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9903B - 调色剂容器、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调色剂容器、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19903B CN105319903B CN201510445427.7A CN201510445427A CN105319903B CN 105319903 B CN105319903 B CN 105319903B CN 201510445427 A CN201510445427 A CN 201510445427A CN 105319903 B CN105319903 B CN 1053199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main body
- locking member
- toner
-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68—Toner cartridges fulfilling a continuous function within the electrographic apparatus during the use of the supplied developer material, e.g. toner discharge on demand, storing residual toner, acting as an active closure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79—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for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not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92—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using a slidable sealing member, e.g. shut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可靠地锁定操纵杆以及开闭部件双方。调色剂容器具有容器主体、调色剂排出口、开闭部件、杆部件、锁定部件。上述容器主体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装卸,并收容调色剂。上述调色剂排出口形成于容器主体。上述开闭部件能够开闭调色剂排出口,且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上述杆部件在第1操作位置与第2操作位置之间被操作。上述锁定部件能够在锁定位置与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在锁定位置,锁定部件与开闭部件以及杆部件分别抵接,将开闭部件在关闭位置锁定并且将杆部件在第1操作位置锁定;在锁定解除位置,锁定部件与开闭部件以及杆部件分别分离,解除开闭部件以及杆部件的锁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开闭用于从容器主体向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排出调色剂的调色剂排出口的调色剂容器以及装配有上述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将图像形成于印刷纸张的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搭载有显影装置。通过显影装置进行显影,使得显影装置的内部的调色剂减少。因此,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能够装卸的、收容有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当装配有调色剂容器的状态下,从调色剂容器向显影装置供给调色剂。
在调色剂容器设置有:搅拌调色剂的搅拌叶片、用于将调色剂向外部排出的调色剂排出口、将调色剂向上述调色剂排出口输送的螺旋式送料器、用于开闭上述调色剂排出口的开闭部件。以往,通过操作附设于调色剂容器或者装置主体的操纵杆,使得开闭部件在开位置与闭位置之间位移,由此开闭调色剂排出口。另外,为了防止由于上述操纵杆的误操作致使调色剂从调色剂排出口中漏出,设置有锁定上述操纵杆的锁定机构。
另一方面,已知有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将上述操纵杆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设在上述搅拌叶片的旋转轴上,并且具有将上述操纵杆的转动力直接向上述开闭部件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上述开闭部件伴随着上述操纵杆的转动进行开闭。
以往,在将上述操纵杆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设在与上述开闭部件的旋转轴不同的、上述搅拌叶片的旋转轴上的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当锁定上述操纵杆的情况下,通过将上述操纵杆或者上述开闭部件的任意一方锁定,从而能够锁定上述操纵杆以及上述开闭部件双方。
然而,当不具有将上述操纵杆的转动力直接向上述开闭部件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的情况下,无法锁定上述操纵杆以及上述开闭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可靠地锁定上述操纵杆以及上述开闭部件双方的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色剂容器,其具备:容器主体,其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装卸,并收容调色剂;调色剂排出口,其形成在上述容器主体上;开闭部件,其能够开闭上述调色剂排出口,并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杆部件,其在使上述开闭部件位于上述关闭位置的第1操作位置与使上述开闭部件位于上述打开位置的第2操作位置之间被进行操作;以及锁定部件,其能够在锁定位置与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锁定位置,上述锁定部件与上述开闭部件以及上述杆部件分别抵接,将上述开闭部件在上述关闭位置锁定并且将上述杆部件在上述第1操作位置锁定;在上述锁定解除位置,上述锁定部件与上述开闭部件以及上述杆部件分别分离,解除上述开闭部件以及上述杆部件的锁定,当上述容器主体处于装配于上述装置主体的装配姿势的情况下,上述锁定部件配置于上述锁定解除位置,当上述容器主体处于未装配于上述装置主体的未装配姿势的情况下,上述锁定部件配置在上述锁定位置,上述锁定部件具有第1卡合部以及第2卡合部,上述锁定部件位于上述锁定位置时,上述第1卡合部与上述开闭部件卡合将上述开闭部件锁定在上述关闭位置,上述第2卡合部与上述杆部件卡合将上述杆部件锁定在上述第1操作位置,上述锁定部件位于上述锁定解除位置时,上述第1卡合部离开上述开闭部件解除上述开闭部件的锁定,上述第2卡合部离开上述杆部件解除上述杆部件的锁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装置主体和能够相对于上述装置主体装卸的上述调色剂容器,上述装置主体具有驱动传递机构,当在上述装置主体装配上述调色剂容器时,上述驱动传递机构将由上述杆部件的操作输入的驱动力向上述开闭部件传递。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可靠地锁定上述操纵杆以及上述开闭部件双方的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说明书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内容简化的方式来进行介绍。本说明书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发明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为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中间转印单元装配调色剂容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调色剂容器及其装配部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调色剂容器的右侧部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5为表示调色剂容器的右侧部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6为表示从与图5不同的方向观察的调色剂容器的右侧部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7A、7B为表示操作部的杆转动后的调色剂容器的右侧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A、8B为表示与操作部的杆的操作位置相应的第1连结部以及第2连结部的位置的立体图。
图9为表示调色剂容器的右侧部的剖面结构的剖视图。
图10为表示罩非装配状态的调色剂容器的右侧部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1A~11C为表示锁定部件与开闭机构的锁定构造的说明图。
图12A、12B为锁定部件单体的立体图。
图13A、13B为杆单体的立体图。
图14A~14D为表示罩与杆的卡合构造的说明图。
图15A~15C为第2延伸配置部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16A~16C为与杆的转动状态相应的滑动接触部与被滑动接触部的接触状态的说明图。
图17A~17D为表示取下罩的状态下的、杆的转动位置与锁定部件等的位置的说明图。
图18A~18D为表示以与转动轴心P3正交的平面、即通过滑动接触部以及卡合部的平面剖切调色剂容器的切剖面的图。
图19为将装配部的支承板的结构部分示出的图。
图20A、20B为放大示出驱动传递机构的图。
图21为放大示出驱动传递机构的立体图。
图22A~22C为用于对驱动传递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23为表示取下罩后的调色剂容器的侧面的变形方式的侧视图。
图24为将调色剂容器的变形例局部剖切示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不过为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在以下的说明中,以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设置在平坦的支承面的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为基准来定义上下方向6。另外,相对于图1的纸面,将左侧设为图像形成装置10的正面侧(前面侧)定义前后方向7。另外,从正面观察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0来定义左右方向8(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因此,相对于图1的纸面,近前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右侧,进深为左侧。
[图像形成装置10]
图像形成装置10为至少具有印刷功能的装置。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为所谓串列式的彩色打印机。该图像形成装置10使用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在薄片状的印刷纸张上印刷图像。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只要具有印刷功能即可,例如还可以是具有包括上述印刷功能在内的多个功能的复合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当然,也可以不形成彩色图像,可以是形成单色的图像。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主要具有4个图像形成部21、中间转印单元22、供纸装置25、定影装置26、二次转印装置27、曝光装置24、4个调色剂容器50(50A~50D)。这些结构要素被安装于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部框架(未图示)、内部框架(未图示)等的作为箱体的装置主体28。此外,调色剂容器50为图像形成装置10的调色剂容器的一个例子。
4个图像形成部21在装置主体28的内部,配置于中间转印单元22的下方。各图像形成部21沿前后方向7并排设置。各图像形成部21基于所谓电子照相方式执行在印刷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具体地说,各图像形成部21基于借助未图示的网络通信部从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在印刷纸张上印刷图像。图像形成部21具有感光鼓11、带电装置(未图示)、显影装置12、一次转印装置13等。图像形成部21在感光鼓11上形成调色剂像,并将调色剂像依次重叠转印在中间转印单元22所具有的转印带23上。转印带23沿箭头19的方向移动,调色剂像被依次转印到移动中的转印带23上。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在装置主体28的内部,从转印带23的移动方向(箭头19方向)的下游侧一列地依次配置与黑色、青色、品红色、黄色对应的图像形成部21。
中间转印单元22配置于图像形成部21的上方。在中间转印单元22的前后方向7的两端设置驱动带轮31以及从动带轮32。转印带23分别卷挂在驱动带轮31以及从动带轮32上,被支承。
二次转印装置27将转印至转印带23上的由多种颜色构成的调色剂像转印于印刷纸张上。转印有调色剂像的印刷纸张向定影装置26输送。输送至定影装置26的印刷纸张被加热辊26A与加压辊26B之间的夹缝部以规定的作用力夹持并输送,由此将调色剂像融化于印刷纸张。随后,印刷纸张向设置在装置主体28的上部的出纸盘29排出。
4个调色剂容器50(50A~50D)配置在中间转印单元22的上方。4个调色剂容器50在装置主体28的内部,沿转印带23沿前后方向7呈一列并排设置。调色剂容器50向对应颜色的显影装置12供给调色剂。
如图2所示,在装置主体28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装配多个调色剂容器50的装配部34。具体地说,装配部34设置在中间转印单元22的上部。装置主体28的上部的顶罩33被支承为能够以装置主体28的支轴33A(参照图1)为中心进行开闭。如果顶罩33向上方(打开方向)转动,则装配调色剂容器50的装配部34露出。装配部34与中间转印单元22的上部一体形成,各调色剂容器50以收纳于装配部34的方式被装配。此外,并不局限于装配部34一体形成于中间转印单元22的上部的结构,也可以是作为不同于中间转印单元22的其他部件安装于装置主体28的结构。
在各调色剂容器50收容有与图像形成部21的各色对应的颜色的调色剂。具体地说,在各调色剂容器50(50A~50D)中分别独立地收容黑色、青色、品红色、黄色的调色剂。如图1以及图2所示、4个调色剂容器50中的、位于最后方的调色剂容器50A为比其他调色剂容器50B~50D更大容量类型的容器,在该调色剂容器50A中收容黑色的调色剂。另外,调色剂容器50B~50D均为相同的形状相同的容量的容器。在调色剂容器50B收容青色的调色剂,在调色剂容器50C收容品红色的调色剂,在调色剂容器50D收容黄色的调色剂。
[调色剂容器50的结构]
以下,对于调色剂容器50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此,大容量类型的调色剂容器50A与其他调色剂容器50B~50D,除了调色剂收容部的尺寸不同以外,为相同的结构。另外,调色剂容器50B~50D除了配置位置不同以外,为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调色剂容器50A~50D作为调色剂容器50进行说明。
调色剂容器50收容向显影装置12供给的调色剂。如图3~图6所示,调色剂容器50具有箱体51、调色剂排出口52(参照图4)、开闭机构53(参照图4)、操作部54、罩72。这些结构均设置于调色剂容器50的侧面。开闭机构53为本发明的开闭部件的一个例子。箱体51被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配部34。调色剂收容于箱体51的内部。如图4所示,调色剂排出口52形成于箱体51上。调色剂排出口52形成于箱体51的底面的右端部。另外,如图5、图6所示,操作部54以可供用户操作的方式设置于箱体51。
如图2以及图3所示,装置主体28具有装配箱体51的支承板42、43。支承板42、43形成为板状,向前后方向7延伸突出。支承板42、43被配置在装配部34中彼此对置的位置。如图2所示,支承板42被立起设置于装配部34的左端部。如图3所示,支承板43被立起设置于装配部34的右端部。支承板42、43支承4个调色剂容器50的两端。
在支承板43的一方侧(左侧)的左侧面43A(参照图3)形成有多个向斜上方延伸的槽状的容器引导部45。容器引导部45通过将支承板43的左侧面43A沿厚度方向凹进而形成为槽状。另外,容器引导部45的支承板43的上端侧形成为末端展开状。箱体51的右端部通过容器引导部45从支承板43的上端向斜下方引导,从而装配于支承板43。
箱体51由树脂材料构成,如图3所示,形成为左右方向8长的箱状。也就是,箱体51的长边方向与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左右方向8一致。
如图3所示,箱体51具有容器主体55、盖部56。容器主体55为上部敞开的有底的箱形状。容器主体55为本发明的容器主体的一个例子。盖部56将容器主体55的上部的敞开部分封闭。在容器主体55的内部设置有:具有搅拌调色剂的叶片状的叶片的搅拌部件800(参照图9)、具有向调色剂排出口52输送调色剂的螺旋式送料器状的叶片的输送部件58(参照图9)。
如图5所示,以覆盖容器主体55的右侧的侧壁55B的方式设置罩72。在侧壁55B上设置有用于向箱体51的内部填充调色剂的调色剂填充口59。调色剂填充口59通过栓部件60封闭。
如图4~图6以及图9所示,调色剂排出口52形成于调色剂容器50。详细而言,调色剂排出口52形成在容器主体55的底部的右端侧。调色剂排出口52以向下方贯通容器主体55的底部的壁的方式形成。具体地说,如图9所示,在容器主体55的右端部形成向右突出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突出部55A。此外,调色剂排出口52以向下方贯通突出部55A的周壁的方式形成。
开闭机构53开闭调色剂排出口52,如图9所示,具有缸体61、开口部62、密封部件63、第2连结部79。缸体61为圆筒形状,被贯通插入于在容器主体55的右端部设置的突出部55A的内部。缸体61的右端部通过端面部611封闭。另外,在缸体61的右端部一体地设置后述的第2连结部79。开口部62形成在缸体61的周面。另外,密封部件63设置在突出部55A的内壁面的调色剂排出口52的周围。密封部件63被用于防止调色剂的飞散。
缸体61以能够沿突出部55A的内周面转动的方式在突出部55A内被支承。由此,缸体61能够以与突出部55A的中心线一致的旋转轴心P1为中心旋转。在缸体61的端面部611的内侧形成有轴承64。通过该轴承64将输送部件58的一端在缸体61内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因此,输送部件58的旋转轴与缸体61的旋转轴心P1一致。此外,旋转轴心P1为本发明的第1转动轴的一个例子。
缸体61相对于突出部55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装配。如果向第2连结部79输入旋转力,则缸体61旋转。缸体61旋转使缸体61的开口部62与调色剂排出口52重合,由此如图9所示调色剂排出口52敞开。以下,将调色剂排出口52敞开的缸体61的位置(图9所示的位置)称为打开位置。当缸体61旋转直至上述打开位置的情况下,箱体51内的调色剂能够从调色剂排出口52向外部顺利地排出。另一方面,如果缸体61旋转至未形成开口部62的缸体61的周壁部分与调色剂排出口52重合的位置,则调色剂排出口52通过缸体61的周壁被封闭。以下,将调色剂排出口52被封闭的缸体61的位置称为关闭位置。在缸体61旋转至上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将调色剂排出口52完全封闭。
缸体61通过第2连结部79旋转而能够在上述打开位置与上述关闭位置之间位移。也就是,调色剂排出口52通过缸体61旋转来进行开闭。第2连结部79通过调色剂容器50装配于装配部34而与设置在装置主体28(详细而言是装配部34)的驱动传递机构76(参照图20A、20B、图21)连结。由此,第2连结部79能够从驱动传递机构76接受上述旋转力。此外,关于驱动传递机构76以及第2连结部79的详情,将在后文中叙述。
如果调色剂容器50装配于装配部34,则调色剂排出口52配置在与形成于中间转印单元22的连通口(未图示)对置的位置,并与上述连通口紧贴。调色剂从上述连通口经由未图示的输送路径向显影装置12供给。以形成这样的位置关系的方式,确定装配部34中的调色剂容器50的装配位置。操作部54在调色剂容器50被装配于装配部34的状态下,被用于开闭调色剂排出口52。如图5、图6所示,操作部54设置在容器主体55的右端部。操作部54具有: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容器主体55的圆筒状的轴部66、从轴部66延伸突出的杆67(杆部件的一个例子)。操作部54由合成树脂制作。
箱体51具有从右端部向右突出的圆柱状的凸台(未图示)。轴部66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凸台。由此,轴部66能够以上述凸台的中心线(以下,称为转动轴心P3。参照图10。)为中心旋转。因此,杆67能够围绕转动轴心P3与轴部66一体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54能够在杆67朝铅垂上方延伸并直立的第1操作位置(图7A、图17A所示的姿势)与杆67朝后方倾倒的第2操作位置(图7B、图17C所示的姿势)之间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杆67在上述第1操作位置与上述第2操作位置之间被操作,由此使开闭机构53的缸体61向上述关闭位置或者打开位置中任一位置移动。在此,上述第1操作位置为与缸体61的上述关闭位置对应的姿势。上述第2操作位置为与缸体61的上述打开位置对应的姿势。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杆67的操作位置,除了上述第1操作位置以及上述第2操作位置之外,还设置有第3操作位置(参照图17D、图18D)。该第3操作位置为相对于上述第1操作位置朝与上述第2操作位置相反侧转动规定角度后的位置,被设置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或者调色剂容器50出厂时专用的位置。即,当图像形成装置1或者调色剂容器50出厂时,操作部54的杆67位于上述第3操作位置。此外,如果一旦由用户等从上述第3操作位置向上述第1操作位置或者上述第2操作位置转动,则无法恢复至上述第3操作位置。当杆67位于上述第3操作位置时,缸体61位于上述关闭位置。此外,对于如果杆67从上述第3操作位置转动便无法向上述第3操作位置恢复的结构在后文中叙述。
如图4~图6所示,在容器主体55的右端部的侧壁55B上安装有罩72。罩72以覆盖杆67的基端侧的部分、锁定部件100等的方式被安装。在罩72的圆弧状的上壁72A形成有沿着杆67的操作方向的狭缝72C。杆67的上端从该狭缝72C向上方露出。在罩72的右侧壁72B上形成开口72D,后述的第1连结部78从该开口72D向右露出。另外,在右侧壁72B上形成有沿上下延伸并且朝下方敞开的引导槽72E。此外,如图4所示,锁定部件100的被按压部105从引导槽72E露出。此外,缸体61的第2连结部79为与驱动传递机构76的第2旋转部75连结的部分,因此未被罩72覆盖。在此,当用户抓住调色剂容器50的侧部而手持调色剂容器50时,从引导槽72E露出的用户的手指有可能触碰到锁定部件100的被按压部105。如果用户的手指触碰到被按压部105并将被按压部105向上方顶起时,则有可能敞开调色剂排出口52致使调色剂漏出。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板43的突条部46(本发明的按压片的一个例子,参照图19)被形成为窄幅的板状,引导槽72E的宽度d(参照图4)形成为可供该突条部46贯通插入的窄幅。具体地说,引导槽72E的宽度d被设定为:不致使一般的用户的手指进入引导槽72E或即便手指部分进入一些也不会触碰到锁定部件100的被按压部105的程度。引导槽72E为本发明的插通孔的一个例子。
罩72具有从容器主体55的右端部向右突出的块状的定位突起部73。定位突起部73形成为能够嵌入容器引导部45(参照图3)的宽度尺寸,且形成为比容器引导部45的槽宽度略小的宽度尺寸。由此,能够在容器引导部45装配定位突起部73。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定位突起部73嵌入容器引导部45,且被容器引导部45向斜下方引导,由此将箱体51装配于支承板43。
另外,以往在锁定操作部54的情况下,通过锁定杆67或者开闭机构53的任意一方,来锁定杆67或者开闭机构53双方。然而,在不具有将杆67的转动力直接向开闭机构53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的情况下,需要分别锁定杆67以及开闭机构53。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后述的锁定部件100,因此能够可靠地锁定杆67以及开闭机构53双方。
在容器主体55的右端部设置有锁定部件100。锁定部件100由合成树脂制成,被用于将操作部54以及开闭机构53形成为锁定状态以避免出现误动作。以下,具体进行说明。
如图5、图6所示,锁定部件100由罩72覆盖。在罩72的内面中开口72D的上方,在与搅拌部件800的转动轴心P3(参照图10)平行的转动轴心P2上设置圆筒状的转动支承部700(参照图10)。此外,在图10中,省略罩72进行图示,不过用剖面(阴影部分)仅示出设置于罩72的转动支承部700。转动轴心P2为本发明的第2转动轴的一个例子,转动轴心P3为本发明的第3转动轴的一个例子。如图12A、12B所示,锁定部件100具有基部101、臂部102。基部101具有与转动支承部700的直径大致同径的轴孔103。基部101的轴孔103以规定的防脱状态外嵌于转动支承部700,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转动支承部700。如图10所示,锁定部件100在调色剂容器50被装配于装置主体28的装配姿势下,位于开闭机构53的上方。另外,转动轴心P2位于转动轴心P3的上方。臂部102从基部101向与转动支承部700的转动轴心P2正交的方向延伸,在前端形成有第1卡合部104。第1卡合部104从臂部102的主体部分向开闭机构53侧大致直角地呈爪状突出。
在开闭机构53的缸体61的端面部611上设置有第1被卡合部61A。具体而言,第1被卡合部61A从端面部611的外周部分的规定位置在端面部611所形成的平面上呈爪状突出。第1被卡合部61A在杆67位于上述第1操作位置时位于上部。此时,第1被卡合部61A从端面部611的主体部分向斜上方突出,与第1卡合部104卡合。由此,限制缸体61的转动,进而将开闭机构53在关闭位置锁定。
锁定部件100具有被按压部105。在调色剂容器50向装置主体28的装配过程中,从引导槽72E的端部的开口起,被按压部105被由引导槽72E引导的支承板43的突条部46向上方按压。锁定部件100以在被按压部105从突条部46接受的朝向上方的力为转动力,在轴支承于转动支承部700的状态下以转动轴心P2为中心转动。此时,第1卡合部104从第1被卡合部61A离开,从而解除开闭机构53的锁定(参照图17A、17B)。
如图11A所示,第1被卡合部61A中的与第1卡合部104卡合的被卡合面H1以及第1卡合部104中的与第1被卡合部61A卡合的卡合面H2形成为平面。其中,当第1被卡合部61A与第1卡合部104相互卡合时,第1被卡合部61A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部与卡合面H2点接触。在该状态下,被卡合面H1相对于卡合面H2形成预先设定好的角度α,并且第1被卡合部61A的前端部与第1卡合部104的卡合面H2卡合。
在第1被卡合部61A与第1卡合部104相互卡合的状态(以下,称为卡合状态)下,当从突条部46受到朝向上方的力的情况下,锁定部件100以转动轴心P2为中心转动,第1卡合部104不与第1被卡合部61A锁扣而从第1被卡合部61A离开(参照图11B),从而解除开闭机构53的锁定。
另一方面,在调色剂容器50未装配于装置主体28的未装配姿势中,有时从上述卡合状态、锁定部件100沿使第1卡合部104从第1被卡合部61A离开的方向受到外力。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被卡合面H1与卡合面H2形成上述角度α,因此伴随着第1被卡合部61A与第1卡合部104略微变形,第1卡合部104咬入第1被卡合部61A所形成的凹部N1(参照图11C)。此时,第1被卡合部61A与第1卡合部104更加稳固地卡合。
如图13A、13B所示,杆67具有第2被卡合部67A。第2被卡合部67A设置在杆67的基端侧,即靠近杆67的转动轴心P3的规定位置。如图12A所示,锁定部件100具有第2卡合部106。第2卡合部106在与被按压部105相反侧的部位,形成于臂部102的长边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第2被卡合部67A与第2卡合部106可相互卡合(参照图18A)。当第1被卡合部61A与第1卡合部104相互卡合并将开闭机构53在上述闭位置锁定时,第2被卡合部67A与第2卡合部106相互卡合。由此,限制位于上述第1操作位置的杆67朝向上述第2操作位置的移动。以下,将此时的锁定部件100的位置、也就是第2卡合部106与第2被卡合部67A卡合并且第1被卡合部61A与第1卡合部104卡合的位置称为锁定位置。
另外,当锁定部件100通过在被按压部105从突条部46接受的朝向上方的力而转动时,第2卡合部106从第2被卡合部67A离开。由此,解除杆67朝向上述第2操作位置的移动限制(锁定)。以下,将解除杆67朝向上述第2操作位置的移动限制的位置、也就是第2卡合部106不与第2被卡合部67A卡合且第1被卡合部61A不与第1卡合部104卡合的位置称为锁定解除位置。此外,锁定解除位置为锁定部件100从上述锁定位置离开且杆67朝向上述第2操作位置的移动限制被解除的一定范围内的位置。
这样,锁定部件100在位于上述锁定位置时,分别与开闭机构53以及杆67卡合,将开闭机构53在上述闭位置锁定,并且将杆67在上述第1操作位置锁定。另一方面,锁定部件100在位于上述锁定解除位置时,分别从开闭机构53以及杆67离开,允许开闭机构53朝向上述打开位置的转动以及杆67朝向上述第2操作位置的转动。
第2卡合部106与第2被卡合部67A在相比第1卡合部104与第1被卡合部61A的卡合位置靠近转动支承部700的位置卡合。由此,当在调色剂容器50未装配于装配部34的状态下杆67被转动操作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第2卡合部106与第2被卡合部67A的卡合部分破损。
即,如果在第2被卡合部67A与第2卡合部106卡合的状态下对杆67施加操作力,则从第2被卡合部67A向第2卡合部106施加力。在此,越是接近锁定部件100的转动轴心P2的力,越能够减小该力的力矩。由此,能够减少第2卡合部106所承担的负荷,即便在第2被卡合部67A与第2卡合部106卡合的状态下对杆67施加操作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锁定部件100破损。
如图13A、13B所示,杆67具有第1延伸配置部671。第1延伸配置部671具有被滑动接触部672、卡合部673。如图17A-17D、图18A-18D所示,被滑动接触部672具有朝向杆67从上述第1操作位置向上述第2操作位置的转动方向延伸的弯曲形状。卡合部673设置在被滑动接触部672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卡合部673的上端与杆67转动时罩72的上部内壁面721(参照图18A-18D)滑动接触。如果杆67转动,则第1延伸配置部671伴随于该转动朝杆67的转动方向转动(位移)。
如图12A、12B所示,锁定部件100具有第2延伸配置部110。第2延伸配置部110具有弹性变形部111、滑动接触部112。弹性变形部111为从锁定部件100的主体部分延伸的部位,其经过转动轴心P2的平面所形成的剖面具有大致L状。滑动接触部112从弹性变形部111的自由端亦即前端部向上方突出设置。滑动接触部112为具有相对于第1延伸配置部671的转动方向倾斜的倾斜部的大致三角形状。上述倾斜部在滑动接触部112中,设置在沿着因杆67的转动、第1延伸配置部671所描绘的圆弧状的轨迹方向的两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接触部112具有顶部1121、倾斜部1122、1123。此外,滑动接触部112的形状不局限于三角形状,可以是梯形形状。
如图18C以及图18D所示,滑动接触部112在杆67位于上述第1操作位置或者上述第2操作位置时不与其他部件抵接。如果锁定部件100从上述锁定位置被突条部46向上方顶起,则滑动接触部112进入到杆67转动时的第1延伸配置部671的被滑动接触部672的移动轨迹上。因此,如果对被解除由锁定部件100进行的锁定的杆67进行从上述第1操作位置朝向上述第2操作位置的转动操作,则被滑动接触部672与滑动接触部112抵接。
其中,从杆67的转动轴心P3到被滑动接触面672A的距离比从该转动轴心P3到滑动接触部112的顶部1121的距离短。因此,当调色剂容器50处于上述未装配状态时,如果杆67从上述第3操作位置向上述第1操作位置被转动操作,则如图16A所示,被滑动接触部672与滑动接触部112的倾斜部1122、1123抵接,将锁定部件100朝向箭头V1的方向按压使之位移。通过该位移使锁定部件100到达第1被卡合部61A与第1卡合部104相互卡合并将开闭机构53在上述关闭位置锁定的上述锁定位置。如果调色剂容器50形成为上述装配姿势,则锁定部件100向上述锁定解除位置位移。在该状态下,如果进一步进行杆67的转动操作,则如图16B、16C所示,利用滑动接触部112的倾斜部1122、1123所产生的引导功能,滑动接触部112向转动轴心P2逐渐接近,从而使第2延伸配置部110产生弹性变形并在被滑动接触面672A上滑动,顺利地引导被滑动接触部672。此外,如图16C所示,不久后滑动接触部112的顶部1121与被滑动接触部672的被滑动接触面672A抵接。
如果从上述第1操作位置(图17A所示的位置)进行使杆67朝向上述第2操作位置(图17C所示的位置)的转动操作,则滑动接触部112的顶部1121与被滑动接触部672的被滑动接触面672A滑动接触。此外,如果杆67从上述第2操作位置到达上述第1操作位置或者从上述第1操作位置到达上述第2操作位置,则如图18C所示,滑动接触部112与被滑动接触部672分离。即,第1延伸配置部671在成为与滑动接触部112的上述径向的端部接触的状态之前都与倾斜部1122、1123滑动接触。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用于对用户赋予杆67的操作感的机构,采用在杆67转动操作时始终对杆67赋予阻力从而带给用户负荷感(抵抗感)的机构。然而,在该机构中,当对杆67赋予上述阻力的部件的强度不足的情况下,该部件会在杆67的操作过程中因来自杆67的反作用力而变形,从而无法向用户传递足够的负荷。另外,由于一直受到阻力,因此存在该部件因耐久性不足而破损的情况。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滑动接触部112的顶部1121开始与被滑动接触面672A滑动接触起到从被滑动接触面672A离开为止,弹性变形的滑动接触部112借助被滑动接触面672A推压杆67,将之向上述第1操作位置压回。由此,给用户对于杆67的转动操作赋予阻力。另一方面,如果杆67从上述第1操作位置到达上述第2操作位置或者从上述第2操作位置到达上述第1操作位置,则滑动接触部112的顶部1121从被滑动接触部672的被滑动接触面672A离开,由此上述阻力消失。这样,在杆67到达上述第1操作位置或者上述第2操作位置时与到达之前,杆67的操作力极大不同。由此,对于杆67操作时的负荷减少,能够提高杆67的耐久性。另外,用户能够感知杆67到达了上述第1操作位置或者上述第2操作位置,并且能够经由杆67感受到良好的操作感。
如图18C所示,如果杆67从上述第1操作位置到达上述第2操作位置,则卡合部673嵌入在罩72的预先设定好的位置设置的凹部72F。该凹部72F具有必要的规定的深度,以便在杆67从上述第2操作位置向上述第1操作位置被转动操作的情况下,可通过稍强的转动力使杆67进行转动操作。因此,在比上述转动力小的转动力作用于杆67的范围内,杆67被保持于上述第2操作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8C所示,凹部72F在杆的转动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杆67能够以微小的角度范围转动,即使杆67以该微小角度范围转动,开闭机构53也被保持于上述打开位置。
如图14A-14D、图18A-18D所示,罩72具有被卡合部7211。其中,图18A-18D为以与左右方向8正交且经过被卡合部7211的面、剖切箱体51的右端部并从右侧观察的剖视图。另外,图14A-14D表示在图18A-18D中被卡合部7211以及卡合部673的局部放大图。被卡合部7211为设置在罩72的上部内壁面721的凸部。如图14A、14B所示,被卡合部7211具有倾斜面7212,当杆67从上述第3操作位置经由上述第1位操作位置向上述第2操作位置转动的情况下,该倾斜面7212可使与罩72的上部内壁面721滑动接触的卡合部673的上端跃上该被卡合部7211。另一方面,如图14C、14D所示,被卡合部7211具有纵壁面7213,当杆67从上述第2操作位置向上述第1操作位置转动的情况下,该纵壁面7213使卡合部673的上端无法跃上被卡合部7211。卡合部673嵌入到由上部内壁面721与被卡合部7211的纵壁面7213构成的空间K1(参照图14C),限制杆67的进一步的转动。
根据这样的结构,如果一旦由用户等使杆67从上述第3操作位置向上述第1操作位置或者上述第2操作位置转动,则将无法使杆67回到上述第3操作位置。上述第1操作位置为被卡合部7211与第1延伸配置部671的卡合部673卡合的位置。
第2延伸配置部110的弹性变形部111的厚度X(参照图12B)比较薄,如上所述,能够在被滑动接触部672根据伴随于杆67的转动的第1延伸配置部671的位移所描绘的圆弧状的轨迹的径向(图15A的箭头W1)上弹性变形。与此相对,弹性变形部111的宽度Y(参照图12B)比较大,至少比厚度X的长度长。因此,弹性变形部111的沿着上述轨迹的方向(箭头W2)的刚性相比径向(箭头W1)的刚性高。因此,弹性变形部111容易沿箭头W1方向弹性变形,不易沿箭头W2方向弹性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延伸配置部110在上述轨迹的方向(箭头W2)具有高的刚性,由此会得出下述效果。即,如图15B所示,当由于杆67从上述第1操作位置向上述第2操作位置转动使得第1延伸配置部671的被滑动接触部672沿箭头V1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在被滑动接触部672与滑动接触部112之间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作为使弹性变形部111朝与上述摩擦力相反侧位移的力F1,作用于弹性变形部111。但是,由于第2延伸配置部110在上述轨迹的方向(箭头W2)上具有高的刚性,因此即便作用有该力F1,第2延伸配置部110相对于锁定部件100的主体部分也不沿W2方向挠曲。同样,如图15的(C)所示,当由于杆67从上述第2操作位置向上述第1操作位置转动使得第1延伸配置部671的被滑动接触部672沿箭头V2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在弹性变形部111作用使弹性变形部111朝向W2方向位移的力F2。但是,即使作用有该力F2,第2延伸配置部110相对于锁定部件100的主体部分也不会沿W2方向挠曲。这样,由于第2延伸配置部110具有相对于锁定部件100的主体部分不沿W2方向挠曲程度的刚性,因此被滑动接触部672相对于滑动接触部112顺利地滑动,杆67的操作性良好。
图19示出支承板43的外观。图20A、20B、图21放大示出驱动传递机构76。图22A-22C为驱动传递机构76的动作说明图。此外,图19为从左侧观察支承板43的图。图20A、20B为图19中的一个容器引导部45周边的放大图。另外,图21为从右侧观察支承板43的图。图22A示出杆67处于上述第1操作位置时的状态。图22B示出杆67处于上述第1操作位置与上述第2操作位置的中间位置时的状态。图22C示出杆67处于上述第2操作位置时的状态。
如图19所示,驱动传递机构76设置在支承板43的右侧面43B。支承板43的容器引导部45的下部被分为第1槽部45A以及第2槽部45B二支。在第1槽部45A与第2槽部45B之间形成有沿着这些第1槽部45A以及第2槽部45B延伸的突条部46。
当罩72通过容器引导部45被朝斜下方的装配方向引导时,突条部46插入至罩72的引导槽72E。随后,作为突起部的突条部46的上端与锁定部件100的被按压部105抵接将锁定部件100顶起。这样,锁定部件100在调色剂容器50被装配于支承板43时,与突条部46抵接并向锁定解除方向动作,从而解除由锁定部件100进行的对于操作部54以及开闭机构53的锁定状态。
如图20A、20B、图21所示,在装置主体28设置有驱动传递机构76。驱动传递机构76设置在构成装置主体28的支承板43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与4个调色剂容器50对应地设置4个驱动传递机构76。各驱动传递机构76沿前后方向7并排地设置在支承板43的右侧面43B。
驱动传递机构76在调色剂容器50装配于支承板43的状态下,将通过操作部54的杆67的操作输入的操作驱动力(驱动力)向开闭机构53传递。
驱动传递机构76具有第1旋转部74(输入传递部)、中间旋转部81(中间传递部)、第2旋转部75(输出传递部)。第1旋转部74为在操作部54的杆67被操作时接受由操作部54输入的操作驱动力的部分。接受操作驱动力的第1旋转部74将该操作驱动力向中间旋转部81传递。中间旋转部81为从第1旋转部74接受通过操作部54的杆67的操作输入的上述操作驱动力的部分,并将接受到的上述操作驱动力向第2旋转部75传递。第2旋转部75为接受从中间旋转部81传递的上述操作驱动力、并将该操作驱动力向外部(开闭机构53)输出(传递)的部分。换言之,第2旋转部75接受经由中间旋转部81从第1旋转部74传递的上述操作驱动力,并将该操作驱动力向外部(开闭机构53)输出(传递)。第1旋转部74在接受上述操作驱动力后能够旋转。中间旋转部81能够与第1旋转部74联动地旋转。第2旋转部75能够与第1旋转部74以及中间旋转部81联动地旋转。
第1旋转部74配置在容器引导部45中的第1槽部45A的下端,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承板43。另一方面,第2旋转部75配置在第2槽部45B的下端,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承板43。第1旋转部74以及第2旋转部75相互分离,不是直接进行驱动传递的结构。在第1旋转部74与第2旋转部75之间设置有中间旋转部81,中间旋转部81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承板43。中间旋转部81以能够进行驱动传递的方式与第1旋转部74以及第2旋转部75分别连结。
如图21所示,第1旋转部74为具有第1齿轮部74A的旋转体。另外,第2旋转部75为具有第2齿轮部75A(齿轮部)的旋转体。中间旋转部81为具有与第1齿轮部74A以及第2齿轮部75A分别啮合的中间齿轮部81A(齿轮部)的旋转体。第1齿轮部74A与第1旋转部74一体形成。中间齿轮部81A与中间旋转部81一体形成。另外,第2齿轮部75A与第2旋转部75一体形成。因此,如果在第1齿轮部74A与中间齿轮部81A啮合且中间齿轮部81A与第2齿轮部75A啮合的状态下第1旋转部74旋转,则中间旋转部81相对于第1旋转部74的旋转方向反转,第2旋转部75朝与第1旋转部74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齿轮部74A以及第2齿轮部75A以第1旋转部74的旋转角度与第2旋转部75的旋转角度相同的方式设定。具体地说,第1齿轮部74A以及第2齿轮部75A齿数与间距分别相同。因此,例如,当第1旋转部74同杆67一起旋转45°时,第2旋转部75也旋转45°。
另外,如图21所示,驱动传递机构76具有弹簧77(推压部件)。在调色剂容器50装配于装配部34的状态下,当杆67位于上述第1操作位置时,弹簧77借助上述第2旋转部75将开闭机构53朝向上述关闭位置推压。另外,在调色剂容器50装配于装配部34的状态下,当杆67位于上述第2操作位置时,弹簧77借助上述第2旋转部75将开闭机构53朝向上述打开位置推压。
弹簧77介于中间旋转部81与第2旋转部75之间。弹簧77例如为螺旋弹簧。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旋转部81以及第2旋转部75与杆67被操作相应地分别进行旋转动作,由此弹簧77以根据上述旋转动作进行伸缩的方式被安装。详细而言,中间旋转部81具有从其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1支承片81B。第1支承片81B为弹簧77的一侧的端部所固定的部分。也就是,第1支承片81B支承弹簧77的一端。伴随于中间旋转部81的旋转,第1支承片81B也进行转动,因此如果中间旋转部81旋转则第1支承片81B对于弹簧77的支承位置变化。第2旋转部75具有从其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2支承片75C。第2支承片75C为弹簧77的另一侧的端部所固定的部分。也就是,第2支承片75C支承弹簧77的另一端。伴随于中间旋转部81的旋转,第2支承片75C也进行转动,因此如果中间旋转部81旋转,则第2支承片75C对于弹簧77的支承位置变化。
如图21所示,在第1支承片81B与第2支承片75C之间安装有弹簧77。弹簧77始终朝收缩的方向产生弹力,为所谓拉伸弹簧。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2B所示,如果在中间旋转部81的中心与第2旋转部75的中心的连线上配置第1支承片81B以及第2支承片75C,则弹簧77的弹力达到平衡,中间旋转部81以及第2旋转部75保持静止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弹簧77会最大地伸长。这样,弹簧77成为平衡状态时的杆67以及缸体61的位置被预先设定,具体地说,杆67为上述第1操作位置与上述第2操作位置的中间位置,缸体61为上述打开位置与上述关闭位置的中间位置。其中,杆67的上述中间位置为杆67的操作范围内除了上述第1操作位置以及上述第2操作位置以外的规定的位置的一个例子。
如果从图22B所示的状态起,将杆67从上述中间位置朝向上述第1操作位置侧操作,则弹簧77的上述平衡被解除。具体地说,通过杆67的操作,第1旋转部74使中间旋转部81朝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进而中间旋转部81使第2旋转部75朝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2A所示,弹簧77通过其收缩方向的力使中间旋转部81进一步朝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并使第2旋转部75进一步朝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此时,即便以后不再对从上述中间位置起被操作了的杆67输入操作驱动力,中间旋转部81以及第2旋转部75也可仅依靠弹簧77的力旋转。由此,第2旋转部75的旋转传递给缸体61,通过弹簧77所产生的作用力使缸体61可靠地位移到上述打开位置。
另一方面,如果从图22B所示的状态起,杆67从上述中间位置被向上述第2操作位置侧操作,则弹簧77的上述平衡被解除。具体地说,通过杆67的操作,第1旋转部74使中间旋转部81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进而中间旋转部81使第2旋转部75向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2C所示,弹簧77利用其收缩方向的力使中间旋转部81进一步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使第2旋转部75进一步向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此时,即便以后不再对从上述中间位置起被操作了的杆67输入操作驱动力,中间旋转部81以及第2旋转部75也可仅依靠弹簧77的力旋转。由此,第2旋转部75的旋转传递给缸体61,通过弹簧77所产生的作用力使缸体61可靠地位移到上述关闭位置。
如图4~图6所示,操作部54具有第1连结部78。第1连结部78通过杆67被操作而旋转。第1连结部78一体地形成于轴部66的右端。第1连结部78形成为从轴部66的右端向右突出的板状。第1连结部78朝向在箱体51装配于支承板43时罩72被容器引导部45引导的装配方向(也就是斜下方)延伸。在调色剂容器50被装配于支承板43的容器引导部45的状态下,第1连结部78与驱动传递机构76的第1旋转部74连结。也就是,第1连结部78在调色剂容器50的装配状态下与第1旋转部74连结。由此,在操作部54操作时输入的上述操作驱动力能够向第1旋转部74传递。
如图20A、20B所示,在驱动传递机构76的第1旋转部74形成有连结调色剂容器50的第1连结部78的第1连结槽74B。第1连结槽74B的至少一部分呈直线状延伸。另一方面,第1连结部78具有与第1连结槽74B嵌合的形状。即,第1连结槽74B的槽宽度与第1连结部78的厚度大致相同。第1连结部78在箱体51被装配于装置主体28的情况下插入至第1连结槽74B,且相对于第1旋转部74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
另外,如图4~图6所示,调色剂容器50的开闭机构53具有与缸体61一体旋转的第2连结部79。第2连结部79一体地形成于缸体61的右端。第2连结部79从缸体61的右端向右突出。第2连结部79的与缸体61的轴向正交的剖面为钩状。第2连结部79为从驱动传递机构76的第2旋转部75接受上述操作驱动力的部分。第2连结部79在调色剂容器50被装配于支承板43的容器引导部45的状态下,与驱动传递机构76的第2旋转部75连结。也就是,第2连结部79在调色剂容器50的装配状态下与第2旋转部75连结。由此,能够借助第1旋转部74、中间旋转部81、以及第2旋转部75向第2连结部79传递上述操作驱动力。
第2连结部79沿着在箱体51被装配于支承板43上时罩72由容器引导部45引导的装配方向(也就是斜下方)延伸。第2连结部79的厚度比第1连结部78的厚度大。
如图20A、20B所示,在驱动传递机构76的第2旋转部75形成有连结调色剂容器50的第2连结部79的第2连结槽75B。第2连结槽75B的至少一部分呈直线状延伸。另一方面,第2连结部79(参照图4~图6)具有与第2连结槽75B嵌合的形状。即,第2连结槽75B具有与第2连结部79的厚度大致相同的槽宽度。因此,第2连结槽75B的槽宽度与第1连结槽74B的槽宽度不同。第2连结部79在箱体51被装配于支承板43的情况下插入至第2连结槽75B,相对于第2旋转部75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此外,开闭机构53通过第2连结部79与第2旋转部75一体旋转来使缸体61旋转,从而开闭调色剂排出口52。
接下来,对调色剂容器50相对于装置主体28的装卸动作进行说明。
在调色剂容器50向装置主体28装配之前,调色剂排出口52通过缸体61封闭,操作部54以及开闭机构53通过锁定部件100成为锁定状态。此时,如图8A所示,第1连结部78与第2连结部79分别朝罩72由容器引导部45引导的装配方向(也就是斜下方)延伸。另外,杆67位于上述第1操作位置,缸体61位于上述关闭位置。
另外,在调色剂容器50被装配于装置主体28之前,驱动传递机构76的第1旋转部74的第1连结槽74B以及第2旋转部75的第2连结槽75B如图8A所示,沿着容器引导部45延伸的方向(也就是,引导罩72的装配方向)延伸。
此外,在将调色剂容器50装配于支承板43的情况下,将罩72插入支承板43的容器引导部45。此时,罩72通过容器引导部45被朝斜下方引导。调色剂容器50的第1连结部78通过第1槽部45A被引导,并且第2连结部79通过第2槽部45B被引导。此外,第1连结部78与第1旋转部74的第1连结槽74B连结,并且第2连结部79与第2旋转部75的第2连结槽75B连结。
另外,当罩72通过容器引导部45被引导时,突条部46的上端与锁定部件100的被按压部105抵接并将锁定部件100顶起。由此,锁定部件从开闭机构53以及杆67分别离开,允许开闭机构53朝向上述打开位置的转动以及杆67朝向上述第2操作位置的转动,在第1连结部78连接于第1旋转部74并且第2连结部79连结于第2旋转部75的状态下,调色剂容器50的操作部54以及开闭机构53的锁定状态被解除。
接下来,通过转动操作部54的杆67来使调色剂排出口52敞开。具体地说,使杆67从上述第3操作位置(参照图17D、图18D经由上述第1操作位置向上述第2操作位置(参照图17C、图18C)转动。
如果在调色剂容器50装配于支承板43的状态下使操作部54的杆67转动,则借助操作部54的轴部66向第1连结部78输入上述操作驱动力。由此,轴部66以及第1连结部78同杆67一体朝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参照图8B、图17B)。也就是,第1连结部78旋转与杆67的转动角度相同的角度。
此时,从滑动接触部112的顶部1121开始与被滑动接触部672的被滑动接触面672A滑动接触起到滑动接触部112的顶部1121从被滑动接触面672A离开为止,滑动接触部112借助被滑动接触面672A推压杆67,将之向上述第1操作位置压回。由此,在用户进行杆67的转动操作过程中赋予阻力。其结果,能够通过杆67给用户以良好的操作感,用户能够明确感知杆67到达了上述第2操作位置。
如图18C所示,如果杆67从上述第1操作位置到达上述第2操作位置,则卡合部673与设置在罩72的预先设定好的位置的凹部72F卡合。由此,杆67被保持于上述第2操作位置。
第1连结部78连结于驱动传递机构76的第1旋转部74,因此与该第1旋转部74一体旋转。在装置主体28侧,如图19所示,第1旋转部74的第1齿轮部74A与中间旋转部的中间齿轮部81A啮合,中间齿轮部81A与第2旋转部75的第2齿轮部75A啮合,因此第2旋转部75从第1旋转部74借助中间旋转部传递上述操作驱动力,朝与第1旋转部74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旋转方向旋转。
第2旋转部75连结于调色剂容器50的第2连结部79,因此第2连结部79与该第2旋转部75一体旋转。如此一来,通过第2连结部79旋转,缸体61与该第2连结部79一体地朝打开位置侧旋转。
当关闭调色剂排出口52时,使操作部54的杆67从上述第2操作位置(参照图8B、图17C)向上述第1操作位置(参照图8A、图17A)转动。伴随于该转动,轴部66以及第1连结部78同杆67一体朝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参照图8A)。也就是,第1连结部78旋转与杆67的转动角度相同的角度。
在装置主体28侧,如图19所示,第2旋转部75从第1旋转部74经由中间旋转部传递上述操作驱动力,并朝与第1旋转部74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旋转方向旋转。第2旋转部75连结于调色剂容器50的第2连结部79,因此第2连结部79同该第2旋转部75一体旋转。如此一来,通过第2连结部79的旋转,缸体61与该第2连结部79一体地朝关闭位置侧旋转。
此时,从滑动接触部112的顶部1121开始与被滑动接触部672的被滑动接触面672A滑动接触起到滑动接触部112的顶部1121从被滑动接触面672A离开为止,滑动接触部112借助被滑动接触面672A推压杆67,将之朝向上述第2操作位置压回。由此,在用户对杆67进行转动操作过程中赋予阻力。其结果,能够借助杆67给用户以良好的操作感,用户能够明确感知杆67到达了上述第1操作位置。
另外,如图20A所示,卡合部673与设置在罩72的预先设定好的位置的被卡合部7211锁扣,限制杆67进一步的转动。由此杆67在上述第1操作位置被进行移动限制。
至此,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内容,可以应用各种变形例。
锁定杆67以及开闭机构53的结构以及驱动传递机构76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采用如下的变形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3、图24所示,锁定部件100的下部,在操作部54以及开闭机构53的锁定状态下,由与轴部66一体形成的突起部66A和与缸体61一体形成的第1被卡合部61A夹持。由此,锁定部件100不使轴部66朝图24的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并且不使缸体61朝图24的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也就是,通过锁定部件100限制轴部66朝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并且限制缸体61朝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此外,锁定部件100通过朝图24中的上方滑动移动来解除操作部54以及开闭机构53的锁定状态。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具有4个调色剂容器50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不过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具有一个调色剂容器50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杆67可配置于上述第3操作位置的结构进行了例示,不过作为杆67的操作位置,上述第3操作位置并非必须。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可以认为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更改,以及等同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内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容器主体,其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装卸,并收容调色剂;
调色剂排出口,其形成在上述容器主体上;
开闭部件,其能够开闭上述调色剂排出口,并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杆部件,其在使上述开闭部件位于上述关闭位置的第1操作位置与使上述开闭部件位于上述打开位置的第2操作位置之间被进行操作;以及
锁定部件,其能够在锁定位置与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锁定位置,上述锁定部件与上述开闭部件以及上述杆部件分别抵接,将上述开闭部件在上述关闭位置锁定并且将上述杆部件在上述第1操作位置锁定;在上述锁定解除位置,上述锁定部件与上述开闭部件以及上述杆部件分别分离,解除上述开闭部件以及上述杆部件的锁定,
当上述容器主体处于装配于上述装置主体的装配姿势的情况下,上述锁定部件配置于上述锁定解除位置,当上述容器主体处于未装配于上述装置主体的未装配姿势的情况下,上述锁定部件配置在上述锁定位置,
上述锁定部件具有第1卡合部以及第2卡合部,
上述锁定部件位于上述锁定位置时,上述第1卡合部与上述开闭部件卡合将上述开闭部件锁定在上述关闭位置,上述第2卡合部与上述杆部件卡合将上述杆部件锁定在上述第1操作位置,
上述锁定部件位于上述锁定解除位置时,上述第1卡合部离开上述开闭部件解除上述开闭部件的锁定,上述第2卡合部离开上述杆部件解除上述杆部件的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杆部件在上述装配姿势下经由设置于上述装置主体的驱动传递机构与上述开闭部件连结,并将通过上述杆部件的操作输入的驱动力从上述驱动传递机构向上述开闭部件传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闭部件具有第1被卡合部,
上述杆部件具有第2被卡合部,
上述第1卡合部在上述锁定部件位于上述锁定位置时,与上述第1被卡合部卡合并将上述开闭部件在上述关闭位置锁定,在上述锁定部件位于上述锁定解除位置时与上述第1被卡合部分离,解除上述开闭部件的锁定,
上述第2卡合部在上述锁定部件位于上述锁定位置时,与上述第2被卡合部卡合并将上述杆部件在上述第1操作位置锁定,在上述锁定部件位于上述锁定解除位置时与上述第2被卡合部分离,解除上述杆部件的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闭部件能够通过预先设定好的围绕第1转动轴的转动动作开闭上述调色剂排出口,
上述锁定部件通过与上述第1转动轴平行的第2转动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轴支承,
上述杆部件通过与上述第1转动轴平行的第3转动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轴支承于上述容器主体的侧壁上,
上述第1卡合部在上述锁定部件位于上述锁定位置时,与上述第1被卡合部卡合,在上述锁定部件从上述锁定位置转动且位于上述锁定解除位置时,解除与上述第1被卡合部的卡合,
上述第2卡合部在上述锁定部件位于上述锁定位置时,与上述第2被卡合部卡合,在上述锁定部件从上述锁定位置转动且位于上述锁定解除位置时,解除与上述第2被卡合部的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部件具有臂部,该臂部从上述第2转动轴朝相对于上述第2转动轴正交的方向延伸,在该臂部设置有上述第1卡合部以及上述第2卡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部件在上述容器主体被装配于上述装置主体的上述装配姿势下位于上述开闭部件的上方,
上述第1被卡合部为呈爪状突出的形状,含有被卡合面,
上述第1卡合部为呈爪状突出的形状,含有能够与上述被卡合面卡合的卡合面,
上述第1被卡合部以及上述第1卡合部在上述第1被卡合部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部与上述卡合面点接触并且上述被卡合面与上述卡合面形成预先设定好的角度的状态下,相互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被卡合部与上述第2卡合部在相比上述第1被卡合部与上述第1卡合部卡合的卡合位置靠近上述第3转动轴的位置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1延伸配置部和第2延伸配置部,
上述第1延伸配置部设置于上述杆部件,沿上述杆部件的转动方向延伸,
上述第2延伸配置部从上述锁定部件的上述臂部延伸突出,能够根据伴随于上述杆部件的转动的上述第1延伸配置部的位移,沿上述第1延伸配置部所描绘的圆弧状的轨迹的径向进行弹性变形,且与上述径向相比沿上述轨迹的方向的刚性更高,
伴随着在上述锁定部件位于上述锁定解除位置的状态下上述杆部件被转动,上述第2延伸配置部从上述第1延伸配置部受力沿上述径向变形,并与上述第1延伸配置部滑动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转动轴与将上述容器主体的调色剂朝上述调色剂排出口输送的输送部件的旋转轴设置在相同的轴上,
上述第3转动轴与搅拌上述容器主体的调色剂的搅拌部件的旋转轴设置在相同的轴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部件具有被按压部,在上述容器主体朝向上述装置主体的装配过程中,上述被按压部从上述装置主体的规定的按压片受力,将上述锁定部件从上述锁定位置向上述锁定解除位置按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闭部件以及上述杆部件设置于上述容器主体的侧面,
上述调色剂容器还具有罩部件,该罩部件在与上述容器主体的侧面之间轴支承上述锁定部件,并且覆盖上述侧面,
上述罩部件具有插通孔,该插通孔使上述被按压部向外部露出,并且伴随着上述容器主体装配于上述装置主体,上述装置主体的上述按压片贯通插入上述插通孔并将上述被按压部朝向上述锁定解除位置按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压片为窄幅板状,
上述插通孔为可供上述按压片贯通插入的窄幅。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装置主体;以及
能够相对于上述装置主体装卸的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容器,
上述装置主体具有驱动传递机构,当在上述装置主体装配上述调色剂容器时,上述驱动传递机构将由上述杆部件的操作输入的驱动力向上述开闭部件传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55579A JP6165113B2 (ja) | 2014-07-30 | 2014-07-30 | 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4-155579 | 2014-07-30 | ||
JP2014-155580 | 2014-07-30 | ||
JP2014155580A JP6173271B2 (ja) | 2014-07-30 | 2014-07-30 | 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19903A CN105319903A (zh) | 2016-02-10 |
CN105319903B true CN105319903B (zh) | 2019-07-30 |
Family
ID=55179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45427.7A Active CN105319903B (zh) | 2014-07-30 | 2015-07-27 | 调色剂容器、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29527B2 (zh) |
CN (1) | CN10531990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68229B2 (ja) * | 2016-03-28 | 2019-02-13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シート収納カセ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KR20200025331A (ko) | 2018-08-30 | 2020-03-10 |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 토너 리필 카트리지의 셔터 구조 |
US11287770B2 (en) * | 2019-12-11 | 2022-03-29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Toner cartridge latching |
WO2022124422A1 (ja) * | 2020-12-07 | 2022-06-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38250A (zh) * | 2002-12-24 | 2004-10-20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调色剂供应容器 |
CN1841231A (zh) * | 2005-03-30 | 2006-10-04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色调剂容器及其闸门结构 |
CN1940758A (zh) * | 2005-09-30 | 2007-04-04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调色剂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309147A (ja) | 2005-03-30 | 2006-11-09 | Kyocera Mita Corp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のシャッタ構造 |
JP5719795B2 (ja) | 2012-03-29 | 2015-05-20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15
- 2015-07-27 US US14/810,312 patent/US9329527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7-27 CN CN201510445427.7A patent/CN1053199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38250A (zh) * | 2002-12-24 | 2004-10-20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调色剂供应容器 |
CN1841231A (zh) * | 2005-03-30 | 2006-10-04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色调剂容器及其闸门结构 |
CN1940758A (zh) * | 2005-09-30 | 2007-04-04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调色剂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19903A (zh) | 2016-02-10 |
US20160033896A1 (en) | 2016-02-04 |
US9329527B2 (en) | 2016-05-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19903B (zh) | 调色剂容器、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5717765B (zh) | 显影盒以及采用该显影盒的成像装置 | |
US8027621B2 (en) | Developer supply cas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626946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に装着されるトナー容器 | |
CN106364174A (zh) | 打印装置 | |
CN106094468B (zh) | 显影剂补给装置及收容容器、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8227435B (zh) | 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13250518A (ja)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
US5434655A (en) | Printer with improved toner loader door | |
JP6524953B2 (ja) |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4281030B (zh) | 调色剂容器及具备该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 |
KR101702436B1 (ko) | 현상유닛 및 그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 |
CN106527079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9535371B2 (en) | Toner contai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 which toner container is attached | |
CN109074014A (zh) | 显影盒 | |
JP2009131524A (ja) | 遊技機用可変入賞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遊技機 | |
JP6277950B2 (ja) | トナー容器、及びトナー容器が装着される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4950618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6094469B (zh) | 显影剂补给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显影剂收容容器 | |
JP6173271B2 (ja) | 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装置 | |
JP4978158B2 (ja) | 開閉部の開閉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7402507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H0720702A (ja) | トナー補給装置 | |
KR101429150B1 (ko) | 상 형성제 수용 장치, 상 형성제 수용 장치로의 상 형성제의 보충 방법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 |
JP665893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