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8189A - 异构协作网络中的无线接入模式及中继选择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异构协作网络中的无线接入模式及中继选择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8189A
CN105228189A CN201510700973.0A CN201510700973A CN105228189A CN 105228189 A CN105228189 A CN 105228189A CN 201510700973 A CN201510700973 A CN 201510700973A CN 105228189 A CN105228189 A CN 1052281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candidate relay
relay node
signal
sigm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009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28189B (zh
Inventor
周雨晨
阔永红
王平
陈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d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d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7009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281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28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81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281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81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构协作网络中的无线接入模式及中继选择方法,旨在考虑信道估计误差以及网络性能增益对协作传输系统的影响。其实现步骤为:1)各候选中继节点测量自身到源节点以及目的节点在接入不同网络时的瞬时信道增益,该测量结果存在误差;2)各候选中继节点根据测量的瞬时信道增益信息,在考虑测量误差基础上,确定两跳链路中每一跳链路的无线网络接入模式;3)从所有候选中继节点中选择出最优的中继节点;4)源节点对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和调制后,将数据传送给被选择的中继节点,由该中继节点进行放大转发。本发明具有系统资源利用率高的优点,可提高协作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异构协作网络中的无线接入模式及中继选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异构网络中的接入模式选择以及协作中继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系统致力于支持更高速率、更多类型的数据业务,同时需要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范围、高效利用无线资源。协作中继技术的提出及引入能够提供分集增益、克服多径衰落,确保用户业务需求,并扩大通信范围。另一方面,随着无线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多种网络(如LTE、WLANs、WMANs等)的覆盖范围相互重叠,构成异构网络,处于异构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可作为多模终端,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服务质量。由于无线环境的复杂现状,研究异构网络背景下的协作中继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2012年GubongLim等人在“IEEEWirelessCommunicationsLetters”(《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无线通信快报》)(2012年10月第1卷)发表的“Energy-EfficientCooperativeRelayinginHeterogeneousRadioAccessNetworks”(《异构无线接入网络中的能效协作中继》)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接入模式选择的协作中继方法,作者将协作技术应用到异构网络中,从能效的角度出发,首先选择出所有候选中继到源端、目的端的无线接入模式,然后再次以能效为目标,选择出所有候选中继中最优的中继进行协作。2013年StephenWang等人在“IEEEWirelessCommunications”(《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无线通信》)(2013年10月第20卷)发表的“CognitiveAntennaSelectionRelayforGreenHeterogeneousHealthcareNetworks”(《绿色异构医疗网络中的认知中继天线选择》)中同样提出了一种针对双跳中继系统的无线接入模式选择方法,作者假定中继具有双天线,不同天线可接入不同的网络,通过选择天线,即可选择出最优的无线接入模式。
上述方案不论在无线接入模式的选择还是在中继的选择过程中,都是基于节点对信道状态信息的完美估计,而现实生活中,由于信道的不确定性、波动性,估计误差,以及信道状态信息的量化及过时,导致完美信道状态信息这一假设过于理想化。另一方面,由于接入不同网络所采用的调制方式、编码方式等的不同,所能达到的信道容量和理论信道容量之间的差值也不同,因而在选择无线接入模式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该网络所带来的性能增益。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无线异构网络中的接入模式及协作中继选择方法,基于非完美的信道状态信息,考量不同网络带来的性能增益,充分利用复杂的异构网络资源,同时使得用户终端获得满分集增益,并提高协作传输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异构协作网络中的无线接入模式及中继选择方法,包括源节点、目的节点以及若干候选中继节点,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各候选中继节点估计自身与源节点以及目的节点在接入不同网络时的瞬时信道增益,并生成估计误差因子;
S2各候选中继节点根据测量的瞬时信道增益信息,在考虑测量误差基础上,确定源节点到各候选中继节点以及各候选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的无线接入模式;
S3采用最大最小中继选择机制从候选中继节点中确定最优中继节点;
S4最优中继节点选择完毕后,源节点对本地将要发送的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和调制后,将数据传送给被选择的中继节点,由该中继节点进行协作转发。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中,所述估计误差因子包括源节点到各候选中继节点在接入不同网络时的信道估计误差以及目的节点到各候选中继节点在接入不同网络时的信道估计误差所述估计误差相互独立,且分别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的复高斯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的具体方法如下:
2.1)对于所有的候选中继节点u∈UR,UR={1,2,...,U}为候选中继节点集合,U为中继节点的总个数,考虑源节点到候选中继节点链路,若接入网络n,在考虑估计误差的基础上,计算候选中继节点获得的信噪比:
γ u , n s r = E S | g ^ s r ( u , n ) | 2 ( E S σ s r 2 + σ 2 ) Γ n ;
其中ES为源节点发送信号的功率,表示源节点S到候选中继节点u在接入网络n时所估计的瞬时信道增益;σ2为高斯白噪声的方差,Γn为接入网络n时的信噪比差额;
2.2)对于所有的候选中继节点u∈UR,确定令其信噪比最大的网络n*对应的无线接入模式作为源节点S到对应候选中继节点u的接入模式;
2.3)对于所有给定的候选中继节点u∈UR,考虑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链路,若接入网络m,在考虑估计误差的基础上,计算目的节点获得的信噪比:
γ u , m r d = η u 2 E S | g ^ r d ( u , m ) | 2 | g ^ s r ( u , n * ) | 2 ( η u 2 E S ( | g ^ r d ( u , m ) | 2 σ s r 2 + | g ^ s r ( u , n * ) | 2 σ r d 2 + σ s r 2 σ r d 2 ) + σ s r d 2 ) Γ m ;
其中ηu为功率放大因子,表示候选中继节点u到目的节点D在接入网络m时所估计的瞬时信道增益,表示源节点S到候选中继节点u在接入网络n*时所估计的瞬时信道增益;为目的节点处的高斯白噪声方差,Γm为接入网络m时的信噪比差额;
2.4)对于所有的候选中继节点u∈UR,确定令其信噪比最大的网络m*对应的无线接入模式作为相应候选中继节点u到目的节点D的接入模式。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1)中各个候选中继节点u接入网络n时所获得的信噪比的计算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1.1)记源节点发送的信号为x,则候选中继节点u接收到的信号为:
y u = E s g s r ( u , n ) x + n u ;
其中nu表示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高斯白噪声,gsr(u,n)为源节点S到候选中继节点u在接入网络n时的实际瞬时信道增益;
2.1.2)由于候选中继节点u对自身到源节点S的链路增益估计值为存在估计误差则候选中继节点u判定自身接收到信号的有益部分为而剩余部分被认作噪声干扰;
2.1.3)候选中继节点u判定接入网络n后获得的信噪比为:
γ u , n s r = E S | g ^ s r ( u , n ) | 2 ( E S σ s r 2 + σ 2 ) Γ n ;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步骤2.3)中各个候选中继节点u接入网络m时目的节点所获得的信噪比的计算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3.1)候选中继节点以放大转发模式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转发,候选中继节点u的功率放大因子为:
η u = E R E S | g s r ( u , n * ) | 2 + σ 2 = E R E S ( | g ^ s r ( u , n * ) | 2 + σ s r 2 ) + σ 2 ;
其中,gsr(u,n*)为源节点S到候选中继节点u在接入网络n*时的实际瞬时信道增益,ER表示中继转发信号的功率的约束要求,而功率放大因子可确保中继转发信号的功率满足该约束要求ER
2.3.2)目的节点D接收到的候选中继节点u转发的信号为:
yd=ηugrd(u,m)yu+nd
其中nd表示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高斯白噪声,grd(u,m)为中继节点u到目的节点D在接入网络m时的实际瞬时信道增益;
2.3.3)由于候选中继节点u对自身到目的节点的链路增益估计值为存在估计误差因此,在步骤2.2)中确定了源节点S到候选中继节点u的接入模式为令该候选节点u信噪比最大的网络n*所对应的无线接入模式基础上,目的节点D接收到的信号yd可表示为:
y d = η u ( g ^ r d ( u , m ) + e u , m r d ) ( E S ( g ^ s r ( u , n * ) + e u , n * s r ) x + n u ) + n d ;
其中,表示源节点S到候选中继节点u在接入网络n*时的信道估计误差;
则候选中继节点u判定目的节点D接收到信号的有益部分为:
η u E S g ^ r d ( u , m ) g ^ s r ( u , n * ) x ;
而被认作噪声干扰的部分为:
η u E S ( g ^ r d ( u , m ) e u , n * s r + g ^ s r ( u , n * ) e u , m r d + e u , n * r d e u , m r d ) x + η u ( g ^ r d ( u , m ) + e u , m r d ) n u + n d ;
2.3.4)候选中继节点u判定接入网络m时目的节点获得的信噪比为:
γ u , m r d = η u 2 E S | g ^ r d ( u , m ) | 2 | g ^ s r ( u , n * ) | 2 ( η u 2 E S ( | g ^ r d ( u , m ) | 2 σ s r 2 + | g ^ s r ( u , n * ) | 2 σ r d 2 + σ s r 2 σ r d 2 ) + σ s r d 2 ) Γ m ;
其中,可表示为:
σ s r d 2 = η u 2 ( | g ^ r d ( u , m ) | 2 + σ r d 2 ) σ 2 + σ 2 .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的具体方法如下:
3.1)对于所有候选中继节点u∈UR,计算其协作性能因子:
μ u = m i n { γ u , n * s r , γ u , m * r d } ;
其中,为源节点S到候选中继节点u在接入网络n*时该候选中继节点u所获得的信噪比,表示候选中继节点u到目的节点D在接入网络m*时目的节点D所获得的信噪比;
3.2)从所有候选中继节点中选择出协作性能因子最大的中继节点u*作为最优中继节点,即:
u * = arg m a x u ∈ U R { μ u } .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步骤S4中,最优中继节点u*与源节点S之间的通信接入网络n*,与目的节点之间的通信接入网络m*,采用放大转发模式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协作转发。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异构协作网络的无线接入模式及协作中继选择方法,该方案考虑节点对于信道状态信息估计的不准确性,基于该不完美的信道状态信息对每一个候选中继的两跳链路选择合适的无线接入模式,再从候选中继中选择出最优性能的中继,提高了协作传输的可靠性;
2、本发明所提的方法充分利用了复杂的异构网络资源,考虑到不同无线接入模式对节点性能增益的不同,使节点具有选择接入不同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权利;另一方面,本发明引入了最大最小中继选择机制(参见2014年GaojieChen等人在“IEEETransactionsonVehicularTechnology”(《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车辆技术会刊》)(2014年11月第63卷)发表的“Decode-and-ForwardBuffer-AidedRelaySelectioninCognitiveRelayNetwork”(《认知中继网络中基于解码转发的具备队列缓存辅助的中继选择策略》)),该机制可有效降低异构协作网络中中继选择的复杂度,同时使得用户终端能够获得满分集增益;
上述异构协作系统联合考虑无线接入模式选择以及中继选择问题,基于不完美的信道状态信息,考量不同网络带来的性能增益,使得用户终端能够获得满分集增益,并提高了协作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使用的无线异构协作网络模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现总流程图;
图3为图2中源节点到各中继节点以及各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的无线接入模式选择子流程图;
图4为仿真试验中本发明与传统策略的选择错误中继概率的结果对比示意图;
图5和图6分别为仿真试验中本发明与传统策略的产生中断概率的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使用的无线异构协作系统,由1个源节点、U个候选中继节点、1个目的节点组成。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1:获取信道状态信息。
1.1)各候选中继节点基于最小均方差的信道估计方法估计自身与源节点以及目的节点在接入不同网络时的瞬时信道增益;
1.2)中继节点生成估计误差因子,表示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到各候选中继节点在接入不同网络时的信道估计误差所述估计误差相互独立,且分别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的复高斯分布。
步骤2:确定源节点到各中继节点以及各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的无线接入模式。如图3所示,步骤S2的步骤具体实现如下:
2.1)对于所有给定的候选中继节点u∈UR,考虑源节点到候选中继节点链路,在考虑估计误差的基础上,计算接入不同网络n时中继节点所获得的信噪比
2.1.1)记源节点发送的信号为x,则候选中继节点u接收到的信号为:
y u = E S g s r ( u , n ) x + n u ;
其中ES为源节点发送信号的功率,nu表示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高斯白噪声,gsr(u,n)为源节点S到候选中继节点u在接入网络n时的实际瞬时信道增益;
2.1.2)由于候选中继节点u对自身到源节点S的链路增益估计值为存在估计误差则候选中继节点u判定自身接收到信号的有益部分为而剩余部分被认作噪声干扰;
2.1.3)候选中继节点u判定接入网络n后获得的信噪比为其中Γn为接入网络n时的信噪比差额。该值越大,表明接入网络n所带来的性能增益越低;
对于所有候选中继用户及所有可接入网络重复步骤2.1.1)至2.1.3)计算该信噪比值。
2.2)对于所有给定的候选中继节点u∈UR,确定令其信噪比最大的网络n*对应的无线接入模式作为源节点S到中继节点u的接入模式;
2.3)对于所有给定的候选中继节点u∈UR,考虑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链路,在考虑估计误差的基础上,计算接入不同网络m时目的节点所获得的信噪比
2.3.1)候选中继节点以放大转发模式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转发,候选中继节点u的功率放大因子为:
η u = E R E S | g s r ( u , n * ) | 2 + σ 2 = E R E S ( | g ^ s r ( u , n * ) | 2 + σ s r 2 ) + σ 2 ;
该放大因子可确保中继转发信号的功率满足约束要求ER
2.3.2)目的节点D接收到的候选中继节点u转发的信号为:
yd=ηugrd(u,m)yu+nd
其中nd表示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高斯白噪声,grd(u,m)为中继节点u到目的节点D在接入网络m时的实际瞬时信道增益;
2.3.3)由于候选中继节点u对自身到目的节点的链路增益估计值为存在估计误差因此,在步骤2.2)中确定了源节点S到候选中继节点u的接入模式为令该候选节点u信噪比最大的网络n*所对应的无线接入模式基础上,目的节点D接收到的信号yd可表示为:
y d = η u ( g ^ r d ( u , m ) + e u , m r d ) ( E S ( g ^ s r ( u , n * ) + e u , n * s r ) x + n u ) + n d ;
其中,表示源节点S到候选中继节点u在接入网络n*时的信道估计误差;
则候选中继节点u判定目的节点D接收到信号的有益部分为:
η u E S g ^ r d ( u , m ) g ^ s r ( u , n * ) x ;
而被认作噪声干扰的部分为:
η u E S ( g ^ r d ( u , m ) e u , n * s r + g ^ s r ( u , n * ) e u , m r d + e u , n * r d e u , m r d ) x + η u ( g ^ r d ( u , m ) + e u , m r d ) n u + n d ;
2.3.4)候选中继节点u判定接入网络m时目的节点获得的信噪比为:
γ u , m r d = η u 2 E S | g ^ r d ( u , m ) | 2 | g ^ s r ( u , n * ) | 2 ( η u 2 E S ( | g ^ r d ( u , m ) | 2 σ s r 2 + | g ^ s r ( u , n * ) | 2 σ r d 2 + σ s r 2 σ r d 2 ) + σ s r d 2 ) Γ m ;
其中,可表示为:
σ s r d 2 = η u 2 ( | g ^ r d ( u , m ) | 2 + σ r d 2 ) σ 2 + σ 2 .
对于所有候选中继用户及所有可接入网络重复步骤2.3.1)至2.3.4)计算该信噪比值。
2.4)对于所有给定的候选中继节点u∈UR,确定令其信噪比最大的网络m*对应的无线接入模式作为中继节点u到目的节点D的接入模式。
步骤3:从候选中继节点中确定最优中继节点:本发明采用最大最小中继选择准则,对于各个候选中继节点u∈UR,计算其协作性能因子而后从所有候选中继节点中选择出协作性能因子最大的中继u*作为最优中继,即
步骤4:源节点对本地将要被发送的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和调制后,将数据传送给被选择的中继节点,由该中继节点进行协作转发。
4.1)源节点对本地即将被发送的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和调制,提高数据的纠错检错能力,有效地适应无线信道传输;
4.2)中继节点通过网络n*接收到信号后,采用放大转发的方式,对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后,再通过网络m*转发给目的节点。
以下将通过仿真实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性能。
仿真考虑了3用户2接入网络的中继选择问题,两个网络带来的信噪比差额分别为1.5和2,假设源节点和候选中继节点发送功率为1,高斯白噪声方差为10-5。从图4、图5和图6可以看出,相比于传统的不考虑信道状态信息估计误差的策略(实际上存在估计误差),本发明的优势体现为如下两点:1)不论估计误差值的大小,本发明皆能够确保选择出正确的中继,而传统策略的性能则随着估计误差的增加而不断恶化;2)随着估计误差值的增大,本发明的策略得到的中断概率逐渐增加,但是相比于传统策略,该中断概率值可以忽略不计,因而本发明可有效保证协作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和构思,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该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异构协作网络中的无线接入模式及中继选择方法,包括源节点、目的节点以及若干候选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各候选中继节点估计自身与源节点以及目的节点在接入不同网络时的瞬时信道增益,并生成估计误差因子;
S2各候选中继节点根据测量的瞬时信道增益信息,在考虑测量误差基础上,确定源节点到各候选中继节点以及各候选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的无线接入模式;
S3采用最大最小中继选择机制从候选中继节点中确定最优中继节点;
S4最优中继节点选择完毕后,源节点对本地将要发送的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和调制后,将数据传送给被选择的中继节点,由该中继节点进行协作转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构协作网络中的无线接入模式及中继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估计误差因子包括源节点到各候选中继节点在接入不同网络时的信道估计误差以及目的节点到各候选中继节点在接入不同网络时的信道估计误差所述估计误差相互独立,且分别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的复高斯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构协作网络中的无线接入模式及中继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的具体方法如下:
2.1)对于所有的候选中继节点u∈UR,UR={1,2...,U}为候选中继节点集合,U为中继节点的总个数,考虑源节点到候选中继节点链路,若接入网络n,在考虑估计误差的基础上,计算候选中继节点获得的信噪比:
γ u , n s r = E S | g ^ s r ( u , n ) | 2 ( E S σ s r 2 + σ 2 ) Γ n ;
其中ES为源节点发送信号的功率,表示源节点S到候选中继节点u在接入网络n时所估计的瞬时信道增益;σ2为高斯白噪声的方差,Гn为接入网络n时的信噪比差额;
2.2)对于所有的候选中继节点u∈UR,确定令其信噪比最大的网络n*对应的无线接入模式作为源节点S到对应候选中继节点u的接入模式;
2.3)对于所有给定的候选中继节点u∈UR,考虑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链路,若接入网络m,在考虑估计误差的基础上,计算目的节点获得的信噪比:
γ u , m r d = η u 2 E S | g ^ r d ( u , m ) | 2 | g ^ s r ( u , n * ) | 2 ( η u 2 E S ( | g ^ r d ( u , m ) | 2 σ s r 2 + | g ^ s r ( u , n * ) | 2 σ r d 2 + σ s r 2 σ r d 2 ) + σ s r d 2 ) Γ m ;
其中ηu为功率放大因子,表示候选中继节点u到目的节点D在接入网络m时所估计的瞬时信道增益,表示源节点S到候选中继节点u在接入网络n*时所估计的瞬时信道增益;为目的节点处的高斯白噪声方差,Гm为接入网络m时的信噪比差额;
2.4)对于所有的候选中继节点u∈UR,确定令其信噪比最大的网络m*对应的无线接入模式作为相应候选中继节点u到目的节点D的接入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构协作网络中的无线接入模式及中继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1)中各个候选中继节点u接入网络n时所获得的信噪比的计算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1.1)记源节点发送的信号为x,则候选中继节点u接收到的信号为:
y u = E S g s r ( u , n ) x + n u ;
其中nu表示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高斯白噪声,gsr(u,n)为源节点S到候选中继节点u在接入网络n时的实际瞬时信道增益;
2.1.2)由于候选中继节点u对自身到源节点S的链路增益估计值为存在估计误差则候选中继节点u判定自身接收到信号的有益部分为而剩余部分被认作噪声干扰;
2.1.3)候选中继节点u判定接入网络n后获得的信噪比为:
γ u , n s r = E S | g ^ s r ( u , n ) | 2 ( E S σ s r 2 + σ 2 ) Γ n .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构协作网络中的无线接入模式及中继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3)中各个候选中继节点u接入网络m时目的节点所获得的信噪比的计算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3.1)候选中继节点以放大转发模式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转发,候选中继节点u的功率放大因子为:
η u = E R E S | g s r ( u , n * ) | 2 + σ 2 = E R E S ( | g ^ s r ( u , n * ) | 2 + σ s r 2 ) + σ 2 ;
其中,gsr(u,n*)为源节点S到候选中继节点u在接入网络n*时的实际瞬时信道增益,ER表示中继转发信号的功率的约束要求,而功率放大因子可确保中继转发信号的功率满足该约束要求ER
2.3.2)目的节点D接收到的候选中继节点u转发的信号为:
yd=ηugrd(u,m)yu+nd
其中nd表示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高斯白噪声,grd(u,m)为中继节点u到目的节点D在接入网络m时的实际瞬时信道增益;
2.3.3)由于候选中继节点u对自身到目的节点的链路增益估计值为存在估计误差因此,在步骤2.2)中确定了源节点S到候选中继节点u的接入模式为令该候选节点u信噪比最大的网络n*所对应的无线接入模式基础上,目的节点D接收到的信号yd可表示为:
y d = η u ( g ^ r d ( u , m ) + e u , m r d ) ( E S ( g ^ s r ( u , n * ) + e u , n * s r ) x + n u ) + n d ;
其中,表示源节点S到候选中继节点u在接入网络n*时的信道估计误差;
则候选中继节点u判定目的节点D接收到信号的有益部分为:
η u E S g ^ r d ( u , m ) g ^ s r ( u , n * ) x ;
而被认作噪声干扰的部分为:
η u E S ( g ^ r d ( u , m ) e u , n * s r + g ^ s r ( u , n * ) e u , m r d + e u , n * s r e u , m r d ) x + η u ( g ^ r d ( u , m ) + e u , m r d ) n u + n d ;
2.3.4)候选中继节点u判定接入网络m时目的节点获得的信噪比为:
γ u , m r d = η u 2 E S | g ^ r d ( u , m ) | 2 | g ^ s r ( u , n * ) | 2 ( η u 2 E S ( | g ^ r d ( u , m ) | 2 σ s r 2 + | g ^ s r ( u , n * ) | 2 σ r d 2 + σ s r 2 σ r d 2 ) + σ s r d 2 ) Γ m ;
其中,可表示为:
σ s r d 2 = η u 2 ( | g ^ r d ( u , m ) | 2 + σ r d 2 ) σ 2 + σ 2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构协作网络中的无线接入模式及中继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的具体方法如下:
3.1)对于所有候选中继节点u∈UR,计算其协作性能因子:
μ u = m i n { γ u , n * s r , γ u , m * r d } ;
其中,为源节点S到候选中继节点u在接入网络n*时该候选中继节点u所获得的信噪比,表示候选中继节点u到目的节点D在接入网络m*时目的节点D所获得的信噪比;
3.2)从所有候选中继节点中选择出协作性能因子最大的中继节点u*作为最优中继节点,即:
u * = arg m a x u ∈ U R { μ u }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构协作网络中的无线接入模式及中继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最优中继节点u*与源节点S之间的通信接入网络n*,与目的节点之间的通信接入网络m*,采用放大转发模式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协作转发。
CN201510700973.0A 2015-10-26 2015-10-26 异构协作网络中的无线接入模式及中继选择方法 Active CN1052281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0973.0A CN105228189B (zh) 2015-10-26 2015-10-26 异构协作网络中的无线接入模式及中继选择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0973.0A CN105228189B (zh) 2015-10-26 2015-10-26 异构协作网络中的无线接入模式及中继选择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8189A true CN105228189A (zh) 2016-01-06
CN105228189B CN105228189B (zh) 2019-04-23

Family

ID=54996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00973.0A Active CN105228189B (zh) 2015-10-26 2015-10-26 异构协作网络中的无线接入模式及中继选择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2818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8628A (zh) * 2017-06-26 2017-12-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射频能量收集中继网络中的协作传输方法
CN111641991A (zh) * 2020-05-07 2020-09-0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数据缓存的多中继两跳网络安全传输方法
CN111756407A (zh) * 2020-06-24 2020-10-09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优化各态历经数据到达率的异构单中继通道传输方法
CN112910534A (zh) * 2021-01-18 2021-06-04 广州大学 基于数据驱动的中继选择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8627A (zh) * 2009-06-23 2009-11-25 北京邮电大学 协作通信中源与中继节点的功率最优联合分配的方法
CN101977391A (zh) * 2010-10-15 2011-02-16 北京邮电大学 认知无线网中多终端协作通信方法
US20120250545A1 (en) * 2009-07-17 2012-10-04 France Telecom Selection of dynamic relays for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in a mobile network
CN102917442A (zh) * 2012-10-08 2013-02-06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多因素综合的两跳多中继系统的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WO2014190823A1 (zh) * 2013-05-31 2014-12-04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异构tdd中继网络中基于asa辅助的干扰协调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8627A (zh) * 2009-06-23 2009-11-25 北京邮电大学 协作通信中源与中继节点的功率最优联合分配的方法
US20120250545A1 (en) * 2009-07-17 2012-10-04 France Telecom Selection of dynamic relays for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in a mobile network
CN101977391A (zh) * 2010-10-15 2011-02-16 北京邮电大学 认知无线网中多终端协作通信方法
CN102917442A (zh) * 2012-10-08 2013-02-06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多因素综合的两跳多中继系统的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WO2014190823A1 (zh) * 2013-05-31 2014-12-04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异构tdd中继网络中基于asa辅助的干扰协调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8628A (zh) * 2017-06-26 2017-12-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射频能量收集中继网络中的协作传输方法
CN107508628B (zh) * 2017-06-26 2020-10-0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射频能量收集中继网络中的协作传输方法
CN111641991A (zh) * 2020-05-07 2020-09-0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数据缓存的多中继两跳网络安全传输方法
CN111641991B (zh) * 2020-05-07 2022-02-0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数据缓存的多中继两跳网络安全传输方法
CN111756407A (zh) * 2020-06-24 2020-10-09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优化各态历经数据到达率的异构单中继通道传输方法
CN112910534A (zh) * 2021-01-18 2021-06-04 广州大学 基于数据驱动的中继选择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CN112910534B (zh) * 2021-01-18 2022-07-05 广州大学 基于数据驱动的中继选择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8189B (zh) 2019-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8082B (zh) 接入点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1217784B (zh) 一种通信架构中的无线网络、通信设备和接入点
US8731553B2 (e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a device for a target terminal and a cooperative terminal
CN101431393B (zh) 重叠复用传输方法及基站与用户终端
CN101355409A (zh) 结合位置信息的伙伴选择与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
CN105228189A (zh) 异构协作网络中的无线接入模式及中继选择方法
JP4326561B2 (ja) 移動通信端末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JP2018530260A (ja) 隣接ノードとの通信のネットワークランクの決定方法
CN102549941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考虑延迟的多点协作的方法
CN103533613B (zh) 一种过时信道信息下的放大转发中继选择方法
US8249599B2 (en) Terminal, random access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N105792366A (zh) 同道干扰下无线充能中继网络最优传输时隙时间分配方法
CN101848524B (zh) 无线多中继协作传输网络的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方法
CN104812038A (zh) 一种ap发射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2511142A (zh) 改进无线系统的链路预算的方法和系统
CN102238558A (zh) 一种网络优化的方法和网络硬仿真系统
US7623597B2 (en) Block codeword decoder with confidence indicator
CN104184509A (zh) 无线多播系统中的中继协作传输方法
CN104717035A (zh) 一种基于d2d通信的蜂窝网络的干扰对齐方法
CN102318398B (zh) 多点协作接收处理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3002480B (zh) 上行基带信号分布式协同检测方法以及设备
CN100568764C (zh) 一种td-scdma系统中的上行闭环功率控制的方法
CN104378151B (zh) 大规模中继网络中基于时隙aloha的贪婪中继选择方法
CN103036643A (zh) 小区间干扰消除方法、中继节点和基站
CN102123438B (zh) 动态选择多中继站点协同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