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40031A - 电容器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容器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40031A
CN105340031A CN201480036312.6A CN201480036312A CN105340031A CN 105340031 A CN105340031 A CN 105340031A CN 201480036312 A CN201480036312 A CN 201480036312A CN 105340031 A CN105340031 A CN 105340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fixed part
capacitor module
section
main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63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40031B (zh
Inventor
一仓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Chemi C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Chemi C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378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3665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378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8300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Chemi Con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Chemi C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40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40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400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400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02Mountings
    • H01G2/04Mount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a chassi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0Multiple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e.g. arrays o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2Fixing or assembling a capacitive element in a housing, e.g. mounting electrodes, current collectors or terminals in containers or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8Housing;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6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with each oth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电容器模块(2)具备壳体部件,该壳体部件具有收纳多个电容器(4)的收纳部(14),在收纳部的内壁部与电容器之间具有间隙(32),在间隙中配置固定部件(16),固定部件包含包围电容器的周围部的环状部(20)、和从该环状部起沿着与环状部交叉的方向形成的楔部(22)。由此,除了能够避免针对固定部件、封口卷边部的来自壳体部件的应力之外,还能够降低因振动而导致的对外部端子或補助端子载荷,能够维持连接性和固定力。

Description

电容器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涉及具有多个电容器的电容器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将电能用于驱动或制动的机动车等设备中,电容器被用于电能的储存。由于电容器在急速充放电特性上优越,因此适用于要求启动或制动的迅速性的机动车等设备。
为了应对搭载设备侧的启动或制动所需要的电力,在电容器要求大容量化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多个电容器来实现需要的容量和高压化。在该情况下,可以使用将多个电容器集合在一起而成的电容器模块。
在这样的电容器模块中,公知利用壳体部件覆盖多个电容器(例如,专利文献1)。并且,公知构成了如下的电容器模块:向电容器与壳体部件之间填充绝缘树脂,使电容器绝缘并且将其牢固地固定于壳体部件的内部(例如,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另一方面,关于电容器模块,要求绝缘化和轻量化,但在填充了绝缘树脂的情况下,虽然固定强度和绝缘性得到提高,但会妨碍轻量化。因此,还研究了未填充绝缘树脂的电容器模块(例如,专利文献4)。并且,在搭载多个电容器的电容器模块中,为了通过串联连接、并联连接或者串并联连接等连结多个电容器以实现期望的容量和耐电压,将形成有电路图案的配线基板安装于电容器模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049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8726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408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949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对于这样的电容器模块中使用的电容器,将电容器元件插入由铝形成的有底筒状的外壳中,将一体地成型有外部端子的封口板配置在外壳的开口部,通过形成封口卷边部而固定封口板进行密封。该封口卷边部是进行了卷边处理的弯曲部。如果施加使这样的弯曲部变形的力,则封口板的基于封口卷边部实现的密封强度有可能发生变化。
在电容器模块中,在壳体部件中安装多个电容器。该安装是通过将各电容器插入壳体部件的收纳部中来进行的。在进行该安装时,有可能对插入壳体部件的各电容器的外壳施加应力。该应力作用于上述的封口卷边部,封口卷边部被按压,如果应力起作用的状态持续,则存在外壳的密封强度变差、电容器性能降低这样的课题。因此,使壳体部件的收纳部的内径成型得比电容器的外径大,从而在收纳部与电容器之间形成间隙。通过采用这种构造,在将电容器插入收纳部或相对于电容器模块固定时,封口卷边部不会与收纳部接触,能够降低应力对封口卷边部的载荷。然而,由于在收纳部与电容器之间形成间隙,电容器与壳体部件的固定依赖于在封口板上设置的外部端子或補助端子与壳体部件的连接。在该情况下,存在这样的担忧:因在使用电容器模块时施加的振动,以电容器的外部端子或補助端子为支点进行振动而对補助端子或外部端子作用有应力,从而导致连接性或固定性降低。
对于这些问题,在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4中并没有公开或暗示,也没有公开或暗示用于解决该问题的结构等。
因此,本公示的技术性目的在于避免对多个电容器的封口卷边部的应力并提高固定力。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示的技术的一个方面是一种电容器模块,其具备壳体部件,该壳体部件具有收纳多个电容器的收纳部,其中,在所述收纳部的内壁部与所述电容器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间隙中配置有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具有:环状部,其包围所述电容器的周围部;和楔部,其从该环状部起沿着与所述环状部交叉的方向形成。
在该电容器模块中,也可以优选的是,所述固定部件在所述环状部的内周面或外周面的局部形成有突出部,并且所述突出部的内周面或外周面与所述楔部的内周面或外周面连结而形成为同一面。
在该电容器模块中,也可以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部件上形成有缺口部,并且,所述固定部件在所述环状部上具有与所述缺口部卡合的卡合部,并通过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壳体部件卡合。
在该电容器模块中,也可以优选的是,所述壳体部件被分离成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所述第1壳体部覆盖所述电容器的端子侧,所述第2壳体部与所述第1壳体部连结,并覆盖所述电容器的底部侧,所述壳体部件在所述第1壳体部侧具有所述固定部件。
在该电容器模块中,也可以优选的是,所述第2壳体部具有被插入所述第1壳体部与所述电容器之间的卡定部。
在该电容器模块中,也可以优选的是,所述第1壳体部具有:加强肋,其沿着与所述收纳部交叉的方向立起设置并且以横跨所述收纳部的方式成型;和通水孔,其对附着在所述收纳部的表面上的水滴进行引导,所述第2壳体部具有将从所述通水孔引导来的水排出的排水孔。
在该电容器模块中,也可以优选的是,所述通水孔形成在所述加强肋上或者形成在所述加强肋以外的部位。
在该电容器模块中,也可以优选的是,所述排水孔形成于所述第2壳体部的底面。
在该电容器模块中,也可以优选的是,所述第2壳体部在内底面上具有斜坡部,该斜坡部将从所述通水孔引导来的水引导至所述排水孔。
在该电容器模块中,也可以优选的是,所述第2壳体部在加强肋上具有所述排水孔,所述加强肋横跨所述收纳部,且沿着与所述收纳部交叉的方向立起设置,从所述通水孔引导来的水被从所述加强肋排出至所述排水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示的电容器模块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容器模块的制造方法,该电容器模块具备壳体部件,该壳体部件具有收纳多个电容器的收纳部,其中包含有如下处理:在所述电容器的外壳上安装固定部件,将所述电容器与所述固定部件一起安装于壳体部件中,将所述固定部件配置在所述壳体部件的内壁与所述电容器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示的技术,能够得到如下的任意效果。
(1)由于在壳体部件的内壁部与电容器之间具有间隙,因此能够避免针对固定部件、封口卷边部的来自壳体部件的应力。
(2)能够防护封口卷边部不受来自壳体部件的应力,能够防止电容器的密封强度的劣化,能够维持电容器性能。
(3)由于将固定部件配置在壳体部件的收纳部与电容器之间的间隙中,因此能够抑制电容器的振动,降低因振动而导致的对外部端子和補助端子的载荷,能够维持连接性和固定力。
(4)能够避免因在壳体内产生的水的滞留所导致的电容器模块的劣化等不良情况。
并且,本公示的技术的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参照附图和各实施方式而变得更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容器模块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固定部件的平面和截面的图。
图3是示出具有固定部件的电容器模块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固定部件的结构例和相对于主壳体的设置状态例的图。
图5是将图3的VA部和VB部放大并示出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电容器模块的主壳体、固定部件以及电容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主壳体与固定部件的卡合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将电容器模块的壳体部件分解后示出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图1所示的各部分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固定部件的结构例和相对于主壳体的设置状态的另一例的图。
图11是示出电容器模块的壳体部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的电容器模块的结构例。该电容器模块2中包含多个电容器4。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6个电容器4,但其个数可以是6以下也可以是6以上。对于各电容器4,例如使用双电层电容器、电解电容器。
各电容器4具有外壳6,在该外壳6的内部收纳有电容器元件。外壳6例如由铝成型。该外壳6被封口板8封口。该封口板8由绝缘性合成树脂等绝缘板形成,在该封口板8上,作为外部端子形成有阳极端子、阴极端子以及補助端子。阳极端子、阴极端子以及補助端子在封口板8成型时通过插入成型一体地安装于封口板8。阳极端子与电容器元件的阳极连接,阴极端子与电容器元件的阴极连接。補助端子用于电容器4与后述的主壳体12-1的固定等。该封口板8由外壳6的封口卷边部10保持。该封口卷边部10是使外壳6的开口缘部向封口板8侧弯曲并使其端部陷入封口板8从而密封外壳6。
覆盖这些电容器4的壳体部件包含例如主壳体12-1和底壳12-2。该主壳体12-1是第1壳体部的一例,底壳12-2是第2壳体部的一例。主壳体12-1和底壳12-2例如是热塑性合成树脂的成型体。
主壳体12-1和底壳12-2例如在内部形成有与圆筒状的电容器4对应的收纳部14。各收纳部14是与电容器4的外壳6的形状对应的圆筒形状。即,该收纳部14是本公示的筒部的一例。
主壳体12-1的收纳部14具有顶部。在该顶部上形成有使电容器4的外部端子和補助端子贯通的贯通孔。通过将固定螺钉拧入从贯通孔贯通的補助端子中,各电容器4被固定于主壳体12-1,并且被收纳部14覆盖。并且,对于阳极端子和阴极端子来说,也使端子从设置于主壳体12-1的顶部上的贯通孔贯通,并通过汇流条进行电连接。另外,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不设置補助端子,将外部端子与汇流条的连接兼作与主壳体12-1的固定。
固定部件16(图2)与电容器4一同被插入主壳体12-1的收纳部14。该固定部件16设置在主壳体12-1的收纳部14的内壁部与电容器4是外壳6之间。在底壳12-2的收纳部14上形成有多个卡定突部18(图3)。各卡定突部18是卡定部的一例。各卡定突部18从底壳12-2的收纳部14的内壁面向主壳体12-1侧突出。
除此之外,在主壳体12-1的两端形成有安装部11、13。各安装部11、13是将电容器模块2固定在搭载设备侧的构件的一例。也可以在安装部11、13中形成供固定螺钉安装的贯通孔。并且,相邻的电容器4彼此也可以通过作为连结部件的一例的汇流条或者端子固定螺钉等例如将各自的阳极端子和阴极端子连接起来。这样的电容器4的连接形式包含能够根据并联连接、串联连接、串并联连接等目的而适当选择的状态。
图2的A示出了固定部件16的平面形状。图2的B示出了沿图2的A的IIB–IIB线的截面。
固定部件16例如由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具有柔性。该固定部件16具有环状部20,在该环状部20具有多个楔部22。环状部20覆盖电容器4的外壳6的周围部,并且具有能够与该周围部嵌合的内径。固定部件16的外径被设计得大于收纳部14的内径。楔部22在作为与环状部20交叉的方向的一例的垂直方向上向环状部20的内侧突出,并且具有与环状部20的外壁面一致的锥面24。各楔部22以角度θ例如60度的角度间隔形成。
在环状部20上形成有缺口部26。在通过该缺口部26对置的端部形成有卡合突部28。各卡合突部28是本公示的卡合部的一例,向环状部20的外周突出。
图3示出了电容器模块2的纵剖面。在该电容器模块2中,电容器4被主壳体12-1和底壳12-2覆盖,主壳体12-1与底壳12-2卡合而构成一个壳体部件。
在电容器4的外周围,固定部件16覆盖在避开封口卷边部10的位置处,且与电容器4一同设置在主壳体12-1侧。在主壳体12-1的内壁面上形成有锥面30。
主壳体12-1的锥面30以内径朝向主壳体12-1的开口侧、即主壳体12-1与底壳12-2的结合侧逐渐变大的方式形成。通过该锥面30和固定部件16的锥面24,随着固定部件16插入到收纳部14,缺口部26变窄,并逐渐面向电容器4的外周面收缩而紧固电容器4。并且,固定部件16的锥面24与锥面30接触,固定部件16借助两者的摩擦被保持在主壳体12-1的内壁面,从而配置在收纳部14与电容器4之间的间隙32中。由此,固定部件16被设置在主壳体12-1的开口侧。
固定部件16的楔部22如图4的A所示那样以一定间隔在非连续的状态下形成于环状部20。并且,在固定部件16上,环状部20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形成为突出部31,该突出部31与楔部22的内周面连结,形成同一内周面。
随着将固定部件16插入收纳部14,固定部件16以相对于电容器4收缩的方式发生变化。在该情况下,例如如图4的B所示那样,固定部件16并不是均等地按压电容器4的整个外周面,而是利用楔部22局部地强力按压电容器4的外壳6的外周面来进行固定。并且,即使在电容器模块2振动的情况下也强力地进行按压,因此抑制了电容器向收纳部14的开口侧的移动,固定得到维持。
并且,楔部22的形状或大小等能够根据插入时的紧固程度进一步局部地强力按压,因此外壳6向电容器元件侧发生变形,楔部22以陷入电容器4的方式被固定,从而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与在整周进行按压的情况相比,在如实施方式那样局部地按压的情况下,电容器4的外周面易于变形,楔部22以陷入电容器4的外周面的方式被固定,能够有效地将电容器4固定于电容器模块2。这是因为,在从侧面按压圆筒状的电容器4的情况下,与对整体均匀地进行按压相比,在局部地按压时,易于使外壳6向电容器元件侧发生变形。
在主壳体12-1的收纳部14的内壁面与电容器4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32。电容器4的封口卷边部10被配置在该间隙32内,避免了主壳体12-1相对于该封口卷边部10的紧密贴合。另一方面,通过在间隙32内设置固定部件16,处于主壳体12-1的内壁面与电容器4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32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被填充。即使在电容器模块2因使用环境下的影响而发生了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固定部件16防止电容器4在收纳部14内振动。通过防止电容器4的振动,能够使施加到外部端子或補助端子的载荷降低。并且,电容器4的相对于主壳体12-1的固定力得到提高。
除此之外,对于固定部件16,例如通过使楔部22的内侧的突出部31与电容器4接触,在环状部20中的突出部31以外的内壁面与电容器4之间形成间隙33。该间隙33形成在主壳体12-1的内壁面与电容器4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32内。在电容器模块2中,通过在固定部件16与电容器4之间形成间隙33,该间隙33作为使收纳部14内产生的凝结水或从外部侵入的水分的流动的构件而发挥功能。由此,在电容器模块2中,能够防止使水分滞留在收纳部14内。并且,也可以在主壳体12-1或底壳12-2上形成排水构件。由此能够将滞留的水排出到外部。
在底壳12-2具有筒状的收纳部14。当底壳12-2嵌合于电容器4的底侧并与主壳体12-1结合时,各电容器4被收纳在底壳12-2侧。电容器4被嵌入底壳12-2的收纳部14,电容器4与底壳12-2紧密贴合。通过使底壳12-2与电容器4嵌合,即使在对电容器模块2施加有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因电容器4的振动而导致的载荷,从而能够降低对电容器4的外部端子和補助端子的载荷。
图5的A放大并示出了图3的VA部。封口卷边部10是相对于将电容器4的外壳6封口的封口板8对外壳6的开口缘部34进行卷边处理并使其陷入封口板8的密封部件36而成的部分。通过将该封口卷边部10设置在外壳6与主壳体12-1之间的间隙32中,能够避免对封口卷边部10作用的来自主壳体12-1侧的应力。即,由于封口卷边部10被设置在该间隙32中,因此能够避免封口卷边部10与主壳体12-1的内壁的接触,从而能够避免从主壳体12-1对封口卷边部10作用的应力。另外,通过在主壳体12-1与电容器4之间配置固定部件16,能够可靠地确保间隙32,从而能够进一步避免封口卷边部10与主壳体12-1的内壁的接触。
图5的B放大并示出了图3的VB部分。在主壳体12-1侧配置有固定部件16的环状部20和楔部22。底壳12-2的小径部40嵌入主壳体12-1的大径部38。从底壳12-2的开口部侧突出的卡定突部18嵌入到主壳体12-1的内部。在对电容器模块2施加有过度的振动冲击的情况下,即使固定部件16受到向主壳体12-1的开口侧移动的力,卡定突部18也会阻止该移动,不会使固定部件16移动到底壳12-2。固定部件16即使移动也不会从电容器4脱开,因此能够维持主壳体12-1与电容器4的固定。
图6是从主壳体12-1的开口侧示出了电容器模块2的主壳体12-1、固定部件16和电容器4的一部分。
在主壳体12-1的相邻的收纳部14的壁部上形成有缺口部42。该缺口部42是贯穿插入在各收纳部14之间的窗部的一例。设置于主壳体12-1的固定部件16的卡合突部28插入并卡合于该缺口部42。
图7示出了插入到主壳体12-1侧的固定部件16的环状部20的卡合突部28与主壳体12-1侧的缺口部42的卡合。固定部件16能够借助卡合突部28与缺口部42的卡合而在缺口部42的范围内实现电容器4的在中心轴方向上的移动。并且,通过卡合突部28与缺口部42的卡合,阻止了固定部件16在周围方向上的移动。
<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
(1)由于在主壳体12-1与电容器4之间设置有间隙32,因此,在将电容器4插入主壳体12-1时或进行固定,能够避免外壳6的加固部、即电容器4的封口卷边部10被主壳体12-1的内壁按压,从而能够避免针对封口卷边部10的载荷。因此,不会损坏电容器4的外壳6的密闭性。
(2)由于在主壳体12-1与电容器4之间的间隙32中插入固定部件16,因此能够抑制从主壳体12-1侧施加到电容器4上的振动。即,虽然在主壳体12-1上固定有电容器4的外部端子,但能够抑制电容器4的底部侧的以该外部端子的固定部为支点的振动。并且,能够减轻针对电容器4的外部端子侧的连接部的载荷。由此,能够维持外部端子的连接性。
(3)通过在主壳体12-1的收纳部14与电容器4之间的间隙32内配置固定部件16来支承电容器4,能够在封口侧可靠地设置收纳部14与电容器4之间的间隙。由此电容器4能够避免从主壳体12-1作用于封口卷边部10的载荷。
(4)固定部件16使卡合突部28卡合于主壳体12-1的缺口部42来确定卡合位置,从而被固定于主壳体12-1。由此,能够防止固定部件16的旋转。
(5)在固定部件16被插入主壳体12-1时,固定部件16侧的卡合突部28与收纳部14的缺口部42的卡合作为对固定部件16的、相对于主壳体12-1的插入引导而发挥功能。由此,能够确定固定部件16的插入精度和插入方向,从而能够防止固定部件16倾斜地插入主壳体12-1的收纳部14等不良情况。
(6)对于固定部件16,由于卡合突部28卡合于主壳体12-1的缺口部42,因此即使受到来自主壳体12-1的振动,也能够防止固定部件16从缺口部42脱离的情况。
(7)在底壳12-2上形成有插入主壳体12-1的卡定突部18,该卡定突部18被插入主壳体12-1与电容器4之间的间隙32。借助该卡定突部18,来控制在过度的振动冲击施加于电容器模块2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固定部件16向主壳体12-1的开口侧的移动,从而能够维持主壳体12-1与电容器4的固定。
(8)在主壳体12-1的收纳部14的内壁上具有锥面30,在固定部件16的楔部22上具有锥面24,各锥面24、30接触,通过两者的摩擦能够将固定部件16固定于主壳体12-1。在该情况下,楔部22能够进入到主壳体12-1的内侧并固定。
(9)底壳12-2侧的卡定突部18针对固定部件16作为止挡件发挥功能,固定部件16通过该卡定突部18被固定于主壳体12-1内的定位位置,因此,即使施加振动或冲击也能够防止固定部件16从缺口部42脱离。
(10)借助卡定突部18的止挡件功能,能够使主壳体12-1内的电容器4的保持功能稳定,并且能够维持主壳体12-1的针对电容器4的振动抑制效果。
(11)固定部件16与主壳体12分体地形成,并单独地插入每个收纳部14中而配置于各收纳部14。因此,即使电容器4的大小存在偏差而使得电容器4与收纳部14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32关于每个收纳部14都不同,也能够将固定部件16相对于各收纳部14插入至可抑制振动的位置。即,如果是电容器4比较小而使得电容器4与收纳部14的内壁面之间所产生的间隙32较大的情况,则固定部件16能够插入至收纳部14的上方,抑制电容器4的振动。并且,如果是电容器4比较大而使得电容器4与收纳部14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32较小的情况,则将固定部件16配置在收纳部14的开口侧,同样能够抑制电容器4的振动。由于以这种方式将固定部件16插入到每个收纳部14中进行配置,因此,即使电容器4的大小发生变化,也能够对应于其大小将固定部件16分别配置在适当的位置,从而能够与电容器4的大小无关地实现对振动的抑制。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收纳多个电容器的主壳体12-1和底壳12-2的结构例进行说明。电容器模块2在搭载在例如机动车等的情况下,设置在车厢外而暴露于外部空气。因此,存在这样的担忧:在电容器模块2上因结露等而附着有水滴,或者积存有水分。即使水滴附着于壳体部件,该水滴也不会使电容器4劣化。但是,所附着的水滴有可能使构成壳体部件的树脂受腐蚀等。
并且,在本公示的电容器模块2中,由于例如在收纳部14内没有填充树脂等,因此,由附着于电容器4的外表面的因结露等产生的水滴有可能侵入主壳体12-1和底壳12-2并而积存。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容器模块2中,具有可提高壳体内部的排水性的结构。
图8是电容器模块2的一部分,示出了使底壳12-2从主壳体12-1脱开的状态。在主壳体12-1中形成有覆盖各电容器4的外形的筒部50。即该筒部50的内部形成为收纳电容器4的收纳部14。各筒部50被连结肋52、加强肋54连结。连结肋52在各筒部50的宽度方向上突出,将各筒部50之间连结。加强肋54在各筒部50的直径方向上突出,形成在各筒部50的底面侧。在连结肋52侧,在各筒部50之间形成有“V”字谷状的槽部56。即,加强肋54是在与作为收纳部14的筒部50交叉的方向上立起设置且以横跨该筒部50的方式形成的桥接部。在加强肋54上形成有朝向底壳12-2侧突出的大径部38。该大径部38作为与底壳12-2的小径部40嵌合的嵌合凹部发挥功能。通过使主壳体12-1的形状形成为覆盖各电容器4的外形的多个筒部状,与利用树脂填充在筒部50之间的形状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和绝缘化。并且,加强肋54能够防止因在筒部50之间不存在树脂而导致的电容器模块2的强度降低,加强电容器模块2。
在主壳体12-1上,在筒部50与加强肋54的边界部形成有通水孔70。该通水孔70是为了将附着于主壳体12-1的外表面的水滴排出而形成的。加强肋54是以使电容器模块2的强度提高为目的而形成的。附着于外表面的水滴沿着槽部56被加强肋54堵住,但能够借助通水孔70越过加强肋54排出。
在底壳12-2上,与主壳体12-1同样地形成有覆盖各电容器4的外形的多个筒部60。该筒部60与主壳体12-1的筒部50同样地作为电容器4的收纳部14发挥功能。各筒部60通过连结肋62和加强肋64连结。连结肋62在各筒部60的宽度方向上突出,将各筒部60之间连结。加强肋64在各筒部60的直径方向上突出,形成在各筒部60的上表面侧。与主壳体12-1侧同样,在连结肋62侧,在各筒部60之间形成有“V”字谷状的槽部66。即加强肋64是在与筒部60之间交叉的方向上立起设置且以横跨该筒部60的方式形成的桥接部。在加强肋64上形成有小径部40,作为朝向主壳体12-1侧的嵌入部。通过使底壳12-2的形状形成为覆盖各电容器4的外形的多个筒部状,由此,与主壳体12-1同样,与利用树脂填充在筒部之间的形状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并且,加强肋64能够实现如下功能:防止因在筒部间不存在树脂而导致的电容器模块2的强度降低,加强电容器模块2。
并且,凸部49以等间隔形成于底壳12-2的筒部60的内周面。将在凸部49的内侧形成的直径设定为与电容器4的直径相等或者比电容器4的直径小。因此,在将电容器4配置于底壳12-2时,电容器4的底面侧被固定,防止了电容器模块2内的振动,因此能够降低针对将电容器4彼此连结的汇流条与将端子彼此连接的端子固定螺钉之间的固定部分的载荷,从而使连接性稳定。
在该底壳12-2上,在底侧形成有多个排水孔72-2。
在底壳12-2的加强肋64上的与上述的通水孔70相同的位置处,也形成有排水孔72-1。即,在将主壳体12-1与底壳12-2连接时,排水孔72-1与通水孔70一致。在底壳12-2上形成有收纳电容器4的底侧的凹部74。即该凹部74形成为电容器模块2的收纳部14。通过在底壳12-2的底侧形成底面,能够更可靠地实现电容器4的绝缘。
图9的A示出沿图1的IXA-IXA线的截面。作为底壳12-2侧的嵌入部的小径部40插入并嵌合于作为主壳体12-1侧的嵌合凹部的大径部38,由此,主壳体12-1与底壳12-2合体。在主壳体12-1的内部,例如利用固定部件16固定保持电容器4。
图9的B示出沿图1的IXB-IXB线的截面。在底壳12-2上,在底部80的附近形成有多个排水孔72-2。各排水孔72-2形成在底部80的周缘,能够向底部80的周边方向排水。并且,电容器4被凸部49固定,但在底壳12-2的筒部60的未形成凸部49的内周面与电容器4的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由此,从通水孔70导出的水滴等水分、或在主壳体12-1及底壳12-2与电容器4之间存在的水滴穿过该间隙向底壳12-2的底面方向移动,并从排水孔72-2排出到外部。
作为将进入到底壳12-2内的水向排水孔72-2引导的导水部的一例,在底部80的内表面形成有斜坡部82。该斜坡部82由使底部80的中央凸起的弯曲凸部的弯曲面形成。
根据该结构,进入到底壳12-2的水或水滴沿着斜坡部82的斜坡被引导到排水孔72-2。各排水孔72-2形成在底壳12-2的底部80的周缘方向上。如果像这样在底部80侧配置斜坡部82,则能够与电容器模块2的朝向无关地将水或水滴引导至排水孔72-2排出。如果电容器模块2从搭载设备受到振动,则会促进水或水滴的排出。箭头W表示水的排出和排出方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导水部的一例例示出了斜坡部82,但导水部只要具有可将侵入壳体内的水引导到排水孔72-2的功能即可,其形式不限于斜坡部82这样的倾斜面。例如,可以包含底部80的内底面与电容器4的底面之间的间隙等空间。如果具有这样的空间,则能够将水引导到排水孔72-2,与上述的斜坡部82所具有的倾斜角度相结合,提高排水功能。
形成大径部38的立壁部76被载置在底壳12-2的加强肋64的上表面,在加强肋54与加强肋64之间形成空洞部78。该空洞部78通过加强肋54侧的通水孔70而开放,并且通过加强肋64侧的排水孔72-1而开放。如上所述,通水孔70与排水孔72-1一致,并隔着空洞部78形成在对置的位置处。由此,附着于筒部50的外表面的水分等一旦在被导出至通水孔70之后,能够从排水孔72-1排出。在使电容器4的端子为上方来载置电容器模块2的情况下,流入到槽部56的水能够穿过通水孔70从主壳体12-1和底壳12-2脱离。并且,空洞部78与底壳12-2的筒部60连结。因此,在使电容器4的端子为横向或者斜上方向来载置电容器模块2的情况下,附着于主壳体12-1的外表面的水分等穿过通水孔70流入底壳12-2,然后从排水孔72-2排出。
并且,通过在底壳12-2的多个部位形成排水孔72-1、72-2,即使在引导至通水孔70的水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可靠地将水排出。即,对于被引导至通水孔70的水,存在如下的路径:从形成在与通水孔70对置的位置的排水孔72-1排出的路径;和,经由空洞部78被引导至底壳12-2,并从形成于底壳12-2的底面上的排水孔72-2排出的路径。因此,不管是不是从通水孔70导出的水的量较多的情况,也不管电容器模块2的载置角度如何,都能够将水排出。
如图9的B所示,由于斜坡部82是使底部80的中央凸起而形成的,因此能够在不变更底壳12-2的大小的情况下提高排水功能。
<第2实施方式的效果>
(1)能够通过配置加强肋54、64实现电容器模块2的加强,且能够将附着于外表面的水滴等排出。
(2)能够避免因水的滞留而导致的电容器模块2的劣化等不良情况。
(3)由于能够将水从底壳12-2排出,因此能够提高电容器模块2的排水性,即使水或水滴进入到壳体内也能够防止在壳体内的滞留。
(4)能够使阻止水的侵入所需要的耐水构造简化,能够降低电容器模块2的制造成本。
(5)有助于提高电容器模块2的搭载设备的电系统的可靠性。
(其他实施方式)
(1)电容器模块2在搭载在机动车或其他设备上的情况下,不限于以电容器4的封口板8或端子朝上的方式设置的情况。存在这样的情况:例如为了实现搭载设备的小型化或薄型化等而以电容器4成为横向的方式设置电容器模块2。即,例如主壳体12-1和底壳12-2的侧面的一部分成为面对重力方向的底面而将电容器模块2固定或者直接载置于搭载设备。
此时,在电容器模块2的壳体内部,电容器4的外壳6的侧面侧的一部分成为底面。电容器4经由固定部件16固定于主壳体12-1的内壁面,在横置的情况下,电容器4与固定部件16接触,并且重力方向的载荷集中作用于配置在底面侧的外壳6的一部分上。像上述那样,关于固定部件16,在楔部22的内表面侧形成有突出部31,借助该突出部31局部地强力按压电容器4的外壳6的外周面进行固定。在该突出部31的配置位置与外壳6的底面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存在这样的担忧:因重力而使载荷集中作用于突出部31。此时,电容器4的与突出部31的接触部分集中承受相对于载荷的反力。
因此,在电容器模块2中,在电容器4横向设置的情况下,可以以在重力方向的位置处不配置固定部件16的楔部22的方式设定固定部件16的配置方向。即,固定部件16以电容器4的重力方向为基准在左右方向上以规定的角度配置楔部22。特别是,通过将该楔部22配置角度设置成以重心方向为基准向左右分别离开15(°)以上的角度,能够有效地避免因重力而导致载荷集中作用于楔部22这样的担心。这样的固定部件16的设置位置的设定不限于例如下述情况:电容器4相对于重力方向以90度的方向横置。只要以不将楔部22配置在电容器4的倾斜方向的底面侧的方式来设定固定部件16即可。
根据该结构,能够借助固定部件16的楔部22防止电容器4的重力方向的载荷集中作用于以倾斜状态设置的电容器4的底面侧。并且,对于电容器4,由于没有过大的载荷集中作用于设置面的一部分,因此能够防止破损。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固定部件16,形成于环状部20的内周面的突出部31与楔部22的内周面连结并形成为同一内周面,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楔部22的内周面不从环状部20的内周面突出,环状部20的内周面与楔部22的内周面具有同一内周面。在插入收纳部14时,楔部22被收纳部14的锥面30向电容器4的外壳6按压,能够进行局部地按压,从而能够牢固地固定。
即,该固定部件16也可以如图10的A所示,在环状部2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突出部31,该突出部31与楔部22的外周面连结而形成同一面。固定部件16例如如图10的B所示,通过环状部20的内周面均等地按压电容器4的整个外周面,并且利用楔部22的外周面局部地强力按压主壳体12-1的内壁而进行固定。由此,即使在电容器模块2振动的情况下,保持着电容器4的固定部件16相对于主壳体14-1的内壁面被强力地按压而固定,因此抑制了向收纳部14的开口侧的移动,维持了固定。
并且,对于固定部件16,突出部31与主壳体12-1的内壁面接触,从而在环状部20中的突出部31以外的环状部20的外侧与收纳部14之间形成间隙84。该间隙84作为使收纳部14内产生的凝结水或从外部侵入的水分在主壳体12-1的内部流动而导向排水侧的排水路径发挥功能。即,主壳体12-1内的水分等异物例如经过间隙84流向底壳12-2侧,并经过排水孔72-1或排水孔72-2被引导到壳体外。
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水分滞留在收纳部14内,并将其排出至外部,从而能够避免因水的滞留所导致的电容器模块2的劣化等不良情况,提高电容器模块2的可靠性。
(3)也可以使缺口部42的形状朝向电容器4的外部端子侧逐渐变窄。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当插入固定部件16时,卡合突部28向内侧收缩,环状部20被紧固在电容器4侧,楔部22紧固电容器4的力变强,固定力进一步提高。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固定部件16的环状部20上形成有缺口部26,但也可以不形成缺口部26,而使环状部20呈环形。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定突部18与固定部件16被配置成没有抵接,但也可以将卡定突部18和固定部件16抵接地配置。通过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定位主壳体12-1内的固定部件16。例如,如图5的B所示,形成有从底壳12-2朝向主壳体12-1突出的卡定突部18,将该卡定突部18配置成与固定部件16抵接。根据该结构,即使电容器模块2振动,也能够防止固定部件16向主壳体12-1的开口侧的移动,维持了主壳体12-1与电容器4的固定状态。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通过補助端子或者外部端子将电容器4与主壳体12-1固定之后,将固定部件16插入收纳部14,但也可以在将補助端子或者外部端子和主壳体12-1固定前使固定部件16插入收纳部14而安装于主壳体12-1。通过采用这种方式,在确保了主壳体12-1与电容器4的固定之后进行外部端子与補助端子的连接,因此能够降低电容器模块2的制造工序中的针对補助端子或外部端子的载荷。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斜坡部82是以底部80的中央部作为最顶部而形成在周围方向上的,但不限于此。只要是使排水孔72-2侧成为下游侧的斜坡部即可,斜坡部82的形态也可以是弯曲面、平坦倾斜面、槽部等。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水孔70形成在筒部50与加强肋54的边界部,但不限于此。通水孔70也可以形成在筒部50与加强肋54的边界部附近。即,通水孔70也可以形成于边界部附近的加强肋54或筒部50上。如果在附着于电容器模块2的外表面的水滴等积存的位置处形成通水孔70,则被加强肋54堵住的水不会积存在主壳体12-1的外表面。并且,也可以在槽部56、66上设置多个通水孔70。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形成在底壳12-2的筒部60与加强肋64的边界部的排水孔72-1、和形成在底壳12-2的底部上的排水孔72-2,将引导至通水孔70的水排出,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1所示,也可以采用仅在底壳12-2的底面形成排水孔72-2的结构。图11示出了表示壳体部件的变形例的截面。在该结构中,从通水孔70导入壳体内的水能够经由加强肋54和加强肋64形成的空洞部78通过底壳12-2内,并从形成于底壳12-2的底面的排水孔72-2排出。在图11中,箭头W表示水的排出和排出方向。
并且,排水孔也可以仅采用形成于底壳12-2的筒部60与加强肋64的边界部的排水孔72-1。在该情况下,形成使通水孔70和排水孔72-1成为开口部的、贯通加强肋54和加强肋64的贯通孔,通过该贯通孔,能够将被加强肋54堵住的水排出。
(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壳体部件作为2个壳体部件并分离成主壳体12-1和底壳12-2,但也可以由多个部件构成第1壳体部或者第2壳体部。
(1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对于收纳在筒部50的内部的电容器4的固定使用固定部件16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使用固定部件16来收纳电容器4,或者也可以通过未图示的其他的固定构件来固定电容器4。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对本公示的技术的最优选的实施方式等进行了说明。本公示的技术不限于上述记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基于在专利要求的范围中记载的或者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中公示的发明的主旨进行各种变形或变更。该变形或变更当然包含在本公示的技术的范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示的技术对于下述这样的电容器模块等是有用的:该电容器模块具有覆盖多个电容器的壳体部件,其中,避开封口卷边部,利用固定部件在电容器与壳体部件的内壁部之间形成间隙,由此除了能够避免针对封口卷边部的应力,也会使水不滞留在壳体内,因此能够防止电容器的性能降低。
标号说明
2:电容器模块;4:电容器;6:外壳;8:封口板;10:封口卷边部;11、13:安装部;12-1:主壳体;12-2:底壳;14:收纳部;16:固定部件;18:卡定突部;20:环状部;22:楔部;24、30:锥面;26:缺口部;28:卡合突部31:突出部;32、33、84:间隙;34:开口缘部;36:密封部件;38:大径部;40:小径部;42:缺口部;49:凸部;50、60:筒部;52、62:连结肋;54、64:加强肋;56、66:槽部;70:通水孔;72-1、72-2:排水孔;74:凹部;76:立壁部;78:空洞部;80:底部;82:斜坡部。

Claims (11)

1.一种电容器模块,其具备壳体部件,该壳体部件具有收纳多个电容器的收纳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纳部的内壁部与所述电容器之间具有间隙,
在所述间隙中配置有固定部件,
所述固定部件具有:环状部,其包围所述电容器的周围部;和楔部,其从该环状部起沿着与所述环状部交叉的方向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在所述环状部的内周面或外周面的局部形成有突出部,并且所述突出部的内周面或外周面与所述楔部的内周面或外周面连结而形成为同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部件上形成有缺口部,并且,所述固定部件在所述环状部上具有与所述缺口部卡合的卡合部,并通过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壳体部件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容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部件被分离成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所述第1壳体部覆盖所述电容器的端子侧,所述第2壳体部与所述第1壳体部连结,并覆盖所述电容器的底部侧,所述壳体部件在所述第1壳体部侧具有所述固定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壳体部具有被插入所述第1壳体部与所述电容器之间的卡定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容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壳体部具有:加强肋,其沿着与所述收纳部交叉的方向立起设置并且以横跨所述收纳部的方式成型;和通水孔,其对附着在所述收纳部的表面上的水滴进行引导,
所述第2壳体部具有将从所述通水孔引导来的水排出的排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水孔形成在所述加强肋上或者形成在所述加强肋以外的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孔形成于所述第2壳体部的底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电容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壳体部在内底面上具有斜坡部,该斜坡部将从所述通水孔引导来的水引导至所述排水孔。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容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壳体部在加强肋上具有所述排水孔,所述加强肋横跨所述收纳部,且沿着与所述收纳部交叉的方向立起设置,从所述通水孔引导来的水被从所述加强肋排出至所述排水孔。
11.一种电容器模块的制造方法,该电容器模块具备壳体部件,该壳体部件具有收纳多个电容器的收纳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容器的外壳上安装固定部件,
将所述电容器与所述固定部件一起安装于壳体部件中,
将所述固定部件配置在所述壳体部件的内壁与所述电容器之间。
CN201480036312.6A 2013-07-01 2014-06-27 电容器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53400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7876A JP6136652B2 (ja) 2013-07-01 2013-07-01 コンデンサモジュール
JP2013-137879 2013-07-01
JP2013-137876 2013-07-01
JP2013137879A JP6183007B2 (ja) 2013-07-01 2013-07-01 コンデンサ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CT/JP2014/003437 WO2015001773A1 (ja) 2013-07-01 2014-06-27 コンデンサ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40031A true CN105340031A (zh) 2016-02-17
CN105340031B CN105340031B (zh) 2018-09-11

Family

ID=52143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6312.6A Active CN105340031B (zh) 2013-07-01 2014-06-27 电容器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018669B1 (zh)
CN (1) CN105340031B (zh)
WO (1) WO201500177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8141A (zh) * 2018-02-28 2020-10-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解电容器模块
CN111919270A (zh) * 2018-03-28 2020-11-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带座板电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3556B (zh) * 2020-09-25 2021-11-09 扬州升阳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高密封性固态电容器
CN112820540B (zh) * 2021-01-06 2022-07-26 广州金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器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46A (zh) * 1992-08-12 1994-02-16 湖北工业株式会社 容置电解电容器铅丝电极的化学被膜生成容器
JP2010109024A (ja) * 2008-10-29 2010-05-13 Nichicon Corp 電解コンデンサ
US20120243142A1 (en) * 2011-03-21 2012-09-27 Schmit Christopher J Capacitor assembly
WO2013077389A1 (ja) * 2011-11-22 2013-05-30 日本ケミコン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60288B2 (ja) 2003-09-18 2007-08-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キャパシタユニット
JP4756935B2 (ja) 2005-06-29 2011-08-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搭載型インバータユニット
JP2008204988A (ja) 2007-02-16 2008-09-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キャパシタ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87269A (ja) 2008-09-30 2010-04-15 Nippon Chemicon Corp キャパシタモジュール
JP5542704B2 (ja) * 2011-01-18 2014-07-09 新電元工業株式会社 収容ケース、電子部品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JP5454800B2 (ja) * 2011-04-18 2014-03-26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そのコンデンサカバ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46A (zh) * 1992-08-12 1994-02-16 湖北工业株式会社 容置电解电容器铅丝电极的化学被膜生成容器
JP2010109024A (ja) * 2008-10-29 2010-05-13 Nichicon Corp 電解コンデンサ
US20120243142A1 (en) * 2011-03-21 2012-09-27 Schmit Christopher J Capacitor assembly
WO2013077389A1 (ja) * 2011-11-22 2013-05-30 日本ケミコン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8141A (zh) * 2018-02-28 2020-10-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解电容器模块
CN111758141B (zh) * 2018-02-28 2022-07-0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解电容器模块
CN111919270A (zh) * 2018-03-28 2020-11-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带座板电容器
CN111919270B (zh) * 2018-03-28 2022-07-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带座板电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01773A1 (ja) 2015-01-08
EP3018669B1 (en) 2018-10-03
EP3018669A1 (en) 2016-05-11
EP3018669A4 (en) 2016-12-07
CN105340031B (zh) 2018-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23090B2 (en) Inverter terminal block installed in a motor case
CN105340031A (zh) 电容器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US9211852B2 (en) Conductive plate and joint connector
KR100911520B1 (ko) 배터리 모듈의 보관장치
CN102376992A (zh) 电池模块
CN101755368A (zh) 防水接线器、防水接线器安装结构和防水接线器安装方法
JP6098444B2 (ja) 組電池
CN102130316A (zh) 端子台及其组装方法
EP3098878B1 (en) Wiring module
JP2013097896A (ja) 電池用配線モジュール
KR102265362B1 (ko) 차량용 루프안테나 설치장치
CN101998787B (zh) 电气装置的外壳
CN105190943A (zh) 汇流条模块和供电装置
CN111293243B (zh) 电池模块及电池单元
CN112534632B (zh) 电池壳体、电池系统和用于电池系统的安装方法
CN2543086Y (zh) 可收容光电模组之导引架组件
US2015012929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US20210328420A1 (en) Cable Sealing Device and Cable Sealing System
JP6238874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305210A (zh) 保险盒装置
CN106463872A (zh) 连接器
JP2017046396A (ja) 電気接続箱
RU2630430C1 (ru) Модуль накопления энергии, содержащий множество устройств накопления энергии
JP6183007B2 (ja) コンデンサ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145024A (ja) カ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