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64300A - 空气调节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64300A
CN105264300A CN201480030376.5A CN201480030376A CN105264300A CN 105264300 A CN105264300 A CN 105264300A CN 201480030376 A CN201480030376 A CN 201480030376A CN 105264300 A CN105264300 A CN 1052643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lade
blow
outlet
guid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03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64300B (zh
Inventor
冈浩二
酒井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643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43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643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43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为了提供吹出空气流在叶片的长边方向(相对于风的流动的横向)上扩散而送风量不降低的高性能的空气调节机,在对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在上下方向进行控制的叶片的至少一端部设置有防止沿后引导件流过来的空气向叶片的长边方向流动的遮风部件。由此,即使沿后引导件流过来的空气到达空气调节机的没有被设置于主体的侧壁覆盖的下游部分,也能够利用遮风部件防止向左右的扩散,风量不会降低,能够提高送风性能。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机,特别涉及提高送风性能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一般家庭中使用的空气调节机,为了抑制传向室内的噪音和振动,采用将压缩机等成为较大的噪音源、振动源的部分配置在室外机、将噪音和振动较少的风扇和热交换器等配置在室内机的分离型。这样构成的室内机设置于室内的壁面等,进行空气调节动作以使得室内成为期望的温度。室外机和室内机用制冷剂配管和控制用配线彼此机械连接且电连接,彼此协作进行空气调节动作。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设置有用于将温度调节后的空气吹出到室内的吹出口,在该吹出口设置有用于变更被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的风向变更单元。作为风向变更单元,为了向室内中的期望的区域送出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使用由将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流动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变更的上下风向变更叶片和将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流动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变更的左右风向变更叶片构成的风向变更叶片。
现有的空气调节机的上下风向变更叶片,例如为了增加从吹出口吹出的送风量,将设置于吹出口的上下风向变更叶片配置在构成吹出口的下部的后引导件大致延伸上而构成的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2878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从后引导件流到上下风向变更叶片的空气,当到达与被设置于空气调节机主体的两侧面的侧壁覆盖的部分相比更靠下游的位置时,两侧不被侧壁覆盖,所以压力急剧下降。于是,存在空气在上下风向变更叶片的长边方向(相对于风的流动的横向)扩散,风量降低等的课题。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扩散而导致的送风量降低的空气调节机。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包括:具有空气的取入口和吹出口的主体;对从取入口取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用于将由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吹出口吹出的风扇;配置在风扇的下游,将空气的流动引导到吹出口的后引导件;和将沿后引导件流过来的空气的朝向上下变更的叶片,叶片在后引导件的下游与后引导件相连且可转动地设置,在叶片的长边方向的至少一端,沿叶片的短边方向设置有防止沿后引导件流过来的空气向叶片的长边方向流动的遮风部件。
由此,能够将叶片用作后引导件的延伸来提高送风性能。而且,即使从后引导件流到叶片的空气到达比被设置于空气调节机主体的侧壁覆盖的部分更靠下游的位置,也没有在横向上的扩散。其结果是,风量不降低,能够进一步提高送风性能。
另外,本申请发明的空气调节机包括:具有空气的取入口和吹出口的主体;对从取入口取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用于将由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吹出口吹出的风扇;配置在风扇的下游,将空气的流动引导到吹出口的后引导件;和将沿后引导件流过来的空气的朝向上下变更的叶片,叶片在后引导件的下游与后引导件相连且可转动地设置,在叶片的长边方向的至少一端,沿叶片的短边方向设置有防止在送风时产生的异常噪声的异常噪声防止部件。
由此,能够将叶片用作后引导件的延伸来提高送风性能。而且,也能够防止在主体部的吹出口附近产生的刺耳的异常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纵截面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空气调节运转时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空气调节运转时的上下风向变更叶片的动作例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空气调节运转时的上下风向变更叶片的另一动作例的概略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空气调节运转时的上下风向变更叶片的又一的动作例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上下风向变更叶片的下叶片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上下风向变更叶片的下叶片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机的上下风向变更叶片的下叶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方式的空气调节机其包括:具有空气的取入口和吹出口的主体;对从取入口取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用于将由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吹出口吹出的风扇;配置在风扇的下游,将空气的流动引导到吹出口的后引导件;和将沿后引导件流过来的空气的朝向上下变更的叶片,叶片在后引导件的下游与后引导件相连且可转动地设置,在叶片的长边方向的至少一端,沿叶片的短边方向设置有防止沿后引导件流过来的空气向叶片的长边方向流动的遮风部件。
由此,能够将叶片用作后引导件的延伸来提高送风性能。而且,即使从后引导件流到叶片的空气到达比被空气调节机主体的侧壁覆盖的部分更靠下游的位置,由于在叶片设置有遮风部件,所以没有向横向(叶片的长边方向)的扩散,风量不降低。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送风性能。
第2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特别是第1方式的空气调节机中,在叶片的长边方向的任一端设置有异常噪声防止部件,该异常噪声防止部件与遮风部件的内侧相邻配置,用于防止在送风时产生的异常噪声。
由此,能够防止在送风时产生的异常噪声的产生,舒适性提高。
第3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特别是第1方式的空气调节机中,遮风部件在上游侧端部随着从下游侧向上游侧去宽度变小。
由此,遮风部件的上游侧端部的形状为减轻通风路的压力损失的形状,所以能够提高送风性能。
第4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特别是第1方式的空气调节机中,遮风部件在叶片的长边方向上可转动。
由此,能够进行向左右方向的分开吹,能够进行舒适的空气调节。
第5方式的空气调节机其包括:具有空气的取入口和吹出口的主体;对从取入口取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用于将由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吹出口吹出的风扇;配置在风扇的下游,将空气的流动引导到吹出口的后引导件;和将沿后引导件流过来的空气的朝向上下变更的叶片,叶片在后引导件的下游与后引导件相连且可转动地设置,在叶片的长边方向的至少一端,沿叶片的短边方向设置有防止在送风时产生的异常噪声的异常噪声防止部件。
由此,能够将叶片用作后引导件的延伸来提高送风性能。而且,能够防止在送风时产生的异常噪声,能够实现舒适的空气调节。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包含应用基于相同的技术思想的结构的各种的空气调节机。
(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是利用制冷剂配管和控制配线等将室内机和室外机彼此连接的、所谓分离型的空气调节机。由室内机和室外机构成热泵,在室外机设置有压缩机。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是安装于室内的壁面的壁挂式室内机。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概略结构的纵截面图,表示空气调节运转停止时的状态。
如图1所示,室内机1包括:主体2,其具有成为空气的取入口的前面开口部2a和上面开口部2b、以及吹出热交换后的空气的吹出口2c;和开闭主体2的前面开口部2a的可动式的前面板3。在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除去室内空气所包含的尘埃的过滤器4;对被取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5;和作为贯流风扇的风扇6,产生用于使从前面开口部2a和上面开口部2b通过过滤器4取入的室内空气在热交换器5进行热交换并将其从吹出口2c吹出到室内气流。另外,从风扇6的下游侧至吹出口2c的上游侧的通风路10,由配置在风扇6的下游侧的用于引导空气的流动的后引导件7、与后引导件7相对地配置的稳定器11和主体2的两侧壁(未图示)形成。此外,上述的用语“稳定器”,有时也仅将位于风扇6的下游附近、具有用于使在风扇6的前部附近产生的涡流稳定化的弯曲面形状的部件称为稳定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包含位于该部件的下游侧、构成由风扇6输送的空气的通风路的上侧的壁部分称为“稳定器”。
在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中用于将热交换后的空气吹出到室内的吹出口2c,设置有开闭吹出口2c并且作为能够将空气的吹出方向在上下方向上变更的上下风向变更单元的上下风向变更叶片8。而且,在吹出口2c的内部设置有作为能够将空气的吹出方向左右变更的左右风向变更单元的左右风向变更叶片9。
在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运转停止时的状态下,前面板3紧贴主体2将前面开口部2a关闭,上下风向变更叶片8收纳于吹出口2c的内部,将吹出口2c封闭。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空气调节运转时的状态的概略图。如图2所示,前面板3在从主体2离开的方向上移动规定距离,打开前面开口部2a。
上下风向变更叶片8包括作为第1叶片的一个例子的下叶片8a和设置在该下叶片8a的上方的作为第2叶片的一个例子的上叶片8b。上下风向变更叶片8中,下叶片8a和上叶片8b协作来控制从吹出口2c吹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下叶片8a利用下叶片驱动轴的转动动作,转动规定角度。上叶片8b例如在通过控制保持为与叶片8a大致平行的状态下转动,相对于下叶片8a进行接近和离开动作。
此外,在上下风向变更叶片8中的上叶片8b设置有作为第3叶片的一个例子的迷你引导叶片8c。迷你引导叶片8c具有产生对由下叶片8a和上叶片8b形成的主流进行保护的气流的功能。如上所述,在上叶片8b的上表面设置迷你引导叶片8c,由此,防止周围的空气对主流的混合,来抑制主流的流动的衰减。
此外,左右风向变更叶片9由多个叶片构成,进行控制使得将从吹出口2c吹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在左右方向上变更。
在上述结构中,当空气调节机开始空气调节运转时,前面板3进行从主体2离开规定距离的离开动作,将前面开口部2a开放,并且,上下风向变更叶片8进行打开动作,将吹出口2c开放。如上所述,在前面开口部2a和吹出口2c开放的状态下驱动风扇6,室内空气通过前面开口部2a和上面开口部2b被取入到室内机1的内部。被取入的室内空气通过过滤器4,在热交换器5中进行热交换,被吸入到风扇6。被吸入到风扇6而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形成于风扇6的下游侧的通风路10,被从吹出口2c吹出。
当来自风扇6的空气通过通风路10时,利用配置在风扇6的下游侧的后引导件7和稳定器11来引导来自风扇6的空气,将其从吹出口2c吹出。来自作为贯流风扇的风扇6的空气沿着设置在风扇6的外侧外周的后引导件7的曲面流动,被从吹出口2c吹出。
从吹出口2c吹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由上下风向变更叶片8和左右风向变更叶片9控制。上下风向变更叶片8和左右风向变更叶片9的角度调整等的动作由控制该空气调节机的控制装置(省略图示)控制。
图3至图5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空气调节运转时的上下风向变更叶片8的动作例,是表示形成主流的下叶片8a和上叶片8b和的转动动作的概略图。
上下风向变更叶片8利用使下叶片8a驱动的驱动轴的转动,上叶片8b与下叶片8a一起连动地转动,进而在将下叶片8a固定的状态下上叶片8b也能够进行转动。
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上下风向变更叶片8设置在成为通风路10的下游侧端部(下游端)的吹出口2c,能够使从吹出口2c吹出的空气流畅地到达期望的区域。特别是,下叶片8a设置于后引导件7的下游侧端部(下游端),位于将后引导件7延伸的位置,具有相对于来自吹出口2c的空气发挥较高的整流效果的扩散器(diffuser)的功能。
图3表示进行驱动以使得下叶片8a的吹出面13以与后引导件7的引导面14中的下游侧端部的面实质上连续的方式直线地设置的动作例。在图3所示的动作例中,来自吹出口2c的空气向斜下方吹出,表示最大风量时的状态。此时的上下风向变更叶片8最大发挥作为扩散器的功能。此外,下叶片8a的吹出面13是图3中的向上的面,是从吹出口2c吹出的空气的主流沿着流动的面。
图4是进行驱动以使得下叶片8a的吹出面13相对于后引导件7的引导面14中的下游侧端部的面具有钝角地设置的动作例,来自吹出口2c的空气的吹出方向为大致水平方向。图4是一般的供冷运转时的动作例。
图5中,下叶片8a的吹出面13从后引导件7的引导面14的吹出方向、即沿引导面的14延伸的吹出口侧的延长线G的方向朝向铅垂下方向侧,来自吹出口2c的空气的吹出方向为大致向下的方向。图5为通常供暖运转时的动作例。
在如上述方式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中,在上下风向变更叶片8的下叶片8a设置有遮风部件12,以使得从吹出口2c吹出的空气在下叶片8a的长边方向上扩散,使得送风性能不恶化。
图6是表示在上下风向变更叶片8的下叶片8a设置有遮风部件12(12a、12b)的状态的立体图。
遮风部件12设置于在下叶片8a的两侧空气流动的方向。更具体而言,遮风部件12在下叶片8a的长边方向的大致两端部沿着下叶片8a的短边方向形成。另外,遮风部件12从下叶片8a在与下叶片8a的面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此外,遮风部件12的高度(与下叶片8a的面大致正交的方向)比下叶片8a的最大厚度的厚度大。
遮风部件12优选在上游侧端部随着从下游侧向上游侧去宽度变小。由此,防止在空气流动时遮风部件12成为较大的阻力。
遮风部件12设置在下叶片8a的两侧,由此,在最大风量时,从后引导件7连续流到下叶片8a的吹出面13的空气不漏出到下叶片8a的长边方向两侧地向下游方向流动,所以上下风向变更叶片8的作为扩散器的功能进一步被强化。由此,送风性能提高,使对为了实现相同风量而所需要的风扇6进行驱动的电动机的输入减少,所以能够实现节能。而且,空间中的空气的到达性也提高。由此,能够实现舒适的空气调节。
此外,遮风部件12也能够在下叶片8a的长边方向上转动。左右风向变更叶片9,通过与将从吹出口2c吹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在左右方向上变更对应地使遮风部件12在左右方向上转动,由此,能够防止因遮风部件12导致的向左右的分开吹。由此,能够进行更舒适的空气调节。
另外,遮风部件12的高度并不一定需要均匀的高度、均匀的宽度。考虑运转停止时的收纳性或者考虑进一步提高送风性能,从上游至下游,遮风部件12的高度和宽度可以变化。另外,并不在下叶片8a的两端的左右两方,也可以仅在任一方设置遮风部件12。
(实施方式2)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上下风向变更叶片8中的下叶片8a的立体图。
在实施方式的下叶片8a设置有异常噪声防止部件15,该异常噪声防止部件15与遮风部件12(12a、12b)的内侧相邻地配置,用于防止在送风时产生的刺耳的异常噪声。
与实施方式1同样,被风扇6吸入的空气,被配置在风扇6的下游侧的后引导件7和稳定器11引导到形成于风扇6的下游侧的通风路10,且通过通风路10被从吹出口2c吹出(参照图2)。
此时,空气流与形成于主体2的侧壁(未图示)发生摩擦,所以因摩擦损失,侧壁附近的空气的风速与其它的部分相比变小。空气被从吹出口吹出后排出到开放区域时,压力急剧降低,所以在风速慢的侧壁附近产生不稳定空气流和逆吸入(空气的逆流)等的空气流的紊乱。该空气流的紊乱成为原因,产生刺耳的异常噪声,对处于使用空气调节机的空间的人带来不快感。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异常噪声防止部件15(15a、15b)起到抑制遮风部件12附近的空气的逆流的作用,所以能够防止逆吸消除空气的紊乱。即,能够对来自吹出口的空气发挥较高的整流效果,能够抑制刺耳的异常噪声。
异常噪声防止部件15虽然配置在后引导件7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异常噪声防止效果,但是在成为空气被吹出的最末端的下叶片8a设置异常噪声防止部件15的方式异常噪声防止效果较大。另外,在后引导件7上配置有异常噪声防止部件15的情况下,异常噪声防止部件15成为空气流的阻碍,存在送风性能的较大的恶化的问题。对此,在成为空气被的最末端的下叶片8a设置有异常噪声防止部件15的情况下,送风性能的恶化被抑制为最小限度。
遮风部件12在下叶片8a的长边方向上转动的情况下,异常噪声防止部件15a、15b也与遮风部件12a、12b一起进行转动,使得不成为将从吹出口2c吹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在左右方向上分开吹时的妨碍。
此外,刺耳的异常噪声有时朝向吹出口2c仅在左侧产生,或仅在右侧产生,或在两方产生,或者一方比另一方大。因此,异常噪声防止部件15的配置存在左右两方需要异常噪声防止部件的情况和仅在一方即可的情况,而这能够任意选择。
对异常噪声防止部件15更加具体地说明。异常噪声防止部件15与遮风部件12的内侧相邻地沿着下叶片8a的短边方向形成。而且,异常噪声防止部件15从下叶片8a在与下叶片8a的面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此外,异常噪声防止部件15的高度(与下叶片8a的面大致正交的方向)比遮风部件12的高度小。更优选异常噪声防止部件15的高度比下叶片8a的最大厚度的厚度小。另外,异常噪声防止部件15优选随着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去宽度变大。
(实施方式3)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上下风向变更叶片8中的下叶片8a的立体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下叶片8a不设置遮风部件12(12a、12b),而仅设置有用于防止刺耳的异常噪声的异常噪声防止部件15(15a、15b)。
在没有遮风部件12的状态下,也能够防止主体2的侧壁附近的逆吸和空气的紊乱。在下叶片8a与吹出口2c相邻配置的情况下特别有用。
在没有遮风部件12的状态下,异常噪声防止部件15优选异常噪声防止部件15的一侧面设置在与下叶片8a的侧面同一平面上。
此外,异常噪声防止部件15的形状在图7、图8中为四棱锥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形状。作为其它的形状的例子,异常噪声防止部件15的形状可以为三棱锥或四棱柱。异常噪声防止部件15优选随着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去宽度变大,但不限于此。异常噪声防止部件15尽可能不导致通风路的压力损失并且采用能够防止逆吸入和空气的紊乱的形状即可。另外,左右的异常噪声防止部件彼此可以不为相同的形状。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没有喷出的气流向横向的扩散,由此风量不降低,送风性能提高。由此,能够以高性能且使来自吹出口的空气到达期望的区域的方式进行吹出,能够进行舒适的空气调节,所以作为业务用和一般家庭等使用的空气调节机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室内机
2主体
2a前面开口部
2b上面开口部
2c吹出口
3前面板
4过滤器
5热交换器
6风扇
7后引导件
8上下风向变更叶片
8a下叶片
8b上叶片
8c迷你引导叶片
9左右风向变更叶片
10通风路
11稳定器
12遮风部件
13吹出面
14引导面
15异常噪声防止部件

Claims (5)

1.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空气的取入口和吹出口的主体;
对从所述取入口取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用于将由所述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风扇;
配置在所述风扇的下游,将空气的流动引导到所述吹出口的后引导件;和
将沿所述后引导件流过来的空气的朝向上下变更的叶片,
所述叶片在所述后引导件的下游与所述后引导件相连且可转动地设置,
在所述叶片的长边方向的至少一端,沿所述叶片的短边方向设置有防止沿所述后引导件流过来的空气向所述叶片的长边方向流动的遮风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叶片的长边方向的任一端设置有异常噪声防止部件,该异常噪声防止部件与所述遮风部件的内侧相邻配置,用于防止在送风时产生的异常噪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风部件在上游侧端部随着从下游侧向上游侧去宽度变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风部件在所述叶片的长边方向上可转动。
5.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空气的取入口和吹出口的主体;
对从所述取入口取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用于将由所述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风扇;
配置在所述风扇的下游,将空气的流动引导到所述吹出口的后引导件;和
将沿所述后引导件流过来的空气的朝向上下变更的叶片,
所述叶片在所述后引导件的下游与所述后引导件相连且可转动地设置,
在所述叶片的长边方向的至少一端,沿所述叶片的短边方向设置有防止在送风时产生的异常噪声的异常噪声防止部件。
CN201480030376.5A 2013-06-12 2014-06-03 空气调节机 Active CN1052643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23494 2013-06-12
JP2013123494 2013-06-12
PCT/JP2014/002930 WO2014199590A1 (ja) 2013-06-12 2014-06-03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4300A true CN105264300A (zh) 2016-01-20
CN105264300B CN105264300B (zh) 2018-09-28

Family

ID=52021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0376.5A Active CN105264300B (zh) 2013-06-12 2014-06-03 空气调节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40597B2 (zh)
CN (1) CN105264300B (zh)
WO (1) WO20141995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65076B1 (ja) * 2015-09-10 2017-01-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壁掛け式の空調室内機
JP2018091507A (ja) * 2016-11-30 2018-06-14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6515969B2 (ja) 2017-09-27 2019-05-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JP6485515B1 (ja) * 2017-09-27 2019-03-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JP6837548B2 (ja) * 2017-12-11 2021-03-03 広東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926024B2 (ja) * 2018-03-30 2021-08-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6700621B2 (ja) * 2018-03-30 2020-05-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7115026B2 (ja) * 2018-05-18 2022-08-09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JP2022062393A (ja) * 2020-10-08 2022-04-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5222A (zh) * 1999-11-05 2001-05-1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天花板嵌装式空调装置
JP2009192134A (ja) * 2008-02-14 2009-08-27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WO2013001823A1 (ja) * 2011-06-30 2013-01-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3044511A (ja) * 2011-08-26 2013-03-04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調室内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5222A (zh) * 1999-11-05 2001-05-1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天花板嵌装式空调装置
JP2009192134A (ja) * 2008-02-14 2009-08-27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WO2013001823A1 (ja) * 2011-06-30 2013-01-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3044511A (ja) * 2011-08-26 2013-03-04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調室内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40597B2 (ja) 2018-06-13
WO2014199590A1 (ja) 2014-12-18
CN105264300B (zh) 2018-09-28
JPWO2014199590A1 (ja) 2017-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64300A (zh) 空气调节机
CN106247594B (zh)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JP6022003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US9234671B2 (en)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JP4947227B1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4052183A (ja) 壁掛け型の空気調和機
JP2008232470A (ja) 空調室内機
CN103994497A (zh) 空气调节机
AU2016320945B2 (en)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JP2016020797A (ja) 空気調和機
JP6934610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0838234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6398086B2 (ja) 送風機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2014006044A (ja) 空調室内機
JP622106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6581182B2 (ja) 風向板
CN20833246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WO2019239649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5966149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3021386A (ja) 空気調和機用室内機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風向制御方法
KR100662153B1 (ko) 팬의 토출유로가이드
KR102666143B1 (ko) 공기조화기
KR102674816B1 (ko) 공기조화기
JP2020041715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7781356A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