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0285A - 一种防止地浸方式铀矿开采中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地浸方式铀矿开采中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0285A
CN105370285A CN201510929534.7A CN201510929534A CN105370285A CN 105370285 A CN105370285 A CN 105370285A CN 201510929534 A CN201510929534 A CN 201510929534A CN 105370285 A CN105370285 A CN 1053702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jection
injection well
uranium
mining
ko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295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0285B (zh
Inventor
雷明信
徐强
查恩爽
肖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URTH INSTITUTE OF NUCLEAR ENGINEERING OF CNNC
Original Assignee
FOURTH INSTITUTE OF NUCLEAR ENGINEERING OF CN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URTH INSTITUTE OF NUCLEAR ENGINEERING OF CNNC filed Critical FOURTH INSTITUTE OF NUCLEAR ENGINEERING OF CNNC
Priority to CN20151092953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702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70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0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0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0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41/00Methods of underground or surface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 E21C41/16Methods of underground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 E21C41/22Methods of underground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for ores, e.g. mining plac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41/00Methods of underground or surface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 E21C41/16Methods of underground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 E21C41/18Methods of underground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for brown or hard co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铀煤共生矿山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铀煤共采防止地浸方式铀矿开采中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技术方案为:通过注水钻孔的分布在铀矿区外围建设一道水力屏障,煤矿疏干地下水时,防止铀矿区地下水位的下降。有益效果:这种方法可以保证两种资源在非重叠区同时开采,使两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证地质资源的回收。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地浸方式铀矿开采中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铀煤共生矿山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铀煤共采防止地浸方式铀矿开采中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采用地浸方法采铀时,需要保持一定的承压水位才能使地浸开采得以顺利进行,当承压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地浸开采方式将无法进行,这时铀矿将会成为无法开采的呆矿,从而导致国家战略资源的损失。而在采煤过程中,需要排放大量的地下水,尽可能将承压水位降到煤矿开采需要的安全水压以下,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在铀煤共生矿床中,特别是铀矿体位于煤层之上时,两种矿床在同时开采时就会产生矛盾,若按照“先铀后煤、先上后下”的原则,煤矿开采需要等到铀矿开采完成并进行退役治理后才能开采,而铀矿开采至少需15年以上,这样就会使煤炭企业需要较长时间的等待,将会给煤炭企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由于铀煤共采过程中存在采用地浸方式开采铀矿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尚未现有技术能够解决该技术问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铀煤共采防止采用地浸方式开采铀矿地下水位下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铀煤共采过程中存在采用地浸方式开采铀矿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止地浸方式铀矿开采中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地浸方式铀矿开采中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确定矿区铀煤空间位置关系
根据地质学方法,确定铀煤共生矿区中铀矿层和煤矿层的空间位置关系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含矿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地下水水位;
步骤2.计算注水量
根据煤矿开采需要的最高安全压力和铀矿开采所需地下水位标高,计算出需要注入的总注水量Q;
步骤3.计算注水井个数
确定每个注水井的直径后,进行现场试验确定每个注水井的注水能力q,再根据步骤2计算得到的总注水量Q和每个注水井的注水能力q计算所需施工注水井的个数n,计算公式为:n=Q÷q;
步骤4.确定注水井与铀煤共生矿区边界的距离
注水井与铀煤共生矿区边界的距离L为600~1200m;
步骤5.确定注水井之间的距离
通过注水试验测得注水时的影响半径,并根据影响半径确定注水井之间的距离,注水井之间的距离应小于测得的影响半径。
步骤6.验证地下水分水岭的形成、分布及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采用水文地质软件模拟,验证注水井之间地下水分水岭的形成、分布及铀矿区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确认地下水位标高能否满足铀矿地浸开采的要求;
步骤7.布置注水井
根据步骤6的验证结果,在铀矿床的周围根据模拟结果和步骤3确定的注水井数量、步骤4确定的注水井与铀煤共生矿区边界的距离以及步骤5确定的注水井之间的距离布置注水井;
步骤8.构建地下水屏障
通过注水井向含水层注入清水,使地下水位上升,并且沿注水井之间的连线就会形成一道地下分水岭,从而确保铀矿采用地浸方式正常生产。
所述步骤4中注水井与铀矿体边界的距离L为800m。
所述步骤7中置注水井时,靠近煤矿开采区一侧的注水井分布密度大于其他方向的注水井分布密度。
所述防止地浸方式铀矿开采中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还包括打监测孔步骤,在煤矿区与铀煤共生矿区之间注水井的连线两侧设有监测孔,用于以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所述防止地浸方式铀矿开采中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用于铀煤共同开采,煤矿先开采与铀煤共生矿区非重叠部分,待铀矿开采完毕并进行退役治理后再开采与铀矿区重叠部分的煤层。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
在铀煤共生矿床中,当铀矿体赋存于煤层之上时,若两种资源同时开采,特别是铀矿适合地浸方式开采时,对地下水的要求是不同的。铀矿采用地浸方式开采时需要保持一定的地下水位,而煤矿开采时需要对地下水进行降压或疏干,煤矿要求地下水位越低越好,铀矿要求地下水位越高越好,对地下水位的要求不同造成了不同矿床开发之间的矛盾。本发明能够解决铀矿和煤矿在非重叠区开采前,通过注水井的设置在铀矿区外围建设一道水力屏障,煤矿疏干地下水时,防止铀矿区地下水位的下降。这种方法可以保证两种资源在非重叠区同时开采,使两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证地质资源的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铀煤共同开采时注水井平面布置图。
图中,1-铀煤共生矿区,2-煤矿开采区,3-铀煤重叠区域,4-注水井,5-监测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铀煤共采防止采用地浸方式开采铀矿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确定矿区铀煤空间位置关系
根据地质学方法,确定铀煤共生矿区3中铀矿层和煤矿层的空间位置关系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含矿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地下水水位;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矿区1中,铀煤共生矿区3中铀矿层位于煤层的上部,在铀煤共生矿区3的周围为煤矿区2。由于采用地浸方式进行铀矿开采时所需利用的含水层同时也是煤矿开采所需排水的含水层,这意味着铀煤共采过程需保证含水层地下水位高度一方面不能超过煤矿开采所需的最高水位(即最高安全压力)要求,另一方面需要满足铀矿开采所需的最低水位(最低水位标高)要求。
步骤2.计算注水量
根据煤矿开采需要的最高安全压力和铀矿开采所需地下水位标高,采用VisualModflow专业水文地质软件计算出需要注入的总注水量Q;
步骤3.计算注水钻4孔个数
确定每个注水井4的直径为100~230mm,优选为112mm,进行现场试验确定每个注水井4的注水能力q,再根据步骤2计算得到的总注水量Q和每个注水井4的注水能力q计算所需施工注水井4的个数n,计算公式为:n=Q÷q;
步骤4.确定注水井与铀煤重叠区域3距离
确定注水井4与铀煤重叠区域3边界距离L为600~1200m,优选800m。确定注水井4与铀煤重叠区域边界的原则是:注水井4不能距铀煤共生矿区的边界距离太近,距离太近时注入的清水会造成地浸采铀时溶浸液的稀释,影响地浸采铀生产率;但距离也不能太远,距离太远时,要保持铀矿床区地下水位在一定标高时需要注入的清水数量大,不经济。
步骤5.确定注水井之间的距离
通过注水试验测得注水时的影响半径,并根据影响半径确定注水井之间的距离,注水井之间的距离应小于测得的影响半径。
步骤6.验证地下水分水岭的形成、分布及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采用VisualModflow专业水文地质软件模拟,验证注水井之间地下水分水岭的形成、分布及铀煤共生矿区3地下水位变化情况(主要是指地下水位标高能否满足铀矿地浸开采的要求);
步骤7.布置注水井
根据步骤6的验证结果,在铀矿区的周围根据模拟结果和步骤3确定的注水井4数量、步骤4确定的注水井4与铀煤重叠区域边界的距离以及步骤5确定的注水井4之间的距离布置监测井5;在布置注水井时,靠近煤矿一侧的位置,由于煤矿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剧烈,因此注水井的分布相对要密一些,其他方向井可以疏一些。
步骤8.构建地下水屏障
通过注水井4向含水层注入清水,由于清水不断从注水井中注入,注水井4中的地下水位就会上升,沿注水井4之间的连线就会形成一道地下分水岭;地下分水岭形成以后,煤矿开采区2在开采排水时,被注水井围成的铀矿区域内地下水位将少受或不受煤矿排水的影响,可以确保铀矿采用地浸方式正常生产。
这样就保证了铀矿床的地下水位维持在一定标高,减小煤矿开采排水对铀矿开采的影响。注入井的水量可以利用煤矿开采时排出的地下水,这样可以减少地下水资源的浪费,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当煤矿供水满足不了注水量要求时,可以在注水孔的外围施工少量抽水井进行补充。
步骤9.施工监测孔
在靠近煤矿开采区域的注水井连线两侧施工监测孔,以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步骤10.矿区开采
铀煤共同开采时,煤矿先开采与铀矿区非重叠部分,并与铀矿区保持一定距离(根据铀矿体与煤矿的空间位置及铀矿地浸开采时需要的地下水高低来确定),待铀矿开采完毕并进行退役治理后再开采与铀矿区重叠部分的煤层。
本发明的技术方那能够解决铀矿和煤矿在非重叠区开采前,在铀矿区外围建设一道地下水力屏障,煤矿在开采排水时,被注水井围成的铀矿区域内地下水位将少受或不受煤矿排水的影响,从而防止铀矿区地下水位的下降,可以确保铀矿采用地浸方式正常生产。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两种资源在非重叠区同时开采,使两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证地质资源的回收。由于注入井的水量来自煤矿开采时排出的地下水,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地下水资源的浪费,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6)

1.一种防止地浸方式铀矿开采中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铀煤共采过程,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确定矿区铀煤空间位置关系
根据地质学方法,确定铀煤共生矿区中铀矿层和煤矿层的空间位置关系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含矿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地下水水位;
步骤2.计算注水量
根据煤矿开采需要的最高安全压力和铀矿开采所需地下水位标高,计算出需要注入的总注水量Q;
步骤3.计算注水井个数
确定每个注水井的直径为100~230mm,然后进行现场试验确定每个注水井的注水能力q,再根据步骤2计算得到的总注水量Q和每个注水井的注水能力q计算所需施工注水井的个数n,计算公式为:n=Q÷q;
步骤4.确定注水井与铀煤共生矿区边界的距离
注水井与铀煤共生矿区边界的距离L为600~1200m;
步骤5.确定注水井之间的距离
通过注水试验测得注水时的影响半径,并根据影响半径确定注水井之间的距离,注水井之间的距离应小于测得的影响半径;
步骤6.验证地下水分水岭的形成、分布及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采用水文地质软件模拟,验证注水井之间地下水分水岭的形成、分布及铀矿区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确认地下水位标高能否满足铀矿地浸开采的要求;
步骤7.布置注水井
根据步骤6的验证结果,在铀矿床的周围根据计算结果和步骤3确定的注水井数量、步骤4确定的注水井与铀煤共生矿区边界的距离以及步骤5确定的注水井之间的距离布置注水井;
步骤8.构建地下水屏障
通过注水井向含水层注入清水,使地下水位上升,并且沿注水井之间的连线就会形成一道地下分水岭,从而确保铀矿采用地浸方式正常生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地浸方式铀矿开采中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矿开采区与铀煤重叠区之间注水井连线两侧设有监测孔,用于以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止地浸方式铀矿开采中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置注水井时,靠近煤矿一侧的注水井分布密度大于其他方向的注水井分布密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止地浸方式铀矿开采中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注水井与铀矿体边界的距离L为800m。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止地浸方式铀矿开采中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地浸方式铀矿开采中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用于铀煤共同开采,煤矿先开采与铀煤共生区非重叠部分,待铀矿开采完毕并进行退役治理后再开采与铀矿区重叠部分的煤层。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止地浸方式铀矿开采中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井的直径为112mm。
CN201510929534.7A 2015-12-15 2015-12-15 一种防止地浸方式铀矿开采中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 Active CN1053702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29534.7A CN105370285B (zh) 2015-12-15 2015-12-15 一种防止地浸方式铀矿开采中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29534.7A CN105370285B (zh) 2015-12-15 2015-12-15 一种防止地浸方式铀矿开采中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0285A true CN105370285A (zh) 2016-03-02
CN105370285B CN105370285B (zh) 2017-09-29

Family

ID=55372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29534.7A Active CN105370285B (zh) 2015-12-15 2015-12-15 一种防止地浸方式铀矿开采中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7028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4344A (zh) * 2016-06-07 2016-10-1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绿色保水煤铀协调开采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110807608A (zh) * 2019-11-19 2020-02-18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华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一种上铀下煤资源叠置区资源开采规划评价技术方法
CN113404539A (zh) * 2021-07-29 2021-09-17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共伴生资源矿区水与瓦斯综合利用系统及应用方法
CN113605892A (zh) * 2021-09-08 2021-11-05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共伴生废弃矿井多能互补系统及应用方法
CN113791013A (zh) * 2021-08-31 2021-12-14 长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病险水库大坝土质防渗体钻孔连续注水试验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5320A (zh) * 2008-12-08 2009-05-20 辽河石油勘探局 一种无试剂地浸采铀工艺流程
CN101580900A (zh) * 2009-06-05 2009-11-18 辽河石油勘探局 砂岩型铀矿床无试剂地浸采铀技术
CN201826826U (zh) * 2010-09-20 2011-05-11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原地浸出采铀高承压水头抽注平衡控制装置
US20130249272A1 (en) * 2010-01-20 2013-09-26 101061615 Saskatchewan Ltd. Solution mining and a crystallizer for use therein
CN104726725A (zh) * 2013-12-18 2015-06-24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低浓度硫酸加氧气原地浸出采铀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5320A (zh) * 2008-12-08 2009-05-20 辽河石油勘探局 一种无试剂地浸采铀工艺流程
CN101580900A (zh) * 2009-06-05 2009-11-18 辽河石油勘探局 砂岩型铀矿床无试剂地浸采铀技术
US20130249272A1 (en) * 2010-01-20 2013-09-26 101061615 Saskatchewan Ltd. Solution mining and a crystallizer for use therein
CN201826826U (zh) * 2010-09-20 2011-05-11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原地浸出采铀高承压水头抽注平衡控制装置
CN104726725A (zh) * 2013-12-18 2015-06-24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低浓度硫酸加氧气原地浸出采铀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4344A (zh) * 2016-06-07 2016-10-1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绿色保水煤铀协调开采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106014344B (zh) * 2016-06-07 2017-05-0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绿色保水煤铀协调开采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110807608A (zh) * 2019-11-19 2020-02-18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华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一种上铀下煤资源叠置区资源开采规划评价技术方法
CN110807608B (zh) * 2019-11-19 2022-06-21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华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一种上铀下煤资源叠置区资源开采规划评价技术方法
CN113404539A (zh) * 2021-07-29 2021-09-17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共伴生资源矿区水与瓦斯综合利用系统及应用方法
CN113404539B (zh) * 2021-07-29 2022-06-10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共伴生资源矿区水与瓦斯综合利用系统及应用方法
WO2023005932A1 (zh) * 2021-07-29 2023-02-02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共伴生资源矿区水与瓦斯综合利用系统及应用方法
CN113791013A (zh) * 2021-08-31 2021-12-14 长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病险水库大坝土质防渗体钻孔连续注水试验方法
CN113605892A (zh) * 2021-09-08 2021-11-05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共伴生废弃矿井多能互补系统及应用方法
WO2023035795A1 (zh) * 2021-09-08 2023-03-16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共伴生废弃矿井多能互补系统及应用方法
US11965419B2 (en) 2021-09-08 2024-04-23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lti-energy complementary system for co-associated abandoned mine and use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0285B (zh) 2017-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0285A (zh) 一种防止地浸方式铀矿开采中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
CN102587980B (zh) 多夹层盐穴储气库及其建造方法
CN110566118B (zh) 煤矿井下深埋含水层底板组合定向孔超前注浆改造方法
CN106321025B (zh) 一种煤与油气绿色协调开采系统及应用方法
CN110671145A (zh) 一种大采宽厚煤层开采复合注浆方法
CN102518436B (zh) 煤矿巷道掘进时构造型冲击地压防治方法
CN109252862A (zh) 超大规模采场大直径深孔高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
CN104775816B (zh) 切眼侧局部压煤覆岩隔离注浆充填不迁村开采方法
CN102704933A (zh) 采动覆岩分区隔离注浆充填采煤方法
CN104806217A (zh) 煤层群井地联合分层压裂分组合层排采方法
CN106089212B (zh) 硬岩快速开掘天井爆破设计方法
CN102900460A (zh) 松软高突煤层穿层割缝卸压增透及快速掘进方法
CN105464700B (zh) 综采‑充填混合开采工作面充填段长度确定方法
CN106050234A (zh)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对地下水进行保护的施工工艺
CN108561136B (zh) 自拉槽自然崩落采矿法
CN106869936A (zh) 一种适于陡坡地形的露天采矿新方法
CN110984989B (zh) 一种急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方法
CN102926804B (zh) 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及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
CN102678092A (zh) 一种井上下联合施工煤与煤层气共采的方法
CN103206215A (zh) 一种预控顶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
CN106761750B (zh) 急倾斜煤层纵向长壁刨铣建槽式开采方法
CN102226412A (zh) 井下暗采动钻井瓦斯抽采方法
CN104806248A (zh) 一种小型露天采石场分层开采法
CN106640080A (zh) 一种深部高应力环境下自稳窿形采场布置采矿方法
CN111502664A (zh) 一种窄矿体高阶段分段崩矿嗣后充填采矿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