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4003A - 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84003A
CN105284003A CN201480024494.5A CN201480024494A CN105284003A CN 105284003 A CN105284003 A CN 105284003A CN 201480024494 A CN201480024494 A CN 201480024494A CN 105284003 A CN105284003 A CN 105284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part
electrode
active electrode
antenna assembly
pass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44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真智子
浅村直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ijin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84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40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0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used in interrogation type services, i.e. in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n interrogator/reader and a tag/transponder, e.g.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32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 H01Q1/325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antenna on the vehicle
    • H01Q1/3291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antenna on the vehicle mounted in or on other locations inside the vehicle or vehicle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01Q9/045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with particular feed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01Q9/2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or elements,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operating wavelength
    • H01Q9/27Spiral anten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线装置,其具备供电部(21)和通信部(31)。供电部(21)具备第一有源电极(23)、和第一无源电极(25),在第一有源电极(23)与第一无源电极(25)之间,从高频发生器(27)施加高频电压。通信部(31)具备一端与供电点连接,并进行外部装置的电磁耦合的线路部(33)、和与线路部(33)的另一端连接的终端电阻(35),通信装置(37)的信号端与供电点连接,通信装置(37)的接地端与终端电阻连接。天线装置作为整体,形成为片状。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供电功能和通信功能的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具备无线电话功能和WiFi功能的信息处理终端(移动终端)。
这种信息处理终端利用内置的二次电池进行驱动的情况较多。
二次电池的充电通常在移动终端的端子连接充电器的端子来进行。该方式存在连接端子的连接、脱离繁琐、产生接触不良、不适合为了寻求防水性而不优选端子的露出的电子设备等问题。
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非接触供电受电技术被实用化。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使用了静电感应的供电方法。在该供电方法中,供电装置具备生成较强的电场的有源电极和生成较弱的电场的无源电极。受电装置具备配置在形成较强的电场的区域的有源电极、和配置在形成较弱的电场的区域的无源电极。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受电侧的有源电极与无源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从供电侧向受电侧供给电力。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7/107642号
具备供电功能和通信功能的天线装置除了供电用的有源电极和无源电极之外还需要具备通信用的天线。因此,有源电极以及无源电极、以及通信用天线的配置以及操作困难。另外,天线装置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通信功能和供电功能,小型且操作容易的天线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天线装置具备:
线路部,其一端与通信装置的信号端子连接,所述线路部用于与外部装置通信;
第一有源电极;以及
第一无源电极,在与所述第一有源电极之间施加高频电压,
所述天线装置形成为片状。
例如,所述线路部呈螺旋状的形状,在该旋涡的中心侧的端部与周边侧的端部的一方连接终端电阻部,在另一方的端部连接供电部。
例如,所述线路部由呈网状的形状的网状导体构成,在该网状导体的某个位置连接供电部,在该网状导体的其它位置连接终端电阻部。
例如,所述线路部与所述第一有源电极或者所述第一无源电极为同一部件。
例如,在所述线路部的周围配置了所述第一有源电极或者所述第一无源电极。
也可以在所述第一有源电极与所述第一无源电极之间配置有所述线路部。
例如,所述第一有源电极与所述第一无源电极的至少一方与所述线路部层叠而配置,隔开间距配置线路而形成所述线路部,所述高频电压的输出信号的波长比线路的间距大。
例如,所述外部装置还具备:第二有源电极,其与所述第一有源电极电容耦合;第二无源电极,其与所述第一无源电极电容耦合,且比所述第二有源电极大;以及负载电路,其与所述第二有源电极和所述第二无源电极连接,所述负载电路通过在所述第二有源电极与所述第二无源电极之间感应的电压进行动作。
例如,也可以是所述天线装置安装在移动体的顶盖、立柱、中央控制台、仪表板的任一个。
在本发明中,通信用的天线和供电用的天线(有源电极、无源电极)是片状的构成。因此,能够提供小型且操作容易的天线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通信供电一体片的物理结构的图,图2(A)是俯视图,图2(B)是图2(A)的I-I线的剖视图,图2(C)是仰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从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向外部装置的供电以及相互通信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通信供电一体片的物理结构的变形例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通信供电一体片的物理结构的其它的变形例的图。
图6(A)、图6(B)、图6(C)分别是表示线路部的结构的变形例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有源电极以及无源电极的周围配置了路线部的结构的图,图7(A)是俯视图,图7(B)是表示图7(A)的II-II线的剖面结构的第一例的剖视图,图7(C)是表示图7(A)的II-II线的剖面结构的第二例的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有源电极和无源电极之间配置了路线部的结构的图,图8(A)是俯视图,图8(B)是表示图8(A)的III-III线的剖面结构的第一例的剖视图,图8(C)是表示图8(A)的III-III线的剖面结构的第二例的剖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层叠配置了有源电极以及无源电极和线路部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图9(A)是俯视图,图9(B)是图9(A)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9(C)是表示布线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使线路部和有源电极一体化的结构的天线装置的图,图10(A)是电路图,图10(B)是通信供电一体片的俯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使线路部和无源电极一体化的结构的天线装置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配置在汽车的各部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进行说明。
以下的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由通信供电一体片构成。
具备在与移动终端、RF电缆终端等外部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功能和向外部装置供电的(供给电力的)功能,由形成为片状的通信供电一体片构成。
(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供电一体片(天线装置)11是具有与外部装置电容耦合并通过静电感应进行供电的供电部21、和在与外部装置之间通过电容耦合或者电磁感应耦合,从而通过静电感应或者电磁感应来进行相互通信的通信部31的片状的装置。
供电部21具备第一有源电极23和第一无源电极25,并与高压高频发生器27连接。
第一有源电极(主动电极;供电电极;供电天线)23是为了向外部装置进行供电(供给电力),而与配置在外部装置的第二有源电极电容耦合(静电感应耦合)的电极,由薄膜导体构成。
第一无源电极(被动电极;供电电极;供电天线)25是为了向外部装置进行供电,而与配置在外部装置的第二无源电极电容耦合(静电电容耦合)的电极,由薄膜导体等构成。第一无源电极25以与第一有源电极23相比面积较大的方式形成。另外,第一有源电极23与第一无源电极25例如,以避开相互重合的位置(以不重合)的方式配置。
高压高频发生器27是为了向其它的装置进行供电,而生成高压高频电压的设备,例如,在第一端子T11与第二端子T12之间产生数十伏特~数千伏特、数KHz~100GHz的交流电压。第一端子T11与第一有源电极23连接,第二端子T12经由接地线与第一无源电极25连接。
另一方面,通信部31具备线路部33和终端电阻35,并与通信装置37连接。
线路部33作为通信天线发挥作用。线路部33与外部装置的通信天线电磁耦合(电容耦合、电磁感应耦合等),由在包含发送频率fs和接收频率fr的频带具有共振点的导体线(微带线)构成。期望成为线路部33的导体线的长度L例如,设定为包含频率fs和fr的频带的中心波长λ的1/2的整数倍。
终端电阻35为了调整线路部33的一端与通信装置37的接地端T14之间的阻抗,将线路部33的另一端部接地。
通信装置37具有信号端子T13和接地端子T14,信号端子T13与线路部33的一端部连接,接地端子T14接地。
通信装置37的从信号端子T13和接地端子T14观察到的输入阻抗Zi、线路部33的特性阻抗Z0、终端电阻35的阻抗Zr如下式所示,被设定为相互相等。
Zi=Z0=Zr
接下来,参照图2(A)~(C)对上述的通信供电一体片1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A)是图1所示的通信供电一体片11的俯视图,图2(B)是在其I-I线的剖视图,图2(C)是仰视图。此外,俯视图示出除去了最上层的保护层47后的状态。
首先,准备绝缘性基板41。绝缘性基板41可以是刚性基板也可以是柔性基板。
绝缘性基板41由平板状的电介质片构成。绝缘性基板41的介电常数在频率800MHz~10GHz中为1.0~15,优选为1.0~5.0,更优选为1.0~3.0。
作为构成绝缘性基板41的片能够使用树脂片。作为构成该树脂片,且满足上述介电常数的材料,能够列举烯烃树脂(TPO)、苯乙烯树脂(SBC)、聚氯乙烯树脂(TPVC)、聚氨酯树脂(PU)、酯树脂(TPE)、酰胺树脂(TPAE)、氟化树脂(PTFE)、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以及聚苯醚树脂等。其中,若考虑介电常数、加工性,优选聚乙烯(PE)、聚丙烯(PP)这样的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聚萘二甲酸(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这样的聚酯、聚酰亚胺(PI),特别优选聚酯、聚烯烃。
优选上述树脂片为多孔质材料。作为多孔质材料,例如,能够列举空隙率50~85%的发泡聚乙烯、发泡聚丙烯等。由于片为多孔质材料,所以片的空隙率提高,介电常数接近1,所以能够得到稳定的通信性能。只要是多孔质的材料,则可以是连续发泡也可以是独立发泡。
作为构成绝缘性基板41的片,能够使用由纺织品、编织品、湿法无纺布、干法无纺布等纤维结构体构成的片。该情况下,优选一根细线的细度为0.5dtex~30dtex,更优选为0.5dtex~10dtex。另外,片由纺织品、编织品构成的情况下,优选使用总细度优选为30dtex~1500dtex,更优选为30dtex~800dtex的复丝。并且,片由纺织品构成的情况下,其织物密度优选经线密度、纬线密度均为15根/inch~200根/inch,更优选为15根/inch~150根/inch。此外,经线密度和纬线密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构成上述纤维结构体的材料,能够例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等聚酯,尼龙6、尼龙66、尼龙12等脂肪族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对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等芳香族聚酰胺、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碳酸酯(PC)、聚酰亚胺(PI)、玻璃等。
另外,作为构成绝缘性基板41的片,也可以使用具有弹性的性质的片。作为具有弹性的性质的片的例子,能够列举合成橡胶片、弹性纤维结构体等。作为合成橡胶片的材料,能够例示氯丁橡胶(CR)、丁基橡胶(IIR)、丁腈橡胶(NBR)、乙烯-丙烯橡胶(EPM·EPDM)、天然橡胶(NR)、聚氨酯橡胶、氟橡胶、以及硅酮橡胶。作为弹性纤维结构体,能够列举使用了弹性纤维的纺织品、编织品、无纺布等,特别优选为空隙率较高的无纺布。其中,优选使用0.1μm~20μm的弹性纤维。使用了具有弹性的性质的合成橡胶片、弹性纤维结构体的情况下,在柔性、弯曲疲劳性这一点优异。
作为构成绝缘性基板41的片,使用纤维结构体的情况下,作为构成该纤维结构体的纤维的形状,除了圆形剖面以外,也能够采用中空剖面纤维、C字剖面、H字剖面、I字剖面、L字剖面、T字剖面、十字剖面、Y字剖面、三角剖面、四角剖面、扁平剖面等异形剖面纤维。另外,能够采用具有并列型、偏心皮芯型剖面的复合卷曲纤维、通过纺线中的各向异性冷却显现卷曲的纤维、机械地赋予了卷曲的纤维等。由此,也能够提高基材的空隙率,提高传输效率使通信性能提高。
绝缘性基板41所使用的片为湿法无纺布(包括纸)、干法无纺布、纺织品等纤维结构体,并在此为了形成后述的布线而在基材表面打印导电体的膏体的情况下,优选上述的纤维结构体的表面被进行树脂涂层,或者,在纤维结构体浸入树脂并固化。上述树脂能够使用在上述的树脂片所例示的材料。
此外,绝缘性基板41的厚度优选为0.2mm~10mm,更优选为0.5mm~2.0mm。另外,基材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50g/m2~800g/m2,更优选为80g/m2~300g/m2
在绝缘性基板41的上面形成有用于将供电部21和通信部31共同地接地的接地布线42。
构成接地布线42的导体的电阻优选在5Ω/□以下,更优选为0.0001Ω/□~1Ω/□。因此,作为构成接地布线42的导体,期望使用包含金、银、铜、铝、镍、不锈钢的材料。接地布线42用过打印导体膏体,对导体进行电镀、蒸镀、层压,并且,对它们进行图案化等形成。若对包含铜、银、铝、镍等金属的材料进行电镀或者层压,则能够较厚地制成金属膜。此外,金属膜的厚度优选为0.00001μm~50μm,更优选为1μm~25μm。
如图2(B)所示,覆盖接地布线42形成绝缘膜43。绝缘膜43例如,具有与绝缘性基板41相同的组成。
在绝缘膜43上,排列地配置第一有源电极23和第一无源电极25。第一有源电极23经由形成在绝缘性基板41以及绝缘膜43的导通孔51引出到绝缘性基板41的背面。在绝缘性基板41的背面配置有与导通孔51连接的垫片61。在垫片61连接有高压高频发生器27的一个端子T11。
第一无源电极25与第一有源电极23相比大面积地形成,经由形成在绝缘性基板41以及绝缘膜43的导通孔53与接地布线42连接。导通孔53进一步引出到绝缘性基板41的背面。在绝缘性基板41的背面配置有与导通孔53连接的垫片63。在垫片63连接有高压高频发生器27的另一个端子T12(接地端)。
另一方面,在绝缘膜43上形成有线路部33。线路部33例如,形成为宽度1.0mm~6.0mm,厚度1μm~25μm。
线路部33的一端部经由形成在绝缘性基板41以及绝缘膜43的导通孔55引出到绝缘性基板41的背面。在绝缘性基板41的背面配置有与导通孔55连接的垫片65。此外,在接地布线42形成有开口45以使接地布线42与导通孔55不相互接触。
并且,在绝缘膜43的与线路部33的前端部相当的位置配置有终端电阻35。终端电阻35连接线路部33的另一端部和接地布线42。
并且,如图2(A)所示,在绝缘性基板41的导通孔55的附近的位置,形成与接地布线42连接的导通孔57。如图2(B)所示,在绝缘性基板41的背面配置有与导通孔57连接的垫片67。
垫片65和67作为线路部33的供电点(供电部)发挥作用,线路部33作为通信天线发挥作用。在垫片65和67经由同轴电缆等分别连接有通信装置37的信号端子T13和接地端子T14。
另外,如图2(B)所示,覆盖第一有源电极23、第一无源电极25、线路部33等形成绝缘性的保护层47。
这样,通信供电一体片11作为整体构成为较薄的一个片状,在背面配置用于与外部装置连接的垫片(61、63、65、67)。
接下来,参照图3对通信供电一体片11的向外部装置111的供电动作与通信动作进行说明。
外部装置111例如,由移动通信终端、RF电缆终端等构成,具备受电部121和通信部131。
受电部121是从通信供电一体片11接受经由静电感应供给的电力,并进行蓄电的装置。受电部121具备第二有源电极123、第二无源电极125、整流电路127以及二次电池129。
第二有源电极123与第一有源电极23对置而进行静电感应耦合。第二无源电极125与第一无源电极25对置而进行静电感应耦合。
整流电路127与第二有源电极123和第二无源电极125连接,对第二有源电极123与第二无源电极125之间由于静电感应引起的交流电压进行变压、全波整流,并输出给二次电池129。
二次电池129对从整流电路127供给的直流电力进行蓄电。积蓄在二次电池129的电力作为工作电力供给至外部装置111的内部电路,例如通信部131。
通信部131具备通信天线133和通信装置137。通信天线133在与线路部33之间,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通信装置137将从二次电池129供给的电力作为电源进行动作,经由通信天线133与通信供电一体片11的通信装置37进行相互通信。
首先,对供电动作进行说明。通信供电一体片11的高压高频电路27在第一有源电极23和第一无源电极25之间,施加高压,例如,一百几十伏特的高频电压。通过该高频电压的施加,第一有源电极23和第一无源电极25分别产生电场。但是,由于第一有源电极23比第一无源电极25小,所以对于产生的电场的强度来说,第一有源电极23比第一无源电极25强。
在该状态下,若第一有源电极23和第二有源电极123电容耦合,第一无源电极25和第二无源电极125电容耦合,则在第二有源电极123感应有较高的高频电压,在第二无源电极125感应有较低的高频电压。因此,在第二有源电极123与第二无源电极125之间产生交流电压。
整流电路127对该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并对二次电池129进行充电。
接下来,对通信动作进行说明。通信装置137通过从二次电池129供给的电力进行动作,在发送动作时,以发送信号(基带信号)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并输出给通信用天线133。通信用天线133对其进行辐射。辐射的电波被线路部33接收,并被通信装置37处理。另外,通过通信装置37,经由线路部33发送的电波被通信用天线133接收,并被通信装置137处理。
这样,通过通信供电一体片11,能够进行向外部装置111的使用了静电感应的电力的供给、和与外部装置111的无线通信。
此外,在图2的结构中,配置了无源电极25和接地布线42,但例如,如图4所示,也可以一体地形成无源电极25和接地布线42。在图4的构成中,接地布线42整体作为无源电极发挥作用。另外,有源电极23也可以配置在绝缘性基板41上。
另外,第一有源电极23和第一无源电极25的配置结构是任意的,例如,如图5所示,也可以配置为相对较大的第一无源电极25包围相对较小的第一有源电极23的形状。
若成为这样的结构,则成为较弱的电场的地方(空间区域)包围较强的电场的地方的周围的电场配置,向其它的装置的电力的供给变得容易。
另外,作为接地布线42,示出了形成一个导体膜的例子,但也可以是其它的形状、结构。
在以上的说明中,示出了将供电部21和通信部31形成在同一绝缘性基板上的例子,但也可以将供电部21和通信部31形成在独立的基板,并通过连接以及固定这些基板,形成一个通信供电一体片11。
作为线路部33对直线状地延伸的形状进行了说明,但能够使用已知的任意的形状。例如,也能够使用图6(A)所示的螺旋状、图6(B)、(C)所例示的格子状、网状等机知的形状。
图6(A)所例示的螺旋状的线路部33的情况下,一端T1或者T2与通信装置37的信号端T13连接,另一端T2或者T1经由终端电阻37接地。
图6(B)、(C)所例示的网状的线路部33的情况下,其周边部以λ/2以下的间距分线,并向内部的任意一点供电。也可以在周边部配置吸收体等。
另外,不仅可以排列配列供电用的天线(第一有源电极23和第一无源电极25)、和作为通信用的天线的线路部33,如图7所示,也可以将供电用天线配置在中央,并将线路部33配置在周围等,使供电部21和通信部31一体化。相反,也可以在中央配置线路部33,并以包围该线路部的方式配置供电用的天线。该情况下的剖面构成的例子如图7(B)和(C)所示。图7(B)是在线路部33的下层配置接地布线42的层的结构例,图7(C)是不配置接地布线的结构例。在图7(C)中,例如,接地布线42适当地配置在与线路部33同一水平的层。
另外,如图8(A)所示,也可以在第一有源电极23与第一无源电极25之间,配置线路部33等,来使供电部21和通信部31一体化。该情况下的剖面构成的例子如图8(B)和(C)所示。图8(B)是在下层配置接地布线层42的结构例,图8(C)是不配置接地布线层的结构例。在图8(C)中,例如,接地布线适当地配置在与线路部33同一水平的层。
此外,虽然示出了相互相等地设定通信装置37的输入阻抗Zi、线路部33的特性阻抗Z0、以及终端电阻35的阻抗Zr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根据与外部装置111的通信的情况,适当地设定它们的值即可。
(实施方式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排列配置了第一有源电极23以及第二无源电极25和线路部(通信用天线)33,但为了抑制占有面积,也能够重合(重叠)地配置。
例如,图9(A)、(B)示出了在第一层的绝缘性基板41配置板状的接地布线42,经由隔离物81在第二层的绝缘性基板48配置网状的线路部33,并且,经由隔离物83在第三层的绝缘性基板49配置有源电极23和包围有源电极23的无源电极25的结构的例子。线路部33通过未图示的终端电阻接地。
该情况下,例如,如图9(C)所示那样接线。
网状的线路部33的网的间距P比供电用的电磁场的波长小(期望充分小)的情况下,线路部33不会对供电动作造成影响。因此,在这样的构成中,均能够实现供电和通信。此外,电力传输的频率比通信用的频率低(即电力传输的波长比通信用的波长长)。
此外,线路部33的形状并不限定于网型,能够广泛地应用于设置间距配置并形成的线路部。另外,不需要供电用的电极23、25整体与线路部33整体重合,也可以是仅第一有源电极23与线路部33层叠、仅第一无源电极25与线路部33层叠等,仅一部分层叠的结构。
(实施方式3)
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使供电用的电极23、25与线路部33为独立的构成,但也能够使供电用的电极和通信用的天线一体化。
以下,对使供电用的电极和通信用的天线一体化的结构的通信供电一体片11进行说明。
首先,对使第一无源电极25和线路部33共用化的构成进行说明。
该情况下的电路构成如图10(A)所示。另外,通信供电一体片11的俯视图如图10(B)所示。
在该结构中,第一无源电极25,即线路部33的一端部与通信装置37连接,另一端部经由终端电阻35接地。
第一无源电极25例如,设定为相对于通信频率的固有阻抗与终端电阻35、通信电路37的输入阻抗相等的尺寸以及形状。
另外,在连接高压高频器27的一端和另一端的电路上配置有使供电用的高频通过,并截断通信用的频率的带通滤波器BPF71。另外,在第一无源电极25与接地端之间配置有关于供电用的高频,将第一无源电极25接地的带通滤波器BPF75。同样地,在连接通信装置37的信号端子T13与接地端子T13的电路上,配置有使通信信号通过,并截断供电用的频率的带通滤波器BPF73。
此外,第一有源电极23与第一无源电极25的配置结构并不限定于图10(A)、(B)所示的构成,能够采用其它的任意的结构。
另外,也能够兼用第一有源电极23和线路部33。该情况下的电路构成如图11所示。另外,通信供电一体片11的俯视图与图10(B)一样。
如图示那样,第一有源电极23,即线路部33的一端部与通信装置37连接,另一端部经由终端电阻35和带通滤波器BPF77接地。带通滤波器BPF77使通信用的频率信号通过,且其它的频率的信号,特别是,高压高频器27的输出频率的信号的衰减率较大。
第一无源电极25设定为相对于通信频率的固有阻抗Z0与终端电阻35的阻抗Zr、通信装置37的输入阻抗Zi相等的尺寸以及形状。
另外,在连接高压高频器27的一端与另一端的电路上,配置有使供电用的高频通过,并截断通信用的频率的带通滤波器BPF71。同样地,在连接通信装置37的信号端子T13与接地端子T13的电路上,配置有使通信信号通过,并截断供电用的频率的带通滤波器BPF73。
此外,只要实现相同的功能,则带通滤波器也可以置换为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等其它的滤波器。
另外,例如,在图2的结构中,作为外部连接用的接地端子配置了垫片63和67,但也可以使它们共用化。另外,能够适当地变更物理结构、配置等。
另外,各绝缘层也可以置换为空气,或者,也可以在空气的部分(间隙)填充绝缘体。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能够对RF电缆终端、移动终端的外部装置进行利用静电耦合的供电并且进行通信的天线装置。
上述构成的天线装置能够轻薄化、弹性体化,在使用具备WiFi功能的移动终端、RF电缆终端等外部装置的场所,能够设置在任意位置。例如,若设置在房间的墙面,则在该房间内使用外部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对外部装置供电使其启动,并交换信息。
另外,例如,在将上述结构成的天线装置配置在车辆等移动体,并在车辆内使用外部装置的情况下,能够执行向外部装置供给电力和通信。该情况下,利用片状这样的特征,例如,如图12所示,天线装置安装在车辆的顶盖、立柱、中央控制台、仪表板等。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以及应用。
例如,上述的数值、形状、材质、配置等是例示,并不限定于此。
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广义的精神和范围内,进行各种实施方式以及变形。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即本发明的范围并不由实施方式,而由权利要求书示出。而且,在权利要求书内以及与其同等的发明的意义的范围内实施的各种变形视为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申请主张于2013年4月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080016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全部内容。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具备了通信功能和供电功能的小型且操作容易的天线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11…通信供电一体片,21…供电部,23…第一有源电极(主动电极;供电电极;供电天线),25…第一无源电极(被动电极;供电电极;供电天线),27…高压高频发生器,31…通信部,33…线路部(微带线;通信天线),35…终端电阻,37…通信装置,41、48、49…绝缘性基板,42…接地布线,43…绝缘膜,45…开口,47…保护层,51、53、55、57…导通孔,61、63、65、67…垫片,71、73、75、77…带通滤波器BPF,81、83…隔离物,111…外部装置,121…受电部,123…第二有源电极,125…第二无源电极,127…整流电路,129…二次电池,131…通信部,133…通信天线,137…通信装置。

Claims (9)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线路部,其一端与通信装置的信号端子连接,所述线路部用于与外部装置通信;
第一有源电极;以及
第一无源电极,在与所述第一有源电极之间施加高频电压,
所述天线装置形成为片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线路部呈螺旋状的形状,在该旋涡的中心侧的端部与周边侧的端部的一方连接终端电阻部,在另一方的端部连接供电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线路部由呈网状的形状的网状导体构成,在该网状导体的某个位置连接供电部,在该网状导体的其它位置连接终端电阻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线路部与所述第一有源电极或者所述第一无源电极为同一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在所述线路部的周围配置了所述第一有源电极或者所述第一无源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有源电极与所述第一无源电极之间配置有所述线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有源电极与所述第一无源电极的至少一方与所述线路部层叠而配置,
隔开间距配置线路而形成所述线路部,
所述高频电压的输出信号的波长比线路的间距大。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外部装置还具备:
第二有源电极,其与所述第一有源电极电容耦合;
第二无源电极,其与所述第一无源电极电容耦合,且比所述第二有源电极大;以及
负载电路,其与所述第二有源电极和所述第二无源电极连接,所述负载电路通过在所述第二有源电极与所述第二无源电极之间感应的电压进行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天线装置安装在移动体的顶盖、立柱、中央控制台、仪表板的任一个。
CN201480024494.5A 2013-04-05 2014-04-07 天线装置 Pending CN1052840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80016A JP2014204348A (ja) 2013-04-05 2013-04-05 アンテナ装置
JP2013-080016 2013-04-05
PCT/JP2014/060075 WO2014163207A1 (ja) 2013-04-05 2014-04-07 アンテ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4003A true CN105284003A (zh) 2016-01-27

Family

ID=51658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4494.5A Pending CN105284003A (zh) 2013-04-05 2014-04-07 天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49731A1 (zh)
EP (1) EP2985835A4 (zh)
JP (1) JP2014204348A (zh)
CN (1) CN105284003A (zh)
TW (1) TW201442336A (zh)
WO (1) WO201416320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1353A (zh) * 2018-06-07 2019-12-17 株式会社东芝 芯片天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07152B2 (en) * 2017-01-16 2020-07-07 Innolux Corporation High-frequenc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0679038B (zh) 2018-02-23 2021-09-24 日本电业工作株式会社 具备网眼状透明导电体的构造体、天线构造体、电波屏蔽构造体以及触摸面板
KR102456844B1 (ko) * 2018-11-27 2022-10-2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초고주파 기반 빔포밍 안테나 및 이를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CN217386373U (zh) * 2019-09-30 2022-09-0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Rfid模块、rfid标签以及带rfid标签的物品
CN115513666B (zh) * 2022-08-29 2023-11-10 江苏亿连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频段的宽带开缝圆形贴片天线单元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41334A1 (en) * 1999-01-05 2000-07-13 Motorola Inc. Wireless electrostatic charging and communicating system
US6611199B1 (en) * 1995-10-11 2003-08-26 Motorola, Inc. Capacitively powered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ssociated exciter/reader and related method
CN101490901A (zh) * 2006-07-13 2009-07-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装置以及无线通信设备
JP2010016445A (ja) * 2008-07-01 2010-01-21 Serukurosu:Kk アンテナ、ならびに、rfidリーダ
CN102097503A (zh) * 2010-11-09 2011-06-15 李淑英 太阳能电池集成天线的装置
WO2011090332A2 (en) * 2010-01-21 2011-07-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antenna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03761A (zh) * 2010-09-13 2012-04-04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功率接收装置和无线功率馈给系统
CN102916715A (zh) * 2011-08-04 2013-02-06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和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79809B1 (en) * 1998-04-16 2005-04-12 Motorola, Inc. Wireless electrostatic charging and communicating system
US7119743B2 (en) * 2003-06-09 2006-10-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7079079B2 (en) * 2004-06-30 2006-07-18 Skycross, Inc. Low profile compact multi-band meanderline loaded antenna
BRPI0621437A2 (pt) 2006-03-21 2012-07-10 Tmms Co Ltd dispositivos de transporte da eletricidade através do vácuo e de materiais dielétricos
WO2011093438A1 (ja) * 2010-01-29 2011-08-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力受電装置及び電力送電装置
CN103108768B (zh) * 2010-07-29 2015-07-0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
JP5118226B2 (ja) * 2011-03-30 2013-01-16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を有する受電デバイスおよび受電デバイスに給電する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6088234B2 (ja) * 2011-12-23 2017-03-0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受電装置、無線給電システム
TWI587597B (zh) * 2012-02-17 2017-06-11 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電力傳輸器,無線電力接收器,以及無線電力傳輸系統的電力傳輸方法
US9577448B2 (en) * 2013-07-30 2017-02-21 Intel Corporation Integration of wireless charging unit in a wireless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1199B1 (en) * 1995-10-11 2003-08-26 Motorola, Inc. Capacitively powered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ssociated exciter/reader and related method
WO2000041334A1 (en) * 1999-01-05 2000-07-13 Motorola Inc. Wireless electrostatic charging and communicating system
CN101490901A (zh) * 2006-07-13 2009-07-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装置以及无线通信设备
JP2010016445A (ja) * 2008-07-01 2010-01-21 Serukurosu:Kk アンテナ、ならびに、rfidリーダ
WO2011090332A2 (en) * 2010-01-21 2011-07-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antenna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03761A (zh) * 2010-09-13 2012-04-04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功率接收装置和无线功率馈给系统
CN102097503A (zh) * 2010-11-09 2011-06-15 李淑英 太阳能电池集成天线的装置
CN102916715A (zh) * 2011-08-04 2013-02-06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和电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1353A (zh) * 2018-06-07 2019-12-17 株式会社东芝 芯片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85835A1 (en) 2016-02-17
TW201442336A (zh) 2014-11-01
EP2985835A4 (en) 2016-02-24
WO2014163207A1 (ja) 2014-10-09
US20160049731A1 (en) 2016-02-18
JP2014204348A (ja) 2014-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4003A (zh) 天线装置
CN103620869B (zh) 线圈天线及通信终端装置
US9444213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e of multi-layer wire structure for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567048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e of multi-layer wire structure
US9306358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e of multi-layer wire structure for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6326969B (zh) 无线ic器件及电子设备
US9439287B2 (en) Multi-layer wire structure for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203503778U (zh) 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778014B (zh) 可变频率天线及包含该天线的设备
US20130068499A1 (en) Method for Operation of Multi-Layer Wire Structure for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4184217B (zh) 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感应线圈及制造方法、无线充电系统
EP2775565A1 (en) Multi-layer wire structure for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1855514A1 (en) Production of antenna devices
CN204424454U (zh) 线圈装置和天线装置
US20230223787A1 (en) Multi-Layer-Multi-Turn Structure for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3545606A (zh) 宽带可变天线装置及具有宽带可变天线装置的便携式终端
CN103201906A (zh) 天线装置
TWI536759B (zh) Antenna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10328326A1 (en)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01999191A (zh) 天线装置
CN101291012A (zh) 具有改良内部天线的移动终端
CN101026259B (zh) 曲折线型ltcc双频芯片天线
CN201017998Y (zh) 一种曲折线型ltcc双频芯片天线
CN102664305B (zh) Fm天线和手机
JPWO2020110930A1 (ja) Rfidタ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