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57507B - 车辆空气压缩机排气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空气压缩机排气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57507B CN105257507B CN201510736297.2A CN201510736297A CN105257507B CN 105257507 B CN105257507 B CN 105257507B CN 201510736297 A CN201510736297 A CN 201510736297A CN 105257507 B CN105257507 B CN 10525750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ooling
- cooling tube
- air compressor
-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车辆空气压缩机排气冷却系统,空压机通过冷却管与干燥器连接,所述的冷却管为螺旋结构的管路。本发明的空气压缩机排气冷却系统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保证管路内的气体充分冷却,并能在低温环境下避免管路冻结,降低车辆空调系统故障几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商用车空气压缩机排气冷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使用在汽车上的空气压缩机排气冷却主要靠钢管长度自然冷却,对钢管长度及走向控制要求较高,设计较难及成本较高。如钢管太短或者走向不合理,比如钢管离热源太近,空气压缩机排气没有经过充分冷却便进入干燥器,会造成干燥器损坏并失效。高温气体所带水份没有被干燥器完全处理,水份会进入制动系统。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水会结冰,影响阀类工作,最终导致制动失灵的严重事故。如钢管太长或者走向不合理,易造成钢管内积水,在低温下也容易结冰,造成管路堵塞,严重情况下会损坏空气压缩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使用可靠,并且高效、简单、成本低的空气压缩机排气冷却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车辆空气压缩机排气冷却系统,空压机通过冷却管与干燥器连接,所述的冷却管为螺旋结构的管路。
所述冷却管内介质的流动方向为自上而下沿管道螺旋行进。
汽车前舱设有导风结构,所述的导风结构将发动机冷却风扇进风和汽车行驶状态下进风导向所述冷却管。
所述的螺旋结构的冷却管中心竖直设有人字形冷却导风板,所述的导风板通过多根导热杆连接在冷却管上,所述的导风结构将进风由人字形冷却导风板的尖端送入。
所述的导风结构将进风由螺旋结构冷却管的顶部吹入,所述的冷却管顶部设有伞状导风板。
所述的螺旋结构整体呈锥台结构。
本发明的空气压缩机排气冷却系统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保证管路内的气体充分冷却,并能在低温环境下避免管路冻结,降低车辆空调系统故障几率。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车辆空气压缩机排气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车辆空气压缩机排气冷却系统在车辆前舱位置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空压机;2、冷却管;3、干燥器。
图2中箭头为发动机冷却风扇进风和汽车行驶状态下进风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车辆空气压缩机排气冷却系统中,空压机1通过冷却管2与干燥器3连接,本发明将冷却管2设计成螺旋结构的管路,这样的螺旋结构整体紧凑,容易布置,通用性较高,因为通常冷却管2和干燥器3布置在车辆右前方,位置较统一,这样能减少了因车型变化而导致冷却管2和干燥器3重新开发的成本。
干燥器3位于空压机1的下方,同时冷却管2内介质的流动方向为自上而下沿管道螺旋行进,这样的好处是使得从空压机1出来的气体连续下行,高温空气经过冷却管2冷却把形成的水不会积压在钢管内,造成钢管内冻结,出现损坏空压机1的问题。
如图2所示,布置在前舱的冷却管2内的高温气体除了受到钢管本身的冷却,更为重要的是当车辆运行过程中,冷却管2还受到发动机冷却风扇的风和车辆前进过程的迎风,提高了冷却管2和干燥器3的散热效率。有试验数据表明:当车辆在静止状态下启动发动机,单靠冷却管2自身和发动机冷却风扇的风,在空压机1排气口温度不高于160℃(空气压缩机极限温度在140到160℃)时,干燥器3进气口温度仍能保持在66℃(干燥器3最高工作温度)。此冷却效率远高于不采用此冷却系统的车型。
为了提高风冷效果,汽车前舱设有导风结构,可以设计成多块导风板,或者通过多个器件和导风板的配合,整个构成导风通道,导风结构将发动机冷却风扇进风和汽车行驶状态下进风导向冷却管2,进一步提高进风利用率,提高风冷效率,因提高了风冷效率,冷却管2的冷却效率明显提高,冷却管2的长度也可相应减少,从而可以降低成本,目前一般车型钢管长度要求6m以上,而采用此冷却系统的车型钢管最短可设计为5m。
为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实施例:
实施例1
螺旋结构的冷却管2中心竖直设有人字形冷却导风板,即两块散热金属板人字形固定,并且人字形导风板通过多根导热杆连接在冷却管2上,固定在内部可以避免与其他器件发生干涉,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冷却管2上的热量传递到人字形导风板上,导风结构将进风由人字形冷却导风板的尖端送入,这样人字形结构能够尽可能的增加吹到人字形导热板上的风的速度和风力,提高冷却效果,同时也能将进风向四周“挤压”,提高整个螺旋结构管道内部风速,以及吹到冷却管2上的风量,进一步提升冷却效果。
实施例2
导风结构将进风由螺旋结构冷却管2的顶部吹入,冷却管2顶部设有伞状导风板,伞状结构(锥形)尖端朝上,将吹入的风向冷却管2螺旋结构内部四周引流,提高冷却管2内风速和风量,同时螺旋结构整体呈锥台结构,即阶梯状分布,这样能够让每层管道充分的被风冷,能够极大的提高散热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车辆空气压缩机排气冷却系统,空压机通过冷却管与干燥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管为螺旋结构的管路;
汽车前舱设有导风结构,所述的导风结构将发动机冷却风扇进风和汽车行驶状态下进风导向所述冷却管;
所述的螺旋结构的冷却管中心竖直设有人字形冷却导风板,所述的导风板通过多根导热杆连接在冷却管上,所述的导风结构将进风由人字形冷却导风板的尖端送入;
所述的导风结构将进风由螺旋结构冷却管的顶部吹入,所述的冷却管顶部设有伞状导风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空气压缩机排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内介质的流动方向为自上而下沿管道螺旋行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空气压缩机排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结构整体呈锥台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36297.2A CN105257507B (zh) | 2015-11-03 | 2015-11-03 | 车辆空气压缩机排气冷却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36297.2A CN105257507B (zh) | 2015-11-03 | 2015-11-03 | 车辆空气压缩机排气冷却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57507A CN105257507A (zh) | 2016-01-20 |
CN105257507B true CN105257507B (zh) | 2018-05-15 |
Family
ID=55097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736297.2A Active CN105257507B (zh) | 2015-11-03 | 2015-11-03 | 车辆空气压缩机排气冷却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25750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61940A (zh) * | 2018-03-06 | 2018-08-0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管道、压缩机及空调器 |
CN109109850B (zh) * | 2018-09-28 | 2024-03-15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一种商用车制动管路布置系统 |
CN112855505A (zh) * | 2019-11-28 | 2021-05-28 | 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 | 运输车及其压缩空气处理系统 |
CN115263722B (zh) * | 2022-08-19 | 2023-09-19 | 青岛荣发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降温减压功能的空压机 |
-
2015
- 2015-11-03 CN CN201510736297.2A patent/CN10525750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57507A (zh) | 2016-0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57507B (zh) | 车辆空气压缩机排气冷却系统 | |
CN108258594A (zh) | 一种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散热箱 | |
KR102452690B1 (ko) | 에어컨을 이용한 차량의 엔진 냉각 장치 | |
CN204176777U (zh) | 一种实现侧面进气补偿冷凝的客车空调器 | |
CN205714400U (zh) | 一种发动机降温装置 | |
CN201953465U (zh) | 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分开式护风罩 | |
CN209459452U (zh) | 一种具有弯月形填料的湿式冷却塔 | |
CN206772045U (zh) | 一种烘干烧结炉冷却降温结构 | |
CN207268269U (zh) | 用于冷却电动机轴承润滑油的辅助装置 | |
CN103603694A (zh) | 一种降低汽轮机主轴轴承处工作温度的结构 | |
CN204060890U (zh) | 发动机散热系统 | |
CN207264869U (zh) | 一种温控型变压器 | |
CN107120171A (zh) | 一种拖拉机发动机冷却装置 | |
CN201713535U (zh) | 一种高炉鼓风脱湿装置 | |
CN206129546U (zh) | 一种温度稳定的空压机上的水冷装置 | |
CN204941685U (zh) | 一种强制风冷导流罩 | |
CN206697439U (zh) | 射频烘干机电子管的节能冷却系统 | |
CN206131545U (zh) | 一体式制冷机组 | |
CN207438961U (zh) | 印铁涂布烘房冷却段出料冷却装置 | |
CN204703999U (zh) | 一种摩托车的散热结构 | |
CN209116797U (zh) | 一种矿山用循环冷却水塔 | |
CN216943516U (zh) | 一种油船机舱降温装置 | |
CN105135734B (zh) | 一种带制冷涡轮的散热器整体装置 | |
CN204089471U (zh) | 一种可用于电动机冷却的气液双介质冷却器 | |
CN212870323U (zh) | 一种风冷冷凝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3 Address after: 241000 9th floor, United building, No. 2, eqiao Road, Sanshan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U KAIK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4, 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ial Park,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Yijiang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241000 (No. 717 Zhongshan South Road) Patentee before: WUHU UNION NEW ENERGY HEAVY TRUCK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