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8366B - 用于致动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的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致动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的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8366B
CN105308366B CN201380077507.0A CN201380077507A CN105308366B CN 105308366 B CN105308366 B CN 105308366B CN 201380077507 A CN201380077507 A CN 201380077507A CN 105308366 B CN105308366 B CN 1053083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coupled
plate
obscure portions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75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8366A (zh
Inventor
J·拉什科夫斯基
R·K·邓普拉
J·特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filed Critical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308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8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8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83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7/00Systems of clutches, or clutches and couplings, comprising devices of types grouped under at least two of the preceding guide headings
    • F16D47/04Systems of clutches, or clutches and couplings, comprising devices of types grouped under at least two of the preceding guide headings of which at least one is a freewhe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12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hinged pawl co-operating with teeth, cogs, or the like
    • F16D41/14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hinged pawl co-operating with teeth, cogs, or the like the effective stroke of the pawl being adjus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8/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 F16D48/06Control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e.g. of fluid pressure
    • F16D48/066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e.g. using an accumul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6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 F16D25/062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 F16D25/063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 F16D25/0635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 F16D25/0638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with more than two discs, e.g. multip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10System to be controlled
    • F16D2500/104Clutch
    • F16D2500/10443Clutch type
    • F16D2500/10493One way clut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70Details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rol system
    • F16D2500/704Output parameter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arget parameters to be controlled
    • F16D2500/70402Actuator parameters
    • F16D2500/70406Pressur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应用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的致动组合件。所述离合器包含外部部件、内部部件和支柱。所述致动组合件包含具有应用部分及多个支脚的板,其中所述多个支脚中的每一者具有耦合到所述应用部分的第一端及适于耦合到换挡套筒的第二端。一种机构耦合到所述板的所述应用部分。所述机构包含至少一个偏置部件。所述板可在未应用位置与应用位置之间移动,使得从所述未应用位置到所述应用位置的移动引发所述机构与所述支柱之间的接触。

Description

用于致动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器,且特定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所述变速器的离合器组合件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的变速器组合件在广泛的应用中利用离合器或离合器组合件来选择性地将动力从输入部件耦合到输出部件。输入部件可为传动盘、轮毂或板,且输出部件可为从动盘、轮毂或板。当接合离合器或离合器组合件时,动力可从输入部件传递到输出部件。许多常规的变速器将不同的离合器设计并入到其相应系统中以选择性地将动力从变速器的输入传递到其输出。例如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的一些设计可提供对换挡、成本及包装的改善。机械二极管离合器可导致通过削减自旋损失及提供优于其它离合器设计的油耗优点而增加效率。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应用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的致动组合件。所述离合器包含外部部件、内部部件和支柱。所述致动组合件包含具有应用部分及多个支脚的板,其中所述多个支脚中的每一者具有耦合到所述应用部分的第一端及适于耦合到换挡套筒的第二端。一种机构耦合到所述板的所述应用部分。所述机构包含至少一个偏置部件。所述板在未应用位置与应用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使得从所述未应用位置到所述应用位置的移动引发所述机构与所述支柱之间的接触。
一方面,所述多个支脚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第二端包括适于耦合到所述换挡套筒的弯折端。在第二方面,所述应用部分形成实质上正交于所述多个支脚安置的实质上平坦面。在第三方面,所述应用部分在其中界定用于容纳所述机构的开口。另一方面,提供用于将所述机构耦合到所述应用部分的固定夹具。另一方面,所述机构可绕轴向方向相对于所述应用部分移动。在又另一方面,齿条齿状物形成于所述板的内径上,所述齿条齿状物经配置以接合内部主体上的对应齿状物。在不同方面,压窝形成于所述多个支脚中的每一者的底表面上,其中在所述应用位置中所述压窝适于被容纳在界定于内部主体中的凹陷内。
另一方面,所述机构包括耦合到所述应用部分的弹簧。在不同方面,所述机构包括耦合到所述板的所述应用部分的销,其中所述应用部分界定用于容纳所述销的开口。所述机构进一步包含弹簧,其外接所述销且安置在所述板与所述销的一端之间。在又另一方面,所述机构包括:盖和弹簧。所述盖耦合到所述板的所述应用部分,其中所述应用部分界定用于容纳所述盖的开口。所述弹簧在一端处耦合到所述盖。另一方面,所述机构包括耦合到所述板的所述应用部分的活塞,所述活塞界定用于容纳弹簧及可收缩部件的内部腔。所述弹簧实质上被固定在所述内部腔内,且所述可收缩部件耦合到所述弹簧且凹陷端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内部腔突出。在替代方面,在所述应用位置中所述凹陷部分实质上被安置在所述内部腔内,且在所述未应用部分中至少部分被安置在所述内部腔外部。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种变速器系统包含机械二极管离合器,所述机械二极管离合器包含外部部件及内部部件。所述外部部件耦合到外部主体且所述内部部件耦合到内部主体。所述外部部件经结构化以界定凹陷开口。支柱相对于所述外部部件定位以用于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凹陷开口中。所述系统还包含换挡套筒,所述换挡套筒可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其中所述换挡套筒界定适于容纳换挡叉的第一开口。致动组合件包含具有应用部分及多个支脚的板。所述多个支脚中的每一者具有耦合到所述应用部分的第一端及适于耦合到所述换挡套筒的第二端。一种机构耦合到所述板的所述应用部分。在这里,所述换挡套筒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引发所述致动组合件在应用位置与未应用位置之间的实质上伴随移动。此外在所述应用位置中,所述机构被安置成与所述支柱接触。
一方面,所述换挡套筒包含用于容纳所述多个支脚中的每一者的所述第二端的经界定凹槽。在第二方面,齿条齿状物形成于所述板的内径上使得所述齿条齿状物经配置以接合内部主体上的对应齿状物。在第三方面,所述内部主体包括绕其外径的多个位置,所述多个位置实质上没有任何齿状物,其中所述多个支脚中的至少一者被安置在所述多个位置中的至少一者中。在第四方面,压窝形成于所述多个支脚中的每一者的底表面上,且凹陷被界定在所述内部主体的外径中。在所述应用位置中,所述压窝适于被容纳在所述经界定凹陷内。另一方面,所述机构包含耦合到所述板的所述应用部分的销,及外接所述销且安置在所述板与所述销的一端之间的弹簧。所述应用部分界定用于容纳所述销的开口。在不同方面,所述机构包含耦合到所述板的所述应用部分的活塞、实质上被固定在所述活塞的内部腔内的弹簧,及耦合到所述弹簧的可收缩部件。在所述应用位置中,所述凹陷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应用位置中被安置在所述活塞的所述内部腔中。
在替代方面,所述变速器系统可包含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所述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包含外部部件及内部部件。所述外部部件耦合到第二外部主体且所述内部部件耦合到所述内部主体,其中所述外部部件经结构化以界定凹陷开口。第二支柱相对于所述外部部件定位以用于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凹陷开口中。第二换挡套筒可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所述系统可进一步包含具有具备应用部分及多个支脚的板的第二致动组合件,其中所述多个支脚中的每一者具有耦合到所述应用部分的第一端及耦合到所述第二换挡套筒的第二端。第二机构耦合到所述板的所述应用部分。所述第一致动组合件沿第一方向从所述未应用位置移动到所述应用位置,且所述第二致动组合件沿第二方向从所述未应用位置移动到所述应用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在相关方面,所述第一及第二致动组合件的所述多个支脚中的每一者被定位在所述第一及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两者的所述内部主体与所述上部部件之间。
附图说明
将明白本发明的上文提及方面及获得所述方面的方式且将通过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以下描述结合附图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本身,其中:
图1是部分变速器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机械地致动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的致动板的侧面透视图;
图3是用于机械地致动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的另一致动板的侧面透视图;
图4是部分变速器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部分变速器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接合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的致动板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接合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的另一致动板的示意图;且
图8是动力式车辆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及示意图。
对应的元件符号用来指示遍及若干视图的对应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不旨在详尽或将本发明限于以下详述中公开的精确形式。相反地,选取并描述实施例使得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可明白并了解本发明的原理及实践。
首先参考图8,示出了具有传动单元802及变速器818的车辆系统800的一个说明性实施例的方框图及示意图。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传动单元802可包含内部燃烧引擎、柴油引擎、电动马达或其它动力产生装置。传动单元802经配置以可旋转地驱动耦合到常规扭力转换器808的输入或泵轴806的输出轴804。输入或泵轴806耦合到叶轮或泵810,其可旋转地由传动单元802的输出轴804驱动。扭力转换器808进一步包含耦合到涡轮机轴814的涡轮机812,且涡轮机轴814耦合到变速器818的可旋转输入轴824或与可旋转输入轴824成一体。变速器818还可包含内部泵820,其用于在变速器818的不同流动回路(例如,主回路、润滑回路等等)内建立压力。泵820可由耦合到传动单元802的输出轴804的轴816驱动。在此布置中,传动单元802可将扭力传递到轴816以驱动泵820且在变速器818的不同回路内建立压力。
在图8中,变速器818被示为包含具有多个自动选择的齿轮(即,各自具有其自身的离散齿轮比)的行星齿轮系统822。替代地,在不同方面(例如,不具有扭力转换器),变速器818可被结构化为无限变速器(IVT)或无级变速器(CVT),其可产生无限数目的齿轮比或速度比。无论如何,变速器818的输出轴826耦合到推进器或传动轴828或与推进器或传动轴828成一体且可旋转地驱动推进器或传动轴828,所述推进器或传动轴828耦合到常规的万向接头830。万向接头830耦合到轮轴832且可旋转地驱动轮轴832,所述轮轴832在每一端处安装车轮834A及834B。变速器818的输出轴826以常规方式经由推进器或传动轴828、万向接头830及轮轴832驱动车轮834A及834B。
常规的锁止离合器836连接在泵810与扭力转换器808的涡轮机812之间。扭力转换器808的操作在以下方面是常规的:扭力转换器808在某些操作状态期间(例如车辆启动、低速及某些齿轮换挡状态)可以所谓的“扭力转换器”模式操作。在扭力转换器模式中,锁止离合器836脱离且泵810以传动单元输出轴804的旋转速度旋转,同时涡轮机812由泵810通过插入在泵810与涡轮机812之间的流体(未示出)可旋转地致动。在此操作模式中,通过流体耦合发生扭力倍增,使得涡轮机轴814经暴露以驱动多于由传动单元802供应的扭力的扭力,如所属领域中所知。扭力转换器808在其它操作状态期间(例如当接合变速器818的行星齿轮系统822的某些齿轮时)以所谓的“锁止”模式操作。在锁止模式中,锁止离合器836接合且泵810借此直接固定到涡轮机812使得传动单元输出轴804直接耦合到变速器818的输入轴824,也如所属领域中所知。
变速器818进一步包含电动液压系统838,其经由J个流体路径8401到840J流体地耦合到行星齿轮系统822,其中J可为任何正整数。电动液压系统838响应于控制信号以选择性地使流体流过流体路径8401到840J中的一或多者,以借此控制行星齿轮系统822中的多个对应摩擦力装置的操作,即,接合及脱离。所述多个摩擦力装置可包含但不限于一或多个常规制动装置、一或多个扭力传输装置等等。通常,所述多个摩擦力装置的操作(即,接合及脱离)是通过选择性地控制由所述多个摩擦力装置中的每一者施加的摩擦力(例如通过控制到摩擦力装置中的每一者的流体压力)而控制。在无论如何均不旨在限制的一个实例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摩擦力装置包含呈常规离合器的形式的多个制动及扭力传输装置,所述多个制动及扭力传输装置可各自经由通过电动液压系统838供应的流体压力进行可控制地接合及脱离。无论如何,变速器818的各个齿轮之间的改变或换挡是以常规方式通过经由多个个流体路径8401到840J内的流体压力的控制选择性地控制所述多个摩擦力装置而完成。
系统800可进一步包含变速器控制电路842,其可包含存储器单元844。变速器控制电路842被说明为基于微处理器,且存储器单元844通常包含存储在其中的指令,所述指令可由变速器控制电路842执行以控制扭力转换器808的操作及变速器818的操作,即,行星齿轮系统822的各个齿轮比或速度比之间的换挡。然而,将了解,本发明预期其它实施例,其中变速器控制电路842并非基于微处理器,但是经配置以基于存储在存储器单元844中的硬接线指令及/或软件指令的一或多个集合来控制扭力转换器808及/或变速器818的操作。
在图1中说明的系统800中,扭力转换器808及变速器818包含多个传感器,其经配置以产生分别指示扭力转换器808及变速器818的一或多个操作状态的传感器信号。例如,扭力转换器808说明性地包含常规速度传感器846,其经定位及配置以产生对应于泵轴806的旋转速度的速度信号,所述旋转速度与传动单元802的输出轴804的旋转速度相同。速度传感器846经由信号路径852电连接到变速器控制电路842的泵速度输入PS,且变速器控制电路842可操作以按照常规方式处理由速度传感器846产生的速度信号以确定涡轮机轴806/传动单元输出轴804的旋转速度。
变速器818说明性地包含另一常规速度传感器848,其经定位及配置以产生对应于变速器输入轴824的旋转速度的速度信号,所述旋转速度与涡轮机轴814的旋转速度相同。变速器818的输入轴824直接耦合到涡轮机轴814或与涡轮机轴814成一体,且速度传感器848可替代地经定位及配置以产生对应于涡轮机轴814的旋转速度的速度信号。无论如何,速度传感器848经由信号路径854电连接到变速器控制电路842的变速器输入轴速度输入TIS,且变速器控制电路842可操作以按照常规方式处理由速度传感器848产生的速度信号以确定涡轮机轴814/变速器输入轴824的旋转速度。
变速器818进一步包含又另一速度传感器850,其经定位及配置以产生对应于变速器818的输出轴826的旋转速度的速度信号。速度传感器850可为常规的且经由信号路径856电连接到变速器控制电路842的变速器输出轴速度输入TOS。变速器控制电路842经配置以按照常规方式处理由速度传感器850产生的速度信号以确定变速器输出轴826的旋转速度。
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变速器818进一步包含经配置以控制变速器818内的各种操作的一或多个致动器。例如,本文中描述的电动液压系统838说明性地包含多个致动器(例如,常规的螺线管或其它常规的致动器),其经由对应数目的信号路径8721到872J电连接到变速器控制电路842的J个控制输出CP1到CPJ,其中J可为如上文描述的任何正整数。电动液压系统838内的致动器各自响应于由变速器控制电路842在对应的信号路径8721到872J中的一者上产生的控制信号CP1到CPJ中的对应者以通过控制一或多个对应流体通道8401到840J内的流体压力控制由所述多个摩擦力装置中的每一者施加的摩擦力,且因此基于由各个速度传感器846、848及/或850提供的信息控制一或多个对应摩擦力装置的操作,即,接合及脱离。行星齿轮系统822的摩擦力装置是由电动液压系统以常规方式分布的液压流体说明性地控制。例如,电动液压系统838说明性地包含常规的液压正排量泵(未示出),其经由电动液压系统838内的一或多个致动器的控制将流体分布到一或多个摩擦力装置。在此实施例中,控制信号CP1到CPJ说明性地是模拟摩擦力装置压力命令,所述一或多个致动器响应于所述命令以控制到一或多个摩擦力装置的液压。然而,将了解,由多个摩擦力装置中的每一者施加的摩擦力可替代地根据其它常规的摩擦力装置控制结构及技术来控制,且本发明预期此类其它常规摩擦力装置控制结构及技术。然而,无论如何,摩擦力装置中的每一者的模拟操作是由控制电路842根据存储在存储器单元844中的指令来控制。
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系统800进一步包含具有经由K个信号路径862电耦合到传动单元802的输入/输出端口(I/O)的传动单元控制电路860,其中K可为任何正整数。传动单元控制电路860可为常规的,且可操作以控制并管理传动单元802的整体操作。传动单元802可包含引擎制动、排气制动或用于降低传动单元802的速度的类似减速装置。传动单元控制电路860可经由信号路径862中的一者电且可操作地耦合到减速装置以控制传动单元802的速度。
传动单元控制电路860进一步包含通信端口COM,其经由L个信号路径864电连接到变速器控制电路842的类似通信端口COM,其中L可为任何正整数。一或多个信号路径864通常统称为数据链路。通常,传动单元控制电路860及变速器控制电路842可操作以经由一或多个信号路径864以常规方式共享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传动单元控制电路860及变速器控制电路842可操作以经由一或多个信号路径864以一或多个消息的形式根据汽车工程师学会(SAE)J-1939通信协议共享信息,但是本发明预期其它实施例,其中传动单元控制电路860及变速器控制电路842可操作以经由一或多个信号路径864根据一或多种其它常规通信协议共享信息。
参考图1,示出了变速器系统100的一个实施例。系统100可为具有多个离散齿轮比的自动变速器。替代地,系统100可包含可提供多个不同齿轮比的无限变速器或无级变速器。其它可能的变速器配置在系统100中是可能的。
在一个实例中,系统100包含能够以至少四种模式操作的变速器。每一模式可通过应用离合器组合件的不同配置而获得。例如,在图1中,系统可包含第一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2、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4、第三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6及第四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8。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存在额外或更少的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然而,在图1中,可通过应用所述四个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的不同组合获得所述四种模式。
在图1中,第一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2及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4是以常规方式配置使得各自形成单向离合器且由换挡套筒直接应用。例如,第一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2包含可相对于彼此以未应用状态(即,沿一个方向)旋转的外部部件110及内部部件112。外部部件110可经齿条接合或接合到外部外壳或主体114,而内部部件112可经齿条接合或接合到内部外壳或主体116。外部主体114及内部主体116可形成外壳、轮毂、卷筒、圆锥形圆盘、拱形圆盘或其它主体状结构。因而,外部部件110可跟随外部外壳114以实质上伴随关系旋转,且内部部件112可跟随内部主体116以实质上伴随关系旋转。
类似于第一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2,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4可包含外部部件110及内部部件112。外部部件110可经齿条接合或耦合到另一外部主体128。此外,内部部件112可经齿条接合或耦合到不同的内部外壳或主体136。例如,内部外壳或主体136可为齿轮、轮毂、卷筒或圆盘。
如图1中所示,以未应用状态示出了第一及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为了将组合件应用或移动到接合或应用状态中,换挡套筒124可由换挡叉(未示出)致动且沿由箭头130指示的方向移动。因此,换挡套筒124可包含换挡叉(未示出)可被安置到其中的凹陷或经界定狭槽126。在换挡套筒124最接近其相应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的一侧上,耦合弹簧122。弹簧122可随着换挡套筒124抵着第一支柱120沿应用方向(即,方向130)移动而被压缩。第二支柱118在外部部件110的相对侧上。第一支柱120及第二支柱118可允许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在其沿一个方向旋转时自由转动且被锁定或防止沿相反方向的旋转。随着换挡套筒124沿方向130移动,弹簧122将第一支柱120推进形成于外部部件110中的凹陷中以将外部及内部部件锁定到彼此之中且以类似于犬齿式离合器的方式应用离合器。第二支柱118可被安置成连续接合以允许只沿一个方向旋转。第一支柱120可被接合,且因此其可锁定离合器组合件使得离合器组合件不会沿所述一个方向旋转。
图1的系统100还包含第三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6及第四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8。第三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6可包含外部部件132及内部部件134。固定环164可经安置以将外部部件132及内部部件134如所示般彼此耦合。外部部件132可在齿条位置144处经齿条接合或耦合到外部外壳或卷筒148。内部部件134可在内部齿条位置146处经齿条接合或耦合到内部主体,例如环形齿轮136。在图1中,第三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6的内部部件134及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4的内部部件112可经齿条接合或耦合到相同内部主体或环形齿轮136。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内部部件可耦合到不同的内部主体。
第四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8也可包含外部部件150及内部部件152。另一固定环164可经提供用于将内部部件152耦合或定位到外部部件150附近,如图1中所示。外部部件150可在齿条位置162处经齿条接合或耦合到外部主体或外壳160。此外,内部部件152可经齿条接合或耦合到内部主体,例如环形齿轮136。在其它实施例中,不同于图1,内部部件152可经齿条接合或耦合到独立主体或外壳。
第三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6可以不同于第一及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的方式致动或应用。第三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6一定包含具有开口的换挡套筒142,所述开口界定在换挡套筒142的上表面中以可移除地耦合到换挡叉(未示出)。然而,如所示,换挡套筒142以此方式定位使得其不会直接接达来引发第一支柱120的移动用于应用或接合第三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6。
如上文描述,第二支柱118经结构化以允许每一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随着其沿一个方向旋转而自由转动,且被锁定或防止沿相反方向的旋转。虽然对于第一及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换挡套筒142经定位直接邻近第一支柱120使得弹簧122被直接附接到换挡套筒的应用侧。因而,换挡套筒142沿方向130的移动导致弹簧122引发第一支柱120移动以在应用状态中接合外部部件110。
返回参考第三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6,换挡套筒142可包含界定在其下部部分中以容纳致动板138的凹槽或沟槽。特定地说,致动板138可包含容纳在换挡套筒142的凹槽或沟槽中的部分或实质上弯折或弯曲端140。致动板138的端140与换挡套筒142之间的此接合或耦合可导致换挡套筒142与致动板138之间的实质上伴随移动。换句话来说,随着换挡套筒142沿方向130移动,致动板138还可以类似方式且沿相同方向130移动。因此,换挡套筒142的轴向或线性移动导致致动板138的轴向或线性移动。
致动板138可为由铝、钢或其它材料形成的实质上平坦板。虽然致动板138实质上沿其长度是平坦的,但是第一端140及第二端170是弯曲或弯折的。虽然第一端140弯折或弯曲以接合换挡套筒142中的凹槽或沟槽,但是第二端170也可弯折或弯曲以接合或应用第一支柱120。在这里,第二端170沿朝外部部件132的方向弯折或弯曲。在图1中,第一端140及第二端170被示为以相同方向弯折或弯曲。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此可为不同的。在致动板138的第二端170的应用侧上,可耦合弹簧122。因而,随着换挡套筒142沿方向130移动,致动板138(更显著地第二端170)使弹簧122移动以与第一支柱120接触。一方面,第一支柱120可贴附到弹簧122。另一方面,第一支柱120可移除地耦合到弹簧122。
随着第一支柱120由致动板138移动,其移动到外部部件132的凹陷部分166中。一方面,第一支柱120可完全安置在凹陷部分166中。在不同方面,第一支柱120可只部分安置在凹陷部分166中。无论如何,通过将第一支柱至少部分移动到凹陷部分中,第三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6被安置处于应用条件或状态中。因而,外部部件132及下部部件134以应用条件或状态彼此耦合。
第四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8可经由不同的致动板154的移动在未应用状态与应用状态之间致动。致动板154可包含第一端156及第二端172。致动板154的第一端156可以此方式弯折或弯曲使得其可被容纳在界定于第四换挡套筒158的下部部分中的凹槽或沟槽中。如图1中所示,换挡套筒158可包含其上部部分中用于与换挡叉(未示出)耦合或接合的经界定开口126。换挡叉(未示出)可引发换挡套筒158移动以在应用状态与未应用状态之间移动第四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8。
致动板154的第二端172还可以此方式弯折或弯曲以引发第一支柱120及弹簧122的实质上轴向移动。弹簧122可贴附或耦合到第二端172。例如,弹簧122可移除地耦合到第一支柱120或第二端172。替代地,第一支柱120及弹簧122可以应用及未应用状态耦合到第二端172。在应用状态中,第一支柱可移动到第四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8的外部部件150的凹陷部分166中。在未应用状态中,第二支柱118可经定位使得第四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可沿一个方向自由地旋转,但是禁止沿其相反方向旋转。
为了接合第四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8,换挡套筒158、致动板154及第一支柱120沿由箭头168指示的方向移动。如图1中所示,方向168实质上与方向130相反。不同于常规的第一及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第三及第四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以某种方式定位使得第三及第四二极管的换挡叉及换挡套筒并未直接相邻。相反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第三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6的外部部件132可耦合到第一传动机构148(例如轮毂),且第四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8的外部部件150可耦合到第二传动机构160,例如旋转轮毂或主体。无论如何,传动机构148、160阻碍或阻止对第三或第四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的接达。因而,用于此类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的换挡套筒不能以与前面的两个常规组合件相同的方式应用二极管且因此包含致动板。
在图1的实施例中,第三及第四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的应用侧可经定位使得两个侧面面向彼此。此可允许组合换挡叉及换挡套筒以应用两个离合器组合件。
此外,在未应用状态中,第三及第四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的内部部件的旋转可快于外部部件。如上文描述,在两个二极管的未应用侧(即,其中定位有第二支柱118的侧)上,没有弹簧来将外部及内部部件彼此耦合或锁定。因而,当外部部件与内部部件之间存在差速时,离合器组合件可沿至少一个方向自由转动。另一方面,随着致动板将弹簧122及第一支柱120移动成与外部部件的凹陷部分166接触,内部及外部部件形成单向离合器。一方面,机械二极管离合器在应用状态中不能自由转动且借此变为锁定组合件及机械离合器。
在图1中,第三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6可经结构化使得其沿与第一及第二离合器组合件相同的方向自由旋转。然而,第四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8沿与第三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相反的方向自由转动,因为其是从二极管的不同侧应用。如图1中所示,用于应用第四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8的致动板154至少部分安置在第三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6的一部分下方。
参考图2,示出了变速器的致动系统200的一个实施例。致动系统200类似于图1中所示的致动系统,其用于应用及未应用第三及第四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致动系统200可包含第一致动板202及第二致动板204。第一致动板202及第二致动板204可包含用于接合图1的内部主体或环形齿轮136上的对应齿条或齿状物的内部齿条206。
致动系统200还可包含第一换挡套筒226及第二换挡套筒224。第一换挡套筒226可包含用于接合内部主体或环形齿轮136上的对应齿条的内部齿条234。类似地,第二换挡套筒224可包含用于接合内部主体或环形齿轮136的内部齿条232。此外,在第一换挡套筒226的外表面或外径处,其中界定径向沟槽或狭槽230。径向沟槽或狭槽230可类似于图1中的经界定狭槽126容纳换挡叉(未示出)。第二换挡套筒224也可包含沿其外表面或外径的用于容纳换挡叉(未示出)的经界定径向沟槽或狭槽228。
图2中还示出了其中换挡叉(未示出)引发第一及第二致动板的移动的方式。第一致动板202可包含从板202延伸到第一换挡套筒226的多个支脚。在图2中,多个支脚可包含第一支脚208、第二支脚210及第三支脚212。虽然图2中只示出了三个支脚,但是其它实施例中可存在任何数目的支脚。第一支脚208、第二支脚210及第三支脚212中的每一者可包含用于接合界定在第一套筒226中的经界定沟槽或凹槽的弯折或弯曲端222。特定地说,每一支脚的弯折或弯曲端222类似于图1中的致动板138的弯折端140及图1中的致动板154的弯折端156。此外,耦合到第一致动板202的多个支脚的弯折端222中的每一者可在区域236中接合或耦合到第一换挡套筒226,在区域236中,换挡套筒226不包含任何内部齿条。类似地,也可设计内部主体或环形齿轮136,其中安置多个支脚的区域中不具有齿条。
第二致动板204也可包含如图2中所示的多个支脚。例如,多个支脚可包含第一支脚214、第二支脚216及第三支脚218。虽然图2中只示出了三个支脚,但是其它实施例中可提供任何数目的支脚。类似于第一致动板202的支脚,第一支脚214、第二支脚216及第三支脚218中的每一者可包含用于接合界定在第二换挡套筒224中的对应沟槽或凹槽的弯折或弯曲端220。耦合到第二致动板204的多个支脚的弯折端220中的每一者可在区域236中接合或耦合到第二换挡套筒224,在区域236中,换挡套筒224不包含任何内部齿条。类似地,还可设计内部主体或环形齿轮136,且其中安置多个支脚的区域中不具有齿条。
多个支脚可允许换挡套筒移动以引发第一及第二致动板的实质上伴随移动。如图1及2中所示,每一致动板的多个支脚可在应用或未应用移动区域期间可滑动通过环形齿轮136或主体的外表面或外径上的缺齿轮齿或齿条的区域。在图2中,沿环形齿轮136或主体的圆周或外径存在缺少齿条或齿状物的至少六个区域。缺少齿状物或齿条的区域的数目可取决于致动板的数目及支脚的数目。此外,参考图1中的实施例,多个支脚中的每一者还可安置在第三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106的至少一部分下方。
在组装期间,多个支脚中的每一者可向里弯折或移动以接合换挡套筒。一旦多个支脚耦合到换挡套筒,环形齿轮136或主体到致动系统的额外耦合进一步将致动板耦合到套筒。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环形齿轮或主体可防止弯折或弯曲端在界定于换挡套筒中的凹陷或凹槽中变位。
在图1及2的实施例中,每一致动板可接合弹簧122用于应用离合器组合件。在一个实施例中,致动板及第一支柱120周围可分隔开且致动板与第一支柱120之间可定位三个或三个以上弹簧。在相关实施例中,弹簧的数目可与设计中的支柱的数目关联。
参考图3,示出了致动系统的不同实施例。在这里,第一致动板300及第二致动板302形成系统的部分。第一致动板300包含具有弯折或弯曲端312的至少一个支脚304。第二致动板302也包含具有弯折或弯曲端314的至少一个支脚306。致动系统还包含第一换挡套筒308及第二换挡套筒310。第一及第二换挡套筒中的每一者可由同步器组合件的换挡叉致动或移动。用于致动换挡叉的其它构件或机构也是可能的。第一换挡套筒308可包含用于容纳第一致动板300的弯折或弯曲端312的开口316。类似地,第二换挡套筒310可包含用于容纳第二致动板302的弯折或弯曲端314的开口318。随着任一换挡套筒中的开口316、318容纳任一致动板的弯折或弯曲端,容纳端可旋转相对较小角度以被容纳在换挡套筒的沟槽或狭槽320内。以此方式,换挡套筒可容纳卡销状配件中的对应弯折或弯曲端。可存在用于将致动板接合到换挡套筒的其它方式,且图1到3的实施例只提供如何接合的有限实例。此类所说明的实施例不旨在限制,且可使用用于将致动板的支脚接合及固定到换挡套筒的任何构件。
在图4中,示出了变速器系统400的不同实施例。变速器系统400可包含第一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402及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404。第一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402可包含外部部件406及内部部件410,其可在未应用状态中以不同速度或在应用状态中以大约相同速度相对于彼此旋转。内部部件410可耦合到或经齿条接合到内部主体,例如环形齿轮414。在其它方面,内部主体可为任何类型的外壳、主体、卷筒或轮毂。与第一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402相同的是,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404也可包含外部部件408及内部部件412。内部部件412可耦合到或经齿条接合到内部主体,例如环形齿轮414。在其它方面,内部主体412可耦合到不同于内部部件410所耦合或经齿条接合的内部主体的内部主体。
在应用状态中,外部及内部部件可以彼此成伴随关系旋转,即,以大约相同速度旋转。然而,在未应用状态中,内部部件412可以快于外部部件408的速度旋转。类似于图1的实施例,第一及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在未应用状态中可以自由转动方式沿一个方向旋转,而在应用状态中,内部及外部部件形成实质上单向离合器配置。
如图4中所示,外部部件406、408可包含T状横截面,其在其应用侧及未应用侧中的每一者中界定凹陷部分456。例如,外部部件406具有应用侧458及未应用侧460。第一支柱418在应用侧458上,第一支柱418可至少部分移动到界定在外部部件406的应用侧458中的凹陷部分456中以接合或应用第一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402。第二支柱416在外部部件406的未应用侧460上,第二支柱416可允许二极管在未应用状态中沿一个方向自由转动。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404的外部部件408也可包含应用侧462及未应用侧464。外部部件408可包含T状横截面,其在应用侧462及非应用侧464两者处界定凹陷部分456。第一支柱418安置在外部部件408的应用侧462上且第二支柱安置在未应用侧464上。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404可通过将第一支柱移动到外部部件408的应用侧462上的凹陷部分456中而接合或应用。
图4中的第一及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可包含与图1中所示且先前描述的第三及第四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相同的许多特征及特性。例如,图4中的两个二极管经定位使得两个二极管的应用侧被安置在变速器系统内部且不能直接由换挡套筒接达(例如,例如通过其中致动常规的第一及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的方式)。
在图4中,第一致动板420可用于致动或接合第一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402且第二致动板422可用于致动或接合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404。第一及第二致动板可类似于图2中的致动板结构化,其中每一致动板包含在所述板与适于接合换挡套筒的弯折或弯曲端之间延伸的多个支脚。例如,第一致动板420可包含可被容纳在界定于第一换挡套筒434的一部分中的沟槽或凹槽内的弯折或弯曲端430。其中弯折或弯曲端430接合第一换挡套筒434的方式可经由按扣连接、卡销状配件、舌槽连接或任何其它类型的连接进行。第一换挡套筒434可包含用于容纳第一换挡叉438的另一凹槽或开口。第一换挡叉438可移动第一换挡套筒434以引发第一致动板420移动。
在弯折或弯曲端430的相对端处,第一致动板可包含形成板的应用部分的第二弯折或弯曲端。致动板420的此第二端或应用部分可包含销424通过其耦合到致动板420的经界定开口。销424可包含界定于其外表面或外径中的沟槽或凹槽使得固定环或夹具428可将销424固定到致动板420。固定环或夹具428耦合在销424的一端附近,而销424的相对端可包含倒棱尖端450。倒棱尖端450可包含外部翼状半径,其允许弹簧426被安置在此外部半径与致动板之间,如图4中所示。
随着第一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402的应用,第一换挡叉438沿由箭头452指示的方向移动第一换挡套筒。因此,第一换挡套筒434经由弯折或弯曲端430与换挡套筒434之间的连接引发第一致动板420的类似移动。随着第一致动板420沿方向452移动,销424也沿相同方向移动。随着销继续沿方向452移动,倒棱尖端450与第一支柱418接触。倒棱尖端450与第一支柱418之间的初始接触可导致弹簧少量压缩,借此允许销424沿由箭头454指示的方向相对于致动板420轴向地滑动。为了本发明的目的,轴向方向与应用或未应用方向相同,即,沿方向452及454。随着致动板420继续沿方向452移动,销424可将第一支柱418推动到外部部件406的凹陷部分456中。第一支柱418可与销424轴向地移动,或其可枢转使得第一支柱418的仅一部分安置在凹陷部分456中。无论如何,第一支柱418可至少部分移动到凹陷部分456中以将外部部件406及内部部件410彼此耦合。
随着销424将第一支柱418移动到上部部件406的凹陷部分456中,可存在第一支柱418被安置远到其将进入凹陷部分456中的位置。销424沿方向452的任何额外移动可导致销424由第一支柱沿方向454推进。因此,弹簧426可压缩在第一致动板420的第二端与销424之间。在这里,销424沿方向454相对于第一致动板420移动。固定环或夹具428可允许销424沿方向454进行有限的轴向移动,且只要致动板420脱离或沿未应用方向454移动,弹簧426便可将销424返回至其正常位置。
在图4中,销424被示为行进通过界定在第一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402的内部部件410中的开口。内部部件410中的开口的大小可为倒棱尖端450的近似直径D。在其它方面,开口的大小可稍微大于销424的直径或宽度。无论如何,倒棱尖端450允许销424行进通过开口且在操作期间相对于开口移动。
第二致动板422也包含可被容纳在界定于第二换挡套筒436的一部分中的沟槽或凹槽内的弯折或弯曲端432。其中弯折或弯曲端432接合第二换挡套筒436的方式可经由按扣连接、卡销状配件、舌槽连接或任何其它类型的连接进行。第二换挡套筒436可包含用于容纳第二换挡叉440的另一凹槽或开口。第二换挡叉440可为根据已知方法操作的同步器组合件(未示出)的部分。第二换挡叉440可移动第二换挡套筒436以引发第二致动板422移动。
在弯折或弯曲端432的相对端处,第二致动板422可包含第二弯折或弯曲端。此第二弯折或弯曲端可形成致动板的应用部分。此外,致动板422的此第二弯折端或应用部分可包含销424通过其耦合到致动板422的经界定开口。销424可包含界定于其外表面或外径中的沟槽或凹槽使得固定环或夹具428可将销424固定到致动板422。固定环或夹具428耦合在销424的一端附近,而销424的相对端可包含倒棱尖端450。倒棱尖端450可包含外部翼状半径,其允许弹簧426被安置在此外部半径与致动板之间,如图4中所示。以此方式,类似地结构化第一致动板420及第二致动板422。
随着第二致动板422由第二换挡套筒436移动以应用或接合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404,第二致动板422及销424沿方向454移动。在这里,当第一致动板420及第二致动板422沿应用方向移动时,第二致动板422沿与第一致动板420相反的方向移动。类似地,随着第二致动板422沿未应用方向452移动,第二致动板422的未应用方向452与第一致动板420的未应用方向454相反。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402的应用侧458在如图4中所示的左侧上,而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404的应用侧462在图4中的右侧上。两个二极管的致动板可类似于图2中所示彼此径向地偏离。
在图4中,致动板可包含可限制致动板的移动的制动器。例如,第一致动板420可包含安置在其内表面上的第一压窝442。第一压窝442可被容纳在界定于环形齿轮414的外表面中的对应凹槽446中。类似地,第二致动板422可包含安置在其内表面上的第二压窝444。第二压窝444可被容纳在界定于环形齿轮414的外表面中的对应凹槽448中。
在此实施例中,当第一致动板420沿方向452移动以应用第一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402时,第一压窝442可被容纳在凹槽446中。随着压窝442被容纳在凹槽446中,第一致动板420可被限制或防止沿应用方向452进行任何进一步移动。凹槽446的大小及形状可促进第一致动板420沿方向452的有限移动,但是允许第一致动板420沿未应用方向454从凹槽446自由地移动。此外,第一压窝442与凹槽446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可抑制弹簧负载使得负载不会在换挡叉/套筒界面处产生动力损失。
当第二致动板422沿方向454移动以应用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404时,第二压窝444可被容纳在凹槽448中。随着压窝444被容纳在凹槽448中,第二致动板422可被限制或防止沿应用方向454进行任何进一步移动。凹槽448的大小及形状可促进第二致动板422沿方向454的有限移动,但是允许第二致动板422沿未应用方向452从凹槽448自由地移动。
一方面,固定环或夹具428可限制或防止销424相对于应用状态中的第一及第二致动板移动。因此,为防止销424到达相对于第一支柱418的空载位置,凹槽446、448可限制致动板沿应用方向的进一步移动。因而,弹簧426可提供对致动板的抑制且凹槽可界定其移动。
转向图5,示出了与图4有关的实施例。图5中用相同的元件符号示出了图4中所示且上文描述的特征。然而,不同于图4的实施例,第一致动板420及第二致动板422不包含每一相应内表面上的压窝。相反地,第一换挡套筒434经结构化以包含安置在其内腔内的销500。销500可包含其中安置可收缩球502及弹簧504的部分空心腔室。球502可耦合到弹簧504的一端且能够沿实质上正交于任一应用方向452、454的方向移动。类似地,第二换挡套筒436经结构化以包含安置在其内腔内的销506。销506还可包含类似于销500的部分空心腔室,使得可收缩球508及弹簧510安置在其中。球508可耦合到弹簧510的一端且能够沿实质上正交于任一应用方向452、454的方向移动。
随着第一致动板420沿应用方向452移动,第一换挡套筒434也沿相同方向移动。随着换挡套筒434继续沿此方向移动,球502可被容纳在界定于环形齿轮414的外表面中的凹槽446中。同样地,随第二着换挡套筒436沿应用方向454移动,球508可被容纳在界定于环形齿轮414的外表面中的另一凹槽448中。凹槽446、448可充当制动器且限制换挡套筒沿相应的应用方向移动且进一步防止或减小引发换挡叉/套筒界面处的动力损失的负载。此外,因为球可收缩在每一套筒的空心腔室内,所以换挡套筒可通过沿未应用方向移动相应换挡套筒而脱离凹槽,借此将球进一步移动到空心腔室中且压缩安置在其中的弹簧。虽然图5中未示出,但是球502、508可在未应用相应二极管的任何时间安置在每一销的空心腔室内。然而,随着二极管的应用,换挡套筒沿应用方向移动,且一旦销500、506移动到对应凹槽446、448上方,球502、508便可由弹簧504、510从空心腔室中推出以接合对应凹槽446、448。
在图6中,示出了用于接合或应用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602的致动系统600的不同实施例。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602可包含外部部件604及内部部件606。内部部件606可耦合或经齿条接合到内部主体622。内部主体622可为传动机构或静止机构。内部主体622可为卷筒、轮毂、齿轮或外壳。此外,固定环或夹具624可相对于外部部件604定位内部部件606,如图6中所示。一方面,当离合器组合件被脱离或未应用时,外部及内部部件可以差速旋转。例如,离合器组合件在未应用状态中可沿一个方向自由地旋转。一旦应用或接合离合器组合件,外部及内部部件便可彼此锁定或耦合以形成单向离合器。
为应用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602,致动板610可由换挡套筒(未示出)沿方向620移动。致动板610可包含形成为其弯折或弯曲端的应用部分632,且多个支脚634中的一者从应用部分632延伸,所述支脚634能够以类似于先前描述的方式与换挡套筒耦合。
在此实施例中,外壳612可阻止换挡套筒以常规方式直接接合支柱来应用二极管。相反地,致动板610的移动可引发被容纳在界定于外部部件604中的凹陷部分内的支柱608的移动。为了引发支柱移动,致动板610的应用部分632可包含经界定开口。经界定开口的大小可为例如用于容纳盖614。盖614可包含从经界定开口的一侧突出的隔板628。在与隔板628相对的端处,盖614可包含用于耦合到弹簧616的径向状突部或指状物630。径向状突部或指状物630可形成附接构件618,其用于接合或耦合到弹簧616的端使得盖614及弹簧616彼此耦合。
弹簧616的直径使得其可行进通过界定在内部部件606中的开口。经界定开口可具有直径D,如图6中所示。此直径可经调整大小使得弹簧616可自由行进通过且接触支柱608。另一方面,支柱608可直接耦合到弹簧616。无论如何,致动板610可沿方向620移动直到支柱608安置在上部部件604的凹陷部分中为止。一旦支柱608达到沿应用方向的其最大位移,致动板610的任何进一步移动便可导致压缩弹簧616。此外,随着致动板610沿未应用方向(即,与应用方向620相反)移动,弹簧616可解压缩直到其达到其解压缩状态为止。
图7中示出了用于应用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702的替代系统700。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702可包含外部部件704及内部部件706。内部部件706可耦合或经齿条接合到内部主体716。内部主体716可为传动机构或静止机构。内部主体716可为卷筒、轮毂、齿轮或外壳。此外,固定环或夹具708可相对于外部部件704定位内部部件706,如图7中所示。一方面,当离合器组合件702被脱离或未应用时,外部及内部部件可以差速旋转。例如,离合器组合件702在未应用状态中可沿一个方向自由地旋转。一旦应用或接合离合器组合件702,外部及内部部件便可彼此锁定或耦合以形成单向离合器。
为应用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702,致动板714可由换挡套筒(未示出)沿方向728移动。致动板714可包含形成为其弯折或弯曲端的应用部分734。在图7中,多个支脚736中的一者被示为耦合到致动板714的应用部分734。多个支脚736可整体耦合到应用部分734、彼此机械地紧固、以其它已知方式彼此粘附、焊接或耦合。多个支脚736中的每一者能够以类似于先前描述的方式耦合到换挡套筒。因此,换挡套筒的移动可引发多个支脚736移动,借此导致致动板714以伴随关系与换挡套筒一起移动。
虽然未示出,但是外部外壳可阻止换挡套筒(未示出)以常规方式直接接合支柱来应用二极管。相反地,致动板714的移动可引发被容纳在界定于外部部件704中的凹陷部分(未示出)内的支柱710的移动。为了引发支柱移动,致动板714可包含界定于其弯折或弯曲端726中的开口。经界定开口的大小(例如,直径DP)可为例如用于容纳活塞718。活塞718可包含大小经调整以容纳可收缩部件722及弹簧724的实质上空心内部。可收缩部件722可耦合到弹簧724的一端,而弹簧724的相对端可耦合在活塞718内。在替代方面,弹簧724可包含直径DS,使得弹簧724被限定在活塞718内部。
活塞718可经由固定夹具或紧固件720耦合到致动板714。例如,凹槽或沟槽可被界定在活塞718的外表面内,其中夹具或紧固件720被容纳在活塞718内。夹具或紧固件720可限制或防止活塞718沿应用方向728相对于致动板714移动。此外,活塞718可归因于活塞718的轴肩732接触致动板714而限制沿应用方向728移动。在这里,致动板714中的开口的直径DP可使得其容纳具有第一直径D1的活塞718的第一部分。然而,活塞718的另一部分可包含大于第一直径D1的第二直径D2。轴肩732被界定在介于第一直径D1与第二直径D2之间的界面处。在此方面,第二直径D2大于致动板714中的经界定开口的直径DP,借此限制活塞718沿未应用方向(即,与应用方向728相反)的移动。
随着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702的应用,致动板714沿应用方向728移动。因而,活塞718也沿应用方向728移动。因此,活塞718的可收缩部件722可行进通过界定在内部部件706中的通道或腔712。活塞718可包含进一步促进活塞到此通道或腔712中的移动的倒棱端730。随着致动板714沿应用方向728进一步移动,可收缩部件722可与支柱710接触。可收缩部件722最初可在与支柱710接触时压缩弹簧724,但是弹簧724可经设计具有弹簧常数使得弹力朝支柱710推进可收缩部件722。支柱710可完全或部分移动到外部部件704的凹陷部分(未示出)中以将外部部件704及内部部件706彼此耦合。一旦支柱710达到其沿应用方向728的最大位移,支柱便不能进一步进行任何移动。致动板714的继续移动因此导致可收缩部件722将弹簧724压缩小于弹簧的全压缩位置的一定量。一旦致动板714沿未应用方向移动,弹簧724便可解压缩且可收缩部件722可沿应用方向728从活塞718的空心内部中移出。
图1到7中的实施例中可使用盖、销或活塞的其它配置。此外,图4及5的制动器结构可被并入到任何实施例中。还应了解,致动板及机械二极管可沿除了先前描述的方向之外的任何方向应用。所描述及说明的实施例可在自动变速器中使用,自动变速器包含具有离散齿轮比的多个范围,或其可被并入到无限或无级变速器中。
虽然上文已公开了并入有本发明的原理的示范性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实施例。相反地,此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使用其一般原理的任何变动、使用或调适。此外,此申请旨在涵盖属于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已知或惯常做法且落在随附权利要求书的限制内的不同于本发明的偏差。

Claims (22)

1.一种用于应用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的致动组合件,所述离合器包含外部部件、内部部件和支柱,所述致动组合件包括:
具有应用部分及多个支脚的板,其中所述多个支脚中的每一者具有耦合到所述应用部分的第一端及适于耦合到换挡套筒的第二端;及
耦合到所述板的所述应用部分的机构,所述机构包含至少一个偏置部件;
其中所述板可在未应用位置与应用位置之间移动;
此外其中从所述未应用位置到所述应用位置的移动引发所述机构与所述支柱之间的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组合件,其中所述多个支脚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第二端包括适于耦合到所述换挡套筒的弯折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组合件,其中所述应用部分形成实质上正交于所述多个支脚安置的实质上平坦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组合件,其中所述应用部分在其中界定用于容纳所述机构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致动组合件,其进一步包括用于将所述机构耦合到所述应用部分的固定夹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致动组合件,其中所述机构可绕轴向方向相对于所述应用部分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组合件,其进一步包括形成于所述板的内径上的齿条齿状物,所述齿条齿状物经配置以接合内部主体上的对应齿状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组合件,其进一步包括形成于所述多个支脚中的每一者的底表面上的压窝,其中在所述应用位置中所述压窝适于被容纳在界定于内部主体中的凹陷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组合件,其中所述机构包括耦合到所述应用部分的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组合件,其中所述机构包括:
销,其耦合到所述板的所述应用部分,其中所述应用部分界定用于容纳所述销的开口;及
弹簧,其外接所述销且安置在所述板与所述销的一端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组合件,其中所述机构包括:
盖,其耦合到所述板的所述应用部分,其中所述应用部分界定用于容纳所述盖的开口;及
弹簧,其在一端处耦合到所述盖。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组合件,其中:
所述机构包括耦合到所述板的所述应用部分的活塞,所述活塞界定用于容纳弹簧及可收缩部件的内部腔;
所述弹簧实质上被固定在所述内部腔内;且
所述可收缩部件耦合到所述弹簧且凹陷端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内部腔突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致动组合件,其中在所述应用位置中凹陷部分实质上被安置在所述内部腔内,且在所述未应用位置中至少部分被安置在所述内部腔外部。
14.一种变速器系统,其包括:
机械二极管离合器,其包含外部部件及内部部件,所述外部部件耦合到外部主体且所述内部部件耦合到内部主体,其中所述外部部件经结构化以界定凹陷开口;
支柱,其相对于所述外部部件定位以用于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凹陷开口中;
换挡套筒,其可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所述换挡套筒界定适于容纳换挡叉的第一开口;
致动组合件,其包含具有应用部分及多个支脚的板,其中所述多个支脚中的每一者具有耦合到所述应用部分的第一端及耦合到所述换挡套筒的第二端;及
耦合到所述板的所述应用部分的机构;
其中所述换挡套筒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引发所述致动组合件在应用位置与未应用位置之间的实质上伴随移动;
此外其中在所述应用位置中,所述机构被安置成与所述支柱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速器系统,其中所述换挡套筒包含用于容纳所述多个支脚中的每一者的所述第二端的经界定凹槽。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速器系统,其进一步包括形成于所述板的内径上的齿条齿状物,所述齿条齿状物经配置以接合所述内部主体上的对应齿状物。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变速器系统,其中所述内部主体包括绕其外径的多个位置,所述多个位置实质上没有任何齿状物,其中所述多个支脚中的至少一者被安置在所述多个位置中的至少一者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速器系统,其进一步包括:
压窝,其形成于所述多个支脚中的每一者的底表面上;及
凹陷,其被界定在所述内部主体的外径中,其中在所述应用位置中所述压窝适于被容纳在经界定的凹陷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速器系统,其中所述机构包括:
销,其耦合到所述板的所述应用部分,其中所述应用部分界定用于容纳所述销的开口;及
弹簧,其外接所述销且安置在所述板与所述销的一端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速器系统,其中所述机构包括:
活塞,其耦合到所述板的所述应用部分;
弹簧,其实质上被固定在所述活塞的内部腔内;及
可收缩部件,其耦合到所述弹簧;
其中在所述应用位置中凹陷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安置在所述活塞的所述内部腔中。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速器系统,其进一步包括:
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其包含外部部件及内部部件,所述外部部件耦合到第二外部主体且所述内部部件耦合到所述内部主体,其中所述外部部件经结构化以界定凹陷开口;
第二支柱,其相对于所述外部部件定位以用于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凹陷开口中;
第二换挡套筒,其可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第二致动组合件,其包含具有应用部分及多个支脚的板,其中所述多个支脚中的每一者具有耦合到所述应用部分的第一端及耦合到所述第二换挡套筒的第二端;及
耦合到所述板的所述应用部分的第二机构;
其中所述致动组合件沿第一方向从所述未应用位置移动到所述应用位置,且所述第二致动组合件沿第二方向从所述未应用位置移动到所述应用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变速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致动组合件的所述多个支脚中的每一者被定位在所述机械二极管离合器及第二机械二极管离合器两者的所述内部主体与上部部件之间。
CN201380077507.0A 2013-06-17 2013-06-17 用于致动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的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53083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13/046085 WO2014204427A1 (en) 2013-06-17 2013-06-17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tuating a mechanical diode clutch assembl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8366A CN105308366A (zh) 2016-02-03
CN105308366B true CN105308366B (zh) 2017-09-19

Family

ID=52105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7507.0A Active CN105308366B (zh) 2013-06-17 2013-06-17 用于致动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的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011206B1 (zh)
KR (1) KR20160021111A (zh)
CN (1) CN105308366B (zh)
AU (1) AU2013392646B2 (zh)
CA (1) CA2913595C (zh)
WO (1) WO20142044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41617B2 (en) 2016-12-21 2022-09-13 A & A International, Llc Hydraulic clutches, gearboxes, transmissions, and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US20210348676A1 (en) 2018-03-22 2021-11-11 A & A International, Llc Hydraulic clutches, gearboxes, transmissions,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mechanical one way clutches, mechanical diodes, and variable friction clutches
US11448268B2 (en) 2018-08-03 2022-09-20 A & A International,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ydraulic transformer clutch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0280A (en) * 1987-06-05 1988-09-13 Chrysler Motors Corporation Snap-action arrangement for transfer case synchronizer
CN1945042A (zh) * 2005-10-06 2007-04-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摩擦接合装置
CN101265953A (zh) * 2007-03-13 2008-09-1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可选单向离合器
CN201507627U (zh) * 2009-01-14 2010-06-16 余俊均 动力输出装置及动力输出增强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23756B2 (ja) * 1993-12-16 2003-07-07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動作装置の操作構造
US6615965B2 (en) * 2001-05-18 2003-09-09 Epx, L.P. Planar over-running clutch and method
US20080110715A1 (en) * 2006-11-13 2008-05-15 Means Industries, Inc. Fluid actuated overrunning coupling assembly
WO2009003380A1 (en) * 2007-06-29 2009-01-08 Byd Company Limited Hybrid power driving system and the driving method
US8746417B2 (en) * 2009-10-20 2014-06-10 Reell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Cone roller lock device
US8720659B2 (en) * 2010-03-26 2014-05-13 Means Industries, Inc. Overrunning coupling and control assembly including an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 subassembly
US8646587B2 (en) * 2010-12-10 2014-02-11 Means Industries, Inc. Strut for a controllable one-way clutch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0280A (en) * 1987-06-05 1988-09-13 Chrysler Motors Corporation Snap-action arrangement for transfer case synchronizer
CN1945042A (zh) * 2005-10-06 2007-04-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摩擦接合装置
CN101265953A (zh) * 2007-03-13 2008-09-1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可选单向离合器
CN201507627U (zh) * 2009-01-14 2010-06-16 余俊均 动力输出装置及动力输出增强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21111A (ko) 2016-02-24
AU2013392646B2 (en) 2016-04-21
EP3011206B1 (en) 2018-11-28
EP3011206A1 (en) 2016-04-27
AU2013392646A1 (en) 2015-12-10
CN105308366A (zh) 2016-02-03
CA2913595A1 (en) 2014-12-24
CA2913595C (en) 2019-11-12
EP3011206A4 (en) 2017-05-03
WO2014204427A1 (en)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56690B2 (en) Rotary-type selectable one-way clutch
JP4603945B2 (ja) ツインクラッチ式変速機
CN105308366B (zh) 用于致动机械二极管离合器组合件的系统及方法
US10247261B2 (en) Clutch actuation using differential pressure
CN104919214B (zh) 动力传递装置
JPS6234980B2 (zh)
US10012270B2 (en) Actuation mechanism for a mechanical diode assembly
JPS62288750A (ja) 変速ギヤ伝動装置
US902219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tuating a mechanical diode clutch assembly
US4528861A (en) Constant mesh gearboxes
CN105579724B (zh) 用于机械二极管组合件的致动机构
JPS6039904B2 (ja) 自動車両用増速駆動部
KR101296752B1 (ko) 능동형 자동 변속기
CN204113962U (zh) 可控方向的单向离合器及装设其的变速器
KR20030032235A (ko) 토크컨버터용 스러스트 와셔
JP2005307821A (ja) ベーン式油圧モータ
JPS62288751A (ja) ギヤ伝動変速操作装置
JPH0861495A (ja) 自動変速機用油圧制御装置
JPS62178433A (ja) 移動農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