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8474B - 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及人体或物品检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及人体或物品检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88474B
CN105388474B CN201510976354.4A CN201510976354A CN105388474B CN 105388474 B CN105388474 B CN 105388474B CN 201510976354 A CN201510976354 A CN 201510976354A CN 105388474 B CN105388474 B CN 1053884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llimeter wave
track
transceiving module
scanning
wave trans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763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88474A (zh
Inventor
陈志强
赵自然
乔灵博
吴万龙
沈宗俊
王子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enmu Technology Co.,Ltd.
Nuc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c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c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c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7635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884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88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8474A/zh
Priority to EP16877327.3A priority patent/EP3396405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6/096008 priority patent/WO201710751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88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84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89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8/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optical means
    • G01V8/005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optical means operating with millimetre waves, e.g. measuring the black losey radi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887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detection of concealed objects, e.g. contraband or weap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及人体或物品检查方法。该设备包括: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第一导轨装置,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以能够滑移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一导轨装置从而能够沿着第一导轨装置以第一扫描轨迹移动以对待测对象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进行扫描;第二导轨装置,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以能够滑移的方式连接至第二导轨装置从而能够沿着第二导轨装置以第二扫描轨迹移动以对待测对象的第三侧和第四侧进行扫描,待测对象的第三侧与待测对象的第一侧相对,待测对象的第四侧与待测对象的第二侧相对;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沿着第一导轨装置移动和驱动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沿着第二导轨装置移动。

Description

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及人体或物品检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及一种利用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对人体或物品进行检查的方法。
背景技术
面对日益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实现快速有效的人体安全检查开始成为机场、地铁站等人流密集场所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机场的人体安检主要依靠安检员手持金属探测器对乘客进行全身扫描,该方案只对金属物品有效并且无法对隐私部位进行检查。人体安检设备主要包含X射线背散射人体成像设备和毫米波人体成像设备。X射线背散射人体成像设备利用X射线入射到人体表面散射回来的信号进行成像,由于X射线具有致电离性,其在安全性方面易受到公众质疑。毫米波人体成像设备主要包含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毫米波成像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被动式成像,良好的成像效果保证了对违禁品的高识别率,因此主动式毫米波人体安检设备已经逐渐成为人体安检设备的主流发展方向。而主动式毫米波成像技术又以全息成像技术为主。
运用于人体安检的主动式毫米波三维全息成像技术中,柱面扫描成像技术运用较为广泛,但其设备占地面积大且难以对待测对象的四周进行完整的成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其能够快速、高效地实现对待测对象(如人体或物品)的各个侧面进行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对人体或物品进行检查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全面、方便、快捷的检查,尤其适用于对人体或物品进行安全检查的各种应用。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包括:
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第一毫米波信号的第一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和与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关联的第一毫米波收发机;
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所述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第二毫米波信号的第二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和与所述第二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关联的第二毫米波收发机;
第一导轨装置,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以能够滑移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一导轨装置从而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导轨装置以第一扫描轨迹移动以对待测对象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进行扫描;
第二导轨装置,所述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以能够滑移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二导轨装置从而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导轨装置以第二扫描轨迹移动以对所述待测对象的第三侧和第四侧进行扫描,所述待测对象的第三侧与所述待测对象的第一侧相对,所述待测对象的第四侧与所述待测对象的第二侧相对;和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沿着所述第一导轨装置移动和驱动所述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沿着所述第二导轨装置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导轨装置至少沿待测对象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延伸,所述第二导轨装置至少沿待测对象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扫描轨迹和第二扫描轨迹均为L形轨迹、椭圆弧轨迹或直线与圆弧的组合轨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的扫描方向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的扫描方向均为水平方向,且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和所述第二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均沿着竖直方向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的扫描方向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的扫描方向彼此相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扫描轨迹和第二扫描轨迹组合形成围绕待测对象的封闭轨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轨装置和第二导轨装置之间设有供待测对象进出的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一个或更多个驱动轮;
一条或多条传动带索,所述传动带索与所述驱动轮啮合以在驱动轮的驱动下移动;以及
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所述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分别与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连接并安装于同一条传动带索或分别安装于不同的传动带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围待测对象在检测时所处的检测区域,所述壳体在所述检测区域的相对的两侧处设有第一门装置和第二门装置,在第一门装置和第二门装置之间设有供待测对象进入和离开检测区域的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门装置和第二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滑动门板,所述滑动门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
滑动门板驱动装置,其能够驱动所述滑动门板滑动,以使得在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进行扫描之前和完成扫描之后打开所述通道并在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进行扫描时封闭所述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门装置和第二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第一滑动门板和第二滑动门板,所述第一滑动门板和第二滑动门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相反方向滑动;
门板滑动带索,所述门板滑动带索具有第一带索部和第二带索部,所述第一带索部和第二带索部的移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带索部和第二带索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门板和第二滑动门板连接,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滑动门板和第二滑动门板沿相反方向滑动;
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与所述门板滑动带索啮合以带动所述门板滑动带索移动,所述第一带索部和第二带索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中任一滑轮的两侧;以及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中的至少一个旋转。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壳体壁和第二壳体壁,在所述第一壳体壁和第二壳体壁之间限定有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的扫描通路,每个所述门板具有第一门板壁和第二门板壁,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中的至少一个能够从所述第一门板壁和第二门板壁扫描通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壁相对于第二壳体壁更靠近所述检测区域且所述第一门板壁相对于第二门板壁更靠近所述检测区域,所述第一壳体壁和所述第一门板壁对于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所使用的毫米波至少是部分透明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还包括:
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或所述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以接收来自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或所述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的对于待测对象的四个侧面的扫描数据并生成毫米波全息图像;和
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和显示来自数据处理装置的毫米波全息图像。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对人体或物品进行检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所述人体或物品进入检测区域并将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分别置于各自的扫描起始位置;
借助于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从各自的扫描起始位置分别沿着第一导轨装置和第二导轨装置移动至各自的扫描终止位置以完成对所述人体或物品的四个侧面的扫描以获得四个平面的全息数据;
在扫描过程中和/或扫描结束后,将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在扫描过程中获得的所述四个平面的全息数据发送给数据处理装置;和
利用数据处理装置对所述四个平面的全息数据进行重建以生成所述人体或物品的毫米波全息图像,
其中所述第一导轨装置至少沿待测对象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延伸,所述第二导轨装置至少沿待测对象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人体或物品进入检测区域之前,打开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的第一门装置和第二门装置;以及
在所述人体或物品进入检测区域之后、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开始扫描之前关闭第一门装置和第二门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扫描结束后,打开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的第一门装置和第二门装置,并使所述人体或物品从检测区域移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在生成所述人体或物品的毫米波全息图像之后,对所述人体或物品是否带有嫌疑物以及嫌疑物的位置进行识别并将结果输出。
本发明的上述至少一个实施例能够通过双L形轨迹扫描方式来同时对待测对象的各个侧面进行毫米波全息成像。其可以减小设备体积、提高检查效率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3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的门装置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3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的门装置的滑动门板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c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的门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4-6b示出毫米波收发模块的示例性的扫描轨迹的形状;以及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人体或物品检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100。该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100可以包括: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第一毫米波信号的第一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11和与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11关联的第一毫米波收发机101;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所述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第二毫米波信号的第二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12和与所述第二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12关联的第二毫米波收发机102;第一导轨装置103,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101以能够滑移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一导轨装置103从而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导轨装置103以第一扫描轨迹移动以对待测对象的第一侧21和第二侧22进行扫描;第二导轨装置104,所述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102以能够滑移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二导轨装置104从而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导轨装置104以第二扫描轨迹移动以对所述待测对象的第三侧23和第四侧24进行扫描,所述待测对象的第三侧23与所述待测对象的第一侧21相对,所述待测对象的第四侧24与所述待测对象的第二侧22相对;和驱动装置3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101沿着所述第一导轨装置103移动和驱动所述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102沿着所述第二导轨装置104移动。所述第一导轨装置103至少沿待测对象的第一侧21和第二侧22延伸,所述第二导轨装置104至少沿待测对象的第三侧23和第四侧24延伸。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一毫米波收发机101与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11关联,表示第一毫米波收发机101与第一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11电连接且协同工作,例如第一毫米波收发机101为第一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11提供毫米波信号并对由第一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11接收到的毫米波信号进行信号处理。类似地,第二毫米波收发机102与所述第二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12关联的含义也应能够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在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扫描轨迹和第二扫描轨迹均为L形轨迹,即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均沿着L形轨迹进行扫描。每个毫米波收发模块能够对待测对象(如人体或物品)的两个相邻的侧面进行扫描。这样,两个毫米波收发模块的扫描范围就可以覆盖待测对象(如人体或物品)的四个侧面。这在不需要待测对象旋转(例如不需要人体转身)或移动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全视角的违禁品嫌疑物的检查。同时,这种双L形轨迹的扫描方式可以采用矩形轨道(或两个L形轨道的组合),更加切合人体轮廓,减小设备的占地面积,特别有利于在机场、地铁等空间有限的场所使用。
作为示例,第一导轨装置103和第二导轨装置104可以设置成L形轨道或者由矩形轨道的一部分形成。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101的扫描方向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102的扫描方向均为水平方向且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11和所述第二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12均沿着竖直方向延伸。采用水平扫描方式,可以采用竖直的第一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11和第二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12围绕待测对象进行扫描,扫描轨迹位于水平面中。这种方式有利于设备的布置和待测对象方便快捷地进入和离开该设备。在一示例中,如图1中箭头所指示,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的扫描方向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的扫描方向彼此相反。这例如可以使得在扫描过程中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在大部分时间不处于相互正对的位置,以减小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之间的干扰。然而这不是必须的,例如,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扫描方向。
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一扫描轨迹和第二扫描轨迹能够组合形成围绕待测对象的封闭轨迹。这可以保证待测对象的四周被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的扫描范围完全覆盖。
在一示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装置30可以包括:驱动轮31、32、33、34、传动带索35、第一滑座36和第二滑座37。所述传动带索35与所述驱动轮31、32、33、34啮合以在驱动轮31、32、33、34的驱动下移动,所述第一滑座36和第二滑座37分别与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101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102连接并安装于传动带索35。
作为示例,驱动轮31、32、33、34可以在驱动轴和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虽然图2中示出了四个驱动轮31、32、33、34,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驱动轮的数量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一个、两个、三个或多于四个驱动轮。在采用多个驱动轮的情况下,可以设定所有的驱动轮均为主动轮,也可以将其中的一个或一些驱动轮设为主动轮,其余驱动轮设为从动轮。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可以设定驱动轮31和33为主动轮,而驱动轮32和34为从动轮。在采用多个主动轮的情况下,这些主动轮可以独立地工作,也可以一起协作。
虽然图2中示出了一条传动带索35,但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可以设置两条或更多条传动带索。在采用多条传动带索的情况下,作为示例,第一滑座36和第二滑座37可以分别安装于不同的传动带索。然而,第一滑座36和第二滑座37也可以安装于同一条传动带索上。将第一滑座36和第二滑座37安装于同一条传动带索,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将均由同一条传动带索带动,这有利于保证在扫描过程中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的同步移动。第一滑座36和第二滑座37用于分别将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连接于传动带索之上,以使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能够在驱动轮的带动下进行扫描工作。
作为示例,所述传动带索35可以为皮带、缆索等本领域已知的能够用于实现上述传动功能的部件。传动带索35在实现传动的同时,也为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的扫描运动提供了一定的约束,例如,可以使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只能以相等的速率移动。
在另一示例中,如果第一滑座36和第二滑座37分别安装于不同的传动带索上,则可以独立地控制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的扫描运动。例如,待测对象的不同的侧面或不同的局部可能需要以不同的精细程度进行扫描,这可以兼顾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使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以不同的速度进行扫描。作为示例,传动带索35在扫描中的速度可以是恒定的,也可以是可变的,后者可以实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的变速扫描,为检测工作提供更多的灵活性。作为示例,也可以通过对于传动带索的运动方向的限制来使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沿同向或反向扫描移动。
在图2中,第一导轨装置103和第二导轨装置104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矩形环轨。图2还示出了位于该矩形环轨的四个角部处的固定装置81、82、83和84。该固定装置81、82、83和84可以用于将第一导轨装置103和第二导轨装置104固定于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100的壳体1上,以保持第一导轨装置103和第二导轨装置104的稳定。如图2所示的驱动装置30可以仅设置在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100的壳体1的顶部或底部上。也可以在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100的壳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同样的驱动装置30,以提高扫描的稳定性。
在一示例中,该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数据处理装置107。数据处理装置107与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或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以接收来自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或所述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的对于待测对象的四个侧面的扫描数据并生成毫米波全息图像。该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显示装置109。显示装置109与数据处理装置107相连接,用于接收和显示来自数据处理装置107的毫米波全息图像。
在一示例中,数据处理装置107可以用于生成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驱动装置30以驱动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或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运动。在另一示例中,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100也可以包括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107相独立的控制装置40。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11和所述第二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12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彼此错位布置的一列发射天线和一列接收天线。例如,该列接收天线可以与该列发射天线列平行布置但在竖直方向上错位半个天线尺寸。在天线阵列工作时,每一时刻只有一个发射天线和其相邻的一个接收天线工作。通过电子开关切换,可以实现竖直方向的快速扫描。毫米波收发系统采用步进频率连续波的扫描方法,频率扫描范围可以为27-33GHz,频率扫描点数由最大成像距离决定。
作为示例,在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的工作过程中,毫米波源可以产生两路毫米波信号,一路作为发射信号,通过放大器和发射天线对待测对象发出毫米波;另一路作为参考信号,与接收天线接收的毫米波信号混频,通过I/Q解调得到毫米波全息数据。作为示例,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可以采用相同的毫米波扫描频率。
替代地,为了减小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之间的信号干扰,在一示例中,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发送和接收的第一毫米波信号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发送和接收的第二毫米波信号可以采用不同的频率。或者,在另一示例中,在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一起对待测对象进行扫描的整个过程中,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中的第一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中的第二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发射毫米波的时刻不同,即不同时发射毫米波。这也可以削弱或避免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之间的信号干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还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围待测对象在检测时所处的检测区域18,所述壳体1在所述检测区域18的相对的两侧处设有第一门装置51和第二门装置52,在第一门装置51和第二门装置52之间设有供待测对象进入和离开检测区域18的通道。
采用上述壳体1以及第一门装置51和第二门装置52的结构,一方面可以为接收检测的待测对象(例如人体或物品)提供封闭的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待测对象进入和离开检测区域18。在现有的毫米波人体安检设备中,均是采用待检人员正面进入、侧身扫描、转身走出的方案,而通过第一门装置51和第二门装置52的设置,当对人体进行安检时,待检人员只需要正面进入、正面走出而不需要额外转身,从而简化了安检流程。
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一门装置51和第二门装置52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滑动门板61、62,所述滑动门板61、62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1滑动;以及滑动门板驱动装置70,其能够驱动所述滑动门板61、62滑动,以使得在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进行扫描之前和完成扫描之后打开供待测对象进入和离开检测区域18的通道并在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进行扫描时封闭所述通道。
如图3a-3c所示,所述第一门装置51和第二门装置52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滑动门板61和第二滑动门板62,所述第一滑动门板61和第二滑动门板62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1沿相反方向滑动;门板滑动带索71,所述门板滑动带索71具有第一带索部711和第二带索部712,所述第一带索部711和第二带索部712的移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带索部711和第二带索部712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门板61和第二滑动门板62连接,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滑动门板61和第二滑动门板62沿相反方向滑动;第一滑轮73和第二滑轮74,所述第一滑轮73和第二滑轮74与所述门板滑动带索71啮合以带动所述门板滑动带索71移动,所述第一带索部711和第二带索部71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滑轮73和第二滑轮74中任一滑轮的两侧;以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滑轮73和第二滑轮74中的至少一个旋转。
作为示例,在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未进行扫描时,第一滑动门板61和第二滑动门板62分别位于壳体1的与之相邻的部分的内侧,以将供待测对象进入和离开检测区域18的通道打开。在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的扫描操作准备就绪后,驱动电机驱动第一滑轮73和第二滑轮74,在门板滑动带索71的带动下使第一滑动门板61和第二滑动门板62分别向左右移动,封闭该通道。扫描结束后,第一滑动门板61和第二滑动门板62再次打开,打开方向与关闭方向相反。
在一示例中,所述壳体1可以具有第一壳体壁91和第二壳体壁92,在所述第一壳体壁91和第二壳体壁92之间限定有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101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102的扫描通路,每个所述滑动门板61、62具有第一门板壁611、621和第二门板壁612、622,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101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102中的至少一个能够从所述第一门板壁611、621和第二门板壁612、622扫描通过。
上述壳体1和滑动门板61、62的双层壁的结构能够使第一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11和第二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12在扫描过程中在基本封闭的通路中进行。这可以防止待测对象(如被检测人员)触碰毫米波收发天线,也可以防止被检测人员因第一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11和第二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12的扫描速度快而眩晕。
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壁91相对于第二壳体壁92更靠近所述检测区域18且所述第一门板壁611、621相对于第二门板壁612、622更靠近所述检测区域18,所述第一壳体壁91和所述第一门板壁611、621对于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所使用的毫米波至少是部分透明的。这可以减小毫米波信号的衰减。作为示例,所述第一壳体壁91和所述第一门板壁611、621可以使用聚乙烯材料来制作。
作为示例,门板滑动带索71可以为皮带、缆索等本领域已知的能够用于实现上述传动功能的部件。在一示例中,为了检测方便起见,还可以在第一门装置51外面设置供待测对象等待检测的等待区域17,并在第二门装置52外面设置判定区域19,在判定区域19中,还可以通过对待测对象人工检查来核实检查结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以L形的扫描轨迹为例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进行介绍,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上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的扫描轨迹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的扫描轨迹还可以是椭圆弧轨迹(例如如图4所示)或直线与圆弧的组合轨迹(例如如图5所示)。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导轨装置103和第二导轨装置104分别具有椭圆弧形状,它们组合起来包围待测对象所占据的区域(如图4中的脚印所示)的四周。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导轨装置103和第二导轨装置104中的每一个均是由直线轨迹和圆弧轨迹组合而成的组合轨迹。例如,直线轨迹用于对于待测对象(例如人体)的正面进行扫描,而圆弧轨迹用于对于待测对象(例如人体)的侧面进行扫描。
在另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导轨装置103和第二导轨装置104之间还可以设有供待测对象进出的通道131或132,如图6a或6b所示。该通道131或132可以设置在不与待测对象相对的位置以不影响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对待测对象的各个侧面的完整扫描。
虽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以两个毫米波收发模块为例进行了介绍,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两个毫米波收发模块,也可以采用更多的毫米波收发模块对于待测对象进行扫描,例如可以对于待测对象的每一侧均采用一个毫米波收发模块来进行扫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对人体或物品进行检查的方法,如图7所示(图7中以虚线框表示的步骤为可选的步骤)。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使所述人体或物品进入检测区域并将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分别置于各自的扫描起始位置;
步骤S2:借助于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从各自的扫描起始位置分别沿着第一导轨装置和第二导轨装置移动至各自的扫描终止位置以完成对所述人体或物品的四个侧面的扫描以获得四个平面的全息数据;
步骤S3:在扫描过程中和/或扫描结束后,将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在扫描过程中获得的所述四个平面的全息数据发送给数据处理装置;和
步骤S4:利用数据处理装置对所述四个平面的全息数据进行重建以生成所述人体或物品的毫米波全息图像。其中所述第一导轨装置至少沿待测对象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延伸,所述第二导轨装置至少沿待测对象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延伸。
如前文所述,采用这种对人体或物品进行检查的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地对人体或物品的各个侧面都进行全方位的成像和检测。
在一示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5:在所述人体或物品进入检测区域之前,打开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的第一门装置和第二门装置;以及
步骤S6:在所述人体或物品进入检测区域之后、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开始扫描之前关闭第一门装置和第二门装置。
通过提供第一门装置和第二门装置,可以使人体或物品快速地进出检测区域。这对于人群集中的机场、火车站等地的人员安检很有益处。
在一示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7:在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扫描结束后,打开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的第一门装置和第二门装置,并使所述人体或物品从检测区域移出。
作为示例,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8:在生成所述人体或物品的毫米波全息图像之后,对所述人体或物品是否带有嫌疑物以及嫌疑物的位置进行识别并将结果输出。
在上述步骤S8中,对于嫌疑物及其位置的识别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识别或是人工识别或是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结果输出可以通过例如在显示装置109上显示标有可疑区域的人偶图或直接显示是否带有嫌疑物的结论等方式来实现,也可以将检测结果直接打印或发送。
执行检测的安检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步骤S8给出的检测结果来对所述人体或物品是否带有嫌疑物以及嫌疑物的位置进行确认,也可以通过人工检查来进行复核。
包含上述步骤S1至S8的流程图在图4中示出,其中步骤S5、S6、S7和S8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利用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对人体或物品进行检查的方法的可选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利用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对人体或物品进行检查的方法有助于快速地判别嫌疑物和防范安全风险,这在机场、海关等需要快速判定安全风险的应用中尤其有益。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包括:
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第一毫米波信号的第一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和与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关联的第一毫米波收发机;
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所述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第二毫米波信号的第二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和与所述第二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关联的第二毫米波收发机;
第一导轨装置,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以能够滑移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一导轨装置从而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导轨装置以第一扫描轨迹移动以对待测对象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进行扫描;
第二导轨装置,所述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以能够滑移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二导轨装置从而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导轨装置以第二扫描轨迹移动以对所述待测对象的第三侧和第四侧进行扫描,所述待测对象的第三侧与所述待测对象的第一侧相对,所述待测对象的第四侧与所述待测对象的第二侧相对;和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沿着所述第一导轨装置移动和驱动所述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沿着所述第二导轨装置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导轨装置至少沿待测对象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延伸,所述第二导轨装置至少沿待测对象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延伸,且第一导轨装置和第二导轨装置设置成L形轨道或者由矩形轨道的一部分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描轨迹和第二扫描轨迹均为L形轨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的扫描方向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的扫描方向均为水平方向,且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和所述第二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均沿着竖直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的扫描方向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的扫描方向彼此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描轨迹和第二扫描轨迹组合形成围绕待测对象的封闭轨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装置和第二导轨装置之间设有供待测对象进出的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一个或更多个驱动轮;
一条或多条传动带索,所述传动带索与所述驱动轮啮合以在驱动轮的驱动下移动;以及
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所述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分别与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连接并安装于同一条传动带索或分别安装于不同的传动带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围待测对象在检测时所处的检测区域,所述壳体在所述检测区域的相对的两侧处设有第一门装置和第二门装置,在第一门装置和第二门装置之间设有供待测对象进入和离开检测区域的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装置和第二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滑动门板,所述滑动门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
滑动门板驱动装置,其能够驱动所述滑动门板滑动,以使得在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进行扫描之前和完成扫描之后打开所述通道并在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进行扫描时封闭所述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装置和第二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第一滑动门板和第二滑动门板,所述第一滑动门板和第二滑动门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相反方向滑动;
门板滑动带索,所述门板滑动带索具有第一带索部和第二带索部,所述第一带索部和第二带索部的移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带索部和第二带索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门板和第二滑动门板连接,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滑动门板和第二滑动门板沿相反方向滑动;
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与所述门板滑动带索啮合以带动所述门板滑动带索移动,所述第一带索部和第二带索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中任一滑轮的两侧;以及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中的至少一个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9-10中任一项所述的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壳体壁和第二壳体壁,在所述第一壳体壁和第二壳体壁之间限定有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的扫描通路,每个所述门板具有第一门板壁和第二门板壁,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中的至少一个能够从所述第一门板壁和第二门板壁扫描通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壁相对于第二壳体壁更靠近所述检测区域且所述第一门板壁相对于第二门板壁更靠近所述检测区域,所述第一壳体壁和所述第一门板壁对于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所使用的毫米波至少是部分透明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还包括:
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或所述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以接收来自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或所述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的对于待测对象的四个侧面的扫描数据并生成毫米波全息图像;和
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和显示来自数据处理装置的毫米波全息图像。
14.一种利用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对人体或物品进行检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所述人体或物品进入检测区域并将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分别置于各自的扫描起始位置;
借助于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从各自的扫描起始位置分别沿着第一导轨装置和第二导轨装置移动至各自的扫描终止位置以完成对所述人体或物品的四个侧面的扫描以获得四个平面的全息数据;
在扫描过程中和/或扫描结束后,将所述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在扫描过程中获得的所述四个平面的全息数据发送给数据处理装置;和
利用数据处理装置对所述四个平面的全息数据进行重建以生成所述人体或物品的毫米波全息图像,
其中所述第一导轨装置至少沿待测对象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延伸,所述第二导轨装置至少沿待测对象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延伸,第一导轨装置和第二导轨装置设置成L形轨道或者由矩形轨道的一部分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人体或物品进入检测区域之前,打开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的第一门装置和第二门装置;以及
在所述人体或物品进入检测区域之后、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开始扫描之前关闭第一门装置和第二门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第一毫米波收发模块和第二毫米波收发模块扫描结束后,打开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的第一门装置和第二门装置,并使所述人体或物品从检测区域移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在生成所述人体或物品的毫米波全息图像之后,对所述人体或物品是否带有嫌疑物以及嫌疑物的位置进行识别并将结果输出。
CN201510976354.4A 2015-12-23 2015-12-23 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及人体或物品检查方法 Active CN1053884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76354.4A CN105388474B (zh) 2015-12-23 2015-12-23 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及人体或物品检查方法
EP16877327.3A EP3396405B1 (en) 2015-12-23 2016-08-19 Millimeter wave three-dimensional holographic scan imaging apparatus and inspection method for human body or object
PCT/CN2016/096008 WO2017107515A1 (zh) 2015-12-23 2016-08-19 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及人体或物品检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76354.4A CN105388474B (zh) 2015-12-23 2015-12-23 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及人体或物品检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8474A CN105388474A (zh) 2016-03-09
CN105388474B true CN105388474B (zh) 2018-05-25

Family

ID=55420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76354.4A Active CN105388474B (zh) 2015-12-23 2015-12-23 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及人体或物品检查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396405B1 (zh)
CN (1) CN105388474B (zh)
WO (1) WO20171075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8474B (zh) * 2015-12-23 2018-05-25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及人体或物品检查方法
CN107543831B (zh) * 2016-06-24 2020-05-22 南京理工大学 快递邮品微波扫描成像装置及微波图像的违禁品检测方法
CN106646463B (zh) * 2016-12-08 2019-05-03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非同心相对柱面扫描的毫米波全息成像设备
CN107015222A (zh) * 2017-05-27 2017-08-04 吉林大学 周期型双阵列通道式毫米波主动三维运动成像系统及方法
CN109407165B (zh) * 2018-03-09 2023-11-03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可扩展式毫米波安检系统、扫描单元及对人体进行安全检查的方法
CN110058229A (zh) * 2018-08-13 2019-07-26 四川久成泰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紧凑毫米波成像的设备
CN109633770A (zh) * 2018-12-28 2019-04-16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毫米波安检设备及人体或物品检查方法
CN111025414B (zh) * 2020-01-07 2021-11-26 滨州学院 基于毫米波技术的多功能人体成像安检仪
CN111505630B (zh) * 2020-05-09 2022-06-10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基于滚动式快速、低成本人体安检设备的安检方法
CN111751891B (zh) * 2020-06-12 2023-07-14 成都睿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安检检测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8240A (zh) * 2011-10-30 2012-06-20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毫米波主动式三维全息成像的人体安检系统的扫描方法
CN202453498U (zh) * 2011-12-30 2012-09-26 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阵列天线弧形扫描的毫米波成像装置
CN104375144A (zh) * 2013-08-15 2015-02-25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及人体或物品检查方法
CN104375143A (zh) * 2013-08-15 2015-02-25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及人体或物品检查方法
CN204228955U (zh) * 2014-11-07 2015-03-25 深圳市一体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成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59609A (en) * 1991-08-30 1999-01-12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Real-time wideband cylindrical holographic surveillance system
US7119740B2 (en) * 2003-12-05 2006-10-10 Safeview, Inc. Millimeter-wave active imaging system with modular array
KR101237908B1 (ko) * 2011-03-03 2013-02-27 주식회사 아이옴니 밀리미터파 3차원 스캐닝 장치 및 방법
CN102914802A (zh) * 2012-10-19 2013-02-06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毫米波成像扫描检测装置及系统
CN104375142B (zh) * 2013-08-15 2019-12-13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人体安全检查的毫米波全息成像设备
CN103698762B (zh) * 2013-12-30 2016-11-23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一种虚轴式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
CN105388474B (zh) * 2015-12-23 2018-05-25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及人体或物品检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8240A (zh) * 2011-10-30 2012-06-20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毫米波主动式三维全息成像的人体安检系统的扫描方法
CN202453498U (zh) * 2011-12-30 2012-09-26 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阵列天线弧形扫描的毫米波成像装置
CN104375144A (zh) * 2013-08-15 2015-02-25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及人体或物品检查方法
CN104375143A (zh) * 2013-08-15 2015-02-25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及人体或物品检查方法
CN204228955U (zh) * 2014-11-07 2015-03-25 深圳市一体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07515A1 (zh) 2017-06-29
EP3396405A4 (en) 2018-12-12
EP3396405A1 (en) 2018-10-31
EP3396405B1 (en) 2021-09-29
CN105388474A (zh) 2016-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88474B (zh) 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及人体或物品检查方法
CN105467386B (zh) 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
EP3537186B1 (en) Extensible millimeter wave security inspection system, scanning unit and security inspection method for human body
US9928425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non-cooperative automatic security screening in crowded areas
EP1782102B1 (en) A security entrance system
US20200158859A1 (en) Radar-Based Inspection System
CN103257365B (zh) 一种基于x射线的移动式安检装置
EP4239352A1 (en) Personnel inspection with threat detection and discrimination
WO2020041161A1 (en) Pass-through x-ray backscatter personnel scanner
CN206497215U (zh) 车载综合安全检查系统
CN205280934U (zh) 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
WO2020023596A1 (en) Radar-based inspection system
WO2015010619A1 (zh) 人体安全检查的隐私保护方法和人体安全检查系统
US11156739B2 (en) Millimeter wave security insp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human or article
CN205263309U (zh) 毫米波三维全息扫描成像设备
CN210982777U (zh) 毫米波安检舱系统
CN203299400U (zh) 一种基于x射线的移动式安检装置
CN111272096B (zh) 一种三维扫描装置、安检设备
CN209879019U (zh) 毫米波安检设备
CN212207699U (zh) 基于毫米波成像的安检装置
CN204556867U (zh) 一种金属与x射线组合安检机
CN211653174U (zh) 一种垂直电梯式毫米波安检装置
WO2022105404A1 (zh) 多通道射线检查设备
CN111458755A (zh) 基于毫米波成像的安检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8

Address after: 100084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Shuangqing Road with Party building A block 2 layer

Patentee after: Nuc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Shenm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4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Shuangqing Road with Party building A block 2 layer

Patentee before: Nuctech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