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9761A - 一种蟑螂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制得的蟑螂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蟑螂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制得的蟑螂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9761A
CN105379761A CN201510937432.XA CN201510937432A CN105379761A CN 105379761 A CN105379761 A CN 105379761A CN 201510937432 A CN201510937432 A CN 201510937432A CN 105379761 A CN105379761 A CN 1053797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ckroach
attractant
cereal
mixture
carbohyd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374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9761B (zh
Inventor
侯祖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Jiajiesh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Jiajiesh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Jiajiesh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Jiajiesh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374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797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79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9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97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97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10Animals; Substances produced thereby or obtained therefr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1/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the sequences of atoms O—N—S, X—O—S, N—N—S, O—N—N or O-halogen, regardless of the number of bonds each atom has and with no atom of these sequences forming part of a heterocyclic r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蟑螂防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蟑螂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制得的蟑螂药。一种蟑螂引诱剂,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按重量百分数计,谷物45%-55%,动物油脂8%-15%,糖类25%-35%,天然酵素3%-8%,余量为植物油。本发明提供的蟑螂引诱剂,特定选用谷物、动物油脂、糖类、天然酵素、植物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发酵得到的蟑螂引诱剂呈粉状,有奶粉和黑芝麻香味,得到蟑螂引诱剂能够对蟑螂起到特殊的引诱作用,使蟑螂闻到该味道则自行前往,引诱效果显著。提供的蟑螂药形成传播链,能够杀死更多的蟑螂;放置该蟑螂药一次,两周后可杀灭所有蟑螂,效果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蟑螂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制得的蟑螂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蟑螂防治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蟑螂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制得的蟑螂药。
背景技术
蟑螂喜欢选择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栖居,这就是它们孳生所需要的4个基本条件。凡是有人生活和居住的建筑物内,一般都具有这些条件,所以蟑螂就成了侵害千家万户的卫生害虫。
蟑螂有咀嚼式的口器,能啃吃东西。蟑螂的食物非常复杂,从普通食品到擦鞋的刷子都可以成为它的食物,电线胶皮,硬纸板,肥皂,油漆屑,枯叶,纺织品,皮革,头发等等。昆虫学家发现有12种蟑螂可以靠糨糊活一个礼拜,美国蟑螂只喝水可以活一个月,如果没有食物也没有水仍然可以活3个星期。蟑螂在食物短缺或者空间过分拥挤的情况下,会发生同类相残的行为。蟑螂善于爬行,会游泳,危机时也可飞行。蟑螂的扁平身体使其善于在细小的缝隙中生活,几乎有水和食物的地方都可生存。如果条件不好,较长时间内不吃不喝也不会死亡。蟑螂如上的特点,使其数量与日俱增,分布范围日趋扩大,已跃居成为头号家庭害虫。
由于蟑螂生命力顽强,且繁衍快速,清除蟑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现有蟑螂药一般是在一些食物混合物中添加可以杀死蟑螂的有效物质来进行灭蟑,蟑螂食用蟑螂药后,有效物质发挥作用,将蟑螂杀死。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蟑螂药一般是被动等待蟑螂食用,如果蟑螂不吃,蟑螂药就不能够发生作用。而现有的蟑螂引诱剂效果较差,蟑螂不容易吃,不能够发挥蟑螂药应有的作用。并且,由于蟑螂繁殖力强,现有的蟑螂药只能很快的降低蟑螂的数目,并达不到清除彻底的目的。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蟑螂引诱剂,该蟑螂引诱剂选用特定的原料混合制成,制得蟑螂引诱剂为粉状,有奶粉和黑芝麻香味,能够对蟑螂起到特殊的引诱作用,蟑螂食用蟑螂药的概率大大提高,提高20-30%。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蟑螂引诱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炒制后的谷物粉碎后与其他原料混合在一起,经过发酵,制得蟑螂引诱剂呈粉状,有奶粉和黑芝麻香味,能够对蟑螂起到特殊的引诱作用。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蟑螂药,该蟑螂药含有的有效杀虫成分含量降低,蟑螂药毒性较少,蟑螂食用之后不会立即死亡,会携带部分蟑螂药离开,将药带到蟑螂更多的地方,形成传播链,能够杀死更多的蟑螂;放置该蟑螂药一次,两周后可杀灭所有蟑螂。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蟑螂引诱剂,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按重量百分数计,谷物45%-55%,动物油脂8%-15%,糖类25%-35%,天然酵素3%-8%,余量为植物油。
本发明提供的蟑螂引诱剂,特定选用谷物、动物油脂、糖类、天然酵素、植物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制得蟑螂引诱剂呈粉状,有奶粉和黑芝麻香味,得到蟑螂引诱剂能够对蟑螂起到特殊的引诱作用,使蟑螂闻到该味道则自行前往,引诱效果显著。
为了增强各原料之间的配合关系,以达到更好的引诱效果,优选地,按重量百分数计,谷物48%-52%,动物油脂9%-12%,糖类28%-32%,天然酵素4%-6%,余量为植物油。
谷物可以为花生、芝麻、大米、小麦、小米、黄豆、黑豆、红豆、绿豆、黑米、荞麦、燕麦、薏仁米、高粱等等。经试验验证,谷物为芝麻、大豆中的任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引诱效果显著,优选地,所述谷物为芝麻、大豆中的任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
更优选地,所述谷物为芝麻和大豆的混合物,所述芝麻与所述大豆的重量比为1:0.9-1.1。
经试验验证,动物油脂选用黄油和猪油以一定配比制成的混合物,引诱效果更佳,优选地,所述动物油脂为黄油和猪油的混合物,所述黄油和猪油的重量比为1:0.9-1.1。
经试验验证,糖类选用红糖,能达到更好的发酵效果,得到的引诱剂的引诱效果更好。优选地,所述糖类为红糖。
经试验验证,使用活性酵母作为天然酵素胶进行发酵,即可达到很好的发酵效果。优选地,所述天然酵素为活性酵母。
活性酵母选用市售商品即可。
植物油为市售购买的植物食用油即可。为了达到更好的引诱效果,优选地,所述植物油为鲜榨豆油。鲜榨豆油豆香味浓厚,发酵后具有更好的油脂大豆清香味。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蟑螂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谷物小火炒制8-10分钟,将炒制后的谷物研磨成粉末,备用;
将所述糖类研磨成粉末,备用;
然后将各原料混合在一起,混匀,得到混合物;
所述混合物于20-35℃下发酵1-8个月即可。
现有的蟑螂药一般是选择一些能引诱蟑螂的食物和杀虫成分混合而成,引诱蟑螂的食物并不经过发酵,这样产生的蟑螂药的引诱力弱。
本发明提供的蟑螂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先将谷物进行炒制,使得谷物产生其特有的香味;然后将谷物和糖类研磨成粉末,以利于更充分的发酵;将各原料混匀后以特定的温度条件下发酵一段时间,得到的发酵物能够对蟑螂起到特殊的引诱作用,蟑螂食用蟑螂药的概率大大提高,提高20-30%。
其中,小火为:类似于电磁炉上120W到600W之间的火力。
优选地,所述发酵为:将所述混合物放置在容器中,所述混合物占所述容器体积的65%-75%,密封发酵。
塑胶桶使用便捷,耐用,且不会给发酵物带来其他的味道,优选地,所述容器为塑胶桶。
为了使谷物和糖类在混合物中分布均匀,更充分的发酵,优选地,所述粉末的粒度为50-100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蟑螂药,所述蟑螂药由有效杀虫成分与上述的蟑螂引诱剂混合制成。
蟑螂引诱剂与有效杀虫成分可以以任意比例混合,制得的蟑螂药,蟑螂食用蟑螂药的概率大大提高,提高20-30%,达到更好的杀灭蟑螂的效果。
现有的蟑螂药使用的有效杀虫成分一般为菊酯类,但这种化学成分见光、热易分解,残效期太短,害虫易产生抗性,价格较贵,有的毒性还较高。
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产品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优选地,所述有效杀虫成分为吡虫啉。
更优选地,所述吡虫啉与所述蟑螂引诱剂以质量比为0.5-1.5:100混合而成。
该蟑螂药含有的吡虫啉含量较低,蟑螂药毒性较小,蟑螂食用之后不会立即死亡,会携带部分蟑螂药离开,将药带到蟑螂更多的地方,形成传播链,能够杀死更多的蟑螂;放置该蟑螂药一次,两周后可杀灭所有蟑螂,效果显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蟑螂引诱剂,特定选用谷物、动物油脂、糖类、天然酵素、植物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制得蟑螂引诱剂呈粉状,有奶粉和黑芝麻香味,对蟑螂起到特殊的引诱作用。
(2)本发明还对谷物的种类、动物油脂的种类、糖类的种类、天然酵素的种类以及植物油的种类进行了限定,以得到具有更好引诱作用的蟑螂引诱剂。
(3)本发明还提供了蟑螂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先将谷物进行炒制,使得谷物产生其特有的香味;然后将谷物和糖类研磨成粉末,以利于更充分的发酵;将各原料混匀后以特定的温度条件下发酵一段时间,得到的发酵物能够对蟑螂起到特殊的引诱作用,蟑螂食用蟑螂药的概率大大提高,提高20-30%。
(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蟑螂药,特定选用吡虫啉作为有效杀虫成分,以一定的配比与蟑螂引诱剂混合制成的蟑螂药,毒性较小,蟑螂食用之后不会立即死亡,会携带部分蟑螂药离开,将药带到蟑螂更多的地方,形成传播链,能够杀死更多的蟑螂;放置该蟑螂药一次,两周后可杀灭所有蟑螂,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取以下配比的各原料,按重量百分数计,谷物55%,动物油脂8%,红糖25%,活性酵母粉3%,余量9%为鲜榨豆油;
其中,芝麻和大豆以重量比为1:0.9混合得到谷物;
黄油和猪油以重量比为1:0.9混合得到动物油脂;
按以下步骤制得蟑螂引诱剂:
将芝麻和大豆混合后用小火炒制8分钟,将炒制后的谷物研磨成粒度为50目的粉末,备用;
将所述糖类研磨成粒度为50目的粉末,备用;
然后将各原料混合在一起,混匀,得到混合物;
混合物放置在容器中,混合物占容器体积的75%,于20℃下密封发酵8个月,得到蟑螂引诱剂。
得到的蟑螂引诱剂呈粉状,有奶粉和黑芝麻香味。
将得到的蟑螂引诱剂与吡虫啉以质量比为100:0.5混合,得到蟑螂药。
将得到的蟑螂药按照线性每20cm一个点位,每个线性点位0.1克或是按照每平米0.5克放置,放置两周后即可杀灭所有蟑螂,达到彻底清除的目的。
另外,将各原料组成的混合物不经过发酵,直接与吡虫啉混合制成对照组蟑螂药,同时以上述发酵后的蟑螂药作为试验组,两者放在同等位置,计算杀灭率。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杀灭率高24%。
实施例2
取以下配比的各原料,按重量百分数计,谷物50%,动物油脂10%,红糖30%,活性酵母粉5%,余量5%为鲜榨豆油;
其中,芝麻和大豆以重量比为1:1混合得到谷物;
黄油和猪油以重量比为1:1混合得到动物油脂;
按以下步骤制得蟑螂引诱剂:
将芝麻和大豆混合后用小火炒制9分钟,将炒制后的谷物研磨成粒度为80目的粉末,备用;
将所述糖类研磨成粒度为80目的粉末,备用;
然后将各原料混合在一起,混匀,得到混合物;
混合物放置在容器中,混合物占容器体积的70%,于25℃下密封发酵3个月,得到蟑螂引诱剂。
得到的蟑螂引诱剂呈粉状,有奶粉和黑芝麻香味。
将得到的蟑螂引诱剂与吡虫啉以质量比为100:1混合,得到蟑螂药。
将得到的蟑螂药按照线性每20cm一个点位,每个线性点位0.1克或是按照每平米0.5克放置,放置两周后即可杀灭所有蟑螂,达到彻底清除的目的。
另外,将各原料组成的混合物不经过发酵,直接与吡虫啉混合制成对照组蟑螂药,同时以上述发酵后的蟑螂药作为试验组,两者放在同等位置,计算杀灭率。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杀灭率高28%。
实施例3
取以下配比的各原料,按重量百分数计,谷物48%,动物油脂12%,红糖28%,活性酵母粉8%,余量4%为鲜榨豆油;
其中,芝麻和大豆以重量比为1:1.1混合得到谷物;
黄油和猪油以重量比为1:0.9混合得到动物油脂;
按以下步骤制得蟑螂引诱剂:
将芝麻和大豆混合后用小火炒制10分钟,将炒制后的谷物研磨成粒度为100目的粉末,备用;
将所述糖类研磨成粒度为100目的粉末,备用;
然后将各原料混合在一起,混匀,得到混合物;
混合物放置在容器中,混合物占容器体积的75%,于35℃下密封发酵1个月,得到蟑螂引诱剂。
得到的蟑螂引诱剂呈粉状,有奶粉和黑芝麻香味。
将得到的蟑螂引诱剂与吡虫啉以质量比为100:1.5混合,得到蟑螂药。
将得到的蟑螂药按照线性每20cm一个点位,每个线性点位0.1克或是按照每平米0.5克放置,放置两周后即可杀灭所有蟑螂,达到彻底清除的目的。
另外,将各原料组成的混合物不经过发酵,直接与吡虫啉混合制成对照组蟑螂药,同时以上述发酵后的蟑螂药作为试验组,两者放在同等位置,计算杀灭率。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杀灭率高25%。
实施例4
取以下配比的各原料,按重量百分数计,谷物45%,动物油脂15%,红糖35%,活性酵母粉3%,余量2%为鲜榨豆油;
其中,芝麻和大豆以重量比为1:1.1混合得到谷物;
黄油和猪油以重量比为1:1.1混合得到动物油脂;
按以下步骤制得蟑螂引诱剂:
将芝麻和大豆混合后用小火炒制8分钟,将炒制后的谷物研磨成粒度为90目的粉末,备用;
将所述糖类研磨成粒度为90目的粉末,备用;
然后将各原料混合在一起,混匀,得到混合物;
混合物放置在容器中,混合物占容器体积的70%,于28℃下密封发酵6个月,得到蟑螂引诱剂。
得到的蟑螂引诱剂呈粉状,有奶粉和黑芝麻香味。
将得到的蟑螂引诱剂与吡虫啉以质量比为100:1混合,得到蟑螂药。
将得到的蟑螂药按照线性每20cm一个点位,每个线性点位0.1克或是按照每平米0.5克放置,放置两周后即可杀灭所有蟑螂,达到彻底清除的目的。
另外,将各原料组成的混合物不经过发酵,直接与吡虫啉混合制成对照组蟑螂药,同时以上述发酵后的蟑螂药作为试验组,两者放在同等位置,计算杀灭率。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杀灭率高23%。
实施例5
取以下配比的各原料,按重量百分数计,谷物50%,动物油脂10%,红糖28%,活性酵母粉4%,余量8%为鲜榨豆油;
其中,芝麻和大豆以重量比为1:0.9混合得到谷物;
黄油和猪油以重量比为1:0.9混合得到动物油脂;
按以下步骤制得蟑螂引诱剂:
将芝麻和大豆混合后用小火炒制9分钟,将炒制后的谷物研磨成粒度为70目的粉末,备用;
将所述糖类研磨成粒度为70目的粉末,备用;
然后将各原料混合在一起,混匀,得到混合物;
混合物放置在容器中,混合物占容器体积的70%,于30℃下密封发酵3个月,得到蟑螂引诱剂。
得到的蟑螂引诱剂呈粉状,有奶粉和黑芝麻香味。
将得到的蟑螂引诱剂与吡虫啉以质量比为100:1混合,得到蟑螂药。
将得到的蟑螂药按照线性每20cm一个点位,每个线性点位0.1克或是按照每平米0.5克放置,放置两周后即可杀灭所有蟑螂,达到彻底清除的目的。
另外,将各原料组成的混合物不经过发酵,直接与吡虫啉混合制成对照组蟑螂药,同时以上述发酵后的蟑螂药作为试验组,两者放在同等位置,计算杀灭率。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杀灭率高30%。
实施例6
取以下配比的各原料,按重量百分数计,谷物50%,动物油脂10%,红糖28%,活性酵母粉4%,余量8%为鲜榨豆油;
其中,芝麻和大豆以重量比为1:1混合得到谷物;
黄油和猪油以重量比为1:1混合得到动物油脂;
按以下步骤制得蟑螂引诱剂:
将芝麻和大豆混合后用小火炒制9分钟,将炒制后的谷物研磨成粒度为80目的粉末,备用;
将所述糖类研磨成粒度为80目的粉末,备用;
然后将各原料混合在一起,混匀,得到混合物;
混合物放置在容器中,混合物占容器体积的70%,于25℃下密封发酵5个月,得到蟑螂引诱剂。
得到的蟑螂引诱剂呈粉状,有奶粉和黑芝麻香味。
将得到的蟑螂引诱剂与吡虫啉以质量比为100:1混合,得到蟑螂药。
将得到的蟑螂药按照线性每20cm一个点位,每个线性点位0.1克或是按照每平米0.5克放置,放置两周后即可杀灭所有蟑螂,达到彻底清除的目的。
另外,将各原料组成的混合物不经过发酵,直接与吡虫啉混合制成对照组蟑螂药,同时以上述发酵后的蟑螂药作为试验组,两者放在同等位置,计算杀灭率。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杀灭率高29%。
对照组
按照申请号为201310715889.7公开的一种灭蟑剂的实施例2制得灭蟑剂,灭蟑剂由以下组份制成:酒石酸钠1.5g、熟芝麻粉0.2g、蔗糖0.3g、动物油油脂1.2g、硼酸。
使用条件同本发明实施例1-6,施用该灭蟑螂药进行灭蟑螂,灭蟑螂一周后,蟑螂明显减少,密度降低96%;但两周后仍然有少量蟑螂爬出,不能达到彻底清除的目的。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蟑螂引诱剂,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按重量百分数计,谷物45%-55%,动物油脂8%-15%,糖类25%-35%,天然酵素3%-8%,余量为植物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蟑螂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数计,谷物48%-52%,动物油脂9%-12%,糖类28%-32%,天然酵素4%-6%,余量为植物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蟑螂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谷物为芝麻、大豆中的任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谷物为芝麻和大豆的混合物,所述芝麻与所述大豆的重量比为1:0.9-1.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蟑螂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物油脂为黄油和猪油的混合物,所述黄油和猪油的重量比为1:0.9-1.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蟑螂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糖类为红糖;所述天然酵素优选为活性酵母;所述植物油优选为鲜榨豆油。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蟑螂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谷物小火炒制8-10分钟,将炒制后的谷物研磨成粉末,备用;
将所述糖类研磨成粉末,备用;
然后将各原料混合在一起,混匀,得到混合物;
所述混合物于20-35℃下发酵1-8个月即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为:将所述混合物放置在容器中,所述混合物占所述容器体积的65%-75%,密封发酵;所述容器优选为塑胶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末的粒度为50-100目。
9.一种蟑螂药,其特征在于,所述蟑螂药由有效杀虫成分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蟑螂引诱剂混合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蟑螂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杀虫成分为吡虫啉,所述吡虫啉与所述蟑螂引诱剂优选为以质量比为0.5-1.5:100混合而成。
CN201510937432.XA 2015-12-15 2015-12-15 一种蟑螂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制得的蟑螂药 Active CN1053797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37432.XA CN105379761B (zh) 2015-12-15 2015-12-15 一种蟑螂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制得的蟑螂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37432.XA CN105379761B (zh) 2015-12-15 2015-12-15 一种蟑螂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制得的蟑螂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9761A true CN105379761A (zh) 2016-03-09
CN105379761B CN105379761B (zh) 2018-07-27

Family

ID=55413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37432.XA Active CN105379761B (zh) 2015-12-15 2015-12-15 一种蟑螂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制得的蟑螂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7976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7583A (zh) * 2016-11-16 2017-04-26 广西大学 一种蟑螂捕杀器
CN106665627A (zh) * 2016-12-28 2017-05-17 北京贝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蟑螂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蟑螂饵剂
CN106818840A (zh) * 2017-01-05 2017-06-13 广州翼鲲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蟑螂诱饵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03154A (zh) * 2018-08-07 2018-10-26 重庆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绿僵菌与硼酸或硼砂复配杀蟑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26617A (zh) * 2019-07-16 2019-10-15 广州龙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蟑螂诱捕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楚吾: "《蛙无公害养殖综合技术》", 31 January 2003,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周玉峰: ""美洲大蠊诱捕器及诱饵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医药卫生科技辑》 *
张韶华等: "《深圳媒介生物及其防制》", 31 October 2012, 中山大学出版社 *
田战省: "《百变的昆虫家族探秘》", 31 January 2011, 天地出版社 *
郑颖等: "《军事作业中有毒有害动植物的防治》", 31 August 2014,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雅瑟等: "《可怕的科学大全集 超值金版》", 31 December 2011, 新世界出版社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7583A (zh) * 2016-11-16 2017-04-26 广西大学 一种蟑螂捕杀器
CN106665627A (zh) * 2016-12-28 2017-05-17 北京贝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蟑螂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蟑螂饵剂
CN106818840A (zh) * 2017-01-05 2017-06-13 广州翼鲲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蟑螂诱饵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03154A (zh) * 2018-08-07 2018-10-26 重庆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绿僵菌与硼酸或硼砂复配杀蟑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26617A (zh) * 2019-07-16 2019-10-15 广州龙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蟑螂诱捕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9761B (zh) 2018-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40976B (zh) 一种蟑螂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制得的蟑螂药
CN101461364B (zh) 一种杀灭红火蚁的毒饵
CN105379761B (zh) 一种蟑螂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制得的蟑螂药
CN105123805B (zh) 一种适用于捕蟑屋的颗粒引诱剂组合物
KR101272413B1 (ko) 바퀴벌레용 유인 독이제식 살충제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Zhang et al. Application of food-grade ingredients to nets for dry cured hams to control mite infestations
JPS6039642B2 (ja) ゴキブリ殺虫剤
CN101449681B (zh) 一种液体诱鼠剂
CN107912450A (zh) 一种蟑螂引诱剂及其用途
Siddiqui et al. Grasshoppers and locusts as human foods–a comprehensive review
JPS59155305A (ja) ゴキブリ誘殺剤
CN105685216A (zh) 一种粮食防虫剂
CN109907047A (zh) 一种西瓜香味诱蚊剂及其制作方法
Yadav et al. Key requirements, status, possibilities, consumer perceptions, and barriers of organic poultry farming: A review
US9420779B1 (en) Insect baits
KR101043038B1 (ko) 파리유인제 조성물
CN110074125A (zh) 一种高效的杀蟑复合型饵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83684A (zh) 一种杀蟑螂凝胶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77072A (zh) 蟑螂诱饵剂
Hindatu et al. The use of tadpole meal as a substitute for fish meal diets of Clarias gariepinus fingerlings
CN107821415A (zh) 一种灭蟑饵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0308582B1 (ko) 바퀴벌레 및 개미용 살충제 조성물 및 살충제의 제조방법
US10893677B2 (en) Pest control composition
KR100961824B1 (ko) 겔상의 파리유인 살충제조성물
KR200186920Y1 (ko) 바퀴벌레 및 개미용 살충제의 제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