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9395A - 水净化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净化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09395A
CN105209395A CN201380076505.XA CN201380076505A CN105209395A CN 105209395 A CN105209395 A CN 105209395A CN 201380076505 A CN201380076505 A CN 201380076505A CN 105209395 A CN105209395 A CN 105209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shell
water
regulating valve
interconnecting part
filtering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65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09395B (zh
Inventor
高田俊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5209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9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09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9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06Aerobic processes using submerged fil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5Filters for aquar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05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1Multistep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02F3/2826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using anaerobic fil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 C02F2201/005Val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3/00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3/006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details of construction, e.g. specially adapted seals, modules, conne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40Liquid flow 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4Flow arrangements
    • C02F2301/046Recirculation with an external lo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细长封闭的水路、提高净化效率且容易保养的净化装置和方法。过滤装置(1A)并列配置长度方向朝向垂直方向的多个筒体(31~38),以及具有将相邻的筒体(31~38)彼此连接而形成水路的连通部(41~48)。并列配置的筒体之间通过连通部(42~48)上下交互地连接。筒体(31~37)形成好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筒体(38)形成厌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调整阀(5)设置在连通部(48)上,并且任意地调整流入筒体(38)的被净化水的流入量。

Description

水净化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细长的封闭水路的净化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净化生活排水或下水等的方法,是通过过滤来进行净化。在进行水净化的过滤中,具有通过过滤材料吸附水中污物的物理过滤和通过细菌的作用净化水的生物学过滤。使用这些过滤原理的过滤装置设计成在净化槽中实现自然界中的水的净化过程。
通过目前的一般水净化装置,1)首先将固形物吸附在网(过滤器)等的过滤材料上来进行物理排除;2)接着,通过酶等分解生物的排泄物等的有机物;以及3)进一步地,根据好氧性细菌的作用,进行氧化分解(硝化),直到变化成亚硝酸并且进一步变化成硝酸盐。
从氨到硝酸盐的氧化分解(硝化)的过程中,使用氧,增加氢离子,所以水槽中的水倾向于酸性,降低了氢离子(以下,成为“pH”)。也就是说,硝酸盐的增加是水槽中的水倾向于酸性(pH降低)的原因。
另外,硝酸盐是富营养化原因的物质。如果富营养化上升,有浮游生物异常繁殖以及关系到水华发生的担心。如果富营养化进一步上升,水中溶解氧将不足,由于藻类和鱼类的死亡,将释放恶臭。
但是,在自然界的河流和土壤中,根据硝化生成的硝酸盐通过厌氧性细菌分解成氮气(脱氮),氮气回到空气中,所以形成硝化/脱氮的循环(氮循环)。该氮循环健全地作用,成为平衡状态的河流和土壤中基本维持中性。
但是,特别是下水道设施不完善的山间地区,生活排水直接流出至河流,在城市中的污水处理场和工厂中完全净化处理之前,污水处理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净化直接流出至河流。
在对比文件1公开了以在水槽中有效地进行上述氮循环为目的而开发的过滤装置相关技术。
如图7所示,在对比文件1中公开了将装有过滤材料的筒体彼此连通而并列配置的过滤装置,入口侧的筒体装有物理过滤材料,最后筒体是厌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并且中间的筒体是好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如果通过该技术,在同一设备中,可以一连串地进行不仅硝化而且直至脱氮的净化过程。但是,根据该技术,如图8的实验示例结果的图表所示,水槽中的水中硝酸盐的浓度在水净化装置开始运转经过15~18日后,硝酸盐生成并且暂且开始上升,根据厌氧性细菌的繁殖和活动,23~24日左右开始慢慢下降,60日以后则基本保持一定。结果,如图9所示,可以在长时间中将水槽中的水基本维持在中性(pH=7.0左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438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专利文件1中记载的技术中,构成好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的筒体的总长过短,厌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的过滤材料的分量过少,且被净化水的流量过多时,作为厌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的筒体中流入的被净化水的溶解氧的浓度有时过大。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厌氧性细菌而言,过剩的氧将流入厌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在这种高的氧浓度的环境下,厌氧性细菌不能进行脱氮活动,恐怕不能有效地进行脱氮。结果,因为硝酸盐的蓄积,恐怕富营养化和净化水槽中的水的酸性持续增加。
本发明鉴于种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细长的封闭水路,提高净化效率且容易保养的水净化装置和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并列配置容纳过滤材料的多个过滤材料容纳体;具有将所述并列配置的相邻的所述过滤材料容纳体彼此连接来形成水路的连通部;在所述并列配置的所述过滤材料容纳体中,将至少一个以上的所述过滤材料容纳体作为好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将比所述好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更下游侧配置的所述过滤材料容纳体作为厌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以及具有至少一个调整阀,所述调整阀用于任意地调整流入所述厌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的水的流量。
根据(1)的发明,由于具有对作为厌氧性细菌过滤部的过滤材料容纳体中流入的被净化水的流量进行调整的调整阀,所以形成适合厌氧性细菌繁殖的低氧状态环境,并且促进生成厌氧性细菌的脱氮作用。据此,可以将水槽内的水基本维持在中性,所以可以长时间在单一的装置中进行水的净化。
另外,根据(1)的发明,例如在鱼槽中,可以一直维持中性的水且长时间地连续进行净化,所以可以节省更换水槽内的水的工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述连通部通过在根据所述过滤材料容纳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的一个方向侧和另一方向侧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并列配置的所述过滤材料容纳体之间。
根据(2)的发明,被净化水成为Z字形而进行移动,例如,在狭小的空间中也能设置本过滤装置,可以有效地进行水净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特别是利用细长的封闭水路,提高净化效率并且容易保养的净化装置和方法。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作为本发明的水净化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A的结构。
图2示出作为本发明的水净化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过滤装1A置的筒体3的结构。
图3示出作为本发明的水净化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过滤装1A置的筒体3的结构。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模式图。
图5示出作为本发明的水净化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B的结构,示出与图1不同的结构。
图6示出作为本发明的水净化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B的结构,示出与图1和图2不同的结构。
图7示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过滤装置的结构。
图8示出表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过滤装置的实现结果的图表。
图9示出表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过滤装置的实现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作为本发明的水净化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A的结构。
过滤装置1A包括泵2、筒体31~38、连通部41~48、流出口49、调整阀5和排水部6。
泵2抽吸水槽中的水,通过下述的连通部41向筒体31提供被净化水。
筒体31~38分别是内部可以容纳过滤材料11的圆筒状容器,并且被并列配置。以下,在对共同结构、功能进行说明时,下面有时将多个筒体31~38仅称为“筒体3”。在并列配置的筒体中,最后筒体38设有将净化后的水排出至水槽的排出口(图中未示出)。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筒体31~38虽然使用中空的圆柱形,但是不特定于此,也可以是可容纳过滤材料的中空构造的容纳体,也可以是长方体形。
连通部41是设置成使水在泵2和筒体31之间流通的管道。
连通部42~48是设置成使水在筒体31~38的彼此相邻的各个筒体之间流通的管道。
即,泵2和筒体31由连通部41连接成水路,筒体31和筒体32由连通部42连接成水路,筒体32和筒体33由连通部43连接成水路,筒体33和筒体34由连通部44连接成水路,筒体34和筒体35由连通部45连接成水路,筒体35和筒体36由连通部46连接成水路,筒体36和筒体37由连通部47连接成水路,以及筒体37和筒体38由连通部48连接成水路。
以下,在对共同结构、功能进行说明时,下面有时将与并列配置的多个筒体3分别连接的连通部42~48仅称为“连通部4”。
流出口49具有使在筒体38中流动的被净化水向水槽中流出的开口部。
筒体31构成去除固形物的“物理过滤部”,筒体31随后的6个筒体32~37构成“好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
另外,最后筒体38构成“厌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
如根据图1所示的表示水流的箭头所理解的,筒体31配置在最上游侧,从筒体31开始依次并列配置相邻的筒体32、…、38以向下游移动,从而由泵抽吸的被净化水,以“物理过滤部”、“好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厌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的顺序,向下游侧移动。
这里,“好氧性细菌”是需要氧的细菌,是通过呼吸将氨转化成亚硝酸的亚硝酸菌(Nitrosomonas)属等的氨氧化菌或将亚硝酸转化成硝酸盐的硝化螺旋菌(Nitrospira)属等的亚硝酸氧化菌。
另外,“厌氧性细菌”是进行无氧呼吸(不使用氧进行代谢)的细菌,是通过硝酸盐呼吸将硝酸盐转化(脱氮)成氮气的脱氮假单胞菌(Pseudomonasdenitrificans)、脱氮微球菌(Micrococcusdenitrificans)等的脱氮菌。脱氮菌在水中溶解氧的浓度约为2mg/l以上的环境下进行有氧呼吸,因为不进行脱氮,为了促进脱氮,期望“厌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的溶解氧的浓度为2mg/l以下的无氧环境。
进一步地,脱氮假单胞菌或脱氮微球菌是需要作为获得能量的碳源的有机物的异养菌。为此,厌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中需要装入后述的有机碳制剂。
而且,连通部41、连通部43、连通部45和连通部47设置在筒体3的上端附近,连通部42、连通部44、连通部46和连通部48设置在筒体3的下端附近。因为连通部4依次互相相反地配置在排列的筒体3的上下处,所以被净化水通过的水路形成Z字形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阀5和排水部6设置在连通部48上。调整阀5是调整流入连通部48的被净化水的流出处的阀,可以任意地调整流入筒体38的量和从排水部6流出到水槽的量的比例。例如,调整阀5如果成为“30%打开”的状态,可以使流入连通部48的被净化水的30%作为流入筒体38的流入量,使被净化水的70%作为从排水部6流出到水槽的量。如果调整阀5成为“全开”的状态,流入连通部48的被净化水完全流入筒体38中。但是,在调整阀5为“100%闭合”的状态下,流入连通部48的被净化水完全从排水部6流出到水槽中。
图2示出作为本发明的水净化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A的筒体3的结构。
图2所示的筒体3在侧面上端的相对位置处设置一对附有安装盖7a、7b的连通部构成部件4a、4b。另外,筒体3在侧面下端的相对位置处也设置一对附有安装盖7c、7d的连通部构成部件4c、4d。
一个筒体3的上端连通部构成部件4b构造为可以嵌合到与其右侧邻接的筒体3(图中未示出)的上端连通部构成部件4a,通过将其嵌合,可以形成在两个筒体3之间连续的水路,即形成连通部4。同样地,也可以在邻接的两个筒体3的下端连通部构成部件4c、4d之间通过嵌合来形成水路。即便在它们之间没有直接嵌合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橡胶管道或塑料管道来进行连接。
另外,通过管道将筒体3的下端连通部构成部件4d与其右侧邻接的筒体3(图中未示出)的上端连通部构成部件4a进行连接的连接方法也是可能的。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盖7b取下状态的连通部构成部件4b形成图1的流出口49。
在连通部构成部件4a、4b、4c、4d的筒体3的内侧壁开口部上分别固定有网10a、10b、10c、10d,以便不会使过滤材料11流出。
而且,在筒体3的连通部构成部件4a、4b的更上侧的侧面或者在连通部构成部件4c、4d下侧的侧面上预先形成带盖的小孔(图中未示出),必要时可以作为通气孔或者排水孔来随时使用。
在装配的时候,筒体3的长度方向朝着垂直方向进行并列配置,各自的上下连通部构成部件4a~4d交替地依次连接,通过将不需要的连通部4用盖盖住,整体上如图1的箭头所示,可以形成长的Z字形水路。
并且,可以事先制作由多个筒体3装配成的模块,将其连接来进行使用。
在筒体3的内部中容纳有过滤材料11。筒体3的底部被堵塞,顶部呈供取出和放入过滤材料11的开口状,通过设置有盖8来进行自由地开闭。而且,可以通过连接适当个数的筒体3,来装配所需长度的过滤装置1A。
从上端侧的连通部4流入筒体3的被净化水,经过过滤材料11之后,通过下端侧的连通部4流入相邻筒体3的下端侧。而且,从相邻筒体3的下端侧的连通部4流入筒体3的被净化水,经过过滤材料11之后,通过上端侧的连通部4进一步流入相邻筒体3的上端侧。
通过反复进行上述一系列的被净化水的移动,被净化水的流动路径成Z字形状,在狭窄的水槽内也能长距离地移动被净化水,因此可以有效地进行水的净化。
作为“物理过滤部”的筒体31中装入适合物理过滤的过滤材料。
另外,作为“好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的筒体32~37中装入的过滤材料11可以确保通水性,而且由表面积大且数量多的多孔质环状物构成。
作为“厌氧性细菌”的筒体38中装入的过滤材料11是适于厌氧性细菌繁殖的过滤材料,即成为营养源的有机碳制剂。例如,有机碳制剂由非水溶性的有机塑料构成。
而且,如图3所示,各筒体3中填充的过滤材料11可以是在单一筒体3内填充不同种类的过滤材料11。例如,在图3中,上半部分填充由较大尺寸的多孔质环状物构成的过滤材料11,下半部分填充由较小尺寸的多孔质环状物构成的过滤材料11。
[动作]
泵2中抽吸的被净化水在筒体31中移动,固形物被去除。而且,在从筒体32向筒体37前进的过程中,被净化水中的有机物被硝化成氨、亚硝酸、硝酸盐。该硝酸盐根据被净化水的流动而流入最后筒体38,通过筒体38中的厌氧性细菌的活动来进行脱氮。经过上述的硝化、脱氮的一系列过程,被净化水被进行净化,返回水槽。
被净化水在从泵2供给至筒体31的状态下,溶解有有机物和足以进行好氧性细菌的繁殖的氧,接着,随着从筒体31向筒体37的前进,好氧性细菌等消耗氧,溶解氧浓度降低。
通常,厌氧性细菌可以进行繁殖的水中的溶解氧浓度被认为是2mg/l以下。在从作为“好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的最后筒体的筒体37流出的溶解氧浓度高的情况下,如果高氧浓度的被净化水就这样流入作为“厌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的筒体38中,那么筒体38中的被净化水的溶解氧的浓度将超过2mg/l。因此,在没有调整阀5的情况下,增设作为好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的筒体,使得从好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的最后筒体排出的被净化水(即,流入厌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的筒体的被净化水)的溶解氧的浓度需为2mg/l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阀5进行调整,以便使流入筒体38的被净化水的量减少以及使从排水部6流出到水槽中的被净化水的量增加。此时,即使流入筒体38的量减少,流入筒体38不久的溶解氧的浓度仍旧较高,但在流入筒体38的量很少的情况下,氧在筒体38中进行扩散,故可以将筒体38中的溶解氧的浓度抑制在低值。因此,作为“厌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的筒体38内的被净化水的溶解氧的浓度成为厌氧性细菌可以活动的浓度,即,为了使筒体38中的厌氧性细菌可以进行分解硝酸盐的脱氮,净化后的水从筒体38回流到水槽中。
通过这样调整调整阀5,不需要增设作为好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的筒体,可以产生适合厌氧性细菌繁殖的环境。
另一方面,通过调整阀5,从排水部6排出至水槽中的水中含有硝酸盐,所以使含有硝酸盐的水的一部分一旦回流至水槽中,水槽中的水再次进入过滤装置1A,通过调整阀5使一定比例的水量流入筒体38中。因此,从排水部6排出至水槽中的水中所含的硝酸盐最终也进入筒体38中,通过厌氧性细菌进行脱氮。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模式图。如果从好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排出的流量为Q,调整阀5用于使流量Q分流成流入筒体38的流量q1和从排水部6流出至过滤装置1A的外部的流量q2。
q1=(1-r)·Q(1)
q2=r·Q(2)
在式(1)和式(2)中,r表示相对于流量Q的流量q1的比率(以下根据需要称为“透过率”)。
适当地确定透过率r,以在筒体38中形成厌氧性细菌可以活动的溶解氧的浓度。
例如,最合适的透过率r判断为70%时,通过旋转调整阀5的旋钮,使调整阀5成为前述的“70%打开”的状态。据此,可以使已经流入连通部48的被净化水的70%流入筒体38中。
也可以综合考虑构成好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的筒体的总长、好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的过滤材料的数量或被净化水的流量、以及水槽中的水质等,来确定透过率r。
如上,本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具有对作为厌氧性细菌过滤部的筒体38中流入的被净化水的流量进行调整的调整阀,所以在厌氧性细菌过滤部中形成适合厌氧性细菌繁殖的低氧状态环境,并且促进生成厌氧性细菌的脱氮作用。据此,可以将水槽内的水基本维持在中性,所以可以长时间在单一装置中进行水的净化。
另外,例如在鱼槽中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A时,一直维持中性的水,可以长时间地连续进行净化,所以可以节省更换水槽内的水的工作。
而且,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A中说明了将调整阀5设置在将好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的最后筒体37和作为厌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的筒体38进行连接的连通部48上,但是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A的调整阀也可以不必调整来自好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的最后筒体的流出量本身。
换句话说,调整阀5也可以调整流入厌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之前的被净化水的流量,例如调整阀5也可以设置在连通部42~47上。虽然构成为调整来自好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的最后筒体更上游侧的筒体的流出量,但是由于可以调整流入厌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的被净化水的流量,所以可以生成适合厌氧性细菌繁殖的低氧状态的环境,故能够实现本发明的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虽然描述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A设置有一个调整阀5,但是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调整阀5不必仅是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图5示出作为本发明的水净化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B的结构,示出与图1不同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B中调整阀51~57分别设置在连通部41~47上。排水部61~67设置在调整阀51~57上,排水部61~67具有可以使水从连通部回流到水槽中的排出口。另外,筒体37和筒体38形成厌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进一步地,筒体37和筒体38形成厌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
第二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B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过滤装置1B因为具有从调整阀51至调整阀58的多个调整阀,所以可以设定各调整阀的开闭情况,即透过率r,以分别不同。例如,调整阀51~57的开闭情况设定成依次使透过率r减少,调整阀58可以是“90%打开”的状态。
如上,通过使好氧性细菌的过滤部的透过率依次减少,可以使得好氧性细菌的过滤部的流量慢慢减少,调整作为厌氧性细菌的过滤部的筒体37和筒体38的流入量。
进一步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调整作为厌氧性细菌过滤部的筒体37和筒体38之间的流量。
如上,与具有单个调整阀5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A相比,第二实施方式的具有多个调整阀的过滤装置1B可以调整更小的区间流量。为此,可以合适地调整并列配置的筒体间的溶解氧浓度的梯度。
如上,由于具有对作为厌氧性细菌过滤部的筒体37和筒体38中流入的被净化水的流量进行调整的调整阀,所以通过调整来自多个排水部的排水量,形成最适合厌氧性细菌繁殖的低氧状态环境,并且促进生成厌氧性细菌的脱氮作用。据此,可以将水槽内的水基本维持在中性,所以可以连续地长时间在单一装置中进行水的净化。
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调整阀5设置在连通部4上,但是可以设置与筒体3的顶部盖8一体的调整阀或者与在筒体3的顶部盖8上设置的排水口连接的调整阀。
由于相关调整阀5配置在筒体3的最上部,所以即便过滤装置1B一直设置在水槽中,手也很容易够到,并且易于对调整阀5进行调整操作。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调整阀5使流入阀的流入量分流成两个流出方向,但是本发明的水净化装置中使用的调整阀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流入量中的一部分在一个方向的流出方向中流动的阀,即将流入量集中来作为流出量的阀。
图6示出作为本发明的水净化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C的结构,示出与图1和图5不同的结构。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从筒体37至筒体38的流路可以设计成两个流路,即流经连通部48的流路和通过调整阀500的流路。即,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不将第一实施方式的调整阀5设置在连通部48上,而是将具有调整阀500的流路设置在筒体37和筒体38的上侧。
第三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C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连通部47流入筒体38的流水,一部分在从上侧到下侧的方向中渗透过过滤材料从筒体37内流下之后,移动至筒体38,在筒体38中从下侧到上侧的方向中前进,另一部分通过调整阀500向筒体38移动,最后从流出口49流到过滤装置1C的外部。
第三实施方式的调整阀500自身是使流入量中的一部分在一个方向的流出方向中流动的阀,也可以说,在图6的调整阀500的上游侧,调整阀500用于分成从上侧到下侧的方向中在筒体37中流动的流路和流入调整阀500的流路的两个方向。
也就是,在图6中,如果通过连通部47流入筒体37的流量为Q,调整阀500则将流量Q分成流入筒体38的流量q1和渗透至筒体37内部的流量q3。
q1=(1-r)·Q(3)
q3=r·Q(4)
在式(3)和式(4)中,r表示相对于流量Q的流量q1的比率(透过率)。
适当地确定透过率r,以在筒体38中形成厌氧性细菌可以活动的溶解氧的浓度。
例如,现在透过率r为0%(全部流量Q都渗透至筒体37的内部)的状态,则流入筒体38的流入量过多,筒体38中的溶解氧的浓度很高,不能维持适合厌氧性细菌繁殖的环境时,通过以下方式来调整调整阀500则是有效的。
考虑筒体38中的厌氧性细菌的繁殖条件,最合适的透过率r判断为60%时,通过旋转调整阀500的旋钮,使调整阀500成为“60%打开”的状态。据此,可以使已经流入连通部47的被净化水的60%通过调整阀500流入筒体38中,使剩余的40%渗透至筒体37的内部。
因而,通过调整调整阀500,如果可以使渗透至筒体37内部的量少的话,在好氧性细菌的过滤部的最后筒体37中,被净化水缓慢地流过,则降低了溶解氧的浓度。因此,作为厌氧性细菌的过滤部的筒体38中流入的被净化水的溶解氧的浓度可以变低。因而,通过调整调整阀500,在厌氧性细菌过滤部中,可以产生适合厌氧性细菌繁殖的厌氧环境。
换言之,在上述的情况中没有调整阀500时,直到流入筒体38的溶解氧变少的程度,需要更多地并列配置好氧性细菌的筒体。但是,逐个增加筒体,将花费很大的劳力和成本。这一点,通过调整阀500来适当调整流入至厌氧性细菌过滤部的流入量,可以不增设筒体来产生厌氧性细菌过滤部中适合厌氧性细菌繁殖的低氧状态的环境。
如上,本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具有对作为厌氧性细菌过滤部的筒体38中流入的被净化水的流量进行调整的调整阀,所以在厌氧性细菌过滤部中形成适合厌氧性细菌繁殖的低氧状态环境,并且促进生成厌氧性细菌的脱氮作用。据此,可以将净化槽内的水基本维持在中性,所以可以长时间在单一装置中进行水的净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关于污水等的水的净化进行了说明,但是在被净化水是河水、观赏鱼槽内的水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样适用。特别是在观赏鱼槽内,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过滤装置,可以长时间地将水槽中的水基本维持在中性,因此可以节省定期更换水槽中的水的工作。
根据被净化水的水质,也有成为厌氧性细菌繁殖的营养源的有机物的含量从一开始就很少的情况,但是如果通过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通过在最后筒体的过滤材料中配置成为厌氧性细菌的营养源的有机塑料、有机碳等,可以处理任何性质的被净化水。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筒体3在长度方向中以垂直方向并列配置,但是筒体3页可以通过在水平方向中放平的状态进行并列配置。
另外,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圆筒中空结构的筒体31~38进行了说明,但是不特别限定,也可以是可在中空结构的内部容纳过滤材料的容纳体。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示例,不应该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可以得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而且在不脱离不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而进行省略或更换等各种改变。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型均包含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发明范围和要旨中,并且也包含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范围中。
附图标记说明
1A…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
1B…第二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
1C…第三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
2…泵
3…连通部
4…连通部
5…调整阀
6…排水部
7a、7b…上部连通部的盖
7c、7d…下部连通部的盖
8…筒体顶部的盖
10…网
11…过滤材料
31~38…筒体
41~48…连通部
49…流出口
51~58…调整阀
61~68…排水部
500…调整阀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水净化装置,
并列配置容纳过滤材料的多个过滤材料容纳体;
具有连通部,所述连通部将所述并列配置的相邻的所述过滤材料容纳体彼此连接,形成水路;
在所述并列配置的所述过滤材料容纳体中,将至少一个以上的所述过滤材料容纳体作为好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
将比所述好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更下游侧配置的所述过滤材料容纳体作为厌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以及
具有至少一个流量调整阀,所述调整阀用于任意地调整流入所述厌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的水的流量,向至少两个方向分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通过在所述过滤材料容纳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的一个方向侧和另一方向侧处,连接在所述并列配置的所述过滤材料容纳体之间。

Claims (2)

1.一种水净化装置,
并列配置容纳过滤材料的多个过滤材料容纳体;
具有连通部,所述连通部将所述并列配置的相邻的所述过滤材料容纳体彼此连接,形成水路;
在所述并列配置的所述过滤材料容纳体中,将至少一个以上的所述过滤材料容纳体作为好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
将比所述好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更下游侧配置的所述过滤材料容纳体作为厌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以及
具有至少一个调整阀,所述调整阀用于任意地调整流入所述厌氧性细菌的生物过滤部的水的流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通过在所述过滤材料容纳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的一个方向侧和另一方向侧处,连接在所述并列配置的所述过滤材料容纳体之间。
CN201380076505.XA 2013-05-17 2013-05-17 水净化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52093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63778 WO2014184948A1 (ja) 2013-05-17 2013-05-17 水の浄化装置及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9395A true CN105209395A (zh) 2015-12-30
CN105209395B CN105209395B (zh) 2018-06-05

Family

ID=51897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6505.XA Active CN105209395B (zh) 2013-05-17 2013-05-17 水净化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07911A1 (zh)
EP (1) EP2998279A4 (zh)
JP (1) JP6133414B2 (zh)
CN (1) CN105209395B (zh)
AU (1) AU2013389513A1 (zh)
BR (1) BR112015028541A2 (zh)
WO (1) WO201418494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6688A (zh) * 2018-08-01 2018-12-14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混合营养脱氮生物反应装置
CN110663630A (zh) * 2019-11-20 2020-01-10 才教立 活鱼运输装置
CN113473847A (zh) * 2019-02-27 2021-10-01 夸比特株式会社 净水装置以及过滤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333960A1 (en) * 2016-05-17 2017-11-23 Bogdan Roman PAWLAK Contaminant-extraction system
US9994466B2 (en) 2016-10-04 2018-06-12 Georgia Aquarium Inc. Removing nitrate from wate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0929A (en) * 1984-08-11 1986-11-04 Hofmann Hellmut G Process for the removal of protein and degradation products thereof from water
US20030094411A1 (en) * 1986-01-07 2003-05-22 Shunsuke Takada Water Purify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965525B (it) * 1968-11-21 1974-02-11 Fram Corp Depurazione di materiali
JPS63209794A (ja) * 1987-02-25 1988-08-31 Inoue Japax Res Inc 汚水処理方法
JP2789296B2 (ja) * 1994-02-28 1998-08-20 北島産業有限会社 鑑賞魚用水槽の浄化装置
JP3183162B2 (ja) * 1996-04-25 2001-07-0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浄化装置
JP3794838B2 (ja) * 1998-10-28 2006-07-1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水棲生物飼育装置及び飼育水浄化法
JP3577663B2 (ja) 2000-11-08 2004-10-13 高田 俊介 水の浄化方法及び装置
JP2003284453A (ja) * 2002-03-29 2003-10-0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水棲生物の飼育水の浄化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3864181B1 (ja) * 2005-06-23 2006-12-27 学校法人大阪産業大学 リン及び窒素含有排水の浄化装置、その浄化方法及びその浄化方法の土壌接触処理槽に充填して使用する土壌
JP2008029324A (ja) * 2006-06-29 2008-02-14 Iris Ohyama Inc 水槽浄化装置、水槽浄化方法及び水槽浄化処理システム
JP4966905B2 (ja) * 2008-04-04 2012-07-04 大成建設株式会社 飼育水浄化方法
JP4602446B2 (ja) * 2008-10-03 2010-12-22 株式会社大洋水研 閉鎖系水域の自動脱窒システム
CA2673319C (en) * 2009-07-20 2018-10-16 Sheldon C. E. John Sump reactor hub for aquarium filtration
JP2014132831A (ja) * 2011-04-29 2014-07-24 Kaneka Corp 水浄化方法および水浄化用液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0929A (en) * 1984-08-11 1986-11-04 Hofmann Hellmut G Process for the removal of protein and degradation products thereof from water
US20030094411A1 (en) * 1986-01-07 2003-05-22 Shunsuke Takada Water Purify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IM HELLESHØJ SØRENSEN等: "Using advanced control, post-denitrification and equalisation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a submerged filter",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6688A (zh) * 2018-08-01 2018-12-14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混合营养脱氮生物反应装置
CN113473847A (zh) * 2019-02-27 2021-10-01 夸比特株式会社 净水装置以及过滤块
CN113473847B (zh) * 2019-02-27 2023-12-12 夸比特株式会社 净水装置以及过滤块
CN110663630A (zh) * 2019-11-20 2020-01-10 才教立 活鱼运输装置
CN110663630B (zh) * 2019-11-20 2024-04-23 才教立 活鱼运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9395B (zh) 2018-06-05
JPWO2014184948A1 (ja) 2017-02-23
EP2998279A1 (en) 2016-03-23
BR112015028541A2 (pt) 2017-07-25
EP2998279A4 (en) 2016-12-28
JP6133414B2 (ja) 2017-05-24
US20160107911A1 (en) 2016-04-21
WO2014184948A1 (ja) 2014-11-20
AU2013389513A1 (en) 2015-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9732B (zh) 甲烷与含硫含氮废水协同处理的膜生物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CN105209395A (zh) 水净化装置及方法
CN109942156B (zh) 基于生物滤池的海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WO2016167203A1 (ja) 浄化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アクアリウム
KR102170601B1 (ko) 저온플라즈마와 고농축생물막을 이용한 하수 및 오폐수 고도처리 분리막장치
KR102379737B1 (ko) 바이오플락 양식장용 자동 침전 순환 사육수조
JP2016198058A5 (zh)
CN104326630A (zh) 循环水养殖水产品的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CN104098232A (zh) 一种组装式好氧厌氧人工湿地系统
KR101027047B1 (ko) 이엠을 이용한 초기우수 및 비점오염원 정화 방법 및 장치
CN204211537U (zh) 一体化兼氧mbr膜生物反应器
CN205346948U (zh)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与生物膜反应器相结合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09759238U (zh) 一种采用组合工艺净化湖泊水的系统
CN208200514U (zh) 零排放型三组式循环水养殖用生物过滤系统
CN105731637A (zh) 一种膜生物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4098230A (zh) 一种组装式固定化微生物人工湿地系统
CN204968994U (zh) 一种海水养殖场循环过滤装置
CN205161602U (zh) 一种养殖池污水处理系统
JP3577663B2 (ja) 水の浄化方法及び装置
CN109566523B (zh) 鱼池过滤装置及方法
CN219670319U (zh) 一种基于碳中和的人工湿地公园水体循环净化装置
CN203187454U (zh) 一种生物过滤池
CN104086055A (zh) 一种组装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14936420U (zh) 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1620285U (zh) 河道水质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