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3747A - 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23747A
CN105323747A CN201410284300.7A CN201410284300A CN105323747A CN 105323747 A CN105323747 A CN 105323747A CN 201410284300 A CN201410284300 A CN 201410284300A CN 105323747 A CN105323747 A CN 105323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ase station
performance
power adjustment
rece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843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23747B (zh
Inventor
陈艺戬
李儒岳
鲁照华
赵晶
肖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28430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2374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86759 priority patent/WO201519658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323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3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23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37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反馈方法包括:终端获取发送链路或接收链路的性能参数,该性能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能力;所述终端向基站发送所述性能参数。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基站根据UE上报的CQI得到Post-SINR后假设的线性调整方法可能存在功率浪费或调制编码方式不准确等技术问题,从而避免了由于基站的功率浪费或,同时使得调制编码方式更加准确。

Description

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系统(LTE:LongTermEvolution)中,频分双工方式(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系统反映下行物理信道状态的信息(CSI:ChannelStateInformation)主要包括3部分内容:信道质量指示(CQI:Channelsqualityindication)、预编码矩阵指示(PMI:Pre-codingMatrixIndicator)、秩指示(RI:RankIndicator)。时分双工(TDD:TimeDivisionDuplexing),系统映下行物理信道状态的信息CSI主要包括CQI。
其中CQI为FDD系统和TDD系统进行CSI反馈时都需要上报的一种重要信息,可以在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或上行数据信道上反馈。CQI是衡量下行信道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基站需要根据终端反馈的CQI进行准确的调度,功率分配和传输技术选择,包括合适的多用户配对,准确的调制和编码策略(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简称为MCS),高效的用户间和不同传输资源间的功率分配。在3GPPLTE-ARelease8-11的技术规范TS36.213协议中规定共分16种CQI状态,用0~15的整数值来表示,分别代表了不同的CQI等级,不同CQI对应着各自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MCS),可以采用4比特信息来表示,如表1所示:
表1CQI索引与调制编码方式之间关系
在最新的正在讨论的Rel-12版本中由于引入了256QAM后,调制编码方式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
CQI是衡量传输链路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FDD系统其表征的是在采用了RI值作为传输层数,以及选用上报的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Manger’sIndex,简称为PMI)指示的码字作为预编码时,按照协议规定的方式进行MIMO闭环预编码的传输时的信道质量。一般来说CQI不能独立于一种具体的传输技术而存在,比如这里就是假设了闭环预编码的传输技术,还有可能假设传输分集等技术来上报CQI,比如在TDD系统中,虽然有可能会用预编码技术但CQI就是根据传输分集技术来进行上报的。
对于FDD系统中,一般是选择最优CQI并联合RI和PMI作为量化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一起上报的。终端侧CQI、RI、PMI的联合计算和选择的基本原理是:
基于信道测量结果,干扰测量的结果,及发射功率计算和预测信干噪比Post-receiverSINRs。信道测量可以基于信道测量导频CSI-RS,小区公共导频CRS等导频进行信道测量。干扰测量可以根据信道测量导频CSI-RS,小区公共导频CRS,专有解调导频DMRS等各种标准定义的导频进行测量,或使用其它方法得到干扰测量结果。此时由于数据信道发射功率可能和导频不同,因此还要考虑一个发射功率偏置的因素来计算SINRs
UE根据其使用的接收算法计算并假设SU-MIMO传输计算预测的接收端(post-receiver)SINRs。在计算Post-receiverSINRs时,UE会假设一种传输模式,以及使用一种假设的接收算法,按照输入的RI,PMI,求出接收后数据的SINRs,根据SINRs又可以表征为CQI。
计算RI/PMI/CQI时需要遍历多个“RI和PMI”计算得到对应的post-receiverSINRs。前面说的是一个计算方法,为了求得最佳的RI/PMI组合以找到最好传输质量的情况(CQI最佳),需要对可用的RI/PMI进行一个遍历(一种性能较佳方法,复杂度高,也可能采用其它方法)。这样可以得到多种RI/PMI/SINR的组合,SINR进一步的又可以表征为CQI。
根据Post-ReceiverSINRs选择最合适的CQI。CQI等级的选择应遵循如下准则:所选择的CQI等级,应使得该CQI所对应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简称为PDSCH)传输块在相应的MCS下的误块率不超过0.1且传输容量最大,根据SINR和误码率的要求即可选择出SINR对应的CQI等级。
在TDD系统中,与FDD系统CSI反馈内容的区别仅仅在于,不需要反馈RI和PMI,仅需要反馈CQI信息。TDD系统在计算CQI时,与FDD的闭环MIMO模式中不同的是,其假设的闭环传输技术被传输分集技术所替代然后计算得到和上报CQI。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CQI的含义虽然从定义来看是一种调制编码方式的指示信息,但由于调制编码方式与SINR是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实际上可以认为表征的信息也就是终端预测的接收端SINR信息。
终端这种方式计算并上报的CQI一般来说不一定是完全准确,并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直接使用该CQI信息获得下行的编码调制方式。比如假设的发射功率与实际发射功率并不完全相同,假设的传输方式不同等。具体的有如下一些情况可能会造成CQI并不准确.
第一类情况,发射功率不同。由于终端是基于信道测量导频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在LTE-A等技术标准中,为了提高导频功率分配的灵活性,对于信道信息测量导频CSI-RS并不通知发射功率绝对值。在计算CQI时,根据导频的发射功率计算得到的CQI可能会有如下特征:导频发射功率越大,得到post-receiverSINR会越大,所选择的CQIIndex也就会越大。导频发射功率越小,得到post-receiverSINR会越小,所选择的CQIIndex也就会越小
实际情况中,基站获得CQI信息后回对该信息进行处理,因为计算CQI时是基于了当前导频的功率,而数据传输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功率发送。因此最典型的做法是,基站根据接收到的CQI信息估计出post-receiverSINR,根据导频发送功率域数据发送功率的比例对post-receiverSINR进行等比例的线性调整。例如数据发射功率比导频发射功率高XdB,那么post-receiverSINR也提高XdB。
第二类情况,CQI计算时假设的传输技术与实际数据发送使用的传输技术不同。典型的例子是TDD系统中,由于信道信息中的RI和PMI不需要反馈,只需要反馈CQI,LTE/LTE-A标准中的CQI计算时并没有假设数据传输是采用了闭环传输预编码技术,而是假设了使用传输分集技术来计算得到CQI。基站根据接收到的CQI信息估计出采用传输分集技术时的post-receiverSINR,然后根据Nt根天线闭环波束赋形(Beamforming)可能相对传输分集技术带来的增益进行预估,比如为该增益为YdB,那么对post-receiverSINR进行等比例的调整,post-receiverSINR也提高YdB。
一般来说,会随着发送天线数目的增多,Y会不断增加,比如,16Tx,Y为11dB左右,32天线,Y为14dB左右,64天线,Y为17dB左右。
可以看到,不管是第一类情况还是第二类情况,存在一个默认假设是,post-receiverSINR在基站端的调整是一个线性调整,因此基站还是可以比较准确的获得其他发送功率传输数据时的最佳CQI。
现有技术中,由于下行传输是采用的系统模型(1)进行分析处理,所有的Post-SINR的调整都假设近似于线性的调整:
y=Hs+ndl(1)
y为接收信号,H为信道,s为数据信号。ndl为加性高斯白噪声,因为这里对Hs乘以一个系数后Post-SINR也是等比增长。但实际系统中,会因为一些硬件的不理想因素导致现有技术对Post-SINR的调整并不准确。
造成收发端的不理想有来自很多不同硬件模块的原因,例如功放,A(Analog)/D(Digital)或D/A转换器,混频器,滤波器,振荡器等。每个模块都可能造成信号的失真,这些硬件精度造成的失真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与硬件成本有关系,采用存在较大的失真的硬件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降低内部功率消耗,在Massive-MIMO中可能更加受到设备商和运营商的青睐。
存在不理想硬件的MIMO系统下行模型应该建模其为公式(2)
y = H ( s + n t BS ) + n r UE + n dl - - - ( 2 )
y为接收信号,H为信道s为数据信号。为发送端(基站)乘性噪声,为接收端(UE)乘性噪声,ndl为加性高斯白噪声,与传统模型不同,这里添加了失真噪声CN表示复高斯分布,建模了下行发端硬件不理想造成的失真噪声和收端硬件不理想造成的失真噪声。ndl表征在下行传输中UE存在的传统的热噪声与接收到的来自其他用户或小区的干扰。s表示天线上传输的数据信号或导频信号。这里建模的均是与信号s不相关的失真噪声,认为是通过一些算法进行过处理后具备的特性。失真噪声的高斯分布特性已经被验证,该失真噪声参数可以用于建模很多硬件不理想因素最终导致影响。注意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个失真噪声是加在收发天线上的。上述s在数据传输时是经过预编码后的s,实际为f(precoder)*s(signal),维度为Nt维(Nt为自然数)。在传输导频时也应该为Nt维的导频符号矢量.详细的参数说明如表2所示
表2考虑不理想因素的下行系统模型参数说明
这里Rss,m,n表示Rss的第m行第n列,为分别表征BS和UE侧不理想的硬件造成的失真噪声比例,从建模中可以看出,这个比例可以建模为固定的,但失真噪声的功率是与发送和接收信号功率有关的。一般可以采用EVM(errorvectormagnitude)表征这些失真,EVMatBS定义如下,
EVM t bs = tr ( γ t bs ) tr ( R ss ) = κ t bs
3GPPLTE标准中关于EVM也有相关的规定,一般EVMrequirements需求是0.08,但是对于M-MIMO来说我们可以猜想较难达到这个要求,EVM指标的requirement会放宽,比如达到0.15即可。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对于上述下行系统模型,容量表达式可以写为
C DL ≤ E { log 2 ( 1 + H ( κ t bs D | H | 2 + κ r ue H H H + δ r ue P BS I ) - 1 H H ) } - - - ( 3 )
其中 SINR = H ( κ t bs D | H | 2 + κ r ue H H H + δ r ue P BS I ) - 1 H H - - - ( 4 )
从该公式可以看出,对于较高的SNR(这里SNR的定义为)情况,容量与天线数目增长的倍数及功率并不是一个线性关系,对上式求极限可看出一些特征
DL: lim P BS → ∞ SINR ≤ N κ t bs + κ r ue N
DL: lim N → ∞ SINR ≤ 1 κ t ue
上面两个极限表达式充分说明,实际中SINR并不是总是随发送功率和天线数目成倍增长而线性增大的,例如,SNR为30dB时SINR与天线数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因此现有技术中一个最大的技术缺陷为,基站端根据UE上报的CQI得到Post-SINR后假设的线性调整方法过于理想,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几方面严重问题:
可能导致增加发射功率后性能并没有得到提升,造成功率浪费;
可能导致调整后的下行数据调制编码方式不准确,与实际信道条件失配,从而导致较高的误码率。
与之类似的,对于上行链路,我们可以建模为(5):
z = H H ( d + n t ue ) + n r bs + n ul - - - ( 5 )
该模型中的参数描述如下表3所示
表3上行系统模型参数说明
DL: lim P BS → ∞ SINR ≤ N κ r bs + κ t ue N
DL: lim N → ∞ SINR ≤ 1 κ t ue
从上述极限表达式可以看出,上行的系统性能与图1类似,并不一定随天线数目成倍增加和功率增大线性增长,最终会受限于的大小。因此也会出现功率浪费或调制编码方式不准确的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目前尚无有效地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在基站根据UE上报的CQI得到Post-SINR后假设的线性调整方法可能存在功率浪费或调制编码方式不准确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方法,包括:终端获取发送链路或接收链路的性能参数,该性能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能力;所述终端向基站发送所述性能参数。
优选地,终端获取发送链路或接收链路的性能参数,包括:所述终端获取所述发送链路或所述接收链路的信号失真程度;所述终端确定与所述信号失真程度对应的性能指标,其中,该性能指标是所述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性能指标;所述终端确定与所述性能指标对应的性能级别信息,将该性能级别信息作为所述性能参数,其中,所述性能级别信息为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约定的性能级别信息。
优选地,所述终端获取所述发送链路或所述接收链路的信号失真程度,包括:所述终端获取所述发送链路或所述接收链路中硬件精度造成的信号失真程度。
优选地,所述终端确定与所述信号失真程度对应的性能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所述信号失真程度为所述发送链路的信号失真程度时,所述终端将所述发送链路的误差向量幅度EVM作为所述性能指标;在所述信号失真程度为所述接收链路的信号失真程度时,所述终端将以下至少之一作为所述接收链路的性能指标:所述接收链路的EVM、所述终端下行传输时能够支持的最大调制编码方式等级、所述终端下行传输时SINR的最大取值。
优选地,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与所述性能指标对应的性能级别信息之后,还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性能级别信息执行以下至少之一过程:上行用户调度、上行功率控制、确定上行数据传输的调制与编码策略。
优选地,终端获取接收链路的性能参数包括:终端检测接收的下行解调导频和下行数据;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解调导频和所述下行数据确定功率调整值,将该功率调整值作为所述性能参数,其中,所述功率调整值用于指示所述基站的功率调整大小。
优选地,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解调导频和所述下行数据确定功率调整值,包括: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解调导频和下行数据确定第一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所述终端确定与当前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的第二SINR;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SINR与所述第二SINR的差值确定所述功率调整值。
优选地,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SINR与所述第二SINR的差值确定所述功率调整值,包括:所述终端获取在预定时间段内所述差值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所述功率调整值。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方法,包括:终端检测接收的下行解调导频和下行数据;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解调导频和所述下行数据确定功率调整值,将该功率调整值作为性能参数,其中,所述功率调整值用于指示基站的功率调整大小;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性能参数。
优选地,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解调导频和所述下行数据确定功率调整值,包括: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解调导频和下行数据确定第一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所述终端确定与当前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的第二SINR;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SINR与所述第二SINR的差值确定所述功率调整值。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处理方法,包括:基站接收来自终端的发送链路或接收链路的性能参数,其中,该性能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能力;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性能参数进行上下行数据的传输调整。
优选地,所述性能参数包括: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约定的性能级别信息,其中,所述性能级别信息与所述基站和所述终端约定的性能指标是对应的,所述性能指标与所述发送链路或所述接收链路的信号失真程度是对应的。
优选地,所述信号失真程度,包括:所述发送链路或所述接收链路中硬件精度造成的信号失真程度。
优选地,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性能参数进行上下行数据的传输调整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性能级别信息执行以下至少之一过程:上行用户调度、上行功率控制、确定上行数据传输的调制与编码策略。
优选地,基站接收来自终端的接收链路的性能参数包括:所述基站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功率调整值,其中,所述功率调整值用于指示所述基站的功率调整大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装置,应用于终端中,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发送链路或接收链路的性能参数,该性能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能力;发送模块,用于向基站发送所述性能参数。
优选地,所述获取模块,包括:获取单元,用于所述发送链路或所述接收链路的信号失真程度;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信号失真程度对应的性能指标,其中,该性能指标是所述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性能指标;以及确定与所述性能指标对应的性能级别信息,将该性能级别信息作为所述性能参数,其中,所述性能级别信息为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约定的性能级别信息。
优选地,所述获取模块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接收的下行解调导频和下行数据;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下行解调导频和所述下行数据确定功率调整值,将该功率调整值作为所述性能参数,其中,所述功率调整值用于指示所述基站的功率调整大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装置,应用于终端,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接收的下行解调导频和下行数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行解调导频和所述下行数据确定功率调整值,将该功率调整值作为性能参数,其中,所述功率调整值用于指示基站的功率调整大小;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性能参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处理装置,应用于基站,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终端的发送链路或接收链路的性能参数,其中,该性能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能力;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性能参数进行上下行数据的传输调整。
优选地,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性能参数包括以下信息时,接收所述性能参数: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约定的性能级别信息,其中,所述性能级别信息与所述基站和所述终端约定的性能指标是对应的,所述性能指标与所述发送链路或所述接收链路的信号失真程度是对应的。
优选地,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功率调整值,其中,所述功率调整值用于指示所述基站的功率调整大小。
通过本发明,终端向基站反馈用于指示终端能力的性能参数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基站根据UE上报的CQI得到Post-SINR后假设的线性调整方法可能存在功率浪费或调制编码方式不准确等技术问题,从而避免了由于基站的功率浪费或,同时使得调制编码方式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相关技术的SNR为30dB时SINR与天线数的关系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装置的另一结构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另一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另一反馈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202-S204:
步骤S202,终端获取发送链路或接收链路的性能参数,该性能参数用于指示终端的能力;
步骤S204,终端向基站发送上述性能参数。
通过上述各个处理步骤,由于终端向基站反馈了指示终端能力的指示参数,因此,可以有效避免在基站根据UE上报的CQI得到Post-SINR后假设的线性调整方法可能存在功率浪费或调制编码方式不准确等技术问题。
步骤S20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终端获取上述发送链路或上述接收链路的信号失真程度;终端确定与上述信号失真程度对应的性能指标,其中,该性能指标是上述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性能指标;终端确定与上述性能指标对应的性能级别信息,将该性能级别信息作为上述性能参数,其中,上述性能级别信息为上述终端与上述基站约定的性能级别信息。
终端获取上述发送链路或上述接收链路的信号失真程度,包括:上述终端获取上述发送链路或上述接收链路中硬件精度造成的信号失真程度。
终端确定与上述信号失真程度对应的性能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上述信号失真程度为上述发送链路的信号失真程度时,上述终端将上述发送链路的误差向量幅度(ErrorVectorMagnitude,简称为EVM)作为上述性能指标;
在上述信号失真程度为上述接收链路的信号失真程度时,上述终端将以下至少之一作为上述接收链路的性能指标:上述接收链路的EVM、上述终端下行传输时能够支持的最大调制编码方式等级、上述终端下行传输时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galInterferencepulsNoiseRatio,简称为SINR)的最大取值。
上述终端向上述基站发送与上述性能指标对应的性能级别信息之后,基站根据接收的上述性能级别信息执行以下至少之一过程:上行用户调度、上行功率控制、确定上行数据传输的调制与编码策略。
终端获取接收链路的性能参数包括:终端检测接收的下行解调导频和下行数据;
上述终端根据上述下行解调导频和上述下行数据确定功率调整值,将该功率调整值作为上述性能参数,其中,上述功率调整值用于指示上述基站的功率调整大小。
上述终端根据上述下行解调导频和上述下行数据确定功率调整值,包括:上述终端根据上述下行解调导频和下行数据确定第一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上述终端确定与当前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的第二SINR;上述终端根据上述第一SINR与上述第二SINR的差值确定上述功率调整值。
上述终端根据上述第一SINR与上述第二SINR的差值确定上述功率调整值,包括:上述终端获取在预定时间段内上述差值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上述功率调整值。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装置,应用于终端中,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30,用于获取发送链路或接收链路的性能参数,该性能参数用于指示上述终端的能力;
发送模块32,连接至获取模块30,用于向基站发送上述性能参数。
优选地,如图4所示,获取模块30,包括以下处理单元:
获取单元300,用于上述发送链路或上述接收链路的信号失真程度;第一确定单元302,连接至获取单元300,用于确定与上述信号失真程度对应的性能指标,其中,该性能指标是上述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性能指标;以及确定与上述性能指标对应的性能级别信息,将该性能级别信息作为上述性能参数,其中,上述性能级别信息为上述终端与上述基站约定的性能级别信息。
优选地,如图4所示,获取模块30还可以包括:检测单元304,用于检测接收的下行解调导频和下行数据;第二确定单元306,连接至检测单元304,用于根据上述下行解调导频和上述下行数据确定功率调整值,将该功率调整值作为上述性能参数,其中,上述功率调整值用于指示上述基站的功率调整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另外一种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方法,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502,终端检测接收的下行解调导频和下行数据;
步骤S504,终端根据上述下行解调导频和上述下行数据确定功率调整值,将该功率调整值作为性能参数,其中,上述功率调整值用于指示基站的功率调整大小;
步骤S506,终端向基站发送上述性能参数。
上述终端根据上述下行解调导频和上述下行数据确定功率调整值,包括:上述终端根据上述下行解调导频和下行数据确定第一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上述终端确定与当前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的第二SINR;上述终端根据上述第一SINR与上述第二SINR的差值确定上述功率调整值。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装置,应用于终端,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60,用于检测接收的下行解调导频和下行数据;
确定模块62,连接至检测模块60,用于根据上述下行解调导频和上述下行数据确定功率调整值,将该功率调整值作为上述性能参数,其中,上述功率调整值用于指示基站的功率调整大小;
发送模块64,连接至确定模块62,终端向上述基站发送上述性能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处理方法,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步骤S702,基站接收来自终端的发送链路或接收链路的性能参数,其中,该性能参数用于指示终端的能力;
步骤S704,基站根据上述性能参数进行上下行数据的传输调整。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上述性能参数包括:上述基站与上述终端约定的性能级别信息,其中,上述性能级别信息与上述基站和上述终端约定的性能指标是对应的,上述性能指标与上述发送链路或上述接收链路的信号失真程度是对应的。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信号失真程度,包括:上述发送链路或上述接收链路中硬件精度造成的信号失真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基站根据上述性能参数进行上下行数据的传输调整包括:上述基站根据接收的上述性能级别信息执行以下至少之一过程:上行用户调度、上行功率控制、确定上行数据传输的调制与编码策略。
基站接收来自终端的接收链路的性能参数包括:上述基站接收来自上述终端的功率调整值,其中,上述功率调整值用于指示上述基站的功率调整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处理装置,应用于基站,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80,用于接收来自终端的发送链路或接收链路的性能参数,其中,该性能参数用于指示上述终端的能力;
调整模块82,连接至接收模块80,用于根据上述性能参数进行上下行数据的传输调整。
接收模块80,还用于在上述性能参数包括以下信息时,接收上述性能参数:基站与上述终端约定的性能级别信息,其中,上述性能级别信息与上述基站和上述终端约定的性能指标是对应的,上述性能指标与上述发送链路或上述接收链路的信号失真程度是对应的。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接收模块80,还用于接收来自上述终端的功率调整值,其中,上述功率调整值用于指示上述基站的功率调整大小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实施例,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上行):
终端与基站预先约定由于终端发送链路不理想会产生的失真噪声大小,比如为EVM,并且终端与UE事先约定EVM的4个级别,如表4所示
表4
Level1 EVM=0.2
Level2 EVM=0.1
Level3 EVM=0.05
Level4 EVM=0.01
终端反馈其能达到的能力给基站,如终端A属于硬件性能较差的UE,可以反馈Level1给基站。终端B属于硬件性能较好的UE,可以反馈Level3给基站。
每个UE可以采用2bit的信令来表示Level信息。
基站接收到UE的能力级别信息后,获得UEA的EVM为0.2
基站接收到UE的能力级别信息后,获得UEb的EVM为0.05
基站根据上行导频测量,并结合该信息进行计算上行调制编码方式。
基站根据终端反馈的所述指标的级别进行上行导频估计/上行用户调度和/或上行功率控制和/或上行数据传输的MCS确定。
例如,假设上行导频估计采用LMMSE估计算法。
其中R为信道的自相关矩阵,Rdiag表示R的对角线元素组成的对角阵。
此时基站除了需要使用基站端测量到的等信息,还需要终端反馈的信息才能准确的估计出上行信道矩阵根据终端反馈的能力指标级别获得。
例如,假设上行数据接收的SINR预测算法采用MMSE算法,
SINR = H ( κ t bs D | H | 2 + κ r ue H H H + δ r bs P UE I ) - 1 H H )
这里 D | H | 2 = diag ( | | H 1 | | 2 , | | H 2 | | 2 · · · , | | H Nt | | 2 )
H可以使用估计的信道为基站测量自身上行接收链路的失真噪声获得,为加性高斯白噪,由基站测量获得,限据终端反馈的能力指标级别获得。
估计出了上行的SINR后,可以根据估计出的结果进行,上行用户调度,终端功率控制,及确定上行传输的调制编码方式并通知终端相应的调度信息,功控信息和上行传输调制编码方式的信息。
实施例2(下行):
终端与基站预先约定由于终端接收链路不理想会产生的失真噪声大小,比如为EVM,并且终端与UE事先约定EVM的4个级别,如表5所示
表5
Level1 EVM=0.2
Level2 EVM=O.1
Level3 EVM=O.05
Level4 EVM=O.01
终端反馈其能达到的能力给基站,如终端C属于硬件性能较差的UE,可以反馈Level2给基站。终端D属于硬件性能较好的UE,可以反馈Level4给基站。
每个UE可以采用2bit的信令来表示Level信息。
基站接收到UE的能力级别信息后,获得UEC的EVM为0.1,经过计算,基站可以估计出该UEC最大能获得的SINR应该为
基站接收到UE的能力级别信息后,获得UED的EVM为0.01经过计算,基站可以估计出该UED最大能获得的SINR应该为
基站根据终端反馈的所述指标的级别,结合终端上报的CQI进行下行用户调度和/或下行功率分配和/或下行数据传输的最终MCS确定。
例如,TDD系统,基站配置终端不需要反馈RI/PMI,终端按照传输分集计算CQI,比如UEc和UEd均反馈CQI等级为10,如表6所示,其对应的调制编码方式解释为:
表6
10 64QAM 466 2.7305
其还可以对应到一个SINR,比如对应SINR为15dB。假设基站使用了64天线进行传输,基站处理时认为应该在传输分集能获得的SINR基础上考虑多天线传输增益,比如近似的为16dB,那么基站认为实际进行64天线beamforming时SINR可以提升到31dB。
对于UEc,考虑到UEc最大能获得的SINR前面经过其反馈Level信息可以计算出为最大20dB,那么,而调整后的31dB>20dB,因此此时基站应该:
降低UEc的发射功率,将UEc的发射功率分配给其他UE和其他频率资源。
还可以考虑增加同时同频调度的用户数,如果没有进行功率降低,也需要考虑其MCS方式调整为SINR20dB对应的最佳调制编码方式。
对于UEd,考虑到UEc最大能获得的SINR前面经过其反馈Level信息可以计算出为最大40dB,31dB<40dB,那么由于终端硬件性能较好,此时终端还工作在MCS可以线性调整的区域,不需要考虑硬件不理想带来的影响。
实施例3(上行):
终端与基站预先约定由于终端发送链路不理想会产生的失真噪声大小造成的SINR限制,并且终端与UE事先约定最大SINR的2个级别,如表7所示
表7
Level1 Max SINR=20dB
Level2 Max SINR=40dB
终端反馈其能达到的能力给基站,如终端A属于硬件性能较差的UE,可以反馈Level1给基站。终端B属于硬件性能较好的UE,可以反馈Level2给基站。
每个UE可以采用2bit的信令来表示Level信息。
基站接收到UEA的最大SINR能力级别信息后,可以间接的认为UEA的发射EVM为0.1。
基站接收到UEB的最大SINR能力级别信息后,可以间接的认为UEA的发射EVM为0.01。
基站根据上行导频测量,并结合该信息进行计算上行调制编码方式。
基站根据终端反馈的所述指标的级别进行上行导频估计/上行用户调度和/或上行功率控制和/或上行数据传输的MCS确定。
例如,假设上行导频估计采用LMMSE估计算法。
其中R为信道的自相关矩阵,Rdiag表示R的对角线元素组成的对角阵。
此时基站除了需要使用基站端测量到的等信息,还需要终端反馈的信息才能准确的估计出上行信道矩阵根据终端反馈的最大SINR能力指标级别获得。
例如,假设上行数据接收的SINR预测算法采用MMSE算法:
SINR = H ( &kappa; r bs D | H | 2 + &kappa; t ue H H H + &delta; r bs P UE I ) - 1 H H )
这里 D | H | 2 = diag ( | | H 1 | | 2 , | | H 2 | | 2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 | H Nt | | 2 )
H可以使用估计的信道为基站测量自身上行接收链路的失真噪声获得,为加性高斯白噪,由基站测量获得,根据终端反馈的最大SINR能力指标级别获得
估计出了上行的SINR后,可以根据估计出的结果进行,上行用户调度,终端功率控制,及确定上行传输的调制编码方式并通知终端相应的调度信息,功控信息和上行传输调制编码方式的信息。
实施例4(下行):
终端与基站预先约定由于终端接收链路不理想会产生的失真噪声大小造成的SINR限制,并且终端与UE事先约定最大SINR的2个级别,如表8所示
表8
Level1 Max SINR=14dB
Level2 Max SINR=20dB
Level3 Max SINR=26dB
Level4 Max SINR=40dB
终端反馈其能达到的能力给基站,如终端C属于硬件性能较差的UE,可以反馈Level1给基站。终端D属于硬件性能较好的UE,可以反馈Level4给基站。
每个UE可以采用2bit的信令来表示Level信息。
基站接收到UE的能力级别信息后,获得UEC的MaxSINR=14dB。
基站接收到UE的能力级别信息后,获得UED的MaxSINR=40dB。
基站根据终端反馈的所述指标的级别,结合终端上报的CQI进行下行用户调度和/或下行功率分配和/或下行数据传输的最终MCS确定。
例如,TDD系统,基站配置终端不需要反馈RI/PMI,终端按照传输分集计算CQI,比如UEc和UEd均反馈CQI等级为6和10,如表9所示,其对应的调制编码方式解释为:
表9
6 QPSK 602 1.1758
10 64QAM 466 2.7305
其分别可以对应到一个SINR,比如对应SINR为7dB和15dB。假设基站使用了64天线进行传输,基站处理时认为应该在传输分集能获得的SINR基础上考虑多天线传输增益,比如近似的为16dB,那么基站认为实际进行64天线beamforming时UEC和UED的SINR可以分别提升到23dB和31dB。
对于UEc,考虑到UEc最大能获得的SINR前面经过其反馈Level信息可以计算出为最大14dB,那么,而调整后的23dB>20dB,因此此时基站应该:
降低UEc的发射功率,将UEc的发射功率分配给其他UE和其他频率资源。
还可以考虑增加同时同频调度的用户数,如果没有进行功率降低,也需要考虑其MCS方式调整为SINR14dB对应的最佳调制编码方式。
对于UEd,考虑到UEc最大能获得的SINR前面经过其反馈Level信息可以计算出为最大40dB,31dB<40dB,那么由于终端硬件性能较好,此时终端还工作在MCS可以线性调整的区域,不需要考虑硬件不理想带来的影响。
实施例5(下行):
基站给终端发送数据,终端对当前发送的数据进行接收,终端计算出当前接收数据的SINR信息记为SINR_r,并且计算与当前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的SINR信息记为SINR_m的差值,SINR_delta=-SINR_m-SINR_r。
终端统计一个段时间内的SINR_delta信息,并反馈SINR_delta的平均值给基站。
SINR_delta可以用表10或表11中x或y进行量化,其开销分别对应3bit和2bit。
表10
SINR_delta Value
0 0dB
1 3dB
2 6dB
3 9dB
4 -3dB
5 -6dB
6 -9dB
7 >9dB
表11
SINR_delta Value
0 0dB
1 >=3dB
2 <=6dB
3 3dB
基站收到SINR_delta后根据进行相应的功率调整或增加/减少配对用户。例如
SINR_delta=3dB,说明发射功率过小,基站应该提高一倍发射功率,或者将调制编码方式等级降低为更低阶的方式,或者保持相同功率情况下减少复用用户数。
SINR_delta=-3dB,说明发射功率过大,存在浪费,基站应该降低到原来1/2发射功率给该UE,或者保持相同功率情况下多复用一个用户,或者将调制编码方式等级提高为更高阶的方式。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软件,该软件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技术方案。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上述软件,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盘、软盘、硬盘、可擦写存储器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获取发送链路或接收链路的性能参数,该性能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能力;
所述终端向基站发送所述性能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获取发送链路或接收链路的性能参数,包括:
所述终端获取所述发送链路或所述接收链路的信号失真程度;
所述终端确定与所述信号失真程度对应的性能指标,其中,该性能指标是所述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性能指标;
所述终端确定与所述性能指标对应的性能级别信息,将该性能级别信息作为所述性能参数,其中,所述性能级别信息为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约定的性能级别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获取所述发送链路或所述接收链路的信号失真程度,包括:
所述终端获取所述发送链路或所述接收链路中硬件精度造成的信号失真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定与所述信号失真程度对应的性能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所述信号失真程度为所述发送链路的信号失真程度时,所述终端将所述发送链路的误差向量幅度EVM作为所述性能指标;
在所述信号失真程度为所述接收链路的信号失真程度时,所述终端将以下至少之一作为所述接收链路的性能指标:所述接收链路的EVM、所述终端下行传输时能够支持的最大调制编码方式等级、所述终端下行传输时SINR的最大取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与所述性能指标对应的性能级别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性能级别信息执行以下至少之一过程:上行用户调度、上行功率控制、确定上行数据传输的调制与编码策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获取接收链路的性能参数包括:
终端检测接收的下行解调导频和下行数据;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解调导频和所述下行数据确定功率调整值,将该功率调整值作为所述性能参数,其中,所述功率调整值用于指示所述基站的功率调整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解调导频和所述下行数据确定功率调整值,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解调导频和下行数据确定第一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所述终端确定与当前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的第二SINR;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SINR与所述第二SINR的差值确定所述功率调整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SINR与所述第二SINR的差值确定所述功率调整值,包括:
所述终端获取在预定时间段内所述差值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所述功率调整值。
9.一种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检测接收的下行解调导频和下行数据;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解调导频和所述下行数据确定功率调整值,将该功率调整值作为性能参数,其中,所述功率调整值用于指示基站的功率调整大小;
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性能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解调导频和所述下行数据确定功率调整值,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解调导频和下行数据确定第一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所述终端确定与当前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的第二SINR;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SINR与所述第二SINR的差值确定所述功率调整值。
11.一种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接收来自终端的发送链路或接收链路的性能参数,其中,该性能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能力;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性能参数进行上下行数据的传输调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参数包括:
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约定的性能级别信息,其中,所述性能级别信息与所述基站和所述终端约定的性能指标是对应的,所述性能指标与所述发送链路或所述接收链路的信号失真程度是对应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失真程度,包括:所述发送链路或所述接收链路中硬件精度造成的信号失真程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性能参数进行上下行数据的传输调整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性能级别信息执行以下至少之一过程:上行用户调度、上行功率控制、确定上行数据传输的调制与编码策略。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接收来自终端的接收链路的性能参数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功率调整值,其中,所述功率调整值用于指示所述基站的功率调整大小。
16.一种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装置,应用于终端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发送链路或接收链路的性能参数,该性能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能力;
发送模块,用于向基站发送所述性能参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所述发送链路或所述接收链路的信号失真程度;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信号失真程度对应的性能指标,其中,该性能指标是所述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性能指标;以及确定与所述性能指标对应的性能级别信息,将该性能级别信息作为所述性能参数,其中,所述性能级别信息为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约定的性能级别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接收的下行解调导频和下行数据;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下行解调导频和所述下行数据确定功率调整值,将该功率调整值作为所述性能参数,其中,所述功率调整值用于指示所述基站的功率调整大小。
19.一种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装置,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接收的下行解调导频和下行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行解调导频和所述下行数据确定功率调整值,将该功率调整值作为性能参数,其中,所述功率调整值用于指示基站的功率调整大小;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性能参数。
20.一种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处理装置,应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终端的发送链路或接收链路的性能参数,其中,该性能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能力;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性能参数进行上下行数据的传输调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性能参数包括以下信息时,接收所述性能参数:
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约定的性能级别信息,其中,所述性能级别信息与所述基站和所述终端约定的性能指标是对应的,所述性能指标与所述发送链路或所述接收链路的信号失真程度是对应的。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功率调整值,其中,所述功率调整值用于指示所述基站的功率调整大小。
CN201410284300.7A 2014-06-23 2014-06-23 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3237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4300.7A CN105323747B (zh) 2014-06-23 2014-06-23 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PCT/CN2014/086759 WO2015196589A1 (zh) 2014-06-23 2014-09-17 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4300.7A CN105323747B (zh) 2014-06-23 2014-06-23 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3747A true CN105323747A (zh) 2016-02-10
CN105323747B CN105323747B (zh) 2018-09-28

Family

ID=54936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84300.7A Active CN105323747B (zh) 2014-06-23 2014-06-23 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23747B (zh)
WO (1) WO2015196589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3700A (zh) * 2016-11-04 2018-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频参数的反馈、配置方法及装置、用户终端、基站
CN109474992A (zh) * 2017-09-08 2019-03-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CN110177070A (zh) * 2019-05-28 2019-08-27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解调方法及装置
US11064350B2 (en) 2016-07-28 2021-07-1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equipment, and terminal equipment
WO2022028364A1 (zh) * 2020-08-06 2022-02-10 索尼集团公司 电子设备、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WO2024036562A1 (zh) * 2022-08-18 2024-0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能力信息的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8614B (zh) * 2021-01-13 2023-04-07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赋形的方法和装置、波束赋形系统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2041A (zh) * 2005-09-28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整高速共享控制信道功率的方法
CN101103564A (zh) * 2005-01-12 2008-01-09 美商亚瑟罗斯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一定范围的发射功率的校准
CN101300757A (zh) * 2005-11-04 2008-11-0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系统及用于其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WO2010133028A1 (zh) * 2009-05-21 2010-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1960894A (zh) * 2008-03-07 2011-01-2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47961B2 (ja) * 2012-03-16 2017-06-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送受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3564A (zh) * 2005-01-12 2008-01-09 美商亚瑟罗斯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一定范围的发射功率的校准
CN1852041A (zh) * 2005-09-28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整高速共享控制信道功率的方法
CN101300757A (zh) * 2005-11-04 2008-11-0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系统及用于其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CN101960894A (zh) * 2008-03-07 2011-01-2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及其方法
WO2010133028A1 (zh) * 2009-05-21 2010-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和基站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64350B2 (en) 2016-07-28 2021-07-1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equipment, and terminal equipment
CN108023700A (zh) * 2016-11-04 2018-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频参数的反馈、配置方法及装置、用户终端、基站
CN108023700B (zh) * 2016-11-04 2022-08-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频参数的反馈、配置方法及装置、用户终端、基站
CN109474992A (zh) * 2017-09-08 2019-03-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CN110177070A (zh) * 2019-05-28 2019-08-27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解调方法及装置
CN110177070B (zh) * 2019-05-28 2022-01-11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解调方法及装置
WO2022028364A1 (zh) * 2020-08-06 2022-02-10 索尼集团公司 电子设备、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WO2024036562A1 (zh) * 2022-08-18 2024-0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能力信息的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96589A1 (zh) 2015-12-30
CN105323747B (zh) 2018-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06718B2 (en)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5323747A (zh) 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1516743B2 (en) Uplink power scaling for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983934B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线性预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US816553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eamforming based on generalized eigen-analysis i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291213B (zh) 一种计算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的终端及方法
CN104702324B (zh) 大规模mimo下行链路自适应传输方法
EP2567582B1 (en) Transmission power dependent imbalance compensation for multi-antenna systems
CN102546124B (zh) 信干噪比的反馈方法和设备
CN101233713A (zh) 用于mimo系统的稳健秩预测
CN107733549A (zh) 信道质量信息计算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580327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20100190486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cdd mode judging method
CN105024779A (zh) 一种自适应信道质量指示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US9615280B2 (en) Calculating and reporting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EP321342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CN103023619A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链路自适应传输方法
CN101686071B (zh) 信道质量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US20240007967A1 (en) Capability signaling to enable full power uplink transmission
CN102547953B (zh) 一种获得波束赋形增益的方法
US7697654B1 (en) Determining effective carrier-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 in OFDMA systems
CN108574982A (zh) 一种被用于功率调整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KR102468485B1 (ko) 진보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업링크 전력 스케일링
CN101626621A (zh) 一种信息调度方法、装置
CN101604989B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调整传输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