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91894B - 一种供电方法,受电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电方法,受电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91894B
CN105291894B CN201410332959.5A CN201410332959A CN105291894B CN 105291894 B CN105291894 B CN 105291894B CN 201410332959 A CN201410332959 A CN 201410332959A CN 105291894 B CN105291894 B CN 1052918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feed
current collector
power supply
n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329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91894A (zh
Inventor
刁心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zhou Yi Ze Mdt Info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zhou Yi Ze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zhou Yi Ze Mdt Infotech Ltd filed Critical Bozhou Yi Ze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3295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918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91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1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91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18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40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llecting current from lines in slotted conduits

Landscapes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给出一种供电方法,受电方法及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在电气安全性、电气可靠性、馈电稳定性、馈电灵活性、供电网接入许可、供电网接入/脱离控制方面存在的缺点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供电方法包括:(一)承载步骤,使用布设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为受电器提供承载;(二)搭触步骤,使用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与处于搭载状态下的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之间建立/保持搭触状态;(三)馈电步骤,向以遮蔽方式布设的与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之间建立了搭触状态的馈电导流条馈电,通过该馈电导流条向处于搭载状态和搭触状态的受电器馈电。本发明给出的方法和装置,可以为行驶中的车辆实施供电,可以降低对车载储电装置的需求,具有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供电方法,受电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方法,受电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以电力作为行驶动力的车辆,有两种获取电能的基本方式,一种是从车载电能储存装置获取电能;一种是从沿道路/公路或者沿车辆行驶的轨道布设的供电设施获取电能。与供电侧的供电设施相对应,在受电侧需要使用车载受电装置。
在已经实际应用的沿道路/公路或者沿车辆行驶的轨道布设的供电设施中,根据其结构形式及布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第一种,第三轨供电方式;第二种,路面第三轨供电方式;第三种,有轨/无轨电车架空线供电方式;第四种,地铁/高铁接触网供电方式;第五种,滑触线供电方式。在受电侧,针对上述供电设施所采用的特定结构形式及布设方式,需要采用不同的受电方法及不同的车载受电装置结构。在交通及工业生产领域,对车载受电装置有多种称呼或者名称,比如,集电器、受电器、集电弓、受电弓、集电靴、受电靴、集电滑履,集电头,集电杆,受流器等,不同的称呼或者名称通常体现了车载集电装置在结构形态上的特点。
下面先对上述五种已经得到实际应用的供电设施及其对应的车载集技术进行介绍,然后介绍近年来在实验领域及专利申请领域新出现的供电设施及其对应的车载集技术。
第三轨供电。第三轨的概念就是在列车行走的两条路轨之外,再加上带电的钢轨。带电钢轨通常设于两轨之间或者其中一轨的外侧。在1879年的柏林博览会上,西门子公司展示了从第三轨取电的列车。位于伦敦的第一条电气化地铁在1890年开通时也是使用第三轨作为供电系统。电动列车的集电装置在带电路轨上接触并滑行,把电力传到列车上。传统的第三轨供电由于高压电外露,不适合在街道这种开放环境中使用,但是在地铁这种封闭场所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路面第三轨供电。路面第三轨供电是为了避免传统的电车系统使用的架空线带来的景观污染而提出的一种供电方式,由于市区街道是开放型空间,如何避免布设在路面上的带电第三轨对行人造成伤害是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目前出现的有代表性的路面第三轨供电技术是法国的APS(Advanced Power Supply:先进供电系统)系统和意大利的创威(Tramwave)地面供电系统。
有轨/无轨电车架空线供电。该技术及第三轨供电技术都是由德国发明家维尔纳.冯.西门子提出。1882年4月29日至6月13日,德国发明家维尔纳.冯.西门子在柏林市郊公开展示了他发明的世界首辆无轨电车。冯.西门子采用的为无轨电动车辆伴随供电的实现方案是:在道路的一侧布设电线杆,电线杆上架设有两根并行的电力线,在电力线上放置有滑动取电装置,滑动取电装置上带有接触滑轮,接触滑轮骑在电力线上,滑动取电装置与电动车之间有输电线相连接,输电线将电能从架空的电力线输送给电动车,电动车在行驶中拖动滑轮沿着电力线滑动,实现在行驶过程中对电动车的伴随供电。
地铁/高铁接触网供电。为了保障在高速行驶下的可靠供电,要求为地铁/高铁供电的接触线要比电车采用的架空线有更高的可靠性。为了保证这种高速行驶中的高可靠接触供电,地铁/高铁采用了比电车使用的架空线更加复杂的结构——接触网。
滑触线供电。滑触线在冶金、造船、港口装卸、邮电、机械、化工、等行业的输送线中作为移动供电和信号传输的一种手段。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滑触线有多种结构形式,比如,有单极滑触线,多极滑触线,从适用场合来分,有龙门吊用滑触线,电动小车用滑触线。为了保证良好的导电性和耐磨性,采用钢包铝滑触线结构。由于滑触线的结构及应用场合的多样性,用于滑触线取电的集电器结构也多种多样,比如,为了在架空线上移动取电,集电器采用吊索式滑车的形式;为了在工字梁上取电,集电器采用工字式吊轮的形式。吊轮或者滑车的形态有供电滑触线的形态决定。
近年来,也出现了以非接触方式/电磁耦合方式从沿道路/公路布设的供电设施中获取电能的方案,这方面的代表性技术是庞巴迪无接触运行系统。
庞巴迪于2008年开发的一种有轨电车供电技术,并于2009年1月在德国进行示范试验。750V DC供电电缆沿电车轨道铺设,根据需要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套逆变装置,由供电电缆供电。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变为20KHz,400VCA,通过铺设在轨道中间的三条并行电缆,初级电路产生感应磁场。次级电路安装在车底下,离开初级电路的距离最大不超过70毫米。次级线圈在感应磁场作用下,产生约400V的交流电压,再转变为600VDC,供给有轨电车的牵引系统。
为了解决在公路/道路上行驶的电动汽车存在的车载供电方式续航距离不足的问题,在专利申请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为在公路/道路上行驶的电动汽车实施伴随供电的技术方案,在已经公开的专利申请中,为在公路/道路上行驶的电动汽车实施伴随供电的技术包括两种基本方案:接触式伴随供电和非接触式伴随供电。
接触式公路/道路行驶电动汽车伴随供电技术包括路面供电、路面上方架空供电以及路侧供电三种方式。
路面供电是指在路面铺设电缆或者导电凹槽为公路/道路行驶电动汽车供电,具体的技术实例为:
申请号为201110145867.2,申请日2011.06.01;发明名称为:“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地面取电的用电及充电方法”,给出的方法是:在地面上沿车辆行驶方向开设沟槽,在沟槽内铺设裸电缆构建,在出口前和出口处的沟槽一侧分贝装有取电结束信号和充电计费扫描装置;设有充电设施的电动汽车;驶至入口,充电设施寻找内装有裸电缆的沟槽;当充电设施对准沟槽时,地面取电装置自动放下,伸入沟槽内与裸电缆帖合;当电动汽车接收到地面取电结束信号后,地面取电装置收回,结束充电转为人工驾驶;充电信息记录至充电计费扫描装置中。本申请公开了:地面铺设导电电缆;车载取电装置,探测沟槽,沟槽探测器是激光探测器,或者雷达探测器,或者视频探测器;车载计费单元;取电结束信号模块是红外发射装置;充电时进入自动驾驶,转向控制,调整汽车的行驶方向使得取电装置与沟槽保持一致。
申请号200510028223.X;申请日2005.07.28;发明名称为“动力道路电动汽车”的专利申请公开了:在路面铺设凹形供电轨道;车载装置有受电轮机构,自动驾驶系统,控制轿车在轨道上自动驾驶。
路面上方架空供电是指在路面上方架设电缆为公路/道路行驶电动汽车供电,与现有的接触网供电技术类似,具体的技术实例为:
申请号201120050742.7,申请日期2011.02.21,实用新型名称“随机充电汽车”,公开了一种随机充电汽车,由电动汽车,可伸缩接电棒和电网组成,主干道的上空装设电网,可伸缩接电棒在电动汽车上,可伸缩接电棒伸展可接触电网,通过可伸缩接电棒与电网的接触,电动汽车在行驶的同时进行充电。
路侧供电是指在路侧或车道侧面架设电缆为公路/道路行驶电动汽车供电,具体的技术实例为:
申请号为96100886.5,申请日为1996年2月2日,申请名称为“一种无轨电车供电系统”,公开了一种为道路行驶的车辆的供电方法:在道路的一侧设置电气墙,电气墙上部设有凹槽,凹槽中设置有带点导轨;道路的另一侧设置有隔离带;在电动汽车上设置机械取电臂,机械取电臂的顶端设置有取电头;取电头上设置有观点定位传感器,用于引导取电头搭上带电导轨。电动汽车使用车内蓄电池组运行到本发明的公路系统中,机械取电臂伸出,在取电头光电传感器的引导下,驾驶员或车内计算机控制各伺服系统将取电头搭到带点导轨上;取电头从带点导轨上获取电动力,并为车内的蓄电池组充电;下线时,机械取电臂将取电头从取电导轨上取下来回收,电动汽车依靠车内蓄电池继续行驶。
非接触式公路/道路行驶电动汽车伴随供电技术,又称之为无线供电技术,是在路面上/路面内铺设电磁耦合装置,包括在路面布设电磁耦合装置和在路侧布置电磁耦合装置两种实现方式,通过电磁耦合向车辆输送电能。现有技术如下:
申请号201010572893.9,申请日期2010.12.05,申请名称为“电动汽车高速公路磁铁充电系统”,该申请公开了:高速公路上埋设多个磁铁,汽车底部设置有对应的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与汽车电瓶相连。
申请号201010572892.4,申请日2010.12.05,发明名称“高速公路电动汽车无线自动充电系统”。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公路电动汽车无线自动充电系统,使汽车在行驶中就可以充电,使电动汽车的行驶能力接近现有的汽车。本发明包括高速公路和电动汽车,高速公路路面一侧的护栏上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和充电装置一,电动汽车上设置有汽车红外线发射器和可调整汽车充电装置,可调整汽车充电装置与汽车电瓶连接。
申请号201110033843,申请日2011.01.31,发明名称“移动电磁充电站磁充导磁轨”,该申请给出的系统包括:由磁充绕组,磁充导磁体,导磁轨等组成,磁充绕组相似于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磁充绕组安装在磁充导磁体上连接导磁轨,由于导磁轨较长,被导入带有电磁并多相运行,这样就会较长时间作用于充电导磁体,充电线圈产生二次电流被送到充电装置中式电磁充电的电动汽车可以做到边行驶边充电。
从公路/道路供电系统的服务对象的特点看,不同于现有的地铁、电力机车、有轨/无轨公交车以及港口/矿山的电力运输车使用的供电系统,这些系统都是为特定机构所拥有的车辆提供供电服务,属于专有供电系统,公路/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属于不同机构或个人,向能够在公路/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供电的系统其服务对象包括众多的社会车辆,这就要求该系统是一个为社会车辆提供服务的开放的公用商业供电系统。为了实现该公共供电系统运营的经济效益或运营的安全性,需要对车辆接入供电网进行接入控制操作,包括身份识别、鉴权等。
从公路/道路供电系统的服务对象的行驶路线看,在公路/道路上行驶的无轨车辆需要实施正常的变道、上路、下路动作,这就要求公用商业供电系统能够支持车辆对供电网的随时接入和随时脱离;
从公路/道路供电系统的服务方式看,该系统对行驶状态下的车辆实施伴随供电,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馈电稳定性问题,在车辆行驶速度、行驶姿态、行驶方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供电侧的馈电馈电接触线与受电侧的受电刷之间保持稳定的馈电接触;
馈电灵活性问题,在车辆密度、行驶区域内的供电网供电能力、行驶区域内的路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供电系统能够灵活地中断/开启对特定车辆的供电;
从公路/道路供电系统的工作环境看,该系统在开放的环境下工作,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电气安全性问题,避免馈电接触线对路面上的行人或物体造成电气伤害;
电气可靠性问题,避免馈电接触线受雨雪、沙尘、杂物的侵害,如雨淋或者杂物接触导致馈电接触线漏电、打火等。
从所述的电气安全性、可靠性及供电系统的服务对象的特点来看,现有分段供电和非接触供电技术的缺点是: ABS系统、创威(TramWave)采用的地面分段供电技术,以及庞巴迪开发的有轨电车非接触供电技术的缺点是:利用车体遮挡对路面行人进行电气防护的方式是针对有轨车辆的物理尺寸和形式特点提出的,若将这种技术思想用于无轨车辆,会有如下缺点:馈电模块必须布设在车道中间位置或者靠近车道中间的位置,这限制了馈电模块布设的灵活性或增加了施工的复杂度;车辆必须用车身对馈电模块保持覆盖,这增加了车辆的驾驶难度;缺少可靠的防雨水杂物接触馈电接触线的可靠技术措施;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针对专有用户实施供电,没有给出社会车辆接入公共供电网的接入控制方法。
从馈电稳定性、灵活性及供电系统的服务对象的行驶路线特点来看,现有路面及路侧以滑触/搭触方式供电的技术存在的共同缺点是:相关技术难以保障供电侧的馈电接触线与受电器的稳定接触,例如,申请号为201110145867.2,发明名称为:“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地面取电的用电及充电方法”,以及申请号200510028223.X;发明名称为“动力道路电动汽车”,以及申请号为96100886.5,申请名称为“一种无轨电车供电系统”公开的技术,是靠集电臂提供的压力/弹性力作为接触压力实现集电头/集电靴与馈电导流条的接触,在这种方式下,靠改变集电臂提供的压力/弹性力来减震与保持可靠的受电接触压力之间是相冲突的。
从馈电可靠性的角度看,现有技术没有给出对路面或路侧馈电接触线实施雨雪防护或路面积水防护的有效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给出一种供电方法、一种受电方法、一种供电操作方法、一种受电操作方法、一种供电装置以及一种受电装置,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在电气安全性、电气可靠性、馈电稳定性、馈电灵活性、供电网接入许可以及供电网接入/脱离控制方面存在的缺点中的至少一种。
向能够在公路/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实施供电的系统,其服务对象包括属于不同机构或个人的车辆,这就要求该系统是一个为社会车辆提供服务的开放的公用商业供电系统。为了实现该公用商业供电系统运营的经济效益或运营的安全性,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对车辆接入供电网进行接入控制操作,包括身份识别、鉴权等。
向能够在公路/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供电的系统,其服务对象的行驶路线的特点包括在公路/道路上行驶的无轨车辆需要实施正常的变道、上路、下路动作,这就要求该供电系统能够支持车辆对供电网的随时接入和随时脱离,为此,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车辆快速可靠地接入供电系统;车辆快速可靠地脱离供电系统。
向停车状态下的车辆实施充电的系统,无论该系统属于运营商还是属于个人私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对车辆接入供电网进行接入控制操作,包括身份识别、鉴权等;而且,为了方便地接入该充电系统,该系统也要支持车辆快速可靠地接入供电系统,以及车辆快速可靠地脱离供电系统的功能。
向能够在公路/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供电的系统,其服务方式包括对行驶状态下的车辆实施伴随供电,为此,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馈电稳定性问题,在车辆行驶速度、行驶姿态或行驶方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供电侧的馈电馈电接触线与受电侧的受电刷之间保持稳定的馈电接触,以实现馈电稳定性;
馈电灵活性问题,在车辆密度、行驶区域内的供电网供电能力、行驶区域内的路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供电系统能够灵活地中断/开启对特定车辆的供电,以实现馈电灵活性;
向能够在公路/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供电的系统,该系统在开放的环境下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电气安全性问题,避免馈电接触线对路面上的行人或物体造成电气伤害,以保证供电系统的电气安全性;
电气可靠性问题,避免馈电接触线受雨雪、沙尘、杂物的侵害,如雨淋或者杂物接触导致馈电接触线漏电、打火等,以保证供电系统的电气可靠性。
向能够在室内场所行驶的车辆供电的系统,虽然该系统不受风雨的影响,但是仍然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电气安全性问题,避免馈电接触线对行人或物体造成电气伤害,以保证供电系统的电气安全性;
电气可靠性问题,避免馈电接触线漏电、打火等,以保证供电系统的电气可靠性。
本发明解决所述电气安全性及电气可靠性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构建馈电槽,在馈电槽槽腔内或在馈电槽槽口唇部以遮蔽式方式布设馈电导流条,利用馈电槽槽腔上表面和/或馈电槽槽口唇部对馈电导流条遮挡,使得路面人员、动物、不能或者难以接触馈电导流条,保障了供电系统的电气安全性;利用馈电槽槽腔上表面和/或馈电槽槽口唇部对馈电导流条遮挡,并且将直接落入馈电槽槽口的雨水收集在馈电槽腔内,使得雨水、杂物不能或者难以接触馈电导流条,从而避免了馈电导流条位置出现打火、表面损伤,保障了供电系统的电气可靠性;优选地,沿馈电槽槽口布设集水槽口,用于收集路面积水,进一步保证了在雨水天气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本发明解决所述馈电稳定性及馈电灵活性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在供电侧与受电侧综合设计及协同操作实现馈电稳定性及馈电灵活性,其中,
在供电侧布设受电器承载轨,该承载轨用于支撑受电侧的受电器,使受电器在该承载轨上保持稳定的搭载姿态并可以沿承载轨滑动;
在受电侧受电器上配置搭载动作机构,该动作机构用于维持受电器在承载轨上的搭载状态,在该搭载状态下,受电器的晃动和摆动幅度都受承载轨的限制,保持在稳定受电所需要的幅度范围内,在该幅度范围内,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与馈电导流条的接触可以处于稳定状态,因此,保证了馈电稳定性;
在受电器上配置可伸缩和/或弯转的受电刷组件,在受电器处于搭载状态下,通过调整该组件中受电刷部件的弯转姿态和/或调整该组件的伸缩状态,实现在受电器处于搭载状态下的受电或中断受电,从而实现了馈电灵活性;
所述的在供电侧布设受电器承载轨,该承载轨用于支撑受电侧的受电器,使受电器在该承载轨上保持稳定的搭载姿态并可以沿承载轨滑动,弥补了现有受电器技术中缺少让受电器处于自保持状态的技术措施的缺点,使得无论受电器受电刷是否与馈电导流条存在物理接触,受电器均可借助供电侧提供的物理支撑来保持其稳定的姿态的方法。现有技术中,是靠集电臂提供的压力/弹性力作为接触压力实现集电头/集电靴与馈电导流条的接触,在这种方式下,靠改变集电臂提供的压力/弹性力来减震与保持可靠的受电接触压力之间是相冲突的。
本发明解决所述供电网接入许可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供电侧从受电侧获取请求受电的车辆的身份信息,并通过该身份信息核实该车辆是否是供电网的合约用户并且核实该合约用户是否处于有效使用受电网的状态,将该用户的所述信息用于确定是否允许该用户接入供电网;
本发明解决所述供电网接入/脱离控制的基本思路是:向受电侧发送接入供电网的引导信息和或向受电侧发送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息;
所述向受电侧发送接入供电网的引导信息的方法包括:向受电侧发送馈电槽槽口与受电器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或向受电侧发送获取所述馈电槽槽口与受电器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所需要的辅助信息,引导受电器快速进入预搭载状态;
优选地,在向受电侧发送接入供电网的引导信息之前,供电侧获取车辆在道路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信息;
所述向受电侧发送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息的方法包括:根据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向馈电侧发送发送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息:
馈电系统在车辆后续行驶区间内馈电槽的布设信息;
馈电系统在车辆后续行驶区间内馈电槽的供电能力信息;
馈电系统在车辆后续行驶区间内馈电槽的可用状态信息;以及
车辆在后续行驶区间内的行驶路线信息,所述行驶路线信息包括车辆的下路信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基于所述的技术思路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从供电方法、受电方法、供电操作方法、受电操作方法、供电装置以及受电装置六个方面给出了解决相应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给出一种供电方法,包括:
(一)承载步骤,使用布设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为受电器提供承载,其中,
所述受电器承载轨的布设方法包括:
布设在馈电槽口的一侧或两侧;或,
布设在馈电槽口的唇部;
所述为受电器提供承载的方法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单侧独立承载;
双侧合作承载;
双侧双重独立承载;
(二)搭触步骤,使用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与处于搭载状态下的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之间建立/保持搭触状态; 其中,
所述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包括:
布设在馈电槽槽腔内或者布设在馈电槽槽口唇部的一个或者多个馈电导流条单元,所述馈电导流条单元的布设位置受到馈电槽槽体上侧面和/或馈电槽槽口唇部的遮挡;
所述搭触状态,包括:所述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与所述馈电导流条之间存在导电性物理接触;
(三)馈电步骤,向以遮蔽方式布设的与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之间建立了搭触状态的馈电导流条馈电,通过该馈电导流条向处于搭载状态和搭触状态的受电器馈电;其中,
所述处于搭载状态,包括受电器处于如下搭载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单侧独立搭载;
双侧合作搭载;
双侧双重独立搭载;
所述处于搭载状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存在物理接触;
所述受电器的移动受所述受电器承载轨走向的限制;以及
所述受电器的晃动幅度和/或摆动幅度受所述受电器承载轨的限制;
可选地,将沿馈电槽口的一侧或两侧以遮蔽方式布设在馈电槽口唇部或在馈电槽槽腔内的馈电回流条用于向受电器馈电的回流通道;
其中,所述馈电槽口设置在馈电槽槽体的上侧面,用于连通馈电槽槽腔与外部空间,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通过该馈电槽槽口与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之间建立搭触状态。
本发明还给出一种受电操作方法,包括:
(一)搭载步骤,受电器在布设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建立或保持搭载状态;其中,
所述搭载状态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单侧独立搭载,受电器借助于布设在馈电槽口一侧的承载轨即可以保持搭载状态;
双侧合作搭载,受电器需要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的承载轨的共同支撑才可以保持搭载状态;
双侧双重独立搭载,受电器可以只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中的任一侧承载轨实现单侧独立搭载,也可以在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的承载轨上同时实施单侧独立搭载;
所述保持搭载状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存在物理接触;
所述受电器的移动受所述受电器承载轨走向的限制;以及
所述受电器的晃动幅度和/或摆动幅度受所述受电器承载轨的限制;
(二)搭触步骤,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通过馈电槽口与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之间建立/保持搭触状态;其中,
所述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包括:
布设在馈电槽槽腔内或者布设在馈电槽槽口唇部的一个或者多个馈电导流条单元,所述馈电导流条单元的布设位置受到馈电槽槽体上侧面和/或馈电槽槽口唇部的遮挡;
所述搭触状态,包括:所述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与所述馈电导流条之间存在导电性物理接触;
(三)受电步骤,处于搭载状态和搭触状态下的受电器从所述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受电;
可选地,将沿馈电槽口的一侧或两侧以遮蔽方式布设在馈电槽口唇部或在馈电槽槽腔内的馈电回流条用于受电器受电的回流通道;
其中,所述馈电槽口设置在馈电槽槽体的上侧面,用于连通馈电槽槽腔与外部空间,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通过该馈电槽槽口与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之间建立搭触状态。
本发明还给出一种供电操作方法,其中,
供电侧执行如下至少一种操作:
操作一,在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建立搭载状态之后,向馈电导流条阵列中与所述受电器所在位置对应的馈电导流条单元馈电,或者向馈电导流条阵列中与所述受电器所在位置对应的馈电导流条单元以及与该馈电导流条单元相邻的馈电导流条单元馈电;
操作二,在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并且所述受电器处于受电状态时,停止向馈电导流条阵列中与所述受电器所在位置对应的馈电导流条单元馈电;之后,供电侧向受电侧发送受电刷脱离馈电导流条的指示信息;
操作三,在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并且所述受电器处于受电状态时,供电侧向受电侧发送在所述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受电部件处于搭触状态下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
操作四,在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时,供电侧向受电侧发送受电器搭载方式变更指示信息;
操作五,在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时,供电侧向受电侧发送脱离受电器承载轨/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息;以及
操作六,在车载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时,供电侧包含的槽内通信模块接收车载受电器包含的电/光转换模块或无线电天线模块发送的指示信息;
所述搭载状态的特征为在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存在物理接触;
所述受电器的移动轨迹受所述受电器承载轨走向的限制;以及
所述受电器的晃动幅度和/或摆动幅度受所述受电器承载轨的限制;
所述受电器搭载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搭载方式:
单侧独立搭载,受电器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一侧的承载轨的支撑即可以保持搭载状态;
双侧合作搭载,受电器需要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的承载轨的支撑才可以保持搭载状态;
双侧独立搭载/双侧双重独立搭载,受电器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中的任一侧承载轨都可以实现单侧独立搭载,也可以在两侧同时实施单侧独立搭载;
所述受电器承载轨是在馈电槽口唇部或在邻近馈电槽口处,沿馈电槽口长度方向在馈电槽口的一侧或两侧布设的受电器承载体,以可选的方式用于馈电回流通道;所述馈电导流条阵列是在馈电槽口唇部或在馈电槽槽腔内,沿馈电槽口长度方向在馈电槽口的一侧或两侧以遮蔽方式布设的用于向受电器馈电的一组馈电导流条单元;所述馈电回流条是可选项,可以在馈电槽口唇部或在馈电槽槽腔内,沿馈电槽口长度方向在馈电槽口的一侧或两侧以遮蔽方式布设有馈电回流条;
其中,所述以遮蔽方式布设的用于向受电器馈电的一组馈电导流条单元,布设在被馈电槽上侧面和/或馈电槽口唇部遮挡的位置,所述遮挡可以阻挡雨水、杂物、沙尘、行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馈电导流条接触;所述一组馈电导流条单元包括依次布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长度在1米至400米之间的馈电导流条单元,在相邻馈电导流条单元之间设置电绝缘间隔,对特定馈电导流条单元供电的通/断由相应的馈电导流条单元供电开关控制;
所述馈电槽口是在馈电槽上侧设置的用于连通槽腔与路面空间的槽口;其中,
所述馈电槽是沿道路长度方向,纵向布设的路面馈电槽和/或纵向布设的路侧馈电槽。
对应于上述供电操作方法所包含的相应步骤,供电侧执行如下相应操作:
在操作一至操作五中任一项所述的搭载状态建立之前,供电侧执行如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使用布设在路面或者路侧的无线电天线模块向所述受电器当时所在区域发送允许该受电器或允许该受电器的承载车辆接入供电网的指示信息;
使用布设在路面或者路侧的无线电天线模块从路面区域接收请求接入供电网的接入请求信息;
使用布设在路面或者路侧的无线电天线模块向路面区域发送供电网的系统消息;以及
使用布设在路面或者路侧的无线电天线模块向路面区域发送或者从路面区域接收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的距离信息;以及
获取所述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距离信息所需要的辅助信息;
和/或,与操作一至操作六的执行相对应,供电侧执行如下操作:
在执行操作一所述的向馈电导流条阵列中与所述受电器所在位置对应的馈电导流条单元馈电之前,供电侧确认该馈电导流条已经与所述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或受电部件之间处于搭触状态;
在执行操作二所述的向受电侧发送受电刷/受电部件脱离馈电导流条的指示信息之后,供电侧从受电侧接收完成受电刷脱离馈电导流条的指示信息;
在执行操作三所述的向受电侧发送在所述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受电部件处于搭触状态下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之后,供电侧使用布设在路面或者路侧的无线电天线模块从受电侧接收相应的中断受电完成指示信息;
在执行操作四所述的向受电侧发送受电器搭载方式变更指示信息的操作之前,供电侧确定对受电器实施分路/下路或确定已完成受电器合路/上路;
在执行操作五所述的向受电侧发送脱离受电器承载轨/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息之前,供电侧判断所述受电器是否处于受电状态,如果是,则停止向与所述受电器存在电接触的馈电导流条单元馈电;和/或,
在向受电侧发送脱离受电器承载轨/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息之后,供电侧使用布设在路面或者路侧的无线电天线模块从受电侧接收脱离受电器承载轨/脱离供电网的完成指示信息;
在执行操作六所述的槽内通信模块接收车载受电器包含的电/光转换模块或无线电天线模块发送的指示信息的承载信号之后,供电侧实施受电器/受电车身份确认、受电器位置估计、保持/中断向受电侧供电中的至少一种操作。
本发明还给出一种受电操作方法,其中,
受电侧执行如下至少一种操作:
操作一,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建立搭载状态之后,受电侧从馈电导流条阵列中与该受电器所在位置对应的馈电导流条单元受电;
操作二,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时,并且所述受电器处于受电状态时,受电侧从供电侧接收受电刷脱离馈电导流条的指示信息;
操作三,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时,并且所述受电器处于受电状态时,受电侧从供电侧接收在所述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受电部件处于搭触状态下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
操作四,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时,受电侧从供电侧接收受电器搭载方式变更指示信息;
操作五,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时,受电侧从供电侧接收脱离受电器承载轨/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息;以及
操作六,在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时,受电侧受电器包含的电/光转换模块或无线电天线模块向位于供电侧的槽内通信模块发送指示信息;
所述搭载状态的特征为在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存在物理接触;
所述受电器的移动轨迹受所述受电器承载轨走向的限制;以及
所述受电器的晃动幅度和/或摆动幅度受所述受电器承载轨的限制;
所述受电器搭载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搭载方式:
单侧独立搭载,受电器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一侧的承载轨的支撑即可以保持搭载状态;
双侧合作搭载,受电器需要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的承载轨的支撑才可以保持搭载状态;
双侧独立搭载/双侧双重独立搭载,受电器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中的任一侧承载轨都可以实现单侧独立搭载,也可以在两侧同时实施单侧独立搭载;
所述受电器承载轨是在馈电槽口唇部或在邻近馈电槽口处,沿馈电槽口长度方向在馈电槽口的一侧或两侧布设的受电器承载体,以可选的方式用于馈电回流通道;所述馈电导流条阵列是在馈电槽口唇部或在馈电槽槽腔内,沿馈电槽口长度方向在馈电槽口的一侧或两侧以遮蔽方式布设的用于向受电器馈电的一组馈电导流条单元;所述馈电回流条是可选项,可以在馈电槽口唇部或在馈电槽槽腔内,沿馈电槽口长度方向在馈电槽口的一侧或两侧以遮蔽方式布设有馈电回流条;
其中,所述以遮蔽方式布设的用于向受电器馈电的一组馈电导流条单元,布设在被馈电槽上侧面和/或馈电槽口唇部遮挡的位置,所述遮挡可以阻挡雨水、杂物、沙尘、行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馈电导流条接触;所述一组馈电导流条单元包括依次布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长度在1米至400米之间的馈电导流条单元,在相邻馈电导流条单元之间设置电绝缘间隔,对特定馈电导流条单元供电的通/断由相应的馈电导流条单元供电开关控制;
所述馈电槽口是在馈电槽上侧设置的用于连通槽腔与路面空间的槽口;其中,
所述馈电槽是沿道路长度方向,纵向布设的路面馈电槽和/或纵向布的设路侧馈电槽。
对应于上述受电操作方法所包含的相应步骤,受电侧执行如下相应操作:
在操作一至操作五中任一项所述的搭载状态建立之前,受电侧执行如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从供电侧接收允许受电器或允许该受电器的承载车辆接入供电网的指示信息;
向供电侧发送请求接入供电网的接入请求信息;
从供电侧接收供电网的系统消息;以及
从供电侧接收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的距离信息;以及
获取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的距离信息所需要的辅助信息;
和/或,与操作一至操作五的执行相对应,受电侧执行如下操作:
在执行操作一所述的从馈电导流条阵列中与所述受电器所在位置对应的馈电导流条单元受电之前,向供电侧发送该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与馈电导流条之间已经处于搭触状态的指示信息;
在执行操作二所述的从受电侧接收受电刷脱离馈电导流条的指示信息之后,受电侧向供电侧发送完成受电刷脱离馈电导流条的指示信息;
在执行操作三所述的从受电侧接收在所述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受电部件处于搭触状态下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之后,向供电侧发送相应的中断受电完成指示信息;
在执行操作四所述的从供电侧接收受电器搭载方式变更指示信息的操作之后,向供电侧发送受电器搭载方式变更完成指示信息;
在执行操作五所述的从供电侧接收脱离受电器承载轨/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息之后,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与馈电导流条脱离搭触并进入复位状态,然后受电器与供电侧的承载轨脱离搭载;和/或,
在受电器完成与供电侧的承载轨脱离搭载之后,受电侧向供电侧发送脱离受电器承载轨/脱离供电网的完成指示信息。
本发明还给出一种供电装置,包括:
馈电槽模块,受电器承载轨模块,馈电导流条模块;可选地,馈电回流条模块;
所述馈电槽模块,用于为馈电导流条模块提供安装支撑及电气安全防护,包括:馈电槽槽体、馈电槽槽腔及馈电槽口;
所述承载轨模块,用于为受电器提供承载,包括:布设在馈电槽口一侧或两侧的受电器承载轨或受电器承载部件;
所述馈电导流条模块,用于向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馈送电能,包括:至少一个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单元;
所述馈电回流条模块,用于向受电器馈电的回流通道,包括:至少一个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回流条单元;
其中,所述为受电器提供承载的实现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单侧独立承载,由布设在馈电槽口一侧的承载轨独立地为受电器提供承载;
双侧合作承载,由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的承载轨共同为受电器提供承载;
双侧双重独立承载,由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中的承载轨同时对受电器实施单侧独立承载;
所述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包括:
布设在馈电槽槽腔内或者布设在馈电槽槽口唇部的一个或者多个馈电导流条单元,所述馈电导流条单元的布设位置受到馈电槽槽体上侧面和/或馈电槽槽口唇部的遮挡。
本发明给出的供电装置,还包含:
至少一个信号收/发模块组件;和/或,
至少一个槽内通信模块组件;
其中,
所述信号收/发模块组件包含如下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声电转换模块和/或电声转换模块;
光电转换模块和/或电光转换模块;以及
无线电天线模块;其中,所述声电转换模块和/或电声转换模块用于对受电器的位置进行定位,或者用于对车辆特定部位进行定位;
所述槽内通信模块组件包含如下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光电转换模块,用于接收受电器包含的发光部件发射的光信号,供电侧使用该光电转换模块或者该模块构成的阵列所接收到的所述光信号,获取受电器的身份信息、受电器的位置信息、受电侧可受电及受电侧请求中断供电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槽内通信用无线电接收天线模块,用于接收受电器包含的近距离通信天线部件发射的无线电信号,供电侧使用该无线电天线模块或者该模块构成的阵列所接收到的所述无线电信号,获取受电器的身份信息、受电器的位置信息、受电侧可受电及受电侧请求中断供电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优选地,上述槽内通信模块组件还包含如下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电光转换模块,用于向受电器包含的光电转换部件发射光信号,该光信号用于承载供电侧已中断向馈电导流条馈电的指示信息、受电器脱离承载轨的指示信息、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脱离搭触状态的指示信息以及受电器的承载车辆在该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保持搭触状态下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槽内通信用无线电发射天线模块,用于向受电器包含的无线电天线部件发射无线电信号,该无线电信号用于承载供电侧已中断向馈电导流条馈电的指示信息、受电器脱离承载轨的指示信息、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脱离搭触状态的指示信息以及受电器的承载车辆在该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保持搭触状态下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优选地,所述槽内通信模块的具体布设位置包括:位于路面/路侧馈电槽口的一侧,该馈电槽口的另一侧布设有馈电导流条单元。
本发明给出的供电装置,还包含馈电监控模块组件,该馈电监控模块组件包含如下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电流计量模块,该模块可以计量馈电导流条上传输的电流值;
漏电检测模块,该模块可以检测馈电导流条泄漏到路面上的电压值;
馈电导流条单元供电开关模块,该模块用于开通或者阻断向馈电导流条单元的输电。
本发明还给出一种受电装置,包括受电器,该受电器含有:
受电模块,受电模块驱动模块,搭载动作部件,搭载驱动模块;
所述受电模块,用于从供电侧以遮蔽方式布设在馈电槽腔内或者布设在馈电槽口唇部的馈电导流条获取电能,包括:受电刷转动关节组件、受电刷;可选地,该受电部件包括回流刷,该回流刷及以遮蔽方式布设在馈电槽腔内或者布设在馈电槽口唇部的馈电回流条可用于受电器受电的回流通道;
受电模块驱动模块,用于驱动受电模块完成受电刷和/或回流刷从受电器颈部包含的腔体内伸出、受电刷和/或回流刷姿态调整、以及受电刷和/或回流刷与馈电导/回流条的搭触动作中的一种或多种,该受电模块驱动模块包括电磁驱动的动作部件、液压驱动的动作部件和气压驱动的动作部件中的至少一种;
搭载动作部件,用于建立和保持受电器在供电侧布设的承载轨上的搭载状态,包括:至少一个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物理部件,在第一状态下,该搭载部件与供电侧布设的承载轨之间存在物理接触,在第二状态下,该搭载部件与供电侧布设的承载轨之间脱离接触,该搭载动作部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的转换由搭载驱动模块操作;
搭载驱动模块,用于操作搭载动作部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改变状态,该搭载驱动模块包括电磁驱动的动作部件、液压驱动的动作部件和气压驱动的动作部件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受电器在供电侧布设的承载轨上的搭载状态,包含如下搭载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单侧独立搭载,受电器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一侧的承载轨的支撑即可以保持搭载状态;
双侧合作搭载,受电器需要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的承载轨的支撑才可以保持搭载状态;
双侧独立搭载/双侧双重独立搭载,受电器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中的任一侧承载轨都可以实现单侧独立搭载,也可以在两侧同时实施单侧独立搭载;
所述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包括:布设在馈电槽槽腔内或者布设在馈电槽槽口唇部的一个或者多个馈电导流条单元,所述馈电导流条单元的布设位置受到馈电槽槽体上侧面和/或馈电槽槽口唇部的遮挡。
上述受电装置包含的受电器,还包括受电器光学定位模块,用于受电器搭载过程中引导受电器颈置入馈电槽口内;
优选地,该受电器光学定位模块包含的成像部件和/或发光部件位于受电器的颈部或肩部。
上述受电装置包含的受电器,还包括受电刷释放驱动模块,用于实现受电刷与包含该受电刷的受电器之间的物理脱离,具体脱离方式包括如下任一种:
将受电刷及受电刷转动关节组件作为一个整体,实施该整体与包含该整体的受电模块间的物理脱离;
将包含受电刷的受电模块作为一个整体,实施该整体与包含该整体的受电器间的物理脱离;
将包含受电刷的受电模块以及包含搭载动作部件的受电器颈部作为一个整体,实施该整体与包含该整体的受电器间的物理脱离;
将包含受电刷的受电模块、受电器颈部及受电器肩部作为一个整体,实施该整体与包含该整体的受电器间的物理脱离;
上述受电装置包含的受电器,还包括气流释放口,用于对受电器承载轨和/或馈电导流条除尘或温度调节,该气流释放口包括:位于受电器肩部、颈部和受电刷中任一位置的气孔;该气流释放口将车载压气机送来的气流释放到受电器承载轨和/或向馈电导流条表面;
本发明给出的上述受电装置,还包括受电器操作臂,用于将受电器颈置入馈电槽口和/或将受电器颈从馈电槽口取出,该受电器操作臂包括:
受电器操作腕,用于调整受电器的姿态;
双状态连接关节,用于减轻受电器操作臂与受电器之间的震动传递,包括弹性连接状态和刚性连接状态;在将受电器颈置入馈电槽口和/或将受电器颈从馈电槽口取出的过程中,双状态连接关节处于刚性连接状态,在拖动处于搭载状态下的受电器移动的过程中,双状态连接关节处于弹性连接状态;
本发明的实施例给出的方法举例和系统举例,可以克服现有技术在电气安全性、电气可靠性、馈电稳定性、馈电灵活性、供电网接入许可、供电网接入/脱离控制方面存在的缺点中的至少一种,可以为停车状态的车辆实施充电,可以为行驶中的车辆实施供电,可以降低对车载储电装置的需求,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给出的一种供电方法流程图;
图2(a)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给出的带有双侧合作承载轨的馈电槽模块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给出的处于双侧合作搭载状态下的受电器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给出的可用于单侧独立承载的受电器承载轨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给出的可用于单侧独立承载或双侧双重独立承载的受电器承载轨结构示意图;
图3 (c)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给出的可用于单侧独立搭载或双侧双重独立搭载的受电器结构示意图;
图3 (d)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给出的受电器所处的单侧独立搭载状态示意图;
图3 (e)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给出的受电器所处的双侧双重独立搭载状态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给出的路面集水槽口布设方式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给出的路侧集水槽口布设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给出的一种路面馈电槽模块组件布设形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给出的一种受电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给出的一种受电操作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给出的一种路侧馈电槽模块组件布设形式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给出的一种受电装置组成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给出的一种路面馈电槽模块组件布设形式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给出的一种供电操作方法流程图;
图12(a)~图12(f)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给出的受电器的六个操作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给出的一种供电装置组成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给出的一种随路供电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给出一种供电方法举例、一种受电方法举例、一种供电操作方法举例、一种受电操作方法举例、一种供电装置举例以及一种受电装置举例,基于本发明给出的举例,可以克服现有技术在电气安全性、电气可靠性、馈电稳定性、馈电灵活性、供电网接入许可、供电网接入/脱离控制方面存在的缺点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实施例给出的一种供电方法举例,针对实现随路供电或停车充电所面临的问题,给出的技术方案实例包括:
一、为解决电气安全性及电气可靠性问题,给出的实施方案包括:构建馈电槽,在馈电槽槽腔内或在馈电槽槽口唇部以遮蔽式方式布设馈电导流条,利用馈电槽槽腔上表面和/或馈电槽槽口唇部对馈电导流条遮挡,使得路面人员、动物、不能或者难以接触馈电导流条,保障了供电系统的电气安全性;利用馈电槽槽腔上表面和/或馈电槽槽口唇部对馈电导流条遮挡,并且将直接落入馈电槽槽口的雨水收集在馈电槽腔内,使得雨水、杂物不能或者难以接触馈电导流条,从而避免了馈电导流条位置出现打火、表面损伤,保障了供电系统的电气可靠性;优选地,沿馈电槽槽口布设集水槽口,用于收集路面积水,进一步保证了在雨水天气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二、为解决馈电稳定性及馈电灵活性问题,给出的实施方案包括:通过在供电侧与受电侧综合设计及协同操作实现馈电稳定性及馈电灵活性,其中,
在供电侧布设受电器承载轨,该承载轨用于承载受电侧的受电器,使受电器在该承载轨上保持稳定的搭载姿态,当用于为行驶状态下的车实施伴随供电时,受电器可以在搭载状态下沿承载轨滑动;
所述在供电侧布设受电器承载轨,具体方案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在馈电槽口的一侧布设可对受电器实现独立承载的单侧独立承载轨,所述单侧独立承载轨可用于在正常供电过程中为受电器提供稳定其姿态所需要的承载,也可用于在馈电槽口分路/合路处为受电器提供变换馈电槽口所需要的走向引导承载;参见图3(a)所示,位于馈电槽口217右侧的单侧独立承载轨350布设在馈电槽口的唇部,在馈电槽口217左侧唇部布设有馈电槽口防护部件370,该单侧独立承载轨350包含有凸起部位/部件351,借助于该凸起部位/部件351对受电器的限位,实现单侧独立承载轨350对受电器的单侧独立承载;
在馈电槽口的两侧分别布设可对受电器实现合作承载的双侧合作承载轨,所述双侧合作承载轨需要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的承载轨共同作用下才能实现对受电器的姿态承载,使受电器处于稳定搭载状态;双侧合作承载轨对受电器的合作承载方式参见图2(a)所示:位于馈电槽口217右侧的承载轨213a布设在馈电槽口的唇部,位于馈电槽口217左侧的承载轨213b布设在馈电槽口的唇部,只有在承载轨213a与承载轨213b从左右两侧共同作用下,才能实现对受电器的姿态承载;处于双侧合作搭载状态下的受电器220参见图2(b)所示,受电器220在双侧承载轨的承载下处于搭载状态,该受电器220包含:受电器搭载驱动模块226,受电模块221,受电模块驱动模块227,搭载动作部件222a和222b以及受电器操作臂228;受电模块221包括:受电刷转动关节组件223,受电刷224以及回流电刷225;图2(b)中,受电器220处于搭载状态,受电器220包含的受电刷224与馈电导流条之间处于搭触状态,受电器220包含的回流电刷225与馈电回流条之间处于搭触状态;
在馈电槽口的两侧分别布设可分别对受电器实现独立承载的双侧独立承载轨,或者称之为双侧双重独立承载轨,所述双侧独立承载轨/双侧双重独立承载轨对受电器的承载方式包括:使用一侧的承载轨对受电器实施单侧独立承载;同时使用两侧的承载轨对受电器实施双侧独立承载轨/双侧双重独立承载;参见图3(b)所示,位于馈电槽口217右侧的单侧独立承载轨350布设在馈电槽口的唇部,该单侧独立承载轨350包含有凸起部位/部件351,借助于该凸起部位/部件351对受电器的限位,实现单侧独立承载轨350对受电器的单侧独立承载;位于馈电槽口217左侧的单侧独立承载轨360布设在馈电槽口的唇部,该单侧独立承载轨350包含有凸起部位/部件361,借助于该凸起部位/部件361对受电器的限位,实现单侧独立承载轨360对受电器的单侧独立承载;在位于馈电槽口217右侧的单侧独立承载轨350与位于馈电槽口217左侧的单侧独立承载轨360同时对受电器实施承载时,及实现了对该受电器的双侧双重独立承载。
本实施方案还给出了布设馈电槽口分路/合路单元或者馈电槽口交叉单元的方法举例,该举例包含了本发明的一个基本思路:为了避免在车辆上路/下路或车辆通过平面交叉路口时对受电器实施车载受电器脱离供电网/接入供电网的操作,让车载受电器在受电器在搭载状态下,从具有第一走向的馈电槽口变换到具有第二走向的馈槽口,或者让车载受电器在搭载状态下在平面交叉路口处穿过与车载受电器所在馈电槽口相交叉的馈电槽口,在道路/公路的上路/下路处布设馈电槽口分路/合路单元,或者在平面交叉路口处布设馈电槽口交叉单元。在馈电槽口分路/合路单元或馈电槽口交叉单元的支持下,受电车辆在上路/下路或转弯过程中,其车载受电器可以不脱离供电侧的承载轨,减少了车载受电器脱离供电网/接入供电网的次数。
对应于供电侧布设的受电器承载轨,在受电侧受电器上配置搭载动作机构,该动作机构用于维持受电器在承载轨上的搭载状态,在该搭载状态下,受电器的晃动和摆动幅度都受承载轨的限制,保持在稳定受电所需要的幅度范围内,在该幅度范围内,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与馈电导流条的接触可以处于稳定状态,因此,保证了馈电稳定性;
在受电器上配置可伸缩和/或弯转的受电刷组件,在受电器处于搭载状态下,通过调整该组件中受电刷部件的弯转姿态和/或调整该组件的伸缩状态,建立馈电导流条与从受电器颈部包含的腔体内伸出的受电刷之间的搭触状态,从而实现在受电器处于搭载状态下的受电或中断受电,从而实现了馈电灵活性;
三、为解决供电网接入许可问题,给出的实施方案包括:供电侧从受电侧获取请求受电的车辆的身份信息,并通过该身份信息核实该车辆是否是供电网的合约用户并且核实该合约用户是否处于有效使用受电网的状态,将该用户的所述信息用于确定是否允许该用户接入供电网;
四、为解决供电网接入/脱离控制问题,给出的实施方案包括:向受电侧发送接入供电网的引导信息和或向受电侧发送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息;
所述向受电侧发送接入供电网的引导信息的方法包括:向受电侧发送馈电槽槽口与受电器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或向受电侧发送获取所述馈电槽槽口与受电器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所需要的辅助信息,引导受电器快速进入预搭载状态;
优选地,在向受电侧发送接入供电网的引导信息之前,供电侧获取车辆在道路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信息;
所述向受电侧发送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息的方法包括:根据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向馈电侧发送发送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息:
馈电系统在车辆后续行驶区间内馈电槽的布设信息;
馈电系统在车辆后续行驶区间内馈电槽的供电能力信息;
馈电系统在车辆后续行驶区间内馈电槽的可用状态信息;以及
车辆在后续行驶区间内的行驶路线信息,所述行驶路线信息包括车辆的下路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供电侧是指随路供电网或充电网一侧,或者说是构成供电网的功能模块、物理单元、逻辑单元单元、结构件等所在的一侧,供电侧包括:布设在路面/路侧的馈电槽、馈电槽口、馈电导流条单元、受电器承载轨构成的馈电模块组件,进一步地包括与该馈电模块组件配合工作的各种电控制单元、通信单元、监测单元、测维护单元、防护单元以及各种模块、结构件等;受电侧是指受电器所在的一侧,或者说是指受电器、受电车辆、受电装置、受电侧通信单元、受电侧控制单元及测量单元等所在的一侧,受电侧包括:受电器、通过受电器获取电能的储电/用电装置;供电侧与受电侧之间存在馈电接口、无线通信接口、无线控制接口及无线测量接口,其中馈电接口包括馈电导流条单元与受电器间的电力输送通道。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供电方法举例、受电方法举例、供电操作方法举例、受电操作方法举例、供电装置举例以及受电装置举例加以说明。
实施例一,供电方法举例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供电方法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一)承载步骤,使用布设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为受电器提供承载,其中,
所述受电器承载轨的布设方法包括:
布设在馈电槽口的一侧或两侧;或,
布设在馈电槽口的唇部;
所述为受电器提供承载的方法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单侧独立承载,由布设在馈电槽口一侧的承载轨独立地为受电器提供承载;受电器借助于该项承载即可以保持搭载状态;
双侧合作承载,由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的承载轨共同为受电器提供承载;受电器需要借助两侧的承载轨的支撑才可以保持搭载状态;
双侧双重独立承载,由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中的任一侧承载轨实现对受电器的承载;受电器可以只借助单侧承载轨的承载保持单侧独立搭载状态,也可以在两侧同时实施单侧独立搭载;
步骤S120,(二)搭触步骤,使用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与处于搭载状态下的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之间建立/保持搭触状态; 其中,
所述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包括:
布设在馈电槽槽腔内或者布设在馈电槽槽口唇部的一个或者多个馈电导流条单元,所述馈电导流条单元的布设位置受到馈电槽槽体上侧面和/或馈电槽槽口唇部的遮挡;
所述搭触状态,包括:所述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与所述馈电导流条之间存在导电性物理接触;
步骤S130,(三)馈电步骤,向以遮蔽方式布设的与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之间建立了搭触状态的馈电导流条馈电,通过该馈电导流条向处于搭载状态和搭触状态的受电器馈电;其中,
所述处于搭载状态,包括受电器处于如下搭载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单侧独立搭载;
双侧合作搭载;
双侧双重独立搭载;
所述处于搭载状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存在物理接触;
所述受电器的移动受所述受电器承载轨走向的限制;以及
所述受电器的晃动幅度和/或摆动幅度受所述受电器承载轨的限制;
可选地,将沿馈电槽口的一侧或两侧以遮蔽方式布设在馈电槽口唇部或在馈电槽槽腔内的馈电回流条用于向受电器馈电的回流通道;
其中,所述馈电槽口设置在馈电槽槽体的上侧面,用于连通馈电槽槽腔与外部空间,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通过该馈电槽槽口与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之间建立搭触状态。
上述受电器承载轨的布设方法,以及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的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2(a)所示,包括:
在馈电槽210上侧212设置连通槽腔211与路面空间的馈电槽口217,此处所述的馈电槽210是指馈电槽槽体,或者是指馈电槽槽体模块;
在馈电槽口唇部或在邻近馈电槽口217处,沿馈电槽口217长度方向在馈电槽口217的一侧或两侧布设用于承载车载受电器的承载轨213,图2(a)中给出了位于馈电槽口右侧的受电器承载轨213a和位于馈电槽口左侧的受电器承载轨213b;如图2(a)所示的承载轨213,用于对受电器实施双侧合作承载,受电器在位于馈电槽口217右侧的受电器承载轨213a以及位于馈电槽口左侧的受电器承载轨213b的共同作用下,保持搭载姿态的稳定,双侧合作承载的缺点是难以实现馈电槽口的合路或分路;优选地,对所述受电器的承载轨做接地处理,使之与大地保持相同或相近的电位,受电器的承载轨可以通过其与受电器外壳或搭载动作部件的导电性接触,实现受电器外壳、受电器操作臂外壳、车体以及受电电缆的金属防护套中的至少一种的接地;其中,所述接地用于受电过程中的漏电防护,以便在受电电缆出现绝缘性能下降或漏电的情况下,保护人员不受伤害。
在馈电槽口唇部或在馈电槽槽腔211内,沿馈电槽口长度方向在馈电槽口的一侧或两侧以遮蔽方式布设用于向车载受电器馈电的馈电导流条阵列,所述馈电导流阵列包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馈电导流条单元214,沿馈电导流条单元214的至少一侧,布设用于馈电导流条单元214绝缘防护的绝缘体216a;
可选地,在馈电槽口唇部或在馈电槽槽腔211内,沿馈电槽口长度方向在馈电槽口的一侧或两侧以遮蔽方式布设用于向车载受电器馈电的馈电回流条215,沿馈电回流条215的至少一侧,布设用于馈电回流条215绝缘防护的绝缘体216b;
本实施例给出的供电方法,其中,
在实施所述馈电步骤之前,供电侧确定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已经与馈电导流条实现了搭触;具体确定方法包括:
延时确定法,在供电侧向受电侧发送实施搭载/搭触的指示信息之后规定的时间内,受电器完成搭触;或者,
供电侧从受电侧接收搭触完成指示信息,所述从受电侧接收搭触完成指示信息的具体步骤包括:
使用信号收/发模块接收搭触完成指示信息;和/或
使用槽内通信模块接收搭触完成指示信息。
本实施例给出的上述供电方法,其中,
所述搭触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与从处于搭载状态下的受电器颈部包含的腔体内伸出的受电刷之间建立/保持搭触状态。
本实施例给出的供电方法,其中,
在实施所述搭载步骤之前,供电侧执行如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使用信号收/发模块组件包含的无线电天线模块向所述受电器当时所在区域发送允许该受电器或允许该受电器的承载车辆接入供电网的指示信息;
使用信号收/发模块组件包含的无线电天线模块从受电侧接收请求接入供电网的接入请求信息;
使用信号收/发模块组件包含的无线电天线模块向受电侧发送供电网的系统消息;以及
使用信号收/发模块组件包含的无线电天线模块向受电侧发送或者从受电侧接收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的距离信息,或者所述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馈电槽口之间的距离信息;以及
获取所述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距离信息所需要的辅助信息,或者获取所述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馈电槽口之间的距离信息所需要的辅助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网的系统消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供电网/馈电槽口的存在指示信息;
供电网/馈电槽口所属的运营商指示信息;
供电网当前供电价格指示信息;
供电网/馈电槽口是否可用的指示信息;
供电网/馈电槽口供电能力的指示信息;
当前区域之外存在的供电网/馈电槽口的位置信息;
当前区域之外存在的供电网/馈电槽口的的服务状态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电天线模块包含在信号收/发模块内,该信号收/发模块的布设方法及工作方法如下:
本实施例中纵向布设路面信号收/发模块的方法举例,参见图10所示,在馈电槽口217f的一侧布设一组路面信号收/发模块1040构成的线形阵列,在馈电槽口217g的一侧布设一组路面信号收/发模块1030构成的线形阵列;
本实施例给出的路面信号收/发模块1030或1040的一种构成方式为,路面信号收/发模块1030或1040包含声电转换模块和/或电声转换模块、光电转换模块和/或电光转换模块及无线电天线模块,这三种模块封装在一个物理组件内;其中,
所述声电转换模块和/或电声转换模块用于对车载受电器的位置进行定位,或者用于对车辆特定部位进行定位,本实施例给出的一种具体定位方式包括:布设在路面的信号收/发模块1030或1040包含的声电转换模块接收由安装在受电器上或者车辆的特定部位上的电声转换模块发送的声波,获取该声波到达到布设在路面和/或路侧的声电转换模块的到达时间或者到达时间差,使用所获取的到达时间或者到达时间差估计所述电声转换模块的位置,从而确定该电声转换模块布设点相对于路面信号收/发模块1030或1040的位置;
所述光电转换模块和/或电光转换模块用于对路面馈电槽槽口状态的监视、路面可见度监视、路面照明及向车辆发送行驶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路面馈电槽槽口状态的监视,包括:监视路面馈电槽口及其附近是否有妨碍车辆受电或车辆行驶的物体存在;所述路面可见度监视,包括:对雨雪、雾霾引起的可见度改变的监测;所述路面照明,包括:提供夜间车辆行驶所需要的照明,或者提供夜间对路面馈电槽槽口状态的监视所需要的照明;所述发送行驶控制信号,包括:发送光电转换模块和/或电光转换模块所在车道的行驶控制信号,例如:该车道禁止进入/转向/变道的指示信号,或该车道供电状态指示信号;
所述无线电天线模块,用于向受电侧发送无线电信号和/或用于从受电侧接收无线电信号。所述向受电侧发送无线电信号,包括发送如下信号中的至少一种:向受电侧发送允许接入供电网的指示信号;向受电侧发送供电网系统消息;向受电侧发送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号;所述从受电侧接收无线电信号,包括接收如下信号中的至少一种:受电侧发送的请求接入供电网的请求信号;受电侧发送的身份识别信息;受电侧发送的表征受电器搭载能力的指示信息;受电侧发送的表征当前车载储能量的指示信息;受电侧发送的车辆行驶导航信息;受电侧发送的车辆行驶姿态信息。
本实施例给出的供电方法,还包括终止供电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供电侧终止向与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存在搭触关系的馈电导流条单元供电,并通过信号收/发模块或通过槽内通信模块向受电侧发送已终止供电的指示信息和脱离承载轨的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或者,
供电侧通过信号收/发模块或通过槽内通信模块从受电侧接收到请求终止供电的指示信息,然后,供电侧终止向与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存在搭触关系的馈电导流条单元供电;优选地,供电侧终止向与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存在搭触关系的馈电导流条单元供电之后,向受电侧发送已终止供电的指示信息。
上述供电侧终止向与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存在搭触关系的馈电导流条单元供电的方法,使用馈电监控模块组件实现,所述馈电监控模块组件的构成方式及工作方法包括:
馈电监控模块组件包含如下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电流计量模块,该模块可以计量馈电导流条上传输的电流值;
漏电检测模块,该模块可以检测馈电导流条泄漏到路面上的电压值;
馈电导流条单元供电开关模块,该模块用于开通或者阻断向馈电导流条单元的输电。
本实施例中,馈电监控模块组件的布设方式举例,参见图10所示,在馈电槽口217f和馈电槽口217g的中间区域布设供电缆槽1060,在路面供电缆槽1060槽腔内,或者沿路面供电缆槽1060的走向,布设一组路面馈电监控模块1050,该组路面馈电监控模块构成线形阵列; 所述路面供电缆槽1060对应于第一行车道及第二行车道;
本实施例给出的路面馈电监控模块组件1050的一种构成方式为,路面馈电监控模块组件1050包含馈用于电导流条单元供电控制的开关模块、电流计量模块及漏电检测模块,这三种模块封装在一个物理组件内。
本实施例中,一种供电方式参见图10所示,包括:
在以车道线为边界覆盖行车道三分之一宽度的纵向区域内纵向布设路面馈电槽口;
优选地,在由第一车道线分开的相邻的第一行车道和第二行车道区域内,纵向布设的第一路面馈电槽口位于以第一车道线为边界覆盖第一行车道三分之一宽度的纵向区域内,纵向布设的第二路面馈电槽口位于以第一车道线为边界覆盖第二行车道三分之一宽度的纵向区域内;
更优选地,沿第一车道长度方向布设有第一供电电缆,所述第一供电电缆可以为第一路面馈电槽口和第二路面馈电槽口内的馈电导流条阵列馈电;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路面馈电槽口为馈电槽口217a至馈电槽口217b之间相连通的槽口,所述第二路面馈电槽口为馈电槽口217c至馈电槽口217d之间相连通的槽口;
再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路面馈电槽口和第二路面馈电槽口之间布设有第一供电缆槽1060,在所述第一供电缆槽内1060布设有所述第一供电电缆。
参见图10所示,在以车道线505为边界覆盖第一/第二行车道三分之一宽度的纵向区域内,布设与第一行车道对应的馈电槽210a及对应的馈电槽口的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不中断车辆的正常行驶。维护车1080在车道边缘带区域内行驶,只占用车道边缘区域内的空间,对第一行车道上行驶的车辆850a和/或第二行车道上行驶的850b的影响小,有利于车辆850a和/或850b对维护车1080实施避让,无论是维护车1080处于行驶状态还是处于静止状态,都不会中断第一行车道或第二行车道上的交通;以及
可在相邻车道间共享供电网资源,包括共享向如下至少一种资源:信号收/发模块组件1030;供电揽槽1060;向馈电导流条供电的供电电缆;馈电监控模块组件1050。
本实施例给出的供电方法,还包括漏电防护方法,具体包括:使用接地部件将受电器承载轨置于接地状态,处于接地状态的受电器承载轨与大地保持相同或相近的电位;进一步地,处于接地状态的受电器承载轨可以通过其与受电器外壳或受电器包含的搭载动作部件的导电性接触,实现受电器外壳、受电器操作臂外壳、车体以及受电电缆的金属防护套中的至少一种的接地。
本实施例给出的供电方法,还包括积水防护方法,用于阻挡路面或路侧积水流入馈电槽槽口,该方法具体包括:
沿道路长度方向,纵向布设的路面集水槽口和/或纵向布设的路侧集水槽口;其中:
所述纵向布设的路面集水槽口的形式包括:在邻近路面馈电槽槽口的位置,沿路面馈电槽槽口长度方向,在路面馈电槽槽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连通集水槽槽腔与路面空间的集水槽口;
所述纵向布设的路侧集水槽口的形式包括:在邻近路侧馈电槽槽口的位置,沿路侧馈电槽槽口长度方向,在路侧馈电槽槽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连通集水槽槽腔与路肩或者路缘带所在空间的集水槽口。
本实施例给出的积水防护方法,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参见图4(a)所示,在邻近路面馈电槽槽口217的位置,设置连通集水槽槽腔413与路面空间的集水槽口411;优选地,在集水槽口411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收集路面积水的导水槽412;
参见图5所示,在位于图5的上侧和下侧的路缘石之间,存在由车道线505分开的第一行车道和第二行车道,在第一行车道与上侧的路缘石之间,存在由路缘线作为边界线的路缘带,在第二行车道与下侧的路缘石之间,存在由路缘线作为边界线的路缘带。在本实施例中,图5所示的第一行车道与第二行车道是同向车道。本实施例给出的馈电槽布设方式,也适用于第一行车道与第二行车道是逆向车道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图5所示的分道线505即为上行车道与下行车道的分隔线或分隔带。在馈电槽口217所在的长度区间217a至217b内,在馈电槽口217的两侧分别布设有集水槽口411a和411b。图5中,馈电槽210、长度区间为从馈电槽口217a处至馈电槽口217b处的馈电槽口217、承载轨213a、承载轨213b、馈电导流条阵列501、车载受电器脱离槽口部件504a和504b、集水槽口411a和集水槽口411b、集水槽维护槽口503a以及集水槽维护槽口503b,共同构成了路面供电组合体510;图5中,在第二行车道所在路面区域内,在第一长度区间和第二长度区间内,布设有路面供电组合体520,路面供电组合体520的构成方式与路面供电组合体510相同,在路面供电组合体520与路面供电组合体510之间存在车道线505。
所述布设路侧集水槽口的步骤包括:在邻近路侧馈电槽槽口的位置,沿路侧馈电槽槽口长度方向,在路侧馈电槽槽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连通集水槽槽腔与路肩空间的集水槽口;
参见图4(b)所示,在邻近路侧馈电槽槽口217的位置,设置连通集水槽槽腔413与路面空间的集水槽口411,集水槽口411的唇部上侧414的布设高度与路面高度相同或者相接近,路侧馈电槽上侧面212的布设高度高于路面高度;优选地,在集水槽口411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收集路面积水的导水槽412;
参见图8所示,在馈电槽口217所在的长度区间217a至217b内,在馈电槽口217的一侧布设集水槽口411b。馈电槽口217布设在路缘带内,其上侧面的布设高度高于路面高度,以利于防水,集水槽口411b的唇部上侧414的布设高度与路面高度相同或者相接近,以利于集水。
图8中,馈电槽210、长度区间为从馈电槽口217a处至馈电槽口217b处的馈电槽口217、承载轨213a、承载轨213b、馈电导流条阵列501、车载受电器脱离槽口部件504a和504b、集水槽口411b、集水槽维护槽口503b,共同构成了路侧供电组合体810;图8中,在第一长度区间和第二长度区间内,在道路的另外一侧的路缘带区域内,布设路侧供电组合体820,路侧供电组合体820的构成方式与路侧供电组合体810相同,在路侧供电组合体820与路侧供电组合体810之间存在车道线505;
图8中,在路缘带区域或者在路肩区域内,布设维护车导向轨860和维护车导向轨870,在维护车830沿维护车导向轨860行驶,对路侧供电组合体810进行维护检测,维护车840沿维护车导向轨870行驶,对路侧供电组合体820进行维护检测;维护车830及维护车840的行驶路线在第一行车道和第二行车道之外,不对路面上行驶的车辆850造成干扰。
实施例二,受电方法举例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受电方法举例,参见图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10,(一)搭载步骤,受电器在布设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建立或保持搭载状态;其中,
所述搭载状态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单侧独立搭载,受电器借助于布设在馈电槽口一侧的承载轨即可以保持搭载状态;
双侧合作搭载,受电器需要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的承载轨的共同支撑才可以保持搭载状态;
双侧双重独立搭载,受电器可以只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中的任一侧承载轨实现单侧独立搭载,也可以在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的承载轨上同时实施单侧独立搭载;
所述保持搭载状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存在物理接触;
所述受电器的移动受所述受电器承载轨走向的限制;以及
所述受电器的晃动幅度和/或摆动幅度受所述受电器承载轨的限制;
步骤620,(二)搭触步骤,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通过馈电槽口与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之间建立/保持搭触状态;其中,
所述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包括:
布设在馈电槽槽腔内或者布设在馈电槽槽口唇部的一个或者多个馈电导流条单元,所述馈电导流条单元的布设位置受到馈电槽槽体上侧面和/或馈电槽槽口唇部的遮挡;
所述搭触状态,包括:所述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与所述馈电导流条之间存在导电性物理接触;
步骤630,(三)受电步骤,处于搭载状态和搭触状态下的受电器从所述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受电;
可选地,将沿馈电槽口的一侧或两侧以遮蔽方式布设在馈电槽口唇部或在馈电槽槽腔内的馈电回流条用于受电器受电的回流通道;
其中,所述馈电槽口设置在馈电槽槽体的上侧面,用于连通馈电槽槽腔与外部空间,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通过该馈电槽槽口与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之间建立搭触状态。
本实施例给出的受电方法,其中,
在受电器实施所述搭触步骤之后,受电侧向供电侧发送搭触完成指示信息,所述发送搭触完成指示信息的具体步骤包括:
使用车载信号收/发模块发送搭触完成指示信息;和/或
使用槽内通信受电侧模块发送搭触完成指示信息;
在受电侧向供电侧发送搭触完成指示信息之后,从与该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存在搭触关系的馈电导流条受电。
本实施例给出的上述受电方法,其中,
所述搭触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与从处于搭载状态下的受电器颈部包含的腔体内伸出的受电刷之间建立/保持搭触状态。
本实施例给出的受电方法,其中,
在实施所述搭载步骤之前,受电侧执行如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受电侧使用车载信号收/发模块包含的无线电天线模块从供电侧接收允许该受电器或允许该受电器的承载车辆接入供电网的指示信息;
受电侧使用车载信号收/发模块包含的无线电天线模块向供电侧发送请求接入供电网的接入请求信息;
受电侧使用车载信号收/发模块包含的无线电天线模块从供电侧接收供电网的系统消息;以及
受电侧使用车载信号收/发模块包含的无线电天线模块从供电侧接收或者向供电侧发送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的距离信息,或者所述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馈电槽口之间的距离信息;以及
获取所述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距离信息所需要的辅助信息,或者获取所述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馈电槽口之间的距离信息所需要的辅助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电天线模块包含在车载信号收/发模块内,该车载信号收/发模块包括:
声电转换模块和/或电声转换模块;和/或,
无线电天线模块;
上述模块布设在受电装置内和/或布设在车辆的车体内;其中,
所述声电转换模块和/或电声转换模块用于对车载受电器的位置进行定位,或者用于对车辆特定部位进行定位,本实施例给出的一种具体定位方式包括:布设在路面的信号收/发模块1030或1040包含的声电转换模块接收由安装在受电器上或者车辆的特定部位上的电声转换模块发送的声波,获取该声波到达到布设在路面和/或路侧的声电转换模块的到达时间或者到达时间差,使用所获取的到达时间或者到达时间差估计所述电声转换模块的位置,从而确定该电声转换模块布设点相对于路面信号收/发模块1030或1040的位置;
所述无线电天线模块,用于向供电侧发送无线电信号和/或用于从供电侧接收无线电信号。所述从供受电侧接收无线电信号,包括接收如下信号中的至少一种:允许受电侧接入供电网的指示信号;供电侧发送的供电网系统消息;从供电侧接收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号;所述向供电侧发送无线电信号,包括发送如下信号中的至少一种:请求接入供电网的请求信号;受电侧发送的身份识别信息;受电侧发送的表征受电器搭载能力的指示信息;受电侧发送的表征当前车载储能量的指示信息;受电侧发送的车辆行驶导航信息;受电侧发送的车辆行驶姿态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网的系统消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供电网/馈电槽口的存在指示信息;
供电网/馈电槽口所属的运营商指示信息;
供电网当前供电价格指示信息;
供电网/馈电槽口是否可用的指示信息;
供电网/馈电槽口供电能力的指示信息;
当前区域之外存在的供电网/馈电槽口的位置信息;
当前区域之外存在的供电网/馈电槽口的的服务状态信息。
本实施例给出的受电方法,还包括终止受电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受电侧通过路面/路侧信号收/发模块,或通过槽内通信模块接收供电侧发送的已终止向与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存在搭触关系的馈电导流条单元供电的指示信息;或者,受电侧通过路面/路侧信号收/发模块,或通过槽内通信模块接收供电侧发送的脱离承载轨的指示信息;之后
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与馈电导流条脱离搭触状态;或者
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与馈电导流条脱离搭触状态并且受电器与承载轨脱离搭载状态;
优选地,在所述受电器与承载轨脱离搭载状态之前,受电复位到受电器颈部包含的腔体内;
优选地,在所述受电侧接收到供电侧发送的已终止向与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存在搭触关系的馈电导流条单元供电的指示信息之前,受电侧向供电侧发送脱离搭触状态和/脱离搭载请求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受电器脱离承载轨之前,受电器包含的受电模块进入复位状态,在复位状态下,受电模块位于受电器壳体内,处于复位状态下的受电模块既不影响受电器从承载轨上脱离,又在受电器壳体的保护下避免在脱离承载轨/承载轨的过程中受到碰撞。
本实施例给出的受电方法,还包括漏电防护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受电器外壳或受电器包含的搭载动作部件与处于接地状态的受电器承载轨之间的导电性接触,实现受电器外壳、受电器操作臂外壳、车体以及受电电缆的金属防护套中的至少一种的接地;所述处于接地状态的受电器承载轨的实现方法,具体包括:使用接地部件将受电器承载轨置于接地状态,处于接地状态的受电器承载轨与大地保持相同或相近的电位。
本实施例给出的受电方法,还包括沙尘或温度防护方法,该方法包括:
受电器通过其包含的气流释放口向受电器承载轨和/或向馈电导流条表面释放气体,所释放的气体用于对受电器承载轨和/或馈电导流条除尘或温度调节。
本实施例给出的受电方法,还包括受电刷释放方法,该方法包括:
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释放驱动模块驱动受电刷释放机构,使该机构进入释放状态,在受电刷释放机构处于释放状态下,实现如下受电刷释放方式中的一种:
将受电刷及受电刷转动关节组件作为一个整体,实施该整体从受电模块中的物理脱离;
将包含受电刷的受电模块作为一个整体,实施该整体从受电器中的物理脱离;
将包含受电刷的受电模块以及包含搭载动作部件的受电器颈部作为一个整体,实施该整体从受电器中的物理脱离;
将包含受电刷的受电模块、受电器颈部及受电器肩部作为一个整体,实施该整体从受电器中的物理脱离。
本实施例中,在车载受电器出现故障导致不能正常脱离馈电槽口的情况下,或者在车辆行驶姿态异常的情况下,受电器自主释放受电刷或在供电侧的引导下释放受电刷。导致受电器不能正常脱离馈电槽口的故障包括:受电器包含的受电模块不能复位;和/或,受电器包含的搭载/卸载动作机构不能完成规定的动作;车辆行驶姿态异常的情况包括:车辆剧烈大幅度地改变行驶方向;车辆大幅度地震动或扭动。
实施例三,供电操作方法举例
参见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操作方法举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10,
供电侧执行如下至少一种操作:
操作一,在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建立搭载状态之后,向馈电导流条阵列中与所述受电器所在位置对应的馈电导流条单元馈电,或者向馈电导流条阵列中与所述受电器所在位置对应的馈电导流条单元以及与该馈电导流条单元相邻的馈电导流条单元馈电;
操作二,在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并且所述受电器处于受电状态时,停止向馈电导流条阵列中与所述受电器所在位置对应的馈电导流条单元馈电;之后,供电侧向受电侧发送受电刷脱离馈电导流条的指示信息;
操作三,在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并且所述受电器处于受电状态时,供电侧向受电侧发送在所述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受电部件处于搭触状态下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
操作四,在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时,供电侧向受电侧发送受电器搭载方式变更指示信息;
操作五,在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时,供电侧向受电侧发送脱离受电器承载轨/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息;以及
操作六,在车载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时,供电侧包含的槽内通信模块接收车载受电器包含的电/光转换模块或无线电天线模块发送的指示信息;
所述搭载状态的特征为在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存在物理接触;
所述受电器的移动轨迹受所述受电器承载轨走向的限制;以及
所述受电器的晃动幅度和/或摆动幅度受所述受电器承载轨的限制;
所述受电器搭载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搭载方式:
单侧独立搭载,受电器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一侧的承载轨的支撑即可以保持搭载状态;
双侧合作搭载,受电器需要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的承载轨的支撑才可以保持搭载状态;
双侧独立搭载/双侧双重独立搭载,受电器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中的任一侧承载轨都可以实现单侧独立搭载,也可以在两侧同时实施单侧独立搭载;
所述受电器承载轨是在馈电槽口唇部或在邻近馈电槽口处,沿馈电槽口长度方向在馈电槽口的一侧或两侧布设的受电器承载体,以可选的方式用于馈电回流通道;所述馈电导流条阵列是在馈电槽口唇部或在馈电槽槽腔内,沿馈电槽口长度方向在馈电槽口的一侧或两侧以遮蔽方式布设的用于向受电器馈电的一组馈电导流条单元;所述馈电回流条是可选项,可以在馈电槽口唇部或在馈电槽槽腔内,沿馈电槽口长度方向在馈电槽口的一侧或两侧以遮蔽方式布设有馈电回流条;
其中,所述以遮蔽方式布设的用于向受电器馈电的一组馈电导流条单元,布设在被馈电槽上侧面和/或馈电槽口唇部遮挡的位置,所述遮挡可以阻挡雨水、杂物、沙尘、行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馈电导流条接触;所述一组馈电导流条单元包括依次布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长度在1米至400米之间的馈电导流条单元,在相邻馈电导流条单元之间设置电绝缘间隔,对特定馈电导流条单元供电的通/断由相应的馈电导流条单元供电开关控制;
所述馈电槽口是在馈电槽上侧设置的用于连通槽腔与路面空间的槽口;其中,
所述馈电槽是沿道路长度方向,纵向布设的路面馈电槽和/或纵向布设的路侧馈电槽。
步骤S1120,
在操作一至操作五中任一项所述的搭载状态建立之前,供电侧执行如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使用布设在路面或者路侧的无线电天线模块向所述受电器当时所在区域发送允许该受电器或允许该受电器的承载车辆接入供电网的指示信息;
使用布设在路面或者路侧的无线电天线模块从路面区域接收请求接入供电网的接入请求信息;
使用布设在路面或者路侧的无线电天线模块向路面区域发送供电网的系统消息;以及
使用布设在路面或者路侧的无线电天线模块向路面区域发送或者从路面区域接收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的距离信息;以及
获取所述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距离信息所需要的辅助信息;
和/或,与操作一至操作六的执行相对应,供电侧执行如下操作:
在执行操作一所述的向馈电导流条阵列中与所述受电器所在位置对应的馈电导流条单元馈电之前,供电侧确认该馈电导流条已经与所述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或受电部件之间处于搭触状态;
在执行操作二所述的向受电侧发送受电刷/受电部件脱离馈电导流条的指示信息之后,供电侧从受电侧接收完成受电刷脱离馈电导流条的指示信息;
在执行操作三所述的向受电侧发送在所述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受电部件处于搭触状态下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之后,供电侧使用布设在路面或者路侧的无线电天线模块从受电侧接收相应的中断受电完成指示信息;
在执行操作四所述的向受电侧发送受电器搭载方式变更指示信息的操作之前,供电侧确定对受电器实施分路/下路或确定已完成受电器合路/上路;
在执行操作五所述的向受电侧发送脱离受电器承载轨/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息之前,供电侧判断所述受电器是否处于受电状态,如果是,则停止向与所述受电器存在电接触的馈电导流条单元馈电;和/或,
在向受电侧发送脱离受电器承载轨/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息之后,供电侧使用布设在路面或者路侧的无线电天线模块从受电侧接收脱离受电器承载轨/脱离供电网的完成指示信息;
在执行操作六所述的槽内通信模块接收车载受电器包含的电/光转换模块或无线电天线模块发送的指示信息的承载信号之后,供电侧实施受电器/受电车身份确认、受电器位置估计、保持/中断向受电侧供电中的至少一种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受电器搭载方式变更指示信息包含如下至少一种信息:受电器进入左侧单侧独立搭载或右侧单侧独立搭载;受电器从左侧单侧独立搭载进入右侧单侧独立搭载或进入左右两侧双重独立搭载;受电器从左/右侧单侧独立搭载进入右/左侧单侧独立搭载;受电器从左/右侧单侧独立搭载进入左右两侧双重独立搭载;受电器从左/右侧单侧独立搭载进入左右两侧合作搭载。
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网的系统消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供电网/馈电槽口的存在指示信息;
供电网/馈电槽口所属的运营商指示信息;
供电网当前供电价格指示信息;
供电网/馈电槽口是否可用的指示信息;
供电网/馈电槽口供电能力的指示信息;
当前区域之外存在的供电网/馈电槽口的位置信息;
当前区域之外存在的供电网/馈电槽口的的服务状态信息。
本实施例给出的供电操作方法举例,其中,
在实施步骤S1110所包含的向受电侧发送受电刷脱离馈电导流条的指示信息之前,或者在向受电侧发送在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处于搭触状态下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之前,供电侧获取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来自受电侧的供电网运营商选择信息;
受电器的承载车辆的后续行驶区域内馈电槽口布设信息;
受电器的承载车辆的当前所在区域和/或后续行驶区域内供电网供电能力或供电状态信息;以及
受电器的承载车辆当前的车载储能信息或者依靠车载储能所能达到续航能力信息;
或者,在实施步骤S1110所包含的向受电侧发送脱离受电器承载轨/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息之前,供电侧获取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来自受电侧的供电网运营商选择信息;
来自受电侧的请求脱离供电网的脱离请求信息;
受电器的承载车辆的行驶姿态信息;
受电器的承载车辆的后续行驶区域内馈电槽口布设信息;以及
受电器的承载车辆的后续行驶区域内馈电槽口供电能力或供电状态信息。
或者,在实施步骤S1110所包含的向受电侧发送受电器搭载方式变更指示信息之前,供电侧获取受电侧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车辆的行驶路线的导航信息;优选地,获取车辆的行驶路线信息包含的上路/下路信息;
车辆的行驶姿态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实施步骤S1110所包含的所述槽内通信模块接收车载受电器包含的电/光转换模块或无线电天线模块发送的指示信息的操作中,所述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受电器或者受电车辆的身份识别信息;
受电侧可受电的指示信息;以及,
受电侧请求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该请求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的表示方式包括:以终止发送所述受电侧可受电的指示信号的方式表示请求中断受电;或者,发送单独的请求中断受电的信号
本实施例给出的供电操作方法,应用于供电侧,用于对受电器工作状态的建立、受电器工作状态间的转换及受电器搭载方式进行控制,其中:
所述受电器工作状态包括,参见图12(a)~图12(f)所示:
预搭载状态,如图12(a)所示,在该状态下,受电器220位于馈电槽口217的上方或侧上方;预搭载状态是受电器接入供电网或脱离供电网要经历的一个状态,在预搭载状态下,受电器220包含的受电模块221处于复位状态,复位状态下的受电模块221收缩至受电器220的颈部壳体成的防护套229内;
准搭载状态,如图12(b)所示,在该状态下,受电器220的颈部壳体成的防护套229位于馈电槽口内,搭载动作部件222a和222b处于防护套229内,受电模块221处于复位状态;
搭载状态,如图12(c)所示,在该状态下,受电器220的颈部壳体成的防护套229位于馈电槽口内,搭载驱动模块226将搭载动作部件222a和222b从防护套229内推出并使之挤压在受电器承载轨上,受电模块221处于复位状态;
伸展状态,如图12(d)所示,在该状态下,受电器220的颈部壳体成的防护套229位于馈电槽口内,搭载驱动模块226将搭载动作部件222a和222b从防护套229内推出并使之挤压在受电器承载轨上,受电模块驱动模块227将受电模块221从防护套229内推出并使之处于伸展状态;
准搭触状态,如图12(e)所示,在该状态下,受电器220的颈部壳体成的防护套229位于馈电槽口内,搭载驱动模块226将搭载动作部件222a和222b从防护套229内推出并使之挤压在受电器承载轨上,受电模块驱动模块227将受电模块221从防护套229内推出,并进一步驱动受电模块包含的受电刷转动关节组件223,使受电刷/受电刷部件224的受电接触面朝向馈电导流条,使回流电刷部件225的回流接触面朝向馈电回流条;
搭触状态,如图12(f)所示,在该状态下,受电器220的颈部壳体成的防护套229位于馈电槽口内,搭载驱动模块226将搭载动作部件222a和222b从防护套229内推出并使之挤压在受电器承载轨上,受电模块驱动模块227将受电模块221从防护套229内推出,然后,受电模块驱动模块227驱动受电模块包含的受电刷转动关节组件223以调整受电刷/受电刷部件224及回流电刷部件225的朝向,在完成电刷部件224及回流电刷部件225的朝向调整之后,将电刷部件224及回流电刷部件225上提一个距离,使受电刷/受电刷部件224的受电接触面与馈电导流条实现搭触,使回流电刷部件225的回流接触面与馈电回流条实现搭触;所述完成电刷部件224及回流电刷部件225的朝向调整包括:使受电刷/受电刷部件224的受电接触面朝向馈电导流条,使回流电刷部件225的回流接触面朝向馈电回流条;
本实施例中,图12(a)~图12(f)是以双侧合作承载轨213a及213b所对应的受电器220为例来说明上述六个受电器工作状态。受电器220的组成如图2(a)及2(b)所示,受电器220在双侧承载轨的支撑下处于搭载状态,该受电器220包含:受电器搭载驱动模块226,受电模块221,受电模块驱动模块227,搭载动作部件222a和222b以及受电器操作臂228;受电模块221包括:受电刷转动关节组件223,受电刷/受电刷部件224以及回流电刷部件225;图2(b)中,受电器220处于搭载状态,受电器220包含的受电刷/受电刷部件224与馈电导流条之间处于搭触状态,受电器220包含的回流电刷部件225与馈电回流条之间处于搭触状态;
本实施例中,一种支持单侧独立搭载或双侧双重独立搭载的受电器320的构成如图3(c)所示,受电器320同样具有图12(a)~图12(f)所示的上述六个受电器工作状态。参见图3(c)所示,受电器320包含:受电器搭载驱动模块326,受电模块221,受电模块驱动模块227,搭载动作部件322a和322b,搭载限位凹槽部件/部位340a和340b,以及受电器操作臂228;受电模块221包括:受电刷转动关节组件223,受电刷/受电刷部件224以及回流电刷部件225;受电器320与受电器220在构成上的区别包括:受电器搭载驱动模块326取代了受电器搭载驱动模块226,以实现单侧独立搭载所需要的驱动功能;搭载动作部件322a和322b取代了搭载动作部件222a和222b,以实现单侧独立搭载所需要的限位功能;增加了搭载限位凹槽部件/部位340a和340b,以实现单侧独立搭载所需要的限位功能。
为实现所述单侧独立搭载,在供电侧布设可为受电器320提供单侧独立支撑的承载轨。参见图3(a)所示,位于馈电槽口217右侧的单侧独立承载轨350布设在馈电槽口的唇部,在馈电槽口217左侧唇部布设有馈电槽口防护部件370,该单侧独立承载轨350包含有凸起部位/部件351,借助于该凸起部位/部件351对受电器的限位,实现单侧独立承载轨350对受电器的单侧独立支撑;
参见图3(d)所示,在所述单侧独立搭载状态下,受电器320包含的防护套229位于馈电槽口内,搭载动作部件322a挤压在单侧独立承载轨350上,搭载动作部件322a用于单侧独立搭载状态下对受电器320限位。
为实现所述双侧双重独立搭载,在供电侧布设可为受电器320提供相应独立支撑的承载轨。参见图3(b)所示,位于馈电槽口217右侧的单侧独立承载轨350布设在馈电槽口的唇部,该单侧独立承载轨350包含有凸起部位/部件351,借助于该凸起部位/部件351对受电器的限位,实现单侧独立承载轨350对受电器的单侧独立支撑;位于馈电槽口217左侧的单侧独立承载轨360布设在馈电槽口的唇部,该单侧独立承载轨350包含有凸起部位/部件361,借助于该凸起部位/部件361对受电器的限位,实现单侧独立承载轨360对受电器的单侧独立支撑;在位于馈电槽口217右侧的单侧独立承载轨350与位于馈电槽口217左侧的单侧独立承载轨360同时对受电器实施支撑时,及实现了对该受电器的双侧双重独立支撑;
参见图3(e)所示,在所述双侧双重独立搭载状态下,受电器320包含的防护套229位于馈电槽口内,搭载动作部件322a挤压在单侧独立承载轨350上,搭载动作部件322b挤压在单侧独立承载轨360上,搭载动作部件322a和322b用于双侧双重独立搭载状态下对受电器320限位。
本实施例中,使用上述一种或多种供电操作方法,可以实现如下供电动作组合:
供电动作组合一、供电供电侧引导受电器接入供电网,该项供电动作组合的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S11,供电侧引导受电器320进入预搭载状态;
步骤S12,在供电侧配合下和/或在受电器的自主操作下使受电器320进入准搭载状态;
步骤S13,在供电侧配合下和/或在受电器的自主操作下使受电器320进入搭载状态;
步骤S14,在供电侧控制下或在供电侧辅助下使受电器320的受电模块进入伸展状态/预搭触状态;
步骤S15,在供电侧控制下或在供电侧辅助下使受电器320的受电模块进入准搭触状态;
步骤S16,在供电侧控制下或在供电侧辅助下使受电器320的受电模块进入搭触状态;
或者,供电动作组合二、供电供电侧引导受电器脱离供电网/脱离承载轨,该项受电器脱离供电网/脱离承载轨的动作组合的实施步骤包括:从上述步骤S16至S13中的任一项所对应的状态下,进入到步骤S11所实现的状态;
或者,供电动作组合三、对受电器实施分路操作;
或者,供电动作组合四、对受电器实施合路操作;
或者,供电动作组合五、对受电器实施搭触状态下的中断供电操作。
本实施例给出的供电侧实施的馈电和引导指令的操作方法举例,包含了本发明的一个基本思路:为了实现供电的稳定性及供电控制的灵活性,在供电侧引入了可以为受电侧的受电器提供支撑的受电器承载轨,在向受电器馈电之前,供电侧引导该受电器搭载到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在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的受电器,可以灵活实现如下功能:受电器包含的受电模块在受电器处于搭载状态下与供电侧的馈电导流条保持搭触状态并从馈电导流条获取电能;受电器包含的受电模块在受电器处于搭载状态下与供电侧的馈电导流条保持搭触状态并中断从馈电导流条获取电能;受电器包含的受电模块在受电器处于搭载状态下与供电侧的馈电导流条保持非搭触状态,所述与供电侧的馈电导流条保持非搭触状态包括:在受电器处于搭载状态下,受电器包含的受电模块处于准搭触状态、伸展状态/预搭触状态、复位状态中的任一种状态。本实施例中,在受电器处于搭载状态下,让其包含的受电模块与供电侧的馈电导流条处于非搭触状态,在该非搭触状态下,借助于供电侧布设的可为受电器提供单侧独立支撑的受电器承载轨,以及受电器所支持的单侧独立搭载方式,可以实现馈电槽口的分路或合路;该馈电槽口的分路或合路功能,可以在受电器处于搭载状态下,从具有第一走向的馈电槽口变换到具有第二走向的馈槽口,在该功能的支持下,受电车辆在上路/下路或转弯过程中,其车载受电器可以不脱离供电侧的承载轨,减少了车载受电器脱离供电网/接入供电网的次数。
本实施例给出的在受电器保持搭载状态的前提下,供电侧实施的中断馈电的操作方法举例,包含了本发明的一个灵活供电思路:在供电侧有部分馈电导流条单元出现故障时,或者在特定的高负荷道路长度区间内,通过让车载受电器包含的受电模块处于非搭触状态来中断从馈电导流条受电;
本实施例给出的在受电器保持搭载状态、并且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处于搭触状态的前提下,供电侧实施的中断馈电的操作方法举例,包含了本发明的一个灵活供电思路:在特定的高负荷道路长度区间内,为了降低供电网的负载,选取部分车辆中断其在该道路长度区间内受电,所述被选取的被中断受电的车辆包含车载电力开关模块,该车载电力开关模块可以在受电器包含的受电模块处于搭触状态下,中断从供电侧受电,该车载电力开关模块的引入,可以降低受电器包含的受电模块的动作次数,因而可以延长受电器包含的受电模块的寿命。该车载电力开关模块的引入,还可以在受电车辆间距小于一个馈电导流条单元的长度时,在受电器包含的受电模块保持搭触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车载电力开关模块来中断部分车辆的受电,只选取一个车辆处于受电状态,从而实现对该车辆的供电电流计量。
本实施例给出的在受电器处于搭载状态下,供电侧实施的让受电器脱离供电网/脱机搭载状态的操作方法举例,包含了本发明的一个脱离供电网/脱机搭载状态的思路:在实施受电器脱离供电网/脱机搭载状态之前,实施受电器包含的受电模块与馈电导流条的脱离,使受电器包含的受电模块处于复位状态,在该状态下,受电器包含的受电模块受到受电器壳体的防护,可以避免所述受电模块在实施受电器脱离供电网/脱机搭载状态的过程中受到碰撞;在实施所述的受电器包含的受电模块与馈电导流条的脱离之前,中断对所述受电模块所在馈电导流条单元的馈电,以避免在实施所述的受电器包含的受电模块与馈电导流条的脱离时产生电火花,该电火花会损坏馈电条单元或损坏受电器包含的受电模块,该电火花还会造成电磁污染。
实施例四,受电操作方法举例
参见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操作方法举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10,
受电侧执行如下至少一种操作:
操作一,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建立搭载状态之后,受电侧从馈电导流条阵列中与该受电器所在位置对应的馈电导流条单元受电;
操作二,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时,并且所述受电器处于受电状态时,受电侧从供电侧接收受电刷脱离馈电导流条的指示信息;
操作三,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时,并且所述受电器处于受电状态时,受电侧从供电侧接收在所述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受电部件处于搭触状态下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
操作四,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时,受电侧从供电侧接收受电器搭载方式变更指示信息;
操作五,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时,受电侧从供电侧接收脱离受电器承载轨/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息;以及
操作六,在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时,受电侧受电器包含的电/光转换模块或无线电天线模块向位于供电侧的槽内通信模块发送指示信息。
步骤S720,
在操作一至操作五中任一项所述的搭载状态建立之前,受电侧执行如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从供电侧接收允许受电器或允许该受电器的承载车辆接入供电网的指示信息;
向供电侧发送请求接入供电网的接入请求信息;
从供电侧接收供电网的系统消息;以及
从供电侧接收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的距离信息;以及
获取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的距离信息所需要的辅助信息;
和/或,与操作一至操作六的执行相对应,受电侧执行如下操作:
在执行操作一所述的从馈电导流条阵列中与所述受电器所在位置对应的馈电导流条单元受电之前,向供电侧发送该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与馈电导流条之间已经处于搭触状态的指示信息;
在执行操作二所述的从受电侧接收受电刷脱离馈电导流条的指示信息之后,受电侧向供电侧发送完成受电刷脱离馈电导流条的指示信息;
在执行操作三所述的从受电侧接收在所述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受电部件处于搭触状态下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之后,向供电侧发送相应的中断受电完成指示信息;
在执行操作四所述的从供电侧接收受电器搭载方式变更指示信息的操作之后,向供电侧发送受电器搭载方式变更完成指示信息;
在执行操作五所述的从供电侧接收脱离受电器承载轨/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息之后,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与馈电导流条脱离搭触并进入复位状态,然后受电器与供电侧的承载轨脱离搭载;和/或,
在受电器完成与供电侧的承载轨脱离搭载之后,受电侧向供电侧发送脱离受电器承载轨/脱离供电网的完成指示信息;
在执行操作六所述的向位于供电侧的槽内通信模块发送指示信息的步骤中,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发射方式:向位于受电器前面或后面的槽内通信模块发射所述指示信息的承载信号;向位于受电器前/后面的槽内通信模块发射承载受电器/受电车身份识别信息的承载信号,向位于受电器后/前面的槽内通信模块发射保持/中断受电信息的承载信号;优选地,所述承载信号可被用于估计受电器的位置。
本实施例给出的受电操作方法举例,其中,
在从供电侧接收步骤S710所述的受电刷脱离馈电导流条的指示信息之前,或者在从供电侧接收步骤S710所述的在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处于搭触状态下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之前,受电侧向供电侧发送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供电网运营商选择信息;
受电器的承载车辆当前的车载储能信息或者依靠车载储能所能达到续航能力信息;
或者,在从供电侧接收步骤710所述的脱离受电器承载轨/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息之前,受电侧向供电侧发送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供电网运营商选择信息;
请求脱离供电网的脱离请求信息;
受电器的承载车辆的行驶姿态信息;
或者,在受电侧从供电侧接收步骤S710所述的受电器搭载方式变更指示信息之前,受电侧向供电侧发送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车辆的行驶路线的导航信息;
车辆的行驶姿态信息;
所述受电器包含的电/光转换模块或无线电天线模块向位于供电侧的槽内通信模块发送指示信息的操作中,所述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受电器或者受电车辆的身份识别信息;
受电侧可受电的指示信息;以及,
受电侧请求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其中,
所述请求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的表示方式包括:以终止发送所述受电侧可受电的指示信号的方式表示请求中断受电;或者,发送单独的请求中断受电的信号。
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网的系统消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供电网/馈电槽口的存在指示信息;
供电网/馈电槽口所属的运营商指示信息;
供电网当前供电价格指示信息;
供电网/馈电槽口是否可用的指示信息;
供电网/馈电槽口供电能力的指示信息;
当前区域之外存在的供电网/馈电槽口的位置信息;
当前区域之外存在的供电网/馈电槽口的的服务状态信息。
实施例五,供电装置举例
本实施例给出的一种供电装置,参见图13、图2(a)、图3(a)及图3(b)所示,包括:
馈电槽模块,受电器承载轨模块,馈电导流条模块;可选地,馈电回流条模块;
所述馈电槽模块,用于为馈电导流条模块提供安装支撑及电气安全防护,包括:馈电槽槽体、馈电槽槽腔及馈电槽口;
所述承载轨模块,用于为受电器提供承载,包括:布设在馈电槽口一侧或两侧的受电器承载轨或受电器承载部件;
所述馈电导流条模块,用于向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馈送电能,包括:至少一个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单元;
所述馈电回流条模块,用于向受电器馈电的回流通道,包括:至少一个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回流条单元;
其中,所述为受电器提供承载的实现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单侧独立承载,由布设在馈电槽口一侧的承载轨独立地为受电器提供承载;
双侧合作承载,由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的承载轨共同为受电器提供承载;
双侧双重独立承载,由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中的承载轨同时对受电器实施单侧独立承载;
所述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包括:
布设在馈电槽槽腔内或者布设在馈电槽槽口唇部的一个或者多个馈电导流条单元,所述馈电导流条单元的布设位置受到馈电槽槽体上侧面和/或馈电槽槽口唇部的遮挡。
上述馈电槽模块、受电器承载轨模块及馈电导流条模块构成馈电槽模块组件1311,该馈电槽模块组件可选地包括馈电回流条模块,该馈电槽模块组件的具体构成形态,参见图2(a)所示,包括:
在馈电槽上侧设置有连通槽腔与路面空间的馈电槽口217;
在馈电槽口唇部或在邻近馈电槽口处,沿馈电槽口长度方向在馈电槽口的一侧或两侧布设有用于承载受电器的承载轨213a/213b;
在馈电槽口唇部或在馈电槽槽腔211内,沿馈电槽口长度方向在馈电槽口217的一侧或两侧以遮蔽方式布设有用于向受电器馈电的馈电导流条阵列或导流条单元214;其中,
所述以遮蔽方式布设的用于向受电器馈电的馈电导流条阵列,其特征在于:馈电导流条阵列布设在被馈电槽上侧面212和/或被馈电槽口唇部遮挡的位置,所述遮挡可以阻挡雨水、杂物、沙尘、行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馈电导流条接触;馈电导流条阵列包括依次布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长度在1米至400米之间的馈电导流条单元,在相邻馈电导流条单元之间设置有电绝缘间隔,对特定馈电导流条单元供电的通/断由相应的馈电导流条单元供电开关控制;
可选地,在馈电槽口唇部或在馈电槽槽腔211内,沿馈电槽口长度方向在馈电槽口的一侧或两侧以遮蔽方式布设有用于向受电器馈电的馈电回流条215;
受电器承载轨还可以具有图3(a)或图3(b)所示的形式,图3(a)或图3(b)所示的馈电槽模块组件与图2(a)所示的馈电槽模块组件之间的差别在于:图3(a)或图3(b)中所示的受电器承载轨350/360是可对受电器实现单侧独立支撑的承载轨,而图2(a)所示的馈电槽模块组件包含的承载轨是双侧合作支撑承载轨。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3所示,电槽模块组件1311与馈电监控模块组件1050构成供电装置的供电单元1310。
本实施例给出的供电装置,还包含:
至少一个信号收/发模块组件;和/或,
至少一个槽内通信模块组件;
其中,
所述信号收/发模块组件包含如下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声电转换模块和/或电声转换模块;
光电转换模块和/或电光转换模块;以及
无线电天线模块;
本实施例中,信号收/发模块组件1030,参见图13所示,该模块组件包含如下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声电转换模块和/或电声转换模块1331;
光电转换模块和/或电光转换模块1332;以及
无线电天线模块1333;
其中,所述声电转换模块和/或电声转换模块用于对受电器的位置进行定位,或者用于对车辆特定部位进行定位;
所述光电转换模块和/或电光转换模块用于对馈电槽槽口状态的监视、路面可见度监视、路面照明及向车辆发送行驶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馈电槽槽口状态的监视,包括:监视馈电槽口及其附近是否有妨碍车辆受电或车辆行驶的物体存在;所述路面可见度监视,包括:对雨雪、雾霾引起的可见度改变的监测;所述路面照明,包括:提供夜间车辆行驶所需要的照明,或者提供夜间对馈电槽槽口状态的监视所需要的照明;所述发送行驶控制信号,包括:发送光电转换模块和/或电光转换模块所在车道的行驶控制信号,例如:该车道禁止进入/转向/变道的指示信号,或该车道供电状态指示信号;
所述无线电天线模块,用于向受电侧发送无线电信号和/或用于从受电侧接收无线电信号;所述向受电侧发送无线电信号,包括发送如下信号中的至少一种:向受电侧发送允许接入供电网的指示信号;向受电侧发送供电网系统消息;向受电侧发送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号;所述从受电侧接收无线电信号,包括接收如下信号中的至少一种:受电侧发送的请求接入供电网的请求信号;受电侧发送的身份识别信息;受电侧发送的表征受电器搭载能力的指示信息;受电侧发送的表征当前车载储能量的指示信息;受电侧发送的车辆行驶导航信息;受电侧发送的车辆行驶姿态信息。
本实施例给出的使用信号收/发模块组件进行定位的方法,还包括如下之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利用信号收/发模块组件包含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电声转换或声电转换模块与受电侧特定点之间的声波传播时间来确定受电侧该特定点的位置或距离;
利用信号收/发模块组件包含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电声转换或声电转换模块与受电侧特定点之间的声波传播时间差来确定受电侧该特定点的位置或距离;
利用信号收/发模块组件包含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无线电天线模块与受电侧特定点之间的无线电波强度差来确定受电侧该特定点的位置或距离;以及
利用信号收/发模块组件包含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光电转换模块与受电侧特定点上布设的尺度已知的定位标识之间的几何光学关系来确定受电侧该特定点的位置或距离;
其中,所述受电侧该特定点是位于受电器上的预定点或者是位于车体上的预定点。
本实施例给出的使用信号收/发模块组件,可用于不同的操作方式,具体包括如下操作之一种或者多种:
在供电侧与受电侧之间传送实施随路供电所需要的控制信息;
供电侧向受电侧发送供电侧的系统消息;
估计受电器或者车辆的位置;
在供电侧与受电侧之间传送位置估计信息或者位置估计所需要的测量信息;
在供电侧与受电侧之间传送车辆行驶控制信息;以及
监测路面物体或者馈电槽槽口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网的系统消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供电网/馈电槽口的存在指示信息;
供电网/馈电槽口所属的运营商指示信息;
供电网当前供电价格指示信息;
供电网/馈电槽口是否可用的指示信息;
供电网/馈电槽口供电能力的指示信息;
当前区域之外存在的供电网/馈电槽口的位置信息;
当前区域之外存在的供电网/馈电槽口的的服务状态信息。
本实施例给出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槽内通信模块组件390包含如下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光电转换模块,用于接收受电器包含的发光部件发射的光信号,供电侧使用该光电转换模块或者该模块构成的阵列所接收到的所述光信号,获取受电器的身份信息、受电器的位置信息、受电侧可受电及受电侧请求中断供电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槽内通信用无线电接收天线模块,用于接收受电器包含的近距离通信天线部件发射的无线电信号,供电侧使用该无线电天线模块或者该模块构成的阵列所接收到的所述无线电信号,获取受电器的身份信息、受电器的位置信息、受电侧可受电及受电侧请求中断供电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优选地,上述槽内通信模块组件还包含如下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电光转换模块,用于向受电器包含的光电转换部件发射光信号,该光信号用于承载供电侧已中断向馈电导流条馈电的指示信息、受电器脱离承载轨的指示信息、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脱离搭触状态的指示信息以及受电器的承载车辆在该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保持搭触状态下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槽内通信用无线电发射天线模块,用于向受电器包含的无线电天线部件发射无线电信号,该无线电信号用于承载供电侧已中断向馈电导流条馈电的指示信息、受电器脱离承载轨的指示信息、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脱离搭触状态的指示信息以及受电器的承载车辆在该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保持搭触状态下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本实施例中,位于供电侧或位于受电侧的所述槽内通信用无线电接收天线模块与所述槽内通信用无线电发射天线模块,可以是两个独立的天线模块,也可以是收发共用的天线模块;
优选地,参见图3(b)所示,所述槽内通信模块390的具体布设位置包括:位于路面/路侧馈电槽口的一侧,该馈电槽口的另一侧布设有馈电导流条单元214。
所述槽内通信模块组件的布设方式包括:在馈电槽口的唇部或者槽腔内,沿所述路面馈电槽口长度方向布设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槽内通信模块;
本实施例中,使用所述槽内通信模块识别受电器的方法包括:受电器包含的发光器件向布设在馈电槽槽腔内的槽内通信模块发送携带受电器身份信息的调制信号;
使用所述槽内通信模块识别受电器的位置的方法包括:布设在馈电槽腔内的槽内通信模块线阵接收受电器包含的发光器件发送的光信号,通过相邻槽内通信模块间的光信号的强度变化,估计受电器包含的发光器件所在位置相对于槽内通信模块的位置;
使用所述槽内通信模块判断受电侧是否可安全受电的方法包括:槽内通信模块接收受电器包含的发光部件发送的指示可安全受电的光信号,在指示可安全受电的光信号存在的时间区间内,供电侧保持向受电器所对应的馈电导流条馈电,在所述指示可安全受电的光信号消失时,终止向受电器所对应的馈电导流条馈电;
使用所述槽内通信模块中断向受电侧供电的另一种方法包括:在槽内通信模块接收到受电器包含的发光部件发送的请求中断供电的光信号后,终止向受电器所对应的馈电导流条馈电;
其中,所述槽内通信模块包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光电传感单元,这些光电传感单元在馈电槽槽腔内沿馈电槽走向构成线形阵列。
本实施例给出的供电装置,还包含馈电监控模块组件1050,该馈电监控模块组件包含如下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电流计量模块,该模块可以计量馈电导流条上传输的电流值;
漏电检测模块,该模块可以检测馈电导流条泄漏到路面上的电压值;
馈电导流条单元供电开关模块,该模块用于开通或者阻断向馈电导流条单元的输电。
本实施例给出的供电装置,优选地,
所述的馈电导流条模块,为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馈电导流条单元阵列;
所述的信号收/发模块组件,为包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信号收/发模块组件的阵列;
所述的馈电监控模块组件,为包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馈电监控模块组件的阵列。
本实施例给出的供电装置,进一步包括积水防护单元1320,参见图4所示,该积水防护单元包括集水槽槽口411和集水槽槽腔413,参见图4所示,该积水防护单元的布设方式包括:
在邻近路面馈电槽槽口的位置,沿馈电槽槽口长度方向,在馈电槽槽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的连通集水槽槽腔与路面空间的集水槽口411。
集水槽槽腔413可以是与馈电槽并行布设的槽腔,也可以是与馈电槽共槽体布设的槽腔,也可以是与馈电槽供槽腔布设的槽腔。
本实施例给出的供电装置,进一步包括馈电槽分路单元、馈电槽合路单元和馈电槽交叉单元中的至少一种,其中,
所述馈电槽分路单元,具体包括:在具有第一走向的馈电槽槽腔或馈电槽延伸槽槽腔的左侧/右侧设置有分岔口,从所述分岔口处布设有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或馈电槽延伸槽,在所述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或馈电槽延伸槽的上侧设置有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所述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的左侧/右侧唇部与所述具有第一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的左侧/右侧唇部相接续,在沿所述具有第一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的左侧/右侧,经分岔处至所述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的左侧/右侧的区间内,布设有分路承载轨,该分路承载轨可用于对受电器的单侧独立承载;
所述馈电槽合路单元,具体包括:在具有第一走向的馈电槽槽腔或馈电槽延伸槽槽腔的左侧/右侧设置有合路口,布设有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或馈电槽延伸槽至所述合路口处,在所述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或馈电槽延伸槽的上侧设置有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所述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的左侧/右侧唇部与所述具有第一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的左侧/右侧唇部相接续,在沿所述具有第一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的左侧/右侧,经合路处至所述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的左侧/右侧的区间内,布设有合路承载轨,该合路承载轨可用于对受电器的单侧独立承载;
所述馈电槽交叉单元,包括:在具有第一走向的馈电槽槽腔或馈电槽延伸槽槽腔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槽腔交叉口,布设有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或馈电槽延伸槽至所述槽腔交叉口处,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或馈电槽延伸槽的槽腔在所述槽腔交叉口处与具有第一走向的馈电槽槽腔或馈电槽延伸槽槽腔相交叉,在所述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或馈电槽延伸槽的上侧设置有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所述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从所述具有第一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的左侧和右侧唇部穿过,在所述具有第一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的左侧和/或右侧,布设有交叉承载轨,该交叉承载轨在交叉槽口处被所述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中断。
本实施例给出的供电装置,还包括承载轨接地模块,用于漏电防护,该承载轨接地模块具体包括:
接地部件,将受电器承载轨置于接地状态,处于接地状态的受电器承载轨与大地保持相同或相近的电位;处于接地状态的受电器承载轨可以通过其与受电器外壳或受电器包含的搭载动作部件的导电性接触,实现受电器外壳、受电器操作臂外壳、车体以及受电电缆的金属防护套中的至少一种的接地。
本实施例给出的供电装置,其中,
所述馈电槽包括:
布设在停车场所用于车辆充电的馈电槽口和馈电导流条;或者,
布设在室内区域内用于为行驶中的车辆伴随供电的馈电槽口和馈电导流条;
优选地,所述馈电槽包括:位置可变换的馈电槽口唇部部件,该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形成的馈电槽槽口宽度为第一宽度值,该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形成的馈电槽槽口宽度为第二宽度值,第二宽度值大于第一宽度值,具有第二宽度值的馈电槽口用于受电器从馈电槽脱离。
优选地,在所述馈电槽口处布设有电气防护模块,该电气防护模块可以阻挡雨水、沙尘、人体中的至少一种与通过所述馈电槽口实施馈电的馈电部件接触。
上述位置可变换的馈电槽口唇部部件,布设在充电装置包含的馈电槽槽口的唇部或者布设在随路供电槽槽口的唇部,用于受电器与充电装置间的应急脱离或用于受电器与随路供电槽槽口的紧急脱离。
所述布设在馈电槽口处的电气防护模块,布设在充电装置包含的馈电槽槽口的上部或者侧面,在电气防护模块处于第一位置时,该电气防护模块覆盖充电装置包含的馈电槽槽口,在电气防护模块处于第二位置时,该电气防护模块从充电装置包含的馈电槽槽口处移开,为受电器置入馈电槽口让出空间。
本实施例给出的供电装置,还包括变电控制单元1387,参见图13所示,用于控制牵引变电站的输出电压或工作模式,具体方法包括:
根据车辆的受电能力或者供电环境信息,控制牵引变电站改变其输出的电压值;或,
根据受电车辆支持的受电方式,控制牵引变电站以交流方式或以直流方式向受电侧输电;
本实施例给出的供电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接入控制单元1383,参见图13所示,位于供电侧,用于允许或禁止车辆接入供电网,具体方法包括:
使用所述车辆的鉴权信息,和/或供电网在所述车辆所在区域的供电能力信息,确定是否允许该车辆接入供电网;
如果所述车辆通过了接入鉴权并且供电网可以为所述车辆提供其所需要的功率,则向受电侧发送允许车辆接入供电网的信息;否则,不向受电侧发送允许车辆接入供电网的信息或者向受电侧发送禁止车辆接入供电网的信息。
本实施例所述的供电网,包括充电网和/或随路供电网;其中,
所述随路供电网,包括布设在路面或路侧的馈电槽模块组件;
所述充电网,包括布设在停车区域内用于为车辆充电的馈电槽模块组件。
本实施例给出的供电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计费单元1384,位于供电侧,用于统计受电车辆的受电量和/或者受电费用。
本实施例给出的供电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牵引变电站单元或充电变电单元1360,位于供电侧,用于向公路道路上的车辆提供电力,或者向充电状态下的车辆提供电力,该牵引变电站单元包括:
电压调整模块,用于调整牵引变电站单元或充电变电单元的输出电压值,在电压调整模块的作用下,牵引变电站单元或充电变电单元在第一时间区间内在第一取值范围内输出电压值,在第二时间区间内在第一取值范围内输出电压值,第一取值范围与第一取值范围不重叠;和/或,
配电切换模块,用于在牵引变电单元或充电变电单元输出端口与供电电缆间实施接通或断开。
本实施例给出的供电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定位单元1382,位于供电侧,使用信号收/发模块组件确定受电侧特定点的位置,具体定位方法包括如下之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利用信号收/发模块组件包含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电声转换或声电转换模块与受电侧特定点之间的声波传播时间来确定受电侧该特定点的位置或距离;
利用信号收/发模块组件包含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电声转换或声电转换模块与受电侧特定点之间的声波传播时间差来确定受电侧该特定点的位置或距离;
利用信号收/发模块组件包含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无线电天线模块与受电侧特定点之间的无线电波强度差来确定受电侧该特定点的位置或距离;以及
利用信号收/发模块组件包含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光电转换模块与受电侧特定点上布设的尺度已知的定位标识之间的几何光学关系来确定受电侧该特定点的位置或距离;
其中,所述受电侧该特定点是位于受电器上的预定点或者是位于车体上的预定点。
本实施例给出的供电装置,还包括:
随路供电控制单元1381,位于供电侧,该随路供电控制单元通过与信号收/发模块组件1030间的信号通道,向受电侧发送供电控制信息或者从受电侧接收受电请求信息;该随路供电控制单元通过与馈电槽模块组件间的信号通道,通过馈电监控模块组件1050控制馈电槽模块组件内馈电导流条单元的通电或断电。
实施例六,受电装置举例
本实施例给出的一种受电装置,参见图9所示,包括:
受电器220,该受电器含有:
受电模块221,受电模块驱动模块227,搭载动作部件222,搭载驱动模块226;
所述受电模块221,用于从供电侧以遮蔽方式布设在馈电槽腔内或者布设在馈电槽口唇部的馈电导流条获取电能,包括:受电刷转动关节组件、受电刷;
受电模块驱动模块227,用于驱动受电模块完成受电刷从受电器颈部包含的腔体内伸出、受电刷姿态调整、以及受电刷与馈电导流条的搭触动作中的一种或多种,该受电模块驱动模块包括电磁驱动的动作部件、液压驱动的动作部件和气压驱动的动作部件中的至少一种;
搭载动作部件222,用于建立和保持受电器在供电侧布设的承载轨上的搭载状态,包括:至少一个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物理部件,在第一状态下,该搭载部件与供电侧布设的承载轨之间存在物理接触,在第二状态下,该搭载部件与供电侧布设的承载轨之间脱离接触,该搭载动作部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的转换由搭载驱动模块操作;
搭载驱动模块226,用于操作搭载动作部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改变状态,该搭载驱动模块包括电磁驱动的动作部件、液压驱动的动作部件和气压驱动的动作部件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受电器在供电侧布设的承载轨上的搭载状态,包含如下搭载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单侧独立搭载,受电器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一侧的承载轨的支撑即可以保持搭载状态;
双侧合作搭载,受电器需要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的承载轨的支撑才可以保持搭载状态;
双侧独立搭载/双侧双重独立搭载,受电器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中的任一侧承载轨都可以实现单侧独立搭载,也可以在两侧同时实施单侧独立搭载。
本实施例给出的受电装置,还包括回流模块915及回流模块驱动模块916,所述回流模块包括:回流刷转动关节组件、回流刷;该回流刷及以遮蔽方式布设在馈电槽腔内或者布设在馈电槽口唇部的馈电回流条可用于受电器受电的回流通道;
所述回流模块驱动模块,用于驱动回流模块完成回流刷从受电器颈部包含的腔体内伸出、回流刷姿态调整、以及回流刷与回流条的搭触动作中的一种或多种,该回流模块驱动模块包括电磁驱动的动作部件、液压驱动的动作部件和气压驱动的动作部件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中,回流模块915及回流模块驱动模块916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为:所述回流模块与本实施例给出的受电模块221为两个独立的模块,所述回流模块驱动模块916与本实施例给出的受电模块驱动模块227为两个独立的模块,回流模块驱动模块916对回流模块915进行操作,受电模块驱动模块227对受电模块221进行操作;
回流模块915及回流模块驱动模块916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为:所述回流模块与本实施例给出的受电模块221为两个共模块设计的模块组合,回流模块915与受电模块221间设置有电绝缘隔离并且执行关联的伸出、搭触及复位动作,在这种共模块设计的情况下,对应的驱动模块为共模块设计的回流模块驱动模块916与受电模块驱动模块227的组合体,或者对应的驱动模块为回流模块驱动模块916和受电模块驱动模块227中的一个模块。
本实施例给出的受电装置,还包括受电器光学和/或声学定位模块919,用于受电器搭载过程中引导受电器颈置入馈电槽口内;
所述光学定位模块,包括光学成像模块,使用该光学成像模块及尺度已知的定位标识,利用目标点与象平面间的几何光学关系来确定目标点的位置或距离;优选地,所述光学定位模块还包括用于成像照明的电光转换部件;
所述声学定位模块,包括电声转换部件和/或声电转换部件,用于向供电侧发送声波或者从供电侧接收声波;
优选地,所述受电器光学和/或声学定位模块位于受电器的颈部或肩部。
本实施例给出的受电装置,还包括:
受电/回流模块释放动作部件917;以及
受电/回流模块释放驱动模块918;
所述受电/回流模块释放动作部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受电/回流模块释放动作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实现受电/回流刷所在第一组件与受电器包含的第二组件间的物理结合;当所述受电/回流模块释放动作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实现受电/回流刷所在第一组件与受电器包含的第二组件间的物理脱离;
所述受电/回流模块释放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受电/回流模块释放动作部件从第一位置进入第二位置,该驱动模块包括电磁驱动的动作部件、液压驱动的动作部件和气压驱动的动作部件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实现受电/回流刷所在第一组件与受电器包含的第二组件间的物理脱离,具体方法包括如下任一种脱离方式:
将受电刷及受电刷转动关节组件作为受电器包含的第一组件,实施该第一组件与包含该第一组件的受电器包含的第二组件间的物理脱离;
将包含受电刷的受电模块作为第一组件,实施该第一组件与包含该第一组件的受电器包含的第二组件间的物理脱离;
将包含受电刷的受电模块以及包含搭载动作部件的受电器颈部作为第一组件,实施该第一组件与包含该第一组件的受电器包含的第二组件间的物理脱离;
将包含受电刷的受电模块、受电器颈部及受电器肩部作为第一组件,实施该第一组件与包含该第一组件的受电器包含的第二组件间的物理脱离。
本实施例给出的受电装置,还包括气流释放口,用于对受电器承载轨和/或馈电导流条除尘或温度调节,该气流释放口包括:位于受电器肩部、颈部和受电刷中任一位置的气孔;该气流释放口将车载压气机送来的气流释放到受电器承载轨和/或向馈电导流条表面。
本实施例给出的受电装置,还包括受电器操作臂模块组件228,用于实施将受电器颈置入馈电槽口和/或将受电器颈从馈电槽口取出的操作,该受电器操作臂模块组件包括:
受电器操作腕模块924,用于调整受电器的俯仰角、相对于馈电槽口走向的左/右方位角及相对于馈电槽口的高度中的至少一种;
电力输送模块921,用于向受电侧的用电装置或储电装置输送电能,包括馈电缆线、回流缆线及接地保护缆线中的一种或多种部件;
信号传输模块923,用于传输控制受电器动作的控制信号、动作部件位置检测信号、光学/声学定位模块输出的信号及受电侧与供电侧之间通过槽内通信受电侧模块组件进行传输的信号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该受电器操作臂模块组件还包括如下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刚性/弹性双模关节模块925,用于减轻受电器操作臂与受电器之间的震动传递,包括弹性连接状态和刚性连接状态;在将受电器颈置入馈电槽口和/或将受电器颈从馈电槽口取出的过程中,双状态连接关节处于刚性连接状态,在拖动处于搭载状态下的受电器移动的过程中,双状态连接关节处于弹性连接状态;
液压/气压输送模块922,用于向受电器包含的液压/气压动作部件输送驱动功率,包括含压液体输送管和/或含压气体输送管。
本实施例给出的受电装置,还包括受电器操作臂伺服单元930,用于调整受电器操作臂的伸展角度和/或伸展长度,包括如下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操作臂方位角调整模块931;
操作臂长度调整模块932;
操作臂肩部位置调整模块933;
液压/气压配送模块934;
电力配送模块935;以及
信号配送模块936;
本实施例给出的受电装置,还包括受电侧信号收/发模块组件,用于与供电侧的通信和/或与供电侧的合作定位,该模块组件包括如下模块之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声电转换模块和/或电声转换模块,位于车辆的特定部位上;
无线电天线模块,位于受电器上或者位于车辆的特定部位上。
本实施例给出的受电装置,还包括受电侧电力开关模块,用于在受电器处于搭载状态并且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处于搭触状态下,切断馈电导流条至车载用电/储电装置的电能传输;或者,
用于在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既可能与馈电导流条建立搭触状态,也可能与馈电回路条建立搭触状态、受电器包含的回流刷既可能与馈电导流条建立搭触状态,也可能与馈电回路条建立搭触状态的情况下,调整用电装置或储电装置的受电端子与受电刷或回流刷之间的连接关系,实现用电装置或储电装置的受电端子从供电侧的馈电导流受电、用电装置或储电装置的回流端子向供电侧的馈电回流条回流。
所述的受电刷既可能与馈电导流条建立搭触状态,也可能与馈电回路条建立搭触状态,是由于为了施工的方便性或施工规范的不统一,布设供电侧馈电槽口内的馈电导流条既可能布设在馈电槽口长度方向的左侧,也可能布设在馈电槽口长度方向的右侧,相应地,布设供电侧馈电槽口内的馈电回流条既可能布设在馈电槽口长度方向的右侧,也可能布设在馈电槽口长度方向的左侧。
在实施上述的调整用电装置或储电装置的受电端子与受电刷或回流刷之间的连接关系之前,对来自馈电线的电压极性进行识别。
本实施例所述受电侧电力开关模块,用于实现快速接通/断开车载用电装置/储电装置与供电侧的电传输,该电力开关位于如下位置之一种:受电器体内;受电臂内;受电器操作臂伺服模块组件内;或者,位于车体内。
本实施例还给出受电装置的一种受电过程举例,参见图14(a)所示,在车载受电装置接入供电网之前,车载受电装置处于收起状态,车载信号/收发模块接收供电侧布设的信号/收发模块1030发送的供电网系统消息,所述系统消息包含当前区域存在可供使用的供电网的指示信息,在车载信号/收发模块接收到当前区域存在可供使用的供电网的指示信息之后,向供电侧发送接入请求信息,供电侧布设的信号/收发模块1030接收该请求信息并向受电侧发送允许该车辆接入供电网的指示信息;
在受电侧接收到允许该车辆接入供电网的指示信息之后,参见图14(b)所示,车载受电器从收纳仓内伸展出来,并根据声学定位确定的受电器与馈电槽口间的距离信息,确定集电臂的伸展角度和伸展长度,使得受电器被直到放到馈电槽口的上方;然后,在光学定位模块获取的光学定位信息的引导下,使用集电器操作腕对受电器的姿态和位置做进一步的调整;然后,将受电器颈部置入馈电槽口内;然后,受电器搭载驱动模块驱动搭载动作部件实现受电器在受电器承载轨上的搭载,图14(b)所示的是受电器进入一种双侧合作搭载状态;然后,受电器包含的受电模块驱动模块驱动受电模块中的受电刷与馈电槽口内布设的馈电导流条单元间建立搭触状态;在搭触状态下,车辆通过受电器从供电侧受电。
本实施例给出的受电装置,其中,所述受电器还包含槽内通信受电侧模块组件,该槽内通信受电侧模块组件包含如下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电/光转换模块,用于向供电侧发射光信号,该光信号携带受电器/受电车辆的身份信息、受电器的位置信息和保持/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以及
槽内通信用无线电发射天线模块,用于向供电侧发射无线电信号,该无线电信号携带受电器/受电车辆的身份信息、受电器的位置信息和保持/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该槽内通信受电侧模块组件还包含如下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光电转换模块,用于接收供电侧槽内通信模块包含的电光转换部件发射的光信号,该光信号用于承载供电侧已中断向馈电导流条馈电的指示信息、受电器脱离承载轨的指示信息、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脱离搭触状态的指示信息以及受电器的承载车辆在该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保持搭触状态下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槽内通信用无线电接收天线模块,用于接收供电侧槽内通信模块包含的电光转换部件发射的光信号,该无线电信号用于承载供电侧已中断向馈电导流条馈电的指示信息、受电器脱离承载轨的指示信息、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脱离搭触状态的指示信息以及受电器的承载车辆在该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保持搭触状态下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本实施例中,受电器包含的上述槽内通信用无线电接收天线模块与槽内通信用无线电发射天线模块可以是共用天线单元的模块,也可以是接收与发射分别采用不同天线单元的模块;
本实施例中,受电器包含的上述光电转换模块与电光转换模块,可以是分别使用不同波长的模块,也可以是使用相同波长的模块。
更优选地,所述电/光转换模块或无线电天线模块的具体布设位置包括:位于受电器颈的前端和/或尾端;
再优选地,布设在受电器颈部一端的电/光转换模块或无线电天线模块向供电侧发送身份识别信号,布设在受电器颈部另一端的电/光转换模块或无线电天线模块向供电侧发送保持/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
本实施例中,当布设在馈电槽腔内的槽内通信模块线阵接收不到受电器包含的电/光转换模块或无线电天线模块发送的光信号或无线电信号时,终止向该受电器馈电;或者,当布设在馈电槽腔内的槽内通信模块线阵接收到受电器包含的电/光转换模块或无线电天线模块发送的保持/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时,供电侧执行保持/中断向该受电器受电的操作;所述保持/中断向该受电器受电的操作包括:保持/中断向该受电器所在位置处的馈电导流条馈电。
本发明的实施例给出的供电方法举例、受电方法举例、供电操作方法举例、受电操作方法举例、供电装置举例及受电装置举例,包含了可以克服现有技术在电气安全性、电气可靠性、馈电稳定性、馈电灵活性、供电网接入许可及供电网接入/脱离控制方面存在的缺点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技术措施,可以用于为车辆充电,可用于为行驶中的车辆实施伴随供电,可以用于对现有公路、道路的随路供电改造,也可以用于新建公路、道路的规划和施工中,可以降低对车载储电装置的需求,技术难度低,具有实用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方法、受电方法、供电操作方法、受电操作方法、供电装置及受电装置,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地使用电子技术、电力技术及路桥施工技术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操作方法,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地通过软件指令和/或者硬件电路来实现;本发明提供的装置所包含的模块或单元,可以采用电子元器件、电力器件以及沟槽构建施工技术实现。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案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2)

1.一种供电方法,包括:
(一)承载步骤,使用布设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为受电器提供承载,其中,
所述受电器承载轨的布设方法包括:
布设在馈电槽口的一侧或两侧;或,
布设在馈电槽口的唇部;
在受电侧受电器上配置搭载动作机构,该动作机构用于维持受电器在承载轨上的搭载状态;
所述为受电器提供承载的方法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单侧独立承载;
所述单侧独立承载中,受电器(320)包含的防护套(229)位于馈电槽口内,右侧搭载动作部件(322a)挤压在右侧独立承载轨(350)上,右侧搭载动作部件(322a)用于单侧独立搭载状态下对受电器(320)限位;
双侧合作承载;由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的承载轨共同为受电器提供承载;
双侧双重独立承载;
所述双侧双重独立承载中,受电器(320)包含的防护套(229)位于馈电槽口内,右侧搭载动作部件(322a)挤压在右侧独立承载轨(350)上,左侧搭载动作部件(322b)挤压在左侧独立承载轨(360)上,右侧搭载动作部件(322a)和左侧搭载动作部件(322b)用于双侧双重独立搭载状态下对受电器(320)限位;
在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的受电器包含的受电模块在受电器处于搭载状态下与供电侧的馈电导流条保持搭触状态或保持非搭触状态;所述与供电侧的馈电导流条保持非搭触状态包括:在受电器处于搭载状态下,受电器包含的受电模块处于准搭触状态、伸展状态、预搭触状态、复位状态中的任一种状态;
(二)搭触步骤,使用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与处于搭载状态下的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之间建立或保持搭触状态;其中,
所述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包括:
布设在馈电槽槽腔内或者布设在馈电槽槽口唇部的一个或者多个馈电导流条单元,所述馈电导流条单元的布设位置受到馈电槽槽体上侧面和/或馈电槽槽口唇部的遮挡;
所述搭触状态,包括:所述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与所述馈电导流条之间存在导电性物理接触;
(三)馈电步骤,向以遮蔽方式布设的与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之间建立了搭触状态的馈电导流条馈电,通过该馈电导流条向处于搭载状态和搭触状态的受电器馈电;其中,
所述处于搭载状态,包括受电器处于如下搭载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单侧独立搭载;
双侧合作搭载;
双侧双重独立搭载;
所述处于搭载状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存在物理接触;
所述受电器的移动受所述受电器承载轨走向的限制;以及
所述受电器的晃动幅度和/或摆动幅度受所述受电器承载轨的限制;
将沿馈电槽口的一侧或两侧以遮蔽方式布设在馈电槽口唇部或在馈电槽槽腔内的馈电回流条用于向受电器馈电的回流通道;
其中,所述馈电槽口设置在馈电槽槽体的上侧面,用于连通馈电槽槽腔与外部空间,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通过该馈电槽槽口与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之间建立搭触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实施所述馈电步骤之前,供电侧确定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已经与馈电导流条实现了搭触;具体确定方法包括:
延时确定法,在供电侧向受电侧发送实施搭载或搭触的指示信息之后规定的时间内,受电器完成搭触;或者,供电侧从受电侧接收搭触完成指示信息,所述从受电侧接收搭触完成指示信息的具体步骤包括:使用信号收发模块接收搭触完成指示信息;和/或使用槽内通信模块接收搭触完成指示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搭触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与从处于搭载状态下的受电器颈部包含的腔体内伸出的受电刷之间建立或保持搭触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实施所述搭载步骤之前,供电侧执行如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使用信号收发模块组件包含的无线电天线模块向所述受电器当时所在区域发送允许该受电器或允许该受电器的承载车辆接入供电网的指示信息;
使用信号收发模块组件包含的无线电天线模块从受电侧接收请求接入供电网的接入请求信息;
使用信号收发模块组件包含的无线电天线模块向受电侧发送供电网的系统消息;以及
使用信号收发模块组件包含的无线电天线模块向受电侧发送或者从受电侧接收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的距离信息,或者所述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馈电槽口之间的距离信息;以及获取所述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距离信息所需要的辅助信息,或者获取所述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馈电槽口之间的距离信息所需要的辅助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终止供电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供电侧终止向与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存在搭触关系的馈电导流条单元供电,并通过信号收发模块或通过槽内通信模块向受电侧发送已终止供电的指示信息和脱离承载轨的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或者,
供电侧通过信号收发模块或通过槽内通信模块从受电侧接收到请求终止供电的指示信息,然后,供电侧终止向与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存在搭触关系的馈电导流条单元供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漏电防护方法,具体包括:使用接地部件将受电器承载轨置于接地状态,处于接地状态的受电器承载轨与大地保持相同或相近的电位;处于接地状态的受电器承载轨通过其与受电器外壳或受电器包含的搭载动作部件的导电性接触,实现受电器外壳、受电器操作臂外壳、车体以及受电电缆的金属防护套中的至少一种的接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积水防护方法,用于阻挡路面或路侧积水流入馈电槽槽口,该方法具体包括:
沿道路长度方向,纵向布设的路面集水槽口和/或纵向布设的路侧集水槽口;其中:
所述纵向布设的路面集水槽口的形式包括:在邻近路面馈电槽槽口的位置,沿路面馈电槽槽口长度方向,在路面馈电槽槽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连通集水槽槽腔与路面空间的集水槽口;
所述纵向布设的路侧集水槽口的形式包括:在邻近路侧馈电槽槽口的位置,沿路侧馈电槽槽口长度方向,在路侧馈电槽槽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连通集水槽槽腔与路肩或者路缘带所在空间的集水槽口。
8.一种受电方法,包括:
(一)搭载步骤,受电器在布设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建立或保持搭载状态,在受电侧受电器上配置搭载动作机构,该动作机构用于维持受电器在承载轨上的搭载状态;
其中,
所述搭载状态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单侧独立搭载,受电器借助于布设在馈电槽口一侧的承载轨即可以保持搭载状态;
所述单侧独立承载中,受电器(320)包含的防护套(229)位于馈电槽口内,右侧搭载动作部件(322a)挤压在右侧独立承载轨(350)上,右侧搭载动作部件(322a)用于单侧独立搭载状态下对受电器(320)限位;
双侧合作搭载,受电器需要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的承载轨的共同支撑才可以保持搭载状态;
双侧双重独立搭载,受电器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的承载轨上同时实施单侧独立搭载;
所述双侧双重独立承载中,受电器(320)包含的防护套(229)位于馈电槽口内,右侧搭载动作部件(322a)挤压在右侧独立承载轨(350)上,左侧搭载动作部件(322b)挤压在左侧独立承载轨(360)上,右侧搭载动作部件(322a)和左侧搭载动作部件(322b)用于双侧双重独立搭载状态下对受电器(320)限位;
所述保持搭载状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存在物理接触;
所述受电器的移动受所述受电器承载轨走向的限制;以及
所述受电器的晃动幅度和/或摆动幅度受所述受电器承载轨的限制;
在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的受电器包含的受电模块在受电器处于搭载状态下与供电侧的馈电导流条保持搭触状态或保持非搭触状态;所述与供电侧的馈电导流条保持非搭触状态包括:在受电器处于搭载状态下,受电器包含的受电模块处于准搭触状态、伸展状态、预搭触状态、复位状态中的任一种状态;
(二)搭触步骤,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通过馈电槽口与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之间建立或保持搭触状态;其中,
所述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包括:
布设在馈电槽槽腔内或者布设在馈电槽槽口唇部的一个或者多个馈电导流条单元,所述馈电导流条单元的布设位置受到馈电槽槽体上侧面和/或馈电槽槽口唇部的遮挡;
所述搭触状态,包括:所述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与所述馈电导流条之间存在导电性物理接触;
(三)受电步骤,处于搭载状态和搭触状态下的受电器从所述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受电;
将沿馈电槽口的一侧或两侧以遮蔽方式布设在馈电槽口唇部或在馈电槽槽腔内的馈电回流条用于受电器受电的回流通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受电器实施所述搭触步骤之后,受电侧向供电侧发送搭触完成指示信息,所述发送搭触完成指示信息的具体步骤包括:
使用车载信号收发模块发送搭触完成指示信息;和/或
使用槽内通信受电侧模块发送搭触完成指示信息;
在受电侧向供电侧发送搭触完成指示信息之后,从与该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存在搭触关系的馈电导流条受电。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搭触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与从处于搭载状态下的受电器颈部包含的腔体内伸出的受电刷之间建立或保持搭触状态。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实施所述搭载步骤之前,受电侧执行如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受电侧使用车载信号收发模块包含的无线电天线模块从供电侧接收允许该受电器或允许该受电器的承载车辆接入供电网的指示信息;
受电侧使用车载信号收发模块包含的无线电天线模块向供电侧发送请求接入供电网的接入请求信息;
受电侧使用车载信号收发模块包含的无线电天线模块从供电侧接收供电网的系统消息;以及
受电侧使用车载信号收发模块包含的无线电天线模块从供电侧接收或者向供电侧发送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的距离信息,或者所述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馈电槽口之间的距离信息;以及
获取所述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距离信息所需要的辅助信息,或者获取所述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馈电槽口之间的距离信息所需要的辅助信息。
12.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终止受电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受电侧通过路面或路侧信号收发模块,或通过槽内通信模块接收供电侧发送的已终止向与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存在搭触关系的馈电导流条单元供电的指示信息;或者,受电侧通过路面或路侧信号收发模块,或通过槽内通信模块接收供电侧发送的脱离承载轨的指示信息;之后
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与馈电导流条脱离搭触状态;或者
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与馈电导流条脱离搭触状态并且受电器与承载轨脱离搭载状态。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漏电防护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受电器外壳或受电器包含的搭载动作部件与处于接地状态的受电器承载轨之间的导电性接触,实现受电器外壳、受电器操作臂外壳、车体以及受电电缆的金属防护套中的至少一种的接地;所述处于接地状态的受电器承载轨的实现方法,具体包括:使用接地部件将受电器承载轨置于接地状态,处于接地状态的受电器承载轨与大地保持相同或相近的电位。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沙尘或温度防护方法,该方法包括:
受电器通过其包含的气流释放口向受电器承载轨和/或向馈电导流条表面释放气体,所释放的气体用于对受电器承载轨和/或馈电导流条除尘或温度调节。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受电刷释放方法,该方法包括:
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释放驱动模块驱动受电刷释放机构,使该机构进入释放状态,在受电刷释放机构处于释放状态下,实现如下受电刷释放方式中的一种:
将受电刷及受电刷转动关节组件作为一个整体,实施该整体从受电模块中的物理脱离;
将包含受电刷的受电模块作为一个整体,实施该整体从受电器中的物理脱离;
将包含受电刷的受电模块以及包含搭载动作部件的受电器颈部作为一个整体,实施该整体从受电器中的物理脱离;
将包含受电刷的受电模块、受电器颈部及受电器肩部作为一个整体,实施该整体从受电器中的物理脱离。
16.一种受电操作方法,其中,
受电侧执行如下至少一种操作:
操作一,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建立搭载状态之后,受电侧从馈电导流条阵列中与该受电器所在位置对应的馈电导流条单元受电;
操作二,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时,并且所述受电器处于受电状态时,受电侧从供电侧接收受电刷脱离馈电导流条的指示信息;
操作三,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时,并且所述受电器处于受电状态时,受电侧从供电侧接收在所述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或受电部件处于搭触状态下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
操作四,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时,受电侧从供电侧接收受电器搭载方式变更指示信息;
操作五,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时,受电侧从供电侧接收脱离受电器承载轨或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息;以及
操作六,在受电器在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上处于搭载状态时,受电侧受电器包含的电光转换模块或无线电天线模块向位于供电侧的槽内通信模块发送指示信息;
所述搭载状态的特征为在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存在物理接触;
所述受电器的移动轨迹受所述受电器承载轨走向的限制;以及
所述受电器的晃动幅度和/或摆动幅度受所述受电器承载轨的限制;
所述受电器搭载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搭载方式:
单侧独立搭载,受电器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一侧的承载轨的支撑即可以保持搭载状态;
双侧合作搭载,受电器需要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的承载轨的支撑才可以保持搭载状态;
双侧独立搭载,受电器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中的任一侧承载轨实现单侧独立搭载;
双侧双重独立搭载,受电器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的承载轨同时对受电器实施单侧独立搭载;其中,
在操作一至操作五中任一项所述的搭载状态建立之前,受电侧执行如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从供电侧接收允许受电器或允许该受电器的承载车辆接入供电网的指示信息;
向供电侧发送请求接入供电网的接入请求信息;
从供电侧接收供电网的系统消息;以及
从供电侧接收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的距离信息;以及
获取受电器或者受电器承载车辆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的距离信息所需要的辅助信息;
和/或,与操作一至操作六的执行相对应,受电侧执行如下操作:
在执行操作一所述的从馈电导流条阵列中与所述受电器所在位置对应的馈电导流条单元受电之前,向供电侧发送该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与馈电导流条之间已经处于搭触状态的指示信息;
在执行操作二所述的从供电侧接收受电刷脱离馈电导流条的指示信息之后,受电侧向供电侧发送完成受电刷脱离馈电导流条的指示信息;
在执行操作三所述的从供电侧接收在所述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或受电部件处于搭触状态下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之后,向供电侧发送相应的中断受电完成指示信息;
在执行操作四所述的从供电侧接收受电器搭载方式变更指示信息的操作之后,向供电侧发送受电器搭载方式变更完成指示信息;
在执行操作五所述的从供电侧接收脱离受电器承载轨或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息之后,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与馈电导流条脱离搭触并进入复位状态,然后受电器与供电侧的承载轨脱离搭载;和/或,
在受电器完成与供电侧的承载轨脱离搭载之后,受电侧向供电侧发送脱离受电器承载轨或脱离供电网的完成指示信息;
在执行操作六所述的向位于供电侧的槽内通信模块发送指示信息的步骤中,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发射方式:向位于受电器前面或后面的槽内通信模块发射所述指示信息的承载信号;向位于受电器前面或后面的槽内通信模块发射承载受电器或受电车身份识别信息的承载信号;向位于受电器后面或前面的槽内通信模块发射保持或中断受电信息的承载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从供电侧接收到受电刷脱离馈电导流条的指示信息之前,或者在从供电侧接收到在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处于搭触状态下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之前,受电侧向供电侧发送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供电网运营商选择信息;
受电器的承载车辆当前的车载储能信息或者依靠车载储能所能达到续航能力信息;
或者,在从供电侧接收到脱离受电器承载轨或脱离供电网的指示信息之前,受电侧向供电侧发送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供电网运营商选择信息;
请求脱离供电网的脱离请求信息;
受电器的承载车辆的行驶姿态信息;
或者,在受电侧从供电侧接收受电器搭载方式变更指示信息之前,受电侧向供电侧发送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车辆的行驶路线的导航信息;
车辆的行驶姿态信息;
所述受电器包含的电光转换模块或无线电天线模块向位于供电侧的槽内通信模块发送指示信息的操作中,所述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受电器或者受电车辆的身份识别信息;
受电侧可受电的指示信息;以及,
受电侧请求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该请求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的表示方式包括:以终止发送所述受电侧可受电的指示信号的方式表示请求中断受电;或者,发送单独的请求中断受电的信号。
18.一种供电装置,包括:
馈电槽模块,受电器承载轨模块,馈电导流条模块;馈电回流条模块;
所述馈电槽模块,用于为馈电导流条模块提供安装支撑及电气安全防护,包括:馈电槽槽体、馈电槽槽腔及馈电槽口;
所述承载轨模块,用于为受电器提供承载,包括:布设在馈电槽口一侧或两侧的受电器承载轨或受电器承载部件;
所述馈电导流条模块,用于向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馈送电能,包括:至少一个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单元;
所述馈电回流条模块,用于向受电器馈电的回流通道,包括:至少一个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回流条单元;
其中,所述为受电器提供承载的实现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单侧独立承载,由布设在馈电槽口一侧的承载轨独立地为受电器提供承载;
双侧合作承载,由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的承载轨共同为受电器提供承载;
双侧双重独立承载,由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中的承载轨同时对受电器实施单侧独立承载;
所述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包括:
布设在馈电槽槽腔内或者布设在馈电槽槽口唇部的一个或者多个馈电导流条单元,所述馈电导流条单元的布设位置受到馈电槽槽体上侧面和/或馈电槽槽口唇部的遮挡;
所述供电装置还包含:
至少一个信号收发模块组件;和/或,
至少一个槽内通信模块组件;
其中,
所述信号收发模块组件包含如下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声电转换模块和/或电声转换模块;
光电转换模块和/或电光转换模块;以及
无线电天线模块;
所述槽内通信模块组件包含如下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光电转换模块,用于接收受电器包含的发光部件发射的光信号,供电侧使用该光电转换模块或者该模块构成的阵列所接收到的所述光信号,获取受电器的身份信息、受电器的位置信息、受电侧可受电及受电侧请求中断供电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槽内通信用无线电接收天线模块,用于接收受电器包含的近距离通信天线部件发射的无线电信号,供电侧使用该无线电天线模块或者该模块构成的阵列所接收到的所述无线电信号,获取受电器的身份信息、受电器的位置信息、受电侧可受电及受电侧请求中断供电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槽内通信用无线电发射天线模块,用于向受电器包含的无线电天线部件发射无线电信号,该无线电信号用于承载供电侧已中断向馈电导流条馈电的指示信息、受电器脱离承载轨的指示信息、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脱离搭触状态的指示信息以及受电器的承载车辆在该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保持搭触状态下中断受电的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进一步包括馈电槽分路单元、馈电槽合路单元和馈电槽交叉单元中的至少一种,其中,
所述馈电槽分路单元,具体包括:在具有第一走向的馈电槽槽腔或馈电槽延伸槽槽腔的左侧或右侧设置有分岔口,从所述分岔口处布设有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或馈电槽延伸槽,在所述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或馈电槽延伸槽的上侧设置有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所述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的左侧或右侧唇部与所述具有第一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的左侧或右侧唇部相接续,在沿所述具有第一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的左侧或右侧,经分岔处至所述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的左侧或右侧的区间内,布设有分路承载轨,该分路承载轨可用于对受电器的单侧独立承载;
所述馈电槽合路单元,具体包括:在具有第一走向的馈电槽槽腔或馈电槽延伸槽槽腔的左侧或右侧设置有合路口,布设有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或馈电槽延伸槽至所述合路口处,在所述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或馈电槽延伸槽的上侧设置有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所述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的左侧或右侧唇部与所述具有第一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的左侧或右侧唇部相接续,在沿所述具有第一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的左侧或右侧,经合路处至所述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的左侧或右侧的区间内,布设有合路承载轨,该合路承载轨可用于对受电器的单侧独立承载;
所述馈电槽交叉单元,包括:在具有第一走向的馈电槽槽腔或馈电槽延伸槽槽腔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槽腔交叉口,布设有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或馈电槽延伸槽至所述槽腔交叉口处,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或馈电槽延伸槽的槽腔在所述槽腔交叉口处与具有第一走向的馈电槽槽腔或馈电槽延伸槽槽腔相交叉,在所述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或馈电槽延伸槽的上侧设置有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所述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从所述具有第一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的左侧和右侧唇部穿过,在所述具有第一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的左侧和/或右侧,布设有交叉承载轨,该交叉承载轨在交叉槽口处被所述具有第二走向的馈电槽槽口或馈电槽延伸槽槽口中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包含馈电监控模块组件,该馈电监控模块组件包含如下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电流计量模块,该模块可以计量馈电导流条上传输的电流值;
漏电检测模块,该模块可以检测馈电导流条泄漏到路面上的电压值;
馈电导流条单元供电开关模块,该模块用于开通或者阻断向馈电导流条单元的输电。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积水防护单元,该积水防护单元包括:
在邻近路面馈电槽槽口的位置,沿馈电槽槽口长度方向,在馈电槽槽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的连通集水槽槽腔与路面空间的集水槽口。
21.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包括承载轨接地模块,用于漏电防护,该承载轨接地模块具体包括:接地部件,将受电器承载轨置于接地状态,处于接地状态的受电器承载轨与大地保持相同或相近的电位;处于接地状态的受电器承载轨可以通过其与受电器外壳或受电器包含的搭载动作部件的导电性接触,实现受电器外壳、受电器操作臂外壳、车体以及受电电缆的金属防护套中的至少一种的接地。
22.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馈电槽包括:
布设在停车场所用于车辆充电的馈电槽口和馈电导流条;或者,
布设在室内区域内用于为行驶中的车辆伴随供电的馈电槽口和馈电导流条。
CN201410332959.5A 2014-07-14 2014-07-14 一种供电方法,受电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2918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2959.5A CN105291894B (zh) 2014-07-14 2014-07-14 一种供电方法,受电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2959.5A CN105291894B (zh) 2014-07-14 2014-07-14 一种供电方法,受电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1894A CN105291894A (zh) 2016-02-03
CN105291894B true CN105291894B (zh) 2019-12-27

Family

ID=55189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32959.5A Active CN105291894B (zh) 2014-07-14 2014-07-14 一种供电方法,受电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918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4326A (zh) * 2016-08-31 2017-02-01 袁志敏 电车自适应供电系统
CN106515461B (zh) * 2016-12-29 2023-09-22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磁悬浮列车集电靴及磁悬浮列车电磁屏蔽方法
CN110239351B (zh) * 2018-03-08 2021-11-1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充电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3316A (zh) * 2001-08-21 2003-03-19 藤冈一路 供电装置
CN1463868A (zh) * 2002-06-14 2003-12-31 李善伯 电动汽车地槽输电与运行状态信息采集方法
CN2754932Y (zh) * 2004-06-22 2006-02-01 陈远鸿 能连续长久行使的可免电池的无线电动行车装置
AT507541B1 (de) * 2008-09-26 2010-09-15 Alexander Ing Bezensek System zur übertragung elektrischen stromes zu einem elektrisch oder hybrid angetriebenen fahrzeug
CN101934794A (zh) * 2010-09-02 2011-01-05 闫传东 新型城市电力复合轨道交通系统
JP2012148838A (ja) * 2011-01-18 2012-08-09 Yachiyo Industry Co Ltd 搬送設備における清掃装置
CN102891505A (zh) * 2011-07-20 2013-01-23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智能运输工具充电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3770665A (zh) * 2014-01-21 2014-05-07 西京学院 一种兼有侧集电与顶集电供电体系的电气化公路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3316A (zh) * 2001-08-21 2003-03-19 藤冈一路 供电装置
CN1463868A (zh) * 2002-06-14 2003-12-31 李善伯 电动汽车地槽输电与运行状态信息采集方法
CN2754932Y (zh) * 2004-06-22 2006-02-01 陈远鸿 能连续长久行使的可免电池的无线电动行车装置
AT507541B1 (de) * 2008-09-26 2010-09-15 Alexander Ing Bezensek System zur übertragung elektrischen stromes zu einem elektrisch oder hybrid angetriebenen fahrzeug
CN101934794A (zh) * 2010-09-02 2011-01-05 闫传东 新型城市电力复合轨道交通系统
JP2012148838A (ja) * 2011-01-18 2012-08-09 Yachiyo Industry Co Ltd 搬送設備における清掃装置
CN102891505A (zh) * 2011-07-20 2013-01-23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智能运输工具充电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3770665A (zh) * 2014-01-21 2014-05-07 西京学院 一种兼有侧集电与顶集电供电体系的电气化公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1894A (zh) 2016-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30861B1 (en) Buried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and an electric vehicle equipped to use such a system
CN102555837B (zh) 用于运输车辆的地面供电系统及相关方法
JP4369382B2 (ja) 交通システム
CN106786955B (zh) 电动汽车路面自动充电槽
CN105242673A (zh) 一种基于超宽带定位系统的道路车辆自动驾驶控制系统
JP2014504493A (ja) 架空電車線方式車両の走行中における自動着線および離線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CN102163348A (zh) 用于在地点分散的充电站内为电动车辆充电的方法
CN105291894B (zh) 一种供电方法,受电方法及装置
CN102834290B (zh) 电动车辆系统的过载限制装置
CN105946626A (zh) 城市轨道交通受电装置和系统
CN102307299A (zh) 一种基于图像的轨道交通远程瞭望系统
CN103249088A (zh) 车地无线通信系统lte-wlan复合组网方法
WO2018228161A1 (zh) 轨道车辆控制系统、轨道车辆、轨道系统以及运输系统
WO2021253314A1 (zh) 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车辆共享充电方法及系统、移动充电车
CN101693444A (zh) 串极滑触线站段与无限电车构成的城市全域电动客车系统
CA3042261A1 (en) Electronic current collector for vehicles
CN105291893B (zh) 一种随路供电网构建方法,供电操作方法及系统
CN104773092A (zh) 广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CN111347885A (zh) 智轨无线公交电车系统
CN105270209A (zh) 一种供电网接入控制方法,接入请求方法及装置
CN109228882A (zh) 一种电力车辆地面供电系统及供电方法
CN105270207B (zh) 一种车辆受电方法及装置
CN107730939A (zh) 一种城市交通管理系统
CN105270208A (zh) 一种道路巡视方法及装置
CN105291892B (zh) 一种受电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04

Address after: 236800 Qiaocheng District, Bo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Bozhou Wuhu modern industrial park, 76.

Applicant after: Bozhou Yi Ze Mdt InfoTech Ltd

Address before: Minhang District Jinggu road 200240 Shanghai 99 Lane 1, room 1001

Applicant before: Diao Xinxi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