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48970B - 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948970B CN107948970B CN201711127787.8A CN201711127787A CN107948970B CN 107948970 B CN107948970 B CN 107948970B CN 201711127787 A CN201711127787 A CN 201711127787A CN 107948970 B CN107948970 B CN 1079489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work access
- terminal
- real
- mobile terminal
- service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0554 Ir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700064519 PST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34—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additional secure or trusted devices, e.g. TPM, smartcard, USB or software toke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将包括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的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入网业务系统,入网业务系统为附属终端分配码号资源,并将码号资源发送给实名认证系统,实名认证系统将码号资源与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关联,再通过运营商网络系统将绑定设备信息和码号资源,并开通码号资源,最后由在线发卡系统在线发卡,将卡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将卡数据写入附属终端。本方法将附属终端与已实名认证的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进行关联,用户不需要重复递交用户信息,简化了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流程,简化了用户操作,提高了实名制入网效率,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穿戴设备市场的成熟,越来越多的穿戴类附属设备出现在市场上。目前市场上的穿戴终端根据产品定位的不同,对传统的蜂窝通信终端(如智能手机)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裁剪,细分出了多种形态,且多数需要与智能手机配合才能够正常使用。随着物联网概念的进一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可穿戴附属设备会进入用户体系,同一用户同时拥有多部接入蜂窝网络的可穿戴附属终端的情况将会非常普遍。
然而对于可穿戴附属设备并没有完善的实名认证入网方案,通常仍采用手机的实名认证入网流程。具体的,需要用户输入用户信息、上传证件照片等,并完成在线视频验证,若在物联网同一用户拥有多终端的场景下则需要重复输入多次用户信息,用户体验极差。而若可穿戴附属设备没有UI界面(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或UI界面操作不方便,例如智能手环、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眼镜等,则需要借助手机等其他设备来完成资料的上传和视频验证。现有的可穿戴附属设备的实名认证入网方法流程较为复杂,操作繁琐不便,效率较低,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以简化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流程,简化操作,提高实名制入网效率,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包括:
入网业务系统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附属终端入网请求,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包括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已实名认证;
所述入网业务系统根据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为所述附属终端分配码号资源;
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将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实名认证系统,以使所述实名认证系统将所述码号资源与所述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关联;
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运营商网络系统,以使所述运营商网络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进行绑定,并对所述码号资源进行开通;
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在线发卡系统,以使所述在线发卡系统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生成卡数据,并将所述卡数据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获取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已实名认证;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设备信息生成附属终端入网请求,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包括所述设备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所述入网业务系统,以使所述入网业务系统根据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为所述附属终端分配码号资源,并将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实名认证系统将所述码号资源与所述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关联,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运营商网络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进行绑定,并对所述码号资源进行开通;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在线发卡系统生成卡数据;
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在线发卡系统发送的所述卡数据;
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入网业务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附属终端入网请求,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包括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已实名认证;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为所述附属终端分配码号资源;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实名认证系统,以使所述实名认证系统将所述码号资源与所述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关联;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运营商网络系统,以使所述运营商网络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进行绑定,并对所述码号资源进行开通;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在线发卡系统,以使所述在线发卡系统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生成卡数据,并将所述卡数据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第二通信模块,用于获取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已实名认证;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备信息生成附属终端入网请求,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包括所述设备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将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所述入网业务系统,以使所述入网业务系统根据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为所述附属终端分配码号资源,并将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实名认证系统将所述码号资源与所述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关联,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运营商网络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进行绑定,并对所述码号资源进行开通;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在线发卡系统生成卡数据;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在线发卡系统发送的所述卡数据;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运营商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入网业务系统,以及实名认证系统、运营商网络系统和在线发卡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将包括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的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入网业务系统,由入网业务系统根据附属终端入网请求为附属终端分配码号资源,并将码号资源发送给实名认证系统,以使实名认证系统将码号资源与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关联,再通过运营商网络系统将设备信息和码号资源进行绑定,并对码号资源进行开通,最后由在线发卡系统在线发卡,将卡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将卡数据写入附属终端。本发明提供的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将附属终端与已实名认证的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进行关联,用户不需要重复递交用户信息,简化了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流程,简化了用户操作,提高了实名制入网效率,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入网业务系统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运营商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其执行主体为运营商的入网业务系统,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01、入网业务系统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附属终端入网请求,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包括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已实名认证。
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手)等具有UI的电子设备,并且该移动终端内安装的SIM卡(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用户身份识别卡)已入网并实名认证,也即对于手机来说,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指手机号码;附属终端可以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VR眼镜等可穿戴设备,其内设置有eSIM卡(Embedded SIM,嵌入式SIM卡)或接触式可插拔式SIM卡,如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电路卡)。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获取到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其中设备信息包括附属终端的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和SIM信息,若附属终端的SIM卡为eSIM卡,则SIM信息可包括EID(Embedded UICC Identifier,嵌入式智能卡识别码)和ICCID(Integrate circuit card identity,集成电路卡识别码),若附属终端的SIM卡为IC卡,则SIM信息仅包括ICCID。本实施例中主要以eSIM卡为例进行说明。此外,移动终端获取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的途径可以通过WIFI、蓝牙、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或者数据线传输等通信方法从附属终端获取,当然可以采用输入设备如扫描仪、摄像头等扫描识别附属终端上设置的记录有设备信息的条码获取,或者通过键盘键入设备信息,此处不做具体限定。移动终端获取到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后,生成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其中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包括所述设备信息,并将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入网业务系统,具体可通过移动互联网发送,当然也可通过WiFi接入互联网,进而通过互联网发送给入网业务系统,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S102、所述入网业务系统根据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为所述附属终端分配码号资源。
在本实施例中,码号资源具体可包括MSISDN(Mobile Subscriber InternationalISDN/PSTN number,移动用户号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Number,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等。
S103、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将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实名认证系统,以使所述实名认证系统将所述码号资源与所述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关联。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为用户号码实名认证时提交的用户信息,具体可包括用户证件号码与信息、业务服务密码信息、生物识别信息(指纹、虹膜等)、人脸识别密码等。本实施例中将附属终端的码号资源与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关联,则不需要附属终端再次提交实名认证信息,简化了附属终端的实名认证过程。
S104、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运营商网络系统,以使所述运营商网络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进行绑定,并对所述码号资源进行开通。
在本实施例中,入网业务系统通过运营商网络系统对附属终端的码号资源进行开通,写入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中,将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与附属终端的码号资源绑定,同时可以与用户号码进行关联,从而完成附属终端的码号资源的入网。
S105、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在线发卡系统,以使所述在线发卡系统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生成卡数据,并将所述卡数据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码号资源等信息并未存储在附属终端的eSIM卡中,因此需要写入eSIM卡芯片中。通过在线发卡系统生成卡数据,其中卡数据中包括码号资源、设备信息等数据。由于附属终端在完成入网前无法直接与运营商系统进行通信,因此卡数据由在线发卡系统发送给移动终端,再由移动终端将卡数据写入附属终端,具体可由移动终端将卡数据发送给附属终端,存储于附属终端的eSIM卡芯片中。卡数据写入eSIM卡芯片后,附属终端即可通过eSIM卡及其通信模块搜索蜂窝网络,完成入网。
本实施例提供的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通过移动终端将包括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的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入网业务系统,由入网业务系统根据附属终端入网请求为附属终端分配码号资源,并将码号资源发送给实名认证系统,以使实名认证系统将码号资源与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关联,再通过运营商网络系统将设备信息和码号资源进行绑定,并对码号资源进行开通,最后由在线发卡系统在线发卡,将卡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将卡数据写入附属终端。本实施例提供的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将附属终端与已实名认证的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进行关联,用户不需要重复递交用户信息,简化了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流程,简化了用户操作,提高了实名制入网效率,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S101所述的入网业务系统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附属终端入网请求之前,还可包括:
S201、所述入网业务系统根据所述实名认证信息对所述用户号码进行校验。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在向入网业务系统发送的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前,还需要移动终端与入网业务系统建立通信连接,具体可由移动终端根据用户号码向入网业务系统发送登录请求,其中登录请求中可包含用户号码、业务服务密码等,当然也可以包含用户的生物识别信息,如指纹、虹膜等,以上信息均已在用户号码实名认证时提供给运营商。经由入网业务系统根据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对登录请求进行校验通过后,允许移动终端登录入网业务系统,此时移动终端与入网业务系统完成通信连接的建立,进而移动终端可将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入网业务系统。通过在移动终端与入网业务系统建立通信连接时,对用户号码进行校验,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此外,入网业务系统还可判断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是否已经过实名认证,若为实名认证,则对用户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更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S105中所述的在线发卡系统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生成卡数据,并将所述卡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之前,还可包括:
S202、所述入网业务系统根据所述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操作者进行身份验证。
在本实施例中,在在线发卡前,需要验证移动终端的操作者是否是合法用户,也即操作者是否该用户号码的所有者,具体的验证方法可以采用在线视频、上传用户信息,如指纹、虹膜信息等生物识别信息,从而提高对用户号码实名认证信息的安全保障,提高附属终端实名制入网的安全性。
S203、若验证通过,生成安全验证令牌,并将所述安全验证令牌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所述安全验证令牌用于移动终端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前根据所述安全验证令牌和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卡数据进行校验。
在本实施例中,引入安全验证令牌(Token)验证机制,该安全验证令牌可以作为附属终端与运营商系统间通信时身份验证的密钥。进一步的,安全验证令牌中携带有时间戳信息,当入网业务系统将安全验证令牌发送给移动终端后,需要在预定的时间内根据安全验证令牌和设备信息完成卡数据的校验,从而进一步提高附属终端实名制入网的安全性。
更进一步的,在附属终端完成实名制入网后,向用户号码发送通知信息,以告知用户号码的所有者有附属终端与该用户号码关联,进一步提高附属终端实名制入网的安全性。
此外,在S101所述的入网业务系统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后,还可以根据设备信息判断附属终端的设备类型。需要说明的是,附属终端除了可以为上述所列的可穿戴设备,也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由于其具有便于操作的UI界面,因此仍可采用现有技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入网,当然也可与已实名认证的用户号码进行关联。
本实施例提供的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通过移动终端将包括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的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入网业务系统,由入网业务系统根据附属终端入网请求为附属终端分配码号资源,并将码号资源发送给实名认证系统,以使实名认证系统将码号资源与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关联,再通过运营商网络系统将设备信息和码号资源进行绑定,并对码号资源进行开通,最后由在线发卡系统在线发卡,将卡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将卡数据写入附属终端。本实施例提供的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将附属终端与已实名认证的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进行关联,用户不需要重复递交用户信息,简化了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流程,简化了用户操作,提高了实名制入网效率,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通过多种校验途径,提高了附属终端实名制入网的安全性。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其执行主体为移动终端,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301、移动终端获取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已实名认证。
在本实施例中,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包括附属终端的IMEI和SIM信息,其中附属终端的SIM卡为eSIM卡,则SIM信息可包括EID和ICCID,若附属终端的SIM卡为IC卡,则SIM信息仅包括ICCID。本实施例中主要以eSIM卡为例进行说明。
移动终端获取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的途径可以通过WIFI、蓝牙、NFC或者数据线传输等通信方法从附属终端获取,当然可以采用输入设备如扫描仪、摄像头等扫描识别附属终端上设置的记录有设备信息的条码获取,或者通过键盘键入设备信息,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S302、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设备信息生成附属终端入网请求,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包括所述设备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向入网业务系统完成附属终端入网,需要向入网业务系统发送附属终端入网请求,以触发实名制入网流程,从而不需要在附属终端上进行操作,避免了附属终端没有UI界面或UI界面操作不方便无法完成实名制入网的问题。
S303、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所述入网业务系统,以使所述入网业务系统根据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为所述附属终端分配码号资源,并将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实名认证系统将所述码号资源与所述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关联,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运营商网络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进行绑定,并对所述码号资源进行开通;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在线发卡系统生成卡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入网业务系统在收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后,根据附属终端入网请求为附属终端分配码号资源,其中码号资源具体可包括MSISDN、IMSI等;然后入网业务系统将码号资源发送给实名认证系统,以使实名认证系统将码号资源与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关联,不需要附属终端再次提交实名认证信息;然后入网业务系统将设备信息和码号资源发送给运营商网络系统,以使运营商网络系统将设备信息和码号资源进行绑定,并对码号资源进行开通,写入HLR中,同时可以与用户号码进行关联,从而完成附属终端的码号资源的入网;最后入网业务系统将设备信息和码号资源发送给在线发卡系统,以使在线发卡系统根据设备信息和码号资源生成卡数据,其中卡数据中包括码号资源、设备信息等数据,并将卡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
S304、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在线发卡系统发送的所述卡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附属终端在完成入网前无法直接与运营商系统进行通信,因此卡数据由在线发卡系统发送给移动终端,再由移动终端将卡数据写入附属终端。
S305、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码号资源等信息并未存储在附属终端的eSIM卡中,因此需要写入eSIM卡芯片中。具体可由移动终端将卡数据发送给附属终端,存储于附属终端的eSIM卡芯片中。当然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写入卡数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卡数据写入eSIM卡芯片后,附属终端即可通过eSIM卡及其通信模块搜索蜂窝网络,完成入网。
本实施例提供的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通过移动终端将包括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的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入网业务系统,由入网业务系统根据附属终端入网请求为附属终端分配码号资源,并将码号资源发送给实名认证系统,以使实名认证系统将码号资源与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关联,再通过运营商网络系统将设备信息和码号资源进行绑定,并对码号资源进行开通,最后由在线发卡系统在线发卡,将卡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将卡数据写入附属终端。本实施例提供的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将附属终端与已实名认证的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进行关联,用户不需要重复递交用户信息,简化了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流程,简化了用户操作,提高了实名制入网效率,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S303所述的移动终端将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具体可包括:
S401、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用户号码向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发送登录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在向入网业务系统发送的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前,还需要移动终端与入网业务系统建立通信连接,具体可由移动终端根据用户号码向入网业务系统发送登录请求,其中登录请求中可包含用户号码、业务服务密码等,当然也可以包含用户的生物识别信息,如指纹、虹膜等,以上信息均已在用户号码实名认证时提供给运营商。
S402、经所述入网业务系统根据所述实名认证信息对所述用户号码进行校验后,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所述入网业务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经由入网业务系统根据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对登录请求进行校验通过后,允许移动终端登录入网业务系统,此时移动终端与入网业务系统完成通信连接的建立,进而移动终端可将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入网业务系统。通过在移动终端与入网业务系统建立通信连接时,对用户号码进行校验,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S304所述的移动终端接收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发送的所述卡数据前,还可包括:
S403、所述移动终端经所述入网业务系统根据所述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操作者进行身份验证后,接收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发送的安全验证令牌。
在本实施例中,在在线发卡前,需要验证移动终端的操作者是否是合法用户,也即操作者是否该用户号码的所有者,具体的验证方法可以采用在线视频、上传用户信息,如指纹、虹膜信息等生物识别信息,从而提高对用户号码实名认证信息的安全保障,提高附属终端实名制入网的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引入安全验证令牌(Token)验证机制,该安全验证令牌可以作为附属终端与运营商系统间通信时身份验证的密钥。
进一步的,S304所述的移动终端接收所述在线发卡系统发送的所述卡数据后、S305所述的移动终端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前,还可包括:
S404、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安全验证令牌和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卡数据进行校验。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在将卡数据写入附属终端前,需要根据安全验证令牌设备信息对所述卡数据进行校验,以避免写入错误卡数据。进一步的,安全验证令牌中携带有时间戳信息,当入网业务系统将安全验证令牌发送给移动终端后,需要在预定的时间内根据安全验证令牌和设备信息完成卡数据的校验,从而进一步提高附属终端实名制入网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S305所述的移动终端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具体包括:
S405、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卡数据发送给所述附属终端,以使所述附属终端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的eSIM芯片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通过移动终端将包括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的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入网业务系统,由入网业务系统根据附属终端入网请求为附属终端分配码号资源,并将码号资源发送给实名认证系统,以使实名认证系统将码号资源与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关联,再通过运营商网络系统将设备信息和码号资源进行绑定,并对码号资源进行开通,最后由在线发卡系统在线发卡,将卡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将卡数据写入附属终端。本实施例提供的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将附属终端与已实名认证的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进行关联,用户不需要重复递交用户信息,简化了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流程,简化了用户操作,提高了实名制入网效率,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通过多种校验途径,提高了附属终端实名制入网的安全性。
实施例五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入网业务系统的结构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入网业务系统,可以执行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实施例一和二提供的处理流程,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入网业务系统500包括:第一通信模块501和第一处理模块502。
其中,第一通信模块501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附属终端入网请求,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包括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已实名认证;
第一处理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为所述附属终端分配码号资源;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502还用于,将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实名认证系统,以使所述实名认证系统将所述码号资源与所述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关联;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502还用于,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运营商网络系统,以使所述运营商网络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进行绑定,并对所述码号资源进行开通;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502还用于,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在线发卡系统,以使所述在线发卡系统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生成卡数据,并将所述卡数据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入网业务系统500还包括:第一校验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操作者进行身份验证;若验证通过,生成安全验证令牌,并将所述安全验证令牌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所述安全验证令牌用于移动终端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前根据所述安全验证令牌和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卡数据进行校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校验模块503还用于,根据所述实名认证信息对所述用户号码进行校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入网业务系统500可以具体用于执行上述图1和图2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具体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入网业务系统,通过移动终端将包括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的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入网业务系统,由入网业务系统根据附属终端入网请求为附属终端分配码号资源,并将码号资源发送给实名认证系统,以使实名认证系统将码号资源与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关联,再通过运营商网络系统将设备信息和码号资源进行绑定,并对码号资源进行开通,最后由在线发卡系统在线发卡,将卡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将卡数据写入附属终端。本实施例提供的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将附属终端与已实名认证的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进行关联,用户不需要重复递交用户信息,简化了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流程,简化了用户操作,提高了实名制入网效率,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通过多种校验途径,提高了附属终端实名制入网的安全性。
实施例六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可以执行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实施例三和四提供的处理流程,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600包括:第二通信模块601和第二处理模块602。
其中,第二通信模块601用于获取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600的用户号码已实名认证;
第二处理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设备信息生成附属终端入网请求,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包括所述设备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601还用于,将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所述入网业务系统,以使所述入网业务系统根据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为所述附属终端分配码号资源,并将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实名认证系统将所述码号资源与所述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关联,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运营商网络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进行绑定,并对所述码号资源进行开通;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在线发卡系统生成卡数据;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601还用于,接收所述在线发卡系统发送的所述卡数据;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601还用于,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信模块601具体用于:将所述卡数据发送给所述附属终端,以使所述附属终端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的eSIM芯片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信模块601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用户号码向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发送登录请求;
经所述入网业务系统根据所述实名认证信息对所述用户号码进行校验后,将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所述入网业务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信模块601还用于:经所述入网业务系统根据所述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600的操作者进行身份验证后,接收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发送的安全验证令牌;
所述移动终端600还包括:第二校验模块603,用于根据所述安全验证令牌和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卡数据进行校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600可以具体用于执行上述图3和图4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具体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将包括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的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入网业务系统,由入网业务系统根据附属终端入网请求为附属终端分配码号资源,并将码号资源发送给实名认证系统,以使实名认证系统将码号资源与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关联,再通过运营商网络系统将设备信息和码号资源进行绑定,并对码号资源进行开通,最后由在线发卡系统在线发卡,将卡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将卡数据写入附属终端。本实施例提供的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将附属终端与已实名认证的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进行关联,用户不需要重复递交用户信息,简化了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流程,简化了用户操作,提高了实名制入网效率,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通过多种校验途径,提高了附属终端实名制入网的安全性。
实施例七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运营商系统的结构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营商系统,包括如实施例五中所述的入网业务系统500,以及实名认证系统700、运营商网络系统800和在线发卡系统900。
本实施例提供的运营商系统,通过移动终端将包括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的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入网业务系统,由入网业务系统根据附属终端入网请求为附属终端分配码号资源,并将码号资源发送给实名认证系统,以使实名认证系统将码号资源与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关联,再通过运营商网络系统将设备信息和码号资源进行绑定,并对码号资源进行开通,最后由在线发卡系统在线发卡,将卡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将卡数据写入附属终端。本实施例提供的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将附属终端与已实名认证的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进行关联,用户不需要重复递交用户信息,简化了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流程,简化了用户操作,提高了实名制入网效率,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通过多种校验途径,提高了附属终端实名制入网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入网业务系统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附属终端入网请求,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包括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已实名认证;
所述入网业务系统根据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为所述附属终端分配码号资源;
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将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实名认证系统,以使所述实名认证系统将所述码号资源与所述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关联;
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运营商网络系统,以使所述运营商网络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进行绑定,并对所述码号资源进行开通;
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在线发卡系统,以使所述在线发卡系统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生成卡数据,并将所述卡数据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
所述在线发卡系统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生成卡数据,并将所述卡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前,还包括:
所述入网业务系统根据所述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操作者进行身份验证;
若验证通过,生成安全验证令牌,并将所述安全验证令牌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所述安全验证令牌用于移动终端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前根据所述安全验证令牌和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卡数据进行校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网业务系统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前,还包括:
所述入网业务系统根据所述实名认证信息对所述用户号码进行校验。
3.一种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终端获取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已实名认证;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设备信息生成附属终端入网请求,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包括所述设备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所述入网业务系统,以使所述入网业务系统根据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为所述附属终端分配码号资源,并将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实名认证系统将所述码号资源与所述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关联,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运营商网络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进行绑定,并对所述码号资源进行开通;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在线发卡系统生成卡数据;
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在线发卡系统发送的所述卡数据;
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
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发送的所述卡数据前,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经所述入网业务系统根据所述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操作者进行身份验证后,接收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发送的安全验证令牌;
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在线发卡系统发送的所述卡数据后、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前,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安全验证令牌和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卡数据进行校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具体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卡数据发送给所述附属终端,以使所述附属终端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的eSIM芯片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具体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用户号码向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发送登录请求;
经所述入网业务系统根据所述实名认证信息对所述用户号码进行校验后,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所述入网业务系统。
6.一种入网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附属终端入网请求,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包括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已实名认证;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为所述附属终端分配码号资源;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实名认证系统,以使所述实名认证系统将所述码号资源与所述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关联;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运营商网络系统,以使所述运营商网络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进行绑定,并对所述码号资源进行开通;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在线发卡系统,以使所述在线发卡系统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生成卡数据,并将所述卡数据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
第一校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操作者进行身份验证;若验证通过,生成安全验证令牌,并将所述安全验证令牌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所述安全验证令牌用于移动终端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前根据所述安全验证令牌和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卡数据进行校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入网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校验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实名认证信息对所述用户号码进行校验。
8.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信模块,用于获取附属终端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已实名认证;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备信息生成附属终端入网请求,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包括所述设备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将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所述入网业务系统,以使所述入网业务系统根据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为所述附属终端分配码号资源,并将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实名认证系统将所述码号资源与所述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关联,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运营商网络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进行绑定,并对所述码号资源进行开通;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码号资源发送给在线发卡系统生成卡数据;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在线发卡系统发送的所述卡数据;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
经所述入网业务系统根据所述用户号码的实名认证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操作者进行身份验证后,接收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发送的安全验证令牌;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二校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安全验证令牌和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卡数据进行校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卡数据发送给所述附属终端,以使所述附属终端将所述卡数据写入所述附属终端的eSIM芯片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用户号码向所述入网业务系统发送登录请求;
经所述入网业务系统根据所述实名认证信息对所述用户号码进行校验后,将所述附属终端入网请求发送给所述入网业务系统。
11.一种运营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7中任一项所述的入网业务系统,以及实名认证系统、运营商网络系统和在线发卡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27787.8A CN107948970B (zh) | 2017-11-15 | 2017-11-15 | 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27787.8A CN107948970B (zh) | 2017-11-15 | 2017-11-15 | 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48970A CN107948970A (zh) | 2018-04-20 |
CN107948970B true CN107948970B (zh) | 2020-12-08 |
Family
ID=61932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127787.8A Active CN107948970B (zh) | 2017-11-15 | 2017-11-15 | 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94897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66846B (zh) * | 2019-04-26 | 2021-1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0337101B (zh) * | 2019-07-16 | 2022-02-08 | 恒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号码资源的远程配置方法 |
CN111145466A (zh) * | 2019-12-17 | 2020-05-12 |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支持所有税控设备的发票自助申领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11065A (zh) * | 2009-03-06 | 2009-08-19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传输无线附属设备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
CN101742499A (zh) * | 2009-12-31 | 2010-06-16 | 优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移动通讯设备终端的账号保护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
CN103310142A (zh) * | 2013-05-22 | 2013-09-18 | 复旦大学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人机融合安全认证方法 |
CN104144216A (zh) * | 2014-07-31 | 2014-11-12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可穿戴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04735606A (zh) * | 2015-02-10 | 2015-06-24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
CN105323380A (zh) * | 2014-07-31 | 2016-02-1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
EP2986044A1 (en) * | 2014-08-14 | 2016-02-1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file download of group devices |
CN105450546A (zh) * | 2015-11-12 | 2016-03-30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可穿戴设备及其局域网接入方法、智能终端 |
CN105791262A (zh) * | 2015-12-30 | 2016-07-20 | 广东亿迅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手机imsi的app实名认证安全登录系统及方法 |
CN105873056A (zh) * | 2016-04-29 | 2016-08-17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伪基站识别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
CN106416156A (zh) * | 2014-05-23 | 2017-02-15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和程序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847667B2 (en) * | 2014-02-26 | 2017-12-19 | Htc Corporation | Method of handling wireless charging authentication |
US10362480B2 (en) * | 2015-08-12 | 2019-07-23 | Luis M. Ortiz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enabling wearable device user access to secured electronics systems |
-
2017
- 2017-11-15 CN CN201711127787.8A patent/CN10794897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11065A (zh) * | 2009-03-06 | 2009-08-19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传输无线附属设备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
CN101742499A (zh) * | 2009-12-31 | 2010-06-16 | 优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移动通讯设备终端的账号保护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
CN103310142A (zh) * | 2013-05-22 | 2013-09-18 | 复旦大学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人机融合安全认证方法 |
CN106416156A (zh) * | 2014-05-23 | 2017-02-15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和程序 |
CN104144216A (zh) * | 2014-07-31 | 2014-11-12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可穿戴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05323380A (zh) * | 2014-07-31 | 2016-02-1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
EP2986044A1 (en) * | 2014-08-14 | 2016-02-1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file download of group devices |
CN104735606A (zh) * | 2015-02-10 | 2015-06-24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
CN105450546A (zh) * | 2015-11-12 | 2016-03-30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可穿戴设备及其局域网接入方法、智能终端 |
CN105791262A (zh) * | 2015-12-30 | 2016-07-20 | 广东亿迅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手机imsi的app实名认证安全登录系统及方法 |
CN105873056A (zh) * | 2016-04-29 | 2016-08-17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伪基站识别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A Secure and Practical Authentication Scheme Using Personal Devices;Abdulrahman Alhothaily,et al;《IEEE Access》;20170621;全文 * |
基于人眼识别的可穿戴设备身份认证;许菲菲;《网络空间安全》;20161121;第7卷(第8期);全文 * |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无线技术认证探讨;张伟康;《科技与创新》;20170615(第4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48970A (zh) | 2018-04-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48970B (zh) | 附属终端的实名制入网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 |
CN104574057B (zh) | 一种在线支付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 |
US20160210632A1 (en) | Secured payment method and relevant device and system | |
EP2905715A1 (en) | Method, system and terminal for encrypting/decrypting application program 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
CN101316167A (zh) | 一种安全认证的注册及登录方法、系统和移动终端 | |
CN108476391A (zh) | Esim卡的开通方法、无线路由器及用户终端 | |
CN105848153A (zh) | 嵌入式sim卡注册、嵌入式sim卡鉴权方法及对应系统 | |
US10009891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server and terminal | |
CN105307287A (zh) | 一种连接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 |
CN110351346A (zh) | 一种eSIM换卡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7172194B (zh) | 虚拟sim卡的管理方法、装置和通信终端 | |
CN105681258A (zh) | 基于第三方服务器的会话方法和会话装置 | |
CN104618316A (zh) | 安全验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6412887A (zh) | 一种虚拟sim卡的快速鉴权方法、系统、服务器及终端 | |
CN110691085B (zh) | 登录方法、装置、密码管理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04270342B (zh) | 虚拟桌面的访问方法和系统 | |
CN105704705A (zh) | 共享eSIM信息的终端切换的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 |
CN105898734A (zh) | 虚拟sim卡的网络运营商切换方法及系统 | |
CN107318101B (zh) | 一种基于微信小程序的sim卡业务处理系统 | |
CN107508784B (zh) | 一种应用登录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03971422A (zh) | 一种基于采用nfc技术的电子名片签到方法及装置 | |
CN109981585B (zh) | 业务办理方法和设备 | |
KR101103634B1 (ko) | 이동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카드사 서버의 인증 방법 및 카드사 서버 | |
CN105554751A (zh) | 一种无卡终端注册移动网络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6161577B (zh) | 基于云平台的sim卡认证方法及系统与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