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26804B - 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及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及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26804B
CN102926804B CN201210473118.7A CN201210473118A CN102926804B CN 102926804 B CN102926804 B CN 102926804B CN 201210473118 A CN201210473118 A CN 201210473118A CN 102926804 B CN102926804 B CN 1029268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mine water
groundwater
water
distribu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731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26804A (zh
Inventor
顾大钊
李全生
赵永峰
张凯
贺安民
魏文玉
孟召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Priority to CN20121047311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268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26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68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268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68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和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其中,该地下水库群包括两个以上的地下水库,且地下水库之间分别通过引水管道相连。本发明提供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和地下水库群内的矿井水的转移方法通过在多个地下水库之间建立引水管道,对地下水库内的矿井水进行转移和调控,集中抽采,有效利用地下水。同时对于不同煤层的地下水库,在开采时转移地下矿井水,避免了开采时对矿井水的外排,减少了浪费。

Description

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及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业开采中水资源保护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及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缺水国家,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都构成了威胁。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矿井水,矿井水的外排,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而且对周边环境极易构成污染。
因此,通常会通过建立地下水库的方式来实现保水。但是,有时在进行开采时,不得不对采区内的地下水库进行抽采,仍然会对水资源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及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使采煤过程中无须将矿井水抽出,均匀调配水资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其中,包括两个以上的地下水库,所述地下水库之间分别通过引水管道相连。
如上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地下水库分布在不同的煤层。
如上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水库群包括第一水库、第二水库和第三水库;
所述第一水库和第二水库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一煤层;
所述第三水库位于低于第一煤层的第二煤层,且所述第三水库位于第一水库的斜下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在两个以上的地下水库之间分别建立引水管道;
步骤b、将所述两个以上的地下水库内的矿井水经过所述引水管道引入至同一个地下水库进行矿井水的汇集;
步骤c、对汇集后的矿井水进行抽采。
如上所述的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步骤2具体包括:
步骤b1、当对第二煤层进行开采时,将第三水库形成前的矿井水经过所述引水管道引入至第一水库;
步骤b2、当对第二煤层开采至第一水库的正下方区域时,将第一水库内的矿井水经过所述引水管道引入至第三水库。
如上所述的地下水库内的矿井水的转移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步骤b1具体包括:
通过水泵将第三水库形成前的矿井水经过所述引水管道泵入至第一水库。
如上所述的地下水库内的矿井水的转移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步骤b2具体包括:
将引水管道的两端分别斜插在第一水库和第三水库内,使矿井水通过自然引流流入至第三水库。
本发明提供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及地下水库群内的矿井水的转移方法通过在多个地下水库之间建立引水管道,对地下水库内的矿井水进行转移和调控,集中抽采,有效利用地下水。同时对于不同煤层的地下水库,在开采时转移地下矿井水,避免了开采时对矿井水的外排,减少了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其中包括两个以上的地下水库,该地下水库可以位于同一煤层,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煤层;不同的煤层位于不同的高度,各个地下水库之间分别通过引水管道相连。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一还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在两个以上的地下水库之间分别建立引水管道。
本实施例以两个地下水库且两个水库位于同一煤层为例,在本实施例中,地下水库包括第一水库1和第二水库2,该第一水库1和第二水库2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一煤层5,由于褶曲等地质构造的因素,两个地下水库的储水量存在差异,在两个水库之间建立引水管道4,可以在水库的底部、顶部或侧壁上钻孔,钻孔后放入钢管,在钢管的周围用泥浆密封,形成封闭的引水管道4,以对矿井水进行汇集,有利于矿井水的统筹利用。
步骤b、将两个以上的地下水库内的矿井水经过上述引水管道4引入至同一个地下水库进行矿井水的汇集。
在本实施例中,可将第一水库1内的矿井水引入至第二水库2内,也可以将第二水库2内的矿井水引入至第一水库1内,根据各个水库的储水量来具体选择引水方式。
针对位于同一煤层的两个地下水库,即使位于同一煤层,也是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因此两个地下水库之间的引水主要靠自然渗流。位于不同煤层的地下水库,可采用水泵,水泵设置在位于较低煤层的地下水库的引水管道4附近,与引水管道4连为一体。
依靠自然渗流的方式引水时,对地下水库的水位要求是:被导入的地下水库的水位不高于导出的地下水库水位,同时不超过该水库的临界水位,临界水位根据安全和储水空间的不同数值来确定,例如可以设定临界水位来保证地下水库内的水压力不超过3Mpa,以保证水库的安全,不至于发生渗漏事故。
步骤c、对汇集后的矿井水进行抽采。
汇集后的矿井水能够统筹利用,当矿区缺水时,即可以对汇集后的矿井水进行抽采后加以利用。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和地下水库群内的矿井水的转移方法通过在多个地下水库之间建立引水管道,对地下水库内的矿井水进行转移和调控,集中抽采,有效利用地下水。
实施例二
在进行矿井开采时,通常会形成多层的煤层,每个煤层都可能会形成多个地下水库。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二以两层煤层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地下水库群包括第一水库1和第二水库2,还包括第三水库3,其中,第一水库1和第二水库2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一煤层5,第三水库3位于第二煤层6,第二煤层6位于第一煤层5的下方,且该第三水库3位于第一水库1的斜下方。
本发明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矿井水的转移方法相比,实施例一中的步骤b具体包括:
步骤b1、当对第二煤层进行开采时,将第三水库形成前的矿井水经过引水管道引入至第一水库;
该引水方式是由低处向高处的引水,可以通过水泵将第三水库3形成前的矿井水经过引水管道4泵入至第一水库1。
实际上,在刚开始对第二煤层6开采时,第三水库3并没有完全形成,但是第三水库3所处的区域仍然存有部分矿井水。因此,将该部分矿井水引入第一水库1,便于对第二煤层6进行开采。此时矿井水仍保有在地下,无须排放,减少了浪费。
步骤b2、当对第二煤层6开采至第一水库1的正下方区域时,将第一水库1内的矿井水经过引水管道4引入至第三水库3。
当开采到第一水库1的正下方区域时,第三水库3已经形成,此时将第一水库1内的矿井水引入第三水库3,能够避免第一水库1的渗漏,影响第一水库1正下方的开采工作,避免了安全隐患。
由于第一水库1向第三水库3的引水是由高处向低处的引流,因此,可以将引水管道4的两端分别斜插在第一水库1和第三水库3内,使矿井水通过自然引流流入至第三水库3。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和地下水库群内的矿井水的转移方法对于不同煤层的地下水库,在开采时转移地下矿井水,避免了开采时对矿井水的外排,减少了浪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的地下水库,所述地下水库之间分别通过引水管道相连;所述地下水库的底部、顶部或侧壁上设置有钻孔,所述钻孔中设置有钢管,在钢管的周围设置有泥浆密封层,形成封闭的引水管道;所述地下水库分布在不同的煤层,所述水库群包括第一水库、第二水库和第三水库;
所述第一水库和第二水库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一煤层;
所述第三水库位于低于第一煤层的第二煤层,且所述第三水库位于第一水库的斜下方;
所述第三水库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一水库的底端,且所述第三水库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二水库的底端。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在两个以上的地下水库之间,在水库的底部、顶部或侧壁上钻孔,钻孔后放入钢管,在钢管的周围用泥浆密封,形成封闭的引水管道;
步骤b1、当对第二煤层进行开采时,将第三水库形成前的矿井水经过所述引水管道引入至第一水库;
步骤b2、当对第二煤层开采至第一水库的正下方区域时,将第一水库内的矿井水经过所述引水管道引入至第三水库;
所述第三水库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一水库的底端,且所述第三水库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二水库的底端;
步骤c、对汇集后的矿井水进行抽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1具体包括:
通过水泵将第三水库形成前的矿井水经过所述引水管道泵入至第一水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2具体包括:
将引水管道的两端分别斜插在第一水库和第三水库内,使矿井水通过自然引流流入至第三水库。
CN201210473118.7A 2012-11-20 2012-11-20 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及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 Active CN1029268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73118.7A CN102926804B (zh) 2012-11-20 2012-11-20 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及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73118.7A CN102926804B (zh) 2012-11-20 2012-11-20 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及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6804A CN102926804A (zh) 2013-02-13
CN102926804B true CN102926804B (zh) 2014-09-10

Family

ID=47641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73118.7A Active CN102926804B (zh) 2012-11-20 2012-11-20 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及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2680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3514A (zh) * 2018-01-30 2018-07-20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模拟煤矿地下封闭空间的试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6409B (zh) * 2014-10-21 2016-08-24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煤矿区地面钻孔引导水源蓄存采空区的保水方法
CN108468567B (zh) * 2018-01-18 2019-09-24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利用基岩弯曲带构建煤矿连通式地下水库的方法
CN109736408B (zh) * 2019-01-03 2021-02-26 顾小凡 一种内流盆地山前地下水调蓄系统及调蓄方法
CN110107351B (zh) * 2019-04-29 2020-12-11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一种矿井水转移存储的方法
CN112901271B (zh) * 2021-03-17 2023-06-27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中生代地层构建地下储水空间的方法
CN113216323A (zh) * 2021-05-26 2021-08-06 青海九零六工程勘察设计院 一种分布式地下水库群
CN114109492B (zh) * 2021-12-10 2023-11-03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煤矿双层地下水库的建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64A (zh) * 1988-07-26 1990-02-21 合肥工业大学 辐射井虹吸式串联成井工艺
CN1042966A (zh) * 1988-12-01 1990-06-13 韦斯普里米森本亚克 地下空间特别是矿区的排水方法
CN102767302A (zh) * 2012-07-23 2012-11-07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地下水库及其建造方法
CN102767394A (zh) * 2012-07-23 2012-11-07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地下水库及其导流方法
CN202914135U (zh) * 2012-11-20 2013-05-01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分布式地下水库群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64A (zh) * 1988-07-26 1990-02-21 合肥工业大学 辐射井虹吸式串联成井工艺
CN1042966A (zh) * 1988-12-01 1990-06-13 韦斯普里米森本亚克 地下空间特别是矿区的排水方法
CN102767302A (zh) * 2012-07-23 2012-11-07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地下水库及其建造方法
CN102767394A (zh) * 2012-07-23 2012-11-07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地下水库及其导流方法
CN202914135U (zh) * 2012-11-20 2013-05-01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分布式地下水库群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3514A (zh) * 2018-01-30 2018-07-20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模拟煤矿地下封闭空间的试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6804A (zh) 2013-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26804B (zh) 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及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
CN103557002B (zh) 一种盘区机械化集中溜井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
US9371185B2 (en) Method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and use of underground water in mine
CN107023294B (zh) 矿床与地热协同开采方法及系统
CN103306714B (zh) 近距离煤层群底抽巷钻孔一孔三用的瓦斯治理方法
CN102865103B (zh) 一种矿井地下水的分布式利用方法
RU2733255C1 (ru) Способ шахтной разработки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й, разделения пород, закладки выработанного пространства и другого вида работы горной разработки (X)
CN102862775B (zh) 一种矿井地下水的分布式存储方法
CN104314569B (zh) 一种深部孔隙卤水及低品位固体钾矿的开采方法
CN102913280B (zh) 大水矿井顶板水排出方法
CN102606190A (zh) 煤矿下向穿层孔抽采消突方法及其装置
AU2016370451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length of filling section of fully mechanized coal mining-filling mixed mining working face
CN202914135U (zh) 分布式地下水库群
CN106930764B (zh) 多层砂岩型铀矿分层开采工艺
CN110067597A (zh) 一种矿井俯角负压探放老空区积水的方法
CN107130122A (zh) 一种地浸采铀矿山强化浸出方法
CN105401587A (zh) 大型基坑复合地层的深浅井基坑降水系统及其降水方法
CN105370285A (zh) 一种防止地浸方式铀矿开采中地下水位下降的方法
CN101446107B (zh) 富水地带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分层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4454001A (zh) 低渗透性粉细砂地层隧道内降水系统及降水方法
CN102787606B (zh) 一种基坑开挖降水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方法
CN103557029B (zh) 一种由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向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过渡的方法
CN107939369A (zh)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多层矿体分层开采方法
CN103291303B (zh) 一种留设条带煤柱的开采方法
CN104121036B (zh) 一种用于连通上下煤层中的地下水库的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