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48139A - 一种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48139A
CN105248139A CN201510817802.6A CN201510817802A CN105248139A CN 105248139 A CN105248139 A CN 105248139A CN 201510817802 A CN201510817802 A CN 201510817802A CN 105248139 A CN105248139 A CN 105248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inger
soil
booth
young
culture techniq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178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48139B (zh
Inventor
陈强
刘汉军
杨玉国
刘轶豪
陈翠平
张雨
赵珂
徐勇
曹先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8178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481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48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8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48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81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5/00Watering gardens, fiel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 A01G25/02Watering arrangements located above the soil which make use of perforated pipe-lines or pipe-lines with dispensing fittings, e.g. for drip irrig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5/00Watering gardens, fiel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 A01G25/16Control of watering
    • A01G25/167Control by humidity of the soil itself or of devices simulating soil or of the atmosphere; Soil humidity senso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Botan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一种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所述栽培技术以蜂窝式软化姜栽培方法为基础,于6月份在仔姜种植区域搭建塑料大棚,于大棚内安装土壤湿度检测仪和自动喷灌系统以精确控制土壤湿度;根据仔姜种植区的土壤类型确定土壤湿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设定。该技术在生姜发病关键时期采用塑料大棚、土壤湿度检测仪和喷灌系统配合的方式,调控仔姜种植土壤的湿度,从而有效控制姜瘟病发生,保证仔姜产量和品质,实现仔姜种植的经济效益;本发明所需用于搭建控水大棚的材料容易获得;喷灌系统所需设备简单,可重复使用多年,有效节约成本;采用该方法种植仔姜,姜瘟病发生率降低50%-90%,农户收益增加。

Description

一种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生姜是药、食和香料兼用的世界性植物,广泛种植于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中国是世界生姜主要种植国和出口国。四川省犍为县是四川生姜主产区,犍为白姜是著名的地方优良品种,在犍为县的农村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生姜种植常常发生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姜瘟病,俗名姜腐烂病,造成生姜大量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制约着犍为县生姜产业的发展。
姜瘟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引发的土传病害,自其被发现以来,国内外学者关于青枯雷尔氏菌对植物体的侵染和定殖,致病机理,致病因子,检测技术,发病规律,发病因素和防治技术等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姜瘟病致病机理复杂,至今仍未完全弄清,这给姜瘟病的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姜瘟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三大类。化学防治是使用化学药剂处理栽培土壤,该法可有效杀灭姜瘟病致病菌,但也对土壤中有益微生物造成毁灭性伤害,破坏了土壤生态平衡。生物防治是一种应用有益微生物或相关产品对栽培土壤进行处理的方法,该法能有效控制姜瘟病,且不对土壤造成破坏,但在大田条件下,其防治效果不稳定。相关研究显示,影响姜瘟病发生的土壤环境因子包括土壤温度、含水量以及其他理化性质,田间条件下,土壤湿度是影响姜瘟病发生、传播和致病菌毒性的最主要因子,当土壤湿度低至一个临界值时,姜瘟病发生率很低,接近于零。
尽管已经清楚土壤湿度对于姜瘟病发生和发展存在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犍为县生姜生长发育阶段处于高温高湿的雨季,即使姜农们通过开深沟排水,降低了土壤湿度。但田间条件下,雨季频繁且大量的降雨,导致土壤湿度仍旧很高,姜瘟病发病依旧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设计一种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该技术在生姜发病期间采用控水大棚和自动喷灌系统配合的方式,高效便捷调控仔姜种植是土壤湿度,确保姜瘟病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保证仔姜种植的经济效益;本发明所需用于搭建控水大棚的材料容易获得;自动喷灌系统所需设备简单,可重复使用多年,有效节约成本;控水大棚和喷灌系统可在仔姜收获时拆卸,不会影响下一季生产;采用该方法种植仔姜,较常规的蜂窝式软化姜栽培方法而言,姜瘟病发病率降低50%-90%,农户收益率增加17%-124%,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所述栽培技术以蜂窝式软化姜栽培方法为基础,于6月份初或上旬在仔姜种植区域搭建控水大棚,于大棚内安装自动喷灌系统以控制土壤湿度;定期对喷灌系统进行设备维护;
根据仔姜种植区的土壤类型确定土壤湿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设定:质地为重壤的土壤湿度下限值为20%,上限值为24%;质地为轻壤的土壤湿度下限值为18%,上限值为22%。
优选的,自动喷灌系统包括供电装置、湿度检测装置、微控制器、灌溉装置;供电装置分别与湿度检测装置、微控制器和灌溉装置点连接;湿度检测装置包括若干个埋设在仔姜种植区内的土壤湿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的探头水平放置,埋设深度为8-10cm,土壤湿度传感器分别通过信号线路与微控制器连接;
灌溉装置包括水泵和若干个喷淋机构,水泵通过输水管路与喷淋机构连通,喷淋机构设置在仔姜上方;供电装置通过继电器与水泵连接,微控制器通过控制线路与继电器连接。
优选的,控水大棚的截面为人字型;先以毛竹或木材搭建框架,大棚宽5m,长10-30m,也可根据生姜种植田块确定长度;每个控水大棚中央的主立柱高2.5m,边立柱高1.5m,主立柱上端设主梁,边立柱上端设侧梁,主梁和侧梁中间可等距离设置2-3根二梁,其上间隔1.5m均匀设置椽子,椽子上覆遮雨板;控水大棚各连接部位用扎带固定。
优选的,遮雨板用扎带固定在控水大棚上侧面的椽子上部;遮雨板由两层塑料垫网与一层塑料薄膜组成,塑料薄膜层位于两层塑料垫网之间;选端直、直径2.5-3cm的斑竹竿均匀破开,从上下两面夹紧塑料垫网,再用扎带固定。
优选的,固定塑料垫网的竹竿水平方向间距1.5m,固定时竹竿与控水大棚的椽子相间排列设置。
优选的,塑料垫网为PE双向土工格栅塑料网,网口径为3-5cm。
优选的,塑料膜为PE薄膜,厚度0.01-0.02mm。
优选的,搭建控水大棚主梁、侧梁和椽子选用的毛竹或木材选择3-4年生、直径在6-9cm、未被虫蛀蚀的成年毛竹或木材。
优选的,喷灌系统的灌溉时间为20:00至次日7:00。
进一步优选的,仔姜种植区的土壤湿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为:质地为重壤的土壤湿度下限值为20%,上限值为24%;质地为轻壤的土壤湿度下限值为18%,上限值为22%。
本发明中所述的蜂窝式软化姜栽培方法,是指四川省犍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的蜂窝式软化姜栽培技术,该蜂窝式软化姜栽培技术的技术内容如下:
(一)合理轮作,精细整地
选择2-3年未种过生姜和茄科作物、上游2-3年内没有姜瘟病发生的地块,尽量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田间有一定落差、排水方便的田块。8月上旬水稻乳熟时排水晒田,水稻收割后开深沟排湿。按2m或4m开厢,厢沟、四边沟60cm以上,沟沟相通,排水畅通。10月前后,田间无积水、泥不粘锄时,深挖炕田。挖田深度必须达到40cm以上,每锄到底,深浅一致,稻桩、杂草翻入土中盖严,炕土。田水落干迟的也可适当迟些开沟排湿和深翻炕田。来年在种植生姜前7-10天,选晴天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作基肥,翻挖欠细或旋耕入土层并整细土块,整平厢面,清理四边沟和厢沟,保证排水畅通,厢面不绩水,待打孔种姜。
(二)选用良种,培育壮芽
选用高产优质的地方良种——犍为白姜作种。选择姜块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姜块作种,每667m2备种600kg。
选种掰种。姜种在催芽前进行掰排选种。按每个姜块60g左右掰排姜种,每个姜块上至少有一个饱满姜芽,发现伤口有褐变的应及时剔出,边掰边用新鲜草木灰蘸伤口,以利伤口愈合和消毒。在掰种过程中严格选种,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质地硬的健康姜块作种姜,严格淘汰瘦弱干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的、有机械损伤的姜块。
培育壮芽。姜种掰排好后,立即进行催芽。采用酿热物温床催芽。催芽温度控制在22-28℃,前高后低,控制床内相对湿度90%左右,经常检查床内温湿度,防止过高过底影响催芽。催芽全程约30天。
姜芽长1.0-2.0cm、粗1cm左右、芽基部有根的突起为适播壮芽标准。有30%的姜块达到标准时,即可分期分批选择播种。
(三)抱钳打孔,合理密植
姜种催芽期中,应着手打孔准备。用专用抱钳进行打孔,孔深40cm,孔径15cm,约呈椭圆形,上下大小一致。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按行、窝距25cm错窝打孔,在田间匀均分布,每667m2打孔10000个。打孔时,边打孔边用脚踩紧打孔提出的土壤,使厢面上实下松。全田打孔完成后,清理厢沟,保证厢沟畅通,同时要保持田间湿度。
(四)适期早播,地膜覆盖
根据姜的生长起点温度、市场情况、栽培模式、选择适宜的播种期,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采用打孔种植地膜覆盖栽培,播种期可安排在3月上中旬至4月上中旬。以适期早种争创高产优质,以寻求好的经济效益。
播种时,每个姜块上只留一个壮芽。每窝播一个姜块,姜种平放,用干牛粪或土杂肥盖种3cm左右。种完一厢或全田后,以厢为单位全厢覆盖地膜、四周压紧盖严,保温保湿、防止杂草。大棚种植的要注意温、湿度的管理。
(五)平衡施肥,基肥为主
椐土壤养份含量、生姜需肥规律和产量目标,确定施肥种类、数量、时间和次数,以实现平衡施肥。在高产优质栽培条件下全生育期每667m2施纯氮15kg,五氧化二磷8kg,氧化钾25kg,适当补充锌、硼肥有利高产优质。
在施肥上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占全生育期施肥量的60%,追肥占40%。追肥中提苗肥占10%、攻枝肥占20%、壮姜肥占10%。基肥在整地时施入2500kg农家肥,100kg油枯(饼)加过磷酸钙60kg、尿素35kg、硫酸钾40kg全层施用,并旋耕入耕层。
(六)科学田管,综防病虫
适时揭膜,施好提苗肥。当姜苗触顶地膜时,应及时破膜引苗,有三分之二的姜苗触顶地膜时,选阴天或晴天下午揭去地膜,查苗补缺,清除田间杂草。齐苗时,窝施一次清淡腐熟农家粪加适量化学氮肥提苗。每667m2施1kg硫酸锌、1kg硼肥作提苗肥。
适时追肥,“复土”填窝。当姜苗达4、5叶期时,亩用2000kg腐熟农家肥第一次追肥,用专用复土铲“复土”回填窝子的二分之一。当主茎达到6-8叶时,每667m2用2000kg农家肥,尿素、硫酸钾各10kg第二次追肥,“复土”回填满(平)窝子。当生姜二次分枝出土80%左右时,按第二次追肥量施第三次追肥,以后视姜苗长势,适当浇施腐熟农家肥加适量尿素淋施1-2次,上市前30天停止施肥。
水分管理。生姜喜湿怕涝。春末夏初干旱频繁,应注意适时灌水,防旱保墒,进入6月后,雨水多,应随时清理厢沟和四边沟,做到雨停水干,防止姜田积水,影响生姜生长。同时做好杂草的防除,一般推行人工除草,不提倡化学除草。
综合防治生姜病虫害:
姜腐烂病(俗称姜瘟)的防治:采用水旱轮作间,深沟高厢,选用无病姜种,保持田间排水畅通,增施磷钾肥等综合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姜腐烂病危害。如发生姜腐烂病危害,应立即拨除病株、病团及周围0.5m范围的植株,病团周围撒施1-2次生石灰。同时,用64%的杀毒钒500倍液每平方米3kg灌窝,间隔10-15天施1次。全田用其他防治姜瘟的生物农药、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及时适量防治。
姜斑点病及炭疽病的防治:该病是危害生姜叶片的常见病害,在综合预防的基础上,发病初期用多菌灵、百菌清、可杀得等药剂,间隔10-15天,喷施2-3次,能有效地防止蔓延危害。
小地老虎(俗称土蚕)的防治:该虫常咬食姜苗基部,尤其是幼苗期,造成缺苗。清除田间及周围杂草,破坏其产卵场所,人工捕捉幼虫。用炒香的麦夫、稻谷各5kg加敌百虫200g加水拌和,每667m2用1kg左右撒施田间诱杀幼虫,或用90%敌百虫或2.5%溴氰菊脂于苗期喷杀。
姜螟(钻心虫、旋心虫)的防治:根据虫情测报,在各代幼虫孵化盛期,用锐劲特等药剂防治。
(七)、适时收获,保证质量
犍为仔姜全生育期控制在150-180天。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第4-5次分枝齐苗后可根据市场情况,适时采收上市。
四川省犍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的蜂窝式软化姜栽培技术中,对于姜瘟病的控制主要采取排水结合化学农药防治。姜瘟病控制效果存在差异,受气候影响大。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在犍为县仔姜高产栽培技术基础上,采用生姜发病期控水大棚和自动喷灌系统配合的方式,高效便捷调控仔姜种植是土壤湿度,确保姜瘟病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保证仔姜种植的经济效益;本发明所需用于搭建控水大棚的材料容易获得;喷灌系统所需设备简单,可重复使用多年,有效节约成本;控水大棚和喷灌系统可在仔姜收获时拆卸,不会影响下一季生产;采用该方法种植仔姜,较常规的蜂窝式软化姜栽培方法而言,姜瘟病发病率降低50%-90%,农户收益率增加17%-124%,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的控水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的遮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立柱;2、边立柱;3、主梁;4、侧梁;5、二梁;6、椽子;7、辅助杆;8、塑料垫网;9、塑料薄膜;10、竹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按照发明内容部分介绍的四川省犍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的蜂窝式软化姜栽培技术种植仔姜,在此基础上在种植区域搭建控水大棚,不设置喷灌系统;以探明姜瘟病发病率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蜂窝式软化姜栽培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为:
(一)精细整地
选择环境条件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田块。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方便,2-3年内未种过生姜和茄科作物的田块。水稻收获后按4m开厢,厢沟、四边沟深60cm,沟沟相通,以保持排水畅通。10月前后,田间无积水、泥不粘锄时,深挖40cm炕田。
(二)培育壮芽
选用高产优质的地方良种——犍为白姜作种。选择姜块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姜块作种,667m2备种500-600kg。
选种掰种。姜种在催芽前需进行掰排选种。按每个姜块50-60g左右掰排姜种,每个姜块保留至少一个饱满姜芽,及时剔出伤口褐变姜种,掰好的姜种用新鲜草木灰蘸伤口,消毒以利伤口愈合。
培育壮芽。姜种掰排后立即催芽,催芽温度保持22-28℃,前高后低;保持床内相对湿度85%-90%,催芽时间25-30天。期间注意控制温、湿度,防止过高过低。
姜芽长至1.0-2.0cm、粗1cm左右、芽基部有根的突起时为适播壮芽标准。有30%的姜块达到标准时,即可分期分批选择播种。
(三)抱钳打孔
采用专用抱钳打孔,按行、窝距23-25cm错窝打孔,孔深35-40cm,孔径13-15cm,呈椭圆形,上下一致,每667m2打孔8000-10000个。
(四)适期播种
3月上旬播种,播种时每个姜块留一个壮芽。每窝播一个姜块,姜种平放,用60g左右的腐熟有机肥盖种。种完一厢立即覆盖地膜,四周压紧盖严,保温保湿、防止杂草生长。
(五)平衡施肥
整地时施入2600kg农家肥,100kg腐熟的菜籽饼。化肥施肥量为每667m2施纯氮22kg,五氧化二磷8kg,氧化钾22kg,适当补充锌、硼肥等微量元素肥料。基肥60%,追肥40%。追肥中提苗肥占10%、攻枝肥占20%、壮姜肥占10%。
(六)科学管理
及时揭膜。当姜苗触顶地膜时,及时用美工刀破膜引苗,当三分之二姜苗触顶地膜时,选阴天或晴天下午揭去地膜,查苗补缺,清除田间杂草。
合理施肥与覆土。生姜齐苗时,窝施一次清淡腐熟农家粪加适量化学氮肥提苗。为提高产量和品质,每667m2可施1-2kg硫酸锌、1kg硼肥。当姜苗4-5叶期时,第一次追肥,用专用复土铲“复土”回填姜窝的二分之一;主茎6-8叶时第二次追肥,“复土”回填满(平)窝子;生姜二次分枝出土约80%时,按第二次追肥量施第三次追肥,以后视姜苗长势,腐熟农家肥加适量尿素淋施1-2次,上市前30天停止施肥。
控湿防病。生姜喜湿怕涝,苗期为春末夏初,干旱频繁,及时灌溉,促进姜苗生长。进入6月后,由于雨水增多,气温升高,厢沟和四边沟杂草和土壤清理干净,防止暴雨后姜田积水。同时,根据土壤含水量变化适时灌溉。
害虫防治。常见小地老虎(俗称土蚕)和姜螟(钻心虫、旋心虫):小地老虎常咬食姜苗基部,尤其幼苗期,造成缺苗。防治方法为清除田间及周围杂草,破坏产卵场所,可人工捕捉幼虫;或用炒香的麸皮、稻谷各5kg加敌百虫200g加水拌和,每667m2用1kg左右撒施田间诱杀幼虫,或用90%敌百虫或2.5%溴氰菊脂于苗期喷杀。姜螟根据虫情测报,在各代幼虫孵化盛期,用锐劲特等药剂防治。
本实施例中,发明人于6-7月在仔姜种植区域搭建控水大棚。如图1所示,搭建的控水大棚的截面为人字型;先以毛竹或木材搭建框架,大棚宽5m,长10-30m,也可根据生姜种植田块确定长度;每个控水大棚中央的主立柱高2.5m,边立柱高1.5m,主立柱上端设主梁,边立柱上端设侧梁,主梁和侧梁中间可等距离设置2-3根二梁,其上间隔1.5m均匀设置椽子,椽子上覆盖遮雨板;控水大棚各连接部位用扎带固定。
控水大棚的上侧面附有遮雨板。如图2所示,遮雨板用扎带固定在控水大棚上侧面;遮雨板用扎带固定在控水大棚上侧面的椽子上部;遮雨板由两层塑料垫网与一层塑料薄膜组成,塑料薄膜层位于两层塑料垫网之间;选端直、直径2.5-3cm的斑竹竿均匀破开,从上下两面夹紧塑料垫网,再用扎带固定。
发明人分别于2012年6月30日和2013年7月10日,在犍为县榨鼓乡和九井乡选取蜂窝式仔姜栽培田块搭建控水大棚。大棚搭建好后,每天监测大棚内和大棚外田块土壤湿度和姜瘟病发生率变化。每日上午8:00-9:00,用土壤温湿度速测仪测定土壤湿度;同时应用田间调查记录法统计各田块姜叶萎蔫和发黄植株数,计算发病率。同时,结合土壤性质和含水量确定适时灌溉,以保证生姜正常生长。8月下旬即进入收获时节。
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和2013年大棚内田块的最终发病率分别为26.06%和5.93%,棚外田块最终发病率为分别为52.51%和38.19%,姜瘟病防治率分别为50.37%和84.47%。大棚内田块仔姜产量折算后分别为2640kg/亩和3160kg/亩,棚外田块分别为1900kg/亩和2520kg/亩,大棚内田块仔姜产量比大棚外田块产量的增加率分别为39%和25%。农户收入分别增加了28%和17%。
实施例2
按照发明内容部分介绍的四川省犍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的蜂窝式软化姜栽培技术种植仔姜,在此基础上在种植区域搭建控水大棚和设置喷灌系统;蜂窝式软化姜栽培技术与实施例1中采用的技术方法相同。
于6月份在仔姜种植区域搭建控水大棚,于控水大棚内安装本课题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自动喷灌系统(ZL201420802160.3)实施例中的实施方式以精确控制土壤湿度;控水大棚的构建结构和方式及遮雨板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犍为县仔姜种植区土壤为重壤或轻壤紫色土,设定的土壤湿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分别为:质地为重壤的紫色土湿度下限值为20%,上限值为24%;质地为轻壤的紫色土湿度下限值为18%,上限值为22%。喷灌系统的灌溉时间为20:00至次日7:00,以避免白天高温喷水对生姜生长的不利影响。
自动喷灌系统包括供电装置、湿度检测装置、微控制器、灌溉装置;供电装置分别与湿度检测装置、微控制器和灌溉装置点连接;湿度检测装置包括若干个埋设在仔姜种植区内的土壤湿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的探头水平放置,埋设深度为8-10cm,土壤湿度传感器分别通过信号线路与微控制器连接,埋入后,回填的土壤必须压实,保证传感器与土壤充分接触;灌溉装置包括水泵和若干个喷淋机构,水泵通过输水管路与喷淋机构连通,喷淋机构设置在仔姜上方;供电装置通过继电器与水泵连接,微控制器通过控制线路与继电器连接。
发明人于2014年6月10日,在犍为县榨鼓乡选取厢式蜂窝式仔姜栽培田块搭建控湿大棚。
自动喷灌系统中微控制器根据土壤湿度传感器的监控,于每天20:00至次日7:00调控水泵对种植田块进行喷灌,使土壤湿度处于预设湿度区间内;
大棚搭建好后,每天监测大棚内和大棚外田块土壤湿度和姜瘟病发生率变化。每日上午8:00-9:00,用土壤温湿度速测仪测定土壤湿度;同时应用田间调查记录法统计各田块姜叶萎蔫和发黄植株数,计算发病率。每天记录土壤湿度与发病率数据。8月下旬即进入收获时节。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犍为县实验田块生姜种植发病情况分别为,对照田块于2014年7月6日即开始发病,到8月20日收获时总发病率为74.01%;而安装自动灌溉系统的生姜试验田块,搭建大棚22天后(2014年7月1日)土壤湿度降至24%以下,喷灌系统开始运行;7月27日才出现姜瘟病发生,到8月20日收获时,田块总发病率为7.96%。采用自动灌溉系统后,实验田块的姜瘟病防治率为89.24%。大棚内产量为3130kg/亩,对照田块产量为1300kg/亩,实验田块增加了114%,农户收益增加率124%。因此,本实施例的栽培方法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
表1不同处理田块姜瘟病总发生率(%)
田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平均
对照 75.3 72.2 70.1 69.3 75.3 72.3 74.1 73.4 76.5 77.2 74.2 73.8 71.5 75.9 76.1 77.2 74.2 73.6 74.01
大棚 8.1 7.8 7.7 8.2 8.1 7.9 7.8 7.9 8.1 7.7 8.1 8.4 7.9 7.9 7.3 7.9 8.3 8.2 7.9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技术以蜂窝式软化姜栽培方法为基础,于6月份在仔姜种植区域搭建塑料大棚,于大棚内安装自动喷灌系统以精确控制土壤湿度;
根据仔姜种植区的土壤类型确定土壤湿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设定:质地为重壤的土壤湿度下限值为20%,上限值为24%;质地为轻壤的土壤湿度下限值为18%,上限值为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自动喷灌系统包括供电装置、湿度检测装置、微控制器、灌溉装置;供电装置分别与湿度检测装置、微控制器和灌溉装置点连接;湿度检测装置包括若干个埋设在仔姜种植区内的土壤湿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的探头水平放置,埋设深度为8-10cm,土壤湿度传感器分别通过信号线路与微控制器连接;
灌溉装置包括水泵和若干个喷淋机构,水泵通过输水管路与喷淋机构连通,喷淋机构设置在仔姜上方;供电装置通过继电器与水泵连接,微控制器通过控制线路与继电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控水大棚截面为人字型;先以毛竹或木材搭建框架,大棚宽5m,长10-30m,也可根据生姜种植田块确定长度;每个控水大棚中央的主立柱高2.5m,边立柱高1.5m,主立柱上端设主梁,边立柱上端设侧梁,主梁和侧梁中间可等距离设置2-3根二梁,二梁间每隔1.5m均匀设置椽子,椽子上覆盖遮雨板;控水大棚各连接部位用扎带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遮雨板用扎带固定在控水大棚上侧面的椽子上部;遮雨板由两层塑料垫网与一层塑料薄膜组成,塑料薄膜层位于两层塑料垫网之间;选用端直、直径2.5-3cm的斑竹竿均匀破开,从上下两面夹紧塑料垫网,再用扎带以固定遮雨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固定塑料垫网的竹竿水平方向间距1.5m,固定时竹竿与控水大棚的椽子相间排列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塑料垫网为PE双向土工格栅塑料网,网口径为3-5cm。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塑料膜为PE薄膜,厚度0.01-0.02mm。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搭建控水大棚的主梁、侧梁和椽子选用的毛竹或木材为3-4年生、直径在6-9cm、未被虫蛀蚀的成年毛竹或木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喷灌系统的灌溉时间为20:00至次日7:00。
CN201510817802.6A 2015-11-23 2015-11-23 一种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 Active CN1052481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7802.6A CN105248139B (zh) 2015-11-23 2015-11-23 一种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7802.6A CN105248139B (zh) 2015-11-23 2015-11-23 一种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8139A true CN105248139A (zh) 2016-01-20
CN105248139B CN105248139B (zh) 2019-03-05

Family

ID=55088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17802.6A Active CN105248139B (zh) 2015-11-23 2015-11-23 一种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4813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4474A (zh) * 2016-04-08 2016-07-27 佛山市融信通企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大数据分析的何首乌田间管理方法
CN109618879A (zh) * 2018-12-12 2019-04-16 山东农业大学 基于弥雾栽培的生姜种植装置和方法
CN112385499A (zh) * 2020-11-13 2021-02-23 重庆市九龙坡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一种生姜膜网覆盖种植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04619A (ja) * 2004-01-26 2005-08-04 Makoto Fukuda 新生姜の製造方法及び新生姜
CN101283655A (zh) * 2008-02-01 2008-10-15 陈炳金 生姜的夏秋栽培方法
CN102369828A (zh) * 2010-08-11 2012-03-14 张其录 一种防治姜瘟病的方法
CN202197581U (zh) * 2011-08-03 2012-04-25 秦世昌 杜绝姜瘟的生姜种植结构
CN204482573U (zh) * 2014-12-16 2015-07-22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自动喷灌系统
CN105010042A (zh) * 2015-06-30 2015-11-04 李美琼 一种姜瘟病的防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04619A (ja) * 2004-01-26 2005-08-04 Makoto Fukuda 新生姜の製造方法及び新生姜
CN101283655A (zh) * 2008-02-01 2008-10-15 陈炳金 生姜的夏秋栽培方法
CN102369828A (zh) * 2010-08-11 2012-03-14 张其录 一种防治姜瘟病的方法
CN202197581U (zh) * 2011-08-03 2012-04-25 秦世昌 杜绝姜瘟的生姜种植结构
CN204482573U (zh) * 2014-12-16 2015-07-22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自动喷灌系统
CN105010042A (zh) * 2015-06-30 2015-11-04 李美琼 一种姜瘟病的防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汉军等: "犍为县姜瘟病发生与土壤养分及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李学全: "蜂窝式软化姜栽培技术", 《四川农业科技》 *
杨玉国等: "紫色丘陵区优质嫩姜生产技术研究", 《中国果菜》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4474A (zh) * 2016-04-08 2016-07-27 佛山市融信通企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大数据分析的何首乌田间管理方法
CN109618879A (zh) * 2018-12-12 2019-04-16 山东农业大学 基于弥雾栽培的生姜种植装置和方法
CN112385499A (zh) * 2020-11-13 2021-02-23 重庆市九龙坡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一种生姜膜网覆盖种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8139B (zh) 201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gwira et al.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systems for Malawian smallholder farmers: long-term effects on crop productivity, profitability and soil quality
CN105103919A (zh) 一种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起垄微沟种植方法
CN104996246A (zh) 一种有机水稻的栽培方法
CN103798040A (zh) 高原地区黄草乌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06212188B (zh) 一种优质高产的叶用银杏栽培方法
CN107580998A (zh) 一种人参无公害农田种植方法
CN107242010A (zh) 一种重楼高产高品质的栽培方法
CN102870641A (zh) 一种蜜香李的培育方法
CN104255254A (zh) 旱地紫色作物的轮作方法
CN105191627A (zh) 一种春花生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07580843A (zh) 一种早春马铃薯玉米秸秆三膜覆盖的栽培方法
CN107182478A (zh) 一种黄精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5993816A (zh) 一种采叶银杏与半夏套种的栽培方法
CN104798568B (zh) 一种玉米滇重楼套种种植方法
CN104584819A (zh) 一种规模化栽培金边玫瑰花的方法
CN105248139B (zh) 一种仔姜丰产抗病栽培技术
CN105638358A (zh) 桂花苗的培育方法
CN109122158A (zh) 一种苍术覆膜栽培方法
CN110352806A (zh) 一种粘性土壤重楼栽培方法
CN105284329B (zh) 一种适合干旱山区党参种植的地膜覆盖栽培方法
CN101156533A (zh) 温室内人工栽培印度獐牙菜的方法
CN104718932A (zh) 一种滇西雪胆繁育的方法
CN105325137A (zh) 一种旱半夏全膜覆盖畦内覆锯末压土栽培方法
Rogers et al. No-till vegetable production using organic mulches
CN104186154A (zh) 一种北种南移合格黄芩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