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81476A - 一种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81476A
CN104481476A CN201410584084.8A CN201410584084A CN104481476A CN 104481476 A CN104481476 A CN 104481476A CN 201410584084 A CN201410584084 A CN 201410584084A CN 104481476 A CN104481476 A CN 104481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activator
reservoir
aerobic
displa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840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81476B (zh
Inventor
孙刚正
吴晓玲
徐登霆
刘涛
徐闯
宋欣
徐鹏
王刚
杜春安
潘永强
汪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il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il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il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58408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814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81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14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814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14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属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试验区块现场取样和内源微生物检测,检测的内源微生物包括好氧、兼性和厌氧微生物;油藏中好氧微生物驱油阶段,向油藏注入好氧微生物或其激活剂和空气,检测油藏产出液中的好氧微生物;油藏中兼性微生物驱油阶段,向油藏注入兼性微生物或其激活剂,检测油藏产出液中兼性微生物;油藏中厌氧微生物驱油阶段,向油藏注入厌氧微生物或其激活剂。本发明采用的激活剂来源广、价格低廉和不伤害地层,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现场试验效果好,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0.0%,因此,可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现场试验中。

Description

一种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采油是指利用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与油藏岩石、流体的综合作用,改善油水流度比,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投资成本低、不污染环境和油藏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具有广阔的现场应用前景。微生物采油按照微生物来源不同分为内源微生物采油和外源微生物采油两种,其中,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是通过向油藏中注入激活剂,激活油藏中的内源微生物,利用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的综合作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驱油藏由于长期注水开发,油藏从注水井到油井分布着三类内源微生物,分别是油藏水井近井地带的好氧微生物、油藏中部的兼性内源微生物以及油井附近的厌氧微生物。
目前,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现场试验采取的主要工艺是将筛选好的激活剂和空气以一定注入速度连续或段塞式的方式注入试验区块水井中,目前注入的激活剂大部分是速效的,例如:葡萄糖、淀粉、玉米浆干粉、磷酸氢二铵,该类激活剂能很快激活水井近井地带好氧微生物,但存在的问题是消耗速度过快,注入的激活剂在近井地带被大量消耗,能运移到油藏深部的量较少,导致油藏中深部兼性和厌氧菌无法得到充分激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场试验效果。
经文献检索,专利号:“CN103114833A”,专利名称:“一种激活油藏深部功能菌群的微生物采油方法”,公开了一种通过注入生物抑制剂防止近井地带中功能菌群对注入的激活剂过量消耗的问题,从而使激活剂到达油藏深处激活功能菌,该方法的缺点在于:(1)该方法使用的抑制剂抑制了油藏中的好氧或兼性内源微生物,只能激活油藏深部的厌氧微生物,激活的功能菌群比较单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场试验效果;(2)大量抑制剂的使用导致采出水处理的难度增加;(3)油藏中注入生物抑制剂的量很难控制,使用过量有可能抑制油藏深部的厌氧微生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该发明具有工艺简单、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能有效地提高微生物驱油藏现场试验效果。
一种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试验区块现场取样和内源微生物检测
检测的内源微生物包括好氧、兼性和厌氧微生物,其中,好氧微生物为烃类氧化菌和腐生菌,兼性微生物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地芽孢杆菌,厌氧微生物为硝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
(2)油藏中好氧微生物驱油阶段
如果试验区块存在着烃类氧化菌或腐生菌,则注入烃类氧化菌或腐生菌的激活剂和空气,否则注入烃类氧化菌或腐生菌的菌液以及空气,检测油藏产出液中的好氧微生物;
所述的烃类氧化菌或腐生菌激活剂组成及组份:碳源质量浓度0.8%~1.0%、氮源质量浓度0.5%~0.8%和磷源质量浓度0.5%~0.8%,其余为注入水,烃类氧化菌或腐生菌激活剂的注入量为0.05PV(孔隙体积)~0.10PV、注入速度为5m3/h~6m3/h,注入方式为连续式注入;空气注入量为1×104Nm3~2×104Nm3,空气注入速度为50Nm3/h~100Nm3/h,注入方式为连续式注入;烃类氧化菌或腐生菌的菌液注入量为0.03PV~0.05PV;
(3)油藏中兼性微生物驱油阶段
当好氧微生物驱油阶段完成后,如果试验区块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或地芽孢杆菌,则向油藏中注入铜绿假单胞菌或地芽孢杆菌的激活剂,否则注入铜绿假单胞菌或地芽孢杆菌的菌液,检测油藏产出液中的兼性微生物;
所述的铜绿假单胞菌或地芽孢杆菌激活剂组成及组份:碳源质量浓度0.5%~0.8%、氮源质量浓度0.3%~0.5%、磷源质量浓度0.2%~0.3%,其余为注入水;铜绿假单胞菌或地芽孢杆菌激活剂的注入量为0.05PV~0.10PV,注入速度为8m3/h~10m3/h,注入方式为连续式注入;铜绿假单胞菌或地芽孢杆菌的菌液注入量为0.03PV~0.05PV;
(4)油藏中厌氧微生物驱油阶段
当兼性微生物驱油阶段完成后,如果试验区块存在硝酸盐还原菌或产甲烷菌,则向油藏中注入硝酸盐还原菌或产甲烷菌的激活剂,否则注入硝酸盐还原菌或产甲烷菌的菌液,检测油藏产出液中的厌氧微生物;
所述的硝酸盐还原菌或产甲烷菌激活剂组成及组份:碳源质量浓度0.5%~1.0%、氮源质量浓度0.5%~0.8%、磷源质量浓度0.3%~0.5%;硝酸盐还原菌或产甲烷菌激活剂注入量为0.10PV~0.20PV、注入速度为10m3/h~12m3/h,注入方式为连续式注入;硝酸盐还原菌或产甲烷菌的菌液注入量为0.05PV~0.10PV。
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烃类氧化菌或腐生菌激活剂的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中的一种,氮源为NH4Cl和尿素中的一种,磷源为K2HPO4和KH2PO4中的一种,所述的检测油藏产出液中烃类氧化菌和腐生菌,其检测时机为好氧微生物激活剂或好氧微生物菌液以及空气注入完后2~3个月开始检测,检测周期为每2~3个月检测一次。
步骤(3)中所述的好氧微生物驱油阶段完成,是指当检测到油藏产出液中烃类氧化菌和腐生菌浓度均小于103个/mL时好氧微生物驱油阶段完成,所述的铜绿假单胞菌或地芽孢杆菌激活剂的碳源为羧甲基纤维素和脱木素木糖渣中的一种,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粉中的一种,磷源为K2HPO4和KH2PO4中的一种,所述的检测油藏产出液中铜绿假单胞菌和地芽孢杆菌,其检测时机为兼性微生物激活剂或其菌液注入完后3~4个月开始检测,检测周期为每3~4个月检测一次。
步骤(4)中所述的厌氧微生物激活剂的碳源为粒径小于10μm的全麦粉,氮源为牛肉膏和玉米浆干粉中的一种,磷源为K2HPO4和KH2PO4中的一种,所述的兼性微生物驱油阶段完成,是指当检测到油藏产出液中铜绿假单胞菌和地芽孢杆菌浓度均小于103个/mL时兼性微生物驱油阶段完成,所述的检测油藏产出液中硝酸盐还原菌或产甲烷菌,其检测时机为厌氧微生物激活剂或其菌液注入完后4~6个月开始检测,检测周期为每5~6个月检测一次。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的激活剂具有来源广、价格低廉和不伤害地层;
(2)该发明的油藏适用范围广,既适合中高渗透率的油藏,又适合中低渗透率的油藏,既适合高温油藏,又适合中低温油藏;
(3)该发明具有工艺简单、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现场试验效果好,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胜利油田某区块A为高矿化度、中高粘度的疏松砂岩油藏,埋藏深度1173m~1230m,油藏温度55℃,油藏压力15MPa,孔隙度30.0%,孔隙体积2.4×104m3,可采储量5.6×104t,地层水矿化度为14767mg/L。在该区块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1)试验区块现场取样和内源微生物检测
检测的内源微生物包括好氧、兼性和厌氧微生物,其中,好氧微生物为烃类氧化菌和腐生菌,兼性微生物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地芽孢杆菌,厌氧微生物为硝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区块A的检测结果见表1。
表1区块A现场样品的具体检测结果
(2)油藏中好氧微生物驱油阶段
通过内源微生物的检测试验区块中存在烃类氧化菌和腐生菌,因此,油藏好氧微生物驱油阶段只需向油藏中注入烃类氧化菌和腐生菌激活剂和空气,其中,好氧微生物激活剂组成及组份为葡萄糖质量浓度0.8%、NH4Cl质量浓度0.5%、K2HPO4质量浓度0.5%,其余为注入水;好氧微生物激活剂的注入量为0.12×104m3、注入速度为5m3/h、注入方式为连续式注入;空气注入量为1.0×104Nm3,空气注入速度为50Nm3/h,注入方式为连续式注入。
好氧微生物的激活剂和空气注入完后2个月开始检测区块产出液中的好氧微生物,检测周期为每2个月检测一次,具体检测结果见表2。
表2区块A好氧驱油阶段油藏产出液的具体检测结果
(3)油藏中兼性微生物驱油阶段
好氧微生物的激活剂和空气注入完成后第8个月检测到油藏产出液中烃类氧化菌和腐生菌含量均小于103个/ml,因此,从好氧微生物的激活剂和空气注入完成后第8个月开始向油藏中注入兼性微生物或其激活剂。
通过内源微生物检测,试验区块存在铜绿假单胞菌和地芽孢杆菌,因此,只需要向油藏中注入兼性微生物的激活剂,其中,兼性微生物激活剂组成及组份为羧甲基纤维素质量浓度0.5%、蛋白胨质量浓度0.3%、KH2PO4质量浓度0.2%,其余为注入水;兼性微生物激活剂的注入量为0.24×104m3,注入速度:10m3/h,注入方式为连续式注入。
兼性微生物激活剂注入完后第3个月开始检测区块产出液中的兼性微生物,检测周期为每3个月检测一次,具体检测结果见表3。
表3区块A兼性驱油阶段油藏产出液的具体检测结果
(4)油藏中厌氧微生物驱油阶段
兼性微生物激活剂注入完成后第9个月检测到油藏产出液中铜绿假单胞菌和地芽孢杆菌含量均小于103个/ml,因此,从兼性微生物的激活剂注入完成后第9个月开始向油藏中注入厌氧微生物或其激活剂。
通过内源微生物检测,试验区块存在硝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因此,只需要向油藏中注入硝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的激活剂,其中,厌氧微生物激活剂组成及组份为粒径小于10μm的全麦粉质量浓度0.5%、牛肉膏质量浓度0.5%、K2HPO4质量浓度0.3%,厌氧微生物激活剂注入量为0.24×104m3、注入速度为10m3/h,注入方式为连续式注入。
兼性微生物激活剂注入完后第5个月开始检测区块产出液中的兼性微生物,检测周期为每5个月检测一次,具体检测结果见表4。
表4区块A厌氧驱油阶段油藏产出液的具体检测结果
厌氧微生物激活剂注入完成后第15个月检测到油藏产出液中硝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含量均小于103个/ml,因此,从厌氧激活剂注入完成后第14个月整个试验结束。
通过向油藏中注入不同类型的功能微生物或其激活剂,使油藏中好氧、兼性和厌氧微生物得到充分的激活,从而提高了试验区块A的微生物驱油效率,现场试验累计增油0.54×104t,提高原油采收率15.0%。
实施例2:
胜利油田某区块B为高矿化度、中高粘度的疏松砂岩油藏,埋藏深度1245m~1320m,油藏温度65℃,油藏压力12MPa,孔隙度31.5%,孔隙体积5.2×104m3,可采储量4.6×104t,地层水矿化度为12750mg/L。在该区块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1)试验区块现场取样和内源微生物检测
检测的内源微生物包括好氧、兼性和厌氧微生物,其中,好氧微生物为烃类氧化菌和腐生菌,兼性微生物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地芽孢杆菌,厌氧微生物为硝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区块B的检测结果见表5。
表5区块B现场样品的具体检测结果
(2)油藏中好氧微生物激活阶段
通过内源微生物的检测试验区块中存在烃类氧化菌和腐生菌,因此,油藏好氧微生物驱油阶段只需向油藏中注入烃类氧化菌和腐生菌激活剂和空气,其中,好氧微生物激活剂组成及组份为蔗糖质量浓度1.0%、尿素质量浓度0.8%、K2HPO4质量浓度0.8%,其余为注入水;好氧微生物激活剂的注入量为1.04×104m3、注入速度为6m3/h、注入方式为连续式注入;空气注入量为2.0×104Nm3,空气注入速度为100Nm3/h,注入方式为连续式注入。
好氧微生物激活剂和空气注入完后3个月开始检测区块产出液中的好氧微生物,检测周期为每3个月检测一次,具体检测结果见表6。
表6区块B好氧驱油阶段油藏产出液的具体检测结果
(3)油藏中兼性微生物驱油阶段
好氧微生物激活剂和空气注入完成后第9个月检测到油藏产出液中烃类氧化菌和腐生菌含量均小于103个/ml,因此,从好氧微生物激活剂和空气注入完成后第9个月开始向油藏中注入兼性微生物激活剂。
通过内源微生物检测,试验区块不存在铜绿假单胞菌和地芽孢杆菌,因此,需要向油藏中注入兼性微生物的菌液,其中,地芽孢杆菌的菌液注入量为0.26×104m3
地芽孢杆菌的菌液注入完后第4个月开始检测区块产出液中的兼性微生物,检测周期为每3个月检测一次,具体检测结果见表7。
表7区块B兼性驱油阶段油藏产出液的具体检测结果
(4)油藏中厌氧微生物驱油阶段
地芽孢杆菌的菌液注入完成后第10个月检测到油藏产出液中铜绿假单胞菌和地芽孢杆菌含量均小于103个/ml,因此,从地芽孢杆菌的菌液注入完成后第10个月开始向油藏中注入厌氧微生物或其激活剂。
通过内源微生物检测,试验区块不存在硝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因此,需要向油藏中注入厌氧微生物的菌液,其中,产甲烷菌的菌液注入量为0.52×104m3
产甲烷菌的菌液注入完后第5个月开始检测区块产出液中的厌氧微生物,检测周期为每6个月检测一次,具体检测结果见表8。
表8区块B厌氧驱油阶段油藏产出液的具体检测结果
产甲烷菌的菌液注入完成后第17个月检测到油藏产出液中硝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含量均小于103个/ml,因此,从产甲烷菌的菌液注入完成后第17个月整个试验结束。
通过实施本发明,向油藏中注入不同类型的功能微生物或其激活剂,使油藏中好氧、兼性和厌氧微生物得到充分的激活,从而提高了试验区块B的微生物驱油效果,现场试验累计增油0.6×104t,提高原油采收率13.0%。
实施例3:
胜利油田某区块C为高矿化度、中高粘度的疏松砂岩油藏,埋藏深度1302m~1358m,油藏温度75℃,油藏压力13MPa,孔隙度32.3%,孔隙体积1.8×105m3,可采储量8.9×104t,地层水矿化度为9870mg/L。在该区块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1)试验区块现场取样和内源微生物检测
检测的内源微生物包括好氧、兼性和厌氧微生物,其中,好氧微生物为烃类氧化菌和腐生菌,兼性微生物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地芽孢杆菌,厌氧微生物为硝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区块C的检测结果见表9。
表9区块C现场样品的具体检测结果
(2)油藏中好氧微生物驱油阶段
通过内源微生物的检测试验区块中存在烃类氧化菌和腐生菌,因此,油藏好氧微生物驱油阶段只需向油藏中注入烃类氧化菌和腐生菌激活剂和空气,其中,好氧微生物激活剂组成及组份为葡萄糖质量浓度0.9%、NH4Cl质量浓度0.7%、K2HPO4质量浓度0.6%,其余为注入水;好氧微生物激活剂的注入量为1.8×104m3、注入速度为5m3/h、注入方式为连续式注入;空气注入量为2.0×104Nm3,空气注入速度为80Nm3/h,注入方式为连续式注入。
好氧微生物激活剂和空气注入完后2个月开始检测区块产出液中的好氧微生物,检测周期为每3个月检测一次,具体检测结果见表10。
表10区块C好氧驱油阶段油藏产出液的具体检测结果
(3)油藏中兼性微生物驱油阶段
好氧微生物激活剂和空气注入完成后第11个月检测到油藏产出液中烃类氧化菌和腐生菌含量均小于103个/ml,因此,从好氧微生物激活剂和空气注入完成后第11个月开始向油藏中注入兼性微生物或其激活剂。
通过内源微生物检测,试验区块存在铜绿假单胞菌和地芽孢杆菌,因此,只需要向油藏中注入兼性微生物的激活剂,其中,兼性微生物激活剂组成及组份为羧甲基纤维素质量浓度0.8%、酵母粉质量浓度0.5%、KH2PO4质量浓度0.3%,其余为注入水;兼性微生物的激活剂的注入量为1.8×104m3,注入速度:10m3/h,注入方式为连续式注入。
兼性微生物激活剂注入完后第4个月开始检测区块产出液中的兼性微生物,检测周期为每4个月检测一次,具体检测结果见表11。
表11区块C兼性驱油阶段油藏产出液的具体检测结果
(4)油藏中厌氧微生物驱油阶段
兼性微生物激活剂注入完成后第12个月检测到油藏产出液中铜绿假单胞菌和地芽孢杆菌含量均小于103个/ml,因此,从兼性激活剂注入完成后第12个月开始向油藏中注入厌氧微生物或其激活剂。
通过内源微生物检测,试验区块不存在硝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因此,需要向油藏中注入厌氧微生物的菌液,其中,硝酸盐还原菌的菌液注入量为0.9×104m3
硝酸盐还原菌的菌液注入完后第6个月开始检测区块产出液中的厌氧微生物,检测周期为每5个月检测一次,具体检测结果见表12。
表12区块C厌氧驱油阶段油藏产出液的具体检测结果
硝酸盐还原菌的菌液注入完成后第16个月检测到油藏产出液中硝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含量均小于103个/ml,因此,从硝酸盐还原菌的菌液注入完成后第16个月整个试验结束。
通过向油藏中注入不同类型的功能微生物或其激活剂,使油藏中好氧、兼性和厌氧微生物得到充分的激活,从而提高了试验区块C的微生物驱油效率,现场试验累计增油0.935×104t,提高原油采收率10.5%。

Claims (9)

1.一种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试验区块现场取样和内源微生物检测
检测的内源微生物包括好氧、兼性和厌氧微生物,其中,好氧微生物为烃类氧化菌和腐生菌,兼性微生物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地芽孢杆菌,厌氧微生物为硝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
(2)油藏中好氧微生物驱油阶段
如果试验区块存在着烃类氧化菌或腐生菌,则注入烃类氧化菌或腐生菌的激活剂和空气,否则注入烃类氧化菌或腐生菌的菌液以及空气,检测油藏产出液中的好氧微生物;
所述的烃类氧化菌或腐生菌激活剂组成及组份:碳源质量浓度0.8%~1.0%、氮源质量浓度0.5%~0.8%和磷源质量浓度0.5%~0.8%,其余为注入水,烃类氧化菌或腐生菌激活剂的注入量为0.05PV~0.10PV、注入速度为5m3/h~6m3/h,注入方式为连续式注入;空气注入量为1×104Nm3~2×104Nm3,空气注入速度为50Nm3/h~100Nm3/h,注入方式为连续式注入;烃类氧化菌或腐生菌的菌液注入量为0.03PV~0.05PV;
(3)油藏中兼性微生物驱油阶段
当好氧微生物驱油阶段完成后,如果试验区块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或地芽孢杆菌,则向油藏中注入铜绿假单胞菌或地芽孢杆菌的激活剂,否则注入铜绿假单胞菌或地芽孢杆菌的菌液,检测油藏产出液中的兼性微生物;
所述的铜绿假单胞菌或地芽孢杆菌激活剂组成及组份:碳源质量浓度0.5%~0.8%、氮源质量浓度0.3%~0.5%、磷源质量浓度0.2%~0.3%,其余为注入水;铜绿假单胞菌或地芽孢杆菌激活剂的注入量为0.05PV~0.10PV,注入速度为8m3/h~10m3/h,注入方式为连续式注入;铜绿假单胞菌或地芽孢杆菌的菌液注入量为0.03PV~0.05PV;
(4)油藏中厌氧微生物驱油阶段
当兼性微生物驱油阶段完成后,如果试验区块存在硝酸盐还原菌或产甲烷菌,则向油藏中注入硝酸盐还原菌或产甲烷菌的激活剂,否则注入硝酸盐还原菌或产甲烷菌的菌液,检测油藏产出液中的厌氧微生物;
所述的硝酸盐还原菌或产甲烷菌激活剂组成及组份:碳源质量浓度0.5%~1.0%、氮源质量浓度0.5%~0.8%、磷源质量浓度0.3%~0.5%;硝酸盐还原菌或产甲烷菌激活剂注入量为0.10PV~0.20PV、注入速度为10m3/h~12m3/h,注入方式为连续式注入;硝酸盐还原菌或产甲烷菌的菌液注入量为0.05PV~0.10PV。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烃类氧化菌或腐生菌激活剂的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中的一种,氮源为NH4Cl和尿素中的一种,磷源为K2HPO4和KH2PO4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油藏产出液中烃类氧化菌和腐生菌,其检测时机为好氧微生物激活剂或好氧微生物菌液以及空气注入完后2~3个月开始检测,检测周期为每2~3个月检测一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好氧微生物驱油阶段完成,是指当检测到油藏产出液中烃类氧化菌和腐生菌浓度均小于103个/mL时好氧微生物驱油阶段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绿假单胞菌或地芽孢杆菌激活剂的碳源为羧甲基纤维素和脱木素木糖渣中的一种,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粉中的一种,磷源为K2HPO4和KH2PO4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油藏产出液中铜绿假单胞菌和地芽孢杆菌,其检测时机为兼性微生物激活剂或其菌液注入完后3~4个月开始检测,检测周期为每3~4个月检测一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厌氧微生物激活剂的碳源为粒径小于10μm的全麦粉,氮源为牛肉膏和玉米浆干粉中的一种,磷源为K2HPO4和KH2PO4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兼性微生物驱油阶段完成,是指当检测到油藏产出液中铜绿假单胞菌和地芽孢杆菌浓度均小于103个/mL时兼性微生物驱油阶段完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油藏产出液中硝酸盐还原菌或产甲烷菌,其检测时机为厌氧微生物激活剂或其菌液注入完后4~6个月开始检测,检测周期为每5~6个月检测一次。
CN201410584084.8A 2014-10-27 2014-10-27 一种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Active CN1044814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84084.8A CN104481476B (zh) 2014-10-27 2014-10-27 一种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84084.8A CN104481476B (zh) 2014-10-27 2014-10-27 一种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81476A true CN104481476A (zh) 2015-04-01
CN104481476B CN104481476B (zh) 2017-01-18

Family

ID=52756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84084.8A Active CN104481476B (zh) 2014-10-27 2014-10-27 一种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81476B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6087A (zh) * 2015-09-28 2015-12-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胍胶类压裂返排液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5201471A (zh) * 2015-09-28 2015-12-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N105201474A (zh) * 2015-10-23 2015-12-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CN105221126A (zh) * 2015-10-23 2016-01-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乳化驱油功能菌油藏本源化的调控方法
CN105255734A (zh) * 2015-09-28 2016-01-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调剖功能的内源微生物激活剂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CN105626015A (zh) * 2015-07-29 2016-06-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微生物单井吞吐效果的方法
CN107100601A (zh) * 2017-04-25 2017-08-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CN107165611A (zh) * 2017-06-27 2017-09-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产低效油井微生物单井吞吐采油的方法
CN107558973A (zh) * 2016-07-01 2018-01-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油井实施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CN107558969A (zh) * 2016-07-01 2018-01-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N107965313A (zh) * 2016-10-18 2018-04-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的方法
CN108716391A (zh) * 2018-05-18 2018-10-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油用内源微生物群落调控的方法
CN109358157A (zh) * 2018-09-29 2019-02-19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Co2驱油藏的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及激活效果评价方法与应用
CN110566170A (zh) * 2019-10-28 2019-12-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藏内微生物诱导矿物沉淀改善油藏非均质性方法
CN111088970A (zh) * 2018-10-24 2020-05-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含水水平井微生物处理降水增油的方法
CN114427402A (zh) * 2020-09-22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驱油藏调控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CN114427391A (zh) * 2020-09-21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微生物解除地层吸附滞留聚合物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0703A (zh) * 2007-02-07 2008-08-13 天津市金达石油新技术公司 本源微生物驱采油方法
US20090029879A1 (en) * 2007-07-12 2009-01-29 Glori Oil Limited Process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using a microbial consortium
US20100212888A1 (en) * 2009-02-23 2010-08-26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ethod of improving oil recovery from an oil reservoir using an enriched anaerobic steady state microbial consortium
CN101818634A (zh) * 2010-04-23 2010-09-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油用微生物群落调控方法
CN101988380A (zh) * 2010-08-07 2011-03-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构建油藏驱油微生物群落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2852499A (zh) * 2012-09-28 2013-01-02 天津亿利科能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向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0703A (zh) * 2007-02-07 2008-08-13 天津市金达石油新技术公司 本源微生物驱采油方法
US20090029879A1 (en) * 2007-07-12 2009-01-29 Glori Oil Limited Process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using a microbial consortium
US20100212888A1 (en) * 2009-02-23 2010-08-26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ethod of improving oil recovery from an oil reservoir using an enriched anaerobic steady state microbial consortium
CN101818634A (zh) * 2010-04-23 2010-09-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油用微生物群落调控方法
CN101988380A (zh) * 2010-08-07 2011-03-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构建油藏驱油微生物群落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2852499A (zh) * 2012-09-28 2013-01-02 天津亿利科能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向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包木太等: "胜利油田S12 块内源微生物群落选择性激活条件研究",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向廷生等: "大庆油田本源微生物分布与定向激活机制",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6015B (zh) * 2015-07-29 2018-07-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微生物单井吞吐效果的方法
CN105626015A (zh) * 2015-07-29 2016-06-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微生物单井吞吐效果的方法
CN105201471A (zh) * 2015-09-28 2015-12-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N105156087B (zh) * 2015-09-28 2018-02-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胍胶类压裂返排液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5201471B (zh) * 2015-09-28 2017-12-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N105255734A (zh) * 2015-09-28 2016-01-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调剖功能的内源微生物激活剂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CN105156087A (zh) * 2015-09-28 2015-12-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胍胶类压裂返排液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5221126A (zh) * 2015-10-23 2016-01-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乳化驱油功能菌油藏本源化的调控方法
CN105201474A (zh) * 2015-10-23 2015-12-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CN105221126B (zh) * 2015-10-23 2018-04-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乳化驱油功能菌油藏本源化的调控方法
CN107558973A (zh) * 2016-07-01 2018-01-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油井实施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CN107558969A (zh) * 2016-07-01 2018-01-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N107965313A (zh) * 2016-10-18 2018-04-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的方法
CN107100601A (zh) * 2017-04-25 2017-08-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CN107165611A (zh) * 2017-06-27 2017-09-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产低效油井微生物单井吞吐采油的方法
CN107165611B (zh) * 2017-06-27 2019-04-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产低效油井微生物单井吞吐采油的方法
CN108716391A (zh) * 2018-05-18 2018-10-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油用内源微生物群落调控的方法
CN108716391B (zh) * 2018-05-18 2021-04-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油用内源微生物群落调控的方法
CN109358157A (zh) * 2018-09-29 2019-02-19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Co2驱油藏的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及激活效果评价方法与应用
CN111088970A (zh) * 2018-10-24 2020-05-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含水水平井微生物处理降水增油的方法
CN110566170A (zh) * 2019-10-28 2019-12-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藏内微生物诱导矿物沉淀改善油藏非均质性方法
CN114427391A (zh) * 2020-09-21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微生物解除地层吸附滞留聚合物的方法
CN114427391B (zh) * 2020-09-21 2024-03-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微生物解除地层吸附滞留聚合物的方法
CN114427402A (zh) * 2020-09-22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驱油藏调控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CN114427402B (zh) * 2020-09-22 2024-02-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驱油藏调控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81476B (zh) 201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81476A (zh) 一种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Bao et al. Laboratory study on activating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s to enhance oil recovery in Shengli Oilfield
CN104453811A (zh) 一种中高渗油藏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Jinfeng et al. The field pilot of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in a high temperature petroleum reservoir
CN104295276B (zh) 一种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
CN103147730B (zh) 一种利用有机固体废弃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5201474A (zh) 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CN104213887A (zh) 一种利用淀粉废水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A2797187A1 (en) Solubilization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and conversion to hydrocarbons and other useful products
CN104373094A (zh) 一种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采油复合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7100601A (zh) 一种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CN101818634A (zh) 一种采油用微生物群落调控方法
CN103114833A (zh) 一种激活油藏深部功能菌群的微生物采油方法
CN102116143A (zh) 聚合物驱后油藏本源微生物采油方法
CN102852499A (zh) 一种定向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CN105626015A (zh) 一种提高微生物单井吞吐效果的方法
CN104502524A (zh) 一种具有调剖功能的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方法
Xuezhong et al.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of oil-water transitional zone in thin-shallow extra heavy oil reservoirs: A case study of Chunfeng Oilfield in west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NW China
Behlülgil et al. Bacteria for improvement of oil recovery: A laboratory study
Tanner et al. Microbially enhanced oil recovery from carbonate reservoirs
CN107795306B (zh) 一种低渗透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N107965313B (zh) 一种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的方法
CN105567204B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菌群提高白云岩储层中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8219765A (zh) 一种以无机盐为主的油藏内源微生物激活剂及其驱油方法
CN104404086A (zh) 一种调控油藏微生物代谢产生物气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Qian Qin

Inventor after: Wang Weidong

Inventor after: Xu Dengting

Inventor after: Hu Jing

Inventor after: Xu Chuang

Inventor after: Song Xin

Inventor after: Xu Peng

Inventor after: Wang Gang

Inventor after: Du Chunan

Inventor after: Pan Yongqiang

Inventor after: Sun Gangzheng

Inventor after: Lin Junzhang

Inventor after: Wu Xiaoling

Inventor after: Cao Gongze

Inventor after: Liu Tao

Inventor after: Cao Yanbin

Inventor after: Du Yong

Inventor after: Xu Fugang

Inventor before: Sun Gangzheng

Inventor before: Pan Yongqi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Weidong

Inventor before: Wu Xiaoling

Inventor before: Xu Dengting

Inventor before: Liu Tao

Inventor before: Xu Chuang

Inventor before: Song Xin

Inventor before: Xu Peng

Inventor before: Wang Gang

Inventor before: Du Chuna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