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8255A - 多通道均匀进气溶胶实验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通道均匀进气溶胶实验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88255A
CN105388255A CN201510747073.1A CN201510747073A CN105388255A CN 105388255 A CN105388255 A CN 105388255A CN 201510747073 A CN201510747073 A CN 201510747073A CN 105388255 A CN105388255 A CN 1053882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eriment
air
chamber
experimental
ai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470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88255B (zh
Inventor
张志强
刘辰明
陈立欣
邹瑞
杨茂
高源�
李冬梅
张璐
张志刚
王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74707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882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88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8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88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82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01N33/0009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道均匀进气溶胶实验检测系统,包括进气部分,用于产生均匀的且具有特定粒径的气溶胶,并通过通风管道输送到实验气室部分;实验气室部分包括:多个实验气室,以及分别设置在每一实验气室前端和后端的检测室,通过检测室来检测进入实验气室前后的气溶胶浓度;所述多个实验气室中至少有一个空白实验气室,用于测量空白背景值,剩余的实验气室中均放置不同的实验材料,用于测量实验前后对应的材料实验值;根据每一实验气室测量的材料实验值、空白背景值及对应实验材料的面积计算所述对应实验材料的气溶胶吸附能力。本发明公开的系统,可以准确测量气溶胶在不同物质上的滞留吸附特性,对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Description

多通道均匀进气溶胶实验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通道均匀进气溶胶实验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5月7日发布的全球城市空气质量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在其监测的城市中,超过半数城市的空气污染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所设定健康标准的2.5倍,中国北京、兰州、石家庄等名列其中。
而城市大气污染天气的发生会影响公共安全、农业生产、大气能见度和人体健康,据统计全球每年至少有12.5%的人死于空气污染或与空气污染相关,2013年有近370多万人的死亡于城市空气污染相关。
目前,主要的空气污染为细颗粒物,也叫PM2.5,即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的颗粒物由于其形成过程复杂,组成成分多样化具有区域区别,沉降困难、影响范围广,控制和治理难度大,所以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鉴于此,有必须要针对大气中颗粒物在不同物质上的滞留吸附特性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通道均匀进气溶胶实验检测系统,可以准确测量气溶胶在不同物质上的滞留吸附特性,对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通道均匀进气溶胶实验检测系统,包括:进气部分与实验气室部分;其中:
所述进气部分,用于产生均匀的且具有特定粒径的气溶胶,并通过通风管道输送到实验气室部分;
所述实验气室部分包括:多个实验气室,以及分别设置在每一实验气室前端和后端的检测室,通过检测室来检测进入实验气室前后的气溶胶浓度;所述多个实验气室中至少有一个空白实验气室,用于测量空白背景值,剩余的实验气室中均放置不同的实验材料,用于测量实验前后对应的材料实验值;根据每一实验气室测量的材料实验值、空白背景值及对应实验材料的面积计算所述对应实验材料的气溶胶吸附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部分包括:外接气溶胶发生器、进气风道与沉淀室;
外接气溶胶发生器产生特定粒径的气溶胶,产生的气溶胶进入进气风道,然后沿着进气风道进入沉淀室,在沉淀室沉淀一段时间后获得均匀的且具有特定粒径的气溶胶。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风道、沉淀室、通风管道、检测室、实验气室及检测室与实验气室之间的管道内均粘贴有一层防静电贴膜。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风道记为气道1,所述沉淀室与实验气室前端的检测室之间的通风管道记为气道2,所述实验气室前端的检测室与实验气室之间的通风管道记为气道3;其中:气道2的横截面积之和大于或等于气道1横截面积之和,气道3的横截面积之和大于或等于气道2横截面积之和。
进一步的,该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实验气室部分后端的尾气处理装置,用于对实验后的气溶胶进行无害化处理。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由进气部分通过通风管道连通多个封闭气室从而形成一个半封闭可控的气体环境,进而在该半封闭环境中对不同材料滞留气溶胶进行吸附实验;同时,各个气室及管道内壁都贴有防静电贴膜,防止静电吸附细微颗粒物,提升实验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通道均匀进气溶胶实验检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采用两个实验气室进行实验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防静电贴膜前后的实验数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松枝实验中检测室的检测数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松枝检测差值数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玉兰实验中检测室的检测数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玉兰检测差值数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通道均匀进气溶胶实验检测系统,其主要包括:进气部分与实验气室部分;其中:
所述进气部分,用于产生均匀的且具有特定粒径的气溶胶,并通过通风管道输送到实验气室部分。
具体来说:进气部分包括:外接气溶胶发生器、进气风道与沉淀室;
外接气溶胶发生器产生特定粒径的气溶胶,产生的气溶胶进入进气风道,然后沿着进气风道进入沉淀室,空气在体积较大的沉淀室中流动速度较缓慢,此时体积较大的颗粒会沉淀下来,气溶胶内部的颗粒分布进一步均匀稳定,因此,在沉淀室沉淀一段时间后可获得均匀的且具有特定粒径的气溶胶。
所述特定粒径的气溶胶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选择相应的外接气溶胶发生器来产生PM2.5气溶胶或者其他粒径气溶胶。
所述实验气室部分包括:多个实验气室,以及分别设置在每一实验气室前端和后端的检测室,通过检测室来检测进入实验气室前后的气溶胶浓度。
所述多个实验气室中至少有一个空白实验气室,用于测量空白背景值,剩余的实验气室中均放置不同的实验材料,用于测量实验前后对应的材料实验值;根据每一实验气室测量的材料实验值、空白背景值及对应实验材料的面积计算所述对应实验材料的气溶胶吸附能力。
该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实验气室部分后端的尾气处理装置,为防止实验中所产生的气溶胶对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对尾气进行处理,实验气室的出气端通过通风管道将气体集中收集引导至尾气处理装置,将尾气处理无害化之后排放。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为多通道均匀进气溶胶实验检测系统的示意图。本示例中仅示出了四个实验气室,其中任一个为空白实验气室。
如图1所示,气道1即为进气部分中的进气风道,用于外接气溶胶发生器(未示出)产生的PM2.5气溶胶或者其他粒径气溶胶输送到沉淀室11中。
实验气室21的前端与后端均设有一检测室(分别记为22、23)。气道2即为沉淀室11与实验气室21前端的检测室22之间的通风管道,气道3即为实验气室21前端的检测室22与实验气室21之间的通风管道。
当检测完成后,由设置在实验气室部分后端的尾气处理装置31对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优选的,为了防止通风管道和气室内部产生静电,吸附颗粒,进而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风道(气道1)、沉淀室21、通风管道(气道2)、检测室(22、23)、实验气室21及检测室与实验气室21之间的管道内均粘贴有一层防静电贴膜。
优选的,为防止因管道横街面积不匹配造成局部气流不畅或者局部气流流速过低,从而影响实验结果。本发明实施例中,气道2的横截面积之和大于或等于气道1横截面积之和,气道3的横截面积之和大于或等于气道2横截面积之和。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检测PM2.5在不同物质上的滞留吸附特性为例进行说明。
实验检测过程如下:
1)打开外接PM2.5发生仪器产生PM2.5气溶胶,通过进气风道传输至沉淀室进行预热及混匀颗粒物。放置10分钟之后,打开气闸通过通风管道将均匀的PM2.5气溶胶传输至实验气室部分中的空白实验气室。
2)每一实验气室(包括)前后均设有检测室,检测时均放置外接的PM2.5检测仪器。进行空白实验三十分钟。根据前后检测仪器的浓度差值(前-后),得出空白背景值。
3)放置实验材料于实验气室内(除去空白实验气室的其他实验气室),进行一个半小时实验,根据需求也可以调整实验时间。据前后检测仪器浓度差值(前-后),得出测试材料实验值。
本示例中,假设共有四个实验气室,其中一个为空白实验气室,其他实验气室放置不同实验材料,用于滞留吸附特性检测实验。
4)实验完成后,拿出实验材料,求出实验材料的面积;也可以在实验之前预先计算实验材料的面积。
5)实验材料单位面积滞尘量=(实验材料前后仪器浓度差-空白实验前后仪器浓度差)/实验材料的面积。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多通道均匀进气溶胶实验检测系统原理为:气溶胶产生通道用于放置气溶胶发生装置,可外接不同规格的各种发生装置,通过进气风道接稳定沉淀室,沉淀室的作用在于加入一个体积较大的空间,使得气溶胶在该区域内运行速度较为缓慢,较大的颗粒得以沉淀,细微颗粒均匀混合。通过并联的方式接入多个实验气室,可以同时进行三组平行实验及一个空白实验对照。两个实验气室为一组,两侧气室通过气闸控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开放单侧(两个气室)进行实验。实验气室前后分别设置检测室,可以外接不同的检测仪器进行各项检测。各实验气室上方使用透明的有机玻璃制成,可以随时进行观测。实验室内壁贴有防静电贴膜,防止静电吸附细微颗粒物,提升实验精度。
为了检验防静电贴膜是否提升检测精度,进行了相关实验。
本次实验采用了的PM2.5发生仪器,如图2所示,采用了两个实验气室,每个实验气室前后均设置一检测室(左右A、左右B),实线条表示传输管道,检测室内放置了tsi公司的m510作为检测仪。需要说明的是,本次实验仅为了检验防静电贴膜是否提升检测精度,因而,图2中没有示出沉淀室、尾气处理装置等部分。
具体的实验过程与前文描述的类似,故不再赘述,需要强调的时,本次实验需要重复进行两次,第一次实验时未贴防静电贴膜,第二次实验时相关区域均贴有防静电贴膜。
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如图3中的左未贴表示图2中左AB与实验气室未贴防静电膜,左已贴表示图2中左AB与实验气室已贴防静电膜;右未贴、右已贴的含义类似。
对比图中可以看出,未贴防静电贴膜的时候,前后数据差,明显大于贴膜之后的数据差,数据的离散程度也更加明显。说明防静电贴膜有较好的提升实验气室整体精度的效果。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不同物质的吸附特征进行了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采用如图2所示的结构进行实验,本次实验中的实验材料为松枝与玉兰。
在实验时,首先开启一侧气阀(图2中的左右任一侧均可),进行空白实验一小时,并记录数据;然后,两个实验气室中分别放置松枝与玉兰,进行实验一个半小时,并记录数据;最后,取出实验材料,进行空白二十分钟,并记录数据。
以上实验过程重复进行三次,实验结果如图4-7所示。
如图4-5所示,为松枝实验结果,其中图4为检测室的检测数据,图5为松枝检测差值数据,其中的曲线a、b、c为重复进行三次实验的结果。
本实验中,由于m510测量结果为瞬时值,数据波动影响较大,每五分钟取一次十分钟的平均值记录。
图4与中,x轴1~10数值为初始一小时空白试验均值数据,从11开始至27,为接下来一个半小时的松枝实验均值数据,可以看出,空白期间,差值略有波动。松枝实验开始之后可以看出,前后两个检测室浓度差值变大,呈逐渐上升趋势,上升到一定程度,再逐渐减小。因为是均值,开始上升浓度差值均值内容包括了空白期间的内容所以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连续试验一段时间之后滞留能力下降,浓度差减小。之后又有所恢复,继续增长、减小这一过程。27~31为继续的空白试验,恢复到初始的略有波动状态。
图5将一小时的空白数据进行平均,用松枝五分钟一次的十分钟均值数据减去空白的平均值得出检测差值,可更为直观的看出实验中松枝的吸附滞留模拟情况。
如图6-7所示,为玉兰实验结果,其中图6为检测室的检测数据,图7为玉兰检测差值数据。
图6-7的含义与图4-5的类似,只是将松枝换为玉兰,具体的含义可参照前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多通道均匀进气溶胶实验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部分与实验气室部分;其中:
所述进气部分,用于产生均匀的且具有特定粒径的气溶胶,并通过通风管道输送到实验气室部分;
所述实验气室部分包括:多个实验气室,以及分别设置在每一实验气室前端和后端的检测室,通过检测室来检测进入实验气室前后的气溶胶浓度;所述多个实验气室中至少有一个空白实验气室,用于测量空白背景值,剩余的实验气室中均放置不同的实验材料,用于测量实验前后对应的材料实验值;根据每一实验气室测量的材料实验值、空白背景值及对应实验材料的面积计算所述对应实验材料的气溶胶吸附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分包括:外接气溶胶发生器、进气风道与沉淀室;
外接气溶胶发生器产生特定粒径的气溶胶,产生的气溶胶进入进气风道,然后沿着进气风道进入沉淀室,在沉淀室沉淀一段时间后获得均匀的且具有特定粒径的气溶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风道、沉淀室、通风管道、检测室、实验气室及检测室与实验气室之间的管道内均粘贴有一层防静电贴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风道记为气道1,所述沉淀室与实验气室前端的检测室之间的通风管道记为气道2,所述实验气室前端的检测室与实验气室之间的通风管道记为气道3;其中:气道2的横截面积之和大于或等于气道1横截面积之和,气道3的横截面积之和大于或等于气道2横截面积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实验气室部分后端的尾气处理装置,用于对实验后的气溶胶进行无害化处理。
CN201510747073.1A 2015-11-05 2015-11-05 多通道均匀进气溶胶实验检测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882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47073.1A CN105388255B (zh) 2015-11-05 2015-11-05 多通道均匀进气溶胶实验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47073.1A CN105388255B (zh) 2015-11-05 2015-11-05 多通道均匀进气溶胶实验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8255A true CN105388255A (zh) 2016-03-09
CN105388255B CN105388255B (zh) 2017-07-04

Family

ID=55420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4707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88255B (zh) 2015-11-05 2015-11-05 多通道均匀进气溶胶实验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8825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6206A (zh) * 2016-08-30 2016-12-14 上海交通大学 吹脱再悬浮法测定植物表面pm2.5的干沉降速率的方法
CN113369017A (zh) * 2021-06-15 2021-09-10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带静电的离散微颗粒连续发生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40131A (en) * 1979-04-20 1980-11-01 Kawasaki Steel Corp Sampling apparatus for gas component at dust containing gas
JP2011158451A (ja) * 2010-02-04 2011-08-18 Hiranuma Sangyo Kk 水銀測定装置
CN102980992A (zh) * 2012-10-31 2013-03-20 北京林业大学 测量树枝吸附的可入肺颗粒物数值的方法及装置
JP5193911B2 (ja) * 2009-03-12 2013-05-08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粒子状物質検出装置
CN103207268A (zh) * 2013-03-12 2013-07-17 北京林业大学 面向植物吸附pm2.5能力定量分析的环境模拟实验箱
CN203133056U (zh) * 2013-03-15 2013-08-14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一种用于评价气体净化材料的模拟舱
CN103278433A (zh) * 2013-05-16 2013-09-04 北京林业大学 植物吸附颗粒物能力大小的研究装置及方法
CN203929558U (zh) * 2014-06-16 2014-11-05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烟用材料的化学吸附分析的装置
CN204389334U (zh) * 2015-01-28 2015-06-10 辽宁东奥非金属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硅藻土烟气吸附性能测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40131A (en) * 1979-04-20 1980-11-01 Kawasaki Steel Corp Sampling apparatus for gas component at dust containing gas
JP5193911B2 (ja) * 2009-03-12 2013-05-08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粒子状物質検出装置
JP2011158451A (ja) * 2010-02-04 2011-08-18 Hiranuma Sangyo Kk 水銀測定装置
CN102980992A (zh) * 2012-10-31 2013-03-20 北京林业大学 测量树枝吸附的可入肺颗粒物数值的方法及装置
CN103207268A (zh) * 2013-03-12 2013-07-17 北京林业大学 面向植物吸附pm2.5能力定量分析的环境模拟实验箱
CN203133056U (zh) * 2013-03-15 2013-08-14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一种用于评价气体净化材料的模拟舱
CN103278433A (zh) * 2013-05-16 2013-09-04 北京林业大学 植物吸附颗粒物能力大小的研究装置及方法
CN203929558U (zh) * 2014-06-16 2014-11-05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烟用材料的化学吸附分析的装置
CN204389334U (zh) * 2015-01-28 2015-06-10 辽宁东奥非金属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硅藻土烟气吸附性能测试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6206A (zh) * 2016-08-30 2016-12-14 上海交通大学 吹脱再悬浮法测定植物表面pm2.5的干沉降速率的方法
CN113369017A (zh) * 2021-06-15 2021-09-10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带静电的离散微颗粒连续发生系统
CN113369017B (zh) * 2021-06-15 2023-07-21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带静电的离散微颗粒连续发生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8255B (zh) 2017-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8233B (zh) 适用于高压气体管道内颗粒物在线检测的方法
CN102706782B (zh) 汽油车排放微颗粒物重量检测方法
CN101701897A (zh) 基于准单分散气溶胶的滤料计数效率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4568686A (zh) 一种箱体内亚微米颗粒物沉积系数及平均凝并系数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2053048B (zh) 气溶胶动态风洞检测系统
CN106525154A (zh) 车辆实际驾驶条件下排放尾气流量的测量装置
CN105717004A (zh) 一种基于电迁移率的1-3纳米气溶胶筛分装置及应用
Vojtíšek et al. Estimation of engine intake air mass flow using a generic speed-density Method
CN105388255A (zh) 多通道均匀进气溶胶实验检测系统
CN103234882A (zh) 一种基于颗粒物飞行时间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反演方法
CN104237087A (zh) 气体颗粒物浓度检测器及使用的方法
CN109507068B (zh) 一种颗粒物荷电量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08805446U (zh) 一种可调节光散射式颗粒物检测器
CN110068526A (zh) 一种颗粒物在线稀释采样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03630471B (zh) 一种柴油机排气中颗粒中值粒径的测量方法
CN103196707A (zh) 一种双通路分流式空气颗粒物切割器
CN203011801U (zh) 适用于高压气体管道内颗粒物在线检测的装置
CN104142213A (zh) 建筑门窗防沙尘性能试验设备及沙尘检测方法
Lee et al. Development of aerosol wind tunnel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ambient PM10 inlets
CN110687023A (zh) 一种双通道在线颗粒物监测仪
CN201242456Y (zh) 一种基于涡街、均速管、旁路管的气体流量组合测量装置
CN203425625U (zh) 空气过滤器模拟装置
CN203132958U (zh) 地面气溶胶集成观测系统
CN210332107U (zh) 一种串联除尘器实验台
CN103617363A (zh) 一种污染性沙尘颗粒辐射特性的模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