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9400B - 用于增大低密度签名空间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增大低密度签名空间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9400B
CN105379400B CN201480039573.3A CN201480039573A CN105379400B CN 105379400 B CN105379400 B CN 105379400B CN 201480039573 A CN201480039573 A CN 201480039573A CN 105379400 B CN105379400 B CN 1053794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tures
virtual
signature
brus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95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9400A (zh
Inventor
阿里瑞扎·白野斯特
马江镭
侯赛因·尼克泊
易志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0946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544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79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9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9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94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2Intra-user or intra-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文中提供了用于增大针对多个用户的多路复用传输的低密度签名空间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包括利用对多个基本签名的组合操作来生成虚拟签名。所生成的虚拟签名被提供为针对相应用户的传输的基本资源单元(BRU)。组合操作是用于将各行或各列相应基本签名组合到所述虚拟签名中的每个虚拟签名中的行式置换或列式置换。所述各行或各列表示在一个时间间隔处的频带序列或在一个频带处的分配的时间间隔序列。替选地,组合操作是基本资源单元(BRU)内跳变。实施方式还包括生成包括虚拟签名的多个BRU集合。BRU集合中的每个BRU集合针对相应用户而提供。

Description

用于增大低密度签名空间的系统和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9月9日提交的题为“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Low Density Signature Space”的美国专利申请14/021,907的优先权的权益,该美国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明确地合并到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并且在特定实施方式中,涉及用于增大低密度签名空间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多载波调制的码域多路复用是高效的多址方案,例如,在多载波码分多址(MC-CDMA)、低密度签名正交频分多路复用(LDS-OFDM)以及稀疏码分多址正交频分多路复用(SCMA-OFDM)系统中。SCMA-OFDM的潜在应用是针对小数据包传输不具有信令和控制开销或具有低的信令和控制开销的非授权传输。对于非授权传输中的上行链路(UL)的挑战在于:UL的接收器可能不知道有哪些用户以及这些用户中有多少用户想要接入网络。在这种情况下,存在(针对用户的)签名(signature)之间的冲突的可能性,这导致性能下降。另一问题是由于大量的导频信号以及签名与导频信号之间的一对多映射而造成的导频信号检测的高复杂度。存在对用于增大低密度签名空间以克服以上问题或挑战的机构和方法的需求。
发明内容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一种通过网络部件实施的用于提供针对多个用户的多路复用传输的增大签名空间的方法包括:获得基本签名的集合;以及利用对基本签名的组合操作来生成虚拟签名的集合。虚拟签名中的每个虚拟签名包括基本签名中的至少一些基本签名的组合。虚拟签名中的每个虚拟签名然后被提供为用户传输的基本资源单元(BRU)。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一种通过网络部件实施的用于支持针对多个用户的多路复用传输的低密度签名的方法包括:接收针对多个用户的多个BRU。BRU包括虚拟签名,每个虚拟签名包括低密度签名的组合。方法还包括:对虚拟签名进行去相关以缩小导频信号的列表。构造的虚拟签名的总数目超过可用低密度签名的总数目。然后使用导频信号的列表估计信道。
根据又一种实施方式,一种用于支持针对多个用户的多路复用传输的增大签名空间的网络部件包括处理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用于由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接收针对多个用户的多个BRU的指令。BRU包括虚拟签名。每个虚拟签名包括基本签名的组合。所述程序还包括用于对虚拟签名进行去相关以缩小导频信号的列表的指令,其中,构造的虚拟签名的总数量超过可用基本签名的总数量。所述程序还对网络部件进行配置以使用导频信号的列表来估计信道。
上述已经相当广泛地概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特征,以便之后的本发明的详细描述可以被更好地理解。形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主题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外的特征和优点将在下文中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公开的构思和具体实施方式可以被容易地用作用于修改或设计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相同目的的其他结构或处理的基础。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当意识到的是,这样的等同构造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书中阐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的理解本发明及其优点,现在参照以下结合附图所进行的描述,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针对低密度签名传输的典型接收器的示例;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使用增大的低密度签名空间的改进接收器;
图3示出了包括基本签名的基本资源单元(BRU);
图4示出了通过基本签名的列式置换所生成的虚拟签名的实施方式;
图5示出了通过基本签名的行式置换所生成的虚拟签名的实施方式;
图6示出了通过BRU内签名跳变(intra-BRU signature hopping)所生成的虚拟签名的实施方式;
图7示出了通过BRU内签名跳变和BRU间签名跳变(inter-BRU signaturehopping)所生成的虚拟签名的实施方式;
图8是示出了用于增大针对多个用户的多路复用传输的低密度签名空间的方法的实施方式的流程图;以及
图9是可以用于实施各种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处理系统的图。
除非另有指示,否则在不同图中的相应附图标记通常指代相应部件。绘制图是为了清楚地示出实施方式的相关方面,并且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地论述当前优选实施方式的实施和使用。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提供了可以在多种具体情况下实施的许多适用的发明构思。所论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在于示出实施和使用本发明的具体方式,而并不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用于设计低密度签名的典型方法导致具有有限数目的签名,其增大了签名冲突的可能性并且导致了相对高复杂度的导频信号检测和高的接收器复杂度。低密度签名(LDS)的最大数目基于所使用的签名的长度——其称为扩频因子——和冲突率(重叠的非零分量的数目)。冲突率越低,则签名长度越短,接收器的复杂度越低。以传统方式来增大可用LDS签名的数目需要增大扩频因子和/或增大过载因子。这两种方法导致了更高的接收器复杂度。
本文中提供了用于增大针对多个用户的多路复用传输的低密度签名空间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包括使用下述虚拟签名:所述虚拟签名是使用在本文中称为基本签名的多个分量签名、根据用于对基本签名进行组合的一个或更多个操作而得到或构造而成的。例如,使用置换、序列跳变或下文所描述的其他合适的操作来对基本签名进行组合以获得虚拟签名。虚拟签名(使用基本签名的组合)的生成和使用将第一空间的基本签名映射成第二较大空间的虚拟签名。所获得的低密度签名空间的增大解决了导频/签名冲突(例如,在用于多个用户的多路复用传输(多路导频/签名)的检测器处)的问题以及接收器设计/实现复杂度的问题。另外,可以增大签名的数目以实现导频信号(本文中还称为导频)与签名之间的一对一映射,其降低了例如针对UL随机接入的导频检测复杂度。可以通过使用具有相对低的复杂度的签名去相关器来减少导频检测。在下行链路(DL)传输中,方案还使得能够在多个传输点(TP)上具有更高的过载因子和更好的干扰管理。该签名空间映射方法可以用在任何合适的基于低密度签名的系统中。例如,低密度签名可以用在一些CDMA或OFDM系统中。
图1示出了针对低密度签名传输的典型接收器100的示例。例如,接收器100可以用在基站处以检测多个用户的多路复用传输。多路复用传输包括属于不同用户的多个导频信号(导频)。导频可以携载与承载了来自用户的数据的签名有关的信息。来自用户的信号是在基本资源单元(BRU)上接收的,所述基本资源单元是用于传输的调度资源单元,例如分配给用户的时隙、频率隙或者时隙和频率隙二者。为了解码BRU中的接收信号,首先根据预定或已知导频池105使用组合的导频/签名去相关器110对BRU进行处理,其中导频/签名去相关器110对接收信号中的导频列表进行缩小。导频列表120然后被发送至信道估计器130,信道估计器130基于经缩小的导频列表120估计信道并且将有效签名的列表提供给解码器140,例如使用MPA的联合签名和数据解码器(JMPA)。解码器140解码来自信号的数据。结果被反馈给去相关器110以更新导频和签名的先验存在概率。在去相关器110处的去相关处理包括签名去相关和导频去相关。由于有限LDS空间,存在签名与导频之间的一对多映射(一个签名被映射至多个导频)。如果签名被检测为是无效的,则从列表中消除所有相应导频。如果导频被检测为是无效的,则从列表中消除仅一个导频。
可以使用LDS生成来限定典型接收器100中的签名。在本文中也称为基本签名的这样的签名的长度取决于所使用的扩频因子。有限的LDS空间会引起签名冲突,其降低了JMPA解码器140的性能。需要一种能够使导频/签名去相关器缩小导频列表并且使JMPA解码处理更高效的机构。虽然接收器100缩小了有效导频列表,但是仍需要导频检测器,导致导频检测和/或JMPA解码的高复杂度。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使用增大的LDS空间的改进接收器200。接收器200通过根据需要来增大LDS空间而解决了由有限的LDS空间所产生的问题(签名冲突、导频检测复杂度、JMPA解码复杂度)。针对该目的,引入了虚拟签名概念。虚拟签名是基本签名(例如,用在针对多个用户的多路复用传输的典型接收器100中的基本签名)的组合。基本签名提供了虚拟签名的构建分量。例如,使用6个基本签名的基本签名集合并且定义两个基本签名的虚拟签名长度(每个虚拟签名是两个基本签名的组合),则可能的虚拟签名的数目等于62或36个虚拟签名。这意味着将LDS空间从6个基本签名(每个具有预定义签名长度)扩展成36个虚拟签名(每个具有2个基本签名的长度)。
如下所述,可以通过根据预定义操作例如使用置换操作或跳变操作对多个基本签名(例如,2个或更多个基本签名)进行合并或组合来生成虚拟签名。虚拟签名还可以用作针对用户而发送的BRU。因此,虚拟签名的尺寸等于BRU的尺寸,并且每个BRU传输对应于虚拟签名。首先使用预定或已知导频池205用虚拟签名去相关器210对BRU(或虚拟签名)进行处理以缩小导频列表。然后导频列表220被发送至信道估计器230,信道估计器230基于经缩小的导频列表220来估计信道并且将有效虚拟签名的列表提供给解码器240,例如JMPA解码器。解码器240解码来自信号的数据,并且结果被反馈给虚拟签名去相关器210以更新导频和虚拟签名的先验存在概率。由于虚拟签名空间或池大于基本签名池,所以与接收器110相比,接收器200中的签名冲突减少。另外,可以增大虚拟签名空间以达到签名与导频信号之间的一对一映射。换言之,可以增大(通过基本签名的不同组合)虚拟签名的数目以与所使用的导频的数目匹配。因此,去相关器210处的去相关处理可以包括虚拟签名去相关而不包括导频去相关。虚拟签名去相关器210找到有效虚拟签名并且因此缩小有效导频以及签名的列表。与接收器100相比,这简化了在接收器200中的导频检测和JMPA解码处理。
图3示出了包括基本签名(或基本签名单元)的BRU 300。使用LDS生成来生成每个BRU 300。每个BRU 300可以包括与用户对应的签名。签名在BRU 300中以预定义方式重复和布置。基本签名可以在BRU 300中的预定义行和/或列中重复。BRU 300的尺寸和基本签名的尺寸是预先定义的。例如,BRU 310包括第一基本签名301(签名1),第一基本签名301是使用LDS生成而获得的并且以第一预定义布置或分布在BRU 310中的行和/或列中重复。行和列表示分配的频带和时间间隔的组合。例如,行可以表示在一个时间间隔处的分配的频带序列,列可以表示在一个频带处的分配的时间间隔序列。第二BRU 320包括第二基本签名302(签名6),第二基本签名302是使用LDS生成来生成的并且以第二预定义布置或分布在BRU320中的行和/或列中重复。BRU 300中的基本签名的列/行的布置可以使用随机分布处理来获得。签名1和签名6是来自针对用户的可用签名的集合的不同签名,签名1和签名6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如下所述,签名可以用作固定的构造块来产生虚拟签名。
图4示出了通过列式置换所生成的虚拟签名400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经由置换处理来选择不同BRU 300中的列来获得虚拟签名400。这使得每个虚拟签名400包括列的唯一布置或分布,每列包括相同基本签名的堆叠。例如,第一虚拟签名410包括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以及其他可能的相似或不同的列(未示出),第一列包括第一基本签名401(签名1)的堆叠,第二列包括紧接着第一列的第二基本签名402(签名2)的堆叠,第三列包括第三基本签名403(签名6)的堆叠。第二虚拟签名420包括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以及其他可能的相似或不同的列(未示出),第一列包括第三基本签名403(签名6)的堆叠,第二列包括紧接着第一列的第一基本签名401的堆叠,第三列包括第四基本签名404(签名5)的堆叠。如图4中针对虚拟签名410和420所示的,针对每个不同的虚拟签名400,列被不同地布置。所述列是使用从基本签名的可用集合或预定集合中选择的基本签名的列的置换操作来生成的。每个列包括一个相应的基本签名。列式置换操作引入了具有下述数目的基本签名的组合:所述基本签名的组合的数目超过了可用基本签名的数目(例如,总共为6个基本签名),因此增大了LDS空间。所得到的虚拟签名400具有相同的BRU尺寸。
图5示出了通过行式置换所生成的虚拟签名500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经由置换处理来选择不同BRU 300中的行来获得虚拟签名500。这使得每个虚拟签名500包括行的唯一布置或分布,每行包括相同签名的序列。例如,第一虚拟签名510包括第一行、第二行以及其他可能的相似或不同的行(未示出),第一行包括第一基本签名501(签名1)的序列,第二行包括第二基本签名502(签名6)的序列。第二虚拟签名520包括第一行、第二行以及其他可能的相似或不同的行(未示出),第一行包括第三基本签名403(签名6)的序列,第二行包括第一基本签名501(签名1)的序列。如图5中针对虚拟签名510和520所示的,针对每个不同的虚拟签名500,行被不同地布置。所述行是使用从可用或预定义基本签名的集合中选择的基本签名的行的置换操作来生成的。每个行包括一个相应的基本签名。行式置换操作引入了具有下述数目的基本签名的组合:所述基本签名的组合的数目超过了可用基本签名的数目(例如,总共6个基本签名),因此增大了LDS空间。所得到的虚拟签名500具有相同的BRU尺寸。
图6示出了通过BRU内签名跳变所生成的虚拟签名600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根据不同BRU 300中的预定义规则生成跳变模式来获得虚拟签名600。跳变模式在相同BRU内的BRU 300的行和/或列上对基本签名进行重新分布。这使得每个虚拟签名600包括在虚拟签名600的行/列上的签名的唯一布置或分布。跳变操作还可以被描述为是组合的行式和列式置换操作,其针对每个虚拟签名600而不同地搁置(shuffle)基本签名。例如,第一虚拟签名610包括第一行、第二不同行以及其他可能的相似或不同的行。第一行包括下述序列:第一基本签名601(签名1)、紧接着第一基本签名601的第二基本签名602(签名5)、第三基本签名603(签名4)以及其他可能的相似或不同的基本签名。第二不同行包括下述序列:重复两次的第四基本签名604(签名6)、第五基本签名605(签名2)以及其他可能的相似或不同的基本签名。
第二虚拟签名620包括第一行、第二不同行以及其他可能的相似或不同的行。第一行包括下述序列:第四基本签名604(签名6)、紧接着第四基本签名604的第一基本签名601(签名1)、第三基本签名603(签名4)以及其他可能的相似或不同的基本签名。第二不同行包括下述序列:第六基本签名606(签名3)、第二基本签名602(紧接着第六基本签名606的签名5)、第五基本签名605(签名5)以及其他可能的相似或不同的基本签名。如图6中针对虚拟签名610和620所示的,针对每个不同的虚拟签名600,基本签名被不同地布置。由于根据跳变模式(或者组合的行式置换和列式置换)来获得布置,所以与虚拟签名400和500相比,该操作引入了基本签名的甚至更多数目的组合。所得到的虚拟签名600具有相同的BRU尺寸。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进一步将基本签名组合扩展至BRU间跳变、使用相同数目的以上的可用签名(例如,使用6个基本签名)来进一步增大虚拟签名的数目。这引入了作为BRU分配模式的另外的自由度。BRU分配模式是识别哪个BRU被分配给哪个用户或用户装置(UE)的二进制向量。序列跳变可以跨越多个分配的BRU(不同BRU之间)。使用该方案,由于所得到的大的LDS空间,所以虚拟签名与导频之间的一对一映射能够成为可能。利用其他基本签名组合操作中的任一基本签名组合操作例如列式置换、行式置换或BRU内跳变来实施BRU间跳变可以取决于调度资源粒度并且可以增大盲检测假设。
图7示出了通过两级跳变——BRU间签名跳变和BRU内签名跳变——所生成的虚拟 签名700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BRU内签名组合(BRU内签名跳变)和BRU间组合(BRU间签名跳 变)来获得虚拟签名700。例如,每个用户可以被分配16个BRU中的4个BRU。在该情况下,存在 针对4个BRU的总共
Figure BDA0000904160410000081
个组合。另外,每个BRU可以包括使用序列跳变(BRU内跳 变)所组合的2个基本签名。在这种情况下,存在针对序列跳变的62=36个可能选项。例如, 使用16个可用BRU,每个BRU包括具有序列跳变的2个基本签名,可以向第一用户分配包括4 个BRU(BRU 2、6、7和11)的第一BRU集合710(BRU组合1)。可以向第二用户分配也包括4个BRU 的第二BRU集合720(BRU组合1820)。然而,第二BRU集合720包括4个BRU的不同组合。
图8示出了用于增大针对多个用户的多路复用传输的低密度签名空间的方法的实施方式。方法800可以在用户节点或装置处实施或者通过网络实施以例如使用以上方案或操作中的任一种来限定针对用户的虚拟签名或BRU。在步骤810处,生成或获得基本签名的集合。可以使用LDS生成来限定基本签名。基本签名彼此不同。在步骤820处,利用对基本签名的组合操作来生成或获得虚拟签名的集合。例如,使用由基本签名构成的BRU内的行式置换或列式置换、基本签名之间的序列(BRU内/BRU之间)跳变或其组合来生成虚拟签名。在可选步骤825处,(使用基本签名/BRU的更多的不同的组合)增大虚拟签名的组合以使虚拟签名/BRU集合的数目与所使用的导频的数目相匹配并且实现签名/BRU与导频之间的一对一映射。在步骤830处,每个虚拟签名被用作针对不同用户的BRU。替选地,针对每个用户使用所组合的BRU的不同集合。所得到的虚拟签名和BRU的集合超过基本签名的集合。可以在用户装置处生成或者从网络中获得基本签名、虚拟签名或BRU。
图9是可以用于实施各种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处理系统900的框图。具体装置可以利用所示的所有部件或者仅利用部件的子集,并且集成水平可以根据装置而不同。此外,装置可以包含部件的多个实例,例如,多个处理单元、多个处理器、多个存储器、多个发送器、多个接收器等。处理系统900可以包括配备有一个或更多个输入/输出装置例如网络接口、存储器接口等的处理单元901。处理单元901可以包括连接至总线的中央处理单元(CPU)910、存储器920、大容量存储装置930以及I/O接口960。总线可以是包括存储器总线或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等的任何类型的若干个总线架构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CPU 910可以包括任何类型的电子数据处理器。存储器920可以包括任何类型的系统存储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DRAM(SDRAM)、只读存储器(ROM)或其组合等。在实施方式中,存储器920可以包括在启动时使用的ROM以及在执行程序时使用的用于程序和数据存储的DRAM。在实施方式中,存储器920是非暂态的。大容量存储装置930可以包括被配置成存储数据、程序和其他信息并且使数据、程序和其他信息能够经由总线可访问的任何类型的存储装置。大容量存储装置930可以包括例如固态驱动器、硬盘驱动器、磁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等中的一者或更多者。
处理单元901还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网络接口950,网络接口950可以包括有线链路如以太网线缆等和/或无线链路以访问节点或一个或更多个网络980。网络接口950使得处理单元901能够经由网络980与远程单元进行通信。例如,网络接口950可以经由一个或更多个发送器/发送天线和一个或更多个接收器/接收天线来提供无线通信。在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901耦接至局域网或广域网以进行数据处理并且与远程装置例如其他处理单元、因特网、远程存储设施等进行通信。
虽然已经在本公开内容中提供了若干个实施方式,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公开内容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可以以许多其他具体形式进行实施。本示例要被视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意在不被限制于本文中给出的细节。例如,各种元件或部件可以被组合或集成在另外的系统中,或者可以省略或者不实现某些特征。
另外,在不背离本公开内容的范围的情况下,在各种实施方式中描述和示出为分立的或独立的技术、系统、子系统和方法可以与其他系统、模块、技术或方法合并或整合。示出或论述为耦接或直接耦接或彼此进行通信的其他项可以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中间部件来以电、磁或其他方式间接耦接或通信。改变、替换和变型的其他示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确定的并且可以在不背离本文中所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这些改变、替换和变型的其他示例。

Claims (18)

1.一种在网络部件处提供针对多个用户的多路复用传输的增大签名空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第一空间的基本签名的集合;
利用对所述基本签名的组合操作来生成第二空间的虚拟签名的集合,其中,所述虚拟签名中的每个虚拟签名包括所述基本签名中的至少一些基本签名的组合,所述第二空间大于所述第一空间;以及
将所述虚拟签名的集合中的每个虚拟签名提供为相应用户传输的基本资源单元(BRU),
其中,所述组合操作是以下各项之一:
所述组合操作是用于将各行相应基本签名组合到所述虚拟签名中的每个虚拟签名中的行式置换,所述各行中的每个行包括选自所述基本签名的集合的同一基本签名,并且其中,所述各行表示在一个时间间隔处的频带序列或在一个频带处的分配的时间间隔序列;
所述组合操作是用于将各列相应基本签名组合到所述虚拟签名中的每个虚拟签名中的列式置换,所述各列中的每个列包括选自所述基本签名的集合的同一基本签名,并且其中,所述各列表示在一个频带处的时间间隔序列或在一个时间间隔处的频带序列;以及
所述组合操作是用于将基本签名的跳变序列加入到所述虚拟签名中的每个虚拟签名中的BRU内跳变,并且其中,所述虚拟签名中的每个虚拟签名包括行、列或行与列二者,所述行、列或行与列二者均包括所述基本签名的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得第一空间的基本签名的集合包括使用低密度签名生成方法来生成所述基本签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重复所述获得步骤和所述生成步骤,直到生成多个BRU,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多个BRU集合,每个所述BRU集合均包括BRU的组合;以及
将所述BRU集合中的每个BRU集合提供给相应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BRU集合包括第一BRU集合和第二BRU集合,其中,所述第一BRU集合包括与第一虚拟签名组合对应的第一BRU组合,并且其中,所述第二BRU集合包括与第二虚拟签名组合对应的第二BRU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BRU集合中的每个BRU集合包括相同数目的BRU,并且其中,BRU集合的总数目等于BRU集合中的所有可能的BRU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虚拟签名中的每个虚拟签名包括相同数目的基本签名,并且其中,虚拟签名的总数目等于以基本签名的总数目为底数并以虚拟签名中的基本签名的数目为幂所获得的数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生成数量大于所述基本签名的数量并且大于或等于导频信号的数量的虚拟签名。
8.一种在网络部件处支持针对多个用户的多路复用传输的低密度签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针对多个用户的多个基本资源单元(BRU),其中,所述BRU包括虚拟签名,每个虚拟签名包括低密度签名的组合;
对所述虚拟签名进行去相关以缩小导频信号的列表,其中,构造的虚拟签名的总数目超过可用低密度签名的总数目;以及
使用所述导频信号的列表估计信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导频信号的列表来获得有效虚拟签名的集合,其中,所述有效虚拟签名的集合是所述虚拟签名的子集;
使用所述有效虚拟签名的集合处理估计信道;
根据处理的估计信道解码所述用户的数据;以及
根据处理的估计信道提供所述虚拟签名和所述导频信号的更新先验概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一对一的映射将所述虚拟签名映射至可用导频信号的完整池,其中,对所述虚拟签名进行去相关以缩小所述导频信号的列表包括在检测到无效虚拟签名时从所述导频信号的列表中去除映射至所述无效虚拟签名的导频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虚拟签名包括第一虚拟签名和第二虚拟签名,其中,所述第一虚拟签名包括第一基本签名组合,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虚拟签名包括第二基本签名组合。
12.一种用于支持针对多个用户的多路复用传输的增大签名空间的网络部件,所述网络部件包括:
处理器;以及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下述操作的指令:
接收针对多个用户的多个基本资源单元(BRU),其中,所述BRU包括虚拟签名,每个虚拟签名包括基本签名的组合;
对所述虚拟签名进行去相关以缩小导频信号的列表,其中,构造的虚拟签名的总数量超过可用基本签名的总数量;以及
使用所述导频信号的列表估计信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部件,其中,所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下述操作的指令:
根据所述导频信号的列表来获得有效虚拟签名的集合,其中,所述有效虚拟签名的集合是所述虚拟签名的子集;
使用所述有效虚拟签名的集合处理估计信道;
根据处理的估计信道解码所述用户的数据;以及
根据处理的估计信道提供所述虚拟签名和所述导频信号的更新先验概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部件,其中,用于接收所述多个BRU的指令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基本签名的指令,所述基本签名是使用低密度签名生成方法生成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部件,其中,所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下述操作的指令:
以一对一映射将所述虚拟签名映射至可用导频信号的池,
其中,用于对所述虚拟签名进行去相关以缩小所述导频信号的列表的指令包括执行下述操作的指令:在检测到无效虚拟签名时从所述导频信号的列表中去除映射至所述无效虚拟签名的导频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部件,其中,所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接收针对所述用户的多个BRU集合的指令,每个BRU集合包括BRU的组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部件,其中,所述BRU集合包括第一BRU集合和第二BRU集合,其中,所述第一BRU集合包括与第一虚拟签名组合对应的第一BRU组合,并且其中,所述第二BRU集合包括与第二虚拟签名组合对应的第二BRU组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部件,其中,所述虚拟签名中的每个虚拟签名包括相同数目的基本签名,并且其中,虚拟签名的总数目等于以基本签名的总数目为底数并以虚拟签名中的基本签名的数目为幂所获得的数目。
CN201480039573.3A 2013-09-09 2014-09-03 用于增大低密度签名空间的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53794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9468.4A CN111654461A (zh) 2013-09-09 2014-09-03 用于增大低密度签名空间的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021,907 2013-09-09
US14/021,907 US9641303B2 (en) 2013-09-09 2013-09-09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low density signature space
PCT/CN2014/085813 WO2015032317A1 (en) 2013-09-09 2014-09-03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low density signature space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9468.4A Division CN111654461A (zh) 2013-09-09 2014-09-03 用于增大低密度签名空间的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9400A CN105379400A (zh) 2016-03-02
CN105379400B true CN105379400B (zh) 2020-04-28

Family

ID=526255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9573.3A Active CN105379400B (zh) 2013-09-09 2014-09-03 用于增大低密度签名空间的系统和方法
CN202010309468.4A Withdrawn CN111654461A (zh) 2013-09-09 2014-09-03 用于增大低密度签名空间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9468.4A Withdrawn CN111654461A (zh) 2013-09-09 2014-09-03 用于增大低密度签名空间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9641303B2 (zh)
EP (1) EP3031280A4 (zh)
JP (2) JP6302069B2 (zh)
KR (2) KR101832257B1 (zh)
CN (2) CN105379400B (zh)
AU (1) AU2014317562B2 (zh)
RU (1) RU2628168C1 (zh)
SG (1) SG11201601809SA (zh)
WO (1) WO20150323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56649B2 (en) * 2012-12-14 2016-05-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w density spreading modulation detection
US9614576B2 (en) * 2013-03-15 2017-04-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Low complexity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low density signature modulation
US9641303B2 (en) * 2013-09-09 2017-05-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low density signature space
US10193671B2 (en) * 2014-11-06 2019-01-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symbol arrangement for reducing mutual interference
US10128897B2 (en) * 2016-05-26 2018-11-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wo-phase transmission for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
CN109428677B (zh) * 2017-09-01 2021-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基站
CN110166163B (zh) 2018-02-12 2020-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调制和解调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13008A (ja) * 1998-04-28 1999-11-09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拡散符号生成装置
US6643275B1 (en) 1998-05-15 2003-11-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ndom acces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567482B1 (en) 1999-03-05 2003-05-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synchronization in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US6850514B1 (en) * 2000-05-17 2005-02-0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hannel assignment in a spread spectrum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990137B2 (en) 2001-05-17 2006-0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eived signal predi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7020110B2 (en) * 2002-01-08 2006-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IMO-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463703B2 (en) * 2003-04-14 2008-12-09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Joint symbol, amplitude, and rate estimator
TWI276312B (en) * 2004-05-28 2007-03-11 Ind Tech Res Inst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2D spreading code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JP2006157643A (ja) 2004-11-30 2006-06-15 Naoki Suehiro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US8064424B2 (en) 2005-07-22 2011-1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DMA for WCDMA
KR100659725B1 (ko) * 2005-12-09 2006-12-1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의 송신 장치 및 방법과, 수신 장치 및방법
BRPI0706353B1 (pt) * 2006-01-05 2023-01-2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étodo para alocar recursos de rádio em 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móvel
EP1952549B2 (en) * 2006-01-18 2016-12-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nchroniz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821991B2 (en) * 2006-02-10 2010-10-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JP4887357B2 (ja) * 2006-03-20 2012-02-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移動局装置および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
US8908655B2 (en) * 2006-04-28 2014-12-0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ACH transmission method
JP4732948B2 (ja) * 2006-05-01 2011-07-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並びにランダムアクセス制御方法
TWI690179B (zh) * 2006-06-09 2020-04-01 美商進化無線責任有限公司 行動通訊系統中傳送資料之方法和裝置
CN101094027B (zh) * 2006-06-20 2010-11-03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隐含用户控制信息的签名序列发送结构的发射和接收方法
EP2048792A1 (en) * 2006-08-03 2009-04-15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radio transmitting method
KR20090042916A (ko) * 2006-08-17 2009-05-04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무선 송신 장치 및 무선 송신 방법
US9098347B2 (en) * 2006-12-21 2015-08-04 Vmware Implementation of virtual machine operations using storage system functionality
TW201251496A (en) * 2006-12-28 2012-12-16 Interdigital Tech Corp Efficient uplink operation with high instantaneous data rates
US20080165717A1 (en) * 2007-01-04 2008-07-10 Ning Chen Novel MBMS user detection scheme for 3GPP LTE
US8295325B2 (en) * 2007-01-12 2012-10-2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ignature sequences and methods for time-frequency selective channel
CN101272179A (zh) * 2007-03-23 2008-09-24 Nxp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订户站和基站
CN101682924A (zh) * 2007-08-10 2010-03-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基站装置、无线移动台装置以及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控制方法
JP5327055B2 (ja) 2007-12-28 2013-10-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応答通知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090196261A1 (en) 2008-01-04 2009-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enhanced uplink using a shared control channel
EP2288223B1 (en) * 2008-06-02 2014-09-24 Fujitsu Limited Method for timing adjustment,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06171B2 (en) * 2008-08-01 2013-03-2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Network MIMO reporting, control signaling and transmission
WO2010021966A1 (en) * 2008-08-21 2010-02-25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Feature optimization and reliability estimation for audio and video signature generation and detection
US8724723B2 (en) * 2008-11-13 2014-05-13 Appl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ed complexity channel estimation an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V-MIMO demodulation
US8200616B2 (en) * 2008-12-31 2012-06-1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olynomial-based data trans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JP5322327B2 (ja) * 2009-01-05 2013-10-23 マーベル ワールド トレード リミテッド Mimo通信システムのコードブックのプリコーディング
JP5391419B2 (ja) 2009-02-20 2014-01-15 株式会社国際電気通信基礎技術研究所 無線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10102435A1 (en) 2009-03-09 2010-09-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a multiple-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034389B1 (ko) * 2009-04-22 2011-05-16 (주) 시스메이트 패킷 내 시그니처 위치에 따른 시그니처 검색 방법
US8331488B2 (en) * 2009-10-13 2012-1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using non-coherent and coherent modulation
CN102076090B (zh) * 2009-11-20 2013-07-17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e-hich上签名序列或签名序列组的分配方法
JP5296220B2 (ja) * 2009-11-25 2013-09-25 株式会社東芝 署名データサーバ及びユーザ端末
US8848817B2 (en) * 2010-04-30 2014-09-3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modes and signaling for uplink MIMO support or single TB dual-layer transmission in LTE uplink
FR2972878B1 (fr) * 2011-03-15 2014-01-10 Cassidian Sas Procede d'encodage correcteur d'erreur, procede de decodage et dispositifs associes.
US9110703B2 (en) * 2011-06-07 2015-08-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Virtual machine packet processing
US8761068B2 (en) * 2011-08-15 2014-06-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pporting DL triggered HS-DPCHH in a cell in CELL—FACH
JP2013055461A (ja) * 2011-09-02 2013-03-21 Sony Corp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基地局
CN103797883A (zh) 2011-09-29 2014-05-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通信的上行信道
GB2495709B (en) 2011-10-17 2014-12-10 Aetheric Engineering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20130138923A1 (en) * 2011-11-30 2013-05-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Multithreaded data merging for multi-core processing unit
US9240853B2 (en) * 2012-11-16 2016-01-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
US9356649B2 (en) * 2012-12-14 2016-05-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w density spreading modulation detection
US10028302B2 (en) * 2013-03-08 2018-07-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grant-free transmission scheme
US9509379B2 (en) * 2013-06-17 2016-11-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signing and using multidimensional constellations
WO2015000511A1 (en) 2013-07-03 2015-01-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concurrent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symbo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a low density signature interleaver/deinterleaver
US9641303B2 (en) * 2013-09-09 2017-05-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low density signature spa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535536A (ja) 2016-11-10
JP6567110B2 (ja) 2019-08-28
SG11201601809SA (en) 2016-04-28
KR101912326B1 (ko) 2018-10-26
AU2014317562B2 (en) 2017-06-29
US20170214509A1 (en) 2017-07-27
CN105379400A (zh) 2016-03-02
US10700838B2 (en) 2020-06-30
US20150071182A1 (en) 2015-03-12
JP6302069B2 (ja) 2018-03-28
US9641303B2 (en) 2017-05-02
KR20160051850A (ko) 2016-05-11
EP3031280A4 (en) 2016-09-14
WO2015032317A1 (en) 2015-03-12
AU2014317562A1 (en) 2016-04-07
KR101832257B1 (ko) 2018-02-26
EP3031280A1 (en) 2016-06-15
JP2018129820A (ja) 2018-08-16
CN111654461A (zh) 2020-09-11
KR20180020326A (ko) 2018-02-27
RU2628168C1 (ru) 2017-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9400B (zh) 用于增大低密度签名空间的系统和方法
US9942884B2 (en) Efficient uplink data indication techniques for MIMO-OFDMA transmission in WLAN
US2016019121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FDM with Flexible Sub-Carrier Spacing and Symbol Duration
US10326547B2 (en) Multi-user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CN112204905B (zh) 用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签名域多路复用
JP2017539131A (ja) アクティブリソースユニットを検出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WO2017050212A1 (zh) 一种导频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CN10616078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710853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WO201810042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gnal process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70106386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053143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 transmissions
WO2021143529A1 (zh)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11095825B (zh) 用于导频序列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Sun et al. A novel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random multiple access based on physical-layer network coding
CN111543011B (zh) 用于生成扩展序列码本的方法和装置
CN107592676A (zh) 一种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发射机、终端
EP3292724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rtial collision multiple access
US10716140B2 (en) Terminal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