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1126A - 一种乳化驱油功能菌油藏本源化的调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乳化驱油功能菌油藏本源化的调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1126A
CN105221126A CN201510695483.6A CN201510695483A CN105221126A CN 105221126 A CN105221126 A CN 105221126A CN 201510695483 A CN201510695483 A CN 201510695483A CN 105221126 A CN105221126 A CN 1052211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oil
emulsification
function bacterium
displa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954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21126B (zh
Inventor
张绍东
李彩风
刘涛
胡婧
段传慧
徐闯
巴燕
冯云
谭晓明
宋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Shengli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Shengli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Shengli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69548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211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21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1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21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1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乳化驱油功能菌油藏本源化的调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目标油藏的筛选;乳化功能菌的筛选,筛选的指标包括以原油为碳源乳化能力评价和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能力评价;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调控方案的优化;现场实施,根据现场试验结果调整现场试验方案。本发明具有适应范围广、调控思路清晰、操作性好、针对性强、投资成本低和现场试验效果良好。因此,可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中。

Description

一种乳化驱油功能菌油藏本源化的调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采油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乳化驱油功能菌油藏本源化的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外许多力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阶段,迫切需要新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以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微生物驱油技术作为一项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采油技术,为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微生物采油技术分为内源和外源微生物驱油。其中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成本低、操作简便、适应性强,更具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技术是仅向油藏中注入营养液(激活剂),利用油藏中已存在的具有乳化原油、产生物气等驱油功能的内源微生物群落及代谢作用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目前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在室内研究和现场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证实该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研究发现部分油藏中驱油微生物群落结构并不完整,缺乏具有乳化驱油功能的内源菌,现有技术只能激活油藏中其他类内源菌,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潜力不能充分发挥,驱油效果不显著,导致该类油藏往往不能作为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实施的目标油藏,从而限制了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乳化驱油功能菌油藏本源化的调控方法,向缺乏乳化驱油功能菌的油藏中添加乳化驱油功能菌,通过调控使其在油藏环境中成为内源微生物优势种群,形成稳定的驱油微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提高在该类油藏实施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应用效果,扩大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乳化驱油功能菌油藏本源化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目标油藏的筛选
现场采集目标油藏样品前先排放5~10L地层水,用无菌氮气充分置换出无菌取样器中的空气后获取1.0~2.0L地层水样品;10h内开展内源微生物激活乳化实验,往锥形瓶内加入地层水样品后添加有机激活剂和质量浓度为1%的原油;然后放置在目标油藏温度和100rpm转速下震荡培养3~6d;进行乳化现象观察;并对地层水样品中的无机盐离子进行检测;筛选出缺乏乳化功能微生物的目标油藏。
2、乳化功能菌的筛选
(1)以原油为碳源乳化能力评价
取500mL锥形瓶,加入200mL地层水,添加无机盐营养剂、质量浓度为1%的原油、体积浓度为1%的乳化功能菌;然后放置在目标油藏温度下,100~150rpm转速下震荡培养5~10d;取培养后的液体进行乳化原油粒径测定;初步筛选出能在目标油藏环境下以原油为碳源生长代谢的乳化功能菌。
(2)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能力评价
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能力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填装目标油藏渗透率的填砂岩心;岩心抽真空,饱和目标油藏地层水,计算孔隙体积(PV);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原油老化7天;一次水驱,一次水驱1.0~1.5PV为止;在目标油藏温度下,往岩心中注入0.005~0.010PV含体积浓度为1%油乳化功能菌的无机盐营养体系,培养10~20d;然后用目标油藏地层水连续驱替3~4PV;接着将目标油藏地层水配制的无机盐营养剂驱替20~30d后对产出液取样,10000rpm~12000rpm转速下高速离心油水样品收集菌体,然后提取细菌基因组,对基因组测序,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复筛获得在微生物群落中占有比例超过50%的乳化功能菌。
3、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调控方案的优化
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调控方案的优化的具体步骤如下:填装目标油藏渗透率的填砂岩心;岩心抽真空,饱和目标油藏地层水,计算孔隙体积(PV);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计算岩心的原始含油;将目标油藏地层水由岩心入口端注入至岩心出口产出液含水98%以上,计算一次水驱采收率;目标油藏温度下,分别将不同注入量的复筛获得的乳化功能菌注入岩心;用加入无机盐营养剂的目标油藏地层水驱替15~20d;计算内源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最后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最终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调控方案。
4、现场实施
按照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调控方案优化结果进行微生物驱油现场实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现场实施6~12月后分析跟踪检测结果,进入现场实施后的评价、调控阶段,根据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对方案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的有机激活剂由葡萄糖、蛋白胨和磷酸氢二钾组成,质量浓度分别为0.3~0.5%、0.1~0.3%和0.01~0.05%。
所述的初步筛选出能在目标油藏环境下以原油为碳源生长代谢的乳化功能菌,是指在目标油藏环境下能利用原油生长繁殖,作用后的原油乳化粒径≤20μm的乳化功能菌。
所述的无机盐营养剂由氮源、磷源、硫酸亚铁和氯化钙组成,质量浓度分别为0.2~0.5%、0.1~0.3%、0.01~0.02%和0.01~0.03%;氮源为氯化铵、尿素和硝酸铵中的一种,磷源为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铵和磷酸二氢铵的一种。
所述的不同注入量的复筛获得的乳化功能菌,其注入量为0.002~0.010PV。
所述的根据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对方案进行调整,其调整方案如下:如乳化功能菌含量超过30%则按照原方案继续实施,如乳化功能菌含量低于30%则再次进行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调控方案的优化,并依据优化结果调整现场实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适应范围广,该发明适用于微生物驱油的所有油藏,拓宽了内源微生物驱油的应用,明确了驱油功能菌在微生物驱油中的重要贡献,调控思路清晰,操作性好。
(2)针对性强,该发明提供的调控方案紧密抓住目标油藏中缺少的驱油功能菌的生长代谢特性及其在油藏环境下的动态演变规律,使微生物群落朝着有利于微生物采油的目标发展,进步提高了现场实施的针对性。
(3)节约成本,该发明在油藏环境下通过人工调控使外源驱油功能菌逐渐演变成内源微生物优势种群来充分发挥微生物的驱油功能。因此,新的微生物驱油生态系统一旦形成,只需要向油藏注入营养体系激活驱油功能菌即可,无需不间断地通过地面发酵外源功能菌再注入油藏来发挥驱油作用,大大节约成本。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胜利油田区块A1,埋藏深度1032~1150m,油藏温度65℃,渗透率变异系数0.518,油藏渗透率790×10-3μm2,原油粘度220mPa.s,采出程度46.0%,试验区含油面积0.82km2,有效厚度10.2m,地质储量12.5×104t。
1、目标油藏的筛选
现场采集目标油藏样品前先排放5L地层水,用无菌氮气充分置换出无菌取样器中的空气后获取1.0L地层水样品;10h内开展内源微生物激活乳化实验,往锥形瓶内加入地层水样品后添加质量浓度为0.4%葡萄糖、质量浓度为0.2%蛋白胨、质量浓度为0.02%磷酸氢二钾的有机激活剂和质量浓度为1%的原油;然后放置在65℃和100rpm转速下震荡培养3d;无原油乳化现象发生,说明该区块不存在乳化功能菌,符合筛选条件;并对地层水样品中的无机盐离子进行检测,测试结果见表1。
表1目标油藏无机盐离子测试
2、乳化功能菌的筛选
(1)以原油为碳源乳化能力评价
取3个500mL锥形瓶,分别加入200mL地层水,添加质量浓度为0.2%氯化铵、质量浓度为0.1%磷酸氢二钾、质量浓度为0.02%硫酸亚铁、质量浓度为0.02%氯化钙的无机盐营养剂、质量浓度为1%的原油、体积浓度为1%的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3种乳化功能菌;然后放置在65℃、100rpm转速下震荡培养5d;乳化原油粒径如表2所示,筛选出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均能在A1油藏环境下以原油为碳源生长代谢,并有效乳化原油。
表2镜检原油乳化粒径
细菌名称 乳化油滴粒径,μm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 8
蜡样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16
(2)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能力评价
填装渗透率为790×10-3μm2的填砂岩心2组;岩心抽真空,饱和目标油藏地层水,计算孔隙体积PV为235mL;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原油老化7d;一次水驱,一次水驱235mL为止;在目标油藏温度65℃条件下,往岩心中分别注入2.35mL含体积浓度为1%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上述无机盐营养剂(质量浓度为0.2%氯化铵、质量浓度0.1%磷酸氢二钾、质量浓度0.02%硫酸亚铁、质量浓度0.02%氯化钙),培养10d;然后用目标油藏地层水连续驱替3PV为705mL;接着将目标油藏地层水配制质量浓度为0.2%氯化铵、质量浓度0.1%磷酸氢二钾、质量浓度0.02%硫酸亚铁和质量浓度0.02%氯化钙的无机盐营养剂驱替20d后对产出液取样,10000rpm转速下高速离心油水样品收集菌体,然后提取细菌基因组,对基因组测序,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在产出液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2%和26%,表明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具有良好的在A1油藏中本源化的能力。
表3岩心产出液菌群结构分析结果
细菌名称 比例,%
沙雷氏菌 11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 62
高温脱硫弧菌 19
互营杆菌 8
表4岩心产出液菌群结构分析结果
细菌名称 比例,%
弓形菌 13
枯草芽孢杆菌 26
高温脱硫弧菌 17
梭状芽孢杆菌 40
互营杆菌 4
3、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调控方案的优化
填装渗透率为790×10-3μm2的填砂岩心5组;岩心抽真空,饱和目标油藏地层水,计算孔隙体积245mL、230mL、242mL、232mL和240mL;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计算岩心的原始含油;将目标油藏地层水由岩心入口端注入至岩心出口产出液含水98%以上,计算一次水驱采收率;目标油藏温度65℃条件下,分别将不同注入量的复筛获得的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注入岩心;用加入质量浓度为0.2%氯化铵、质量浓度0.1%磷酸氢二钾、质量浓度0.02%硫酸亚铁和质量浓度0.02%氯化钙的无机盐营养剂的目标油藏地层水驱替20d;内源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见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的注入量超过0.006PV时,内源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值增加不明显,因此,选择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的注入量为0.006PV。
表5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调控方案优化结果
4、现场实施
按照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调控方案优化结果利用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进行A1油藏本源化驱油现场实施,总共注入750m3菌液、1.2×104m3由质量浓度为0.2%氯化铵、质量浓度0.1%磷酸氢二钾、质量浓度0.02%硫酸亚铁和质量浓度0.02%氯化钙组成的无机盐营养剂;分析跟踪检测结果,如表6所示,不同时间取样后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的含量均超过30%以上,无需调整方案。A1油藏实施二年来,阶段提高原油采收率5.3%,现场试验效果良好。
表6不同时间取样时间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的含量
取样时间,现场试验后 比例,%
第6个月 38
第12个月 52
第18个月 43
第24个月 49
实施例2
胜利油田区块H3,埋藏深度890~990m,油藏温度43℃,渗透率变异系数0.73,油藏渗透率1250×10-3μm2,原油粘度985mPa.s,采出程度41.0%,试验区含油面积3.82km2,有效厚度8.2m,地质储量9.6×104t。
1、目标油藏的筛选
现场采集目标油藏样品前先排放8L地层水,用无菌氮气充分置换出无菌取样器中的空气后获取1.5L地层水样品;10h内开展内源微生物激活乳化实验,往锥形瓶内加入地层水样品后添加质量浓度为0.3%葡萄糖、质量浓度为0.1%蛋白胨、质量浓度为0.01%磷酸氢二钾的有机激活剂和质量浓度为1%的原油;然后放置在43℃和100rpm转速下震荡培养6d;无原油乳化现象发生,说明该区块不存在乳化功能菌,符合筛选条件;并对地层水样品中的无机盐离子进行检测,测试结果见表7。
表7目标油藏无机盐离子测试
2、乳化功能菌的筛选
(1)以原油为碳源乳化能力评价
取3个500mL锥形瓶,分别加入200mL地层水,添加质量浓度为0.3%尿素、质量浓度为0.2%磷酸二氢钾、质量浓度为0.01%硫酸亚铁、质量浓度为0.01%氯化钙的无机盐营养剂、质量浓度为1%的原油、体积浓度为1%的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3种乳化功能菌;然后放置在43℃、150rpm转速下震荡培养10d;乳化原油粒径如表8所示,筛选出枯草芽孢杆菌能在H3油藏环境下以原油为碳源生长代谢,并有效乳化原油。
表8镜检原油乳化粒径
细菌名称 乳化油滴粒径,μm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
蜡样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15
(2)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能力评价
填装渗透率为1250×10-3μm2的填砂岩心1组;岩心抽真空,饱和目标油藏地层水,计算孔隙体积PV为245mL;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原油老化7d;一次水驱,一次水驱367.5mL为止;在目标油藏温度43℃条件下,往岩心中分别注入1.225mL含体积浓度为1%枯草芽孢杆菌的质量浓度为0.3%尿素、质量浓度0.2%磷酸二氢钾、质量浓度0.01%硫酸亚铁和质量浓度0.01%氯化钙的无机盐营养剂,培养15d;然后用目标油藏地层水连续驱替4PV为980mL;接着将目标油藏地层水配制的质量浓度为0.3%尿素、质量浓度0.2%磷酸二氢钾、质量浓度0.01%硫酸亚铁和质量浓度0.01%氯化钙的无机盐营养剂驱替30d后对产出液取样,11000rpm转速下高速离心油水样品收集菌体,然后提取细菌基因组,对基因组测序,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从表9可以看出,枯草芽孢杆菌在产出液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中所占比例为75%,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良好的在H3油藏中本源化的能力。
表9岩心产出液菌群结构分析结果
细菌名称 比例,%
弓形菌 11
枯草芽孢杆菌 75
脱铁杆菌 5
沙雷氏菌 9
3、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调控方案的优化
填装渗透率为1250×10-3μm2的填砂岩心5组;岩心抽真空,饱和目标油藏地层水,计算孔隙体积233mL、238mL、245mL、230mL和241mL;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计算岩心的原始含油;将目标油藏地层水由岩心入口端注入至岩心出口产出液含水98%以上,计算一次水驱采收率;目标油藏温度43℃条件下,分别将不同注入量的复筛获得的枯草芽孢杆菌注入岩心;用加入由质量浓度为0.3%尿素、质量浓度0.2%磷酸二氢钾、质量浓度0.01%硫酸亚铁和质量浓度0.01%氯化钙组成的无机盐营养剂的目标油藏地层水驱替15d;内源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见表10所示,从表10可以看出枯草芽孢杆菌的注入量超过0.008PV时,内源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值增加不明显,因此,选择枯草芽孢杆菌的注入量为0.008PV。
表10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调控方案优化结果
4、现场实施
按照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调控方案优化结果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H3油藏本源化驱油现场实施,总共注入768m3的菌液、2.1×104m3质量浓度为0.3%尿素、质量浓度0.2%磷酸二氢钾、质量浓度0.01%硫酸亚铁和质量浓度0.01%氯化钙的无机盐营养剂;分析跟踪检测结果,如表11所示,不同时间取样后嗜枯草芽孢杆菌的含量均超过30%以上,无需调整方案。H3油藏实施三年来,阶段提高原油采收率7.5%,现场试验效果良好。
表11不同时间取样时间枯草芽孢杆菌的含量
取样时间,现场试验后 比例,%
第12个月 38
第16个月 52
第20个月 43
第24个月 49
第28个月 38
第32个月 47
第36个月 42
实施例3
胜利油田区块W2,埋藏深度1879~2378m,油藏温度70℃,渗透率变异系数0.357,油藏渗透率890×10-3μm2,原油粘度1265mPa.s,采出程度38.7%,试验区含油面积6.35km2,有效厚度32.5m,地质储量2.0×105t。
1、目标油藏的筛选
现场采集目标油藏样品前先排放10L地层水,用无菌氮气充分置换出无菌取样器中的空气后获取2.0L地层水样品;10h内开展内源微生物激活乳化实验,往锥形瓶内加入地层水样品后添加质量浓度为0.5%葡萄糖、质量浓度为0.3%蛋白胨、质量浓度为0.05%磷酸氢二钾的有机激活剂和质量浓度为1%的原油;然后放置在70℃和100rpm转速下震荡培养5d;无原油乳化现象发生,说明该区块不存在乳化功能菌,符合筛选条件;并对地层水样品中的无机盐离子进行检测,测试结果见表12。
表12目标油藏无机盐离子测试
2、乳化功能菌的筛选
(1)以原油为碳源乳化能力评价
取3个500mL锥形瓶,分别加入200mL地层水,添加质量浓度为0.5%硝酸铵、0.3%磷酸氢二铵、0.015%硫酸亚铁、0.03%氯化钙的无机盐营养剂、质量浓度为1%的原油、体积浓度为1%的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3种乳化功能菌;然后放置在70℃、120rpm转速下震荡培养8d;乳化原油粒径如表13所示,筛选出蜡样芽孢杆菌能在W2油藏环境下以原油为碳源生长代谢,并有效乳化原油。
表13镜检原油乳化粒径
细菌名称 乳化油滴粒径,μm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
蜡样芽孢杆菌 13
枯草芽孢杆菌
(2)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能力评价
填装渗透率为890×10-3μm2的填砂岩心2组;岩心抽真空,饱和目标油藏地层水,计算孔隙体积PV为250mL;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原油老化7d;一次水驱,一次水驱300mL为止;在目标油藏温度70℃条件下,往岩心中分别注入2.0mL含体积浓度为1%蜡样芽孢杆菌的质量浓度为0.5%硝酸铵、质量浓度0.3%磷酸氢二铵、质量浓度0.015%硫酸亚铁和质量浓度0.03%氯化钙的无机盐营养剂,培养20d;然后用目标油藏地层水连续驱替3.5PV为875mL;接着将目标油藏地层水配制的由质量浓度为0.5%硝酸铵、质量浓度0.3%磷酸氢二铵、质量浓度0.015%硫酸亚铁和质量浓度0.03%氯化钙组成的无机盐营养剂驱替25d后对产出液取样,12000rpm转速下高速离心油水样品收集菌体,然后提取细菌基因组,对基因组测序,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如表14。从表14可以看出,蜡样芽孢杆菌在产出液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中所占比例为65%表明蜡样芽孢杆菌具有良好的在W2油藏中本源化的能力。
表14岩心产出液菌群结构分析结果
细菌名称 比例,%
弓形菌 8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 12
高温脱硫弧菌 9
蜡样芽孢杆菌 65
假单胞菌 6
3、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调控方案的优化
填装渗透率为890×10-3μm2的填砂岩心5组;岩心抽真空,饱和目标油藏地层水,计算孔隙体积241mL、235mL、234mL、238mL和244mL;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计算岩心的原始含油;将目标油藏地层水由岩心入口端注入至岩心出口产出液含水98%以上,计算一次水驱采收率;目标油藏温度70℃条件下,分别将不同注入量的复筛获得的蜡样芽孢杆菌注入岩心;用加入质量浓度为0.5%硝酸铵、质量浓度0.3%磷酸氢二铵、质量浓度0.015%硫酸亚铁和质量浓度0.03%氯化钙的无机盐营养剂的目标油藏地层水驱替18d;内源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见表15所示,从表15可以看出蜡样芽孢杆菌的注入量超过0.004PV时,内源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值增加不明显,因此,选择蜡样芽孢杆菌的注入量为0.004PV。
表15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调控方案优化结果
4、现场实施
按照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调控方案优化结果利用蜡样芽孢杆菌进行W2油藏本源化驱油现场实施,总共注入800m3菌液、3.5×104m3由质量浓度为0.5%硝酸铵、质量浓度0.3%磷酸氢二铵、质量浓度0.015%硫酸亚铁和质量浓度0.03%氯化钙组成的无机盐营养剂;分析跟踪检测结果,如表16所示,不同时间取样后蜡样芽孢杆菌的含量均超过30%以上,无需调整方案。W2油藏实施二年来,阶段提高原油采收率6.8%,现场试验效果良好。
表16不同时间取样时间蜡样芽孢杆菌的含量
取样时间,现场试验后 比例,%
第9个月 38
第13个月 52
第17个月 43
第21个月 49
第25个月 40

Claims (7)

1.一种乳化驱油功能菌油藏本源化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目标油藏的筛选
现场采集目标油藏样品前先排放5~10L地层水,用无菌氮气充分置换出无菌取样器中的空气后获取1.0~2.0L地层水样品;10h内开展内源微生物激活乳化实验,往锥形瓶内加入地层水样品后添加有机激活剂和质量浓度为1%的原油;然后放置在目标油藏温度和100rpm转速下震荡培养3~6d;进行乳化现象观察;并对地层水样品中的无机盐离子进行检测;筛选出缺乏乳化功能微生物的目标油藏;
(2)乳化功能菌的筛选
①以原油为碳源乳化能力评价
取500mL锥形瓶,加入200mL地层水,添加无机盐营养剂、质量浓度为1%的原油、体积浓度为1%的乳化功能菌;然后放置在目标油藏温度下,100~150rpm转速下震荡培养5~10d;取培养后的液体进行乳化原油粒径测定;初步筛选出能在目标油藏环境下以原油为碳源生长代谢的乳化功能菌;
②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能力评价
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能力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填装目标油藏渗透率的填砂岩心;岩心抽真空,饱和目标油藏地层水,计算孔隙体积(PV);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原油老化7d;一次水驱,一次水驱1.0~1.5PV为止;在目标油藏温度下,往岩心中注入0.10PV含体积浓度为1%油乳化功能菌的无机盐营养体系,培养10~20d;然后用目标油藏地层水连续驱替3~4PV;接着将目标油藏地层水配制的无机盐营养剂驱替20~30d后对产出液取样,10000~12000rpm转速下高速离心油水样品收集菌体,然后提取细菌基因组,对基因组测序,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复筛获得在微生物群落中占有比例超过50%的乳化功能菌;
(3)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调控方案的优化
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调控方案的优化的具体步骤如下:填装目标油藏渗透率的填砂岩心;岩心抽真空,饱和目标油藏地层水,计算孔隙体积;饱和目标油藏中脱水脱气原油,计算岩心的原始含油;将目标油藏地层水由岩心入口端注入至岩心出口产出液含水98%以上,计算一次水驱采收率;目标油藏温度下,分别将不同注入量的复筛获得的乳化功能菌注入岩心;用加入无机盐营养剂的目标油藏地层水驱替15~20d;计算内源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最后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最终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调控方案;
(4)现场实施
按照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调控方案优化结果进行微生物驱油现场实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现场实施6~12月后分析跟踪检测结果,进入现场实施后的评价、调控阶段,根据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对方案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化驱油功能菌油藏本源化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激活剂由葡萄糖、蛋白胨和磷酸氢二钾组成,质量浓度分别为0.3~0.5%、0.1~0.3%和0.01~0.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化驱油功能菌油藏本源化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步筛选出能在目标油藏环境下以原油为碳源生长代谢的乳化功能菌,是指在目标油藏环境下能利用原油生长繁殖,作用后的原油乳化粒径≤20μm的乳化功能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化驱油功能菌油藏本源化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盐营养剂由氮源、磷源、硫酸亚铁和氯化钙组成,质量浓度分别为0.2~0.5%、0.1~0.3%、0.01~0.02%和0.01~0.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乳化驱油功能菌油藏本源化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氮源为氯化铵、尿素和硝酸铵中的一种,磷源为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铵和磷酸二氢铵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化驱油功能菌油藏本源化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注入量的复筛获得的乳化功能菌,其注入量为0.002~0.010PV。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化驱油功能菌油藏本源化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根据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对方案进行调整,其调整方案如下:如乳化功能菌含量超过30%则按照原方案继续实施,如乳化功能菌含量低于30%则再次进行乳化功能菌油藏本源化调控方案的优化,并依据优化结果调整现场实施。
CN201510695483.6A 2015-10-23 2015-10-23 一种乳化驱油功能菌油藏本源化的调控方法 Active CN1052211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95483.6A CN105221126B (zh) 2015-10-23 2015-10-23 一种乳化驱油功能菌油藏本源化的调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95483.6A CN105221126B (zh) 2015-10-23 2015-10-23 一种乳化驱油功能菌油藏本源化的调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1126A true CN105221126A (zh) 2016-01-06
CN105221126B CN105221126B (zh) 2018-04-13

Family

ID=54990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95483.6A Active CN105221126B (zh) 2015-10-23 2015-10-23 一种乳化驱油功能菌油藏本源化的调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21126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6196A (zh) * 2016-07-14 2016-12-1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高温高压体系下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方法及其应用
CN107476779A (zh) * 2017-08-30 2017-12-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激活油藏微生物产乳化剂进行油井堵水的方法
CN107829717A (zh) * 2017-10-27 2018-03-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厌氧产乳化剂的方法
CN110566170A (zh) * 2019-10-28 2019-12-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藏内微生物诱导矿物沉淀改善油藏非均质性方法
CN110578502A (zh) * 2019-08-14 2019-12-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含水稠油油藏的微生物吞吐采油方法、高含水稠油油藏的稠油降粘方法、营养激活剂
CN112983367A (zh) * 2021-03-15 2021-06-18 西北大学 一种弓形菌在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评价中的应用及其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66789A1 (en) * 2001-02-16 2002-08-29 Sofitech N.V. Modeling of reservoir stimulation treatment
CN101880630A (zh) * 2009-12-21 2010-11-10 路域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利用共生繁殖与复合代谢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及微生物制剂
CN102852499A (zh) * 2012-09-28 2013-01-02 天津亿利科能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向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CN102926728A (zh) * 2012-11-23 2013-02-13 天津亿利科能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海上油田内源微生物激活与外源微生物强化采油方法
CN102966340A (zh) * 2012-11-15 2013-03-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连续注入低浓度营养液的微生物循环驱油方法
CN103628851A (zh) * 2013-06-14 2014-03-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活油藏内源微生物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
CN104234675A (zh) * 2013-07-09 2014-12-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驱后油藏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CN104453811A (zh) * 2014-10-27 2015-03-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高渗油藏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N104481476A (zh) * 2014-10-27 2015-04-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4502524A (zh) * 2014-10-27 2015-04-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调剖功能的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66789A1 (en) * 2001-02-16 2002-08-29 Sofitech N.V. Modeling of reservoir stimulation treatment
CN101880630A (zh) * 2009-12-21 2010-11-10 路域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利用共生繁殖与复合代谢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及微生物制剂
CN102852499A (zh) * 2012-09-28 2013-01-02 天津亿利科能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向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CN102966340A (zh) * 2012-11-15 2013-03-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连续注入低浓度营养液的微生物循环驱油方法
CN102926728A (zh) * 2012-11-23 2013-02-13 天津亿利科能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海上油田内源微生物激活与外源微生物强化采油方法
CN103628851A (zh) * 2013-06-14 2014-03-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活油藏内源微生物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
CN104234675A (zh) * 2013-07-09 2014-12-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驱后油藏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CN104453811A (zh) * 2014-10-27 2015-03-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高渗油藏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N104481476A (zh) * 2014-10-27 2015-04-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4502524A (zh) * 2014-10-27 2015-04-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调剖功能的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孔祥平: "激活胜利油田单12区块内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室内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6196A (zh) * 2016-07-14 2016-12-1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高温高压体系下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方法及其应用
CN107476779A (zh) * 2017-08-30 2017-12-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激活油藏微生物产乳化剂进行油井堵水的方法
CN107829717A (zh) * 2017-10-27 2018-03-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厌氧产乳化剂的方法
CN107829717B (zh) * 2017-10-27 2019-11-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厌氧产乳化剂的方法
CN110578502A (zh) * 2019-08-14 2019-12-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含水稠油油藏的微生物吞吐采油方法、高含水稠油油藏的稠油降粘方法、营养激活剂
CN110566170A (zh) * 2019-10-28 2019-12-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藏内微生物诱导矿物沉淀改善油藏非均质性方法
CN112983367A (zh) * 2021-03-15 2021-06-18 西北大学 一种弓形菌在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评价中的应用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1126B (zh) 2018-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1126A (zh) 一种乳化驱油功能菌油藏本源化的调控方法
CN104213887B (zh) 一种利用淀粉废水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5201474A (zh) 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CN104234675B (zh) 一种聚合物驱后油藏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US20160002521A1 (en) Lubricants and wellbore fluids
CN102852499B (zh) 一种定向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CN108220196B (zh)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群处理石油污染黏土地基的方法
CN104453811A (zh) 一种中高渗油藏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N103527160B (zh) 一种激活油藏内源微生物产生物乳化剂的方法
CN101880630B (zh) 利用共生繁殖与复合代谢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及微生物制剂
CN103147730B (zh) 一种利用有机固体废弃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3628851A (zh) 一种激活油藏内源微生物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
CN103967461B (zh) 一种聚合物调剖辅助微生物循环驱油方法
CN104481476A (zh) 一种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6226196B (zh) 高温高压体系下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方法及其应用
CN102926728A (zh) 用于海上油田内源微生物激活与外源微生物强化采油方法
CN104502524A (zh) 一种具有调剖功能的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方法
CN1424484A (zh) 一种利用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CN103470234B (zh) 一种用于微生物驱油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CN102852497A (zh) 一种低渗透油田复合微生物采油方法
CN107100601A (zh) 一种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CN111205842B (zh) 一种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微生物采油工艺技术
CN102966340A (zh) 连续注入低浓度营养液的微生物循环驱油方法
CN107795306A (zh) 一种低渗透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N107829717B (zh) 一种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厌氧产乳化剂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