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6253A -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及其在处理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中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及其在处理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中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6253A
CN105316253A CN201510329912.8A CN201510329912A CN105316253A CN 105316253 A CN105316253 A CN 105316253A CN 201510329912 A CN201510329912 A CN 201510329912A CN 105316253 A CN105316253 A CN 1053162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sulphur
stage
registration
sulphur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299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加西亚德利昂
N.G.罗贾斯阿夫里扎帕
J.A.阿伯托阿内尔
R.埃尔南德兹加马
M.戈麦斯拉米雷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O POLITECNICO NACIONAL
Instituto Mexicano del Petroleo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O POLITECNICO NACIONAL
Instituto Mexicano del Petrole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O POLITECNICO NACIONAL, Instituto Mexicano del Petroleo filed Critical INSTITUTO POLITECNICO NACIONAL
Publication of CN105316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62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5Bacterial iso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3/00Preparation of elements or inorganic compounds except carbon di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02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viable microorganisms
    • C12Q1/04Determining presence or kind of microorganism; Use of selective media for testing antibiotics or bacteriocide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a chemical indicator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1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using 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Vir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的细菌培养物,其分离、培养和鉴别方法,以及它们在处理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例如经元素硫(S)污染和/或耗尽的催化剂中的用途。本发明的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表现出硫氧化活性,特别适用于将元素硫(S)转变为硫酸盐(SO4),一种可溶于水(H2O)的化合物,可用于一般工业。本发明提供了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的主要用途,是处理经元素硫(S)污染和/或耗尽的催化剂的生物或生物技术工艺,所述经元素硫(S)污染和/或耗尽的催化剂是主要来自但并非唯一来自于克劳斯工艺(Claus?process)的有毒废料污染物,该工艺:·在环境条件下工作;·不影响环境或生态系统;和·为了以一种可溶于水(H2O)的化合物,即硫酸盐形式(SO4)回收91-100%的元素硫,用于其再使用或催化剂的安全处置。在生物技术处理结束时,经过处理的工业催化剂能以更完全的形式处置,即对人不再有暴露风险。

Description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及其在处理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中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thiooxidans)的细菌培养物,其分离、培养和鉴别方法,以及它们在处理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尤其是例如经元素硫(S)污染和/或耗尽的催化剂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表现出硫氧化活性,特别适用于将元素硫(S)转变为硫酸盐(SO4),一种可溶于水(H2O)的化合物,可用于一般工业。
背景技术
由于其固有的对碳氢化合物的勘探、生产、炼制、配送和使用等活动工艺,石油工业活动已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硫化氢(H2S)是具有异味腐蚀性高毒性气体,作为石油工业活动的一部分而产生。硫化氢通常在天然气中发现,如果石油含有高浓度的硫化合物,诸如产自墨西哥的石油,也会特别含有硫化氢。由于H2S是污染物,人们寻求将其转化为元素硫,在一般工业中具有更大的用途。
时至今日,石油工业中回收H2S的工艺称之为克劳斯工艺(ClausProcess),其已成为石油工业中的标准。其发明者,科学家卡尔·弗雷德瑞奇·克劳斯(KarlFriendrichClaus)于1883年为克劳斯工艺申请了专利。
克劳斯工艺涉及使用各种烷基胺,通常称为胺的液体溶液经萃取从气流中分离H2S。在克劳斯工艺中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胺,例如单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甲基二乙醇胺(MDEA)、二异丙胺(DIPA)和乙氧基乙醇胺也称为二甘醇(DGA);更多使用的烷基胺包括MEA、DEA和MDEA。
在克劳斯工艺中,H2S注入克劳斯单元中,形成两个阶段:
a)热阶段,其中H2S经空气部分氧化,这在1000-1400℃高温下的反应炉中进行,形成元素硫(S)和二氧化硫(SO2),但仍有H2S未反应;
b)催化阶段,其中剩余的H2S在低温,大约200-350℃,经催化剂催化与SO2反应形成并脱除元素硫(S)。
克劳斯工艺使用不同类型的工业催化剂,尤其是例如二氧化钛、氧化铝、沸石、粘土、硅铝酸盐、多孔材料催化剂等等。
H2S使得工业催化剂例如二氧化钛催化剂(TiO2)以及上述其他一些催化剂失活。一旦被元素硫(S)耗尽和/或失活,在克劳斯工艺中使用的催化剂成为污染性有毒废料。
目前,在克劳斯工艺中耗尽和/或失活的工业催化剂弃置于由环境立法部门设立的有毒废料处置区域,以寻求尽可能减小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但因其仍然是有毒废料,故对环境还是会造成影响。此外,还缺乏对元素硫(S)的回收,元素硫在一般工业中有更广泛的应用。
基于现有技术,被污染和/或耗尽的催化剂的处理基本上还着眼于催化剂的回收,催化剂中含有不同的金属,例如铜(Cu)、铁(Fe)、铝(Al)、镍(Ni)、钴(Co)、钒(V)和钼(Mo)。
对于被硫污染和/或耗尽的催化剂,则没有任何处理。
墨西哥专利MX167.308(B),1993年3月15日,涉及再生被硫污染的催化剂的工艺,包括沸石和VIII族金属,该工艺的特征在于聚集所述VIII族金属并随后从催化剂中分离硫,重点在于上述金属分离的化学处理。
上述文献中无一建议本发明所请求保护的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的细菌培养物,其分离、培养和鉴别方法,以及它们在处理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例如经元素硫(S)污染和/或耗尽的催化剂中的用途。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特别是如下菌株: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ZCT-M125-5,注册号DSM26636,和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ZCT-M125-6,注册号DSM26637,
根据布达佩斯条约,出于专利申请的目的,于2012年11月12日在国际权威微生物保藏莱布尼茨研究所-德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注册登记。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的分离方法,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AZCT-M125-5和AZCT-M125-6,各自的注册号为DSM26636和DSM26637的培养和鉴别方法,所述嗜酸氧化硫硫杆菌具有硫氧化活性,特别适用于将元素硫(S)转化为硫酸盐(SO4),一种可溶于水(H2O)的化合物,可用于一般工业。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优选为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AZCT-M125-5和AZCT-M125-6,注册号分别为DSM26636和DSM26637的主要用途,该用途是处理经元素硫(S)污染和/或耗尽的催化剂的生物或生物技术工艺,所述经元素硫(S)污染和/或耗尽的催化剂是主要来自但并非唯一来自于克劳斯工艺(Clausprocess)的有毒废料污染物,该工艺:
·在环境条件下工作;
·不影响环境或生态系统;和
·以一种可溶于水(H2O)的化合物,即硫酸盐形式(SO4)回收91-100%的元素硫,用于其再使用或催化剂的安全处置。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显示了鉴别为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ZCT-M125-5和AZCT-M125-6,注册号分别为DSM26636和DSM26637,的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
图2显示了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AZCT-M125-5和AZCT-M125-6,注册号分别为DSM26636和DSM26637,在改性斯塔奇(Starkey)培养基中,不同经元素硫(S)耗尽的工业催化剂浓度下的评估试验结果。
图3显示了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AZCT-M125-6,注册号DSM26637,在改性斯塔奇(Starkey)培养基中,不同经元素硫(S)耗尽的工业催化剂浓度下的评估试验结果。
图4显示了经元素硫(S)耗尽的工业催化剂的生物技术处理的监测,考察参数包括通过纽鲍尔室(Neubauerchamber)对细胞计数得到的微生物生长、pH以及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AZCT-M125-5,注册号为DSM26636,产生的硫酸盐。
图5显示了经元素硫(S)耗尽的工业催化剂的生物技术处理的监测,考察参数包括通过纽鲍尔室(Neubauerchamber)对细胞计数得到的微生物生长、pH以及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AZCT-M125-6,注册号为DSM26637,产生的硫酸盐。
图6显示了经元素硫(S)耗尽的工业催化剂的处理的监测,考察参数包括在废催化剂中残留的元素硫(S),作为被菌株脱除的硫的相应百分比,所述菌株是: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ZCT-M125-5,注册号DSM26636,和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ZCT-M125-6,注册号DSM2663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的细菌培养物,其分离、培养和鉴别方法,以及它们在处理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例如经元素硫(S)污染和/或耗尽的催化剂中的用途。
优选在本发明中采用的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是如下菌株: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ZCT-M125-5,注册号DSM26636,和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ZCT-M125-6,注册号DSM26637,
根据布达佩斯条约,出于专利申请的目的,于2012年11月12日在国际权威微生物保藏莱布尼茨研究所-德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注册登记。
本发明涉及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的分离方法,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AZCT-M125-5和AZCT-M125-6,各自的注册号为DSM26636和DSM26637的培养和鉴别方法,所述嗜酸氧化硫硫杆菌具有硫氧化活性,特别适用于将元素硫(S)转化为硫酸盐(SO4),一种可溶于水(H2O)的化合物,可用于一般工业。
本发明还涉及采用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优选为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AZCT-M125-5和AZCT-M125-6,注册号分别为DSM26636和DSM26637的生物或生物技术工艺,用于处理经元素硫(S)污染和/或耗尽的催化剂,所述经元素硫(S)污染和/或耗尽的催化剂是主要来自但并非唯一来自于克劳斯工艺(Clausprocess)的有毒废料污染物,该工艺:
·在环境条件下工作;
·不影响环境或生态系统;和
·以一种可溶于水(H2O)的化合物,即硫酸盐形式(SO4)回收91-100%的元素硫,用于其再使用或催化剂的安全处置。
主要来自但并非唯一来自于克劳斯工艺的经元素硫(S)污染和/或耗尽的催化剂以小片状或粉状形式使用:
·催化剂粉状形式是将该催化剂研磨得到,以及
·催化剂小片状形式是在克劳斯工艺中形成。
被污染和/或耗尽的催化剂中的元素硫(S)含量为0.1-9%w/v。
本发明的研究发展包括以下阶段: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的分离方法,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AZCT-M125-5和AZCT-M125-6,各自的注册号为DSM26636和DSM26637的培养和鉴别方法
I.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的细菌培养物样品从其天然环境中分离,优选来自于墨西哥米却肯州伊达尔戈城的洛斯阿苏弗雷自然公园,置于置于包含硫源的液体培养基中,优选在基于矿物盐的称为ATCC125(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液体培养基中,其组成如表1所示,于pH2-10加入0至15g/l的元素硫[S],优选为于pH3加入5-10g/l的元素硫[S]。
表1ATCC125液体培养基的组成,用于分离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于pH2-10加入0至15g/l的元素硫[S],优选为于pH3加入5-10g/l的元素硫[S]
II.制备用于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的培养基,又称为改性斯塔奇培养基,如表2所示,于pH2-4加入5至15g/l的元素硫[S],优选为于pH2.5-3加入10g/l的元素硫[S]。
表2改性斯塔奇培养基的组成,用于培养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于pH2-4加入5至15g/l的元素硫[S],优选为于pH2.5-3加入10g/l的元素硫[S]。
III.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的分子鉴别。图1显示了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的鉴别,所述细菌菌株具体是: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ZCT-M125-5,注册号DSM26636,和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ZCT-M125-6,注册号DSM26637。
所用方法是使用称之为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的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的16SrRNA基因的序列可由GenBank登录号:JX134585和JX134586获得。GenBank用于其他生物体中的等价基因的收集以供进一步的对比。该分子生物学例行程序广为所知,因此该细菌培养物鉴别为嗜酸氧化硫硫杆菌。
在此方面,非常重要的是强调细菌菌株是: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ZCT-M125-5,注册号DSM26636,和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ZCT-M125-6,注册号DSM26637。
在本发明中优选采用的是根据布达佩斯条约,出于专利申请的目的,于2012年11月12日在国际权威微生物保藏莱布尼茨研究所-德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注册登记。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具体为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AZCT-M125-5和AZCT-M125-6,各自的注册号为DSM26636和DSM26637,将元素硫-化合物(S)转化为硫酸盐(SO4)的评估。
IV.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的评估使用不同浓度的被污染和/或耗尽的催化剂,例如二氧化钛、氧化铝、沸石、粘土、硅铝酸盐、多孔材料催化剂等等。
图2和图3显示了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AZCT-M125-5和AZCT-M125-6,注册号分别为DSM26636和DSM26637,在液体培养基(改性斯塔奇培养基)中于25-35℃和140rpm条件下经过7天,在不同浓度的耗尽的二氧化钛(TiO2)催化剂中的评估试验结果,其中耗尽的二氧化钛(TiO2)催化剂的浓度为8-100g重量/100ml(8-100%重量/体积),同时含有0.7-8.6%重量/体积的不同浓度的元素硫(S)。
在这些图中,观察到被元素硫(S)污染的二氧化钛催化剂的浓度对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的硫-氧化活性的影响效果,以及由于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产生的硫酸导致的pH降低。
根据所得到结果,结论是能使用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ZCT-M125-5和AZCT-M125-6,注册号分别为DSM26636和DSM26637,这是因为它们表现出将元素硫-化合物(S)转化为硫酸盐(SO4)的能力,从而在玻璃柱系统中进行被元素硫(S)耗尽的废催化剂的生物技术处理。
制备活性接种物
V.活性接种物的制备包括在125ml锥形瓶中生长各个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具体为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AZCT-M125-5和AZCT-M125-6,各自的注册号为DSM26636和DSM26637,所述锥形瓶中盛有30ml改性斯塔奇培养基,加入了1%重量/体积的元素硫并调节至pH3,随后在30℃和140rpm条件下温育4天。
制备接种培养基
VI.制备接种培养基包括取2ml活性接种物,并将其放置于约8ml的改性斯塔奇培养基(不含硫)中,并调节至pH3。
使用接种培养基玻璃柱系统
VII.使用接种培养基玻璃柱系统包括将被8g元素硫(S)污染和/或耗尽的催化剂填充8-玻璃柱系统,每种菌株各一套系统,其中5根玻璃柱被接种,3根玻璃柱编号为对照且未接种。
编号为已接种的5根柱子中加入已知体积为10ml的改性斯塔奇培养基(不含硫),其中含有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AZCT-M125-5或AZCT-M125-6,各自的注册号为DSM26636和DSM26637,浓度为2x106菌落形成单元/毫升(CFU/ml)。
未接种的3根玻璃柱中也加入子中加入已知体积为10ml的改性斯塔奇培养基(不含硫)。
完成上述步骤后,通过空气输送软管组件以80ml/min的垂直向下气流形式提供空气。所述玻璃柱可以是30cm长x1.5cm宽,在柱子的中间部分和下部具有派生的通气出口,且具有小旋塞。位于玻璃柱的底部具有玻璃纤维床,其功能用作被污染催化剂的支撑物。
采用位于每根玻璃柱中部的空气输送软管组件对处理过程进行通气,气流为80ml/min。
采用含有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AZCT-M125-5,注册号DSM26636的培养物历经28天完成所述处理,采用含有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AZCT-M125-6,注册号DSM26637的培养物历经35天完成所述处理,期间玻璃柱不间断地通入空气。
由于处理过程中的水流失,采用位于玻璃柱顶部的吸管加入改性斯塔奇培养基(不含硫),在优选的30℃保持8:10的重量/体积比例。加入的不含硫的改性斯塔奇培养基的总量对应于每天1.2ml。
监测被硫污染和/或耗尽的材料的处理
VIII.被硫耗尽的废催化剂的生物技术处理的监测或取样包括每7天从所述玻璃柱系统中取出处理样品以及从所述对照中取出样品,进行对比以评价处理的效力。处理过程的监测包括将液体样品经过pH、细胞计数、硫氧化活性即硫酸盐(SO4)浓度的分析。在经处理的催化剂中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确定残留元素硫(S)的浓度。
图4和5显示了被硫耗尽的废催化剂的处理的监测,考察通过纽鲍尔室(Neubauerchamber)(CFU/ml)对细胞计数得到的生长参数,该参数表示: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AZCT-M125-5,注册号DSM26636,表现出菌落密度增加,由零时刻的1.62x106CFU/ml增加到28天处理结束后的2.38x107CFU/ml。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AZCT-M125-6,注册号DSM26637,表现出菌落密度增加,由零时刻的1.74x106CFU/ml增加到35天处理结束后的6.32x106CFU/ml。
之前的数据表明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使用元素硫(S)作为能源用于其化能自养(chemolithotrophic)生长。
图4和图5还显示了被硫耗尽的废催化剂的处理的监测,考察参数是pH,其中观察到:
·用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AZCT-M125-5,注册号DSM26636处理导致pH降低,在处理28天以后从pH1.84降低到pH1.15。
·用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AZCT-M125-6,注册号DSM26637处理导致pH降低,在处理35天以后从pH1.95降低到pH1.27。
以上是硫酸(H2SO4)和/或硫酸盐(SO4)产生的间接指示,指示了被评估的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的硫氧化活性。在标为对照的柱子中没有观察到pH明显变化。
图4和图5显示了被硫污染的催化剂的处理的监测,考察参数是硫酸盐(SO4)的生成。处理结果确定了从温育的第一天开始就观察到硫氧化活性。
·对于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AZCT-M125-5,注册号DSM26636,观察到液体培养物中硫酸盐(SO4)浓度的增加,在28天处理后达到27.94mg硫酸盐/g废催化剂。
·对于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AZCT-M125-6,注册号DSM26637观察到液体培养物中硫酸盐(SO4)浓度的增加,在35天处理后达到15.35mg硫酸盐/g废催化剂。
在图6中,观察到在废催化剂中脱除的总元素硫(S)的百分比随时间增加,这证实了用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具体为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AZCT-M125-5和AZCT-M125-6,各自的注册号为DSM26636和DSM26637,进行处理时存在硫氧化活性。
处理被硫耗尽的废催化剂的生物技术工艺过程的结果表明:
·经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AZCT-M125-5,注册号DSM26636处理21天以后,废催化剂中含有的元素硫(S)100%的脱除,也即,从0.73%的元素硫含量减为零。
·对于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AZCT-M125-6,注册号DSM26637,废催化剂中的硫脱除对应于处理35天时为91%,也即从催化剂中0.73%的元素硫含量减少为催化剂中0.066%的残留元素硫。
因此,显示了使用这些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处理在废催化剂,例如在克劳斯工艺中使用的二氧化碳(TiO2)催化剂中存在的元素硫(S)的效力。

Claims (21)

1.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AZCT-M125-5,于2012年11月12日在国际权威微生物保藏莱布尼茨研究所-德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注册,注册号为DSM26636。
2.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AZCT-M125-6,于2012年11月12日在国际权威微生物保藏莱布尼茨研究所-德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注册,注册号为DSM26637。
3.分离、培养和鉴别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的方法,所述方法涉及:
a)从其自然环境中分离所述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置于包含硫源的液体培养基中;
b)在改性斯塔奇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于pH2-4在该培养基中补充了5至15g/l的元素硫[S],优选为于pH2.5-3补充10g/l的元素硫[S];和
c)优选使用称之为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的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进行分子鉴别。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培养和鉴别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的方法,其中在阶段a)菌株的分离优选在位于墨西哥米却肯州伊达尔戈城的洛斯阿苏弗雷自然公园区域进行。
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分离、培养和鉴别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的方法,其中阶段a)的所述液体培养基优选是基于矿物盐的称为ATCC125(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培养基,其中于pH2-10加入0至15g/l的元素硫[S],优选为于pH3加入5-10g/l的元素硫[S]。
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分离、培养和鉴别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的方法,其中阶段a)的液体ATCC125培养基组合物如下:
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分离、培养和鉴别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的方法,其中阶段b)的改性斯塔奇培养基组合物如下:
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分离、培养和鉴别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的方法,其中经鉴别为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AZCT-M125-5和AZCT-M125-6,各自注册号为DSM26636和DSM26637,于2012年11月12日在国际权威微生物保藏莱布尼茨研究所-德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注册。
9.处理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的生物或生物技术工艺,其涉及:
a)使用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
b)制备活性接种物;
c)制备接种培养基;
d)使用接种培养基玻璃柱系统;和
e)监测被硫污染和/或耗尽的材料的处理,以将元素硫化合物(S)转变为硫酸盐(SO4)。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的生物或生物技术工艺,其中所述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优选是元素硫(S)污染和/或耗尽的催化剂,其是主要但非唯一来自于克劳斯工艺的有毒污染废料。
11.如权利要求9-10所述的处理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的生物或生物技术工艺,其中阶段a)的所述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优选是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AZCT-M125-5和AZCT-M125-6,各自注册号为DSM26636和DSM26637,于2012年11月12日在国际权威微生物保藏莱布尼茨研究所-德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注册。
12.如权利要求9-11所述的处理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的生物或生物技术工艺,其中阶段b)制备活性接种物包括在125ml锥形瓶中生长各个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所述锥形瓶中盛有30ml改性斯塔奇培养基,加入了1%重量/体积的元素硫并调节至pH3,随后在30℃和140rpm条件下温育4天。
13.如权利要求9-12所述的处理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的生物或生物技术工艺,其中阶段c)制备接种培养基包括取2ml活性接种物并将其放置于约8ml的改性斯塔奇培养基(不含硫)中并调节至pH3。
14.如权利要求9-13所述的处理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的生物或生物技术工艺,其中阶段c)的所述改性斯塔奇培养基组合物如下:
15.如权利要求9-14所述的处理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的生物或生物技术工艺,其中阶段d)使用接种培养基玻璃柱系统包括用含有硫化合物,元素硫(S)的材料填充玻璃柱系统,用所述接种培养基接种柱子的60%,留下柱子的40%未经接种,将其作为对照。
16.如权利要求9-15所述的处理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的生物或生物技术工艺,其中阶段d)的所述玻璃柱系统通过软管组件以80ml/min的垂直向下气流形式提供空气,持续28-35天,保持8:10体重/体积的比例,温度优选为30℃。
17.如权利要求9-16所述的处理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的生物或生物技术工艺,其中阶段e)监测被硫污染和/或耗尽的材料的处理包括每7天从所述玻璃柱系统中取出处理样品以及从所述对照中取出样品,进行对比以评价处理的效力。
18.如权利要求9-17所述的处理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的生物或生物技术工艺,其中与液体样品相关的阶段e)的处理效力主要包括pH、细胞计数和以硫酸盐(SO4)浓度表示的硫-氧化活性的分析。
19.如权利要求9-18所述的处理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的生物或生物技术工艺,其中元素硫(S)向硫酸盐(SO4)的转化达到91-100%。
20.如权利要求9-19所述的处理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的生物或生物技术工艺,其中与经处理的催化剂相关的阶段e)的处理效力包括优选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确定残留元素硫(S)的浓度。
21.如权利要求9-20所述的处理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的生物或生物技术工艺,其中在经处理的材料中残留元素硫的含量达到0.066%。
CN201510329912.8A 2014-06-13 2015-06-15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及其在处理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中的用途 Pending CN1053162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MXMX/A/2014/007119 2014-06-13
MX2014007119A MX2014007119A (es) 2014-06-13 2014-06-13 Cultivos bacterianos de 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y su uso en el tratamiento de materiales que contienen compuestos de azufr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6253A true CN105316253A (zh) 2016-02-10

Family

ID=54835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29912.8A Pending CN105316253A (zh) 2014-06-13 2015-06-15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及其在处理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中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17831B2 (zh)
CN (1) CN105316253A (zh)
MX (1) MX201400711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0969A (zh) * 2016-09-26 2019-06-14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使用二氧化碳矿化方法和与其结合的硫氧化微生物的代谢反应的二氧化碳转化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0023A (zh) * 2021-12-21 2022-03-25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微生物处理含硫固体废弃物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0698A (zh) * 2007-11-26 2008-06-18 宁波工程学院 一种同时去除氨和硫化氢恶臭气体的微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45527B (zh) * 2008-11-28 2011-06-0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钚或锶污染土壤的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P1373A (en) * 1997-05-16 2005-02-25 Phillips Petroleum Co A process for extraction of metals from sulfide mineral concentrates or for production of sulfuric acid from sulfu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0698A (zh) * 2007-11-26 2008-06-18 宁波工程学院 一种同时去除氨和硫化氢恶臭气体的微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45527B (zh) * 2008-11-28 2011-06-0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钚或锶污染土壤的处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冯守帅等: "极端嗜酸硫杆菌高效筛选、高密度发酵及保藏方法的研究", 《微生物学通报》 *
夏玉宇主编: "《化学员实验手册》", 31 May 2001,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孙啸等译: "《生物信息学概论》", 31 October 2004,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李洪枚主编: "《含镍磁黄铁矿的生物冶金》", 31 July 2010, 知识产权出版社 *
胡瑜等: "硫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煤矿废弃物的氧化脱硫特性",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0969A (zh) * 2016-09-26 2019-06-14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使用二氧化碳矿化方法和与其结合的硫氧化微生物的代谢反应的二氧化碳转化方法
CN109890969B (zh) * 2016-09-26 2024-05-14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使用二氧化碳矿化方法与硫氧化微生物的代谢的结合的二氧化碳转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4007119A (es) 2015-12-14
US20150361513A1 (en) 2015-12-17
US10017831B2 (en) 2018-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34191B (zh) 一株具有乙硫醇和二甲基二硫醚降解能力的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3981119B (zh) 含油污泥中石油高效降解菌及菌组的应用
Chen et al. Comparative elimination of dimethyl disulfide by maifanite and ceramic-packed biotrickling filters and their response to microbial community
CN103834589B (zh) 一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及其应用
CN108018250B (zh) 一株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Oprime et al. Oxidation of H2S in acid solution by 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nd 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TW201318688A (zh) 減少硫化氫之生物性複合物及方法
CN105316253A (zh)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细菌培养物及其在处理含有硫化合物的材料中的用途
Wang et al. Newly isolated Enterobacter cloacae sp. HN01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sp. HN02 collaborate with self-secreted biosurfactant to improve solu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for the biodegradation of hydrophobic and toxic gaseous para-xylene
Sharma et al. Removal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heavy metals through the biological-based process
CN112239731B (zh) 一种降解石油烃的表面活性菌株及其应用
Roman Biotechnological removal of H2S and thiols from sour gas streams under haloalkaline conditions
CN107179223B (zh) 根表铁膜/微生物膜生成模拟装置及方法
Kumar et al. Removal of volatile organic carbon and heavy metols through microbial approach
CN111826302B (zh) 一种铁氧化菌、其应用于砷污染土壤修复、产品及方法
CN105483038A (zh) 一株嗜纤维菌科的好氧砷甲基化细菌sm-1及其应用
CN109486725A (zh) 一株可降解苯系物和石油烃的菌株及其应用
Dubey et al. Tracking of methanotrophs and their diversity in paddy soil: A molecular approach
Janssen et al. Development of a family of large-scale biothechnological processes to desukphurise industrial gases
CN101327331B (zh) 一种控制气固相生物反应器尾气中有毒生物气溶胶的方法
CN114874916A (zh) 帚枝霉属真菌(Sarocladium kiliense)ZJ-1及其应用
CN104560812B (zh) 一株兼性厌氧砷氧化副球菌及其应用
US20010006809A1 (en) Microbiological desulfurization of sulfur containing gases
CN109876642B (zh) 一种处理含氮氧化物烟气的方法及装置
CN113980869B (zh)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gdutan13菌株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