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53229B - 一种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53229B CN105353229B CN201510683993.1A CN201510683993A CN105353229B CN 105353229 B CN105353229 B CN 105353229B CN 201510683993 A CN201510683993 A CN 201510683993A CN 105353229 B CN105353229 B CN 10535322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ased array
- antenna
- array antenna
- measurement
- ph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electric quantiti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R19/00 - G01R27/00
- G01R29/08—Measu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 G01R29/10—Radiation diagrams of antenna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0—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0—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 G01S7/4004—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of parts of a radar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包含:S1、搭建相控阵幅相误差的测试系统,将相控阵天线固定在初始旋转角度,测量校准源及参考阵元的初始位置;S2、测量相控阵天线的接收通道幅度信息和相位测量信息;S3、测量相控阵天线的发射通道幅度信息和相位测量信息;S4、是否完成所有预定旋转角度的测量;如是,执行S5;如否,将相控阵天线旋转至预定的其他旋转角度,执行S2和S3;S5、计算相控阵幅度误差的校准值;S6、通过最优化原理计算校准源以及参考阵元的初始位置;S7、计算相控阵相位误差的校准值。本发明只需满足相控阵天线中单个天线单元的远场条件,校准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测量精度较高,易于工程实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属于雷达领域。
背景技术
相控阵幅相误差对于相控阵天线性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为了减小影响,需要对相控阵幅相误差进行校准,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相控阵幅相误差的校准方法主要分为内校准法和外校准法。而外校准法则分为远场校准法和平面近场校准法两种。
内校准法是在相控阵天线系统内利用附加设备,如设置开关矩阵、行波馈电网络等实现校准,其在技术上是一种传统的、较为成熟的方法。例如,申请号为201510263339.5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非相参校正相控阵系统及方法,该专利解决了非相参设计中的校正功能实现,设计了频率源分置的设计体制,降低了现有技术的复杂性,方便了小型化和集成化。另外,公开号为CN104330777A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收发通道自校准方法,该专利利用输入输出信号耦合电路收发通道,利用多路功分电路将多个收发通道耦合信号合并成一路,实现有源相控阵的每个收发通道在线单独校准。概括来说,内校准法的优点是能实现在线校准,校准速度快、技术成熟、可靠性高、性能稳定、校准精确度较高。但内校准法的校准结果不包括天线单元自身的幅相误差,并且该方法需要做一个专门的校准矩阵网络,其系统复杂、设备量大、成本高,会给相控阵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和结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远场校准法需要在相控阵天线的远场设置一个或多个辅助校准源,然后从辅助校准源获得校准信号或者发射校准信号,稳定的相参信号经过各通道之后,改变后的幅相信息能够被采集到,从而得到相控阵幅相误差数据。例如,申请号为201410631380.9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相控阵雷达发射通道远场校准方法及系统,该专利在远场架设两个天线,在雷达阵面旁边安装一个辅助天线,用于接收远场第二个天线发射回来的信号,通过控制发射组件的移相器,使其按照相位修正量进行相移,以此实现发射通道远场校准。概括来说,远场校准法的优点是所需系统设备量较少,结构简单,能有效地降低雷达成本,同时考虑到了天线单元自身的幅相误差,校准后的幅相值更接近真实值。但远场校准法的远场条件限制对校准场地提出了较高要求,特别是频段较高,阵面较大的相控阵天线很难满足远场校准法的远场条件。
平面近场校准法作为一种现代天线测量的重要手段,其理论日趋成熟,应用也日益广泛。通过平面近场测量能反演出相控阵天线的口径场分布,故能利用其进行天线的诊断,同时得到所有阵元的初始幅相信息,用来对各阵元通道进行幅相误差校准。例如,公开号为CN103616569A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毫米波平面近场测试相位修正方法,该专利通过记录扫描面上指定的采样点位置及在该位置下的采样数据来建立采样点对应的相位漂移和时间的函数关系,通过插值的方式实现对整个扫描面数据的相位补偿。与传统的远场校准法相比,平面近场校准法具有测量精度高、不易受到外界电磁环境的干扰、能全天候工作、保密性高等优点。但平面近场校准法需要专用的天线近场测量系统和测试场地,通用性不高。
基于上述,目前亟需提出一种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不足之处的相控阵幅相误差的校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只需满足相控阵天线中单个天线单元的远场条件,不需要设置专门的校准矩阵网络或者复杂的近场测量设备,校准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测量精度较高,易于工程实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搭建相控阵天线的相控阵幅相误差的测试系统,将相控阵天线固定在预定的初始旋转角度,初步测量校准源以及相控阵天线的参考阵元在柱面坐标系中的初始位置;
S2、测试系统测量相控阵天线的接收通道幅度信息和相位测量信息;
S3、测试系统测量相控阵天线的发射通道幅度信息和相位测量信息;
S4、判断是否已经完成了对相控阵天线的所有预定旋转角度的测量;如是,则继续执行S5;如否,则将相控阵天线旋转至预定的其他旋转角度后,返回执行S2和S3;
S5、计算相控阵幅度误差的校准值;
S6、通过最优化原理计算校准源以及相控阵天线的参考阵元在柱面坐标系中的初始位置;
S7、计算相控阵相位误差的校准值。
所述的S1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11、搭建相控阵天线的相控阵幅相误差的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包含:
相控阵天线,其包含天线阵面、和差网络、TR组件和波控机;
一维旋转机构,所述的相控阵天线通过固定装置设置在该一维旋转机构上;
测控设备,其通过旋转控制电缆与一维旋转机构连接,通过控制一维旋转机构来控制相控阵天线的天线阵面转动;该测控设备还通过相控阵天线控制电缆与相控阵天线的波控机连接,通过控制波控机来控制相控阵天线的TR组件的接收和发射通道;
校准天线,其与相控阵天线相对设置,且与相控阵天线之间间隔一定距离;
功率放大器,其与校准天线连接;
网络分析仪,其通过网络分析仪控制电缆与测控设备连接;该网络分析仪的第一端口与功率放大器连接,该网络分析仪的第二端口与相控阵天线的和差网络和路端口连接;
S12、保持设置在一维旋转机构上的相控阵天线固定不动,其预定的初始旋转角度为θ1,以相控阵天线的第1个天线阵元为参考阵元,初步测量校准源在柱面坐标系中的初始位置为(rc,θc,zc),参考阵元在柱面坐标系中的初始位置为(rref,θref,zref);
S13、根据相控阵天线的尺寸结构以及天线阵面的安装位置,确定相控阵天线的其他各个天线阵元相对参考阵元的初始位置矢量为:
n=2,3,…,N;
其中,n为相控阵天线的其他各个天线阵元的阵元号,N为相控阵天线的天线阵元总数。
所述的S12中,柱面坐标系(r,θ,z)与测试系统的直角坐标系(x,y,z)之间的转换关系为:
其中,所述的测试系统的直角坐标系(x,y,z)以一维旋转机构的旋转轴与相控阵天线的天线阵面的交点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以一维旋转机构的旋转轴为z轴,向上为正;以一维旋转机构的旋转轴的垂面为xoy平面;以天线阵面与xoy平面的交线为y轴;根据已经确定的z轴和y轴,按照右手定理确定x轴。
当天线阵面的安装位置与一维旋转机构的旋转轴平行时,则确定一维旋转机构的旋转轴上的任一点为测试系统的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所述的S2中,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校准天线;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21、测控设备通过网络分析仪控制电缆控制网络分析仪产生第一参考信号,其经由网络分析仪的第一端口传输至功率放大器,被功率放大器放大后通过校准天线发射;
S22、在S21进行的过程中,测控设备通过波控机控制相控阵天线的TR组件的各个接收通道依次打开,且每次只打开TR组件中的一个接收通道;
其中,TR组件的每个接收通道分别一一对应相控阵天线的各个天线阵元,因此,TR组件共有N个接收通道,且将其中第1个接收通道作为参考接收通道,其他各个接收通道的通道号可用n表示,n=2,3,…,N;
S23、在TR组件的各个接收通道单独打开时,分别由当前打开的接收通道接收从校准天线发射的第一参考信号,通过和差网络以及和差网络和路端口,再经由网络分析仪的第二端口传输返回至网络分析仪,并通过测控设备将网络分析仪测量得到的TR组件的各个接收通道的幅度信息ρr1n和相位测量信息ψr1n记录下来,其中,r表示接收通道,1表示是在初始旋转角度θ1时进行的测量。
所述的S3中,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校准天线;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31、测控设备通过网络分析仪控制电缆控制网络分析仪产生第二参考信号,其通过网络分析仪的第二端口依次经由相控阵天线的和差网络和路端口以及和差网络后传输至TR组件的发射输入端;
S32、在S31进行的过程中,测控设备通过波控机控制相控阵天线的TR组件的各个发射通道依次打开,且每次只打开TR组件中的一个发射通道;
其中,TR组件的每个发射通道分别一一对应相控阵天线的各个天线阵元,因此,TR组件共有N个发射通道,且将其中第1个发射通道作为参考发射通道,其他各个发射通道的通道号可用n表示,n=2,3,…,N;
S33、在TR组件的各个发射通道单独打开时,分别由当前打开的发射通道发射第二参考信号,被校准天线接收后经功率放大器放大,经由网络分析仪的第一端口传输返回至网络分析仪,并通过测控设备将网络分析仪测量得到的TR组件的各个发射通道的幅度信息ρt1n和相位测量信息ψt1n记录下来,其中,t表示发射通道,1表示是在初始旋转角度θ1时进行的测量。
所述的S4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41、判断是否已经完成了对相控阵天线的所有预定旋转角度的测量;如是,则继续执行S5;如否,则继续执行S42;
S42、测控设备通过控制一维旋转机构将相控阵天线旋转至其他预定旋转角度θm,其中,m=2,3,…,M且M≥2,M表示所有预定旋转角度的总数,也就是总的测量次数;当m=1时,即表示相控阵天线1旋转至初始旋转角度θ1;
S43、保持校准源的位置不变,此时参考阵元的位置为:
(rref,θref+θm-θ1,zref);
根据相控阵天线的尺寸结构以及天线阵面的安装位置,确定此时相控阵天线的其他各个天线阵元相对参考阵元的位置矢量为:
(Δr1n,Δθ1n+θm-θ1,Δz1n);
S44、返回执行S2和S3,在预定旋转角度为θm时,测量得到的TR组件的各个接收通道的幅度信息ρrmn和相位测量信息ψrmn,以及测量得到TR组件的各个发射通道的幅度信息ρtmn和相位测量信息ψtmn。
所述的S5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51、相控阵天线的TR组件的各个接收通道的幅度误差校准值为:
S52、相控阵天线的TR组件的各个发射通道的幅度误差校准值为:
所述的S6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61、根据各个接收或发射通道的相位测量信息是由固定电缆传输相位值,空间传输相位值以及相控阵天线、TR组件的接收或发射通道自身带来的相位变化值所组成的原理,进行如下计算:
其中,表示第m次测量时的第n个接收通道与参考接收通道间的相位差,αrmn表示第m次测量时的第n个接收通道与参考接收通道间的空间相位差,μrmn表示第m次测量时的第n个接收通道与参考接收通道间的通道相位误差;表示第m次测量时的第n个发射通道与参考发射通道间的相位差,αtmn表示第m次测量时的第n个发射通道与参考发射通道间的空间相位差,μtmn表示第m次测量时的第n个发射通道与参考发射通道间的通道相位误差;
S62、由于μrmn和μtmn是因相控阵天线和TR组件自身特性而引起的相位误差,其不随旋转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有μrmn=μr1n,μtmn=μt1n,即:
其中,σrmn表示第n个天线阵元在接收时,第m次测量与第1次测量间的空间相位差之差,σtmn表示第n个天线阵元在发射时,第m次测量与第1次测量间的空间相位差之差;
S63、根据S43和S62中得到的公式,进行以下计算:
Rmnx=rref cos(θref+θm-θ1)+Δr1n cos(Δθ1n+θm-θ1)-rc cosθc;
Rmny=rref sin(θref+θm-θ1)+Δr1n sin(Δθ1n+θm-θ1)-rc sinθc;
Rmnz=zref+Δz1n-zc;
其中,λ为工作波长;R11表示m=n=1时的Rmn,Rm1表示n=1时的Rmn,R1n表示m=1时的Rmn;σmn表示空间相位差,且σmn=σrmn=σtmn;
S64、构造代价函数为:
通过最优化方法寻找到校准源初始位置的最优估计值以及相控阵天线的参考阵元的初始位置的最优估计值使得所述的代价函数的值为最大。
所述的S7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71、在初始旋转角度为θ1时,计算得到相控阵天线的TR组件的各个接收通道的相位误差校准值为:
S72、在初始旋转角度为θ1时,计算得到相控阵天线的TR组件的各个发射通道的相位误差校准值为: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只需满足相控阵天线中单个天线单元的远场条件,不需要设置专门的校准矩阵网络或者复杂的近场测量设备,校准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测量精度较高,易于工程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相控阵天线的相控阵幅相误差的测试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相控阵天线的相控阵幅相误差的测试系统的直角坐标系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图3,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搭建相控阵天线的相控阵幅相误差的测试系统,将相控阵天线固定在预定的初始旋转角度,初步测量校准源以及相控阵天线的参考阵元在柱面坐标系中的初始位置;
S2、测试系统测量相控阵天线的接收通道幅度信息和相位测量信息;
S3、测试系统测量相控阵天线的发射通道幅度信息和相位测量信息;
S4、判断是否已经完成了对相控阵天线的所有预定旋转角度的测量;如是,则继续执行S5;如否,则将相控阵天线旋转至预定的其他旋转角度后,返回执行S2和S3;
S5、计算相控阵幅度误差的校准值;
S6、通过最优化原理计算校准源以及相控阵天线的参考阵元在柱面坐标系中的初始位置;
S7、计算相控阵相位误差的校准值。
所述的S1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11、如图1所示,搭建相控阵天线的相控阵幅相误差的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包含:
相控阵天线1,其包含天线阵面、和差网络、TR(发射接收)组件和波控机;
一维旋转机构2,所述的相控阵天线1通过固定装置3设置在该一维旋转机构2上;
测控设备4,其通过旋转控制电缆41与一维旋转机构2连接,通过控制一维旋转机构2来控制相控阵天线1的天线阵面转动;该测控设备还通过相控阵天线控制电缆42与相控阵天线1的波控机连接,通过控制波控机来控制相控阵天线1的TR组件的接收和发射通道;
校准天线5,其与相控阵天线1相对设置,且与相控阵天线1之间间隔一定距离;
功率放大器6,其与校准天线5连接;
网络分析仪7,其通过网络分析仪控制电缆71与测控设备4连接;该网络分析仪7的S1端口与功率放大器6连接,该网络分析仪7的S2端口与相控阵天线1的和差网络和路端口连接;
S12、保持设置在一维旋转机构2上的相控阵天线1固定不动,其预定的初始旋转角度为θ1,以相控阵天线1的第1个天线阵元为参考阵元,初步测量校准源在柱面坐标系中的初始位置为(rc,θc,zc),参考阵元在柱面坐标系中的初始位置为(rref,θref,zref);
S13、根据相控阵天线1的尺寸结构以及天线阵面的安装位置,确定相控阵天线1的其他各个天线阵元相对参考阵元的初始位置矢量为:
n=2,3,…,N;
其中,n为相控阵天线1的其他各个天线阵元的阵元号,N为相控阵天线1的天线阵元总数。也就是说,当n=3时,表示相控阵天线1的第3个天线阵元相对于参考阵元(第1个天线阵元)的初始位置矢量。
所述的S12中,柱面坐标系(r,θ,z)与测试系统的直角坐标系(x,y,z)之间的转换关系为:
如图2所示,为所述的测试系统的直角坐标系(x,y,z)的示意图,其以一维旋转机构2的旋转轴与相控阵天线1的天线阵面的交点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以一维旋转机构2的旋转轴为z轴,向上为正;以一维旋转机构2的旋转轴的垂面为xoy平面;以天线阵面与xoy平面的交线为y轴;根据已经确定的z轴和y轴,按照右手定理确定x轴。
进一步,当天线阵面的安装位置与一维旋转机构2的旋转轴平行时,则确定一维旋转机构2的旋转轴上的任一点为测试系统的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所述的S2中,功率放大器6的输出端连接校准天线5;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21、测控设备4通过网络分析仪控制电缆71控制网络分析仪7产生第一参考信号S1,其经由网络分析仪7的S1端口传输至功率放大器6,被功率放大器6放大后通过校准天线5发射;
S22、在S21进行的过程中,测控设备4通过波控机控制相控阵天线1的TR组件的各个接收通道依次打开,且每次只打开TR组件中的一个接收通道;
其中,TR组件的每个接收通道分别一一对应相控阵天线1的各个天线阵元,因此,TR组件共有N个接收通道,且将其中第1个接收通道作为参考接收通道,其他各个接收通道的通道号可用n表示,n=2,3,…,N;
S23、在TR组件的各个接收通道单独打开时,分别由当前打开的接收通道接收从校准天线5发射的第一参考信号S1,通过和差网络以及和差网络和路端口,再经由网络分析仪7的S2端口传输返回至网络分析仪7,并通过测控设备4将网络分析仪7测量得到的TR组件的各个接收通道的幅度信息ρr1n和相位测量信息ψr1n记录下来,其中,r表示接收通道,1表示是在初始旋转角度θ1时进行的测量。
所述的S23中,各个接收通道的相位测量信息包含:固定电缆传输相位值,空间传输相位值以及相控阵天线、TR组件的接收通道自身带来的相位变化值。
所述的S3中,功率放大器6的输入端连接校准天线5;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31、测控设备4通过网络分析仪控制电缆71控制网络分析仪7产生第二参考信号S2,其通过网络分析仪7的S2端口依次经由相控阵天线1的和差网络和路端口以及和差网络后传输至TR组件的发射输入端;
S32、在S31进行的过程中,测控设备4通过波控机控制相控阵天线1的TR组件的各个发射通道依次打开,且每次只打开TR组件中的一个发射通道;
其中,TR组件的每个发射通道分别一一对应相控阵天线1的各个天线阵元,因此,TR组件共有N个发射通道,且将其中第1个发射通道作为参考发射通道,其他各个发射通道的通道号可用n表示,n=2,3,…,N;
S33、在TR组件的各个发射通道单独打开时,分别由当前打开的发射通道发射第二参考信号S2,被校准天线5接收后经功率放大器6放大,经由网络分析仪7的S1端口传输返回至网络分析仪7,并通过测控设备4将网络分析仪7测量得到的TR组件的各个发射通道的幅度信息ρt1n和相位测量信息ψt1n记录下来,其中,t表示发射通道,1表示是在初始旋转角度θ1时进行的测量。
所述的S33中,各个接收通道的相位测量信息包含:固定电缆传输相位值,空间传输相位值以及相控阵天线、TR组件的发射通道自身带来的相位变化值。
所述的S4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41、判断是否已经完成了对相控阵天线1的所有预定旋转角度的测量;如是,则继续执行S5;如否,则继续执行S42;
S42、测控设备4通过控制一维旋转机构2将相控阵天线1旋转至其他预定旋转角度θm,其中,m=2,3,…,M且M≥2,M表示所有预定旋转角度的总数,也就是总的测量次数;而当m=1时,即表示相控阵天线1旋转至初始旋转角度θ1;
S43、保持校准源的位置不变,此时参考阵元的位置为:
(rref,θref+θm-θ1,zref);
根据相控阵天线1的尺寸结构以及天线阵面的安装位置,确定此时相控阵天线1的其他各个天线阵元相对参考阵元的位置矢量为:
(Δr1n,Δθ1n+θm-θ1,Δz1n);
S44、返回执行S2和S3,在预定旋转角度为θm时,测量得到的TR组件的各个接收通道的幅度信息ρrmn和相位测量信息ψrmn,以及测量得到TR组件的各个发射通道的幅度信息ρtmn和相位测量信息ψtmn。
所述的S5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51、相控阵天线1的TR组件的各个接收通道的幅度误差校准值为:
S52、相控阵天线1的TR组件的各个发射通道的幅度误差校准值为:
所述的S6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61、根据各个接收或发射通道的相位测量信息是由固定电缆传输相位值,空间传输相位值以及相控阵天线、TR组件的接收或发射通道自身带来的相位变化值所组成的原理,进行如下计算:
其中,表示第m次测量时(也就是旋转角度为θm时)的第n个接收通道与参考接收通道间的相位差,αrmn表示第m次测量时的第n个接收通道与参考接收通道间的空间相位差,μrmn表示第m次测量时的第n个接收通道与参考接收通道间的通道相位误差;表示第m次测量时的第n个发射通道与参考发射通道间的相位差,αtmn表示第m次测量时的第n个发射通道与参考发射通道间的空间相位差,μtmn表示第m次测量时的第n个发射通道与参考发射通道间的通道相位误差;
S62、由于μrmn和μtmn是因相控阵天线和TR组件自身特性而引起的相位误差,其不随旋转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有μrmn=μr1n,μtmn=μt1n,即:
其中,σrmn表示第n个天线阵元在接收时(也就是第n个接收通道),第m次测量(也就是旋转角度为θm)与第1次测量(也就是旋转角度为θ1)间的空间相位差之差,σtmn表示第n个天线阵元在发射时,第m次测量与第1次测量间的空间相位差之差;
S63、根据S43和S62中得到的公式,进行以下计算:
Rmnx=rref cos(θref+θm-θ1)+Δr1n cos(Δθ1n+θm-θ1)-rc cosθc;
Rmny=rref sin(θref+θm-θ1)+Δr1n sin(Δθ1n+θm-θ1)-rc sinθc;
Rmnz=zref+Δz1n-zc;
其中,λ为工作波长;R11表示m=n=1时的Rmn,Rm1表示n=1时的Rmn,R1n表示m=1时的Rmn;σmn表示空间相位差,其与发射或者接收状态无关,即σmn=σrmn=σtmn;
S64、构造代价函数为:
通过最优化方法寻找到校准源初始位置的最优估计值以及相控阵天线的参考阵元的初始位置的最优估计值使得所述的代价函数的值为最大。
由于之前在S1中进行了初步测量,因此在初步测量中得到的这些参数rc,θc,zc,rref,θref,zref的初值较准确,因此,最优化方法基本可以收敛得到全局最优值。
所述的S7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71、在初始旋转角度为θ1时,计算得到相控阵天线1的TR组件的各个接收通道的相位误差校准值为:
S72、在初始旋转角度为θ1时,计算得到相控阵天线1的TR组件的各个发射通道的相位误差校准值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相对于内校准方法而言,本发明不需要专门的校准矩阵网络,系统简单、设备量少、成本低,并且校准结果包括相控阵天线自身的幅相误差,校准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2、相对于远场校准法而言,本发明不需要满足整个相控阵天线的远场条件,只需满足单个天线单元的远场条件,降低了校准场地的要求,解决了高频段、大天线实验室远场条件难以满足的难题;
3、相对于平面近场校准法而言,本发明不需要专用的天线近场测量系统和测试场地,通用性更好。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S1、搭建相控阵天线的相控阵幅相误差的测试系统,将相控阵天线固定在预定的初始旋转角度,初步测量校准源以及相控阵天线的参考阵元在柱面坐标系中的初始位置;
S2、测试系统测量相控阵天线的接收通道幅度信息和相位测量信息;
S3、测试系统测量相控阵天线的发射通道幅度信息和相位测量信息;
S4、判断是否已经完成了对相控阵天线的所有预定旋转角度的测量;如是,则继续执行S5;如否,则将相控阵天线旋转至预定的其他旋转角度后,返回执行S2和S3;
S5、计算相控阵幅度误差的校准值;
S6、通过最优化原理计算校准源以及相控阵天线的参考阵元在柱面坐标系中的初始位置;
S7、计算相控阵相位误差的校准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1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11、搭建相控阵天线的相控阵幅相误差的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包含:
相控阵天线,其包含天线阵面、和差网络、TR组件和波控机;
一维旋转机构,所述的相控阵天线通过固定装置设置在该一维旋转机构上;
测控设备,其通过旋转控制电缆与一维旋转机构连接,通过控制一维旋转机构来控制相控阵天线的天线阵面转动;该测控设备还通过相控阵天线控制电缆与相控阵天线的波控机连接,通过控制波控机来控制相控阵天线的TR组件的接收和发射通道;
校准天线,其与相控阵天线相对设置,且与相控阵天线之间间隔一定距离;
功率放大器,其与校准天线连接;
网络分析仪,其通过网络分析仪控制电缆与测控设备连接;该网络分析仪的第一端口与功率放大器连接,该网络分析仪的第二端口与相控阵天线的和差网络和路端口连接;
S12、保持设置在一维旋转机构上的相控阵天线固定不动,其预定的初始旋转角度为θ1,以相控阵天线的第1个天线阵元为参考阵元,初步测量校准源在柱面坐标系中的初始位置为(rc,θc,zc),参考阵元在柱面坐标系中的初始位置为(rref,θref,zref);
S13、根据相控阵天线的尺寸结构以及天线阵面的安装位置,确定相控阵天线的其他各个天线阵元相对参考阵元的初始位置矢量为:
n=2,3,…,N;
其中,n为相控阵天线的其他各个天线阵元的阵元号,N为相控阵天线的天线阵元总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12中,柱面坐标系(r,θ,z)与测试系统的直角坐标系(x,y,z)之间的转换关系为:
其中,所述的测试系统的直角坐标系(x,y,z)以一维旋转机构的旋转轴与相控阵天线的天线阵面的交点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以一维旋转机构的旋转轴为z轴,向上为正;以一维旋转机构的旋转轴的垂面为xoy平面;以天线阵面与xoy平面的交线为y轴;根据已经确定的z轴和y轴,按照右手定理确定x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天线阵面的安装位置与一维旋转机构的旋转轴平行时,则确定一维旋转机构的旋转轴上的任一点为测试系统的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2中,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校准天线;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21、测控设备通过网络分析仪控制电缆控制网络分析仪产生第一参考信号,其经由网络分析仪的第一端口传输至功率放大器,被功率放大器放大后通过校准天线发射;
S22、在S21进行的过程中,测控设备通过波控机控制相控阵天线的TR组件的各个接收通道依次打开,且每次只打开TR组件中的一个接收通道;
其中,TR组件的每个接收通道分别一一对应相控阵天线的各个天线阵元,因此,TR组件共有N个接收通道,且将其中第1个接收通道作为参考接收通道,其他各个接收通道的通道号可用n表示,n=2,3,…,N;
S23、在TR组件的各个接收通道单独打开时,分别由当前打开的接收通道接收从校准天线发射的第一参考信号,通过和差网络以及和差网络和路端口,再经由网络分析仪的第二端口传输返回至网络分析仪,并通过测控设备将网络分析仪测量得到的TR组件的各个接收通道的幅度信息ρr1n和相位测量信息ψr1n记录下来,其中,r表示接收通道,1表示是在初始旋转角度θ1时进行的测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3中,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校准天线;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31、测控设备通过网络分析仪控制电缆控制网络分析仪产生第二参考信号,其通过网络分析仪的第二端口依次经由相控阵天线的和差网络和路端口以及和差网络后传输至TR组件的发射输入端;
S32、在S31进行的过程中,测控设备通过波控机控制相控阵天线的TR组件的各个发射通道依次打开,且每次只打开TR组件中的一个发射通道;
其中,TR组件的每个发射通道分别一一对应相控阵天线的各个天线阵元,因此,TR组件共有N个发射通道,且将其中第1个发射通道作为参考发射通道,其他各个发射通道的通道号可用n表示,n=2,3,…,N;
S33、在TR组件的各个发射通道单独打开时,分别由当前打开的发射通道发射第二参考信号,被校准天线接收后经功率放大器放大,经由网络分析仪的第一端口传输返回至网络分析仪,并通过测控设备将网络分析仪测量得到的TR组件的各个发射通道的幅度信息ρt1n和相位测量信息ψt1n记录下来,其中,t表示发射通道,1表示是在初始旋转角度θ1时进行的测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4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41、判断是否已经完成了对相控阵天线的所有预定旋转角度的测量;如是,则继续执行S5;如否,则继续执行S42;
S42、测控设备通过控制一维旋转机构将相控阵天线旋转至其他预定旋转角度θm,其中,m=2,3,…,M且M≥2,M表示所有预定旋转角度的总数,也就是总的测量次数;当m=1时,即表示相控阵天线1旋转至初始旋转角度θ1;
S43、保持校准源的位置不变,此时参考阵元的位置为:
(rref,θref+θm-θ1,zref);
根据相控阵天线的尺寸结构以及天线阵面的安装位置,确定此时相控阵天线的其他各个天线阵元相对参考阵元的位置矢量为:
(Δr1n,Δθ1n+θm-θ1,Δz1n);
S44、返回执行S2和S3,在预定旋转角度为θm时,测量得到的TR组件的各个接收通道的幅度信息ρrmn和相位测量信息ψrmn,以及测量得到TR组件的各个发射通道的幅度信息ρtmn和相位测量信息ψtmn。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5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51、相控阵天线的TR组件的各个接收通道的幅度误差校准值为:
S52、相控阵天线的TR组件的各个发射通道的幅度误差校准值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6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61、根据各个接收或发射通道的相位测量信息是由固定电缆传输相位值,空间传输相位值以及相控阵天线、TR组件的接收或发射通道自身带来的相位变化值所组成的原理,进行如下计算:
其中,表示第m次测量时的第n个接收通道与参考接收通道间的相位差,αrmn表示第m次测量时的第n个接收通道与参考接收通道间的空间相位差,μrmn表示第m次测量时的第n个接收通道与参考接收通道间的通道相位误差;表示第m次测量时的第n个发射通道与参考发射通道间的相位差,αtmn表示第m次测量时的第n个发射通道与参考发射通道间的空间相位差,μtmn表示第m次测量时的第n个发射通道与参考发射通道间的通道相位误差;
S62、由于μrmn和μtmn是因相控阵天线和TR组件自身特性而引起的相位误差,其不随旋转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有μrmn=μr1n,μtmn=μt1n,即:
其中,σrmn表示第n个天线阵元在接收时,第m次测量与第1次测量间的空间相位差之差,σtmn表示第n个天线阵元在发射时,第m次测量与第1次测量间的空间相位差之差;
S63、根据S43和S62中得到的公式,进行以下计算:
Rmnx=rref cos(θref+θm-θ1)+Δr1n cos(Δθ1n+θm-θ1)-rc cosθc;
Rmny=rref sin(θref+θm-θ1)+Δr1n sin(Δθ1n+θm-θ1)-rc sinθc;
Rmnz=zref+Δz1n-zc;
其中,λ为工作波长;R11表示m=n=1时的Rmn,Rm1表示n=1时的Rmn,R1n表示m=1时的Rmn;σmn表示空间相位差,且σmn=σrmn=σtmn;
S64、构造代价函数为:
通过最优化方法寻找到校准源初始位置的最优估计值以及相控阵天线的参考阵元的初始位置的最优估计值使得所述的代价函数的值为最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7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71、在初始旋转角度为θ1时,计算得到相控阵天线的TR组件的各个接收通道的相位误差校准值为:
S72、在初始旋转角度为θ1时,计算得到相控阵天线的TR组件的各个发射通道的相位误差校准值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83993.1A CN105353229B (zh) | 2015-10-20 | 2015-10-20 | 一种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83993.1A CN105353229B (zh) | 2015-10-20 | 2015-10-20 | 一种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53229A CN105353229A (zh) | 2016-02-24 |
CN105353229B true CN105353229B (zh) | 2018-06-15 |
Family
ID=55329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683993.1A Active CN105353229B (zh) | 2015-10-20 | 2015-10-20 | 一种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35322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09269B (zh) * | 2016-07-27 | 2018-09-28 | 华东师范大学 | 一种射频仿真系统中球面复合阵列近场效应的校准方法 |
CN106338655B (zh) * | 2016-08-23 | 2018-10-09 |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 一种平面近场探头安装精度引起的测试误差修正方法 |
CN106990394B (zh) * | 2017-02-27 | 2019-05-10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 | 一种平面或柱面相控阵雷达中天线单元的幅相校准方法 |
CN107561374B (zh) * | 2017-07-03 | 2020-02-11 |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 一种相控阵天线自动化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CN107765104B (zh) | 2017-09-04 | 2020-0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相控阵校测的方法以及校测装置 |
CN108037374B (zh) * | 2017-10-12 | 2020-03-31 | 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天线近场标定方法 |
CN108872721A (zh) * | 2018-03-27 | 2018-11-23 | 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公司 | 一种空间阵列天线在轨自校准方法 |
CN109683146B (zh) * | 2018-12-24 | 2022-11-22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 一种基于正交编码波形的相控阵发射校准方法 |
CN109633650B (zh) * | 2019-01-10 | 2023-04-25 | 南京理工大学 | 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多通道阵列天线幅相校正装置及方法 |
CN111641463B (zh) * | 2019-03-01 | 2022-06-07 |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相控阵天线校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0058091B (zh) * | 2019-03-20 | 2021-06-08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基于坐标旋转的天线伺服系统标校方法 |
WO2020198956A1 (zh) * | 2019-03-29 | 2020-10-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测试系统以及阵列天线测试方法 |
CN110146861B (zh) * | 2019-05-30 | 2021-03-19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一种有源相控阵系统测试方法及测试台 |
CN111641464B (zh) * | 2020-05-06 | 2022-05-17 | 北京中测国宇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阵列波束扫描的相控阵天线初始幅度和相位检测方法 |
CN113639762B (zh) * | 2020-05-11 | 2024-04-26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六0研究所 | 一种近场水下固定式多元直线阵列三维校正方法 |
CN111817800B (zh) * | 2020-06-12 | 2022-06-03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 一种相控阵通信设备下行幅相在线监测方法 |
CN111987462B (zh) * | 2020-08-21 | 2021-06-29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相控阵天线相位校准测量系统及方法 |
CN114252707B (zh) * | 2020-09-23 | 2024-03-15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天线校准装置、方法及系统 |
CN112540356A (zh) * | 2020-12-03 | 2021-03-23 | 深圳宇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相位展开雷达天线阵元校正方法、存储介质及系统 |
CN112556618B (zh) * | 2020-12-18 | 2022-08-16 | 成都天锐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 安装误差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014294B (zh) * | 2021-03-12 | 2023-02-07 |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 一种两维相控阵微波前端校准网络及方法 |
CN113504518B (zh) * | 2021-07-08 | 2023-06-20 | 南京俊东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相控阵电子装备外场标校方法 |
CN113608184B (zh) * | 2021-08-04 | 2023-09-22 |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 一种相控阵天线发射自检方法 |
CN116015490B (zh) * | 2021-10-21 | 2024-08-3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毫米波有源相控阵校准方法及系统 |
CN114337863B (zh) * | 2021-12-28 | 2023-11-07 | 合肥若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相控阵天线校准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4679227B (zh) * | 2022-03-25 | 2023-07-14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测向误差的空间频域校正方法 |
CN114487986B (zh) * | 2022-04-18 | 2022-07-19 | 湖南艾科诺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干涉仪测向阵列校准和验证方法 |
CN115327495B (zh) * | 2022-08-11 | 2024-09-27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相控阵多维高效率远场校准测试方法 |
CN115733563B (zh) * | 2022-08-29 | 2024-08-16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大规模可扩展相控阵天线的在线相位校准方法 |
CN116760437B (zh) * | 2023-08-17 | 2023-10-20 | 四川省华盾防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应用于相控阵系统的宽带微波收发控制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433796B1 (ko) * | 2001-12-28 | 2004-05-3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전자적 능동 위상제어 배열 안테나 및 그 안테나에서의지향 방향 차이 보상 방법과, 그 안테나를 사용한 위성추적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CN102621532A (zh) * | 2012-03-31 | 2012-08-01 | 华中科技大学 | 基于阵列旋转的综合孔径辐射计可见度相位误差校正方法 |
CN103135083A (zh) * | 2011-11-24 | 2013-06-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阵列旋转的电磁矢量传感器阵列幅相误差自校正方法 |
CN104111448A (zh) * | 2014-07-29 | 2014-10-22 | 电子科技大学 | Mimo雷达收发阵列误差的联合校正方法 |
CN104506253A (zh) * | 2015-01-13 | 2015-04-08 | 重庆大学 | 一种相控阵天线发射通道幅相误差校正系统及方法 |
CN104702351A (zh) * | 2015-01-07 | 2015-06-10 | 成都九洲迪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天线校准方法 |
-
2015
- 2015-10-20 CN CN201510683993.1A patent/CN10535322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433796B1 (ko) * | 2001-12-28 | 2004-05-3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전자적 능동 위상제어 배열 안테나 및 그 안테나에서의지향 방향 차이 보상 방법과, 그 안테나를 사용한 위성추적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CN103135083A (zh) * | 2011-11-24 | 2013-06-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阵列旋转的电磁矢量传感器阵列幅相误差自校正方法 |
CN102621532A (zh) * | 2012-03-31 | 2012-08-01 | 华中科技大学 | 基于阵列旋转的综合孔径辐射计可见度相位误差校正方法 |
CN104111448A (zh) * | 2014-07-29 | 2014-10-22 | 电子科技大学 | Mimo雷达收发阵列误差的联合校正方法 |
CN104702351A (zh) * | 2015-01-07 | 2015-06-10 | 成都九洲迪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天线校准方法 |
CN104506253A (zh) * | 2015-01-13 | 2015-04-08 | 重庆大学 | 一种相控阵天线发射通道幅相误差校正系统及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一种阵列天线阵元幅相、位置误差校正方法;袁自月等;《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0930;第36卷(第9期);第2232-2236页 * |
基于子空间的阵列天线幅相误差校正算法;程春悦等;《天线技术》;20051231;第35卷(第6期);第40-41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53229A (zh) | 2016-02-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53229B (zh) | 一种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 | |
US10663563B2 (en) | On-site calibration of array antenna systems | |
CN109541330B (zh) | 一种平面波模拟器的阵列天线通道校准系统 | |
CN107783087B (zh) | 球面相控阵天线近场通道标校链路的自校正方法 | |
CN111987462B (zh) | 一种相控阵天线相位校准测量系统及方法 | |
CN104659498B (zh) | 一种可旋转双天线有源极化校准装置及其极化校准方法 | |
US20180306903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ar accuracy measurements | |
CN111641464B (zh) | 基于阵列波束扫描的相控阵天线初始幅度和相位检测方法 | |
CN103217589B (zh) | 一种相控阵列天线等效隔离度测试方法 | |
CN105606906B (zh) | 一种毫米波相控阵测试标定方法 | |
CN110361705B (zh) | 一种相控阵天线近场迭代校准方法 | |
CN104614715A (zh) | 一种可用于目标双站雷达散射截面测量定标与极化校准装置及其测量校准方法 | |
EP1977266B1 (en) | Automatic delay calibration and tracking for ultra-wideband antenna array | |
CN110018361B (zh) | 一种相控阵天线增益噪声温度比值测量方法及系统 | |
CN106546827A (zh) | 一种相控阵测向装置的方向图测试方法、电路及系统 | |
CN111766455B (zh) | 基于口径电流法的相控阵天线方向图预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9541324B (zh) | 一种基于紧缩场的阵中单元天线相位中心测量方法 | |
CN116047436A (zh) | 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的近场幅相校准方法、系统、设备 | |
CN114047485A (zh) | 相控阵雷达暗室快速检测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431636B (zh) | 一种大型相控阵天线的在线校准方法 | |
CN113970729A (zh) | 面阵雷达通道间误差校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3092880A (zh) | 一种基于相位旋转的多通道阵列接收机幅相不一致性检测方法 | |
CN109921865B (zh) | 一种全空域相控阵天线的标校杆近似模拟校准系统及方法 | |
CN109975620A (zh) | 一种全空域相控阵被测天线旋转模拟校准系统及方法 | |
CN111965602B (zh) | 一种相控阵雷达幅相一致性检测方法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