的面积减小,然而,根据触摸位置感测模式,形成在触摸驱动电极(Tx)与触摸感测电极(Rx)之间的电场形成区域的尺寸增大一个子电极的面积,从而来提高触摸位置感测效率。
如果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装置设置有图6至图10中所示的触摸屏120,则上文提及的控制器140通过电容方法来感测触摸位置,并且通过弹性电介质构件126的厚度根据触摸强度的变化导致的电容变化来感测触摸强度。此外,上文提及的控制器140对形成在弹性电介质构件126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电极施加信号,从而在与触摸位置对应的触觉区域中提供触觉效应例如振动。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移动终端装置的驱动方法中的解锁方法的流程图。
将参照图11结合图1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移动终端装置的驱动方法中的解锁方法。
首先,如图3中所示,分别限定弱触摸和强触摸的第一参考值和第二参考值由用户预设并且被存储在存储部150中。此外,通过对弱触摸和强触摸进行组合做出的解锁强度组合由用户预设并且被存储在存储部150中。
在锁定模式下(S110),控制器140通过使用触摸驱动器130来感测用于解除锁定模式的多次触摸(S120)。
如果锁定模式下发生多次触摸(S130中为“是”),则控制器140根据从触摸驱动器130提供的多次触摸中的每一次的强度感测数据来检测多个触摸强度,并且将锁定模式下检测到的多个触摸强度相对于存储在存储部150中的第一参考值和第二参考值划分为弱触摸和强触摸,从而来检测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其中,第二参考值大于第一参考值(S140)。
然后,控制器140检查锁定模式下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是否与存储在存储部150中的解锁强度组合匹配(S150)。
基于S150的结果,如果解锁强度组合与锁定模式下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匹配(S150中为“是”),则控制器140通过解除锁定模式来执行移动终端装置的驱动模式(S160)。
然后,如果在驱动模式下发生用于执行锁定模式的多次触摸,则控制器140根据多次触摸的强度感测数据来检测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S170)。
然后,控制器140检查驱动模式下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是否与存储在存储部150中的解锁强度组合匹配(S180)。
基于S180的结果,如果解锁强度组合与驱动模式下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不匹配(S180中为“否”),则控制器140保持执行驱动模式(S190)。
同时,如果基于S130的结果在锁定模式下未发生多次触摸(S130中为“否”),以及基于S150的结果解锁强度组合与锁定模式下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不匹配(S150中为“否”),则控制器140保持执行锁定模式而不解除锁定模式。基于S180的结果,如果解锁强度组合与驱动模式下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匹配(S180中为“是”),则控制器140执行锁定模式(S110)。
可以基于每个触摸位置的触摸强度来设定解锁强度组合。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40可以感测触摸位置以及每个触摸位置的触摸强度,可以根据感测到的每个触摸位置的触摸强度来检测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以及然后根据基于每个触摸位置的触摸强度设定的并且存储在存储部150中的解锁强度组合是否与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匹配来通过解除锁定模式执行驱动模式或者保持执行锁定模式。此外,控制器140可以根据在驱动模式下由用户的触摸导致检测到的解锁强度组合是否与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匹配来执行锁定模式或保持执行驱动模式。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移动终端装置的驱动方法中的锁定模式下的快捷执行方法的流程图。
将参照图12结合图1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移动终端装置的驱动方法中的锁定模式下的快捷执行方法。
首先,如图3至图5中所示,分别限定弱触摸和强触摸的第一参考值和第二参考值由用户预设并且被存储在存储部150中。此外,通过对弱触摸和强触摸进行组合做出的多个触摸方案以及解锁强度组合由用户预设并且被存储在存储部150中。
在锁定模式下(S210),控制器140通过使用触摸驱动器130来感测用于快捷执行的多次触摸(S220)。
如果锁定模式下发生多次触摸(S230中为“是”),则控制器140根据从触摸驱动器130提供的多次触摸中的每一次的强度感测数据来检测多个触摸强度,并且将锁定模式下检测到的多个触摸强度相对于存储在存储部150中的第一参考值和第二参考值划分为弱触摸和强触摸,从而来检测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其中,第二参考值大于第一参考值(S240)。
然后,控制器140检查在存储在存储部150中的多个触摸方案中是否存在与锁定模式下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匹配的触摸方案(S250)。
基于S250的结果,如果在多个触摸方案中存在与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匹配的触摸方案(S250中为“是”),则控制器140解除锁定模式,并且同时执行与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匹配的触摸方案中预设的功能(S260)。
然后,如果在驱动模式下发生用于执行锁定模式的多次触摸,则控制器140根据多次触摸的强度感测数据来检测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S270)。
然后,控制器140检查驱动模式下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是否与存储在存储部150中的解锁强度组合匹配(S280)。
基于S280的结果,如果解锁强度组合与驱动模式下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不匹配(S280中为“否”),则控制器140保持执行驱动模式(S290)。
同时,如果基于S230的结果在锁定模式下未发生多次触摸(S230中为“否”),以及基于S250的结果在多个触摸方案中不存在与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匹配的触摸方案(S250中为“否”),则控制器140保持执行锁定模式而不解除锁定模式。基于S280的结果,如果解锁强度组合与驱动模式下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匹配(S280中为“是”),则控制器140执行锁定模式(S210)。
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可以包括具有用于根据用户在触摸屏上的触摸来解除锁定模式的功能的便携式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式计算机、PDA(个人数字助理)、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板式PC、平板PC、超极本等。
根据本发明,基于触摸强度来解除锁定模式,以使得可以防止由用户的无意触摸而导致解除锁定模式。
此外,基于触摸强度来执行和解除锁定模式,从而增强了移动终端装置的安全性。
此外,基于用户进行的触摸强度来解除锁定模式。同时,在移动终端装置中执行与触摸强度对应的功能,从而来减小用于锁定模式下的功能执行的触摸的次数。
由于介于触摸驱动电极与触摸感测电极之间的弹性电介质构件,可以通过不导电物体以及手指来感测触摸位置和触摸强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是,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化。从而,在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中的条件下,本发明意在涵盖这些修改和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具有触摸屏的移动终端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
(A)当在锁定模式下发生多次触摸时检测每次触摸的触摸强度;以及
(B)通过将所检测到的多个触摸强度相对于第一参考值和第二参考值划分为弱触摸和强触摸,来检测作为弱触摸和强触摸的组合形式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其中所述第二参考值大于所述第一参考值;以及
如果多个预设触摸方案中存在与所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匹配的触摸方案,则解除所述锁定模式并且执行与所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匹配的所述触摸方案中预设的功能,
其中所述多个触摸方案中的每一个通过由用户选择并且彼此不同的弱触摸与强触摸的组合形成,并且所述多个触摸方案分别设定有由用户选择的不同功能;
其中所述步骤(A)包括:通过感测随着介于触摸驱动电极与触摸感测电极之间的弹性电介质构件的厚度变化而导致的电容变化,从而检测所述多次触摸中的每一次的触摸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包括:
当在锁定模式下发生多次触摸时检测每次触摸的触摸位置和触摸强度;和
根据所检测到的触摸位置和触摸强度来检测每个触摸位置的触摸强度;以及
其中所述步骤(B)包括:
(C)基于每个触摸位置的触摸强度来解除所述锁定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包括:
通过将多个所述检测到的在每个触摸位置的触摸强度相对于第一参考值和第二参考值划分为弱触摸和强触摸,来检测作为弱触摸和强触摸的组合形式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其中所述第二参考值大于所述第一参考值;以及
如果预设解锁强度组合与所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匹配,则解除所述锁定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还包括:检测对应于所述触摸位置的触觉区域,并且在所述触觉区域中生成与所检测到的触摸强度对应的振动。
5.一种移动终端装置,包括:
触摸屏;
触摸驱动器,所述触摸驱动器用于通过感测所述触摸屏上的触摸来生成感测数据;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锁定模式下基于由所述触摸驱动器提供的多次触摸中的每一次的所述感测数据来检测所述多次触摸中的每一次的触摸强度,以及用于通过将所检测到的多个触摸强度相对于第一参考值和第二参考值划分为弱触摸和强触摸,来检测作为弱触摸和强触摸的组合形式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其中所述第二参考值大于所述第一参考值;以及
如果多个预设触摸方案中存在与所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匹配的触摸方案,则解除所述锁定模式并且执行与所检测到的输入的触摸强度组合匹配的所述触摸方案中预设的功能,
其中所述多个触摸方案中的每一个通过由用户选择并且彼此不同的弱触摸与强触摸的组合形成,并且所述多个触摸方案分别设定有由用户选择的不同功能;
其中所述触摸屏包括:
多个触摸驱动电极;
设置在所述多个触摸驱动电极上的弹性电介质构件;以及
多个触摸感测电极组,所述多个触摸感测电极组彼此平行设置并且以固定间隔设置在所述弹性电介质构件上,并且分别与所述多个触摸驱动电极重叠且交叉,其中所述多个触摸感测电极组中的每一个包括触摸感测电极和第一子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多次触摸中的每一次的所述感测数据来检测多个触摸位置,基于所述多个触摸位置和触摸强度来检测每个触摸位置的触摸强度,以及基于每个触摸位置的触摸强度来解除所述锁定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中所述触摸驱动器将所述第一子电极连接所述触摸感测电极以感测触摸强度,并且使所述第一子电极电浮置以感测触摸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中所述多个触摸感测电极组中的每一个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子电极平行设置的第二子电极,其中所述触摸感测电极介于所述第一子电极与所述第二子电极之间,
其中所述触摸驱动器将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连接所述触摸感测电极以所述触摸感测电极组为单元以感测触摸强度,并且使所述触摸感测电极组单元中的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电浮置以感测触摸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器检测对应于触摸位置的触觉区域,并且生成与所检测到的触摸强度对应的触觉驱动信号,以及
其中所述触摸驱动器通过以下方式在所述触觉区域中生成振动:生成对应于所述触觉驱动信号的AC电压,对包括在所述触觉区域中的所述触摸驱动电极施加所生成的AC电压,以及对包括在所述触觉区域中的所述触摸感测电极组的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以及所述触摸感测电极施加接地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感测数据在触摸区域中提供触觉效应。
CN201510552490.0A 2014-09-02 2015-09-01 移动终端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890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16347 2014-09-02
KR1020140116347A KR20160028067A (ko) 2014-09-02 2014-09-02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9042A CN105389042A (zh) 2016-03-09
CN105389042B true CN105389042B (zh) 2019-02-01

Family

ID=54014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5249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89042B (zh) 2014-09-02 2015-09-01 移动终端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209811B2 (zh)
EP (1) EP2993570B1 (zh)
JP (1) JP6099707B2 (zh)
KR (1) KR20160028067A (zh)
CN (1) CN105389042B (zh)
TW (1) TWI5676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20902A1 (en) * 2015-04-28 2016-11-03 Egalax_Empia Technology Inc. Touch sensitive panel,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582670B (zh) * 2016-06-30 2017-05-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KR20180017852A (ko) * 2016-08-11 2018-02-21 주식회사 하이딥 터치 입력 장치의 압력 터치 방법
US20180241743A1 (en) * 2017-02-21 2018-08-23 Google Inc. Integrated Second Factor Authentication
US10775890B2 (en) 2017-09-27 2020-09-15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piezoelectric body for friction haptics
US10585482B2 (en) 2017-09-27 2020-03-10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hybrid conductive coating for electrostatic haptics
US10248211B1 (en) 2017-09-28 2019-04-02 Apple Inc. Ground-shifted touch input sensor for capacitively driving an electrostatic plate
WO2019069729A1 (ja) * 2017-10-02 2019-04-1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機器
US10488999B2 (en) * 2017-10-26 2019-11-26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panel and touch control device
CN114365068A (zh) * 2019-09-19 2022-04-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触觉呈现触摸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8977A (zh) * 2008-01-31 2009-08-05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以及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
CN102203705A (zh) * 2011-06-10 2011-09-2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触发方法及无线手持设备
CN103425421A (zh) * 2012-05-23 2013-12-04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节奏式点击以触控解锁的方法及其相关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95959A1 (en) * 2008-01-31 2009-08-0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JP5482023B2 (ja) * 2009-08-27 2014-04-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819486B (zh) * 2010-03-23 2012-06-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的监视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KR20130109090A (ko) * 2010-06-11 2013-10-07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힘 측정을 갖는 포지셔널 터치 센서
US8599165B2 (en) * 2010-08-16 2013-12-03 Perceptive Pixel Inc. Force and true capacitive touch measurement techniques for capacitive touch sensors
CN102637061A (zh) * 2011-02-10 2012-08-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输入信息至该电子装置的方法
JP5780303B2 (ja) * 2011-08-11 2015-09-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タッチパネル
US20130120398A1 (en) * 2011-11-10 2013-05-16 Psion Inc.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for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3205986A (ja) * 2012-03-27 2013-10-07 Kyocera Corp 電子機器
CN103076981A (zh) * 2013-01-24 2013-05-01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触摸屏操作有效性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JP6243828B2 (ja) * 2013-11-29 2017-12-06 株式会社 ハイディープHiDeep Inc. タッチレベルに伴う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及びこれを行うタッチ入力装置
EP3158423A4 (en) * 2014-06-20 2018-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having dielectric structures formed therein
KR102245943B1 (ko) * 2014-06-23 2021-04-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이의 구동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8977A (zh) * 2008-01-31 2009-08-05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以及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
CN102203705A (zh) * 2011-06-10 2011-09-2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触发方法及无线手持设备
CN103425421A (zh) * 2012-05-23 2013-12-04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节奏式点击以触控解锁的方法及其相关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2733A (en) 2016-04-01
CN105389042A (zh) 2016-03-09
US20160062542A1 (en) 2016-03-03
TWI567632B (zh) 2017-01-21
JP2016053952A (ja) 2016-04-14
KR20160028067A (ko) 2016-03-11
EP2993570A1 (en) 2016-03-09
EP2993570B1 (en) 2019-10-30
US10209811B2 (en) 2019-02-19
JP6099707B2 (ja) 201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89042B (zh) 移动终端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KR101021440B1 (ko) 터치입력장치, 이를 이용한 휴대기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5183249B (zh) 触摸面板及其操作方法
KR102399842B1 (ko) 감응 및 작동이 동시에 가능한 햅틱 장치
CN105373248B (zh) 触摸面板及其操作方法
CN104636013B (zh) 压电片、触摸面板、及输入输出装置
US10120447B2 (en) Haptic display with simultaneous sensing and actuation
CN104484085B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其触摸定位方法及显示装置
US8421772B2 (en) Resistive touch control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and driving controller thereof
US20120206401A1 (en) Hybrid touch panel device
KR102236314B1 (ko) 에너지 수확 기능을 갖는 터치 표시 장치
US20100051433A1 (en) Multi-point touch-sensitive device
US8878795B2 (en) Touch sensing apparatus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US2013032129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sing touch input
US2014016810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actile stimulation
CN110032300B (zh) 触摸面板及触摸面板装置
CN104516608B (zh) 触摸屏面板
US20130100069A1 (en) Touch sens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CN104077000B (zh) 触摸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2645994A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触摸定位方法、装置
KR20160083424A (ko) 진동 촉각 터치 스크린
JP7199194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KR102306398B1 (ko) 촉각필름과 터치전극을 갖는 패널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TWI409688B (zh) 觸摸面板及應用該觸摸面板的觸摸輸入裝置
CN108287629A (zh) 压力触摸面板、压力触摸感应传感装置及显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