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76248B - 安全阀 - Google Patents

安全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6248B
CN105276248B CN201510297241.1A CN201510297241A CN105276248B CN 105276248 B CN105276248 B CN 105276248B CN 201510297241 A CN201510297241 A CN 201510297241A CN 105276248 B CN105276248 B CN 1052762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element
seal
pressure
valve seat
safety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972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76248A (zh
Inventor
乌利齐·哈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ser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Leser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ser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Leser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5276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6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76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62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16K1/36Valv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7/00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 F16K17/02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opening on surplus pressure on one side; closing on insufficient pressure on one s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7/00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 F16K17/02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opening on surplus pressure on one side; closing on insufficient pressure on one side
    • F16K17/04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opening on surplus pressure on one side; closing on insufficient pressure on one side spring-loaded
    • F16K17/0466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opening on surplus pressure on one side; closing on insufficient pressure on one side spring-loaded with a special seating surfa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1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7722Line condition change responsive valves
    • Y10T137/7837Direct response valves [i.e., check valve type]
    • Y10T137/7879Resilient material val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afety Valves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阀,其具有阀座(8)和相对于阀座(8)能沿着第一轴线(X)运动并沿着第一轴线(X)在阀座(8)的方向上以保持力(FH)预紧的密封体(12)。在密封体(12)上设有密封元件(24),从而能够以第一侧面(32)与阀座(8)密封地贴靠。安置在所述密封元件(24)的与所述密封元件(24)的第一侧面(32)相对的第二侧面(34)上的压力面通过压力通道(40)与被阀座包围的压力区域(4)相连接。密封体(12)具有接触面(25),其在安全阀的关闭状态下贴靠在支承面(10)上。

Description

安全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阀,其具有阀座和预紧的密封体。
背景技术
在已知的安全阀中,在安全阀的关闭状态下,密封盘以一定的保持力被压紧在阀座上。如果反作用于密封盘的介质的压力超过一定的边界压力(该边界压力会导致密封盘上的力大于所设定的保持力),则密封盘会被介质从阀座处推开,而介质可以通过安全阀逸出,直至压力急剧下降,使得密封盘上的由该压力产生的力小于保持力,从而使密封元件重新密封地贴靠在阀座上。
如果介质在阀座的压力区域中的压力达到接近于使安全阀打开的边界压力的值,则此时的问题在于:在该压力下如何使密封盘完全密封地保持在阀座上。特别是在频繁地将密封盘从阀座上取下和在阀座上压紧时,例如可能会使得污染物落在阀座上,或者阀座本身或密封盘可能会轻易地发生变形,由此使得当压力区域中的压力小于所定义的边界压力时,密封盘可能不再能够密封地贴靠在阀座上。
发明内容
在该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阀,通过这种安全阀即使在接近边界压力或松脱压力时也能保证可靠的密封。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一种安全阀来实现,该安全阀具有阀座和密封体,该密封体可相对于阀座沿第一轴线运动并沿第一轴线在阀座的方向上通过保持力被预紧,其中,在所述密封体上设有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可以通过第一侧面与阀座密封地贴靠;安置在密封元件的与密封元件的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的压力面通过至少一个压力通道与被阀座包围的压力区域相连接;在密封体上设有接触面,在安全阀的关闭状态下,该接触面贴靠在支承面上。优选的实施方式由以下的说明和附图给出。
根据本发明的安全阀具有阀座和密封体,该密封体可相对于阀座沿第一轴线运动并沿着该第一轴线朝向阀座的方向借助保持力被预紧,在此,在密封体上设有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可通过第一侧面与阀座密封地贴靠;在位于密封元件的与密封元件的第一侧面相对置的第二侧面的压力面上,通过至少一个压力通道与被阀座包围的压力区域相连接;在密封体上设有接触面,该接触面在安全阀的关闭状态下贴靠在支承面上。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在于,根据被安全阀封闭的空间中的介质的压力,通过将密封元件按压在阀座上来实现对阀座的密封。介质的压力越大,密封元件就被越强烈地按压在阀座上。但是同时使保持力不作用在密封元件和阀座上,而是被支承面吸收。
优选密封元件和密封体是两个独立的构件,进一步优选这两个构件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由此可以关于密封元件的密封特性对密封元件进行优化,而密封体可以由能够使力传递达到最佳的材料制成。
在被阀座包围的压力区域中存在介质,并通过压力通道使介质沿着密封元件的第二侧面分布。现在,如果压力区域中的介质的压力升高,则该压力通过压力通道也作用于密封元件的第二侧面上。根据第二侧面的受到压力作用的面积的大小,可以通过介质在密封元件上产生力。由于密封元件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彼此相背地对齐,因此该力将沿阀座的方向作用于密封元件上,由此通过该力能够将第一侧面按压在阀座上。因此,仅通过与作用于密封体上的保持力无关的介质的压力就能够使密封元件密封地贴靠在阀座上。
当在被阀座包围的压力区域中的压力升高时,一方面通过压力通道使密封元件相对于阀座被按压。同时,压力区域中的压力与保持力相反地作用于密封体上。当由压力区域中的压力产生的按压力超过保持力时,整个密封体将沿第一轴线的方向与保持力相反方向地运动,在此,密封体以其接触面离开支承面。然后,密封元件也通过这种运动离开阀座,从而打开阀门,以便能够从压力区域卸载压力。一旦由于压力区域中的压力再次下降而使得由压力产生的挤压力小于保持力时,密封体将通过保持力再次回到其初始位置(Ausgangslage),在该初始位置上,接触面贴靠在支承面上,而密封体密封地贴靠在阀座上。
接触面和/或支承面可以各自被构造为环形面,它们彼此贴靠在一起。替代地也可以将接触面和/或支承面构造为,不是沿围绕第一轴线的整个周向延伸地设置,而是居中地设置,或只设置在一个或多个周向区域上。因此,例如可以将接触面和/或支承面设计为优选沿周向分布设置的多个单个面()。也就是说,可以设置多个接触面和多个支承面,在此,适宜地使每个接触面都贴靠在相对置的支承面上。
接触面可以与密封体一体化地构成,或设置在与密封体相连接的构件上。也可以有多个构件与密封体相连接,由此可以获得多个优选彼此间隔开的接触面。
因此,优选密封体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接触元件,在接触元件上设有至少一个接触面。该接触面可以与密封体的其余结构相连接,或与其一体化地构成。
优选密封元件相对于密封体是可运动的,特别是以限定的间隙相对于密封体运动。由此可以确保密封元件密封地贴靠在阀座上,从而在介质的压力升高时能够将密封元件按压在阀座上,而密封体不会改变其相对于阀座的位置。优选将密封元件相对于密封体的运动设计为:当密封元件贴靠在支承面上时,密封元件也可以相对于密封体运动。此外,密封元件保持贴靠在阀座上还能够确保接近边界压力。
在此,特别优选密封元件可以沿第一轴线运动。由此使得密封元件可以相对于密封体运动,并使密封体可以沿同一轴线相对于阀座运动。因此,密封元件可以密封地贴靠在阀座上,而与密封体在接触面上的准确轴向定位无关。如果安全阀处于关闭状态,且密封体相对于支承面具有一定的间隔,该间隔大于密封元件相对于密封体的轴向运动或轴向间隙,则密封元件在此沿着第一轴线运动,以打开阀门。
优选将密封元件设计为,其能够相对于密封体进行纯粹的线性运动,不会偏转或弯曲。因此可以使用刚性材料作为密封元件。此外,还可以因此以良好的密封性实现在阀座上的平整的贴靠。优选密封元件可以作为整体相对于密封体运动,也就是说,优选可以相对于密封体运动的不只是密封元件的一部分。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密封体具有围绕密封元件的第一侧面的保持元件。保持元件包括密封元件的第一侧面、即与阀座密封贴靠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保持元件限制了密封元件的运动性,并使得密封元件与密封体沿轴向一同运动,以便在超过保持力时打开阀门。如果密封元件可以沿第一轴线相对于密封体运动,则优选将密封元件的第一侧面设计为垂直于第一轴线,并能够在沿第一轴线运动时实现与阀座的贴靠。在此,保持元件这样围绕密封元件的第一侧面:通过保持元件能够不损害或完全防止密封元件在阀座上的密封贴靠。相反,根据保持元件的结构可以实现前述的间隙,在该间隙中密封元件能够相对于密封体运动。现在,如果密封体基于安全阀的关闭状态而离开支承面,则密封体可以同时通过保持元件与阀座分离。
此外,优选将压力通道设置在保持元件和/或密封元件中。保持元件在此被这样设置在密封体上:使密封元件的第二侧面的压力面通过压力通道与阀座内部的压力区域相连接。为此,优选保持元件至少邻接压力区域设置或设置在压力区域中,以及设置在压力面上或毗邻压力面。保持元件可以例如被构造为盘形,在此,保持元件的周向的径向外部部分与密封元件相贴靠。在此,压力通道可以例如被构造为在保持元件中平行于第一轴线的通孔。
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在密封元件之中或之上设置使密封元件的第二侧面的压力面与阀座内部的压力区域相连接的压力通道。由此可以例如在密封元件中构造平行于第一轴线的通孔。例如,如果保持元件和密封元件是被彼此贴靠地设置,则可以例如沿着它们的彼此贴靠的面构造凹部,该凹部构成压力通道。在此,优选将保持元件和密封元件设置为,根据对保持元件和密封元件之间的压力通道的前述说明,使密封元件的第二侧面的压力面与阀座内部的压力区域相连接。
优选密封体具有在阀座的方向上开口的凹部,密封元件和/或保持元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该凹部中。因此将该凹部构造为面向阀座是开放的。例如,凹部可以被构造为密封体中的凹陷部并具有垂直于第一轴线的圆形形状,也就是说,凹部可以沿周向被密封体的边缘或凸缘包围。在此可以将凹部设计为,密封元件和/或保持元件能够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该凹部中。此外,例如如果保持元件与密封元件一起被设置在密封体的凹部中,则将密封元件设置在密封体的边缘和保持元件之间,这将限制密封元件垂直于第一轴线的可运动性。附加地,保持元件可以如前所述的围绕密封元件的一部分,从而使密封元件能够沿第一轴线在凹部中在一定的间隙内运动,在此,优选密封元件至少通过一轴向部分始终保留在凹部中,即所包围的边缘中。
优选密封元件的与阀座相贴靠的第一侧面背向凹部地构成并沿阀座的方向设置。优选密封元件的第二侧面的压力面如前所述地面向密封体地构成。因此优选该压力面位于凹部中。
特别优选在密封元件的压力面和密封体的与该压力面相对置的第一表面之间构成压力空间,在此,压力空间通过压力通道与阀座内部的压力区域相连接。由此使得介质可以通过压力通道分布在压力空间中。密封体和密封元件分别具有受到介质加载的面,基于介质的压力并根据各个受到加载的面的面积大小,有一定的力作用在这些面上。
通过介质的压力作用于密封体的第一面上的力起到保持力的反作用力的作用。如果该反作用力大于保持力,则可以基于安全阀的关闭状态,通过足够的介质的压力(该压力超过相应于保持力的边界压力)使密封体的接触面离开支承面。此外,当密封体的上升相应较大时,密封元件也可以脱离其在阀座上的密封贴靠而运动。因此,从安全阀的关闭状态可以与压力相关地打开安全阀,在此,密封元件脱离阀座与密封元件上的介质的压力无关,而是取决于作用在密封体的第一面上的压力。
如果密封元件设置在密封体的凹部中,则压力空间优选是该凹部的被密封体和密封元件的第二侧面所包围的那一部分。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密封元件的压力面在垂直于第一轴线的方向上具有比密封元件的第一侧面在安全阀的关闭状态下被阀座包围的子面()更大的面积。在安全阀的关闭状态下,该子面是第一侧面被阀座所包围的部分,其能够被阀座内部的介质加载。由介质的压力在该子面上所产生的力反作用于由介质的压力在压力面上、即密封元件的背向的第二侧面上所施加的力。如果密封元件的压力面的表面在垂直于第一轴线的方向上大于所述的第一侧面的子面,则作用在压力面上的力大于作用在第一侧面上的力,由此使得密封元件通过其第一侧面相对于阀座被按压,在此,按压力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升高。
优选将支承面设置在阀座的内部或外部。如果支承面设置在阀座的外周上,则密封体通过其接触面沿径向外部相邻地贴靠在阀座上。在此,优选接触面和支承面相对于第一轴线横向地、优选为垂直地构成。因此,接触面的面法线可以平行于第一轴线,并由此处于密封体的运动方向上,从而能够在支承面上实现稳定的、通过保持力预紧的贴靠。
如果支承面设置在阀座内部,则例如密封元件可以具有凹部,密封体的一部分或例如保持元件穿过该凹部。密封体或保持元件的该穿过部分可以具有支承面,该支承面在安全阀的关闭状态下与在此设置在阀座内部中的支承面相贴靠。在此,密封元件中的凹部可以较宽地构成,从而使得密封体的穿过该凹部的部分不是被完全地填满,而是沿周向在该部分和密封元件之间构成压力通道。
特别优选支承面在周向上包围阀座,并优选与阀座一体化地构成。在此,支承面可以在阀座的内周和/或外周上以封闭的环的形式包围阀座。但是替代地也可以只在周向延伸的部分上构造支承面。此外,支承面可以优选以在周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子面的形式构成。优选支承面可以与阀座一体化地构成,而与其是否为单体的面或多个子面的形式无关。因此,阀座和支承面可以例如在相同的构件中通过切削加工构成。这减少了安全阀的单独部件的数量,并因此降低了相关的组装费用。
替代地,支承面也可以设置在一个或多个单独的构件上,这些构件以合适的方式(例如拧紧或焊接)与携带有阀座的构件相连接。
在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沿着密封元件上的压力面的外周,在密封元件和密封体之间设有优选为弹性的密封件。该密封件例如可以被构造为O形环或有弹性的密封件,例如弹性预紧的密封件。在此,该密封件可以被构造为具有密封唇的、弹性预紧的密封件。该密封件可以设置在密封体和/或密封元件上,从而在密封体和密封元件之间形成密封。该密封件也可以与密封元件一体化地构成,或者密封元件自身可以在压力面的周向上与密封体密封地接触。
密封件可以由各种合适的材料,特别是合成材料制成,例如可以由含氟的合成材料构成。含氟的合成材料具有非常高的化学抗性,并且还能够在非常宽的温度范围中应用,基本上不影响合成材料的机械性能。
优选压力面和密封体的第一侧面限定了一压力空间,在此,由于在密封元件和密封体之间设有密封件,因此该压力空间被对外压力密封地封闭。该压力空间仅通过压力通道与阀座内部的压力区域相连接。特别优选使密封件在密封体中贴靠在放置有密封元件的凹部的周向边缘的内周上。
如果密封元件被相对于密封体可运动地设置,则可以优选将密封件构造为,不会限制、而是例如通过密封装置的弹性来确保所期望的密封元件相对于密封体的运动性。
根据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密封元件和密封件一体化地构成。密封元件例如可以在面向密封体的表面上成型,使其构成具有前述特性的密封件。替代地或附加地,密封元件也可以在不同的部分上由不同的材料组成,或根据其构成(Ausformung)具有不同的机械特性,以使密封元件的由密封件构成的区域比密封元件的其他部分更有弹性。密封元件的由密封件构成的区域可以突出,从而在将密封元件按压在密封体上时,密封体的面能够有利地与密封元件的由密封件构成的区域密封地贴靠。通过密封元件与密封件一体化的构成可以实现简单的组装和可靠的密封。
特别优选将密封件设置在一凹槽中,该凹槽沿相对于第一轴线的周向设置在密封元件的外周上。在此,将优选为弹性的密封件这样设置在凹槽中:使密封体通过密封件与密封元件密封地贴靠。如果密封体具有例如朝向阀座的方向打开的凹部,则密封件可以沿相对于第一轴线的径向设置在密封体的周向边缘和密封元件之间。
优选将密封件设置在一凹槽中,该凹槽在密封体的内周上构成。密封件与前述类似地设置在该凹槽中,使密封体通过密封件与密封元件密封地贴靠。在此,优选密封件沿着密封体的整个内周与密封体贴靠。
在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密封元件由弹性材料或金属材料构成。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密封元件能够在安全阀的关闭状态下压力密封地贴靠在阀座上,在此,密封元件挤压阀座,使得密封元件发生弹性变型,阀座被弹性材料密封的包围。
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密封元件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由此,密封元件可以例如在面对某些介质时比弹性材料更稳定,并具有较高的形状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安全阀的纵截面的局部视图,
图2示出了如图1所示的安全阀的细节部分Π,
图3为细节部分Π的另一示意图,和
图4示出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安全阀的替代的密封体的纵截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列表如下:
2 阀体
4 压力区域
6 端面
8 阀座
10 支承面
12,12′ 密封体
14 活塞
18 凹部
20 边缘
22 榫形件
24 密封元件
25 接触面
26 保持元件
28 凹槽
30 O形环
30′ 弹性或弹性预紧的密封装置
32 第一侧面
34 第二侧面
36 第一面
38 压力空间
40 压力通道
42 推杆元件
44 推杆面
48 螺母
50 空隙
X 纵轴线
P 压力
d+ 环宽度
d- 环宽度
FR
FH 保持力
FD
AD
dA 凹部18的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安全阀具有阀体2,该阀体包围引导介质的压力区域4。围绕阀体2的纵轴线X径向对称并在阀体2的垂直于纵轴线X的端面6上构成的阀座8以环形伸出部的形式围绕压力区域4平行于纵轴线X地延伸。在下面只要没有另外的说明,纵轴线X均应被理解为如下所述构成的安全阀的对称和运动轴线。沿相对于纵轴线X的横向,在阀体2的端面6上,在阀座8的外面沿侧向或径向设置支承面10。
沿着纵轴线X,与阀体2的端面6相对置地设有盘形的密封体12。密封体12通过沿纵轴线X在阀体2的方向上作用的保持力FH被预紧。例如,可以在密封体12的背向阀体2的一侧设置活塞14,通过该活塞可以在阀座2的方向上对密封体12进行先导式控制的(pilotgesteuerte)预紧,也就是说,对密封体12的预紧可以根据压力进行。替代地,例如可以通过保持力FH沿阀座2的方向对密封体12进行弹簧预加载或弹簧预紧。
密封体12具有面向阀座8的圆环形凹部18,该凹部在外周上被密封体12的朝向端面6延伸的凸缘或边缘20,在中心被密封体12的沿纵轴线X的方向朝向端面6延伸的榫形件22所限制。在安全阀的关闭状态下,由边缘20的端面构成的接触面25贴靠在支承面10上,也就是说,密封体12通过保持力FH与阀体2贴靠。在此,力线没有延伸经过阀座8,而是经过接触面25和支承面10。
在凹部18内设有圆环形的密封元件24以及同样被构造为圆环形的保持元件26。在此,保持元件26被设置为沿周向围绕榫形件22,并通过螺母48被保持在凹部中。密封元件24在内周上贴靠在密封体12的边缘20上。密封元件24在其外周上沿相对于纵轴线X的周向方向具有凹槽28,在该凹槽中设有作为弹性密封件的O形环,凹部18中的密封元件24通过该O形环压力密封地贴靠在边缘20的内周上。
优选密封元件24由合成材料构成,特别是由氟聚合物构成。因此,该密封元件被构造为能抵抗不同的流体和/或气体。当密封元件24具有一定的弹性或者能够承受高压力而不发生变形时,对于使用限制方面是有利的。替代地,密封元件24也可以由金属或由金属合金构成。
保持元件26在凹部18中被径向地设置在榫形件22和密封元件24之间,从而环形地包围榫形件。在安全阀的关闭状态下,保持元件26被介质环绕流过。在安全阀的关闭状态下,密封元件24通过面向阀体2的端面6的第一侧面32贴靠在阀体2的阀座8上(图2)。密封体12在凹部18中具有面向阀座8的第一面36,该第一面与密封元件22的第二侧面34相对置。在此,第二侧面34在密封元件24上背向第一侧面32地构成。在此,在凹部18中在密封元件24的第二侧面34和密封体12的第一面36之间构成压力空间38。
保持元件26具有压力通道40,该压力通道作为通孔平行于纵轴线X延伸,并将阀座8内部的压力区域4与压力空间38连接起来。也就是说,介质位于压力通道40和压力空间38中,并在各处都具有与压力区域4中的压力相同的压力。
密封元件24在其面向保持元件26的内周上具有垂直于纵轴线X延伸的空隙或阶梯。保持元件26在其外周上具有沿径向向外延伸并与密封元件24的空隙形状配合的推杆元件(Mitnehmerelement,同步件)42。推杆元件42形状配合地接合在密封元件24的凹部中,从而限制了密封元件24沿纵轴线X的方向相对于密封体12的可运动性。在此,推杆元件42具有推杆面44,该推杆面沿相对于纵轴线X的横向方向位于推杆42的背向阀体2的端面6的侧面上。该推杆面以阶梯的形式在密封元件24的内周上贴靠在密封元件24的第一侧面32上,并且该密封元件24被该密封元件24的第一侧面32围绕。优选保持元件26设置在密封体12上,使推杆面44相对于密封体12的第一面36间隔开,从而在密封元件24和推杆元件42之间沿纵轴线X构成一定的间隙,在该间隙中,密封元件24能够相对于密封体12轴向运动。
由此,保持元件26通过其推杆元件42限制了密封元件24沿纵轴线X在阀体2的方向上的运动。在密封体12的沿阀体2的方向延伸的榫形件22上构造有螺纹,螺母48在该螺纹上拧紧,螺母48由此将保持元件26固定在密封体12上。除了螺母48之外,替代地也可以设置其他合适的固定件,用于将保持元件22固定在密封体12上,在此,密封体12的榫形件22也可以为此具有其他合适的相应结构。在此将螺母48或替代的合适固定件构造为,通过它们的设置可以使构造在保持元件26中的压力通道40不关闭,并因此使阀体2的压力区域4和压力通道40以及压力空间38之间的连接不中断。
在安全阀的关闭状态下,分别有力作用在在密封元件24的第一侧面32和第二侧面34上,这些力主要是通过介质在第一侧面32和第二侧面34上的相同压力p所引发的(图2,图3)。在第一侧面32上的力从阀座向外指向,而在第二侧面34上的力指向阀座的方向。因此这些力互为反作用力。第一侧面32的作用面A-是密封元件24的位于纵轴线X横向方向的、被加载压力的圆环形表面,该表面被阀座8包围并围绕保持元件。在此,该作用面A-具有径向的环宽度d-。密封元件24的第二侧面34上的作用面A+是被加载压力的圆环形表面,该表面面向密封体12和压力空间38。在此,作用面A+具有径向的环宽度d+(见图3)。密封元件被构造为,作用面A+大于作用面A-,也就是说,对于介质的压力p,密封元件24在阀座8的方向上以合力FR≈p(A+-A-)被挤压,并因此密封地贴靠在阀座8上。
除了在阀座2方向上的保持力FH之外,还有力作用在密封体12上,该力是由介质的压力所决定的。从阀体2的端面6向外看,压力p作用在榫形件22的表面上和凹部18中的密封体12的第一面36上,即作用于凹部18的圆形的面AD(直径为dA)上,由此产生保持力FH和合力FR的反作用力FD
凹部18具有直径dA,在介质的边界压力pg时,通过介质在密封体12上产生的背向阀座8的力FD大于保持力FH和合力FR之和。因此,从边界压力pg开始,密封体12不再与支承面10贴靠。当密封体12的轴向行程大于密封元件24的轴向间隙时,通过保持元件26的推杆元件42在密封元件26的空隙中的形状配合的贴靠,密封元件24不再与阀座8贴靠,从而使一部分介质可以离开压力区域4,直至压力区域4中的介质压力降低至低于边界压力pg。随后力FD不再大于保持力FH。密封体12回移,而密封元件24重新密封地贴靠在阀座8上,同时密封体12以其接触面25与支承面10贴靠,由此使安全阀被再次关闭。
在如图4概略示出的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密封体12′与密封体12相似地构成并具有凹部18,在该凹部中设有:密封元件24′,其包括设置在凹槽28中的弹性或弹性预紧的密封件,该密封件具有密封唇30′;和保持元件26,该保持元件通过螺母48被保持在凹部18中。与O形环30相比,弹性或弹性预紧的密封件30′提高了介质耐受性和温度稳定性。在密封体12′的面向阀座8的一侧,在凹部18中构造圆环形的空隙50,使空隙50的面向纵轴线X的、沿径向位于里面的第一部分与压力通道40相连接,并使空隙50的背向纵轴线X的、沿径向位于外面的第二部分与压力空间38相连接。由此,空隙50能够实现从构造为通孔的压力通道40到压力空间38的、围绕纵轴线X周向延伸的连接。由此,不仅在靠近压力通道40的地方,而且在围绕纵轴线X的整个周向上都能够确保对密封元件24′的第二侧面34以及密封体12′的与第二侧面34相对置的侧面的压力加载。同样,在压力空间38中平均分布的压力结构使得密封体12能够更好地从阀体2的支承面10上平稳地取下。

Claims (16)

1.一种安全阀,具有阀座(8)和密封体(12),所述密封体能相对于所述阀座(8)沿第一轴线(X)运动并沿所述第一轴线(X)在所述阀座(8)的方向上通过保持力(FH)被预紧,其中,
在所述密封体(12)上设有密封元件(24),所述密封元件能够通过第一侧面(32)与所述阀座(8)密封地贴靠,
安置在所述密封元件(24)的与所述密封元件(24)的第一侧面(32)相对的第二侧面(34)上的压力面通过至少一个压力通道(40)与被所述阀座包围的压力区域相连接,以及
在所述密封体(12)上设有接触面(25),在所述安全阀的关闭状态下,所述接触面贴靠在支承面(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元件(24)能相对于所述密封体(12)沿所述第一轴线(X)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体(12)具有至少一个接触元件,所述接触面(25)设置在所述接触元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体(12)具有保持元件(26),所述保持元件围绕所述密封元件(24)的第一侧面(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通道(40)被设置在所述保持元件(26)中和/或所述密封元件(24)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体(12)具有朝所述阀座(8)的方向开口的凹部(18),所述密封元件(24)和/或所述保持元件(26)设置在该凹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元件(24)的压力面和所述密封体(12)的与所述压力面相对置的第一面(36)之间设有压力空间(38),其中,所述压力空间(38)通过所述压力通道(40)与所述阀座(8)内部的压力区域(4)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元件(24)的压力面沿所述第一轴线(X)的横向方向所具有的表面(A+)大于在所述安全阀的关闭状态下所述密封元件(24)的第一侧面(32)被所述阀座(8)包围的子面(A-)。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面(10)被设置在所述阀座(8)的内部或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面(10)在周向上包围所述阀座(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面(10)与所述阀座一体化地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压力面(AD)的外周,在所述密封元件(24)和所述密封体(12)之间设有密封装置(30、3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30、30′)为弹性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元件(24、24′)和所述密封装置(30、30′)被一体化地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30、30′)设置在凹槽(28)中,该凹槽沿相对于所述第一轴线(X)的周向设置在所述密封元件(24)的外周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30、30′)设置在凹槽(28)中,该凹槽沿相对于所述第一轴线(X)的周向设置在所述密封体(12)的内周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元件(24)由弹性材料或金属材料构成。
CN201510297241.1A 2014-06-03 2015-06-03 安全阀 Active CN1052762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210431.9A DE102014210431A1 (de) 2014-06-03 2014-06-03 Sicherheitsventil
DE102014210431.9 2014-06-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6248A CN105276248A (zh) 2016-01-27
CN105276248B true CN105276248B (zh) 2018-10-23

Family

ID=53264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97241.1A Active CN105276248B (zh) 2014-06-03 2015-06-03 安全阀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77854B2 (zh)
EP (1) EP2952789B1 (zh)
CN (1) CN105276248B (zh)
DE (1) DE1020142104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209901A1 (de) * 2017-06-13 2018-12-13 Robert Bosch Gmbh Gas-Druckbegrenzungsventil zum Steuern und Ablassen von einem gasförmigen Medium
DE102017216132A1 (de) * 2017-09-13 2019-03-14 Robert Bosch Gmbh Dosiervorrichtung zum Steuern eines gasförmigen Medium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70759A (en) * 1950-12-22 1954-03-02 Weatherhead Co Safety relief valve
US2683464A (en) * 1952-07-24 1954-07-13 Weatherhead Co Relief valve seal
DE2627233A1 (de) * 1976-06-18 1977-12-29 Pier Armaturen Gmbh Sicherheitsventil
GB2137736A (en) * 1983-02-18 1984-10-10 Lcl Pty Ltd Fluid valve
DE202011109263U1 (de) * 2011-12-20 2012-02-16 Flühs Drehtechnik GmbH Ventiloberteil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64678A (en) * 1966-12-27 1969-09-17 Toa Valve Company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Pop Safety Valves
US4543987A (en) * 1984-04-27 1985-10-01 Eaton Corporation Relief valve
DE202008014555U1 (de) 2008-11-03 2009-02-12 Flühs Drehtechnik GmbH Ventilobertei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70759A (en) * 1950-12-22 1954-03-02 Weatherhead Co Safety relief valve
US2683464A (en) * 1952-07-24 1954-07-13 Weatherhead Co Relief valve seal
DE2627233A1 (de) * 1976-06-18 1977-12-29 Pier Armaturen Gmbh Sicherheitsventil
GB2137736A (en) * 1983-02-18 1984-10-10 Lcl Pty Ltd Fluid valve
DE202011109263U1 (de) * 2011-12-20 2012-02-16 Flühs Drehtechnik GmbH Ventilobertei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45650A1 (en) 2015-12-03
DE102014210431A1 (de) 2015-12-17
EP2952789A1 (de) 2015-12-09
CN105276248A (zh) 2016-01-27
EP2952789B1 (de) 2019-02-27
US9777854B2 (en) 2017-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45977B2 (en) Actuator
US20050258386A1 (en) Ball valve
US20080023661A1 (en) Fast-acting pneumatic diaphragm valve
US9194455B2 (en) Shock absorber
CN107110381A (zh) 自动对准的阀密封件
CN105276248B (zh) 安全阀
CA2836923C (en) Bushing which can be pretensioned by material displacement and bearing equipped with said bushing
EP2129949A1 (en) Apparatus to vary effective spring rate for use in diaphragm actuators
KR100770757B1 (ko) 내 크리프 플라스틱 밸브
US4531711A (en) Valve and stem seal therefor
KR20140134307A (ko) 일방향 압력 구동식 피스톤 씰
CA2106164C (en) Valves
CN105190139B (zh) 溢流阀
CN102410384A (zh) 用于向密封提供动负载的阀盖组件
KR102143570B1 (ko) 밸브체 및 고온용 밸브
CN101978333B (zh) 压力调节机构,特别是涂料压力调节器或涂层介质阀
CN105605098B (zh) 用于被压缩空气加载的减震器的推力轴承
WO2014002839A1 (ja) 減衰バルブ
JP2014191529A (ja) 減圧弁
US20150167774A1 (en) Damping valve
CN109312726B (zh) 用于生产恒温元件的组件
KR102138819B1 (ko) 내압축성 쇽 업소버 피스톤 씰
CN106795968B (zh) 带有缓冲件的密封布置系统
CN1105253C (zh) 膨胀阀
US9476516B2 (en) Actu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