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40804A - 一种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40804A
CN105340804A CN201510831392.0A CN201510831392A CN105340804A CN 105340804 A CN105340804 A CN 105340804A CN 201510831392 A CN201510831392 A CN 201510831392A CN 105340804 A CN105340804 A CN 1053408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yellow cartfish
cultivation
fry
yel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313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40804B (zh
Inventor
刘文生
林齐鹏
王涛
潘淦
许爱娱
余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83139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408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40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408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408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408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60Fishing; Aquaculture; Aquafarm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即随着季节的交替,根据一年四季中黄颡鱼养殖时期的不同,在黄颡鱼养殖池上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具体是:夏季养殖黄颡鱼时,在养殖池上种植空心菜和/或苋菜;秋季养殖黄颡鱼时,在养殖池上种植空心菜和/或苋菜;冬季养殖黄颡鱼时,在养殖池上种植西洋菜;春季养殖黄颡鱼时,在养殖池上种植西洋菜。该养殖方案不仅能及时最大限度地净化养殖用水,还能显著提高黄颡鱼各项生产性能指标,而饲料系数却显著降低;而且大大提高黄颡鱼质量和收获量的同时,还可收获蔬菜,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是一项绿色环保、效果明显的水体原位修复控制生态养殖技术,在黄颡鱼及其鱼苗的培育和养殖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展与水、环境质量密切相关。但一些地区的中小型规模养殖场一味增加水产品产量,向养殖水体投放大量人工饵料、抗生素、药物等,排出高氮、高磷废水,致河流、湖泊等水域氮磷严重超标,水体富营养化,破坏了水体生态环境平衡以及水生生物的稳定性及多样性。近几年,由于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沿海地区大量富营养养殖废水的排放,直接导致我国沿海水域富营养化的范围和程度呈现出扩大和加重的趋势,富营养化水体给水产养殖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
为了解决富营养化水体对水产养殖业的危害,常用有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生态方法等,相比之下,前两种方法成本较高,并且在治理过程中也会对水体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生物方法和生态方法在今后水处理上将会是首选方法。近几年,生态修复池塘水体的技术发展很快。浮床植物系统是一种比较新的水体原位修复和控制技术。利用生物浮床技术,将水生植物种植于池塘中,通过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相克机理,将水中氮、磷等污染物质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并储存于植物体中,实现对水环境的改善。但已有的研究多侧重于浮床植物系统对水体的净化功能和效果,而没有将其作为一种全新的种植—池塘养殖型复合农业模式提出,没有针对鱼类的养殖和植物的共生提出共赢的养殖模式。
黄颡鱼(Pseudobagrusfulvidraco)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广泛分布。黄颡鱼肉质细嫩,没有肌间刺,味道鲜美,属于名贵鱼种,适合各类人群,特别是儿童和老人食用。由于天然资源减少,生长速度缓慢,易患病,养殖产量相对不高,市场价格较高。黄颡鱼的养殖产量不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水质的影响,因此,针对黄颡鱼的养殖水体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生产指导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黄颡鱼养殖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是一种黄颡鱼与网箱式菜培共生的养殖方法,选择空心菜、苋菜、西洋菜等作为水上种植植物,通过分析网箱种植水生植物对养殖池塘水环境的原位修复效果,构建了一套完善的生态组合型复合农业模式,也为网箱种植—池塘养殖型复合农业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首先研究提出了一种黄颡鱼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预警方法,是以总磷(TP)、亚硝酸盐氮(NO2 --N)、化学需氧量(COD)、水体透明度(SD)、硝酸盐氮(NO3 --N)、总氨氮(TAN)、总氮(TN)、溶解氧(DO)、叶绿色a(Chl-a)作为预警因子,并分析各预警因子与黄颡鱼死亡量的相关性,以及黄颡鱼对各预警因子的耐受限度,将预警等级分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和超警五个级别。具体地,上述预警等级与生化指标的关系如下:
无警:TP<0.1mg/L、NO2 --N<0.1mg/L、COD<8mg/L、SD25~45cm、NO3 --N1~3mg/L、TAN<0.1mg/L、TN1.5~5mg/L、DO>4.5mg/L、Chl-a40~100μg/L;
轻警:TP0.1~0.5mg/L、NO2 --N0.1~0.2mg/L、COD8~15mg/L、SD20~25cm、NO3 --N3~5mg/L、TAN0.1~0.5mg/L、TN5~12mg/L、DO4~4.5mg/L、Chl-a100~170μg/L;
中警:TP0.5~1.0mg/L、NO2 --N0.2~0.3mg/L、COD15~20mg/L、SD15~20cm、NO3 --N5~10mg/L、TAN0.5~1.0mg/L、TN12~18mg/L、DO3~4mg/L、Chl-a170~220μg/L;
重警:TP1.0~1.5mg/L、NO2 --N0.3~0.5mg/L、COD20~25mg/L、SD10~15cm、NO3 --N10~15mg/L、TAN1.0~1.5mg/L、TN18~23mg/L、DO2~3mg/L、Chl-a220~270μg/L;
超警:TP≥1.5mg/L、NO2 --N≥0.5mg/L、COD≥25mg/L、SD≤10cm、NO3 --N≥15mg/L、TAN≥1.5mg/L、TN≥23mg/L、DO≤2mg/L、Chl-a≥270μg/L。
进一步地,根据鱼类生存耐受限度分级情况,建立表达式:Y=X/N;
式中:Y为满足超警和重警的单因子个数保证率,保证率是指水质因子的单级预警级别至少能够达到的值;X为满足超警和重警的单因子个数;N为选取作为预警的水质个数;
多个水质因子共同作用得到预警级别划分:当Y值=0时,为无警;当Y值≤15%时,为轻警;当15%<Y≤25%时,为中警;当25%<Y≤50%时,为重警;当Y>50%时,为超警。
本发明在上述预警方法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一种排警方法,即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即根据一年四季中黄颡鱼养殖时期的不同,在养殖黄颡鱼的同时,在养殖池上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具体是:夏季养殖黄颡鱼时,在养殖池上种植空心菜和/或苋菜;秋季养殖黄颡鱼时,在养殖池上种植空心菜和/或苋菜;冬季养殖黄颡鱼时,在养殖池上种植西洋菜;春季养殖黄颡鱼时,在养殖池上种植西洋菜。
优选地,所述空心菜、苋菜或西洋菜的种植面积占养殖池水面的20~40%。更优选为种植面积占养殖池水面的30%。
更优选地,所述空心菜的高度为15~25cm、茎直径0.5~0.8cm。优选地,所述空心菜的种植间隔为2~4cm,最优选为间隔3cm。
更优选地,所述苋菜的高度为10~20cm、茎直径0.4~0.6cm。优选地,所述苋菜的种植间隔为0.5~2cm,最优选为间隔1.5cm。
更优选地,所述西洋菜的高度为8~18cm、茎直径0.3~0.5cm。优选地,所述西洋菜的种植间隔为1~3cm,最优选为间隔2cm。
另外,夏季或秋季养殖养殖黄颡鱼时,当采用共同种植空心菜和苋菜的方案时,空心菜和苋菜的种植面积比为1~4:1。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优选方案,所述空心菜、苋菜或西洋菜种植在网箱中,每个网箱中种植数量相同,各网箱紧密排列漂浮于水面,养殖过程中保证空心菜、苋菜或西洋菜植株的成活率,及时补种死苗。优选地,所述网箱的规格为长×宽×高=1.0m×1.0m×0.7m。更优选地,所述网箱框体采用PVC50塑钢管通过液体胶粘接而成,确保密封,网箱上层浮板为铺满框体的1cm网孔塑料载体,使用前一周对网箱进行消毒。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优选方案,上述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用体重0.6~1.2g、体格健壮、无伤病的黄颡鱼鱼苗,按照80~100尾鱼苗/立方米的密度,在封闭式室内暂养池中暂养6~8d;
S2.使用渔用草酸对养殖池进行浸泡消毒处理,清洗干净后,注入新鲜自来水0.5~0.8米,增氧曝气2~3天,静置一周待用;
S3.鱼苗下池前,于养殖池中投入数尾暂养的鱼苗试水,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当鱼苗活动情况正常,水质指标符合鱼苗生长时,进行鱼苗下池;
S4.鱼苗下池后,按照20~40%的种植覆盖率,利用网箱在养殖池水面种植水生植物,夏季和秋季种植空心菜和/或苋菜,冬季和春季种植西洋菜;每个网箱的种植数量相同,保证空心菜植株的成活率,及时补种死苗;
S5.饲养管理:每天早7:00~9:00和晚17:00~19:00投喂相同的饲料,日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3.0%~6.0%。
饲养管理时,每天早晚投喂饲料的时间点可不必严格限制,但是要保证每天的规律性,即每天定时定点投喂饲料。最佳是每天早8:00和晚18:00投喂相同的饲料饲喂,日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5.0%;可根据摄食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记录每天的投喂情况,如实记录因天气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厌食或不食现象。
按操作流程严格消毒各种试验器具,降低疾病感染的可能性,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实验过程中对于突发的鱼病只使用低毒无残留渔药,如敌百虫和高锰酸钾控制病情;养殖试验期间,每天早、中、晚定时定点巡池,观察并记录黄颡鱼摄食、活动情况和各养殖池水质、水温变化等情况,及时捞取死亡鱼,查清死亡原因并采取相应解决对策。
其中优选地,步骤S1所述封闭式室内暂养池和步骤S2所述养殖池的规格为长×宽×高=6.06m×1.56m×1.30m。优选地,在封闭式室内水泥池中暂养7d,每个暂养池放养1200尾。
优选地,步骤S2所述注入新鲜自来水的水深0.7米。养殖期间,养殖池中保持6.5~7.5m3养殖用水。
优选地,步骤S4所述种植覆盖率为30%。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空心菜的高度为15~25cm、茎直径0.5~0.8cm。优选地,所述空心菜的种植间隔为2~4cm,最优选为间隔3cm。
更优选地,所述苋菜的高度为10~20cm、茎直径0.4~0.6cm。优选地,所述苋菜的种植间隔为0.5~2cm,最优选为间隔1.5cm。
更优选地,所述西洋菜的高度为8~18cm、茎直径0.3~0.5cm。优选地,所述西洋菜的种植间隔为1~3cm,最优选为间隔2cm。
另外,夏季或秋季养殖养殖黄颡鱼时,当采用共同种植空心菜和苋菜的方案时,空心菜和苋菜的种植面积比为1~4:1。
优选地,步骤S5所述饲料为颗粒饲料,含有以下各重量比的成分:粗蛋白≥40%、粗灰分≤13.0%、粗纤维≤12.0%、赖氨酸≥0.80%、蛋氨酸≥0.40%、总磷≥0.45%、钙0.5~1.5%、水份≤12.9%、食盐0.35~0.8%。
更优选地,所述颗粒饲料含有以下重量比的成分:40%≤粗蛋白≤70%、粗灰分≤13.0%、粗纤维≤12.0%、0.80%≤赖氨酸≤1.50%、0.40%≤蛋氨酸≤1.00%、0.45%≤总磷≤1.00%、钙0.5~1.5%、水份≤12.9%、食盐0.35~0.8%。
本发明首先在探索出了一套黄颡鱼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预警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效果显著的排警方法,即根据不同的季节,分别选用空心菜、苋菜和西洋菜与黄颡鱼共生养殖,网箱栽培这些水生植物可以大量吸收与富集水中的过量的营养物质,增加水中溶氧量,竞争抑制有害藻类繁殖,另外,植物根系微生物还能直接降解水中有机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增强植物对污染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植物对有机物的吸收,间接加速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实验显示,网箱栽培空心菜、苋菜和西洋菜对TN、TP、NO2 --N、NO3 --N、TAN、Chl-a的去除效率分别均可达到为50%左右、70%左右、85%左右、80%左右、90%左右、80%左右,而且水体的温度、pH、DO、SD、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都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适合黄颡鱼的生长。
从长久养殖来看,根据不同季节水体与黄颡鱼生长环境的差异,适时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及其复合种植,与黄颡鱼进行共生养殖,不仅能够对养殖水体达到显著的净化处理效果,还对黄颡鱼的生产、生理和生长性能具有显著的提高促进作用,实验显示,各实验组黄颡鱼的平均成活率、平均日增重、平均个体重、特定生长率均分别可达到为80%左右、180mg/d左右、20g左右、3%左右,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80%左右、50%左右、50%左右和20%左右,而各实验组饲料系数均可为1.5左右,比对照组降低了25%左右。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首次建立的黄颡鱼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预警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效果显著的排警方法,即根据不同的季节,分别选用空心菜、苋菜和西洋菜等水生植物与黄颡鱼共生养殖,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净化黄颡鱼养殖用水,有效去除水体不利因素,及时排除警患,而且能显著提高黄颡鱼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包括黄颡鱼的平均成活率、平均日增重、平均个体重和特定生长率等,饲料系数却显著降低;大大提高黄颡鱼质量和收获量的同时,还可收获空心菜,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因此,本发明网箱栽培空心菜是一项绿色环保、效果明显的水体原位修复和控制技术,在黄颡鱼及其鱼苗的培育和养殖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对照组养殖水体水温。
图2为对照组养殖水体pH的变化。
图3为对照组养殖水体透明度的变化。
图4为对照组养殖水体溶解氧的变化。
图5为对照组养殖水体氨氮的变化。
图6为对照组养殖水体化学需氧量的变化。
图7为对照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变化。
图8为对照组养殖水体硝酸盐的变化。
图9为对照组养殖水体总氮的变化。
图10为对照组养殖水体总磷的变化。
图11为对照组养殖水体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
图12为对照组养殖池黄颡鱼每周死亡数情况。
图13为空心菜对养殖水体pH的影响。
图14为空心菜对养殖水体温度的影响。
图15为空心菜对养殖水体DO的影响。
图16为空心菜对养殖水体透明度的影响。
图17为空心菜对养殖水体氨氮含量的影响。
图18为空心菜对养殖水体氨氮去除率。
图19为空心菜对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图20为空心菜对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去除率。
图21为空心菜对养殖水体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图22为空心菜对养殖水体硝酸盐去除率。
图23为空心菜对养殖水体总氮含量的影响。
图24为空心菜对养殖水体总氮去除率。
图25为空心菜对养殖水体总磷含量的影响。
图26为空心菜对养殖水体总磷去除率。
图27为空心菜对养殖水体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图28为空心菜对养殖水体叶绿素a去除率。
图29为黄颡鱼肝胰脏指数变化。
图30为黄颡鱼肝胰脏T-SOD活力与背肌MDA含量;数据为M±S.E(n=3),实验组和对照组内标的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显著水平(p<0.05),下同。
图31为黄颡鱼肝胰脏CAT活力。
图32分别为黄颡鱼肝胰脏和背肌T-AOC的活力,以及黄颡鱼肝胰脏ACP和AKP活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
实施例1黄颡鱼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预警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1)黄颡鱼鱼苗:黄颡鱼鱼苗购于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镇大同村广东海大集团下属的星级养殖示范基地,共7200尾,体重0.6~1.2g,体格健壮,无伤病。按照试验设置的要求随机分配到每个实验池中,每个水泥池放养1200尾。另一批鱼苗由广东省广州市金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示范基地提供,共计1200尾,体重平均为50g/尾,体格健壮。按试验的相关要求随机分配到每个水泥池中,每个水泥池放养200尾。
实验前,黄颡鱼鱼苗在封闭式室内水泥池(长×宽×高=6.06m×1.56m×1.30m)中暂养7d,选择其中规格均匀,个体健壮的黄颡鱼苗。
(2)养殖池:养殖池为长方形水泥池(长×宽×高=6.06m×1.56m×1.30m)。
养殖实验期间,养殖池中保持6.5~7.5m3养殖用水。鱼苗下池前一周,对所有养殖鱼池使用渔用草酸全池浸泡消毒处理,清洗干净后,注入新自来水,水深0.7米,增氧泵通气增氧曝气2~3天,静置一周左右待用。
对照组养殖池编号D1、D2、D3(相对于实施例3的实验组而言,实验组养殖池编号S1、S2、S3,实验组引入空心菜处理水体;各设3个重复)。
鱼苗下池前,分别于各养殖池中投入数尾试验鱼苗试水,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如鱼苗活动情况正常,水质指标符合鱼苗生长时,方可投苗。
(3)试验饲料:每个养殖池均采用同一规格、同一质地的颗粒商品饲料(粗蛋白≥40%、粗灰分≤13.0%、粗纤维≤12.0%、赖氨酸≥0.80%、蛋氨酸≥0.40%、总磷≥0.45%、钙0.5~1.5%、水份≤12.9%、食盐0.35~0.8%)。
2、实验设计
(1)养殖时间从2013年6月25日到2013年9月25日,历时90天。以及从2014年8月10日至2014年11月9日,历时91天。所有试验池中的水分蒸发产生的失水量均采用自来水直接补给,保证养殖水体的一致性。三个对照组养殖池D1、D2和D3主要是用来划定黄颡鱼水质警戒线试验,确定相应的预警等级(另外三个实验组养殖池S1、S2和S3主要是根据警患进行相应的排警试验,对不同的预警等级进行警患的排除,具体见实施例3)。
(2)饲养管理:养殖试验期间,每天早、中、晚定时定点巡池,观察并记录黄颡鱼摄食、活动情况和各养殖池水质、水温变化等情况,及时捞取各实验池死亡鱼,并详细记录死亡鱼的数目和时间,查清死亡原因并采取相应解决对策;
每天早8:00和晚18:00投喂相同的饲料,日投喂量为体重的3.0%~6.0%,可根据摄食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记录每天的投喂情况。按操作流程严格消毒各种试验器具,降低疾病感染的可能性,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对于突发的鱼病只使用低毒无残留渔药,如敌百虫和高锰酸钾控制病情。记录鱼苗的死亡情况。
3、样品采集及处理
(1)水样采集:分别于开始实验后8、15、22、29、36、43、50、57、64、71d定期采集水样,对总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氨态氮、总磷、溶解氧、水温、pH值、化学需氧量、叶绿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
(2)鱼体组织采集:每个鱼池随机捞取10或20尾鱼苗,随机选取5或10尾,完整地采集肝胰脏,同时采集去皮背部肌肉,迅速用冰盒转移至-86℃保存备用。
(3)血清采集:每个鱼池选取5或10尾规格适中的黄颡鱼称体重,尾静脉抽血,冰盒中静置2~4h,4℃、3500r离心10min,取足量上清液,在-86℃保存备用。
(4)组织匀浆液制备:准确称取待测组织(肝胰脏或者背肌)0.300~0.500g,按照重量体积比加入生理盐水制备成10%的组织匀浆液,3000~3500r/min离心10min,取组织上清液,离心管分装,贴好标签-86℃保存备用。指标测定时,根据试剂盒的要求,摸索最适的浓度,待测匀浆液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测定。
4、水质指标观测方法:依据国家环保局编著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各指标监测方法如下:pH、DO、温度:9804系列多功能水质分析仪现场测定;水体透明度(SD):圆盘法;COD:重铬酸钾法(GB11914-89);氨氮:纳氏试剂比色法(GB7479-87);亚硝态氮:重氮-偶氮比色法(GB7493-87);硝态氮:紫外分光光度法;叶绿素a:超声辅助热乙醇提取法;总氮: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GB11894-89);总磷:过硫酸钾消解法-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893-89)。
5、黄颡鱼指标的测定:测定黄颡鱼的体重、生长速度、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肝胰脏指数、成活率等生产性能指标,以及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生化指标。
6、结果与分析
(1)水体温度和pH的变化分别如图1、2所示:养殖池D1,D2,D3的水温无显著变化,pH变化范围7.4~9.3,养殖期间水温和pH总体适合黄颡鱼生长。
(2)养殖水体透明度的变化(如图3)在10~50cm,第15天透明度达最大值50cm,养殖中后期随着水中氮磷等无机盐增多,藻类生长旺盛,水体透明度逐渐下降。
(3)水体溶解氧(DO)的变化(如图4)范围4.5~9.0mg.L-1。DO前期较高,而养殖中、后期较低,对黄颡鱼的生长造成影响。
(4)养殖水体氨氮(TAN)的变化(如图)范围为0.37~8.98mg.L-1。在养殖后的第64天达到了最大值8.98±0.05mg.L-1,水体中氨氮的含量远远超过了渔业标准非离子氨的含量(≤0.02mg.L-1),此时也出现了黄颡鱼大量死亡。
(5)养殖水体化学需氧量(COD)的变化(如图6)呈上升趋势,变动范围为11.5~47mg.L-1,在养殖实验结束时COD达到了45.3mg.L-1,反映出了水质在持续恶化。
(6)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如图7)范围为0.004~0.585mg.L-1,在养殖前17d逐渐升高,并在第17d达到最大值0.579±0.007mg.L-1,随后急剧下降并处于稳定状态。
(7)养殖水体硝酸盐的变化:如图8所示,养殖池NO3 --N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18~7.88mg.L-1,并持续上升,在第36天达到一个小高峰,然后保持平稳,在第50天后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继续逐渐升高。
(8)养殖水体总氮的变化:如图9,养殖池的总氮含量的变化逐渐上升,变化范围在10.22~18.06mg.L-1之间,第43天达到最大值,随后基本保持平稳态势,只有对照组D1在第43天后总氮波动趋势比较明显。
(9)养殖水体总磷的变化:如图10所示,养殖池的总磷含量总体上都保持上升趋势,变化范围为0.16~3.11mg.L-1,水体中磷的含量主要是来自黄颡鱼新陈代谢的排泄物以及投喂饲料分解物,来源途径比较狭窄。
(10)养殖水体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如图11所示,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0.18~330.34μg.L-1,在养殖的第29天达到最高值,后期有所下降。
(11)黄颡鱼死亡尾数的变化
如图12,黄颡鱼苗放养后1周死亡数偏高,因为黄颡鱼属无鳞鱼,运输过程中极易摩擦损伤,带来致命危险。在第2、3周内,鱼苗死亡数下降,这时的养殖环境对于黄颡鱼比较适合。在第4、5、6周黄颡鱼死亡数上升,因为水中饲料残留,间接使水体中的氮、磷浓度升高,藻类大量生长,有害的微生物不断增加,黄颡鱼染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第7、8周黄颡鱼死亡数下降,因为水体中藻类的周期性死亡,使有害微生物失去寄存体,从而降低了黄颡鱼感染病变的可能性。第9、10周,黄颡鱼死亡出现大幅的升高,因为水体环境急剧恶化,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化因子大量富集,水体中藻类再次大量繁殖,水体溶解氧降低、有毒物质增加,鱼苗大量死亡,此时的水已经不再适应黄颡鱼的生长。
实施例2黄颡鱼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预警模型研究
基于实施例1的研究,对黄颡鱼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预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
1、预警等级的建立
(1)水质预警因子的筛选
池塘水质管理是黄颡鱼高效健康养殖的必要条件,鱼类疾病的爆发与主要水质因子密切相关,而这些水质因子相互间又有错综复杂的联系,通常是一个变量的变动引起另一些变量的变动,相关系数是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指标。
如果用X表示第一个变量,用Y表示第二个变量,它们分别是X=(x1,x2,x3…,xn,);Y=(yl,y2,y3…,yn,),相关系数定义式:
其中分别表示两个变量的平均数。
水质因子与预测对象的相关系数可以反映每个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程度。因此相关系数可作为划定预警水质因子的依据,选取一些与预测对象相关系数比较大的水质因子作为预警的预选指标。死亡数与水质因子以及各水质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见表1。
表1黄颡鱼死亡率与水质因子以及各水质因子的相关性
注:*.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由表1可知,与黄颡鱼死亡数相关性绝对值大小顺序为:TP>NO3 --N>COD>SD>NO2 --N>TAN>TN>DO>T>Chl-a>PH,具有显著性相关(p<0.05)的因素是NO3 --N、COD、SD,极显著相关(p<0.01)的因素是TP。
除此之外,各个水质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的有:DO与TP、COD、SD、NO2 --N、NO3 --N、TAN、TN、T;SD与TP、COD、NO2 --N、NO3 --N、TAN、TN;PH与NO2 --N;COD与TP、TN、NO3 --N;NO2 --N与TP、NO3 --N;NO3 --N与TP,TN;其中Chl-a和PH与黄颡鱼死亡数相关性最小。黄颡鱼的死亡是受多个水质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各水质因子的作用方式、作用强度各不相同。因此在黄颡鱼水质预警中,除了需要考虑线性相关性外,还需进一步参考其他的水质标准。
(2)水质警戒线的划定:本实验科学、客观的划定预警警戒线,划分黄颡鱼耐受限度,作为最终划定预警等级的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表2鱼类生存耐受限度分级
本发明根据上述鱼类耐受标准,参考《渔业水质标准》、《地表水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质划定标准,结合实验实际养殖情况,依据黄颡鱼的生理情况及对水质环境的适应性,结合大量实际养殖数据以及几种水质标准确定了黄颡鱼预警的警戒线(如表3所示)。对于标准中未规定的水质因子,则以实际养殖经验为标准。
表3黄颡鱼水质警戒线
(3)判断水质警情的方法
根据鱼类生存耐受限度分级情况,建立表达式如下:Y=X/N;
式中:Y为满足超警和重警的单因子个数保证率,X为满足超警和重警的单因子个数,N为选取作为预警的水质个数。保证率是指水质因子的单级预警级别至少能够达到的值,多个水质因子共同作用得到预警级别划分见表4。
表4多因子水质状态预警级别
对对照组养殖池D1、D2、D3进行警情判断,结果见表5,D1、D2、D3在养殖第8d水质处于无警状态,D1、D3在第29d时达到重警,D2在第50d时达到重警,在第57d时甚至达到超警。养殖后期三个养殖池基本都处于中警、重警的不稳定状态,大体趋势是水质恶化越来越严重,直到影响黄颡鱼正常生长。
表5养殖池的预警结果
2、鱼类生化指标与预警等级的关系
(1)首先,按照本发明预警等级的划分方法,对黄颡鱼四个采样时间做预警等级判定,并测定出各预警等级下不同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表6)。
表6预警等级与生化指标变化情况(n=30)
注:CAT、T-SOD、T-AOC、酶活力单位U/mgprot,AKP、ACP酶活力单位U/gprot,表中数据表示为M±S.E,8月13日与8月23日同属中警,9月2日属于重警,根据Y值计算,8月23日比8月13日的水质恶化严重。
(2)将预警级别用不同的数字表示(无警=1,轻警=2,中警=3,重警=4,超警=5),然后与各生理生化指标的做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见表7。
表7预警级别与生化指标相关性
注:*.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T-AOC为肝胰脏抗氧化能力
由表6和表7可知,肝胰脏T-AOC含量和肝胰脏T-SOD的活力与警度大小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肝胰脏ACP、AKP、CAT含量以及背肌中MDA含量与警度级别呈显著性负相关。
实施例3空心菜与黄颡鱼共生养殖
1、试验设置
实验季节为夏季,实验组养殖用池编号S1、S2、S3,实验组利用网箱栽培空心菜处理水体,即在养殖池上利用网箱栽培空心菜。按照3cm的间隔种植高约20cm、茎直0.5~0.8cm的空心菜35kg,每个网箱的种植数量相同,保证成活率,及时补种死苗。所用网箱规格为:长×宽×高=1.0m×1.0m×0.7m,网箱框体采用50pvc塑钢管通过502液体胶粘接而成,确保密封,网箱上层浮板为规格1cm网孔塑料载体铺满框体,养殖前一周对网箱进行消毒处理。
其他处理及养殖方法均同实施例1的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设3个重复。
2、空心菜对黄颡鱼水质因子的影响
(1)空心菜对养殖水体pH的影响:如图13所示,实验组和对照组pH均持续上升,养殖第50天后,对照组pH继续上升达最大值9.2,而实验组基本稳定在8.20左右,呈现明显差异,表明空心菜对于水体pH的稳定有一定作用。
(2)空心菜对养殖水体温度的影响:如图14所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水体水温无显著差别,温差在0.3~1.1℃之间,各采样时间水温变化在29.3~34.5℃。
(3)空心菜对养殖水体溶解氧(DO)的影响:如图15所示,经90天的养殖后,实验组D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空心菜对维持养殖水体中的溶氧量保持在一定的优势水平有作用。
(4)空心菜对养殖水体透明度的影响:如图16所示,虽然实验组的水体透明度也有所下降,但是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中后期,空心菜能维持透明度相对稳定,养殖水体不像对照组水体一样过于浑浊,整个养殖期间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水体透明度差异显著,说明空心菜在维持养殖水体透明度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5)空心菜对水体中TAN含量的影响:如图17、18,养殖期间实验组TA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空心菜对TAN去除率最高达到90%,表明空心菜对水体中TAN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且去除效果随时间推移明显提高。
(6)空心菜对水体中NO2 --N含量的影响:如图19、20,养殖后期对照组中NO2 --N含量明显高于实验组,实验组的空心菜对NO2 --N去除率最高达85%。
(7)空心菜对水体中NO3 --N含量的影响:由图21、22可知,养殖过程中,实验组水体的NO3 --N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从养殖第29天开始,两者出现显著性的差异,因此,网箱种植空心菜对养殖水体NO3 --N含量很好的去除作用。
(8)空心菜对养殖水体中TN含量的影响:
由图23、24可知,从整个养殖期间来看,实验组T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TN去除率最高达到50%,并随着时间推移处理效果呈稳定状态。
(9)空心菜对养殖水体中TP含量的影响:
由图25、26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水体中TP含量在第50天开始差异显著,实验组TP去除率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最后稳定在18%左右。
(10)空心菜对养殖水体Chl-a含量的影响:
由图27、28可知,整个养殖周期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实验组Chl-a去除率在第22天后呈增长的趋势,在养殖中后期保持稳定,基本在70%左右。
3、空心菜对鱼体生化指标的影响
(1)鱼体肝胰脏指数的变化:如图29的HSI变化曲线,8月13、8月23两个采样时间点,实验组和对照组HIS差异显著。而在9月2和9月20两个采样时间点,实验组HIS高于对照组。
(2)鱼体肝胰脏T-SOD活力和背肌MDA含量的变化:如图30,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实验组黄颡鱼肝胰脏T-SOD活力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的T-SOD活力(p<0.05)。实验组黄颡鱼背肌中MDA的含量一直显著低于对照组。另外,黄颡鱼机体肝胰脏T-SOD活力的变化与背肌中MDA的含量变化势存在正相关的变化趋势,这提示肝胰脏中T-SOD的活力可能受背肌中MDA含量影响。
(3)鱼体肝胰脏CAT活力的变化:如图31,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对照组CAT活力始终低于实验组中CAT活力,且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CAT活力可用于判定鱼类的营养状态,因此,实验组鱼类的营养状态优于对照组。
(4)鱼体肝胰脏和背肌T-AOC活力的变化:如图32中左图,从整个养殖周期看,实验组肝胰脏和背肌中T-AOC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黄颡鱼肝胰脏中的T-AOC活性远高于背肌中的T-AOC活性。表明肝胰脏在抗氧化能力方面远高于肌肉组织;实验组黄颡鱼肝胰脏的抗氧化能力优于对照组。
(5)鱼体肝胰脏ACP和AKP活力的变化:如图32中右图所示,实验组黄颡鱼肝胰脏ACP和AKP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的ACP活力(p<0.05),且黄颡鱼肝胰脏ACP含量明显高于AKP含量。
4、空心菜收获情况及黄颡鱼生产性能情况
(1)本实验空心菜在每个鱼池的种植面积为3平米,经过90天的养殖试验,不定期收割空心菜14次,每次收割4~12斤,共累计收获93.0斤,按照市场常规价格3.0元/斤,实际纯额收入为279.0元。
(2)实验组和对照组黄颡鱼苗收获情况如表8所示。经过90天的饲养试验,实验组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黄颡鱼成活率及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鱼苗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鱼苗的平均日增重、特定生长率及饲料系数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利用网箱栽培空心菜对黄颡鱼各项生产性能指标的提高效果显著。
表8黄颡鱼养殖生产性能情况
注:表中数据表示为M±S.E.;同行肩标相同小写字母表示相同项目、阶段数据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字母表示显著差异(P<0.05)。
实施例4苋菜和西洋菜与黄颡鱼共生养殖
1、按照同实施例3的方法,分别在秋季和冬季,在养殖黄颡鱼时,在养殖池上分别种植苋菜和西洋菜。
2、实验结果
(1)实验组栽培苋菜净化养殖水体后,与对照组比较,氨氮、亚硝态氮、化学耗氧量、硝态氮、总氮、总磷值差异极显著(p<0.01);网箱栽培苋菜有效降低养殖水体的总氮和总磷,抑制黄颡鱼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养殖水体水质指标总体状况优于对照组。而且水体的温度、pH、DO、SD,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都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适合黄颡鱼的生长。
(2)秋季共生种植苋菜后,黄颡鱼苗收获情况如表9所示。经过90天的饲养试验,实验组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黄颡鱼成活率及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鱼苗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鱼苗的平均日增重、特定生长率及饲料系数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利用网箱栽培苋菜和西洋菜同样对黄颡鱼各项生产性能指标的提高效果显著。
表9共生种植苋菜后黄颡鱼养殖生产性能情况
(3)实验组栽培西洋菜净化养殖水体后,与对照组比较,氨氮、亚硝态氮、化学耗氧量、硝态氮、总氮、总磷值差异极显著(p<0.01);网箱栽培苋菜有效降低养殖水体的总氮和总磷,抑制黄颡鱼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养殖水体水质指标总体状况优于对照组。而且水体的温度、pH、DO、SD,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都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适合黄颡鱼的生长。
另外,冬季共生种植西洋菜后,经过90天的饲养试验,实验组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黄颡鱼成活率及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鱼苗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鱼苗的平均日增重、特定生长率及饲料系数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利用网箱栽培苋菜和西洋菜同样对黄颡鱼各项生产性能指标的提高效果显著。
实施例5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
另外,本研究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季节对水生植物与黄颡鱼共生养殖的影响,包括季节对黄颡鱼的生长影响、不同季节养殖黄颡鱼所适用的共生水生植物等,以期获得系统的长期饲养方案,结果显示,夏季和秋季黄颡鱼与空心菜和/或苋菜共生养殖效果最好;冬季和春季黄颡鱼与西洋菜共生养殖效果最好。
1、夏季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如下:
S1.选用体重0.6~1.2g、体格健壮、无伤病的黄颡鱼鱼苗,按照80~100尾鱼苗/立方米的密度,在封闭式室内暂养池中暂养6~8d;
S2.使用渔用草酸对养殖池进行浸泡消毒处理,清洗干净后,注入新鲜自来水0.5~0.8米,增氧曝气2~3天,静置一周待用;
S3.鱼苗下池前,于养殖池中投入数尾暂养的鱼苗试水,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当鱼苗活动情况正常,水质指标符合鱼苗生长时,进行鱼苗下池;
S4.鱼苗下池后,按照30%的种植覆盖率,利用网箱在养殖池水面种植空心菜,种植间隔为3cm,空心菜的高度为15~20cm、茎直径0.5~0.8cm;每个网箱的种植数量相同,各网箱紧密排列漂浮于水面,保证空心菜植株的成活率,及时补种死苗;
S5.饲养管理:每天早8:00和晚18:00投喂相同的饲料,日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5.0%。可根据摄食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记录每天的投喂情况,如实记录因天气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厌食或不食现象。
养殖过程中,按操作流程严格消毒各种试验器具,降低疾病感染的可能性,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实验过程中对于突发的鱼病只使用低毒无残留渔药,如敌百虫和高锰酸钾控制病情。每天早、中、晚定时定点巡池,观察并记录黄颡鱼摄食、活动情况和各养殖池水质、水温变化等情况,及时捞取死亡鱼,查清死亡原因并采取相应解决对策。
2、秋季、冬季和春季的养殖方法同夏季,不同之处在于:
秋季共生养殖苋菜,苋菜的高度为10~15cm、茎直径0.4~0.6cm,种植间隔为1.5cm;冬季和春季共生种植西洋菜,西洋菜的高度为8~10cm、茎直径0.3~0.5cm,种植间隔为2cm。
实施例6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
1、夏季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如下:
S1.选用体重0.6~1.2g、体格健壮、无伤病的黄颡鱼鱼苗,按照80~100尾鱼苗/立方米的密度,在封闭式室内暂养池中暂养6~8d;
S2.使用渔用草酸对养殖池进行浸泡消毒处理,清洗干净后,注入新鲜自来水0.5~0.8米,增氧曝气2~3天,静置一周待用;
S3.鱼苗下池前,于养殖池中投入数尾暂养的鱼苗试水,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当鱼苗活动情况正常,水质指标符合鱼苗生长时,进行鱼苗下池;
S4.鱼苗下池后,按照20%的种植覆盖率,利用网箱在养殖池水面种植苋菜,苋菜的高度为10~15cm、茎直径0.4~0.6cm,种植间隔为1.5cm;每个网箱的种植数量相同,各网箱紧密排列漂浮于水面,保证空心菜植株的成活率,及时补种死苗;
S5.饲养管理:每天早8:00和晚18:00投喂相同的饲料,日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3.0%%。可根据摄食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记录每天的投喂情况,如实记录因天气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厌食或不食现象。
养殖过程中,按操作流程严格消毒各种试验器具,降低疾病感染的可能性,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实验过程中对于突发的鱼病只使用低毒无残留渔药,如敌百虫和高锰酸钾控制病情。每天早、中、晚定时定点巡池,观察并记录黄颡鱼摄食、活动情况和各养殖池水质、水温变化等情况,及时捞取死亡鱼,查清死亡原因并采取相应解决对策。
2、秋季、冬季和春季的养殖方法同夏季,不同之处在于:
秋季共生养殖空心菜,空心菜的高度为15~20cm、茎直径0.5~0.8cm,种植间隔为3cm;冬季和春季共生种植西洋菜,西洋菜的高度为8~10cm、茎直径0.3~0.5cm,种植间隔为2cm。
实施例7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
1、夏季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如下:
S1.选用体重0.6~1.2g、体格健壮、无伤病的黄颡鱼鱼苗,按照80~100尾鱼苗/立方米的密度,在封闭式室内暂养池中暂养6~8d;
S2.使用渔用草酸对养殖池进行浸泡消毒处理,清洗干净后,注入新鲜自来水0.5~0.8米,增氧曝气2~3天,静置一周待用;
S3.鱼苗下池前,于养殖池中投入数尾暂养的鱼苗试水,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当鱼苗活动情况正常,水质指标符合鱼苗生长时,进行鱼苗下池;
S4.鱼苗下池后,按照40%的种植覆盖率,利用网箱在养殖池水面种植空心菜和苋菜,空心菜和苋菜的种植面积比为1:1;空心菜的高度为20~25cm、茎直径0.5~0.8cm,种植间隔为3cm;苋菜的高度为10~15cm、茎直径0.4~0.6cm,种植间隔为1.5cm;
每个网箱的种植数量相同,各网箱紧密排列漂浮于水面,保证空心菜植株的成活率,及时补种死苗;
S5.饲养管理:每天早8:00和晚18:00投喂相同的饲料,日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3.0%。可根据摄食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记录每天的投喂情况,如实记录因天气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厌食或不食现象。
养殖过程中,按操作流程严格消毒各种试验器具,降低疾病感染的可能性,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实验过程中对于突发的鱼病只使用低毒无残留渔药,如敌百虫和高锰酸钾控制病情。每天早、中、晚定时定点巡池,观察并记录黄颡鱼摄食、活动情况和各养殖池水质、水温变化等情况,及时捞取死亡鱼,查清死亡原因并采取相应解决对策。
2、秋季的养殖方法同夏季;冬季和春季的养殖方法同夏季的不同之处在于:冬季和春季共生种植西洋菜,西洋菜的高度为10~18cm、茎直径0.3~0.5cm,种植间隔为2cm。
实施例8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
1、夏季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如下:
S1.选用体重0.6~1.2g、体格健壮、无伤病的黄颡鱼鱼苗,按照80~100尾鱼苗/立方米的密度,在封闭式室内暂养池中暂养6~8d;
S2.使用渔用草酸对养殖池进行浸泡消毒处理,清洗干净后,注入新鲜自来水0.5~0.8米,增氧曝气2~3天,静置一周待用;
S3.鱼苗下池前,于养殖池中投入数尾暂养的鱼苗试水,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当鱼苗活动情况正常,水质指标符合鱼苗生长时,进行鱼苗下池;
S4.鱼苗下池后,按照30%的种植覆盖率,利用网箱在养殖池水面种植,空心菜和苋菜;空心菜和苋菜的种植面积比为2:1;空心菜的高度为15~20cm、茎直径0.5~0.8cm,种植间隔为3cm;苋菜的高度为15~20cm、茎直径0.4~0.6cm,种植间隔为1.5cm;
每个网箱的种植数量相同,各网箱紧密排列漂浮于水面,保证空心菜植株的成活率,及时补种死苗;
S5.饲养管理:每天早8:00和晚18:00投喂相同的饲料,日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6.0%。可根据摄食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记录每天的投喂情况,如实记录因天气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厌食或不食现象。
养殖过程中,按操作流程严格消毒各种试验器具,降低疾病感染的可能性,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实验过程中对于突发的鱼病只使用低毒无残留渔药,如敌百虫和高锰酸钾控制病情。每天早、中、晚定时定点巡池,观察并记录黄颡鱼摄食、活动情况和各养殖池水质、水温变化等情况,及时捞取死亡鱼,查清死亡原因并采取相应解决对策。
2、秋季的养殖方法同夏季;冬季和春季的养殖方法同夏季的不同之处在于:冬季和春季共生种植西洋菜,西洋菜的高度为10~18cm、茎直径0.3~0.5cm,种植间隔为2cm。
本研究系统的统计了上述各实施例养殖方案的黄颡鱼养殖生产性能情况,总结出了一种系统优化的黄颡鱼的生态养殖方法,即随着季节的交替,根据一年四季中黄颡鱼养殖时期的不同,在黄颡鱼养殖池上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具体是:当夏季或秋季养殖黄颡鱼时,在养殖池上种植空心菜和/或苋菜;当冬季或春季养殖黄颡鱼时,在养殖池上种植西洋菜;可实现黄颡鱼养殖水的及时净化,获得优异的养殖效果,经济效益大大提升。

Claims (10)

1.一种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一年四季中黄颡鱼养殖时期的不同,在养殖黄颡鱼的同时,在养殖池上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具体是:夏季养殖黄颡鱼时,在养殖池上种植空心菜和/或苋菜;秋季养殖黄颡鱼时,在养殖池上种植空心菜和/或苋菜;冬季养殖黄颡鱼时,在养殖池上种植西洋菜;春季养殖黄颡鱼时,在养殖池上种植西洋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菜的高度为15~25cm、茎直径0.5~0.8cm;所述苋菜的高度为10~20cm、茎直径0.4~0.6cm;所述西洋菜的高度为8~18cm、茎直径0.3~0.5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菜、苋菜或西洋菜的种植面积占养殖池水面的20~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菜的种植间隔为2~4cm;所述苋菜的种植间隔为0.5~2cm;所述西洋菜的种植间隔为1~3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菜、苋菜或西洋菜种植在网箱中,每个网箱中种植数量相同,各网箱紧密排列漂浮于水面,养殖过程中保证空心菜、苋菜或西洋菜植株的成活率,及时补种死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夏季或秋季养殖养殖黄颡鱼时,当采用共同种植空心菜和苋菜的方案时,空心菜和苋菜的种植面积比为1~4:1。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选用体重0.6~1.2g、体格健壮、无伤病的黄颡鱼鱼苗,按照80~100尾鱼苗/立方米的密度,在封闭式室内暂养池中暂养6~8d;
S2.使用渔用草酸对养殖池进行浸泡消毒处理,清洗干净后,注入新鲜自来水0.5~0.8米,增氧曝气2~3天,静置一周待用;
S3.于养殖池中投入数尾暂养的鱼苗试水,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当鱼苗活动情况正常,水质指标符合鱼苗生长时,进行鱼苗下池;
S4.鱼苗下池后,按照20~40%的种植覆盖率,利用网箱在养殖池水面种植水生植物,夏季和秋季种植空心菜和/或苋菜,冬季和春季种植西洋菜;
S5.饲养管理:每天早7:00~9:00和晚17:00~19:00投喂相同的饲料,日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3.0%~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所述饲料为颗粒饲料,含有以下重量比的成分:40%≤粗蛋白≤70%、粗灰分≤13.0%、粗纤维≤12.0%、0.80%≤赖氨酸≤1.50%、0.40%≤蛋氨酸≤1.00%、0.45%≤总磷≤1.00%、钙0.5~1.5%、水份≤12.9%、食盐0.35~0.8%。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所述饲养管理为:每天早8:00和晚18:00投喂相同的饲料,日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5.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养殖期间,每天早、中、晚巡池,观察并记录黄颡鱼摄食、活动情况和各养殖池水质、水温变化情况,及时捞取死亡鱼,查清死亡原因并采取相应解决对策。
CN201510831392.0A 2015-11-25 2015-11-25 一种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 Active CN1053408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31392.0A CN105340804B (zh) 2015-11-25 2015-11-25 一种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31392.0A CN105340804B (zh) 2015-11-25 2015-11-25 一种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40804A true CN105340804A (zh) 2016-02-24
CN105340804B CN105340804B (zh) 2019-02-01

Family

ID=55317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31392.0A Active CN105340804B (zh) 2015-11-25 2015-11-25 一种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4080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7403A (zh) * 2017-01-11 2017-04-2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黄颡鱼的生态养殖方法
CN107038650A (zh) * 2016-11-09 2017-08-11 欧阳敏 一种淡水池塘水质诊断与调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文生 等: "黄颡鱼与网箱式菜培共生养殖技术研究", 《2014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
利锋 等: "水培经济植物净化养殖废水研究现状", 《安徽农业科学》 *
张丽萍 等: "人工浮岛栽培蔬菜及花卉对水质的净化作用研究", 《三峡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张迪: "水葫芦和金鱼藻对黄颡鱼养殖用水净化作用的比较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 *
金树权 等: "10种水生植物的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能力比较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黄海平: "水蕹菜浮床在精养鱼池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8650A (zh) * 2016-11-09 2017-08-11 欧阳敏 一种淡水池塘水质诊断与调控方法
CN107038650B (zh) * 2016-11-09 2021-04-02 欧阳敏 一种淡水池塘水质诊断与调控方法
CN106577403A (zh) * 2017-01-11 2017-04-2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黄颡鱼的生态养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40804B (zh) 2019-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sheries Aquaculture department
Asaduzzaman et al. Effects of addition of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and substrates for periphyton developments on pond ecology and production in C/N-controlled freshwater prawn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farming systems
de Paula Silva et al. Integrating filamentous ‘green tide’algae into tropical pond-based aquaculture
Kumar et al. Effect of periphyton (aquamat) on water quality, nitrogen budget, microbial ecology, and growth parameters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in a semi-intensive culture system
Marques et al. New species for the biomitigation of a super-intensive marine fish farm effluent: combined use of polychaete-assisted sand filters and halophyte aquaponics
CN103548737B (zh) 一种低碳、环保养鱼方法
CN101074144B (zh) 养殖场生态治理与回收利用的方法
CN110771543B (zh) 一种基于多级生物自调节体系的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方法
Garcia et al. The potential of periphyton-based cage culture of Nile tilapia in a Brazilian reservoir
KR20170129129A (ko) 굴의 육상 양식 방법
CN108040932A (zh) 一种养鱼方法
CN105454144B (zh) 一种黄颡鱼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预警方法及其应用
Mohanty et al. Impact of high-density stocking and selective harvesting on yield and water productivity of deepwater rice–fish systems
Habib et al. Effects of stocking density on growth and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cage reared climbing perch (Anabas testudineus) of high yielding Vietnamese stock
CN103004662B (zh) 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
Robledo et al. Nutrient removal efficiency of H ydropuntia cornea in an integrated closed recirculation system with pink shrimp F arfantepenaeus brasiliensis
Abraham et al. Influence of salinity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the shrimp (Penaeus monodon) production and bacterial counts of modified extensive brackishwater ponds
CN101543190A (zh) 一种利用海冰水养殖罗非鱼的方法
Milstein et al. Effects of intervention in the water column and/or pond bottom through species composition on polycultures of large carps and small indigenous species
CN105340804B (zh) 一种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
CN105165680A (zh) 一种大黄鱼-龙须菜综合养殖匹配模式
CN102057883A (zh) 蛭弧菌游泳体菌液在海参育苗中的应用
CN104322411B (zh) 一种太湖新银鱼塌陷区水域繁养方法
Khoi et al. Growth of the diatom Chaetoceros calcitrans in sediment extracts from Artemia franciscana ponds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N102210272A (zh) 一种河口型海湾海参池塘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