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7287B - 一种连接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7287B
CN105307287B CN201510679910.1A CN201510679910A CN105307287B CN 105307287 B CN105307287 B CN 105307287B CN 201510679910 A CN201510679910 A CN 201510679910A CN 105307287 B CN105307287 B CN 1053072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able device
terminal
user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mobile 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799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7287A (zh
Inventor
张冬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7991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072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07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72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72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72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45Protecting personal data, e.g. for financial or medical purpo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接方法及可穿戴设备,一种连接方法,用于可穿戴设备,包括: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连接状态;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不处于连接状态,则屏蔽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接收终端的连接请求;判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是否为预设识别信息;若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不是预设识别信息,则拒绝所述终端的连接请求。本发明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在不处于连接状态时屏蔽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以及可穿戴设备在连接时通过利用终端的识别信息对终端进行身份验证,从而可以防止没有操作权限的终端用户连接到可穿戴设备或利用可穿戴设备进行隐私操作或用户隐私信息查看,保证了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智能眼镜、智能手套、智能手表等,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所在。它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例如,可穿戴设备可以存储手机联系人、手机短信等用户信息以及记录用户的运动轨迹、心律等私人用户数据,从而方便用户进行查看和操作。
但是,科技的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当存储有用户信息和数据的可穿戴设备丢失后,他人将会通过连接该可穿戴设备获取这些用户信息和数据,从而使用户隐私遭到泄露,造成信息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方法及可穿戴设备,以期可以管理可穿戴设备的连接,从而对可穿戴设备的隐私操作及私密信息进行有效管理,保证信息安全。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方法,用于可穿戴设备,包括:
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连接状态;
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不处于连接状态,则屏蔽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
接收终端的连接请求;
判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是否为预设识别信息;
若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不是预设识别信息,则拒绝所述终端的连接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连接状态;
屏蔽模块,用于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不处于连接状态,则屏蔽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的连接请求;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是否为预设识别信息;
连接模块,用于若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不是预设识别信息,则拒绝所述终端的连接请求。
可以看出,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连接状态,在可穿戴设备不处于连接状态时,屏蔽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并在可穿戴设备接收到终端的连接请求后,判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是否为预设识别信息,若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不是预设识别信息,则拒绝所述终端的连接请求。可穿戴设备在不处于连接状态时屏蔽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以及可穿戴设备在接收到连接请求时通过利用终端的识别信息对终端进行身份验证,从而可以防止没有操作权限的终端用户连接到可穿戴设备或利用可穿戴设备进行隐私操作或用户隐私信息查看,保证了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方法及可穿戴设备,以期可以管理可穿戴设备的连接,从而对可穿戴设备的隐私操作及私密信息进行有效管理,保证信息安全。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连接方法,用于可穿戴设备,一种连接方法包括: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连接状态;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不处于连接状态,则屏蔽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接收终端的连接请求;判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是否为预设识别信息;若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不是预设识别信息,则拒绝所述终端的连接请求。
首先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方法可以包括:
S101、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连接状态。
其中,该方法用于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是指具备部分计算功能、可连接手机及各类终端的便携式配件,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鞋袜等以常见可穿戴配件形式存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
终端是指能够与智能可穿戴设备连接并与智能可穿戴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或者,该终端也可以是其它可穿戴设备。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中的功能权限将根据可穿戴设备的状态来决定,当可穿戴设备不处于连接任何终端的状态下,可穿戴设备可供使用的功能仅为一些普通功能,如计时、计步等不需要与终端进行交互或不需要用到来自终端的数据即可以完成的功能;而当可穿戴设备处于与终端的连接状态下,此时可以使用可穿戴设备的与用户隐私相关的功能,如当可穿戴设备与终端(如用户手机)连接时,此时可穿戴设备可以使用与终端交互的功能,如同步终端中的如联系人、短信等信息到可穿戴设备中,从而用户可以在可穿戴设备中查看这些信息,以及用户可以在可穿戴设备处于与终端的连接状态下时使用可穿戴设备的私密功能,如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简称GPS)、心律测量等功能,从而再在测量出来这些数据后将用户的运动轨迹、心律等私人信息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程序传送到用户手机或者云端上,并且,用户在使用了可穿戴设备在连接状态下的隐私功能后,如使用了同步联系人、短信等内容到可穿戴设备中,或使用可穿戴设备的GPS功能、心律测量等功能后,将会在可穿戴设备中读取终端的联系人、短信,以及终端用户的运动轨迹、心律等私人信息,并且该私人信息在可穿戴设备与终端的连接中断后依然存储在可穿戴设备中,只是在不连接状态下无法查看,但是当下次可穿戴设备重新与终端连接后,将能查看存储在可穿戴设备中的这些私人信息。
其中,可穿戴设备处于连接状态是指可穿戴设备与用户建立连接时的状态,此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实现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如将终端上的数据传输到可穿戴设备上,或将可穿戴设备上的数据传输至终端上。
S102、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不处于连接状态,则屏蔽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
其中,预设功能是指可穿戴设备连接终端后,同步终端中的如联系人、短信等信息到可穿戴设备中,或者用户通过可穿戴设备使用GPS、心律测量等功能,以及使用这些功能存储的用户运动轨迹、心律等私密信息。
可以理解,如果可穿戴设备通过身份验证与终端连接后,说明可穿戴设备处于信息安全的环境下,所以可使用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S103、接收终端的连接请求。
其中,连接请求是指当终端需要与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时,发送给可穿戴设备的请求,以使在可穿戴设备与终端连接后,可以使用可穿戴设备的与用户隐私相关的一些功能。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智能手表与用户手机未连接时,此时智能手表只能使用计时等功能,而如果用户想进行户外运动,需要使用智能手表中的GPS功能和心律测量功能时,向智能手表发送连接请求。
S104、判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是否为预设识别信息。
其中,识别信息是指用于对终端进行唯一识别的信息,从而可用于判断所接收到的发送连接请求的终端是否为有权限的终端。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识别信息可以为终端的蓝牙地址、终端所在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 Fidelity,简称Wi-Fi)地址或终端的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简称IMEI)等终端的唯一识别信息。
其中,预设识别信息为预先存储在可穿戴设备中,用于根据该预设识别信息以及终端的识别信息来判断发送连接请求的终端是否为有权限的终端。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预设识别信息可以为终端上次连接可穿戴设备或者终端初次连接可穿戴设备时所存储的终端的识别信息。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智能手表与手机初次连接时,在智能手表中存储手机的IMEI号,从而当再次有手机请求与智能手表进行连接时,判断该手机的IMEI号是否为所存储的手机的IMEI号。
S105、若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不是预设识别信息,则拒绝所述终端的连接请求。
可以理解,若发送连接请求的终端的识别信息不是预设识别信息,则说明该终端不是可穿戴设备认为有连接权利的终端,从而拒绝终端的连接请求,以保证可穿戴设备中的信息安全以及可穿戴设备中隐私功能的安全性。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可穿戴设备与手机A初次连接并存储了手机A中的IMEI号,若可穿戴设备丢失,被另一用户用手机B请求与其连接,此时当手机B请求与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时,由于手机B的IMEI号与手机A的IMEI号肯定不同,所以此时可穿戴设备将拒绝手机B的连接请求。
可以理解,由于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连接状态的步骤可以在终端发送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请求之前,也可以是在终端发送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请求之后,所以步骤S101至步骤S102与步骤S103至步骤S105没有必然的先后执行顺序。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连接状态,在可穿戴设备不处于连接状态时,屏蔽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并在可穿戴设备接收到终端的连接请求后,判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是否为预设识别信息,若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不是预设识别信息,则拒绝所述终端的连接请求。可穿戴设备在不处于连接状态时屏蔽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以及可穿戴设备在接收到连接请求时通过利用终端的识别信息对终端进行身份验证,从而可以防止没有操作权限的终端用户连接到可穿戴设备或利用可穿戴设备进行隐私操作或用户隐私信息查看,保证了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安全。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为预设识别信息,则连接所述终端。
可以理解,由于存储在可穿戴设备中终端的预设识别信息是用于对终端的身份进行验证,所以当发送连接请求的终端的识别信息为预设识别信息,则说明该终端是可穿戴设备认为有连接权利的终端,可以让该终端连接可穿戴设备并在该可穿戴设备上进行进一步地操作或查看隐私信息,从而通过对终端进行身份验证,保证了终端用户在可穿戴设备上的进一步操作的安全性。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不是预设识别信息,则拒绝所述终端的连接请求后,还包括:
发送身份验证请求给所述终端以请求所述终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由可穿戴设备发送身份验证请求给终端,从而终端在其界面上弹出身份验证窗口以使用户输入验证密码进行身份验证。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可穿戴设备与手机A初次连接并存储了手机A中的IMEI号,若用户更换手机B后,需要再次与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时,则用手机B发送连接请求,此时手机B的IMEI号不是之前存储在可穿戴设备中的IMEI号,但是由于是用户将之前使用的手机B更换为了手机B,所以容易理解,此时手机B也是有连接权限的手机,那么此时,在可穿戴设备拒绝手机B的连接请求后,需要进行进一步对手机B的身份进行验证,以确定手机B是否为有连接权限的手机,从而可穿戴设备向手机B发送身份验证请求,在手机B上弹出一验证窗口以使用户输入密码进行验证。当然通过进一步地验证,也可防止在可穿戴设备丢失时,不是有权限的用户终端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
可以理解,通过进一步的身份验证,可以在用户更换其它终端与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或可穿戴设备丢失时其它用户利用没有连接权限的终端与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时,进一步确定终端的连接权限,既加强信息安全,也能使得有权限的终端通过进一步地认证可以连接到可穿戴设备上。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身份验证请求给所述终端以请求所述终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返回的身份验证结果;
若所述身份验证结果为身份验证未通过,则删除所述可穿戴设备中存储的用户信息;
若所述身份验证结果为身份验证通过,则连接所述终端。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用户在终端界面上输入验证密码后,然后终端根据可穿戴设备的指示对该验证密码进行验证得出验证结果返回给可穿戴设备。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用户在终端界面上输入验证密码后,再将该验证密码返回给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对该验证密码进行验证以得到是否通过的验证结果。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可穿戴设备与手机A初次连接并存储了手机A中的IMEI号,若用户更换手机B后需要再次与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时,或可穿戴设备丢失,另一用户手机C需要与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则,则向可穿戴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此时手机B或手机C的IMEI号不是之前存储在可穿戴设备中的IMEI号,所以可穿戴设备拒绝手机B或手机C的连接请求。但是为了进一步确定是有连接权限的手机B或者无连接权限的手机C,则需要进行进一步地验证,所以可穿戴设备发送验证请求给手机B或C,以使用户在手机B或C上通过输入验证密码进行验证。
若是在用户更换为手机B的情况下,则可以理解,手机B用户将输入正确的验证密码,验证通过,可穿戴设备将得到验证通过的验证结果,从而可穿戴设备与手机B连接。
若是在可穿戴设备丢失的情况下,则手机C用户将无法通过验证,不允许手机C用户连接到可穿戴设备上,并且此时可确定可穿戴设备处于一个信息不安全的环境,从而删除之前由手机A用户存储在可穿戴设备中的用户隐私数据,以保证在可穿戴设备丢失等情况下的用户信息安全,并且由于拒绝与手机C的连接,使得手机C用户无法使用可穿戴设备的隐私功能,保证可穿戴设备的安全。
可以理解,通过进一步地验证,可以使得有权限的用户的手机重新连接可穿戴设备,同时对于无权限用户的不安全使用行为,也保证了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安全。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如图2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方法可以包括:
S201、接收终端的连接请求。
其中,该方法用于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是指具备部分计算功能、可连接手机及各类终端的便携式配件,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鞋袜等以常见可穿戴配件形式存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
终端是指能够与智能可穿戴设备连接并与智能可穿戴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或者,该终端也可以是其它可穿戴设备。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中的功能权限将根据可穿戴设备的状态来决定,当可穿戴设备不处于连接任何终端的状态下,可穿戴设备可供使用的功能仅为一些普通功能,如当可穿戴设备在没有连接任何终端的时候,此时可穿戴设备只具备一些基本功能,如计时、计步等不需要与终端进行交互或不需要用到来自终端的数据即可以完成的功能;而当可穿戴设备处于与终端的连接状态下,此时可以使用可穿戴设备的与用户隐私相关的功能,如当可穿戴设备与终端(如用户手机)连接时,此时可穿戴设备可以使用与终端交互的功能,如同步终端中的如联系人、短信等信息到可穿戴设备中,从而用户可以在可穿戴设备中查看这些信息,以及用户可以在可穿戴设备处于与终端的连接状态下时使用可穿戴设备的私密功能,如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心律测量等功能,从而再在测量出来这些数据后将用户的运动轨迹、心律等私人信息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程序传送到用户手机或者云端上,并且,用户在使用了可穿戴设备在连接状态下的隐私功能后,如使用了同步联系人、短信等内容到可穿戴设备中,或使用可穿戴设备的GPS功能、心律测量等功能后,将会在可穿戴设备中读取终端的联系人、短信以及终端用户的运动轨迹、心律等私人信息,并且该私人信息在可穿戴设备与终端的连接中断后依然存储在可穿戴设备中,只是在不连接状态下无法查看,但是当下次可穿戴设备重新与终端连接后,将能查看存储在可穿戴设备中的这些私人信息。
其中,连接请求是指当终端需要与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时,发送给可穿戴设备的请求,以使在可穿戴设备与终端连接后,可以使用可穿戴设备的与用户隐私相关的一些功能。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智能手表与用户手机未连接时,此时智能手表只能使用计时等功能,而如果用户想进行户外运动,需要使用智能手表中的GPS功能和心律测量功能时,向智能手表发送连接请求。
S202、判断终端的识别信息是否为预设识别信息。
其中,识别信息是指用于对终端进行唯一识别的信息,从而可用于判断所接收到的发送连接请求的终端是否为有权限的终端。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识别信息可以为终端的蓝牙地址、终端所在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 Fidelity,简称Wi-Fi)地址或终端的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简称IMEI)等终端的唯一识别信息。
其中,预设识别信息为预先存储在可穿戴设备中,用于根据该预设识别信息以及终端的识别信息来判断发送连接请求的终端是否为有权限的终端。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预设识别信息可以为终端上次连接可穿戴设备或者终端初次连接可穿戴设备时所存储的终端的识别信息。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智能手表与手机初次连接时,在智能手表中存储手机的IMEI号,从而当再次有手机请求与智能手表进行连接时,判断该手机的IMEI号是否为所存储的手机的IMEI号。
S203、若终端的识别信息不是预设识别信息,则拒绝终端的连接请求。
可以理解,若发送连接请求的终端的识别信息不是预设识别信息,则说明该终端不是可穿戴设备认为有连接权利的终端,从而拒绝终端的连接请求,以保证可穿戴设备中的信息安全以及可穿戴设备中隐私功能的安全性。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可穿戴设备与手机A初次连接并存储了手机A中的IMEI号,若可穿戴设备丢失,被另一用户用手机B请求与其连接,此时当手机B请求与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时,由于手机B的IMEI号与手机A的IMEI号肯定不同,所以此时可穿戴设备将拒绝手机B的连接请求。
S204、若终端的识别信息为预设识别信息,则连接终端。
可以理解,由于存储在可穿戴设备中终端的预设识别信息是用于对终端的身份进行验证,所以当发送连接请求的终端的识别信息为预设识别信息,则说明该终端不是可穿戴设备认为有连接权利的终端,可以让该终端连接可穿戴设备并在该可穿戴设备上进行进一步地操作或查看隐私信息,从而通过对终端进行身份验证,保证了终端用户在可穿戴设备上的进一步地操作的安全性。
S205、发送身份验证请求给终端以请求终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由可穿戴设备发送身份验证请求给终端,从而终端在其界面上弹出身份验证窗口以使用户输入验证密码进行身份验证。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可穿戴设备与手机A初次连接并存储了手机A中的IMEI号,若用户更换手机B后,需要再次与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时,则用手机B发送连接请求,此时手机B的IMEI号不是之前存储在可穿戴设备中的IMEI号,但是由于是用户将之前使用的手机B更换为了手机B,所以容易理解,此时手机B也是有连接权限的手机,那么此时,在可穿戴设备拒绝手机B的连接请求后,需要进行进一步对手机B的身份进行验证,以确定手机B是否为有连接权限的手机,从而可穿戴设备向手机B发送身份验证请求,在手机B上弹出一验证窗口以使用户输入密码进行验证。当然通过进一步地验证,也可防止在可穿戴设备丢失时,不是有权限的用户终端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
可以理解,通过进一步的身份验证,可以在用户更换其它终端与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或可穿戴设备丢失时其它用户利用没有连接权限的终端与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时,进一步确定终端的连接权限,既加强信息安全,也能使得有权限的终端通过进一步地认证可以连接到可穿戴设备上。
S206、接收终端返回的身份验证结果并判断身份验证结果是否通过。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用户在终端界面上输入验证密码后,然后终端根据可穿戴设备的指示对该验证密码进行验证得出验证结果返回给可穿戴设备。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用户在终端界面上输入验证密码后,再将该验证密码返回给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对该验证密码进行验证以得到是否通过的验证结果。
S207、若身份验证结果为身份验证未通过,则删除可穿戴设备中存储的用户信息。
S208、若身份验证结果为身份验证通过,则连接终端。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可穿戴设备与手机A初次连接并存储了手机A中的IMEI号,若用户更换手机B后需要再次与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时,或可穿戴设备丢失,另一用户手机C需要与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则,则向可穿戴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此时手机B或手机C的IMEI号不是之前存储在可穿戴设备中的IMEI号,所以可穿戴设备拒绝手机B或手机C的连接请求。但是为了进一步确定是有连接权限的手机B或者无连接权限的手机C,则需要进行进一步地验证,所以可穿戴设备发送验证请求给手机B或C,以使用户在手机B或C上通过输入验证密码进行验证。
若是在用户更换为手机B的情况下,则可以理解,手机B用户将输入正确的验证密码,验证通过,可穿戴设备将得到验证通过的验证结果,从而可穿戴设备与手机B连接。
若是在可穿戴设备丢失的情况下,则手机C用户将无法通过验证,不允许手机C用户连接到可穿戴设备上,并且此时可确定可穿戴设备处于一个信息不安全的环境,从而删除之前由手机A用户存储在可穿戴设备中的用户隐私数据,以保证在可穿戴设备丢失等情况下的用户信息安全,并且由于拒绝与手机C的连接,使得手机C用户无法使用可穿戴设备的隐私功能,保证可穿戴设备的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07和步骤S208没有必然的执行先后顺序。
可以理解,通过进一步地验证,可以使得有权限的用户的手机重新连接可穿戴设备,同时对于无权限用户的不安全使用行为,也保证了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安全。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连接状态,则开启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
可以理解,如果可穿戴设备无法与终端连接,说明此时可穿戴设备的使用环境不安全,那么此时屏蔽可穿戴设备的这些隐私功能,将保证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安全。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连接状态的步骤可以在终端发送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请求之前,也可以是在终端发送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请求之后。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在可穿戴设备接收到终端的连接请求后,判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是否为预设识别信息,若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不是预设识别信息,则拒绝所述终端的连接请求,并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连接状态,若可穿戴设备不处于连接状态,则屏蔽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可穿戴设备通过利用终端的识别信息对终端进行身份验证,以及在可穿戴设备不处于连接状态时屏蔽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从而可以防止没有操作权限的终端用户连接到可穿戴设备或利用可穿戴设备进行隐私操作或用户隐私信息查看,保证了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安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连接状态;
屏蔽模块,用于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不处于连接状态,则屏蔽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的连接请求;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是否为预设识别信息;
连接模块,用于若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不是预设识别信息,则拒绝所述终端的连接请求。
具体的,请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如图3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300可以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310、屏蔽模块320、接收模块330、第二判断模块340和连接模块350。
其中,第一判断模块310,用于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连接状态。
其中,可穿戴设备是指具备部分计算功能、可连接手机及各类终端的便携式配件,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鞋袜等以常见可穿戴配件形式存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
终端是指能够与智能可穿戴设备连接并与智能可穿戴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或者,该终端也可以是其它可穿戴设备。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中的功能权限将根据可穿戴设备的状态来决定,当可穿戴设备不处于连接任何终端的状态下,可穿戴设备可供使用的功能仅为一些普通功能,如当可穿戴设备在没有连接任何终端的时候,此时可穿戴设备只具备一些基本功能,如计时、计步等不需要与终端进行交互或不需要用到来自终端的数据即可以完成的功能;而当可穿戴设备处于与终端的连接状态下,此时可以使用可穿戴设备的与用户隐私相关的功能,如当可穿戴设备与终端(如用户手机)连接时,此时可穿戴设备可以使用与终端交互的功能,如同步终端中的如联系人、短信等信息到可穿戴设备中,从而用户可以在可穿戴设备中查看这些信息,以及用户可以在可穿戴设备处于与终端的连接状态下时使用可穿戴设备的私密功能,如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心律测量等功能,从而再在测量出来这些数据后将用户的运动轨迹、心律等私人信息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程序传送到用户手机或者云端上,并且,用户在使用了可穿戴设备在连接状态下的隐私功能后,如使用了同步联系人、短信等内容到可穿戴设备中,或使用可穿戴设备的GPS功能、心律测量等功能后,将会在可穿戴设备中读取终端的联系人、短信,以及终端用户的运动轨迹、心律等私人信息,并且该私人信息在可穿戴设备与终端的连接中断后依然存储在可穿戴设备中,只是在不连接状态下无法查看,但是当下次可穿戴设备重新与终端连接后,将能查看存储在可穿戴设备中的这些私人信息。
其中,可穿戴设备处于连接状态是指可穿戴设备与用户建立连接时的状态,此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实现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如将终端上的数据传输到可穿戴设备上,或将可穿戴设备上的数据传输至终端上。
屏蔽模块320,用于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不处于连接状态,则屏蔽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
其中,预设功能是指可穿戴设备连接终端后,同步终端中的如联系人、短信等信息到可穿戴设备中,或者用户通过可穿戴设备使用GPS、心律测量等功能,以及使用这些功能存储的用户运动轨迹、心律等私密信息。
可以理解,如果可穿戴设备通过身份验证与终端连接后,说明可穿戴设备处于信息安全的环境下,所以可使用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
接收模块330,用于接收终端的连接请求。
其中,连接请求是指当终端需要与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时,发送给可穿戴设备的请求,以使在可穿戴设备与终端连接后,可以使用可穿戴设备的与用户隐私相关的一些功能。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智能手表与用户手机未连接时,此时智能手表只能使用计时等功能,而如果用户想进行户外运动,则需要使用智能手表中的GPS功能和心律测量功能时,向智能手表发送连接请求。
第二判断模块340,用于判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是否为预设识别信息。
其中,识别信息是指用于对终端进行唯一识别的信息,从而可用于判断所接收到的发送连接请求的终端是否为有权限的终端。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识别信息可以为终端的蓝牙地址、终端所在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 Fidelity,简称Wi-Fi)地址或终端的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简称IMEI)等终端的唯一识别信息。
其中,预设识别信息为预先存储在可穿戴设备中,用于根据该预设识别信息以及终端的识别信息来判断发送连接请求的终端是否为有权限的终端。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预设识别信息可以为终端上次连接可穿戴设备或者终端初次连接可穿戴设备时所存储的终端的识别信息。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智能手表与手机初次连接时,在智能手表中存储手机的IMEI号,从而当再次有手机请求与智能手表进行连接时,判断该手机的IMEI号是否为所存储的手机的IMEI号。
连接模块350,用于若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不是预设识别信息,则拒绝所述终端的连接请求。
可以理解,若发送连接请求的终端的识别信息不是预设识别信息,则说明该终端不是可穿戴设备认为有连接权利的终端,从而拒绝终端的连接请求,以保证可穿戴设备中的信息安全以及可穿戴设备中隐私功能的安全性。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可穿戴设备与手机A初次连接并存储了手机A中的IMEI号,若可穿戴设备丢失,被另一用户用手机B请求与其连接,此时当手机B请求与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时,由于手机B的IMEI号与手机A的IMEI号肯定不同,所以此时可穿戴设备将拒绝手机B的连接请求。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300的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判断可穿戴设备300是否处于连接状态,在可穿戴设备不处于连接状态时,屏蔽可穿戴设备300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并在可穿戴设备300接收到终端的连接请求后,判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是否为预设识别信息,若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不是预设识别信息,则拒绝所述终端的连接请求。可穿戴设备在不处于连接状态时屏蔽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以及可穿戴设备在接收到连接请求时通过利用终端的识别信息对终端进行身份验证,从而可以防止没有操作权限的终端用户连接到可穿戴设备或利用可穿戴设备进行隐私操作或用户隐私信息查看,保证了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安全。
请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如图4所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400可以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410、屏蔽模块420、接收模块430、第二判断模块440和连接模块450。
其中,第一判断模块410、屏蔽模块420、接收模块430、第二判断模块440和连接模块450的部分功能和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判断模块310、屏蔽模块320、接收模块330、第二判断模块340和连接模块350功能一样,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功能在此不再赘述,另外,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400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300的基础上有所补充,详述如下。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模块450还用于:
若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为预设识别信息,则连接所述终端。
可以理解,由于存储在可穿戴设备中终端的预设识别信息是用于对终端的身份进行验证,所以当发送连接请求的终端的识别信息为预设识别信息,则说明该终端不是可穿戴设备认为有连接权利的终端,可以让该终端连接可穿戴设备并在该可穿戴设备上进行进一步地操作或查看隐私信息,从而通过对终端进行身份验证,保证了终端用户在可穿戴设备上的进一步地操作的安全性。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400还包括:
发送模块460,用于发送身份验证请求给所述终端以请求所述终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由可穿戴设备发送身份验证请求给终端,从而终端在其界面上弹出身份验证窗口以使用户输入验证密码进行身份验证。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可穿戴设备与手机A初次连接并存储了手机A中的IMEI号,若用户更换手机B后,需要再次与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时,则用手机B发送连接请求,此时手机B的IMEI号不是之前存储在可穿戴设备中的IMEI号,但是由于是用户将之前使用的手机B更换为了手机B,所以容易理解,此时手机B也是有连接权限的手机,那么此时,在可穿戴设备拒绝手机B的连接请求后,需要进行进一步对手机B的身份进行验证,以确定手机B是否为有连接权限的手机,从而可穿戴设备向手机B发送身份验证请求,在手机B上弹出一验证窗口以使用户输入密码进行验证。当然通过进一步地验证,也可防止在可穿戴设备丢失时,不是有权限的用户终端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
可以理解,通过进一步的身份验证,可以在用户更换其它终端与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或可穿戴设备丢失时其它用户利用没有连接权限的终端与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时,进一步确定终端的连接权限,既加强信息安全,也能使得有权限的终端通过进一步地认证可以连接到可穿戴设备上。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验证模块470,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返回的身份验证结果;
若所述身份验证结果为身份验证未通过,则删除所述可穿戴设备中存储的用户信息;
若所述身份验证结果为身份验证通过,则连接所述终端。
需要说明,验证模块470在发送模块460发送身份验证请求后触发验证模块470对终端进行进一步地身份验证。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用户在终端界面上输入验证密码后,然后终端根据可穿戴设备的指示对该验证密码进行验证得出验证结果返回给可穿戴设备。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用户在终端界面上输入验证密码后,再将该验证密码返回给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对该验证密码进行验证以得到是否通过的验证结果。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可穿戴设备与手机A初次连接并存储了手机A中的IMEI号,若用户更换手机B后需要再次与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时,或可穿戴设备丢失,另一用户手机C需要与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则,则向可穿戴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此时手机B或手机C的IMEI号不是之前存储在可穿戴设备中的IMEI号,所以可穿戴设备拒绝手机B或手机C的连接请求。但是为了进一步确定是有连接权限的手机B或者无连接权限的手机C,则需要进行进一步地验证,所以可穿戴设备发送验证请求给手机B或C,以使用户在手机B或C上通过输入验证密码进行验证。
若是在用户更换为手机B的情况下,则可以理解,手机B用户将输入正确的验证密码,验证通过,可穿戴设备将得到验证通过的验证结果,从而可穿戴设备与手机B连接。
若是在可穿戴设备丢失的情况下,则手机C用户将无法通过验证,不允许手机C用户连接到可穿戴设备上,并且此时可确定可穿戴设备处于一个信息不安全的环境,从而删除之前由手机A用户存储在可穿戴设备中的用户隐私数据,以保证在可穿戴设备丢失等情况下的用户信息安全,并且由于拒绝与手机C的连接,使得手机C用户无法使用可穿戴设备的隐私功能,保证可穿戴设备的安全。
可以理解,通过进一步地验证,可以使得有权限的用户的手机重新连接可穿戴设备,同时对于无权限用户的不安全使用行为,也保证了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安全。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模块450还用于:
若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连接状态,则开启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
可以理解,如果可穿戴设备无法与终端连接,说明此时可穿戴设备的使用环境不安全,那么此时屏幕可穿戴设备的这些隐私功能,将保证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安全。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屏蔽模块460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连接状态的步骤可以在终端发送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请求之前,也可以是在终端发送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请求之后。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400的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判断可穿戴设备400是否处于连接状态,在可穿戴设备不处于连接状态时,屏蔽可穿戴设备400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并在可穿戴设备400接收到终端的连接请求后,判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是否为预设识别信息,若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不是预设识别信息,则拒绝所述终端的连接请求。可穿戴设备在不处于连接状态时屏蔽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以及可穿戴设备在接收到连接请求时通过利用终端的识别信息对终端进行身份验证,从而可以防止没有操作权限的终端用户连接到可穿戴设备或利用可穿戴设备进行隐私操作或用户隐私信息查看,保证了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安全。
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5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总线501、与总线相连的至少一个处理器502以及与总线相连的至少一个存储器503。
其中,处理器502通过总线501,调用存储器503中存储的代码以用于接收终端的连接请求;判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是否为预设识别信息;若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不是预设识别信息,则拒绝所述终端的连接请求,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连接状态;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不处于连接状态,则屏蔽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
其中,可穿戴设备是指具备部分计算功能、可连接手机及各类终端的便携式配件,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鞋袜等以常见可穿戴配件形式存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
终端是指能够与智能可穿戴设备连接并与智能可穿戴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或者,该终端也可以是其它可穿戴设备。
其中,识别信息是指用于对终端进行唯一识别的信息,从而可用于判断所接收到的发送连接请求的终端是否为有权限的终端。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502还用于:
若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为预设识别信息,则可穿戴设备连接所述终端。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不是预设识别信息,则拒绝所述终端的连接请求后,所述处理器502还用于:
可穿戴设备发送身份验证请求给所述终端以请求所述终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由可穿戴设备发送身份验证请求给终端,从而终端在其界面上弹出身份验证窗口以使用户输入验证密码进行身份验证。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身份验证请求给所述终端以请求所述终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后,所述处理器502还用于:
可穿戴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返回的身份验证结果;
若所述身份验证结果为身份验证未通过,则删除所述可穿戴设备中存储的用户信息;
若所述身份验证结果为身份验证通过,则连接所述终端。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用户在终端界面上输入验证密码后,然后终端根据可穿戴设备的指示对该验证密码进行验证得出验证结果返回给可穿戴设备。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用户在终端界面上输入验证密码后,再将该验证密码返回给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对该验证密码进行验证以得到是否通过的验证结果。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502还用于:
若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连接状态,则开启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
其中,预设功能是指可穿戴设备连接终端后,同步终端中的如联系人、短信等信息到可穿戴设备中,或者用户通过可穿戴设备使用GPS、心律测量等功能,以及使用这些功能存储的用户运动轨迹、心律等私密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500的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判断可穿戴设备500是否处于连接状态,在可穿戴设备不处于连接状态时,屏蔽可穿戴设备500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并在可穿戴设备500接收到终端的连接请求后,判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是否为预设识别信息,若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不是预设识别信息,则拒绝所述终端的连接请求。可穿戴设备在不处于连接状态时屏蔽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以及可穿戴设备在接收到连接请求时通过利用终端的识别信息对终端进行身份验证,从而可以防止没有操作权限的终端用户连接到可穿戴设备或利用可穿戴设备进行隐私操作或用户隐私信息查看,保证了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安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连接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连接方法,用于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连接状态;
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不处于连接状态,则屏蔽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
接收终端的连接请求;
判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是否为预设识别信息;
若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不是预设识别信息,则拒绝所述终端的连接请求;
发送身份验证请求给所述终端以请求所述终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接收所述终端返回的身份验证结果;
若所述身份验证结果为身份验证未通过,则删除所述可穿戴设备中存储的用户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为预设识别信息,则连接所述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连接状态,则开启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身份验证结果为身份验证通过,则连接所述终端。
5.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连接状态;
屏蔽模块,用于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不处于连接状态,则屏蔽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的连接请求;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是否为预设识别信息;
连接模块,用于若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不是预设识别信息,则拒绝所述终端的连接请求;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身份验证请求给所述终端以请求所述终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验证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返回的身份验证结果,若所述身份验证结果为身份验证未通过,则删除所述可穿戴设备中存储的用户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为预设识别信息,则连接所述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连接状态,则开启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与用户隐私相关的预设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身份验证结果为身份验证通过,则连接所述终端。
CN201510679910.1A 2015-10-19 2015-10-19 一种连接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1053072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9910.1A CN105307287B (zh) 2015-10-19 2015-10-19 一种连接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9910.1A CN105307287B (zh) 2015-10-19 2015-10-19 一种连接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7287A CN105307287A (zh) 2016-02-03
CN105307287B true CN105307287B (zh) 2018-11-06

Family

ID=55203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79910.1A Active CN105307287B (zh) 2015-10-19 2015-10-19 一种连接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072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2947A (zh) * 2016-03-31 2016-08-3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外接设备的文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761185A (zh) * 2016-05-10 2016-07-13 陈学谊 学生特征数据挖掘系统
CN106506162A (zh) * 2016-10-13 2017-03-15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穿戴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6529249A (zh) * 2016-10-31 2017-03-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交互的方法及虚拟现实眼镜
CN108183912A (zh) * 2018-01-03 2018-06-19 北京海杭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端服务器的隐私保护方法
CN109379487A (zh) * 2018-09-27 2019-02-22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26806A (zh) * 2019-03-21 2020-09-29 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278561A (zh) * 2019-06-21 2019-09-24 深圳麦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家长对孩子的智能移动设备的监控方法
CN113438260B (zh) * 2020-03-23 2023-06-27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按摩仪的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258019A (zh) * 2020-09-21 2022-03-29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173875A (zh) * 2022-07-13 2022-10-11 读书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部件保护的可分体式设备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3514A (zh) * 2013-09-06 2013-12-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访问方法及装置
CN104318170A (zh) * 2014-09-29 2015-01-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移动终端保护数据安全的方法及装置
CN104461955A (zh) * 2014-11-25 2015-03-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配件的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04657643A (zh) * 2015-03-13 2015-05-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隐私保护方法、可穿戴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04797003A (zh) * 2015-03-17 2015-07-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智能终端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3514A (zh) * 2013-09-06 2013-12-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访问方法及装置
CN104318170A (zh) * 2014-09-29 2015-01-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移动终端保护数据安全的方法及装置
CN104461955A (zh) * 2014-11-25 2015-03-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配件的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04657643A (zh) * 2015-03-13 2015-05-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隐私保护方法、可穿戴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04797003A (zh) * 2015-03-17 2015-07-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智能终端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7287A (zh) 2016-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7287B (zh) 一种连接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08255847B (zh) 页面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6332307B (zh) 一种应用程序接入网络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60210632A1 (en) Secured payment method and relevant device and system
CN107197091A (zh)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990912A (zh) 控制sim卡和sd卡的方法以及实现该卡的电子设备
CN107894920A (zh) 资源配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948970B (zh) 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7682831A (zh) 剩余流量的分享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6101984A (zh) 一种nfc移动支付终端的安全模块管理方法及终端
CN108960839A (zh) 一种支付方法及装置
CN104581721A (zh) 基于双卡结构的移动业务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和移动终端
CN109451537A (zh) 网络分流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730069A (zh) 规范施工流程的方法和装置
CN110798835A (zh) 一种公共wifi接入方法、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80819A (zh) 工程机械操作系统和方法
CN104335619B (zh) 电信设备功能的远程解锁
CN108540591A (zh) 通讯录管理方法、通讯录管理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657701B (zh) 一种基于eSIM卡的通话方法及装置
CN110060393A (zh) 基于电子乘车信息的出站控制方法、智能手表及移动终端
CN204463209U (zh) 一种使用运营商网络传输数据的二代USBKey装置
CN108763976B (zh) 基于双屏的信息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713200A (zh) 用于将订阅加载到移动终端设备的嵌入式安全元件中的方法
CN115098020A (zh) 一种存储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509619A (zh) 操作系统事件处理方法、操作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