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70234B - 一种用于微生物驱油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微生物驱油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70234B
CN103470234B CN201310445761.3A CN201310445761A CN103470234B CN 103470234 B CN103470234 B CN 103470234B CN 201310445761 A CN201310445761 A CN 201310445761A CN 103470234 B CN103470234 B CN 1034702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
injection
activator
spot
injection techn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457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70234A (zh
Inventor
李希明
郭辽原
曹功泽
李彩风
王静
郝滨
杜春安
吴晓玲
宋欣
徐鹏
曹嫣镔
宋永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il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il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il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44576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702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70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0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70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02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微生物驱油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现场注入工艺参数筛选;(2)现场注入工艺参数取值范围的确定;(3)现场注入工艺参数的优化。本发明具有步骤简单、逻辑性强、可操作性强,优化的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高的优点,因此可广泛应用于微生物采油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微生物驱油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微生物驱油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提高原油产量和采收率的技术,与其他三次采油技术相比,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工艺简单、经济效益好、无污染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微生物驱油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是微生物驱室内实验重要组成部分,是微生物驱油进入现场试验的前提条件,并为现场试验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文献检索,《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文章“沾3块内源微生物驱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作者:杜荣光、郭辽原、郭省学,该文章介绍了在模拟沾3块油藏和流体条件下,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激活剂注入量、激活剂注入方式和空气配注量三因素,四水平进行了16组正交试验,最终确定了最佳现场注入方案:激活剂注入量为0.3PV,段塞大小比为1:3,空气配注量为15:1(气液体积比),该文章的缺点在于:(1)所确定的参数(激活剂注入量、激活剂注入方式和空气配注量)完全是凭经验选取,没有任何理论依据;(2)没有确定各参数的取值范围;(3)正交实验时各参数位级凭经验选取。由于上述缺陷导致该文确定现场注入工艺参数准确性和可靠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微生物驱油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的方法,该发明具有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和准确性高的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微生物驱油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现场注入工艺参数筛选
针对目标试验区块,利用室内静态培养方法,考察各个工艺参数对激活效果的影响,根据对激活效果的影响程度大小确定现场注入工艺参数。
(2)现场注入工艺参数取值范围的确定
针对目标试验区块,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分别考察筛选出的工艺参数不同取值范围对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影响,根据各参数提高采收率情况确定各工艺参数的取值范围。
(3)现场注入工艺参数的优化
针对目标试验区块,采用正交实验方法选择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表设计出实验方案,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分别考察各实验方案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情况,根据采收率的提高情况确定微生物驱油各现场注入工艺参数的值。
所述的微生物驱油现场注入工艺参数筛选,筛选参数由激活剂浓度、激活剂注入量、激活剂注入方式、空气配注量和空气注入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成。
所述的室内静态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现场获取区块A油井和注水井的水样,油井和注水井水样按1:1比例混合,(2)将上述混合好的水样500mL加入高压模型管中,(3)按各工艺参数确定的方案加入激活剂和配注氧气,(4)将高压模型管加压至区块的油藏压力,密闭培养7d~15d,(5)检测激活后群落总菌数。
所述的根据对激活效果的影响程度大小确定现场注入工艺参数,是指选取对激活后总菌数变化幅度大于10%的参数。
所述的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石英砂,填装岩心,(2)岩心抽真空饱和目标试验区块的地层水,(3)岩心饱和目标试验区块的原油,并在目标油藏温度下放置3d~7d,(4)一次水驱,一次水驱3PV(孔隙体积)为止,(5)按照实验确定的方案注入激活剂和氧气,然后在目标油藏温度下恒温培养15d~30d;(6)二次水驱,二次水驱2PV为止,计算提高原油采收率值。
所述的根据各参数提高采收率情况确定各工艺参数的取值范围,是指根据各参数微生物驱油物模实验提高原油采收率大于5%确定参数取值范围。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该方法具有步骤简单、逻辑性强和可操作性强的优点;
(2)该发明优化的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高的优点,因此有效地提高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能达到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胜利油田某采油厂区块A为例
区块A为高渗、高饱和度、中高粘度、河流相沉积的疏松砂岩亲水油藏,埋藏深度1173m~1230m,油藏温度69℃,压力10MPa。渗透率变异系数0.538,孔隙度33%,空气渗透率1.5μm2~2.5μm2。试验区含油面积0.86km2,有效厚度10.4m,地质储量164.9×104t。油井14口,水井8口。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进行微生物驱油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确定出最佳的现场注入工艺参数,具体步骤如下:
(1)现场注入工艺参数筛选
针对区块A选取的工艺参数为激活剂浓度、激活剂注入量、空气配注量,利用室内静态培养方法,考察各个工艺参数对激活效果的影响,室内静态培养方法步骤为:(1)现场获取区块A油井和注水井的水样,油井和注水井水样按1:1比例混合;(2)将上述混合好的水样500mL加入高压模型管中;(3)按各工艺参数确定的方案加入激活剂和配注氧气;(4)将高压模型管加压至10MPa,密闭培养7d;(5)检测激活后群落总菌数。
表1激活剂注入量确定的方案及实验结果
表2激活剂浓度确定的方案及实验结果
表3空气配注量确定的方案及实验结果
从表1、表2和表3可以看出,激活剂注入量、激活剂注入浓度和空气配注量对激活后总菌数变化幅度都大于10%的参数,因此,针对区块A选取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为激活剂注入量、激活剂注入浓度和空气配注量。
(2)现场注入工艺参数取值范围的确定
针对区块A,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分别考察筛选出的工艺参数不同取值范围对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物理模拟实验步骤为:(1)配制石英砂,填装岩心;(2)岩心抽真空饱和目标试验区块的地层水;(3)岩心饱和目标试验区块的原油,并在目标油藏温度下放置3d;(4)一次水驱,一次水驱3PV(孔隙体积)为止;(5)按各工艺参数确定的方案加入激活剂和配注空气,然后在目标油藏温度下恒温培养15d;(6)二次水驱,二次水驱2PV为止,计算提高原油采收率值。
表4激活剂注入量确定的方案及实验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当激活剂注入量分别为0.1PV和0.2PV时提高采收率值为4.0%和6.5%,由此确定激活剂注入量最小值为0.2PV,当激活剂注入量分别为0.5PV和0.6PV时提高采收率值分别为10.6%和10.8%,两者差别不大,由此确定激活剂注入量最大取值为0.5PV,因此,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出激活剂注入量取值范围为0.2PV~0.5PV。
表5激活剂浓度确定的方案及实验结果
从表5可以看出当激活剂质量浓度分别为0.5%和1.0%时提高采收率值为3.0%和5.5%,由此确定激活剂质量浓度最小值取值为1.0%,当激活剂质量浓度分别为2.5%和3.0%时提高采收率值分别为9.8%和10.0%,两者差别不大,由此确定激活剂质量浓度最大值取值为2.5%,因此,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出激活剂质量浓度取值范围为1.0%~2.5%。
表6空气配注量确定的方案及实验结果
从表6可以看出当空气配注量气液体积比分别为1:1、5:1和10:1时提高采收率值为2.5%、3.0%和6.5%,由此确定空气配注量气液体积比最小值取值为10:1,当空气配注量气液体积比分别为25:1和30:1时提高采收率值为9.5%和9.6%,两者差别不大,由此确定空气配注量气液体积比最大值取值为25:1,因此,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出空气配注量气液体积比取值范围为10:1~25:1。
现场注入工艺参数取值范围确定为:激活剂注入量取值范围为0.2PV~0.5PV,激活剂质量浓度取值范围为1.0%~2.5%,空气配注量气液体积比取值范围为10:1~25:1。
(3)现场注入工艺参数的优化
针对区块A,采用正交实验方法选择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表设计出16组实验方案,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分别考察各实验方案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情况,根据采收率的提高情况确定微生物驱油各现场注入工艺参数的值。
表7激活剂注入量、注入浓度和氧气配注量水平取值表
表8区块A现场注入参数优化正交实验结果
从表8可以看出,激活剂注入量(B)为重要因素,激活剂注入浓度(C)为比较主要因素,空气配注量(D)为次要因素,从较优水平值可以得出区块A现场注入工艺参数激活剂注入量、激活剂注入质量浓度和氧气配注量最佳取值分别为0.5PV、2.0%和20:1。
实施例2——以胜利油田某采油厂区块F为例
区块F为高渗、高饱和度、中高粘度、河流相沉积的疏松砂岩亲水油藏,埋藏深度1598m~1965m,油藏温度85℃,压力9.5MPa。渗透率变异系数0.635,孔隙度35.3%,空气渗透率1.8μm2~3.5μm2。试验区含油面积1.96km2,有效厚度20.5m,地质储量563.8×104t。油井12口,水井6口。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进行微生物驱油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确定出最佳的现场注入工艺参数,具体步骤如下:
(1)现场注入工艺参数筛选
针对区块F选取的工艺参数为激活剂浓度、激活剂注入量、激活剂注入方式和空气配注量,利用室内静态培养方法,考察各个工艺参数对激活效果的影响,室内静态培养方法步骤为:(1)现场获取区块F油井和注水井的水样,油井和注水井水样按1:1比例混合;(2)将上述混合好的水样500mL加入高压模型管中;(3)按各工艺参数确定的方案加入激活剂和配注氧气;(4)将高压模型管加压至9.5MPa,密闭培养10d;(5)检测激活后群落总菌数。
表9激活剂注入量确定的方案及实验结果
表10激活剂注入浓度确定的方案及实验结果
表11激活剂注入方式确定的方案及实验结果
表12空气配注量确定的方案及实验结果
从表9、表10、表11和表12可以看出,激活剂注入量、激活剂注入浓度和激活剂注入方式对激活后总菌数变化幅度都大于10%的参数,而空气配注量对激活后总菌数变化幅度小于10%的参数,因此,针对区块F选取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为激活剂注入量、激活剂注入浓度和激活剂注入方式。
(2)现场注入工艺参数取值范围的确定
针对区块F,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分别考察筛选出的工艺参数不同取值范围对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物理模拟实验步骤为:(1)配制石英砂,填装岩心;(2)岩心抽真空饱和目标试验区块的地层水;(3)岩心饱和目标试验区块的原油,并在目标油藏温度下放置5d;(4)一次水驱,一次水驱3PV(孔隙体积)为止;(5)按各工艺参数确定的方案加入激活剂,然后在目标油藏温度下恒温培养30d;(6)二次水驱,二次水驱2PV为止,计算提高原油采收率值。
表13激活剂注入量确定的方案及实验结果
从表13可以看出当激活剂注入量分别为0.1PV和0.2PV时提高采收率值为5.3%和6.5%,由此确定激活剂注入量最小值为0.1PV,当激活剂注入量分别为0.4PV和0.5PV时提高采收率值分别为10.5%和10.6%,两者差别不大,由此确定激活剂注入量最大取值为0.4PV,因此,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出激活剂注入量取值范围为0.1PV~0.4PV。
表14激活剂注入浓度确定的方案及实验结果
从表5可以看出当激活剂质量浓度分别为0.5%和1.0%时提高采收率值为4.0%和5.9%,由此确定激活剂质量浓度最小值取值为1.0%,当激活剂质量浓度分别为2.5%和3.0%时提高采收率值分别为9.2%和9.4%,两者差别不大,由此确定激活剂质量浓度最大值取值为2.5%,因此,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出激活剂质量浓度取值范围为1.0%~2.5%。
表15激活剂注入确定的方案及实验结果
从表15可以看出当激活剂注入方式,前后段塞比分别为2:1和1:1时提高采收率值为4.0%和5.5%,由此确定激活剂注入方式,前后段塞比最大取值为1:1,当激活剂注入方式,前后段塞比分别为1:4和1:5时提高采收率值为7.5%和7.6%,两者差别不大,由此确定激活剂注入方式,前后段塞比最小值取值为1:4,因此,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出激活剂注入方式,前后段塞比的取值范围为1:4~1:1。
(3)现场注入工艺参数的优化
针对区块F,采用正交实验方法选择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表设计出16组实验方案,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分别考察各实验方案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情况,根据采收率的提高情况确定微生物驱油各现场注入工艺参数的值。
表16激活剂注入量、注入浓度和氧气配注量水平取值表
表17区块F现场注入参数优化正交实验结果
从表8可以看出,激活剂注入量(B)为重要因素,激活剂注入浓度(C)为比较主要因素,激活剂注入方式(D)为次要因素,从较优水平值可以得出区块F现场注入工艺参数激活剂注入量、激活剂注入浓度和激活剂注入方式最佳取值分别为0.4PV、2.0%和1:2。

Claims (3)

1.一种用于微生物驱油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现场注入工艺参数筛选
针对目标试验区块,利用室内静态培养方法,考察各个工艺参数对激活效果的影响,根据对激活效果的影响程度大小确定现场注入工艺参数;
所述的工艺参数由激活剂浓度、激活剂注入量、激活剂注入方式、空气配注量和空气注入方式中的一种以上组成;
所述的室内静态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现场获取区块油井和注水井的水样,油井和注水井水样按1∶1比例混合,②将上述混合好的水样500mL加入高压模型管中,③加入激活剂和配注氧气,④将高压模型管加压至区块的油藏压力,密闭培养7d~15d,⑤检测激活后群落总菌数;
(2)现场注入工艺参数取值范围的确定
针对目标试验区块,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分别考察筛选出的工艺参数不同取值范围对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影响,根据各参数提高采收率情况确定各工艺参数的取值范围;
所述的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配制石英砂,填装岩心;②岩心抽真空饱和目标试验区块的地层水,③岩心饱和目标试验区块的原油,并在目标油藏温度下放置3d~7d,④一次水驱,一次水驱3PV(孔隙体积)为止,⑤注入激活剂和氧气,然后在目标油藏温度下恒温培养15d~30d,⑥二次水驱,二次水驱2PV为止,计算提高原油采收率值;
(3)现场注入工艺参数的优化
针对目标试验区块,采用正交实验方法选择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表设计出实验方案,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分别考察各实验方案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情况,根据采收率的提高情况确定微生物驱油各现场注入工艺参数的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驱油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其特征在所述的根据对激活效果的影响程度大小确定现场注入工艺参数,是指选取对激活后总菌数变化幅度大于10%的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驱油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其特征在所述的根据各参数提高采收率情况确定各工艺参数的取值范围,是指根据各参数微生物驱油物理模拟实验提高原油采收率大于5%确定参数取值范围。
CN201310445761.3A 2013-09-25 2013-09-25 一种用于微生物驱油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Active CN1034702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45761.3A CN103470234B (zh) 2013-09-25 2013-09-25 一种用于微生物驱油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45761.3A CN103470234B (zh) 2013-09-25 2013-09-25 一种用于微生物驱油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0234A CN103470234A (zh) 2013-12-25
CN103470234B true CN103470234B (zh) 2016-04-27

Family

ID=49795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45761.3A Active CN103470234B (zh) 2013-09-25 2013-09-25 一种用于微生物驱油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702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6015B (zh) * 2015-07-29 2018-07-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微生物单井吞吐效果的方法
CN107558973A (zh) * 2016-07-01 2018-01-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油井实施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CN107558971B (zh) * 2016-07-01 2019-07-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高渗透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N106351628A (zh) * 2016-11-14 2017-01-25 烟台智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乳制品工业废水提高废弃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CN107100602B (zh) * 2017-04-25 2018-12-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驱油用三维比例模型自动抽真空与饱和装置
CN111734372B (zh) * 2020-07-18 2022-08-19 森诺科技有限公司 定量评价注水温度对不同油藏开发效果影响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8380A (zh) * 2010-08-07 2011-03-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构建油藏驱油微生物群落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3104238A (zh) * 2013-01-16 2013-05-1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68922B2 (en) * 2001-02-16 2003-12-30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of optimizing the design, sti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atrix treatment in a reservoir
US8589130B2 (en) * 2009-11-11 2013-11-19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of selecting additives for oil recovery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8380A (zh) * 2010-08-07 2011-03-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构建油藏驱油微生物群落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3104238A (zh) * 2013-01-16 2013-05-1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沾3块内源微生物驱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杜荣光等;《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0630;第35卷(第3期);第60-63页 *
邵家油田沾3块内源微生物驱激活剂优化及现场试验;郭辽原等;《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0131;第19卷(第1期);第79-81,10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0234A (zh) 2013-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70234B (zh) 一种用于微生物驱油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Sheng Enhanced oil recovery in shale reservoirs by gas injection
CN105255734A (zh) 一种具有调剖功能的内源微生物激活剂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CN104213887B (zh) 一种利用淀粉废水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6050213B (zh) 一种砂岩储层自转向分流酸化方法
CN104975829B (zh) 一种分级控制流度的co2驱油藏开采方法
CN103939065A (zh) 一种提高中渗岩心驱油效果的方法
CN104632157A (zh) 低渗透油藏均衡驱替方法
CN104007482B (zh) 一种基于各向异性有效场的泥页岩岩石物理模型方法
CN103992433B (zh) 一种高强度高耐温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4196487B (zh) 一种评价调堵剂在低渗透裂缝岩心中适应性的实验方法
CN104502524A (zh) 一种具有调剖功能的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方法
CN108571305A (zh) 一种促进致密气井水力裂缝面微裂缝创生的高温热激法
CN103628851A (zh) 一种激活油藏内源微生物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
CN101545368A (zh) 一种改善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在线深部调剖方法
CN103061727A (zh) 一种基于粒径匹配关系的孔喉尺度弹性微球调驱设计方法
CN107060705B (zh) 一种co2驱油藏气窜通道动态反演方法
CN106226196A (zh) 高温高压体系下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方法及其应用
CN105156083A (zh) 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评价方法
CN101362940B (zh) 一种注入井调剖剂
CN104371940A (zh) 一种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CA2761048C (en) Post cold heavy oil production with sand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thod
CN104806214A (zh) 一种适用于低渗油藏的渗吸采油方法及实验室模拟方法
CN101487384B (zh) 利用小核菌多糖发酵液进行油井堵水的方法
CN103967466A (zh) Pgz油田关停井恢复开采及增产新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