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92092B - 商用车集成制动系统分工况制动力分配优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商用车集成制动系统分工况制动力分配优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92092B
CN105292092B CN201510647933.4A CN201510647933A CN105292092B CN 105292092 B CN105292092 B CN 105292092B CN 201510647933 A CN201510647933 A CN 201510647933A CN 105292092 B CN105292092 B CN 1052920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braking
braking force
force distribution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79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92092A (zh
Inventor
宗长富
万滢
郑宏宇
王琳琳
刘海贞
赵伟强
韩小健
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64793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920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92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20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920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20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66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7/00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7/24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with additional mechanical or electromagnetic braking
    • B60L7/26Controlling the braking effe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7/00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7/28Eddy-current bra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商用车集成制动系统分工况制动力分配优化方法,针对配有气压电控制动系统和电涡流缓速器的商用车,提出前轴摩擦制动器、后轴摩擦制动器和电涡流缓速器的制动力分配优化方法,考虑紧急制动、下长坡制动和其他普通制动工况对制动响应速度、制动距离、制动器温度和摩擦衬片磨损一致性的要求的不同,对不同的制动工况采用不同的控制目标和制动力分配策略。该方法提高制动系统的制动响应速度、减少下坡工况制动器的温度升高、提高摩擦衬片使用寿命,避免事故发生,提高了各制动工况下的安全性,并延长了摩擦制动器和电涡流缓速器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次数,提升了经济性能。

Description

商用车集成制动系统分工况制动力分配优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动力分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商用车气压电控制动与电涡流缓速器集成制动系统的分工况制动力分配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商用车质量大,所需制动力矩大,为防止下长坡等需要长时间制动的工况中出现热衰退现象,必须配备辅助制动装置。因此,几乎所有的高一级以上的大中型客车都配有电涡流缓速器。目前应用于车辆上的缓速器和气压制动系统之间的制动力分配策略较为简单,或是通过缓速器手柄进行档位控制或恒速控制,或是通过制动踏板联动,制动力较小时采用缓速器制动,踏板达到一定开度后采用气压制动与缓速器一起进行制动。在研究方面,对缓速器与主制动系统之间的协调控制也大都基于定比例分配或分段定比例分配的传统气压制动系统。
随着技术发展和对商用车要求的提高,已经有某些电涡流缓速器可以实现制动力矩连续可调,更有利于制动力矩的控制。同时,随着对商用车制动性能的提高,商用车气压电控制动系统的装车率越来越高,气压电控制动系统可以实现前、后轴制动力任意分配,各轮制动力独立控制。有少数研究考虑了电控制动系统与电涡流缓速器之间制动力分配的问题,如《基于制动器温度和磨损控制的制动集成算法》一文提出了一种气压电控制动系统、发动机和电涡流缓速器三者集成的控制算法,对于电控摩擦制动系统与电涡流缓速器之间的制动力分配,以尽量多地采用电涡流缓速器为原则,而前、后轴摩擦制动器之间的制动力分配则以尽量均衡二者摩擦衬片磨损程度为原则。但该研究没有充分考虑不同行驶工况对制动力分配要求的不同。
实际上,由于制动衬片磨损、制动器温度升高、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之间即是相互联系,又是相互制约的,不同制动工况对这些性能要求的强弱也不同:紧急制动时,应该首先考虑制动力的响应速度和各轴的制动效率,尽量减少制动距离并保证制动稳定性;下长坡制动时,在满足制动减速度需求、制动稳定性等安全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应尽量减少前、后轴摩擦制动器的温度升高,确保足够的温升储备,防止发生热衰退,保证突发状况时摩擦制动器的制动性能;对于平地或短坡长、小坡度的常规制动、城市工况的低速频繁制动等普通制动工况,对温度储备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制动器的温度也难以达到那么高,因此在满足制动需求、保证法规要求、制动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应该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尽量减少并均匀前、后轴各摩擦衬片的磨损程度,以减少衬片更换频率、提高商用车的使用经济性和效益。目前尚没有研究和应用针对不同工况采用不同的控制目标,对前、后轴摩擦制动器和电涡流缓速器之间的制动力进行分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压电控制动系统前、后轴制动器和电涡流缓速器的制动力分配方法,它能够根据不同的制动工况,提供不同控制目标的制动力分配策略,达到考虑不同制动工况对各中制动性能要求的不同,有侧重地提高各制动工况下车辆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将制动工况分为紧急制动、下长坡制动和其他普通制动工况三种,根据采集和估计得到的驾驶员操作和道路状态,对制动工况进行在线辨识,同时计算驾驶员总需求制动力,然后根据工况辨识的结果和总需求制动力的大小,对每一种制动工况采用不同的控制目标和制动力分配策略,对电控制动系统的前轴摩擦制动力和后轴摩擦制动力、以及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进行分配。各工况的制动力控制目标分别为:紧急制动工况以保证制动稳定性和缩短制动距离为目标;下长坡制动工况以尽量减少前、后轴摩擦制动器温度升高为目标;其他普通制动工况以减少并均衡前、后轴摩擦衬片磨损为目标。
对制动工况进行在线辨识的方法是,首先根据紧急制动信号判断是否为紧急制动,若是紧急制动,则进入紧急制动工况制动力分配模式,分配制动力;若非紧急制动,先进入其他普通制动工况制动力分配模式,分配制动力;与此同时,读取道路的当前坡度和制动踏板踩下的持续时间,若当前坡度超过坡度阈值且制动踏板踩下持续时间超过制动时间阈值,则进入下长坡制动工况制动力分配模式,否则就继续按照其他普通制动工况制动力分配模式进行制动力的分配。
总需求制动力和目标减速度的计算方法是,如果采用恒速手柄控制模式,则根据据当前车速和目标车速采用PID控制方式计算车速控制所需制动力Fxbv,并根据当前坡度计算当前坡度导致的纵向力Fxbi,其和即恒速手柄控制模式所需的总需求制动力,Fxb=Fxbv+Fxbi;如果采用制动踏板控制模式,则根据制动踏板查表得到需求减速度,并计算对应的制动力Fxba,并根据当前坡度计算当前坡度导致的纵向力Fxbi,其和即恒速手柄控制模式所需的总需求制动力,Fxb=Fxba+Fxbi
紧急制动工况的制动力分配策略是,根据需求总制动力和当前坡度,对前、后轴制动力采用理想制动力分配方式进行分配,并根据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的转速计算电涡流缓速器可提供的最大制动力,将后轴制动力尽量多地分配给电涡流缓速器。
下长坡制动工况的制动力分配策略是,根据目标制动减速度、当前坡度和当前车速,查询离线优化得到的制动力分配系数MAP图,得到最优的制动力分配系数,对三个制动执行机构进行制动力分配,进行离线优化时,优化目标为尽可能多的使用电涡流缓速器进行制动、但不超过允许温度和电流的限制,同时使主制动器温度综合尽量小,优化变量为各制动执行器的制动力分配系数,离线优化的目标函数为:其中θair1、θair2、θeddy分别为前轴摩擦制动器、后轴摩擦制动器和电涡流缓速器在一定车速和制动力下的稳态温度,300是保证电涡流缓速器正常工作的温度限制,优化的数学目标是使f(X)最小,离线优化的约束条件包括地面附着、ECE法规对前后轴制动力的约束,以及转子盘转速对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的约束。
其他普通制动工况的制动力分配策略是,根据目标减速度、当前坡度和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转速,在地面附着条件和ECE法规对前、后轴制动力的约束,以及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对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的约束条件下,尽量多地使用缓速器进行制动,在此基础上,根据摩擦衬片的磨损情况,尽量使摩擦衬片磨损量少的制动器多承担制动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气压电控制动系统各轴制动力可任意分配、可产生制动力较大且较稳定的优点,和电涡流缓速器响应快、连续可调的优点,在不同工况下采用不同的控制目标对前、后轴摩擦制动器和电涡流缓速器进行制动力分配,充分保证不同制动工况对制动性能的不同需求,紧急制动时保证制动稳定性和快速的制动响应,下长坡制动时保证前、后轴摩擦制动器的温度都能比较低,防止发生热衰退,保证突发状况时摩擦制动器的制动性能,其他普通制动工况时尽量减少并均衡前、后轴摩擦衬片的磨损量,提高经济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集成制动系统基于工况的制动力分配流程图。
图2为制动工况在线辨识流程图。
图3为总需求制动力和目标减速度计算框图。
图4为紧急制动工况的制动力分配流程图。
图5为下长坡制动工况的制动力分配流程图。
图6为下长坡工况气压制动力占总制动力比值MAP图。
图7为下长坡工况前轴摩擦制动力占气压制动力比值MAP图。
图8为其他普通制动工况的制动力分配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1-制动工况辨识模块,2-总制动需求计算模块,3-分工况制动力优化分配模块,31-紧急制动工况制动力分配模块,32-下长坡制动工况制动力分配模块,33-其他普通制动工况制动力分配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出的商用车集成制动系统制动力分配优化方法,适用于装配有气压电控制动系统与电涡流缓速器的商用车,其基本思想是:首先将制动工况分为紧急制动、下长坡制动和其他普通制动三类,通过制动踏板信号、路面坡度以及紧急制动信号对制动工况进行在线辨识,根据辨识的结果,针对不同制动工况采用不同的控制目标,对气压电控制动系统的前轴摩擦制动力、后轴摩擦制动力和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三个制动执行器的制动力进行动态分配和优化。紧急制动工况以制动稳定性和缩短制动距离为目标,下长坡制动以尽量减少前、后轴摩擦制动器温度升高为目标,其他普通制动工况以减少并均衡前、后轴摩擦衬片磨损为目标。
如图1所示,为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进行集成制动系统基于工况的制动力分配的流程图。制动工况辨识模块1根据紧急制动信号、制动踏板踩下时间长度和当前道路坡度,对当前制动工况进行在线辨识,辨识结果即工况类型,以参数的形式发送给分工况制动力优化分配模块;总制动需求计算模块2根据当前车速、目标车速、当前坡度和制动踏板开度,计算当前操作和驾驶条件下的总需求制动力和目标减速度,并将总需求制动力和目标减速度发送给分工况制动力优化分配模块;分工况制动力优化分配模块3接收制动工况辨识模块的工况类型参数,确定采用紧急制动工况31、下长坡制动工况32还是其他普通制动工况33的制动力分配方式进行制动力分配,并根据总需求制动力、目标减速度、目标车速、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当前转速和前、后轴摩擦衬片磨损情况,确定前轴摩擦制动器、后轴摩擦制动器和电涡流缓速器这三个制动执行器所分配的制动力。
如图2所示,为制动工况在线辨识的具体流程(即图1中的制动工况辨识模块1):首先读取紧急制动信号ba,(ba=0表示非紧急制动,ba=1表示紧急制动,ba可使用现有技术获得,参见文献:《商用半挂车制动意图辨识与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开发及验证》第4.4节,76页),判断是否为紧急制动工况,即判断ba>0是否成立,若成立,则为紧急制动,制动模式mode=1;若ba>0不成立,则继续读取当前坡度i和制动踏板踩下时间tk,然后判断当前坡度i和制动踏板踩下时间tk是否超过各自设定的阈值i0和tk0,若i>i0和tk>tk0同时成立,则判定为下长坡制动模式,制动模式mode=2,若不同时成立,则认为属于其他普通制动工况,制动模式mode=3.
如图3所示,为总需求制动力和目标减速度计算的具体流程(即图1中的总制动需求计算模块2):根据驾驶员的操作,如果采用恒速手柄控制,则进入恒速手柄模式,如果操纵制动踏板进行制动,则进入制动踏板模式,计算总制动力需求和目标减速度。恒速手柄模式:参考现有技术,根据当前车速vt和目标车速vopt(即手柄控制对应的车速),采用PID控制方式计算车速控制制动力Fxbv,公式为:根据当前坡度i,计算当前坡度导致的纵向力Fxbi,公式为:坡度i正值为下坡,负值为上坡,G为总重力,从而计算得到的纵向力Fxbi正值为向前,负值为向后;该模式下的总制动力需求Fxb即为:Fxb=Fxbv+Fxbi,目标减速度ax为:m为总质量。制动踏板模式:根据制动踏板开度Δ,采用现有技术(参考文献《客车电子制动系统制动力分配控制算法》第3.2.1节,34页),查表得到需求减速度ax(若进入紧急制动辅助模式,则采用制动辅助模块求得的减速度,这里不做赘述),并计算就减速度对应制动力Fxba,公式为:Fxba=max;根据当前坡度i,计算坡度导致的纵向力Fxbi,公式同上;该模式下的总制动力需求Fxb即为:Fxb=Fxba+Fxbi
图4所示为紧急制动工况31的制动力分配逻辑流程图。如图所示,计算前、后轴制动力Fxb1和Fxb2时,读取总制动力需求Fxb和当前坡度i,考虑紧急制动工况对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要求最高,因此采用理想制动力分配对前、后轴制动力Fxb1和Fxb2进行分配,具体分配公式如下:
其中,L为轴距,a为质心至前轴的距离,b为质心至后轴的距离,hg为质心高度。
计算得到的Fxb1既是前轴制动力,也是分配给前轴摩擦制动器应承担制动力Fair1
Fair1=Fxb1
同时,读取当前转子盘转速信号w,计算该转子盘转速下电涡流缓速器可提供最大制动力Feddymax,计算公式采用现有技术(参考文献《辅助制动和汽车主制动装置联合控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第20页,2.3.1节),具体公式为:
其中,i0为主减速器速比,r2为后轮半径,TR为电涡流缓速器可提供的最大制动力矩,NP为磁极对数,μ0为空气磁导系数,ρ为转子盘电阻率,d为铁心直径,N为线圈匝数,I为可提供的最大励磁电流,w为转子盘转速,μr为转子盘相对磁导率,lg为气隙,Rl为励磁线圈中心点半径,ke为折算系数取1.5。
比较后轴制动力Fxb2和电涡流缓速器可提供最大制动力Feddymax,可得到后轴摩擦制动器应承担制动力Fair2和电涡流缓速器应承担制动力Feddy,具体如下:
若Fxb2>Feddymax,则有:Feddy=Feddymax,Fair2=Fxb2-Feddy
若Fxb2≤Feddymax,则有:Feddy=Fxb2,Fair2=0
图5所示为下长坡制动工况32的制动力分配逻辑,如图所示,读取目标制动减速度ax、当前坡度i和当前车速vt,查找离线优化得到的制动力分配系数MAP图,获得能够表征电控制动系统与电涡流缓速器之间制动力分配关系的系数λ和能够表征前轴与后轴摩擦制动器制动力分配关系的系数η。总需求制动力Fxb、系数λ和η及各执行机构制动力的关系如下:
离线优化的优化变量为:两个分配系数,X=(λ,η)。
离线优化的优化目标为:尽可能多的使用电涡流缓速器进行制动、但不超过允许温度和电流的限制,同时使主制动器温度综合尽量小。因此取优化目标函数为:
f(X)最小即为优化目标。
θeddy、θair1和θair2分别为电涡流缓速器、前轴摩擦制动器和后轴摩擦制动器的稳态温度,300是保证电涡流缓速器能正常工作的温度限制,稳态温度计算方法为现有技术,具体为:求解微分方程的稳态解。其中,车速输入v为当前车速vt;Fj为相应制动执行机构在给定的当前优化变量λ,η时被分配的制动力;下脚标j=eddy,air1,air2。
离线优化的约束条件包括两点,分别为:
1,地面附着力和ECE法规的约束:
当前坡度i和目标制动减速度ax,计算目标制动力作用下前、后轴的最大地面制动力F地1和F地2,公式如下:
前轴:
后轴:
其中,总需求制动力
ECE法规规定,当制动强度z<0.15时,各轴制动力分配不受限制,当制动强度0.15<z<0.3时,后轴利用附着系数应小于z+0.08,当制动强度0.3<z<0.8时,后轴利用附着系数应小于根据ECE法规约束,可得后轴最大制动力Fx2(ECE)为:
于是,前、后轴最大制动力Fxb1max和Fxb2max为:
Fxb1max=min(F地1,Fx1(ECE))
Fxb2max=min(F地2,Fx2(ECE))
即可得到约束条件为:
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Feddy不超过电涡流缓速器可提供的最大制动力Feddymax
Feddy≤Feddymax,其中Feddymax计算与紧急制动中的相关计算相同。
离线优化得到的分配系数的MAP图如图6~7所示,作为示例,仅给出坡度为3%和5%时目标减速度-当前车速-分配系数MAP图。图6为不同坡度情况下气压制动力占总制动力比值的MAP图,可以看出,随着坡度增大,气压占比增大;图7为不同坡度情况下前轴摩擦制动力占气压制动力比值的MAP图,可以看出,随着坡度增大,前轴摩擦制动力占比增大。
对于其他普通制动工况33,本发明考虑在满足地面附着条件和法规限制等约束条件下,尽量减少摩擦衬片的磨损,并尽量使前、后轴摩擦衬片磨损均匀,延长执行部件使用寿命、减少衬片更换次数,因此制动力分配的目标为:尽量多地使用缓速器进行制动,在此基础上,尽量使摩擦衬片磨损量少的制动器多承担制动力。
如图8所示,为其他普通制动工况的制动力分配流程图。首先,读取总目标制动力、坡度和目标减速度,计算前、后轴最大地面制动力和ECE法规对前、后轴制动力的约束;同时,根据传动轴的转速,计算电涡流缓速器能够提供的最大制动力矩。这两个约束条件分别与下长坡制动离线优化中的约束条件1和约束条件2一致,因此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获得。由此可以确定Fxb1max、Fxb2max和Feddymax。前轴摩擦制动器最大制动力Fair1max即为前轴最大制动力Fxb1max:Fair1max=Fxb1max;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Feddy和此时后轴摩擦制动器可提供的最大制动力Fair2max则根据目标“尽量多地采用电涡流缓速器进行制动”,过比较电涡流缓速器可产生的最大制动力Feddymax和后轴最大制动力Fxb2max来确定,公式如下:
Feddy=min(Feddymax,Fxb2max) (7)
接下来,在前轴摩擦制动器最大制动力Fair1max和后轴摩擦制动器最大制动力Fair2max的约束下,根据剩余制动力需求(Fxb-Feddy)和前、后轴摩擦衬片磨损情况,按照目标“尽量使摩擦衬片磨损量少的制动器多承担制动力”对摩擦制动力进行分配,具体分配方式如下:
1,前轴磨损比后轴严重:
Fxb-Feddy>Fair2max:Fair2=Fair2max,Fair1=Fxb-Feddy-Fair2max
Fxb-Feddy≤Fair2max:Fair2=Fxb-Feddy,Fair1=0 (9)
2,后轴磨损比前轴严重:
Fxb-Feddy>Fair1max:Fair1=Fair1max,Fair2=Fxb-Feddy-Fair1max
Fxb-Feddy≤Fair1max:Fair1=Fxb-Feddy,Fair2=0 (10)
3,若前、后轴磨损程度一致:
所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商用车集成制动系统分工况制动力分配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将制动工况分为紧急制动、下长坡制动和其他普通制动三种,根据采集和估计得到的驾驶员操作和道路状态,对制动工况进行在线辨识,同时计算驾驶员总需求制动力,然后根据工况辨识的结果和总需求制动力的大小,对每一种制动工况采用不同的控制目标和制动力分配策略,对电控制动系统的前轴摩擦制动力和后轴摩擦制动力、以及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进行分配;
各工况的制动力控制目标分别为:紧急制动工况以保证制动稳定性和缩短制动距离为目标,下长坡制动工况以尽量减少前、后轴摩擦制动器温度升高为目标,其他普通制动工况以减少并均衡前、后轴摩擦衬片磨损为目标;
对制动工况进行在线辨识的方法是,首先根据紧急制动信号判断是否为紧急制动,若是紧急制动,则进入紧急制动工况制动力分配模式,分配制动力;若非紧急制动,先进入其他普通制动工况制动力分配模式,分配制动力;与此同时,读取道路的当前坡度和制动踏板踩下的持续时间,若当前坡度超过坡度阈值且制动踏板踩下持续时间超过制动时间阈值,则进入下长坡制动工况制动力分配模式,否则就继续按照其他普通制动工况制动力分配模式进行制动力的分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车集成制动系统分工况制动力分配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紧急制动工况的制动力分配策略是,根据需求总制动力和当前坡度,对前、后轴制动力采用理想制动力分配方式进行分配,并根据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的转速计算电涡流缓速器可提供的最大制动力,将后轴制动力尽量多地分配给电涡流缓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车集成制动系统分工况制动力分配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下长坡制动工况的制动力分配策略是,根据目标制动减速度、当前坡度和当前车速,查询离线优化得到的制动力分配系数MAP图,得到最优的制动力分配系数,对三个制动执行机构进行制动力分配,进行离线优化时,优化目标为尽可能多地使用电涡流缓速器进行制动、但不超过允许温度和电流的限制,同时使主制动器温度综合尽量小,优化变量为各制动执行器的制动力分配系数,离线优化的目标函数为:其中θair1、θair2、θeddy分别为前轴摩擦制动器、后轴摩擦制动器和电涡流缓速器在一定车速和制动力下的稳态温度,300是保证电涡流缓速器正常工作的温度限制,优化的数学目标是使f(X)最小,离线优化的约束条件包括地面附着力约束、ECE法规对前后轴制动力的约束,以及转子盘转速对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的约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车集成制动系统分工况制动力分配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他普通制动工况的制动力分配策略是,根据目标减速度、当前坡度和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转速,在地面附着条件和ECE法规对前、后轴制动力的约束,以及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对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的约束条件下,尽量多地使用缓速器进行制动,在此基础上,根据摩擦衬片的磨损情况,尽量使摩擦衬片磨损量少的制动器多承担制动力。
CN201510647933.4A 2015-10-09 2015-10-09 商用车集成制动系统分工况制动力分配优化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920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7933.4A CN105292092B (zh) 2015-10-09 2015-10-09 商用车集成制动系统分工况制动力分配优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7933.4A CN105292092B (zh) 2015-10-09 2015-10-09 商用车集成制动系统分工况制动力分配优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2092A CN105292092A (zh) 2016-02-03
CN105292092B true CN105292092B (zh) 2017-12-19

Family

ID=55190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793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92092B (zh) 2015-10-09 2015-10-09 商用车集成制动系统分工况制动力分配优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920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216457A1 (de) * 2017-09-18 2019-03-21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einer maximalen Geschwindigkeit eines Fahrzeugs während eines Einparkmanövers
CN108357486B (zh) * 2018-01-24 2020-09-25 长安大学 一种客运车辆长下坡自适应缓速器及其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10341668B (zh) * 2018-04-08 2022-04-05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力分配方法、装置以及整车控制器
CN110497798B (zh) * 2018-05-18 2020-12-25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一种联合制动系统及方法
CN109501787B (zh) * 2018-10-29 2021-05-25 江苏大学 一种全工况的拖挂式房车同步制动控制方法
CN110110417B (zh) * 2019-04-26 2023-05-16 南京辑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线型涡流磁制动器的设计方法
CN110641431A (zh) * 2019-09-11 2020-01-03 肇庆学院 一种商用车的电子制动系统
CN110816284B (zh) * 2019-10-24 2022-09-16 江苏大学 一种车辆复合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分配方法
CN112297860B (zh) * 2020-10-27 2022-02-08 吉林大学 一种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
CN112503117B (zh) * 2020-11-28 2022-03-29 贵州凯星液力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液力缓速器的控制方法
CN112644290B (zh) * 2020-12-29 2021-09-21 王延平 一种列车各车厢的同步制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977382A (zh) * 2021-03-22 2021-06-18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车辆的制动控制方法以及工程车辆的制动控制装置
CN113147411A (zh) * 2021-04-22 2021-07-23 宝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能量转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76812B (zh) * 2021-07-23 2021-10-29 天津所托瑞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制动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35882B (zh) * 2021-07-30 2022-09-13 靖江市恒大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气制动系统失效检测方法
CN113997793B (zh) * 2021-11-30 2023-09-01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非黏着制动参与下的列车制动力分配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5340A (zh) * 2002-11-11 2003-08-13 瑞立集团有限公司 机动车的制动装置
CN101767535A (zh) * 2008-12-30 2010-07-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独立四驱电动汽车的驱动/制动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5340A (zh) * 2002-11-11 2003-08-13 瑞立集团有限公司 机动车的制动装置
CN101767535A (zh) * 2008-12-30 2010-07-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独立四驱电动汽车的驱动/制动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商用半挂车制动意图辨识与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开发及验证;赵伟强;《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I辑》;20130815(第8期);第80-81页 *
基于制动器温度和磨损控制的制动集成算法;郑宏宇,等;《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30;第41卷(第11期);第132-136页 *
机电联合制动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吴倩;《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I辑》;20150715(第7期);第36-39、45-50页 *
汽车联合制动系统制动力分配的优化控制;赵迎生,等;《中国机械工程》;20120131;第23卷(第2期);第244-24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2092A (zh) 2016-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2092B (zh) 商用车集成制动系统分工况制动力分配优化方法
CN109017323A (zh) 轮毂电机驱动的串联式电动车下长坡再生制动控制方法
CN110667395B (zh) 基于制动工况的两挡自动变速箱的纯电动汽车换挡规律多目标优化方法
CN103287411B (zh) 无液压制动的四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防抱死系统控制方法
CN107067753B (zh) 一种基于行车安全距离的跟车自动驾驶方法
CN106458226B (zh) 用于提高机车车辆的效率的方法和系统
CN108725214A (zh) 混合制动的四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制动防滑控制方法
CN110091847B (zh) 一种高速列车制动力优化分配方法
CN108263246A (zh) 车辆的扭矩滤波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03183016B (zh) 用于适于高速运行的轨道车辆的制动控制方法
CN110816284B (zh) 一种车辆复合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分配方法
JP5853573B2 (ja) 制動力制御装置
CN110525399A (zh) 一种车辆自动减速控制系统
Jing et al. Hierarchical control of yaw stability and energy efficiency for distributed drive electric vehicles
CN104494585A (zh) 电动汽车两侧车轮制动力分配控制方法
CN202847666U (zh) 液压缓速器
Lu et al. Design and comparative study of ABS control strategies based on co-simulation
CN102705088B (zh) 一种电驱动矿车传动系统控制方法及运用该方法的矿车
CN107618495A (zh) 一种多轴驱动车辆机电复合制动系统及制动方法
Li et al. Control of a Composite Braking System for Range-Extended Heavy Commercial Vehicles
CN102897150A (zh) 液压缓速器
Miao Design of downhill regenerative braking control method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Zhu et al. Design and control of regenerative braking system
CN116880217B (zh) 一种用于磁悬浮列车无人驾驶的追踪运行特征建模方法
CN109318724B (zh) 轨道交通车辆牵引系统的牵引功率分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9

Termination date: 201810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