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51080B - 一种蝴蝶针保护套和蝴蝶针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蝴蝶针保护套和蝴蝶针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51080B
CN105251080B CN201510551020.2A CN201510551020A CN105251080B CN 105251080 B CN105251080 B CN 105251080B CN 201510551020 A CN201510551020 A CN 201510551020A CN 105251080 B CN105251080 B CN 1052510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ard
needle
slot
protective case
f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510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51080A (zh
Inventor
杨松
田洪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55102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510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51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51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51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510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蝴蝶针保护套和蝴蝶针组件,包括用于内置蝴蝶针的保护套本体,保护套本体的内部具有沿其轴向的退针通道,保护套本体的外周形成有供蝴蝶针的翼片滑动的滑道,滑道包括靠近保护套本体的远端以使翼片保持在使用状态的一对第一槽位、靠近保护套本体的近端以使翼片保持在退针状态的一对第二槽位、以及连通于第一槽位与第二槽位之间的一对立体导向连槽,相对的两个第一槽位共同位于的第一平面,相对的两个第二槽位共同位于的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交,立体导向连槽引导翼片自第一槽位旋转进入第二槽位。本发明能有效防止退针状态下的保护蝴蝶针的针头露出,杜绝后续医疗废弃物处理人员被针二次误伤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蝴蝶针保护套和蝴蝶针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注射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蝴蝶针保护套和蝴蝶针组件。
背景技术
蝴蝶型静脉输液针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一种临床输液装置,相比传统的输液设备,蝶型手柄的两翼设计,在用胶布固定静脉输液针位置时更牢固可靠。
蝴蝶型静脉输液针能提供易于安装的针尖保护装置,可在采血针使用后,将锐利的针尖,安全可靠的保护起来,降低医护人员,病人,或后续医疗废弃物处理人员被针二次误伤的风险。
但现有技术中的蝴蝶型静脉输液针,还存在有安全隐患,即处理废弃留置针时,其针头暴露,容易扎到医务人员,从而造成感染,其后果可能十分严重。
如图1所示一种现有的蝴蝶针组件,其中,蝴蝶针600的两侧具有翼片601,保护套500包括上盖501、下盖502和针尖保护件503。上盖501和下盖502的前端分别铰接在针尖保护件503的两侧。上盖501和下盖502的后端相互卡接。蝴蝶针600从针尖保护件503中突出为使用状态,使用完毕后,翼片601在外力作用下沿上盖501和下盖502之间的滑道后退,带动蝴蝶针600完全缩回到保护套500中。
现有的蝴蝶针组件使用完毕后,在退针过程中,随着翼片601受外力沿滑道的直线方向后退,上盖501和下盖502的后端的卡接结构容易被翼片601的后退动作带动拉扯而松动卡接结构或是破坏卡接结构。这种退针方式很容易破坏保护套500的上盖501、下盖502的后端连接。上盖501和下盖502的后端的卡接失效后,就会造成使用过的蝴蝶针600露出于保护套500外,容易形成后续医疗废弃物处理人员被针二次误伤的风险。而且,即便退针之后,蝴蝶针600没有超出针尖保护件503,但蝴蝶针600中的残液也有可能从针尖保护件503中漏出,造成污染。
有鉴于此,发明人提供了一种蝴蝶针保护套和蝴蝶针组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蝴蝶针保护套和蝴蝶针组件,克服现有技术的困难,能够让蝴蝶针的翼片避开容易分离保护套本体的方向,充分保证了退针过程中,不会脱开保护套本体的连接,有效防止退针状态下蝴蝶针的针头露出,杜绝后续医疗废弃物处理人员被针二次误伤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蝴蝶针保护套,包括用于内置蝴蝶针的保护套本体,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内部具有沿其轴向的退针通道,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外周形成有供所述蝴蝶针的翼片滑动的滑道,所述滑道包括靠近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远端以使所述翼片保持在使用状态的一对第一槽位、靠近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近端以使所述翼片保持在退针状态的一对第二槽位、以及连通于所述第一槽位与所述第二槽位之间的一对立体导向连槽,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槽位共同位于的第一平面,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槽位共同位于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交,所述立体导向连槽引导所述翼片自所述第一槽位旋转进入所述第二槽位。
优选地,所述保护套本体包括:一针尖保护件、一第一盖板以及一第二盖板;
所述针尖保护件具有供所述针头通过的轴向贯穿孔;
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为沿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轴向延伸的长形部件,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均具有一远端和一近端,且在所述远端的两侧均具有相对的两侧壁;所述第一盖板的远端和第二盖板的远端分别柔性铰接在所述针尖保护件的两侧,而且所述第一盖板的近端和第二盖板的近端可拆卸地卡接,使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活动;处于闭合状态下的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提供所述蝴蝶针轴向活动的退针通道,并且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的远端的侧壁之间的夹缝形成所述第一槽位,以使单个所述翼片在使用状态时受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共同限制;
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分别设有一所述立体导向连槽;所述立体导向连槽分别引导所述翼片在退针过程中以所述退针通道为轴心旋转,以使处于退针状态的单个所述翼片仅受相应的所述第一盖板或所述第二盖板限制。
优选地,所述第一盖板的立体导向连槽连通所述第一槽位,并且沿所述第一盖板轴向延伸;
所述第二盖板的立体导向连槽连通所述第一槽位,并且沿所述第二盖板轴向延伸。
优选地,每个所述立体导向连槽包括至少两段相互连通的槽体,所述槽体分别形成于所述保护套本体外周的非平行的两个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立体导向连槽至少包括一供所述翼片旋转的引入槽和一作为所述第二槽位以限位所述翼片的定位槽;
所述第一盖板或第二盖板的一侧分别设置所述引入槽,连通所述第一槽位;
所述第一盖板或第二盖板上分别形成所述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沿所述第一盖板或第二盖板的延伸方向延展。
优选地,所述立体导向连槽还包括一阻尼槽,所述阻尼槽分别连通所述引入槽和定位槽,所述阻尼槽内分布有一体成型的若干倒齿状的阻尼凸点。
优选地,所述阻尼槽与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同一外周面,所述阻尼槽与引入槽分别位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两个相邻外周面。
优选地,所述立体导向连槽还包括一弹性的定位卡扣,所述定位卡扣设置在所述阻尼槽与定位槽的连通处,使进入定位槽的蝴蝶针保持在退针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所在的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槽所在的第二平面垂直相交,从而使得处于退针状态的所述翼片垂直于处于使用状态的所述翼片。
优选地,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分别具有闭合状态下相对的内表面以及相背的外表面;
所述第一盖板的内表面的第一侧设有一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二盖板的内表面的第一侧设有一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分别形成所述保护套本体的两个相平行的外周面;
处于闭合状态下的所述第一盖板的第一导向板抵接所述第二盖板的内表面的第二侧,所述第二盖板的第二导向板抵接所述第一盖板的内表面的第二侧,合围形成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外周的四壁,以使处于退针状态的蝴蝶针的针头的周向处于所述四壁之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板垂直于所述第一盖板;
所述第二导向板垂直于所述第二盖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均具有一远端和一近端;
所述第一导向板的远端具有一导向斜面,引导所述翼片自所述滑道旋转进入所述第一盖板的引入槽;
所述第二导向板的远端具有一导向斜面,引导所述翼片自所述滑道旋转进入所述第二盖板的引入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盖板的内表面的第二侧设有一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具有一导向斜面,引导所述翼片自所述第一槽位旋转进入所述第二盖板的引入槽;
所述第二盖板的内表面的第二侧设有一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导向块具有一导向斜面,引导所述翼片自所述第一槽位旋转进入所述第一盖板的引入槽;
当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限制于所述输液管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块的导向斜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二导向板的导向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所述第二导向块的导向斜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导向板的导向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板的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向块的导向斜面共面,形成第一斜面;
所述第二导向板的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一导向块的导向斜面共面,形成第二斜面;
在使用状态中,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共同支撑所述翼片;
在退针过程中,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引导两片所述翼片分别旋转进入不同的所述引入槽。
优选地,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盖板的第一导向板抵接于所述第二盖板的第二导向块的外侧;
所述第二盖板的第二导向板抵接于所述第一盖板的第一导向块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板的近端的第一面设有一第一U型卡爪;
所述第二导向板的近端的第二面设有一第二U型卡爪;
处于闭合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导向板的U型卡爪与所述第二导向板的U型卡爪相互错位卡接成为周向密封空间,且所述输液管穿过所述周向密封空间,第一U型卡爪与第二U型卡爪分别从相反方向卡紧所述蝴蝶针的输液管,形成自锁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板与所述第一U型卡爪的连接处设有一弹性形变槽,供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闭合时,所述第一U型卡爪与第一导向板之间发生形变让位并恢复;
所述第二导向板与所述第二U型卡爪的连接处设有一弹性形变槽,供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闭合时,所述第二U型卡爪与第二导向板之间发生形变让位并恢复。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板的近端的第二面具有一供握持的第一突起部;
所述第二导向板的近端的第二面具有一供握持的第二突起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板与所述第一U型卡爪的连接处的内表面还设有一第一U型槽件件;
所述第二导向板与所述第二U型卡爪的连接处的内表面还设有一第二U型槽件件;
当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U型槽件件和第二U型槽件件相互限制于所述输液管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盖板的远端形成一第一U型导向槽,所述第二盖板的远端形成一第二U型导向槽,所述第一U型导向槽和第二U型导向槽共同环向限位所述蝴蝶针,形成所述蝴蝶针的退针通道,所述第一U型导向槽和第二U型导向槽之间的两侧的夹缝形成所述第一槽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盖板的内表面与第一导向板之间连接有至少一加强筋;
所述第二盖板的内表面与第二导向板之间连接有至少一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针尖保护件的轴向贯穿孔的内周设有若干相互分离的弹性卡紧片,所述弹性卡紧片具有环向共同突起的冠状卡合状态和缩小所述弹性卡紧片之间的间隙的防漏挡板状态。
优选地,所述蝴蝶针还包括一针头套管,处于使用状态的所述针头套管套接于所述针头,且针头套管的外周受到所述弹性卡紧片的环向卡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蝴蝶针组件,包括蝴蝶针和上述的保护套本体,所述蝴蝶针包括针头、突出所述保护套本体的两翼片和固定在所述翼片上的针杆,所述针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针头且另一端用于连接输液管。
优选地,所述蝴蝶针的翼片与所述针杆之间设有导向槽。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蝴蝶针保护套和蝴蝶针组件通过在保护套本体上设置一组立体导向连槽,引导蝴蝶针的翼片在退针的过程中旋转,从而让翼片避开容易分离保护套本体的方向,充分保证了退针过程中,不会脱开保护套本体的连接,有效防止退针状态下的保护蝴蝶针的针头露出,杜绝后续医疗废弃物处理人员被针二次误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现有技术的蝴蝶针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蝴蝶针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保护套本体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保护套本体打开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的保护套本体向上旋转90°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保护套本体向上旋转45°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的保护套本体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保护套本体向右旋转90°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的保护套本体的俯视图;
图11为图8中的保护套本体的仰视图;
图12为本发明中的蝴蝶针与保护套本体装配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的蝴蝶针穿入保护套本体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的保护套本体闭合夹持蝴蝶针形成使用状态的蝴蝶针组件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的蝴蝶针组件向右旋转90°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蝴蝶针组件退针路径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中退针后处于退针状态的蝴蝶针组件的示意图;以及
图18为图17中的蝴蝶针组件向右旋转90°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蝴蝶针
11 针杆
12 针头
13 翼片
13’ 退针状态下的翼片
131 导向槽
14 输液管
2 保护套本体
21 针尖保护件
211 针孔部
212 弹性卡紧片
213 第一柔性铰链
214 第二柔性铰链
22 第一盖板
221 第一U型导向槽
222 第一导向板
2221 导向斜面
2222 第一加强筋
2223 第一U型槽件件
223 第一立体导向连槽
2231 阻尼通道
2232 定位槽
2233 定位卡扣
224 第一导向块
2241 导向斜面
225 第一U型卡爪
226 第一突起部
227 第一弹性形变槽
23 第二盖板
231 第二U型导向槽
232 第二导向板
2321 导向斜面
2322 第二加强筋
2323 第二U型槽件件
233 第二立体导向连槽
2331 阻尼通道
2332 定位槽
2333 定位卡扣
234 第二导向块
2341 导向斜面
235 第二U型卡爪
236 第二突起部
237 第二弹性形变槽
500 保护套
501 上盖
502 下盖
503 针尖保护件
600 蝴蝶针
601 翼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也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某些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发明。本申请中,在医护人员以针头背离自己的状态下,蝴蝶针组件及其保护套远离医护人员的一端定义为“远端”,靠近医护人员的一端定义为“近端”。
本发明的蝴蝶针保护套包括配合蝴蝶针1使用的保护套本体2。如图2所示,蝴蝶针1包括针头12、突出于保护套本体2两侧的两翼片13、固定在翼片13上的针杆11,针杆11的一端连接针头12且另一端用于连接输液管14,蝴蝶针1具有针头12突出于保护套本体2远端外的使用状态和针头12缩回保护套本体2的退针状态。蝴蝶针1内置于保护套本体2,其针头12伸出保护套本体2使用,或者是使用后缩回到保护套本体2内,防止针头12伤人。
如图3至11所示,保护套本体2包括:一针尖保护件21、一第一盖板22以及一第二盖板23。针尖保护件21具有供针头12通过的轴向贯穿孔。
第一盖板22和第二盖板23为保护套本体2的轴向延伸的长形部件且相对于针尖保护件21分别具有一近端和一远端。第一盖板22的远端和第二盖板23的远端分别通过第一柔性铰链213和第二柔性铰链214柔性铰接在针尖保护件21的两侧,而且第一盖板22的近端和第二盖板23的近端可拆卸地卡接,使第一盖板22和第二盖板23在打开状态(打开状态参见图3至7)和闭合状态(闭合状态参见图8至11)之间活动。处于闭合状态下的第一盖板22和第二盖板23共同提供蝴蝶针1轴向活动的退针通道,并且具有供翼片13滑动的滑道。
第一盖板22包括第一U型导向槽221、第一导向板222、第一立体导向连槽223、第一导向块224、第一U型卡爪225、第一突起部226和第一弹性形变槽227。同样地,第二盖板23包括第二U型导向槽231、第二导向板232、第二立体导向连槽233、第二导向块234、第二U型卡爪235、第二突起部236和第二弹性形变槽237。第一盖板22和第二盖板23分别具有闭合状态下相对的内表面以及相背的外表面。导向槽和卡爪的“U型”均是指其垂直于轴向的横截面的形状。立体导向连槽中的“立体”意指整个槽不在同一平面内。
第一U型导向槽221设置在第一盖板22的远端的内表面。第二U型导向槽231设置在第二盖板23的远端的内表面。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U型导向槽221与第二U型导向槽231环抱针杆11,第一U型导向槽221与第二U型导向槽231之间的纵向间隙W形成第一槽位。第一U型导向槽221可以至少具有两个U型卡槽,但不以此为限。同样地,第二U型导向槽231可以至少具有两个U型卡槽,但不以此为限。
第一导向板222设置在第一盖板22的内表面的第一侧22A。第二导向板232设置在第二盖板23的内表面的第一侧23A。第一导向板222和第二导向板232分别形成保护套本体的两个相平行的外周面,即相对于保护套本体而言,第一盖板22的第一侧22A与第二盖板23的第一侧23A是不同的两侧(参见图7),在闭合状态下,第一盖板22的第一侧22A与第二盖板23的第二侧23B对位,而第一盖板22的第二侧22B与第二盖板23的第一侧23A对位。第一导向板222垂直于第一盖板22。第二导向板232垂直于第二盖板23。处于闭合状态下的第一盖板22的第一导向板222抵接第二盖板23的内表面的第二侧,第二盖板23的一第二导向板232抵接第一盖板22的内表面的第二侧,合围形成保护套本体2的外周的四壁。处于退针状态的蝴蝶针1的针头12的周向处于四壁之内的封闭空间中,能有效防止针头12从侧面滑出。
第一导向板222和第二导向板232相对于针尖保护件21分别具有一近端和一远端。第一导向板222的远端具有一导向斜面2221引导翼片13自滑道旋转进入引入槽2234。第二导向板232的远端具有一导向斜面2321引导翼片13自滑道旋转进入引入槽2334。
处于使用状态的翼片13受第一盖板22和第二盖板23共同夹持。退针过程中,外力迫使翼片13沿着滑道滑动,第一立体导向连槽223和第二立体导向连槽233分别引导翼片13在退针过程中以退针通道为轴心旋转,以使处于退针状态的翼片13仅受第一盖板22限位夹持或仅受第二盖板23限位夹持。以此可以使蝴蝶针1在退针过程中,针头12不发生摆动,有效防止回收过程中针尖伤人和残液流出。即退针状态时,一片翼片13被夹持在第一盖板22上的第二槽位中,另一片翼片13被夹持在第二盖板23上的第二槽位中。相对的两个第一槽位共同位于的第一平面,相对的两个第二槽位共同位于的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交。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垂直,以获得更好的定位翼片的效果,但不以此为限。第一盖板22的第一立体导向连槽223连通第一槽位,并且沿第一盖板22轴向延伸。第二盖板23的第二立体导向连槽233连通第一槽位,并且沿第二盖板23向近端轴向延伸。第一立体导向连槽223和第二立体导向连槽233分别包括形成于保护套本体2外周的不同平面上至少两段相互连通的槽体(本实施例中为相邻的两个平面,但不以此为限),以共同形成旋转翼片13的立体槽体。
第一导向板222与第一U型卡爪225的连接处的内表面(即在第一导向板222的近端)还设有一第一U型槽件2223。第二导向板232与第二U型卡爪235的连接处的内表面(即在第二导向板232的近端)还设有一第二U型槽件2323。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U型槽件2223和第二U型槽件2323相互卡紧输液管14两侧,进一步限位蝴蝶针1,防止蝴蝶针1在退针时针头12的摇动。本发明虽然使用了一组U型卡爪来卡合两导向板,并且进一步限制输液管14的位置,但并不局限于这种卡合结构,在本发明的基础上,使用其他卡合结构也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第一盖板22与第一导向板222之间设有至少一加强筋2222(参见图7),防止第一盖板22与第一导向板222受外力形变而损坏。同样地,第二盖板23与第二导向板232之间设有至少一加强筋2322(参见图7),防止第二盖板23与第二导向板232之间受外力形变而损坏。
第一立体导向连槽223可以至少包括一供翼片13旋转的引入槽2234和一限位翼片13的定位槽2232,但不以此为限。第二立体导向连槽233也可以至少包括一供翼片13旋转的引入槽2334和一限位翼片13的定位槽2332,但不以此为限。其中,第一盖板22的一侧设置连通滑道的引入槽2234(其前端与间隙W连通),第一盖板22的表面形成定位槽2232,定位槽2232沿第一盖板22的延伸方向延展。第一立体导向连槽223的引入槽2234与第一导向板222的导向斜面2221相配合,形成一个引导翼片13旋转90°的三角形槽面。同样地,第二盖板23的一侧设置连通滑道的引入槽2334(其前端与间隙W连通),第二盖板23的表面形成定位槽2332,定位槽2332沿第二盖板23的延伸方向延展。第二立体导向连槽233的引入槽2334与第二导向板232的导向斜面2321相配合,同样形成一个引导翼片13旋转90°的三角形槽面。
第一立体导向连槽223也可以包括引入槽2234、阻尼槽2231和定位槽2232。阻尼槽2231的两端分别连接引入槽2234和定位槽2232。第二立体导向连槽233也可以包括引入槽2334、阻尼槽2331和定位槽2332。阻尼槽2331的两端分别连接引入槽2334和定位槽2332。阻尼槽2231和阻尼槽2331之内均分布一体成型的若干倒齿状的阻尼凸点,以此增加阻尼槽的阻力,阻止在收回一半时,一旦外力突然没有,蝴蝶针往前窜出伤人。并且能够将蝴蝶针1停在阻尼槽2331和阻尼槽2231中的任何位置。定位槽2232、2332的开口方向与滑道的开口方向相垂直,处于退针状态的翼片13垂直于处于使用状态的翼片13(参见图16);这里开口方向是指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两相对槽共同所在的一个虚拟平面的延伸方向。
阻尼槽2231与定位槽2232的连通处设有定位卡扣2233,定位卡扣2233能卡住落入定位槽2232中的翼片13。阻尼槽2331与定位槽2332的连通处设有定位卡扣2333,定位卡扣2333能卡住落入定位槽2332中的翼片13。定位卡扣2233和定位卡扣2333共同防止蝴蝶针1回退入滑道,使得蝴蝶针1卡死在退针状态。阻尼槽2231与定位槽2232共面,阻尼槽2331与定位槽2332共面。而阻尼槽2231与引入槽2234分别位于保护套本体2外周的两个平面,同样地,阻尼槽2331与引入槽2334也分别位于保护套本体2外周的两个平面。
第一导向块224设置在第一盖板22的内表面的第二侧。第一导向块224具有一导向斜面2241,引导翼片13自滑道旋转进入第二盖板23的引入槽2334。第二导向块234设置在第二盖板23的内表面的第二侧。第二导向块234具有一导向斜面2341,引导翼片13自滑道旋转进入第一盖板22的引入槽2234。在保护套本体2的闭合状态下,第一盖板22的第一导向板222抵接于第二盖板23的第二导向块234的外侧。第二盖板23的第二导向板232抵接于第一盖板22的第一导向块224的外侧。此时,第一导向块224和第二导向块234贴近输液管14两侧,有助于限位蝴蝶针1沿轴向旋转退针。
并且,第一导向块224的导向斜面2241的倾斜角度与第二导向板232的导向斜面2321的倾斜角度相同。第二导向块234的导向斜面2341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导向板222的导向斜面2221的倾斜角度相同。在保护套本体2的闭合状态下,第一导向板222的导向斜面2221与第二导向块234的导向斜面2341共面,形成第一斜面。第二导向板232的导向斜面2321与第一导向块224的导向斜面2241共面,形成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对于针头的轴线方向相互对称。在蝴蝶针1的使用状态中,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共同支撑翼片13,在保证没有外力情况下,蝴蝶针1的两个翼片13不发生形变。在蝴蝶针1退针过程中,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可以阻止蝴蝶针1滑入第一盖板22、第二盖板23闭合时形成的夹缝,共同引导翼片13旋转进入引入槽2234、2334。
第一U型卡爪225设置在第一导向板222的近端的第一面,第一U型卡爪225为双齿卡爪,但不以此为限。第二U型卡爪235设置在第二导向板232的近端的第二面,第二U型卡爪235为与第一U型卡爪225相配合的单齿卡爪,但不以此为限。第一U型卡爪225和第二U型卡爪235的开口方向相反。处于闭合状态下的第一导向板222的U型卡爪225与第二导向板232的U型卡爪235相互错位卡接成为周向密封空间,且输液管14穿过周向密封空间(可参见图14至18),第一U型卡爪225与第二U型卡爪235分别从相反方向卡紧蝴蝶针1的输液管14,形成自锁结构。
在此状态下,第一U型卡爪225与第二U型卡爪235交叉楔合,蝴蝶针1尾部的输液管14作为锁栓来卡在中间,第一盖板22和第二盖板23在本身的反作用力下向两侧张开,使得第一U型卡爪225、第二U型卡爪235紧紧卡住,保证了第一盖板22和第二盖板23的闭合扣紧。
第一突起部226设置在第一导向板222的近端的第二面。第二突起部236设置在第二导向板232的近端的第一面。第一突起部226和第二突起部236分别位于保护套本体2的近端的两侧,能增加尾部的表面积,能便于使用者握持,大大方便退针时单手操作或者是双手操作。
并且,为了配合第一U型卡爪225与第二U型卡爪235的卡合,第一导向板222与第一U型卡爪225的连接处设有一弹性形变槽227,供第一盖板22和第二盖板23闭合时,第一U型卡爪225与第一导向板222之间发生形变让位并恢复,帮助实现卡合。同样地,第二导向板232与第二U型卡爪235的连接处设有一弹性形变槽237,供第一盖板22和第二盖板23闭合时,第二U型卡爪235与第二导向板232之间发生形变让位并恢复,帮助实现卡合。
而且,针尖保护件21的轴向贯穿孔的内周设有若干相互分离的弹性卡紧片212,弹性卡紧片212具有环向共同突起的冠状卡合状态和使得弹性卡紧片212之间的间隙距离最小化的防漏挡板状态,防止残液流出交叉污染,以及针头12的接触伤人。处于防漏挡板状态的弹性卡紧片212环绕贯穿孔平面排列,此时的弹性卡紧片212均垂直于贯穿孔的轴向。弹性卡紧片212之间的间隙极窄,由于液体的张力,能够使残液积留在弹性卡紧片212之间的间隙中,而不流出针尖保护件21。
继续参考图8和9,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盖板22与第二盖板23共同形成了四棱柱结构,但不以此为限,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第一盖板22与第二盖板23共同形成,六棱柱、八棱柱、圆柱体、圆锥体或者是锥台等结构,此处不再赘述。将本发明的立体导向连槽结构应用于蝴蝶针保护套的结构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蝴蝶针组件,包括蝴蝶针1和上述保护套本体2,此处不再赘述。蝴蝶针1的翼片13与针杆12之间可以设有导向槽131以更好地配合第一U型导向槽221与第二U型导向槽231,进一步结合第一导向板222、第二导向板232、第一导向块224、第二导向块234、第一U型槽件2223和第二U型槽件2323形成对蝴蝶针1退针路径的多重保障,防止针尖12发生摆动。
下面重点结合图12至图18,来说明本发明中的保护套本体2与蝴蝶针1配合使用的操作过程。
如图12所示,将保护套本体2处于打开状态,保护套本体2的第一盖板22和第二盖板23基本处于水平状态。蝴蝶针1的套着针头套管(图中未示出)的针头12对准保护套本体2的针尖保护件21中央的贯穿孔。
如图13所示,蝴蝶针1的针头12穿过针尖保护件21,针头12前进到适当位置。此时,针头套管(图中未示出)的外周受到弹性卡紧片212的环向卡合,相当于将针头套管(图中未示出)固定在针尖保护件21上,对针头12进行封闭式保护。
如图14和15所示,保护套本体2的第一盖板22和第二盖板23对准蝴蝶针1进行合拢,并且使得第一U型卡爪225与第二U型卡爪235卡合,与输液管14一起形成自锁结构。卡合过程中需要借助弹性形变槽227和弹性形变槽237进行形变让位,将第一U型卡爪225和第二U型卡爪235向相反方向扳动,以便第一U型卡爪225的U型开口与第二U型卡爪235的U型开口从相反方向卡住输液管14。此时的蝴蝶针1处于对应使用状态的滑道中,并且受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共同支撑。此时的保护套本体2与蝴蝶针1处于可以使用的状态。
在使用本发明的保护套本体2与蝴蝶针1输液后(拔掉针头套管,完成输液操作,此处不再赘述),进行退针过程。
如图16所示,蝴蝶针1在保护套本体2中,在向下拉动输液管14的外力的作用下,从对应使用状态的滑道(相当于A段路径)向下移动;接着,翼片13经过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的引导,在引入槽2234、2334处发生旋转(相当于B段路径);然后,在持续拉输液管14的外力作用下,翼片13可以沿着阻尼槽2231、2331,克服阻尼继续前进(相当于C段路径),到达退针状态下的翼片13’所示的位置(相当于D段路径)。
如图17和18所示,滑入到定位槽2232、2332中的翼片13分别被定位卡扣2233、2333卡住,充分限位蝴蝶针1。此时,可以保证蝴蝶针1不摇晃并且不会再退回滑道,周向封闭此时蝴蝶针1的针头12,有效防止残液流出交叉污染,以及针头12的接触伤人。此时的蝴蝶针1处于对应退针状态,同时,针尖保护件21的弹性卡紧片212之间间隙处于距离最小化的防漏挡板状态,能够防止残液流出交叉污染,以及针头12的接触伤人。
综上可知,本发明的蝴蝶针保护套和蝴蝶针组件通过在保护套本体上设置一组立体导向连槽,引导蝴蝶针的翼片在退针的过程中旋转,从而让翼片避开容易分离保护套本体的方向,充分保证了退针过程中,不会脱开保护套本体的连接,有效防止退针状态下的保护蝴蝶针的针头露出,杜绝后续医疗废弃物处理人员被针二次误伤的风险。并且还能有效防止蝴蝶针中的残液流出保护套本体,防止造成污染。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Claims (9)

1.一种蝴蝶针保护套,包括用于内置蝴蝶针的保护套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内部具有沿其轴向的退针通道,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外周形成有供所述蝴蝶针的翼片滑动的滑道,所述滑道包括靠近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远端以使所述翼片保持在使用状态的一对第一槽位、靠近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近端以使所述翼片保持在退针状态的一对第二槽位、以及连通于所述第一槽位与所述第二槽位之间的一对立体导向连槽,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槽位共同位于的第一平面,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槽位共同位于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交,所述立体导向连槽引导所述翼片自所述第一槽位旋转进入所述第二槽位;
所述保护套本体包括:一针尖保护件、一第一盖板以及一第二盖板;
所述针尖保护件具有供针头通过的轴向贯穿孔;
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为沿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轴向延伸的长形部件,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均具有一远端和一近端,且在所述远端的两侧均具有相对的两侧壁;所述第一盖板的远端和第二盖板的远端分别柔性铰接在所述针尖保护件的两侧,而且所述第一盖板的近端和第二盖板的近端可拆卸地卡接,使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活动;处于闭合状态下的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提供所述蝴蝶针轴向活动的退针通道,并且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的远端的侧壁之间的夹缝形成所述第一槽位,以使单个所述翼片在使用状态时受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共同限制;
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分别设有一所述立体导向连槽;所述立体导向连槽分别引导所述翼片在退针过程中以所述退针通道为轴心旋转,以使处于退针状态的单个所述翼片仅受相应的所述第一盖板或所述第二盖板限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蝴蝶针保护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盖板的立体导向连槽连通所述第一槽位,并且沿所述第一盖板轴向延伸;
所述第二盖板的立体导向连槽连通所述第一槽位,并且沿所述第二盖板轴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蝴蝶针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立体导向连槽包括至少两段相互连通的槽体,所述槽体分别形成于所述保护套本体外周的非平行的两个平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蝴蝶针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导向连槽至少包括一供所述翼片旋转的引入槽和一作为所述第二槽位以限位所述翼片的定位槽;
所述第一盖板或第二盖板的一侧分别设置所述引入槽,连通所述第一槽位;
所述第一盖板或第二盖板上分别形成所述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沿所述第一盖板或第二盖板的延伸方向延展。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蝴蝶针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导向连槽还包括一阻尼槽,所述阻尼槽分别连通所述引入槽和定位槽,所述阻尼槽内分布有一体成型的若干倒齿状的阻尼凸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蝴蝶针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槽与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同一外周面,所述阻尼槽与引入槽分别位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两个相邻外周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蝴蝶针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分别具有闭合状态下相对的内表面以及相背的外表面;
所述第一盖板的内表面的第一侧设有一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二盖板的内表面的第一侧设有一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分别形成所述保护套本体的两个相平行的外周面;
处于闭合状态下的所述第一盖板的第一导向板抵接所述第二盖板的内表面的第二侧,所述第二盖板的第二导向板抵接所述第一盖板的内表面的第二侧,合围形成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外周的四壁,以使处于退针状态的蝴蝶针的针头的周向处于所述四壁之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蝴蝶针保护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均具有一远端和一近端;
所述第一导向板的远端具有一导向斜面,引导所述翼片自所述滑道旋转进入所述第一盖板的引入槽;
所述第二导向板的远端具有一导向斜面,引导所述翼片自所述滑道旋转进入所述第二盖板的引入槽。
9.一种蝴蝶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蝴蝶针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蝴蝶针保护套,所述蝴蝶针包括针头、突出所述保护套本体的两翼片和固定在所述翼片上的针杆,所述针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针头且另一端用于连接输液管。
CN201510551020.2A 2015-09-01 2015-09-01 一种蝴蝶针保护套和蝴蝶针组件 Active CN1052510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1020.2A CN105251080B (zh) 2015-09-01 2015-09-01 一种蝴蝶针保护套和蝴蝶针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1020.2A CN105251080B (zh) 2015-09-01 2015-09-01 一种蝴蝶针保护套和蝴蝶针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51080A CN105251080A (zh) 2016-01-20
CN105251080B true CN105251080B (zh) 2018-07-24

Family

ID=55091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51020.2A Active CN105251080B (zh) 2015-09-01 2015-09-01 一种蝴蝶针保护套和蝴蝶针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510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64270B2 (ja) * 2016-04-26 2020-03-13 株式会社トップ プロテクタ付き医療用針
CN107007904B (zh) * 2017-04-18 2022-10-21 汪贤宗 一种安全蝴蝶针
TWI720808B (zh) * 2020-02-05 2021-03-01 善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翼型針具之保護套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8241A (en) * 1994-12-08 1996-03-12 Abbott Laboratories Winged needle assembly with protective member
CN2655924Y (zh) * 2003-11-17 2004-11-17 杨章民 一次用安全针头护盖
CN1759890A (zh) * 2004-10-14 2006-04-19 安福县圆宝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蝶形弯针输液套改良
CN202569071U (zh) * 2012-04-01 2012-12-05 浙江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输液针
CN202699760U (zh) * 2012-05-29 2013-01-30 汪贤宗 针套
CN103191496A (zh) * 2013-04-10 2013-07-10 上海维朴芮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蝴蝶型针组件和蝴蝶型针保护套
CN204972526U (zh) * 2015-09-01 2016-01-20 杨松 一种蝴蝶针保护套和蝴蝶针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38844A1 (en) * 2008-10-01 2010-04-08 Kawasumi Laboratories, Inc. Anti-needlestick system
JP2010214096A (ja) * 2009-02-19 2010-09-30 Jms Co Ltd 医療用針装置
BR112013005405A2 (pt) * 2010-09-07 2016-06-07 Poly Medicure Ltd conjunto de protetor de agulha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8241A (en) * 1994-12-08 1996-03-12 Abbott Laboratories Winged needle assembly with protective member
CN2655924Y (zh) * 2003-11-17 2004-11-17 杨章民 一次用安全针头护盖
CN1759890A (zh) * 2004-10-14 2006-04-19 安福县圆宝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蝶形弯针输液套改良
CN202569071U (zh) * 2012-04-01 2012-12-05 浙江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输液针
CN202699760U (zh) * 2012-05-29 2013-01-30 汪贤宗 针套
CN103191496A (zh) * 2013-04-10 2013-07-10 上海维朴芮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蝴蝶型针组件和蝴蝶型针保护套
CN204972526U (zh) * 2015-09-01 2016-01-20 杨松 一种蝴蝶针保护套和蝴蝶针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51080A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86063B2 (ja) 使い捨て針刺し防止静脈輸液用穿刺針
JP7179042B2 (ja) 摩擦に基づく保持力および使用不可機能を持つ安全な静脈カテーテル
JP6337118B2 (ja) 可撓性保持アームを有するアクチュエータを採用する血液制御カテーテル弁
ES2940114T3 (es) Un dispositivo o equipo de transferencia de fluidos con aguja retráctil y septo
CN105251080B (zh) 一种蝴蝶针保护套和蝴蝶针组件
CA2798020C (en) Integrated vascular delivery system with safety needle
BR112016024163B1 (pt) Conjunto de cateter
WO2014161414A1 (zh) 一种防刺留置针
KR20060009319A (ko) 패시브 가드를 갖는 버터플라이 니들
BR112015005651B1 (pt) dispositivo de fixação do tipo luer
WO2016062015A1 (zh) 一次性使用防针刺静脉输液针
EP2985049B1 (en) Butterfly-type needle assembly and butterfly-type needle protective sleeve
BR112015005703B1 (pt) Dispositivo de elemento de inserção de cateter intravenoso e método para fabricação de um elemento de inserção de cateter intravenoso
BR112013003683B1 (pt) Dispositivo de agulha de segurança, conjunto de agulha com proteção, conjunto de coleta de sangue e método para ativar um conjunto de agulha
CN104288866A (zh) 一次性使用防针刺静脉输液穿刺针
CN206198391U (zh) 防针刺结构及防针刺静脉输液穿刺针
JP2022513285A (ja) 套管針カテーテル組立体及び関連する製造方法
JP2019506189A (ja) 安全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US20070060905A1 (en) Needle tether
CN204972526U (zh) 一种蝴蝶针保护套和蝴蝶针组件
BR112021009760A2 (pt) retenção da proteção de agulha
JP6235030B2 (ja) ニードル安全アセンブリ
WO2016107028A1 (zh) 防针刺双翼静脉穿刺针
BR112021013247A2 (pt) Proteção de agulha telescópica com prevenção de exposição de sangue
WO2018032625A1 (zh) 防针刺结构及防针刺静脉输液穿刺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