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9751A - 一种焦炭物理热利用与微孔陶瓷除尘耦合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焦炭物理热利用与微孔陶瓷除尘耦合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99751A
CN105199751A CN201510546169.1A CN201510546169A CN105199751A CN 105199751 A CN105199751 A CN 105199751A CN 201510546169 A CN201510546169 A CN 201510546169A CN 105199751 A CN105199751 A CN 105199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fly
ash separator
micropore ceramic
coke quen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4616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军伟
袁章福
杜屏
吴波
李志华
徐秉声
张利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54616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997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99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97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29Energy recovery, e.g. by cogeneration, H2recovery or pressure recovery turbines

Landscapes

  • Coke Indus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焦炭物理热利用与微孔陶瓷除尘耦合的方法,解决干熄焦循环气体传统除尘方式的除尘效率不高、对设备磨损严重等问题与不足。本发明是采用微孔陶瓷板除尘器和微孔陶瓷管除尘器分别替代现有的干熄焦工艺除尘中的重力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微孔陶瓷除尘器具有耐高温、耐酸碱、耐磨损、运行成本低、使用寿命长、过滤精度高等特点,可以高效过滤从干熄炉环形烟道出来的高温、高浓度、高琢磨性的循环气体。微孔陶瓷除尘器完全满足干熄焦循环气体密封系统中对除尘器自身材料的苛刻条件,同时与传统的除尘方式相比,可以大大提高除尘效率,减少烟尘对系统内部设备的磨损,从而延长设备的寿命,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焦炭物理热利用与微孔陶瓷除尘耦合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节能减排领域,涉及一种钢铁生产过程中对烟气粉尘过滤的技术工艺,提供一种焦炭物理热利用与微孔陶瓷除尘耦合的方法,可以对干熄焦循环气体密封系统中的烟尘进行高效分离,保护干熄焦系统内部的设备,延长设备的寿命,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技术背景
近年来,随着炼焦行业的快速发展,干熄焦工艺得到广泛应用。所谓干熄焦是相对湿熄焦而言的,是指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虽然干熄焦工艺相比湿熄焦具有诸多优点,但采用湿法熄焦工艺时,焦炭的含水量大,尘气中的含尘浓度不高,除尘问题不是很严重。而干熄焦工艺的烟尘具有含尘浓度高、流动性好、温度高、颜色发黑等特点,除尘问题就凸显出来。这是由于干熄的焦炭表面干燥不能大量吸附焦粉,产生的粉尘量较多,如果除尘效果不好,不但造成环境污染,还会破坏内部设备,从而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干熄焦工艺对提升干熄焦烟尘的处理能力要求很高。
在干熄焦系统中设置了两套专门的除尘系统,即干熄焦循环气体除尘系统和干熄焦环境除尘系统。干熄焦循环气体除尘主要是对系统内的粒度较大的焦尘进行分离,起到保护余热锅炉、给水预热器、循环风机的作用。干熄焦循环气体除尘由一次除尘器和二次除尘器组成,其中一次除尘器位于干熄炉出口与锅炉入口之间,降低烟尘对余热锅炉的啄蚀,提高余热锅炉的使用寿命,而二次除尘器位于锅炉出口与循环风机之间,降低烟尘对循环风机以及给水预热器的磨损,提高风机和预热器的寿命。一次除尘器、二次除尘器收集和排出的焦粉,经链式刮板机和斗式提升机等设备送往焦粉贮槽,经加湿搅拌后外排运走。一次除尘和二次除尘都处在干熄焦循环气体密封系统中,是对循环气体中颗粒物进行分离,保护系统内部的设备。
目前,一次除尘应用最广泛的除尘器是重力除尘器。这是由于从干熄炉环形烟道出来的循环气体温度高达约850~970℃,含尘浓度约30~60g/m3,且粉尘琢磨性极强,所以一般一次除尘选用重力除尘器进行除尘,这是其他一般的除尘器不可及的。但是焦粉经过重力除尘器后只能除去部分粗粒焦粉,即重力除尘的效率较低,导致余热锅炉防磨罩磨损较为严重,长期使用甚至发生爆管现象,危害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此外,重力除尘器由于其质量与体积较大,生产和安装困难,运行也存在潜在的危险。随后大量细焦粉通过锅炉进入二次除尘器,二次除尘器在干熄焦工艺中主要解决大量不规则焦粉对循环风机和给水预热器的磨损。目前,二次除尘应用最广泛的除尘器是旋风除尘器器。但是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不高,导致给水预热器和循环风机具有一定磨损,设备寿命减短。因此,寻找一种能在干熄焦循环气体密封系统中替代现有的一次除尘和二次除尘的方式,提高除尘效率,减少运行过程中对系统设备的磨损,进而延长设备的寿命和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标是要解决干熄焦循环气体传统除尘技术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焦炭物理热利用与微孔陶瓷除尘耦合的方法。本发明采用微孔陶瓷板除尘器和微孔陶瓷管除尘器分别替代传统的干熄焦工艺除尘中的重力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即一次除尘采用微孔陶瓷板除尘,二次除尘采用微孔陶瓷管除尘器。根据干熄焦的规模,选择相应微孔陶瓷板除尘器的有效高度、宽度、厚度以及微孔陶瓷管除尘器长度、内径、并排安置的微孔陶瓷管数量,从而满足干熄焦对处理量的要求。从干熄炉环形烟道出来的高温、高烟尘浓度、琢磨性极强的循环气体首先经过微孔陶瓷板除尘器进行一次过滤,由于微孔陶瓷除尘器具有耐高温、耐酸碱、耐磨损、抗粘结、过滤阻力小、过滤量大、运行成本低、使用寿命长、过滤精度高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可以高效过滤从干熄炉环形烟道出来的高温、高浓度、高琢磨性的循环气体。经一次过滤后的循环气体进入余热锅炉进行热交换后,通过微孔陶瓷管除尘器进行高效二次过滤,使得循环气体的含尘浓度进一步大幅度降低。
总之,微孔陶瓷板除尘器和微孔陶瓷管除尘器完全满足干熄焦循环气体密封系统中对除尘器自身材料的苛刻条件,同时与传统的除尘方式相比,可以大大提高除尘效率,降低干熄焦循环气体中的烟尘含量,减少烟尘对系统内部的余热锅炉、给水预热器、循环风机等设备的磨损,从而延长设备的寿命,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本发明的具体特点为:
1)一次除尘和二次除尘的除尘效率均≥95%,减小干熄焦循环气体烟尘含量,解决系统内部的设备磨损严重的问题;2)除尘器的生产成本和运行成本较低;4)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1~3年;5)可以完全取代重力除尘、旋风除尘等干熄焦循环气体的传统除尘方式。
附图说明
附图为一种焦炭物理热利用与微孔陶瓷除尘耦合的方法工艺流程图。
附图包括空气导入管1、干熄炉预存室2、斜道3、干熄炉冷却室4、出焦装置5、传送带6、环形烟道7、微孔陶瓷板除尘器8、余热锅炉9、微孔陶瓷管除尘器10、循环风机11、给水预热器12。
主要工艺流程是红焦炭从干熄炉顶部通过装入装置装入干熄炉预存室2,经过斜道3进入干熄炉冷却室4。低温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11鼓入干熄炉冷却室4红焦层内,从而冷却红焦并吸收红焦的显热,再从干熄炉环形烟道7出来,经由微孔陶瓷板除尘器8进行高效除尘,去除绝大部分烟尘,随后循环气体进入余热锅炉9进行热交换,锅炉产生蒸汽进行发电,冷却后的惰性气体再经过微孔陶瓷管除尘器10,进行小颗粒除尘,再由循环风机11鼓入给水预热器12内,进而再进入干熄炉内,惰性气体在封闭的系统中循环使用,冷却后的焦碳从干熄炉底部排出。
具体实施方式
1.140t/h干熄焦,从干熄炉环形烟道出来的循环气体的温度约为900℃左右,气体含尘量约为17~20g/m3,气体流速约为2.2m/s;一次除尘器采用的微孔陶瓷板的密度为860~1480kg/m3,气孔率为40~50%,内部平均孔径小于100μm,其有效高度约为3.8m,宽度为3.2m,厚度为0.05m;二次除尘器采用的微孔陶瓷管密度为860~1480kg/m3,气孔率为30~45%,内部平均孔径小于50μm,其长度为1200毫米、内径240毫米,并排安置50根微孔陶瓷管密度;测得一次除尘后气体含尘量为0.8g/m3,除尘效率为95.4%;测得二次除尘后气体含尘量为0.024g/m3,除尘效率为97%。
2.110t/h干熄焦,从干熄炉环形烟道出来的循环气体的温度约为950℃左右,气体含尘量约为11~14g/m3,气体流速约为3.0m/s;一次除尘器采用的微孔陶瓷板的密度为860~1480kg/m3,气孔率为40~50%,内部平均孔径小于100μm,其有效高度约为2.8m,宽度为2.3m,厚度为0.05m;二次除尘器采用的微孔陶瓷管密度为860~1480kg/m3,气孔率为30~45%,内部平均孔径小于50μm,其长度为1000毫米、内径200毫米,并排安置30根微孔陶瓷管密度;测得一次除尘后气体含尘量为0.55g/m3,除尘效率为95.1%;测得二次除尘后气体含尘量为0.022g/m3,除尘效率为96%。

Claims (3)

1.一种焦炭物理热利用与微孔陶瓷除尘耦合的方法,本发明采用微孔陶瓷板除尘器和微孔陶瓷管除尘器分别替代传统的干熄焦工艺除尘中的重力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根据干熄焦的规模,选择相应微孔陶瓷板除尘器的有效高度、宽度、厚度以及微孔陶瓷管除尘器长度、内径、并排安置的微孔陶瓷管数量,从而满足干熄焦对处理量的要求。从干熄炉环形烟道出来的高温、高烟尘浓度、琢磨性极强的循环气体首先经过微孔陶瓷板除尘器进行一次高效过滤。随后,循环气体进入余热锅炉进行热交换后,通过微孔陶瓷管除尘器进行二次高效过滤,使得循环气体的含尘浓度进一步大幅度降低。微孔陶瓷板除尘器和微孔陶瓷管除尘器完全满足干熄焦循环气体密封系统中对除尘器自身材料的耐高温、耐磨损等苛刻条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一次除尘器采用的微孔陶瓷板的密度为860~1480kg/m3,气孔率为40~50%,内部平均孔径小于100μm,其有效高度、宽度、厚度根据干熄焦的处理量而定;二次除尘器采用的微孔陶瓷管密度为860~1480kg/m3,气孔率为30~45%,内部平均孔径小于50μm,其长度、内径、并排安置的微孔陶瓷管数量也根据干熄焦的处理量而定;与传统的除尘方式相比,可以大大提高除尘效率,一次除尘和二次除尘的除尘效率均≥95%,降低干熄焦循环气体中的烟尘含量,减少烟尘对系统内部设备的磨损,从而延长设备的寿命,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除尘器的生产成本和运行成本降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1~3年,完全满足对各种规模的干熄焦处理量的要求。
CN201510546169.1A 2015-08-31 2015-08-31 一种焦炭物理热利用与微孔陶瓷除尘耦合的方法 Pending CN1051997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46169.1A CN105199751A (zh) 2015-08-31 2015-08-31 一种焦炭物理热利用与微孔陶瓷除尘耦合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46169.1A CN105199751A (zh) 2015-08-31 2015-08-31 一种焦炭物理热利用与微孔陶瓷除尘耦合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9751A true CN105199751A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47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46169.1A Pending CN105199751A (zh) 2015-08-31 2015-08-31 一种焦炭物理热利用与微孔陶瓷除尘耦合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9975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4194A (zh) * 2007-04-14 2008-10-15 黄瑞中 新型板状两面过滤微孔陶瓷
CN202390368U (zh) * 2011-12-31 2012-08-22 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 一种带有自动控制装置的干熄焦生产系统
CN102936506A (zh) * 2011-08-15 2013-02-20 北京华泰焦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包含有焦粉热回收装置的干熄焦装置
JP5202751B1 (ja) * 2012-09-13 2013-06-05 新日鉄住金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コークス乾式消火設備
CN104492275A (zh) * 2014-11-27 2015-04-08 北京大学 采用热喷涂制备非对称微孔陶瓷过滤管膜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4194A (zh) * 2007-04-14 2008-10-15 黄瑞中 新型板状两面过滤微孔陶瓷
CN102936506A (zh) * 2011-08-15 2013-02-20 北京华泰焦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包含有焦粉热回收装置的干熄焦装置
CN202390368U (zh) * 2011-12-31 2012-08-22 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 一种带有自动控制装置的干熄焦生产系统
JP5202751B1 (ja) * 2012-09-13 2013-06-05 新日鉄住金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コークス乾式消火設備
CN104492275A (zh) * 2014-11-27 2015-04-08 北京大学 采用热喷涂制备非对称微孔陶瓷过滤管膜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袁章福等: "冶金烟气微孔陶瓷管膜研制及深度除尘应用的研究",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59783B (zh) 低温干法净化黄磷炉气的装置及方法
CN105506306A (zh) 一种利用钢铁厂含锌粉尘回收锌装置及其回收方法
CN104449782B (zh) 基于籽煤热解与荒煤气除尘耦合的热解除尘系统及方法
CN102329628B (zh) 一种低阶褐煤大型低温干馏系统
CN109207667B (zh) 转炉烟气纯干式净化及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及方法
CN206109292U (zh) 一种循环气体脱硫的干熄焦装置
CN102964047A (zh) 污泥干化的处理方法
CN101732938A (zh) 碳素焙烧烟气电捕和干法净化方法及装置
CN111118239A (zh) 一种用于液态熔渣余热回收的模块化自然对流锅炉系统
CN104388627A (zh) 一种转炉煤气除尘方法及系统
CN111001239A (zh) 一种热解气除尘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31691A (zh) 高炉煤气除尘系统
CN104593026B (zh) 一种规模化低阶粉煤低温热解装置及方法
CN113684338A (zh) 一种气基直接还原磁选优化铁矿的装置及方法
CN105885897B (zh) 一种内置颗粒床和旋风除尘器的粉煤热解除尘系统
CN104774631B (zh) 一种粉煤生产无烟煤的回转炉除尘工艺
CN203990220U (zh) 木炭机烟气回收装置
CN105199751A (zh) 一种焦炭物理热利用与微孔陶瓷除尘耦合的方法
CN205774328U (zh) 粉煤快速热解系统
CN202648450U (zh) 一种带有无尘排放系统的铝锭熔炼炉
CN208541962U (zh) 一种炼钢炉的在线除尘系统
CN201543343U (zh) 一种带有新型进气方式和气流分布结构的袋式除尘器
CN205974378U (zh) 一种内置旋风除尘器和循环式颗粒床的粉煤热解除尘系统
CN211133498U (zh) 一种高炉瓦斯灰、电炉灰碳化陪烧废气治理设备
CN204417407U (zh) 一种规模化低阶粉煤低温热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