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9146A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9146A
CN105379146A CN201480039478.3A CN201480039478A CN105379146A CN 105379146 A CN105379146 A CN 105379146A CN 201480039478 A CN201480039478 A CN 201480039478A CN 105379146 A CN105379146 A CN 1053791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antenna port
equipment
discovery signal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94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9146B (zh
Inventor
蔡赫秦
李承旻
金学成
徐翰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379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9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9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9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6Pilot sequence conve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第一设备的用于设备对设备收发信号的方法,其中用于收发信号的方法包括步骤:从第二设备接收发现信号;确定与发现信号的传输相关联的天线端口的数目;以及基于天线端口的数目解码发现信号,其中通过与小区ID有关的参数确定组成DMRS的序列的初始值,并且从不同于可用于物理小区ID和虚拟小区ID的值的值的范围选择与小区ID有关的参数的值。

Description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加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在设备对设备通信中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已经被广泛地部署以便于提供诸如语音或者数据服务的各种类型的通信服务。通常,无线通信系统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带宽、发射功率等等)支持与多个用户通信的多址系统。多址系统包括,例如,码分多址(C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以及多载波频分多址(MC-FDMA)系统。
设备对设备(在下文中被缩写为D2D)通信对应于通过配置在UE之间的直接链路在没有经过演进的节点B(在下文中被缩写为eNB)而在UE之间发送和接收音频、数据等等的通信方案。D2D通信能够包括诸如UE对UE通信方案、点对点通信方案等等的通信方案。D2D通信方案能够被应用于M2M(机器对机器)通信、MTC(机器型通信)等等。
D2D通信被视为解决由增加的数据业务导致的eNB的负担的方法。例如,不同于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D2D通信在没有经过eNB的情况下在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数据。因此,D2D通信能够减少网络过载。此外,如果D2D通信被引入,则能够期待减少eNB的过程、减少参与D2D的设备的功耗、增加数据传输速度、增加网络容量、负载分布、并且扩大小区覆盖等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被设计以解决问题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用于在D2D通信中发送发现信号中用信号发送天线端口的数目的方法。
通过本发明能够实现的技术目的不限于在上面已经特别地描述的技术目的,并且,从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清楚地理解在此没有被描述的其它的技术目的。
技术方案
能够通过提供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第一设备发送和接收设备对设备(D2D)信号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该方法包括:从第二设备接收发现信号;确定与发现信号的传输有关的天线端口的数目;以及基于天线端口的数目解码发现信号,其中通过与小区ID有关的参数确定组成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序列的初始值,其中从不同于物理小区ID的范围和虚拟小区ID的范围的范围中选择与小区ID有关的参数的值。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在此提供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设备对设备(D2D)通信的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包括接收模块和处理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成:从第二设备接收发现信号;确定与发现信号的传输有关的天线端口的数目;并且基于天线端口的数目解码发现信号,其中通过与组成与发现信号相关联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序列的初始值有关的序列移位图案和与发现信号相关联的预先确定的资源区域中的一个指示天线端口的数目。
本发明的以上方面可以包括下述详情中的一些或者全部。
可以通过与组成与发现信号相关联的DMRS的序列的初始值有关的序列移位图案和与发现信号相关联的预先确定的资源区域中的一个指示天线端口的数目。
当通过与发现信号相关联的预先确定的资源区域指示天线端口的数目时,可以通过预先确定的资源区域发送被映射到天线端口的数目的比特序列。
预先确定的资源区域可以与用于与发现信号相关联的DMRS的传输的资源区域相邻。
在发送比特序列中可以始终使用单输入单输出(SISO)。
与小区ID有关的参数可以在一个簇中具有相同的值。
当天线端口的数目大于或者等于2时,序列移位图案可以被设置为0。
当天线端口的数目大于或者等于2时,预设值的偏移可以被添加到序列移位图案。
当天线端口的数目大于或者等于2时,第一设备可以假定在接收发现信号中以预设数目的子帧为单位使用相同的预编码。
第一设备可以假定跳频没有被应用于发现信号的传输。
当跳频被应用于发现信号的传输时,第一设备可以假定预设数目是1。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天线传输技术可以被用于发送发现信号,因为发现信号接收器能够识别天线端口的数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通过本发明能够实现的作用不限于在上文中已经特别地描述的作用,并且从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将会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
附图说明
被包括以提供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的附图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作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图示无线电帧的结构。
图2图示用于下行链路时隙的下行链路资源网格。
图3图示下行链路子帧的结构。
图4图示上行链路子帧的结构。
图5图示参考信号。
图6和图7图示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传送天线数目的信息的方法。
图8和图9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绑定。
图10图示发送和接收装置的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要素和特征的组合。除非另作说明,要素或者特征可以被选择性地考虑。无需与其他的要素或者特征结合,可以实践每个要素或者特征。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通过组合要素和/或特征的一部分构成。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顺序可以重新排列。任何一个实施例的某些结构或者特征可以包括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并且可以以另一个实施例的相应的结构或者特征替换。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进行的描述集中于基站(BS)和用户设备(UE)之间的数据发送和接收关系。BS是网络的终端节点,其直接与UE通信。在某些情况下,描述为由BS执行的特定的操作可以由BS的上层节点执行。
即,很明显,在由包括BS的多个网络节点组成的网络中,用于与UE通信执行的各种的操作可以由BS,或者除BS以外的网络节点执行。术语“BS”可以以术语“固定站”、“节点B”、“演进的节点B(e节点B或者eNB)”、“接入点(AP)”等等替换。术语“中继”可以以术语“中继节点(RN)”或者“中继站(RS)”替换。术语“终端”可以以术语“UE”、“移动站(MS)”、“移动订户站(MSS)”、“订户站(SS)”等等替换。
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特定的术语被提供以帮助理解本发明。这些特定的术语可以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它的术语替换。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防止本发明的概念含混不清,已知技术的结构和装置将被省略,或者基于每个结构和装置的主要功能,将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此外,只要可能,相同的参考数字将贯穿附图和说明书使用以指代相同的或者类似的部分。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由对于无线接入系统、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GPP长期演进(3GPPLTE)、高级LTE(LTE-A)和3GPP2的至少一个公开的标准文件支持。对阐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没有描述的步骤或者部分可以由那些文件支持。此外,在此处阐述的所有术语可以由标准文件解释。
在此处描述的技术可以在各种的无线接入系统中使用,诸如,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等等。CDMA可以作为诸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或者CDMA2000的无线技术实现。TDMA可以作为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用于GSM演进(EDGE)的增强的数据速率的无线技术实现。OFDMA可以作为诸如IEEE802.11(Wi-Fi)、IEEE802.16(WiMAX)、IEEE802.20、演进的UTRA(E-UTRA)等等的无线技术实现。UTRA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LTE是使用E-UTRA的演进的UMTS(E-UMTS)的一部分。3GPPLTE采用OFDMA用于下行链路,和SC-FDMA用于上行链路。LTE-A是3GPPLTE的演进。WiMAX可以由IEEE802.16e标准(无线城域网(无线MAN)-OFDMA参考系统)和IEEE802.16m标准(无线MAN-OFDMA高级系统)描述。为了清楚,这个应用集中于3GPPLTE和LTE-A系统。然而,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不受限于此。
LTE/LTE-A资源结构/信道
参考图1,将在下面描述无线电帧的结构。
在蜂窝正交频分复用(OFDM)无线分组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数据分组以子帧被发送。一个子帧被定义为包括多个OFDM符号的预先确定的时间段。3GPPLTE标准支持可应用于频分双工(FDD)的类型1无线电帧结构,和可应用于时分双工(TDD)的类型2无线电帧结构。
图1(a)图示类型1无线电帧结构。下行链路无线电帧被分成10个子帧。每个子帧在时间域中进一步被分成两个时隙。在其间发送一个子帧的单位时间被定义为传输时间间隔(TTI)。例如,一个子帧可以是1ms持续时间,而一个时隙可以是0.5ms持续时间。一个时隙在时间域中包括多个OFDM符号,并且在频率域中包括多个资源块(RB)。因为3GPPLTE系统采用OFDMA用于下行链路,所以一个OFDM符号表示一个符号时段。OFDM符号可以称为SC-FDMA符号或者符号时段。RB是在时隙中包括多个连续的子载波的资源分配单元。
在一个时隙中的OFDM符号的数目可以根据循环前缀(CP)配置变化。存在两种类型的CP:扩展的CP和正常CP。在正常CP的情况下,一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在扩展的CP的情况下,一个OFDM符号的长度增加,并且因此,在时隙中OFDM符号的数目小于在正常CP的情况下的时隙中OFDM符号的数目。因此,当使用扩展的CP时,例如,6个OFDM符号可以包括在一个时隙中。如果信道状态变得很差,例如,在UE快速移动期间,则扩展的CP可用于进一步降低符号间干扰(ISI)。
在正常CP的情况下,因为一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所以一个子帧包括14个OFDM符号。每个子帧前两个或者三个OFDM符号可以分配给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而其它的OFDM符号可以分配给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图1(b)图示类型2无线电帧结构。类型2无线电帧包括两个半帧,每个半帧具有5个子帧,每个子帧包括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wPTS)、保护时段(GP)和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PTS)。每个子帧被分成两个时隙。DwPTS用于在UE上初始小区搜索、同步或者信道估计。UpPTS用于在eNB上的信道估计和对UE的上行链路传输同步的获取。GP是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的时段,其消除由下行链路信号的多径延迟所引起的上行链路干扰。一个子帧包括两个时隙,与无线电帧的类型无关。
以上描述的无线电帧结构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因此,应当注意,在无线电帧中子帧的数目、在子帧中时隙的数目,或者在时隙中符号的数目可以改变。
图2图示对于一个下行链路时隙的持续时间的下行链路资源网格的结构。下行链路时隙在时间域中包括7个OFDM符号,并且RB在频率域中包括12个子载波,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例如,在正常CP的情况下,下行链路时隙可以包括7个OFDM符号,而在扩展的CP的情况下,下行链路时隙可以包括6个OFDM符号。资源网格的每个元素称为资源元素(RE)。一个RB包括12×7个RE。在下行链路时隙中RB的数目NDL取决于下行链路传输带宽。上行链路时隙可以具有与下行链路时隙相同的结构。
图3图示下行链路子帧的结构。在下行链路子帧中在第一时隙的开始的直至三个OFDM符号用于对其分配控制信道的控制区域,并且下行链路子帧的其它的OFDM符号用于对其分配PDSCH的数据区域。在3GPPLTE系统中使用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物理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指示符信道(PHICH)。PCFICH位于子帧的第一OFDM符号中,携带有关在子帧中用于控制信道传输的OFDM符号的数目信息。PHICH响应于上行链路传输传递HARQ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CK)信号。在PDCCH上携带的控制信息被称作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CI传送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调度信息,或者用于UE组的上行链路传输功率控制命令。PDCCH传递有关资源分配和用于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的传输格式的信息、有关用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的资源分配的信息、寻呼信道(PCH)的寻呼信息、DL-SCH的系统信息、有关用于高层控制消息的资源分配的信息,高层控制消息,诸如,在PDSCH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用于UE组的单个UE的发射功率控制命令集、发射功率控制信息、基于互联网协议的语音(VoIP)的激活信息等等。多个PDCCH可以在控制区域中发送。UE可以监测多个PDCCH。PDCCH通过聚合一个或多个连续的控制信道元素(CCE)形成。CCE是用于以基于无线信道的状态的编码速率提供PDCCH的逻辑分配单元。CCE包括多个RE组。PDCCH的格式和可用于PDCCH的比特数根据CCE的数目和由CCE提供的编码速率之间的相关性确定。eNB根据发送给UE的DCI确定PDCCH格式,并且将循环冗余校验(CRC)添加到控制信息。CRC根据PDCCH的拥有者或者用途通过称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的标识符(ID)掩蔽。如果PDCCH指向特定的UE,则其CRC可以通过UE的小区RNTI(C-RNTI)掩蔽。如果PDCCH用于寻呼消息,则PDCCH的CRC可以由寻呼指示符标识符(P-RNTI)掩蔽。如果PDCCH携带系统信息,特别地,系统信息块(SIB),则其CRC可以通过系统信息ID和系统信息RNTI(SI-RNTI)掩蔽。为了表示PDCCH携带响应于由UE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响应,其CRC可以通过随机接入RNTI(RA-RNTI)掩蔽。
图4图示上行链路子帧的结构。上行链路子帧在频率域中被分成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携带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被分配给控制区域,并且携带用户数据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被分配给数据区域。为了保持单载波的属性,UE不同时发送PUCCH和PUSCH。用于UE的PUCCH在子帧中被分配给一个RB对。RB对的RB在两个时隙中占据不同的子载波。因此,这被称作分配给PUCCH的RB对在时隙边缘上跳频。
参考信号(R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组在无线信道上被发送。考虑到无线信道的性质,分组可能在传输期间失真。为了成功地接收信号,接收机将使用信道信息补偿接收的信号的失真。通常,为了使接收机能够获取信道信息,发射机发送为发射机和接收机两者所知的信号,并且接收机基于在无线信道上接收的信号的失真获取对信道信息的知识。这个信号被称作导频信号或者RS。
在经由多个天线的数据发送和接收的情况下,为了成功的信号接收,需要了解在发射(Tx)天线和接收(Rx)天线之间的信道状态。因此,RS将经由每个Tx天线发送。
RS可以被分成下行链路RS和上行链路RS。在当前的LTE系统中,上行链路RS包括:
i)用于信道估计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用于在PUSCH和PUCCH上传递的信息的相干解调;和
ii)用于eNB或者网络以测量在不同的频率中上行链路信道质量的探测参考信号(SRS)。
下行链路RS被分类为:
i)在小区的所有UE之中共享的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CRS);
ii)专用于特定UE的UE特定的RS;
iii)当PDSCH被发送时,用于PDSCH相干解调的DM-RS;
iv)当下行链路DM-RS被发送时,携带CSI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v)用于以MBSFN模式发送的信号的相干解调的多媒体广播单频网络(MBSFN)RS;和
vi)用于估计有关UE的地理位置信息的定位RS。
RS也可以根据其目的被分成两个类型:用于信道信息获取的RS和用于数据解调的RS。由于其目的在于UE获得下行链路信道信息,所以前者将在宽带中发送,以及甚至由没有在特定的子帧中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UE接收。这个RS也在像切换这样的情形下使用。后者是在特定的资源中由eNB连同下行链路数据一起发送的RS。UE可以通过使用RS测量信道解调数据。这个RS将在数据传输区域中发送。
CRS起两个作用,即,信道信息获取和数据解调。UE特定的RS仅仅用于数据解调。CRS在宽带中在每个子帧中被发送,并且用于直至四个天线端口的CRS在eNB中根据Tx天线的数目被发送。
例如,如果eNB具有两个Tx天线,则用于天线端口0和1的CRS被发送。在四个Tx天线的情况下,用于天线端口0至3的CRS分别被发送。
图5图示CRS和DRS被映射到下行链路RB对的图案,如在传统3GPPLTE系统(例如,遵循版本8)中定义的。RS映射单元,即,下行链路RB对,可以包括在时间中的一个子帧乘以在频率中的12个子载波。也就是说,在正常CP(参见图5(a))的情况下,RB对包括在时间中的14个OFDM符号,并且在扩展的CP(参见图5(b))的情况下,包括在时间中的12个OFDM符号。
在图5中,图示出用于eNB支持四个Tx天线的系统的RB对中RS的位置。参考数字0、1、2和3分别表示用于第一至第四天线端口、天线端口0至天线端口3的CRS的RE,并且参考字符“D”表示DRS的位置。
天线端口信息的传送
在D2D通信中,在发送和接收例如发现信号中可以使用诸如多层传输或者空-时块编码(STBC)/空-频块编码(SFBC)的传输技术。指示设备能力的天线端口配置可以在小区的设备之间不同。因此,与设备的天线端口有关的信息的信令可能需要。在此,与天线端口有关的信息可以是天线端口配置,并且指的是物理天线的数目、可同时发送的层的最大数目、或者在基带中可控制的端口的数目。
在发现过程中,不可能获知哪一个设备将会进行通信。为此,可能难以预先用信号发送天线端口配置。在下文中,将会给出用于在发现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的过程中显式地/隐式地传送与天线端口有关的信息的方法的描述。
第一设备可以接收从第二设备发送的发现信号,通过关于组成与发现信号相关联的DMRS的序列的初始值的序列移位图案确定与天线端口有关的信息,诸如天线端口的数目,并且然后基于确定的信息对发现信号解码。
更加具体地,当假定通过PUSCH发送发现信号时,如等式1定义用于PUSCH的DMRS序列。
等式1
r P U S C H ( λ ) ( m · M s c R S + n ) = w ( λ ) ( m ) r u , v ( α λ ) ( n )
在此等式中,DMRS序列(·)是由正交序列w(λ)(m)和序列组成。αλ=2πncs,λ/12是循环移位(CS)。在此,通过下面的等式2确定ncs,λ
等式2
n c s , λ = ( n D M R S ( 1 ) + n D M R S , λ ( 2 ) + n P N ( n s ) ) mod 12
η P N ( η s ) = Σ i = 0 7 c ( 8 N s y m b U L · n s + i ) · 2 i
在此,c(i)表示伪随机序列,并且通过cinit被初始化。通过等式3或者等式4给出序列cinit的值。
等式3
(或者,
f s s P U S C H = ( ( N I D c e l l + Δ s s ) mod 30 ) , Δ s s ∈ { 0 , 1 , ... , 29 }
等式4
在等式1中,通过下面的等式确定u的值。
等式5
u=(fgh(ns)+fss)mod30
等式6
在此,通过下面的等式7确定用于c(i)的cinit
等式7
通过下面的等式确定传统的LTEPUSCH的加扰序列。
等式8
(对于与在上面给出的等式有关的在上面没有提及的详情和参数,参考3GPPTS36.211V12.1.0(2014-03)。)
在等式3中,与组成DMRS的序列的初始值有关的序列移位图案,可以指示天线端口的数目。例如,如果天线端口的数目大于或者等于2,可以被设置为0。可替选地,如果天线端口的数目大于或者等于2,附加的偏移X可以被应用 ( f s s P U S C H = ( ( N I D c e l l + Δ s s + X ) mod 30 ) ) . 即,与预先确定的值X相对应的偏移可以被添加到序列移位图案。可替选地,天线端口的数目可以被映射到各自的偏移值。已经接收到发现信号的设备可以尝试对CS进行盲解码。如果CS被位移了X,则可以被假定为天线端口的数目(或者被映射到X的天线端口的数目)大于或者等于2。
(或者),是与小区ID有关的参数,可以是虚拟小区ID。此参数旨在允许D2D发现信号的DMRS支持小区间发现。在一个簇中虚拟小区ID可以被指配相同的值。可替选地,对于小区的所有设备,虚拟小区ID可以被指配相同的值。与小区ID有关的参数可以被设置为不同于可用作物理小区ID值(0至509)的值、可用作虚拟小区ID的值(0至503)的值。即,可以从不同于物理小区ID的范围或者虚拟小区ID的范围的范围中选择参数的值。例如,510可以被用于在虚拟小区ID范围外的值当中的加扰序列和D2D发现信号的DMRS的配置。通过将与小区ID有关的参数有意地设置为在物理小区ID或者虚拟小区ID的范围外的值,D2D信号接收装置可以确保与传统的PUSCH的伪正交性。(对于(网络中和/或网络外)D2D设备,参数的值可以被预先确定为在小区ID范围外的一个值,可以从具有在小区ID范围外的有限数目的值的集合中随机地选择,或者可以是通过网络设置的特定值)。另外,“网络中”设备和“网络外”设备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设置与小区ID有关的参数。例如,即使“网络外”UE和网络中UE使用在小区ID范围外的DMRS基础序列,它们可以被预先配置以使用不同的值作为序列。可替选地,参数可以被设置为在小区ID范围外的值并且经由物理层信号或者较高层信号通过簇头或者同步报头用信号发送。这旨在通过相邻的网络中D2D设备确保DMRS和加扰序列的伪正交性。当网络设备可以使用通过网络设置的值时,网络外的UE可以使用在小区ID范围外的值当中的预设值或者使用从在小区ID范围外的值的被预先配置的有限集合中随机地选择的值。可替选地,与小区ID有关的参数的默认值可以被固定为在现有的小区ID范围内的值或者从由不在小区ID范围内的值组成的集合中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必要时(例如,为了确保与特定小区的PUSCHDMRS的正交性)网络可以设置在包括小区ID的范围的区域中的一个值。
虚拟小区ID可以通过较高层信令传递给设备或者具有预设值(例如,处于RRC空闲状态下的设备)。可替选地,虚拟小区ID可以具有诸如簇头或者同步报头的通过特定的设备发送的值。在这样的情况下,值可以被用信号发送到属于相同簇的设备。
在上面的描述中,可以从小区ID单独地提供CS初始值参数。另外,在执行序列跳变中使用的种子值(例如,或者)可以被预先确定,通过RRC用信号发送,或者通过物理层控制信号被直接地传递。与在配置DMRS序列和加扰序列中设置的初始值相似,在设置CS的初始值中使用的小区ID的值可以被有意地设置为在物理小区ID范围或者虚拟小区ID范围外的值。例如,510可以在设置CS初始值中被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eNB可以直接地用信号向D2D设备发送物理层控制信号,并且在设备之间的D2D控制信道上在D2D设备之间直接地指示该值。
遵守被提出的方法以便于配置D2D加扰序列。在等式8中,nRNTI、q、以及ns需要被设置以执行D2D信号传输。D2D信号接收装置可以处于RRC空闲状态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eNB来说用信号发送nRNTI是困难的,并且因此nRNTI和q被优先地预设为特定的值。例如,nRNTI和q可以被设置为特定的值或者0。ns,表示时隙索引,可以被设置为在其上发送D2D信号的资源的时隙索引。
对于在D2D设备之间没有特定的信道的情况下需要直接地接收的信息,可以配置相同的DMRS序列/CS配置/加扰序列。例如,在接收到D2D通信数据分组之前需要通过所有的UE解码用于D2D通信的控制信道。这与接收D2D发现信号的操作相似。为了让所有的UE接收D2D信号,需要预先配置DMRS序列/CS配置/加扰序列配置方法,并且没有被用于现有的小区ID的ID被优先地产生以便于确保与传统的PUSCH的共存。因此,用于D2D通信的控制信道的DMRS序列/CS配置/加扰序列配置可以被预设为在小区ID的范围外的ID值中的一个(例如,510或者511)。
作为用于用信号发送天线端口的数目的方法,与发现信号相关联的预先确定的资源区域可以被使用。通过利用预先确定的资源区域发送的比特序列可以指示天线端口的数目。更加具体地,用于指示天线的数目的重复码或者天线的数目可以通过特定的比特序列被扩展,并且之后通过预先确定的资源区域发送。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可以假定使用单输入单输出(SISO)(始终)发送用于指示天线端口的数目的字段。
具体地,例如,通过被映射到预先确定的资源区域的5个比特可以指示天线端口的数目,如在下面的表中所示。
表1
天线端口的# 天线端口配置比特
1 00000
2 10101
4 11111
即,使用开/关键控,5个比特可以被映射到5个RE。在图6(a)中图示出映射的具体示例。参考图6(a),预先确定的资源区域被排列成与其中与发现信号相关联的DMRS被发送的资源区域相邻。这旨在最大化信道估计性能。第一设备可以通过在预先确定的位置处解码RE识别天线的数目,并且之后使用被识别的数目解码发现信号,如在附图中所图示的。图6(b)图示出通过逻辑域中的天线端口配置指示字段和发现信号组成的发现有关的字段,其中发现有关的字段意图用于如在图6(a)中所图示的相同物理域中的映射。
作为另一种方法,如果eNB向特定的设备指示用于发现信号的传输资源(类型2发现),则eNB也可以向发送和接收装置用信号发送天线端口的数目。根据实施例,CRC掩蔽被应用于要被用于上行链路许可DCI的天线端口的数目,并且之后发送天线端口的数目。如果发现信号接收装置接收上行链路许可DCI,则被应用的掩蔽被预先定义为是通过D2D发现信号发送装置使用的天线端口的数目。
在另一个示例中,因为eNB(或者簇头)能够识别在eNB(或者簇成员)内的设备具有的天线端口的数目,所以eNB可以将具有相同数目的天线端口的设备组成一组,这样可以指示具有该天线端口的数目的设备在特定的时间或者频率资源区域中发送发现信号。在此,eNB可以通过物理层或者较高层信号预先用信号向D2D设备发送其中具有该天线端口的数目的设备发送发现信号的资源区域。在用于天线端口的预先配置的传输方法的假设下,在特定时间/频率资源区域中,发现信号接收装置可以假定设备具有该天线端口的数目并且执行解码。例如,可以与天线端口的数目相关联地划分频域,并且具有特定数目的天线端口的设备可以在各自的被划分的区域中发送发现信号,如在图7中所示。即,第一设备可以通过其中发送发现信号的频率区域确定天线端口的数目。
在波束循环的情况下的捆绑
在下文中,将会给出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PRB捆绑的描述。
如果在传输模式9或者10中PRB捆绑被应用于信号传输,信号接收装置可以在应用PRB捆绑的资源区域中执行插值/组合操作。在发送发现信号中没有执行报告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秩指示符(RI)。因此,如果发现信号发送侧通过应用波束循环(通过在时间或者频域中随机地或者以预先确定的图案改变波束而获得分集的方法)发送发现信号,对于可以假定预编码的资源单元需要被预先配置或者用信号发送。在同时的数个捆绑的假设下,接收装置很难执行解调,并且用于不正确的资源单元的信息导致错误的估计。
通过物理层/较高层信令,eNB或者D2D发送装置可以预先配置或者预先用信号向设备或者D2D接收装置发送可以在时域、频域或者时间-频率域中配置的PRB捆绑粒度。
可以确定捆绑粒度使得捆绑粒度对于系统带宽、通过网络配置的发现信号传输、或者发现资源集合来说是特定的/取决于系统带宽、通过网络配置的发现信号传输、或者发现资源集合。
在时域中,捆绑粒度可以是n个OFDM符号,n个时隙(在短块结构的情况下的时隙的一半)或者n个子帧(n是整数)。例如,如果在D2D中使用TTI捆绑,并且对于传输来说各自的TTI是连续的,则具有两个或者更多个天线端口的设备(例如,在上面描述的第一设备)可以假定每n个子帧已经使用不同的预编码(即,在n个子帧中已经使用相同的预编码)。图8图示在当在D2D中使用TTI捆绑时采用的时域中的捆绑粒度的示例。在图8(a)中,捆绑粒度是4个子帧(SF)。在图8(b)中,捆绑粒度是2个SF。在图8(c)中,捆绑粒度是1个SF。如果与跳频一起配置捆绑粒度,则通过捆绑粒度中的整合的信道估计可以显著地降低信道估计性能。因此,可以不同时配置捆绑和跳频,并且在没有同时配置捆绑和跳频的假设下,接收装置可以执行解码。如果对D2D同时配置TTI捆绑和跳频,则考虑/假定捆绑粒度被恒定地设置为特定值(例如,1个SF),装置可以执行解码。如果对D2D配置TTI捆绑,但是相对应的子帧不是连续的,则仅在连续的子帧当中可以执行捆绑。在这样的情况下,TTI捆绑可以被配置,并且通过单独的信令可以对连续的子帧的每个集合配置PRB捆绑粒度,或者隐式接收装置可以仅在连续的子帧中执行PRB捆绑。如果捆绑粒度大于被指配给D2D对的子帧当中的连续的子帧的长度,则接收装置可以仅在连续的子帧中执行PRB捆绑。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与捆绑一起配置跳频,则捆绑粒度可以被固定为1个SF(或者1个时隙)(如果配置跳频,则D2D接收装置的PRB捆绑粒度可操作地连接跳频单元)。
在频域中,捆绑粒度可以是n个RB。图9图示用于数个频率区域中的发现信号的示例性的捆绑粒度。在图9(a)中,粒度对应于时域中的2个时隙和频域中的1个RB。在图9(b)中,粒度对应于时域中的2个时隙和频域中的2个RB(1个子帧)。在图9(c)中,粒度对应于时域中的1个时隙和频域中的整个(系统)带宽。例如,对于图9(b)的捆绑粒度,具有两个或者更多个天线端口的装置可以被预先配置以执行预编码器循环,并且在相应的捆绑粒度中可以假定相同的预编码。
跳频和波束循环一起被应用于发现信号的传输,跳频单元和其中执行波束循环的捆绑粒度可以以下述四种方式配置:i)在时隙的单元中周期性地执行波束循环和跳频两者;ii)可以在时隙的单元中周期性地执行波束循环,并且在子帧的单元中可以周期性地执行跳频;iii)在子帧的单元中可以周期性地执行波束循环,并且在时隙的单元中可以周期性地执行跳频;iv)在子帧的单元中可以周期性地执行波束循环和跳频两者。
在情况i和iv)中,因为信道已经在频域中改变,所以即使应用波束循环也很难获得额外的分集。在情况ii)和iii)中,因为波束已经被改变或者信道已经被子帧中的跳变改变,所以根据波束循环或者跳变可以获得额外的分集。在这些情况下,D2D接收装置不能够在两个时隙之间的信道估计中执行插值。对于发现信号,所有的装置可以被预先配置以执行跳频。在这样的情况下,具有多个Tx天线的装置可以另外执行波束循环。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通过波束循环获得额外的增益,小于跳频时间单元的时域捆绑粒度可以被配置。
D2D通信
在下文中,将会讨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D2D通信。一旦第一设备使用在上面描述的方法识别天线端口的数目,被用于发现的天线端口的数目可以被用于通信控制(或者在D2D设备之间传递的控制信号)以应用SFBC、天线选择或者预编码器循环。在发送除了控制信号之外的数据中,多个天线端口可以被用于通过D2D控制(信号)以信号发送是否应用SFBC、是否执行天线选择、是否执行预编码器循环以及是否执行空间复用。
如果不可能预先识别天线端口的数目,则在通信的控制区域中可以使用单天线端口技术。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被用于D2D通信的天线端口的数目可以在控制信号的CRC上被掩蔽。另外,在CRC掩蔽中可以涉及要被用于通信的MIMO传输技术(例如,波束循环、SFBC)。
可替选地,如果在通信的控制区域中使用的天线端口的数目可能被经历CRC掩蔽,并且接收装置在解码控制信号中执行用于所有天线的盲解码,则使用多天线技术也可以发送控制区域。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否用于控制区域的传输技术是波束循环,SFBC或者天线选择需要被预先确定。可替选地,也可能在CRC掩蔽中涉及MIMO传输技术,并且因此可以在所有的情况下尝试控制信号的解码。在发送数据中,在控制区域中用信号发送的技术可以被用于执行多天线传输。例如,要被用于通信的MIMO技术可以是单层传输,但是波束循环可以被应用在时隙或RB的单元中。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控制信号可以传递是否RB捆绑是可能的和/或捆绑粒度。
作为另一个示例,如果在多个PRB上发送D2D数据,则其中D2D接收装置能够假定相同的预编码的区域需要被确定。用于D2D通信的捆绑粒度可以与用于发现信号的传输的PRB捆绑粒度相同或者不同。例如,如果在频域中复用多个发现信号,则一个发现信号可以仅占用少量的RB。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现信号可以仅在时域中执行波束循环(例如,在时隙单元中)。然而,对于使用全频带的D2D通信,在频域中可以执行波束循环。因此,用于D2D通信的PRB捆绑粒度可以被配置不同于用于发现的捆绑粒度。在D2D通信中,PRB捆绑粒度可以被预先确定,并且可以被配置成仅当PMI/RI被报告时取决于系统带宽。
用于用信号发送在上面描述的DMRS序列的方法对于单天线端口装置来说是有效的,并且也可以被用于在正常的D2D设备之间用信号发送DMRS序列。即,当基于小区ID确定DMRS基本序列和序列跳变时,可以预先确定或者通过RRC信令或者物理层控制信号传递作为用于确定的种子操作的种子值(例如,或者)。在此,通过eNB,物理层控制信号可以被直接地用信号发送给D2D设备,或者在设备之间的D2D控制信道上在D2D设备之间可以直接地指示值。例如,在D2D设备之间的控制信道上,在初始化DMRS基本序列的配置中使用的(或者)、序列跳变方法的确定、加扰序列的CS确定和配置可以从D2D发送UE用信号直接地发送到D2D接收UE。
DMRS序列可以被共同地用于特定组的设备(相同的循环移位图案也可以被用于设备)。即,调度需要被执行使得在分配资源中不会引起冲突。即使冲突出现为了防止完全相同的参考信号被使用,循环移位(CS)值或DMRS的CS图案可以在设备之间不同。CS可以通过直接控制信号在D2D设备之间用信号发送,或者通过eNB、簇头或者同步参考装置用信号发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的配置
图10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传输点装置和UE装置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10,根据本发明的传输点装置10可以包括接收(Rx)模块11、发送(Tx)模块12、处理器13、存储器14、以及多个天线15。多个天线15指示用于支持MIMO发送和接收的传输点装置。Rx模块11可以在UL上从UE接收各种信号、数据以及信息。Tx模块12可以在DL上将各种信号、数据以及信息发送到UE。处理器13可以控制传输点装置10的整体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传输点装置10的处理器13可以操作以执行上述实施例。
传输点装置10的处理器13可以处理在传输点装置10处接收到的信息和要被外部地发送的发送信息。存储器14可以在预先确定的时间内存储被处理的信息。存储器14可以被替换成诸如缓冲器(未示出)的组件。
参考图10,UE装置20可以包括Rx模块21、Tx模块22、处理器23、存储器24、以及多个天线25。多个天线25指示支持MIMO发送和接收的UE装置。Rx模块21可以从eNB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数据以及信息。Tx模块22可以将UL信号、数据以及信息发送到eNB。处理器23可以控制UE装置20的整体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UE装置20的处理器23能够操作以执行上述实施例。
UE装置20的处理器23可以处理在UE装置20处接收到的信息和要被外部地发送的发送信息。存储器24可以在预先确定的时间内存储被处理的信息。存储器24可以被替换成诸如缓冲器(未示出)的组件。
传输点装置和UE装置的特定配置可以被实现使得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被独立地执行或者本发明的两个或者更多个实施例被同时执行。为了清楚起见,在此将不会描述冗余的事物。
在图10中示出的传输点装置10的描述可以被相同地应用于DL发送实体或者UL接收实体的中继节点,并且UE装置20的描述可以被同等地应用于用作DL接收实体或者UL发送实体的中继节点。
通过各种手段,例如,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其组合可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硬件配置中,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微处理器实现。
在固件或者软件配置中,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可以通过以执行如上所述的功能或操作的模块、步骤、功能的形式来实现。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单元中,并且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单元位于处理器的内部或者外部,并且可以经由各种已知的部件将数据发送到处理器或者从处理器接收数据。
给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的描述,以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认识和实现本发明。。虽然参考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已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能够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例如,可以使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的组合。因此,本发明不旨在被限制于在此描述的实施例,而是旨在给出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相匹配的最宽的范围。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本质特性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被体现为除了那些在此被详细阐述的形式以外的其它特定的形式。因此,上述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被解释成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该由所附权利要求的合理解释来确定,并且本发明的等价范围内的将要发生的变化会落入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不旨被限制于在此描述的实施例,而是旨在给出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相匹配的最宽的范围。另外,所附权利要求中没有明确相互引用的权利要求可以组合呈现作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或者被包括作为在本申请被提交之后的随后修改的新权利要求。
工业实用性
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应用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

Claims (12)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第一设备发送和接收设备对设备(D2D)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第二设备接收发现信号;
确定与所述发现信号的传输有关的天线端口的数目;以及
基于所述天线端口的数目解码所述发现信号,
其中,通过与小区ID有关的参数确定组成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序列的初始值,
其中,从不同于物理小区ID的范围和虚拟小区ID的范围的范围中选择与所述小区ID有关的参数的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与组成与所述发现信号相关联的所述DMRS的序列的所述初始值有关的序列移位图案和与所述发现信号相关联的预先确定的资源区域中的一个指示所述天线端口的数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当通过与所述发现信号相关联的所述预先确定的资源区域指示所述天线端口的数目时,通过所述预先确定的资源区域发送被映射到所述天线端口的数目的比特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先确定的资源区域与用于与所述发现信号相关联的所述DMRS的传输的资源区域相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发送所述比特序列中始终使用单输入单输出(SISO)。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与所述小区ID有关的所述参数在一个簇中具有相同的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天线端口的数目大于或者等于2时,所述序列移位图案被设置为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天线端口的数目大于或者等于2时,预设值的偏移被添加到所述序列移位图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天线端口的数目大于或者等于2时,所述第一设备假定在接收所述发现信号中以预设数目的子帧为单位使用相同的预编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设备假定跳频没有被应用于所述发现信号的传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当跳频被应用于所述发现信号的传输时,所述第一设备假定所述预设数目是1。
12.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设备对设备(D2D)通信的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和
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从第二设备接收发现信号;确定与所述发现信号的传输有关的天线端口的数目;并且基于所述天线端口的数目解码所述发现信号,
其中,通过与组成与所述发现信号相关联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序列的初始值有关的序列移位图案和与发现信号相关联的预先确定的资源区域中的一个指示所述天线端口的数目。
CN201480039478.3A 2013-07-12 2014-07-14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53791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45380P 2013-07-12 2013-07-12
US61/845,380 2013-07-12
US201361898472P 2013-10-31 2013-10-31
US61/898,472 2013-10-31
PCT/KR2014/006310 WO2015005743A1 (ko) 2013-07-12 2014-07-14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방법 및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9146A true CN105379146A (zh) 2016-03-02
CN105379146B CN105379146B (zh) 2019-05-07

Family

ID=52280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9478.3A Active CN105379146B (zh) 2013-07-12 2014-07-14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039140B2 (zh)
EP (1) EP3021498B1 (zh)
JP (1) JP6208340B2 (zh)
KR (1) KR102238536B1 (zh)
CN (1) CN105379146B (zh)
WO (1) WO201500574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8986A (zh) * 2017-01-10 2018-07-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波束赋形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1602352A (zh) * 2018-01-15 2020-08-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促进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址接入的方法和计算设备
CN112425110A (zh) * 2018-07-20 2021-02-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前载sr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86041B1 (en) * 2013-07-26 2018-04-04 Huawei Device (Dongguan)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device
EP3059874B1 (en) 2013-11-11 2018-10-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requency-hopping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EP3096561A4 (en) * 2014-01-14 2016-12-07 Sharp Kk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150326362A1 (en) 2014-05-08 2015-11-12 Intel IP Corporation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dmrs) sequence design for device-to-device (d2d) discovery
US10868591B2 (en) 2015-01-21 2020-1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atial and frequency diversity design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MTC)
CN106470096B (zh) * 2015-08-14 2021-03-23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侧和用户设备侧的装置及方法
WO2017217182A1 (ja) * 2016-06-16 2017-12-21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基地局、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WO2018028668A1 (en) 2016-08-12 2018-02-15 Mediatek Inc. System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EP3522470A4 (en) * 2016-09-29 2020-05-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A3048988C (en) * 2017-01-06 2022-03-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ignaling and determining reference signal offsets
WO2018176324A1 (zh) * 2017-03-30 2018-10-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交互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JP7100065B2 (ja) 2017-06-09 2022-07-12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参照信号を送受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このための装置
CN110495112B (zh) 2017-06-16 2021-03-02 Lg 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收发同步信号块的方法及其装置
US11096033B2 (en) * 2018-02-23 2021-08-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NR discovery resource pool configuration for CV2X
CN111431678B (zh) * 2019-01-09 2021-07-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9925A (zh) * 2010-04-15 2013-01-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对等方发现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传送和接收
US20130109301A1 (en) * 2011-11-02 2013-05-02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D2D Discovery Process
US20130157670A1 (en) * 2011-12-19 2013-06-20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CN103891172A (zh) * 2011-08-30 2014-06-25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蜂窝网络中支持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78110B2 (en) 2007-07-09 2011-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hoosing and broadcasting receiver beamforming vectors in peer-to-peer (P2P) networks
US9198017B2 (en) 2008-05-19 2015-1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frastructure assisted discovery in a wireless peer-to-peer network
US8121097B2 (en) * 2008-11-04 2012-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with hopping for peer-peer communication
US8526347B2 (en) * 2010-06-10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with symmetric waveform for downlink and uplink
JP2012060633A (ja) * 2010-08-11 2012-03-22 Kddi Corp 回転直交符号化によるスペクトラムアグリゲーション用の送信機、受信機、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244690A1 (en) * 2010-11-04 2017-11-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US10638464B2 (en) * 2011-04-01 2020-04-2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control channel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2147273A1 (ja) * 2011-04-26 2012-11-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方法
US9432985B2 (en) * 2012-03-01 2016-08-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tting search region to detect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WO2014017965A2 (en) * 2012-07-27 2014-01-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nhancing positioning in multi-plmn deployments
WO2014054887A1 (ko) * 2012-10-02 2014-04-10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하향링크 신호 및 채널의 전송방법 및 수신방법, 그 단말, 그 기지국
US20140133395A1 (en) * 2012-11-09 2014-05-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ication of small cell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9925A (zh) * 2010-04-15 2013-01-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对等方发现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传送和接收
CN103891172A (zh) * 2011-08-30 2014-06-25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蜂窝网络中支持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20130109301A1 (en) * 2011-11-02 2013-05-02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D2D Discovery Process
US20130157670A1 (en) * 2011-12-19 2013-06-20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and reference signal", 《3GPP》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8986A (zh) * 2017-01-10 2018-07-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波束赋形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WO2018130233A1 (zh) * 2017-01-10 2018-07-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波束赋形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8288986B (zh) * 2017-01-10 2021-01-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波束赋形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US11128423B2 (en) 2017-01-10 2021-09-21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Beam forming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CN111602352A (zh) * 2018-01-15 2020-08-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促进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址接入的方法和计算设备
CN111602352B (zh) * 2018-01-15 2021-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促进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址接入的方法和计算设备
US11539463B2 (en) 2018-01-15 2022-12-27 Zte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computing device for facilitating multiple acces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2425110A (zh) * 2018-07-20 2021-02-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前载s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57287A1 (en) 2016-06-02
KR20160040580A (ko) 2016-04-14
KR102238536B1 (ko) 2021-04-09
CN105379146B (zh) 2019-05-07
EP3021498A1 (en) 2016-05-18
EP3021498B1 (en) 2019-09-04
WO2015005743A1 (ko) 2015-01-15
EP3021498A4 (en) 2017-03-01
US10039140B2 (en) 2018-07-31
JP6208340B2 (ja) 2017-10-04
JP2016528765A (ja) 2016-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6550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imating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75102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messages from V2X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379146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721098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设备对设备通信终端产生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9585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确认答复的方法和设备
US20170033908A1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773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over an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60416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5122680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11115958B2 (en) Method whereby terminal transmits and receives sidelink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340198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获取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471871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应答的方法和设备
CN104662818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下行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482338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对接收的应答的方法和设备
US20180034609A1 (en) Uplink mimo stbc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CN10404091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510347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发现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37861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测量基站之间的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CN10473748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肯定应答的方法和装置
CN10721084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装置对装置通信终端的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3503335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将信号发射到基站/从基站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205685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5453463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从装置对装置终端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5122675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4641708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