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36420U - 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36420U
CN214936420U CN202120975192.3U CN202120975192U CN214936420U CN 214936420 U CN214936420 U CN 214936420U CN 202120975192 U CN202120975192 U CN 202120975192U CN 214936420 U CN214936420 U CN 214936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material
anaerobic tank
material layer
anaerobic
top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7519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震宇
钟岚
黎发明
黄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Zhaohong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Zhaohong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Zhaohong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Zhaohong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7519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36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36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364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管、排水环槽、厌氧池、潜流湿地区、多个布水条孔板、多组V型槽、排泥管、总出水槽、球型填料层、湿地植物层、滤料支架、爬藤植物区,所述污水管的一端插入厌氧池下部并与厌氧池底面间隔设置;厌氧池四周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滤料支架。通过在厌氧池外侧纵向空间内设置多层滤料支架,并在各层支架上分别设置滤料,使从厌氧池外溢上清液能逐层经过滤料过滤处理,同时在滤料支架外侧生长爬藤植物,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水中所含植物营养物,在不增加处理系统横向长度的情况下,有效减少处理后水中所含营养物质;另一方面能增加美观性并吸附臭味。

Description

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主要包括:涤水、粪便、冲洗水等,一般含有需氧有机物、病原微生物、无机性悬浮物和植物营养物等。需氧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氨基酸、脂肪酸、酯类等,这些物质含量常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病原微生物包括:病菌、寄生虫、病毒等。无机性悬浮物含量一般为200~500mg/L。生活污水用物理、生化等方法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使水质符合有关排放标准的工艺。
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常会使用滴滤装置,但现有滴滤装置容易堵塞,滤料更换不方便,滴滤停留时间较短,处理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滴滤装置存在的易堵塞,滤料难以更换,处理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管、排水环槽、厌氧池、潜流湿地区、多个布水条孔板、多组V型槽、排泥管、总出水槽、球型填料层、湿地植物层、滤料支架、爬藤植物区,所述污水管的一端插入厌氧池下部并与厌氧池底面间隔设置;厌氧池四周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滤料支架;滤料支架外侧壁上设置爬藤植物区;厌氧池与排水环槽之间设置潜流湿地区;潜流湿地区溢流墙外侧设置排水环槽;滤料支架架设于潜流湿地区顶面上;
所述滤料支架的顶面低于厌氧池顶部的溢流区设置;厌氧池顶面周缘上设置多个布水条孔板和多组V型槽,溢流上清液在厌氧池顶面依序流经布水条孔板和V型槽后落入滤料支架顶面,并在滤料支架内经滴滤后流入潜流湿地区;
溢流墙顶面上设置多组V型槽;
厌氧池内设置多组球形填料层,污水管的排水口设置于球形填料层下方;
潜流湿地区顶面上设置湿地植物层;
排泥管的第一端插设于厌氧池的底面上,排泥管的第二端伸出厌氧池设置。
优选的,包括:锥形底,锥形底设置于厌氧池底面上;排泥管的第一端沿厌氧池的内侧壁延伸并伸入锥形底底面中心区域设置。
优选的,所述滤料支架包括:架体和多层滤料层,所述架体架设于厌氧池外侧壁上,并容纳设置于厌氧池顶部的溢流区下方;
所述架体架设于潜流湿地区顶面上;架体内相互间隔设置多层透水板;滤料层铺设于透水板顶面上。
优选的,所述滤料层包括:第一滤料层、第二滤料层、第三滤料层、第四滤料层、第五滤料层、第六滤料层,第一滤料层设置于架体顶面的透水板上;第一滤料层与厌氧池顶部溢流区纵向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滤料层设置于第一滤料层下方;
所述第三滤料层设置于第二滤料层下方;
所述第四滤料层设置于第三滤料层下方;
所述第五滤料层设置于第四滤料层下方;
所述第六滤料层设置于第五滤料层下方。
优选的,所述厌氧池包括:跌水架,所述跌水架设置于厌氧池顶面周缘上;
所述布水条孔板设置于跌水架底面上;所述V型槽设置于跌水架外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跌水架包括:延伸段、垂直段,所述延伸段垂直厌氧池侧壁向外水平延伸设置;
所述垂直段垂直延伸段的外周缘向上延伸设置;
所述V型槽设置于垂直段、延伸段顶面上;
所述布水条孔板设置于延伸段内。
优选的,所述V型槽包括:第一组V型槽、第二组V型槽,所述第一组V型槽设置于潜流湿地区溢流墙顶面上;
所述第二组V型槽设置于垂直段顶面上。
优选的,包括:排泥阀,排泥阀设置于排泥管上。
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申请所提供的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在厌氧池外侧纵向空间内设置多层滤料支架,并在各层支架上分别设置滤料,使从厌氧池外溢上清液能逐层经过滤料过滤处理,同时在滤料支架外侧生长爬藤植物,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水中所含植物营养物,在不增加处理系统横向长度的情况下,有效减少处理后水中所含营养物质;另一方面能增加美观性。该装置处理效果好,节地节能,维护简单,采用环状结构,节省用地,厌氧池深,厌氧效果好,滤料架裸露,方便滤料层的清洗和滤料的更换,六层滴滤,便于通风,好氧效果好,且成本低。
2)本申请所提供的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在滤料支架底面上设置潜流湿地区,对经过滤料支架过滤的废水进行再次进行生态过滤处理,使得经过处理后的CODcr降低至污水管内污水的70%以上,同时有效降低排出水中氮磷钾等易导致富营养化物质的含量,同时进水仅需经过单根污水进水管,排水时污水经过设置于厌氧池周缘的出水槽排出,提高排出效率,并通过出水槽增加水体含氧量,便于提高后续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V型槽主视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V型槽俯视结构;b)为主视剖视结构;
图例说明:
10、排水环槽; 12、污水管;13、排泥管;131、排泥阀;14、总出水槽;141、溢流板;20、厌氧池;201、球型填料层;202、锥形底;21、潜流湿地区;211、湿地植物层;22、滤料支架;221、第一滤料层;222、第二滤料层;223、第三滤料层;224、第四滤料层;225、第五滤料层;226、第六滤料层;227、爬藤植物区;228、架体;23、布水条孔板;231、跌水架;232、延伸段;233、垂直段;115、第一组V型槽;116、第二组V型槽;111、排水条;112、斜板;113、尖端;114、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3,本申请提供的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管12、排水环槽10、厌氧池20、潜流湿地区21、多个布水条孔板23、多组V型槽、排泥管13、总出水槽14、球型填料层201、湿地植物层211、滤料支架22、爬藤植物区227,污水管12的一端插入厌氧池20下部并与厌氧池20底间隔设置;厌氧池20四周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滤料支架22;滤料支架22外侧壁上设置爬藤植物区227;厌氧池20与排水环槽10之间设置潜流湿地区21;潜流湿地区21溢流墙外侧设置排水环槽10;滤料支架22架设于潜流湿地区21顶面上;
滤料支架22的顶面低于厌氧池20顶部的溢流区设置;厌氧池20顶面周缘上设置多个布水条孔板23和多组V型槽,溢流上清液在厌氧池20顶面依序流经布水条孔板23和V型槽后落入滤料支架22顶面,并在滤料支架22内经滴滤后流入潜流湿地区21;
溢流墙顶面上设置多组V型槽;
厌氧池20内设置多组球形填料层,污水管12的排水口设置于球形填料层下方;
潜流湿地区21顶面上设置湿地植物层211;
排泥管13的第一端插设于厌氧池20的底面上,排泥管13的第二端伸出厌氧池20设置。
处理时,污水从污水管12排入厌氧池20中,在厌氧池20中经过厌氧菌分解处理后,上层清液从厌氧池20顶面周缘的布水条孔板23、V型槽向设置于厌氧池20外周侧壁上的滤料支架22跌落,通过使污水跌落增加水中含氧量,有助好氧菌的生长,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率。在滤料架外侧生长爬藤植物,能增加植物生长空间,利于植物生长的同时,提高植物对污染物的吸附效果,并有效吸附滴滤过程中产生的臭味。通过在厌氧池20内设置球形填料层,能为厌氧生物膜形成提供支撑,同时将球形填料层设置于厌氧池20上部,能有效增加污水在厌氧池20内循环时,经过生物膜次数,从而提高分解效率,还能阻挡悬浮物上浮。
滤料支架22采用多层结构,各层中填充粒径2-3cm的多孔强化吸附滤料,滤料架裸露,方便滤料层的清洗和滤料的更换,同时与氧气接触好,便于通风。布水条孔板23能确保向四周布水均匀。
污水在厌氧池20内循环过程为:污水首先通过管道直通进入球型填料区下部区域随着污水的量增加,污水回流至厌氧池20上部,并经过球型填料区处理,从而有效保证污水能经过球型填料区生物膜处理。
生活污水经过厌氧处理、滤料支架22上滴滤、潜流湿地区21内依序经过处理后,从总出水槽14排出后,能将污水管12内污水CODcr值降低70%以上,处理效率较高,且能有效利用纵向空间,利用污水跌落过程实现过滤和增氧,降低处理后污水中氮磷钾等易导致富营养化物质的含量。
优选的,包括:溢流板141,溢流板141设置于排水环槽10与总出水槽14相连接的侧壁上部。通过设置溢流板141能使经过处理的上清液水在环形排水槽内再次沉积后再将上层清液从总排水槽排出,减少水中杂质含量。
优选的,包括:锥形底202,锥形底202设置于厌氧池20底面上;排泥管13的第一端沿厌氧池20的内侧壁延伸并伸入锥形底202底面中心区域设置。按此设置排泥管13能将淤积于锥形底202部区域的淤泥进行有效排出,同时在厌氧池20内污水水压存在的情况下,能在不使用加压泵的情况下,实现对淤泥的有效排放,降低系统运营成本。
本申请中所用潜流湿地区21主要用于一般性污水处理,其内部填充粒径3-5cm的混合吸附滤料,包括多孔强化吸附滤料、火山石、沸石等。采用顶面进水外侧出水,该区域内填充的材料孔隙率较大,充分的孔隙率保证水的流动,表层采用覆砂或覆土的形式种植亲水性表面绿化植物,在植物根系吸收和砾石的吸附功能的共同作用下起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优选的,滤料支架22包括:架体228和多层滤料层,架体228架设于厌氧池20外侧壁上,并容纳设置于厌氧池20顶部的溢流区下方;架体228架设于潜流湿地区21顶面上;架体228内相互间隔设置多层透水板;滤料层铺设于透水板顶面上。
按此设置,污水首先从厌氧池20的顶部溢流区外溢后跌落进入架体228内滤料层,并在重力的作用下逐层向下移动,实现对污水的滴滤效果,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优选的,滤料层包括:第一滤料层221、第二滤料层222、第三滤料层223、第四滤料层224、第五滤料层225、第六滤料层226,第一滤料层221设置于架体228顶面的透水板上;第一滤料层221与厌氧池20顶部溢流区纵向相互间隔设置;
第二滤料层222设置于第一滤料层221下方;
第三滤料层223设置于第二滤料层222下方;
第四滤料层224设置于第三滤料层223下方;
第五滤料层225设置于第四滤料层224下方;
第六滤料层226设置于第五滤料层225下方。
按此设置污水能在架体228内经过6次过滤处理,有效降低污水中杂质污染物含量,同时滤料中所吸收的营养物质能作为养分,提供爬藤植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实现污染物的原位分解吸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处理效率。
优选的,厌氧池20包括:跌水架231,跌水架231设置于厌氧池20顶面周缘上;布水条孔板23设置于跌水架231底面上;V型槽设置于跌水架231外侧壁上。
按此设置上层清液,能首先经过跌水架231底面的条形孔实现跌落,实现增氧,当上清液增多后,多余的上清液可以通过V型槽溢出,有效满足不同处理量需要。
优选的,跌水架231包括:延伸段232、垂直段233,延伸段232垂直厌氧池20侧壁向外水平延伸设置;垂直段233垂直延伸段232的外周缘向上延伸设置;V型槽设置于垂直段233、延伸段232顶面上;布水条孔板23设置于延伸段232内。
优选的,V型槽包括:第一组V型槽115、第二组V型槽116,第一组V型槽115设置于潜流湿地区21溢流墙顶面上;第二组V型槽116设置于垂直段233顶面上。
按此设置多组V型槽能提高配水的均匀性,提高上清液流出均匀性。
优选的,V型槽包括:排水条111、斜板112、尖端113、支撑板114,成对设置的斜板112一端相连接形成尖端113,另一端与支撑板114一侧边相连接;支撑板114成对设置于斜板112的两侧,并水平延伸;多个排水条111相互间隔设置于斜板112上。
按此设置能通过V型槽提高配水的均匀性,实现跌水效果。
优选的,包括:排泥阀131,排泥阀131设置于排泥管13上。按此设置便于操作人员根据淤泥量及时控制排出。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管(12)、排水环槽(10)、厌氧池(20)、潜流湿地区(21)、多个布水条孔板(23)、多组V型槽、排泥管(13)、总出水槽(14)、球型填料层(201)、湿地植物层(211)、滤料支架(22)、爬藤植物区(227),所述污水管(12)的一端插入厌氧池(20)下部并与厌氧池(20)底面间隔设置;厌氧池(20)四周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滤料支架(22);滤料支架(22)外侧壁上设置爬藤植物区(227);厌氧池(20)与排水环槽(10)之间设置潜流湿地区(21);潜流湿地区(21)溢流墙外侧设置排水环槽(10);滤料支架(22)架设于潜流湿地区(21)顶面上;
所述滤料支架(22)的顶面低于厌氧池(20)顶部的溢流区设置;厌氧池(20)顶面周缘上设置多个布水条孔板(23)和多组V型槽,溢流上清液在厌氧池(20)顶面依序流经布水条孔板(23)和V型槽后落入滤料支架(22)顶面,并在滤料支架(22)内经滴滤后流入潜流湿地区(21);
溢流墙顶面上设置多组V型槽;
厌氧池(20)内设置多组球形填料层,污水管(12)的排水口设置于球形填料层下方;
潜流湿地区(21)顶面上设置湿地植物层(211);
排泥管(13)的第一端插设于厌氧池(20)的底面上,排泥管(13)的第二端伸出厌氧池(20)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底(202),锥形底(202)设置于厌氧池(20)底面上;排泥管(13)的第一端沿厌氧池(20)的内侧壁延伸并伸入锥形底(202)底面中心区域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支架(22)包括:架体(228)和多层滤料层,所述架体(228)架设于厌氧池(20)外侧壁上,并容纳设置于厌氧池(20)顶部的溢流区下方;
所述架体(228)架设于潜流湿地区(21)顶面上;架体(228)内相互间隔设置多层透水板;滤料层铺设于透水板顶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层包括:第一滤料层(221)、第二滤料层(222)、第三滤料层(223)、第四滤料层(224)、第五滤料层(225)、第六滤料层(226),第一滤料层(221)设置于架体(228)顶面的透水板上;第一滤料层(221)与厌氧池(20)顶部溢流区纵向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滤料层(222)设置于第一滤料层(221)下方;
所述第三滤料层(223)设置于第二滤料层(222)下方;
所述第四滤料层(224)设置于第三滤料层(223)下方;
所述第五滤料层(225)设置于第四滤料层(224)下方;
所述第六滤料层(226)设置于第五滤料层(225)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20)包括:跌水架(231),所述跌水架(231)设置于厌氧池(20)顶面周缘上;
所述布水条孔板(23)设置于跌水架(231)底面上;所述V型槽设置于跌水架(231)外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架(231)包括:延伸段(232)、垂直段(233),所述延伸段(232)垂直厌氧池(20)侧壁向外水平延伸设置;
所述垂直段(233)垂直延伸段(232)的外周缘向上延伸设置;
所述V型槽设置于垂直段(233)延伸段(232)顶面上;
所述布水条孔板(23)设置于延伸段(232)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槽包括:第一组V型槽(115)、第二组V型槽(116),所述第一组V型槽(115)设置于潜流湿地区(21)溢流墙顶面上;
所述第二组V型槽(116)设置于垂直段(233)顶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泥阀(131),排泥阀(131)设置于排泥管(13)上。
CN202120975192.3U 2021-05-08 2021-05-08 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4936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75192.3U CN214936420U (zh) 2021-05-08 2021-05-08 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75192.3U CN214936420U (zh) 2021-05-08 2021-05-08 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36420U true CN214936420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62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75192.3U Active CN214936420U (zh) 2021-05-08 2021-05-08 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364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46336U (zh)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无动力生态处理系统
CN102090353B (zh) 一种大容积立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8238703A (zh) 一种利用生物滤器-人工湿地进行循环水水产养殖的系统
KR100818912B1 (ko) 수생초목을 이용한 오수의 자연고도 정화장치
CN102491594A (zh) 一种多功能立体式城市污水综合处理与回用系统
CN110790388A (zh) 基于功能填料结构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
CN1248398A (zh) 封闭循环养殖系统
JP2000246283A (ja) 有用植物を用いた水質浄化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7364973B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和污水处理方法
CN208362108U (zh) 一种利用生物滤器-人工湿地进行循环水水产养殖的系统
CN108911145A (zh) 混合流人工湿地-生物过滤复合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工艺
CN209759238U (zh) 一种采用组合工艺净化湖泊水的系统
CN104211182A (zh) 回流立式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和装置及应用
CN214936420U (zh) 厌氧-滴滤曝气-潜流湿地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15191395B (zh) 一种淡水池塘循环水养殖装置及系统
CN109879536A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CN215049509U (zh) 一种多效能组合生物滤池
CN211871749U (zh) 一种太阳能生态浮岛
CN211999356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09974535U (zh) 一种北方寒冷地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CN202499788U (zh) 生态污水处理系统设备
CN206799250U (zh) 奥贝尔氧化沟与生态浮床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01284266Y (zh) 一种兼具增氧和反冲洗功能的无动力生物滤池
CN205635077U (zh) 一种人造生态净水装置
CN1919749A (zh) 可控生物膜景观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及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