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51535B - 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51535B
CN105251535B CN201510794418.9A CN201510794418A CN105251535B CN 105251535 B CN105251535 B CN 105251535B CN 201510794418 A CN201510794418 A CN 201510794418A CN 105251535 B CN105251535 B CN 1052515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polymer
porous organic
polymer material
phenyl
tet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944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51535A (zh
Inventor
刘晓明
徐丽
沈晓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79441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515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51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51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51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51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 Nitrogen 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及新材料技术领域,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5,10,15,20‑四‑(X‑苯基)卟啉金属配合物、二甲醇缩甲醛和路易斯酸催化剂在有机溶剂并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液在30‑120℃搅拌6‑120小时,待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将反应生成的固体过滤、清洗、真空干燥后得到棕褐色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本发明具有生产成本低、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适用性广泛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及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孔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大孔体积,在催化、环境、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最近,多孔有机聚合物因其高的比表面积、低的骨架密度及高的化学稳定性等独特的性质受到特别的关注,在气体储存、多相催化、吸附与分离、能量存储、有机光电子等领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相比于经典的无机多孔材料如分子筛、无机-有机杂化的多孔材料如金属有机骨架等,多孔有机聚合物的巨大优势是可以选择特定的有机结构基元与合成技术来调节聚合物的孔参数与骨架性质。
卟啉是一种具有大共扼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与能量转移相关的重要细胞器内,例如血红素(铁卟啉)和血蓝素(铜卟啉),维生素B12(钴卟啉)和叶绿素(镁卟啉),在血细胞载氧和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卟啉金属配合物在催化、电致发光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半导体及超导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卟啉金属配合物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磁学和催化等性质。
到目前为止,以卟啉及其卟啉金属配合物为结构基元构筑多孔有机聚合物的文献较少,而且一般是通过贵金属催化偶联的方法获得(J.Am.Chem.Soc.2010,132,9138;Chem.Sci.2011,2,686;Chem.Commun.2013,49,3233;J.Am.Chem.Soc.2013,135,11720;ACSCatal.2015,5,350),大大增加多孔聚合物的制备成本。此外,目前所制备的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很难实现利用对中心金属的裁剪,很难实现通过向骨架中引入不同体积或电性的取代基团来实现对中心金属的裁剪。因此,利用廉价的方法合成新一类具有高比表面积、骨架能够引入多种取代基团的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在非均相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是以取代的5,10,15,20-四-(X-苯基)卟啉金属配合物为结构基元,通过二甲醇缩甲醛作为交联剂,在路易斯酸催化剂的催化下获得的多孔聚合物;所述的取代的5,10,15,20-四-(X-苯基)卟啉金属配合物,其中X为4-H、4-溴、4-氯、4-甲氧基、4-苯基、2-甲氧基、2-溴或2-氯,中心金属为Fe(III)、Mn(III)、Cu(II)、Co(II)或Zn(II)。
本发明的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所述的路易斯酸催化剂优选FeCl3或AlCl3
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5,10,15,20-四-(X-苯基)卟啉金属配合物、二甲醇缩甲醛和路易斯酸催化剂按摩尔比1~4:8:8置于容器中,向其中加入有机溶剂并混合,所述的有机溶剂的用量为每mmol5,10,15,20-四-(X-苯基)卟啉金属配合物使用1-100ml,将得到的混合液在30-120℃搅拌6-120小时,待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将反应生成的固体过滤、清洗、真空干燥后得到棕褐色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
本发明的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优选1,2-二氯乙烷或氯仿,用量优选每mmol5,10,15,20-四-(X-苯基)卟啉金属配合物使用20ml。
本发明的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将得到的混合液在30-120℃搅拌6-120小时的步骤中,在80℃搅拌24小时效果更好。
本发明的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清洗可以按下述步骤进行:依次分别加入10-50倍反应过程中所用的5,10,15,20-四-(X-苯基)苯基卟啉金属质量的甲醇、水、二氯甲烷、丙酮,利用丙酮、甲醇分别索氏提取1-48小时。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测定本发明多孔有机聚合物的傅立叶红外光谱证实材料确实是由金属卟啉与交联剂反应获得[参见:C.D.Wood,B.Tan,A.Trewin,H.J.Niu,D.Bradshaw,M.J.Rosseinsky,Y.Z.Kyimyak,N.L.Campbell,R.Kirk,E.Stockel,A.I.Cooper,Chemistry of Materials,2007,19,2034.];通过测定氮气吸附-脱附曲线计算本发明多孔聚合物材料的比表面积、孔尺寸和孔体积;通过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的催化实验证明其催化活性。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廉价的路易斯酸催化剂,生产成本低。
2、本发明采用的制备方法非常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可以在一个反应器皿中一步完成多孔有机聚合物的合成。
3、本发明采用的合成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的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的傅立叶红外图谱(IR);
图2是实施例4中的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的傅立叶红外图谱(IR);
图3是实施例5中的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的傅立叶红外图谱(IR);
图4是实施例10中的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的傅立叶红外图谱(IR);
图5是实施例11中的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的傅立叶红外图谱(IR);
图6是实施例12中的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的傅立叶红外图谱(IR);
图7是实施例14中的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的傅立叶红外图谱(IR);
图8是实施例1中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77K);
图9是实施例4中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77K);
图10是实施例5中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77K)。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1~18是本发明的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实施例,实施例19~20是本发明的一种有机多孔聚合物材料在多相催化领域的应用,这些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内容:
实施例1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5,10,15,20-四苯基卟啉氯化铁(III)(140.8mg,0.2mmol),二甲醇缩甲醛(70.8μL,0.8mmol)和FeCl3(0.13g,0.8mmol)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mL的1,2-二氯乙烷,混合液在80℃搅拌24h。待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将反应生成的固体过滤,依次用10~30毫升的甲醇、水、二氯甲烷、丙酮清洗,利用丙酮、甲醇分别索氏提取12小时。将索氏提取后的固体产物真空干燥后得到棕褐色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其傅立叶红外图谱(IR)见附图1,图8是该材料对氮气的吸附-脱附等温线(77K),其中实心点代表吸附等温线,空心点代表脱附等温线。
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JW-BK 132F)对其进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检测,测得比表面积为735m2g-1。孔体积为0.61cm3g-1。孔尺寸分布在0.5、0.8、1.1、2.2、2.4nm。
实施例2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5,10,15,20-四苯基卟啉氯化铁(III)(140.8mg,0.2mmol),二甲醇缩甲醛(35.4μL,0.4mmol)和FeCl3(0.065g,0.4mmol)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mL的1,2-二氯乙烷,混合液在80℃搅拌24h。待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将反应生成的固体过滤,依次用10~30毫升的甲醇、水、二氯甲烷、丙酮清洗,利用丙酮、甲醇分别索氏提取12小时。将索氏提取后的固体产物真空干燥后得到棕褐色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
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JW-BK 132F)对其进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检测,测得比表面积为241m2g-1。孔体积为0.37cm3g-1。孔尺寸分布在0.8、1.0、1.2、2.4nm。
实施例3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5,10,15,20-四-(苯基)卟啉氯化铁(III)(140.8mg,0.2mmol),二甲醇缩甲醛(105μL,1.2mmol)和FeCl3(0.195g,1.2mmol)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mL的1,2-二氯乙烷,混合液在80℃搅拌24h。待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将反应生成的固体过滤,依次用10~30毫升的甲醇、水、二氯甲烷、丙酮清洗,利用丙酮、甲醇分别索氏提取12小时。将索氏提取后的固体产物真空干燥后得到棕褐色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
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JW-BK 132F)对其进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检测,测得比表面积为602m2g-1。孔体积为0.68cm3g-1。孔尺寸分布在0.6、0.8、1.1nm。
实施例4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5,10,15,20-四-(4-溴-苯基)卟啉氯化铁(III)(203.8mg,0.2mmol),二甲醇缩甲醛(70.8μL,0.8mmol)和FeCl3(0.130g,0.8mmol)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mL的1,2-二氯乙烷,混合液在80℃搅拌24h。待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将反应生成的固体过滤,依次用10~30毫升的甲醇、水、二氯甲烷、丙酮清洗,利用丙酮、甲醇分别索氏提取12小时。将索氏提取后的固体产物真空干燥后得到棕褐色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其傅立叶红外图谱(IR)见附图2,图9是该材料对氮气的吸附-脱附等温线(77K),其中实心点代表吸附等温线,空心点代表脱附等温线。
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JW-BK 132F)对其进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检测,测得比表面积为419m2g-1。孔体积为0.44cm3g-1。孔尺寸分布在0.81、1.01、1.60、2.4、3.1nm。
实施例5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5,10,15,20-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氯化铁(III)(240mg,0.30mmol),二甲醇缩甲醛(105μL,1.2mmol)和FeCl3(0.195g,1.2mmol)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向其中加入6mL的1,2-二氯乙烷,混合液在80℃搅拌24h。待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将反应生成的固体过滤,依次用10~30毫升的甲醇、水、二氯甲烷、丙酮清洗,利用丙酮、甲醇分别索氏提取12小时。将索氏提取后的固体产物真空干燥后得到棕褐色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其傅立叶红外图谱(IR)见附图3,图10是该材料对氮气的吸附-脱附等温线(77K),其中实心点代表吸附等温线,空心点代表脱附等温线。
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JW-BK 132F)对其进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检测,测得比表面积为902m2g-1。孔体积为0.83cm3g-1。孔尺寸分布在0.61、1.01、2.1nm。
实施例6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5,10,15,20-四-(4-氯-苯基)卟啉氯化铁(III)(253mg,0.30mmol),二甲醇缩甲醛(105μL,1.2mmol)和FeCl3(0.195g,1.2mmol)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向其中加入6mL的1,2-二氯乙烷,混合液在80℃搅拌24h。待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将反应生成的固体过滤,依次用10~30毫升的甲醇、水、二氯甲烷、丙酮清洗,利用丙酮、甲醇分别索氏提取12小时。将索氏提取后的固体产物真空干燥后得到棕褐色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
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JW-BK 132F)对其进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检测,测得比表面积为655m2g-1。孔体积为0.72cm3g-1。孔尺寸分布在0.71、1.11、2.5nm。
实施例7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5,10,15,20-四-(4-苯基-苯基)卟啉氯化铁(III)(302.5mg,0.30mmol),二甲醇缩甲醛(105μL,1.2mmol)和FeCl3(0.195g,1.2mmol)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向其中加入6mL的1,2-二氯乙烷,混合液在80℃搅拌24h。待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将反应生成的固体过滤,依次用10~30毫升的甲醇、水、二氯甲烷、丙酮清洗,利用丙酮、甲醇分别索氏提取12小时。将索氏提取后的固体产物真空干燥后得到棕褐色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
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JW-BK 132F)对其进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检测,测得比表面积为1245m2g-1。孔体积为1.12cm3g-1。孔尺寸分布在0.81、1.11、2.1、2.5nm。
实施例8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5,10,15,20-四-(2-溴-苯基)卟啉氯化铁(III)(203.8mg,0.2mmol),二甲醇缩甲醛(70.8μL,0.8mmol)和FeCl3(0.130g,0.8mmol)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向其中加入4mL的1,2-二氯乙烷,混合液在80℃搅拌24h。待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将反应生成的固体过滤,依次用10~30毫升的甲醇、水、二氯甲烷、丙酮清洗,利用丙酮、甲醇分别索氏提取12小时。将索氏提取后的固体产物真空干燥后得到棕褐色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
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JW-BK 132F)对其进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检测,测得比表面积为765m2g-1。孔体积为0.47cm3g-1。孔尺寸分布在0.74、1.31、2.3、3.2nm。
实施例9
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制备方法如下: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5,10,15,20-四-(2-氯-苯基)卟啉氯化铁(III)(253mg,0.30mmol),二甲醇缩甲醛(105μL,1.2mmol)和FeCl3(0.195g,1.2mmol)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向其中加入6mL的1,2-二氯乙烷,混合液在80℃搅拌24h。待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将反应生成的固体过滤,依次用10~30毫升的甲醇、水、二氯甲烷、丙酮清洗,利用丙酮、甲醇分别索氏提取12小时。将索氏提取后的固体产物真空干燥后得到棕褐色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
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JW-BK 132F)对其进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检测,测得比表面积为559m2g-1。孔体积为0.49cm3g-1。孔尺寸分布在0.64、1.11、2.1、2.6nm。
实施例10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5,10,15,20-四-(2-甲氧基-苯基)卟啉氯化铁(III)(240mg,0.30mmol),二甲醇缩甲醛(105μL,1.2mmol)和FeCl3(0.195g,1.2mmol)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向其中加入6mL的1,2-二氯乙烷,混合液在80℃搅拌24h。待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将反应生成的固体过滤,依次用10~30毫升的甲醇、水、二氯甲烷、丙酮清洗,利用丙酮、甲醇分别索氏提取12小时。将索氏提取后的固体产物真空干燥后得到棕褐色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其傅立叶红外图谱(IR)见附图4。
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JW-BK 132F)对其进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检测,测得比表面积为977m2g-1。孔体积为0.77cm3g-1。孔尺寸分布在0.54、0.72、1.11、1.51、2.1nm。
实施例11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5,10,15,20-四-(苯基)卟啉氯化锰(III)(210mg,0.30mmol),二甲醇缩甲醛(105μL,1.2mmol)和FeCl3(0.195g,1.2mmol)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向其中加入6mL的1,2-二氯乙烷,混合液在80℃搅拌24h。待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将反应生成的固体过滤,依次用10~30毫升的甲醇、水、二氯甲烷、丙酮清洗,利用丙酮、甲醇分别索氏提取12小时。将索氏提取后的固体产物真空干燥后得到棕褐色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其傅立叶红外图谱(IR)见附图5。
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JW-BK 132F)对其进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检测,测得比表面积为554m2g-1。孔体积为0.56cm3g-1。孔尺寸分布在0.55、1.14、1.22、2.21nm。
实施例12
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制备方法如下: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5,10,15,20-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氯化锰(III)(247mg,0.30mmol),二甲醇缩甲醛(105μL,1.2mmol)和FeCl3(0.195g,1.2mmol)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向其中加入6mL的1,2-二氯乙烷,混合液在80℃搅拌24h。待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将反应生成的固体过滤,依次用10~30毫升的甲醇、水、二氯甲烷、丙酮清洗,利用丙酮、甲醇分别索氏提取12小时。将索氏提取后的固体产物真空干燥后得到棕褐色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其傅立叶红外图谱(IR)见附图6。
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JW-BK 132F)对其进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检测,测得比表面积为645m2g-1。孔体积为0.45cm3g-1。孔尺寸分布在0.51、0.64、2.01nm。
实施例13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5,10,15,20-四-(苯基)卟啉铜(II)(202.9mg,0.30mmol),二甲醇缩甲醛(105μL,1.2mmol)和FeCl3(0.195g,1.2mmol)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向其中加入6mL的1,2-二氯乙烷,混合液在80℃搅拌24h。待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将反应生成的固体过滤,依次用10~30毫升的甲醇、水、二氯甲烷、丙酮清洗,利用丙酮、甲醇分别索氏提取12小时。将索氏提取后的固体产物真空干燥后得到棕褐色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
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JW-BK 132F)对其进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检测,测得比表面积为245m2g-1。孔体积为0.28cm3g-1。孔尺寸分布在0.51、0.84、2.51nm。
实施例14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5,10,15,20-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铜(II)(229mg,0.30mmol),二甲醇缩甲醛(105μL,1.2mmol)和FeCl3(0.195g,1.2mmol)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向其中加入6mL的1,2-二氯乙烷,混合液在80℃搅拌24h。待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将反应生成的固体过滤,依次用10~30毫升的甲醇、水、二氯甲烷、丙酮清洗,利用丙酮、甲醇分别索氏提取12小时。将索氏提取后的固体产物真空干燥后得到棕褐色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其傅立叶红外图谱(IR)见附图7。
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JW-BK 132F)对其进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检测,测得比表面积为365m2g-1。孔体积为0.46cm3g-1。孔尺寸分布在0.58、0.81、1.20、2.19nm。
实施例15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5,10,15,20-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钴(II)(237.5mg,0.30mmol),二甲醇缩甲醛(105μL,1.2mmol)和FeCl3(0.195g,1.2mmol)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向其中加入6mL的1,2-二氯乙烷,混合液在80℃搅拌24h。待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将反应生成的固体过滤,依次用10~30毫升的甲醇、水、二氯甲烷、丙酮清洗,利用丙酮、甲醇分别索氏提取12小时。将索氏提取后的固体产物真空干燥后得到棕褐色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
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JW-BK 132F)对其进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检测,测得比表面积为445m2g-1。孔体积为0.51cm3g-1。孔尺寸分布在0.66、0.87、2.15nm。
实施例16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5,10,15,20-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锌(II)(239.4mg,0.30mmol),二甲醇缩甲醛(105μL,1.2mmol)和FeCl3(0.195g,1.2mmol)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向其中加入6mL的1,2-二氯乙烷,混合液在80℃搅拌24h。待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将反应生成的固体过滤,依次用10~30毫升的甲醇、水、二氯甲烷、丙酮清洗,利用丙酮、甲醇分别索氏提取12小时。将索氏提取后的固体产物真空干燥后得到棕褐色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
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JW-BK 132F)对其进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检测,测得比表面积为765m2g-1。孔体积为0.75cm3g-1。孔尺寸分布在0.74、0.92、2.31nm。
实施例17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5,10,15,20-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氯化铁(III)(120mg,0.15mmol),5,10,15,20-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氯化锰(III)(123.5mg,0.15mmol),二甲醇缩甲醛(105μL,1.2mmol)和FeCl3(0.195g,1.2mmol)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向其中加入6mL的1,2-二氯乙烷,混合液在80℃搅拌24h。待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将反应生成的固体过滤,依次用10~30毫升的甲醇、水、二氯甲烷、丙酮清洗,利用丙酮、甲醇分别索氏提取12小时。将索氏提取后的固体产物真空干燥后得到棕褐色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
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JW-BK 132F)对其进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检测,测得比表面积为1045m2g-1。孔体积为0.97cm3g-1。孔尺寸分布在0.66、0.86、1.11、2.23nm。
实施例18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5,10,15,20-四-(苯基)卟啉氯化铁(III)(140.8mg,0.2mmol),二甲醇缩甲醛(140μL,1.6mmol)和FeCl3(0.26g,1.6mmol)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向其中加入6mL的1,2-二氯乙烷,混合液在80℃搅拌24h。待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将反应生成的固体过滤,依次用10~30毫升的甲醇、水、二氯甲烷、丙酮清洗,利用丙酮、甲醇分别索氏提取12小时。将索氏提取后的固体产物真空干燥后得到棕褐色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
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JW-BK 132F)对其进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检测,测得比表面积为742m2g-1。孔体积为0.74cm3g-1。孔尺寸分布在0.7、0.94、1.4nm。
实施例19
将实施例1中制备的铁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0.05mmol,加入到6mL含有0.075mmol四氟硼酸银的苯溶液中,在氮气氛下反应2小时。然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1mmol芳香醛或脂肪醛、2mmol二烯烃,在80℃反应时间为12小时,获得相应的环加成吡喃产物,催化活化如表1。
表1多项催化剂催化活化举例
芳香醛 二烯烃 反应时间(h) 产率(%)
苯甲醛 2,3-二甲基-丁二烯 12 95
4-溴苯甲醛 2,3-二甲基-丁二烯 12 87
4-三氟甲基-苯甲醛 2,3-二甲基-丁二烯 12 84
4-氰基-苯甲醛 2,3-二甲基-丁二烯 12 82
4-硝基-苯甲醛 2,3-二甲基-丁二烯 12 37
4-甲氧基-苯甲醛 2,3-二甲基-丁二烯 12 68
2-甲氧基-苯甲醛 2,3-二甲基-丁二烯 12 98
2-甲基-苯甲醛 2,3-二甲基-丁二烯 12 92
2-萘醛 2,3-二甲基-丁二烯 12 81
环己醛 2,3-二甲基-丁二烯 12 94
苯甲醛 2-甲基-丁二烯 12 30
实施例20
实施例11制备锰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应用于催化烯烃选择性环氧化合成环氧化合物,具体为:在反应容器中依次加入烯烃0.1mmol,乙腈5mL,实施例11制备的锰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0.01mmol。以0.15mmol亚碘酰苯作为氧源条件下,室温反应12小时,反应混合物经过滤、萃取、干燥、柱层析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烯烃的转化率,以及产物的选择性,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多项催化剂催化活化举例
烯烃 反应时间(h) 转化率(%) 选择性(%)
苯乙烯 12 98.3 100
环戊烯 12 78.1 100
环己烯 12 83.2 100
环辛烯 12 99.3 100
1-己烯 12 97.4 100
1-辛烯 12 50.2 100
1-十二烯 12 48.5 100

Claims (6)

1.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是以取代的5,10,15,20-四-(X-苯基)卟啉金属配合物为结构基元,通过二甲醇缩甲醛作为交联剂,在路易斯酸催化剂的催化下获得的多孔聚合物;所述的取代的5,10,15,20-四-(X-苯基)卟啉金属配合物,其中X为4-H、4-溴、4-氯、4-甲氧基、4-苯基、2-甲氧基、2-溴或2-氯,中心金属为Fe(III)、Mn(III)、Cu(II)、Co(II)或Zn(I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路易斯酸催化剂为FeCl3或AlCl3
3.一种权利要求1的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5,10,15,20-四-(X-苯基)卟啉金属配合物、二甲醇缩甲醛和路易斯酸催化剂按摩尔比1~4:8:8置于容器中,向其中加入有机溶剂并混合,所述的有机溶剂的用量为每mmol5,10,15,20-四-(X-苯基)卟啉金属配合物使用1-100ml,将得到的混合液在30-120℃搅拌6-120小时,待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将反应生成的固体过滤、清洗、真空干燥后得到棕褐色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是1,2-二氯乙烷或氯仿,用量为每mmol5,10,15,20-四-(X-苯基)卟啉金属配合物使用20ml。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得到的混合液在80℃搅拌24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洗是,依次分别加入10-50倍反应过程中所用的5,10,15,20-四-(X-苯基)苯基卟啉金属质量的甲醇、水、二氯甲烷、丙酮,利用丙酮、甲醇分别索氏提取1-48小时。
CN201510794418.9A 2015-11-18 2015-11-18 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2515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94418.9A CN105251535B (zh) 2015-11-18 2015-11-18 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94418.9A CN105251535B (zh) 2015-11-18 2015-11-18 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51535A CN105251535A (zh) 2016-01-20
CN105251535B true CN105251535B (zh) 2017-10-27

Family

ID=55091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94418.9A Active CN105251535B (zh) 2015-11-18 2015-11-18 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515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1698A (zh) * 2016-12-20 2017-06-13 中山大学 一种多相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CN107649180B (zh) * 2017-10-17 2020-03-31 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丁醛制备正丁酸正丁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22280B (zh) * 2017-10-30 2020-10-0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酞菁铁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8671958B (zh) * 2018-06-06 2020-11-06 青岛科技大学 双离子二维有机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85831A (zh) * 2018-11-29 2019-03-19 华东理工大学 超交联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1039902B (zh) * 2019-10-25 2023-06-02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 一种环氧环己烷的制备方法
CN110950822A (zh) * 2019-10-25 2020-04-03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 一种催化烯烃环氧化的方法
CN110921755A (zh) * 2019-12-06 2020-03-27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富氧超交联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440302B (zh) * 2020-04-26 2022-09-27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 一种超交联金属卟啉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制备聚己内酯的方法
CN111848932A (zh) * 2020-08-08 2020-10-30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卟啉基多孔聚合物的制备及其用于苯乙烯氧化催化的应用
CN114106296B (zh) * 2021-11-29 2023-10-17 吉林大学 基于4-三苯代甲基苯胺的Troger′s base构筑的PAF-102s及其应用
CN114805246B (zh) * 2022-06-29 2022-09-13 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中选择性氧化苯乙烯的方法
CN115449073B (zh) * 2022-10-25 2024-01-1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金属卟啉基超交联离子聚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5838470B (zh) * 2022-12-02 2024-06-07 山东大学 一种中空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在比色检测Cr(Ⅵ)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4026B (zh) * 2014-04-30 2016-01-06 浙江大学 一种多孔金属卟啉有机共价聚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51535A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51535B (zh) 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ou et al. Covalently anchored chiral Mn (III) salen-containing ionic species on mesoporous materials as effective catalysts for asymmetric epoxidation of unfunctionalized olefins
Thomas et al. Catalytic significance of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immobilized on mesoporous silica: economically and environmentally important examples
Sun et al. Different transition metal (Fe 2+, Co 2+, Ni 2+, Cu 2+ or VO 2+) Schiff complexes immobilized onto three-dimensional mesoporous silica KIT-6 for the epoxidation of styrene
Yang et al. Asymmetric reactions on chiral catalysts entrapped within a mesoporous cage
Song et al. Epoxidation of olefins with oxygen/isobutyraldehyde over transition-metal-substituted phosphomolybdic acid on SBA-15
Costa et al. Immobilization of Fe, Mn and Co tetraphenylporphyrin complexes in MCM-41 and their catalytic activity in cyclohexene oxidation reaction by hydrogen peroxide
Fernandes et al. Bio-inspired Mo (II) complexes as active catalysts in 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olefin epoxidation
Hou et al. Supported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on hybrid mesoporous silica: 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 in the aerobic alcohol oxidation using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Li et al. Zeolite Y encapsulated Cu (II) and Zn (II)-imidazole-salen catalysts for benzyl alcohol oxidation
Najafian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pper porphyrin into SBA-16 through “ship in a bottle” method: A catalyst for photo oxidation reaction under visible light
Moosavifar et al. Host (nanocavity of zeolite Y)-guest (ruthenium (III) salophen complex) nanocomposite materials: An efficient and reusable catalyst for shape-selective epoxidation of linear alkenes with sodium periodate
Ferreira et al. Manganese porphyrin in solution and heterogenized in different materials mediates oxidation of hydrocarbons by iodosylbenzene
Yang et al. Oxovanadium (IV) and dioxomolybdenum (VI) salen complexes tethered onto amino-functionalized SBA-15 for the epoxidation of cyclooctene
Kerler et al. Application of CO2-expanded solvents in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a case study
Farzaneh et al. Immobilized vitamin B12 within nanoreactors of MCM-41 as selective catalyst for oxidation of organic substrates
Bhunia et al. Catalytic olefin epoxidation over cobalt (II)-containing mesoporous silica by molecular oxygen in dimethylformamide medium
Berijani et al. Collaborative effect of Mn-porphyrin and mesoporous SBA-15 in the enantioselective epoxidation of olefins with oxygen
Berijani et al. Aerobic enantioselective epoxidation of olefins mediated by an easy-to-prepare recyclable manganese-porphyrin
Ma et al. Epoxidation of alkenes catalyzed by highly ordered mesoporous manganese–salen-based hybrid catalysts
Oliveira et al. MCM-41 anchored manganese salen complexes as catalysts for limonene oxidation
Andas et al. Optimization and mechanistic study of the liquid-phase oxidation of naphthalene over biomass-derived iron catalyst
Masteri-Farahani et al. Molybdenum complex tethered to the surface of activated carbon as a new recoverable catalyst for the epoxidation of olefins
Połtowicz et al. Oxidation of cyclooctane over Mn (TMPyP) porphyrin-exchanged Al, Si-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s of MCM-41 and SBA-15 type
Wang et al. Oxidation of cyclohexane catalyzed by metal-containing ZSM-5 in ionic liqui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