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50797B - 线路构架及架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线路构架及架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50797B
CN105350797B CN201510854439.5A CN201510854439A CN105350797B CN 105350797 B CN105350797 B CN 105350797B CN 201510854439 A CN201510854439 A CN 201510854439A CN 105350797 B CN105350797 B CN 1053507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nging
stringing portion
passage
line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544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50797A (zh
Inventor
姚红毅
阳熹
汤翔
沈云
王立平
董晋明
杨思睿
韩晓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ianxin Power Engineering Detection Co Ltd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5443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507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50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07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507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07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5/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industrial or agricultural purposes
    • E04H5/02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industrial purposes, e.g. for power-plants or fact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线路构架及架线结构,其中,线路构架包括基架,基架上设有水平并排的第一架线通道和第二架线通道,第一架线通道内设有上下并排的第一架线部、第二架线部,所述第一架线部、所述第二架线部各设有三个架线点;第二架线通道内设有上下并排的第三架线部、第四架线部,所述第三架线部和所述第四架线部当中,其中一个设有两个架线点,另一个设有一个架线点。其中两个线组分别安装于第一架线部和第二架线部的架线点上;另一个线组的其中一条引线安装于第三架线部的架线点上,其余两条引线安装于第四架线部的架线点上。占地面积小、连线方便、投资小。

Description

线路构架及架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输配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路构架及架线架构。
背景技术
一个电厂两台机组两回出线加上一个备用电源引线,通常需要三回路架空线路连接主机组和升压站。为了节约用水,内陆电厂多采用循环冷却水塔的冷却方式,并将冷却水塔布置在靠近主厂房A排,以缩短循环水管的长度。此时,连接主厂房和升压站的三回路架空线路位于冷却水塔之间。如采用塔架的方式将三回路线组从上至下依次排列,则导线高差过大导致连接不便、并且造价高昂。因此,常规的三回路架空线路采用三个独立的构架并排架设。但是,每个构架宽度在30-45米左右,占地跨度约90-135米之间,导致电厂整体占地面积大、投资大,并且两个冷去水塔之间的间距增大,增加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线路构架及架线结构,占地面积小、连线方便、投资小。
其技术方案如下:
线路构架,包括基架,基架上设有水平并排的第一架线通道和第二架线通道,第一架线通道内设有上下并排的第一架线部、第二架线部,所述第一架线部、所述第二架线部各设有三个架线点;所述第二架线通道内设有上下并排的第三架线部、第四架线部,所述第三架线部和所述第四架线部当中,其中一个设有两个架线点,另一个设有一个架线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线通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架线通道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架包括上下并排两个横梁和水平并排的三个支柱,两个所述支柱分别设于所述横梁的两端,另一支柱设于所述横梁的中部,所述支柱之间依次构成所述第一架线通道、所述第二架线通道,所述架线点设于所述横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柱包括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连接使两个所述支撑杆构成“人”字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线路构架还包括有避雷线柱,所述避雷线柱设于所述支柱的顶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架线部高于所述第四架线部,所述第四架线部的高度满足线组对地的最小带电距离;所述第一架线部高于所述第二架线部,所述第二架线部的高度满足线组对地的最小带电距离。
一种架线结构,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线路构架,所述线路构架设于主机组和升压站之间,并且位于两个冷却水塔之间,三个线组分别连接主机组和升压站的引线接口,其中两个线组分别安装于第一架线部和第二架线部的架线点上;另一个线组的其中一条引线安装于第三架线部的架线点上,其余两条引线安装于第四架线部的架线点上;或者,其中两条引线安装于第三架线部的架线点上,其余一条引线安装于第四架线部的架线点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架线部高于所述第四架线部,所述第四架线部的高度与主机组或升压站的引线接口的高度平齐;所述第一架线部高于所述第二架线部,所述第二架线部的高度与主机组或升压站的引线接口的高度平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火电厂主机组到升压站三回路线组的传统架线方式是采用三个并排的独立构架,考虑到引线之间、引线与地面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三个独立构架的横向跨度需要9根引线并排平铺的宽度,跨度大、占地大、投资大;本发明中,第一架线通道和第二架线通道水平并排,并且将其中一组线组的分为上下并排的两层,实际的横向跨度需要5根引线并排平铺的宽度。如此,使得线路构架的横向跨度从9根引线平铺的宽度减小到5根引线平铺的宽度,使线路构架的横向跨度大幅减小,从而减小占地面积、减小投资,并且两个冷却水塔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得更近,减小水阻,可以降低运行成本。
另一方面,架线部只有上下两层,从主机组或升压站安装至线路构架上的引线相对于主机组或升压站的高差变化不至于过大,不影响引线的接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线路构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架线结构参照图1中A-A高度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架线结构参照图1中B-B高度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主机组,200、升压站,300、冷却水塔,400、线路构架,401、第一架线通道,402、第二架线通道,410、支柱,411、支撑杆,420、横梁,421、第一架线部,422、第二架线部,423、第三架线部,424、第四架线部,430、避雷线柱,510、第一回路,520、第二回路,530、备用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3、4所示,架线结构包括线路构架400、三个线组,线路构架400设于主机组100和升压站200之间,并且位于两个冷却水塔300之间,三个线组分别连接主机组100和升压站200的引线接口,每个线组有三根引线。
如图1所示,线路构架400包括基架,基架包括上下并排的两个横梁420和水平并排的三个支柱410,两个支柱410分别设于横梁420的两端,另一支柱410设于横梁420的中部,支柱410之间依次构成第一架线通道401、第二架线通道402,第一架线通道401的宽度大于第二架线通道402的宽度。支柱410的顶端设有避雷线柱430。对于位置较高的横梁420,其位于第一架线通道401内的部分为第一架线部421,第一架线部421上设有三个架线点;其位于第二架线通道402内的部分为第三架线部423,第三架线部423上设有一个架线点。对于位置较低的横梁420,其位于第一架线通道401内的部分为第二架线部422,第二架线部422上设有三个架线点;其位于第二架线通道402内的部分为第四架线部424,第四架线部424上设有两个架线点。(不限于此,可以是第三架线部423上设有两个架线点,第四架线部424上设有一个架线点,只需满足在第二架线通道402内能够安装三根导线)
如图1、3所示,三个线组分别为第一回路510、第二回路520、备用电源线530,第一回路510的三根引线安装于第二架线部422的三个架线点上,备用电源线530的其中两根引线安装于第四架线部424的两个架线点上。第二架线部422、第四架线部424的高度与主机组100引线接口的高度平齐,并且与升压站200的引线接口的高度平齐。如图1、4所示,第二回路520的三根引线安装于第一架线部421的三个架线点上,备用电源线530的余下一根引线安装于第三架线部423的架线点上。(不限于此,三个线组在线路构架400上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现场选择第一架线部、第二架线部或第三架线部和第四架线部,尽量使整个线路构架的体积、跨度减小,并且使引线相对于接线点的不至于过大)
优选的,位置较低的横梁420的高度为27m,满足线组对地的最小带电距离,并且尽量降低基架的整体高度。位置较高的横梁420高度为39m,基架的总高度为39.3m,在此高度下,不需要采用结构复杂、耗材多、造价高的铁塔,而可以使用如图2所示的人字形结构,支柱410包括两个支撑杆411,两个支撑杆411的上端连接使两个支撑杆411构成“人”字形,使得整个线路构架400结构简单,钢材用量少,造价低。同时,第一架线通道401的宽度为34m,大于第二架线通道402的宽度24m,第一架线通道的宽度和第二架线通道的宽度根据相邻两个引线之间的安全距离选择,使线路构架400的占地面积尽量小,减少钢材和基础的使用量、节约投资成本。
传统的三个并排的独立构架的方案,三个构架的横向跨度为9根引线并排平铺的宽度,占地跨度一般为90m至135m。本实施例中,第一架线通道401和第二架线通道402水平并排,并且将其中一组线组的分为上下并排的两层,实际的横向跨度为5根引线并排平铺的宽度,优选的,第一架线通道401宽度34m,第二架线通道402宽度24m,线路构架400的总宽度58m。如此,线路构架400的横向跨度大幅减小,减小占地面积、减小投资,并且两个冷却水塔300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得更近,减小水阻,降低运行成本。以2*1000MW的热电厂为例,在两个冷却塔之间设置线路构架400,两个冷却塔间距222.1m,线路构架400和升压站200之间直线距离99.6m,线路构架400与主机组100的直线距离99.2m,线路构架400宽58m,高度39.3m,避雷线柱430高度8.5m,整个构架满足带电安全距离和带电检修距离等各项指标要求,综合造价预计节约约400万元。
另一方面,线组安装于线路构架400上只需要分为上下两层,从主机组100或升压站200安装至线路构架400上的引线相对于主机组100或升压站200的引线结构的高差变化不至于过大,不影响引线的接线。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5)

1.一种线路构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基架上设有水平并排的第一架线通道和第二架线通道,第一架线通道内设有上下并排的第一架线部、第二架线部,所述第一架线部、所述第二架线部各设有三个架线点;
所述第二架线通道内设有上下并排的第三架线部、第四架线部,所述第三架线部和所述第四架线部当中,其中一个设有两个架线点,另一个设有一个架线点;
所述基架包括上下并排两个横梁和水平并排的三个支柱,两个所述支柱分别设于所述横梁的两端,另一支柱设于所述横梁的中部,所述支柱之间依次构成所述第一架线通道、所述第二架线通道,所述架线点设于所述横梁上;
所述第三架线部高于所述第四架线部,所述第四架线部的高度满足线组对地的最小带电距离;所述第一架线部高于所述第二架线部,所述第二架线部的高度满足线组对地的最小带电距离;
所述第一架线通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架线通道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包括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连接使两个所述支撑杆构成“人”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构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避雷线柱,所述避雷线柱设于所述支柱的顶端。
4.一种架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线路构架,所述线路构架设于主机组和升压站之间,并且位于两个冷却水塔之间,三个线组分别连接主机组和升压站的引线接口,其中两个线组分别安装于第一架线部和第二架线部的架线点上;
另一个线组的其中一条引线安装于第三架线部的架线点上,其余两条引线安装于第四架线部的架线点上;或者,其中两条引线安装于第三架线部的架线点上,其余一条引线安装于第四架线部的架线点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架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架线部高于所述第四架线部,所述第四架线部的高度与主机组或升压站的引线接口的高度平齐;所述第一架线部高于所述第二架线部,所述第二架线部的高度与主机组或升压站的引线接口的高度平齐。
CN201510854439.5A 2015-11-27 2015-11-27 线路构架及架线结构 Active CN1053507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54439.5A CN105350797B (zh) 2015-11-27 2015-11-27 线路构架及架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54439.5A CN105350797B (zh) 2015-11-27 2015-11-27 线路构架及架线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0797A CN105350797A (zh) 2016-02-24
CN105350797B true CN105350797B (zh) 2017-12-08

Family

ID=55326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54439.5A Active CN105350797B (zh) 2015-11-27 2015-11-27 线路构架及架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50797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135023U (zh) * 2015-11-27 2016-04-06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线路构架及架线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12138Y (zh) * 2001-10-24 2002-09-18 北京供电设计院 成套紧凑型户外高压配电装置
RU2005135571A (ru) * 2005-11-16 2007-06-10 Юрий Робертович Гунгер (RU) Опора для воздушных линий электропередачи высокого и сверхвысокого напряжения и для многоцепных линий электропередачи
CN203503983U (zh) * 2013-09-11 2014-03-26 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220kV全联合单管柱构架型式的紧凑型HGIS装置
CN104577929A (zh) * 2013-10-29 2015-04-29 国家电网公司 双回高压线路穿越杆
JP2015113685A (ja) * 2013-12-13 2015-06-22 株式会社交通総合研究所 建造物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135023U (zh) * 2015-11-27 2016-04-06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线路构架及架线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0797A (zh) 2016-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95147B (zh) 一种适用于变电站出线的构架
CN105350797B (zh) 线路构架及架线结构
CN204045951U (zh) 一种220kV配电装置的布置结构
CN205135023U (zh) 线路构架及架线结构
CN217975618U (zh) 一种新型220kV HGIS联合构架
CN205724627U (zh) 一种适用于变电站330kV GIS的立体紧凑型出线结构
CN201584662U (zh) 220kv双间隔出线构架
CN202689613U (zh) 火力发电厂gis配电装置区与循环水泵房联合布置形式
CN103354319B (zh) 一种220千伏户外gis双飞蜓出线布置结构
CN201661093U (zh) 一种户外变电构架
CN203514924U (zh) 35kV输电线路单回路T接铁塔
CN206016391U (zh) 一种基于引流母线架空引下的双回路鼓形电缆终端塔
CN205224799U (zh) 一种高海拔地区330kV交流三回路输电线路换相塔
CN203312636U (zh) 一种220千伏户外gis双飞蜓出线布置结构
CN206034991U (zh) 330kV风帆联合式三相垂直出线结构
CN105261986A (zh) 220kV变电站优化结构
CN208073088U (zh) 高海拔地区特大使用档距500kV单回路酒杯型直线塔
CN201771243U (zh) 多回路同塔共架铁塔
CN207974590U (zh) 一种混合结构体系的联合构架
CN215070890U (zh) 一种gis配电装置多层垂直布置帆型出线结构
CN204174995U (zh) 一种适用于变电站出线的构架
CN206220629U (zh) 一种新型穿身直线窄基塔
CN207568301U (zh) F型铁塔
CN204590751U (zh) 双回路异形终端钢管杆
CN201649765U (zh) 同塔双回路直线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04

Address after: 510663 Luogang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Science City Fung Road, No. 1, No.

Co-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Tianxin Power Engineering Detection Co., Ltd.

Patentee after: Company limited of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510663 Luogang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Science City Fung Road, No. 1, No.

Patentee before: Company limited of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