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76880A - 控制冷却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冷却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6880A
CN105276880A CN201510299654.3A CN201510299654A CN105276880A CN 105276880 A CN105276880 A CN 105276880A CN 201510299654 A CN201510299654 A CN 201510299654A CN 105276880 A CN105276880 A CN 105276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uter
sensitivity
calibration
parts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996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76880B (zh
Inventor
B·T·苏利文
L·R·克莱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filed Critical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Priority to CN20191057920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856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76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6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76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68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2Compressor 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11Fan speed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13Pump speed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冷却系统和控制冷却系统的方法,该冷却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泵和一个或多个风扇,其中各泵和各风扇由控制器来控制。该控制器通过确定该冷却系统的操作以基于作为落差的函数的功率输入的第一灵敏度和作为落差的函数的功率输入的第二灵敏度对该冷却系统的各泵、各风扇和/或其他部件的激活、停止和/或控制参数进行排序,来控制该冷却系统。

Description

控制冷却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的公开通常涉及通过基于制冷机组的操作条件的组合确定制冷机组的负荷来优化由制冷机组使用的功率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一种建筑的冷却系统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制冷机组。每个制冷机组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冷却塔,上述冷却塔经由一个或多个流体回路与一个或多个制冷机连接。上述冷却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HVAC装置(供暖、通风和空调装置)。HVAC装置可以包括制冷机(例如冷水机)。一个或多个泵引导上述流体回路中的流体流动。一个或多个泵可以包括冷凝器泵。上述冷凝器泵引导流体(例如水)从上述冷却塔流向(例如泵送)冷却器系统的流体回路中的制冷机。上述冷凝器泵还可以引导上述流体从上述制冷机流出到上述冷却塔。在操作时,上述冷凝器泵引导冷流体(例如冷水)从上述冷却塔流向(例如泵送)上述制冷机的冷凝器侧,在该制冷机的冷凝器侧上述流体通过制冷循环驱动的热量传递而被加热,上述热量来自上述制冷机的蒸发器(例如,从建筑中排出的热量)。加热的流体作为热流体(例如热水)被引导流向上述冷却塔。上述冷却塔接收上述热流体并通过将热量从上述热流体传递到大气中而对上述热流体进行冷却。上述冷却塔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装有发动机的风扇。上述冷却塔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单元,其中每个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装有发动机的风扇。上述单元是上述冷却塔的一个部分。每个单元可以被独立操作。在操作时,上述冷却塔引导穿过上述热流体的空气流动以加强热量从上述热流体传递到大气中。上述热流体在上述冷却塔处成为冷却的流体。冷却的流体然后被收集于上述冷却塔处(例如用上述单元中的收集盆)并经由上述流体回路被引向上述制冷机。上述冷却塔通过对冷凝器流体回流(例如热水)进行冷却来给上述制冷机提供冷凝器流体供给(例如冷却水),上述冷凝器流体回流从上述制冷机被引向上述冷却塔。通常,上述冷却塔中的风扇与冷凝器泵都需要电力进行操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揭示的各系统和各方法针对通过基于制冷机组操作条件的组合确定制冷机组负荷来优化由制冷机组所使用的功率。
条件是设备进行操作所根据的情况。例如但不限于,该条件可以是能够被检测和/或测量的该冷却系统的温度和/或压力。操作条件是该冷却系统(或该冷却系统的一部分,例如每个特定部件和/或几组部件)进行操作所处的(或所根据的)条件。制冷机组操作条件包括例如但不限于:压缩机能耗、压缩机电流消耗、冷凝器制冷压力、冷凝器制冷温度、冷凝器水温度、蒸发器制冷压力、蒸发器制冷温度、蒸发器水温度等。
本申请所揭示的各系统和各方法还针对例如基于比如离心压缩机中标定的骤增线确定高限制条件和/或低限制条件。该高限制条件可以是该冷却系统操作(或尝试操作,或需要操作)于(靠近)最大参数的一种情况。该低限制条件是该冷却系统操作(或尝试操作,或需要操作)于(靠近)最小参数的一种情况。
本申请所揭示的各系统和各方法的各实施例针对控制冷却系统(例如水冷制冷机组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件(例如一个或多个制冷机、泵、塔风扇等)的功率输入以优化和/或减少由该冷却系统使用的总功率。
参数是对于条件的设置,其中该参数可以由该控制器来控制(例如设置)。相应地,操作参数可以是可以由该控制器来控制以操作整个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的子部分和/或一个或多个部件的一种设置。因此,该控制器可以设置特定参数以实现(或用于实现)设定条件和/或基于检测的、测量的和/或假设的条件来设置特定参数。
控制该冷却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包括通过确定上述一个或多个部件(例如塔风扇、泵等)的单个参数(例如激活、停止、增加速度、减少速度、增加流动速率、减少流动速率和/或其他参数中的变化)来确定该冷却系统的参数(例如操作参数、对各部件的操作进行排序等)。
单个参数可以通过确定作为落差的函数的上述一个或多个部件(例如制冷机)的功率输入的第一灵敏度、和通过确定作为落差的函数的另一个部件(例如与确定该第一灵敏度中使用的部件不同的部件)的功率输入的第二灵敏度来确定。
各系统和各方法的各实施例包括通过:控制器确定作为落差的函数的一个或多个制冷机的功率输入的第一灵敏度;该控制器确定作为落差的函数的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例如不是制冷机)的功率输入的第二灵敏度;以及该控制器使该第一灵敏度与该第二灵敏度一致来优化(或改善)冷却系统的用电量。
各系统和各方法的各实施例包括通过根据先前确定的设置的控制器操作来优化(或改善)冷却系统的用电量,其中该先前确定的设置由专用计算机来执行。该专用计算机确定作为落差的函数的一个或多个部件(例如制冷机)的功率输入的第一灵敏度;该专用计算机确定作为落差的函数的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例如不是制冷机)的功率输入的第二灵敏度;以及该专用计算机使该第一灵敏度与该第二灵敏度一致。
各系统与各方法的各实施例包括包含专用计算机(和/或与该专用计算机通信)的控制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该冷却系统的各部件进行控制也可以包括使该第一灵敏度与该第二灵敏度一致。
控制各部件可以包括对上述一个或多个部件的激活、停止和/或控制其他参数进行排序。
各系统和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对塔单元进行排序的激活和/或停止进行排序。
各系统和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仅对塔单元进行排序的激活和/或停止进行排序。
本申请使用的术语“落差”包括但不必需限于冷凝器条件与蒸发器条件的差异、制冷条件中的差异和/或水条件中的差异等等。冷凝器条件的各实例包括但不必需限于冷凝器制冷压力、冷凝器制冷温度、冷凝器制冷压力和冷凝器制冷温度的组合、冷凝器水温度,以及冷凝器水温度和冷凝器制冷温度的组合。蒸发器条件的各实例包括但不必需限于蒸发器制冷压力、蒸发器制冷温度、蒸发器制冷压力和蒸发器制冷温度的组合、蒸发器水温度,以及蒸发器水温度和蒸发器制冷温度的组合。
本申请使用的术语“灵敏度”包括但不必需限于相对于另一个(例如不同的)参数中的变化的一个参数(比如温度、能量、功率、压力、时间、速度、流动速率等属性)中的变化。相应地,确定作为落差的函数的一个或多个制冷机(例如在给定操作参数)的功率输入的第一灵敏度的步骤可以是指例如确定一个或多个制冷机的功率输入是如何随着该制冷机上的落差变化例如每1度(例如相对于落差,该落差可以是比如压力、温度或压力与温度的组合等条件中的变化)而变化。相应地,灵敏度可以表示为ΔkW/Δ落差。
此外,确定作为落差的函数的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例如不同于确定第一灵敏度中使用的部件)的功率输入的第二灵敏度的步骤可以是指例如确定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的功率输入是如何作为制冷机的落差的函数(例如相对于落差,该落差可以是比如压力、温度或压力与温度的组合等条件中的变化)而变化。
上述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各实例包括但不必需限于冷却塔风扇、泵等。
确定制冷机塔风扇的灵敏度可以包括例如确定需要塔风扇的功率中的多少变化来将一个或多个操作制冷机的落差改变1度。
确定泵的灵敏度可以包括例如确定需要功率中的多少变化来将一个或多个操作制冷机的落差改变例如1度。
使第一灵敏度与第二灵敏度一致可以包括例如将两个灵敏度设置为彼此相同并基于这两个灵敏度的一致限定功率设定点。例如,这两个灵敏度的一致可以包括确定ΔkW/Δ落差的斜率(或Δ设定温度)以提供限制,该限制可以限定例如kW与吨位的关系。例如,对于给定机组负荷和条件(例如该冷却系统或其各部件的任何组合进行操作所处的情况,比如但不限于环境条件等等),塔风扇的功率输入可以被调节直到塔风扇的ΔkW/Δ落差等于制冷机的ΔkW/Δ落差。在另一个实例中,冷凝器泵的功率可以被调节直到冷凝器泵的ΔkW/Δ落差等于制冷机的ΔkW/Δ落差。该一致会导致确定制冷机和/或上述部件如何对其功率输入作出反应。
本申请所揭示的各系统和各方法可以通过控制该冷却系统的各种部件(例如冷凝器泵和/或塔风扇)的功率输入来改善该冷却系统(或该冷却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制冷机组)的操作效率。所述各方法可以应用来优化任何一个或多个或所有冷却系统排热部件(例如一个或多个或所有冷凝器泵、冷却塔风扇和/或水冷制冷机)的功率输入的总和。
在某些实施例中,各系统和各方法可以包括控制一个或多个冷凝器泵发动机和/或塔风扇发动机的控制参数(例如速度),从而由这些部件使用的功率产生与由优化过程产生的功率设定点的值相同的值和/或同等地类似于由优化过程产生的功率设定点的值的值。上述由优化过程产生的功率设定点的值可以被预先确定并储存入计算机的非瞬时性存储器中。某些实施例可以包括监控该冷却系统的各条件以当该冷却系统的监控数据接近操作限制时(例如预先确定的低操作限制和/或预先确定的高操作限制)提供泵发动机和/或塔风扇发动机的可选的控制参数。操作限制可以是设备被设置于最大或最小参数的情况。操作限制可以是设备运行于最大或最小容量的情况。
各系统和各方法的某些实施例可以是可扩展的以优化额外部件的操作参数(例如多个泵、风扇等),其中可能期望、需要、要求和/或使用额外的功率输入。
各系统和各方法的某些实施例可以通过从该冷却系统(或该冷却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制冷机组)待移除的热量来确定提供给各部件的功率。
各系统和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基于温度中的变化(ΔT)和流动速率的函数来确定冷却系统负荷。
各系统和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测量制冷机组上的温差和流动速率,对制冷机负荷进行确定(例如直接计算)。例如,确定制冷机负荷可以用流到和来自上述制冷机组的总流量与温度变化一起来完成,和/或可以由单独地对上述制冷机组的每个操作制冷机进行确定并求和各单项结果以确定总流动速率和/或温差来完成。
各系统和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通过确定排到冷却塔的热量来确定制冷机组冷却的水负荷(例如冷却容量),通过测量到该冷却塔的流动速率和进出该冷却塔的温差来确定总热量排放。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确定冷却的水负荷,由上述操作制冷机的功率输入确定的压缩热量从排到上述冷却塔的总热量中减去。这也可以由单独地(例如独立地)对每个操作制冷机进行确定并求和各结果以确定总制冷机组冷却的水负荷来完成。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确定冷却的水负荷,各系统和各方法可以包括专用计算机和/或控制器,上述专用计算机和/或控制器使用上述一个或多个操作制冷机的制冷机计算模型以通过使用压缩机发动机的负荷输入与蒸发器和冷凝器热交换器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温度和/或压力条件的结合来近似冷却的水负荷。
本申请所揭示的各系统和各方法的各实施例可以包括预先确定功率负荷的定标以优化和/或确定一个或多个部件(单独地作为各部件的子集,和/或作为各部件的总集)的功率的功率设定点。本申请使用的术语定标包括但不限于功率负荷定标,该功率负荷定标可以包括比如线性定标、非线性定标、优化定标等等。本申请所揭示的各方法可以使用定标,该定标不依赖于环境条件,比如室外湿球温度。也就是说,本申请所揭示的各方法可以控制不依赖于湿球温度的负荷的功率。
本申请所揭示的各系统和各方法的各实施例可以包括不在该冷却系统或一个或多个部件(例如制冷机)的上限和/或下限处采用定标优化的方面。对于具有例如多个制冷机、泵和/或风扇的冷却系统,全负荷值可以确定为多个部件完全通电的最大功率输入参数并然后由上述最大功率输入参数进行标定。例如,上述功率输入参数可以被缩小,从而可以实现期望(例如预先确定)的性能容量,更少的功率输入进入作为整体的系统中。作为可选的或额外的实施例,部分负荷值可以被确定,然后上述功率可以被放大和/或缩小,从而可以实现期望(例如预先确定)的性能容量,更多的和/或更少的功率输入进入到作为整体的系统中。
对该冷却系统的每个部件进行的定标不需要是相同的。可以理解,由于各单个部件的性能特性的差异,各部件可以基于各灵敏度进行不同运转。因此,可以理解,在该系统的部件级的定标可以改变。在部件级的定标可以通过确定对于系统温度的进入部件的功率输入的灵敏度(例如进入部件的功率输入与冷却系统温度变化之间的功率负荷关系)来执行。
在各系统和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器控制该冷却系统的各部件(例如泵和/或风扇)的操作,从而在或靠近部件操作条件的上限处,该冷却系统的控制器不顾该定标(例如该功率负荷关系偏离该定标)。
此外,在各系统和各方法的某些实施例中,在或靠近部件操作条件的下限处,该控制器不顾该定标并且控制上述一个或多个部件使该功率负荷关系偏离该定标以保护一个或多个部件避免各种低限制问题。
各系统和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可以包括将对当前不进行操作的冷却塔(例如风扇和/或单元)的激活视为冷却系统的给定操作参数。通常,激活额外的风扇和/或单元将通过在热交换器的更宽表面上分布热排放量来增加该冷却塔的热传递效率。虽然激活风扇和/或单元的动作可能需要对于给定操作参数增加泵送功率以产生足够的流量使所有运行的风扇和/或单元适于至少最小的流动条件,但是热传递表面面积增加、操作冷却塔(例如风扇和/或单元)的气流上的流动阻力降低以及制冷机上的落差减少会产生制冷机组的整体系统功率降低。对激活增加的风扇和/或单元的考虑的过程可以将该泵送系统需要增加的功率视为实现所有风扇和/或单元的最小流动要求,上述所有风扇和/或单元包括考虑激活的风扇和/或单元。如果激活后的各泵和各风扇和/或各单元的功率不超过建立的当前标定的泵和风扇功率设定点的功率比(例如1.5倍),当前标定的泵和风扇功率设定点由上述定标来确定(例如线性功率设定点),则增加的风扇和/或单元可以联机并且各风扇和/或各单元操作于最小流动条件,直到制冷机组负荷增加因而增加上述泵功率设定点到高于保持该冷却塔(例如风扇和/或单元)于最小流动条件的功率的值。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冷却系统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制冷机组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B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制冷机组的另一个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制冷机组的一个方法的流程图。
图4A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制冷机组的一个方法的流程图。
图4B示出了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制冷机组的一个方法的流程图。
图4C示出了根据又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制冷机组的一个方法的流程图。
图5A和5B示出了根据不使用定标的一个方法的功率图表。
图6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功率图表。
图7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功率图表。
图8示出了风扇控制逻辑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该风扇控制逻辑可以对例如可变速度风扇进行实施。
图9示出了泵控制逻辑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该泵控制逻辑可以对于例如可变速度泵进行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以下描述和附图可以对各系统和各方法进一步进行理解,其中类似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本申请所揭示的各系统和各方法的某些实施例用于控制冷却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功率输入以优化由该冷却系统作为整体使用的功率效率。
上述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可变容量部件。可变容量部件的一个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可变容量冷凝器泵,例如可变速度冷凝器泵。可变容量部件的另一个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可变容量塔风扇,例如可变速度塔风扇。
本申请所揭示的各系统和各方法的某些实施例用于控制水冷制冷机组系统的可变速度冷凝器泵和/或可变速度塔风扇的功率输入以优化由该水冷制冷机组系统使用的功率效率。
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冷却系统100的示意图。该冷却系统100包括HVAC装置(例如可以是或包括制冷机)102和冷却塔104,该HVAC装置102与该冷却塔104经由流体回路106连接。该HVAC装置102可以是水冷制冷机。该流体回路106具有冷凝器流体供给侧(例如冷水侧)108和冷凝器流体回流侧(例如热水侧)110。该流体回路106包括泵112,该泵112泵送流过该流体回路106的流体(例如水)。例如,该泵112可以是进行操作以将冷却的流体从该冷却塔104经由该冷凝器流体供给侧108导向该HVAC装置102的冷凝器侧114的冷凝器泵。该泵112(例如冷凝器泵)具有发动机116。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泵112是可变速度泵,该发动机116可以是可变速度发动机(例如由可变速度驱动器控制的发动机,该可变速度驱动器用于控制该发动机的速度),从而使得该流体回路106中的流体流动速度(例如水流速度)是可控制的。因此,流过连接于该泵112的流体回路106(例如从该冷却塔104到该HVAC装置102)的流体的流动速率可以通过控制该发动机116的速度来进行控制。可以理解,该冷却系统100可以具有多个制冷机、多个冷却塔(或多个风扇和/或多个单元)、多个流体回路,和/或多个泵。
由于从热源(例如建筑)移除的热量被传递到该HVAC装置102的冷凝器侧114,然后被传递到冷却的流体,使冷却的流体变成热流体,因此冷却的流体在该HVAC装置102处成为热流体。然后,该热流体被引导经由该流体回路106的冷凝器流体回流侧110流向该冷却塔104。
该冷却塔104从该HVAC装置102接收该热流体并通过例如将热量从该热流体传递到大气(例如周围环境侧)中对该热流体进行冷却。该冷却塔104包括风扇118,通过对该风扇118(和/或该冷却塔104的其他部件)进行操作,由该冷却塔104接收的热流体通过将热量从该热流体传递到大气环境中而被冷却。该风扇118可以是与发动机120连接的可变速度风扇,该发动机120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是可变速度发动机(例如由可变速度驱动器控制的发动机,该可变速度驱动器用于控制该发动机的速度),从而风扇速度(例如转速、空气流动速率等等)可以被控制。也就是说,通过控制该发动机120的速度,该风扇118的速度可以被控制,因而从该热流体到大气环境中的散热也可以被控制。
该冷却系统100包括控制器122。该控制器122的一个例子是包括处理器124和与该处理器124进行通信的非瞬时性存储器126的计算机。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控制器122是(或包括,或可以连接于)特别配置为执行本申请所揭示的各方法的专用计算机。该非瞬时性存储器126储存计算机可读指令128,上述计算机可读指令128可以由该处理器124执行。上述计算机可读指令128用于控制该冷却系统100的一个或多个部件(例如泵发动机116和/或风扇发动机120的功率输入)的一个或多个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已执行的计算机可读指令128进行操作的控制器122与该泵发动机116和/或该风扇发动机120进行通信。该控制器122还可以与其他部件进行通信,比如用于检测例如该冷却系统100中各点处的温度和/或压力、该泵发动机116或该风扇发动机120的功率输入和/或用电量等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检测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器122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128,上述计算机可读指令128用于实现确定一个或多个制冷机的功率输入的第一灵敏度作为落差的函数、确定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的功率输入的第二灵敏度作为落差的函数、然后使该第一灵敏度与该第二灵敏度一致的方法。
例如,与传感器和/或检测器进行通信的控制器122可以确定该冷却系统100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用电量以及蒸发器和冷凝器饱和温度以确定制冷机负荷。该控制器122可以基于需要从该冷却系统100移除的热量来确定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功率输入。在操作时,该控制器122配置成控制该泵发动机116和风扇发动机120的功率输入以根据由该处理器124执行的指令128来优化该冷却系统100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功率输入。并且,由该处理器124执行的指令128通过基于数据进行定标来给该控制器122提供用于优化该冷却系统100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功率输入的程序,上述数据例如可以包括经由该冷却系统100的传感器和/或检测器收集的数据。
图2A示出了包含于计算机可读指令中(例如图1中的128)的方法150的一个实施例。可以理解,该方法150可以用能够运行计算机可读指令(例如图1中的128)的控制器(例如图1中的122)和/或单机来执行,上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为该制冷机和其他部件性能建立模型以确定该冷却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功率设定点(例如具有功率负荷关系的功率输入参数)。一旦确定了上述功率设定点,对上述功率设定点的描述可以被输入到该控制器中(例如图1中的122)。相应地,术语“控制器”(例如图1中的122)可以包括单机,该单机可以独立地进行操作以确定上述功率设定点,其中上述功率设定点然后被传送到该控制器。
该方法150包括确定一个或多个制冷机的功率输入的第一灵敏度作为落差的函数的步骤152、确定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的功率输入的第二灵敏度作为落差的函数的步骤154,以及使该第一灵敏度与该第二灵敏度一致的步骤156。
图2B示出了方法158的另一个实施例,该方法158包括图2A中示出的所有步骤,其中继图2A中所示的步骤156之后,该方法158包括确定该冷却系统的操作以基于图2A中所示的步骤152、154、156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即第一灵敏度、第二灵敏度,和/或使该第一灵敏度与该第二灵敏度一致)对一个或多个部件(例如塔风扇、泵等)的激活、停止,和/或控制参数进行排序的步骤160,以及控制对一个或多个部件的激活、停止,和/或控制参数进行排序的步骤162。
图3示出了包含于计算机可读指令中(例如图1中的128)的方法200的另一个实施例。可以理解,该方法200可以用能够运行计算机可读指令(例如图1中的128)的控制器(例如图1中的122)和/或单机来执行,上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为该制冷机和一个或多个部件性能建立模型以确定该冷却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功率设定点。一旦确定了上述功率设定点,对上述功率设定点的描述可以被输入到该控制器中(例如图1中的122)。相应地,术语“控制器”(例如图1中的122)可以包括单机,该单机可以独立地进行操作以确定上述功率设定点,其中上述功率设定点然后被传送到该控制器。
因为典型控制系统中的塔风扇控制通常通过控制离开塔的水温来执行,该方法200是有优势的。然而,固定温度控制没有提供一种方法在例如变化的室外湿球温度条件下使上述冷却塔风扇的用电量与该制冷机的用电量保持平衡。在对制冷机组进行操作的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相对于该制冷机组上的冷却负荷量并因而相对于发生的热排放量来确定(例如预测)对冷却塔风扇用电量的定标,以实现优化行为。
此外,该方法200可以产生一种控制塔风扇的方便用户使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关于功率设定点来调节风扇的激活和/或速度。
上述功率设定点可以被设置为制冷机组负荷的函数,比如从优化的全负荷功率设定点到零负荷(或最小速度)处零功率的定标函数(例如,使用线性回归方法来建立功率设定点之间关系的定标拟合,使用非线性回归方法的定标拟合等等)。因此,该方法200可以例如不依赖各种环境条件(例如室外湿球温度)而保持近乎最优行为,并可以避免与控制方案相关联的各种问题,上述控制方案采用例如湿球计算和/或假设的塔性能特性(例如手册上阐明的性能特性和/或非现实世界条件下确定的性能特性)。
此外,该方法200可以产生一种控制泵(例如冷凝器水泵)的方便用户使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关于功率设定点来调节上述泵的激活和/或速度。例如,该控制器可以为可变速度冷凝器水泵提供各种功率设定点以实现类似于对上述的塔风扇进行控制的优点。
参照图3,该方法200包括确定落差变化的落差点和特定的制冷机负荷(例如全负荷或其他预定负荷)下该制冷机使用的功率的灵敏度和/或变化的步骤202。该方法200包括确定在该特定的制冷机负荷下该冷却系统的各部件(或该冷却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制冷机组)所需要的功率量的步骤204。该方法200包括确定对于系统温度和/或压力的变化的风扇功率值的灵敏度(例如风扇的功率输入与制冷机温度和/或压力变化之间的关系)的步骤206。该方法200包括确定对于系统温度和/或压力的变化的泵功率值的灵敏度(例如泵的功率输入与制冷机温度和/或压力变化之间的关系)的步骤208。该方法200包括使每度饱和度变化下该冷却系统(或该冷却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制冷机组)的功率变化保持平衡的步骤210。该方法200包括确定冷凝器泵和/或塔风扇的功率设定点的步骤212。该方法200包括基于数据点将功率值定标(例如设置线性标度、设置非线性标度等等)为功率设定点的步骤214。在步骤212中,一系列功率设定点(例如功率负荷定标)由该控制器(和/或由专用计算机)来设置,以控制该冷却系统(或一个或多个制冷机组)的各种方面来对作为整体的该冷却系统(或制冷机组)的功率进行有效使用。也就是说,例如,该方法200使得该制冷机组负荷能够用于由该控制器来控制其他部件的功率设定点,比如冷凝器泵和/或塔风扇。
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跟在步骤214之后进行:为了当该系统条件在(或靠近)上限和/或下限时控制泵和/或风扇,基于部件功率(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设定点的值可以被认为是功率设定点的值)或另一个系统参数例如温度或压力(例如偏离标定的功率设定点,和/或可选的系统控制方案)来设置可选的控制设定点的值的步骤215。
参照图4A至4C,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图3中所示的步骤214)可以包括基于功率值的定标来控制该冷却系统的部件的功率输入的步骤216。该步骤216例如可以跟在图3中所示的步骤214之后进行。控制冷凝器泵的功率输入可以包括例如将所有操作泵控制于共同的速度设置并且改变该速度设置直到所有操作泵的功率总和等于功率设定点(例如定标)。
如图4A所示,该步骤216可以包括基于功率值的定标(例如线性定标或非线性定标)来设置一个或多个冷凝器泵的功率输入以控制冷凝器泵的可变速度发动机来控制该流体回路中的水的流动速率的步骤218。设置功率输入可以包括例如将所有可控制的操作泵控制于相同的速度值和/或通过改变该速度值直到所有操作泵的功率总和等于功率设定点(例如定标)。设置冷凝器泵的功率输入可以包括例如激活和/或停止上述冷凝器泵。设置冷凝器泵的功率输入可以包括例如增加或减少上述冷凝器泵的流动速率。设置冷凝器泵的功率输入可以包括例如减少一个(或多个)冷凝器泵的流动速率并激活另外一个或多个冷凝器泵。设置冷凝器泵的功率输入可以包括例如增加一个(或多个)冷凝器的流动速率并停止另外一个或多个冷凝器泵。
例如,如图4B所示,该步骤216可以包括基于功率负荷关系的定标来设置风扇发动机的功率输入以控制上述冷却塔的风扇和/或单元的可变速度发动机来控制风扇速度的步骤220。设置功率输入可以包括例如将所有可控制的操作风扇发动机控制于相同的速度值并通过改变该速度值直到所有操作风扇发动机的功率总和等于设定点。设置风扇发动机的功率输入可以包括例如激活和/停止一个或多个风扇发动机。设置风扇发动机的功率输入可以包括例如加速一个或多个风扇发动机或减速一个或多个风扇发动机。设置风扇发动机的功率输入可以包括例如减速一个(或多个)风扇发动机并激活一个或多个另外的风扇发动机。设置风扇发动机的功率输入可以包括例如加速一个(或多个)风扇发动机并停止一个或多个另外的风扇发动机。
如图4C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步骤216可以包括步骤218和220。该步骤216可以包括基于步骤214中确定的功率值的定标来设置该冷却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功率输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确定来自该冷却系统的任何地方的负荷,而不是仅确定来自压缩机的负荷。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要求确定除了该冷却系统的压缩机的各部件的组合的负荷。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方法要求确定包括该系统的压缩机和其他部件的各部件的组合的负荷。例如,上述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确定连同蒸发器温度和/或压力、和/或冷凝器饱和温度和/或压力一起使用的压缩机性能和/或功率(例如安培(amps),千瓦(kW)等)以确定制冷机负荷。
图5A和5B示出了冷却系统的分析,该冷却系统使用一种不使用对冷却系统的功率输入进行定标的方法。例如,图5A和5B中示出的功率输入可以由计算机模拟(例如使用冷却系统的模型)来确定。该计算机模拟可以基于任一程序的结果来输出功率输入数据,上述任一程序对功率输入和/或例如对于离心制冷机冷凝器太冷或太热的任一条件需要修正的功率进行优化。
图5A示出了固定速度冷凝器泵的功率输入图表400,图5B示出了塔风扇的功率输入图表402,其中该冷却系统包括两个制冷机、两个泵,和两个冷却塔单元。该控制被设置为75°F的输入制冷机冷凝器水温度。图5A示出了,对于所有的室外湿球温度404a-1(20°F404a,30°F404b,40°F404c,45°F404d,50°F404e,55°F404f,60°F404g,65°F404h,70°F404i,75°F404j,80°F404k,85°F404l),各数据线(显示出泵功率输入(kW)vs.%机组负荷)落于彼此上,例如对于各泵仅有单个功率输入曲线(例如线406)。因此,图5A示出了,固定的冷凝器泵的功率输入不使用任何形式的定标(图例示出了湿球温度404a-1)。此外,由于两个泵是固定速度的泵,图表400中的数据线406示出了在50%机组负荷前只有一个泵被使用,而刚超过50%机组负荷,两个泵都被使用。因此,所产生的功率输入数据线实质上类似于阶梯函数(参见线406)。
图5B示出了对于每个室外湿球温度404a-1(与图5A中所示的相同),功率输入(kW)vs.%机组负荷不同。图表402示出了风扇可以被操作于可变速度,例如以保持恒定的85°F的输入制冷机冷凝器水温度。然而,依赖于固定温度控制以改变风扇的速度(或操作)的方法学不一定和系统一样可以是最优的(例如有效率的)。该图表402示出了许多数据线408a-1(20°F408a,30°F408b,40°F408c,45°F408d,50°F408e,55°F408f,60°F408g,65°F408h,70°F408i,75°F408j,80°F408k,85°F408l)在功率输入中上升至大约50%机组负荷,并在大约50%机组负荷处,会有塔风扇的功率输入的突然下降(例如408a-k)。塔风扇的功率输入就在大约50%机组负荷前可以显著增大(例如408a-k),这表明了只有一个风扇可能正以显著高的速度(例如最高速度)进行操作而同时第二风扇和塔单元还未进行操作的情况。该第二塔单元和风扇与该第二制冷机一起进行排序,风扇功率被降低以保持固定的温度设定点。这种情况会比例如两个风扇以更慢速度进行操作需要和使用更多的功率输入(例如由在或刚超过50%机组负荷处的功率输入的突然下降所表示的功率输入)。此外,在更高的湿球温度处(例如80°F408k及以上,例如85°F408l),一个风扇的功率输入在实质上50%机组负荷前达到最大值,然后第二风扇几乎在一出现后立即以其最大的速度进行操作,如数据线所表示,该数据线类似于阶梯函数(类似于图5A的图表400所示的数据线406)。图表400、402的分析示出了,根据这些图表400、402的泵和风扇的功率输入是没有效率的。
实例功率数据在图6和7中分别被示为功率图表500、502。分别被示于图6和7中的图表500、502提供了功率输入优化(例如定标)的例子。上述图表500、502是由(例如控制器的和/或单机的)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执行指令的结果的例子,这可以确定冷却系统的最优功率输入和/或对于典型离心制冷机冷凝器太冷或太热的任一条件需要修正的功率。
图6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冷却系统的示例功率输入图表50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功率输入图表500用于可变速度冷凝器泵,其中该冷却系统包括两个制冷机、两个泵、两个塔单元组和控制器,该控制器优化(例如不依赖各种条件例如室外湿球温度进行定标)该冷却系统的功率输入,不顾制冷机限制条件(例如在特定情况下,该冷却系统的功率会偏离最优)。
图6示出了,对于室外湿球温度504a-h(20°F504a,30°F504b,40°F504c,50°F504d,60°F504e,70°F504f,80°F504g,以及85°F504h),显示出泵功率输入(kW)vs.%机组负荷的各数据线506a-h(20°F506a,30°F506b,40°F506c,50°F506d,60°F506e,70°F506f,80°F506g,以及85°F506h)相比于图5A中示出的图表(参见数据线406)不以阶梯模式落于彼此上。也就是说,图6示出了,可变速度冷凝器泵的功率输入可以被控制,从而上述泵不依赖室外湿球温度而有效率地进行操作。也就是说,图表500中的大部分数据线(例如506a-f)实质上示出了线性级数。此外,图表500中的大部分数据线(例如506a-f)彼此靠近聚集。相应地,各方法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定标(例如但不限于,线性定标、非线性定标、具有功率负荷关系的定标及其组合等)以生成冷凝器泵的功率输入的定标线508(参见图表500中的虚线)。因此,该控制器可以遵循该定标(由本实例中的线508表示)并且不依赖例如湿球温度条件而基于该定标线508有效率地操作上述泵。
虽然图表500中的大部分数据线506a-f跟着功率输入vs.%机组负荷的定标线508,但是一些数据线显著偏离该定标线508(例如靠近室外湿球条件的外部限制)。例如,在或大约80°F和在或大约85°F(例如上限)处的湿球温度的数据线506g-h类似于图5A的阶梯函数线406。相应地,该控制器可以在外部限制情况下(例如,在上限处,在或大约80-85°F或更大的湿球温度范围等)偏离该定标线508。此外,该控制器可以配置成当接近上述外部限制情况时(例如在或大约80°F处的湿球温度等)偏离上述泵的功率输入的定标线508。
该定标线508和/或偏离参数可以由该控制器和/或由单机来确定。该控制器可以根据该定标线508和/或上述偏离参数来控制该冷却系统以实现比图5A中所示的通常方法更高的效率。
图7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冷却系统的示例功率输入图表502。该功率输入图表502用于塔风扇,其中该冷却系统包括两个制冷机、两个泵、两个塔单元组和控制器,该控制器优化(例如不依赖各种条件例如室外湿球温度进行定标)该冷却系统的功率输入,而无视制冷机限制条件(例如在特定情况下,该冷却系统的功率会偏离最优)。
图7示出了,塔风扇功率输入(kW)vs.%机组负荷可以为每个室外湿球温度504a-h(20°F504a,30°F504b,40°F504c,50°F504d,60°F504e,70°F504f,80°F504g,以及85°F504h)进行设置。各数据线510a-h(20°F510a,30°F510b,40°F510c,50°F510d,60°F510e,70°F510f,80°F510g,以及85°F510h)示出了当不使用定标时(例如类似于图5B中的图表402)上述操作功率输入会是什么样。然而,根据各方法的实施例,该控制器控制各风扇的功率输入以例如以可变速度进行操作,以进行功率高效操作。因此,对于图表502中的大部分数据线510c-f(例如40°F504c到70°F504f的湿球温度),该控制器可以基于定标(例如但不限于,线性定标、非线性定标、具有功率负荷关系的定标及其组合等)以生成用于大部分操作情况(例如40°F504c到70°F504f的湿球温度)的定标线512(图7中示出的虚线)来有效率地操作上述风扇,该图表502中的大部分数据线(例如40°F504c到70°F504f的湿球温度)示出了风扇的功率输入的实质上线性级数并且彼此靠近聚集。因此,根据该定标线512进行操作的控制器可以不依赖例如湿球温度来操作上述功率输入。此外,该控制器可以避免很多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只有一个风扇正以显著高的速度(例如最高速度)进行操作而同时第二风扇还未进行操作,并且该第二风扇在该第一风扇的最大速度被视为不充足时被打开(如图5B中的图表402所示)。
虽然图表502中的大部分数据线跟着功率输入vs.%机组负荷的定标线512,但是在湿球温度的下限(例如线510a、510b)和上限(例如510g、510h)处有一些偏离。例如,在下限处(以及靠近下限处),数据线510a、510b显著偏离该定标线512。同样,在上限处(例如510g、510h),功率输入类似于阶梯函数。
相应地,该控制器可以配置成在这些下限和/或上限情况下偏离该定标线512。此外,该控制器可以配置成当接近上述外部限制情况时偏离上述风扇的功率输入的定标线512。
该定标线508、512和/或偏离参数可以由该控制器和/或由单机来确定。该控制器可以根据该定标线508和/或上述偏离参数来控制该冷却系统以实现比图5B中所示的通常方法更高的效率。
虽然图6和7中所示的每个定标可以单独使用,但是在该冷却系统中同时使用图6和7中所示的定标可以比单独使用任一定标实现更高的效率。
图8和9示出了控制逻辑的各种方面的示意图,该控制逻辑包括当特定条件满足时(例如基于落差的限制、湿球温度限制等)的最重要方面。该控制器控制各泵和/或各风扇进行操作,从而在比如离心制冷机中的例如压缩机落差的上限处或靠近上限处,各泵和/或各风扇的功率输入被设置成使得各制冷机不骤增。如图所示,在或靠近上湿球温度限制处,该控制器可以为了保护器具/系统而被设置为(根据计算机可读指令)无视功率比定标。
此外,可以使该控制器被设置为(根据计算机可读指令)该控制器操作上述塔风扇,从而在或靠近湿球温度的下限处,经优化的上述风扇的功率输入可能从该定标方法被降低以保护制冷机免于下限问题或确保塔单元不会遇到冰冻条件(并避免其他下限问题)。
相应地,该控制器可以控制冷凝器泵的速度和塔风扇的速度,从而由这些部件使用的功率产生一个可相比于由优化过程(例如上述的定标)得到的功率设定点的值的值,并且该控制器还监控该制冷机的各条件以当该制冷机(或作为整体的冷却系统)接近低或高操作限制时提供上述泵和/或塔风扇速度的可选的功率设定点(例如不是由该定标取得的功率设定点)。检测操作条件可以包括检测冷凝器水温度,以及其他检测和确定(例如监控)该冷却系统的操作限制(例如高落差条件、低落差条件等)。此外,该方法可以控制该冷却系统以防止不想要的条件在该系统操作期间发生。
图8示出了可变速度风扇控制逻辑600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该控制逻辑600具有三个控制的“区域”,其中在第一区域602中,通过优化(例如定标、线性定标、非线性定标等)来建立上述塔风扇功率输入(例如功率设定点),该优化表明所有的制冷机在它们的高限制以下(和/或高低限制之间)进行操作。冷凝器水的温度被允许相对于制冷机组负荷和室外湿球温度而浮动。第二区域604为当该冷却系统的各制冷机中的一个已达到或靠近或接近其高限制时,在该第二区域604中,该控制器提高塔风扇的功率输入(因而增加风扇速度和/或激活其他风扇)以保持该制冷机条件于该高限制以下。在第三区域606中,当制冷机和/或塔温度在或靠近各自低限制时,该控制器确定优化(例如定标、线性定标、非线性定标等)功率设定点太高并且因而塔温度太低。该控制器可以监控制冷机的低限制和/或低离开塔温度以建立控制参数,从而这些监控的参数在该低限制以上。
上述风扇控制逻辑的示意代码(例如计算机可读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示例部分如下所示。
确定制冷机灵敏度的示意代码的示例部分如下所示。
确定制冷机高限制的示意代码的示例部分如下所示。
确定制冷机低限制的示意代码的示例部分如下所示。
图9示出了可变速度泵控制逻辑700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该控制逻辑700具有三个控制的“区域”,其中在第一区域702中,通过优化(例如定标、线性定标、非线性定标等)来建立上述泵功率输入,该优化表明各制冷机操作于最小流动点与最大流动点之间。该控制器例如当各泵操作于高低流动限制内时控制各泵的功率输入,上述高低流动限制由激活的各塔单元部件或制冷机的流动限制来确定。第二区域704为当该冷却系统的各制冷机中的一个已达到其高限制时,在该第二区域704中,该控制器提高泵的功率输入(因而增加泵速度和/或激活其他泵)以保持该制冷机条件于高限制以下,只要最大流动限制不被超过就行。在第三区域706中,当制冷机和/或塔温度在各自低限制时,该控制器不基于该低限制来调整水流速率,但是依赖该塔风扇控制来保持冷凝器水温度于最低要求或在最低要求以上。然而有时候,可能需要专用控制逻辑以比基于由塔风扇得到的控制的温度更快速地对低限制条件作出反应。在这些情况下,该控制器调控水速率和/或该控制器控制旁通结构,从而水部分地绕过该制冷机以避免制冷机限制条件(和/或避免与低限制条件相关联的其他问题)。
上述泵控制逻辑的示意代码的示例部分如下所示。
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可以预先确定各功率设定点(例如定标)。也就是说,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可以要求该冷却系统的各功率设定点(基于定标或湿球温度的上限和/或下限的功率设定点)在该控制器的非瞬时性存储器中储存的计算机可读指令中被预先确定。相应地,各功率设定点和该定标被预先确定以用于该冷却系统(例如冷凝器/塔系统)的高效操作。此外,该控制器可以根据不顾各限制处的定标的一种方法来操作该冷却系统,从而该控制器保持该冷却系统所需的参数(例如可接受的水流速率)。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器不仅依赖压缩机负荷指标来控制一个或多个泵和/或一个或多个塔风扇。
各方面
需注意的是,在以下任何方面中的任何特征可以与任何其他方面相结合。
方面1一种用计算机控制制冷机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计算机确定制冷机的第一功率输入的第一灵敏度作为落差的函数;
所述计算机确定所述制冷机组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第二功率输入的第二灵敏度作为落差的函数;以及
所述计算机使所述第一灵敏度与所述第二灵敏度一致。
方面2根据方面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是所述制冷机组的控制器。
方面3根据方面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所述第一灵敏度与所述第二灵敏度的一致来设置所述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功率设定点。
方面4根据方面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差是冷凝器条件与蒸发器条件的差异。
方面5根据方面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条件包括冷凝器温度。
方面6根据方面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条件包括冷凝器压力。
方面7根据方面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条件包括蒸发器温度。
方面8根据方面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条件包括蒸发器压力。
方面9根据方面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制冷机组的上限条件;以及
为靠近或在所述上限条件的一个或多个部件中的每一个部件设置可选的控制设定点,其中所述可选的控制设定点与基于标度的功率设定点不同。
方面10根据方面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条件是基于所述落差的。
方面11根据方面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制冷机组的下限条件;以及
为靠近或在所述下限条件的一个或多个部件中的每一个部件设置可选的控制设定点,其中所述可选的控制设定点与基于标度的功率设定点不同。
方面12根据方面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条件是基于所述落差的。
方面13根据方面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一个或多个部件的激活、停止,和/或控制参数进行排序。
方面14根据方面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一个或多个部件的激活和/或停止进行排序的步骤中包括对塔单元进行排序。
方面15根据方面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一个或多个部件的激活和/或停止进行排序的步骤中包括仅对所述塔单元进行排序。
方面16一种用控制器控制制冷机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器通过确定所述制冷机组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在制冷机负荷下所需要的功率量来设置所述制冷机组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功率输入控制方案;
基于所述制冷机组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在所述制冷机负荷下所使用的功率量来设置标度;以及
基于所述标度来设置所述一个或多个部件中的每个部件的功率设定点。
方面17根据方面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泵;
所述控制器设置功率输入控制方案的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对于系统温度的变化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泵的功率值的灵敏度;以及
使所述定标对于所述灵敏度保持平衡。
方面18根据方面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风扇;
所述控制器设置功率输入控制方案的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对于系统温度的变化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风扇的功率值的灵敏度;以及
使所述定标对于所述灵敏度保持平衡。
方面19根据方面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泵和一个或多个风扇;
所述控制器设置功率输入控制方案的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对于系统温度的变化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泵的功率值的灵敏度;
确定对于系统温度的变化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风扇的功率值的灵敏度;以及
使所述定标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泵的功率值的灵敏度和所述一个或多个风扇的功率值的灵敏度保持平衡。
方面20根据方面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制冷机组的上限条件;以及
为靠近或在所述上限条件的一个或多个部件中的每一个部件设置可选的控制设定点,其中所述可选的控制设定点与基于所述标度的功率设定点不同。
方面21根据方面1-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条件包括部件操作条件的上限。
方面22根据方面1-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制冷机组的下限条件;以及
为靠近或在所述下限条件的一个或多个部件中的每一个部件设置可选的控制设定点,其中所述可选的控制设定点与基于所述标度的功率设定点不同。
方面23根据方面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条件包括部件操作条件的下限。
方面24根据方面1-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度不依赖于湿球温度。
方面25根据方面1-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度包括线性标度。
方面26根据方面1-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度包括非线性标度。
方面27根据方面1-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度基于功率负荷关系。
方面28一种操作具有控制器的水冷冷却系统的方法,所述控制器控制一个或多个制冷机和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器确定操作参数以基于作为落差的函数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制冷机的功率输入的第一灵敏度和作为落差的函数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的功率输入的第二灵敏度来对所述一个或多个制冷机和/或所述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的控制参数进行排序。
方面29根据方面1-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器使所述第一灵敏度与所述第二灵敏度一致。
方面30根据方面1-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器对所述一个或多个制冷机的控制参数进行排序。
方面31根据方面1-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器对所述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的控制参数进行排序。
方面32根据方面1-3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控制参数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的激活和/或停止。
方面33一种制冷机组,包括:
一个或多个制冷机;
用于泵送流体的一个或多个冷凝器泵;
用于对所述流体进行冷却的一个或多个塔风扇;
流体回路,所述流体回路用于引导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冷凝器泵泵送的流体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制冷机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塔风扇之间流动;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一个或多个冷凝器泵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塔风扇的功率输入,所述控制器具有处理器、非瞬时性存储器和储存于所述非瞬时性存储器上的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能够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用于根据方面1-32中任一项来控制所述制冷机组。
方面34根据方面33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冷凝器泵包括一个或多个可变速度冷凝器泵。
方面35根据方面33-3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冷凝器泵包括一个或多个恒定速度冷凝器泵。
方面36根据方面33-3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塔风扇包括一个或多个可变塔风扇。
方面37一种非瞬时性存储器,包括:
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能够由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包括用于根据方面1-32中任一项来控制所述制冷机组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Claims (38)

1.一种对制冷机组的功率输入进行控制的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组包括部件,其中所述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制冷机、用于泵送流体的一个或多个冷凝器泵、用于对所述流体进行冷却的一个或多个塔风扇以及流体回路,所述流体回路用于引导所述一个或多个冷凝器泵泵送的流体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制冷机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塔风扇之间流动,所述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以控制所述制冷机组,
其中,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制冷机中的一个的第一功率输入的第一灵敏度作为落差的函数,
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制冷机组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第二功率输入的第二灵敏度作为落差的函数,
所述处理器使所述第一灵敏度与所述第二灵敏度一致,以及
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第一灵敏度与所述第二灵敏度的一致来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部件的功率设定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差是冷凝器条件与蒸发器条件之间的差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条件包括冷凝器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条件包括冷凝器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条件包括蒸发器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条件包括蒸发器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制冷机组的上限条件;以及
所述处理器为靠近或在所述上限条件的一个或多个部件设置可选的控制设定点,其中所述可选的控制设定点与基于定标的功率设定点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条件是基于所述落差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标不依赖于湿球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标包括线性定标。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标包括非线性定标。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标是基于功率负荷关系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制冷机组的下限条件;以及
所述处理器为靠近或在所述下限条件的一个或多个部件设置可选的控制设定点,其中所述可选的控制设定点与基于定标的功率设定点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条件是基于所述落差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标不依赖于湿球温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标包括线性定标。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标包括非线性定标。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标是基于功率负荷关系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对一个或多个所述部件的激活、停止,和/或控制参数进行排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塔单元,所述处理器对所述一个或多个塔单元的激活和/或停止进行排序。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塔单元,所述处理器仅对所述一个或多个塔单元的激活和/或停止进行排序。
22.一种用控制器设备对制冷机组进行控制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器设备通过确定所述制冷机组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在制冷机负荷下所需要的功率量来设置所述制冷机组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功率输入控制方案;
所述控制器设备基于所述制冷机组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在所述制冷机负荷下所使用的功率量来设置定标;以及
所述控制器设备基于所述定标来设置所述一个或多个部件中的每个部件的功率设定点。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组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泵;
所述控制器设备设置功率输入控制方案的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器设备确定对于系统温度的变化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泵的功率值的灵敏度;以及
所述控制器设备使所述定标对于所述灵敏度保持平衡。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组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风扇;
所述控制器设备设置功率输入控制方案的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对于系统温度的变化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风扇的功率值的灵敏度;以及
所述控制器设备使所述定标对于所述灵敏度保持平衡。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泵和一个或多个风扇;
所述控制器设备设置功率输入控制方案的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对于系统温度的变化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泵的功率值的灵敏度;
所述控制器设备确定对于系统温度的变化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风扇的功率值的灵敏度;以及
所述控制器设备使所述定标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泵的功率值的灵敏度和所述一个或多个风扇的功率值的灵敏度保持平衡。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器设备确定所述制冷机组的上限条件;以及
所述控制器设备为靠近或在所述上限条件的一个或多个部件设置可选的控制设定点,其中所述可选的控制设定点与基于所述定标的功率设定点不同。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条件包括部件操作条件的上限。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器设备确定所述制冷机组的下限条件;以及
所述控制器设备为靠近或在所述下限条件的一个或多个部件设置可选的控制设定点,其中所述可选的控制设定点与基于所述定标的功率设定点不同。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条件包括部件操作条件的下限。
30.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器设备确定所述制冷机组的下限条件;以及
所述控制器设备为靠近或在所述下限条件的一个或多个部件设置可选的控制设定点,其中所述可选的控制设定点与基于所述定标的功率设定点不同。
31.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标不依赖于湿球温度。
32.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标包括线性定标。
3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标包括非线性定标。
3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标是基于功率负荷关系的。
35.一种制冷机组,包括:
一个或多个制冷机;
用于泵送流体的一个或多个冷凝器泵;
用于对所述流体进行冷却的一个或多个塔风扇;
流体回路,所述流体回路用于引导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冷凝器泵泵送的流体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制冷机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塔风扇之间流动;以及
用于控制功率输入的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所述计算机实施的控制器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以控制所述制冷机组,
其中,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制冷机中的一个的第一功率输入的第一灵敏度作为落差的函数,
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制冷机组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第二功率输入的第二灵敏度作为落差的函数,
所述处理器使所述第一灵敏度与所述第二灵敏度一致,以及
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第一灵敏度与所述第二灵敏度的一致来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部件的功率设定点。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冷凝器泵包括一个或多个可变速度冷凝器泵。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冷凝器泵包括一个或多个恒定速度冷凝器泵。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塔风扇包括一个或多个可变塔风扇。
CN201510299654.3A 2014-06-03 2015-06-03 控制冷却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52768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9201.4A CN110285615B (zh) 2014-06-03 2015-06-03 控制冷却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07171P 2014-06-03 2014-06-03
US62/007,171 2014-06-03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9201.4A Division CN110285615B (zh) 2014-06-03 2015-06-03 控制冷却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6880A true CN105276880A (zh) 2016-01-27
CN105276880B CN105276880B (zh) 2019-07-23

Family

ID=5470131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99654.3A Active CN105276880B (zh) 2014-06-03 2015-06-03 控制冷却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CN201910579201.4A Active CN110285615B (zh) 2014-06-03 2015-06-03 控制冷却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9201.4A Active CN110285615B (zh) 2014-06-03 2015-06-03 控制冷却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10006685B2 (zh)
CN (2) CN10527688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6336A (zh) * 2017-10-10 2019-04-19 百度(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中心的电子器件机架的混合液体-空气冷却系统的优化控制器
CN111868459A (zh) * 2018-03-23 2020-10-30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超低温制冷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2325745B2 (en) * 2011-10-21 2018-07-26 Prime Datum, Inc. Direct drive fan system with variable process control
CN110701839B (zh) 2018-07-09 2023-04-21 开利公司 冷机站管理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以及冷机站
CN112556485A (zh) * 2020-12-29 2021-03-26 昆山璟赫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冰机冷却塔的运行控制系统及运行控制方法
US20220206457A1 (en) 2020-12-30 2022-06-30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Dynamic creation of plant control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and plant control logic
US20220412626A1 (en) * 2021-06-25 2022-12-29 Carrier Corporation Surge prevention in a chiller with centrifugal compresso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46A (zh) * 1992-03-04 1994-04-20 埃科艾尔公司 用于空调/制冷系统的控制系统
CN101611275A (zh) * 2006-12-22 2009-12-23 开利公司 用于控制空调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CN101667013A (zh) * 2009-09-04 2010-03-10 天津大学 微型燃气轮机冷电联供分布式供能系统优化运行控制方法
CN102933914A (zh) * 2011-06-06 2013-02-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热泵的运转方法及热泵系统
US20130345880A1 (en) * 2012-06-26 2013-12-26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chiller plant for a build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3502A (en) * 1988-08-26 1990-02-27 Thermo King Corporation Rate of change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s
US5040377A (en) 1989-11-21 1991-08-20 Johnson Service Company Cooling system with improved fan control and method
US5600960A (en) 1995-11-28 1997-02-11 American Standard Inc. Near optimization of cooling tower condenser water
US5963458A (en) 1997-07-29 1999-10-05 Siemens Building Technologies, Inc. Digital controller for a cooling and heating plant having near-optimal global set point control strategy
US6257007B1 (en) 1998-11-19 2001-07-10 Thomas Hartman Method of control of cooling system condenser fans and cooling tower fans and pumps
US6185946B1 (en) 1999-05-07 2001-02-13 Thomas B. Hartman System for sequencing chillers in a loop cooling plant and other systems that employ all variable-speed units
BRPI0103786B1 (pt) * 2001-08-29 2015-06-16 Brasil Compressores Sa Sistema de controle de refrigeração de um ambiente refrigerado, método de controle de um sistema de refrigeração e refrigerador
CA2615778C (en) 2005-07-29 2010-07-20 Carrier Corporation Speed control of multiple components in refrigerant systems
EP1946014A4 (en) 2005-10-17 2012-04-25 Carrier Corp REFRIGERANT SYSTEM WITH SPEED-CONTROLLED DRIVE
HK1086984A2 (en) * 2006-02-23 2006-09-29 David Man Chu Lau An industrial process efficiency method and system
CN101090335B (zh) * 2007-07-16 2010-05-26 华南理工大学 家用空调室内温度及负荷远程调节方法及系统
KR20090079080A (ko) * 2008-01-16 2009-07-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열병합 발전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US8346398B2 (en) 2008-08-08 2013-01-01 Siemens Industry, Inc. Data center thermal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using distributed cooling systems
WO2010042200A1 (en) 2008-10-08 2010-04-15 Rey Montalvo Method and system for fully automated energy curtailment
US9002761B2 (en) 2008-10-08 2015-04-07 Rey Montalvo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adapting end user power usage
JP5404132B2 (ja) 2009-03-30 2014-01-2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8966924B2 (en) * 2009-11-13 2015-03-03 Equinix, Inc. Pre-cooling chamber for a cooling tower
KR101663835B1 (ko) * 2010-08-06 2016-10-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의 운전 제어 방법
WO2012169116A1 (ja) * 2011-06-06 2012-12-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の運転方法及び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CN102338545A (zh) * 2011-08-31 2012-02-01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显示耗电量的方法及显示系统
WO2013042271A1 (ja) * 2011-09-22 2013-03-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計算機システム及び仮想マシン配置方法
CN102628630B (zh) * 2012-03-15 2014-04-09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风冷冷水机组的控制方法
US10653044B2 (en) * 2013-01-10 2020-05-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nergy efficiency based control for a cool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46A (zh) * 1992-03-04 1994-04-20 埃科艾尔公司 用于空调/制冷系统的控制系统
CN101611275A (zh) * 2006-12-22 2009-12-23 开利公司 用于控制空调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CN101667013A (zh) * 2009-09-04 2010-03-10 天津大学 微型燃气轮机冷电联供分布式供能系统优化运行控制方法
CN102933914A (zh) * 2011-06-06 2013-02-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热泵的运转方法及热泵系统
US20130345880A1 (en) * 2012-06-26 2013-12-26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chiller plant for a building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6336A (zh) * 2017-10-10 2019-04-19 百度(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中心的电子器件机架的混合液体-空气冷却系统的优化控制器
CN109656336B (zh) * 2017-10-10 2022-08-09 百度(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中心的电子器件机架的混合液体-空气冷却系统的优化控制器
CN111868459A (zh) * 2018-03-23 2020-10-30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超低温制冷机
CN111868459B (zh) * 2018-03-23 2021-08-10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超低温制冷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06685B2 (en) 2018-06-26
CN110285615B (zh) 2021-07-20
CN110285615A (zh) 2019-09-27
US20190120532A1 (en) 2019-04-25
CN105276880B (zh) 2019-07-23
US20150345849A1 (en) 2015-12-03
US11287169B2 (en)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76880A (zh) 控制冷却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US10775069B2 (en) HVAC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of controlling HVAC fan and coil capacity
CN1267690C (zh) 控制从制冷系统的冷凝器中去除热量的方法和装置
US11493250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perating HVAC systems in low load conditions
CN104764167B (zh) 变频空调压缩机的回油控制方法
CN106765910B (zh) 空调节能控制方法
CN106382728A (zh) 一种变频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变频空调
CN205138010U (zh) 恒温恒湿机
CN106440267B (zh) 空调节能控制方法
KR20090010888A (ko) 공조 제어장치 및 공조 제어방법
US20170347501A1 (en) Environmental control for medium-voltage drive
CN106765908B (zh) 空调节能控制方法
RU2018115265A (ru) Транспортная холодильная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ее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CN107575999A (zh) 用于空调控制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KR101965848B1 (ko) 수열원을 이용한 열교환 가변 제어형 히트펌프 시스템
Hartman Designing efficient systems with the equal marginal performance principle
CN106642559B (zh) 空调节能控制方法
Wang et al. An introduction of new features for conventional and hybrid GSHP simulations in eQUEST 3.7
JP2011226680A (ja) 冷却水製造設備
Bornman Improved mine cooling system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control of auxiliary systems
EP2998667B1 (en) A method, an apparatus and a computer programm product for evaluat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a refrigeration machine and/or heat pump
CN105987481B (zh) 一种变频空调器的换热器风量匹配方法
JP6866447B2 (ja) 熱源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6925899B2 (ja) 動作温度検出装置
CN202328639U (zh) 水冷冷水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