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41950B - 漏磁探头外壳、漏磁探头及漏磁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漏磁探头外壳、漏磁探头及漏磁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41950B
CN105241950B CN201510691337.6A CN201510691337A CN105241950B CN 105241950 B CN105241950 B CN 105241950B CN 201510691337 A CN201510691337 A CN 201510691337A CN 105241950 B CN105241950 B CN 1052419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friction member
magnetic leakage
test sectio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913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41950A (zh
Inventor
赵峰
陈先富
杜珊珊
蒋鹏
庞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ao Testing Co ltd
Tongao Test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dong De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dong De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dong De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9133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419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41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19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419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19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漏磁探头外壳、漏磁探头及漏磁检测设备,涉及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延长了漏磁探头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检测成本。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为:该漏磁探头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其包括检测部和与所述检测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检测部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漏磁检测设备连接;摩擦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容置槽的开口端,使所述摩擦件的内表面与所述容置槽的内表面构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容置霍尔元件模块,所述摩擦件的外表面用于与石油钻杆的杆体外壁接触。本发明主要用于对石油钻杆的杆体进行探伤。

Description

漏磁探头外壳、漏磁探头及漏磁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漏磁探头外壳、漏磁探头及漏磁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石油钻杆应用在石油钻井勘探作业工程中。由于石油钻杆在井下的工作运动状态极为复杂,导致石油钻杆的杆体极易产生裂纹等缺陷,严重地会发生断裂等危险事故,因此,操作人员须定期对石油钻杆的杆体进行检测探伤,及时发现缺陷并维修,以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目前,对石油钻杆的杆体进行探伤所常采用的方法为:采用漏磁探伤设备进行漏磁探伤。漏磁探伤设备具有多个漏磁探头,这些漏磁探头组成圆环状的漏磁探头组,检测时,石油钻杆的杆体插设在圆环状的漏磁探头组中,并沿杆体的长度方向移动并探伤。其中,漏磁探头组中的每个漏磁探头由探头壳体和固定设置在探头壳体内的霍尔元件模块构成,霍尔元件模块是漏磁探伤设备进行探伤的主要元件,通常,为了保证霍尔元件模块的检测精度,以及探伤稳定性,须将霍尔元件模块贴在探头壳体的内表面,并将探头壳体的外表面贴在石油钻杆的杆体外壁上进行探伤,在保证漏磁探头的探伤稳定性的同时,使霍尔元件模块与杆体的外壁之间的距离最小,以保证霍尔元件模块的检测精度。
然而,漏磁探头长期使用后,探头壳体上与钻杆杆体外壁的接触部位易被磨损,使贴于其内表面的霍尔元件模块外露而被损坏,导致整个漏磁探头报废,须更换新的漏磁探头才能对钻杆继续进行探伤。因此,现有漏磁探头的使用寿命短,导致检测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漏磁探头外壳、漏磁探头及漏磁检测设备,主要目的是延长漏磁探头的使用寿命,以降低检测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漏磁探头外壳,包括:
外壳本体,其包括检测部和与所述检测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检测部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漏磁检测设备连接;
摩擦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容置槽的开口端,使所述摩擦件的内表面与所述容置槽的内表面构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容置霍尔元件模块,所述摩擦件的外表面用于与石油钻杆的杆体外壁接触。
具体地,所述检测部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沿;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凸沿;
所述摩擦件的第一截面的轮廓形状为U形,所述摩擦件具有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一卡勾,所述第二支臂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二卡勾,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相对;
所述第一卡勾用于卡接在所述第一凸沿上,所述第二卡勾用于卡接在所述第二凸沿上;
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
具体地,所述检测部为弧形条状结构,所述第一凸沿和所述第二凸沿均沿所述检测部长度方向的整个边缘布置;
所述摩擦件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支臂具有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卡勾沿所述第一自由端长度方向整个边缘布置,所述第二支臂具有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卡勾沿所述第二自由端长度方向的整个边缘布置。
具体地,所述第一凸沿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卡勾的长度相适配;
所述第二凸沿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卡勾的长度相适配。
具体地,所述第一凸沿和所述第二凸沿相背;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相背。
具体地,所述检测部具有相对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四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
所述摩擦件的第二截面的轮廓形状为U形,所述摩擦件具有第三支臂和第四支臂,所述第三支臂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三卡勾,所述第四支臂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四卡勾;
所述第三卡勾用于插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四卡勾用于卡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之间。
具体地,所述检测部为长条状结构,所述第一凹槽从所述第三侧面的一端贯通至所述第三侧面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凹槽从所述第四侧面的一端贯通至所述第四侧面的另一端;
所述摩擦件为长条板状结构,所述第三支臂具有第三自由端,所述第三卡勾沿所述第三自由端长度方向的整个边缘布置,所述第四支臂具有第四自由端,所述第四卡勾沿所述第四自由端长度方向的整个边缘布置。
具体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三卡勾的长度相适配;
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四卡勾的长度相适配。
具体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背;所述第三卡勾和所述第四卡勾相背。
具体地,所述容置槽的宽度与所述霍尔元件模块的宽度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检测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用于螺纹连接螺钉;
所述螺钉的插入端与所述摩擦件位于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部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出线孔,所述出线孔用于供所述霍尔元件模块的连接线穿出所述检测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漏磁探头,包括霍尔元件模块模块,还包括上述的漏磁探头外壳;霍尔元件模块模块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漏磁检测设备,包括支架,还包括上述的漏磁探头;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架连接。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漏磁探头外壳、漏磁探头及漏磁检测设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摩擦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检测部容置槽的开口端,使漏磁探头外壳通过摩擦件的外表面与石油钻杆的杆体外壁接触,而霍尔元件模块置于摩擦件与容置槽构成的容置空间内时,可以将霍尔元件模块贴在摩擦件的内表面,使霍尔元件模块与石油钻杆的杆体外壁之间的距离最小,以实现现有技术中保证霍尔元件模块的检测精度的目的。当漏磁探头被长期使用而导致摩擦件被磨损后,由于摩擦件与检测部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因此,操作人员只需将被磨损的摩擦件拆下,安装新的摩擦件,即可避免贴于摩擦件内表面的霍尔元件模块外露而被破坏,而无需更换整个漏磁探头,延长了漏磁探头的使用寿命,节省了检测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磁探头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外壳本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外壳本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摩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磁探头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外壳本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外壳本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摩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或图5中连接部上螺纹连接螺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检测部上设置有出线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申请的漏磁探头外壳、漏磁探头及漏磁检测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漏磁探头外壳,包括外壳本体1,其包括检测部12和与检测部12连接的连接部11,检测部12上设置有容置槽121,连接部11用于与漏磁检测设备连接;摩擦件2,可拆卸地连接于容置槽121的开口1211端,使摩擦件2的内表面与容置槽121的内表面构成容置空间3,容置空间3用于容置霍尔元件模块4,摩擦件2的外表面用于与石油钻杆的杆体外壁接触。
该漏磁探头外壳,在外壳本体1的检测部12上设置容置槽121,且在容置槽121的开口1211端部可拆卸地连接有摩擦件,使外壳本体1通过摩擦件与石油钻杆的杆体外壁接触,即通过将摩擦件2可拆卸地连接在检测部12上,实现将漏磁探头外壳设计为分体式结构,使漏磁探头外壳中直接与石油钻杆的杆体相接触的摩擦件2(漏磁探头外壳中的易磨损部位)与外壳本体1之间即可以拆卸分离,由可以组装连接。同时,为了保证霍尔元件模块4的最佳检测精度,应使霍尔元件模块4与石油钻杆的杆体外壁之间的距离最小,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将霍尔元件模块4贴于容置空间3中摩擦件2的内表面上,以使霍尔元件模块4与石油钻杆的杆体外壁之间的距离仅为摩擦件2的厚度,而摩擦件2的厚度可以尽量小,其厚度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实现在保证霍尔元件模块4的检测精度的同时,又可以对霍尔元件模块4起到保护作用的目的。当漏磁探头外壳被使用一段时间后,摩擦件2被磨损,操作人员只需将被磨损的摩擦件2从外壳本体1上拆卸下来,再安装新的摩擦件2,即可以使漏磁探头外壳继续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漏磁探头外壳,摩擦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检测部容置槽的开口端,使漏磁探头外壳通过摩擦件的外表面与石油钻杆的杆体外壁接触,而霍尔元件模块置于摩擦件与容置槽构成的容置空间内,可以使霍尔元件模块贴在摩擦件的内表面,使霍尔元件模块与石油钻杆的杆体外壁之间的距离最小,以实现现有技术中保证霍尔元件模块的检测精度的目的。当漏磁探头被长期使用而导致摩擦件被磨损后,由于摩擦件与检测部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因此,操作人员只需将被磨损的摩擦件拆下,安装新的摩擦件,即可避免贴于摩擦件内表面的霍尔元件模块外露而被破坏,而无需更换整个漏磁探头,延长了漏磁探头的使用寿命,节省了检测成本。
其中,摩擦件2与检测部12的容置槽121开口1211端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有多种,只要实现其二者之间即可以组装连接,又可以拆卸分离即可,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方案具体为:参见图1至图4,检测部12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122和第二侧面123,第一侧面122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沿1221;第二侧面123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凸沿1231;摩擦件2的第一截面的轮廓形状为U形,摩擦件2具有第一支臂21和第二支臂22,第一支臂21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一卡勾211,第二支臂22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二卡勾221;其中,第一卡勾211用于卡接在第一凸沿1221上,第二卡勾221用于卡接在第二凸沿1231上;容置槽121位于第一侧面122和第二侧面123之间。通过在检测部12的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22和第二侧面123上分别设置第一凸沿1221,以及在摩擦件2的第一支臂21和第二支臂22上分别设置第一卡勾211和第二卡勾221,实现摩擦件2与检测部12的容置槽121开口1211端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具体为:当需要组装摩擦件2时,可以将摩擦件2的第一卡勾211卡接在第一凸沿1221上,将摩擦件2的第二卡勾221卡接在第二凸沿1231上,实现摩擦件2和检测部12之间的连接,当需要拆卸摩擦件2时,可以使摩擦件2的第一卡勾211从第一凸沿1221上脱离,使摩擦件2的第二卡勾221从第二凸沿1231上脱离,实现摩擦件2和检测部12之间的分离。这样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使操作人员的操作简单方便。
为了进一步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便捷性,检测部12为长条状结构,第一凸沿1221和第二凸沿1231均沿检测部12长度方向的整个边缘布置;摩擦件2为长条板状结构,第一支臂21具有第一自由端,第一卡勾211沿第一自由端长度方向的整个边缘布置,第二支臂22具有第二自由端,第二卡勾221沿第二自由端长度方向的整个边缘布置。由于第一凸沿1221和第二凸沿1231均沿检测部12长度方向的整个边缘布置,第一卡勾211和第二卡勾221分别沿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的长度方向的整个边缘布置,因此,当需要组装摩擦件2时,操作人员可以手握摩擦件2,先将第一卡勾211和第二卡勾221的一端从检测部12的一头分别卡接在第一凸沿1221和第二凸沿1231的一端上,再推动摩擦件2,使第一卡勾211和第二卡勾221在第一凸沿1221和第二凸沿1231上滑动,直至第一卡勾211和第二卡勾221的另一端分别滑动至第一凸沿1221和第二凸沿1231的另一端为止,实现摩擦件2与检测部12的组装;相反的,当需要拆卸摩擦件2时,操作人员可以手握摩擦件2,使第一卡勾211和第二卡勾221分别在第一凸沿1221和第二凸沿1231上滑动,直至脱离第一凸沿1221和第二凸沿1231,实现摩擦件2和检测部12的分离。即使摩擦件2与检测部12之间的组装和分离就像推拉抽屉的过程一样,使操作人员的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为了保证摩擦件2能稳固的组装于检测部12上,参见图1,第一凸沿1221的长度与第一卡勾211的长度相适配;第二凸沿1231的长度与第二卡勾221的长度相适配。此处的“相适配”可以解释为:当第一卡勾211和第二卡勾221分别卡接在第一凸沿1221和第二凸沿1231上时,第一凸沿1221和第二凸沿1231的外端面恰好抵接在第一支臂21和第二支臂22的相对内表面,使检测部12对摩擦件2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使摩擦件2的组装更稳固。
为了进一步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便捷性,参见图2和图4,使第一凸沿1221和第二凸沿1231相背;第一卡勾211和第二卡勾221相背。
当然,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摩擦件2与检测部12的容置槽121开口1211端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案。在该替代的实施例中,参见图5至图8,检测部12具有相对的第三侧面124和第四侧面125,第三侧面124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241,第四侧面125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251;摩擦件2的第二截面的轮廓形状为U形,摩擦件2具有第三支臂23和第四支臂24,第三支臂23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三卡勾231,第四支臂24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四卡勾241;第三卡勾231用于插设在第一凹槽1241内,第四卡勾241用于卡接在第二凹槽1251内;容置槽121位于第三侧面124和第四侧面125之间。通过在检测部12的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124和第四侧面125上分别设置第一凹槽1241,以及在摩擦件2的第三支臂23和第四支臂24上分别设置第三卡勾231和第四卡勾241,实现摩擦件2与检测部12的容置槽121开口1211端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具体为:当需要组装摩擦件2时,可以将摩擦件2的第三卡勾231插入第一凹槽1241内,将摩擦件2的第三卡勾231插入第二凹槽1251上,实现摩擦件2和检测部12之间的连接,当需要拆卸摩擦件2时,可以使摩擦件2的第三卡勾231从第一凹槽1241内拔出,使摩擦件2的第四卡勾241从第二凹槽1251内拔出,实现摩擦件2和检测部12之间的分离。这样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使操作人员的操作简单方便。
为了进一步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便捷性,检测部12为长条状结构,第一凹槽1241从第三侧面124的一端贯通至第三侧面124的另一端,第二凹槽1251从第四侧面125的一端贯通至第四侧面125的另一端;摩擦件2为长条板状结构,第三支臂23具有第三自由端,第三卡勾231沿第三自由端长度方向整个边缘布置,第四支臂24具有第四自由端,第四卡勾241沿第四自由端长度方向的整个边缘布置。由于第一凹槽1241和第二凹槽1251分别贯通第三侧面124和第四侧面125的两端,第三卡勾231和第四卡勾241分别沿第三自由端和第四自由端的长度方向的整个边缘布置,因此,当需要组装摩擦件2时,操作人员可以手握摩擦件2,先将第三卡勾231和第四卡勾241的一端从检测部12的一头分别插入第一凹槽1241和第二凹槽1251的一端,再推动摩擦件2,使第三卡勾231和第四卡勾241在第一凹槽1241和第二凹槽1251内滑动,直至第三卡勾231和第四卡勾241的另一端分别滑动至第一凹槽1241和第二凹槽1251的另一端为止,实现摩擦件2与检测部12的组装;相反的,当需要拆卸摩擦件2时,操作人员可以手握摩擦件2,使第三卡勾231和第四卡勾241分别在第一凹槽1241和第二凹槽1251内滑动,直至脱离第一凹槽1241和第二凹槽1251,实现摩擦件2和检测部12的分离。同样的,使摩擦件2与检测部12之间的组装和分离就像推拉抽屉的过程一样,使操作人员的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为了保证摩擦件2能稳固的组装于检测部12上,参见图8,第一凹槽1241的深度与第三卡勾231的长度相适配;第二凹槽1251的深度与第四卡勾241的长度相适配。此处的“相适配”可以解释为:当第三卡勾231和第四卡勾241分别插设在第一凹槽1241和第二凹槽1251内时,第三卡勾231和第四卡勾241的的插入端面恰好分别抵接在第一凹槽1241和第二凹槽1251的槽底,且第一凹槽1241和第二凹槽1251的开口1211端面恰好分别抵接在第三支臂23和第四支臂24的相对内表面,使检测部12对摩擦件2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使摩擦件2的组装更稳固。
为了进一步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便捷性,参见图6和图8,使第一凹槽1241和第二凹槽1251相背;第三卡勾231和第四卡勾241相背。
具体地,检测部12的长度方向上的截面轮廓形状为可以为弧形;摩擦件2的长度方向上的截面轮廓形状可以为与检测部12相匹配的弧形。检测部12和摩擦件2为弧形结构,使多个漏磁探头外壳可以更方便地组成圆环状,供石油钻杆的杆体插入进行探伤。
为了防止霍尔元件模块4在容置空间3内移动,而影响其检测效果。参见图1和图8,使容置槽121的宽度与霍尔元件模块4的宽度相适配。此处的“相适配”可以解释为:霍尔元件模块4通过容置槽121的开口1211被放入容置槽121内以后,其能够被夹持在容置槽121内,使其位置固定,保证了霍尔元件模块4的检测效果。
为了方便霍尔元件模块4的拿取,容置槽121从检测部12的一端贯通至检测部12的另一端。使霍尔元件模块4可以从检测部12的两端中的任一端插入容置空间3,使霍尔元件模块4的拿取更方便。
如前所述,漏磁探头外壳通过连接部11与漏磁检测设备连接,而连接部11的与摩擦件2位于同一侧的摩擦面111会与石油钻杆的杆体外壁接触,也易被磨损,使漏磁探头外壳的位置发生变化,而影响霍尔元件模块4的检测效果,为了解决该问题,参见图9,使连接部11的一端与检测部12连接,连接部11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通孔112,螺纹通112用于螺纹连接螺钉113;螺钉113的插入端与摩擦件2位于同一侧。当连接部11的摩擦面111被磨损后,操作人员可以旋拧螺钉113,使螺钉113的插入端面露出连接部11的摩擦面111,使螺钉113的插入端面和摩擦件2的外表面共同与石油钻杆的杆体外壁接触,待摩擦件2被磨损后,操作人员可更换摩擦件2,待螺钉113的插入端面被磨损后,可以继续旋拧螺钉113,使插入端面露出连接部11的摩擦面111,保持漏磁探头外壳的磨损部位均可以进行更换,以保持漏磁探头外壳的位置稳定及霍尔元件模块4的正常工作,保证了霍尔元件模块4的检测效果。其中,螺钉113的插入端露出连接部11的摩擦面的长度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只要对霍尔元件模块4的检测效果造成影响即可。
为了使霍尔元件模块4在漏磁检测设备上的安装更方便,参见图10,检测部12的两端均设置有与容置槽121连通的出线孔125,出线孔125用于供霍尔元件模块4的连接线穿出检测部12。即霍尔元件模块4的连接导线可以通过出线孔125穿出检测部12,与漏磁检测设备的其它部件进行电连接,以实现霍尔元件模块4的检测功能。其中,图10仅显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出线孔125的结构及其与外壳本体1的位置关系,而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出线孔的结构及其与外壳本体的位置关系与该实施例相同,因此,在具体实施时亦可参见图10。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漏磁探头,包括霍尔元件模块4,该漏磁探头还包括上述的漏磁探头外壳;霍尔元件模块4容置于容置空间3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漏磁探头外壳可采用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漏磁探头外壳的结构,具体的实现和工作原理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漏磁探头,将漏磁探头外壳的摩擦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检测部容置槽的开口端,使漏磁探头外壳通过摩擦件的外表面与石油钻杆的杆体外壁接触,而霍尔元件模块置于摩擦件与容置槽构成的容置空间内,可以使霍尔元件模块贴在摩擦件的内表面,使霍尔元件模块与石油钻杆的杆体外壁之间的距离最小,以实现现有技术中保证霍尔元件模块的检测精度的目的。当漏磁探头被长期使用而导致摩擦件被磨损后,由于摩擦件与检测部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因此,操作人员只需将被磨损的摩擦件拆下,安装新的摩擦件,即可避免贴于摩擦件内表面的霍尔元件模块外露而被破坏,而无需更换整个漏磁探头,延长了漏磁探头的使用寿命,节省了检测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漏磁检测设备,其包括支架,该漏磁检测设备还包括上述的漏磁探头;连接部11与支架连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漏磁探头可采用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漏磁探头的结构,具体的实现和工作原理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漏磁检测设备,将漏磁探头外壳的摩擦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检测部容置槽的开口端,使漏磁探头外壳通过摩擦件的外表面与石油钻杆的杆体外壁接触,而霍尔元件模块置于摩擦件与容置槽构成的容置空间内,可以使霍尔元件模块贴在摩擦件的内表面,使霍尔元件模块与石油钻杆的杆体外壁之间的距离最小,以实现现有技术中保证霍尔元件模块的检测精度的目的。当漏磁探头被长期使用而导致摩擦件被磨损后,由于摩擦件与检测部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因此,操作人员只需将被磨损的摩擦件拆下,安装新的摩擦件,即可避免贴于摩擦件内表面的霍尔元件模块外露而被破坏,而无需更换整个漏磁探头,延长了漏磁探头的使用寿命,节省了检测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漏磁探头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本体,其包括检测部和与所述检测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检测部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漏磁检测设备连接;
摩擦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容置槽的开口端,使所述摩擦件的内表面与所述容置槽的内表面构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容置霍尔元件模块,所述摩擦件的外表面用于与石油钻杆的杆体外壁接触;
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检测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检测部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出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磁探头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沿;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凸沿;
所述摩擦件的第一截面轮廓形状为U形,所述摩擦件具有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一卡勾,所述第二支臂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二卡勾;
所述第一卡勾用于卡接在所述第一凸沿上,所述第二卡勾用于卡接在所述第二凸沿上;
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磁探头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为长条状结构,所述第一凸沿和所述第二凸沿均沿所述检测部长度方向的整个边缘布置;
所述摩擦件为长条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支臂具有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卡勾沿所述第一自由端长度方向的整个边缘布置,所述第二支臂具有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卡勾沿所述第二自由端长度方向的整个边缘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磁探头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沿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卡勾的长度相适配;
所述第二凸沿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卡勾的长度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磁探头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沿和所述第二凸沿相背;
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相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磁探头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具有相对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四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
所述摩擦件的第二截面轮廓形状为U形,所述摩擦件具有第三支臂和第四支臂,所述第三支臂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三卡勾,所述第四支臂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四卡勾;
所述第三卡勾用于插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四卡勾用于卡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漏磁探头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为长条状结构,所述第一凹槽从所述第三侧面的一端贯通至所述第三侧面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凹槽从所述第四侧面的一端贯通至所述第四侧面的另一端;
所述摩擦件为长条板状结构,所述第三支臂具有第三自由端,所述第三卡勾沿所述第三自由端长度方向的整个边缘布置,所述第四支臂具有第四自由端,所述第四卡勾沿所述第四自由端长度方向的整个边缘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漏磁探头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三卡勾的长度相适配;
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四卡勾的长度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漏磁探头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背;
所述第三卡勾和所述第四卡勾相背。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漏磁探头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置槽的宽度与所述霍尔元件模块的宽度相适配。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漏磁探头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纹通孔用于螺纹连接螺钉;
所述螺钉的插入端与所述摩擦件位于同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漏磁探头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线孔用于供所述霍尔元件模块的连接线穿出所述检测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漏磁探头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置槽从所述检测部的一端贯通至所述检测部的另一端。
14.一种漏磁探头,包括霍尔元件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漏磁探头外壳;
所述霍尔元件模块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15.一种漏磁检测设备,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漏磁探头;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架连接。
CN201510691337.6A 2015-10-22 2015-10-22 漏磁探头外壳、漏磁探头及漏磁检测设备 Active CN1052419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91337.6A CN105241950B (zh) 2015-10-22 2015-10-22 漏磁探头外壳、漏磁探头及漏磁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91337.6A CN105241950B (zh) 2015-10-22 2015-10-22 漏磁探头外壳、漏磁探头及漏磁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1950A CN105241950A (zh) 2016-01-13
CN105241950B true CN105241950B (zh) 2018-11-23

Family

ID=55039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91337.6A Active CN105241950B (zh) 2015-10-22 2015-10-22 漏磁探头外壳、漏磁探头及漏磁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4195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45685Y (zh) * 2007-09-04 2008-11-05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漏磁探头保护结构
CN202362272U (zh) * 2011-12-02 2012-08-01 成都中鼎华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油钻具井口漏磁检测用橡胶探头装置
CN203455312U (zh) * 2013-09-22 2014-02-26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管具漏磁探伤系统探鞋外壳
CN205091296U (zh) * 2015-10-22 2016-03-16 安东检测有限公司 漏磁探头外壳、漏磁探头及漏磁检测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22438A1 (en) * 2006-03-23 2007-09-27 Dale Reeves Electromagnetic flaw detection apparatus for inspection of a tubular
JP5140677B2 (ja) * 2006-09-28 2013-02-06 プリューフテヒニーク ディーター ブッシュ 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管形状の被検体のための漏れ磁束検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45685Y (zh) * 2007-09-04 2008-11-05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漏磁探头保护结构
CN202362272U (zh) * 2011-12-02 2012-08-01 成都中鼎华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油钻具井口漏磁检测用橡胶探头装置
CN203455312U (zh) * 2013-09-22 2014-02-26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管具漏磁探伤系统探鞋外壳
CN205091296U (zh) * 2015-10-22 2016-03-16 安东检测有限公司 漏磁探头外壳、漏磁探头及漏磁检测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钻杆漏磁检测探头的设计;康宜华 等;《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1130;第25卷(第11期);第46-4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1950A (zh) 2016-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36347B (zh) 一种粘弹性应变测现场地应力的测试装置和测量方法
BRPI0518510A2 (pt) sistema de detecÇço de fluorescÊncia
NO20033391L (no) NMR-fluidkarakteriseringsanordning for bruk med elektriske kabelformasjonstesteinstrumenter
CN105954500B (zh) 一种土壤参数原位探测装置
NO20170795A1 (no) Brønnhull-sondeanordning og en fremgangsmåte ved prøvetaking
TW200732669A (en) Probe block and probe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BR112015017179B1 (pt) Método de avaliação de um gradiente de uma composição dos materiais em um reservatório de petróleo, e método de avaliação de um gradiente de uma composição dos materiais
CN105241950B (zh) 漏磁探头外壳、漏磁探头及漏磁检测设备
CN205091296U (zh) 漏磁探头外壳、漏磁探头及漏磁检测设备
CN110031172B (zh) 一种应用于随钻核磁仪器的振动检测装置
CN108918190A (zh) 固体颗粒取样装置
CN108240959A (zh) 高强度钢应力腐蚀疲劳试验装置
KR20110014031A (ko) 표면파 및 전기비저항 측정용 복합센서유니트
CN208860841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水质重金属在线监测仪器
CN218331482U (zh) 一种易燃易爆气体监测装置
CN103712867B (zh) 一种钢丝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
CN103736538B (zh) 实验室用实验桌
KR101493688B1 (ko) 원위치 물암석 반응장치
CN102012205A (zh) 一种深度尺测量孔内槽辅助套
CN209231388U (zh) 一种双头测试探针
CN207300492U (zh) 用于介杆密封的试验装置
JPWO2018104981A1 (ja) 振動計組立体、回転機械、振動計の取付け方法および取外し方法
CN209067200U (zh) 一种四十臂井径测井装置
JP6608321B2 (ja) 位置確認具
CN105526847B (zh) 一种换向器内孔检验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20

Address after: 841600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Bayinguoleng Mongolia Autonomous Prefecture Luntai County Hongqiao petroleum service area

Patentee after: XINJIANG TONG'AO OIL FIELD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52, No. 9, No. 2, building C, No. three, two road, East Third Ring Road, Chenghua District, Sichuan, Chengdu,

Patentee before: ANDONG DETECT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841600 Hongqiao petroleum service area, Luntai County, Bayingolin Mongoli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Tongao Tes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841600 Hongqiao petroleum service area, Luntai County, Bayingolin Mongoli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XINJIANG TONG'AO OIL FIELD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841600 National Highway 314 Chengdong Development Zone Tongao company, Luntai County, Bayingolin Mongol Autonomous Prefectur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Tongao Test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841600 Hongqiao petroleum service area, Luntai County, Bayingolin Mongoli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Tongao Testing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