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45726B - 降低中央处理器温度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降低中央处理器温度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45726B
CN105245726B CN201510724921.7A CN201510724921A CN105245726B CN 105245726 B CN105245726 B CN 105245726B CN 201510724921 A CN201510724921 A CN 201510724921A CN 105245726 B CN105245726 B CN 1052457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threshold
processing unit
central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249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45726A (zh
Inventor
黄文科
肖方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249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457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45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5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45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57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终端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降低中央处理器温度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获取日期信息,根据所述日期信息和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季节信息;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和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季节信息,得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根据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降低所述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的温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根据移动终端所处的环境或者季节的不同,自动调整对中央处理器的降温阈值,实现智能化,同时最大限度发挥了移动终端的性能。

Description

降低中央处理器温度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中央处理器温度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由于终端设备的运行导致的发热,是影响终端使用性能和用户体验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智能终端中,当智能终端的温度达到一个系统给定的阈值时,通过降低CPU或者GPU的工作频率等方式进行智能终端的降温工作是目前常见的做法。
但是目前的技术中,存在技术上的弊端,因为现有技术中,达到降温条件的阈值是预先设置在系统中,因此目前的降温都是建立在给予的阀值进行各种方式的降温,有明显的单一性,即智能终端的降温阀值是只有一个。然而使用智能终端的人群分布在全球各地,对于温度的感知也不同,季节的不同同样也会影响对温度的感知。因此目前单一阀值的降温方式并不能满足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季节的用户群,不能最大限度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当移动终端所处地理位置或季节不同时,仍然采用单一的温度阈值对处理器进行降温,不能根据位置和时间的变化而对降温阈值自动调整而降低用户体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根据所处位置、季节及环境的不同,智能化降低中央处理器温度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降低中央处理器温度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
获取日期信息,根据所述日期信息和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季节信息;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和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季节信息,得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
根据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降低所述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的温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日期信息,根据所述日期信息和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季节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和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季节信息,得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降低所述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的温度。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地域信息和季节信息,根据地域信息和季节信息,获取温度阈值,根据温度阈值与终端本身的温度,向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进行降温。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移动终端所处的环境或者季节的不同,自动调整对中央处理器的降温阈值,实现智能化,同时最大限度发挥了移动终端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降低中央处理器温度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降低中央处理器温度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当本发明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时,除非根据上下文其确实表达顺序之意,应当理解为仅仅是起区分之用。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降低中央处理器温度的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S11,获取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
本步骤中,移动终端根据自身的定位功能,获取终端当前所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并且根据经纬度值确定当前的地域信息。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地域信息包括所处的地理位置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将获取的经纬度值按照寒热带的数值区分,确定当前地理位置所处的地带。例如(其中,“N”表示北,“S”表示南):热带:23.5°N--23.5°S之间,北温带:23.5°N--66.5°N之间,北寒带:66.5°N--北极(90°N)之间,南温带:23.5°S--66.5°S之间,南寒带:66.5°S--南极(90°S)之间。
步骤S12,获取日期信息,根据所述日期信息和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季节信息。
在同一个日期,不同的地区,由于南北半球所受到的太阳光照不相等,季节也不相同,日照更多的半球是夏季,另一半是冬季。
本实施例中,根据步骤S11中的经纬度值,可以确定当前地域信息,根据当前地域信息以及当前日期,确定终端当前所处的季节。
示例性的,季节确定方法如下:
根据步骤S11中确定当前地域为热带,则常年为夏季;
根据步骤S11中确定当前地域为北寒带或南寒带,则常年为冬季;
根据步骤S11中确定当前地域为北温带,则按照公历,3月、4月和5月为春季,6月、7月和8月为夏季,9月、10月和11月为秋季,12月、1月和2月为冬季;
根据步骤S11中确定当前地域为南温带,则按照公历,3月、4月和5月为秋季,6月、7月和8月为冬季,9月、10月和11月为春季,12月、1月和2月为夏季。
步骤S13,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和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季节信息,得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
本实施例,在移动终端中预设有阈值信息库,阈值信息库包括地域信息、季节信息和降温阈值,根据地域信息和季节信息,确定对应的第一温度阈值。
示例性的,阈值信息库包括阈值表,该阈值表中的横向中的项目包括地域信息,如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纵向中的项目包括季节信息,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根据横向中的任一项和纵向中的任一项,对应一个第一温度阈值。因此,根据不同的地域信息或者季节信息,获取的第一温度阈值是不同的。
步骤S14,根据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降低所述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的温度。
本步骤中,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发送降温指令至所述中央处理器。
根据步骤S13获取的第一温度阈值,本步骤,对所述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进行降温。例如,当中央处理器的温度达到了第一温度阈值,就对中央处理器开始进行降温。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终端当前的地域信息和季节信息,根据地域信息和季节信息,获取预设的阈值信息库中相对应的第一温度阈值,对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进行降温。根据移动终端所处的环境或者季节的不同,自动调整对中央处理器的降温阈值,实现智能化,同时最大限度发挥了移动终端的性能。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降低中央处理器温度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S21,获取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
本步骤S21,与本发明终端的降温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对应步骤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2,获取日期信息,根据所述日期信息和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季节信息。
本步骤S22,与本发明终端的降温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对应步骤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3,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和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季节信息,得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
本步骤S23,与本发明终端的降温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对应步骤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4,获取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
本步骤中,移动终端获取当前所处环境的温度。示例性的,本发明中,根据设置在终端内的温度感应装置,例如温度计等测得外部环境的实际温度,或者终端通过接收外部输入的数值来获取环境温度。
步骤S25,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与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当前季节下预设的理论温度,得到第二温度阈值;所述理论温度为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当前季节的历史平均温度,经过平均值运算获取。
本实施例中,与第一温度阈值类似,在阈值信息库中,还包括环境理论温度,根据地域信息和季节信息,确定对应的环境理论温度。
示例性的,阈值信息库包括阈值表,该阈值表中的横向中的项目包括地域信息,如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纵向中的项目包括季节信息,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根据横向中的任一项和纵向中的任一项,对应一个环境理论温度。因此,根据不同的地域信息或者季节信息,获取的环境理论温度是不同的。
其中,环境理论温度的数值是根据各个地带在不同季节,理论上的环境温度,该温度可根据各个地带在各个季节以往的温度数据,通过平均值算法得到。
再根据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与所处环境预设的理论温度,得到第二温度阈值。
其中,第二温度阈值可以是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与理论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也可以是根据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与理论温度根据一定的运算获取。例如,移动终端获取的地理位置信息为中国广东,季节信息为冬季。获取的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为12度,而根据阈值信息表中获取的,在中国广东,冬季的理论温度为20度。则说明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的环境比理论上广东冬季的温度要低,所以可以得到第二温度阈值为两者的差值,为8度。
本实施例中,第二温度阈值的获取,也可以经过一定的其他运算,例如,当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与理论温度的差值超过一定范围,则得到一个第二阈值,在一定范围内,则第二阈值为0。示例性的,例如移动终端获取的地理位置信息为中国广东,季节信息为夏季,获取的移动终端当前的实际温度为30度,而根据预设的阈值信息表中,获取中国广东,夏季的环境理论温度为28度,两者的差值为2度,由于数值较小,没有超过一定的范围,例如5度的差值范围,则第二温度阈值为0。同样,若获取移动终端获取的地理位置信息为中国广东,季节信息为夏季,获取的移动终端当前的实际温度为35度,由于35度与28度相差7度,超过了5度的范围,则可以根据一定运算,例如差值的50%,即第二温度阈值为3.5度。
步骤S26,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的温度。
本步骤中,移动终端获取中央处理器的温度。示例性的,本发明中,根据设置在终端内的温度感应装置,例如电路设计等方式,获取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当前的温度。
步骤S27,若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处环境预设的理论温度,将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和所述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进行加法运算,得到第三温度阈值。
若根据步骤S25获取的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比所处环境预设的理论温度小,则说明,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的环境温度比较低,例如,处在冰冷的仓库内,或者当天的天气较为寒冷,温度比正常要低许多等等,此时,为充分发挥终端的性能,将第一温度阈值适当调高。因此将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和所述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进行加法运算,得到第三温度阈值。
步骤S28,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则发送降温指令至所述中央处理器。
本步骤,根据步骤S26获取的中央处理器的温度与步骤S27中的第三温度阈值的关系,进行处理。当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则发送降温指令至所述中央处理器。
步骤S29,若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处环境预设的理论温度,将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和所述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进行减法运算,得到第四温度阈值。
本实施例中,若根据步骤S25获取的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比所处环境预设的理论温度大,则说明,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的环境温度比较高,例如,处在温度较高的厂房内,或者当天的天气较为炎热,温度比正常要高许多等等,此时,需要对移动终端提前降温,确保安全,因此,将所获取的第一温度阈值适当调小。因此,本步骤中,将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和所述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进行减法运算,得到第四温度阈值。
步骤210,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则发送降温指令至所述中央处理器。
本步骤,根据步骤S26获取的中央处理器的温度与步骤S29中的第四温度阈值的关系,进行处理。当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则发送降温指令至所述中央处理器。
需要指出的是,步骤S28是紧跟着步骤S27的,即步骤S27执行后,步骤S28才会执行;同理,步骤S210是紧跟着步骤S29的,即步骤S29执行后,步骤S210才会执行。而步骤S27和步骤S29没有先后顺序,根据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与预设的环境的理论温度的情形,择一执行。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实际环境温度,以及预设阈值信息中的环境的理论温度,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获取的第一温度阈值进行调整。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环境设置不同的降温阈值,在保障系统安全和性能最大化这两方面最到更加灵活,更加实用,更加智能化。
上文对本发明的终端的降温方法的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下面将相应于上述方法的终端作进一步阐述。其中,终端可以是电子设备、电子仪器、台式电脑、手机、平板电脑、MP3、MP4或笔记本电脑等。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10,第一确定模块120,第二获取模块130,和处理模块140。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110,与第一确定模块120相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
其中,移动终端根据自身的定位功能,获取终端当前所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并且根据经纬度值确定当前的地域信息。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地域信息包括所处的地理位置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将获取的经纬度值按照寒热带的数值区分,确定当前地理位置所处的地带。例如(其中,“N”表示北,“S”表示南):热带:23.5°N--23.5°S之间,北温带:23.5°N--66.5°N之间,北寒带:66.5°N--北极(90°N)之间,南温带:23.5°S--66.5°S之间,南寒带:66.5°S--南极(90°S)之间。
第一确定模块120,与第二获取模块130相连接,用于获取日期信息,根据所述日期信息和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季节信息。
在同一个日期,不同的地区,由于南北半球所受到的太阳光照不相等,季节也不相同,日照更多的半球是夏季,另一半是冬季。
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获取模块110中的经纬度值,可以确定当前地域信息,根据当前地域信息以及当前日期,确定终端当前所处的季节。
示例性的,季节确定方法如下:
根据第一获取模块110中确定当前地域为热带,则常年为夏季;
根据第一获取模块110中确定当前地域为北寒带或南寒带,则常年为冬季;
根据第一获取模块110中确定当前地域为北温带,则按照公历,3月、4月和5月为春季,6月、7月和8月为夏季,9月、10月和11月为秋季,12月、1月和2月为冬季;
根据第一获取模块110中确定当前地域为南温带,则按照公历,3月、4月和5月为秋季,6月、7月和8月为冬季,9月、10月和11月为春季,12月、1月和2月为夏季。
第二获取模块130,与处理模块140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和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季节信息,得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
本实施例,在移动终端中预设有阈值信息库,阈值信息库包括地域信息、季节信息和降温阈值,根据地域信息和季节信息,确定对应的第一温度阈值。
示例性的,阈值信息库包括阈值表,该阈值表中的横向中的项目包括地域信息,如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纵向中的项目包括季节信息,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根据横向中的任一项和纵向中的任一项,对应一个第一温度阈值。因此,根据不同的地域信息或者季节信息,获取的第一温度阈值是不同的。
处理模块140,用于根据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降低所述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的温度。
其中,处理模块140包括第三处理单元141,用于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发送降温指令至所述中央处理器。
根据第二获取模块130获取的第一温度阈值,本单元对所述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进行降温。例如,当中央处理器的温度达到了第一温度阈值,就对中央处理器开始进行降温。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终端当前的地域信息和季节信息,根据地域信息和季节信息,获取预设的阈值信息库中相对应的第一温度阈值,对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进行降温。根据移动终端所处的环境或者季节的不同,自动调整对中央处理器的降温阈值,实现智能化,同时最大限度发挥了移动终端的性能。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200包括,第一获取模块210,第一确定模块220,第二获取模块230,第三获取模块240,第四获取模块250和处理模块260。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210,与第一确定模块220相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
第一获取模块210与本发明移动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对应模块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确定模块220,与第二获取模块230相连接,用于获取日期信息,根据所述日期信息和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季节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220与本发明移动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对应模块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获取模块230,与第三获取模块240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和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季节信息,得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
第二获取模块230与本发明移动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对应模块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获取模块240,与第四获取模块250相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获取当前所处环境的温度。示例性的,本发明中,根据设置在终端内的温度感应装置,例如温度计等测得外部环境的实际温度,或者终端通过接收外部输入的数值来获取环境温度。
第四获取模块250,与处理模块260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与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当前季节下预设的理论温度,得到第二温度阈值;所述理论温度为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当前季节的历史平均温度,经过平均值运算获取。
本实施例中,与第一温度阈值类似,在阈值信息库中,还包括环境理论温度,根据地域信息和季节信息,确定对应的环境理论温度。
示例性的,阈值信息库包括阈值表,该阈值表中的横向中的项目包括地域信息,如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纵向中的项目包括季节信息,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根据横向中的任一项和纵向中的任一项,对应一个环境理论温度。因此,根据不同的地域信息或者季节信息,获取的环境理论温度是不同的。
其中,环境理论温度的数值是根据各个地带在不同季节,理论上的环境温度,该温度可根据各个地带在各个季节以往的温度数据,通过平均值算法得到。
再根据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与所处环境预设的理论温度,得到第二温度阈值。
其中,第二温度阈值可以是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与理论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也可以是根据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与理论温度根据一定的运算获取。例如,移动终端获取的地理位置信息为中国广东,季节信息为冬季。获取的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为12度,而根据阈值信息表中获取的,在中国广东,冬季的理论温度为20度。则说明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的环境比理论上广东冬季的温度要低,所以可以得到第二温度阈值为两者的差值,为8度。
本实施例中,第二温度阈值的获取,也可以经过一定的其他运算,例如,当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与理论温度的差值超过一定范围,则得到一个第二阈值,在一定范围内,则第二阈值为0。示例性的,例如移动终端获取的地理位置信息为中国广东,季节信息为夏季,获取的移动终端当前的实际温度为30度,而根据预设的阈值信息表中,获取中国广东,夏季的环境理论温度为28度,两者的差值为2度,由于数值较小,没有超过一定的范围,例如5度的差值范围,则第二温度阈值为0。同样,若获取移动终端获取的地理位置信息为中国广东,季节信息为夏季,获取的移动终端当前的实际温度为35度,由于35度与28度相差7度,超过了5度的范围,则可以根据一定运算,例如差值的50%,即第二温度阈值为3.5度。
处理模块260,包括获取单元261,第一运算单元262,第一处理单元263,第二运算单元264,第二处理单元265。
期中,处理单元261,与第一运算单元262和第二运算单元264相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获取中央处理器的温度。示例性的,本发明中,根据设置在终端内的温度感应装置,例如电路设计等方式,获取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当前的温度。
第一运算单元262,与第一处理单元263相连接,用于若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处环境预设的理论温度,将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和所述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进行加法运算,得到第三温度阈值。
若根据第四获取模块250获取的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比所处环境预设的理论温度小,则说明,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的环境温度比较低,例如,处在冰冷的仓库内,或者当天的天气较为寒冷,温度比正常要低许多等等,此时,为充分发挥终端的性能,将第一温度阈值适当调高。因此将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和所述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进行加法运算,得到第三温度阈值。
第一处理单元263,用于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则发送降温指令至所述中央处理器。
本模块,根据获取单元261获取的中央处理器的温度与第一运算单元262中的第三温度阈值的关系,进行处理。当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则发送降温指令至所述中央处理器。
第二运算单元264,与第二处理单元265相连接,用于若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处环境预设的理论温度,将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和所述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进行减法运算,得到第四温度阈值。
本实施例中,若根据第四获取模块250获取的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比所处环境预设的理论温度大,则说明,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的环境温度比较高,例如,处在温度较高的厂房内,或者当天的天气较为炎热,温度比正常要高许多等等,此时,需要对移动终端提前降温,确保安全,因此,将所获取的第一温度阈值适当调小。因此,本单元中,将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和所述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进行减法运算,得到第四温度阈值。
第二处理单元265,用于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则发送降温指令至所述中央处理器。
本步骤,根据获取单元261获取的中央处理器的温度与第二运算单元264中的第四温度阈值的关系,进行处理。当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则发送降温指令至所述中央处理器。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处理单元263是紧跟着第一运算单元262的,即第一运算单元262执行后,第一处理单元263才会执行;同理,第二处理单元265是紧跟着第二运算单元264的,即第二运算单元264执行后,第二处理单元265才会执行。而第一运算单元262和第二运算单元264没有先后顺序,根据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与预设的环境的理论温度的情形,择一执行。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实际环境温度,以及预设阈值信息中的环境的理论温度,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获取的第一温度阈值进行调整。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环境设置不同的降温阈值,在保障系统安全和性能最大化这两方面最到更加灵活,更加实用,更加智能化。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发明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发明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降低中央处理器温度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
获取日期信息,根据所述日期信息和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季节信息;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和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季节信息,得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
根据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降低所述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的温度;
在所述根据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降低所述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的温度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与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当前季节下预设的理论温度,得到第二温度阈值;所述理论温度为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当前季节的历史平均温度,经过平均值运算获取;
所述根据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降低所述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的温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的温度;
将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和所述第二温度阈值进行加法运算,得到第三温度阈值;
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则发送降温指令至所述中央处理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降低所述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的温度的步骤,还包括:
将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和所述第二温度阈值进行减法运算,得到第四温度阈值;
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则发送降温指令至所述中央处理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降低所述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的温度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发送降温指令至所述中央处理器。
4.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日期信息,根据所述日期信息和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季节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值和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季节信息,得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降低所述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的温度;
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环境的温度,与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当前季节下预设的理论温度,得到第二温度阈值;所述理论温度为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当前季节的历史平均温度,经过平均值运算获取;
所述处理模块,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的温度;
第一运算单元,用于将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和所述第二温度阈值进行加法运算,得到第三温度阈值;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则发送降温指令至所述中央处理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
第二运算单元,用于将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和所述第二温度阈值进行减法运算,得到第四温度阈值;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则发送降温指令至所述中央处理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发送降温指令至所述中央处理器。
CN201510724921.7A 2015-10-29 2015-10-29 降低中央处理器温度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52457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24921.7A CN105245726B (zh) 2015-10-29 2015-10-29 降低中央处理器温度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24921.7A CN105245726B (zh) 2015-10-29 2015-10-29 降低中央处理器温度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5726A CN105245726A (zh) 2016-01-13
CN105245726B true CN105245726B (zh) 2018-09-04

Family

ID=55043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24921.7A Active CN105245726B (zh) 2015-10-29 2015-10-29 降低中央处理器温度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457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5245A (zh) * 2016-07-20 2016-11-23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终端设备温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7920158A (zh) * 2016-10-11 2018-04-17 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工作参数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6534506A (zh) * 2016-10-25 2017-03-22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云端服务器及温控方法和系统
WO2018126546A1 (zh) * 2017-01-03 2018-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温度的方法、终端设备及装置
CN107071187B (zh) * 2017-05-15 2021-01-08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参数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9386935A (zh) * 2017-08-11 2019-02-26 广东牧人王电器有限公司 室内温度自动控制方法
CN107819956A (zh) * 2017-11-22 2018-03-20 成都野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温度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189202A (zh) * 2018-07-13 2019-01-11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调节终端功耗的方法及装置
CN109066585A (zh) * 2018-08-14 2018-12-21 台州市菱士达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过热保护系统的变频器
TWI684854B (zh) 2018-09-07 2020-02-1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中央處理器之溫度控制系統及其溫度控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1666A (zh) * 2012-06-29 2012-10-3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及其温度的控制方法
CN104377390A (zh) * 2014-11-05 2015-02-2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理位置改变电池温度上限预警值的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96841A (ja) * 2000-12-25 2002-07-12 Nec Yonezawa Ltd 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1666A (zh) * 2012-06-29 2012-10-3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及其温度的控制方法
CN104377390A (zh) * 2014-11-05 2015-02-2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理位置改变电池温度上限预警值的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5726A (zh) 2016-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45726B (zh) 降低中央处理器温度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Onarheim et al. Loss of sea ice during winter north of Svalbard
Lindzen et al. Some realistic modifications of simple climate models
CN106155245A (zh) 控制终端设备温度的方法和装置
Xing et al. Peak-summer East Asian rainfall predictability and prediction part I: Southeast Asia
Zhang et al. Lakes as sentinel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Tibetan Plateau
Kilic et al. Stable equatorial ice belts at high obliquity in a coupled atmosphere–ocean model
Luo et al.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extreme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s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air temperatures in the Three-River Source Regions during 1980–2013
KR102461973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정보 관리 방법
Mingaleva et al. Possibilities of solar energy application in Russian cities
Yu et al. An inter-comparison of six latent and sensible heat flux products over the Southern Ocean
US1017864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estimating location by electronic device
CN105472333A (zh) 视频监控设备拓扑系统的建立方法及关联监控方法
Bakirci Correlations for optimum tilt angles of solar collectors: a case study in Erzurum, Turkey
CN108282737B (zh) 一种天线调整方法及设备
Jin et al. Temperature changes of climatic solar terms and their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in South Korea
US11543485B2 (en) Determining location or orientation based on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JP6602514B2 (ja) 設計支援装置、設計支援方法及び設計支援プログラム
CN115585617A (zh) 一种冷库局部控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nanthasayanam et al. Standards for the tropical Indian atmosphere
Lu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mporal variation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China’s Lower Yellow River Region
CN113484934B (zh) 雷暴观测数据的确定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Mernild et al. Surface melt extent for the Greenland Ice Sheet, 2011
CN113689041B (zh) 固定冰的冰情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Miller et al. Asynchronous response to late Holocene cooling by glaciers in the Atlantic and Pacific sectors of the Arctic explained by weakening AMOC and intensified Aleutian Low: a data-model comparis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8

Address after: 311121 Room 305, Building 20, Longquan Road, Cangqian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HANG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283 No. 523000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Changan town usha BBK Avenue

Patentee befor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