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43737A - 一种用于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43737A
CN105343737A CN201510902229.9A CN201510902229A CN105343737A CN 105343737 A CN105343737 A CN 105343737A CN 201510902229 A CN201510902229 A CN 201510902229A CN 105343737 A CN105343737 A CN 1053437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uctus
parts
add
subsequent use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022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红
姜宁
侯小霞
吴美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90222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437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43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437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野菱、莱菔子、芡实、鸡屎藤、大枣、龙眼肉、管仲、赤阳子、山楂、补骨脂、谷芽、鸡内金、睡菜、白石脂、当归、野厚朴、乌药、五味子、泽泻、红豆蔻、陈皮、苍术、甘草、诃子。本发明选用药材药性相适相辅,针对病因对症下药,有温补脾肾、健脾开胃、温中燥湿、理气活血、消食导滞、涩肠止泻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吸收不良综合征治愈率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吸收不良综合征,又称为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从而使营养物质从粪便中排泄,以致营养缺乏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中以脂肪吸收障碍最为突出。临床表现为慢性腹泻,排便质稀量多色淡,呈油脂状或泡沫样,大便恶臭,伴腹胀腹痛、消瘦乏力、手足抽搐、感觉异常、贫血发热、肢体水肿、夜尿增多,甚至可引起骨软化病、舌炎、口角炎、脚气病、粗燥病、夜盲症、出血倾向等营养不良的病症。
西医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时,病因明确者针对病因治疗辅以对症治疗;病因不明确者积极进行对症及补充性治疗,如腹泻频繁者可给解痉剂或氯哌酰胺以减少腹泻次数,并调整饮食静脉补充营养、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及电解质。西医治疗本病虽然见效较快,但病情易反复,治疗周期长,疗效并不理想。
中医认为,吸收不良综合征属中医“虚劳”、“虚损”、“脾痿”范畴,多因胃肠等消化系统慢性疾病导致长期厌食、久泻,终而引起脾气痿弱、肾气受损、精气匮乏,整个机体失充营养的虚损病证,病位在脾、胃、肾,病性以虚为主。本发明经长期临床实践,根据病因对症下药,具有温补脾肾、健脾开胃、温中燥湿、理气活血、消食导滞、涩肠止泻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吸收不良综合征治愈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具有温补脾肾、健脾开胃、温中燥湿、理气活血、消食导滞、涩肠止泻之功效,治病求源标本兼治,对吸收不良综合征具有很好的疗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用于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中药丸剂,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野菱66~82份莱菔子63~79份芡实60~76份鸡屎藤57~72份
大枣53~69份龙眼肉50~66份管仲46~63份赤阳子43~60份
山楂40~57份补骨脂38~54份谷芽35~51份鸡内金33~48份
睡菜30~45份白石脂27~42份当归25~39份野厚朴22~36份
乌药19~32份五味子16~28份泽泻13~25份红豆蔻10~22份
陈皮8~18份苍术5~15份甘草3~12份诃子1~10份。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野菱69~80份莱菔子66~76份芡实63~73份鸡屎藤60~70份
大枣56~66份龙眼肉53~63份管仲49~60份赤阳子46~57份
山楂43~54份补骨脂40~50份谷芽38~48份鸡内金36~45份
睡菜33~42份白石脂30~39份当归28~36份野厚朴25~33份
乌药22~30份五味子19~25份泽泻15~22份红豆蔻12~20份
陈皮10~15份苍术7~12份甘草5~10份诃子2~7份。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野菱74份莱菔子71份芡实68份鸡屎藤65份
大枣62份龙眼肉58份管仲55份赤阳子52份
山楂49份补骨脂46份谷芽43份鸡内金40份
睡菜37份白石脂34份当归32份野厚朴29份
乌药26份五味子22份泽泻19份红豆蔻16份
陈皮12份苍术9份甘草7份诃子4份。
一种用于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野菱、大枣、龙眼肉、山楂、谷芽、睡菜、白石脂、当归、野厚朴、乌药、五味子、红豆蔻、陈皮洗净晾干后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热煮沸2~3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1~2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5~1.25的稠膏,备用;
(2)将莱菔子、鸡屎藤、管仲、赤阳子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凉,继续浸泡3~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晾,继续浸泡2~4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膏,备用;
(3)取净芡实放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时,将其取出放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4)取净补骨脂用盐水拌匀,微润,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取出,晾干,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5)将鸡内金用文火炒至表面颜色加深,喷淋食醋,待醋被完全吸进鸡内金,取出,晾干,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6)取泽泻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稍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至表面略现黄色取出,晾干,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7)取苍术用大火炒至外皮焦黑色,加盐水,炒干取出,晾干,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8)取净甘草片,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后稍闷,置炒制容器内,文火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9)将诃子用清水洗净,晒干,入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10)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步骤(5)、步骤(6)、步骤(7)、步骤(8)、步骤(9)中所得的细粉混合,加入炼蜜搅拌均匀后,制备为每粒3g的药丸。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野菱: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补脾健胃;生津止渴;解毒消肿。主治脾胃虚弱;泄泻;痢疾;暑热烦渴;饮酒过度;疮肿。
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入脾;胃;肺;大肠经。消食导滞;降气化痰。主治食积气滞;脘腹胀满;腹泻;下痢后重;咳嗽多痰;气逆喘满。《纲目》载:“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整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医学临床研究表明,莱菔子所含的莱菔素,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同心性毛癣菌等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醇提物具有降压作用,能增强回肠节律性收缩,抑制胃排空,缓解胃底部纵行肌紧张性,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冠状动脉粥状硬化。
芡实:味甘;涩;性平。归脾;肾;心;胃;肝经。固肾涩精;补脾止泄。主治遗精;白浊;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本草从新》:补脾固肾,助气涩精。治梦遗滑精,解暑热酒毒,疗带浊泄泻,小便不禁。
鸡屎藤:味甘酸;性平。归心;肝;脾;肾经。祛风除湿,消食导滞,解毒消肿,活血止痛。治风湿痹痛;食积腹胀;小儿疳积;腹泻;痢疾;中暑;黄疸;肝炎;肝脾肿大;咳嗽;瘰疬;肠痈;无名肿毒;脚湿肿烂;烫火伤;湿疹;皮炎;跌打损伤;蛇蛟蝎螫。《重庆草药》:"健脾除湿,益气补虚。常用于小儿瘦弱,脾弱气虚,食积疳积,及成人气虚浮肿,臌胀,耳呜,腹泻,遗尿,妇女虚弱白带,干病。并虚弱劳伤,虚痢,痒子瘰疬之由于气虚不愈者。"
大枣:味甘;温。归脾;胃经。补脾胃;益气血;安心神;调营卫;和药性。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心悸失眠;妇人脏躁;营卫不和。《本草汇言》:沈氏曰,此药甘润膏凝,善补阴阳、气血、津液、脉络、筋俞、骨髓,一切虚损,无不宜之。如龙谭方治惊悸怔忡,健忘恍惚,志意昏迷,精神不守,或中气不和,饮食无味,百体懒重,肌肉瘦,此属心、脾二藏元神亏损之证,必用大枣治之。佐用陈皮,调畅中脘虚滞之痰。
龙眼肉:味甘;性温。入心;肾;肝;脾经。补心脾;益气血;安心神。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惊悸;怔忡;失眠;健忘;血虚萎黄;月经不调;崩漏。《得配本草》载:“益脾胃,葆心血,润五脏,治怔忡。”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龙眼肉对心肌遭受低温、高温和缺氧刺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镇静和健胃作用。
管仲:味苦涩;性寒。归脾;大肠经。清热解毒,涩肠止泻,凉血止血。主治赤白下痢;肠炎腹泻;肠风下血;肺痨咯血;吐血;崩漏带下;外伤出血;疔疮;烫烧伤。《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止血,消炎收敛。治痢疾,肠炎,胃痛,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痛经。
赤阳子:味甘;酸;涩;性平;无毒。归肝;脾;胃经。健脾消积;收敛止痢;止痛。主治痞块;食积停滞;脘腹胀满;泄泻;痢疾;崩漏;带下;跌打损伤。《云南中草药》:健脾和胃。治消化不良,腹泻。
山楂:味酸甘;微温;无毒。归脾;胃;肝;肺经。消食积;化滞瘀。主治:饮食积滞,脘腹胀痛,泄泻痢疾,血瘀痛经,闭经,产后腹痛;恶露不尽。《本草求真》:山楂,所谓健脾者,因其脾有食积,用此酸咸之味,以为消磨,俾食行而痰消,气破而泄化,谓之为健,止属消导之健矣。至于儿枕作痛,力能以止;痘疮不起,力能以发;犹见通瘀运化之速。有大小二种,小者入药,去皮核,捣作饼子,日干用。出北地,大者良。现代医学证明,山楂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强心、扩张血管和兴奋等作用,山楂对痢疾杆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并有收敛、降血压和降胆固醇等作用。山楂能促进胃液分泌帮助胃肠消化。
补骨脂:味辛;苦;性温。归肾;心包;脾;胃;肺经。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主治:肾阳不足;下元虚冷;腰膝冷痛;阳痿精;尿频;遗尿;肾不纳气;虚喘不止;脾肾两虚;大便久泻;白癜风;斑秃;银屑病。《玉楸药解》:温暖水土,消化饮食,升达脾胃,收敛滑泄、遗精、带下、溺多、便滑诸证。《医林纂要》:治虚寒喘嗽。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补骨脂能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心脏,提高心脏功率;能收缩子宫及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有雌激素样作用,能增强阴道角化,增加子宫重量;有致光敏作用,内服或外涂皮肤,经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可使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能增强免疫和内分泌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骨髓造血;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此外尚有止血、抗肿瘤、延缓衰老、抑菌及杀虫作用。
谷芽:味甘;平。归脾;胃经。消食化积;健脾开胃。主治:食积停滞;胀满泄泻;脾虚少食;脚气浮肿。《本草经疏》:蘖米即稻蘖也。具生化之性,故为消食健脾、开胃和中之要药,脾胃和则中自瘟,气自下,热自除也。
鸡内金:味甘;性平。归脾;胃;肾;膀胱经。健脾消食;涩精止遗;消癥化石。主治消化不良;饮食积滞;呕吐反胃;泄泻下痢;小儿疳积;遗精;遗尿;小便频数;泌尿系结石及胆结石;癥瘕经闭;喉痹乳蛾;牙疳口疮。《本草纲目》载:“治小儿食疟,疗大人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牙疳诸疮。”现代医学临床证实,鸡内金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胆结石、膀胱炎、膀胱结石、口腔溃疡、遗精遗尿、胃癌、肝硬化等多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睡菜:味甘;微苦;性寒。归心;脾经。健脾消食;养心安神;清热利尿。主治胃炎;消化不良;心悸失眠;湿热黄疸;胆囊炎;水肿;小便不利或赤热涩痛。《纲目》:治心膈邪热,不得眠。
白石脂:味甘酸;性平;无毒。归肺;大肠经。涩肠;止血;固脱;收湿敛疮。主治久泻;久痢;崩漏带下;遗精;疮疡不敛。《日华子本草》:治泻痢,血崩带下,吐血衄血,并涩精淋沥,安心镇五脏,除烦疗惊悸,排脓治疮疖痔漏,养脾气,壮筋骨,补虚损。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本草正》载:“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当归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对慢性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野厚朴:味苦;辛;性温。温中理气;消食健胃。主治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呕吐;腹胀腹痛;腹泻。
乌药:味辛;性温。入脾;胃;肝;肾;膀胱经。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主治胸胁满闷;脘腹胀痛;头痛;寒疝疼痛;痛经及产后腹痛;尿频;遗尿。《本草通玄》载:“理七情郁结,气血凝停,霍乱吐泻,痰食稽留。”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乌药有兴奋大脑皮质的作用,并有促进呼吸、兴奋心肌、加速血液循环、升高血压及发汗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此外,乌药对胃肠平滑肌有双重作用,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还能明显缩短血浆再钙化时间,促进血凝,以及镇痉和驱虫的作用。
五味子:味辛;苦;性温。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祛风利湿;理气活血。主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胃痛;月经不调;肾炎。《本经》载:“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五味子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维生素、类黄酮、植物固醇及有强效复原作用的木酚素,它也是兼具精、气、神三大补益的少数药材之一,能益气强肝、增进细胞排除废物的效率、供应更多氧气、营造和运用能量、提高记忆力及性持久力。
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主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遗精。《别录》载:“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泽泻有降低胆固醇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改善肝脂肪代谢,降低血糖、血压,影响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血清溶血素。
红豆蔻:味辛;性温。归脾;肺经。温中燥湿;醒脾消食。主治脘腹冷痛;食积腹胀,呕吐泄泻;噎膈反胃。《本草拾遗》:治肠虚水泻,心腹绞痛,霍乱,呕吐酸水,解酒毒。
陈皮:味辛;甘;性寒。入脾;胃经。行气健脾,降逆止呕,燥湿化痰。主治胃部胀满、嗳气、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本草汇言》:“味辛善散,故能开气;胃苦开泄,故能行痰;其气温平,善于通达,故能止呕、止咳,健脾和胃者也。”医学临床研究表明,陈皮所含的橙皮苷可抑制胃溃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调整肠胃功能以及抗炎作用,其挥发油具有祛痰、平喘、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等作用,此外还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和利胆等作用。
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主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肢节酸痛重症;痿襞;夜盲。《玉楸药解》载:“燥土利水,泄饮消痰,行瘀,开郁,去漏,化癖,除症,理吞酸去腐,辟山川瘴疠,回筋骨之痿软,清溲溺之混浊。”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苍术具有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抗溃疡、保肝、抑菌、降血糖、抗缺氧、中枢抑制、抗肿瘤、促进骨骼钙化及对血管轻微扩张等作用。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脚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本草纲目》载:“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本毒,调和从药有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甘草有较强的解毒作用,还有抗溃疡、抗炎症、镇痉镇咳、降血压、降血脂、抗癌作用,广泛用于治疗咽喉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咳嗽、咳血等疾病,此外还具有抗胃溃疡、抗胃炎作用。
诃子:味苦;酸;涩;性平。归肺;大肠;胃经。敛肺;涩肠;下气;利咽。主治久泻;久痢;脱肛;喘咳痰嗽;久咳失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选用药材的药性相适相辅,针对病因对症下药,有温补脾肾、健脾开胃、温中燥湿、理气活血、消食导滞、涩肠止泻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吸收不良综合征治愈率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野菱66~82份莱菔子63~79份芡实60~76份鸡屎藤57~72份
大枣53~69份龙眼肉50~66份管仲46~63份赤阳子43~60份
山楂40~57份补骨脂38~54份谷芽35~51份鸡内金33~48份
睡菜30~45份白石脂27~42份当归25~39份野厚朴22~36份
乌药19~32份五味子16~28份泽泻13~25份红豆蔻10~22份
陈皮8~18份苍术5~15份甘草3~12份诃子1~10份。
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1)将野菱、大枣、龙眼肉、山楂、谷芽、睡菜、白石脂、当归、野厚朴、乌药、五味子、红豆蔻、陈皮洗净晾干后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热煮沸2~3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1~2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5~1.25的稠膏,备用;
(2)将莱菔子、鸡屎藤、管仲、赤阳子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凉,继续浸泡3~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晾,继续浸泡2~4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膏,备用;
(3)取净芡实放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时,将其取出放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4)取净补骨脂用盐水拌匀,微润,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取出,晾干,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5)将鸡内金用文火炒至表面颜色加深,喷淋食醋,待醋被完全吸进鸡内金,取出,晾干,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6)取泽泻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稍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至表面略现黄色取出,晾干,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7)取苍术用大火炒至外皮焦黑色,加盐水,炒干取出,晾干,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8)取净甘草片,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后稍闷,置炒制容器内,文火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9)将诃子用清水洗净,晒干,入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10)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步骤(5)、步骤(6)、步骤(7)、步骤(8)、步骤(9)中所得的细粉混合,加入炼蜜搅拌均匀后,制备为每粒3g的药丸。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2粒,饭前一小时以温开水送服,10天为1个疗程。
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野菱69~80份莱菔子66~76份芡实63~73份鸡屎藤60~70份
大枣56~66份龙眼肉53~63份管仲49~60份赤阳子46~57份
山楂43~54份补骨脂40~50份谷芽38~48份鸡内金36~45份
睡菜33~42份白石脂30~39份当归28~36份野厚朴25~33份
乌药22~30份五味子19~25份泽泻15~22份红豆蔻12~20份
陈皮10~15份苍术7~12份甘草5~10份诃子2~7份。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野菱74份莱菔子71份芡实68份鸡屎藤65份
大枣62份龙眼肉58份管仲55份赤阳子52份
山楂49份补骨脂46份谷芽43份鸡内金40份
睡菜37份白石脂34份当归32份野厚朴29份
乌药26份五味子22份泽泻19份红豆蔻16份
陈皮12份苍术9份甘草7份诃子4份。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或外院确诊的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80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43.4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2年,平均0.8年。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42.9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2年,平均0.78年。两组资历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组患者服用本发明药物,口服,每日3次每次2粒,饭前一小时以温开水送服,10天为1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对照组根据诊断出的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症状,分别给予补充控制及对症治疗等治疗手段。
3、疗效判定:
(1)治愈:大便正常,腹泻、腹痛等症状消失,临床检查恢复正常。
(2)好转:大便次数减少,腹泻、腹痛等症状好转,临床检查明显改善。
(3)无效:症状同施治前无明显差异。
4、结果
治疗组中治愈28例,好转8例,无效4例,治愈率70%,总有效率90%。
对照组中治愈21例,好转12例,无效7例,治愈率52.5%,总有效率82.5%。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举例:
1、赵××,女,55岁。该患者近1个月来时有腹部胀痛,每天大便次数增多,身体乏力,来院就诊,经临床检查,诊断为吸收不良综合征,经服用本发明所述中药1个疗程后,自述上述症状基本消失,遵医嘱继续服用本发明所述药物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临床检查正常,已痊愈。
2、何××,男,28岁。患者自述,其近1个来时有腹泻,粪便稀薄而量多,有恶臭,体重减轻,倦怠乏力,来院就诊,经临床检查,诊断为吸收不良综合征,经服用本发明所述中药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遵医嘱继续服用本发明所述药物1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临床检查正常,已痊愈。
吸收不良综合征不是一个单一性的疾病,它是一群疾病的组合,凡是可导致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电解质、矿物质和水吸收障碍的任何一种紊乱,均可列入这一综合征的范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等。中医认为,吸收不良综合征属中医“虚劳”、“虚损”、“脾痿”范畴,多因胃肠等消化系统慢性疾病导致长期厌食、久泻,终而引起脾气痿弱、肾气受损、精气匮乏,整个机体失充营养的虚损病证,病位在脾、胃、肾,病性以虚为主。本发明经长期临床实践,根据病因对症下药,具有温补脾肾、健脾开胃、温中燥湿、理气活血、消食导滞、涩肠止泻之功效,可从根本上治疗患者疾病,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吸收不良综合征治愈率较高。

Claims (4)

1.一种用于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4.一种用于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野菱、大枣、龙眼肉、山楂、谷芽、睡菜、白石脂、当归、野厚朴、乌药、五味子、红豆蔻、陈皮洗净晾干后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热煮沸2~3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1~2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5~1.25的稠膏,备用;
(2)将莱菔子、鸡屎藤、管仲、赤阳子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凉,继续浸泡3~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晾,继续浸泡2~4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膏,备用;
(3)取净芡实放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时,将其取出放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4)取净补骨脂用盐水拌匀,微润,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取出,晾干,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5)将鸡内金用文火炒至表面颜色加深,喷淋食醋,待醋被完全吸进鸡内金,取出,晾干,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6)取泽泻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稍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至表面略现黄色取出,晾干,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7)取苍术用大火炒至外皮焦黑色,加盐水,炒干取出,晾干,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8)取净甘草片,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后稍闷,置炒制容器内,文火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9)将诃子用清水洗净,晒干,入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10)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步骤(5)、步骤(6)、步骤(7)、步骤(8)、步骤(9)中所得的细粉混合,加入炼蜜搅拌均匀后,制备为每粒3g的药丸。
CN201510902229.9A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用于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3437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02229.9A CN105343737A (zh)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用于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02229.9A CN105343737A (zh)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用于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43737A true CN105343737A (zh) 2016-02-24

Family

ID=55319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02229.9A Pending CN105343737A (zh)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用于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43737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8996A (zh) * 2009-10-28 2011-05-11 吴希英 一种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中药配方
CN104324307A (zh) * 2014-10-24 2015-02-04 济南高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脂肪泻的中药口服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9209A (zh) * 2013-12-08 2015-06-10 青岛百草汇中草药研究所 一种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中药汤剂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8996A (zh) * 2009-10-28 2011-05-11 吴希英 一种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中药配方
CN104689209A (zh) * 2013-12-08 2015-06-10 青岛百草汇中草药研究所 一种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中药汤剂
CN104324307A (zh) * 2014-10-24 2015-02-04 济南高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脂肪泻的中药口服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汤立群等: "《胃肠病中医辨治及验方》", 31 July 2004, 羊城晚报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8933B (zh)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1362A (zh) 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90919A (zh) 用于治疗仔猪缺铁性贫血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83740A (zh) 一种用于增肥的内服中药
CN104225361A (zh) 一种丹七养生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0746A (zh)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
CN103736072B (zh)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73597A (zh) 一种多功能养生酒及其制作方法
CN104306906A (zh) 一种针对肥胖人群的荷叶减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94781A (zh) 一种虎杖降糖降脂保健茶
CN105688002A (zh) 一种用于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中药冲剂及制备方法
CN105288427A (zh) 一种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型胃潴留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N106165794A (zh) 一种益气养阴疏风通络饮料及制备加工方法
CN105250569A (zh) 一种用于治疗末梢神经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N105267839A (zh) 一种治疗因消化不良引起的便秘的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06547A (zh) 一种治疗脾气虚弱型经行泄泻的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3737A (zh) 一种用于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N105362940A (zh) 一种降血脂降胆固醇保健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49120A (zh) 一种治疗食积碍胃型产后伤食的中药冲剂及制备方法
CN101810751B (zh) 一种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发炎的中药制剂
CN108721540A (zh) 治疗肝癌六种情况的中药配方
CN105213897A (zh) 一种增肥中药片剂
CN105477462A (zh) 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N105233093A (zh) 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片剂
CN105748968A (zh) 一种用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辅助治疗的药丸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