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2179A - 无线通信的方法、订户站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的方法、订户站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2179A
CN101272179A CNA2007100893571A CN200710089357A CN101272179A CN 101272179 A CN101272179 A CN 101272179A CN A2007100893571 A CNA2007100893571 A CN A2007100893571A CN 200710089357 A CN200710089357 A CN 200710089357A CN 101272179 A CN101272179 A CN 1012721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acteristic sequence
subscriber station
sequence
characteristic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893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博
周奇
马霓
樊迅
邬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to CNA20071008935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72179A/zh
Priority to US12/450,378 priority patent/US8542572B2/en
Priority to PCT/IB2008/051016 priority patent/WO2008117202A2/en
Priority to CN200880017062.6A priority patent/CN101682358B/zh
Priority to EP08719746.3A priority patent/EP2140558B1/en
Priority to JP2009554115A priority patent/JP5351058B2/ja
Publication of CN101272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21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6Cod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Abstract

描述了一种在基站和多个订户站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其中,至少通过代码多路复用在资源单元中对通信容量进行分割,基站在所述设备上分布资源单元,通过特征序列对来自每个订户站的数据进行扩频,其特征在于,分配给公共订户站的多个资源单元具有相同的特征序列。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的方法、订户站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订户站。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基站。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的技术实质上从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开始发展起来。尽管1G示出了不良的稳定性、覆盖和声音质量,但是对移动通信的兴趣是显而易见的。1G的容量受到所采用的模拟技术的限制。使用2G中引入的数字技术,使容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随着2G的引入,提高了覆盖、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力,同时可以对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并且数据服务变得可用。2G系统的示例使分别在欧洲和美国采用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和临时标准95(IS-95)。今天的2G系统使用类似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技术改进了它们的局限性,提供了更高的数据速率,因而支持低分辨率相片和有限的多媒体应用的传输。
为了满足对于类似多媒体和视频流的未来应用的所期望的需要,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将会取代它的前任们。用于欧洲的3G系统称为通用移动通信服务(UMTS)。称为CDMA 2000的类似系统用于美国。用于UMTS中的空中接口是宽带码分多址(WCDMA)。第一个完全商用的WCDMA服务出现于2001年,从那时起,前进中的演进增加了资源利用率。WCDMA版本5引入了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来提高下行链路的能力,即,从基站收发台(NodeB)至用户设备(UE)的传输能力。HSDPA形成了用于移动电话的高速分组接入(HSPA)协议集的一部分,HSPA协议扩展并提高了现有UMTS协议的性能。在HSPA内,还对于改进的上行链路通信开发了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协议,即,提高了从NodeB至用户设备的传输容量。HSUPA在理论上提供了高达5.76Mbits/s的改进的上行链路性能。
HSUPA被期望使用上行链路增强专用信道(E-DCH),在E-DCH上,HSUPA将会使用与HSDPA所使用的相类似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即,更短的传输时间间隔和具有递增冗余的HARQ(混合ARQ)。
更短的传输时间间隔使调制、编码和其它信号和协议参数能够与无线链路上的条件(例如,路径损失、由于来自其它发射机的信号而导致的干扰、接收机的灵敏度、可用发射机功率裕度等)更快匹配。
具有递增冗余的HARQ(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导致了更加有效的重传。
与HSDPA类似,HSUPA使用分组调度器,但是HSUPA根据请求授权原理进行操作,其中,UE请求发送数据的许可,调度器决定何时以及多少UE将被允许这样做。传输请求包含与传输缓冲器的状态、UE处的队列、以及可用功率裕度有关的数据。
除了这种传输的定期(scheduled)模式之外,标准还允许来自UE的自我启动传输模式,称为不定期(non-scheduled)。例如,不定期模式可以用于VoIP服务,甚至基于减小的TTI和Node-B的调度器也不能提供该服务所需的非常短的延迟时间和固定带宽。
每个MAC-d流(即,QoS流)配置为使用定期或不定期模式;UE独立地调整用于定期或不定期流的数据速率。在呼叫建立时配置每个不定期流的最大数据速率,以及典型地,该速率不经常改变。Node-B通过绝对授权(由实际值组成)和相对授权(由单个上/下比特组成)消息来动态地控制定期流所使用的功率。
针对HSUPA提出的传输信道结构包括以下信道:
E-DPDCH,E-AGCH,E-HICH和E-DPCCH。
E-DPDCH是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这是特定用户专用的无线接口(Uu)上的物理信道,在该物理信道上,UE(用户设备)将有效载荷(例如,IP数据、语音)和较高层信令(RRC和非接入层面[NAS]信令)在上行链路上传输至Node-B。
E-AGCH:E-DCH绝对授权信道(E-AGCH)是承载了上行链路E-DCH绝对授权(功率分配)的固定速率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E-DCH绝对授权应当在一个E-AGCH子帧或一个E-AGCH帧上传输。
通过绝对授权信道(E-AGCH)来传输以下信息:
绝对授权值:5比特
绝对授权范围:1比特
E-HICH或E-DCH HARQ肯定应答指示符信道是承载TDD增强上行链路的ACⅪNACK指示的下行物理信道。将ACK/NACK命令以2比特映射到HARQ肯定应答指示符。
DPCCH(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是来自层2的物理信道,在该物理信道上,UE将信令在上行链路上传输至Node-B。
通过E-DPCCH传输以下信息:
重传序列号(RSN):2比特
E-TFCI(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符):7比特
“Happy”比特:
文献3GPP TS 25.212:“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FDD)”提出了一种用于3GPP标准的TD-SCDMA系统。根据该提议,一个无线帧的长度是10ms,以及每个帧被分为2个相等的5ms的子帧。如图1所示,子帧由两种时隙(TS)组成:正常TS(TS0~TS6)和特殊TS(GP,DwPTS,UpPTS),其中,总是分别将TS0和TS1指定为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TS,DwPTS和UpPTS是分别用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同步的专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导航TS,以及GP是保护时段。保护时段GP用于避免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之间的干扰、以及在移动站在UpPTS信道上发送第一信号时吸收移动站与基站之间的传播延迟;事实上,在此阶段传播延迟还是未知的。切换点定义了从上行链路至下行链路的转换。通过图1的示例,示出了时隙TS3和TS4之间的切换点。
根据扩频码的个数,将每个时隙TSi(i=0,1,…6)分为多个代码信道(例如,4,8,16等),这些代码信道用于传输业务数据和一些控制信号。图1示出了在16个代码信道(扩频因子=16)的情况下的TD-SCDMA帧结构和物理层配置的示例。
根据CDMA技术,通过称为码片的测量单元来表示不同的有用时隙的持续时间,码片的持续时间为0.78125s,等于码片速率=1.28Mcps的倒数,码片速率与用于有用时隙中的一组N个序列的代码的公共频率相对应,用于执行扩谱。
在文献3GPP TSG RAN WG1 #46 Tdoc R1-062331:LCR TDD:Structure and Coding for E-AGCH and E-HICH中,针对双重扩频方案,提出了面向多个TD-SCDMA的端用户的承载多个ACK/NACK的多路复用E-HICH结构。
在TTI(子帧)中,存在用于上行链路(从TS1至TS5)的至多5个时隙,给出了每个TTI(子帧)80RU的总数。根据时隙和代码对资源单元(RU)进行编号。如图3所示,时隙1承载资源单元0,1,2….,15、时隙2承载资源单元16,17,...,31、依此类推。
如图17中示意性示出,以下提出了E-HICH的信道编码过程。
首先,每个ACK/NACK指示符通过相应的特征序列(在这种情况下,80比特的序列)在单元Code1,...,CodeN中进行扩频。特征序列(signature sequence)也称为扩频序列或特征波形。为了能够执行解扩操作,接收机必须不仅知道用于对信号进行扩频的代码序列,而且还必须使所接收的信号的代码和本地生成的代码同步。特征序列对用户进行识别。
当在E-HICH上传输多于一个的ACK/NACK指示符(例如,功率分配和/或同步指示符)时,可以将多个特征序列分配给相同的用户。在3GPP TSG RAN WG1#46,Tdoc R1-062331中,提出了将80个特征序列分为20个组,而每个组包括4个序列。较高层向每个不定期用户分配一个组。然而,高层分配需要额外的控制信号,因而降低了系统效率。
可以将备用比特添加至所生成的序列,以增加其它信息。将比特加扰应用于88比特序列中的每个。除了扩频之外,针对发射机的部分处理还包括加扰操作。需要加扰操作将终端或基站彼此分离。加扰用于扩频之上,所以并不会改变信号带宽,而仅使来自不同源的信号彼此分离。使用加扰,如果对于多个发射机,使用相同的代码进行实际的扩频将不是问题。上行链路处的加扰代码将终端分离,以及下行链路处的加扰代码将段分离。
在加扰的步骤之后,可以对信号进行交织,以将突发差错的结果最小化。交织方案可以是块或卷积交织。
对比特加扰之后的每个序列进行OPSK调制和幅度加权。
对多个肯定应答指示符进行多路复用(当仅在E-HICH上承载一个ACK/NACK时,多路复用是透明的)。然后,以通常的方式来执行物理信道扩频和加扰操作。
3GPP TSG RAN WG1#46,Tdoc R1-062331示出了在Pedestrian-B信道中,使用默认分配方案在-5.5dB的E-HICH Ec/Ioc处、以及使用公共分配方案在-10dB的E-HICH Ec/Ioc处,实现了1%的ACK/NACK差错概率。对于典型的配置,以近似-5dB的
Figure A20071008935700071
来采用几何学CDF的5%点,这表示:在以所述可靠性的每帧的一个时隙中,使用默认的分配方案,E-HICH肯定应答将会占用Node-B功率的至多22.3%。使用公共的midamble分配模式,这可以减少至每用户7.9%。然而,由于多个ACK/NACK共享一个OVSF码(即,一个midamble),所以用于实现甚至更低功耗的其它改进技术(如,E-HICH上的波束形成)是不可应用的。此外,考虑未来的长期演进(LTE)系统,由于宽带宽传输而采用更多的RU。现有的“一对一(one-to-one)”方案需要对RU进行映射的更长特征序列,这将会降低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传输实现较低功耗的数据的两种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法允许使用较少的特征序列。因此,所使用的特征序列可以具有较短的大小。在优选实施例中,将冗余比特添加到特征序列以提高性能。具体地,特征序列的个数小于资源单元的个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法使用了代码分集方案。因此,多于一个的特征序列用于传输一个ACK/NACK指示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避免高层分配来提高传输效率的方法。
提出了根据切换点位置的动态映射方案的方法以避免系统分配。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将对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其中,
图1示出了TD-SCDMA的帧结构和物理层配置,
图2示出了EUL物理信道配置,
图3示出了E-HICH的资源单元编号方式,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映射的第一实施例,
图5示出了相应的特征序列索引,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映射的第二实施例,
图7示出了相应的特征序列索引,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映射的第三实施例,
图9示出了相应的特征序列索引,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映射的第三实施例,
图11示出了相应的特征序列索引,
图12示出了不定期UE的第一映射方案,
图13示出了定期和不定期UE的映射方案,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映射的第四实施例,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映射的第五实施例,
图16示出了代码分集方案的模拟结果,
图17示出了多路复用E-HICH数据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以下详细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提出了许多特定细节。然而,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发明。在其它示例中,不再对公知的方法、过程、和/或组件进行详细描述,以不会使本发明的方案不清楚。在TD-SCDMA中,一个无线帧的长度是10ms,将它分为2个相等的5ms子帧。如图1所示,子帧由两种时隙(TS)组成:正常TS(TS0~TS6)和指定TS(GP,DwPTS,UpPTS),其中,总是分别将TS0和TS1指定为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TS,DwPTS和UpPTS是分别用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同步的专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导航TS,以及GP是保护时段。对于正常TS(TS0~TS6),使用称为midamble的导航序列,以便获得数据调制信号的相干检测的相位参考。用户专用导航符号可以用作RAKE接收机指状物(finger)的信道估计和初始化的参考。根据扩频码的个数,将时隙TSi(i=0,1,…6)分为多个代码信道(例如,4,8,16等),这些代码信道用于传输业务数据和一些控制信号。将16个代码信道(扩频因子=16)作为示例,参照图1,对TD-SCDMA帧结构和物理层配置进行描述。
提出了EUL/HSUPA来增强上行链路传输的性能。如图2所示,为EUL-E-DCH引入新的传输信道结构。
E-DPCCH相关信息比特
以下信息通过E-DPCCH进行传输:
重传序列号(RSN):2比特
E-TFCI:7比特
“Happy”比特:1比特
E-AGCH
E-DCH绝对授权信道(E-AGCH)是固定速率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用于承载上行链路E-DCH绝对授权(功率分配)。E-DCH绝对授权应当在一个E-AGCH子帧或一个E-AGCH帧上传输。
以下信息通过绝对授权信道(E-AGCH)进行传输:
绝对授权值:5比特
绝对授权范围:1比特
E-HICH
TDD增强上行链路的ACK/NACK指示要由称为E-HICH“E-DCHHARQ肯定应答指示符信道”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来承载。将ACK/NACK命令映射到具有2比特的HARQ肯定应答指示符。
定期和獭传输0
可以将UE分为两组:定期UE和不定期UE。对于定期UE,E-AGCH用于传输TPC(传输功率控制)/SS(同步平移),以及E-HICH仅传输ACK/NACK信号。而对于不定期UE,由于不分配E-AGCH,所以E-HICH用于传输ACK/NACK信号和TPC/SS信号。
E-HICH物理信道使用SF16并承载E-HICH用户集的码分复用(CDM)信息。CDM由于它的固有能力而优选TDM来实现对每个用户的功率控制,同时保持平均时隙功率恒定并等于midamble功率。
定期UE
在[2]中,针对双重扩频方案,提出了面向多个TD-SCDMA的端用户的承载多个ACK/NACK的多路复用E-HICH结构。在TTI(子帧)中,存在用于上行链路(从TS1至TS5)的至多5个时隙,给出了每个TTI(子帧)80RU的总数。根据时隙和代码对资源单元(RU)进行编号。如图3所示,时隙1承载资源单元0,1,2,...,15、时隙2承载资源单元16,17,...,31、依此类推。
对于每个RU,通过与两组正交序列相乘来生成一个唯一序列(具有80比特)。可以在[2]中找到详细的描述。
不定期UE
在E-AGCH上传输定期用户的TPC和SS。由于不定期用户没有E-AGCH,所以提出使用E-HICH来为不定期用户传送TPC和SS。在[5]中,提出了将80个特征序列分为20组,而每个组包括4个序列。较高层向每个不定期用户分配一个组。
针对两个问题,该ID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当前所提出的E-HICH多路复用E-HICH结构中,一个ACK/NACK包括80比特,以及将总数为80的正交序列固定地映射至RU。对于总的16个代码信道,E-HICH占用1个代码信道,以及15个代码信道用于传输正式数据。midamble是TD-SCDMA的特定序列,主要用于信道估计。在默认midamble分配模式中的一个下行链路实现中,一个ACK/NACK最多消耗NodeB的22.3%,以满足1%ACK/NACK差错检测目标0。假设使用公共midamble分配模式0,可以降低在每个ACK/NACK上的功耗,即,7.9%。然而,由于多个ACK/NACK共享一个OVSF码(即,一个midamble),所以它停止了用于实现甚至更低功耗的进一步的改进技术(例如,E-HICH上的波束形成)。此外,考虑未来的LTE系统,由于宽带宽传输而采用更多的RU。现有的“一对一”方案需要用于对RU进行映射的更长特征序列,这将会降低传输效率。
对于不定期UE,现有的方案将特征序列分为20个组,并使高层将一组特征序列分配给UE 0。而高层分配需要额外的控制信号,因此降低了系统效率。
针对第一问题:ACK/NACK序列占用过多功率
将TD-SCDMA作为示例,当前的方案设计了80个唯一序列来为至多80个UE表示ACK/NACK。然而,实际上在一个TD-SCDMA小区中,80个UE不可能同时处于HSUPA链路中。因此,该ID提出了用于减小ACK/NACK序列功率的两个可选方案。第一方案致力于减小特征序列个数/长度,以及第二方案致力于代码分集方案。
多个RU共享一个特征序列
甚至对于语音传输,一个UE也需要两个RU。因此,非常可行的是,一个HSUPA UE平均占用多于一个RU(例如,2个RU、4个RU等),这可以共享相同的特征序列。
用于减小必要的ACK/NACK功率的代码分集方案
为了确保即使在每个UE仅占用一个RU的情况下,该UE仍具有相应的ACK/NACK,所提出的代码分集方案仍为每个RU映射一个唯一的特征序列。而对于占用多于一个RU的UE来说,多个相应的特征序列可以用于该UE,以及实质上利用了代码分集特征来提高接收性能。
针对第二问题:不定期UE需要高层分配
对于不定期UE,一个UE需要四个特征序列来传输ACK/NACK和TPC/SS。因此,该ID提出了不定期UE的可选映射方案,即,定义了20个RU,以及使用4个特征序列来映射每个RU。这20个RU以不同的格式分布在80个RU中。
此外,考虑到TD-SCDMA的切换点的非固定位置,当没有将5个TS均分配为UL时隙时,对于DL RU来说保留特征序列是一种浪费。该ID提出了动态映射方案,以使系统更加有效地利用特征序列。针对第一问题:ACK/NACK序列占用过多功率
1.“一对多”特征序列
根据当前的规范0,在一个TS中,分配给一个HSUPA UE的资源应当是连续的,并占用连续方式的TS中的相同代码信道。因此,可以利用适合的距离,将一个特征序列映射至多个相邻的RU。
例如,如果一个TS中的每两个RU共享一个序列,以及相邻TS中的相同代码信道共享相同的序列(图4,灰色RU与特征序列的映射位置相对应),总共40个特征序列足以映射80个RU(图5)。
此外,考虑到UE占用一个代码信道而穿过多个连续的TS,相邻TS中的交织映射的特征序列更佳。
在图4中,占用一组RU的UE将会采用与具有最小TS号和代码信道索引的灰色RU相对应的唯一特征序列。例如,图6示出了为一个UE分配的RU,以及相应采用的特征序列是索引(index)8,如图7所示。
应当注意,将ACK/NACK映射至RU的格式可以根据实际场景而变化。两个相邻的特征序列可以由较大的距离(例如,2个RU)相隔,以进一步减小所采用的ACK/NACK个数。
尽管不经常,但是分配给一个UE的RU可以不覆盖一个特征序列。此外,将图4作为示例,如果NodeB将TS2的代码信道0分配给一个UE,则该UE不能找到相应的特征序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NodeB必须确保分配给任一UE的RU覆盖至少一个ACK/NACK,由于通常一个HSUPA UE将会占用几个RU,所以这对于NodeB来说比较容易。
采用组合方案,系统可以将较少(例如,15个)的特征序列映射至RU,并再生若干(例如,5个)特征序列作为补充。因此,系统对总数少得多的(例如,20个)特征序列进行配置,这极大地减小了序列长度。
2.用于减小必要的ACK/NACK功率的代码分集方案
以上所提出的方案尝试通过减小特征序列个数来减小必要的传输功率。然而,这些方案的弱点在于,在UE仅占用RU而没有相应的特征序列时,需要BS分配,由于额外的控制信号,这将会降低系统效率。
因此,在不改变RU与特征序列之间的“一对一”映射关系的情况下,在该部分给出另一备选方案。该方案的关键点在于,对于占用多于一个RU的UE,可以为该UE使用多个特征序列来传输ACK/NACK比特。由于特征序列是正交矩阵的向量,并且可以看作是扩频码序列,所以一个UE的ACK/NACK比特占用多个特征序列可以实现代码分集效果以提高接收性能。
理论上,分配给一个UE的特征序列越多,可以获得的接收性能越好。然而,当UE占用多个(例如,16个或更多)RU时,考虑到解扩的复杂度,不必向一个UE分配多个特征序列。因此,可以为分配给一个UE的最大特征序列个数设置预定个数N,以及该方案可以描述如下:
假设UE占用m个RU:
如果m≤N,则UE使用所有m个相应的特征序列来传输ACK/NACK比特。
如果m>N,则UE使用与所占用的具有最低m序列号的RU相对应的m个特征序列。
例如,如图8和9所示,如果N=4,则对于一个UE占用两个RU,将会分配两个特征序列;如图10和11所示,对于一个UE占用六个RU,将会分配四个特征序列(与最低四个序列号相对应)。
针对第二问题:不定期UE需要高层分配
不定期UE的映射方案
现有方案将80个特征序列分为20组,4个序列一组。对于每个不定期UE,较高层将会分配相应组的特征序列。然而,高层分配降低了系统效率。
因此,提出了从所有80个RU中选择20个RU,以及每个所选RU映射给4个特征序列。对于不定期UE,NodeB将会向一组RU分配至少一个“序列”RU,然后不定期UE将会采用相应的特征序列来传输ACK/NACK和TPC/SS。可以使用具有相同距离的80个RU、或者根据其它格式来分配所选的20个RU。图12是一种可能的格式。
此外,在系统既支持定期UE又支持不定期UE时,一些RU将会映射给一个特征序列,以及一些其它的RU应当映射给四个序列。当每次只选择特征序列之一时,一个特征序列表示4比特的信息。具体的映射格式可以根据实际状态改变,而唯一的限制在于,NodeB和UE应当预先得知映射格式,以避免分配信号。
假设采用80个特征序列,系统支持相同的定期和不定期UE,那么特征序列将映射16个(80/5)“一对多”和“多对多”RU。
相应的映射方案可以描述为如图13中所示。
特征序列之间的动态映射方案
如果在现有的映射方案中,将少于5个TS分配作为上行链路时隙,则不会使用特征序列中的一部分。例如,假设分配n,n=1,2,3,4 TS作为UL TS,则仅可以使用16n个特征序列,以及将不会使用与DL TS相对应的其它(5-n)×16个特征序列。
因此,该ID提出了另一备选映射方案:(5-n)×16个特征序列将不会映射至16n个UL RU,这表示可以将多于一个的特征序列映射至一个RU。
映射方案可以不同,以及仅有的限制在于,BS和UE应当预先得知映射格式,以避免特征序列分配的控制信号成本。
将n=4作为示例,图14和15示出了如何映射特征序列。在图14中,特征序列64~79映射至另一时隙(TS4)中的相应RU,以及还可以映射至其它TS(例如,TS3等)。在图15中,将特征序列以相等的RU间隔插入所有4个UL TS。
所提出的方案的性能分析
针对第一问题,在这部分中将对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
针对第二问题,其性能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在该ID中不对其进行分析。
该ID给出了两个备选方案来减小必要的ACK/NACK功率:“一对多”特征序列,NodeB将特征序列分配给进行HSUPA传输的UE;以及代码分集方案。
针对第一方案,采用较少的特征序列(每个特征序列较短)从而可以将冗余比特添加到特征序列上来提高性能。由于性能提高取决于编码方案,所以这里只提供了对前两个方案的性能提高的粗略分析,以及准确的结果需要考虑具体的编码方案。
对于第二方案,在该ID中提供了模拟结果。
第一方案的性能分析
基于该ID中提出的方案,可以明显地减小特征序列的长度(等于特征序列的个数)
采用所提出的方案,将特征序列长度从80减小到l,并将节约的特征序列长度用于较低的调制,以提高修正接收比。采用相同的编码/扩频方案,两个特征序列欧几里得距离将会被超越至e倍(与80个ACK/NACK相比):e=10lg(80/n)
因此,根据特征序列的不同长度,在表1中示出了所提出的方案的性能提高。
表1所提出的方案实现的增益
  ACK/NACK长度   40   20   16
  所实现的增益   3dB   6dB   7dB
第二方案的性能分析
将TD-SCDMA系统作为示例,提供仿真结果来验证所提出的第二方案的性能。
表2中列出了仿真参数。
表2-仿真参数
  参数   数值   注释
每时隙的代码 8   1E-HICH+7其它
  Ec/Ioc(每个非E-HICH代码) -10dB
  Ec/Ioc(E-HICH)   变量
  每E-HICH的ACK/NACK指示符 4
  载波频率 2GHz
  信道类型 Pedestrian-B 3kmph
  接收机 ZF
  信道估计 Realistic
  Midamble方案 默认midamble,Kcell=8
  功率控制
  调制 QPSK
在一个E-HICH中,所提出的方案使用8个特征序列来表示4个UE的ACK/NACK比特(每个UE占用两个特征序列)。现有的方案使用4个特征序列来表示4个UE的ACK/NACK比特(每个UE占用一个特征序列)。
模拟结果在图16中示出。
如图16所示,通过采用第二方案,实现了大约2~4dB的增益。
应当注意,这两种所提出的方案可以由其它系统采用,例如,HCR(高码片速率)、以及其它FDD、CDMA和OFDM系统。仅有的修改在于,由子载波和时隙联合定义RU。
应当注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以硬件、软件或其组合来实现系统中的一部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受到权利要求中的参考数字的限制。词“包括”并不排除在权利要求中所提及的那些之外的其它部分。在元件之前的词“一”并不排除多个这些元件。形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装置可以以专用硬件或编程通用处理器的形式实现。本发明拥有每个新特征或特征的组合。
参考文献
[1]3GPP TS 25.212:“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FDD)”
[2]3GPP TSG RAN WG1 #46 Tdoc R1-062331:LCR TDD:Structureand Coding for E-AGCH and E-HICH
[3]3GPP TR25.826 vl.0.1“3.84Mcps TDD Enhanced Uplink;PhysicalLayer Aspects”
[4]3GPP TR25.827:1.28 Mcps TDD Enhanced Uplink
[5]3GPP TSG RAN WG1 #47bis Tdoc R1-070298:LCR TDD:Structureand Coding for E-HICH

Claims (9)

1. 一种在基站和多个订户站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其中,至少通过代码多路复用在资源单元中对通信容量进行分割,基站在所述设备上分布资源单元,通过特征序列对来自每个订户站的数据进行扩频,其特征在于,分配给公共订户站的多个资源单元具有相同的特征序列。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代码信道中的两个或多个资源单元共享相同的特征。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在时隙中分割通信容量,其中,在相同代码信道中、以及在相邻时隙中的两个或多个资源单元具有相同的特征。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向单个订户站分配多个资源单元,以及将特征序列的个数限制到预定最大值。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RU与特征序列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TD-SCDMA的切换点而动态改变。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配给订户站的特征序列是那些具有最低序列号的特征序列。
7. 一种在基站和多个订户站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其中,在时隙和代码信道上分布的资源单元中对通信容量进行分割,基站在所述订户站上分布资源单元,将至少一个时隙分配用于下行链路数据业务,以及向至少一个资源单元分配两个或多个特征序列。
8. 一种订户站,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9. 一种基站,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CNA2007100893571A 2007-03-23 2007-03-23 无线通信的方法、订户站和基站 Pending CN1012721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893571A CN101272179A (zh) 2007-03-23 2007-03-23 无线通信的方法、订户站和基站
US12/450,378 US8542572B2 (en) 2007-03-23 2008-03-18 Method for resource unit alloc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ubscriber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PCT/IB2008/051016 WO2008117202A2 (en) 2007-03-23 2008-03-18 Method for resource unit alloc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ubscriber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CN200880017062.6A CN101682358B (zh) 2007-03-23 2008-03-18 用于无线通信的资源单元分配的方法、用户站和基站
EP08719746.3A EP2140558B1 (en) 2007-03-23 2008-03-18 Method for resource unit alloc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ubscriber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JP2009554115A JP5351058B2 (ja) 2007-03-23 2008-03-18 無線通信方法、サブスクライバーステーション及びベースステーショ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893571A CN101272179A (zh) 2007-03-23 2007-03-23 无线通信的方法、订户站和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2179A true CN101272179A (zh) 2008-09-24

Family

ID=3967770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893571A Pending CN101272179A (zh) 2007-03-23 2007-03-23 无线通信的方法、订户站和基站
CN20088001706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2358B (zh) 2007-03-23 2008-03-18 用于无线通信的资源单元分配的方法、用户站和基站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706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2358B (zh) 2007-03-23 2008-03-18 用于无线通信的资源单元分配的方法、用户站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42572B2 (zh)
EP (1) EP2140558B1 (zh)
JP (1) JP5351058B2 (zh)
CN (2) CN101272179A (zh)
WO (1) WO2008117202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24950A1 (zh) * 2016-01-20 2017-07-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46541B2 (en) 2008-02-01 2016-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UTRAN enhancements for the support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N102113257B (zh) 2008-07-29 2014-07-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输入多输出发送装置和多输入多输出发送方法
KR20100019947A (ko) 2008-08-11 2010-0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KR101646249B1 (ko) * 2008-08-11 2016-08-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597573B1 (ko) * 2008-08-11 2016-02-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정보의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KR101571566B1 (ko) * 2008-08-11 2015-11-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 전송 방법
KR101603338B1 (ko) 2008-08-11 2016-03-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743783B2 (en) 2008-11-14 2014-06-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08793B2 (en) * 2008-11-14 2014-12-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00091876A (ko) 2009-02-11 2010-08-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전송을 위한 단말 동작
US20100240382A1 (en) * 2009-03-19 2010-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10114252A2 (en) * 2009-03-29 2010-10-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9059760B2 (en) * 2010-02-05 2015-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uplink beamforming transit diversity
US8543867B2 (en) * 2010-04-02 2013-09-24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ment and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238712B (zh) * 2010-04-26 2013-12-25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hsupa中非矩形e-puch资源的分配方法
CN102237991B (zh) * 2010-04-30 2016-08-2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在tdd系统中发送ack/nack信息的方法
CN102281581B (zh) * 2010-06-10 2014-03-12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签名序列的处理方法和系统以及用户设备和基站
US8817735B1 (en) * 2012-09-28 2014-08-26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locating fully-orthogonal and quasi-orthogonal spreading codes to access terminals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based on a tolerance level for additional interference on a per-access-terminal basis
US9641303B2 (en) * 2013-09-09 2017-05-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low density signature space
CN108123781B (zh) * 2016-11-29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指示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42813B1 (ko) * 2004-02-17 2011-06-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시분할 듀플렉싱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 방향 전송증대를 위한 데이터 수신 여부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GB2429605B (en) * 2005-08-24 2008-06-04 Ipwireles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signalling information
WO2007104362A1 (en) * 2006-03-15 2007-09-20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ognizing a synchronization message from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
US8102802B2 (en) * 2006-05-08 2012-01-24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ownlink acknowledgments and transmit indicators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122143A1 (en) * 2007-03-27 2010-05-13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ing for scrambled coded multiple access (scma)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24950A1 (zh) * 2016-01-20 2017-07-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US10680783B2 (en) 2016-01-20 2020-06-09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sign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2358B (zh) 2013-09-11
JP5351058B2 (ja) 2013-11-27
EP2140558B1 (en) 2015-07-01
WO2008117202A2 (en) 2008-10-02
US8542572B2 (en) 2013-09-24
WO2008117202A3 (en) 2009-02-05
US20100177741A1 (en) 2010-07-15
EP2140558A2 (en) 2010-01-06
JP2010533992A (ja) 2010-10-28
CN101682358A (zh) 2010-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2358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资源单元分配的方法、用户站和基站
CN101690063B (zh) 基站装置和广播信道发送方法
CN102440060B (zh) 针对多载波系统的不连续上行链路传输操作和干扰避免
US20050238053A1 (en) Radio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U5832200A (en) Method of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addressed to a user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622502A (zh) 在tdd cdma通信体系中用于支持下行链路联合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01339A (zh) 基站和下行链路信道发送方法
CN101132626B (zh)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自动重传应答指示信道实现方法
CN101192906B (zh) 一种td-scdma系统e-hich信道传递harq应答信息的方法
CN100496145C (zh) 物理共享信道重配方法
CN101207416B (zh) 高速共享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
CN101478327B (zh) 一种上行码道传输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N101192877B (zh) Td-scdma系统中下行同步和功控信息实现方法
CN101442795B (zh) 上行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
KR100876798B1 (ko)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적용하는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공통제어정보 채널의 지연값을 결정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992575A (zh) 用于cdma通信系统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及其实现设备
CN1436410A (zh) 一种用于无线系统的tdd成帧方法
JP5134710B2 (ja) ユーザ装置、受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909431B (zh) 码分复用多天线传输方法及传输装置
CN101127535A (zh)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的自动重传应答指示信道实现方法
KR101505680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무선자원 할당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